#蔡思貝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Text
防疫畫虎膦,島民求救命
民國108年(2019年)底,一支全新冠狀病毒在全球疾速傳播。
剛剛從大選中勝出的蔡英文,馬上要面臨一場防疫大考驗。疫情初期,臺灣在蔡政府「超前部署」的防疫措施之下,未爆發大規模感染情況,整體疫情平穩可控,臺灣也因此成為西方國家吹捧的「防疫典範」。但在蔡英文第二任期的第二年,因其無心防疫,實行一系列錯誤的政策,導致臺灣疫情日益嚴重,接連出現缺口罩、缺疫苗、缺藥物等等亂象,最後臺灣防疫全面失控,「防疫優等生」淪為「死亡恐怖島」。
民國109年(2020年)1月21日,臺灣出現首例確診病例,防疫指揮中心由三級提高到二級開設。
臺灣原先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預測,將會是全球面臨疫情風險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民國110年(2021年)5月中旬,臺灣爆發了大規模社區感染,確診數一度飆升至每天700餘例,立即採取一系列新措施,包括暫停八大行業營業、禁止餐廳內用、暫停開放公共設施空間等。
警戒防疫政策實行以來,臺灣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尤其是從511爆發第二波疫情以來,死亡人數不斷竄升,致死率高於東南亞、南美以及非洲,蔡英文還為自己執政不力找理由說因為臺灣患者都是以高齡為主。疫情嚴重,卻又面臨疫苗不足的問題,加上遲遲無法解封也讓越來越多民眾受到影響,哀鴻遍野。
有人為表達訴求,在一處高樓外掛上布條寫上「我要活命,給我疫苗」。臺北市議員羅智強感歎,「人民最卑微的請求,蔡英文聽到了嗎?」有民眾留言,「卑微的聲音啊」,「這是我們老百姓的心聲,給我們疫苗」,「問民還有幾多愁,疫苗短缺四處求」。
◎民眾在一處高樓外掛上布條「我要活命給我疫苗」
臺灣���「新聞局長」鐘琴、國民黨籍「立委」鄭正鈐發起「小英給我疫苗」全民快閃活動,許多島內民眾受號召,於6月3日下午2點駕車至蔡英文辦公室周邊路段,長按喇叭抗議,要求民進黨當局趕快給民眾施打疫苗。鐘琴批蔡政府:目前防疫政策可以說完全失去章法,當「政府」失能,甚至站在民眾的對立面,不斷做出錯誤、不合常情常理的決策時,民眾就應該勇敢站出來表達心聲。
當年3月,因有民眾接種阿斯利康疫苗後出現過血栓等嚴重副作用,一些國家和地區曾叫停接種該疫苗。儘管臺當局防疫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放話,「黃種人發生血栓機會遠低白種人」,並呼籲島內民眾繼續接種阿斯利康疫苗,但實際上臺灣民眾接種疫苗的意願並不高。直到5月疫情暴發後,民眾爭相接種疫苗時才發現島內陷入缺少疫苗的窘境。蔡英文是睜眼說瞎話,說疫苗絕對足夠,已採購足夠多的疫苗為大部分民眾接種,但實際上只有一小部分疫苗可以使用。疫苗問題關乎民眾的生命健康,蔡完全沒有把百姓的生命當回事。
之前幾波的全球疫情,臺灣處理都比較有效,為何後來卻淪為「恐怖島」?因為蔡英文當局執政無能、罔顧民生,他們的「心思」根本不在防疫上。據統計,蔡英文當初編列的8400億元新台幣的防疫特別預算,真正用在防疫上經費只有1466億元新台幣,僅占17.5%。可見蔡英文真夠狠毒啊,還有那麼多錢花哪里去了,還是進了某些人的腰包?
蔡英文手中掌握龐大公權力,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大流行中,本應善盡努力保障全體民眾生命財產健康安全的重責大任,卻基於個人私心利益,惡意阻撓疫苗入臺、廢弛職務,還涉嫌從「高端」疫苗謀利。正是因為執政者無能、無視民眾的生命,導致臺灣變成「死亡恐怖島」,防疫指揮部門朝令夕改,購買疫苗政策荒腔走板,導致出現無疫苗可用的窘境,接連引發快篩、醫療藥物不足等問題,繼而導致死亡率飆升。蔡英文的種種不作為,已經有違公務人員應盡忠職守義務,愧於其作為臺灣執政者的身份。
◎國民黨團召開「蔡政府執政六周年-口號治國」記者會
由於蔡英文的執政無能、利益熏心,導致臺灣淪為「死亡恐怖島」,防疫體系漏洞百出,引發臺灣���罩之亂、疫苗不足、治療藥物不足等種種亂象。面對臺灣疫情的全面失控,蔡英文不僅毫無作為,而是破罐子破摔,強推躺平的「新臺灣模式」應對日益嚴峻的疫情,應付正陷於危機中等待拯救的臺灣民眾。
民國111年(2022年)以來,臺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轉趨嚴峻,4月中旬蔡英文宣佈以「新臺灣模式」應對,主要方向為「重症清零,輕症控管」,持續以「減災」為目標,而非全面「清零」。
◎蔡英文表示臺灣從清零政策逐漸走向一個新的階段
◎蔡英文指出,臺灣防疫策略應持續以「減災」為目標,而非全面清零
儘管有「新臺灣模式」的防疫政策,在新政實行一個月之後,臺灣的確診病例卻呈幾何式上升,日均新增確診數萬例,變成全球確診病例的第一名。
臺灣疫情未能控制反而嚴重,這都歸因於蔡英文政府無視生命的「躺平政策」。蔡英文當局並未做好防疫的「超前部署」,以致臺灣民眾買不到快篩試劑。實施「新臺灣模式」防疫政策一個月以來,臺灣缺口罩、缺疫苗、缺藥物、缺快篩試劑等問題愈加嚴重,臺灣正身陷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崩潰」的危機中。「快篩之亂」「兒童疫苗之亂」「火化之亂」等等亂象齊發,蔡英文的「超前部署」已經成了天大的笑話。
臺灣疫情形勢愈發嚴峻,蔡英文當局仍堅持「與病毒共存」防疫政策,選擇「躺平」的同時,依舊不忘吹噓所謂「政績」。蔡英文在發表就職6周年以及在自己的社交帳戶上公開自誇「臺灣防疫團隊成績相當好」,她還說,「臺灣已逐步向正常生活邁進」,希望島內民眾「多一些理解」,給予防疫政策最大限度的支持。此言一出,島內輿論馬上炸了,市長、民眾紛紛出來打臉蔡英文。
因市政成績出色而廣受好評的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我每天都在第一線傾聽民眾的聲音,瞭解民眾的痛苦,絕對不是蔡英文說的那一回事。」
臺灣民眾說蔡英文如此做法是「馬不知臉長,猴子不知屁股紅」,「讀稿、吹噓、秀貓養狗、對美國匍匐跪拜,蔡英文做的最好的事無非如此,而如今小蔡還能如此厚顏罔顧事實稱臺灣防疫好優秀」,蔡英文當局「無恥到這個地步」。
我們再來看看真實數據,臺灣防疫真如蔡英文口中說的「臺灣防疫團隊成績相當好」嗎?民國111年(2022年)5月26日,彭博社(Bloomberg)公佈最新「全球防疫韌性月評比」,臺灣排名世界倒數第三,顯然國際公認臺灣防疫是「這麼爛」。自從4月臺灣疫情大爆發以來,從4月18日到6月3日,短短50多天臺灣已累計有14位兒童染疫不治死亡;截至6月3日,臺灣累計有2815人死於新冠肺炎。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的統計資料,在5月8日,臺灣確診人數即「慘登」世界第一。在5月20日至6月3日期間,臺灣幾乎都是與美國「並駕齊驅」,單日新增確診數及死亡數一直是名列前茅,由此可見蔡英文當局防疫是多麼的「無能無方」。
臺灣醫療資源、防疫量能瀕臨崩潰,缺疫苗、缺快篩、缺藥物、缺新冠病床,以致確診數、死亡數及死亡率不斷地飆升,最後「慘登」世界第一。蔡當局竟兩手一攤將責任推給「病毒」,表示「要怪只能怪病毒」。「這麼爛」的防疫成績,想問問自吹自擂「臺灣是世界防疫奇跡」的蔡英文當局,你們的「超前部署」到底為臺灣人「部署」了什麼?
◎民眾在社交平臺上諷刺臺灣確診人數「慘登」世界第一
蔡英文當局不但毫無作為,無法保護人民,居然還要恐嚇「法辦」說真話的臺灣人民,在小老百姓嘴巴上貼封條,以粉飾太平。難怪如今臺灣人民對民進黨當局完全沒有信心、期待!
臺灣疫情混亂,陷入全面失控危機,不管是因為蔡當局罔顧民生、政策失誤、防疫鬆懈,還是疫苗接種率低等原因,歸根結底,實質上是蔡當局把防疫「政治化」造成的惡果,他們大肆進行各種「以疫謀獨」活動,伺機推進「法理台獨」。
不論是防疫準備不足,還是疫苗供應不足,實際上還是臺灣「泛政治化」的問題。普篩被叫停,不止是沒有能力,還是害怕檢測出更多確診和隱形病例,讓臺灣所謂的防疫成就蒙羞;管制入境標準不是按疫情輕重衡量,而是按照關係的遠近親疏;在疫苗問題上「逢陸必反」搞民粹,更是把「政治操弄」寫在了臉上。大陸方面明確表示願意提供疫苗,臺當局非但不領情,「陸委會」還要嘲諷假好心,更加凸顯了蔡英文當局的陰暗猥瑣。
其實,臺當局把防疫「政治化」,習慣性煽動民粹,體現的還是一種「政治衰敗」。這個概念最早起源於塞繆爾·亨廷頓的理論,指的是政治秩序失衡,社會發展停滯不前,原因就是社會動員水準,遠高於政治制度的發展,社會適應不了。就連提出「歷史終結謬論」的弗朗西斯·福山都強調,應該「警惕帶著把政治制度當成禮物送的外國人」。不巧的是,臺灣就是「把政治制度當禮物收」的典型。
臺灣在過去尚��還可以仰仗美國的霸權,而勉強維持。但如今,美國霸權的衰落已經是不可逆的事實,臺灣對大陸的相對優勢已經全面逆轉。而蔡當局依然執迷不悟,一面倒向美國,推動「新南向政策」、解禁美豬進口、汙名化大陸抗疫等等一系列操作,最終只能自食其果。
臺灣防疫是「虛」的,搞錢、搞選舉宣傳、搞鬥爭政敵、操弄「反中仇中」、意識形態才是「實」的。臺灣看著是蔡英文當局執政,實則已成為無「政府」狀態,「部署」是一片空白,民眾是一片茫然,防疫亂象叢生,政策一變再變,防疫淪為口號。蔡英文心中只有個人政治利益,沒有百姓的安危、苦難。其實,臺灣民眾已經成為蔡英文實現個人政治目的的犧牲品。
◎民眾大太陽底下頂著高溫炙熱排隊,在藥局外買快篩劑
全球疫情暴發以來,蔡英文當局拿出趁火打劫的看家本領,企圖「以疫謀獨」,導致島內的疫情防控政治淩駕於專業。蔡英文當局一面高喊「防疫視同作戰」,一面上演各種政治秀。例如,口罩作為重要的防疫物資,瞬間就成了民進黨當局「做秀」的道具、謀「獨」的幌子。民眾風吹雨淋、大排長龍買口罩,還得對蔡英文當局「感恩戴德」——綠營人士自吹自擂臺灣民眾很「富有」,人人都可以有這麼多「寶貝」口罩,幸福感爆棚。
其實,臺灣民眾口罩是否夠用、購買方式是否艱辛,根本不是民進黨當局關注的重點。這些政客們心心念念的是,拿口罩當作「通行證」,借疫情到世界上露個臉,刷把存在感。
「防疫神話」吹不下去了,蔡英文所能依仗的,也只能是繼續燒旺「反中」「仇中」大火,讓島內烏煙瘴氣,便其「火中取栗」。
「防疫神話」的破滅讓蔡英文當局露了原形。蔡英文釀下苦酒,臺灣民眾不得不大口吞下去。島內疫情未來走勢如何演變,兩岸民眾都倍感焦慮。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衝擊巨大,臺灣的海島型經濟難以自保。島內人士指責民進黨當局拿出的經濟紓困政策緩不救急。屋漏偏逢連夜雨,倘若疫情在島內進一步蔓延擴散,將是雪上加霜,民生將面臨怎樣的困境,實難預料。
8 notes
·
View notes
Text
偷兩件衣服的業力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本世沒完成的功課,例如:消外道願、魔性、黑氣、業障,就會是未來世的功課。」、「福報是從平常的做人處事累積而來的。」
近日請示:「過去曾和妹妹偷二件衣服,如何化解此共同的業力?」承蒙佛菩薩慈悲開示:「請誠心持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216遍,待持誦完畢,來信專案迴向化解000在台北某服飾店偷兩件衣服的業力,以及000沒有阻止的共業。」
可能是愧疚當時為什麼沒有勇氣阻止妹妹的行為,也許是慚愧為什麼會默許自己做這樣的事,還假裝沒事。這件事一直以來都罣礙著自己,不時會在腦海突然浮現。雖然已經是數十年前的事情,時間和地點都已經不記得,但是愧疚一直還在,良心過不去。而且,此事對個人的影響,並沒有因為時間而消失,因為業力一直存在。
收到開示通知的早上,哽咽地向妹妹、家人、服飾店老闆和員工、所有被影響者的靈識懺悔,更是對佛菩薩懺悔:「過去無明愚癡、不識因果、不明白做人處事的道理,以致造下種種愚癡的行為,亦造成他人的損失和困擾,在此發懺悔心向您們道歉,請原諒自己的過錯。現今,自己能做的就是,早日將開示所需的三經功德完成,早日迴向,希望能彌補過去的過錯和造成的損失。」
其實妹妹今世也相當不好過,婚姻不幸福,自身又有憂鬱症,數十年無法工作,只能靠政府補助和家人的援助。希望此一共業迴向成功後,能對她有所幫助,彌補自己的過錯和愧疚。
想到偷盜有關的事,總會記得宣化上人說的一則文殊師利菩薩在修菩薩行謹守戒律的故事:
這一位菩薩修菩薩行的時候,他不打妄語,也不殺生、不偷盜,謹守戒律。由什麼證明他守戒律而不偷盜呢?有一次,他對其他的菩薩說:「我從一發心修行,就持不盜戒;所以現在我所有���東西就沒有人偷盜;不但沒有人偷盜,就是我把最值錢的東西放置在路上,也沒有人會撿去的!」有的菩薩就不相信他講這話,說:「那我們現在來一個實地的試驗,你把最值錢的東西拿出來,放到城門前的路中間,因為那地方來往的人最多。經過三天的時間,如果沒有人拿取,這證明你所說的是實在的。」
文殊師利菩薩說:「好!我們就試試看囉!」他把最值錢的一粒寶珠拿出來──菩薩都有寶珠、有很多寶貝的,就放到城門的路中間。人到城外去,或進城裡邊來,都必須要經過這城門。雖然這樣多的人,熙來攘往,絡繹不絕,可是經過三天,果然沒有人拿,寶珠還在原處。一般的菩薩才相信文殊師利菩薩守持這個「不盜戒」是真的。(引用結束)
在《大佛頂首楞嚴經》中,阿難問佛如何令眾生安立道場,遠諸魔事,於菩提心得無退屈?佛告訴阿難:「四種決定清淨明誨。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殺心不除,塵不可出;偷心不除,塵不可出;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淨」,眾生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能斷淫、斷殺、斷盜、斷大妄語,方能遠離一切魔事。
過去沒有學佛,不識因果,真的造下不少業,做出不少愚蠢的事,很難想像累劫累世以來所造的罪業有多少。如《地藏經》中所說:「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似不見盡頭。
自己的個性亦要改變,會常常顧忌、害怕家人,怕他人可能會反感、反彈,而沒有在當下做出正確的判斷、適時的更正。當然,這亦是自身修偏入外道的業力、魔性、業障……種種黑氣的影響。心性沒有提升,思想就無法正大光明,人會覺得沒信心,心常處於焦慮不安中。
「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今世有機會學習佛法,認識牟尼精舍後,才知道要消的業力很多,需要做的功課亦很多。未來一方面努力斷惡行善、提升心性,亦希望未來用「因果債,功德還」的方式,將本世、累世的邪淫、殺生、竊盜、妄語等等業力一一請示、一一消融。感恩!
(分享結束)
有緣人的妹妹偷衣服的當下,有緣人在現場,清楚看到妹妹偷盜的過程,還默許和假裝沒事。身為兄長,有緣人沒有及時阻止妹妹犯錯,等於是教育妹妹偷竊是沒關係的,雖然有緣人事後愧疚,但是妹妹並沒有悔改,後續心性也繼續偏差,有緣人身為兄長和共犯,責無旁貸。
此外,服飾店的員工盤點衣服時,一定會發現門市商品短缺不見,呈報老闆後,這筆短缺的金額,該由誰負責呢?由於店員並不知道衣服竊盜事故,但是商品短缺,可能會被質疑偷盜、質疑人品,該店員可能被究責或開除。或是被指責工作不力,沒有盡到值班顧店的義務,店員和老闆因此產生心結,而結下怨結。服飾店老闆可能因此加裝監視器,或是採取其它防盜手段,增加對員工和客戶的不信任。相關人等的這些心性蒙塵,都是源於有緣人兄妹偷了兩件衣服。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為自己的小小行為,對這世界沒有影響。「蝴蝶效應」告訴我們:微小變化,卻可能帶來劇烈改變。在劇烈的改變發生之前,其實早就有許多小小的事件,如蝴蝶翅膀般拍動著,在大環境中造成許多漣漪,導致一連串的骨牌效應,最終引發巨大的海嘯。
蔡師兄說:「有心修行,佛必幫之。無心修持,難必隨之。災劫來時莫哀之,一切自己的選擇。入外道者,也無法幫他,請自己提早準備。」有心修行,就是在心性不定,如蝴蝶翅膀還在鼓動時,就察覺起心動念的偏差,及時導正自己的行為。或者,雖然過去的惡業已經發生,但本世現在修行學佛,可以透過懺悔、誦經、「因果債,功德還」,來消除讓自己和他人都難堪的業果。
想想無心修持者的日常生活,眾生本世和累世犯下殺、盜、淫、妄的業力,真的如《地藏經》所云:「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反之,如同文殊師利菩薩的修持,長久發心修持「不盜戒」,果報就是把自己最值錢的東西放在路上,都沒人會去侵占。相同的,若我們長久持五戒、行十善,果報就是各種災難、意外、命運坎坷等負面境遇,漸漸與自己絕緣。
最後,如同上述分享,不要小看偷兩件衣服的業力,或是任何小小惡行,幾年後,不知不覺就滾雪球成為重大業力。但是,也不要小看您每一天的用心修持,日積月累、滴水穿石,只要用心修持,認真改過遷善,巨大的業力煩惱,都有化為菩提智慧之時。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0 notes
Text
影響200
H:人名錄,名人錄,
影響200,台灣名人百科、英文年鑑時人錄等,皆為人做見證。維基百科找的到算數位知名人物,找不到的待列名。無關功過。20241118W1
維基百科
影響200
影響200,為2000年《天下雜誌》紀念出刊200期而製作的臺灣人物專輯,標舉「影響200,飛躍2000」,由台灣社會各領域人物中選出兩百位人士,記錄台灣歷史發展,《天下雜誌》一仍其「打開歷史,走出未來」的訴求希望能藉喚起社會共同記憶,凝聚共同情感。
採訪面向
影響200專題,以「世界」、「開拓」、「啟蒙」、「行動」、「美麗」、「自重」、「豐富」、「共生」等八個面向,選擇代表人物,進行採訪[1]。
所選人物
世界
劉銘傳:清代台灣省首任巡撫
尹仲容:前經濟部長、美援會副主委、台灣銀行董事長
陳永華:明鄭參軍
蔡志忠:漫畫家
張榮發:長榮集團創辦人、總裁
宋作楠:勤業會計師事務所創辦人
朱銘:雕塑家
段鍾沂、段鍾潭:滾石國際音樂經營者
後藤新平:台灣日治時期總督府民政長官
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
俞國華:前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行政院長
徐賢修:前國立清華大學校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工研院董事長,新竹科學園區催生者
劉大中:中央研究院院士、經濟學家,推動台灣賦稅改革
嚴家淦:前行政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總統
王惕吾:聯合報創辦人
張忠謀:前工研院董事長、台積電創辦人
莊嚴: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李國鼎:前經濟部長、財政部長,被譽為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
郭婉容:前財政部長
宋秩銘:廣告人,台灣奧美總經理、奧美集團大中華區董事長
徐小波:前理律法律事務所共同主持律師
焦雄屏:台灣電影學者、電影製片人
林媽利:台灣外科醫師,被譽為「台灣血液之母」
蔣中正:前中華民國總統
開拓
王永慶:台塑集團創辦人,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
廖一久:台灣水產養殖學者、中研院院士,被譽為「草蝦養殖之父」。
趙耀東:中鋼總經理、董事長,經濟部長
陳 誠:行政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
歐晉德:台北市副市長、台灣高鐵執行長、董事長
吳舜文:臺灣企業家,中華汽車工業、裕隆汽車董事長,素有「汽車皇后」封號
吳光亮:清光緒年間的台灣鎮總兵
吳 沙:清代開墾臺灣宜蘭的先賢
郁永河:清代作家、在台官員
呂秀蓮:前桃園縣縣長、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
林挺生:前大同公司董事長
陳 炘:台灣金融界的先驅、228事件受難者
陳文郁:台灣「西瓜大王」
陳拱北:前連江縣縣長、國大代表
許博允:台灣音樂家
顏雲年:日治時期的礦業家,出身基隆顏家。
司徒達賢:��理學者、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鄭成功: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明鄭時期的開創者
張任飛:已故新聞界人士
啟蒙
辛志平:前新竹中學校長,有「教育哲人」之稱譽。
胡 適:前中央研究院院長
聖嚴法師:法鼓山創辦人
孫 文:中國近代革命家、中華民國國父
蔣渭水:台灣日治時期反殖民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有「台灣的孫中山」之譽
雷 震:台灣政治人物、政論家,白色恐怖受難者
郭雨新:前臺灣省議員,是黨外運動元老之一,被稱為「黨外祖師爺」。
吳大猷:物理學家、前中研院院長
吳健雄:女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居里夫人」。
孫立人:中華民國抗日名將、陸軍總司令,政治受難者
俞大綱:中國戲曲專家。
王大閎:台北國父紀念館的建築師
李 喬:台灣劇作家、國家文藝獎得主
施 敏:半導體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
徐鍾珮:作家
傅斯年:國立台灣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殷海光:台灣自由主義的啟蒙大師,政治受難者。
錢 穆: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學家和教育家
朱邦復:倉頡輸入法發明人,被港台地區的華人譽為「中文電腦之父」
楊國樞:台灣心理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澄社創社社長。
蔣 勳:台灣畫家
張清吉:台灣出版家,志文出版社創辦人
牟宗三:中華民國哲學家、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愛新覺羅·毓鋆:台灣儒家學者
江學珠:台灣教育家、北一女中校長
陳紹馨:台灣第一位社會學博士
蔣夢麟:中華民國教育家,北京大學校長、農復會主委
林俊義:台灣生物學家、前環保署署長
余紀忠:中國時報創辦人
趙麗蓮:台灣電視節目主持人
彭明敏:臺灣獨立運動領袖之一,首位民進黨總統候選人
曾虛白:中央通訊社社長
行動
孫運璿:前經濟部長、行政院長,與李國鼎並稱為「台灣經濟的推手」。
沈葆禎:清朝兩江總督
巴爾頓:台灣自來水之父
陳定南:前宜蘭縣長、法務部長
張曉春:前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台灣勞動運動啟蒙者,有台灣勞工之父之稱
李鎮源: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藥理學家和台獨人士。
沈宗瀚:農業學者、農復會主委
八田與一:烏山頭水庫的建造者,有「嘉南大圳之父」之稱
許世賢:臺灣第一位女博士、女性縣市長,前嘉義市長
俞大維:前國防部長
彭婉如:臺灣婦女運動重要參與者,死於命案,至今是臺灣尚未偵破的重大刑案之一。
游錫堃:前宜蘭縣長、行政院長
楊日松:法醫,被譽為「台灣福爾摩斯」
漢寶德:臺灣建築教育學者
魏火曜:台灣醫學家,前台大醫院院長、前台大醫學院院長
蔣經國:前行政院長、中華民國總統
美麗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黃土水:雕刻家
鹿野忠雄:台灣日治時期的動物學家、人類學家
白先勇:作家
余光中:作家
江文也:台灣作曲家
凌 波:香港電影演員
李泰祥:台灣音樂家、國家文藝獎得主
呂泉生:「台灣合唱之父」
侯孝賢:導演
吳清友:誠品書店創辦人
潘 冀:建築師
胡金銓:導演
夏鑄九:台灣建築學家
張繼高:新聞工作者,《音樂與音響》創辦人
劉其偉:畫家,有畫壇老頑童之稱
張愛玲:作家
楊 牧:台灣詩人及散文作家
自重
林獻堂:台灣日治時期反殖民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有「台灣議會之父」之譽
陳錦煌:醫師、前政務委員
嘉邑行善團:於1965年在嘉義成立的社會公益性團體。
陶百川:前監察委員、前總統府國策顧問
南方朔:作家、詩人及政治評論家
莫那魯道:霧社事件的領導人
柏 楊:作家、政治受難者
陳其南:前文建會主委
楊 逵:臺灣小說家
高玉樹:前台北市長、交通部長
林強:台灣歌手、演員
印順法師:中國近代的佛教思想家
殷之浩:台灣企業家、前高鐵董事長殷琪之父
拓拔斯‧塔瑪匹瑪:台灣醫師、作家,出身布農族
陳定信:前台大醫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登輝:前中華民國副總統、總統
龍應台:作家、前文建會主委、首任文化部長
豐富
紅葉少棒隊:
梁實秋:中國近代散文家、學者和翻譯家
顧正秋:京劇演員、國家文藝獎得主
歐陽漪棻: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傳教士
姚一葦:台灣劇作家、評論家、翻譯家與美學評論家
高 陽:作家、小說家、紅學家
瓊 瑤:小說作家、影視製作人。
王井泉:台灣日治時期文學家
賴 和:作家、有「台灣現代文學之父」之譽
黃俊雄:布袋戲操偶藝師 、國家文藝獎得主
連 橫:《台灣通史》作者、前副總統連戰之祖父
高清愿:統一企業創辦人
紀 政:女性運動員、有「飛躍羚羊」之稱
王日昇:臺灣歌手、廣播DJ
林衡道:台灣歷史學家、出身板橋林家
傅培梅:台灣的廚師、烹飪節目製作人及主持人
許文龍:奇美集團創辦人
林海音:女性作家
楊 弦:台灣民謠歌手
成舍我:中國報人、教育家
鄧麗君:華人世界的女歌手
許常惠:台灣音樂家及教育家
張小燕:綜藝節目主持人
張照堂:攝影家,金馬獎、金鐘獎、國家文藝獎得主
楊麗花:台灣的歌仔���藝人
共生
證嚴法師:慈濟功德會創辦人
鳥居龍藏:台灣日治時期的考古學家、人類學家
曹 瑾:清朝鳳山知縣、淡水同知,在臺期間有不少政績
馬偕博士:台灣清治時期的醫師、傳教士
孫 越:台灣演員
張隆盛:曾任內政部營建署署長、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史溫侯:台灣清治時期的英國駐打狗領事
杜聰明:台灣史上首位醫學博士,高雄醫學院(今高雄醫學大學)創辦人
施明德:台灣戰後黨外領袖之一,前民進黨主席、政治受難者
蘭大弼:台灣醫師、傳教士
林義雄:台灣戰後黨外領袖之一,前民進黨主席、政治受難者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陳映真:作家
黃春明:台灣文學作家、國家文藝獎得主
陳五福:台灣眼科醫師、社會工作者,有「噶瑪蘭的燭光」之稱
李遠哲:前中央研究院院長、諾貝爾獎得主
參考文獻
0 notes
Text
星期二前的晚上又開始emo
笑死 我覺得我可能就是沒辦法接受上三節課要上兩節課又上兩節課整天滿堂這種事情 但意外的我都沒有睡著 其實好像這些我擔心我所拒絕的事情都比我想像發生的還要好 那本書也有提到 或許其實沒有那麼差 但我法規課還是在放空
其實我發現我對剩下科目(星期三日文、星期四心社)不太緊張的原因 大概是我平常就有讀的那些點點滴滴 其實我想跟他、跟大家說我很棒 但最後又怕得到不滿意的回覆 就覺得自己知道就好 但星期五的還沒讀完卻沒有挫屎的感覺倒是不知道是怎樣ㄏㄏ 可能放棄了 該放寒假去囉
今天雖然去圖書館三點很混 但晚上專心讀了兩個小時 (沒有拿手機滑的總時長喔) 於是非常開心的蹦蹦跳跳回家
而且今天的日文線上考100 超開心 真的很擔心自己又背錯還是怎樣的 只是翻譯題 超好笑 居然沒有掌握的是日翻中 有想一下這些要翻出來嗎 結果不知道就沒翻了 希望他改的寬鬆一點 滿開心的 小時候看動漫的浸潤 還有高中暑假自己學一陣子日文在這時候有用ㄌ哈哈哈 別人還在認50音 我已經可以聽懂 認也無障礙 讓我有很多成就感
今天老師說 潛意識像是成就感這類的就會驅使我們做的事情前往的方向 默默記住這樣的話
今天還去聽王婉諭講座蹭飯(飯很好吃 都是喜歡吃的菜) 但其實我蠻喜歡她的 之前在呱吉的直播聽過訪談 總是讓人熱淚盈眶
還有早上考完去買了7-11榛果拿鐵 很好喝 結果自己大概更喜歡榛果大於焦糖哈哈(但還是多帶了一個貝果吃)
大概寫一下考的科目如何好了
��發:(最後92)都是考古,但新出了4題粗大動作發展(考前想到會考但沒有再複習 大概80多+跑台8分 可能90多
生理:(最後80)一樣考古基本盤 有AB卷 晶晶體 寫起來是沒有太卡 感覺不差
肌動:(最後68)全軍覆沒等級 沒有寫到考古(但也沒有考古題的樣子)蔡PJ出很多肌肉或是沒看過的 劉倩秀的連敘述都是英文(ppt裡的(但我有看 不太難)
職科:(最後100)被陰到了 居然有帽子 然後還有一題本來就不太懂的忘記 現象化啥的 但準備方向是對的 讀他ppt的文字 敘述是英文(會有中文意思提醒)比如related to (相關的)
技術:再一個慘慘的 有手寫然後根本沒有背超好笑 次分類要背出來架構要知道 蔡PJ的中規中矩吧 她有說會考的 簡位先據朋朋說法是有講跟沒講一樣 然後他還英翻中出題 然後跟我理解的意思差很多 整個覺得我英文不好了起來
日文:(最後選擇100/手寫95)真的只出練習卷題目(連改都沒有 考前看個幾遍背一背 平常有練習就好 翻譯出四題 兩題日翻中 兩題中翻日 考手寫日文的部分是考簡單的(短的)長的考中文
心社:(最後100)有點沒記太熟差別 但最後不會的4題 對兩題 可能錯2題 真的都考差不多的
解剖:(筆試74/跑台40)背每個肌肉對哪個神經血管 很多都是直接問的蘿蔔題 跑台根本看不懂啥是啥 真的只能做的就是背好全部-_- 連看起來不會考的手神經支配圖都考 幹咧 應該蠻慘的 對不起大體老師 我下次會好好學 好好整理
0 notes
Text
憶往/舊雨浥今塵
奧本海默的聯想:核爆時代 華人與原子彈
夏烈 2024-02-11 01:20 ET
近觀兩部電影:「奧本海默」(Oppenheimer)及「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引起一些回憶及感觸。
原子的概念小時就開始了,不外是癌症放射治療及原子彈,那時還沒有核能電廠。念小學時在台北市南昌街小攤子上租連環圖畫看:原子彈是一顆大炸彈在天空中爆炸後分解,產生千千萬萬顆小炸彈,每顆後面有一支白色小降落傘,鋪天漫地的大批降下……這是對原子彈原理的最初了解。能有這種想像力的連環畫家也算是別具創意了。兩顆原子彈在日本落下後超過20萬人立即死亡,所以「原子」本身是個威力強大的新物種,也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原子彈型的女人威力應是很強大。後來又有「原子筆」出現,取代墨水鋼筆;「原子襪」是尼龍製襪,不容易磨損;「原子褲」名出自香港;還有原子表及原子鐘,內容不詳;反攻大陸的民國40年代(1950年代),台北有位大發明家陳永松君,研究一種可以「對抗原子彈的新武器」,一枚可以炸毀台北市,兩枚消滅共匪的上海市。作家何凡在聯副「玻璃墊上」專欄表達憂慮陳君在台北市做此偉大研究實驗:「萬一失手爆炸了怎麼辦?」
李文和 被誣為間諜
我所有的學位都是工程,與核子物理無關。在德州念書時與李文和博士同學,而且同屬一個台灣留學生組的伙食團,他做一手好菜,甚至能做出全桌酒席大菜。他後來進入製造原子彈的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工作,也就是奧本海默在沙漠中建立的原子彈聖城。
李兄在那兒不是做菜,是做原子彈。他被誤為中國大陸核子間諜,無故坐牢九個月。其實他是非常台灣本土思想的工程科學家,喜好文學及古典音樂,曾協助審閱我寫的大學教科書「近代外國文學思潮」(聯合文學出版)。
終於,法官判無罪,還在庭上向他道歉,賠償165萬美元,好像課稅及律師費用之後只拿到一半。後來我推薦他回到他母校成功大學教書一年,至今他竟已出了三本英文的核子工程有關專業書籍,也真是傑出人才了。他是台灣唯一內陸縣南投農家出身,手巧能修許多機電及木工物件,為人忠厚老實,甚至有些天真,如此才會變成美國官方內鬥犧牲品。
張憲義 舉報後逃美
另外一個與原子彈有關的台灣人是張憲義上校。他是中山科學院核能研究所的副所長,因向美方舉報台灣發展原子彈狀況而逃往美國。此舉對台灣人民安全是有害還是有利?見仁見智。因為大陸曾表示攻台的三大原因之一是台灣製造出原子彈。
鑒於量子力學有機率的特質,所以多重宇宙或平行宇宙的概念出現。如果進入世界(或世間)的起源,亞伯拉罕三教(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咸認世界是上帝(或阿拉)創造的。佛教則認為世界起源無始,乃由眾生無息無止、共業感召生成,我們在三界中生死輪迴,居住的婆娑世界,乃是一佛所化三千大千世界的中心。即使有宇宙物理學或宗教學不同的解釋,「媽的多重宇宙」並沒有表達複雜、模糊未定的天體科學理論,或是充滿幻想及神話的宗教體認。只是利用多重宇宙的背景,為一個簡單的移民奮鬥及家庭倫理故事添增情節,令這影片更有魅力,甚至離奇。
在另一個宇宙的太空翱翔,那是個無限靜寂、魅麗、遙闊、充滿綺思的世界,令人流連忘返。然而在原子彈爆炸的那一剎那,無限的火焰及紅光,巨大的聲響,則是美麗而醜陋的世界,充滿了毀滅灰煙,此種感受只能做形而上的描繪。這兩部電影給人的聯想會是歡愉還是痛苦?天堂還是地獄?或是百感交集,不能自已?
奧本海默由歐洲學成返美,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書,也是最先研究黑洞及引進量子力學到美國的科學家之一。「曼哈頓計畫」有18人得到諾貝爾物理獎,「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被提名三次,卻未得獎。他有學問,有才華,但在物理學的研究上沒有聚焦點,無重大發現 ──物理學只是他的眾多愛好之一。這說明了什麼?你能告訴我嗎?
吳健雄 奧本海默「姊姊」
電影中沒提到他與李政道、楊振寧、吳健雄的關係。他曾說過:「我最喜歡看見的景象就是李政道與楊振寧並肩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草坪上散步。」吳健雄在產生原子彈的「曼哈頓計畫」遇到連鎖反應無法延續的難題時,協助解決,否則原子彈轟炸日本勢必延緩。多久,沒人知道。奧本海默稱吳健雄院士為「姊姊」。
加州大學在地柏克萊的圖書館,亞洲部門主管是台北畫家郭雪湖先生的女公子郭惠美,和她長兄郭松棻都是台大外文系出身,所以重視文學。我被郭惠美邀請演講12次,每次500美元,講完一概掏出來請大家吃晚餐,皆大歡喜。有一次講木下惠介導演,高峰秀子主演的反戰名片「二十四の瞳」(「二十四隻眼睛」),因我用英文講,有大批日本後裔前來聽講,場地爆滿,講台前地毯上都坐滿了聽眾。
講完問題回答時間有一位矮小、平頭,面容粗糙的老人站起用日本腔英文發言,告訴大家他曾經歷廣島原爆,因距離逃過一劫,沒說多遠,但是他說看到強烈的亮光。我請他多報告一些,同時也表達他的感想,但他英文說不好,聽不太懂,大家只能點頭稱許。這是此生唯一見到吃過原子彈的人(我忘了問他:是否見到千百顆後面戴著白色降落傘的小炸彈冉冉飄下)。
我與原爆相關者緣分
另一位與原爆有關的是蔣渭水先生的長子蔣松輝學長。他是建中(日據時代台北一中)校友,畢業入長崎醫大讀醫。後因蔣渭水留下的奠儀生活費用罄而輟學轉往上海謀生。他前腳走,後腳就是長崎原爆。所以他說是因窮活命。此事我寫在〈紅樓賦〉一文,發表在前幾年的「聯副」。
另一台中清水友人蔡寬博士(因他父親喜愛菊池寬的小說,而為他取單名寬),當時全家住在關西,被日本政府下令疏散,以躲避美國空軍的大肆轟炸。他們決定往北遠走北海道,要是往西近處走,就進入廣島原爆,後來也不會畢業於政大新聞系,與我同在密西根州的研究所同學了。我倆不同行,聊天卻很愉���,因為我到底是新聞家庭出身。
「奧本海默」與「媽的多重宇宙」都與科技有關,都採用數個故事線交叉剪輯的製片技巧,也都摻入許多科技名詞,如量子力學、平行宇宙、連鎖反應、有機率、分子波函數……等等。片中也出現我當年在工學院念書時讀到的科學家、工程師及數學家如費米、愛因斯坦、勞倫斯、尤勒、貝塞爾、泰勒、鮑林、波爾……等等。有幾位在舊金山灣區的場合見到過,並無上前握手交談的經驗,但在影院黑暗中見到這些熟習的名字,還是很高興。
我後來轉業在新竹清華及台南成大教授近代歐洲文學及日本文學。雖仍與工程界掛勾,那只是為了有許多老朋友及從事風險性投資賺錢,實際上已與工程、數理(STEM)本體脫鉤。有一天走到地下室儲藏間清理,恰巧看到念研究所時使用已塵封的教科書及筆記。打開一看,艱深複雜的數學公式簡直就是天書,我很驚訝那時我居然這麼聰明,有這麼大的本領能看得懂這些天書──現在已經不聰明了。
有些人說原子彈轟炸日本是對黃種人的種族歧視。其實本來是準備核爆德國,因為德國的原子彈研究遠比日本成熟。但在美國試爆成功時,德國已投降。美國在日本投降前,曾對許多城市(甚至有些中小城市)做大規模、一般性炸彈及燃燒彈的轟炸,包括平民市區,死亡人數比兩顆原子彈還多許多倍,這一點奧本海默應也有深刻認知。
實際上,最先空襲日本的不是美國飛機,而是事後任空軍總司令的徐煥昇將軍。他於1938年駕機夜航空襲日本,在幾個城市投下數百萬份傳單,令日人了解中國空軍也能飛入日本領空。大名昭彰的美國空軍杜立特將軍則是四年後的1942年才開始轟炸日本,卻出了大名。
我在美國任工程師時,有一次調查加州某一老舊機場的跑道損壞情形,他們告訴我以前杜立特將軍在此起飛多次,不可能是去轟炸東京,因為航程太遠。兩顆原子彈是小心翼翼地海運去關島以北的天寧島機場,然後在1945年8月由B-29載去廣島及長崎投彈。那艘運原子彈去天寧島的巡洋艦印第安那波利斯號,不久被日本潛水艇以魚雷擊沉。
這令人想到:如果在運原子彈到達天寧島之前被擊沉,會是什麼樣的局面?要何時才能投下原子彈?但是那時美國已計畫在1945年底前共製造出九顆原子彈。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玉音放送」宣布投降,所以剩下的原子彈不需使用了,聽說現仍存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不知是否公開陳列,以招徠世界各國觀光客。當然是拔了塞不會爆炸,否則就如陳永松君在台北市試驗炸彈一樣。陳君的炸彈「一枚可以毀滅台北市」。
1 note
·
View note
Text
Unique English Hong Konger Names
As a result of British colonization, most Hong Kongers have English names along side their Chinese names. However, since Hong Kong is not exactly an English speaking society, some of the names that parents choose for their children (or they choose themselves) may have unconventional spelling, sound like they're not "real names", or generally appear unusual to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Which I find interesting because they follow "English name structures" without actually being English names.
Here are some examples I found as I was scrolling through the list of Miss Hong Kong Pageant winners, given in the format of [English name] - [traditional] / [simplified] ([jyutping] / [pinyin]) - jyutping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ways of romanizing Cantonese (the language of Hong Kong) and pinyin is the standardized form of romanizing Mandarin. More under the cut!
Conny Kwan - 關淑芬 / 关淑芬 (gwaan1 suk6 fan1 / Guān Shūfēn)
Loletta Chu - 朱玲玲 (zyu1 ling4 ling4 / Zhū Línglíng)
Freda Leung - 梁仲芬 (loeng4 zung6 fan1 / Liáng Zhòngfēn)
Cher Yeung - 楊雪儀 / 杨雪仪 (joeng4 syut3 ji4 / Yáng Xuěyí)
Shallin Tse - 謝寧 / 谢宁 (ze6 ning4 / Xiè Níng)
Aleen Lo - 羅錦如 / 罗锦如 (lo4 gam2 jyu4 / Luó Jǐnrú)
Middy Yu - 余少寶 / 余少宝 (jyu4 siu2 bou2 / Yú Shǎobǎo)
Kenix Kwok - 郭可盈 (gwok3 ho2 jing4 / Guō Kěyíng)
Halina Tam - 譚小環 / 谭小环 (taam4 siu2 waan4 / Tán Xiǎohuán)
Chillie Poon - 潘芝莉 (pun1 zi1 lei6 / Pān Zhīlì)
Sonija Kwok - 郭羨妮 / 郭羡妮 (pun1 zi1 lei6 / Guō Xiànnī)
Marsha Yuan - 原子鏸 (jyun4 zi2 wai6 / Yuán Zǐjiē)
Myolie Wu - 胡杏兒 / 胡杏儿 (wu4 hang6 ji4 / Hú Xìngér)
Rabee'a Yeung - 楊洛婷 / 杨洛婷 (joeng4 lok6 ting4 / Yáng Luòtíng)
Queenie Chu - 朱慧敏 (zyu1 wai6 man5 / Zhū Huìmǐn)
Shermon Tang - 鄧上文 / 邓上文 (dang6 soeng5 man4 / Dèng Shàngwén)
Natalle Khor - 許佩琪 / 许佩琪 (heoi2 pui3 kei4 / Xǔ Pèiqí)
Koni Lui - 呂慧儀 / 吕慧仪 (leoi5 wai6 ji4 / Lǚ Huìyí)
Edelweiss Cheung - 張舒雅 / 张舒雅 (zoeng1 syu1 ngaa5 / Zhāng Shūyǎ)
Sire Ma - 馬賽 / 马赛 (maa5 coi3 / Mǎ Sài)
Mizuni Hung - 熊穎詩 / 熊颖诗 (hung4 wing6 si1 / Xióng Yǐngshī)
Toby Chan - 陳庭欣 / 陈庭欣 (can4 ting4 jan1 / Chén Tíngxīn)
Sammi Cheung - 張秀文 / 张秀文 (zoeng1 sau3 man4 / Zhāng Xiùwén)
Hyman Chu - 朱希敏 (zyu1 hei1 man5 / Zhū Xīmǐn)
Carat Cheung - 張名雅 / 张名雅 (zoeng1 ming4 ngaa5 / Zhāng Míngyǎ)
Sisley Choi - 蔡思貝 / 蔡思贝 (coi3 si1 bui3 / Cài Sībèi)
Moon Lau - 劉佩玥 / 刘佩玥 (lau4 pui3 jyut6 / Liú Pèiyuè)
Karmen Kwok - 郭嘉文 (gwok3 gaa1 man4 / Guō Jiāwén)
Bowie Cheung - 張寶兒 / 张宝儿 (zoeng1 bou2 ji4 / Zhāng Bǎoér)
Boanne Cheungcaijiewen (zoeng1 bou2 jan1 / Zhāng Bǎoxīn)
Carmaney Wong - 黃嘉雯 / 黄嘉雯 (wong4 gaa1 man4 / Huáng Jiāwén)
Blossom Chan - 陳熙蕊 / 陈熙蕊 (can4 hei1 jeoi5 / Chén Xīruǐ)
Denice Lam - 林钰洧 (lam4 juk6 fui2 / Lín Yùwěi)
Cecca Xu - 許子萱 / 许子萱 (heoi2 zi2 hyun1 / Xǔ Zǐxuān)
Lovelle Wong - 王敏慈 (wong4 man5 ci4 / Wáng Mǐncí)
I thought this was really fun. It's sort of lke this new trend of Americans stuffing in extra letters to common names, like turning "Jessica" into "Jessieighkah." They almost sound AI generated. List of pageants is from here and I couldn't find a single solid source about Hong Kong names so here's 1, 2 and 3!
#this was a pain to format#honourable mention to rubyanne choi kit man 蔡洁雯#and hera chan hiu wa 陈晓华 whose name is actually so goated#hong kong#culture#langblr#miss hong kong pageant#beauty pageant#my posts#names
0 notes
Text
1968年臺灣
維基百科介紹
1968政府
國家正副元首
總統:蔣中正
副總統:嚴家淦
五院首長
行政院院長:嚴家淦(副總統兼任)
立法院院長:黃國書
司法院院長:謝冠生
考試院院長:孫科
監察院院長:李嗣璁
省政府主席
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
福建省政府主席:戴仲玉
大事記
1月

1968年9月9日,台北市舉辦實施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慶祝大會暨國民中學聯合開學典禮。
蔣中正提名楊亮功為考試院副院長,經監察院票決同意[1]:118。
1月4日——副總統嚴家淦訪問泰國(1月5日、1月7日,與泰國總理他儂舉行會談;1月10日,發表聯合公報後,返臺。);經濟部次長汪彝定宣布:外貿方向以農工業培養貿易,以貿易發展農工業[2]:748。
1月5日——外滙貿易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會徐柏園稱:去年對外貿易總值近15億美元,出超2,600萬美元[2]:748。
1月9日——蔣中正主持國家安全會議,提出「革新當前社會風氣指導綱領及實施要領」[2]:748。
1月26日——特任駐牙買加大使孫碧奇兼任駐巴貝多國大使[2]:749。
1月27日——公布「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4月3日,教育部發布「國民中學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5月6日,行政院指令臺灣省、臺北市暨福建省金門、馬祖地區為實施九年國教區域;5月31日,教育廳長潘振球宣布:九年國教準備工作完成。)[2]:749。
2月
1969年2月25日,日本讀賣巨人棒球隊於台北市立棒球場分兩隊作一場表演賽。民航公司10號班機殘骸
蔣中正接見越南共和國駐臺大使陳善謙,對越南共和國重要城市近遭越共深表關切[1]:118。
2月1日——外交部次長沈錡率領特使團,訪問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各國(4月17日,返臺)[2]:749。
2月9日——旅日棒球選手王貞治所屬日本讀賣巨人隊訪臺(1965年12月4日,王貞治返臺表演球技。)[2]:749。
2月16日——民航空運公司自香港到臺灣客機在林口墜毀,21人罹難(5月21日,交通部民航局核准其環島客運班機由中華航空公司接替;5月25日,國際民航駕駛會請求蔣中正停止民航運公司法院審判,由民航局再行調查。)[2]:749-750。
2月19日——與日本在東京簽約,售予日本食米6萬餘公噸[2]:750。
2月21日——特任沈怡為駐巴西大使[2]:750。
2月25日——教育部核中央大學在臺復校(10月16日,復校舉行開學典禮。)[2]:750。
2月27日——駐日大使陳之邁向日本政府嚴重抗議日本欲與外蒙建交企圖[2]:750。
3月
3月5日——美國國際開發總署駐臺代表處結束,中美基金交由政府自行決定運用[2]:750。
3月7日——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徐柏園稱:1967年度對外貿易總值共達14億5,900萬美元,比前年增加26%,創歷年最高紀錄;柏楊(郭衣洞)因「大力水手」漫畫風波,被調查局逮捕[2]:750。
3月8日——教育部決定成立國民教育督導委員會[2]:750。
3月15日——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決定全面推展全民體育(9月17日,行政院核定「發展全民體育方案」。);新任美國第七艦隊司令布蘭格(William F. Bringle)訪臺[2]:750。
3月30日——經濟部長李國鼎在立法院報告第五期四年經建措施為:林業改良、稻米增產,發展電子、精密儀器、造船、石油、化學、大鋼廠等工業,改善交通運輸,建設新社區等[2]:751。
4月
4月2日——財政部宣布自1969年度起停止愛國公債派募[2]:751。
4月10日——美國農業部長傅利曼(英語:Orville Lothrop Freeman)率團訪臺3天(4月12日,指出臺、美基於互惠原則,加強貿易關係。)[2]:752。
4月14日——交通部長孫運璿表示,政府決在高雄港建立貨櫃轉運中心,並在基隆港興建貨櫃碼頭[2]:752。
4月17日——行政院頒行修正「外匯貿易委員會組織規程」(9月19日,行政院為適應國際經濟發展趨勢,決撤銷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設立外匯局及國際貿易局。);總統府資政莫德惠逝世(吉林雙城人,到臺後擔任考試院長長達12年,有功於考試制度建立。)[2]:752。
4月21日——臺灣省投票選舉第四屆省議員及第六屆縣市長,國民黨取得17席,高雄市長首度由民社黨的楊金虎��選。(6月2日,第四屆省議會成立,謝東閔、蔡鴻文分別當選正、副議長。)[2]:752。
4月22日——與澳大利亞在坎培拉簽訂「中、澳貿易協定」[2]:752。
4月29日——臺灣省政府發布施行「臺灣省都市平均地權施行細則」[2]:752。
4月30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訂定推行「國民生活須知」[2]:752。
5月
5月1日——蔣中正與夫人宋美齡在陽明山中山樓舉行茶會招待美軍在華官員與眷屬[3]。
5月4日——教育部編列400萬元,翻譯世界名著,編印科學辭典[2]:752。
5月7日——農業專家趙連芳病逝(河南羅山人,畢生從事農業教育、科學研究,在水稻育種貢獻很大,是中國現代農業科學之先驅。)[2]:753。
5月10日——第一屆「中、韓經合會議」在漢城揭幕(5月11日,發表聯合公報,加強政、經聯繫。);行政院通過「中、美航業相互免稅協定」[2]:753。
6月
6月3日——空軍C-46運輸機墜落於台南縣柳營鄉太康村農田,多年後當地民眾立七十二聖人廟以祭之[4]。
6月8日——蔣中正接見日本編輯訪臺團,重申堅決反對「兩個中國」立場,並強調日本如廢除「吉田書簡」,無異廢棄「中日和約」[2]:754;蔣指出中共為東亞災禍之源,所謂中立共存,將貽無窮禍害,日本應合作消弭危機[1]:119。
6月10日——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表示,配合實施職業教育及九年國教,禁設私立小學及初中[2]:754。
6月12日——前立法院長張道藩病逝(貴州盤縣人,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宣傳部長、海外部長及第四屆立法院長。)[2]:754。
6月15日——水牛出版社「水牛文庫」開始出版[2]:754。
6月24日——特任沈錡為駐澳大利亞大使[2]:755。
6月26日——東京日本大學以名譽法學博士學位贈與蔣中正[1]:119。
7月
民主臺灣聯盟事件,陳映真(名永善)等36人被捕[2]:756。
7月1日——駐美大使周書楷代表政府與49國在華盛頓簽署「禁止核子武器擴散條約」(1969年12月12日,立法院通過「防止核武器蕃衍條約」。)[2]:755。臺北縣的南港鎮、景美鎮、內湖鄉、木柵鄉與陽明山管理局的士林鎮、北投鎮併入臺北市[5]。
7月2日——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成立能源規劃發展小組,孫運璿任召集人[2]:755。
7月5日——任命桂宗堯、何鳳山與宓錫寵分別為駐宏都拉斯、玻利維亞、薩爾瓦多等國大使[2]:755。
7月10日——美國一艘護航艦在西雅圖移交臺灣,命名為「太原號」[2]:755。
7月19日——駐加拿大大使���毓麒遞交備忘錄,對加國有承認中共意圖表示關切(1969年2月10日,對加國與中共進行建交接觸,再提抗議。)[2]:756。
7月20日——特任夏功權為駐紐西蘭大使[2]:756。
7月26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包爾(George W. Ball)訪臺[2]:756。
7月28日——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選出楊忠道、馮元楨、王兆振、劉占鰲、盧致德、魏火曜、錢穆、顧應昌、郭廷以9位院士[2]:756。
7月30日——特任段茂瀾、苪正皋、杭立武、孫碧奇、凌崇熙、徐懋喜、姚守中分別為駐阿根廷、象牙海岸、希臘、菲律賓、牙買加、上伏塔、巴貝多等七國大使[2]:756。
8月
中國國民黨中常會通過以張寶樹為中央委員會秘書長[1]:119。
8月9日——經濟部成立聯合礦業研究所[2]:756。
8月10日——留美學生陳玉璽因在海外發表傾向支持中共之文章,經軍法判處7年徒刑[2]:757。
8月25日——紅葉少棒隊以7A比0,擊敗日本和歌山少棒隊[2]:757。
8月29日——駐菲律賓大使杭立武與菲外交部長羅慕斯(英語:Narciso Ramos)為處理逾期華僑問題達成協議,並簽署聯合聲明[2]:757。
9月
中華民國教育部政務次長鄧傳楷再次獲總統親授一等(特種大綬)景星勳章(1961年首次獲頒)。
9月1日——《徵信新聞報》改名為《中國時報》,開始發刊(1950年10月2日,創刊。);長榮海運公司成立[2]:757。
9月3日——中國電視公司成立[2]:757。
9月5日——行政院核定撤銷財政部鹽政總局,恢復設置鹽政司[2]:757。
9月6日——中華民國與史瓦帝尼建交。
9月9日——九年國民教育正式實施,蔣中正頒發錄音訓詞[2]:757。
9月18日——行政院公布「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紀念辦法」,自今年開始實施[2]:758。
10月
經濟部投審會核准日本三菱電機投資技術合作,中國菱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
10月7日——與日本之「中、日合作策進會」第十三次會議在臺北揭幕(10月9日,發表宣言,主張建立亞洲集體安全組織,阻止共產侵略。)[2]:758。
10月10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通過中華民國使用「中國-中華民國」名義,參加奧林匹克世界運動大會[2]:758。
10月16日——蔣中正私人代表張群赴日本,參加前日本首相吉田茂逝世週年追思會[2]:759。
10月19日——紀政在第十九屆墨西哥奧運會獲女子80公尺低欄決賽銅牌,並打破世界紀錄[2]:759。
10月22日——蘇聯記者維多克·路易斯抵臺,展開秘密外交(曾與國防部長蔣經國密談。)[2]:759。
10月29日——第一架由空軍自製之飛機「介壽號」完成並展示��特任外交部亞西司長蔡葩為駐利比亞王國大使(1969年1月27日,呈遞到任國書。)[2]:759。
11月
11月3日——楊傳廣發起1人1元籌建體育館運動,獲熱烈響應(12月5日,臺灣省政府通令機關學校及公營機構加強推行。)[2]:759。
11月9日——教育部長閻振興在立法院報告:政府為發展科學教育,1968年度編列經費9,000餘萬元,改善科學研究設備[2]:760。
11月12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通過12項工作計畫,以增進國民德智體群育修養[2]:760。
11月14日——與新加坡達成協議,互設商務代表團,並辦理領事事務(1969年1月2日,互設商務專員;5月2日,駐新坡貿易代表團辦事處成立。)[2]:760。
11月20日——外交部次長楊西崑在國家安全會議報告聯合國表決中國代表權問題結果,58對票,23票棄權否決「排我納匪案」,73對47票,5票棄權通過「重要問題案」[2]:760。
11月24日——「中國經濟建設研究會」成立[2]:760。
12月
12月6日——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蔣經國與教育部部長閻振興同意將教育電視廣播電台(教育電視台)擴建為中華電視台[6]。
12月10日——前日本首相岸信介訪臺3天[2]:761。
12月29日——教育部長閻振興表示:今後教育政策以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專業人才和強化科學教育為重點[2]:761。
12月31日——特任張導民為審計部審計長,周宏濤為行政院主計長[2]:761。
出生
參見: 1968年出生
1月1日——劉敏宏:鍵盤手、鋼琴家。
1月2日——於北辰:政治人物、軍事人物。
1月3日——許培育:漫畫家。
1月5日——
賴香伶,工運人士。現任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局長。
盛治仁:政治學家。
趙映光:政治人物,是趙心瑜之兄,曾任臺北市選舉委員會監察委員。
林琨瀚:棒球教練,是林琨瑋之弟。
1月8日——
廖志賢:賽車手、企業家,曾開設飲料店品牌。
林國春:政治人物、警務人員。
李逸驊:籃球教練。
1月10日——木笛:漫畫家。
1月12日——許添盛:醫師。
1月14日——
伍佰,歌手。
葉壽山:政治人物。
1月20日——朱信強:政治人物。
1月21日——
管中祥,學者。長期參與媒體改革運動、並關注人權與文化議題。
陳琦豐:棒球教練。
1月23日——汪建民:演員,以《台灣靈異事件》飾演「鐵頭」一角而爆紅。
1月27日——傅靜凡:社會運動人士。
1月29日——曾國城,藝人。
2月1日——陳劍松:政治人物。
2月5日——李之勤:歌手、演員、主持人。
2月7日——詹慶齡:主持人、新聞主播。
2月10日——黃乃芸:食品科學家,曾任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輸入食品審查委員。
2月11日——王識賢,歌手、演員。
2月18日——
陳嘉君,野百合學運中的學生領袖之一,施明德妻子,人權、歷史工作者。
師瓊瑜:作家。
2月22日——趙英華:演員、主持人,以《台灣靈異事件》飾演「王玉芳」一角而爆紅,曾於1988年中國小姐獲選第二名。
2月23日——洪瑞襄:歌手、演員。
2月26日——侯志正:小號演奏家。
2月29日——王尚智:新聞主播、廣播主持人、製作人。
3月2日——廖元豪:法學家。
3月4日——伊能靜,歌手、演員。與裘海正和方文琳組成演唱團體「飛鷹三姝」。
3月9日——黃士偉:相聲。
3月10日——
洪智育:導演。
李性蓁:作家。
3月17日——黃品源:歌手、演員、主持人,以《你怎麼捨得我難過》為成名曲。
3月18日——張錫銘,重大通緝犯。
3月20日——黃宏成:常年競選人。
3月28日——
張其祿:政治人物。
陳秀桂:企業家,是從日本引進七田真的幼兒教學方法。
3月31日——邱心志:演員。
4月12日——
侯炳瑩:演員。
史哲維:新聞主播。
4月17日——張文宗:棒球教練。
4月25日——
謝祖武,男演員。
李健光:新聞主播。
4月26日——詹姆士:廚師。
5月3日——黃裕昇:製作人。
5月5日——王金龍:數學家。
5月8日——吳昌期:教育工作者。
5月13日——
顏志琳,排灣族歌手。與尤秋興合組「動力火車」。
尹昭德:演員。
5月19日——曹蘭:歌手、演員、主持人。
5月20日——江志豐:歌手,是龍千玉之弟。
5月23日——
徐曉晰:主持人。
蘇家賢:畫家。
6月2日——方岑,女演員。
6月7日——陳鎮川:導演、製作人、經紀人。
6月15日——楊心希:歌手、法官。
6月20日——
石安妮:歌手、演員、主持人。
顏聖冠:政治人物。
6月21日——蝴蝶:作家。
6月24日——袁惟仁:歌手、主持人,是陸元琪前夫,為凡人二重唱成員之一。
6月25日——周雅玲:政治人物,是周雅淑之妹。
6月28日——趙正平:演員、導演、製作人、通告藝人,是景行廳男孩成員之一。
6月29日——張瑞竹:演員。
7月1日——蕭赫麟:常年競選人。
7月2日——張靜懿:歌手、演員、主持人,是紅唇族成員之一。
7月3日——
吳倩蓮,歌手、演員。
游萬豐:政治人物,曾任僑務委員會僑務委員。
7月5日——陳艾湄:歌手,與高明駿合唱《誰說我不在乎》而爆紅。
7月6日——陳貴人:足球教練。
7月7日——
王毓雅:導演、製片人。
蔣絜安:政治人物。
7月9日——范雲,社會學學者。曾為野百合學運領袖之一、社民黨召集人,臺大社會系副教授。
7月21日——林金結:政治人物。
7月22日——羅時豐:歌手、演員、主持人。
7月24日——宋少卿,相聲男演員。相聲瓦舍創辦人。
7月29日——胡鴻達:演員。
7月30日——庹宗康,主持人、歌手。
7月31日——Juby:導遊、演員、主持人,是馬兆駿遺孀,現改嫁湯志偉。
8月2日——黃倩萍:新聞主播。
8月13日——蕭薔:演員、模特兒。
8月15日——雷光夏:歌手、作曲家、配音員,是雷驤之女。
8月16日——吳洛纓:編劇。
8月19日——林益世,政治人物。曾任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行政院秘書長。因索賄案下臺。
8月25日——林葉亭:歌手、通告藝人、時尚設計師。
8月30日——洪麗萍:政治人物。
9月4日——林仁傑:演員、導演。
9月5日——張瀚天:政治人物。
9月6日——荒山亮:歌手。
9月8日——
黃中原:歌手。
柯裕棻:作家。
9月11日——王震緒:小說家,是移居日本的台灣作家。
9月15日——陳癸佑:政治人物、警務人員,曾任水里鄉鄉長。
9月23日——林芳雪:演員、配音員。
9月24日——顏艾琳:詩人。
9月25日——蔡旺詮:政治人物。
9月26日——王瑞霞,台語女歌手。代表作有〈絕情雨〉、〈小姐請你乎我愛〉。
9月27日——
蔡岳勳:演員、導演,是于小惠之夫,以2001年執導《流星花園》為知名作品。
王頌恩:雙簧管演奏家。
9月30日——朱淑華:廣播主持人。
10月1日——王時思:政治人物,是���時齊之姊。
10月2日——楊寶瑋:演員。
10月3日——呂東傑:政治人物。
10月4日——蔣念祖:法學家。
10月7日——陳俊生:演員、模特兒。
10月12日——
徐榛蔚,政治人物。現任立法委員,傅崐萁之妻。
董永興:棒球捕手。
10月13日——
林珮君:演員。
高為元:生物醫學家。
10月15日——岳翎:演員。
10月16日——劉耀仁:政治人物。
10月17日——廖敏雄,棒球選手。曾加入中華職棒時報鷹隊。
10月19日——李晶玉,新聞主播、主持人。
10月20日——
李康生:演員、導演、編劇。
許宇甄:政黨工作者。
10月21日——林奕華,政治人物。曾任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臺北市議員。現任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10月23日——陳尚志:政治學家。
10月25日——謝璧蓮:新聞主播。
10月26日——莊永新:漫畫家。
10月28日——高明偉:演員、婚禮主持人。
10月30日——游鴻明,男歌手,代表作有〈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10月31日——
高思博,政治人物。曾任立法委員、蒙藏委員會委員。
柯淑敏:政治人物。
11月1日——陳昭榮,男演員。
11月4日——陳信瑜:政治人物。
11月6日——楊致遠,雅虎(Yahoo!)創始人及前任執行長。
11月7日——王必勝:政治人物、醫師。
11月8日——吳安琪:新聞主播。
11月9日——陳該發:棒球選手,是首位達成完全打擊的球員。
11月16日——
成英姝:作家。
蔡雨倫:歌手,是憂歡派對成員之一。
11月17日——張瑀庭:記者、助理教授、美食評論家。
11月20日——童琮輝:棒球選手。
11月22日——王惠美,政治人物。曾任鹿港鎮長、彰化縣議員,現任立法委員。
11月23日——童愛玲:演員。
11月24日——王彩樺:歌手、諧星、演員、主持人,以《保庇》為成名曲。
11月29日——林學冠:幕僚,曾任林張久美、林珮涵、林佩樂等議員的助理。
12月1日——
林谷珍:配音員。
黃建宏:教授、藝術策展人。
12月2日——黃承遠:畫家。
12月5日——張立威:演員。
12月13日——楊麗菁:演員。
12月14日——楊昱泓:吉他手。
12月26日——許忠富:政治人物。
逝世
3月2日——劉啟光,政治人物、情治人員。被指在二二八事件中協助國民政府鎮壓臺灣人。(1905年出生)
6月6日——彭華英,日治時期社會運動參與者。蔡阿信之夫。(1893年出生)
6月12日——張道藩,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1897年出生)
6月16日——林呈祿,報紙編輯、日治時期社會運動參與者。《台灣新民報》編輯。(1886年出生)
11月10日——陳華宗,政治人物。日治時期曾任學甲莊長,戰後出任臺南縣議會議長、臺灣省議員。(1904年出生)
參考來源
1 note
·
View note
Text
1 note
·
View note
Text
2023年4月26日に発売予定の翻訳書
4月26日に刊行が予定されている翻訳書は14冊あります。古事記の口語訳を「翻訳書」と呼ぶことに関しては異論もあろうかと思いますが……。
知識・無知・ミステリー
E.モラン/著 杉村昌昭/訳
法政大学出版局
神経神学
アンドリュー・ニューバーグ/著 貝谷久宣/訳
北大路書房
ヴィヨン全詩集
フランソワ・ヴィヨン/著 宮下志朗/編集・翻訳
国書刊行会
性差別の損失
リンダスコット/著 月谷真紀/翻訳
柏書房
口訳 古事記
町田康/著
講談社
ダッドリーくんの12のおはなし
フィリップ・レスナー/著 アーノルド・ローベル/イラスト 小宮由/翻訳
KTC中央出版
幽霊ホテルからの手紙
蔡駿/著 舩山むつみ/翻訳
文藝春秋
悪魔はいつもそこに
ドナルド・レイ・ポロック/著 熊谷千寿/翻訳
新潮社
どんどん変に…
エドワード・ゴーリー/著 カレン・ウィルキン/編集 小山太一/翻訳 宮本朋子/翻訳
河出��房新社
マインクラフト モブのたくらみ[石の剣のものがたりシリーズ②]
ニック・エリオポラス/著 アラン・バトソン/イラスト クリス・ヒル/イラスト 酒井章文/翻訳
技術評論社
ブラッドシュガー
サッシャ・ロスチャイルド/著 久野郁子/翻訳
KADOKAWA
ある犬の飼い主の一日
サンダー・コラールト/著 長山さき/翻訳
新潮社
過去を売る男
ジョゼ・エドゥアルド・アグアルーザ/著 木下眞穂/翻訳
白水社
偽情報と独裁者
マリア・レッサ/著 竹田円/翻訳
河出書房新社
0 notes
Text
舊雨浥今塵–奧本海默的聯想
夏烈(夏祖焯)
人類在瞭解它之前不會怕它,但在使用它之前不會瞭解它。 - 奧本海默(有關原子彈)
近觀兩部電影:《奧本海默》及《媽的多重宇宙》,引起一些回憶及感觸,千山懷往釀成繽紛的秋季,無聲,煙霧楓紅交融,昨日默然降臨。
原子概念始自連環圖畫
原子的概念小時就開始了,不外是癌症放射治療及原子彈,那時還沒有核能電廠。唸小學時在台北市南昌街小攤子上租連環圖畫看:原子彈是一顆大炸彈在天空中爆炸後分解,產生千千萬萬顆小炸彈,每顆後面有一隻白色小降落傘,鋪天漫地的大批降下……這是對原子彈原理的最初瞭解。能有這種想像力的連環畫家也算是別具創意了。兩顆原子彈在日本落下後超過20萬人立即死亡,所以「原子」本身是個威力強大的新物種,也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作曲家姚敏當時曾譜一流行歌曲〈夫妻相罵〉:
妻):自從嫁了妳呀,幸福便算完 _ _ _ _這樣的家庭簡直是殯儀館 (此句重複一次)
夫):自從娶了妳呀,每天聽你煩 _ _ _ _這樣的女人簡直是個原子彈 (重複一次)
原子彈型的女人威力應是很強大。後來又有「原子筆」出現,取代墨水鋼筆;「原子襪」是尼龍製襪,不容易磨損;「原子褲」名出自香港;還有原子錶及原子鐘,內容不詳;反攻大陸的民國四十年代,台北有位大發明家陳永松君,研究一種可以「對抗原子彈的新武器」,一枚可以炸毀台北市,二枚消滅共匪的上海市。何凡在聯副「玻璃墊上」專欄表達憂慮陳君在台北市做此偉大研究實驗:「萬一失手爆炸了怎麼辦?」
所以,那時代全世界不分強弱,都已進入原子時代。下去是醫藥治療,核子動力潛艇、航母、船艦等等,核子飛機及核子衛星至今尚未出現。蘇聯在1954年建成第一座商用核能電廠。以後是否會出現核子人工智慧?如果人工智慧與核子混合,威力會更遠超越人類史上最強大,最有名的能量公式E=mc² 。E是能量,m是質量(重量),c 是每秒30萬公里的光速,因為光速的平方是天文數字,所以落在廣島及長崎的原子彈只不過用了幾十公斤的濃縮鈾及僅6公斤的放射性佈,就產生約2萬噸黃色炸藥的殺傷能量。
我所有的學位都是工程,與核子物理無關。在德克薩斯州念書時與李文和博士同學,而且同屬一個台灣留學生組的伙食團,他做一手好菜,甚至能做出全桌酒席大菜。他後來進入製造原子彈的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工作,也就是奧本海默在沙漠中建立的原子彈聖城。李兄在那兒不是做菜,是做原子彈。他被誤為中國大陸核子間諜,無故坐牢九個月。其實他是非常台灣本土思想的工程科學家,喜好文學及古典音樂,曾協助審閱我寫的大學教科書《近代外國文學思潮》(聯合文學出版)。終於,法官判無罪,還在庭上向他道歉,賠償165萬美金,好像課稅及律師費用之後只拿到一半。後來我推薦他回到他母校成功大學教書一年,至今他竟已出了三本英文的核子工程有關專業書籍,也真是傑出人才了。他是台灣唯一內陸縣南投農家出身,手巧能修許多機電及木工物件,為人忠厚老實,甚至有些天真,如此才會變成美國官方內鬥犧牲品。
另外一個與原子彈有關的台灣人是張憲義上校。他是中山科學院核能研究所的副所長,因向美方舉報台灣發展原子彈狀況而逃往美國。此舉對台灣人民安全是有害還是有利?見仁見智。因為大陸曾表示攻台的三大原因之一是台灣製造出原子彈。
宇宙浩瀚,原子細微
鑒於量子力學有機率的特質,所以多重宇宙或平行宇宙的概念出現。如果進入世界(或世間)的起源,亞伯拉罕三教(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咸認世界是上帝(或阿拉)創造的。佛教則認為世界起源無始,乃由眾生無息無止、共業感召生成,我們在三界中生死輪迴,居住的娑婆世界,乃是一佛所化三千大千世界的中心。即使有宇宙物理學或宗教學不同的解釋,《媽的多重宇宙》並沒有表達複雜、模糊未定的天體科學理論,或是充滿幻想及神話的宗教體認。只是利用多重宇宙的背景,為一個簡單的移民奮鬥及家庭倫理故事添增情節,令這影片更有魅力,甚至離奇。觀眾對此片的反應相當兩極化,顯然與年齡有極大關聯。年長一代基本上無法進入狀況,觀賞不到三分之一就入睡或離場。我課堂上年輕大學生則個個叫好。但寫實的《奧本海默》影片表達方式顯然迥異。
在另一個宇宙的太空遨翔,那是個無限靜寂、魅麗、遙濶、充滿綺思的世界,令人流連忘返。然而在原子彈爆炸的那一霎那,無限的火焰及紅光,巨大的聲響,則是美麗而醜陋的世界,充滿了毀滅灰煙,此種感受只能做形而上的描繪。這兩部電影給人的聯想會是歡愉還是痛苦?天堂還是地獄?或是百感交集,不能自已?
奧本海默由歐洲學成返美,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書,也是最先研究黑洞及引進量子力學到美國的科學家之一。「曼哈頓計畫」有18人得到諾貝爾物理獎,「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被提名三次,卻未得獎。他有學問,有才華,但在物理學的研究上沒有聚焦點,無重大發現 ─物理學只是他的眾多愛好之一。這說明了什麼?你能告訴我嗎?
電影中沒提到他與李政道、楊振寧、吳健雄的關係。他曾說過:『我最喜歡看見的景像就是李政道與楊振寧並肩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草坪上散步。』吳健雄在產生原子彈的「曼哈頓計畫」遇到連鎖反應無法延續的難題時,協助解決,否則原子彈轟炸日本勢必延緩。多久,沒人知道。奧本海默稱吳健雄院士為「姐姐」。
影片的上映引起一些議論,因為奧本海默是80年前原子彈生產計劃的總負責人,卻曾與美國共產黨有關,又公開發表言論反對原子彈及後續氫彈的進展,成為爭議性人物。實際上不投原子彈,美軍登陸會遭遇日本「本土決戰」死鬥,估計將產生起碼上百萬至數百萬軍民的死亡,奧本海默不可能不知。這筆帳要怎麼算?而他後來竟有悔意,在心理上算不算是個堅強及有理性的人?他太聰明,是失去腳的鳥,不停飛翔,不能棲枝或落地,終將帶著他泥濘的人生,疲憊以終。
原爆生存者來聽我演講
加州大學在地柏克萊的圖書館,亞洲部門主管是台北畫家郭雪湖先生的女公子郭惠美,和她長兄郭松棻都是台大外文系出身,所以重視文學。我被惠美邀請演講12次,每次五百美金,講完一概掏出來請大家吃晚餐,皆大歡喜。有一次講木下惠介導演,高峰秀子主演的反戰名片「二十四の瞳」(「二十四隻眼睛」),因我用英文講,有大批日本後裔前來聽講,場地爆滿,講台前地毯上都坐滿了聽眾。講完問題回答時間有一位矮小
高峰秀子主演「二十四の瞳」
平頭,面容粗糙的老人站起用日本腔英文發言,告訴大家他曾經歷廣島原爆,因距離逃過一劫,沒說多遠,但是他說看到強烈的亮光。我請他多報告一些,同時也表達他的感想,但他英文說不好,聽不太懂,大家只能點頭稱許。這是此生唯一見到吃過原子彈的人 (我忘了問他:是否見到千百顆後面戴著白色降落傘的小炸彈冉冉飄下)。
另一位與原爆有關的是蔣渭水先生的長子蔣松輝學長。他是建中(日據時代台北一中)校友,畢業入長崎醫大讀醫。後因蔣渭水留下的奠儀生活費用罄而輟學轉往上海謀生。他前腳走,後腳就是長崎原爆。所以他說是因窮活命。此事我寫在〈紅樓賦〉一文,發表在前幾年的聯副。另一台中清水友人蔡寬博士 (因他父親喜愛菊池寬的小說,而為他取單名寬),當時全家住在關西,被日本政府下令疏散,以躲避美國空軍的大肆轟炸。他們決定往北遠走北海道,要是往西近處走,就進入廣島原爆,後來也不會畢業於政大新聞系,與我同在密西根州的研究所同學了。我兩不同行,聊天卻很愉快,因為我到底是新聞家庭出身。
《奧本海默》與《媽的多重宇宙》都與科技有關,都採用數個故事線交叉剪輯的製片技巧,也都摻入許多科技名詞,如量子力學、平行宇宙、連鎖反應、有機率、分子波函數……等等。片中也出現我當年在工學院念書時讀到的科學家、工程師及數學家如費米、愛因斯坦、勞倫斯、尤勒、貝塞爾、泰勒、鮑林、波爾....等等。有幾位在舊金山灣區的場合見到過,並無上前握手交談的經驗,但在影院黑暗中見到這些熟習的名字,還是很高興。我後來轉業在新竹清華及台南成大教授近代歐洲文學及日本文學。雖仍與工程界掛勾,那只是為了有許多老朋友及從事風險性投資賺錢,實際上已與工程、數理(STEM)本體脫鉤。有一天走到地下室儲藏間清理,恰巧看到唸研究所時使用已塵封的教科書及筆記。打開一看,艱深複雜的數學公式簡直就是天書,我很驚訝那時我居然這麼聰明,有這麼大的本領能看得懂這些天書 ─ 現在已經不聰明了!
台北被轟炸毀壞
有些人說原子彈轟炸日本是對黃種人的種族歧視。其實本來是準備核爆德國,因為德國的原子彈研究遠比日本成熟。但在美國試爆成功時,德國已投降。美國在日本投降前,曾對許多城市(甚至有些中小城市) 做大規模、一般性炸彈及燃燒彈的轟炸,包括平民市區,死亡人數比兩顆原子彈還多許多倍,這一點奧本海默應也有深刻認知。實際上,最先空襲日本的不是美國飛機,而是事後任空軍總司令的徐煥昇將軍。他於1938年駕機夜航空襲日本,在幾個城市投下數百萬份傳單,令日人瞭解中國空軍也能飛入日本領空。大名昭彰的美國空軍杜立特將軍則是四年後的1942年才開始轟炸日本,卻出了大名。
28歲的徐煥昇上尉(右)駕馬丁轟炸機空襲日本
我在美國任工程師時,有一次調查加州某一老舊機場的跑道損壞情形,他們告訴我以前杜立特將軍在此起飛多次,不可能是去轟炸東京,因為航程太遠。兩顆原子彈是小心翼翼地海運去關島以北的天寧島機場,然後在1945年8月由B-29載去廣島及長崎投彈。那艘運原子彈去天寧島的巡洋艦印第安那波利斯號,不久被日本潛水艇以魚雷擊沉。這令人想到:如果在運原子彈到達天寧島之前被擊沉,會是什麼樣的局面?要何時才能投下原子彈?但是那時美國已計畫在1945年底前共製造出九顆原子彈。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玉音放送」宣布投降,所以剩下的原子彈不需使用了,聽說現仍存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不知是否公開陳列,以招徠世界各國觀光客。當然是拔了塞不會爆炸,否則就如陳永松君在台北市試驗炸彈一樣。陳君的炸彈「一枚可以毀滅台北市」。
又想到曾到舊金山灣的阿拉米達港參觀已除役的大黃蜂號 Hornet 航空母艦,現在是航母博物館。艦上可看到承載飛機,甲板起落架,海軍官兵起居餐廳,飛行員起飛作戰前的戰報室。還看到1969年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返回地球降落太平洋,被大黃蜂號接應吊起的太空艙。記得首步踏上月球土壤的太空人阿姆斯壯說道:『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那天我是在密西根州大的結構工程教授家觀看此歷史鏡頭。他和我同樣對文學有興趣,工程之外的文學暢談總是極為愉快,不能罷休。如今他已離世,一些談得來的朋友都走了,我也逐漸老去,何時會再遇到一位 ─ 還是遇不到了。
大黃蜂號曾對台灣轟炸多次,甲板下飛機庫牆上有一張掛圖顯示轟炸台灣的次數。記得台灣被標示為Formosa。基本上,台灣並未像廣島、長崎、小倉、新瀉、京都等被列入原子彈投擲候選名單。但是對台灣的一般性轟炸先是軍事目標,然後是港口及工業, 1945年展申到城鎮市區。5月31日的大轟炸以台北市的總督府(今總統府)為轟炸集中點,週遭台銀、台大醫院、地方法院都被潑及,重慶南路的第一女高(北一女)及南海路上的台北一中(建中)也吃了炸彈。北一女災情我不知道,但建中紅樓西側被炸得斷垣殘壁,我唸書時還未清除,猜是國共內戰百廢待舉之故。數學傅禺老師的《建中養我三十年》書中提到一些野狗在那兒築窩。建中之前我念隔壁的台北實小,不記得實小有任何損毀。建中紅樓正對面是植物園國語日報社址的前「建功神社」,也不記得有任何損毀。我小學時常去此神社,因為先嚴曾是國語日報的社長及發行人。
1945年5月31日總督府南側被炸毀
大黃蜂航母轟炸Formosa (右第五行)
轟炸台灣其實始自1938年,以蘇聯與日本是宿敵,所以蘇聯飛行員駕援華飛機轟炸台北飛行場(今松山機場),因那時日本海軍航空隊駐紮於此 (日軍編制無空軍,戰機屬海軍或陸軍航空隊)。以後除美國外,英國、澳洲及墨西哥的空軍也曾轟炸台灣。墨西哥人因講西班牙語,所以曾有一隊空軍駐紮前西班牙殖民地的菲律賓。1944及1945的多次轟炸,在台灣共炸死六千多人。澎湖因有日軍設施,也遭轟炸多次。我服少尉軍官役於野戰第51步兵輕裝師,曾調防澎湖5個月,駐守過山水海灘及拱北嶺頂雷達站,倒沒聽耆老鄉親說過曾被轟炸的事,相信也沒什麼值得探討的,山的那邊就是墳墓,或是天堂。
彼時有許多戰爭,所以死亡不是陌生人。那些化為千風的孤魂,在白雲藍天飄逸。台北是我故鄉,曾在夢中見到過降雪的台北,大地一片銀白,無聲無息的雪花飄落,那豈是進入秋天最後旎旖的回憶。走筆至此,冬日即將到來,輕柔壓抑的情緒依然熟悉,觸景生情,心中感概不已,但願人長久,台北故鄉爾後安然無恙。
(2024年1月7日及8日聯合報副刊連載)
0 notes
Text
me went to watch the boy and the heron for the same reason lol. It’s typical of Wong Kar War movies to be aesthetically pleasing and narratively confusing at the same time. I believe takuya was confused as well when shooting this film. Like every WKW movie, this film was shot without a script and the director just told takuya that you’re waiting for someone. Wong Kar War said the reason that he wanted Kimura Takuya to be in his movie was because he saw a pic of takuya dressed in Qing dynasty concubine clothes with full makeup and he reminded him of the famous 60s HK actress 尤敏, Lucillia You. He said he didn’t get it why every female colleague in his office was obsessed with kimuta at that time until he saw this pic. So he decided to contact takuya directly instead through their manager. And I’ve heard a conspiracy theory in the SMAP fandom that their manager 飯島三智 rejected a lot of job offers for takuya and that’s why he only appeared in a handful of movies during his hey day.
Here’s that pic. The photo session was taken in a 嘉禾 (golden harvest) studio.
Could be this one in the right bottoom corner as well I’m not too sure.
Stills of takuya and Faye Wong in 2046 from a WKW book I own
Here’s a pic of Lucillia You I think that resembles takuya the most. It seems to be the cover of a Japanese magazine. She was popular in Japan too in the early 60s as she participated in some HK-Japanese productions.
But personally I think 蔡思貝 is the HK actress that resembles takuya the most. She said she definitely took it as a compliment
watched this movie for takuya kimura only for him to have 10 minutes of screen time after the 1h20m mark. beautifully shot movie, very melancholic and pretty spicy movie. a bit confusing but that's my fault, maybe i should have read the synopsis before going in totally blind lmao. (2046, 2004)
40 notes
·
View notes
Text
菁英選手訓練站三年有成 職業選手傳承搖籃 網球人才訓練基地
「菁英選手訓練站三年有成 提供職業選手回國訓練基地」
在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發展基金的補助及支持下,中華民國網球協會於2019年成立「菁英選手訓練站」,提供職業選手與青少年好手國家級一流的訓練基地,包含詹家姊妹、莊吉生、吳東霖、梁恩碩、許育修和曾俊欣等人,不定期都會在此練球。
職業選手長年在海外征戰,「菁英選手訓練站」提供選手回國調整期間免費訓練的場地。臺北市網球中心擁有多達11面室外球場、3面室內球場和健身房,即使北部冬季時常面臨天候不佳,選手也能風雨無阻參加訓練。
臺北市網球中心擁有完善設施,圖為職業選手許育修使用健身房(圖/海碩整合行銷提供)
「菁英選手訓練站」總教練張孝雍當年從一個人開始獨自經營,如今團隊日漸龐大,目前有多達三位助理教練,還有合作的防護員、運動心理師等專業人士加入。張孝雍樂見人數增長,「到國外比賽回國的選手,像莊吉生、梁恩碩,他們就是會約在這邊訓練,這是我們當初創立這個訓練站的初衷。」
雖然中間一度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職業賽停擺、選手出國不易等難題,但訓練站並未因此停擺,而是鼓勵選手認真投入練球,因此不少曾在訓練站參訓的選手,在疫情解封後陸續寫下個人佳績,曾俊欣的世界排名突破前百,吳東霖和許育修先後勇奪個人首座挑戰賽單打冠軍。
中華民國網球協會秘書長王凌華與菁英選手訓練站總教練張孝雍(圖/海碩整合行銷提供)
「前輩分享經驗心法 傳承培育下一代」
職業選手莊吉生在返臺期間,多次至「菁英選手訓練站」練球,他說:「以前在臺北沒有地方可以好好練球,現在這邊有教練可以幫我們好好訓練,所以更多選手回來練球,也是可以讓臺灣更進步。」
對於後輩或青少年向他請教訓練或是技術問題,莊吉生也大方分享個人經驗,時常和莊吉生一同訓練的許育修表示:「其實像Jason(莊吉生)他的經驗歷練比較多,不管是技術、心理,或是在一些訓練的態度,每次跟他訓練完都有所成長。」莊吉生笑稱自己年紀比較長,知道自己是不少年輕好手的榜樣,因此也很樂於分享個人經驗,希望帶給年輕人不一樣的想法。
職業選手莊吉生與總教練張孝雍(圖/海碩整合行銷提供)
「良好訓練氛圍 青少年效法職業前輩」
「菁英選手訓練站」的氛圍相當融洽,對此梁恩碩表示,由於職業選手大多清楚個人目標,整體練球氛圍也會更專注,因此她覺得訓練站的環境,對於職業選手來說有正面助益。
前輩以身作則扮演領頭羊,後輩得以效法學習,除了莊吉生發揮熱心助人的個性,不吝傳授經驗心法;職業好手許育修也是訓練站的「模範生前輩」,談到「自律」的代表人物,長期在此訓練的青少年好手萬奕彣和林立心異口同聲地回答:「許育修!」
職業選手梁恩碩(圖/海碩整合行銷提供)
許育修是總教練張孝雍的得意門生,雙方合作已有十多年,張孝雍說:「其實許育修小時候相當瘦,在同期選手間也不是最突出的一個,只是他很愛運動,除了有耐心,脾氣態度都很好,場上很肯跑,下場也肯練。」許育修從小發揮過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訓練過程中也以身作則,展現自律的精神和認真的態度,其他選手也因此耳濡目染,自動自發效法學習。
萬奕彣的國內青少年排名大幅提升,她直呼:「這邊的訓練氛圍超級好!因為參加訓練站,我的排名從20進步到5。」林立心補充道:「看到有比自己更好的選手,或是差不多年紀的選手,看到他們都很努力,所以我自己也會想要提升強度。」呂佳穎則說,「之前東霖學長回來的時候,我們一起練球,然後他就會在旁邊提點我,閃正拍的時候要再多繞開一點,往前多一點,我覺得這是很棒的正向循環。」
萬奕彣的國內青少年排名大幅提升(圖/海碩整合行銷提供)
「選手教練家長三方溝通 創造三贏局面」
知名球評劉虹蘭的一雙寶貝兒女蔡宇恩和蔡宇甯也在菁英選手訓練站接受培訓,劉虹蘭過去是國手出身,曾拿下福岡世大運女雙銀牌,擔任過主播、球評和教練等多重角色,對於國內外的網球環境和選手故事如數家珍。如今劉虹蘭改變身份,身為一名家長,劉虹蘭希望兒女健康平安、快樂長大,她指出教練團隊和訓練環境是家長選擇的兩大重點。
訓練站由張孝雍領軍擔任總教練,劉虹蘭說:「他帶出許育修,當年就拿下三個大滿貫賽的(青少年)雙打冠軍,所以他的資歷沒問題。」此外,張孝雍在場上嚴謹的督軍風格,也讓劉虹蘭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笑說:「只要他站在那邊就夠威嚴,然後他的選手每個戰戰兢兢,態度非常好,所以我就知道這個教練,有他一定的實力。」
蔡宇甯目前在國內青少年14歲女子組排名第一(圖/海碩整合行銷提供)
劉虹蘭分享女兒蔡宇甯初加入訓練站的故事,當年蔡宇甯年僅10歲,第一次就被安排和當時唸高中的羅翊睿對練,面對隔網站著18歲的男生高手,蔡宇甯相當緊張,雖然球技程度有明顯的落差,然而羅翊睿相當認真投入練球,並未因兩人的程度差異而感到意興闌珊。
劉虹蘭對羅翊睿良好的態度印象深刻,「等訓練完之後,我就跟羅翊睿說不好意思,讓你跟妹妹練球。」不過羅翊睿則回答道:「沒事,我也可以練得到球。」劉虹蘭表示,訓練站講求男女平等,整體訓練氛圍相當融洽,「我覺得最棒的地方,是很多女孩子來,她們第一點都提到說,這邊的男孩子不會調侃。」
事後蔡宇甯也深受啟發,主動和劉虹蘭分享個人心境的成長和變化,「有一天她就問我說:『媽媽,我有一天是不是也可以像他們一樣?』我覺得這是很棒的一點,選手他就遙望著另外一個階段,就會覺得未來我希望能夠成為這樣。」訓練站集結各年齡層的選手,年紀較小的青少年能效法下個階段的前輩選手,並且設定目標,從中學習進步。
蔡宇甯目前在國內青少年14歲女子組排名第一,也是不少後輩學習的優秀典範,國小五年級的江妍妮更把蔡宇甯當作個人偶像,她說:「我來訓練站看到蔡宇甯和黃琳鈴,打球的時候腳步動的很快,球質也很重,所以要向他們學習。」
專業防護員協助職業選手進行按摩防護(圖/海碩整合行銷提供)
張孝雍指出,選手、教練和家長三者間如何取得平衡,攸關到青少年能否成功轉變成為職業選手的關鍵之一。家長和教練需要互信程度和默契存在,家長尊重教練的專業知識,教練則會請家長在選手的日常生活中落實管理。
劉虹蘭說,青少年選手會因爲輸球感到挫折,或是遭遇不同階段的瓶頸,因而尋找心理的安全感。此時,選手、家長和教練之間的三方溝通就顯得相當重要,「在我和蔡宇甯是一個親子關係的時候,常會覺得茫然,可是當我們經歷在這個轉折點的時候,有經驗的教練,對我們來說真的很有幫助。」劉虹蘭提到,女兒蔡宇甯的求知慾和學習力很強,時常會主動瞭解訓練、體能和營養補充等各方面的知識,教練團會盡可能地協助選手尋找答案,並且從中溫故知新。
專業防護員協助職業選手進行按摩防護(圖/海碩整合行銷提供)
教練團對於青少年選手的發展影響甚大,另一位在網中訓練的青少年好手林立心就是代表案例,她的父親林俊宏指出,張孝雍總教練的系統性訓練,讓林立心在技術上尋求突破,在場外的情緒也更加安定,「不僅能在場上穩定執行策略,也對自己的自信有很大的一個成長。」林立心的蛻變反應在成績上,亮眼成績讓人有目共睹,在不久前的大衛體育盃全國排名賽,更是取得四強佳績。
中華民國網球協會秘書長王凌華表示,訓練站功效顯著,當職業選手返國調整期間一起集訓,不僅可以加強技術,同時也能增加自己的成績,整體而言發揮正面競爭、向上提升的效果。放眼未來,王凌華和張孝雍希望不僅有更多有志一同的好手和教練加入訓練站的行列,也期許臺灣的網球運動更加蓬勃發展。
菁英選手訓練站三年有成(圖/海碩整合行銷提供)
【菁英選手訓練站 簡介】
在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發展基金的補助及支持下,中華民國網球協會於2019年在臺北市網球中心成立「菁英選手訓練站」,提供職業選手與青少年好手優良的訓練環境與場地。歡迎職業和青少年選手加入練球行列,也號召教練、防護員與心理師等專業人士,詳情請與中華民國網球協會([email protected])團隊聯絡。
youtube
0 notes
Text
孩子難教養,竟是父母的黑氣影響?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經歷過無數次的挫折與磨難之後,才明白想改變孩子之前要先改變自己。每次看到孩子的言行舉止,就好像看到過去常犯錯的自己,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將我的缺點一一映照出來,令我滿心慚愧。
家庭教育是我最缺乏也是最需要學習的部分。孩子從托嬰中心到國小的成長經歷,跟同期的孩子差異很大,他的自我意識很強、很有想法和主見,教導過他的老師都回饋:「孩子很聰明但很難教,深怕他走錯路……。」我深知教育這個孩子需要更多的時間、關懷和正確的方式。之前工作下班後身心疲累,總希望孩子能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聽話行事,好讓我節省精力;也因忙碌懶得製造溫馨的氛圍,所以給予孩子的情感支持不多,種種因素長期累積下來,孩子很缺乏安全感,常常覺得我不愛他。
在孩子小的時候,每當管不動時,我的要求就會越來越嚴格,甚至到最後要用打罵的,才能教的動,因此,親子關係越來越惡劣,與孩子的溝通就越來越困難。後來,試著用愛的教育、親情的呼喊,但孩子聰明會拿翹,找機會就想爬到父母頭上、沒大沒小、不懂得尊重別人,情況越來越糟糕。我常複製別人帶孩子的成功經驗,卻不適用於自家的孩子,不管用什麼方法,最後都是失敗,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反彈也越來越多。
看著孩子的偏差行為,我真擔心他的一生就要完蛋了,深深感慨教育失敗。孩子的言行舉止時常勾起自己的兒時回憶,我小時候也是行為偏差、難管教,讓父母頭痛、傷心不已,真的是風水輪流轉、因果報應呀!
幸好,我有福報能遇到牟尼精舍,開始誦經消業,懺悔反省自己的過錯,一點一點地彌補,人生才能漸漸地改變。且孩子有慧根,表達自己其實也不想這樣,只是沒辦法控制負面情緒。我與先生開始檢討過去教育失敗的原因,調整與孩子的互動與教育方式,慢慢地將一家人的心凝聚在一起。現在,我們不會失控地狂罵孩子,只是互相提醒對方講話的音量,自從改變作法後,發現自己控制情緒的能力也變得更好、更穩定。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當我們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願意改變自己的行為時,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會漸漸地改變。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的榜樣,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則,才不會讓孩子有樣學樣、行為偏差。現在我知道,原來不是自己過去的教育方式沒有用,而是自己本身有問題。唯有承認錯誤、面對錯誤,糾正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教育孩子才會有正面的影響。
修行即是生活,生活就是修行。雖然我過去世犯了很多錯誤,但本世能遇到牟尼精舍,就有機會彌補過去世的罪業,將因果債一一償還。自己已汙染許久,要將累世的髒汙洗乾淨需要一段時間,但只要自己能堅持用心修行,相信一定能漸漸地由黑轉白、提升心性。感恩佛法讓我的心漸漸平靜,靈性漸漸提升。
阿伯說:「有考驗才會使人成長,磨得夠多,人才會想改變。」感恩!
(分享完畢)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寶貝,父母對孩子都有不同的期許,希望透過好的教育幫助孩子實現人生目標,也走向安穩的人生路。
上述有緣人分享教育孩子的心路歷程,孩子難管教,到底是什麼問題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與習慣,孩子也是如此。好的習慣要從小開始養成,所以孩子要從小開始教育。正所謂教育、教育,「教」在「育」之上,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正確的習慣、正確的言行舉止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也要以身作則,不能都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卻做不到,孩子是很聰明的,會察言觀色、更會學習父母的言行舉止,因此,父母率先做個好榜樣,比什麼教育方式都強!
上述有緣人的孩子難管教、行為偏差,經請示是為母親自身的黑氣與魔靈的影響,所以不管有緣人用什麼樣的方式,孩子總是不聽話,行為也越來越偏差。這問題的根源又回到自己身上了,若是自身的黑氣不消、魔靈不除,就一定會對孩子產生影響,無論用什麼方式想改善孩子的問題,效果一定都會大打折扣,還會影響父母與孩子的互動與感情,甚至產生怨結,親子關係越來越僵,如此,就得不償失了!
蔡師兄開示:「所有的難以管教,其實都是源於黑氣與魔靈。追根究柢還是要趕快消黑氣,父母的黑氣會影響子女的叛逆和情緒行為暴衝。在我度眾的十多個年頭裡,以上的情形是我默默觀察後的統計。」
一位師姐分享:「感恩蔡師兄開示,以我自身的經驗,如果當天誦《六祖壇經》五部以上,兒子就會穩定乖巧;如果誦的經文數太少,兒子就會有點失控;如果懶惰連一部經文都沒有誦的話,孩子就會無限暴衝!」
由此可知,黑氣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教育孩子要有耐心、愛心還要用正確的方法,但若自身有黑氣,更要積極努力地誦經消除黑氣,用心修行來提升心性,如此,黑氣才能漸漸消除,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才能漸漸消失。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有魔性的人容易胡思亂想,並且有習慣性的去揣測別人的想法,進而誤解他人,其實都是自己的魔性干擾所致,一種無中生有的幻象,進而給自己帶來諸多痛苦與無謂的煩惱,因此對人際關係造成重大的影響;故,有魔性的人要趕緊回歸自心,正視自己心中的雜質,努力誦經與轉念來消除魔性,才能恢復心識清淨,心安自在。」
黑氣重的人魔性就重,不僅會障礙自己的人生路,也會影響他人的生活。因此,黑氣要趕快消,心性才會穩定,才不會給自己與他人帶來諸多痛苦與無謂的煩惱。消黑氣,就要誦《金剛經》與《六祖壇經》,一定要大量誦經,在經典的薰陶之下,黑氣才能漸漸釋出、心性才能漸漸提升。阿伯說:「因為工作或生活忙碌而不唸經,這樣是錯的,每天都要唸經,就像每天都要吃飯一樣,人需要食物滋養肉體,也需要經文薰陶心性。修行要及時,且修正行為沒有任何的損失,但中斷修行會斷送自身的法身慧命,因此切莫因任何理由而不去改善提升自己。」、「要徹底改變一個人的心性,不容易,因為惡習常常是根深蒂固的,很多人是口說改過,心當作沒說過。修行,是需要經過許多歷鍊、自省、修正和導正之後,才有辦法修到心口合一的境界,屆時,若想要撼動你對正道的堅決意志,就更不容易。」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生,從開始到結束,每個過程都是考試,也都是歷練。要時時牢記:慈、悲、喜、捨。」
「黑氣就是累劫累世的劣根性,心性有提升,黑氣釋出就越多,也會越清淨,這是好事,代表有用心修。」
「外道願、魔性、淫性、貪嗔癡性是『根』,業障和邪淫業力則是『葉』,先除根,葉才不會繼續增長,莫本末倒置。」
「消黑氣時腦識意念很多,這就是修行,這就是考驗,看你如何藉此修得不動心和清淨心。」
「黑氣釋出的過程:黑→淺黑→灰→淺灰→白→清澈。黑氣消除時身體很不舒服、想睡覺,代表誦經有唸入心,才會黑氣釋出。消黑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要把握。」
「本世遇到牟尼精舍,要好好消黑氣;若黑氣不消,業障一直造,再來就是三惡道。趕快把累世的黑氣消完,那才是最重要的事。無黑氣一身輕。」
人生的每一段過程都是考驗、都是歷練,唯有經歷過這些磨難,意志才會越來越堅定,心性才會越來越提升。佛家語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想要修行要有福報,想藉由誦經消業、改變人生要有更大的福報!現在您已經遇到佛法,可以修行,可以誦經消業,就要好好把握這殊勝的機緣!人生不長,從開始到結束不過短短數十寒暑,若遇到無常,那就很難說了。現在這個世代,天災人禍每天都在發生,戰爭和流行疾病也從不停歇,您還把頭埋在土裡,安慰自己眼不見為淨嗎?白日夢是虛無飄渺的,現實是殘酷的,快醒醒吧!時間不多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0 notes
Photo
當我們看到自己原本的樣子時,就會從自我的死亡、枯萎中綻放出花朵。 「枯樹上,花開」— Shōyō Rōku/從容錄 裡面的一句精彩的偈語。 一朵花不是開在裝飾華麗的樹上,而是開在枯萎的樹上。 當我們遠離我們的理想並以見證者的身份來考究它們時,我們就會回到我們本來的樣子,這就是生命本身的智慧。
- Charlotte Joko Beck 夏洛特·貝克 (1917-2011)/她是美國禪宗教師,著有《日常禪宗:愛與工作》和《沒什麼特別的:活著的禪宗》這本書。She was an American Zen teacher and the author of the books Everyday Zen: Love and Work and Nothing Special: Living Zen.
📌 ‘On a withered tree, the flower blooms’/ 「枯樹上,花開」 from 👍 Shōyō Roku/從容錄 (Congrong lu) book of equanimity or book of serenity or book of composure by 萬松野老(1166—1246)中國金代高僧。
萬松野老 (萬松行秀) Wansong Xingxiu 俗姓蔡,法號行秀,萬松野老是其自稱。行秀15歲在荊州出家,受戒後雲遊天下,尋師訪友,參究禪宗修行之道。據《五燈嚴統》本傳載,行秀於《華嚴經》用功最著,對諸子百家之學亦無不會通。他精通佛理,又長於機辯,堪稱熟諳世情,徹悟三界,睿智哲思,朝野欽敬。金章宗曾召見以詢佛理,並賜錦綺僧衣一件。耶律楚材出仕���古後,曾經慕名造訪,請教治國之道。萬松野老以「以儒治國,以佛治心」答之。耶律楚材稱道不已,以為至理名言,即拜之為師。後每遇疑難,多有討教,且和詩贈琴,即號稱天下第一琴的春雷,過從甚密。
萬松野老圓寂前留下一偈:「八十一年,只此一語,珍重諸人,且莫錯舉。」圓寂後,弟子們於大都城內建塔以埋其骨殖,即今北京市西城區磚塔胡同東口的萬松老人塔。
#chatlotte joko beck#從容錄 Congrong lu/shōyō-rōku#book of equanimity # book of serenity#book of composure#萬松野老(1166—1246)
79 notes
·
View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