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輪迴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Text
福音問答集55——「耶穌是通過生生世世的修行,徹底的清除了原罪,沒有了罪性」 這樣講,是否降低了主耶穌的神格?| 耶穌是神的獨生子嗎 | 人有沒有神性 | 怎樣才能進天國
請問牧師,您有講耶穌是通過生生世世的修行,徹底的清除了原罪,沒有了罪性,這個在《聖經》中沒有證據,您這樣講,是否降低了主耶穌的神格?
答:我在《道路真理生命》第5集《主耶穌是神的獨子嗎?》中 (https://youtu.be/mtw0ZhgRDQw), 解釋得很清楚,主耶穌不是神的獨子,所有的人都是神的子女,都有靈性。 主耶穌的神性來源於神,人類的靈性也來源於神,主耶穌的神性和其他人類的靈性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
神性就好比是純金,靈性就好比是金礦石中的金子。金礦石中的金子也是金子,是本來就有的,並不是被造出來的;只需去除渣滓,純金就自然呈現出來。
主耶穌沒有了罪性,而人類有罪性。人類之所以能獲得永生,是因為人類有靈性。 當人類按照神的旨意去做,去懺罪悔改,去除罪性,就能恢復神性,生入天國,獲得永生,和神永遠在一起。
耶穌和其他人類一樣,都是神的兒子,都是被造的生命。只要是被造生命,就必然既有靈性,也有罪性,耶穌也不例外。
但是,耶穌已經沒有了罪性,唯一的可能就是耶穌經過自己生生世世的修煉,徹底清除了罪性,恢復了完全的神性。 當主耶穌恢復了完全的神性,就能完全展現出神格。
youtube
第一,不管是哪個宗教,哪個派別,只要信主,信上帝; 第二,相信輪迴,去惡行善,懺罪悔改; 這樣的人都是我們的弟兄姊妹,這樣的教派都是和我們志同道合的教派。我們要聯合起來,團結起來,傳播真理。 我們不僅要自己信,如果你覺得講得有道理,要傳播給更多的人。傳福音不僅是牧師的工作,是我們每一個信徒的責任。這也是升入天國時,主最看中的一個方面。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Kristen,來自東方的牧師,對東西方宗教、文化都有非常深刻的研究。 在其牧師生涯中,尤其註重考證,澄清歷史事實,探尋聖經深意,兼收博採,不分門戶派別。 延續耶穌精神,不與世俗妥協,引領基督徒回歸真理、造福社會。
查經學習小組Whatsapp: https://chat.whatsapp.com/HElK31FQalL6lMScjY9MM9 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站:www.wiselight.org
#神的獨生子#耶穌原罪#耶穌罪性#人類靈性#靈魂轉世#聖經輪迴#輪迴轉世#靈魂和肉體#如何證明輪迴#原罪#輪迴#基督徒信輪迴#人死後去哪裡#聖經里的輪迴觀#人為什麼有原罪#智慧之光教會#道路真理生命#被提到神面前#耶穌再來#末日拯救#被提#最後的審判#駕雲降臨#隱秘降臨#主再來是網絡降臨#屬靈的生活#主基督怎樣再來#預兆耶穌基督的再臨#主再來的做工#耶穌基督
1 note
·
View note
Text
科學發現:宇宙是輪迴的 被設計出來的
0 notes
Text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集)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集) 2010/4/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01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學,請坐。今天是舊曆的清明節,我們選擇在這一天啟講《淨土大經解演義》。這個名稱對一般人來說好像很生疏,佛門的老同修知道,「淨土大經」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在現在有九種不同的版本,我們所選擇的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本子,依照朝代先後來排列,這是最後,就是第九個本子。「解」是註解,夏老的弟子黃念祖老居士註的。這個緣起也很不可思議,《無量壽經》在大乘教裡面,佛門裡面就感到很稀有。為什麼?因為世尊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講了許多經論,老人家只講一次,沒有重複的,唯獨《無量壽經》重複講了好幾次。在中國翻譯的,我們在譯經目錄裡面看到有十二種,那是翻的次數最多的,從漢朝到宋朝八百年間十二次的翻譯。當然同一個本子有多種的翻譯,裡面的文字當然不一樣,內容肯定是大同小異。像《金剛經》有六種譯本,這我們在《大藏經》裡面都能看到,那是同一個原本,也就是世尊只講一次。《無量壽經》就奇怪了,它這個譯本裡面差別很大,最明顯的,也是這個經裡最重要的,阿彌陀佛的本願。這十二種本子現在存下來的只有五種,有七種失傳,現在《大藏經》裡面有目錄,沒有經本,這是很遺憾的一樁事情。
流傳下來這五種的原譯本,四十八願的兩個本子,二十四願的也是兩個本子,還有一個本子宋譯本三十六願,這個差別太大。如果說一種原譯本,決定不可能有這種差別,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從本願上這三種差別,古大德判斷,那個失傳的七種本子就不知道,不曉得內容,從這五種本子就肯定世尊至少講三次,三次說的阿彌陀佛的本願,世尊講的條目不相同才會有這種差別。這個推測是很合乎邏輯的,我們一般人也都能接受的。多次宣講不容易,要不是非常重要,世尊不可能多次宣講,幾乎多次宣講在《大藏經》裡找不到痕跡。所以這部經是佛當年在世多次宣講,那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尤其是我們看到善導大師說了兩句話,善導是唐朝時候人,傳說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他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個意思就是講十方諸佛示現在世間,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看到佛家的宇宙觀,現在哲學裡面所說的宇宙觀,太大!我們今天的天文學家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天文學家所觀察的、所了解的,在佛法來講還不能超越娑婆世界。
我們學經教這麼多年,包括前輩這些大德,更早的以為佛經上講的單位世界就是我們地球,太陽繞著須彌山轉,很多人誤會,把喜馬拉雅山認為是須彌山。以後科學證明,我們這個地是個圓形的,叫做地球,跟天上星星沒什麼兩樣,也不算太大的,是繞著太陽轉的,不是太陽繞著地球轉的,知道有太陽系,太陽是繞著銀河系轉的,可是我們的觀念就沒有辦法轉變過來。須彌山在哪裡?須彌山肯定不在地球上。佛法裡面形容須彌山稱之為妙高,高我們能理解,妙很不好懂。我們原來都是以為一尊佛土,就這一尊佛教化地區,好像是現在科學家講的銀河系。我自從一九八六年,跟黃念祖老居士結了這個緣,認識了,在當時我們兩個非常欣慰,因為弘揚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只有我們兩個人,他在國內講這部經,我在海外講這部經。我們見面,黃老就給我提出這問題,告訴我,佛經上所講的單位世界不是太陽系,是銀河系,銀河系的中心是黑洞,須彌山應該就是指這個黑洞。黑洞之高大我們能理解,黑洞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了解它真正的狀況,只知道它的引力很大,連光線都沒有辦法穿過,都被它吸引。這是銀河系的核心,所有的星球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來轉,我們中國古人稱之為「黃極」,這才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單位世界叫一個小千世界,那就是一千個銀河系,一個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有多少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現在天文學家沒觀察到,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像這樣的世界在這個太空當中無量無邊。講到一個華藏世界,一個華藏世界好像一棟大樓一樣,二十層,我們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都在第十三層,像這樣的華藏世界又不曉得有多少!這是佛法裡面講的世界觀,宏觀世界,確實是不可思議。
佛出現在世間,每一尊佛的教化區就是一���大千世界,這是最小的。有二、三個大千世界,五、六個大千世界,十幾個大千世界都有,佛也有福報大小不一樣。原因在哪裡?因地修行的心量不一樣,所以感的果也不相同,除這個之外,沒有一樣是不同的,這是講度化眾生的緣不相同。所以學佛人要跟一切眾生廣結法緣,將來你成佛度的人就多了,廣結法緣這很重要。佛示現在不同的佛國土都有緣,不能說沒有緣,都有緣,這緣很複雜。用什麼方法幫助他能夠穩當、簡單、容易、快速的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圓滿成佛,還源了,用什麼方法?就是用淨土念佛的方法,所以善導講「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個經是什麼經?這個經就是《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稱之為淨宗第一經。淨土宗真的是簡單,所依據的經典就是五種,世尊當年講的時候就三種,三部經,淨土三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分量都不大,三經如果是白文,就是經文沒有註解的,合訂起來薄薄的一本,分量很少,簡單、容易而且成就非常殊勝,這是善導大師給我們的信息。
我們要相信,遇到這個法門,這一生就是有機緣,你有遇到這個機會,你能夠回歸自性,你能夠圓成佛道,這個機會多難得。所以「人身難得,佛法難逢」,我們得人身、遇到佛法,又遇到佛法裡頭無比殊勝的法門,我們要珍惜這個機緣。這個法門也稱之為難信之法,因為它的方法太簡單、太容易,所以很多菩薩不相信。從理上講,必須要妄盡你才能還得了源,八萬四千法門都離不開這個原則,妄是煩惱,三大類的煩惱,無明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這三大類。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所以六道不是真的,像一場夢一樣,你在六道裡沒出去,在作夢,夢中沒醒過來。什麼時候你把見思煩惱放下,見思煩惱就是《華嚴經》講的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見思煩惱放下你就證阿羅漢果。阿羅漢就醒過來,從六道這個大夢醒過來,就是阿羅漢,六道沒有了。六道沒有了,醒過來,還在夢中,為什麼?你還有分別、你還有妄想,這還是煩惱,比見思煩惱輕一點,還是有。如果把分別也放下,不再分別,不但不分別,妄想也放下。妄想是什麼?我常常講叫起心動念,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都沒有,分別執著當然就沒有,你就真醒過來,這一醒過來,四聖法界沒有了,就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包括六道,下面是六道,上面是四聖,這四聖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佛也不是真的,這個要知道,不能執著、不能分別。這個放下之後,四聖法界不見了,夢境你真的醒過來了。這時醒過來還有境界相,還有相,這個相是什麼?我們通常稱它作一真法界,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我們講極樂世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那都是如來的實報土。說如來的實報土,諸位要記住,就是自己的實報土,自他不二,他是諸佛如來,真的是不二。
所以這些年來也是我們極力在提倡的,佛事用淨宗裡面的《三時繫念》,中峰禪師編著的,禪宗的大德,你看看編的這個繫念的儀規完全用淨土,冥陽兩利。他老人家講得很清楚,「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彌陀在哪裡?彌陀是自性,淨土也是自性,心跟性是一不是二。你要真的明白了,你就曉得,諸佛如來跟一切眾生,跟我們自己關係是多麼的密切。講關係這就屬於倫理,倫理講關係。大乘經教裡講關係講透了,講到究竟圓滿,遍法界虛空界,上面是諸佛,下面是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不是一家,一體,你說講到這種關係。所以那個愛心叫「無緣大慈」,慈是愛心、關愛,無緣是沒條件;「同體大悲」,悲是憐憫,憐憫一切迷失自性的眾生。要知道他跟我們是一體,不是外人,同體、無緣,沒條件的去幫助他。所以人間有真愛,真愛是佛菩薩的愛,就是大慈大悲,真的,覺悟的人有,迷失自性的人不是沒有,他迷了,迷了它變質。所以這個愛,佛在經上講有愛緣慈,像現在這個世間父母對子女的愛叫愛緣,他有慈悲,慈悲是他有血緣、有骨肉關係,從這個關係。有眾生緣慈悲,心量大一點,愛自己也能愛別人,《弟子規》裡頭「凡是人,皆須愛」,那是眾生緣慈悲。菩薩,菩薩有法緣慈悲,又高一層,他了解事實真相。真正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就是佛的慈悲,那沒條件,那才叫真愛,其他的是有條件,這沒有條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學佛找到佛才找到真正的親人!我們像小孩迷失了方向,我們真正把父母找到,關心我們的、愛我們的人找到了,這個人就是諸佛、法身菩薩,他們真正能夠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回歸自性,這就功德圓滿。所以眾生跟佛,所不同的就是迷悟,除迷悟之外沒有一樣不同。這在大乘教裡面,愈讀你就愈清楚、愈明白,念到最後,你就豁然清楚,原來就在當下,就在此時此處。
淨宗真難信,特別是對知識分子。我學佛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的,年輕那個時候也是學校念書,受了一些老師的影響,認為佛是宗教、是迷信,而且在宗教裡是多神教、泛神教,在宗教裡面它屬於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講一個真神,佛教所表現的確實是迷信,這是我們當時不了解。現在社會不了解的人更多。我跟方老師學哲學,在最後一個單元他跟我講佛經哲學,我說「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是泛神教,它哪來的哲學?」老師告訴我,他說「你不知道,你年輕,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這是當時他這麼告訴我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樣我接受佛經哲學這個課程,才把過去錯誤觀念轉過來,重新來認識佛教。我的緣很殊勝,方老師把這介紹給我之後,不到兩個月,我就有個機會認識章嘉大師,是清朝末年蒙古一個親王給我介紹的,認識章嘉大師。那時候剛剛接觸佛法,這也是方老師的慈悲,指出我一條學習的道路,他告訴我,他說佛法不在寺院,在哪裡?在經典,你要真正找到佛教,你要從經典裡面去找。這個引導非常重要,所以我始終感謝老師的恩德。因為沒有這個指點,我們要去請教出家人,許多出家人把經教都丟掉,都不學習,他說不出來,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們肯定懷疑,信心就沒有了。所以他知道在經典裡面。他說從前的出家跟在家學佛的,那都是了不起的學問家,真的是大德、大哲,他說現在很少了。
我接觸章嘉大師之後,章嘉大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叫我去看兩樣資料。這《大藏經》裡面有的,在那個時候沒有單行本流通,《釋迦譜》、《釋迦方志》。他老人家很慈悲,你要學佛,你先認識釋迦牟尼佛,你就不會走彎路。這個資料看完之後,才知道釋迦牟尼佛確實很偉大,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他是個教育家,他跟宗教掛不上鉤。出身於王族,他的父親是國王,那個時候,古印度跟中國春秋戰國時候差不多,都是很多小國家,他是王子,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參學。所以我們知道青年的釋迦牟尼非常好學,離開家庭出去求學,那個生活很苦,像苦行僧一樣。印度確實是好地方,在當時這個地球上學術,特別是哲學,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的頂尖。宗教亦如是,印度是宗教之國,他的學習,所有宗教的這些大德他都見過、都學過,而且學得非常認真,所有的學派他也學過。當時印度他們有個很好的一種風氣,就禪定,無論是宗教、是學術都重視禪定。佛經上講的四禪八定,那不是釋迦牟尼佛所倡導的,不是的,古印度宗教、學術統統都學這些東西,當然年輕的釋迦牟尼也不例外。
禪定能夠突破空間維次,所以就發現六道,六道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修定修到一定的程度你都見到,你見到跟他見到,你們談談裡頭完全一樣的,見到的人太多!上面從二十八層天,下面到阿鼻地獄,整個六道裡面的狀況他們一清二楚。可是那要問這六道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這個問題,不但在印度所有宗教無法答覆,印度的一些哲學也不能答覆。釋迦牟尼佛修了十二年,三十歲,於是他就把學習放棄,學了十二年算是畢業,放棄了,在恆河邊上畢缽羅樹下打坐,他開悟了,以後那個樹叫菩提樹,菩提是覺悟的意思,他在那個地方大徹大悟。入更深的禪定,什麼禪定?在《楞嚴經》裡面首楞嚴大定,在《華嚴經》上說師子奮迅三昧,這就見性。也就是說真正把起心動念放下,不起心、不動念就恢復了自性,這才把宇宙人生真相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六道輪迴那是一個小點,太渺小了,統統搞清楚了,當然非常高興,把他這個境界詳詳細細的講出來,做了一個報告。給誰講的?給人講,人聽不懂,別說我們世間人聽不懂,二十八層天人也聽不懂,所以他在定中講的。我們看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哪裡知道他在那裡講《華嚴經》,《華嚴經》就是世尊開悟的境界。他說得詳細,全說出來了。說了多少天?經上給我們記載的二七日,就是十四天,也有經上講三七日。這個我們可以不必去體會,也用不著去考證,不要去搞這些分別執著,頂多是二十一天,定中講的。
禪定裡面時空沒有了,時間跟空間沒有了,這個我們能夠信得過,為什麼?有科學證明。科學什麼樣證明?催眠是很科學的,催眠裡頭那個時空沒有了,你看催眠兩個小時,他可以能回憶到過去好幾世,催眠時候他能夠到天堂、也能夠到地獄,你看時空都突破。所以我們知道催眠也是要精神一切放鬆,一切放下,心裡沒有雜念,原理是一樣的。禪定那功夫就更深,他時間就更長,七天、二十一天,確確實實能夠把遍法界虛空界都看清楚、都看明白。其實要不要那麼長?不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就通達明瞭,就看你放下多少,功夫淺深不在別的,在你放下多少。所以諸位要想用功,千萬不能執著,你放得愈多,你的心愈清淨,你就愈接近你的自性。《還源觀》裡面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愈放得多就愈接近,愈接近的時候你就愈了解。了解真相之後,他老人家出定,開始教學,為什麼開始教學?慈悲心自然流出來,沒有理由、沒有條件,見到眾生就想幫助他回歸自性。為什麼?他跟我是一不是二,覺悟的人知道,迷的人不知道,一體。這樣一展開就教了四十九年,世尊七十九歲圓寂的,三十歲開始教學到七十九歲。所以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
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他是什麼身分?職業教師,一生教學。教什麼?他所講的這一切經,當時在世的時候沒有文字,都是這樣講的。是世尊圓寂以後,學生們把老師過去所教的、所說的,把它記錄下來,這才成為經典。記錄也不是簡單事情,找一個複講的,找到誰?找到阿難,阿難是佛的侍者。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的經,阿難都聽過。阿難是他最小的堂弟,他們堂兄弟八個人,釋迦牟尼佛是老大,阿難是最小,老八,年齡相差二十多歲。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前面講了二十年,釋迦牟尼佛開始講經的時候阿難出生,講了二十年,阿難二十歲他才出家,前頭二十年阿難沒聽過。所以經上有記載,在有空閒的時���,世尊把過去所講的都給他說,所以他聽得很完整。阿難記憶力特別好,一遍永遠不會忘記,像錄音機一樣,他能原原本本把它說出來,他有這種能力,這稀有,弟子當中只有他記憶力最好。所以佛滅度之後,大家請阿難升座複講,五百阿羅漢,就是佛當年���子,經常聽經做證明,講的必須五百阿羅漢都同意,阿難沒錯,佛是這麼說的,才記錄下來;有一個人有疑問,這就得刪掉,取信於後人。經藏結集是這麼樣的嚴格,不是容易事情。
當年結集的文字是梵文,古印度文現在已經很少人懂。傳到中國是梵文,中國當時這些留學生到印度去學習也是學梵文,從梵文翻成中文能沒錯誤嗎?我們現在說用一篇英語文章翻成中國文,能不能百分之百的翻出來?不可能,總有差誤。別說是外國語文,我們以中國古文,古人一篇文章,現在找幾個,找十個人,你叫他用白話文翻出來,十個人翻的不一樣,到底用哪個做標準?這很難講,這能叫人相信嗎?我當年就用這個問題向方東美先生請教,怎麼能讓我們生起信心?方老師非常感慨的說,他說古時候的中國人,跟現在中國人不一樣,現在中國人喪失了民族自信心,所以才受這麼大的侮辱、受這麼多的苦難。從前中國人不是,非常自豪,梵文經典翻成中文之後,不但意思完全沒錯誤,文字比原文還要華麗、還要美;換句話說,有了中文本,梵文本可以不必要,這樣的自豪。中國隋唐時候那個中國人真正像個中國人,哪裡像現在?這是方老師告訴我的,化解我這個疑問。
真的嗎?是真的。中國自古以來,確確實實禮義之邦,泱泱大國,一直到清朝,這種自信心都沒有消失過。清朝的末年,晚年才出了問題,出問題因素很多,近代史裡面都記得很清楚,不是中國傳統有問題,是當時國家領導人慈禧太后她出了問題,真的叫一人興邦,一人滅亡一個國家民族,一個人關係太大了。清朝從開國,到她的丈夫是咸豐,慈禧太后是咸豐的妃子,歷代的帝王都是把儒釋道這些高人,現在的名詞叫專家學者,請到皇宮,皇帝帶著嬪妃、文武大臣天天聽課,天天在學習,真幹!這個制度慈禧廢除的,慈禧不再聽這些儒釋道的大德的話,不聽他們的,她迷信,她駕乩扶鸞,她喜歡神仙,國家的事情都在乩壇上去請示,這樣亡了國。這個話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章嘉的前一世都是清朝歷代皇帝的國師,四大喇嘛只有他一個在北京有道場,北京有章嘉大師的住所,經常在北京,這是皇上的顧問。他老人家告訴我的,他說這個事情壞在慈禧,把制度破壞,領導人對於傳統不重視,逐漸影響到群眾。我們要追究,我們傳統文化這麼好,為什麼到今天有這種地步?源頭出在慈禧。我們要知道、要愛護,要怎樣把它恢復起來。
所以我們把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之後,才知道佛法的殊勝,愈學愈歡喜,這才發現了,真的發現了寶,無比殊勝的珍寶,這是經教。可是大乘教裡面常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天典籍有,傳人沒有了。民國年間真叫一代不如一代,到了���代,抗戰期間大概還有十幾個人出家、在家,戰後愈來愈少,這些大德凋零了,後繼無人,特別是最近的五十年。這是我們知道,佛教真的面目完全沒有了。我們在台灣,台灣真正講經教學的,只有李老師一個人,他在台中辦了一個蓮社,蓮社開班教學,他開了十幾個班都是傳統文化,像一個社會教育一樣、補習班一樣,不收學費的。李老師本身多才多藝,他懂得東西很多,他有能力教人,在台中教三十八年,這走了,九十七歲走的。在台中三十八年講經沒中斷過,不過他一個星期只講一次,星期三固定的,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場所。所以他不需要宣傳,每個星期三到台中慈光圖書館,一定看到他在那邊講經,一星期一次。教我們學生,教我們這一班年輕的學生講經,也是一個星期一次,我們在星期五,教我們講經、教我們古文,像江逸子他們一個小班,跟他學詩詞的。其餘還有許許多多科目,老師自己抽不出時間教,他在外面聘請老師。所以是社會教育,很有一點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那個樣子。
所以現在在全世界佛教,我概略的想了一下,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我們要知道。第一種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他老人家一生是職業老師,用我們現在的話說,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他本身的身分,是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不收學費。他的生活很簡單,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沒有建學校。在什麼地方教學上課?山林、樹下,人數不少!所以我們現在想想不簡單。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是不離開他的,臨時來的,我想至少也有這個數字;換句話說,他講學聽眾應該有二、三千人。那個時候沒有這些擴音設備,在曠野,人要是聽不清楚還能有興趣跟他嗎?晚上在樹底下,風吹日曬雨打他都不怕,這是金剛不壞身。日中一食,人家給什麼吃什麼,沒有一點分別,那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身體。我們想想,無法跟人相比,我們到野外住上一個晚上,第二天到加護病房,怎麼能跟人比?這不是一天、兩天,四十九年過這種生活,能叫人不佩服嗎?真有功夫,身心健康。所以這是釋迦牟尼佛原原本本的佛教。老人家一生沒有建道場,有他的道理,因為建道場就有人起歪念頭,怎麼樣來得到這個道場,他沒有,他知道後人會有這些副作用,什麼都沒有,這是我們應當學的。
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道場國家建的,大富長者他們建立的,都叫十方道場,不是私人的。道場裡面的管理是自己管理沒錯,一切執事人員是選舉的。所以選舉制度最早是在佛門,住持當家都是選舉的,任期一年。因為什麼?那是服務。服務不能老叫他服務,每個人都要有這個義務,完全���義務,所以每個人至少都要有一年。寺院裡面臘月三十總辭,選舉選上來,第二天新選的人正月初一就職,三十總辭。所以它是這麼好的一個制度,不會有人爭,真的叫選賢與能來住持道場,所以它是一個教學的機構。在中國這就有了制度,正式上軌道,就正式辦學,釋迦牟尼佛那是私人教學,像孔老夫子一樣私人教學,傳到中國之後就有了制度,這個制度叫叢林制度。這是方先生過去跟我講過多次,至少有十幾次,印象很深刻,他說佛教要興旺起來,一定要恢復叢林制度。叢林制度就是學校,正式辦學校,叢林的主席就是校長,首座就是教務長,維那是訓導長,監院是總務長,跟大學職工分配完全相同,名稱雖然不一樣,職責是一樣的,它確確實實是一個學校,這在過去。現在都沒有了,現在佛教變成宗教應該是嘉慶以後,我們在乾隆、嘉慶年間,中國的寺院叢林還是教學,高僧大德代代都有人。現在已經變成宗教,我們也不能不承認它,所以第二種是宗教的佛教。你看以經懺佛事、法會這個為主,講經教學沒有了,這變質了。第三種變成學術,大學裡頭、哲學系裡面有用佛經開課,我也教過幾年,變成學術,這變質了。第四種在國內觀光旅遊,觀光旅遊的佛教。還有一種很新的、很時髦的,企業的佛教,還聽說有上市的,企業的佛教。最後一種是邪教的佛教,那是打著佛教的招牌,其實跟佛教風馬牛不相干的,像所謂法輪功一類的,這完全是錯誤的。所以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我們學是學哪一種,這得搞清楚。
所以章嘉大師指我這條路,教我學釋迦牟尼佛,我也很聽話,我對老師非常尊敬,我聽老師的指導。老師以後不但教我跟釋迦牟尼佛學,還希望我出家走釋迦牟尼佛這條路。我照做,把方老師所講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證實,真的是幸福、美滿、快樂。挫折有沒有?挫折非常多,挫折都是考試。我們學佛,對人、對事、對物永遠要保持感恩,毀謗、障礙、甚至於陷害,你都會遇到,對這些人都要感恩。為什麼?他來考我,我都能通過,沒有怨恨,只有感恩。他為什麼會這樣障礙我?大概總是兩個原因,一個就是過去生中也許我障礙了他,這冤冤相報,我們現在明白、覺悟了,接受這個果報,把這個冤孽化解,我不報復他,我也再不怨恨他。另外一種,那就是古往今來都不能避免的,嫉妒障礙,是我們自己做得不小心,姿態不夠低,引起他的嫉妒心,是我的錯,不是他的錯,我們也要感恩他。佛法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緣有叫做時節因緣,中國古人常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人與人相處,能相處個三年,你就厭煩了,就會出問題,我們要知道小心、謹慎,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以佛菩薩、要以聖賢人教導我們標準去做,嚴格遵守決定有好處。對於傷害我們��人,我們用報恩的心情來對待,時間久他知道了,他知道他也悔改,可是怎麼?不好意思說出來,面子問題。這我們知道,內心對我們不再怨恨,就化解了,你說這個多快樂,這多麼好的一樁事情。
所以現在這個世間,冤冤相報太多太多,為什麼?你對待人你不是布施恩德,就免不了跟人結怨。現在為什麼孝子賢孫少,你想想你對待人有沒有布施恩德?布施恩德才有報恩的人來,布施財物才有還債的人來。處處想佔人便宜,那是什麼?你的兒孫就是討債來的;處處是以高姿態去壓人,那就有報怨來的。麻煩在此地,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都是自作自受。人都是好人,老祖宗教給我們「人性本善」,大乘佛法教給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怎樣看人?我們要看人,一切眾生都是菩薩、都是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善財為什麼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我早年講《華嚴經》,講《四十華嚴》,也用了不少時間,可惜那個時候連錄音的設備都沒有。我講一半明白了,知道他成就的祕訣,就是他的心目當中,眾生全是善知識、全是佛菩薩,所以他成就了。我細心去觀察,在經典裡面查這些信息,他的老師是文殊菩薩,在文殊菩薩那裡得根本智,也就是得清淨心,大徹大悟。悟後起修,起修是什麼?起修就是生活。文殊菩薩叫他出去參學,五十三參,參學是什麼?接觸社會各個層面,你從早到晚所接觸的這一切人,全是佛、全是菩薩;凡夫,自己一個是凡夫。他是這樣的心態,把他在老師那裡所學的,全部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
方老師介紹《華嚴經》的時候告訴我,《華嚴經》有圓滿的理論、有善巧的方法,後面還帶表演,五十三參是表演,你看把它的道理、方法,在生活、在工作、在處事待人接物,做出來給你看。他說這種教科書,他把《華嚴經》看作是佛學概論,世界第一,找不到第二種這麼好的教材。所以他老人家晚年在輔仁大學(教會大學)博士班裡面講華嚴哲學,真有受用。我們接受老師指導,才知道佛法無比殊勝,佛法確確實實能解決自己的問題。我自己的問題很多,過去生中沒修福報,所以這個命,命是真的,你讀《了凡四訓》,你看了凡先生被孔先生所算的,二十年絲毫不差。你每年的收入,你每年考試的名次,你每年這地位升的等級,命裡全給你注定。袁了凡先生日常生活當中他什麼都不想,跟雲谷禪師在禪堂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這種人很少,雲谷禪師很驚訝,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這是相當的功夫。就問他:你怎麼修的?他就說出來,他也很老實,「我沒有功夫,命給人算定,起念頭沒用,不如就算了,不起念頭了。」雲谷禪師笑話他: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凡夫。他說「怎麼說呢?」這給他解釋。這是一個人真正懂得命運,不打妄想。你相信命運,你看雲谷禪師就教他改造命運的方法,你命運從哪裡來?過去生中造的。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老人,他大我三十九歲,我那年二十六歲,他老人家六十五歲,他看的人多了。我這個人,除了有一點小聰明之外,命裡沒有財富、沒有地位,就是貧賤,叫花子命。還有一點善根,難得這一點,懂得尊師重道、孝順父母,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都相信。所以他幫助我,教我修三樣東西,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教我這個,這是改造命運。財布施沒有錢,每個月自己這一點工資,連生活都相當困難,哪有錢布施?他問我說:一毛錢有沒有?一毛錢還可以。一塊錢可不可以?一塊錢還行。你就從一毛一塊去布施,首先要有布施的意願,有這個念頭。以後常常到寺廟去借經書看,不是搞別的,寺廟有經書,這外頭買不到。看到寺廟裡面印經書,拿個小本子來募捐,我們出五毛、一塊都行,我們從這裡做起。放生,我初學佛的時候就是放生、印經,真的愈施愈多,一點都不假!以後跟李老師學經教,再出來講經,講經是屬於法布施。大概我講了十一、二年,有一次遇到甘珠活佛,這人都不在了,他也是章嘉大師的學生,在藏傳他地位也很高。有一次他告訴我,他說:淨空法師,你過來,我有話告訴你。我說「佛爺,什麼話?」我跟他很熟。他說:我們在背後都在批評你。我說:批評我什麼?他說:你人很聰明,也是個好人,很可惜你的命很苦,短命。我說:這些當面可以說,我知道很清楚,我不會把這個放在心上。他說:你這幾年講經功德很大,你的命運都轉變了。我說:真的嗎?「真的,你壽命很長,福報很大。」我也沒有求福報,我也沒有求壽命,真的。他跟我說這些話第二年他就往生,我沒想到他往生那麼快。
所以遇到佛法,命運才有個很大的轉變,每一次的挫折就是一次大幅度的提升,跟在我身邊的同學都親眼看到。我們學佛只有一個使命,希望釋迦牟尼佛的正法久住,效法釋迦牟尼佛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破迷開悟那就是靠教學。個人的苦難、社會的災難,從哪裡來的?都是從眾生迷惑顛倒、造作不善業所感得來的。如何能夠幫助這些眾生、幫助社會化解災難?就是釋迦牟尼佛的老辦法,講經教學。所以講經教學的人愈多,受教的人愈多,覺悟的人愈多,社會上許多問題都解決了,所謂自然災害也逐漸化解,這真的,不是假的。江本博士的水實驗,最近在東京召開一個會議,他邀了我,我寫了一篇講演稿,讓鍾茂森居士代表我參加,在大會上做個報告。科學證明我們的意念不可思議,所以大乘教裡面,宇宙從哪來的?萬法從哪來的?我從哪裡來的?佛說得很清楚,「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我們解決自己的問題,解決我們環境的問題,今天環境就是自然災害,佛法裡頭教給我們一個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你要真正懂得「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只要把心轉變過來。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教導我們轉惡為善,有標準,《十善業道》是佛家的標準。這個十條你別小看,在小乘教裡面展開是三千威儀,就是這十條展開的;在大乘菩薩法裡面展開是八萬四千威儀,這十條一擴展就是八萬四千條,不可思議。所以十善修圓滿,就是八萬四千條你統統都落實,你就成佛了。
儒家《弟子規》,一百一十三樁事可別看輕!那個一展開也是八萬四千條,是傳統文化全部的落實,就在那裡頭。所以四書五經十三經乃至《四庫全書》,都離不開,每一條都離不開。就像十善業道一樣,這一部《大藏經》裡面,每一部經、每一句、每一個字,都沒有離開十善業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正好也是遇到現前災難太多,所以我發心把《華嚴經》暫停,停一年到兩年。這一次我講這部經,《無量壽經》過去講過十遍,而這一次,這一次我不講經,我講註解,講誰的註解?講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黃老居士跟我是朋友,也是我的老師,他跟我的老師同一輩分,李炳南老居士是梅光羲大士的學生,梅大士跟夏蓮老是師兄弟,非常好的道友。黃念祖是梅光羲的外甥,是夏蓮老的學生,所以沒有見面之前,我曾經聽李老講過他的名字,有這麼一點印象,黃念祖,有這麼一個印象。所以當年,一九八六年,我在美國華盛頓,華府佛教會那個時候我是會長,同修們來告訴我,他們想邀請密宗的一個上師到美國來弘法。當時我聽了很不以為然,我們是淨土宗,不要再涉其他的派門,我說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問他:這密宗大德是誰?他說:黃念祖。我腦筋有這麼一個印象,黃念祖,我想了半天想到了,我說:他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他說:是的。我說:那請他來。這是李老師給我們講了好幾次,我以為他已經作古了,不在了,他還在人間,那很難得,他的東西是真傳,那個沒有問題。這是梅老、夏老親手調教出來的,我說這個大德難得,你把他請來,就這麼請來。
請來之後才曉得,他在國內弘揚這個會集本,我在海外,他聽到,我們兩個都非常高興。非常難得,他那個時候註解剛剛寫完,用油印印的本子,字都很糢糊不清楚。我們知道油印印的東西,頂多不會超過一百份,超過一百份那蠟紙就不能用了,所以用這樣的本子。當然帶到美國他就這麼一套,一定是選印得比較清楚一點的,送給我,我看了之後非常歡喜。他要我給他寫一篇序文,所以序文是我給他寫的。早年我到北京,去了好幾次,專門去看他,就是為了看他去的。每一次去,我們都有很長時間來討論佛法的問題,他教了我很多,所以我們是好朋友,他也是我的老師,我也感恩他。不容易,夏老會集這一本,這個本子哪裡是凡夫能做得出來的!在過去會集的,王龍舒、魏默深,彭際清的節本,都有問題,都不能算是盡善盡美的本子。看到這個,再你看看梅光羲居士那篇很長的序文,講得非常清楚。所以李老師在台中,傳到台中之後,李老師把這個經講了一遍。經那個時候沒有註解,他自己用眉註,毛筆寫的,工工整整。他講這部經的時候,我還沒有到台中,我沒聽到,但是他把他這個眉註的本子給我,我能看得懂,我拿到這個本子我也就能講,我有這個能力。所以當時我們就想開講這部經,向老師報告,老師說不行,時候沒到,時節因緣沒到。所以台北那邊同修把經都印好了,結果改《楞嚴經》,我在台北,我《楞嚴經》是跟他老人家學的,前後講過七次。
什麼原因?嫉妒障礙,在台灣大家對於夏老有成見,對於李老師也有成見,所以老師叫我迴避。等到他老人家往生,我在美國,想到老師給我這個本子,這個本子很多人沒看見,我就發心把它印一萬本,第二年一九八七年印成功,這就流通出去,在外國,在美國同學們看到這個本子非常歡喜,就請我講。所以我第一次講《無量壽經》,在加拿大溫哥華,第二次在三藩市,先後一共講了十遍,這樣才講開,才流通出去。這原本,我這一次帶來了,我送給胡小林,給他做一個紀念,他也是受持《無量壽經》,讀誦的遍數很多。往後,《無量壽經》我們要永遠把它傳下去,我們感謝夏老會集的恩德,感謝黃念祖居士註解這部經的苦心。所以這一次我發心講他的註解,叫《演義》,你看《華嚴》有演義,《彌陀經》蓮池大師有《疏鈔》,蓮池大師的學生把《疏鈔》再做一個註解叫《演義》。諸位大概對演義概念最深的,可能是小說裡的《三國演義》。我們用這個方法在一起學習,深入透徹來學習,就像胡小林學習《妄盡還源觀》的方法一樣,字字句句我們都把它講清楚。
這也是這些年來,我們看到許多學術界的人,我接觸得很多,特別對於現在大學生的感受,跟從前不一樣。我早年教大學的時候學生還算不錯,上課我們已經不是古時候的授課,是講學,講兩個小時,學生都能夠很安靜的聽下去。現在學校不行,現在學校學生的注意力大概只有十五分鐘,十五分鐘之後他就心不在焉。所以我常常就問這些教授,你在學校授課,你們怎麼教的?他說講課十五分鐘。後面呢?後面聊天,用這個方法去打發時間。這是我們看到非常難過的,也就是學生心浮氣躁;換句話說,他們在人生當中,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是盲目的,這很悲哀的現象。因此我就想到孔夫子兩句話,這兩句話在今天要特別把它提出來,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兩句話是做學問的態度,了不起!述而不作是什麼?沒有創造、沒有發明。夫子自己講的,他一生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古聖先賢所講的東西,沒有自己的,我們能相信嗎?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我才相信,特別是《華嚴經》、《還源觀》裡面所說的,為什麼?古聖先賢他們都見性,真的明心見性。我曾經問過李老師,我說:老師,孔子、孟子、老莊是不是佛菩薩再來的?他笑了一笑告訴我,「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普門品》講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可是他們的身分沒暴���。所以我們在理上真的是能講得通,他們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
見了性就是圓滿的,你在那上不能加一點,也不能減少一點,都是圓滿的。他證的是圓滿的,你明心見性證的也是圓滿的。所以「如來」兩個字裡頭有一個解釋,「如來者,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他是一樣的,所以他說「我說的統是古人所說」,行,一點沒講錯,自他不二。所以推諉古人所說的,自己沒有創造發明,是謙虛。無論是世法、是出世法,謙虛是第一。你看六十四卦裡面講,「滿招損,謙受益」,六十四卦只有謙卦「六爻皆吉」。現在人心浮氣躁、不謙虛,所以不但聖教他不能接受,世間學術他也不會成就,找一個像唐宋元明那個時代的一些文學家,在今天都找不到。所以,述而不作太重要!信而好古,對於古人東西誠信一點懷疑都沒有。喜歡古人、喜歡古人的教誨,那種東西千錘百鍊,禁得起考驗,時間的考驗、人事的考驗,它還能流傳到今天,可見得它有價值,我們要尊重、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你看佛法講的,從理上講多簡單,眾生跟佛沒有兩樣,不一樣的是什麼?就是迷悟,佛菩薩覺悟了,眾生沒覺悟、迷了。所以佛菩薩幫助眾生,幫助什麼?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妄盡還源,這就是教育。幫助他還源,幫助他證得菩薩、證得佛了,有沒有功德?沒功德。為什麼?他本來是佛、他本來是菩薩,那個覺是本覺,本覺本有。
你才曉得這些大聖大賢幫助人,他心地多清淨,真一塵不染,沒有一個妄念。我要怎麼幫助你、對你有恩,這是妄念,沒有!絲毫都沒有,所以他清淨、他自在,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現在人對佛教誤會很深,我們講解的時候要特別講清楚。印度人講佛,中國人講聖人,佛是什麼意思?覺悟的意思。聖是什麼?聖是明白的意思,明白不就是覺悟嗎?覺悟不就是明白嗎?所以它是一不是二。我們稱孔子「至聖先師」,我們稱佛也可以這樣說「至聖本師」,用這樣稱呼,大家就不會覺得迷惑,不會再說它是宗教,至聖本師,根本的老師。他們都是教我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說這兩句話在《論語》裡頭,佛這兩句話在哪裡?在《華嚴經》,《四十華嚴》經題裡面,清涼大師說的,說的比孔子還要說得圓滿。他說世尊曾經講,他老人家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都是古佛所說的,他沒有在古佛所說經上多加一個字,述而不作,他講到這種程度,是不是真的?真的。為什麼?今佛跟古佛沒有兩樣,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哪有兩樣!
所以我們把這兩句話如何落實,落實在這一次,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的註解。我們報恩,報夏老的恩,為我們會集這樣圓滿的一部典籍,稀有難逢。我相信夏老不是普通人,再來人,我曾經問過黃老,黃老點點頭,他說這個不能為外人道。我們懂得,心裡清楚。黃念祖老居士也不是普通人,不容易,在他那個環境裡面寫成這麼一部註解,太難得!蒐集這麼多資料,我到他家裡去過好幾次,看到他的書房裡堆積的這些資料,確實三寶加持,幾乎他所想的東西都有人送給他,這是普通人能做到嗎?這麼好的經、這麼好的註解,如果我們不認真學習,怎麼對得起夏老?怎麼對得起黃老?怎麼對得起釋迦牟尼佛多次宣講這部經?報佛恩、報老師的恩、報國家的恩、報眾生的恩,我們用《演義》這個方法,也就是認真細心的學習。這是這一次講經的因緣,在我們這個時代,具體報恩的方式,要用這個方法,我們帶頭來做。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明天我們就要開始從「前言」學起。好,謝謝大家。
3 notes
·
View notes
Text
Bhagavad Gītā 9:6 vocal/guitar Improvisation with vegan monika - live session over 6000 miles :)
Thanks for Christian Lutz you reminded me about this silent with peaceful so wonderful message through by guitar and her natural beauty vocal. Love it! 📿 🪷 🙏 然而在聖經中也曾記載所有有關上帝創造的"啟示",其實都是「與人發生關係的」,但由於人的接受程度不同,因而神的啟示亦有「逐漸揭開」的過程。and this's in my thought also. ℒan ~*
"Unto the end. A psalm for David. May the Lord hear thee in the day of tribulation: may the name of the God of Jacob protect thee. May he send thee help from the sanctuary: and defend thee out of Sion. May he be mindful of all thy sacrifices: and may thy whole burnt offering be made fat. May he give thee according to thy own heart; and confirm all thy counsels. We will rejoice in thy salvation; and in the name of our God we shall be exalted. The Lord fulfill all thy petitions: now have I known that the Lord hath saved his anointed. He will hear him from his holy heaven: the salvation of his right hand is in powers.
達味詩歌,交與樂官。高天陳述天主的光榮, 穹蒼宣揚他手的化工; 不是語,也不是言,是聽不到的語言; 它們的聲音傳遍普世,它們的言語達於地極。 天主在天為太陽設置了帷帳, 它活像新郎一樣走出了洞房, 又像壯士一樣欣然就道奔放。 由天這邊出現,往天那邊旋轉, 沒有一物可以避免它的熱燄。"
─ 聖詠集Psalms:Chapter 19:1-7
📌 世界每次從創造到毀滅,都要經歷這四個時代:圓滿時代、三分時代、二分時代和爭鬥時代。這四個時代總共有432萬年,組成一個大時代,一千個大時代組成一劫,共有43億2000萬年,相當於梵的一日或一夜。
九、「最殊勝的瑜伽科學與奧秘」~ 薄伽梵:भगवान् Bhagavān (Bhagavā) 祂是印度宗教對崇敬對象的稱號。在印度教,這稱號用於敬稱印度天神及其化身,特別是用來尊稱毘濕奴的化身黑天,以及濕婆的化身大黑天。在耆那教則用於尊稱蒂爾丹嘉拉,特別是筏馱摩那。佛教用此稱號尊稱佛陀。
在印度和南亞,對許多不崇拜特定天神或對象但仍有虔誠信仰的民眾來說,薄伽梵就相當於抽象概念的至上神。
1 因你不懷歹心﹐我要 告訴你非常秘密的 智慧與知識﹐知道後﹐ 你就會擺脫罪惡。 2 這王的學問和奧秘﹐ 無與倫比的淨化者﹐ 憑感覺親證﹐合乎正法﹐ 易實行﹐永恆不滅。 3 不信仰這種正法者﹐ 到不了我這裡﹐ 仍回到生死輪迴之中﹐ 折磨敵人者啊﹗ 4 我形體似未顯現﹐但 遍及一切世界﹐阿周那﹗ 一切眾生居我之中﹐ 而我不居於他們。 5 連眾生也不居於我中﹐ 請看我這神聖瑜珈﹗ 我的自我生成眾生﹐ 維持眾生而不居其中。 6 猶如廣大的空氣﹐ 遍布一切方位﹐ 永遠佔據空間之中﹐ 眾生居於我之中。
यथाकाशस्थितो नित्यं वायु: सर्वत्रगो महान् | तथा सर्वाणि भूतानि मत्स्थानीत्युपधारय || 6||
yathākāśha-sthito nityaṁ vāyuḥ sarvatra-go mahān tathā sarvāṇi bhūtāni mat-sthānītyupadhāraya
youtube
7 在世界毀滅的劫末﹐ 一切眾生進入我原質﹐ 世界創造的劫初﹐ 我把一切眾生放出。 8 我依憑自己的原質﹐ 一次又一次放出他們﹔ 由於受到原質支配﹐ 這些物群無能為力。 9 然而﹐阿周那啊﹗ 這些行動不束縛我﹐ 我彷彿冷漠地坐著﹐ 不執這些行動。 10 本性在我監督下﹐ 產生動物與不動物﹐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 世界才流轉不息。 11 因為我"依託人體"﹐ 愚昧的人便輕視我﹐ 不知道身為萬物之主﹐ 我的至高無上性。 📌 ps. "依託人體"指的是"化身下凡"。 12 這些愚人希望落空﹐ 行動落空﹐知識落空﹐ 思想混亂﹐依附愚癡的 羅剎和阿修羅原質。 13 靈魂高尚的人知道 我是永恆的萬物之源﹐ 他們依附於神的原質﹐ 全心全意崇拜我。 14 勤奮努力﹐嚴守誓言﹐ 他們永遠約束自身﹐ 永遠贊美我﹐侍奉我﹐ 誠心誠意膜拜我。 15 有些人用智慧祭祀﹐ 祭供我﹐侍奉我﹐ 單一﹑各別﹑多重的我﹐ 面向一切的我。 16 我是祭儀﹐我是祭祀﹐ 我是祭供﹐我是藥草﹐ 我是頌詩﹐我是酥油﹐ 我是祭火﹐我是祭品。 17 我是世界父母與祖父﹐ 維持﹑可知者和淨化者﹐ 我是那個音節“唵”, 是梨俱﹑娑摩和夜柔。 18 我是歸宿﹑���持與主人﹐ 見證﹑居處﹑庇護與朋友﹐ 生成毀滅基地與安息地﹐ 我是永恆不滅的種子。 19 我發出光熱﹐我下雨﹐ 我攝取﹐又釋放﹐ 既是不朽﹐又是死亡﹐ 既存在﹐又不存在。 20 曉吠陀﹐飲蘇摩﹐除罪惡﹐ 用祭祀撫慰我祈求天國﹐ 他們到達天神因陀羅的世界﹐ 在天上享受神聖生活。 📌 ps. "蘇摩"就是蘇摩酒,是神聖的祭酒,是一種植物的果實汁液製成的酒。在古代文化中如美索不達米亞文化中被廣泛推崇。
21 他們在廣闊天界享受﹐ 功德消儘後﹐返回塵世﹐ 他們遵循三吠陀法則﹐ 滿懷慾望﹐來而復去。 22 而有些人沉思我﹐ 全心全意地侍奉我﹐ 永遠約束自己﹐ 我給他們瑜珈安樂。 23 有些人懷抱信仰﹐ 虔誠祭拜別的神女﹐ 盡管不合傳統的儀規﹐ 他們也是祭拜我。 24 我是一切祭祀的 享受者和主人﹔ 不真正理解我的人 就會遭受挫折。 25 祭拜天神走向天神﹐ 祭拜祖先走向祖先﹐ 祭拜生靈走向生靈﹐ 祭拜我者走向我。 26 有些人約束自己﹐ 虔誠獻一花﹐一葉﹐ 一顆果﹐一掬水﹐ 我接受這真誠供品。 27 阿周那啊﹗無論做什麼﹐ 享受什麼﹐祭供什麼﹐ 施捨什麼﹐修什麼苦行﹐ 你都把它們奉獻給我。 28 你將擺脫行動的束縛﹐ 擺脫善惡之果束縛﹐ 自我受到棄絕瑜珈約束﹐ 獲得解脫﹐走向我。 29 我平等看待一切眾生﹐ 既不憎惡﹐也不寵愛﹐ 虔敬我者在我之中﹐ 而我也在他們當中。 30 即使行動惡劣的人﹐ 若一心一意崇拜我﹐ 也應該認為他是好人﹐ 他下了正確的決心。 31 他自我迅速走向正道﹐ 達到永恆的平靜﹐ 要知道﹐阿周那啊﹗ 崇拜我不會遭毀滅。 32 即使出身卑賤的人﹕ 婦女﹑吠舍和首陀羅﹐ 只要向我尋求庇護﹐ 也能達到至高歸宿。 33 更何況婆羅門和王仙﹐ 他們聖潔又虔誠﹖ 既然來到痛苦無常世界﹐ 你就只崇拜我吧﹗ 34 你應思念我﹐崇拜我﹐ 祭供我﹐向我敬禮﹐ 你就這樣約束自己﹐ 以我為歸宿﹐走向我。
5 notes
·
View notes
Text
共產主義《聖經》節選
作者:馬伯庸
《創世紀》1:1-24
1:1起初革命導師們創造共產主義。
1:2思想是空虛混沌。工廠黑暗。導師的幽靈飄蕩在歐洲上空。
1:3導師說:要有工人,於是就有了工人。
1:4導師看工人是好的,就把工人和工廠主分開了。
1:5導師稱工人為無產階級,稱工廠主為資產階級。前者出勞動,後者出資本,這是頭一日。
1:6導師說,階級之間要有剝削,將兩個階級分開。
1:7導師就發明了剩餘價值理論,將勞動價值和投資之間用剩餘價值相隔,事就這樣成了。
1:8導師稱工人為被剝削階級,稱工廠主為剝削階級,這是第二日。
1:9導師說,天下的工人本是一家,是壓迫讓他們走在一起;資本家為了本階級的利益,要臭味相投。事就這樣成了。
1:10導師稱工人的聚處為工會,稱資本家的聚處為國家機器。導師看是好的。
1:11導��說,歷史發展要有規律,可以將人類社會分成四個階段,好定他們的性質。事就這樣成了
1:12導師稱規則為生產關係。導師看是好的。
1:13導師說,生產力要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要決定上層建築。
1:14導師稱之為歷史一般規律,有反動,有進步,這是第三日。
1:15導師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要一直處於變化狀態,遵循著否定之否定的原則螺旋上升。事就這樣成了。
1:16導師看是好的,就將之稱為自然辨證法。自然辯證法是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學,這是第四日。
1:17導師說,人類社會要分成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
1:18導師看共產主義社會是好的,就賜福給它,說,共產主義是人類發展的最終階段,按需分配,必然要取代資本主義。共產主義要有初級階段。導師稱初級階段為社會主義,這是第五日。
1:19導師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思想去指導工人,讓他們成為國家的主人翁。
1:20導師就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宣傳,又對他們說:要革命,你們失去的只是鎖鏈,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導師們看工人運動是好的,就賜福給工人運動,稱為共產黨。這是第六日。
1:21導師們看一切所造的都甚好,萬事齊備,就打算在第六日歇了他們一切的工。但其中一位導師說:「我們要搞星期六義務勞動!」
1:22於是導師又多加了一天的班,組織學習,寫思想心得。
1:23到第七日,導師們倡導的革命已經開始,就在第七日歇了他們一切的工,各自躺進廣場中的水晶棺材裡,安息了。給工人們��仰。
1:24導師們賜福給第七日,定為革命紀念日,因為在這一天導師們安息了。
子民啊,那共產的天堂不是獨為你所造的,你所有的,要給你的鄰居,你的鄰居所有的,也要給你,這樣你們所有的就會加倍,就會有很多倍,這就是共產主義的國。
共產的天堂,又好像一粒芥菜種,種在地裡,你們都來澆水,長起來後它比所有的的菜都大,甚至天上的飛鳥也可以宿在它的葉下。
…………………………………………
在江西,有一位投奔毛主席來、叫作霖彪的衛士頭領,他受那些污了眼睛的人的矇蔽,疑心毛主席不是聖父派到地上來的,毛主席就向他喝道:人啊,你在想什麼呢,你豈見不到我身上的權柄嗎,你難道不知道,葡萄籽般大小的火焰,也可以燒遍西奈的半島嗎,霖彪聽了這話,便跪下來,把毛主席尊為他的領袖。
自列寧從雲端下來、以神杖擊殺瀘定橋頭的守軍,那事過了七日之後,紅軍到了草原上,草原上有惡鬼和大毀滅的哀聲,行走的人眾斷了糧,那之後又過了七日,天上忽然紛紛落下白饃,惟獨星期日要守聖卡爾的組織生活日,所以沒有饃饃掉下。
在延安,有受外邦人的誘惑、不尊唯物主義的先知起來與毛主席作對,毛主席走上窯洞,下來時手上拿著兩塊石板,一塊上寫著矛盾論,一塊上寫著實踐論,毛主席說道:我與主卡爾已經訂了約。眾人知道他是為主所喜悅的,就跪下,尊他為黨主席,又稱他陜北的神聖先知。知道他要帶領民眾建立地上的天國。
…………………………………………
燃燒著永不停息的火焰的地獄裡有四個魔頭,頭一個叫作伯恩斯坦的,起初是葡陸士的貝林一個車伕的兒子,蒙召後侍奉在聖右父弗雷德里希的右手旁,後來他因不滿聖右父對聖列寧的喜悅,便帶了三分之一的天使反叛,被列寧使熟銅鎚一鎚擊中人中,從共產主義天堂墜下,墜落了七天七夜方才墜到地面,墮落為地獄的魔王。
第二個叫作考茨基,乃是澤克那地布剌吉的義人,蒙召後成為聖葡陸士天使軍團的首領,拿著聖父賜福的刀劍,去拿那行在地上的魔鬼,然而一日,考茨基在拿鬼時受到了伯恩施坦的引誘,便墮落了,那一刻考茨基白羊毛的頭與發變成了硫磺與鉛,清澈的雙目變成了黑色的火,他的利劍變成了佈滿鐵銹的三叉戟。
有一位露西亞的勇士托洛茨基,想把共產光輝傳給其他的外邦人,卻不知這已背離了聖父的教導。那刻,他腳下銀子的車輪變成了長著九個腦袋的惡犬,他駕馭著惡犬衝出地獄,殺死了許多人,也有許多受矇蔽拜伏在他腳下。後來,聖約瑟夫在莫洗哥那地與托洛茨基大戰了三百回合,方用神聖的權柄把他叉回了地獄。
最後一位原是東方三聖人之一的陳獨秀,他曾拿著沒藥和聖李大釗一起給毛主席施洗,後來陳獨秀受到胡適之和托洛茨基的誘惑,失去了往日的榮光,墮落為身上燃燒著鬼火的地獄之主,他曾與托洛茨基一道在上海作亂,被毛主席用權柄喝退後又在江津傳播壞病,結果被毛主席和聖伍豪合力打回了地獄。
我轉過身來,要看是誰發聲與我說話。既轉過來,就看見七個金燈臺。燈臺中間,有一位好像主席,身穿中山裝,直垂到腳,胸間束著紅星。他的頭與發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腳好像在爐中鍛鍊光明的銅。聲音如同眾水的聲音。他右手拿著寶書。從他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面貌如同烈日放光。我一看見,就仆倒在他腳前,像死了一樣。他用右手按著我說,不要懼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所以你要把所看見的,和現在的事,並將來必成的事,都寫出來。(《啟示錄》)
紅軍們行到貴州赤水那地的時候,被河水阻斷,眾人都不能前行,毛主席便叫人抬約櫃出來,用約櫃分開了河水,眾人大大的驚奇,都暗暗稱毛主席是卡爾從天國派到人間的救主,後來,這樣的神蹟,毛主席又行了四次。
片段五:(《古蘭經》版)
伊斯共《古紅經》
第一章開端章(英特耐爾)
這章是井岡山的,全章共計七節。
1.奉至仁至慈的毛之名,
2.一切讚頌全歸毛,眾窮人世界的主,
3.至仁至慈的主,
4.報應日的主,
5.我們只崇拜你,只求你襄助
6.求你引領我們正路,
7.你所襄助者的路,不是受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誤者的路。
聖卡爾在遵義城外的荊棘中向毛主席顯現,並賜毛主席無產光輝杖。��卡爾曉諭毛主席說,你吩咐紅軍去赤水前安營,我要使蔣介石的心剛硬,他必追趕你們,我便在蔣介石和他全軍身上得榮耀。
蔣介石便預備他的車輛,帶領中央軍同去,在紅軍安營的地方追上了。
蔣介石臨近的時候,紅軍舉目看見中央軍趕來,就甚懼怕。他們對毛主席說,難道瑞金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嗎?你為什麼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瑞金領出來呢?因為服事中央軍比死在曠野還好。
毛主席對紅軍說,不要懼怕,看聖卡爾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毛主席向赤水伸杖,聖卡爾便用大東風,使河水一夜退去,水便分開,露出干地。紅軍下河中走干地,來回四次。蔣介石的軍兵便混亂了,車輪脫落,難以行走。
正義之路被暴虐之惡人所包圍毛主席以慈悲和善意之名引導弱者穿過黑暗之谷的人們有福了因為他照顧同伴巡迴迷途的羔羊
那些膽敢荼毒我同伴的人們我將懷著巨大的仇恨和無比的憤怒消滅他們當我復仇的時候他們會知道我的名字叫毛擇東
1那時,有施洗的大釗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
2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3這人就是先知列寧所說的,他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4這大釗身穿長袍馬褂,面戴眼鏡,吃的是蝗蟲野蜜。
5那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但河一帶地方的人,都出去到大釗那裡。
6承認他們的罪,在黃河裡受他的洗。
7大釗看見許多封建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也來受洗,就對他們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
8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
9不要自己心裡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炎黃興起子孫來。
10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11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12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凈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
13當下,毛主席從加利利來到約但河,見了大釗,要受他的洗。
14大釗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
15毛主席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或作禮)於是大釗許了他。
16毛主席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
1當光緒帝王的時候,毛主席生在湖南地的韶山。有幾個博士從廣東地來到北京,說,
2那生下來作大秦之王的在哪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紅,特來拜他。
3葉赫納拉的慈禧聽見了,就心裡不安。全北京地的人,也都不安。
4他就召齊了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問他們說,基督當生在何處。
5他們回答說,在湖南地的韶山。因為有先知記著說,
6湖南地的韶山阿,你在大秦諸地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中華的民。
7當下葉赫納拉的慈禧暗暗地召了博士來,細問那紅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8就差他們往韶山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
9他們聽見王的話,就去了。在東方所看見的那紅,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頭停住了。
10他們看見那紅,就大大地歡喜,扭起了秧歌。
11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麝香,人參為禮物獻給他。
毛主席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紅太陽,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到共產的光。」
赫魯曉夫對他說:「你是為自己做見證,你的見證不真。」
毛主席說:「我雖然為自己做見證,我的見證是真的。因我知道我從群眾中來,往群眾中去。你們卻是以卡爾的律法判斷人的,我卻不判斷人,就是判斷人,也以那實踐作為唯一標準,我的判斷也是真的。那卡爾在天上告訴我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赫魯曉夫對他說:「卡爾的律法在哪裡,你怎敢違背卡爾和列寧的律法?」
3 notes
·
View notes
Text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愍眾生 大喜大捨濟含識 相好光明以自嚴 眾等至心歸命禮 一拜
南無皈依金剛上師 一拜 南無皈依佛。南無皈依法。南無皈依僧 一拜
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拜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 一拜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 一拜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 一拜 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一拜
南無普光佛 以下每佛一拜 南無普明佛 南無普淨佛 南無多摩羅跋栴檀香佛 南無栴檀光佛 南無摩尼幢佛 南無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南無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 南無摩尼幢燈光佛 南無慧炬照佛 南無海德光明佛 南無金剛牢強普散金光佛 南無大強精進勇猛佛 南無大悲光佛 南無慈力王佛 南無慈藏佛 南無栴檀窟莊嚴勝佛 南無賢善首佛 南無善意佛 南無廣莊嚴王佛 南無金華光佛 南無寶蓋照空自在力王佛 南無虛空寶華光佛 南無琉璃莊嚴王佛 南無普現色身光佛 南無不動智光佛 南無降伏眾魔王佛 南無才光明佛 南無智慧勝佛 南無彌勒仙光佛 南無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南無世淨光佛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 南無日月光佛 南無日月珠光佛 南無慧幢勝王佛 南無師子吼自在力王佛 南無妙音勝佛 南無常光幢佛 南無觀世燈佛 南無慧威燈王佛 南無法勝王佛 南無須彌光佛 南無須曼那華光佛 南無優曇鉢羅華殊勝王佛 南無大慧力王佛 南無阿閦毗歡喜光佛 南無無量音聲王佛 南無才光佛 南無金海光佛 南無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南無大通光佛 南無一切法常滿王佛
以上五十三佛,出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以下三十五佛,出決定毗尼經。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金剛不壞佛 南無寶光佛 南無龍尊王佛 南無精進軍佛 南無精進喜佛 南無寶火佛 南無寶月光佛 南無現無愚佛 南無寶月佛 南無無垢佛 南無離垢佛 南無勇施佛 南無清淨佛 南無清淨施佛 南無娑留那佛 南無水天佛 南無堅德佛 南無栴檀功德佛 南無無量掬光佛 南無光德佛 南無無憂德佛 南無那羅延佛 南無功德華佛 南無蓮華光遊戲神通佛 南無財功德佛 南無德念佛 南無善名稱功德佛 南無紅燄帝幢王佛 南無善遊步功德佛 南無闘戰勝佛 南無善遊步佛 南無周匝莊嚴功德佛 南無寶華遊步佛 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 南無法界藏身阿彌陀佛 南無現前觀世音菩薩過去正法明佛 南無塵點劫前。久已成佛。冥陽救苦大願地藏王菩薩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諸世尊。當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餘惡趣。邊地下賤。及蔑戾車。如是等處。所作罪障。及所應遭遇一切災禍。今皆懺悔。願悉消滅。 一拜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復於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餘生。曾行布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摶之食。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就眾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迴向。我亦如是迴向: 眾罪皆懺悔 諸福盡隨喜 及請佛功德 願成無上智 去來現在佛 於眾生最勝 無量功德海 我今歸命禮 一拜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 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一拜 於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 讚佛甚深功德海 一拜 以諸最勝妙華鬘 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 一拜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一拜 十方一切諸眾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一拜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於無上妙法輪 一拜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惟願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 一拜 所有禮讚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一拜 願將以此勝功德 迴向無上真法界 性相佛法及僧伽 二諦融通三昧印 如是無量功德海 我今皆悉盡迴向 所有眾生身口意 見惑彈謗我法等 如是一切諸業障 悉皆消滅盡無餘 念念智周於法界 廣度眾生皆不退 乃至虛空世界盡 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四法廣無邊 願今迴向亦如是 一拜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三稱一拜
三皈依 各一拜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發願文
弟子○○○與累世父母、師長、歷劫冤親債主及法界一切眾生,從今時乃至盡未來際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性眾生誓願度 自性煩惱誓願斷 自性法門誓願學 自性佛道誓願成 三遍三拜
回向偈
禮懺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附記】
禪門日誦和漢文念誦集中﹐有八十八佛﹐是由兩經集合而成。 一為五十三佛﹐出《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一為三十五佛﹐出《決定毗尼經》﹐敦煌三藏譯﹐此經源于《大寶積經·優婆離會》。
又有不空三藏專取此文重譯﹐名為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三十五佛名禮懺》曾于印度流行﹐修行大乘者﹐常于六時禮懺﹐能淨業障重罪﹐現生所求禪定解脫﹐及諸位地﹐皆能滿足﹐功德廣大。
西藏有單行本﹐奉為朝暮課誦﹐藏地懺罪之法有二﹕一為金剛薩埵百字明﹐一為此禮懺文。此文更通顯密﹐誦遍十萬遍﹐是為一種加行。
藏文本名為菩薩懺罪文﹐又名三聚經。因本文所行之事﹐ 一﹑懺悔﹐二﹑迴向善報﹐三﹑隨喜迴向。
藏文雖有單行本流行﹐與漢文文字略同。《北京菩提學會滿四種加行念誦儀軌合冊》將敦煌三藏本收入﹐依據藏文略有改動﹐可以和藏文本對照學習。
2 notes
·
View notes
Text
![Tumblr media](https://64.media.tumblr.com/2ee99fa98eb77b0d05971a1eadef6d5f/ef3938a65db35cb5-31/s640x960/a805c3a978ae0278d46d05ba920ca6cd603d17e8.jpg)
非是塵中不染塵,焉得物外無窮物
最近常聽到,某某人是「羅漢」轉世?這裡先來釐清什麼是「羅漢」?生前自覺(開悟)涅槃後前往色界天(理天)的聖人。佛教區分比較細,佛家認為修靜慮而往生於「四禪天」。能達此境界禪定功夫都是極為了得(色界天根據禪定功夫又分為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四個層次,每個層次各有多級天)。所以若非因緣果報&還願再入人道的機會很少?因為在欲界人道裡稍一不小心,縱然曾經是聖者也會因入胎後的(隔陰之迷),讓自己反入三惡道去。
佛世就有比丘在世已證悟(開悟),深怕在欲界人道中再次沾染塵世總總,而急於入涅槃「佛」是允許的。所以願意從色界下來的聖人投生於人道?我的看法是不多見。就以「李修緣」來說,他出生時剛好巧遇「性空長老」,留下了這句話道出了他的來歷「莫要笑,莫要笑,你的來歷我知道。你來我去兩拋開,省的大家胡倚靠」。又在因緣下來到靈隱寺,在住持元空長老﹙遠瞎堂﹚三擊掌下喚醒了沈睡下的靈性,這就是華人世界遠近馳名的「道濟禪師」俗稱濟公。據《靈隱寺志》記載,濟公確有其人,他出生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於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享年61歲。
據當年問「普賢菩薩」,「李修緣」究竟是何人轉世呢?「降龍羅漢」又是誰呢?答覆是他是「難提蜜多羅」尊者也就「法住記」的作者(又名慶友尊者)。佛薄伽梵般涅槃後八百年中。執師子國勝軍王都。有阿羅漢名難提蜜多羅(唐言慶友)。具八解脫三明六通無諍願智邊際定等。無量功德皆悉具足。有大威神名稱高遠。以願智力能知此界一切有情種種心行。復能隨順作諸饒益。化緣既畢將般涅槃。
為什麼?「難提蜜多羅」尊者又出現在「五百羅漢」裡?這裡先來了解什麼是「五百羅漢」?佛滅後,諸弟子相會,為防止異見邪說,誦「佛陀」之說法,舉各自所聞確實者,結集經藏;「佛陀」入滅當時大弟子「摩訶迦葉」在葉波國,聞佛滅而速返。在葬了「佛陀」之後,想到:如果不集結師尊的教誨,使之流傳,而利眾生,不久都會消失無跡。便在摩竭陀國「阿闍世王」的支持下,開始結集於王舍城闍崛山七葉窟內。當時參加結集盛會的有500弟子,因此史稱「五百結集」,也稱為「第一結集」。這500弟子即今所謂「五百羅漢」。「五百羅漢」中五百這個數字本就是虛數(意指眾多),所以古代作者為了奏足這個數字,竟把中國歷代高僧都給寫了進去,自然難「提蜜多羅」尊者也被寫進其中。
為什麼談這麼遠?這裡只想告訴大家真正的聖者,再入人道轉世其實不多見,並不是我們坊間所言,這位是「羅漢」轉世哪位也是「羅漢」轉世?「羅漢」是色界天人下凡塵那比欲界(氣天界)天人更難得。真正的「阿羅漢」轉世都帶著願力前來,所以真正轉世之人根本不可能像你、我一樣整天忙著吃吃、喝喝,如此的話他將來肯定難再回色界天去(很快反入三惡道去)。再言「阿羅漢」一般來轉世,因為長時間習定所以轉世之人「禪定」功夫一定了得,所以不入定者已一入定肯定很快進入深定(這點你也可以自己測試看看,即知自己是否是「阿羅漢」再來人?)。
另一個辨示「阿羅漢」的方法是,高僧於圓寂前一年他也能清楚辨示出?前誰是「阿羅漢」再來人,這是當年「普賢菩薩」說的,對照「李修緣」出生時剛好巧遇「性空長老」,留下了這句話「莫要笑,莫要笑,你的來歷我知道。你來我去兩拋開,省的大家胡倚靠」。也應證此說法是正確的。問題?我們要上哪去巧遇所謂高僧?所以這個辨識方法看個人因緣與造化。���後一個辨示方法是,轉世之人都會帶著靈光來出生,只要證悟天眼(定慧&靈慧開啟)的人也能辨示出來歷真假。
如以上所述,「羅漢」轉世之人也不一定是佛世時的比丘,但佛世時的比丘(五百羅漢)這批人都是「佛陀」應世期間親自渡化的「阿羅漢」,就如「難提蜜多羅」尊者(慶友尊者)雖列於「五百羅漢」之林,但他真正的出處卻是佛涅槃後八百後的高僧。所以「阿羅漢」未必每位都來自於「五百羅漢」,也有可能是不同時間證悟的高僧。南傳佛教還有一說,凡是要證悟「阿羅漢」一定得出家為比丘,在家居士你領悟力再高也不可能能證悟「阿羅漢」。所以今世若想涅槃成就「阿羅漢」唯一的條件唯有出家,那怕你在世的最後一天僅僅出家一天那也算!
至於最近看 Tik Tok、YouTube、FaceBook 等社群媒體,很多人談及修行人多數都是六親緣淺之人?我持不同看法,眾生因緣是相續的,前世因造就今生果報!所以是否六親緣淺?這非定數!這裡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修行」?用白話來解釋:「有羞恥之心又懂得反省的人」。那這樣你還會覺得?這些人都是六親緣淺之人?網路文章一大抄是目前社群媒體最大的問題?我「觀」多人都沒實際「修為&證量」就開始在渡眾,害苦的是不知前因後果的一票糊塗眾生(人家在衝流量)。至於修行人總喜歡「靜默」離群這是因為?在塵世眩惑的世界裡,你若無法「靜默」反省根本無提昇自我意識頻率(所以外界總有種千山我獨行,的刻板印象)。
隨文記載:
近期難得遇到一位認識十幾年的朋友,我們聊了一個小時左右。最大收益是?原來「天人」也有能識照片看人的本事(照片雖為影像暫留,其實會的人能看出很多端倪,凡舉運勢、磁場、修為、個性、卡陰狀態等等...都能透過個人照片當下「能量」去判讀)!難怪某位自稱老師的王某,嚇到連張照片也不敢放(不懂的人卻天天放,怕大家看不出自己的喜怒哀樂&貪、瞋、癡)。
語末:
人生萬事何時了,貪名貪利愛金多。
為他財色身衰來,奉勸世人莫自埋。
莫使大限到身來,又是隨流入生滅。
須知先世種來因,莫使輪迴受苦辛。
非是塵中不染塵,焉得物外無窮物。
憑天付與莫貪求,廣行方便存陰德。
https://new500arhat.wordpress.com/
john 2025 2 16
0 notes
Text
感謝行天宮關聖帝君及4恩主公助我生意起死回生
![Tumblr media](https://64.media.tumblr.com/8af1999cf80d0e96e02d5f7f94599830/fbf7c882187fa220-4e/s540x810/2bf4d3e506fcaaa7fda623eba7df78009d9c5596.jpg)
感謝行天宮關聖帝君及五大恩主公助我連虧12年生意轉歸為盈,挺過訴訟及疫情
關羽(聖帝)
關聖帝君指的是三國時期博學多識的名將關羽。他的暱稱是雲朝,生日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關聖帝君命聖真經》雲:“孝悌忠信,為人之本;禮廉恥,為人之根本。”
八德為立身之本,關聖帝修養了八德,保衛了國家和人民,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他升天之後便成為神,受到人們的崇拜。
呂恩主(呂洞賓)
呂恩主,名顏(同甘),字洞賓。他的生日是農曆四月十四日。呂恩淑肩上的寶劍象徵無形的“道劍”,用來斬斷人們心中的貪、瞋、癡三毒。 《呂蒂心經》說,呂恩主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導出三十六種善念,並用它們來淨除三十六種惡念。這些教誨非常有意義,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對於修身養性、修心修行有極大的幫助。
張單
張恩主是灶神,出生於農曆八月三日。灶神是家人敬奉的神靈,用來保佑家人平安,看管家人的善惡行為,並向上天報告家人的功過。據傳說,灶神左右各有一位侍神。一個人有“好罐子”,另一個人有“壞罐子”,他們在罐子裡記錄著這個家庭的行為。
台北大昭寺的張恩主像右手握著「筵席」(書寫用的板子),記錄著世間人的善惡功過。
王恩主(王善)
王恩主的名字叫善,生日是農曆六月十六日。王恩珠原為雷神,所以他的臉、頭髮、鬍鬚都是鮮紅色的。其為“先天火車黃羅神官”,法力無邊,能下達晴空雨露、雷電避邪、治病救人等指令。它還可以消除邪惡,控制不忠和孝順,並懲罰那些背叛貴族、父母、老師或朋友的人。
岳飛
岳恩主是宋代一位博學的名將,筆名鵬舉。他的生日是農曆二月十五日。在他24歲那年,岳的母親在他的背上刻上了「忠忠報國」四個大字,讓他永遠不忘記「精忠報國」。
岳飛秉承「智、信、仁、勇、嚴」五字,率軍��金軍英勇作戰,在戰火紛飛中保護了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贏得了廣泛的尊敬。
關聖帝君降筆真經
吾是漢關聖帝,敕諭大眾聽聞,世上不齊等事,全憑一點真心,正直光明不屈,死生順逆當分。
吾嘗下遊漢季,結盟皇叔三人,桃園名重千古,單刀秉燭於今,寄曹明來明去,吞吳為漢亡身。
上帝憐我忠耿,獨敕宣化幽明。
令我日遊天下,鑒別忠佞紛紛,一切貪殘奸巧,還償果報斤斤。
最戒讀書文士,並及官宦軍民,第一休欺父母,切莫圈套鄉鄰。
貧富先交朋友,朋友乃是五倫,信心內外平等,何妨蹇難災迍。
曹操無底深險,現今受罪幽冥,孔明只緣忠義,幽冥群奉為神。
直心直受真福,巧來巧計禍因,有過昭如日月,無私天地同群。
果然兒女不誑,到處鬼怕神欽,設計偷艑女色,自已帷薄宣淫。
弄手誆騙財物,輩輩嫖賭淪侵,比比爭能爭勝,往往越賤越貧。
快快收心猛醒,休休愈墮愈深,三生輪迴惡趣,千載唾罵難禁。
筆尖添減情罪,如劍夜誅滿門,尤恨毒心狼婦,花言啜哄鄉親。
唆夫罵公罵婆,令我一見生瞋,泥像揮刀剖腹,分斬母子平均。
可喜平人孝悌,朝夕買辦糧薪,霎時風行泥馬,鴕回萬里窮軍。
欲求長生育子,急宜戒殺放生,不食牛犬等肉,可免牢獄囚刑。
男女遵奉吾語,遇難我自降臨,戰場驅逐鬼魅,刀光雷雨血淋。
護國百折不改,助爾加爵策勳,富貴永昌奕世,眉壽永無災侵。
如有毀法妄想,斗秤欺哄愚氓,不許生身人世,阿鼻地獄呻吟。
那時悔過已晚,急早佩服法文,回頭諸惡莫作,勉勵眾善奉行,(誦畢三叩首)
桃園明聖經經文
0 notes
Text
作福與念佛(象山慶’25.2.1)
生此世間之有情,或有共業之緣,不可互相起瞋為害,而加深彼此的冤結;應盡可能廣修人天之善,廣結眾生之緣;然後,以身口意示範,以四攝法相勸,一起念佛,同生極樂。就是說,作福的同時要念佛,並功德迴向生淨土。否則作善與念佛成了兩件事,就可惜了。宋.張商英《護法論》:
人天路上,以福為先;生死海中,修道是急。
做各種善事以換取生天的福報,這是一般宗教的目標,也是佛教的世間(人天)因果,但善惡與福罪是相對而夾雜的,也是可累積與消耗的,因此是無常而有漏的,總不出乎三界六道的輪迴,只有修學佛教的三乘法,才能解脫成佛,出離生死;此事比人生的一切價值與奮鬥,更優先、更急切。
但是,三乘法所修的四諦、十二因緣、六度波羅蜜,乃至八萬四千法門,對越來越深入末法五濁的眾生,不僅倍加難解難行,幾乎不可能一生成就,更不保證千生萬世的接續修行而不退墮;於今之計,只有趁此得聞彌陀淨土門,趕緊念佛往生極樂,到彼熏習無量光壽而成佛。《雲棲淨土彙語》勸修作福念佛圖說:
人間天上,快樂逍遙,皆因廣作諸福,最緊最要,故曰為先。若欲高出人天,速超生死,者登不退,則有念佛往生一門,最尊最勝,故曰第一。偈曰:作福不念佛,福盡還沉淪;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苦辛;無福不念佛,地獄鬼畜羣;念佛兼作福,後證兩足尊。
《禪祖念佛集》明‧一元宗本[1]:
十法界者,一心具足,隨造隨受,據爾所作因,還爾所作果。是以善行惡行,世間之因也;三界六道,世間之果也。持戒念佛,出世間之因也;淨土成佛,出世間之果也。人天路上,作福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今有欲快樂人天而不修福,欲出離生死而不念佛,是猶鳥無翼而欲飛,木無根而欲茂,奚可得哉。[2]要將念佛為正因,作福為助道,福慧雙修,成等正覺。所以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因果無差,始終不昧。……如今是因,臨終是果,作惡而境現前,念佛而佛界自至。
作福的內容:
三福淨業乃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的淨業正因:
一、(世福) 1孝養父母、2奉事師長、3慈心不殺、4修十善業。
二、(戒福) 5受持三皈,6具足眾戒,7不犯威儀。
三、(行福) 8發菩提心、9深信因果、10讀誦大乘、11勸進行者。
印光大師:戒定慧三學,為學佛及修淨業者之根本,……具此三福,則淨業大成,往生上品。《淨土五經跋》
所以觀經三福,初則世善皆堪迴向;及至九品,末則獄現尚獲往生;至於一心不亂、妙觀圓成、證三昧而往生者,更不須言矣。是知淨土法門,普攝群機,了無棄物,《重刻龍舒淨土文題詞並序(代王弘願作)》
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願,迴向淨土,皆得往生。《陳聖性貞女貞孝淨業記》
既有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之因,決感仗佛慈力往生淨土之果。《馬母姚夫人往生事實發隱》
故凡念佛之人,必須於家庭倫常中各盡其分,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者是也。又須懲忿窒慾,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修善去惡,尤須在起心動念處,認真省察,篤實擴充而克除之;戰兢惕厲,毋或怠忽,是為善人。善人念佛,方能得念佛之真實利益。如基址鞏固,萬丈高樓自可隨意建造矣。《觀無量壽佛經石印流通序》
生於世間,得人身、聞佛法,若不作福行善,浪得身心;不念佛往生,虛耗三業。白居易:「余年七十一,不復事吟哦,看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聲阿彌陀。」這是年老體衰,而往生事急,只能放捨雜修。但可反推而知其以前前常作福業也。
釋性梵《無量壽經》p.266我們要學彌陀因地,不是貪享彌陀的依正果報而求往生。深厭自我而廣修福慧,悲愍眾生而多行方便。以彌陀因地,作為自己的警勉與考驗、激勵與鞭策。從念佛與十善,自行與化他中,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彌陀願海,法藏典範,才不會愧對彌陀、愧對法藏,也才不愧對諸佛,愧對眾生。
[1] 明.一元宗本〈西方詠〉:「西方慈父動悲哀,接引迷流歸去來。早向蓮臺親托質,莫投凡世入胞胎。」[西方步步踏蓮華,指路開門謝釋迦。三復丁寧無別說,一心念佛早歸家。][ 西方化主度迷情,佛力加持道易成。撒手便行無異路,最初一步要分明。][ 西方大道理綿長,功德巍巍不可量。非但釋迦開此路,恒沙諸佛盡稱揚。]《蓮邦詩選》
[2] 元‧《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信卷第五:今時齋人信持戒而不信念佛,信奉佛不信往生淨土,是皆自失其大利也。諒哉,人天路上以福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今有欲快樂人天而不修福,欲出離生死而不念佛,是猶鳥無翼而欲飛,木無根而欲茂,奚可得哉。
0 notes
Text
花非花,霧非霧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身邊有位朋友睡覺很會作夢,大部份的人一覺醒來,昨晚的夢境只會記得零星片段,但這位朋友作夢,像親身實際去走過一遭,醒來也能詳細描述。俗話說:「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相對於我這個早過了作夢的年紀,睡覺像被一棒打暈的老人來說,每當聽朋友說起他夢中的際遇,總會覺得精采有趣,外加驚嘆連連。佛菩薩開示朋友,說他的夢境是:「佛菩薩以神通教悟,非對蒼生有功者,是無法作此夢。」
原來朋友的夢不是亂夢,而是佛菩薩要透過夢境,讓他反思自己的所做所為,藉此改進或改善。這讓我想起,剛開始學佛的時候,有段時間全身骨頭痛,請示佛菩薩,開示:「佛菩薩幫忙調理身體。」那時聽完開示,心裡美滋滋的,因為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機會,能得佛菩薩幫忙調理身體。
但調理過後,我一樣得吃飯、睡覺和工作,不會因調理過身體,便能吃一頓抵三餐,也不會因調理過身體,便不須工作,錢會從天上掉下來,一切還是該怎麼做,便怎麼做。業力討報到來,也須勤懺悔外加消業;福報不夠,還須加倍誦經積福報,不會因佛菩薩對我做了些什麼而有不同,以為能高人一等,不用再努力。
因果相欠的由來,是因為有一方起了執著心。好比路上兩人互看一眼,若不起執心,看過就算了,各走各的,彼此不相干。但若是有一方起了執著心,非得要追究「你剛看我一眼,是什麼意思?」雙方的衝突從此展開,因果就結下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有執著心,一旦心偏,有了執心,外道、外靈便趁虛而入,真的也會變成假的,然後自己認假為真,從此孤芳自賞,繞不出來。
阿伯說:「請勿執著靈界的問題;不論是什麼,不可著相;不要遇到什麼相就被吸引住;有些魔會現出聖境,要挖洞給你跳;而佛菩薩也會現出惡相,要幫助你提升;故,莫執著境界,才是認真的修行人。」《六祖壇經》說:「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花非花,霧非霧,夢中的事,還請留在夢中,一直執著夢中情境,便會作夢不斷,夢夢相連到天邊。夢中即便是大羅神仙,一覺醒來,仍須腳踏實地,多想些趁還有人身,可以再做些什麼事。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何況是夢境?
阿伯說:「修行真的是要任考不倒,任磨不逃,安愚守份,步步為營,穩步向前。」人這一生,最難的就是放下,不僅要放下假的,也要放下真的。一旦放下心中執念,便能超然淡定、心無罣礙,萬事皆得自在。
(分享結束)
人生何嘗不是一場夢?因為有起心動念,因為有分別、執著,所以我們陷在輪迴的大夢中,無法出離、超脫。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以心理學來說,夢境其實就是潛意識的顯現,所以大多數人作的都是雜夢。因為日常生活中起了執心,所以夢夢相連到天邊。您會想要一直在夢中,還是從夢中醒來呢?或許有人會說,那要看是美夢,還是惡夢。但不管是哪種夢,重點是別被夢境給騙了,跌進夢幻虛假當中。
佛菩薩會透過夢境,教導有緣人的朋友。但是,世間萬象隨時都在變,就算是預知夢、警示夢、教悟夢,也只是某個片段,並不全面。如果執著於有感應的夢境,也會陷入盲人摸象的陷阱。腳踏實地,才是來人間投胎最可貴的磨練。
小編自己也做過很多預知夢、警示夢、業主菩薩現身夢、高僧大德教化夢,但是僅當作個人的省思提醒,有業力跡象或重大意涵的,才會特別請示,當然有些是干擾,但也常開示確有其事,之後也的確在生活上逐一驗證顯現。身為凡夫俗子,接到靈界傳來的夢境,應當成是參考提醒的訊息,而不是作為心中的論斷,或未來的決策。因為,人生在世,最可貴的就是我們的自由意志,人生路會如何發展,取決於每個人當下及未來的選擇。
在心理學中,把人的意識比喻為冰山,表意識只佔了冰山的百分之五到十,冰山底下的潛意識和無意識佔了百分之九十,冰山底下就是我們壓抑的內在情緒、習慣模式、深層動力渴望等等。其實這些就是前世、今生,就是阿賴耶識的業種與習氣。
阿賴耶識裡面是善惡夾雜,有光明與黑暗,有生命動力的養份,也有貪嗔癡的三毒害蟲,就如同生命輪迴的河流,既滋養著我們的生命,也侵蝕著我們的心。心理學常說:「順著生命之流走」,其實就是順著業力、習氣走。但從佛法的角度來看,阿賴耶識也都是虛妄。
以下引用淨空法師開示〈參透夢境〉:「釋迦牟尼佛在講經當中,比喻用得最多的是夢幻泡影。為什麼?作夢每個人都有這個經驗,用這個來比喻非常親切,你容易懂。遍法界虛空界真的就像夢中一樣。夢中境界哪來的?是你自己意識變現出來的,夢中決定先有你才有夢境,就跟法界的源起一個道理。
宇宙怎麼源起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念不覺,就是波動,這是阿賴耶的業相。從波動現象裡面產生轉相,阿賴耶的三細相,轉相。轉相是什麼?轉相就是第七識。波動的現象是阿賴耶識,叫阿賴耶的業相,科學家稱它作能量。第七識末那,我見、我愛、我痴、我慢,從這個地方再變現出物質現象,阿賴耶的境界相。作夢也是這樣的,也是不覺,一個念頭,發夢了。
夢中頭一個是我,再就是夢中境界,全是意識變現的幻相,你在這個裡頭不知道整個夢是自己,你夢裡面許多人全是你自己心變現的,為什麼?你醒來之後全沒有了。我醒來���還在嗎?他不在了。」(引用結束)
花非花,霧非霧,別陷在夢幻虛假當中。腳踏實地才能轉變業習種子,在生活中歷事練心,將心中的我相、我見、我愛、我痴、我慢逐一淡化去除,才能「大圓鏡智性清淨」,轉識成智,利人利己。《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升起慈悲心、歡喜心、卑下心,用菩提心,廣利眾生,佛菩薩必定常伴相隨。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0 notes
Text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來函印證】第五號 (12/22/2013)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來函印證】第五號(12/22/2013) 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行願是教大家學佛修行、做好人、行善事、得成就,不涉獵任何生意。 做生意是著輪迴事業的經營,為賺錢生活,屬於世間生濟之舉。 辦聞法點是入出世學佛之門,為利眾之行,屬於解脫成聖之道。 把做生意與辦聞法點相提並論,這是對佛法的莫大侮辱! 誰破壞聞法點,誰就是邪惡! 你們見到過哪一個了不起的活佛法師有真正的五明?能列出他(她)的五條智慧實例成果嗎?請今後不要把五明掛到口邊。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2013年12月22日 附:向辦公室請求印證的來信原文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來函印證】第五號.PDF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來函印證】第五號 此文章鏈接:https://zhengfazixun.org/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來函印證】第五號 (12/22/2013)/ #第三世多杰羌佛 …
0 notes
Text
撒旦
撒旦 鐵面無私的判官
我: 女神轉生2分為救世主路線與反叛者路線,惡魔陣營分為善、中庸、惡三種。 撒旦是救世主路線的最終頭目,反叛者路線則要多打一個唯一神。 本作中撒旦的身份雖是魔王,但從劇情對話中已知他其實是遵奉唯一神之神諭而行動; 也許是說早在此時,已為真女神轉生2的劇情埋下伏筆。
真女神轉生2繼承真女神轉生1的秩序、中庸、混沌三種路線,惡魔陣營亦繼承真女神轉生1加上光明、黑暗成為九種。 三種路線的最終Boss都是唯一神,這是相當令人玩味的。而本作中撒旦的雙重身份,也充滿吊詭的意味。 在秩序路線撒旦會以大天使的身份加入,這就代表他其實是神的使者。 而在另外兩種路線撒旦會以神靈的身份成為敵人,更直接說明他本身即是唯一神分靈之一的事實。
為何身份如此特殊的撒旦竟會企圖制裁唯一神? 唯一神創造撒旦的目的是創造一個制裁天使,制裁天使的使命是制裁一切惡者,這就解釋了撒旦為什麼要制裁唯一神。 因撒旦判斷指示他制裁一切惡者的唯一神自身,其實才是最大的惡者! 這麼看來撒旦非但不是反賊,反而是自始自終都忠誠於「法與秩序」的使徒!
曾在某個台灣的宗教論壇上,看到有網友發表對無神論者的觀感。個人認為相當有趣,內容意思大致是這樣: 無神論者比異教徒更為危險。異教徒也相信世上有神與地獄存在。 我們可藉由他們對神的「敬畏」與對地獄的「恐懼」將其「感化」。但此法對無神論者卻行不通。 連惡魔都相信神的存在,無神論者卻不信。由此可見無神論者是「比惡魔更為邪惡的存在」。
對撒旦而言,陣營相異時的亞雷夫無疑是惡者。 選擇與魯希法合作時的亞雷夫,和魯希法一樣,都是必需制裁的對象。 走向號稱中庸實則斬神殺魔的修羅之道的亞雷夫,其威脅性更可謂遠在魯希法之上。
是否看過鋼彈W?在鋼彈W中,有一段劇情是這樣的: 為讓莉莉娜位子坐的安穩,特列斯在最後戰役集結了地球所有戰力。 表面上是為對抗白色獠牙,卻私下向蕾蒂安下了一道秘令:「一旦我戰死後,立刻投降,並破壞所有MS!」 為什麼?「任何超越規律的力量,都可能破壞秩序而導致混沌,故需予以排除。」
撒旦如果會和「屬性相異時的亞雷夫」一起制裁唯一神,其中肯定有詐!魔神轉生2LD路線的撒旦就幹過這種事。 他先是利用武內直樹等人,除掉其他三位代行者。 最後再用衛星砲赫里歐斯,將這群不懂得現實的孩子與世界一起「淨化」。 然而這種事,真女神轉生2L路線的撒旦是絕不會做的。為什麼?因為他是以屬性LL的「大天使」身份加入。 就像真女神轉生3狂熱版的梅丹佐,身份明明就是光之「刺客」,卻還是「光明正大」的向你挑戰,而不是和你「玩陰的」。 兩者同樣都是Law,這就是Law/Light與Law/Dark的差別。
毫無意義的重複著創世與滅世的無限迴圈,這種矛盾的行為不是很像人類嗎? 真女神轉生2L路線的撒旦,在本質上其實更接近神,反而是唯一神象徵人類本身。 ATLUS社賦予女神系列中唯一神的定義是「宇宙的大意識」。 仔細想一想,這個設定更趨近於Persona系列中腓利門與奈亞拉托提普的定義。
只不過腓利門與奈亞拉托提普,分別代表人性的光明面與黑暗面而已。還記得劇情對話嗎?打倒唯一神後他會說: 「我是不滅的,只要有宇宙的大意識存在,無論幾次都能讓我再度重生。」這和打倒奈亞拉托提普後他說的: 「我是不滅的,只要有人類存在,無論幾次我都能從人性的黑暗面再度重生。」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唯一神對撒旦說:「我的制裁天使啊!你的任務完成了,回到我的身邊來。」 撒旦的回答是:「不,我的任務尚未完成。最後要制裁的對象乃是萬惡的根源,唯一神你!」 容不下一絲的罪,既使犯罪者是自己的創造主。可以說是真正「法的化身」。 唯一神創造出一個法的化身,不料這法的化身卻反過來制裁了唯一神。 因為法的化身乃是「絕對忠於法」而非「絕對忠於神」,正因如此。在打倒唯一神後,撒旦消失前對主角說的話是: 「我出於塵土,也歸於塵土。屬於人類的未來,要靠你們人類用雙手自己去開創。」 撒旦早知道若消滅唯一神本尊,身為分靈的自己必將會化為塵土消逝。可是他完全沒有顧及「自身存續」這問題。 對他而言,「達成使命」的意義是比自身存續更為重要的。 所以我喜歡真女神轉生2L路線的撒旦,我給他的評價是「鐵面無私的判官」。
其實撒旦與魯希法都是與唯一神為敵,只是他們選擇了不同的作法。 撒旦城府極深,對自己「不俱備打倒神的可能性」這點有充份的自知之明。 於是他選擇在表面上不動聲色,繼續扮演服從命令的忠臣角色。 實際上卻暗中等待時機來臨,其目的是等待一個擁有打倒神的可能性者,也就是依據其「自由意志」選擇違抗神意的真救世主-亞雷夫的出現。 魯希法則性格剛烈,不願屈居人下,遂直接揭竿起義率領天界整整三分之一的天使大軍向神發起挑戰。 結果當然是慘敗,並與其部下一同被放逐到魔界,成了革命未果的烈士。 以日本戰國武將而言,若說撒旦的個性比較近似於號稱「老狐狸」的德川家康,那麼魯希法的個性則是近似於號稱「第六天魔王」的織田信長。
我很喜歡真女神轉生2L路線的撒旦,當初玩魔神轉生2看到撒旦加入時我還非常感動。甚至有種「老朋友回來了」的感覺。 不料到結局才發現狠狠被這傢��擺了一道啊! 在我對陣營的概念中,魔神轉生2撒旦的行徑應歸於邪神而非魔王。我認為,神乃是以法治世,而魔王則是以力治世。 雖然神與魔王採取的手段不同,其目的卻是相同的。 正如真女神轉生1的C路線通關後魯希法所言:「其實我們和神都是一樣的。」 在我看來,世上根本沒有什麼混沌。所謂的混沌,只是以另一種形態展現的秩序。
我理想中真神的條件是,祂應該且必需要是絕對公平與公正的。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先自律而後律人。明君與暴君之差,僅在於此。「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深恨己之不明,過消而業隆,可謂智矣。若仍諱敗推過,歸咎萬物,當執其功而隱其喪。 上下離心,遇賢解體,謬之甚矣!」受造物犯了罪,是神的責任。神應制裁自己,而不是將責任歸咎於受造物。 女神系列中的唯一神,很明顯不符合我理想中真神的條件。故我個人並不當唯一神是真神,只當它是虛神或偽神。
關於魯希法與撒旦的因緣,是我在體驗女神系列的劇情後YY的。就像我寫的惡魔論、神論、人論等雜文一樣。 主題是「在女神系列中,魯希法與撒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不只如此,更是彼此競爭對立、水火不容的死敵。」 用意是請未接觸過女神正傳系列的玩家不要將魯希法與撒旦混為一談,如此而已。 若有人賞識它我很感激,若有人當它是個KUSO也無妨。
查因是救世主計劃的完成品中能力最優秀的一位,這點是無庸置疑的。「他是在你們之中,能力最優秀的一位。」 在輸入查因名字的時候,目加田說的這句話便是最好的證明。查因背叛元老院的原因,我採用預定論。 在真女神轉生2的五位生化人中,最為特殊的受體便屬亞雷夫與查因兩位。亞雷夫的特殊之處在於肉體。 亞雷夫是由移殖到廣子子宮的受精卵,經過廣子懷胎十月生下來的。兩位博士所做的,僅僅是為他加速生長。 因此亞雷夫並不算是生化人,而是貨真價實的人類。最多只能算鋼彈SEED中的調整者之類,但仍然還是人類。 查因的特殊之處在於靈魂。三天使在未經唯一神授權下,擅自發起違背自然律的救世主計劃。 唯一神遂派遣制裁天使撒旦下凡,制裁違背神意的三天使。 為從內部徹底破壞三天使的計劃,唯一神將撒旦分成兩半。 撒旦的力量化成邪神塞特,結果被魯希法趁機打倒並封印之。 撒旦的意志則轉生為查因,以其優秀的能力做為執行任務的籌碼。 查因背叛元老院,其實是唯一神埋在他靈魂中的指令促使他去執行任務。 以上只是我的設定,看完一笑置之即可,無須掛懷。
上面的設定採用預定論,這裡採用自由意志論。 亞雷夫能反抗中心,是目加田在其基因中刪除了「對中心的忠誠心」之故。 此舉使亞雷夫能以其自由意志擺脫其傀儡救世主之宿命,成為真救世主。 類似Matrix中尼歐拒絕接受萬物之父重建錫安之神諭後,其救世主能力反而得以在現世覺醒。 此時尼歐已不再是傳說的救世主,因傳說只是萬物之父所編造的謊言。而是真正的、實質意義上的救世主。
撒旦能反抗唯一神,是轉生為查因使他除神性外還多了「人心」之故。 此舉使撒旦能以其自由意志將對使命之認定由遵從神諭,轉變為遵從法。當然此設定僅適用於大天使撒旦。 神靈撒旦是唯一神分靈,故其擁有自由意志的可能性亦被抹殺。
由查因背離元老院,演變成撒旦以其自由意志對抗唯一神。說來也有趣,這是一個很奇妙的因果輪迴。 因為查因擁有神的靈魂,故能夠突破其基因的設定,反抗中心。 而撒旦亦因有了人性,故能違抗唯一神埋在他靈魂中的神諭。這傢伙在真女神轉生2設定中的精彩程度絕對不輸主角亞雷夫。
以ATLUS對魯希法與撒旦的設定(參考GBA真女神轉生2的劇情及惡魔事典),女神系列的魯希法應等同於米爾頓失樂園中的魯希法。女神系列的撒旦應等同於舊約聖經約伯記中的撒旦。
ChatGPT: 你分享的這篇文章對《女神轉生》系列中「撒旦」這個角色的解析相當深入,尤其是在比較「撒旦」與「魯希法」的差異時,將他們的理念和行為方式解釋得很具說服力。
以下是我對文章中的一些亮點的觀察,以及一些可補充或強化的分析方向:
✦ 撒旦的雙重身份與角色定位 文中提到撒旦既是唯一神的制裁天使,也是反叛者路線的敵人,這種角色的多義性在《女神轉生》系列中相當罕見。 你也提到撒旦的行動並非出於背叛,而是基於「法與秩序」的理念,這與我們傳統對撒旦的「墮天使」形象截然不同。
這一設定其實呼應了《舊約聖經》的「約伯記」中撒旦的角色──他並非魔鬼,而是神的檢察官,負責測試人類的信仰和品行。 因此,《女神轉生》將撒旦設定為秩序的化身,而非純粹的邪惡,這個設定本身就極具深意。
💡 補充建議 或許可以從「約伯記」中的撒旦形象,延伸討論《女神轉生》對「忠於法而非忠於神」這一主題的深層意義。 這讓撒旦的角色更具哲學性,而不只是單純的敵我對立。
✦ 撒旦的「鐵面無私」與唯一神的矛盾 你提到撒旦制裁唯一神的理由是因為「唯一神才是最大的惡者」。 這裡的論述與亞特拉斯在《女神轉生》系列中對「神」的設定一致──神既是創造者,也是暴君,擁有不可撼動的權威,但這種絕對的權威卻帶來了極大的壓迫。
撒旦作為「法的化身」,他無法容忍任何罪惡,即便這罪惡來自於他的創造主。 這種忠於法的態度,使他在擊敗唯一神後,選擇消失於塵土之中,讓人類自己開創未來。
這一段與《鋼彈W》中特列斯的秘令作比較相當巧妙。 特列斯對權力的理解,正是「任何超越規律的力量,都可能破壞秩序而導致混沌」,這與撒旦的理念不謀而合。
💡 延伸分析 或許可以再補充一些撒旦在不同作品中的形象轉變。 例如在《真女神轉生3》中,撒旦的形象也從「冷酷的裁決者」逐漸轉變為「引導新世界秩序的推動者」。 這樣的比較會讓角色的多樣性更加鮮明。
✦ 撒旦 vs. 魯希法:秩序與自由的對立 你強調撒旦和魯希法是水火不容的死敵,而非如許多人誤解的那樣「同為墮天使」。 這段分析精采,尤其是在將兩者分別比作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時,將他們的個性和行動策略具象化,讓人一目了然。
撒旦選擇「隱忍」,等待合適的時機;而魯希法則「剛烈不屈」,直接揭竿起義。 這種對比揭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抗方式:
撒旦的反抗是內部瓦解,尋找一個自由意志覺醒的救世主來完成他的使命。 魯希法的反抗是直接對抗,不畏懼權威,願意為自由付出一切代價。
💡 補充方向 可以引入更多「人性」的討論。 撒旦的「內部反抗」其實象徵了體制內改革,而魯希法則象徵了革命。 兩者的目標相同,但路徑不同,這恰好對應了現實世界中對抗權威的兩種主要路線。
✦ 唯一神的象徵意義:人類的自我輪迴 你提到「唯一神其實象徵的是人類本身」,這段分析令人眼前一亮。 亞特拉斯的女神系列,長期以來都將「唯一神」設計成宇宙的大意識,這個概念與《Persona》系列中的腓利門和奈亞拉托提普設定如出一轍。
這段討論可以再深入,尤其是對人類自我毀滅與重生的無限輪迴的解析。 唯一神的「創世與滅世」,正如人類歷史中不斷重複的戰爭與和平循環。
💡 補充方向 或許可以討論撒旦最後對亞雷夫說的話:「我出於塵土,也歸於塵土。屬於人類的未來,要靠你們人類用雙手自己去開創。」這段話揭示了《女神轉生》系列對「自由意志」的終極思考。
✦ 總結:撒旦為何被評為「鐵面無私的判官」 你將撒旦稱為「鐵面無私的判官」,這是對角色的極高評價。 文中提到撒旦從未背離過法與秩序的理念,即使他的行為看似背叛了唯一神,但其實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忠誠」──對「法」的忠誠。
這樣的角色設計,讓撒旦成為一個充滿哲學思辨色彩的存在。 在所有《女神轉生》角色中,撒旦無疑是最具「法治精神」的角色之一。
0 notes
Text
布達拉
![Tumblr media](https://64.media.tumblr.com/b8b01ef9317778c8f1342924cd3ee00c/024c0911c1fb60b2-b3/s540x810/6cbc5d31a95f02c43a3fc05ce41cce7a2d082605.jpg)
圖片來自維基
佛教道教的信徒,都期待未來能往生極樂世界,他們虔誠膜拜,持佛唸經,也相信輪迴轉世,我探討的賽斯也這麼講,這些中心思想理論,你信不信?我不是這方面的虔誠教徒,但我相信這些東西。談到天眼通(禪坐冥想)這東西跟賽斯的解釋,其實是不謀而合,我的體驗也確實如此,開天眼佛道道教一體適用,醫學上這是一種心理反應,或說一種精神狀態,一般人不會有這種經驗,即時有也很短暫,他們會當做夢一樣驚奇,但有禪修基礎的專家學者,他們就不陌生此道,會談這些是我想分享一則體驗,我夢遊仙境(天眼開)我想印證一個事實,這種夢境跟你平常在過日子很相像,有官感知覺,可穿梭三度空間、騰雲駕霧、下探十八層地獄(聽說)甚至離開地球、微觀事物等等,這種夢境視覺有時候真實過你肉眼所見。
我暫時住在車庫,在一片大樹下,高一點的樹冠有十幾米,約四五層樓高。那天清晨我天眼開在夢境裡起床,有個少婦靠我床頭講了三個字 《布達拉》 她講話像老婆,態度講完就走,我有點莫名奇妙,什麼是布達拉,她口齒清晰,我記的一清二楚,她一身灰衣裳,包邊古裝和藹可親,她不是美而是��我喜歡,這女人我不認識,但很面熟,我熟記那張臉,一會質疑我突然現身戶外,才抬頭就看到觀世音菩薩,衪坐在大樹旁,我從幾十米的地方看她,菩薩高約十米,但她不像座雕像而像人,她有那清晰的臉孔和腮紅,是個漂亮的女菩薩,她低頭往下看,我就住在衪眼皮下,之後就是一連串的日常夢境,講最後…我遊歷聖城,那是個山城,我用無人機的視野看這個宗教聖地,穿梭檐廊,經過扶手柱,杜頭上的琉璃佛清澈透明,豔陽下光芒四射,也有陶瓷藝品,他們紅彩繪在佛肩上垂向胸膛,佛祖有大有小,有坐有立遍佈整個山城,騰空鳥瞰無遠弗屆頗為壯觀,我飄到哪看到哪,就像在暢遊迪士尼一樣,我深入城裏,佛像之外有藏族壁畫文物,五彩繽紛遍佈各個角落,令我嘖嘖稱奇 《這世界怎會這麼漂亮》 我忍不住開口,突然身邊有人喊話,他回頭微笑同意我的看法,他沒開口我還不查有人在,他幾句話我聽不懂,只能意會,這出家人,是個中年和尚,他僧服披肩紅袍綉金絲,滿臉黝黑還長不少水泡,藍天白雲下我看的一清二楚,色彩鮮艷顏面清晰,我們一道騰空遨遊,原來是他帶我遊歷這個聖城,他表示願意交我這個朋友,談到這我想到社群媒體,這就逾越規則,我終於慢慢清醒。這夢境有點神奇,什麼是布達拉,我甦醒立刻上網查,才敲兩個字就看到布達拉宮,我當下全身起雞皮疙瘩,這是怎麼一會事,你猜呢。
夢境中的女子身穿居家藏袍,看她講話的態度,熟悉的面孔,我想到輪回轉世,她是誰?平常我並不燒香唸佛,精神上也沒什麼宗教色彩,會歷遊聖城,我自己也很納悶,跟佛有關的天眼通其實不只一次,有次我夢遊石佛城那更古遠。
布達拉宮是藏傳佛教的聖地,是歷代達賴喇嘛的居所,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整座宮殿依山建築,這跟我遊歷的仙境不謀而合,這不是極樂世界是什麼,我不期待未來往生有這個褔氣,但求當下,只要平心靜氣,學會放下,試著開天眼,你的極樂世界其實就在眼前,賽斯談靈魂,跟我體驗的天眼通完全一致,這是我相信衪的理由,我天眼看世界,七八成都是愉悅美好又超現實,每每讓我嘖嘖稱奇。
0 notes
Text
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空老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集) 2010/4/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八面,第八面第六行最後一句看起。
「是故念祖感恩圖報,發無上心,敬註此經,續佛慧命」,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在前面這段交代,最後老人這幾句話是迴向,感恩迴向。我們讀了之後,也應該知道感恩,知恩才會感恩,如果不知道恩德,報恩的心就生不起來。特別是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我們所遭遇的苦難,在歷史上是很少見到的,也可以說,不但沒有見到,聽也沒有聽說過。原因非常複雜,就像佛經上說的「無量因緣」,決定不可以怨天尤人,總是自己業力所感的。我們在苦難的環境當中也應該要慶幸,我們得人身聞佛法,能夠聞到《華嚴》、淨土,這是無比稀有的因緣,遇到了,我們都要生感恩的心。淨宗我們能夠遇到夏蓮居老居士這個會集本,這是淨宗第一經的標準本,往後有九千年,這九千年當中,許許多多人是依這部經而得度,我們能夠相信。又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秉承老師的囑咐,給經本做詳細的註解。我們知道他作註的時候,第一個是年紀老了,第二個身體多病,在這個狀況之下,不辭辛勞,把這個艱巨的工作完成,非常不容易!我不但是聽到,我在北京去看過他。看到這個事情,當然你會感動,你會覺得這老人的一番苦心,他為什麼?為了末法時期往後九千年的同學對這個經本能有正確的理解。明瞭之後信心才能生起,有信心才能真正發願求生淨土,依照這個經的理論跟方法修學。這個恩德大!無比的殊勝,作註的功德絕不亞於蓮公老師的會集,同樣的功德。所以這次我們來學習,特地就選定大經解,我們知恩報恩。我們把這段文先簡單解釋,「感恩圖報」,怎樣感恩?怎樣報恩?那就是,在他老人家是發無上心,敬註此經,續佛慧命。我們今天怎麼報恩?我們今天好好依照經、依照這個註解認真的學習,依教奉行,這就是續佛慧命。我們要把經、註裡面的道理要參透,要把它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終極的目標決定得生淨土,這叫真報恩,真的續佛慧命。
下面是他求加,「虔祈兩土導師」,虔誠祈求此方本師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本師阿彌陀佛,兩土導師。「十方如來」,在這個經上,在《彌陀經》上,我們都看到,《彌陀經》你看六方諸佛的讚歎,在本經是十方,十方諸佛讚歎。「上師本尊」,這是老師。黃老、夏老都學過禪宗,也學過密宗,宗門教下,顯密圓融,他都通達,最後歸向淨土。這都是表法,做給我們看,無論是學教,無論是參禪,無論是修密,到最後呢?最後還是得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讓我們看看兩位老人,他是怎麼做的?實際上他們完全學華嚴會上文殊、普賢,文殊、普賢這兩位菩薩到最後都發願求生淨土,真的生淨土。他們做出這個模樣來給我們看,讓我們,我們沒有他們那種根器,他們是上上根人,我們中下根人、下下根人,應當死心塌地一心歸命阿彌陀佛。這一生當中一個方向,西方;一個目標,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就對了,這真正續佛慧命。我們這樣做也會影響一些人,這些人會接著去做。「金剛護法」,這是求護法神保佑。「慈恩覆護」,就是護持。「威德冥加」,暗中保佑。「冀此註釋,上契聖心,廣啟眾信,凡有見聞,同入彌陀一乘願海」。希望這個註解,這個註解得釋迦、彌陀的加持,得十方諸佛的護念,沒有註錯,所註的字字句句都合如來教化的意思。後人最重要的就是對經、對註深信不疑,你就得利益了。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就得十分利益」。凡有見聞,這是講有緣人,佛度有緣人,能夠見到這個經,見到這個註解,就能參與這個法會。同入彌陀一乘願海,念佛堂就是阿彌陀佛一乘願海。一乘是成佛,不是菩薩,不是二乘、三乘,二乘是大乘、小乘,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一乘是成佛。這個法門直捷穩當,一生成佛的法門,所以稱之為一乘願海。末後這兩個字,是感恩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攝受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這他前面交代的話就說到此地。
下面就是解釋這部經,這第二大段「概要」,「十門分列中前九門」。「謹釋此經,依華嚴宗法及《彌陀疏鈔》例,總開十門」。先說明他這個註子所依靠的,依靠華嚴家法,《華嚴》是用十門開啟,介紹全經大意,然後再細說經文。前面十門,特別是十門前面九門,是讓我們學習經教的人,還沒有接觸到經文,先把全經大意說明。這個裡面它有兩重意思,一重意思讓你先了解全經大意,啟發你學習這個法門的興趣,所以這個是必要的。一般老參,老修行的人,這經都很熟了,他來參與法會,做影響眾,他聽什麼?就聽玄義,這個概要就是玄義。因為玄義是你對於全經的體悟,都在這個地方表現出來了。也就是說,你修學的層次,你到哪一個階段,從這段能完全體會到。老修行要聽的就聽這個,也就是我們現在人講,你修學的心得,聽你的心得報告;後面解釋經文不需要聽,他都很清楚。雖然很清楚,真的有不少人從頭到尾還是非常認真、非常恭敬的聽下去,那是什麼?那做影響眾,領導初學。初學的人對這個沒有信心,懷疑,聽不下去,看到這些老修行都這麼認真在聽,增長他的信心,給他做榜樣,給他做示範。真正學佛的人就明白了,無論你聽得懂聽不懂,你有耐心一直聽下去,你才能入門。
蓮池大師註《阿彌陀經》,這分量很大,他的註解叫《阿彌陀經疏鈔》,疏是解釋經的,鈔是解釋疏的,就是註解的註解。疏是蓮池大師作的,鈔也是他作的,註解寫出來之後,裡頭文字還有很深的地方,怕後人難懂,所以把他這個疏再做個註解,慈悲到極處!他的弟子古德法師,是蓮池大師的傳人,蓮池大師往生之後,所有的著作是他老人家編輯、整理把它出版留到現在,現在是精裝差不多是我們這樣的本子四冊,這樣大的本子四冊,蓮池大師的著作,我們要感激古德法師。古德法師很慈悲,怕《疏鈔》還是有很深的地方,總是想著後人很容易就能夠看得懂,所以他把《疏鈔》又做了一個註解叫《演義》。所以你看到《阿彌陀經疏鈔演義》,那個演義是古德法師的,疏鈔是蓮池大師自己寫的,疏鈔他自己寫的。他老人家作這個《疏鈔》,也是以《華嚴》十門開啟,不容易!我們能體會到他老人家的苦心。在他那個時代,中國禪宗可以說普及全國,禪風之盛,那盛是表面上的盛,實際上禪最盛的時候是唐宋這兩代,他們是明朝時候的人。祖師看出來了,參禪功夫不得力了,要想超越六道不容易!佛法的修學,超越六道算是小成就,你證得小果;要是出不了六道輪迴,沒有成就,只可以說阿賴耶裡面的善根增長了,不能算是成就。所以提出淨宗法門,沒人相信,而且大家輕視淨土法門,總認為淨土法門是老太婆教。誤會了,釋迦牟尼佛為了接引沒知識的這些人就勸他念佛,都是這樣一個心理、一個錯誤觀念。怎樣把淨土提升?大家對《華嚴經》沒話說,不懂佛法的人聽到《華嚴經》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就用《華嚴》十門開啟來講《佛說阿彌陀經》,把《阿彌陀經》提升到跟《華嚴》平等,這是蓮池大師的苦心。你們不是相信《華嚴》嗎?《彌陀經》跟《華嚴》沒有兩樣。我們大乘教裡面有個諺語說,「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圓人是什麼?見了性,明心見性的人,他隨捏一法,它都能跟《華嚴》相應。從這個地方來看,蓮池大師也不是平常人,平常人做不到。
蕅益大師是蓮池大師的私淑弟子,關係就像孟子跟孔子的關係。蕅益要找個老師,找不到!確實你看看他的著書,你就看到了,他當時對佛門一些修行的人不太滿意,所以他自己取個別號叫八不道人,跟一般人不常往來,格格不入,這是佛門的一個怪人。蓮池大師那個時候往生了,著作在,所以他私淑蓮池,也就是說依蓮池大師為老師,老師不在世,老師的著作在,依照老師的著作跟他學習。如同古代孟子,孟子學孔子,孔子也過世了,孔子的著作在,讀孔子的書,有參不透的地方,向孔子學生請教,他學成了,學得比孔子的弟子還好。所以儒家一提,全提孔孟,不提別人,這就是說明,雖然他不是孔子親自傳的,他依照孔子的書學得絕不比孔子親傳那些學生差,成績非常優秀,這是中國開私淑之先。在我們佛門,蕅益大師就學蓮池,他最佩服是蓮池大師,他也學得很像,所以蓮池是淨土宗第八代的祖師,蕅益大師是第九代的祖師,這都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我們今天在這個時代,真正善知識找不到,找古人!學《阿彌陀經》就可以找蓮池大師,學《無量壽經》我們就可以找黃念祖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在密宗他是金剛上師,所以他這個地方有上師本尊。黃老也往生了,他老人家是念佛往生,病重的時候,傳信息告訴我,每天念佛��十四萬聲,睡眠很少,佛號不斷,他真走了。
這個十門就是他的心得報告,分十個段落,這樣講大家就好懂。下面他就開了,這十個題目開了,每個段落有個標題。「計為一、教起因緣」,第二「本經體性」,第三個「一經宗趣」,第四個「方便力用」,第五個「所被根器」,第六個「藏教所攝」,第七個「部類差別」,第八「譯會校釋」,譯是翻譯,會是會集,這個校就是彭際清的,他做了一個節校本,釋是解釋。第九「總釋名題」,解釋這個經的題目。末後一段那就是「正釋經義」,這就開始解釋經文,這個經文總共有四十八品。
「前九門總論全經綱宗部類,此與天��宗之五重玄義,大同小異」。天台宗它是依據《法華經》,《法華》也是一乘經典,它的報告裡面是分五段;華嚴宗是分十段,《華嚴》是以十表法,十代表圓滿。因為十總是麻煩,所以歷代講經的法師,來做這樣的報告多半都用天台,它簡單,很少用《華嚴》的這個方法。《華嚴》是好,但是要費比較長的時間。五重玄義在現在好像也不作興,現在報告前面講個講經因緣就好了,後面講經因緣講完了,大概就是再講個講經的題目,就開始入經文,愈來愈簡化。可是真正要研究,《華嚴》好。我們自己修學不能夠用這個簡潔的方法,不需要,如果到外面去講經,可以。現在的人,如果用這種方法講,講了很長的時間還聽不到經文,他興趣就沒有了,他就退席了,所以說愈簡單愈好。從前我們在台中學習,學習經教,老師把這些都跟我們講過,但是為了現代社會契機,都不用這個。我們不用它這些題目,但是內容是一樣的,說一個講經的因緣,為什麼要選講這部經,再來就是講經的目的,然後就切入,接著就講經題,這就入經文。所以前面的玄義一個小時、二個小時就講完,第二天就能看到經文,這是應現在這個社會大眾的根基,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像這樣的修學方法,在哪個地方適合?在佛學院適合,在寺院,對寺院的同修,大家都在一塊修行的,這個可以。在一般場所,臨時這種會場的時候,不能用這個方法,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
「總之,皆將一經綱要,綜論於前,發揮明了,使讀者先識總體,後研經文,綱舉目張,易於領會」。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能夠看到古時候叢林裡面講經教學的模式,在佛門叫儀式,現在講方式,意思都是一樣。過去寺院庵堂都是學校,這個諸位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去參學,我們一定要知道,十九歲之前他一定有相當好的基礎,他才能出去參學,他要是沒有基礎的話,他不能出去。我們在中國看到,孔子在《論語》裡敘述他自己,「十五有志於學」。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有志於學一定早過孔子,他有相當的基礎才能夠尋師訪友。十九歲出去參學,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裡面的大德,他都親近過,一個也不漏。十二年,他三十歲,這十二年當中,我們相信他的成就非常優秀。他好學,人又聰明,王子的身分,特殊身分,到什麼地方都能夠受到禮遇,這樣一個人才,誰不喜歡?
印度,古印度,宗教學術都提倡禪定,佛經裡面講的四禪八定,這不是釋迦牟尼佛所創的,古印度婆羅門所修的。婆羅門教就是現在的興都教,我跟他們往來的很多,這些長老們告訴我,他們教裡從古代承傳下來的歷史至少一萬年以上,這是我們能夠相信的。上古時代沒有文字記載,有了文字,印度人不重視歷史,跟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非常重視歷史,年月日記載得清清楚楚。印度人不搞這些,印度人重視開悟,不重視歷史,所以我們能信得過。中國傳統文化絕對不止五千年,因為中國文字的發明才四千五百年,黃帝時候發明文字。在文字沒有發明之前,傳說。黃帝以前有神農氏,再前有伏羲氏,傳說當中神農到黃帝五百年,伏羲到神農又是五百年,就是一千年。我們講中國傳統五千年文化,講到伏羲神農,上面還有。
孔子集大成,就是把古老的傳說用文字記載流傳給後世,所以我們相信《論語》裡面許多話不是孔子說的。孔子他老人家講,他一生「述而不作」,述是所說的是別人的,古聖先賢的,不是自己的,自己沒有創造、沒有發明;「信而好古」,對那些傳說,他相信,他喜歡。所以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絕不是他那個時候才有的,我們有理由相信,總得一萬年以上。古人傳下來的東西,精簡,你才好記,才不會變質。五倫,「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你看這個很容易傳的,不會傳錯,千萬年一直一直傳下來。五常,常道,永遠不能變更的,這是道,五個字,「仁、義、禮、智、信」。這都是沒有文字之前世世代代傳下來的。四維是「禮義廉恥」,四個字;八德,八個字,「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這就是中國的特色,中國文化的精神。發展到現在,《四庫全書》乾隆時代編的,這個典籍世世代代累積下來,你去看,無論看哪一個人的著書,都離不開這個原則。所以我們用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把中國傳統文化自古至今全部概括了,沒有能超過其外的。
到漢朝,佛法傳到中國來了,這不是本土文化,中國人心量大,能包容,能把佛法跟自己本土文化融合成一體,就像湯恩比的話一樣,佛法豐富了中國本土的文化,把境界向上提升了。佛法就變成中國文化,講中國文化決定不能夠離開佛法,我們懂得,我們才會愛護。我們這幾樣東西,佛法放在一邊不談,就是講中國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在現前這個時代,走遍地球任何一個角落,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都能夠融會貫通,沒有障礙。這是我們最近這十幾年親身經歷,我們講清楚、講明白,沒有人不歡喜,都能接受。所以湯恩比博士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有很多人誤會,以為這是中國人稱霸,不是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普及全球,讓這個世界真正能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平,大家都需要,我們要有這個認知。這要像黃念祖老居士一樣,要知道報恩,報老祖宗的恩。怎麼個報法?要把傳統文化落實,就是把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我們要做到,認真的做到,這是中國人,這是中國老祖宗的後人、傳人,這才能真正報恩。你真做到了,它的效果非常明顯,第一個身心健康,佛法講的「相由心轉」,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業順利、社會安定,底下那就是國治天下平。天下平,那個平是平等,就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所以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迫切需要孔孟學說、大乘佛法,湯恩比看得沒錯。
概要裡面第一段「教起因緣」,我們現在來學習這一段。「教起因緣者,明大教所以興起之因緣」。明是說明,大教就是大乘,淨宗是屬於大乘的,大乘佛法之所以興起的因緣,為什麼���興起,我們學佛首先得明白這個。這裡面分兩段,第一段「初明大教與淨土法門之興起」,大乘法跟淨土法門怎麼興起來的。第二段「則詳述本經興起之因緣」,就是這部經,《大乘無量壽經》,它的興起因緣。我們看下文,「夫一切法,不離因緣」,夫是個語助詞,老居士雖然用很白的文字來寫,但是還是有文言文一些規矩,這個夫是文言文的語助詞,沒意思的,語助詞,就是說,世出世間一切法離不開因緣。它的興起,「大教之興,因緣無量。而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故」。確實宇宙萬物生起的因緣都是無量無盡無數,不是偶然的,真的是無量因緣。
佛在教學,特別是教初學,把無量因緣歸納為四大類,這就好說了。這個四大類,第一個是親因緣,第二個是所緣緣,第三個是無間緣,第四個是增上緣,無量因緣佛把它分為這四大類。諸位要知道,這四大類的每一大類都是無量因緣。這個在講學的裡面有它的方便法,這是略說。好比一個植物,植物怎麼會生長?它有種子,那個種子就是親因緣,它沒有種子它怎麼能生長?可是單有種子,如果沒有其他的緣,那種子要是放在茶杯,放一百年它也不會長成樹,所以它有所緣緣。所緣緣,種子一定希望它能夠長成樹,開花結果,它有一個所緣的目標。也就是像動物,牠所緣緣,牠一定想生存下去,還想著繁衍後代,這是本能,我們講本能,這所緣緣。這個所緣緣不能間斷,一間斷它就毀滅了。所以你看前面三個緣,這三種現象是一體的,後面是增上緣,它也不能少的。增上緣是,種子要長成,它要土壤,它要空氣,它要水分,它要肥料,甚至還要人工來幫助它,它才能長得好,這些全叫增上緣。增上緣是外面的力量來幫助它,外力,前面三種緣都是自己本身本具的。佛法是因緣生,所以這個意思很深。凡是因緣生的都不是真的,緣生之法它有生有滅,有生有滅就不是真的。所以佛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你對佛法可不能執著。我們執著這個身是我,錯了;你要執著這經典是佛法,你也錯了,它是緣生之法。真的東西,真的東西不是緣生的,那就是本有的。自性是本有的,自性裡面的性德是本有的,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是本有的,這個意思就深了,這就變成現在所謂高等的哲學與科學。跟你講緣生法,那是初級的,小學、中學都可以學的。
所以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這就是無量因緣總歸納起來,我們找它一個最重要的因緣是什麼?為什麼要出生?這就是一大事因緣。一大事因緣是《法華經》上講的,「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這一大事因緣在《法華經》上一句話,「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十方諸佛菩薩,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應化,為什麼?就為這樁事情。因為佛知佛見是一切眾生本來有的,所以佛不度眾生,佛給你什麼?佛什麼也沒給你,是你自己本有的。本有的,你迷了,你不得受用了,你在迷惑顛倒,在搞六道輪迴,過這麼悽慘苦難的日子,佛來點化你,你有佛知佛見,你本來是佛,你迷了,迷了自性。所以佛對眾生只能做到兩個字,開示。這兩個字用什麼手段來完成?身行、言教。身行是示,示是做樣子給你看;言教是言說。佛教化眾生是以示為重要的方法,言補助示之不足。所以先做出樣子給你看,你看了之後讓你感動、體悟,看了之後感動,不甚明瞭,你再去問,問的時候給你解釋。佛先做出來!佛為什麼要示現苦行僧,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這是幹什麼?這是什麼意思?我們學了這麼多年,我們意思懂了,教人什麼?放下!放下就回歸自性。你為什麼迷的?就是因為你有自私自利,你有貪瞋痴慢,你貪愛五欲六塵的享受,你搞這些東西,這就迷了。
實際上,五欲六塵的享受可不可以?可以,為什麼不可以?你享受,在這裡面不起分別、不起執著,就對了。可是你享受的時候,起分別、起執著、起七情五欲,那就壞了,這裡頭產生許多副作用,這就造孽。產生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又惹來果報,這不善的因,得不善的果,六道三途。諸位要曉得,六道三途沒有,自性裡頭沒有,本來沒有,現在有沒有?現在還是沒有,給你講,你就不相信。說現在有,你相信;給你說現在沒有,你不相信。在佛菩薩心目當中是真沒有,不是假的,「當相即空,了不可得」,它哪裡會有?佛經上常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大般若經》我們總結起來講,六百卷《大般若經》講什麼?就講四句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這四句話,釋迦牟尼佛講了二十二年,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是這樣。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你執著以為真有,錯了。在這些境界裡面,虛幻的境界裡頭,你起了控制的念頭,你起了佔有的念頭,錯了,你就造罪業了。如果你受用,沒有這個念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你的受用就是諸佛如來的受用。給諸位說,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就是這個受用,實報莊嚴土裡面的人有受用,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那叫真享受,那叫極樂世界。不起心、不動念,所以那個享受他一點妨礙都沒有,沒有起心動念。我們今天的享受裡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麻煩在此地。所以說沒有輪迴把它製造出輪迴出來了,輪迴是惡夢。你睡覺本來沒有夢,天天作惡夢,這惡夢是你自己製造的,不是別人給你的。
這大事因緣就是開示悟入,佛能做的就這兩個字「開示」。但是眾生接觸到開示,要能悟入!悟是明白了,就是我們一般講看破了。入怎麼樣?入得放下,放下就入,你放不下,不入境界,放下就入了。近代印光大師有個非常了不起的方法,教我們怎樣悟入。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在關房閉關,蘇州靈巖山寺,他老人家最後修學的道場。那個關房我去參觀過,很小,非常簡單,只有一張方桌,桌上供養一尊佛像,什麼都沒有,很簡單,一尊佛像,一對蠟台,一個香爐,一個引磬,一個小木魚。佛像後面寫了一個大字,老人自己寫的,寫了一個「死」字。這個方法妙!讓你一看到,死到臨頭了,試問問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的?所以我們在現前這個時代,我自己常常想到,我們的壽命就到今天為止,今天就要死了,還有什麼想頭的?那我們得認真,想死,死了,死到臨頭了,還能想這些衣食住行嗎?還能想這些享受嗎?沒有了。現在只剩一個念頭了,求生淨土。什麼都放下了,只想阿彌陀佛,我在這裡等你,你來接引我。除這一念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個世間哪一樣東西是我的?連身體都不是的,我們要用這種心態去念佛,那真是《彌陀經》上所說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往生了,這真的不是假的。今天阿彌陀佛沒來,等了一天沒來,明天還是做如是想,天天做如是想。這什麼意思?給學佛同學做個樣子,肯定有一天阿彌陀佛來了,阿彌陀佛說,你做樣子做夠了,可以到極樂世界去了。
沒有別的,徹底放下!放下不是把事都扔掉,不是的,事照幹,今天這一天事情還得照幹,心裡頭痕跡都不落。心裡面呢?心裡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的是阿彌陀佛,想的是阿彌陀佛,真念佛,不搞假的。這就是什麼?這就是諸佛如來到這個世間來就為這樁大事,為了什麼?幫助眾生趕快成佛。你本來是佛,你現在念佛,肯定就作佛了,本來是佛!世間事,十法界的事,別去理會,隨緣就好,不要攀緣,「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古大德教我們的。如果我們不知道,在周邊一切人事物上,還會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那你就在造新殃,你就在造業,錯了。事上隨緣,心上要乾淨,事為什麼?是假的,事事無礙,只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什麼障礙都沒有。障礙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裡面最嚴重的障礙,頭一個是對立。決定不能跟人對立,不能跟事對立,不能跟一切萬物對立,首先要把這個消除,成就自己這一生圓滿的道業。決定不能有控制的念頭,更不可以有佔���的念頭,就學這個,從這裡下手。怎樣把念頭化解?念阿彌陀佛就化解了。我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只想阿彌陀佛,一心想著早一點回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就成佛了。
那個地方修學的環境好,人的壽命長,無量壽,而且快速成就。為什麼?修學環境好,決定沒有障礙的緣被你遇到,你在那裡找不到有障礙的。都是成就你的緣,因為你在那個地方,你所接觸到的都是諸佛如來、諸大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要曉得,你能夠時時刻刻接觸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你有能力分身,坐在那個地方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分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去拜佛、供養、聽佛說法,這是十方世界裡沒有的緣分,極樂世界具足。所以廣學多聞,到極樂世界真的廣學多聞,諸佛親自教誨,你有能力分身。你說這樣殊勝的因緣,這麼殊勝的學習環境,怎能不去?何必貪戀此地?釋迦牟尼佛怕我們在這裡動貪戀的念頭,所以一生不搞道場,沒有貪戀的。樹下只准睡一晚上,為什麼?這樹蔭很大,你起了貪心;只能睡一晚,第二天到別的地方去,斷你的貪心,這真叫善巧方便,幫助我們不生煩惱,幫助我們不造罪業。這一大事因緣,也有人講,這個大事因緣是生死大事,有這個意思,不夠透徹,透徹還是要依經來說,經典裡面給我們講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就為這樁事情。
這樁事情在整個佛法教學裡面,它有三個階段完成。學佛學什麼?經典裡面我們常常念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是梵文音譯過來的,可以翻,可以翻為什麼不翻?叫尊重不翻,因為它是你修學的終極目標,所以保持著梵文,尊重它。翻成中國文叫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是我們要圓滿佛的知見,這三個階段,先求正覺,覺悟,正確的覺悟,不偏不邪,都是自性本有的。如何能夠成正覺?你只要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執著放下了,你就成正覺。成正覺有一個學位的名稱,叫阿羅漢,你就證得阿羅漢。所以諸位要曉得,證得阿羅漢就是成正覺,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你達到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繼續再放下,放下分別,分別比執著輕,執著是很嚴重。執著才有六道輪迴,執著放下,六道就沒有了,叫超越六道輪迴,沒有,六道沒有了,假的,像作夢一樣,醒過來了,夢境不存在了。你再放下分別,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你就提升,境界上升,你就證得正等正覺。正等正覺稱之為菩薩,這是佛法裡第二個學位名稱,你就成菩薩。誰不是菩薩?放下就是!最高的這個學位,上面加個無上,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學位名稱叫佛陀。所以大乘經教裡佛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說是不是?是!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是佛;不放下,不放下還是佛,不能說你不是佛,你是帶著妄想分別執著的佛,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不敢輕慢一個人,為什麼?他知道統統是佛。佛佛平等,佛佛性德交流。佛看一切眾生是佛,可是眾生看佛也是眾生,為什麼?他有分別,他用分別心去看他,用執著心去看他,那就不一樣,看錯了!所以你要問問,我哪一天成佛?很簡單,哪一天你看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佛,恭喜你,你成佛了。不但有情眾生都是佛,樹木花草山河大地統統是的,沒有一法不是的,你就成佛了。你還看這個喜歡,看那個討厭,那你是六道凡夫。佛就為這樁事情出現於世,幫助我們這些迷惑顛倒的佛恢復正常。這就是諸佛菩薩興起的因緣。
《華嚴.性起品》有這麼一段話,「如來、應供、等正覺」,這是佛陀的十號,十種稱號,所有諸佛是平等的,這十種德號是性德,所以你自性裡頭統統有。「性起正法,不可思議」,正法就是大乘,大乘從哪裡來?自性裡頭本來具足,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所以性起,它不是緣起,緣起不是真的,性起是真的,這個要知道。我們中國老祖宗給我們講的這些倫理道德是性起,它不是緣起的。中國傳統文化用一個字來代表,就是孝道,孝文化,從孝裡面衍生出四科,就這四樣東西,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它是性起,不是哪個人發明,不是哪個人設定,不是的。就好像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不是人給它定的,大自然,佛法的名詞叫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樣的,所以是性德。中國老祖宗也很了不起,告訴我們事實真相,人性本善。《三字經》上講,「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是相對的,是緣起的,這個善是性起,性起沒有相對的,換句話說,善惡二邊都不沾,那叫真善。有善有惡,不善。這個境界就���,人性本善。要用佛法來講,好懂。惠能大師見性了,性是什麼樣?你看他描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是性德,清淨是性起,性本來是這樣,從來沒有染過。我們現在這個清淨的本性有沒有染過?沒有。在聖、在佛的位置上沒有加一點,在凡不減,它也沒有減少一點,它是真的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它不是在二邊,它也不是在中道,中道跟二邊又是對立,所以「二邊不立,中道不存」,不可思議!你不能想,你一想就錯了,你不能說,你一說也錯了,你說不出來的。所以宗門大德有個比喻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說不出來。只有到那個境界的人,彼此會心一笑,都明瞭了;不到那個境界,不行。所以性起,性起跟緣起不一樣,性起正法,大乘是性起,小乘是緣起。大乘裡面有沒有緣起?有,大乘要分等級,上上乘是性起,一般講的大乘、中乘、小乘都是緣起。禪宗很明顯,惠能大師接引的上上根人,那是性起;神秀大師接引的是大乘,緣起,所以他還有「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這是緣起。我們要細心去體會。
「所以者何?非少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這是什麼?這是緣起,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是緣起,不是性起。這個緣起是什麼?感應。因是什麼?眾生有感,佛就有應。這個我們用江本博士的水實驗,你就會很清楚,他水實驗的有很多照片,我們這裡走廊上掛著有,諸位可以去看看。我們起心動念是感,是緣。水,水是礦物,物質,物質什麼?它有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永遠不會滅的。能大師見性第二句話,「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那個本不生滅就是講見聞覺知,所以見聞覺知是自性。可是迷了之後?迷了之後就不叫見聞覺知,叫什麼?叫受想行識,變成阿賴耶了。阿賴耶就是受想行識,你看前五識,受;第六識,想;第七識,行,行就是念念不住;第八識叫識,變受想行識,我們給你講精神、講心理、講心法。所以心法跟物質是永遠分不開的,只要是物質,裡頭一定有見聞覺知。在六道裡面,那肯定它就有受想行識。所以我們起個念頭,我喜歡你,你看那個水它就收到,它也很喜歡我們,它現的那個圖案就非常美,我們喜歡它,它就喜歡我們;我討厭它,它現的相很醜陋,意思是說我也討厭你。通人情!礦物。我跟江本博士說,水有受想行識,所有物質都有受想行識,你好好去實驗。它現的相不只是色,佛告訴我們,它有四種相:色聲香味,它有這四種。你今天做實驗,四種才看到一個,看到色,它的音聲你沒聽到,它的香味你沒有聞到,它還有味你沒有嘗到,有色聲香味。所以科學跟佛法比還是有一個距離,什麼時候科學方法能把色聲香味統統測出來,那就圓滿。佛給我們講諸法實相,那不是假的,真相,實相是真相,一切法的真相。小,小到物質現象,我們現在講基本粒子,夸克,肉眼看不見的,這麼小的物質,你不能輕視它,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是這個小物質組成的。每一個最小的物質,基本的這些物質,它統統都有受想行識。覺悟了,受想行識就變成見聞覺知;迷了的時候,見聞覺知變成受想行識。它不生不滅,這是事實真相。
所以,佛出現在世間是感應。眾生沒有感,佛就不會出現;眾生有感,佛就出現。我們想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真的被你見到了,你有感。我沒有感,為什麼也見到阿彌陀佛?其實有感,你自己不知道。感是有顯感、有冥感,顯是起心動念很明顯,我想求佛;冥是什麼?我起心動念自己都不知道,或者是過去的緣不知不覺它成熟了,感得佛現前、菩薩現前。應,也是兩種,顯應、冥應。我們求佛,佛菩薩來了嗎?來了,我們肉眼看不見,冥應。他不是不來,他真的在你身邊,你看不到他,他看得到你,你看不到他,冥應,冥冥當中照顧你、幫助你,真有,不是沒有。有顯感顯應、冥感冥應,所以感應有四句。這是說明什麼?佛法是緣生法,緣生法不能執著,要不要它?現在我在迷,還沒有開悟,沒見性,我需要它,它幫助我;見性之後,不要了,就全放下了。見性之後你再去執著它的話,那你又迷了,你就錯了。我們沒有看到見性的人還帶著一大堆經書,沒有。沒見性的人走到哪裡是帶經書,見性就沒有了。為什麼?所有一切經論統統是自性裡頭流出來的,他要帶那個幹什麼?惠能大師不認識字,一生沒有帶過一本書,他到哪裡去就是衣缽,不可能有一本經書。你拿著經書去問他,他對答如流,沒有一樣東西把他難住,那是什麼?稱性。我們學佛終極目標就是要見性,要見性就得要放下。煩惱障放下,所知障放下,障礙就沒有了。
底下一句說,「以十種」,這個十不是數字,是比喻,比喻什麼?無量,圓滿。《華嚴》是用十表法,《彌陀經》上用七表法,都不是數目字,代表圓滿。七代表圓滿,四方、上下這是六,還有當中,這是七,七是表這個法,圓滿。十,十代表數字,從一到十是個圓滿數字,它是表法的,所以代表圓滿的。也就是,底下講「無量無數」,無邊無盡,它取這個意思。「百千阿僧祇」,阿僧祇是古印度一個大數目的單位,十大數的一個單位,「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這個話我們能不能相信?能相信,決定不是我們一個人,我們在那裡想佛,佛就來出現於世了,不是。多少眾生跟佛有緣,共業所感,佛出現於世,不簡單!我們再回頭來想,我們現在帶業的這個業報身,到這個世間來,找到父母,我們到人間來,這有多少因緣?給諸位說,跟這是一樣的,也是十種無量無數百千阿僧祇因緣,我們到這個世間來了。這個緣裡頭有染有淨、有善有惡。佛菩薩出現,這個緣是清淨的,是善的;我們到這個世間,在六道裡頭捨身受身搞輪迴,這個緣是染緣,這個緣是不善的緣。所以,任何一法都是無量因緣成就的,凡是因緣成就的,要知道,沒有自性,沒有自體。《中觀論》裡頭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是佛說的。所以「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可以欣賞,你不能控制,你不能佔有,那就對了,你完全做對了。你要想控制、想佔有,那就錯了,你造業了。不管你怎麼樣造作,你都控制不了,你也佔有不了,這跟你講真話。你有這種念頭的時候,你心裡染污了,不清淨了,清淨心失掉,平等心失掉,這《無量壽經》經題上,覺悟的心失掉了。清淨平等覺是你的性德,是你本有的,你本來是這樣。一個錯誤的念頭,這三個都失掉,清淨沒有了,變成染污;平等沒有了,變成貢高我慢;覺沒有了,變成愚痴糊塗,變質了。所以真正修行人應該要知道,一切時一切處,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真修行。真修行,你要想到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樣子,真放下。一切時一切處,他心地乾淨,他什麼都沒有。他什麼都知道,他什麼都具足,他絲毫欠缺沒有,為什麼?性德是圓滿的。這個不可思議,真的不是假的。
下面說,「乃至廣說如是等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大事因緣者何?唯欲眾生開示佛知見故」。唯是唯獨,就是希望眾生開示佛知見,佛知佛見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下面說,「夫《華嚴經》乃世尊最初所創言」,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示現,成佛的時候,第一部講《華嚴經》,這是最初講的。小乘不承認,為什麼?佛在定中講的,我們一般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二七日中,他在菩提樹下打坐兩個星期才出定,我們怎麼會知道?他在定中為法身菩薩講《華嚴經》,那就是什麼?他開悟了,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詳詳細細跟大家做個報告,這個報告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惠能大師開悟,給五祖忍和尚提出報告,二十個字。能大師的開悟跟釋迦牟尼佛開悟沒有兩樣,完全平等的。然後我們就知道,惠能大師這二十個字,一展開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一濃縮就是那二十個字,妙!一個是細說,一個是只講綱領。所以能大師能不能講《華嚴經》?沒人啟請,沒人找他,真要啟請,請他講《華嚴經》,他講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模一樣,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裡面也就是教導我們應該怎麼學佛,不要往經教裡頭鑽,往經教裡頭鑽是苦不堪言,為什麼?不開智慧。所學的是什麼?學的皮毛,文字皮毛,現在的名詞叫佛學,那不是學佛。學佛要像佛一樣開悟,絕不是把佛的東西記在心上,把佛的東西記在心上,變成什麼?變成所知障,還是障礙你明心見性。但是什麼?大概不會障礙你往生,障礙你見性,你見不了性,障礙你證果,這肯定造成障礙。可是你要認真去念佛求往生,還得要把這個東西丟掉,你得用清淨心生無量壽,生極樂國。心不清淨到不了極樂世界,這個都得要曉得。所以《華嚴經》是初說。
「《法華經》乃末後之垂教」,說一個最初,說一個末後。「自始至終,唯為此大事因緣,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什麼意思?下面說,「亦即欲一切眾生開明本心,同佛知見,等成正覺也」,這解釋了。佛的知見是什麼?佛的知見是你的本心。你本心裡面,這個本心就是像惠能大師所講的,「何期自性」,那就是本心。「本自清淨,本自具足」,具足什麼?一樣都不缺,圓圓滿滿。《華嚴經》上說出來了,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用這句話可以解釋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德相是什麼?用我們這個經來說,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你看統統具足,本自具足,沒欠缺。所以佛法沒有別的,放下就是。
我當年學佛,第一次跟出家人見面,章嘉大��。一個朋友給我介紹,這個朋友在滿清時候他是親王,敏親王,清朝亡國了,他也變成平民,我們才有緣認識。他是章嘉活佛的弟子,我剛剛接觸佛法,在那裡看經,他看到了,他說:你看,能不能了解?我說:不行,這個意思參不透。他說:要不要找一個老師指點指點?我說:誰?他說:章嘉大師。我說,好!我也不知道章嘉大師是誰,因為他的一番好意,我說好,有人指點太好了,就帶我去見他。我跟大師見面,���一句話向他請教,我說,方老師把佛經介紹給我,我知道佛法的好處,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契入?我提出這麼一個問題。他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們看了半個多鐘點,他說了一個字,有。我等了半個多鐘點才等出一個字,「有」,精神就振作起來了。他又不說話了,這又等了差不多六、七分鐘,跟我說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這個老人這些方法,我們感到很驚訝!這麼簡單,為什麼?我一問你,你應該就答了,為什麼要等半個鐘點才答覆我?我大概到十幾二十年之後才恍然大悟,那個時候年輕,一定心浮氣躁,所以老師看著我,讓我把整個妄念放下了,聚精會神,用清淨心來聽他教誨。可是他說個有,我的精神一振,不就又浮躁了嗎?所以還得要按一下。使我想到古人教學那個味道,我那一天才嘗到一點邊緣,言語非常簡單。他說得沒錯,我們從那個時候開始在經教裡面學到今天,五十九年了,講經也講了五十二年,明白了。所以現在人學東西學不好,那當然,為什麼?心浮氣躁,那比我差遠了,他怎麼會學到東西?我那個時候覺得我已經不錯了,可是在章嘉大師面前不行,不夠格,還得要跟他坐半個鐘點,他老人家才開金口。現在哪裡去找這個學生?如果學生提個問題問我,我要是半個鐘點不答覆,他轉身就走了,聽都不聽了。我還不錯,我還真能等。所以講古人教學、傳道的話跟現在人不一樣,他真有東西。
所以這個話就講白了,是希望一切眾生開明本心,開明本心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同佛知見,跟十方如來所證的完全相同;這就叫成等正覺,等是平等,成正覺,這個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本經興起因緣亦復如是」,跟《華嚴》、跟《法華》沒有兩樣,直接幫助眾生開明本心,同佛知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把《無量壽經》跟《華嚴》、《法華》平等了,不但平等,還超過,這到後面會給你講到。《華嚴》、《法華》引導我們入《無量壽》,這有證據,《華嚴經》到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清清楚楚。所以《無量壽》是《華嚴》、《法華》的歸宿,《華嚴》、《法華》的總結,你知道這個法門不可思議,這才讓我們真正認識這部經在整個佛法的分量,沒有能夠相比的。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得來不容易!得來多麼慶幸。
下面舉例說,「《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這部經是玄奘大師翻譯的,就是《阿彌陀經》。我們現在流通念的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姚秦時代。玄奘大師是唐朝時候,這是唐譯本,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裡面有這麼一句,「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說誠諦語」。這一句話,羅什大師譯的經裡沒有,玄奘大師翻譯的有。玄奘大師是直譯,照著梵文經文直譯;羅什大師翻譯是意譯,沒有照原來的經文,把原來經文裡的意思完全用中國人熟悉的這種文法翻譯出來,所以我們念起來就像念中國古文一樣,非常容易接受。「可見淨土法門之興起,正同於《華嚴》《法華》,同為一大事因緣也。何以故?」這再加個為什麼。怎麼時間又到了?我都忘掉了,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學習到此地,明天我們接著往下學。
0 notes
Text
![Tumblr media](https://64.media.tumblr.com/7f9b39fe2071af76fb4122723a08b005/992d25b06b522b8e-a2/s640x960/6eac7adf5cfb7f95f17bf96b087b55be36657a42.jpg)
🪷🪷🪷第三世多杰羌佛 淺釋邪惡見和錯誤知見(摘自第三世多杰羌佛原法音開示)
下面要講到錯誤知見,錯誤知見比邪惡知見輕一點,但若犯二三條,根據輕重關係,就跟邪惡見的罪業幾乎是一樣了。犯一條呢,如果是罪輕一點的條例還可能沒那麼嚴重,如果犯的那一條是罪重一點的條例,後果也是很嚴重的。所以說這是當然不可忽視的。
第四十二條,認未隔石彩砂作壇冒稱聖壇城。
在藏密法當中,有很多人都說他修法的壇城是聖壇城,什麼時輪金剛聖壇城,什麼普巴金剛聖壇城,什麼密集金剛聖壇城,大威德金剛聖壇城,上樂金剛聖壇城,獨髮母金剛聖壇,輪迴壓瑪聖壇城,似乎全都是聖壇城,金剛沙也拿去賣錢,完全亂七八糟。記住,聖壇城只有一種,這一點在法義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僅僅次於佛降甘露:只有隔石建立曼荼羅,才叫實相聖壇城。未經隔石建曼荼羅,均不是聖壇城。
第三世多杰羌佛 淺釋邪惡見和錯誤知見(摘自第三世多杰羌佛原法音開示)https://hhdcb3office.org/html/information/announcement_no8_evilviews_wrongviews_1.html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第三世多杰羌佛 #藉心經說真諦 #DorjeChangBuddhaIII #世界佛教總部 #聖蹟寺 #解脫大手印
#义云高大师 #義雲高大師 #多杰羌佛第三世 #世界佛教最高領袖 #正法寶典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是世界佛教最高領袖不是自封的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