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白馬尊王廟
mouniassn · 3 months
Text
便秘女性的重生之路——沖犯煞的終極解法(一)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原本是喝杯涼奶就拉肚子的體質。兩年前回國,突然便秘了。保守方法都試過,統統無效。去醫院檢查只能開瀉藥,叫我運動、早睡,多吃粗纖維蔬菜。運動第一次很有效,第二次開始就沒什麼效果。
都說吃瀉藥對身體不好,我就改看中醫。第三位中醫比較能對症下藥,但是第二次開的藥,吃下去就不管用了,這位中醫師也覺得我的症狀很奇怪。
每天,在廁所蹲個一、兩個小時,對誰的生活都是極大影響。便秘不僅心情不好,還大大影響工作。我注意到,因為我常去廁所待很長的時間,上行下效,下屬中也有人開始以上廁所為名,躲在外面放風。
便秘對我的工作、生活,都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我還試了其他許許多多的辦法,買了專門討論排遺的書,網上關於便秘的帖子,我大多都看了,凡是說有利於排便的,我都吃了,大多沒什麼用。心中的愁苦無人能體會,我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了兩年。去體檢,指標一切正常。我不知道便秘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偶然遇到牟尼精舍。我覺得牟尼精舍的立場客觀中立,且免費問事。我又看了很多篇文章,對牟尼精舍治因果病生起了信心,就請示:「便秘兩年,看中西醫均無法徹底改善。」開示 :「此有沖犯」。我趕緊按要求,拍了全身照發過去。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讀《地藏經》,讀著、讀著就後背發熱,有了便意,去廁所竟然很快順利排出!我非常高興,晚上又回來讀餘下的《地藏經》。因為間隔時間超過一小時,需要重新唸誦儀軌。當我唸到<讚地藏菩薩偈>最後那一段「慈因積善,誓救眾生。手中金錫震開地獄之門,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智慧音裡,吉祥雲中,為閻浮提苦眾生作大證明功德主」的時候,突然淚如泉湧,心中升起無以名狀的感動,與第一遍讀誦儀軌完全不同。
繼續唸經,後背繼續發熱出汗。唸完後又有了便意,去廁所同樣很順利,但我也花了不少時間,因為那天我一共排了五次!感覺有髒東西被徹底排掉了。
沒想到困擾我整整兩年的便秘問題,竟然是外靈沖犯!我在想是不是當初去國外旅遊遇到的干擾?還好遇到了牟尼精舍,把我從「便秘地獄」中解脫了出來。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您以為我徹底解脫了嗎?畢竟被沖犯了整整兩年,身體機能已經受到影響。兩周後,我不得不重新請示:「排遺仍然須藉助開塞露,常有『感到便意去如廁,一到廁所便意消失』的情況。請示是否有隱藏業障干擾?」開示 :「沒有。可以每日吃二顆柚子,漸漸改善。」
過去兩年我從來沒吃過柚子!因為很少看到網上提到,一開示,卻馬上就能查到柚子纖維粗,有利於排便——我真的懷疑以前查不到柚子,也是沖犯我的外靈,故意不讓我查到。
當時剛好11月柚子上市,很容易買到,也很便宜,我馬上買了柚子來吃。佛菩薩真是慈悲!提供的方便法真的都很方便!沒想到一個大柚子,才吃了幾片,我的便秘問題就得到了解決,這次真的感覺有如神助!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自此,我算是真真正正了解並相信靈界的存在,身體的體驗太明顯、太清晰,不由得人不信。或許我也應該感謝沖犯我的那個外靈,讓我徹徹底底走上了誦經消業之路。但是外靈總是愛攻擊身體薄弱處,我的老便秘問題有這麼容易解開嗎?未完待續……
(分享完畢)
有緣人因為便秘問題深受其苦,每天在廁所蹲個一、兩個小時,從西醫看到中醫,藥從有效吃到沒效,真的是有醫生看到沒醫生,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直到向精舍佛菩薩請示原因,才知道是被外靈沖犯,經過處理外靈、誦經和吃柚子,才大大改善了她的便秘問題。
有許多原因可能被沖犯:
一、起心動念或行為冒犯外靈:靈是讀意念的,所以每個人的起心動念都很重要,會影響自己的行為,也會被靈解讀到善意、惡意,對靈不尊敬的意念也容易引來對方的沖犯。
二、經常胡思亂想和磁場亂:經常意念亂飄、亂想,通常都不是想好事,意念雜亂不正會招感沖犯。
三、福德資糧不足:如果耗福嚴重,福報太少,就容易被沖犯。因為外靈沖犯專挑軟柿子吃,如果是愛旅遊的人,不只耗費金錢,還耗費福報。如同分享者說的可能是在國外遇到的干擾!而且外國的靈通常不喜歡外來的人,所以出國很容易被沖犯。《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不要常出國,大多數的靈不喜歡外來人的到訪,所以會去欺負外國人,許多沖犯就是這麼來的。」
四、元神不壯旺:這種通常佛菩薩開示需要誠心持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68遍,迴向補元神旺壯的福德資糧。
五、業力討報:業主菩薩的靈界好友幫祂討公道,一直來沖犯,讓人諸事不順,或身體健康出問題,看醫生都看不好。如果被沖犯太多次,建議請示是否為業力討報。
被沖犯的症狀,如《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沖犯煞的症狀:胸悶、心悸、胡思亂想、情緒不穩定等,會無法控制自己,如被另外一個人所控制般,若不及時處理,會愈來愈嚴重。」除了上述胡思亂想、愛生氣、執心大起、易與人起衝突、性格改變等情緒和性格問題,也會有健康出問題、作息不正常、特別衰、諸事不順……等,有的人被沖犯只有某一兩個症狀,有的人是全包了。被沖犯和被業主菩薩討報很像,因為都是靈體附身,只是被沖犯者和外靈沒有因果關係。有緣人就是在被沖犯後,健康出問題。
對治沖犯問題的辦法,就是心性光明,存善心、善念,不要胡思亂想,不要到處亂跑宮廟、高山、海邊或出國,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多唸經。唸經可以增加自己好的磁場,功德護體,修正心性、習氣。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每天都要唸經,好好把自己的習慣跟個性修正好,習性若跟外靈相應,才會招感外靈來干擾,引發身體跟運途的諸多不順遂。若習性修正好,加上努力誦經,所招感的緣都會是良善的。要靠自己轉心性,把自己漸漸漂白,學佛的慈悲,學佛的忍辱,可處處與人合群,把事情處理圓滿。世上沒有事事順心,但你可有正向的思考,這樣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自在快樂,不會任意引發怒氣,能做到這樣的話,修行就開始到位。」
有緣人原本沒有唸經習慣,因為沖犯造成嚴重便秘,為了解決便秘而向精舍佛菩薩請示因果業由,開始誦經之路,可以說是因禍得福。但是,長期的便秘,真的在處理完一次沖犯問題,就能永絕後患嗎?當然不可能,因為會被沖犯的原因太多,只有持續唸經、修正行為、請示,才能找出便秘和沖犯背後真正的原因。請期待下一集。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wangwill66 · 4 months
Text
友多聞
H:傳達知識,快樂是友多聞的益處。友多聞也讓你成為「語言的富翁」。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強調友多聞的重要性。另外友多聞帶來教學相長的效應,《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尤其「人人都是一本書」,
甚至「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教你一句建言,警語也是受用無窮。學無止境,終身學習。20240604W2
多聞
解釋:
見聞廣博,增廣聞見。《論語.季氏》:「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故將廣智,必先多聞。」
增廣見聞知識。《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橫豎我們這趟出門,乃是為著增長見識,於學問有益的事。」也作「增長見聞」。
學問淵博
淵,淵深。博,廣博。學問淵博謂學識豐富。如:「他溫文儒雅,學問淵博,是學術界所公認的大學者。」
學識淵博,意思是指學識深而且廣。
見多識廣
見聞廣泛,學識淵博。《鏡花緣》第四四回:「多九公本是久慣江湖,見多識廣,每逢談到海外風景,竟是滔滔不絕。」《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只因常常出外遊學,見多識廣,知識也漸漸開通。」
知識淵博的相似詞
博學多識 學識豐富 博學多才 知識豐富 學識淵博 淵博 知識廣博 博學多聞 博學 學識廣博 博古通今 博聞強識 學富五車 淵博的知識 學問淵博 淵博知識 博學睿智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通古博今 淵博的學識 博覽群書 學識 博學廣識 見識廣博 淵博學識 談吐不凡 博聞多識 學養深厚 通曉古今 學識深厚
淵博
精深廣博。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記講筵》:“卿講義淵博,多所發揮,良深嘉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純廟博雅》:“ 純廟 天縱聰慧,攬讀淵博。” 柔石 《二月》二:“你學問是淵博的,哥哥常是談起你。”
百科解釋
淵,精深;博,廣博。淵博:精深而廣博,形容知識廣且深,博學多才。晉 葛洪《抱樸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
中台山:
《論語》說:「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結交朋友是很重要的事。我們在社會上要懂得交好的朋友、親近善知識。
維基文庫:
論語季氏篇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有益處;與走邪門歪道的人交朋友、與讒媚奉迎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有害處。」
星雲大師
所謂:「友直、友諒、友多聞。」朋友之間要耿直真誠,要能相互諒解,要互通知識、要理念相投,還要能雪中送炭,這才是善友。
釋星雲
僧人
釋星雲(1927年8月19日[2]—2023年2月5日[3]),俗名李國深,法名悟徹,法字今覺,法號星雲[註 1],筆名趙無任[4]。生於江蘇江都,童年出家,漢傳佛教比丘及學者,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同時也是佛光山開山宗長(方丈)、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暨榮譽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5],被尊稱星雲大師[1]。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真正的益友是能夠讓我們擺脫孤陋寡聞的處境。
「數位遊牧」,以遠距的方式工作,並同時周遊不同的國家和城市。
一種是自己去搞清楚,從自己的經驗、觀察中學習。另一種就是向別人學習,學習別人已經搞清楚
或者正在搞清楚的東西。
「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夠借重別人的智慧,來使自己不受矇蔽的人。」——蘇格拉底
「腳步不停,不一定是前進;閉目深思,不一定是停頓。」
通過艱苦的學習,使自己成為「語言的富翁」。
景福殿賦
作者:何晏《文選》卷11
姊妹計劃: 數據項
  大哉惟魏,世有哲聖。武創元基,文集大命。皆體天作制,順時立政。至於帝皇,遂重熙而累盛。遠則襲陰陽之自然,近則本人物之至情。上則崇稽古之弘道,下則闡長世之善經。庶事既康,天秩孔明。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歲三月,東巡狩,至於許昌。望祠山川,考時度方。存問高年,率民耕桑。越六月既望,林鍾紀律,大火昏正。桑梓繁廡,大雨時行。三事九司,宏儒碩生。感乎溽暑之伊鬱,而慮性命之所平。惟岷越之不靜,寤征行之未寧。
  乃昌言曰:「昔在蕭公,暨於孫卿。皆先識博覽,明允篤誠。莫不以為不壯不麗,不足以一民而重威靈。不飭不美,不足以訓後而永厥成。故當時享其功利,後世賴其英聲。且許昌者,乃大運之攸戾,圖讖之所旌。苟德義其如斯,夫何宮室之勿營?」帝曰:「俞哉!」玄輅既駕,輕裘斯御。乃命有司,禮儀是具。審量日力,詳度費務。鳩經始之黎民,輯農功之暇豫。因東師之獻捷,就海孽之賄賂。立景福之秘殿,備皇居之制度。
  爾乃豐層覆之耽耽,建高基之堂堂。羅疏柱之汩越,肅坻鄂之鏘鏘。飛櫩翼以軒翥,反宇䡾以高驤。流羽毛之威蕤,垂環玭之琳琅。參旗九旒,從風飄揚。皓皓旰旰,丹彩煌煌。故其華表,則鎬鎬鑠鑠,赫奕章灼,若日月之麗天也。其奧秘則蘙蔽曖昧,髣彿退概,若幽星之纚連也。既櫛比而攢集,又宏璉以豐敞。兼苞博落,不常一象。遠而望之,若摛朱霞而耀天文;迫而察之,若仰崇山而戴垂雲。羌瑰瑋以壯麗,紛彧彧其難分,此其大較也。若乃高甍崔嵬,飛宇承霓。綿蠻黮䨴,隨雲融泄。鳥企山峙,若翔若滯。峨峨嶪嶪,罔識所屆。雖離朱之至精,猶眩曜而不能昭晰也。
  爾乃開南端之豁達,張筍虡之輪豳。華鍾杌其高懸,悍獸仡以儷陳。體洪剛之猛毅,聲訇𥉻其若震爰有遐狄,鐐質輪菌。坐高門之側堂,彰聖主之威神。芸若充庭,槐楓被宸。綴以萬年,綷以紫榛。或以嘉名取寵,或以美材見珍。結實商秋,敷華青春。藹藹萋萋,馥馥芬芬。爾其結構,則脩梁彩制,下褰上奇。桁梧複疊,勢合形離。赩如宛虹,赫如奔螭。南距陽榮,北極幽崖。任重道遠,厥庸孔多。
  於是列髹彤之繡桷,垂琬琰之文璫。蝹若神龍之登降,灼若明月之流光。爰有禁楄,勒分翼張。承以陽馬,接以員方。斑間賦白,疏密有章。飛枊鳥踴,雙轅是荷。赴險凌虛,獵捷相加。皎皎白間,離離列錢。晨光內照,流景外烻。烈若鉤星在漢,煥若雲梁承天。騧徙增錯,轉縣成郛。茄蔤倒植,吐被芙蕖。繚以藻井,編以綷疏;紅葩𦾏𦁛,丹綺離婁菡萏赩翕,纖縟紛敷。繁飾累巧,不可勝書。
  於是蘭栭積重,窶數矩設。櫼櫨各落以相承,欒栱夭蟜而交結。金楹齊列,玉舄承跋。青瑣銀鋪,是為閨闥。雙枚既脩,重桴乃飾。㮰梠緣邊,周流四極。侯衛之班,藩服之職。溫房承其東序,涼室處其西偏。開建陽則朱炎豔,啟金光則清風臻。故冬不淒寒,夏無炎燀。鈞調中適,可以永年。墉垣碭基,其光昭昭。周制白盛,今也惟縹。落帶金釭,此焉二等。明珠翠羽,往往而在。欽先王之允塞,悅重華之無為。命共工使作繢,明五采之彰施。圖象古昔,以當箴規。椒房之列,是準是儀。觀虞姬之容止,知治國之佞臣。見姜後之解珮,寤前世之所遵。賢鍾離之讜言,懿楚樊之退身。嘉班妾之辭輦,偉孟母之擇鄰。故將廣智,必���多聞。多聞多雜,多雜眩真。不眩焉在,在乎擇人。故將立德,必先近仁。欲此禮之不諐,是以盡乎行道之先民。朝觀夕覽,何與書紳?
  若乃階除連延,蕭曼雲征。櫺檻邳張,鉤錯矩成。楯類騰蛇,槢似瓊英。如螭之蟠,如虯之停。玄軒交登,光藻昭明。騶虞承獻,素質仁形。彰天瑞之休顯,照遠戎之來庭。陰堂承北,方軒九戶。右個清宴,西東其宇。連以永寧,安昌臨圃。遂及百子,後宮攸處。處之斯何,窈窕淑女。思齊徽音,聿求多祜。其祜伊何,宜爾子孫。克明克哲,克聰克敏。永錫難老,兆民賴止。於南則有承光前殿,賦政之宮。納賢用能,詢道求中。疆理宇宙,甄陶國風。雲行雨施,品物咸融。其西則有左墄右平,講肄之場。二六對陳,殿翼相當。僻脫承便,蓋象戎兵。察解言歸,譬諸政刑。將以行令,豈唯娛情。鎮以崇臺,寔曰永始。複閣重闈,猖狂是俟。京庾之儲,無物不有。不虞之戒。於是焉取。
  爾乃建凌雲之層盤,浚虞淵之靈沼。清露瀼瀼,淥水浩浩。樹以嘉木,植以芳草。悠悠玄魚,曤曤白鳥。沈浮翱翔,樂我皇道。若乃虯龍灌注,溝洫交流。陸設殿館,水方輕舟。篁棲鵾鷺,瀨戲鰋鮋豐侔淮海,富賑山丘。叢集委積,焉可殫籌?雖咸池之壯觀,夫何足以比讎?
  於是碣以高昌崇觀,表以建城峻廬。岧嶢岑立,崔嵬巒居。飛閣干雲,浮堦乘虛。遙目九野,遠覽長圖。頫眺三市,孰有誰無?睹農人之耘耔,亮稼穡之艱難。惟饗年之豐寡,思無逸之所歎。感物衆而思深,因居高而慮危。惟天德之不易,懼世俗之難知。觀器械之良窳,察俗化之誠偽。瞻貴賤之所在,悟政刑之夷陂。亦所以省風助教,豈惟盤樂而崇侈靡?屯坊列署,三十有二。星居宿陳,綺錯鱗比。辛壬癸甲,為之名秩。房室齊均,堂庭如一。出此入彼,欲反忘術。惟工匠之多端,固萬變之不窮。物無難而不知,乃與造化乎比隆。讎天地以開基,並列宿而作制。制無細而不協於規景,作無微而不違於水臬故其增構如積,植木如林。區連域絕,葉比枝分。離背別趣,駢田胥附。縱橫踰延,各有攸注。公輸荒其規矩,匠石不知其所斲。既窮巧於規摹,何彩章之未殫。爾乃文以朱綠,飾以碧丹。點以銀黃,爍以琅玕。光明熠爚,文彩璘班。清風萃而成響,朝日曜而增鮮。雖崑崙之靈宮,將何以乎侈旃。規矩既應乎天地,舉措又順乎四時。是以六合元亨,九有雍熙。家懷克讓之風,人詠康哉之詩。莫不優游以自得,故淡泊而無所思。歷列辟而論功,無今日之至治彼吳蜀之湮滅,固可翹足而待之。
  然而聖上猶孜孜靡忒,求天下之所以自悟。招忠正之士,開公直之路。想周公之昔戒,慕咎繇之典謨。除無用之官,省生事之故。絕流遁之繁禮,反民情於太素。故能翔岐陽之鳴鳳,納虞氏之白環。蒼龍覿於陂塘,龜書出於河源。醴泉涌於池圃,靈芝生於丘園。總神靈之貺祐,集華夏之至歡。方四三皇而六五帝,曾何周夏之足言!
孤陋寡聞
《禮記.學記》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脩。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源)
《抱朴子.外篇.自敘》:「年十六,始讀《孝經》、《論語》、《詩》、《易》,貧乏無以遠尋師友,孤陋寡聞,明淺思短,��義多所不通。」
《朱子語類.卷一一七.朱子.訓門人五》:「淳稟曰:『伏承教誨,深覺大欠下學工夫。恐遐陬僻郡,孤陋寡聞,易致差迷,無從就正。望賜下學說一段,以為朝夕取準。』」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若做官後每日價行眠立盹,休休休,枉笑殺凌煙閣上人,有這般疏庸愚鈍,孤陋寡聞。」
《三國演義》第一○回:「某孤陋寡聞,不足當公之薦。」
《鏡花緣》第一六回:「不瞞二位大賢說,這叫作『臨時抱佛腳』,也是我們讀書人通病,何況他們孤陋寡聞的幼女哩。」
寡聞少見
猶「孤陋寡聞」。見「孤陋寡聞」條。
《漢書.卷八一.匡張孔馬傳.匡衡》:「蓋聰明疏通者戒於大察,寡聞少見者戒於雍蔽。」
寡聞陋見
猶「孤陋寡聞」。見「孤陋寡聞」條。
明.胡翰〈羅文質公集敘〉:「以寡聞陋見論前人之道德,其亦過矣!」
寡見鮮聞
猶「孤陋寡聞」。見「孤陋寡聞」條。
漢.王褒〈四子講德論〉:「俚人不識,寡見尠(鮮)聞;曩從末路,望聽玉音,竊動心焉。敢問所歌何詩,請聞其說。」
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研討,就會造成學識淺陋而見聞不廣。 對朋友怠慢就違背了師長的教導;一旦言行偏差,就會荒廢了自己的學業。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獨學:指獨自學習,不瞭解外部動向。獨自學習,無人切磋,則孤陋寡聞。形容孤偏鄙陋,見聞不多。有井底之蛙含義。
原因: 朋友是你瞭解外部世界的橋樑,也是你不斷完善自己的標尺。一個人學習,而不接觸外部環境是行不通的。只有與朋友共同學習,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才能彌補自身的缺憾,並獲得更多知識。
中文名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出處
《禮記·學記》
類型
古文
作者
戴聖
出處
出處:《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釋義:如果學習中缺乏學友之間的交流切磋,就必然會導致知識狹隘,見識短淺。其中,“而”錶轉折的作用。
教學相長
教與學互相增長。指通過教授、學習,不但能使學生得到進步,而且教師本身的水準也可藉此提高。語出《禮記.學記》。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1>也,故曰「教學相長2>」也。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源)
《韓詩外傳》卷三:「雖有善道,不學不達其功,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盡師而熟。由此觀之,則教學相長也。」
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責善〉:「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蓋教學相長也。」
《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我那解悶的本領都被公子學去了,那裡再尋甚麼新色的去?我們『教學相長』,公子有甚麼本領?何不也指點我的一件?彼此頑起來,倒也解悶。
人人都是一本書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是值得欣賞的,
閱讀每個人的故事,獲得成長的養分。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全新增訂版)
作者:陳柔縉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6/10/06
目錄
◎新版序──陳柔縉
一‧人的日本時代
1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2 跑啊!林和
3 王永慶的兩百圓有多大
〈附表:台籍前輩企業家出生年與學歷〉
4 辜家豪門鑽石失竊記
5 台灣最貴單身漢
6 巴黎唯一的台灣人
7 神祕的第一位台灣人車主
8 名門公子日本浪漫遊
9 美國鳥人到台灣
10 明治元勳欠錢記
11 禁吃大蒜迎親王
二‧愛與死事件簿
1 戀愛?亂愛!
2 台灣人殉情記
3 少年仔愛看電梯小姐
4 煙草女工眼裡的蔣介石
〈附表:1930年代煙草女工的世界〉
5 懷念的鐵路便當
〈附表:1914年台灣鐵路便當〉
6 烤鴨該怎麼吃
7 愛鄉愛土全民票選台灣八景
8 1933年雙十國慶在台北
9 鐵達尼船難消息在台灣
10 豪華世界郵輪初體驗
〈附表:日治時期世界觀光郵輪來台概況〉
11 英語演講比賽前先獎盃奉還
12 車牌暗藏魔鬼
13 那時候的公車會「犁田」
14 颱風來了會缺鹽
15 火災的關鍵詞
16 打開日本時代的鉛筆盒
17 考上醫校回頭嗆校長
18 修學旅行遇見明治天皇
19 捨不得不愛的農曆年
20 老藥房的推銷術
三.古典罪與罰
1 怪怪小偷和大盜
2 日本時代也有毒品?
3 盜賊拔刀海上來
4 偷車賊最愛的作案地點
5 好膽賭博要鞭刑
6 來看富豪斬雞頭發毒誓
四.療癒系台灣史
1 那些年動物惹的禍
2 最佳療癒系之小鴨物語
3 小象闖進高級料亭了
4 猛雄藏了十個月的祕密
5 狗狗的日本時代
6 不是端午也能划龍舟
7 人間無處不花火
8 上陽明山不看櫻花
9 為路樹繫上第一張身分證
五‧地的時光垂直線
1 台灣銀行重返上海
2 東京火車站的呼吼
3 早稻田的咖啡店
4 松泉閣給的問號與答案
5 第一波青春壯遊
6 第三國人
7 撫臺街洋樓身世之謎
◎附錄【日本時代台灣物價水準概況】
參考資料
圖片來源
0 notes
wangwill · 8 months
Text
大年初一(20240210)
H:今天星期六,農曆正月初一。以前初一早上吃素食,中午可開暈。穿新衣,拜拜,到住家週邊拜年。到廟走走。如今在家,懶人一個。心態影響生活。熱鬧藏於心中。龍年生肖今天正式開始!20240210W6
網路資料: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是大年初一,古代的爆竹不是火藥,而是去燃燒竹竿,據說竹子的爆裂之聲可以驅鬼避邪。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春節」出現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晚近的事。民國以前,大年初一都稱作「元旦」或「元日」,在先秦《尚書.舜典》中就已出現。一直到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西曆,才把元旦這個詞讓給西曆1月1日,並將傳統的元旦改為春節。中國第一個「春節」在1914年,距今不過百年時間。
古時有「歲後八日」的說法,正月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犬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初八為谷日,所以有「正月初一不殺雞」或「正初初一忌殺生」的說法。
大年初一不能煮新飯,要吃除夕留下的過年飯,意寓去年的東西吃不完,到今年還有剩,所以年夜飯建議可以多煮一點。
【正月調】 
簡上仁:曲、編詞(取材自傳統唸謠) 
初一早 
初二早 
初三睏到飽 
初四接神 
初五隔開 
初六挹肥 
初七七元 
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日 
初十吃食 
十一請子婿 
十二請查某子返來吃泔糜仔配芥菜 
十三關老爺生 
十四月光 
十五元宵暝
初一禁忌
1.不可以借錢給別人:
初一借他人錢財容易把財氣借光。
2.初一不可睡懶覺:
3.催睡夢中的人不宜叫全名:
4.不要睡午覺:
初一不要睡午覺,可外出走走。
5.忌動針線:
初一動針線未來一年容易有血光。
6.忌動剪子和刀子:
7.忌掃地洗衣:
8.不要砸破東西:
9.不要倒垃圾:
初一倒垃圾容易把財氣與好運倒光。
10.不要吃稀飯、葷食:
古代人認為稀飯是窮人在吃的,因此初一吃稀飯容易吃窮,不吃葷是有句俗語說:初一早吃菜恰贏吃全年齋。
笨惰仙
一天過了又一天,
身軀無洗全全仙,
走去溪仔邊洗三遍,
毒死烏仔魚數萬千。
十二生肖 
一鼠賊仔名,二牛駛犁兄,
三虎爬山棚,四免遊東京,
五龍皇帝命,六蛇給人驚,
七馬走兵營,八羊吃草嶺,
九猴爬樹頭,十雞啼三聲,
十一狗顧門埕,十二豬菜刀命。
《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荊楚歲時記
荊楚歲時記
梁宗懍撰
隋杜公瞻注
《荊楚歲時記》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舊本題晉宗懍撰。《書錄解題》作梁人。考《梁書‧元帝本紀》載承聖三年秋七月甲辰,以都官尚書宗懍爲吏部尚書。又《南史‧元帝本紀》載武陵之平,議者欲因其舟艦遷都建鄴,宗懍,黃羅漢皆楚人,不願移。此書皆記楚俗,當卽其人。舊本題晉人,誤也。《唐》、《宋志》皆作一卷,與今本合,而《通考》乃作四卷。考《書錄解題》載懍自序曰︰「傅元之《朝會》,杜篤之《上巳》,安仁《秋興》之敍,君道《娛蜡》之述,其屬辭則已洽,其比事則未宏,率爲小說,以錄荊楚歲時風物故事。自元日至除日,凡二十餘事。」然則必無四卷,知《通考》爲傳寫之譌。又檢今本,實有三十六事,幷知陳振孫所記懍序,亦以三字譌爲二字。然周密《癸辛雜識》引張騫乘槎至天河見織女得支機石事,云出《荊楚歲時記》,今本無之,則三十六事,尚非完本也。其註相傳爲隋杜公瞻作,故多引開皇中杜臺卿《玉燭寶典》。然《唐志》宗懍《荊楚歲時記》一卷下,又出杜公瞻《荊楚歲時記》二卷。豈原書一卷,公瞻所註分二卷,後人又合之歟?
姊妹计划: 百科·图册分类·语录·数据项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
【按︰《史記》云︰「正月為端月。」《春秋傳》曰︰「履端于始。」元,始也。】
鷄鳴而起。
【按︰《周易緯通卦驗》云︰「雞,陽鳥也,以為人候,四時使人得以翹首結帶、正衣裳也。」注云︰「《禮‧內則》云︰『子事父母,婦事舅姑,雞初鳴,咸盥漱櫛纚笄。』」則惟其常,非獨此日。但元正之朝,存亡慶吊,官有朝賀,私有祭享,虔恭宜早復位于餘辰,所以標而異焉。】
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
按︰《神異經》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則令人寒熱,名曰山臊。人以竹著火中,烞〈音朴。〉熚〈音必。〉有聲,而山臊驚憚遠去。」《玄黃經》所謂山㺐鬼也。俗人以為爆竹燃草起於庭燎,家國不應濫於王者。
帖畫雞,或斵鏤五采及土鷄于戶上。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
按:莊周云︰「有掛雞于戶,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於旁,百鬼畏之。」又魏時,人問議郎董勛云︰「今正、臘旦,門前作烟火,桃神,絞索松柏,殺雞著門戶,逐疫,禮歟?」勛答曰︰「禮。十二月索室逐疫,釁門戶,磔鷄。漢火行,故作助行氣。桃,鬼所惡,畫作人首,可以有所收縛,不死之祥。」又桃者五行之精,能制百怪,謂之仙木。《括地圖》曰︰「桃都山有大桃樹,盤屈三千里,上有金雞,日照則鳴。下有二神,一名鬱,一名壘,并執葦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則殺之。」即無神荼之名。應劭《風俗通》曰︰「《黃帝書》稱︰『上古之時,有神荼、壘鬱兄弟二人,住度朔山上桃樹下,簡百鬼。鬼妄搰人,援以葦索,執以食虎。』于是縣官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索,畫虎于門,效前事也。」
於是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進敷于散,服却鬼丸,各進一雞子。凡飲酒次第從小起。梁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
按:《四民月令》云︰「過臘一日,謂之小歲,拜賀君親,進椒酒,從小起。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身輕能〈讀作耐。〉老;柏是仙藥。」成公子安《椒華銘》曰︰「肇惟歲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是知小歲則用之漢朝,元正則行之晉世。《典術》云︰「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制百鬼也。」董勛云︰「俗有歲首,酌椒酒而飲之,以椒性芬香,又堪為藥,故此日采椒花以貢尊者飲之,亦一時之禮也。」又晉海西四令問勛曰︰「俗人正日飲酒,先飲小者,何也?」勛曰︰「俗云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飲酒。」周處《風土記》曰︰「元日造五辛盤,正月元日,五薰鍊形。」注︰「五辛所以發五藏之氣,即大蒜,小蒜,韮菜,雲臺,胡荽是也。」莊子所謂「春正月,飲酒茹葱,以通五藏也。」《食醫心鏡》曰︰「食五辛以辟厲氣。」敷于散即胡洽方許出散,並有藥斤兩種類。敷于散出葛洪《煉化篇》。方用柏子仁、麻仁、細辛、乾薑、附子等分為散,井華水服之。又《天醫方序》云︰「江夏劉次卿見鬼,以正旦至市,見一書生入市,眾鬼悉避,劉問書生曰:『子有何術,以至於此?』書生言︰『我本無術,出之日,家師以一丸藥絳囊裹之,令以繫臂,防惡氣耳。』於是劉就書生借其藥,至所見諸鬼處,諸鬼悉走,所以世俗行之。其方用武都雄黃、丹散二兩,蠟和,令調如彈丸。正月旦,令男左女右帶之。」周處《風土記》曰︰「正旦當吞雞子一枚,謂之鍊形。」膠牙者,蓋以使其牢固不動,取膠固之義。今北人亦如之。
熬麻子、大豆,兼糖散之。
按:《煉化篇》云︰「正月旦,吞雞子、赤豆各七枚,辟瘟氣。」又《肘後方》云︰「旦及七日,吞麻子、小豆各十七枚,消疾疫。」張仲景《方》云︰「歲有惡氣中人,不幸便死,取大豆十七枚、雞子、白麻子并酒吞之。」然麻豆之設,當起於此。今則熬之,未知所據也。
又以錢貫繫杖脚,廻以投糞掃上,云「令如願」。
按:《錄異記》云︰「有商人區〈一作歐。〉明者,過彭澤湖,有車馬出,自稱青湖君,要明過家,厚禮之,問何所須。有人教明,但乞如願。及問,以此言答,青湖君甚惜如願,不得已許之,乃是一少婢也。青湖君語明曰︰『君領取至家,如要物,但就如願,所須皆得。』自爾商人或有所求,如願並為即得,數年遂大富。後至正旦,如願起晚,商人以杖打之,如願以頭鑽入糞中,漸沒失所,後商人家漸漸貧。」今北人正旦夜立于糞掃邊,令人執杖打糞堆,以答假痛,又以細繩繫偶人,投糞掃中,云「令如願」,意者亦為如願故事耳。
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翦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以頭鬢,亦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按:董勛《問禮俗》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羊,四日為猪,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以陰晴占豐耗,正旦畫雞于門,七日帖人於帳。」今一日不殺雞,二日不殺狗,三日不殺羊,四日不殺猪,五日不殺牛,六日不殺馬,七日不行刑,亦此義也。古乃磔雞令畏鬼,今則不殺,未知孰是。荊人於此日向辰,門前呼牛羊雞畜,令來。乃置粟豆於灰,散之宅內,云「以招牛馬」,未知所出。劉臻妻陳氏《進見儀》曰︰「七日上人勝于人。」董勛曰︰「人勝者,或剪綵,或鏤金箔為之,帖于屏風上,或戴之,像人入新年,形容改從新也。」華勝起于晉代,見賈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圖金勝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正月七日,戴勝見武帝于承華殿也。」舊以正月七日為人,故名人日,剪綵鏤金箔為人,皆符人日之意,與正旦鏤雞於戶同。今北人又有至人日諱食故歲菜,惟食新菜者,與楚諱食雞正相反。又餘日不刻牛羊猪犬馬之像,而二日獨施人雞,此則未喻。郭緣生《述征記》云︰「魏東平王翕,七日登壽張縣安仁山,鑿山頂為會望處,刻銘於壁,文字猶在。銘云︰『正月七日,厥日為人,策我良駟,陟彼安仁。』」《老子》云︰『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楚詞》云︰「目極千里傷春心。」則春日登臨,自古為適,但不知七日竟起何代。晉代桓溫參軍張望,亦有正月七日登高詩。近代以來,南北同耳,北人此日食煎餅,於庭中作之,云「薰天」,未知所出也。
立春之日,悉翦綵為鷰以戴之,帖「宜春」二字。
按:綵鷰即合歡羅勝。「宜春」二字,傅咸《鷰賦》有其言矣。賦曰︰「四時代至,敬逆其始,彼應運於東方,乃設鷰以迎至。翬輕翼之岐岐,若將飛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儀刑之有似。銜青書以贊時,著宜春之嘉祉。」
立春日,為「施鈎」之戲,以緶作篾纜相罥,綿亘數里,鳴鼓牽之。
按:施鈎之戲,求諸外典,未有前事。公輸子自遊楚為載舟之戲,退則鈎之,進則���之,名曰「鈎強」,遂以鈎為戲。意起于此。《涅槃經》曰︰「鬬輪罥索。」其外國之戲乎?今鞦韆亦施鈎之類也。〈施或作拖。〉
又為打毬鞦韆之戲。
按:劉向《別錄》曰︰「寒食蹴鞠,黃帝所造,本兵勢也。」或云起於戰國。案鞠與毬同,古人蹋蹴以為戲也。《古今藝術圖》云︰「鞦韆本北方山戎之戲,以習輕趫者。後中國女子學之,乃以綵繩懸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鞦韆。」楚俗亦謂之「施鈎」,《湼槃經》謂之「罥索」。
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門戶。
按︰《齊諧記》曰︰「正月半,有神降陳氏之宅,云是蠶室,若能見祭,當令蠶桑百倍。」疑非其事。祭門備之七祠。今州里風俗,是〈一作望。〉日祠門戶。其法先以楊枝插於左右門上,隨楊枝所指,乃以酒脯飲食及豆粥餻糜插箸而祭之。」《續齊諧記》曰︰「吳縣張成夜起,忽見一婦人立於宅東南角,舉手招成,成即就之。謂成曰:『此地是君家蠶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於上以祭我,當令君蠶桑百倍。』言訖而去,遂失所在。成如言,為作膏粥。自此已後,年年大得蠶。」今世人正月十五日作粥禱之,加以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咒曰︰「登高糜,挾鼠腦,欲來不來,待我三蠶老。」是則為蠶逐鼠矣,與《齊諧記》相似。又覆肉亦是覆膏之理。石虎《鄴中記》︰「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會。」則登高又非今世而然者也。
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并占衆事。
按:劉敬叔《異苑》云︰「紫姑本人家妾,為大婦所妬,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于廁中迎之,卜咒云︰『子胥不在,〈云是其壻。〉曹夫人已行,〈云是其婦。〉小姑可出。」《異苑》又云︰「於廁邊或猪欄邊迎之,捉之覺重,是神來也。平原孟氏恒不信,嘗以此日迎之,遂穿屋而去。自爾廁中著以敗衣,蓋為此也。」洞覽云︰「是帝嚳女,將死,云︰『生平好樂,至正月半,可以衣見迎。』又其事也。《雜五行書》︰「廁神名後帝。」《異苑》云︰「陶侃如廁,見人自云後帝,著單衣,平上幘,謂侃曰︰『三年莫說,貴不可言?』」將後帝之靈,憑紫姑而言乎?俗云溷廁之間必須淨,然後致紫姑。
正月夜,多鬼鳥度,家家槌床打戶,捩狗耳,滅燈燭以禳之。
按︰《玄中記》云︰「此鳥名姑獲,一名天帝女,一名隱飛鳥,一名夜行遊女。好取人女子養之,有小兒之家,即以血點其衣以為誌,故世人名為鬼鳥。荊州彌多。」斯言信矣。
正月未日夜,蘆苣火照井廁中,則百鬼走。
元日至于月晦,並為酺聚飲食,士女泛舟,或臨水宴會,行樂飲酒。
按︰每月皆有弦望晦朔,以正月為初年,時俗重之,以為節也。《玉燭寶典》曰︰「元日至月晦,人並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為度厄。今世人唯晦日臨河解除,婦人或湔裙。」又是月,民並脯食,□□之名又似之矣。出錢為醵,出食為脯,竟分明。擲虜名為博射,《藝經》為擲博。
晦日送窮。
按:《金谷園記》云︰「高陽氏子瘦約,好衣敝衣食糜。人作新衣與之,即裂破以火燒,穿著之,宮中號曰『窮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棄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窮鬼』。
0 notes
victor6699 · 1 year
Text
Tumblr media
感謝行天宮周倉助我2022公司轉虧為盈
生意走出多年虧損, 並將父母居住老宅重新翻新
在臺灣,地方祭祀關聖帝君的廟宇常可見到周倉、關平兩位將軍在旁隨侍,做為配祀神。周倉將軍為東漢平路人,生於農曆十月二十三日,是關聖帝君的部將。祂兩臂有千斤之力,黑面大眼有鬍,是臉露威凜神色的將軍。關公被東吳所詐遇害的消息傳到麥城後,據守在麥城的周倉、王甫與營中將士悲憤難抑,所以一同自刎殉主。周倉追隨「關公」有始有終、生死相隨,這種節義受到後世人極高的尊崇。後來傳說關公在玉泉山顯聖時,關平、周倉及赤兔馬也一同出現的神蹟,所以在關聖帝君廟,一般作為主要神祇的關聖帝君身邊必定有這二人隨侍,左邊是拿青龍偃月刀的周倉,右邊是年輕俊俏白臉的關平,新莊「武聖廟」也是如此。新莊武聖廟隨祀在關聖帝君旁泥塑武將裝扮的周倉,表情十分生動傳神、栩栩如生,武將裝扮非常雄壯威武,將三國演義中周倉將軍的神情揣摩得十分逼真。
周倉將軍聖誕千秋『農曆十月二十三日』周倉為關羽的副將。
行天宮簡介
行天宮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和松江路口,又稱恩主公廟、恩主公或恩主宮,行天宮主祀關公,是一座台灣傳統民間信仰廟宇,除了台北本宮外,在西元1956年,黃欉分別在北投 (平埔族嗄嘮別舊址)、三峽兩地整建主祀關公的寺廟,即為行天宮分宮、併稱「行天三宮」;行天宮發展至今,除了是當地重要的民間信仰外,也是全台各地信徒的景仰所在,行天宮已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中心。
宣揚金剛經功德超過1億美金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0 notes
3dsnys · 1 year
Text
LoZ TOTK 王國之淚一周目感想
繁體中文,長文敘述 有雷 spoiler !!!
流程大致上是 初始空島>龍之淚>四賢者>解開森林觸發拔劍>龍之淚完結>去城堡>第五賢者>可蓋的陰謀>討伐魔王
一開始突然的被扒光衣服又變成從零開始
這次設計雖然從初始空島下去後也沒特別限制你行動 但因為關鍵的滑翔傘沒拿還是會有不少困擾 龍之淚"觸發任務"我甚至是硬拆氣球讓英帕跟我一起摔下來才過的...因為那時候沒有滑翔傘無法活著降落,沒想到連這樣都還有特殊對話 邊開鳥望台邊找了幾個龍之淚 大致上知道薩爾達是跑到很久遠以前的地方 國王跟皇后這對夫妻很可愛 賢者我是先解卓拉族 雖然遊戲拼命暗示你往利特族去... 但我只是想說我BoTW是先解卓拉這邊的就...
去洗雕像整個傻眼 ...怎麼變成希多被林克騎的泳姿(勇姿?)XDDD 沿路都是爛泥巴也蠻噁心的 希多王子在這作多冒出一個未婚妻 雖然以玩過前作來說還蠻莫名就出現新設定(從遠方來的?) 解空魚之謎解好久 後來換個方向想:  我剛剛拿到爬瀑布的服裝,那應該是往可以爬瀑布的地方去搜索
抬頭看到有座空島有瀑布, 一上去立刻解開了...
之前找天空魚形狀的島真的看半天沒看到半條魚
至於後面的機關  有點微妙(用傳統的迷宮來看,就感覺太開放到有點像只是上去開個開關而已....)
BOSS戰我倒是把箭全部射乾了 幸好BOSS也剛好被射死了,不然追那隻真的追到快吐血
未婚妻人真的好好喔 希望他們幸福XD
水神殿過完時簽契約整個笑死 因為希多太高了 變成半跪 一整個像是在求婚哈哈
加上整串劇情各種...總覺得任天堂是故意的
第二位賢者往利特族去
前面找人意外有點短  倒是往迷宮的路程非常的刺激
在船上解機關滿腦只想著:
為什麼沒鑽地術阿!!!
地圖有分樓層 然後 我走到對的地方卻是在我腳下
...BOSS戰強迫在飛行狀態因為這邊箭補給很多,基本上我還是射箭為主 後來看到討論才知道可以撞&踩碎? 我玩的時候因為都是面向他的,沒想到���個就是前面踩冰塊的結構... 第三位賢者我先去沙漠 好不容易進到城鎮裡被木乃伊嚇爛 時之笛我超不喜歡那個東西 沒想到他在王國之淚回來了......orz 大家因為異變被迫躲到地下街避難 然後被叫去找露珠 這邊主軸就是光反射的解謎 中間比較特別的體驗是守城戰吧,至少以前我沒玩過類似這樣的...? 雖然莫名其妙就過了   然後NPC差點死 迷宮一開始氣氛很暗,遊戲還準備火把給你用 我剛好在地底抓了不少發光蟲做了藥 直接自己變螢火蟲探路 某些時候你身邊的賢者會嚇死你(?) 然後也只是很黑而已,就算跑去開了棺材(?)也沒有鬼出來 進到機關迷宮就明亮許多 不過在四樓(?)那個光卡很久 後來是去樓上拿兩面鏡子硬幹,接力傳光過去的 BOSS戰老實說打得有點煩 因為他干擾放得太多.... 主要還是視線的問題...那個龍捲風也太煩了吧?!...更別講還一堆木乃伊到處亂跑,連鎖定準心都很難抓 我也只有打出一道光,後來無腦在光柱下直接拿眼珠亂射 (我到這時候心心數才六顆,神廟的都拿去加精力值,服裝完全沒升級,紙片防禦狀態) 露珠要等他釋放範圍,而且他如果被打到直接中斷.... 所以打的真的很辛苦... 火神殿最後才解 一進去死亡火山看到全村吸毒(X) 傻眼 不過也很快解除阿沅的面罩 因為中途解到一個龍之淚是假薩爾達要刺殺王后 所以很明顯知道他們看到的薩爾達是有問題的 這邊神殿特別的地方是在地底下 礦車還蠻有趣的 但是解到第二個之後 腦殘找不到路...而且有一個路開過去只是一個寶箱(????????) 反正精力條三圈全滿 不爬白不爬 想說試著玩看看暴力解謎 直接硬幹過去了 一樓那個還是下面潑水踩岩漿通天鑽上去 (結果聽說多數玩家通通都馬硬幹  這也是任天堂計算好的嗎) 然後BOSS戰... 剛開始沒抓到時間差經常是把阿沅射出去結果是打到掉下來的石頭... 後來摸出打法就順利過了 路上撿東西開始要小心誤觸( 到處亂跑也解到藍圖手 可蓋大人開始逃亡中(X) 閒閒沒事這時候突然想找劍(龍之淚也有看到) 找半天從地下鑽進森林就把這條線解完了 第一次打手手 有夠吐血...其實最煩的是那個瘴氣.... 已經忘記怎麼弄得...就是各種亂炸 解完後跟樹講話 然後主劇情挑戰打開發現怎麼提示指標會在移動(??) 困惑跑去鳥望台追 看到是一隻龍 上去拔劍的時候看到薩爾達的記憶...
嗯?!
剛好我也剩最後一個龍之淚(剛好就是她要去做這件事的那段記憶)
接著就把龍之淚看完 就看到他真的變成龍
然後我去找的眼淚就是她流出來的...
看著地上的寧靜公主
然後這時候在想林克要何去何從XDD
林克:要守護的對象竟然變成這樣...
總之先去找人回報吧...不然我也不知道要幹嘛阿w 英帕說想找看看有沒有變回來的方法 (感覺好像也不完全絕望呢) 最後被叫去城堡找人 跟薩爾達(?)你追我跑到最後去主殿 被一堆幻影圍毆到有點崩潰( 萬念俱灰下四個賢者本尊都跑出來英雄救美(印象好像第一個擋刀還是王子?) 在那邊瞎攪和的時候有看到瘴氣太多, 契約賢者踩到會直接滑倒失效XD
謝謝喔...等等你們幾個到底怎麼上來的阿?!
加儂原來有女裝癖好(不是重點
接著開啟第五賢者任務
立刻就覺得卡卡利科那個被擋的遺跡應該是關鍵了
結果我摸黑先找了龍頭島的神廟才把暴風雨解掉  到底
前置過程算蠻長的 因為我重飛一次 最後到地下魔神像工廠 诶... 這邊我之前來過耶...而且啟動裝置還被打叉拒絕 然後這邊任務是要林克當搬運工 進去前還曾遇到三方交戰XD(魔物vs魔像vs賢者) 組裝完機器人她說要去找神殿 .... 原來還沒結束啊?! 沒想到進神殿直接變擂台賽(?) 防禦很好用,雖然如此但我問題比較大是常常沒辦法很有效的把對方推到邊邊 打完就結束了(????) 這邊劇情直接說薩爾達要吞秘石 接著要我去找劍 但因為我先解了 直接跳掉 回去報告只剩下叫我去地底追可蓋 最後也是擂台賽XDDD 然後他幫我標好魔王的地方 .... 城堡中央??? 我有回去主殿,發現位置應該在地底 ??? 之前也有無聊跳到城堡下面,竟然真的有地洞 不過在前面被魔物打到差點死掉出不來(連樹根都沒點到) 回去打開一開始的影片 恩 ...好像也是理所當然... 因為當下加儂就直接掉下去了 想說不能再讓公主等了,準備一些回復道具就在連假啟程鑽下地底 其實我也覺得可能變不回來(BAD END?)
但事情總要處理完吧 不然人家等了一萬多年~這麼相信你!!!
一路上避戰流跑到最裡面
賢者最後也被封鎖了
然後魔物大軍的時候賢者本尊又跑回來了
所以你們到底怎麼過來的
大家都說加儂好打,但是我不覺得好打 大概是我防禦都沒升過XDD 被砍一下就三分之一這樣起跳的 加上瘴氣防禦3料理好像根本沒啥用,血還不是照噴...到底要怎麼用???? 最後根本也不管我HP上限被對方砍爆
反正林克還沒死,就是拿大師劍狂砍他就對了(劍好像不會壞掉)
後面變成老梗
魔王變巨大就是要準備輸...ry
(X
這時候才知道薩爾達變成龍也是有意義的(?)
不過說吞秘石會失去人心...這隻龍倒是很溫柔的會去接好林克
不像是沒意識阿XD
打完畫面很漂亮
迎接一個大爆炸(
畫面一白
結果林克又被脫光了(?!
沒想到連薩爾達都回復原狀了QQ 林克的手也回來了
接下來進入史詩般的Ending演出
勞魯:我幫你做好球了, 加油喔~ 林克
玩家要俯衝下去接薩爾達 其實我在遊戲100多小時幾乎很少按R(怕忘記張傘摔死) 這次完全毫無畏懼直接衝下去 完全沒想到會是這樣安排 這次終於有抓到薩爾達的手了 感謝你 任天堂 The END 應該不會再有續集了吧 (別再虐這對了...orz 現在二周目解支線中探索度50%(好慘 我都在幹嘛XDDDD)
0 notes
mouniassn · 6 months
Text
來自螞蟻的提醒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約兩、三個月前,父親家供奉的觀音前,連續快一個多月出現群體的��蟻菩薩死在一個杯子中,神奇的是只出現在一個杯子,家父覺得玄妙,後來連續數周向精舍請示,蒙佛菩薩慈悲,陸續的開示有提醒地震、提醒車關、提醒要加速消家父的業障……,後來仙蟻菩薩慢慢變少了,但還是持續有,末學心中不免狐疑,又對這些死去的仙蟻菩薩深感歉疚,狐疑的是:正法的佛菩薩怎會捨得讓眾多仙蟻菩薩犧牲生命,只為來成就提醒吾家種種災難將至?歉疚的是:為了末學一家老少的安危,竟然犧牲了這麼多仙蟻菩薩之寶貴生命?
後來,再次向精舍請示父親家與末學自家各自的觀音佛像,蒙佛菩薩慈悲開示:父親家中的觀音非正法,為外道系統,末學自家的觀音是正法。另外,「要唸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三經各108遍,專案迴向仙蟻菩薩,化解此因果業由,解冤釋結」。
當得知家父家中的觀音非正法時,內心有點困惱:「該處理此外道否?」但心隨之又想,家父已拜此外道多年,家中一直平安,甚至還會提醒家父有大災難將至,感覺非邪惡不善之外道,而且,祂的存在,非我們去宮廟請來的,是家弟在馬祖當兵期間,買了一尊很漂亮的白瓷觀音,一直以藝術品視之,近幾年,家父方在其擺放處,用清茶供奉祂,因此,祂是何時飄進去的,我們也不可得知。
末學家中的白瓷觀音亦同,託馬祖的朋友買回來,一直當藝術品安放客廳中,自末學接觸精舍之後,有3、4年的時間,都是坐在此尊觀音像前唸經消業,可能是唸經的神妙力量,方能得殊勝之正法佛菩薩眷顧,雖然如阿伯師兄教導我們的:「家中若無佛堂也能跟業障懺悔,有沒有佛堂只是一個相」,對世間一切,我們確實要修到「不住相」,遇事要修練到一顆「如如不動之心」,但當知道因接觸佛法後,家中因此得正法神佛照顧與庇佑,心中還是不自覺深切的感恩,升起一股激切之悸動。
為了是否要處理父親家中的外道,再次請示精舍阿伯師兄,阿伯師兄慈悲又慈祥地告訴末學:「是因為黑氣還未消,外道願也還未消的關係,才會吸引外道進來,如果外道願跟黑氣消完了,正法自然會替換過來,所以不用處理,即使處理了,還是會因為黑氣再度招惹,又會回來。杯中的螞蟻也是黑氣招惹所致,只要我們自身修得清淨,這些自然都會消失。心正,邪不侵。」
感恩阿伯師兄這番寶貴的開示,讓末學茅塞頓開,其實一切我們不喜歡的人、事、物,皆由我們不清淨的邪念、邪行、妄語感召所致,如果想要消除這些我們不喜歡的「果」,那就從自身修正起,無須外求,求自己擁有正念、行正法才是根本解決之道,當自身端正了,一切自然清淨且無害,佛在自身中,自己才是能救自己的真佛啊!如孔子說的:「佑者助也。天所助也,順也。」上天要幫助的是能自己努力、順應天命的人,如果我們自己不用心、不努力,佛菩薩也難幫助我們。
感恩阿伯師兄的一席話,教導我認清:「認真消外道願與黑氣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做與不做還是決定在自己,既然一切的惡果都是自己的黑氣招感而來,那也該靠自己使其轉變為清淨才是,末學至此才深深體會,外道願跟自身的黑氣破壞、阻撓我們更圓滿的力量,原來是���此之巨大!
2024年才開始不久,世界各處已發生那麼多的不幸,也警醒末學要珍惜能平安唸經的好日子,把握時間趕快唸經。因為,能帶給自己幸福美滿日子的人,唯有自己了,阿伯師兄教誨的是,如阿伯師兄說:「心若清淨,到那都清淨,若是在人間,也亦是淨土。」凡事要精進,「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勤消魔性與業障,切莫虛耗光陰,得過且過。」
最後以阿伯師兄的這段話自勉:「眼光放天邊,雙手做眼前;思慮要放高、放遠,動手先從眼前急切的處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感恩精舍佛菩薩跟阿伯師兄,總在末學徬徨無助時,無私地為末學指引一條光明道路,讓末學再度回到令人無憂無懼的佛法之路,感恩精舍眾師兄、師姐一路的慈悲相挺與照顧,願2024這一年,在佛菩薩與精舍的關照下,大家都能平安喜悅圓滿。無盡感恩!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分享完畢)
有緣人父親供奉的觀音前,連續一個多月出現群體的仙蟻菩薩死在同一個杯子中,向精舍請示,佛菩薩陸續開示為提醒地震、車關、加速消家父業障。儘管有緣人父親家的觀音像因為父親誠心供奉清茶,給了他許多重大事故的警示和提點,但讓黑氣招來了群體螞蟻死在杯中,也是要擔負相對之業力。
外道願和黑氣真的會吸引很多蟲蟲來家中報到,以前小編消外道願時,家中不知道幾百隻蟑螂在爬,還有蜜蜂來築巢,千百隻螞蟻窩在熱水瓶上,等到外道願消到某一個階段,這種情形會慢慢改善。但在這期間最好做好衛生管理,若黑氣加上環境不衛生,會吸引超級多昆蟲,尤其有過去曾修偏入精靈道的外道業障的,那個家庭環境衛生常常都不能管理好,亂加髒,若因此吸引害蟲進駐,驅趕還會造下業力,想要一勞永逸,勸您還是多唸《金剛經》和《六祖壇經》,早日消除所有的外道願,家中環境才會清淨自在又整潔啊!
有緣人提到父親供奉的觀音佛像為外道,非正法,但自家的觀音佛像是正法,這提醒大家,佛像裡不一定都住正神。如果當事人心性不佳,或是黑氣很重,就容易招感外道外靈入住佛像,這趕走也沒用,黑氣不消,趕走一個,會再換另一個外靈來。反之,如果您認真唸經,佛像不用開光,佛菩薩自然會循佛經聲而來,住在佛像中。
《金剛經》曰:「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菩薩來不來跟您家中有沒有供奉佛像,或是佛像長得漂不漂亮根本沒有關係,因為只要您唸正法的佛經,就能跟佛菩薩連線,佛菩薩和龍天護法都會來,就算您只是寫一個字「佛」,貼在牆上供茶水和小點心行不行?當然可以,佛菩薩在意的不是那個相,重點是您要每天精勤唸經。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經要唸,善事要做,家運才能順暢。有在唸經,龍天護法會來巡視,若遇逆境,則並非龍天護法不保護,而是在磨鍊和考驗你,讓你能更上一層樓。」若您長期唸經,即使在沒唸經的時間,佛菩薩也會去您家走走,看看您過得如何,在您心性歪了或遇到困難時,想辦法提點您,這就是有唸經、修行的好處。
所以,請大家不要被佛像的表相所拘束,不要以為放了佛像就有佛菩薩,有佛菩薩就可以有求必應。特別是如果您放了佛像,但天天心存惡念,那更容易招感外靈進駐,您所得到的感應和提示,往往只會加深您的貪嗔癡而已。
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要嘛您就是勤於捐款行善布施,要嘛您就是認份點,專心多唸幾部佛經。精舍的佛菩薩真要幫您,衪會請您唸經,不是直接幫您,若您沒唸經又沒有足夠的福報,衪只能把您的福報提前使用才能幫到您,可是佛菩薩知道這樣對您未來不好,所以衪們都寧可開出經文數,要眾生好好唸經。不管是要消業力還是補福德資糧,通通「不假外求」,靠自己努力,不是妄想佛菩薩恩賜。
天底下也就只有唸經有這等好康,不花您一毛錢,又能助您變美、變聰明、吃飽飽,還能改善健康,這些不是胡說,都是佛菩薩的願力,像《藥師經》中藥師佛所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就有提到相關的事,而不同佛菩薩有不同的願力,就待您好好唸經,親自去理解、體會了。
每部經最後都會說「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信佛法,接受佛法,奉行並如實修持,您才能真的獲得佛經的真諦。佛助自助者,趕緊消外道願和黑氣吧!這些不只會招感螞蟻,還會讓身體、運氣不好,腦袋瓜難以思考、工作不順。只要您精進唸經、認真修行、努力向善、積極改過,真的不用螞蟻提醒,連佛菩薩都會讚歎您!哪可能不保佑、照顧您呢?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wangwill · 1 year
Text
聰明
H:董卓對幼主「今上雖幼,聰明仁智。」直誇聰明,但無人培育。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景升父子皆豚犬」。說出孫權的聰明,後來也能三分天下。。《紅樓夢》第五回:「惟嫡孫寶玉一人,秉性乖張,生情怪譎,雖聰明靈慧,略可望成。」誇賈寶玉聰明,太聰明到遁入空門。人生平凡過,聰明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及責任。20231018W3
網路資料:
聰明
詞聰明
相 似 詞伶俐、靈敏、智慧。
相 反 詞傻瓜、愚笨、愚蠢、拙笨、笨拙、魯鈍。
釋  義
耳目敏捷。如:「那老翁年逾七旬,仍是耳目聰明,真是令人羨慕。」
天資靈敏,理解力高,心思細巧。《三國演義》第三回:「今上雖幼,聰明仁智,並無分毫過失。」《紅樓夢》第五回:「惟嫡孫寶玉一人,秉性乖張,生情怪譎,雖聰明靈慧,略可望成。」
曹操看到武器優良、治軍嚴謹的東吳軍,脫口說出「生子當如孫仲謀」,表達對於孫權東吳的讚嘆之意,這也成為了三國歷史故事中的名言。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有下一句話,那就是「景升父子皆豚犬」。
曹操看到武器優良、治軍嚴謹的東吳軍,脫口說出
。「景升父子」是誰呢?是荊州的劉表父子,荊州在三國之中,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劉表的兒子劉琮繼承了劉表的家業,但是毫無作為,在面對曹操大軍,馬上就投降了,這也讓曹操十分看不起,認為劉表是毫無骨氣又軟弱的人,因此以豬狗一詞作為比喻,諷刺劉家父子在荊州的衰微。
三國演義第三回
卓問百官曰:“吾所言,合公道否?”盧植曰:“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今上雖幼,聰明仁智,並無分毫過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又無伊、霍之大才,何可強主廢立之事?聖人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卓大怒,拔劍向前欲殺植。侍中蔡邕、議郎彭伯諫曰:“盧尚書海內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卓乃止。司徒王允曰:“廢立之事,不可酒後相商,另日再議。”於是百官皆散。卓按劍立於園門,忽見一人躍馬持戟,於園門外往來馳驟。卓問李儒:“此何人也?”儒曰:“此丁原義兒:姓呂,名布,字奉先者也。主公且須避之。”卓乃入園潛避。次日,人報丁原引軍城外搦戰。卓怒,引軍同李儒出迎。兩陣對圓,只見呂布頂束髮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隨丁建陽出到陣前。建陽指卓罵曰:“國家不幸,閹官弄權,以致萬民塗炭。爾無尺寸之功,焉敢妄言廢立,欲亂朝廷!”董卓未及回言,呂布飛馬直殺過來。董卓慌走,建陽率軍掩殺。卓兵大敗,退三十餘里下寨,聚眾商議。卓曰:“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帳前一人出曰:“主公勿憂。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可乎?”卓大喜,觀其人,乃虎賁中郎將李肅也。卓曰:“汝將何以說之?”肅曰:“某聞主公有名馬一匹,號曰‘赤兔’,日行千里。須得此馬,再用金珠,以利結其心。某更進說詞,呂布必反丁原,來投主公矣。”卓問李儒曰:“此言可乎?”儒曰:“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卓欣然與之,更與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李肅齎了禮物,投呂布寨來。伏路軍人圍住。肅曰:“可速報呂將軍,有故人來見。”軍人報知,布命入見。肅見布曰:“賢弟別來無恙!”布揖曰:“久不相見,今居何處?”肅曰:“現任虎賁中郎將之職。聞賢弟匡扶社稷,不勝之喜。有良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獻與賢弟,以助虎威。”布便令牽過來看。果然那馬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後人有詩單道赤兔馬曰:“奔騰千里盪塵埃,渡水登山紫霧開。掣斷絲韁搖玉轡,火龍飛下九天來。”布見了此馬,大喜,謝肅曰:“兄賜此龍駒,將何以為報?”肅曰:“某為義氣而來。豈望報乎!”布置酒相待。酒甜,肅曰:“肅與賢弟少得相見;令尊卻常會來。”布曰:“兄醉矣!先父棄世多年,安得與兄相會?”肅大笑曰:“非也!某說今日丁刺史耳。”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陽處,亦出於無奈。”肅曰:“賢弟有擎天駕海之才,四海孰不欽敬?功名富貴,如探囊取物,何言無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肅笑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布曰:“兄在朝廷,觀何人為世之英雄?”肅曰:“某遍觀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終成大業。”布曰:“某欲從之,恨無門路。”肅取金珠、玉帶列於布前。布驚曰:“何為有此?”肅令叱退左右,告布曰:“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將此奉獻。赤兔馬亦董公所贈也。”布曰:“董公如此見愛,某將何以報之?”肅曰:“如某之不才,尚為虎賁中郎將;公若到彼,貴不可言。”布曰:“恨無涓埃之功,以為進見之禮。”肅曰:“功在翻手之間,公不肯為耳。”布沈吟良久曰:“吾欲殺丁原,引軍歸董卓,何如?”肅曰:“賢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遲,在於速決。”布與肅約於明日來降,肅別去。
紅樓夢/第005回
紅樓夢
上一回 回目錄 下一回
第五回 開生面夢演紅樓夢 立新場情傳幻境情
  題曰:
    春困葳蕤擁繡衾,恍隨仙子到紅塵;問誰幻入華胥景,千古風流造業人。
  第四回中既將薛家母子在榮府內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則暫不能寫矣。
  如今且說林黛玉自在榮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後,便是寶玉和黛玉二人之親密友愛處,亦自較別個不同,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略無參商。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釵去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鬱不忿之意,寶釵卻渾然不覺。那寶玉亦在孩提之間,況自天性所稟來的一片愚拙偏僻,視姊妹弟兄皆出一意,並無親疏遠近之別。其中因與黛玉同隨賈母一處坐臥,故略比別個姊妹熟慣些。既熟慣,則更覺親密,既親密,則不免一時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這日不知為何,他二人言語有些不合起來,黛玉又氣的獨在房中垂淚,寶玉又自悔言語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漸漸的回轉來。
  因東邊寧府中花園內梅花盛開,賈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請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賞花。是日先攜了賈蓉之妻,二人來面請。賈母等於早飯後過來,就在會芳園游頑,先茶後酒,不過皆是寧榮二府女眷家宴小集,並無別樣新文趣事可記。
  一時寶玉倦怠,欲睡中覺,賈母命人好生哄著,歇一回再來。賈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們這裏有給寶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與我就是了。」又向寶玉的奶娘丫鬟等道:「嬤嬤,姐姐們,請寶叔隨我這裡來。」賈母素知秦氏是個極妥當的人,生的裊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乃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見他去安置寶玉,自是安穩的。
  當下秦氏引了一簇人來至上房內間。寶玉抬頭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面,畫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圖》,也不看係何人所畫,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對聯,寫的是: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舖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裡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秦氏聽了笑道:「這裏還不好,可往那裏去呢?不然往我屋裏去吧。」寶玉點頭微笑。有一個嬤嬤說道:「那裏有個叔叔往侄兒房裏睡覺的理?」秦氏笑道:「噯喲喲,不怕他惱。他能多大呢,就忌諱這些個!上月你沒看見我那個兄弟來了,雖然與寶叔同年,兩個人若站在一處,只怕那個還高些呢。」寶玉道:「我怎麼沒見過?你帶他來我瞧瞧。」眾人笑道:「隔著二三十里,往那裏帶去,見的日子有呢。」說著大家來至秦氏房中。剛至房門,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襲人而來。寶玉覺得眼餳骨軟,連說「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其聯云:
  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
  案上設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一邊擺著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盤內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著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臥的榻,懸的是同昌公主製的聯珠帳。寶玉含笑連說:「這裏好!」秦氏笑道:「我這屋子大約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說著親自展開了西子浣過的紗衾,移了紅娘抱過的鴛枕。於是眾奶母伏侍寶玉臥好,款款散了,只留襲人,媚人,晴雯,麝月四個丫鬟為伴。秦氏便吩咐小丫鬟們,好生在廊檐下看著貓兒狗兒打架。
  那寶玉剛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猶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蕩蕩,隨了秦氏,至一所在。但見朱欄白石,綠樹清溪,真是人跡稀逢,飛塵不到。寶玉在夢中歡喜,想道:「這個去處有趣,我就在這裏過一生,縱然失了家也願意,強如天天被父母師傅打呢。」正胡思之間,忽聽山後有人作歌曰:
  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閒愁。
  寶玉聽了是女子的聲音。歌聲未息,早見那邊走出一個人來,蹁躚裊娜,端的與人不同。有賦為證:
  方離柳塢,乍出花房。
  但行處,鳥驚庭樹,
  將到時,影度迴廊。
  仙袂乍飄兮,聞麝蘭之馥郁,
  荷衣欲動兮,聽環佩之鏗鏘。
  靨笑春桃兮,雲堆翠髻,
  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
  纖腰之楚楚兮,迴風舞雪,
  珠翠之輝輝兮,滿額鵝黃。
  出沒花間兮,宜��宜喜,
  徘徊池上兮,若飛若揚。
  蛾眉顰笑兮,將言而未語,
  蓮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羨彼之良質兮,冰清玉潤,
  羨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
  愛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美彼之態度兮,鳳翥龍翔。
  其素若何,春梅綻雪。
  其潔若何,秋菊被霜。
  其靜若何,松生空谷。
  其艷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龍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應慚西子,實愧王嬙。
  奇矣哉,生於孰地,
  來自何方,信矣乎,
  瑤池不二,紫府無雙。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寶玉見是一個仙姑,喜的忙來作揖問道:「神仙姐姐不知從那裏來,如今要往那裏去?也不知這是何處,望乞攜帶攜帶。」那仙姑笑道:「吾居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虛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癡。因近來風流冤孽,纏綿於此處,是以前來訪察機會,布散相思。今忽與爾相逢,亦非偶然。此離吾境不遠,別無他物,僅有自採仙茗一盞,親釀美酒一瓮,素練魔舞歌姬數人,新填「紅樓夢」仙曲十二支,試隨吾一遊否?」寶玉聽說,便忘了秦氏在何處,竟隨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橫建,上書「太虛幻境」四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乃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轉過牌坊,便是一座宮門,上面橫書四個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對聯,大書云:
  厚地高天,堪歎古今情不盡;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
  寶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來如此。但不知何為「古今之情」,何為「風月之債」?從今倒要領略領略。」寶玉只顧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當下隨了仙姑進入二層門內,至兩邊配殿,皆有匾額對聯,一時看不盡許多,惟見有幾處寫的是:「癡情司」,「結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看了,因向仙姑道:「敢煩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遊玩遊玩,不知可使得?」仙姑道:「此各司中皆貯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過去未來的簿冊,爾凡眼塵軀,未便先知的。」寶玉聽了,那裏肯依,復央之再三。仙姑無奈,說:「也罷,就在此司內略隨喜隨喜罷了。」寶玉喜不自勝,抬頭看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兩邊對聯寫的是: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寶玉看了,便知感歎。進入門來,只見有十數個大櫥,皆用封條封著。看那封條上,皆是各省的地名。寶玉一心只揀自己的家鄉封條看,遂無心看別省的了。只見那邊櫥上封條上大書七字云:「金陵十二釵正冊」。寶玉問道:「何為『金陵十二釵正冊』?」警幻道:「即貴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冊,故為『正冊』。」寶玉道:「常聽人說,金陵極大,怎麼只十二個女子?如今單我家裏,上上下下,就有幾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貴省女子固多,不過擇其緊要者錄之。下邊二櫥則又次之。餘者庸常之輩,則無冊可錄矣。」寶玉聽說,再看下首二櫥上,果然寫著「金陵十二釵副冊」,又一個寫著「金陵十二釵又副冊」。寶玉便伸手先將「又副冊」櫥開了,拿出一本冊來,揭開一看,只見這首頁上畫著一幅畫,又非人物,也無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的滿紙烏雲濁霧而已。後有幾行字跡,寫的是: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懸念。
  寶玉看了,又見後面畫著一簇鮮花,一床破席,也有幾句言詞,寫道是: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寶玉看了不解。遂擲下這個,又去開了副冊櫥門,拿起一本冊來,揭開看時,只見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乾,蓮枯藕敗,後面書云:
  根並荷花一莖香,生平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空返鄉。
  寶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擲了,再去取「正冊」看,只見頭一頁上便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是:
  可歎停機德,誰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寶玉看了仍不解。待要問時,情知他必不肯洩漏,待要丟下,又不捨。遂又往後看時,只見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也有一首歌詞云: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
  後面又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淆;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後面又畫幾縷飛雲,一灣逝水。其詞曰:
  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後面又畫著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斷語云: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縷質,終陷泥淖中。
  後面忽見畫著個惡狼,追撲一美女,欲啖之意。其書云:
  子係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後面便是一所古廟,裏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其判云: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後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隻雌鳳。其判曰: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後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裡紡績。其判云:
  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村婦,巧得遇恩人。
  後面又畫著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後面又畫著高樓大廈,有一美人懸梁自縊。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寶玉還欲看時,那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穎慧,恐把仙機洩漏,遂掩了卷冊,笑向寶玉道:「且隨我去遊玩奇景,何必在此打這悶葫蘆!」
  寶玉恍恍惚惚,不覺棄了卷冊,又隨了警幻來至後面。但見珠簾繡幕,畫棟雕檐,說不盡那光搖朱戶金舖地,雪照瓊窗玉作宮。更見仙花馥郁,異草芬芳,真好個所在。又聽警幻笑道:「你們快出來迎接貴客!」一語未了,只見房中又走出幾個仙子來,皆是荷袂蹁躚,羽衣飄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見了寶玉,都怨謗警幻道:「我們不知係何『貴客』,忙的接了出來!姐姐曾說今日今時必有絳珠妹子的生魂前來遊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這濁物來污染這清淨女兒之境?」
  寶玉聽如此說,便嚇得欲退不能退,果覺自形污穢不堪。警幻忙攜住寶玉的手,向眾姊妹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榮府去接絳珠,適從寧府所過,偶遇寧榮二公之靈,囑吾云:『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傳流,雖歷百年,奈運終數盡,不可挽回者。故遺之子孫雖多,竟無可以繼業。其中惟嫡孫寶玉一人,稟性乖張,生性怪譎,雖聰明靈慧,略可望成,無奈吾家運數合終,恐無人規引入正。幸仙姑偶來,萬望先以情慾聲色等事警其癡頑,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後入於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囑吾,故發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終身冊籍,令彼熟玩,尚未覺悟,故引彼再至此處,令其再歷飲饌聲色之幻,或冀將來一悟,亦未可知也。」
  說畢,攜了寶玉入室。但聞一縷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寶玉遂不禁相問。警幻冷笑道:「此香塵世中既無,爾何能知!此香乃係諸名山勝境內初生異卉之精,合各種寶林珠樹之油所製,名『群芳髓』。」寶玉聽了,自是羨慕而已。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來。寶玉自覺清香異味,純美非常,因又問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紅一窟』。」寶玉聽了,點頭稱賞。因看房內,瑤琴,寶鼎,古畫,新詩,無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絨,奩間時漬粉污。壁上也見懸著一副對聯,書云:
  幽微靈秀地,無可奈何天。
  寶玉看畢,無不羨慕。因又請問眾仙姑姓名:一名癡夢仙姑,一名鐘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各各道號不一。少刻,有小丫鬟來調桌安椅,設擺酒饌。真是:瓊漿滿泛玻璃盞,玉液濃斟琥珀杯。更不用再說那肴饌之盛。寶玉因聞得此酒清香甘冽,異乎尋常,又不禁相問。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萬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鳳乳之麯釀成,因名為『萬艷同杯』。」寶玉稱賞不迭。
  飲酒間,又有十二個舞女上來,請問演何詞曲。警幻道:「就將新製《紅樓夢》十二支演上來。」舞女們答應了,便輕敲檀板,款按銀箏,聽他歌道是:
  開闢鴻蒙……
  方歌了一句,警幻便說道:「此曲不比塵世中所填傳奇之曲,必有生旦淨末之則,又有南北九宮之限。此或詠歎一人,或感懷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譜入管弦。若非個中人,不知其中之妙。料爾亦未必深明此調。若不先閱其稿,後聽其歌,翻成嚼蠟矣。」說畢,回頭命小丫鬟取了《紅樓夢》原稿來,���與寶玉。寶玉接來,一面目視其文,一面耳聆其歌曰:
[紅樓夢引子]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終身誤]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世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枉凝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寶玉聽了此曲,散漫無稽,不見得好處,但其聲韻悽惋,竟能銷魂醉魄。因此也不察其原委,問其來歷,就暫以此釋悶而已。因又看下道:
  [恨無常]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裏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樂中悲]
   襁褓中,父母歎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
  [世難容]
   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歎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白玉無瑕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歎無緣。
  [喜冤家]
   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一味的驕奢淫蕩貪還構。覷著那,侯門艷質同蒲柳;作踐的,公府千金似下流。歎幽魂艷魄,一載蕩悠悠。
  [虛花悟]
   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里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聰明累]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歎人世,終難定。
  [留餘慶]
   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加減乘除,上有蒼穹。
  [晚韶華]
   鏡里恩情,更那堪夢裏功名;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繡帳鴛衾。只這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教後人敬。
  [好事終]
   畫梁晝盡落香塵,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
  [收尾:飛鳥盡投林]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鳥盡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歌畢,還要歌副曲。警幻見寶玉甚無趣味,因歎:「癡兒竟尚未悟!」那寶玉忙止歌姬不必再唱,自覺朦朧恍惚,告醉求臥。警幻便命撤去殘席,送寶玉至一香閨繡閣之中,其間舖陳之盛,乃素所未見之物。更可駭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內,其鮮艷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黛玉。正不知何意,忽警幻道:「塵世中多少富貴之家,那些綠窗風月,繡閣煙霞,皆被淫污紈袴與那些流蕩女子悉皆玷辱。更可恨者,自古來多少輕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為飾,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飾非掩醜之語也。好色即淫,知情��淫。是以巫山之會,雲雨之歡,皆由既悅其色,復戀其情所致也。吾所愛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寶玉聽了,唬的忙答道:「仙姑差了。我因懶於讀書,家父母尚每垂訓飭,豈敢再冒『淫』字。況且年紀尚小,不知『淫』字為何物。」警幻道:「非也。淫雖一理,意則有別。如世之好淫者,不過悅容貌,喜歌舞,調笑無厭,雲雨無時,恨不能盡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時之趣興,此皆皮膚淫濫之蠢物耳。如爾則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吾輩推之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汝今獨得此二字,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然於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今既遇令祖寧榮二公剖腹深囑,吾不忍君獨為我閨閣增光,見棄於世道,是以特引前來,醉以靈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將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許配於汝。今夕良時,即可成姻。不過令汝領略此仙閨幻境之風光尚如此,何況塵境之情景哉?而今後勁萬萬解釋,改悟前情,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說畢便秘授以雲雨之事,推寶玉入房,將門掩上自去。
  那寶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囑之言,未免有兒女之事,難以盡述。至次日,便柔情繾綣,軟語溫存,與可卿難解難分。因二人攜手出去遊頑之時,忽至一個所在,但見荊榛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並無橋梁可通。正在猶豫之間,忽見警幻後面追來,告道:「快休前進,作速回頭要緊!」寶玉忙止步問道:「此係何處?」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萬丈,遙亙千里,中無舟楫可通,只有一個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撐篙,不受金銀之謝,但遇有緣者渡之。爾今偶游至此,設如墮落其中,則深負我從前諄諄警戒之語矣。」話猶未了,只聽迷津內水響如雷,竟有許多夜叉海鬼將寶玉拖將下去。嚇得寶玉汗下如雨,一面失聲喊叫:「可卿救我!」嚇得襲人輩眾丫鬟忙上來摟住,叫:「寶玉別怕,我們在這裏!」
  卻說秦氏正在房外囑咐小丫頭們好生看著貓兒狗兒打架,忽聽寶玉在夢中喚他的小名,因納悶道:「我的小名這裏從沒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夢裏叫出來?」正是:
  一場幽夢同誰訴,千古情人獨我知。
上一回 回目錄 下一回
0 notes
wangwill66 · 1 year
Text
清朝首富財產清單
H:古人的寶藏清單,首推和珅。20230607W3
維基文庫:
查抄和珅家產清單
語言
下載 PDF
監視
編輯
查抄和珅家產清單 清
漚磯釣叟
1870年
姊妹計劃: 數據項
  欽賜花園一所亭□□台二十座新添十六座 正屋一所十三進共七百三十間 東屋一所七進共三百六十間 西屋一所七進共三百五十間 徽式新屋一所七進共六百二十間 私設檔子房一所共七百三十間 花園一所亭台六十四座 田地八千頃 銀號十處本銀六十萬兩 當鋪十處本銀八十萬兩號件未計
  金庫 赤金五萬八千兩
  銀庫 元寶五萬五千六百個 京錁五百八十三萬個 蘇錁三百一十五萬個 洋錢五萬八千元
  錢庫 制錢一百五十萬千文
  以上共約銀五千四百餘萬兩
  人參庫 人參大小支數未計共重六百斤零
  玉器庫 玉鼎十三座高二尺五寸 玉磬二十塊 玉如意一百三十柄 鑲玉如意一千一百零六柄 玉鼻煙壺四十八個 玉帶頭一百三十件 玉屏二座二十四扇
  玉碗一十三桌 玉瓶三十個 玉盆一十八面 大小玉器共九十三架未計件
  以上共作價銀七百萬兩
  另又 玉壽佛一尊高三尺六寸 玉觀音一尊高三尺八寸(均刻雲貴總督獻)
  玉馬一匹長四尺三寸高二尺八寸
  以上三件均未作價
  珠寶庫 桂圓大東珠十粒 珍珠手串二百三十串 大映紅寶石十塊計重二百八十斤 小映紅寶石八十塊未計斤重 映藍寶石四十塊未計斤重 紅寶石帽頂九十顆 珊瑚帽頂八十顆 鏤金八寶屏十架
  銀器庫 銀碗七十二桌 金鑲箸二百雙 銀鑲箸五百雙 金茶匙六十根 銀茶匙三百八十根 銀漱口盂一百零八個 金法藍漱口盂四十個 銀法藍漱口盂八十個
  古玩器 古銅瓶二十座 古銅鼎二十一座 古銅海三十三座 古劍二口 宋硯十方 端硯七百零六方
  以上共作價銀八百萬兩
  另又 珊瑚樹七支高三尺六寸 又四支高三尺四寸 金鑲玉嵌鐘一座
  以上三件未作價
  綢緞庫 綢緞紗羅共一萬四千三百匹
  洋貨庫 大紅呢八百板 五色呢四百五十板 羽毛六百板 五色嘩嘰二十五板
  皮張��� 白狐皮五十二張 元狐皮五百張 白貂皮五十張 紫貂皮八百張 各種粗細皮共五萬六千張
  以上共作價銀一百萬兩
  銅錫庫 銅錫器共三十六萬零九百三十五件
  磁器庫 磁器共九萬六千一百八十四件
  文房庫 筆墨紙張字畫法帖書籍未計件數
  珍饈庫 海味雜物未計斤數
  住屋內 鏤金八寶床四架 鏤金八寶炕二十座大自鳴鐘十座 小自鳴鐘一百五十六座 桌鐘三百座 時辰表八十個 紫檀琉璃水晶燈綵各物共九千八百五十七件 珠寶金銀朝珠雜佩簪釧等物共二萬零二十五件 皮衣服共一千三百件 綿夾單紗衣服共五千六百二十四件 帽盒三十五個帽五十四頂 靴箱六十口靴一百二十四雙
  上房內 大珠八粒每粒重一兩 金寶塔一座重二十六斤 赤金二千五百兩 大金元寶一百個每個重一千兩 大銀元寶五百個每個重一千兩
  以上均未作價
  夾牆內 藏匿赤金二萬六千兩
  地窖內 埋藏銀一百萬兩
  另又 家人六百零六名 婦女六百口
  尚有錢店古玩等鋪俱尚未抄
  《國朝野記》最少,即有之,多不著名氏,蓋恐涉筆不謹,致取咎戾,蹈《西征隨筆》等書覆轍耳。此書大概抄自邸報,亦不具名,於和珅未敗以前事概不書,即劉、馬二家人名俱逸之,殊為簡略。曾聞故友姚春木上舍(椿)云:「和珅性警敏,讀書不多,而能強記。初官拜唐阿,值高宗駕出,於輿中默誦《論語朱注》,偶不屬,垂問御前大臣,無以應,珅時提燈輿左,謹舉下文以對,即日擢侍衛,不數年,珅涉大僚。既貴,延吳白華(省蘭)諸公於家,日與講論今古,故於詩文亦粗解;有所作,私倩彭文勤(元瑞)、紀文達(昀)為之潤色,二公慮被齮齕,恆為捉刀;獨劉文清(墉)時與抗,人傳文清門庭清峻,而不知性喜詼諧,數以謔語刺珅,珅不能堪,飾詞以訴,高宗亦知二人不相洽,每以溫言解之。
  有傳珅元夕獄中作五律云:「夜色明如許,嗟余困未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挨暮,牆高不見春,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詩殊不佳,足覘其概。珅有寵妾長二姑,所稱二夫人者,珅引帛時,賦七律二章挽之,並以自悼云:「誰道今皇恩遇殊,法寬難為罪臣舒,墜樓空有偕亡志,望闕難陳替死書,白練一條君自了,愁腸萬縷妾何如?可憐最是黃昏後,夢裡相逢醒也無。」(其一)「掩面登車涕淚潸,便如殘葉下秋山,籠中鸚鵡歸秦塞,馬上琵琶出漢關,自古桃花憐命薄,者番萍梗恨緣艱,傷心一派蘆溝水.直向東流竟不還。」(其二)
  又傳有吳卿憐者,蘇人,先為平陽王中丞(亶望)妾,王坐事伏法吳門,蔣戟門侍郎(錫棨)得之以獻於珅;珅敗,卿憐沒入官,作絕句八章,敘其悲怨云:「曉妝驚落玉搔頭(正月初八日曉起,理鬟驚聞籍沒),宛在湖邊十二樓(王中丞撫浙時,起樓閣飾以寶玉,傳謂迷樓,和相池館皆仿王苑)。魂定暗傷樓外景,湖邊無水不東流。」(其一)「香稻入唇驚吐日(和處查封有方餐者,因驚吐哺),海珍列鼎厭嘗時(王處查封,庖人方進燕窩湯,列屋皆然,食厭多陳幾上,兵役見之,紛紛大嚼,謂之「洋粉雲」)。蛾眉屈指年多少,到處滄桑知不知?(其二)「緩歌慢舞畫難圓,月下樓台冷繡襦,終夜相公看不足,朝天懶去倩人扶。」(其三)「蓮開並蒂豈前因,虛擲鶯梭廿九春。回首可憐歌舞地,兩番俱是個中人。」(其四)「最不分明月夜魂,何曾芳草怨王孫。梁間燕子來還去,害殺兒家是戟門。」(其五)「白雲深處老親存,十五年前笑語溫、夢裡輕舟無遠近,一聲款乃到吳門。」(其六)「村姬歡笑不知貧,長袖輕裾帶翠顰。三十六年秦女恨,卿憐猶是淺嘗人。」(其七)「冷夜痴兒掩淚題,他年應變杜鵑啼。啼時休向漳河畔,銅爵春深燕子棲。」(其八)
  珅死時年未六十,先患足軟,每夜半生剝犬皮一,縛兩膝上,始入朝,雖盛暑不能去。
  又長樂梁芷林中丞(章鉅)《歸田瑣記》述珅事云:「和珅之敗,余適在京師,而尚未登朝,無由悉其罪狀,後二十年入軍機,乃從檔簿中得其梗概,與外間所傳頗無歧異,此本朝一大案,不可不 列之以為負國營私者戒也。嘉慶四年正月初四日,恭值純廟升遐,和珅方為總理大臣,意得甚。次日即有御史廣興疏發其罪,初八日奉旨拿問,下刑部,並下各直省督撫議罪,直隸總督胡季堂請依大逆律凌遲處死;並列其冀州城外墳塋前有石門樓,石門前開隧道,正屋五間,稱曰享殿,東西廂房各五間,稱曰配殿,大門稱曰宮門,外圍牆二百丈,圍牆外設堆撥,士人稱曰和陵;牆西房屋二百一十九間,定製,親王墳塋,圍牆不得過百丈,和珅倍之。籍其家,更多人臣不應有之物,於是始將其大罪二十,宣示中外。其宅中太監呼什圖,時稱內劉,籍其家亦十餘萬,且為其弟劉寶梧捐納直隸州知州,劉寶榆守備銜,劉寶杞州同銜,則和珅之貪縱狂妄,除大罪外,已難悉數。時大學士九卿文武大臣翰詹科道公擬罪名,奏上如胡議,上以時當諒暗,不忍使大臣棄市,乃令和珅自裁。尤可怪者,籍沒後,續查出真珠、朝珠一掛,訊其家人,言往往燈下無人時,私自懸掛,對鏡徘徊,窺其心又不僅封殖貪黷之可罪矣。其金、銀庫內帳及大櫃內珠玉等項雜物帳簿,有好女子四名掌管,每年太監羅玉持出查��一次;四女子名香蓮、蕙芳、盧八兒、雲香也。籍珅之家人劉全、劉陔、劉印、胡六家,除金銀外,當鋪八座,內監呼什圖家,得米麥谷豆雜糧一萬一千六十五石;時文安大城兩處被水,分給兩縣作為口糧籽種。又分和珅之第,半為和孝公主府,半為慶親王府。及嘉慶二十五年王薨,五月十五日,管府事阿克當阿代郡王(諱綿慜)呈出毗盧帽門口四座太平缸五十有四,銅路鐙三十六對,此皆親王所不應有之物,而和珅有之,且銅路鐙較大內所陳,尤為精緻,今分設於景運隆宗兩門外雲。」
  竊又聞之先君子云:「先王父牧寧羌時,有州人張某以守備罷歸,言其壯日充陝西撫轅巡捕官巡撫某令齎二十萬金饋和珅,投書數日,偵探不得耗,費銀五千餘,始見一少年麗服奴出,問白者黃者,某以銀對,奴顧左右收外庫,授一名柬,曰以此還報,答書另發矣,某意奴非司閽,即和珅心腹,或笑曰,此重珅耳,其心腹司閽,豈數千金能見顏色。是時天下承平久,物力殷富,獻媚者誇多爭勝,如以數萬金進,不值一盼也。籍沒時,人參多至六百餘斤,彼侈言胡椒八百石者,未免寒陋。然高宗、仁宗英明神聖,珅雖當國久,亦不能大肆威福,固不如唐之元載輩,並不敢如鰲拜之橫,僅能潛通信息,藉圖自肥而已。」錄前志竟,並識於此。時同治九年冬十一月漚磯釣叟識。
1 note · View note
swxing039 · 4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幸の日���日記 哦~離島都有#STARBUCKS 品完熱咖來去看重點藍眼淚 在北竿曬紅回南竿繼續曬🥴 #連江縣 #連江 #馬祖 #南竿 #北竿 #大坵 #福澳港 #梅花鹿 #藍眼淚 #芹壁部落 #壁山觀景台 #塘后道沙灘 #北海坑道 #馬祖大坵島 #白馬尊王廟 #媽祖在馬祖 #馬祖美食 #馬祖景點 #馬祖南竿 #馬祖北竿 #馬祖門市 #馬祖星巴克 #吳遠弗屆之小確幸live♞ -2020 捌❶❻-❶❽曬藍眼淚(在 星巴克馬祖門市) https://www.instagram.com/p/CERY-kEgasg/?igshid=triqswbdx3qp
0 notes
aggartpra · 3 years
Text
探秘絲綢之路六大看點:一張奢華火車票超兩萬元
  原標題:美媒探秘絲綢之路上六大看點:一張奢華火車票超兩萬元
資料圖: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50公裡外的一個村莊綠樹掩映,草木青翠 新華社記者沙達提攝
  參考消息網6月19日報道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網站6月6日刊登記者羅佈·克羅森的文章,題為《絲綢之路的六個秘密:在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旅行)。文章摘編如下:
  連接中國與西方的古絲綢之路上的五個中亞國傢擁有世界上最令人震驚的一些自然和人文風光。
  從哈薩克斯坦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到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和佈哈拉巨大的寺廟和尖塔,再到天山山脈高聳入雲、白雪皚皚的山峰,這一地區的景點隻是缺乏新穎的宣傳。
  以下是這五個國傢裡最棒的六個方面:
  帖木兒墓(烏茲別克斯坦)
  他用他殺掉的人的顱骨建瞭一座金字塔。
  據稱,有1700萬人成為帖木兒妄自尊大的受害者。這位14世紀的統治者創建瞭一個龐大帝國,從現在的印度一直延伸到伊斯坦佈爾,他試圖征服整個世界。
  他在攻打中國的途中病逝。
  帖木兒墓位於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擁有全球最大的一塊玉石。
  最好不要離墓太近。
  因為有傳言說,誰打開瞭他的棺墓,厄運就會降臨這個國傢。
  1941年,蘇聯考古學傢打開瞭棺木,三天之後,德國納粹入侵蘇聯。
  當地小貼士:在撒馬爾罕,遊客一定要嘗嘗當地獨具特色的面包。它與烏茲別克斯坦其他任何地方的面包都不一樣,巨大的偏平圓面包上撒滿瞭芝麻。
  希瓦未完工的巨大尖塔(烏茲別克斯坦)
  像水塔一樣粗,裝飾著漂亮的綠松石色的飾帶,位於古老的貿易城市希瓦的這一最迷人的景點甚至沒有完工。
  小尖塔的規模非常大,盡管被截去瞭頂端。
  這座尖塔由穆罕默德·阿明·汗始建於1851年,原本是要建造一個非常高的尖塔,可一直看到通往佈哈拉的路。
  阿明·汗的死意味著尖塔的建造沒有完工,這座塔與那些防禦土墻、神學院、城垛一道,一直原樣屹立到今天,就像古老的阿明·汗政權幾乎被人遺忘的墓地。
  黃昏時分,最能感受到這一極端守舊的城市那種令人傷感的氣氛,遊客幾乎可以感覺到在那矮矮的木門後面,他們或許瞥見瞭暴君阿明·汗的幽靈手持權杖走向後宮。
  塔什幹的食品市場(烏茲別克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的圓頂集市看上去就像是導演斯坦利·庫佈裡克的巨大的電影佈景的一部分。
  巨大的圓頂看上去就像是蘇聯太空時代荒誕想法的產物,內部攤位按同軸圓擺放,商人們出售的是典型的烏茲別克斯坦肉食,包括馬肉腸,羊肺、羊肉、駱駝肉和大串的烤肉和羊尾油做的餡餅。
  這裡十分喧鬧,對大多數外國遊客來說,東西都超級便宜。絲綢之路可能是古老的歷史,但是,要想看忙碌的現代商業活動,沒有比中亞更令人激動的地方瞭。
  阿什哈巴德(土庫曼斯坦)
  阿什哈巴德是世界上最不出名的首都之一,它有一種樣板城市的感覺。
  林陰大道都很寬,根本看不到垃圾,鋼、玻璃結構的壯觀的現代化大樓隨處可見。
  但人都在哪兒呢?這座城市的人口還不到100萬,沒有人行道或者說明確定義的“市中心”意味著,探索阿什哈巴德存在方向障礙。
  “終身總統”薩帕爾穆拉特·尼亞佐夫(於2006年去世)禁止張貼廣告使得人們很難從外觀上看出這個店究竟是個餐館還是個牙醫診所。
  他逝世後十年,對尼亞佐夫的狂熱崇拜仍以312英尺高的中立柱的形式存在著。除瞭出現機械故障時以外,中立柱頂部12米高的尼亞佐夫總統金像永遠隨著太陽的方向旋轉。
  奢華的火車
  穿越絲綢之路無論是曾經還是現在,依然是一個耐久的考驗。
  但是,有一個辦法可以穿越這幾個中亞國傢,卻不必消耗太多體力。
  德國鐵路公司Lernidee經營著中亞唯一的豪華火車線路。
  從哈薩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圖開始,這列火車僅用兩個星期多一點的時間就能穿越絲綢之路的精華部分,其中包括佈哈拉、撒馬爾罕和希瓦,終點是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
  車廂裡掛著窗簾帷幔、鋪著地毯,還有長沙發椅和茶點,餐車裡總會讓你有小驚喜,用當地特產做出的食物甚至能滿足國王或埃米爾的大多數要求。
  不過,這種奢華價格不菲,一張臥鋪票2870歐元(約合2.1萬元人民幣——本網註)起。
  阿拉木圖的馬肉宴(哈薩克斯坦)
  一盤面條上面擺放著幾塊厚厚的馬肉片,沒有蔬菜或沙拉,哈薩克斯坦古老的遊牧部落傳統在該國宏偉的前首都阿拉木圖可能不那麼明顯。
  然而,在特別場合的晚餐中,僅一道菜便能體現出這種傳統——那就是馬肉。
  這道被稱為“別什巴爾馬克”的菜,意譯為“五個手指”,顯然是因為它本應用手抓著吃。這道菜用大大的公用盤盛著,一邊吃一邊喝著冰鎮Derbes啤酒,無比爽快。(編譯/許燕紅)
  來源:參考消息
Tags:
私人貸款
,
低息私人貸款
,
低利息貸款
,
低息
,
特低利息
,
即時批核
,
大額貸款
,
大額私人貸款
,
業主貸款
,
業主大額貸款
,
業主私人貸款
,
物業貸款
,
按揭
,
網上貸款
,
清卡數
,
清數
,
借錢清卡數
,
財務公司
,
財務
,
無須入息證明
,
無須露面貸款
,
彈性還款期
,
急需現金周轉
,
低息貸款
,
信貸公司
,
網上借錢
,
轉數快借錢
,
循環貸款
,
Revloving loan
,
property owner loan
,
業主循環貸款
,
低息快批
,
免入息證明
,
貸款利率
,
財務貸款
,
低息借貸
,
網上低息貸款
,
Personal Loan
,
低息清卡數
,
無抵押貸款
,
Mortgage
,
循環現金
,
循環備用現金
,
找Min pay
,
物業按揭
,
樓宇按揭
,
樓按計數機
,
一按
,
二按
,
轉按
,
加按套現
,
check TU
,
物業套現
,
按揭成數
,
物業估價
,
物業一按
,
物業二按
,
物業轉按
,
物業加按套現
,
6 notes · View notes
victor6699 · 2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感謝玄天上帝
玄天上帝俗稱上帝公或帝爺公,為玉皇大帝之左相,掌武班;腳踏龜蛇,右手執劍,左手執印訣,威靈顯赫。
玄天上帝,本稱玄武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為避諱宋聖祖趙玄朗之名而改稱為真武。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蕩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常被簡稱為玄帝、北帝、黑帝、真武大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元天上帝、開天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北極蕩魔天尊等稱;俗稱上帝公、上帝爺公、上帝爺、帝爺、帝爺公等。 紫微大帝座下四聖真君之一,其象徵北極星與二十八宿中的北宮玄武,為統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屬水,能統領所有水族與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屬於黑色,又稱黑水帝。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鎮邦護國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戰神,明朝公家建了許多玄天上帝廟,並由官方祭祀。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禦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在日本佛教真言宗,奉祀北辰之神妙見菩薩,亦作一手持劍,腳踏龜蛇(玄武)之像(有時只踏一大龜),與真武大帝有異曲同工之妙,被視為同一位神祇。道教「三十六天將」之一,太歲星君的領袖殷郊、手持竹節鐗的五路財神之首武財神趙元帥、手持瓜鎚的掌管四方土地神的康元帥、「東嶽大帝十太保」之首溫瓊、手拿金磚的戲班先師馬元帥和道教的第一護法神王天君,也是一位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攝毒,則為玄天上帝之著名四大護法神之一。
聖源覺真經
恭請 聖源覺真經 志心皈命禮 (三稱) 九天玉皇公  人皇氏聖人  捨身堵北缺 代存萬眾生  萬眾大恩典  功德無量深 生平心仁義  性行道德深  刻己代眾生 救世功德成  靈魂萬年顯  天日永保留 萬教拜帝心  大仁大義成  精神在九天 心仍救世存  上天為帝主  勸善天下人 帝命太白星  星君下凡塵  奉旨降筆寫 分為三段經  上中下三節  一切皆降筆 原文用白話  禮義及廉恥  玉皇大帝心 道行八種禮  聖文傳凡世  誦念神鬼欽 老少誦奉行  萬事皆清平  天下分三界 由帝手判公  目視如電閃  不得漏毫分 左右兩旁立  慈苦大法童  生平自割肉 為藥濟貧窮  身佩七寶帶  無極變化通 手執雙龍劍  擁護玉皇公  南斗北斗星 玉皇用大臣  凡間生死事  兩尊星君分 五雷大將軍  聲威震西東  鎮兵千百萬 一切協天兵  五教道教理  仁慈道德心 五教皆平等  一切皈命禮  九重天外聖 地中五嶽神  一切聽號令  萬方土地遵 聖源覺真經  日月星同存  經文動天日 正氣萬古留  萬教經中寶  無極最上經 能超凡入聖  可超度亡人  玉皇威靈顯 仁義道德心  仁義昭日月  道德天同存 解化千萬劫  超度萬眾生  一切救世心 普渡眾生存  上中下聖文  萬教經中源 神聖佛仙道  傳教第一遍  真心誦皇經 福神到家庭  早晚焚香念  出入多貴人 上段聖源覺  常念化災星  諸仙佛法大 擁護誦皇經 誦畢用三拱手禮
中段聖源覺  上天消息文  天地降帝生 就是玉皇公  玉皇大帝名  人人稱天公 生平動天日  萬教皆遵從  金闕正殿坐 總管善惡文  頭戴金皇冠  身穿金龍袍 體高丈二尺  眉目清秀幼  五子鬚端正 壯嚴是天然  大慈大悲心  變出聖源覺 略說上天理  人人皆未明  宇宙太空中 變化萬星球  億億里一只  人物無一定 每球皆不等  有時破裂分  銀河更加遠 將近九天門  上天無早晚  時時皆光明 只見太陽光  照耀萬星球  地球在中間 凡塵在地球  一切天變化  個個有帝名 天下文明世  萬教各眾神  一切法力大 可過外星球  外球說不盡  天氣物不同 無非有道德  可住萬星球  天地變化生 皆由上空中  上天一切事  玉皇手中分 太陽日光照  照耀眾生存  陰陽循環轉 變化日日新  月星眾生寶  天氣眾生根 慈雲降甘雨  由帝各星辰  寒來屬往氣 春夏秋冬時  一年四季節  方便耕種分 凡間混沌開  人獸混草木  奪食其肉血 赤身露體宿  其世無知恥  亦無親屬分 只是未開化  一切亂行為  帝慈心不忍 即命各星宿  下凡再出世  教人開化心 古時到現今  歷代創造人  一切帝王侯 及且領導人  上天各星宿  皆是帝降生 國家興亡運  代代由帝分  九天威靈顯 至今救世存  一切大慈悲  勿聽異說求 家中安玉皇  必遵聖源覺  心須行仁義 性要道德存  國家百般律  勿犯規矩方 勤勞增生產  玉皇最喜歡  信仰聖源覺 保佑自己身  在家或出外  事事定聯陞 經中法語正  降神驅鬼語  妖魔必下拜 諸邪定潛逃  皇經存家中  可避諸邪崇 鎮宅及押煞  潔淨保留存  中段聖源覺 一切降福臨  玉皇心慈善  有求皆必應 誦畢用三拱手禮
下段聖源覺  玉皇天理經  慈善並仁義 勤學記在心  每日念一轉  運限定光明 玉皇行仁義  多誦五福臨  殺身成仁性 捨身取義心  孔孟留句話  須當訪聖人 男女少年人  細心聽聖經  勤學聖賢話 榮華必護身  父母生我身  長大須成人 為子須孝順  孝順敬天日  雙親最大恩 本身為天日  倘若罵爺娘  只是逆天日 貳拾肆孝賢  存留在上天  古人行孝順 孝順感動天  共住勿異心  父慈子孝順 兄寬弟忍和  百福此推尋  靜坐思己過 勿談閒事非  說人過量話  自然有天理 言多必有失  出口勿傷人  若不養心性 定遭苦難尋  平風作波浪  無形生事非 使人傷心恨  兇星禍懸眉  高聲說明醜 謹戒惡言語  毒罵或發誓  皆是報自己 性烈多事件  禍難百般有  仇敵定重重 切須再三忍  口角與訟事  勝敗皆空虛 忍氣留財福  凡事天必知  性善人人欽 寬和萬事成  原諒是仁義  自戒性烈心 天理聖源覺  勸善世上人  仁義道德全 人生主要根  米麥豆薯栗  人生重要物 不可亂消耗  須念來不易  粥飯人生命 無食不生存  雖然土上生  須念成長難 畜生亦如是  不可多殺生  有理必要用 方可殺生命  無理亂消耗  上天有罪名 萬物天地變  多耗必有折  善惡無形影 視之亦無蹤  吸之無別味  虛空過往有 玉皇恩愛深  句句勸人心  愛民如愛己 天無兩樣心  人生在世間  謹守最為先 若不從正業  差錯在眼前  嫖賭自賤身 財帛天數定  家和為第一  勤勞值千金 癡心狂賭難  傾家又蕩產  誦念早日改 妻兒樂團圓  人人雖有過  知者須改心 一切已差錯  須當教子孫  經中行道德 人生要將心  凡事將心念  萬事福自尋 將心人為本  立身孝順心  上天循環理 不將事難成  為人不將心  不將害本身 一切禍難有  罪惡自己尋  結交須大義 共事勿私心  凡事利己念  心高誤本身 福不在財多  財多不是福  福在子孫賢 子弟賢是福  榮華富貴家  不可自誇華 驕傲多薄福  心仁福增加  奢華是枝花 不如多施捨  善有善來報  天增是豪華 窮人勿灰心  心灰事難成  勤儉守本份 富貴必輪流  爛茅一般級  福在自己修 身中無寸土  只要心德修  善事無防作 惡事早改修  貧苦有善念  天須化貴人 生平無愧惡  神欽鬼扶持  行為心德正 萬教盡皆通  修橋施路工  良藥濟貧窮 常作大法事  定為動天公  為善最安樂 為惡天不容  過去有不法  結果如何休 生平有愧惡  切須改善心  若不早日改 鬼祟必纏身  行為無良心  貪心煩惱有 奸刁終害己  早改得自由  天地變化人 善惡出在心  善事門戶福  惡者罪狀深 男女向前程  保守好光陰  在世人為本 子孫孝順心  惡者心不仁  有過改維新 前途事業遠  須防退步身  狼毒梟惡心 差錯自改修  暗中用計較  必遭天理尋 糊行罪萬般  謀為事事難  妻離及子散 子逆做人難  天地循環理  罰罪一世為 急急回心改  陰功早日修  勿為天聾啞 報應或早遲  賞善罰罪惡  時時記在心 經中照天理  頌後好保存  圖書再刻版 扶持萬古留  皇經傳天下  教人道德存 救世天必見  勸善大有功  積善之家庭 上天降吉祥  玉皇增福壽  子孫世代昌 百本傳刻印  謀為貴人扶  三五百本印 小人久病除  千本印刻者  榮華代代存 合群印皇經  積福到家門  印經或抄寫 皆是作陰功  玉皇心仁義  不虧施經人 樂助發善心  福壽定延齡  施經種福田 惡煞不侵身  一生念千遍  凡事皆吉祥 一生念皇經  百年昇天堂  玉皇心印經 變成聖源覺  人人亦可念  天增福壽長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三稱) 誦畢用三拱手禮
2 notes · View notes
fuyonggu · 4 years
Text
Biography of Sima Jiong (Book of Jin 59)
Tumblr media
齊武閔王冏,字景治,獻王攸之子也。少稱仁惠,好振施,有父風。初,攸有疾,武帝不信,遣太醫診候,皆言無病。及攸薨,帝往臨喪,冏號踴訴父病為醫所誣,詔即誅醫。由是見稱,遂得為嗣。元康中,拜散騎常侍,領左軍將軍、翊軍校尉。趙王倫密與相結,廢賈后,以功轉遊擊將軍。冏以位不滿意,有恨色。孫秀微覺之,且憚其在內,出為平東將軍、假節,鎮許昌。倫篡,遷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欲以寵安之。
Sima Jiong was styled Jingzhi; his posthumous title was Prince Wumin ("the Martial and Pitied") of Qi. He was the son of Prince Xian ("the Presented") of Qi, Sima You. Even as a child, Sima Jiong won acclaim for his kind and benevolent attitude and enjoyed being generous; he had the same spirit as his father.
Before Sima You's death, although he had become ill, Emperor Wu did not really believe that he was sick. So he sent the imperial doctors to examine and diagnose Sima You, and they declared that he was not ill. When Sima You then passed away and Emperor Wu went to attend the mourning service, Sima Jiong was in a fit of grief, declaring that the doctors had given false reports about Sima You's illness. Emperor Wu ordered the doctors put to death, and Sima Jiong won renown for this act and was permitted to inherit his father's title as Prince of Qi (although he was not the eldest son).
During the Yuankang reign era (291-300), Sima Jiong was appointed as a Cavalier In Regular Attendance, as acting General of the Left Army, and as Colonel Who Supports The Army. The Prince of Zhao, Sima Lun, secretly formed ties with him.
For his role in helping to depose Jia Nanfeng (in 300), Sima Jiong was appointed as General of Roaming Assault. But Sima Jiong was not satisfied by this position, and he often looked resentful. When Sun Xiu realized this, he was afraid to keep Sima Jiong too close at hand, so he had him sent away as General Who Pacifies The East and Credential Holder and had him garrison Xuchang.
When Sima Lun usurped the throne (in 301), he appointed Sima Jiong as Grand General Who Guards The East and granted him the privilege of a Separate Office with equal ceremonial to the Three Excellencies, in order to mollify and appease him.
冏因眾心怨望,潛與離狐王盛、潁川王處穆謀起兵誅倫。倫遣腹心張烏覘之,烏反,曰:「齊無異志。」冏既有成謀未發,恐或泄,乃與軍司管襲殺處穆,送首於倫,以安其意。謀定,乃收襲殺之。遂與豫州刺史何勖、龍驤將軍董艾等起軍,遣使告成都、河間、常山、新野四王,移檄天下征鎮、州郡縣國,咸使聞知。揚州刺史郗隆承檄,猶豫未決,參軍王邃斬之,送首於冏。冏屯軍陽翟,倫遣其將閭和、張泓、孫輔出堮阪,與冏交戰。冏軍失利,堅壘自守。會成都軍破倫眾于黃橋,冏乃出軍攻和等,大破之。及王輿廢倫,惠帝反正,冏誅討賊党既畢,率眾入洛,頓軍通章署,甲士數十萬,旌旗器械之盛,震於京都。天子就拜大司馬,加九錫之命,備物典策,如宣、景、文、武輔魏故事。
Sima Jiong was planning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anger and resentment of the people against Sima Lun, and he secretly plotted with Wang Sheng of Lihu and Wang Chumu of Yingchuan to rise up with soldiers to overthrow Sima Lun. But at the same time, Sima Lun had sent one of his confidantes, Zhang Wu, to keep a close eye on Sima Jiong. When Zhang Wu returned to the capital, he reported, "The Prince of Qi has no ulterior motives against you." And since Sima Jiong's plans were not yet complete, he was afraid that the plot might leak out. So he joined with his Army-Marshal, Guan Xi, to kill Wang Chumu, then sent Wang Chumu head to Sima Lun in order to allay his concerns. However, once Sima Jiong's plan was complete, he arrested Guan Xi and killed him.
Then Sima Jiong raised an army, together with the Inspector of Yuzhou, He Xu, the Dragon-Soaring General, Dong Ai, and others. He sent word around to inform others of his plot: the Prince of Chengdu, Sima Ying, the Prince of Hejian, Sima Yong, the Prince of Changshan, Sima Ai, and the Prince of Xinye, Sima Xin.
Sima Jiong sent out a proclamation of his intentions to every general or minister, to all the Generals Who Conquer, Generals Who Guard, Inspectors, Administrators, Prefects, and Interior Ministers, so that everyone might know what his designs were.
When the Inspector of Yanzhou, Chi Long, received Sima Jiong's proclamation, he was hesitant and could not decide whether to support him or not. But one of his Army Advisors, Wang Sui, beheaded Chi Long and sent his head to Sima Jiong.
Sima Jiong camped his army at Yangdi. Sima Lun sent his generals Zhang Hong, Lü He, and Sun Fu to march out through Eban, where they met Sima Jiong in battle. Sima Jiong had the worst of the fighting, so he withdrew into his defenses and fortified his ramparts. But in the meantime, Sima Ying's army routed Sima Lun's forces at Huangqiao. So Sima Jiong led his army out again and attacked Lü He and the others, this time greatly routing them.
Once the Princes had finished deposing Sima Lun and restoring Emperor Hui to the throne and Sima Jiong had completed his executions of Sima Lun's partisans in villainy, Sima Jiong led his troops into Luoyang, where he made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his troops. He had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armored soldiers, with a full panoply of flags and banners and military gear, and the capital region trembled.
Emperor Hui appointed Sima Jiong as Grand Marshal and granted him the Nine Bestowments. He was granted regent authority to handle all canons and policies, just as Sima Yi, Sima Shi, Sima Zhao, and Emperor Wu had once wielded such power on behalf of the government of Wei. 
冏於是輔政,居攸故宮,置掾屬四十人。大築第館,北取五穀市,南開諸署,毀壞廬舍以百數,使大匠營制,與西宮等。鑿千秋門牆以通西閣,後房施鐘懸,前庭舞八佾,沈於酒色,不入朝見。坐拜百官,符敕三臺,選舉不均,惟寵親昵。以車騎將軍何勖領中領軍。封葛<方與>為牟平公,路秀小黃公,衛毅陰平公,劉真安鄉公,韓泰封丘公,號曰「五公」,委以心膂。殿中御史桓豹奏事,不先經冏府,即考竟之。於是朝廷側目,海內失望矣。南陽處士鄭方露版極諫,主簿王豹屢有箴規,冏並不能用,遂奏豹殺之。有白頭公入大司馬府大呼,言有兵起,不出甲子旬。即收殺之。
Sima Jiong thus acted as regent over the government. He lived in Sima You's old palace, and selected forty assistants and subordinates for himself. He greatly expanded the rooms and buildings of his palace, extending the estate north to reach the Five Grains Market and south to connect with the various government offices. He demolished hundreds of homes and buildings in the process. He ordered the Grand Architect to lay out his palace to be on the same scale as Emperor Hui's residence at the Western Palace. He bored a hole through the Qianqiu Gate to make a direct path to the Western Pavilion, and he hung up bells in his rear chambers and arrayed dancers in eight rows (an imperial privilege) in his front hall. He indulged himself in wine and sensual pleasures, not bothering to attend court.
Sima Jiong appointed various ministers without any ceremony, just granting the appointments from where he sat, and he issued commands to the Three Bureaus of the government simply by a mark. And in his selections and promotions, he was not impartial, but only favored those who were close to him and familiar. He appointed the General of Chariots and Cavalry, He Xu, as General Who Leads The Army of the Center. He also appointed Ge Yu as Duke of Mouping, Lu Xiu as Duke of Xiaohuang, Wei Yi as Duke of Yinping, Liu Zhen as Duke of Anxiang, and Han Tai as Duke of Fengqiu; they came to be known as the "Five Dukes", and all of them were Sima Jiong's close companions.
The Secretary of the Central Hall, Huan Bao, submitted a petition without first sending it to Sima Jiong's office for review, for which he was submitted to interrogation. From then on, the court ministers all glanced about in fear, and everyone within the Seas lost hope in Sima Jiong.
A recluse of Nanyang, Zheng Fang, submitted an essay harshly remonstrating with Sima Jiong (his essay is listed below). And one of the Registrars, Wang Bao, often warned Sima Jiong against what he was doing (his essays and biography are in the Biographies of Loyal Ministers). But Sima Jiong did not follow either of their advice, and he even arranged to have Wang Bao killed.
A white-haired gentleman ran into the office of the Grand Marshal, exclaiming that there would be an uprising soon, before the next Jiazi year (in 304). He was arrested and killed.
冏驕恣日甚,終無悛志。前賊曹屬孫惠復上諫曰:惠聞天下五難,四不可,而明公皆以居之矣。捐宗廟之主,忽千乘之重,躬貫甲胄,犯冒鋒刃,此一難也。奮三百之卒,決全勝之策,集四方之眾,致英豪之士,此二難也。舍殿堂之尊,居單幕之陋,安囂塵之慘,同將士之勞,此三難也。驅烏合之眾,當凶強之敵,任神武之略,無疑阻之懼,此四難也。檄六合之內,著盟信之誓,升幽宮之帝,復皇祚之業,此五難也。大名不可久荷,大功不可久任,大權不可久執,大威不可久居。未有行其五難而不以為難,遺其不可而謂之為可。惠竊所不安也。自永熙以來,十有一載,人不見德,惟戮是聞。公族構篡奪之禍,骨肉遭梟夷之刑,群王被囚檻之困,妃主有離絕之哀。曆觀前代,國家之禍,至親之亂,未有今日之甚者也。良史書過,後嗣何觀!天下所以不去于晉,符命長存於世者,主無嚴虐之暴,朝無酷烈之政,武帝餘恩,獻王遺愛,聖慈惠和,尚經人心。四海所系,實在於茲。今明公建不世之義,而未為不世之讓,天下惑之,思求所悟。長沙、成都,魯、衛之密,國之親親,與明公計功受賞,尚不自先。今公宜放桓、文之勳,邁臧、劄之風,芻狗萬物,不仁其化,崇親推近,功遂身退,委萬機于二王,命方岳於群後,燿義讓之旗,鳴思歸之鑾,宅大齊之墟,振泱泱之風,垂拱青、徐之域,高枕營丘之籓。金石不足以銘高,八音不足以讚美,姬文不得專聖於前,太伯不得獨賢於後。今明公忘亢極之悔,忽窮高之凶,棄五嶽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權勢受疑,內以百揆損神。雖處高臺之上,逍遙重仞之墉,及其危亡之憂,過於潁、翟之慮。群下竦戰,莫之敢言。惠以衰亡之余,遭陽九之運,甘矢石之禍,赴大王之義,脫褐冠胄,從戎于許。契闊戰陣,功無可記,當隨風塵,待罪初服。屈原放斥,心存南郢;樂毅適趙,志戀北燕。況惠受恩,偏蒙識養,雖復暫違,情隆二臣,是以披露血誠,冒昧幹迕。言入身戮,義讓功舉,退就鈇鑕,此惠之死賢於生也。冏不納,亦不加罪。
Sima Jiong only grew more arrogant by the day, and he never did reform his desires. 
A former official from the office of Bandit Management, Sun Hui, also wrote a letter to Sima Jiong remonstrating with him. He wrote, 
"I have heard that Your Highness has faced five hardships to reach your current position, and I am familiar with four truths about the impermanence of power. Yet Your Highness remains unconcerned about any of these things. 
"To set aside your gravity as keeper of your family’s ancestral temple and lay down your majesty of being lord of a domain of a thousand chariots in favor of personally donning armor and helmet and braving risks and facing dangers was the first hardship Your Highness undertook. To muster a band of three hundred fellows, devise plans for decisive and total victory, assemble soldiers from every corner, and gather together brave heroes was the second. To abandon the hallowed halls of your palace and dwell in the wretched conditions of a soldier's tent, peacefully enduring the noise and filth of the camp and sharing the labor and toil of the generals and soldiers was the third. To organize a flock of conscripts, prepare them to resist the fearsome might of the enemy, devise for them genius plans of martial prowess, and temper them with courage and resolve was the fourth. And to send out proclamations in every direction, gain the trust of sworn allies, restore the deposed Emperor to the throne, and revive the imperial fortunes was the fifth. 
"At the same time, I observe these truths: even a great reputation cannot ensure one's position, even great merits cannot secure one in office, even great influence cannot be wielded forever, and even great authority cannot be counted to last.
"Yet Your Highness does not recognize the extent of these five hardships you faced to get where you are, nor do you acknowledge these four truths. I cannot help but be concerned for you.
"In the eleven years since the start of the Yongxi era (in 290), there have been no instances of public virtue, but only reports of slaughter. The imperial clan has suffered the disasters of usurpations and struggles for power, and imperial relatives have inflicted punishments and executions against their own flesh and blood; princes have endured the indignities of jail cells and prison carts, and consorts have lamented their fates of being cut off and set aside. Indeed, in all of history, though we read of states that suffered disasters and close relatives that warred among themselves, never has there been a situation as dire as this one. If the historians be honest about our faults, how will our descendants ever bear to read about them? 
"Why then has the realm not abandoned Jin, and why has the Mandate not passed from our dynasty? Only because the ruler has not exhibited tyranny and severity and the court has not governed with violence and cruelty, because of the enduring grace of Emperor Wu and the lasting love of Prince Xian (Sima You). It was their sage benevolence and their kindly magnanimity which bound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toward Jin. And these are the things which secure the support of all those within the Four Seas.
"Now although Your Highness displayed an unparalleled sense of righteousness when you led your uprising against the usurper, still you have failed to show an equivalent sense of peerless virtue by yielding your position afterwards. The realm wonders at the reasons for this, and they seek an answer. Furthermore, the Princes of Changsha (Sima Ai) and Chengdu (Sima Ying) have the same close bond to one another as the ancient lords of Lu and Wey, they are the immediate family members of the Emperor (as his younger brothers), and when one considers whom among the three of you accomplished the most during the recent campaign and deserved the greatest rewards, it is difficult to be certain that Your Highness has an undisputed claim to supremacy. By continuing what you are currently doing, Your Highness will be giving up the good achievements of Duke Huan of Qi and Duke Wen of Jin when they selflessly rescued the royal family of Zhou from peril, and treading the same path as Zang and Zha instead. Straw dogs and all the beings of creation are not treated any differently out of any consideration of benevolence.
"Your Highness should honor your relatives and yield in favor of those near in stature to you, considering that your work is complete and withdrawing from the center. Entrust affairs to the two Princes, while you supervise the heirs of the various feudal lords. Display the banner of your righteous intention to yield power and sound the call of your wish to return to your noble fief, dwell within your domain as lord of the great Qi region, catch the spirit of the billowing wind, take the areas of Qingzhou and Xuzhou into your hands, and stand proud at your post at Yingqiu. If you do these things, then even gold will not be a good enough medium to record the greatness of your achievements and even the Eight Sounds will not be sufficient tunes to sing your praises; Ji Wen (King Wen of Zhou) would no longer have the sole claim for sagacity, nor Taibo for worthiness.
"But if you forget the dangers of the great precipice you are standing upon and heedlessly ascend towards the summit, you would be abandoning the security of the Five Peaks and making your position as precarious as a stack of eggs. Without, your power and authority would invite suspicion, and within, your reputation among the officials would suffer. Even if you were to venture to the top of a high terrace or seclude yourself behind rows of walls, I would still presume to fear for your safety, even more now than at the time of Yingchuan and Yangdi (during the uprising). Your subordinates quiver with fear for you, but none dare say a word. 
"Now who am I, Sun Hui, to tell you these things? Nothing but a sad remnant in fact. But inviting the onset of calamity and welcoming the perils of the slings and arrows, I once rushed to Your Highness's righteous call; casting aside my common clothes and putting on my helmet, I followed your army to Xu (Xuchang). Of great and glorious deeds in the line of battle, I have none to claim. Yet I followed you through the wind and dust of those days, and I am prepared to receive punishment in addressing you now. Though Qu Yuan was exiled, his heart was always with Ying in the south; though Yue Yi fled to Zhao, his thoughts were always with Yan in the north. Can it be any different with me, who has received your grace and was blessed with your recognition and your care? Though it may seem that I go against your wishes, I am your man through and through; I am baring my flesh to show the sincerity of my blood, and it is thus that I offer you such unpalatable advice. Having presented my words, I am prepared for my punishment. If by writing these things I can convince you to righteously yield power and to secure your achievements, I go to the chopping block willingly, for it would be a worthy end to my life."
Though Sima Jiong did not accept Sun Hui's advice, neither did he punish him.
翊軍校尉李含奔于長安,詐云受密詔,使河間王顒誅冏,因導以利謀。顒從之,上表曰:王室多故,禍難罔已。大司馬冏雖唱義有興復皇位之功,而定都邑,克寧社稷,實成都王勳力也。而冏不能固守臣節,實協異望。在許昌營有東西掖門,官置治書侍御史,長史、司馬直立左右,如侍臣之儀。京城大清,篡逆誅夷,而率百萬之眾來繞洛城。阻兵經年,不一朝覲,百官拜伏,晏然南面。壞樂官市署,用自增廣。輒取武庫秘杖,嚴列不解。故東萊王蕤知其逆節,表陳事狀,而見誣陷,加罪黜徙。以樹私黨,僭立官屬。幸妻嬖妾,名號比之中宮。沈湎酒色,不恤群黎。董艾放縱,無所畏忌,中丞按奏,而取退免。張偉惚恫,擁停詔可,葛旟小豎,維持國命。操弄王爵,貨賂公行。群奸聚黨,擅斷殺生。密署腹心,實為貨謀。斥罪忠良,伺窺神器。臣受重任,蕃衛方嶽,見冏所行,實懷激憤。即日翊軍校尉李含乘驛密至,宣騰詔旨。臣伏讀感切,五情若灼。《春秋》之義,君親無將。冏擁強兵,樹置私黨,權官要職,莫非腹心。雖復重責之誅,恐不義服。今輒勒兵,精卒十萬,與州征並協忠義,共會洛陽。驃騎將軍長沙王乂,同奮忠誠,廢冏還第。有不順命,軍法從事。成都王穎明德茂親,功高勳重,往歲去就,允合眾望,宜為宰輔,代冏阿衡之任。
The Colonel of 翊軍, Li Han, fled from the capital to Chang'an, the base of the Prince of Hejian, Sima Yong. He lied and said he had received a secret edict from Emperor Hui, calling on Sima Yong to punish Sima Jiong, and that Li Han had been sent to Sima Yong to help facilitate the plot.
Sima Yong believed Li Han. He submitted a petition to the court: "The imperial family has suffered from many incidents of late, and disasters and difficulties continue to plague us. Although the Grand Marshal, Sima Jiong, may claim the credit of having called an uprising and restoring the Emperor to the throne, in truth it was thanks to the Prince of Chengdu's efforts that the capital region was pacified and the altars of state were secured. Yet Sima Jiong, not content to observe his proper duties as a minister and subject, has begun to harbor nefarious intentions.
"At Sima Jiong's army camp at Xuchang, he set up eastern and western Ye Gates like one sees at the Emperor's palace, and on his staff there, those whom he appointed as Secretaries of Recordskeeping, as Chief Clerks, or as Marshals all hovered about him with the same ceremony that residents of the palace would show towards the Son of Heaven. During the campaign, although the capital had already been entirely purged and the usurpers and traitors punished before his arrival, Sima Jiong still led an army of a million soldiers to infest the walls of Luoyang. He has kept his troops garrisoned there for an entire year by now. He never attends court, but makes the government ministers bow and perform obeisance before him, while he sits serenely facing south (in imitation of the Emperor). He has torn down buildings of the Music Bureau and the marketplace purely to expand and broaden his own estate. He has helped himself to the stored equipment of the Arsenal, and he has imposed martial law on the city without any sign of lifting restrictions. The former Prince of Donglai, Sima Ruí (Sima Jiong’s elder brother), recognized that Sima Jiong had betrayed his duties, and he presented a petition to the court listing Sima Jiong's offenses, but he was only met with slander and infamy, until he was charged with a crime and suffered demotion and exile. Sima Jiong has presumed to fill the government ministries with his own partisans and minions, and he grants his favored lovers and floozies titles comparable to those used in the Emperor's harem. He freely indulges himself in wine and in sensual pleasures, showing no regard for the common people. He allows his henchman Zong Ai to do whatever he pleases without any hesitation or suspicion, for though the government receives complaints about Zong Ai's behavior, he always gets let off from any charge. He permits a nobody like Zhang Wei to determine whether imperial edicts shall be allowed to go out or not, and he entrusts a miscreant like Ge Yu with control of the state. He hands out noble titles as he pleases, and bribes change hands freely and openly. He surrounds himself with a rogues' gallery, and he makes the call on who will live or who will die. His closest confidantes think only of how to enrich themselves. And he has slandered and punished good and worthy people, while gazing with longing towards the sacred instruments of power.
"I was assigned a serious charge and am responsible for protecting and defending a strategic area of the realm. But as I have witnessed Sima Jiong's actions, I have nursed a sense of righteous indignation. Then this very day, the Colonel of 翊軍, Li Han, secretly came to me by courier horse to present to me the imperial will and decree. When I bowed before him to hear the reading of this edict, which called upon me to raise my banners and turn against my own flesh and blood, my feelings were assailed and all my senses were aflame. And is it not a principle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hat one may never war against their liege or their kinfolk? Yet Sima Jiong has a powerful army at his beck and call, he has placed his favorites into positions of power, and not a one of the important offices of state exists but is filled by one of his cronies. So though in turning my sword against Sima Jiong I would be committing a serious crime which deserved death, still I am afraid I could no longer in good conscience accept what he has done.
"Thus I am now marching at the head of a hundred thousand elite soldiers. May the provincial commanders join me in this loyal and righteous cause and combine their forces with mine at Luoyang. I ask that the General of Agile Cavalry and Prince of Changsha, Sima Ai, likewise prove his loyalty and sincerity by removing Sima Jiong from power and sending him back to his estate. Anyone who refuses to heed the imperial order shall be dealt with by military law. 
"The Prince of Chengdu, Sima Ying, is wise, virtuous, luxuriant, and friendly; his achievements are lofty and his deeds profound. When he departed the capital last year and yielded his power, he gained the hopes and admiration of all. He is suited to serve as regent over the government. Let him take up the role of A-Heng (Yi Yin) in Sima Jiong's stead."
顒表既至,冏大懼,會百僚曰:「昔孫秀作逆,篡逼帝王,社稷傾覆,莫能禦難。孤糾合義眾,掃除元惡,臣子之節,信著神明。二王今日聽信讒言,造構大難,當賴忠謀以和不協耳。」
When Sima Yong's petition arrived at Luoyang, Sima Jiong was terrified. He summoned the ministers and said to them, "When Sun Xiu plotted his treason before and usurped and oppressed the Emperor and the Princes, the very altar of state was nearly toppled, and no one else was able to stand against such difficulties. I was the one who gathered together soldiers to begin an uprising, and I was the one who swept away and purged the chief evil. I have maintained my duty as a subject and as a son, and the spirits can attest to my trustworthiness. Yet now these two Princes have returned my trust with slander and are causing great trouble. Gentlemen, I shall depend on your loyal advice for how to reconcile with these wayward foes." 
司徒王戎、司空東海王越說冏委權崇讓。冏從事中郎葛旟怒曰:「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當時喋喋,莫敢先唱。公蒙犯矢石,躬貫甲胄,攻圍陷陣,得濟今日。計功行封,事殷未遍。三臺納言,不恤王事,賞報稽緩,責不在府。讒言僭逆,當共誅討,虛承偽書,令公就第。漢、魏以來,王侯就第甯有得保妻子者乎!議者可斬。」於是百官震悚,無不失色。
The Minister Over The Masses, Wang Rong, and the Minister of Works and Prince of Donghai, Sima Yue, advised Sima Jiong to resign his authority and honor the others by yielding his position. 
But Sima Jiong's Attendant Officer of the Palace Gentlemen, Ge Yu, angrily told them, "The commoner of Zhao (Sima Lun) heeded and employed Sun Xiu, and he abused his authority; Heaven and Earth themselves changed based purely on his whims. Everyone talked and talked about doing something back then, but no one else dared to speak up first. It was our lord who braved the slings and arrows, personally wearing armor and helmet and attacking the enemy lines and breaking their formations, and who brought us to this happy day. Considering the rewards he has received for all that he has done on behalf of the state, one could argue that he has still not gotten all that he deserves. 
"For members of the Three Bureaus to say such things shows how much you disregard the Prince's affairs. It is no fault of his that rewards for others have been slow in coming. Besides, those who speak slander and stir up chaos should all be put to death. How can you heed the empty orders of this presumptuous letter and command our lord to retire to his estate? And through all the time of Han and Wei, what prince or noble that retired to his estate has ever been able to protect his wife and children? Anyone who suggests such a thing out to be beheaded." 
The ministers were greatly disturbed and trembling, and all of them turned pale.
長沙王乂徑入宮,發兵攻冏府。冏遣董艾陳兵宮西。乂又遣宋洪等放火燒諸觀閣及千秋、神武門。冏令黃門令王湖悉盜騶虞幡,唱云:「長沙王矯詔。」乂又稱:「大司馬謀反,助者誅五族。」是夕,城內大戰,飛矢雨集,火光屬天。帝幸上東門,矢集御前。群臣救火,死者相枕。明日,冏敗,乂擒冏至殿前,帝惻然,欲活之。乂叱左右促牽出,冏猶再顧,遂斬於閶闔門外,徇首六軍。諸黨屬皆夷三族。幽其子淮陵王超、樂安王冰、濟陽王英于金墉。暴冏屍於西明亭,三日而莫敢收斂。冏故掾屬荀闓等表乞殯葬,許之。
The Prince of Changsha, Sima Ai, rushed into the palace, then raised troops to attack Sima Jiong's office. Sima Jiong sent Zong Ai to array troops west of the palace. Sima Ai also sent Song Hong and others to set fire to and burn down the various pavilions and the Qianqiu and Shenwu Gates.
Sima Jiong ordered the Prefect of the Yellow Gate, Wang Hu, to steal all the Zouyu Banners and display them (thus compelling all soldiers to cease fighting) while announcing, "The Prince of Changsha has forged an imperial decree." 
But Sima Ai also spread the message, "The Grand Marshal has plotted rebellion, and anyone who helps him will have their families executed to the fifth degree."
That night, there was great fighting within the city; flying arrows poured down like rain, and the glow of the fires outshone the heavens. Emperor Hui was at the Shangdong Gate when a flurry of arrows came his way. His ministers were trying to put out the fires, and they fell down dead in heaps.
By the next day, Sima Jiong had been defeated. Sima Ai brought Sima Jiong to the Front Hall. Emperor Hui, feeling sad for him, wished to let him live, but Sima Ai ordered those around him to lead Sima Jiong away, even as Sima Jiong kept looking back. Sima Ai beheaded Sima Jiong outside the Changhe Gate, and displayed his head to the six armies (of the capital soldiers).
Those who were in league with Sima Jiong were executed with their families to the third degree. The Princes of Huailing, Le'an, and Qiyang, Sima Jiong's sons Sima Chao, Sima Bing, and Sima Yīng, were imprisoned at the Jinyong fortress.
Sima Jiong's body was left publicly exposed at Ximing Terrace, and for three days no one dared to claim the body for burial. Then Sima Jiong's former subordinates, Xun Kai and others, petitioned to be allowed to hold a mourning for Sima Jiong and to bury him, and their request was granted.
初,冏之盛也,有一婦人詣大司馬府求寄產。吏詰之,婦人曰:「我截齊便去耳。」識者聞而惡之。時又謠曰:「著布袙腹,為齊持服。」俄而冏誅。
Earlier, when Sima Jiong had been at his zenith, a woman had visited the Grand Marshal's office to ask for some supplies. When the officials had scolded her, she had said, "I'll just make things nice and tidy and then go." This disturbed some people, for they recognized that the term she had used, 截齊, could be interpreted as "cut down (the Prince of) Qi".
And there had also been a ditty going around: "Wrap the cloth 'round the middle bit, to make it all (or, Qi) nice and fit (or, to submit)." And indeed, it wasn't long before Sima Jiong was executed.
永興初,詔以冏輕陷重刑,前勳不宜堙沒,乃赦其三子超、冰、英還第,封超為縣王,以繼冏祀,曆員外散騎常侍。光熙初,追冊冏曰:「咨故大司馬、齊王冏:王昔以宗籓穆胤紹世,緒于東國,作翰許京,允鎮靜我王室。涎率義徒,同盟觸澤,克成元勳,大濟潁東。朕用應嘉茂績,謂篤爾勞,俾式先典,以疇茲顯懿。廓士殊分,跨兼吳楚,崇禮備物,寵侔蕭、霍,庶憑翼戴之重,永隆邦家之望。而恭德不建,取侮二方,有司過舉,致王於戮。古人有言曰:'用其法,猶思其人。'況王功濟朕身,勳存社稷,追惟既往,有悼於厥心哉!今復王本封,命嗣子還紹厥緒,禮秩典度,一如舊制。使使持節、大鴻臚即墓賜策,祠乙太牢。魂而有靈,祗服朕命,肆寧爾心,嘉茲寵榮。」子超嗣爵。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ongxing reign era (305), an edict was issued declaring that Sima Jiong's offenses had not been serious enough to merit the harsh punishment that he had received, and that due to his earlier good deeds, his lineage should not be snuffed out. Thus his three sons Sima Chao, Sima Bing, and Sima Yīng were all pardoned and allowed to return to their estates, and Sima Chao was appointed as Prince of a county in order to continue Sima Jiong's lineage. Sima Chao eventually served as a Cavalier In Regular Attendance Without Assign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Guangxi reign era (306), Sima Jiong was posthumously honored with a decree by Emperor Hui.
"I declare the following regarding the late Grand Marshal and Prince of Qi, Sima Jiong:
"The late Prince might have quietly and meekly inherited the fief which he was due. Yet rather than sequester himself in his eastern domain (at Qi), he sent forth his proclamation from Xujing (Xu or Xuchang), and fully acted to protect our royal family and quell the disturbance of the imperial household. Zealously leading forth his followers for a righteous cause and forging an alliance at Lake Chu, he achieved successes and performed the greatest of deeds, and was very accomplished at Yingdong (eastern Yingchuan?). I ought to have responded to these things with congratulations for his exceptional performance, thanking him for his loyal and faithful service, and honoring him according to the ancient standards, thereby ensuring and glorifying his legacy. He ought to have been granted a fief even grander than those once held by Han's Princes of Wu and Chu, and he ought to have been honored with such exceptional courtesy and respect that he would have rivaled the favor enjoyed by Xiao He or Huo Guang. The great assistance and protection which he provided us entitled him to the everlasting admiration of the royal clan and the state.
"Yet the Prince failed to practice virtue, he incurred the enmity of two of his peers, the officials pressed him for his faults, and in the end he was executed. The ancients had a saying: 'Enforce the law, but think of the accused.' How much less can I ignore this sentiment when it was thanks to the Prince's deeds that I remained safe and the fortunes of state were preserved? And how tragic, how heart-rending it seems that only posthumously may his achievements be recognized!
"I hereby restore the Prince to his former title as Prince of Qi, and command that his son and heir be permitted to return and to inherit this title. The salary and privileges, canons and systems associated with the title shall all be as they once were. And I hereby send the Commissioner Bearing Credentials and Grand Diplomat to convey my words to the tomb of the late Prince and to offer a Grand Sacrifice to his spirit. If the dead are still aware of what takes place in this world, then may they take note of my command; may the spirit of the late Prince feel peace in his heart and be joyful of this favor and honor."
Sima Jiong's son Sima Chao thus inherited his title as Prince of Qi.
永嘉中,懷帝下詔,重述冏唱義元勳,還贈大司馬,加侍中、假節,追諡。及洛陽傾覆,超兄弟皆沒于劉聰,冏遂無後。太元中,詔以故南頓王宗子柔之襲封齊王,紹攸、冏之祀,曆散騎常侍。元興初,會稽王道子將討桓玄,詔柔之兼侍中,以騶虞幡宣告江、荊二州,至姑孰,為玄前鋒所害。贈光祿勳。子建之立。宋受禪,國除。
During the Yongjia reign era (307-311), Emperor Huai also issued an edict which again praised Sima Jiong for having the chief accomplishment of having sounded the call to rise up against Sima Lun. Emperor Huai posthumously restored Sima Jiong's rank as Grand Marshal, and he also appointed him as a Palace Attendant and a Credential Bearer and gave him his posthumous name (Wumin).
When Luoyang fell (to Han-Zhao, in 311), Sima Chao and his brothers were all lost to Liu Cong, leaving Sima Jiong without any descendants.
During the Taiyuan reign era (376-396), Emperor Xiaowu issued an edict appointing Sima Rouzhi, the son of the late Prince of Nandun, Sima Zong, as Prince of Qi in order to continue Sima You's and Sima Jiong's lineage. Sima Rouzhi rose in office as high as Cavalier In Regular Attendan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uanxing reign era (402), when the Prince of Kuaiji, Sima Daozi, was about to campaign against the rebel general Huan Xuan, an edict was issued appointing Sima Rouzhi as a Palace Attendant, and he was sent out with the Zouyu Banners to command the soldiers of Jiangzhou and Jingzhou (under Huan Xuan's command) to stand down. But when Sima Rouzhi came to Gushu, he was killed by Huan Xuan's vanguard. He was posthumously appointed as Superintendent of the Crown Prince's Household.
Sima Rouzhi's son Sima Jianzhi inherited the title Prince of Qi. But after Liu Yu accepted the abdication of the Jin dynasty and established the Song dynasty (in 420), Sima Jianzhi's fief was abolished.
鄭方者,字子回,慷慨有志節,博涉史傳,卓犖不常,鄉閭有識者歎其奇,而未能薦達。及冏輔政專恣,方發憤步詣洛陽,自稱荊楚逸民,獻書於冏曰:「方聞聖明輔世,夙夜祗懼,泰而不驕,所以長守貴也。今大王安不慮危,耽于酒色,燕樂過度,其失一也。大王檄命,當使天下穆如清風,宗室骨肉永無纖介,今則不然,其失二也。四夷交侵,邊境不靜,大王自以功業興隆,不以為念,其失三也。大王興義,群庶競赴,天下雖甯,人勞窮苦,不聞大王振救之令,其失四也。又與義兵歃血而盟,事定之後,賞不逾時,自清泰已來,論功未分,此則食言,其失五也。大王建非常之功,居宰相之任,謗聲盈塗,人懷忿怨,方以狂愚,冒死陳誠。」冏含忍答之云:「孤不能致五闕,若無子,則不聞其過矣。」未幾而敗焉。
Zheng Fang was styled Zihui. He was a passionate man with a sense of duty and ambition, and he waded through and absorbed all the Histories and Annals. He was exceptionally talented and zealous, and those in his district who knew him all sighed in admiration of how much he stood out. Yet he never held office, because there was no one able to recommend him.
When Sima Jiong held power over the government and abused his authority, Zheng Fang was so moved with indignation that he set out by foot to visit Luoyang. Styling himself a wanderer from Jing and Chu, he presented a letter to Sima Jiong.
"I have heard that when the sage and wise steer the affairs of the age, day and night they are always careful and cautious, nor do they get carried away in their joy. Thus do they preserve and defend their honor. Yet you, Great Prince, are currently relaxed and not thinking of any danger, sinking into the depravity of wine and sensual pleasures and overindulging yourself in feasting and music; this is your first fault. You ought to be as respectful to the realm as the pure wind, and there should not be the slightest distance between yourself and your kinfolk and your flesh and blood, yet there currently is; this is your second fault. The barbarians are pressing in from every side and the borders are unstable, yet you consider that you have already accomplished enough and you take no notice of these things; this is your third fault. When you launched your uprising, all the people rushed to your banner, yet although there is now peace in the realm, the people continue to suffer endlessly, and I have heard nothing of any orders from you on how their burdens might be lifted; this is your fourth fault. And you made a covenant with blood-smeared lips and pledged to those that supported you in your uprising that after things had been completed, rewards would not be slow in coming, yet although the evil has already been purged, there have been no discussions of merit or distributions of rewards; you have eaten your words, and this is your fifth fault.
"Great Prince, you have achieved uncommon deeds, and you now occupy the role of chief minister of the state. Yet you allow slander and rumor to swirl around you and you do nothing while people bear anger and hatred against you. Though it be rash and foolish of me, still I would risk death to demonstrate my sincerity to you."
Sima Jiong bit his tongue and only responded, "I had no idea of my five shortcomings. If not for you, Sir, I would never have heard of them."
It was not long before Sima Jiong was destroyed.
史臣曰:冏名父之子,唱義勤王,摧偽業于既成,拯皇輿於已墜,策勳考績,良足可稱。然而臨禍忘憂,逞心縱欲,曾不知樂不可極,盈難久持,笑古人之未工,忘己事之已拙。向若采王豹之奇策,納孫惠之嘉謀,高謝袞章,永表東海,雖古之伊、霍,何以加焉!
The Historian's Appraisal: Sima Jiong was the son of a famous father, he sounded the call to rise up and rallied the Princes to his banner, he smashed Sima Lun's false designs and kept them from fruition, and he rescued Emperor Hui from falling into oblivion. Truly his actions and deeds were excellent and worthy of praise. Yet afterwards, when he himself stood at the brink of destruction, he failed to heed the danger, but only indulged his heart's desires and did whatever he wished. Did he not know that pleasure cannot go unbridled, or a host of difficulties left unchecked? Was it not ironic that he mocked the ancients who never finished their work, not realizing that his own achievements had been undone? If only he had plucked out the fine plan offered by Wang Bao or accepted the good advice provided by Sun Hui, by magnanimously yielding his imperial splendor at the capital and going out to his fief on the Eastern Sea, where his lineage might have endured! If he had done that, could even Yi Yin or Huo Guang have surpassed him?
贊曰:偉哉武閔!首創宏謨。德之不建,良可悲夫!
Crown Prince Li Xian of Tang's Appraisal: 
Pity the magnificent Prince Wumin!
His deeds were bold, his plans so keen!
Alas, his virtues he did not keep
And thus for this good man we weep.
18 notes · View notes
mouniassn · 8 months
Text
東西別亂拿(下)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修外道者,所碰過的東西會有黑氣,大多會招致干擾,所以不要隨意拿取別人送的結緣品;若自己身體不好,當有干擾時,會助長身體的病痛,加重不適,須謹慎小心。」
在我知道親戚會抽我福報後,親戚來我家我變得不太喜歡聊天,就一直滑平板,要不然就是去做別的事。某天他又送來知名廟宇的平安符,我看到嚇了一跳!我搖頭示意先生不要拿,先生也搖頭示意沒關係。
親戚看到這種情況説:「我的平安符不一樣,是很難拿得到的」,先生就收下了。事後先生跟我說:「他一句,你一句,你們兩個人的表情都不好看,我先收下再把平安符放在外面就好了!」我說:「不能拿這些會干擾我們的東西,這樣會沒完沒了,收下就是會干擾。」先生説:「他也是好意!」
隔了幾天親戚又來了,這次拿的東西是拆封過一大包的香,比一般拜拜的香還長一些,一直說這香多好多好,說可以拿回去拜祖先。我看到那包香傻眼了,忍不住跟他說:「親戚,這香我絕對不能拿,我的體質很敏感,能感應到靈界,靈界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我對一些符咒、香、神像很敏感,以後請你不要再拿來了。」他要離開時我就把它裝在袋子裡請他帶回去。
把事情說明白以後,親戚真的沒有再拿這些東西來了,我的身體也比較不會那麼疲累了。我也反省自己,我不能因被抽福報的事情把兩家關係搞得不好,這會影響到親人彼此的感情。
親戚出發點也是好意,他本身並不知道會抽他人福報的事。要改變的是我,他現在來我家我都對他很客氣也很尊重,我也不會去想被抽福報的事,把事情圓滿比較重要,他的家人也交代他不要太晚回家。
《六祖壇經》:「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這句話是我往後與人相處上,必須要做到的方向!
(分享完畢)
人際關係需要經營,像上面這樣的狀況您有遇到過嗎?上面案例這個看起來是好意,但實際上卻隱藏了看不見的靈界歹意,靈界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精舍辦理因果濟世常會遇到這種結緣品的問題,當佛菩薩查出宮廟是外道,並且已經大力干擾眾生,若時機因緣成熟,會請護法菩薩們出面收伏。但這可不是小事,有些宮廟是連鎖的,處理完這一間,還有其他分店也來干擾,就這樣一層層處理上去,這都是我們凡人看不到的靈界紛擾。除了連鎖道場的狀況還會有「同修道����的狀況,不同的外道也會認識不同的道友呀,祂們也可能彼此找過來一起干擾當事人,這些精舍菩薩也得處理,真是業務繁忙。
目前精舍開放網路請示,每周有一定請示限額,有的案子可不是處理「一件」的時間就能代表,像處理這一種外道系統的干擾,精舍每天請護法菩薩們處理,有的案件可是每天處理連續一年以上!這樣累積下來的業務,不是只有每周的請示,還有每天的外道清理業務,牟尼精舍承接的業務真的很多。
精舍有佛菩薩撐著,再大的干擾都能處理妥善!身為眾生的我們背後可是沒人撐腰呀,千萬別去與外道扯關係,不然人家千軍萬馬過來打我們一個,我們只有純挨打的份。
分享者分享了他處理這些事情的智慧,他明白的告訴親戚他們不能再收這一些結緣品,親戚也知道了,和平的化解往後的事情。雖然這樣的方式並不適合每一種狀況,但讓我們看到了成功的例子,他們也保住了彼此的情誼,也阻斷了影響家庭的靈界干擾。
凡事要有智慧,切記不要碰外道,也不要收結緣品,我們也得依據不同的狀況來圓滿家庭關係。相關的案例可以多參閱精舍發布的文章,文章內有各種案例與各種智慧,我們想不到解法,先看看人家怎麼解,也可以找到合宜的方式。
請拿出信心學佛,並且務必堅定所學,一門深入,長時勳修,才會有所成就。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0 notes
go4dharma · 4 years
Text
成就解脫是檢視正法與邪法的原則
摧毀那些毀謗成就解脫鐵案的妖人們
Tumblr media
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說法四十九年,相應不同眾生根基而為說法八萬四千門,無論那一門,法法都是為了眾生能夠脫離六道輪迴、成就解脫、離苦得樂。佛陀說六道輪迴之苦,不僅自苦,且眾生父母都在受苦,尤其三惡道的苦痛,更是不堪想像,輪迴無盡的生死大海中,眾生嘗盡了苦痛和悲哀,三惡道眾生無助的眼神和呻吟的痛苦終日上演,因此成就解脫就成為佛教徒的心願。 而成就解脫有不同的證量表顯,有肉身不壞的,像是唐朝六祖慧能大師、憨山大師、慈航法師、貢噶老人、十世班禪大師,有化虹身成就的,像是密勒日巴心子惹瓊巴,有預知時辰往生,生死自由者,像是聖欽老和尚、江西馬祖道一、虛雲法師,有往生後法體荼毗得堅固子者,像是太虛大師、悟達國師、廣欽老和尚。
讓我們在看看最近幾十年成就解脫的一些鐵案:
一九九一年,王靈澤大居士聖尊,修羌佛所傳甚深佛法生死自由得大成就,某日當街而坐為有緣人講法,講說善惡因果,講極樂世界之美妙,講法性不滅、頓超直入,講羌佛所傳真正佛法的博大精深。街上一聞聽王老講述之人問:“王老你能生死自由嗎?”他說:“能”。問:“什麼時候呢?”他說:“現在。”說罷將凳子一推,就地盤腳坐化往昇極樂世界,當街盤坐七日七夜,端正如鐘,周遭善信無不震驚膜拜。後荼毗得堅固子十三枚。 一九九一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趙賢雲居士,修羌佛所傳甚深佛法,預知往昇時辰,往昇前三天回老家與親人話別,說自己要去極樂世界了,親人們見她面色紅潤健康,還以為她在玩笑,拉著她打了一陣喜樂麻將。三日後夜晚,她與子女通曉閒話家常直到天亮,她忽然坐起說觀世音菩薩來接她了,結手印坐化往昇極樂世界,家人鄰居親見觀世音菩薩駕臨接引,圓寂後三日,法體仍紅光滿面,栩栩如生。 一九九三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闕祥壽居士,修羌佛所傳甚深佛法,全身兩次大放毫光,照徹黑夜如同白晝,達虹光成就,家中不學佛的後輩們親見,當下發心棄惡從善,包括他那殺豬為生的女婿,放下屠刀,皈依學佛。 中國佛教南傳第一站的霧中山開化寺方丈普觀老法師,與其師弟接王寺方丈果章老法師,在一九九二年夏的一次禪七中,得護法菩薩告知最偉大的聖德駕臨,法師當即出定中斷禪七,擂鼓鳴鐘,率大眾擺駕恭迎最偉大的巨聖第三世多杰羌佛,並攙扶當時年輕的第三世多杰羌佛進入開化寺。普觀法師自此虔誠依止羌佛座下學法,一九九八年,他修羌佛所傳甚深佛法,功行圓滿,生死自由而圓寂坐化,至今肉身金剛不壞盤坐塔中。 二零零一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多杰洛桑老法王,修羌佛所傳甚深佛法,預知時辰圓寂,荼毗時,其金剛之身於烈火中焚燒六個小時不壞,經祈請後肉身才火化成功,並拾得堅固子一百四十一枚。 二零零三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候欲善教授,修羌佛所傳彌陀大法,預先去西方極樂世界遊覽,返回後依照與阿彌陀佛約定的時辰按時往昇。 二零零三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林劉惠秀居士,修羌佛所傳彌陀大法,先預覽極樂聖境,再按時坐化往昇極樂世界。 二零零三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弟子余氏一家的再三懇求下,將已經死亡、瞳孔放大身體冰涼的弟子余林彩春召回人間,讓她過完七十歲生辰後再往昇。果然,余林彩春復活清醒與家人團聚慶生後,按時往昇極樂世界,臨終面帶微笑,極樂世界迦陵頻伽聖鳥環繞唱誦。 二零零四年,王程娥芬大居士,修羌佛所傳彌陀大法,往昇極樂世界,荼毗出六十多枚五彩堅固子及上品舍利花。 二零零四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唐謝樂慧居士,修羌佛所傳甚深佛法,往昇極樂世界,並荼毗得堅固子二百多枚。 二零零四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盧全芳居士,修羌佛所傳甚深佛法,往昇極樂世界,眾人親見西方佛國打開天窗,阿彌陀佛親臨接引,荼毗出堅固子四十九枚。 二零零五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王篤川教授,修羌佛所傳甚深佛法,往昇極樂世界,荼毗出堅固子二百多枚。 二零零四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釋了慧法師,修羌佛所傳甚深佛法,坐化圓寂,阿彌陀佛親臨接引,法師已坐上蓮花,但她親耳聽到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告知阿彌陀佛希望暫時留她下來,不要接走,阿彌陀佛同意,於是她至今仍健在於世,據知她現於國際佛教僧尼總會做法音工作。 二零一二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噶舉雪巴派法王,西巴寺主大西拉仁波且,修羌佛所傳甚深佛法,坐化圓寂,身體大放虹光,圓寂后十八小時身體仍熱氣騰騰。大西拉仁波且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便虔誠依止羌佛座下學法,在本世紀初妖孽對羌佛心生不滿時,他曾嚴厲教化僧俗弟子:羌佛是無比偉大的聖者,與釋迦佛陀一樣偉大,凡夫心識怎可了解佛陀如龐然宇宙之境,無論羌佛在東方西方,隨時都觀照著我們。 二零一三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千年古寺江西馬祖道場龍居寺方丈通慧大長老,修羌佛所傳甚深佛法,坐化圓寂,肉身金剛不壞,現已肉身穿金供奉。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通慧大長老就虔誠依止在羌佛座下學法,他還在寺廟中為羌佛修專門的大殿。他去緬甸請佛像時,緬甸全國上下同時夢到他是金身羅漢駕臨,第二天都到邊境持供迎接,人山人海,舉世驚嘆。 二零一五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峨嵋山九老洞住持、霧中山接王寺方丈107歲的果章長老,修羌佛所傳甚深佛法,生死自由。他示現病相入醫院,已經宣佈死亡身體已經冷掉後幾個小時,又活了過來,說不能在醫院,要回寺廟圓寂。回到寺廟第二天即坐化圓寂。圓寂十一天後仍栩栩如生,有不法之人用針刺法師血管,當下鮮血流出,表法肉身菩薩之地境。果章法師多年來每每提及羌佛恩師,便悲淚長流,為周遭眾生遠隔重洋無緣受教於羌佛而難過。九十四歲時,因感念羌佛���恩及悲憫眾生而觀修聖法,突然全身大方紅光,被在場弟子拍攝下來。 二零一五年七月,祿東贊法王在寫給台灣覺行寺籌備委員會的一封信中,拒絕了他們邀請他出任方丈的請求,說他沒有因緣了,等不到覺行寺建成了。 二零一七年,釋因海聖尊,修羌佛所傳甚深佛法,圓寂第十日開始脫胎換骨、二十幾天後變成另外一尊莊嚴無比法容,眉毛鬍鬚變得濃密,面部變得飽滿,圓寂三十一天後依然是紅潤健康相狀賽過活人。現被世人稱為重大奇聞軼事,科學無法解答的迷(大家可在YUTUBE上面輸入因海聖尊名號即可查到相關電視報導)。 二零一七年,祿東贊法王在《我敢保證功德與罪業、佛降甘露》一文中,告訴廣大行人他等不到古佛寺奠基了:“……我已經沒有瞻仰禮拜古佛寺的因緣了。……我雖然對生死有把握,但到了佛土再返回人間,我就沒有把握,因為不知道阿彌陀佛批不批准我返回人間現身禮佛,除非南無羌佛恩師召喚我。” 二零一七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趙玉勝居士,因功德殊勝,羌佛請來阿彌陀佛親臨現身為趙玉勝傳法,阿彌陀佛還引領趙玉勝觀覽極樂世界景象。兩月後,觀世音菩薩親臨接引趙玉勝往昇西方極樂世界,連趙玉勝身邊的陪護和鄰居都親見此聖境。 二零一八年九月十四日,世界佛教總部咨詢中心的第20180102號回覆諮詢,公佈祿東贊法王對自己圓寂的預言:“今天總部兩位董事去請示法王,有人問法王什麼時候圓寂,祿東贊法王說,他是修第三世多杰羌佛本尊法成就了生死自由的,他會盡快把最後一場法修了,寫下決定圓寂書就圓寂,不會耽誤時辰。” 二零一八年九月十九日,“勝義火供大法會”在祿東贊法王的祈請下,由巨聖德主持,在美國聖跡寺開壇舉行。法會聖境空前,羌佛傳承的巨聖德對空喊到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和金剛佛母,就此一聲,當下在場的佛弟子看到全身藍色的法界女性佛陀金剛佛母飛躍翻騰來到聖跡寺上空,金剛佛母雙眉間射出一道閃電火光,剎那點燃了壇爐中的六條檀香木,頓時烈焰熊熊,完成了勝義火供,當時妖魔被金剛佛母收服在袋囊裡,掏進伏魔缽中鎮壓,動靜震駭,驚撼無比!佛弟子們,認真環顧一下,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哪一位祖師、大尊者、大法王、大法師能有本事把金剛佛母請來虛空現身,讓人親見真容,修成勝義火壇供呢?可以斷言,當今世界根本找不到一個能有如此高深的道行!更沒有人有如此真鋼的佛法!已經杳無音訊八十七年的勝義火供法,由唯一掌握著一切佛法的佛陀帶到了人間!當時巨聖德在法會上公開宣佈,祿東贊法王已經等到了他要祈請的最後一場法會,很快就要圓寂了。 九月二十日子夜,祿東贊法王寫下了給他的恩師 — —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拜別文”,落筆剎那圓寂。兌現了他所說的“盡快把最後一場法修了,寫下決定圓寂書就圓寂,不會耽誤時辰。”徹底生死自由! 九月二十六日,祿東贊法王法體荼毗後,得聖物上品堅固子和五彩舍利花。 二零一七年,祿東贊法王在《我敢保證功德與罪業、佛降甘露》一文中,告訴廣大行人他等不到古佛寺奠基了:“……我已經沒有瞻仰禮拜古佛寺的因緣了。……我雖然對生死有把握,但到了佛土再返回人間,我就沒有把握,因為不知道阿彌陀佛批不批准我返回人間現身禮佛,除非南無羌佛恩師召喚我。” 二零一七年,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趙玉勝居士,因功德殊勝,羌佛請來���彌陀佛親臨現身為趙玉勝傳法,阿彌陀佛還引領趙玉勝觀覽極樂世界景象。兩月後,觀世音菩薩親臨接引趙玉勝往昇西方極樂世界,連趙玉勝身邊的陪護和鄰居都親見此聖境。 二零一八年九月十四日,世界佛教總部咨詢中心的第20180102號回覆諮詢,公佈祿東贊法王對自己圓寂的預言:“今天總部兩位董事去請示法王,有人問法王什麼時候圓寂,祿東贊法王說,他是修第三世多杰羌佛本尊法成就了生死自由的,他會盡快把最後一場法修了,寫下決定圓寂書就圓寂,不會耽誤時辰。” 二零一八年九月十九日,“勝義火供大法會”在祿東贊法王的祈請下,由巨聖德主持,在美國聖跡寺開壇舉行。法會聖境空前,羌佛傳承的巨聖德對空喊到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和金剛佛母,就此一聲,當下在場的佛弟子看到全身藍色的法界女性佛陀金剛佛母飛躍翻騰來到聖跡寺上空,金剛佛母雙眉間射出一道閃電火光,剎那點燃了壇爐中的六條檀香木,頓時烈焰熊熊,完成了勝義火供,當時妖魔被金剛佛母收服在袋囊裡,掏進伏魔缽中鎮壓,動靜震駭,驚撼無比!佛弟子們,認真環顧一下,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哪一位祖師、大尊者、大法王、大法師能有本事把金剛佛母請來虛空現身,讓人親見真容,修成勝義火壇供呢?可以斷言,當今世界根本找不到一個能有如此高深的道行!更沒有人有如此真鋼的佛法!已經杳無音訊八十七年的勝義火供法,由唯一掌握著一切佛法的佛陀帶到了人間!當時巨聖德在法會上公開宣佈,祿東贊法王已經等到了他要祈請的最後一場法會,很快就要圓寂了。
上面這些全都是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弟子成就解脫的鐵案。那些惡意毀謗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妖魔們無所不用其極的毀謗,但不管他們用甚麼伎倆毀謗潑髒水,說到成就解脫他們是百無一能、啞口無言,只能詆毀成就解脫的鐵案,滿口胡說八道,大家可以看看他們的周遭絕對看不到一個成就解脫的實例,而這正是他們不想讓眾生看到的,因為這就是妖魔的願力: 毀壞眾生慧命,讓眾生常處六道輪迴。而唯一他們可以使用的就是用各種方法毀謗成就解脫的鐵案以混淆眾生視聽。
這麼多成就解脫的鐵案,不就是佛教徒夢寐以求的嗎? 學佛就是為了脫離六道輪迴、成就解脫,進而自覺覺他,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弟子有這麼多成就解脫的鐵案,這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聰明一點的人,看到這些,就會知道,無論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有沒有任何名氣,無論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是甚麼身分,無論如何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如何被妖魔詆毀,都應該把握今生殊勝的因緣去了解,去求得成就解脫,而不是看到妖魔在那邊大肆毀謗就跟著人云亦云。更何況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超過上百位世界上最具有公信力的法王、攝政王、仁波且、入定觀察寫下認證祝賀(網路上公開資料,都可以找到),這是史無前例的。那些妖人又怎能比得上這些世界最高的法王、攝政王、仁波切所說的話呢? 他們連跟這些法王提鞋的資格都沒有。苦海中的眾生們,這麼多成就解脫的實例,證實了真實不虛的佛法就在現今這個世界中,而這真實不虛的佛法為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所擁有。
Tumblr media
2 notes · View notes
Photo
Tumblr media
【脈輪詳解】頂輪——心懷感激(Sahasrara chakra)
頂輪在頭頂部位。梵文中Sahasrara 的意思是"上千片花瓣"。
頂輪如果開啟,頭頂會感覺有如千瓣蓮花綻放般不可思議。如果不滿足或將生活一切視為理所當然,頂輪因而閉鎖;若懷抱感激知足之心,頂輪則能開啟。
某人每天對神祈禱:"神啊!我沒有足夠的錢!請保佑我中一千萬的樂透。如果我中了獎,我向你發誓,我一定捐出彩金的百分之二十,做為修建廟宇之用。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自己先拿走兩百萬, 留給我八百萬就可以了。"
人將生活中一切視為交易。也許做的不著痕跡,但如果仔細研究自己祈禱的內容,不難發現,自己總想跟他人談條件,即使是神明也不例外!
一則小故事:
  某天一個窮人向國王請贊助兒子的教育經費。國王一向以樂善好施聞名。窮人到皇宮時國王正在對天祈禱。於是他跟其他的人在外等候。國王祈禱完走出來,紛紛向國王求援的民眾都得到援助。
  惟獨這個窮人一言不發轉身離開。國王看到了把他叫回來。國王問他:"你為什麼話都不說就離開了?"窮人回答說:"陛下,我原本是來求你幫忙,結果你自己都要求老天幫忙。"
仔細研究自己祈禱的內容不難發現,人們只是不停的要求,就像托缽行乞的乞丐。我們祈求的內容,包括物質生活豐足、感情順利、權力加身、心想事成、青春美貌等。人們心裡總是有所求,養成習慣後常常開口要求卻不自知,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人們因為習慣要求,而不知道如何跳脫以新的視野看事情。
人們信仰宗教有兩種原因:一是因為內心有所祈求,二是因為出於感激。
因為內心對神有所祈求而信奉宗教,是大多數人信奉宗教的原因。因為人的慾望無窮,而且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誨,都教人們心裡有所求時就向神祈禱。覺得這樣再自然不過。但因為對上天的感激而信奉宗教,是違背人們從小所受的教誨。
人們從小學習要感謝身邊所有,只為符合社會禮儀。真正心懷感激成了一種奢求。所以只有少數人會因為真心感激而信仰宗教。只有少數的宗教,像是佛教,其宗旨是基於感激,信徒人數雖少,但是素養極高。祈禱本身並沒有錯,但問題在於人們執著於祈禱的內容。祈禱本應為進入冥想境界, 因為心懷感激,內心因此充滿喜樂。
你們心裡可能在想:心懷感激,也是為了符合社會規範,怎麼算是冥想?人們如果真心感激,表示已能體會生命價值所在,才會因為感激而產生信仰。人們只知道對撫養及關心自己的人表示感激,卻不知道上天以及全宇宙的能量,隨時隨地都在幫助你、保護你、及照應你。
人們總覺得身邊所有是理所應得,或出於機緣巧合。唯有在感受到上天無形的照護,才能領略到一切是上天的意旨,才得以成就今天的你。人們一直受到上天的眷顧。
能夠生氣勃勃,就是上天的眷顧。但人們大多不以為然,覺得人生乏味沮喪不已。不停的乞求上天,彷彿自己一無所有。如果能傾聽內心的聲音,就能調整自己,而更能感受到,上天以各種奇妙的方式照護自己。
大多數的人,因為出於恐懼而向上天祈禱。母親在孩子小時候告誡他們,如果不做某些事,上天會因而發怒。孩子雖然還小,但這種想法就已根深蒂固,以致孩子對上天有錯誤的認知。長大後面臨極度的矛盾,對上天無法懷抱愛跟感激。取而代之的是因對上天的恐懼而敬而遠之。
基於恐懼的心理而信奉宗教其實毫無意義,也不能幫助自己有所改變。表面上看來信心是增加了,但是內心沒有任何長進。人生真正的滿足不是光看表面功夫,而是要發自內心。得過成功憂鬱症的人, 應該更能體會我的話。宗教信仰應出於感念上天的愛與感激。儘管社會教導人要敬畏神,其實大可不必,祈禱時只要對上天心存愛跟感激即可。
一則小故事:
  東方玄學大師朱奈德以前一天向上天致意五次。有一次他和門徒流浪經過一些村莊。村莊的居民還無法接受玄學。第一個村莊里的村民把他們當成乞丐,而吝於施捨。
  
  第二天,還是沒有人願意施捨他們任何東西。第三天,村民充滿敵意,棍棒石頭齊飛,將他們趕出村去。當天晚上,朱奈德大師跟往常一樣屈膝感謝上蒼。
  門徒見狀覺得不可思議,不解大師為何還要感謝上蒼。門徒哭著說:"老師,這三天來我們不只沒有東西吃,還像狗一樣讓人趕出村外。這樣你還要感激上天?" 
  大師說:"你們是餓了三天,但過去三十年,你們是否曾經因為豐衣足食而感念過上蒼?要清楚一件事:我的感激無關得失,只為表達內心深深的喜樂跟愛,表達內心虔誠不應該是選擇性的。"
生活充滿感激,自然無欲無求,猶如進入冥想的境地。若不生恐懼,你已步上正道,因為由衷感激,理智不會橫生阻礙,自然不會心生不滿,因為不滿是出於理智,而不是出自內心。人過分理智會阻礙人從聽覺及視覺等感官感受上天,或是表達對上天的情感。惟有超越理智的束縛,才能感受上天之美。你���祈禱會滿是感激,內心滿是喜樂,你因此解脫而享有永恆的喜樂。
如果能拋開世俗的邏輯,你會像河流般自在。只需順從自己的心意,不需刻意選擇,也不需付出額外努力就能充滿喜樂。你能善盡本分,享受每個當下,並能深刻了解在生命這場美好的戲劇中你也是其中一角,你因而更能領受上天,更稱職的扮演自己的角色而樂在其中。
如果違背自己的心意,不僅要投注心力,還要做出選擇。順從自己的心意,你不需花額外的心力,不會感到疲倦或挫折,只會覺無比的輕鬆和喜悅,所有的事看來都再美好不過。
一則小故事:
  某人搭乘火車旅遊。一路上他觀察路旁車輛,以及沿途的美景。一位年長的女士坐在他旁邊。他告訴這位女士窗外令人屏息的美景是旅途中最佳享受。女士搖搖頭,望著窗外坐了一會兒便走出車廂。
  不久女士迴座,望著窗外坐了一會兒,又起身走出車廂。過了一段時間,女士又回來這次坐在某人身後。女士拍拍他的背問說:“對不起,請問你看見什麼?因為我什麼都沒看見!"
  我們無法由衷感受上天而錯失人生之美。我們總需要理由享受人生或慶祝,甚至質疑自己哪些該享受,哪些不該?我們不僅不知感激身邊所有,還不停要求及質疑。其實只要心懷感激,就能重新找回自己,融入自然。
一則小故事:
  某人某天在廟裡虔誠祈禱:“神啊!請借我一千塊錢,我真的有急��,我只要藉半個月,半個月後我領了薪水就還給你。"在廟裡修行的人聽到他的祈求,很同情他的遭遇。
  
  就拿出自己身邊的五百塊錢,放在信封裡交給前來祈求的人,說是神請他轉交。這人高興萬分,回家打開數了數發現裡面只有五百塊錢。隔天他回廟裡又跟神祈求說:“神啊!下次不要叫修士代轉錢了,直接給我就行了,讓他代轉,結果讓他拿走了一半。"
我們對所有的事都視為理所當然,所以常不知足。要知道,生命本身就是上天的禮物。有誰的生命是努力求得的?我想沒有吧!所以我們才不懂得珍惜,把所有的事視為理所當然——包括我們的身體、每日所需、自然美景等等。我們求上天賜我們鑽戒,卻未曾感謝祂賜給我們戴戒指的手指。即使是鑽戒,不用多久我們也會對它失去吸引力。
一則小故事:
  有天,地理老師要學生寫下世界七大奇蹟。學生寫下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等。有個小女孩一邊搖頭一邊寫。老師走近問她說:"怎麼了?你不知道答案嗎?"
  
  小女孩說:"不是的,我只是有點疑惑,應該不止七大奇蹟。"老師聽了十分驚訝,拿起小女孩的答案,讀了一遍,決定對全班大聲唸出:"世界七大奇蹟—— 我能看見天空,能觸摸大地,能聽見鳥鳴,聞到花香,嚐到美食,大聲的笑,盡情的愛。"
  全班頓時陷入寂靜。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小事,常為人遺忘。愈容易獲得,人們愈不懂得珍惜。我們從來沒有想過世上有數以百萬計的人,眼盲耳聾,口不能言,或食不知味。我們只想凡事要再多一點,再好一點,或想著下一個願望。
一則小故事:
  某人開車上高速公路打算回鄉下的家。開車開了近一個小時,車子猛然晃一下熄火了,原來是油箱空了。他走了好幾公里的路。邊走邊禱告,走的滿身大汗,終於走到鎮上。他走進加油站說他身上一毛錢都沒有,但急需汽油才能開車回鄉下。加油站裡的人拒絕了他的請求。
  他見對街有另一座加油站,於是走過去把自己的情形再說了一遍。加油站老闆同情他的遭遇,同意送他幾公升的油。不料這人竟說:"老闆,你可以折現金給我嗎?對面加油站的油便宜一些。"
願望未實現前顯得彌足珍貴,人們也會由衷祈禱。一旦願望實現, 價值頓失。人們便頭也不回的為下一個願望祈禱。人們心裡總有下一個願望,而不知心存感激。
舉例來說,我們到店裡看見有新功能的鬧鐘,頓時覺得這些新功對生活大有助益,能提升生活質量,自己會更有效率,所以決定買回家。過不了幾天,我們連撥鬧鐘的時間都沒有,可憐的鬧鐘在一旁佈滿灰塵,家里平白多了一個無用的東西。但不久我們又看上其它精巧的新玩具。
沒有到手的東西,總覺得至為重要,甚至攸關性命。等到真的到手了,卻又覺得微不足道。所以我們對生活永不滿足,而不停追逐。
一則關於拉瑪克里斯那大師的故事:
  傳說中拉瑪克里斯那大師只要見到從皇宮來的人,就會向他們朝拜。切譚亞是一位印度得道大師。有一次拉瑪克里斯那對某人朝拜,他周圍的人問他:為什麼要向一個凡人朝拜?
  拉瑪克里斯那回答說:“他們是凡人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是從巴尼卡地來的。而切譚亞大師就是在那裡成就偉大的志業。因此我見到那裡來的人,就會想起切譚亞,所以我向他們朝拜,表達我的感激之心,因為他們讓我想起這位悟道大師。如果我沒有遇見他們,我可能會把時間浪費在想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是他們喚醒我心中聖潔的記憶及想法。”
  拉瑪克里斯那向凡人朝拜,只因他們喚醒了祂內心的記憶,這在今天是難以想像的,這也是我說的,對所有的人跟事都要心懷感激, 因為他們都是萬物的一部分,而其作為也能與萬物和諧存在。如果你能有如此感知,你對所有事就能抱持感激之心。
我們需要從大師身上學習的也是這份感激之心。只要懂得心存感激,一切的事自會迎刃而解,而上天自然會降福於你。慾望跟感激是無法並存,心裡如果有一連串的慾望,表示你不知道感激,凡事都覺得匱乏。
如果你心懷感恩,一切都十分美好,就不會有其他的慾望,因為你的所有符合當下所需,不須請求就已擁有。人的慾望無窮盡,即使成了一國之君仍會感嘆,日月星辰未能為其所用。
在濕婆神的書中,記載著一段濕婆神跟巴拉瑪卡帕的故事。巴拉瑪卡帕是頭蓋骨的意思。濕婆神以苦行僧的身份遊歷時,用頭蓋骨作乞討的缽。奇怪的是,不管人們布施什麼,只要放進頭蓋骨之中馬上被吞噬。不管濕婆神如何努力想要填滿它,缽中始終空空如也。
巴拉瑪卡帕好比人心或人的自我,能吞噬所有,貪得無厭。因為自我,人們不懂安享已得之福分。人的生活要建構在無盡的追求上, 還是感激之上,全由自己決定。感激需發自內心,需要對上天以及上天的意旨有所領悟,而不是將道德規範強加在身上。能由衷感激, 對生活的看法會全然改變,會永遠享有平安喜樂。
某人向上天祈求:"我渴望平靜。"
上天回答說:"你已經找到答案。只要先把『我』去掉,再把『渴望』移除,就能得到平靜。"
惟有拋開心中限制,拋開自我,打破自己設下的藩籬,才能夠真正融入現實生活,並與萬物結合。人們想常保這份真實,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做些什麼。只要保有本性即可。能心懷感激,在為人處事上內心會充滿能量,滿足感油然而生。實際上有無收穫,其實無妨。
其實人的內心都在追求這樣的滿足感卻不自知,轉而尋求物質上的滿足,以致於一再迷失。不管你們相信與否,上天會照看你們。只需要心存感激,保持信心,上天自會降福。然而世人卻總是缺乏信心。
一則小故事:
  某人從不相信有神。有天,他突然從山頂上掉了下來,掛在樹根上。他心裡嚇的半死,突然想起人們總是把神掛在嘴邊。
  他跟自己說:"何不試試求神救命?"於是他哭叫著說:"神啊!我從來不相信有神。如果世上真的有神,你能救救我嗎?"神的聲音如雷般響起:"當然!我的孩子,把手放開,我會在下面接著你。"這人又大聲哭叫起來:"有沒有其他人能救救我?"
人們只要能將自己託付給上天,由衷信任祂,就能像神一樣自在。然而人們卻因為自我或是無知,而一再錯失大好機會。只要能持續對宇宙間這股能量,抱持感激的心,會感受到這股能量照應著我們, 就像是母親照應子女一般。不管你們相信與否,這都是事實。
有個人夢到自己跟神走在沙灘上,回顧自己的一生。
他跟神說:"神啊!我夢到我們一起走在沙灘上。我回頭看沙灘上的足跡,想起人生曾遭遇極大的考驗跟挫折。但在那些時候,沙灘上卻只見一排足印。不見另一個人的踪跡。在那些困難的時刻,你為何離我遠去?"
神回答說:"親愛的孩子,在那些艱難的時刻,我背著你向前。"
我跟大家說我自己的經驗。我四處遊歷時,走了將近三萬公里的路。其中的兩千公里,我完全步行。我只帶了兩件衣服和一個乞討用的缽。我許下心願,決不收取金錢,也不為下一餐積存糧食。人們問我是怎麼做到的,我告訴你們,我將一切託付上天。專心悟道,上天自會照應我的一切。
我勸大家對上天有信心,你們聯想到的,可能是如聖人一般,恆久而堅定的信仰,其實不然。我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切身的經驗。我想我應該是在場最年輕的。所以我說的,不是什麼陳年往事。試著心存感激,奇蹟自會發生。只要你做好準備,有一個滿載感激的心, 上天總是樂於給予。
一則小故事:
  某人夢見自己到了天堂。有位天使帶他到處參觀。他和天使並肩走著。他們先走進一個大工作室,裡面有很多天使正忙碌不堪。
  
  天使解釋說:"這是收件處。對神的祈求會先在此進行分類。" 這人往四處看去,發現天使們忙著將來自世界各地以各種語言寫成的願望分類。這些願望有的長篇大論,有的寫在廢紙上。
  
  他們接著往下走,進入第二間工作室。工作室裡同樣擠滿忙碌不堪的天使,以及包裹和書信。導引的天使解釋說:"這是包裝和寄件處。人們所祈求的恩典跟祝福,在此包裝後,一一寄往人間。"
  他們繼續往下走,到了走廊盡頭。在一間小房間門口停了下來。房間裡只有一位天使彎腰坐在書桌前。這人見了大吃一驚。他問天使說:"這個房間為何如此冷清?這間房間用途為何?"天使平靜的說:"這是答謝處。人們的感恩會送到此地。"
人們只知不停要求,又有多少人曾感謝自己所有?有多少人在祈禱詞中表達感激之心?
獨處時,可以做以下的練習:
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將心裡的憂慮跟慾望先擱到一邊,專注的想上天給你的恩賜。你可能馬上想到:"如果不去理會心中的慾望,如何能得到滿足?誰來照顧家人?我的生意又該怎麼辦。"我同意, 你們的心裡一定裝滿這些念頭。但試著給自己兩小時的時間。照我所說,先拋開腦中的所有念頭。
你覺得無論如何,你的家人或事業的存在,是因為你嗎?聽我說, 不管有沒有你,所有的事都會繼續進行。上天如果要仰賴人類的智慧,才能維持家人的生計以及個人的財富,人們早已處於匱乏之中。記得:光會擔心是沒有用的。我們之前已經有過充分的討論。
所以給自己一些時間,閉上雙眼,專注的想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用心的想每一件事——你的身體、財富、周圍的人的支持與協助、你的房子、奢侈品、你的假期等等。輕鬆的心懷感激的想每一件事,花多少時間都可以。
不要急著結束。用心想每一件事,記著這份滿足的感覺,感受內心充滿感激。當你睜開雙眼,會發現你所擁有的,遠遠超過你生活所需。你問自己-人生夫復何求?
人要懂得感激。要學會感激最好的方法,是學著對所有的事,不管是所見所聞,都能樂在其中,相信上天自會照應一切,生活自會有所改變。而你也因為常能自得其樂,而滿懷喜樂。
一則小故事:
  某人走過一個芒果園,園里長滿各種芒果。這人走進園里四下看了看,研究後寫下一些數據,半小時後離開。另一個人走過同一個芒果園。他走了進去,摘了好幾個芒果,大快朵頤一番後才離開。
可別隨便走進別人的芒果園摘芒果吃,可能有人會朝你扔石頭!我真正的意思是,不需要任何理由,你隨時能樂在其中。但我不是教你把工作拋到一旁,只顧享樂。你當然需要工作,如果只是享樂, 沒有人會資助你。我真正的意思是-快樂不需要理由。生性快樂的人,對所有事也會由衷感激。
不管工作、社會地位、經濟情況如何,人人都能自得其樂。問題在於,人們覺得凡事都需要理由,即使快樂也不例外。因為已習慣這樣的思考模式,所以總覺得別人的幸福比他應得的多。而自己努力的再多,得到的卻永遠不夠。
人們總覺得要努力才能得到快樂。努力並沒有錯,但與快樂無關。拋開這樣的想法,你就不會再抱怨或不滿足。上天隨時都降福於人。只要用心領略就能有所感受,決定權在於自己。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卻怪罪他人,別人無需為你的決定負責。你在有意無意間做出了決定,但因為缺乏覺知,才會事後對所做的決定懊悔,有諸多抱怨。
要謹記在心,天堂跟地獄並不具體存在,而是存乎一心。身處天堂或地獄,決定權在自己身上。對上天失去信心,離天堂越遠。無論身在何處,都宛如身處煉獄。不要以為地獄離你甚遠,其實就在你心中。你的天性,決定自己是身處天堂還是地獄。
一則小故事:
  有個老師問學生說:"有誰知道地獄在哪裡?"有個小女生站起來回答說:"老師,在我爸爸的書房裡。"老師很驚訝的問她為什麼。
  小女孩回答說:"每次我走進爸爸的書房,他都叫我把地獄趕出去(get the hell out of here)。"
孩子從很小就以為天堂跟地獄是具體存在的。他們以為神高高在上,坐在寶座上監視人的一舉一動,記下人的每一件善事或惡行。有了這種想法,人們做所有的事,都聯想到因果關係。做善事想到進天堂,做壞事就怕下地獄。人們把有關神的一切都當成交易。不管自己的本業為何,每個人都成了生意人。
你到廟裡都做些什麼?買了鮮花素果,到神前報上一長串自己以及家人的名號、生辰八字及其他細節,然後祝禱一番。唯恐神把福氣送錯家門。你告訴神自家的方位,再三強調是你獻上這些祭品。說完才放心離開廟裡。我說的對嗎?你擔心如果不再三提醒神,神不知道你的存在,福氣也不會降臨在你身上。
其實神隨時都降福於人,你只要心懷感激即可。神不是只救人於水火,而在平時,就對人不加理睬。這都只是人們自己的想像, 以為神也是如此。而這都得歸咎於社會的教化。人們扭曲了感激的真正意義,以為只需要在脫離危難,或受到神的照應時,才需表達感激。這是再荒謬不過!
聽我說:到廟裡祈福,只需心懷感激,帶著謝意在神前默念數刻。離開時也抱持相同的心情,其它的事自有安排。這就是最誠心的祈禱。心懷感激,就是最好的獻禮。
體會我所說,你能遠離外在世界的紛擾,讓感激在你心中生根。敞開心胸,讓自己成長。問題在於,人們總想盡辦法想要親近神,卻怎麼都行不通。如果能拋開腦中的想法,用心體會,你自然會發現不用刻意親近神,神其實一直在你心裡。
人凡事單憑理智,所以永遠都需要快樂的理由。人向外找尋神,卻怎麼也找不到。如果能用心體會,你會有全新的視野,會發現理智打亂一切,而你卻不自知。能用心體會,你會常存感激之心。人們常說感激要發自內心,而不是出於理智。不是嗎?
你們可能會問:"上師,我們要如何才能用心體會?"只要觀察自己的思考模式,這就夠了。我們常因為不了解自己的思考模式,不只不停思考,而且陷入固定模式。如果了解自己的思考模式,就懂得適時停止。
心懷感激並不是種美德,而是為人應有的態度。唯有存著感激之心,才能感受上天,與周遭的關係會更為和諧,你們只需要放輕鬆,感受這份喜悅。
我進一步解釋,什麼是感受上天。大家都知道如何操作收音機吧!收音機有許多頻道及節目可供收聽。你聽某個節目時,有時候會有乾擾。你會怎麼做?
調整一下頻道。
沒錯。要調整一下才聽得清楚。同樣的道理可用來解釋如何感受上天。如果沒有調整到對的頻道,會跟周圍的人一樣,腦中一片混亂,生活充滿干擾,人生只會陷入永無止境的擔憂,不滿與矛盾之中。然而,如果調到正確的頻道,感受到上天,在紛擾中你能找到正確的方向,不再為情緒所苦,你會充滿感激,生活便有如天籟般和諧。
一則小故事:
  有個乞丐在路上攔下一個人問他說:"兩年前你給了我二十塊。去年一整年你只給了我十塊。前幾個月你只給了我兩塊錢。為什麼你越給越少?"路人回答說:"我以前單身,後來結了婚。現在我有孩子了,所以手邊沒有多餘的錢。"乞丐哭著說:"你居然把應該給我的錢,拿去養活你的家人!"
  乞丐說路人把原屬於他的錢拿去養活家人。很多人以為他人養活自己,滿足自己生活所需,是與生俱來的權利。人們習慣將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人們有這種態度而不自知,不知道其實人生來一無所有。即使是自己的父母、先生、或妻子,也不能將他們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一則小故事:
  某人某天下班回家,發現自己的太太情緒不佳。太太大叫說:"我好不容易敎會女傭做所有的家事。她現在卻想辭職不干!"先生心疼的問太太說:"親愛的,她為什麼想辭職?"
  太太回答說:"都是因為你。女傭說你跟她講電話時,很粗魯無禮,傷了她的自尊。所以她決定辭職。"先生脫口而說:"那是因為我以為跟我講電話的是妳。"
我們常把身邊的人際關係視為理所當然,因此遇到不少障礙。要學習將每個人視為獨立的個體,適時表達感謝之意,就不會將他們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要學會尊重每個人。如果懂得不將他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人們才會學會惜福。仔細思考,你會發現人們只在意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即使擁有再多都不滿足,因為總有東西還沒有到手。
你可以試著坐下來,列出你擁有的一切。你可以先從視力開始。我們之前提過,世上有多少盲人,你能想像如果某天早上醒來,突然雙眼失明,你該怎麼辦?你連起床上廁所都辦不到!以前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失明後卻得費盡力氣。
���果能列出自己擁有的東西,你會有一長串清單。之後再列舉自己尚未擁有的,你也能列出一長串。清單上的第一項,可能是一輛奔馳轎車。你的願望可能比奔馳轎車的車身還長。如果認真列舉,一樣都不放過,這兩張清單都可無限延伸。
現在每人手中都有兩張清單,要看哪一張,全憑自己決定。將所有事視為理所當然的人,通常會選擇看自己未擁有的東西,看完只會覺得生活匱乏,滿懷慾望及不滿,因此也無從體會生活中原本已擁有的樂趣。
因為如此,生活中不論遇到大小事,都顯得稀鬆平常,因為總在期待下一件事情發生。下一件事發生了,也只覺得平凡至極,因為早已又另有期待。
如果選擇看自己所擁有的,會覺得感恩惜福而樂在其中,不覺得自己還欠缺什麼,生命對他而言,永遠都值得慶祝。認識這種人是一大享受,因為他們會散發一種獨特的美,永遠不虞匱乏。只知道以愛和感激,享受身邊所有。只要常懷感激之心,即使再平常不過的事物,都會顯得不凡而美好。其實人生並不如想像中平凡。再小的事,也有美好之處。只因人心流於世俗,無法看穿自然運行之美。
人的想法如此僵固,只知道不停找尋下一個標的。
如果能帶著好奇而敬畏的心,看待所有的事,心中會充滿感激和滿足,而不再懷疑自己還缺少什麼。你能學會用心體會,而不受限於原有的思考。像孩子一樣天真,不流於世俗,對所有事充滿好奇。看到小孩子總覺得很愉快。因為小孩還沒有受到社會的製約,孩子的想法也不像大人一樣呆板,而是新奇不受拘束。
以自己的身體為例,你們可以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坐下閉上雙眼, 想像右手食指因為意外而少了一截,只剩下原來的四分之三。身體沒有其它的殘缺之處,只是食指突然少了一截。你會做何反應?可能覺得難以承受。不管用手做什麼事,都要用到食指,不是嗎?你會如何以對?可能因此感到憂鬱吧!
想想世上有多少人,身體有殘缺。有多少人手指不全。而你從頭到腳,只要稍有缺陷,人生就缺少部分樂趣。我說的對嗎?所以每天花幾分鐘的時間,自己在房間裡,懷抱愛意,觸摸自己身體各部位, 感謝它讓你能如此享受人生。
你們有誰曾經這樣看待自己的身體?有多少人把自己的身體視為理所當然?又有多少人虐待自己的身體?我們之中有些人,因為覺得自己的身體不夠美,而憎恨自己。聽我說,如果你每天都能做我以上所說的練習,對自己身體每個部份都能有一份愛跟感激。你會發現自己的身體和臉上,能散發出不同的光芒。
你的身體能反應你的心態。不要忽略自己的身體,或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畢竟你的身體為你帶來這麼多的樂趣。你今天能來這裡,能毫不費力的聽講,也多虧了你的身體各部的配合,不是嗎?
一則小故事:
  在一個基督教家庭裡,有個小女孩跟媽媽坐在餐桌旁。桌上擺好了食物,小女孩沒有禱告就想開動。媽媽嚇了一跳,問她怎麼可以不守規矩。小女孩馬上回答說:"桌上的每樣食物,我以前至少謝過一次。"
這就是我所說的,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令人難過的是看到小孩子有這樣的想法。
一則小故事:
  一個小女孩問媽媽說:"媽媽,還有幾天才到聖誕節?"媽媽問:"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小女孩回答說:"我只是在想,什麼時候要開始當個乖小孩? "
我們就是這樣教小孩——教孩子做生意。敎孩子的事,都只是某種交易,而沒有敎小孩要隨性自然。沒有告訴孩子,生活不一定要有特定目的。是我們跟孩子說,所有的事都有其目的。因為如此,所有的過程都失去意義。
因為我們帶給孩子錯誤的觀念,要花一番力氣才能導正過來。而這正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想想看,幾代下來,人們累積了多少錯誤的觀念。我必須先導正你們的觀念,才能讓你們有所成長。
我告訴人們要常懷感激之心。有人會來告訴我說:“上師,這幾天我都有跟出租車司機或家裡的女傭致謝。"如果你真的心懷感激,就不會把這些事掛在嘴上。如果你們失去心愛的人,會把自己的傷痛掛在嘴邊嗎?你們不會。因為那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感覺,只有你感受的到,而不會掛在嘴邊。我說的對嗎?
同樣的道理,由衷的感激,不會刻意掛在嘴上。當然說謝謝是為了符合社會禮儀,因為總要把感激說出口,對方才聽得到。我的意思是要人們發自內心的感激。這種感激之深,是不可言喻。
人們常對我說:"上師,接受你的教導後,我們的生活有很多改變。我們由衷感激你。"
基於社會禮儀,你對某人表示感謝。真正的感激,不一定因為有任何實質獲得,而是內心深處湧現的想法,感受到上天的慈悲。這樣的感激不需要跟任何人有任何具體的關係,也不需要針對任何人或任何事,也不是因為情緒波動,像是慾望,憤怒,憎恨,或是愛, 只是純然的感激。
人們用言語表示感激,有時只為一己之利,不想讓他人認為自己缺乏教養,嘴上雖說感激,但心裡不以為然。事實上,人們可以利用肢體語言表達內心的感激。你的眼神,你的微笑,你的熱情,都比言語更能表達內心的感激。因感激而留下的眼淚,勝過任何事。人們如果因為滿心感激而不知所措,自然會流下眼淚。
我並不是說一定要哭,只是告訴你們,如果心懷感激,你的肢體語言會有所表示。你無法隱藏,而這也是內心最佳寫照。記得:因為感激而流的眼淚,沒有階級,教派或宗教之分。沒有所謂印度教徒的眼淚或回教徒的眼淚。真情流露,超越任何界限。惟有真心感激, 才能打破所有人為的藩籬與限制,才是最真的祈禱。
人們很難充分錶達內心深處的情感。儘管詩人寫詩,畫家作畫,作家寫作,仍有未盡之處。生命充滿奧秘及吸引力,無法一言道盡。即使人們有過一些切身的經驗,覺得驚喜萬分。但對於所經歷的事, 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所以你們才會一再回來上我的課。
在我面前,即使你們沒有表達任何感激,我也能知曉。你們的內心充滿感激,我比你們自己都還早發現。我從你們的心跳,眼神,便能一探究竟。事實上,你們雖口說感激,卻可能是自欺欺人的說法。因為大多數時間,人們是心口不一。上天能看出一個人是否真心。只要對上天由衷感激,就已足夠。不需要用言語表達。
在印度有個習俗,如果想表達對大師的感激之心,卻不知如何表達, 就摸摸大師的腳,感覺自己跟大師合而為一,藉以表達內心感激。來看我的人來自很多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到了我面前,一句話都不說,只是留下喜悅的眼淚。他們不用刻意說什麼,眼淚就是最好的表達,表示自己有感而發。
在大師面前,只要心存感激與愛,感謝有機會能與大師接近,大師的能量可直達你的內心,所有的問題都會一掃而空,內心頓時充滿喜悅。真心的感激能跨越時空,消除一切藩籬,讓人成長,對所有事都很容易投入。假以時日,連感激都顯得多餘,一切盡在不言中。
即使感情到了盡頭,在分手時,仍然可以感激對方,陪伴你這些時日。感謝由對方所得出的領悟,感謝曾共享的快樂,讓分手也可以如此美麗。
有人問我:"上師,對敵人難道也要表達感激?"
為什麼不呢?敵人讓你更堅強,讓你勇於面對挑戰,有所成長。他們也許傷害了你,卻也讓你對生活有不同的觀點。為什麼不感謝你的敵人?畢竟你想有所成長,不是嗎?你希望自己變聰明些,不是嗎?如果你的敵人沒有給你成長的機會,你還誤以為周遭都圍繞著朋友,這對你的幫助不大。你需要經歷挫折,才會有所突破。你的智慧也會更臻圓熟。
種子要先突破外皮,才能長成樹。如果一直安於現狀,只會錯過生長的時機而萎縮,不會有任何改變。平常人若心懷敵意,處理不當會不可收拾,讓所有的事陷入惡性循環,而充滿憎恨。家人間的積怨太深,無法化解,是因為人沒有善用覺知以及智慧,任由事情演變至此。因為心有不滿,事情才會不可收拾。
內心知足,對人自然不會產生敵意。你們了解我的意思嗎?即使他人對你有敵意,你也絲毫不覺。如果他人想要斷絕往來,你也只是抱著感激之心。很多的家庭裡,家人間彼此視而不見,出席公開場合覺得極為痛苦,只為避開對方,不知所為何來。為什麼要將精力浪費在這些事情上?不要為憎恨吞噬!以極深的覺知和智慧,面對心中的恨意,自然能將憎恨化於無形,只留下滿心的愛與感激。
上師……這些日子以來,我對您只有感激,別無所求。但奇怪的是,我希望您能記住我的名字,而能時常想起我。這��一種不滿還是渴求?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表示你已經深刻的檢討自己。如果經過思考, 藉由妒意或不滿來尋求他人關注,是不健康的;但如果是出於愛和感激,就不是渴求,只是表達對我的敬愛之心。出於渴求而祈禱, 表示內心不知感激,只有自我。如果出於愛心,祈禱中充滿感激與虔誠。兩者有極大不同。
你會問這個問題,是出於內心的覺知,而不是有所不滿或渴求。還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你勇於發問。我確信你們之中有很多人私下也有同感,卻不敢表達。有的人可能會自我安慰的說:記得名字有什麼意義呢?有的人只是羞於表達。當然名字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從中有所領悟,而不只是逃避。你會問這個問題,表示你有勇氣面對問題。
有人問我:"上師,我們能​​做些什麼來表示我們的感激之心?"
我告訴他們:你們能有所成長,就是對我最大的反饋,也是我對你們最大的助益。如果能把我的話記在心裡,由衷生出感激之心,就已經回報我很多了。如果覺得自己想有所反饋,就反饋社會,幫助其他的人。
讓他們也能領略你所享有的這份喜悅。這麼做不是出於自我的優越感,而是基於分享和喜悅的心。把你全部的精力投注其中,樂在其中。對你自己而言,會是一個美好的冥想經驗,也能藉此喚醒他人。
你能由衷生出感激,就是處於冥想之中。常存感激之心,就等於常做冥想。
還有一點提醒大家:沒有人能敎會你如何心存感激。你們也許在孩子小的時候教會他們要感恩,但也只是會了符合社會的規範。就像學習尊敬長者,在學校要向師長問好等等,只是一些機械化動作,而不是出自內心。
唯有感念上天,才會對所有的事由衷感激,而這也會成為你個性的一部分。祈禱只為表達感激,藉由祈禱,你能振奮心情,充滿愛與滿足。你學會如何與上天交流,將所有的人事物都視為一體,學會過和諧的生活,而不虞匱乏。最重要的是,你學會如何與大師建立聯繫。唯有出於感激的祈禱,才能與大師有真正的聯繫。在這之前, 你只是一味的要求,誤解與大師互動的真意。
即使是現在,我也不是在敎各位要如何感激。只希望在你們對我的話有所體會。我的話中所蘊含的能量,能在你們心中闢出一方淨土。
如果學會釋放自己,你會更有長進。隨時敞開心胸。如果成為自己心性的奴隸,你很難尋得內心的平靜。我常告訴人們,我是敎人們如何釋放自己。我讓人們獲得極大的自由,唯有如此,人們才能放鬆探索自己而有所進步。
我並不是說,為人父母應該放任孩子,完全不予干涉。我的意思是, 避免過度約束孩子的心性,孩子才有機會成長。必要時提醒孩子, 但是讓孩子自己體驗真理。而不是填鴨般的塞給他們一堆大道理。讓孩子有成長的空間,得以體驗內心的喜樂。
有時候人們問我:“上師,你如何能常保喜樂?“
大師能常保喜樂,是因為內心長保感激,而與上天隨時連結。如果只對我,或特定的人存有感激之心,就誤會了感激的真正意涵。你們不應該只對特定的人表示感激。感激就像是香氛一般,由內心散發出來,所以大師們能常保喜樂。與大師相處,就像是置身香氛之中,能切身體驗而且樂在其中。所以你們才會一再回來這裡。
要了解:所有的當下,都是美好的。只要做好準備,你就能有所體驗。不一定要特殊場合,或是有所成就才慶祝。每一個當下,都值得慶祝。萬物若能自然運行而長保和諧,每一個當下都再美好不過。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覺得生活有何不妥之處。你們甚至會懷疑,為什麼其他人總是抱怨連連。
對上天心懷感激,天地就像是你的廟宇。你隨時都在祈禱,都在靜坐。不需要特地到廟裡祈禱。和萬物融合為一,就能常懷喜樂。天地既是你的廟宇,綠樹,藍天,大地,萬物皆合而為一。人身處萬物之中,除了心懷感激俯身頂禮,夫復何求?能與綠樹,藍天,大地,萬物合而為一,你已不需要言語溝通,而能用心交流。你的重心由理智轉為情感。
有些人堅信上天會應許自己的願望。我要奉勸他們,正因為上天是慈悲的,所以才不讓他們如願。這就好比感冒的孩子吵著要吃冰淇淋,你能給他吃嗎?你不能。孩子這時候可能不知感激,但是你知道是為了他好。孩子所要求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同樣的道理,人因為無知,不知道什麼適合自己,才會不停的向上天提出各種請求。
神出於慈悲心,先將你的祈禱放​​到一邊,而賜予真正所需。神對人唯一的考量,是希望藉由刺激,讓人增長智慧。要了解,人的智慧愈高,要求愈少。人對神提出要求,意味著人們覺得神有所忽略, 除非自己提醒神,不然神無從得知。這聽起來很矛盾,不是嗎?人們覺得神有所不知。
神只會供給人們所需,並不一定會應許人們心中所願。如果不論人們祈願為何,神一概應許,只會讓人們的生活更為悲慘。神供給人生活所需,讓人智慧漸生,要求自然減少,而由衷感激一切。
上天賜予人能力和勇氣,得以克服困難。上天賜予人知識,得以解開難題。
上天賜予人智慧,那是無價的財富。讓人時有精進,得以成長。上天賜予人機會,發掘屬於自己的愛與關懷。
上天賜予人所需一切,讓人們了解,自已擁有全世界。上天賜予人所需一切,讓人們得以開展自己風格。
根本的問題在於,人們堅信神能幫人實現所有的願望,卻不相信神有足夠的智慧,判定什麼對我們才是最好的。只因我們相信神是萬能的,就索求無度。人們都覺得自己知道,什麼最適合自己。於是向神許願,以自己有限的智慧,想藉助神力,讓自己如願以償。
人們的意思再清楚不過。"這是我想要的,事情本該如此。請用您的神力,幫我實現願望。"人們將自己的願望跟偏好集結起來,做為對神的禱詞。就是這樣的態度,讓人陷入困境。
人們應該了解, 上天不只有無上的力量,更有無上的智慧,能決定什麼適合自己。了解這一點,就不會再有所求。人們因為習慣交易,以致於很難相信,有人跟自己毫無血緣關係,卻願意無條件照應自己,不求回報。對人們來說,這是難以置信的。
聽我說:上天對人的照應,無人能出其右。我說的都是事實,但相信與否,全憑自己內心的體驗。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領悟。我常常說:我能敎你們如何提升心靈,傳授你們前所未聞的真理,但領悟與否全憑個人體驗。
一則小故事:
  香卡拉還是個行腳僧時,有天跟門徒到了某個地方覺得口渴萬分。他們環顧四周,找不到東西解渴。周圍只有棕櫚樹,樹下有人在釀燒酒。香卡拉走進樹叢,問釀酒工人說是否有東西可止渴。工人說他們只有燒酒。
  香卡拉取過燒酒,一飲而盡。門徒見了也隨即取過燒酒來飲。香卡拉是悟道大師,有無上覺知。燒酒對他毫無作用。他仍是步伐穩健,但門徒卻跌跌撞撞。幾天后,一行人走到沙漠裡。
  又是口渴萬分。但四周除了打鐵鋪,什麼都沒有。香卡拉問打鐵工人說是否有任何東西可止渴。工人說什麼都沒有。香卡拉看見熔化的鐵漿,取過來一飲而盡。喝完鐵漿,他交給門徒。門徒卻只是無比震驚。
  香卡拉想讓門徒了解,他們聽從大師的教導,但並不表示能仿效大師所為。因為香卡拉有無上的覺知,燒酒對他起不了作用。要出自內心親身體驗,才能了解,不能只是模仿。
對於我所說的真理,你們選擇相信幾分,接受幾分,全憑自己決定。我只能幫助有心改變的人。如果你們願意敞開心胸,接受我的協助, 我很樂於助你一臂之力。你也可以選擇保持現狀,所以人們會說, 上天亦給人受約束的自由!
大多數的人認為,上天對自己的幫助,和自身的期望有所出入。事實上,上天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你們必須要有這樣的認知,只管拋開心中的疑惑,對上天更有信心,這樣就夠了。其餘的事,上天自會照應。
一則小故事:
  魚缸裡有兩隻金魚。其中一隻金魚問另一隻說:"你相信有神嗎?"另一隻金魚說:"當然!不然你以為誰每天幫我們換水!"
如果相信上天會照應自己所需,就能過的無憂無慮。但要記住一點:
生活所需不同於內心所求。人的需求有限,但慾望無窮。上天會滿足人生活所需,但是一個人的慾望愈多,對上天的信心愈低,因為慾望終無實現之日。
人們該秉持的信念,就是全心相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信仰就是信念加上實踐的動力。人先有信念,最終得出信仰。有信念,心中還是偶有疑惑。但因為有親身體驗,人們才能得出信仰,不再有疑惑。如果能親身體驗,心懷感激的奇妙之處,你的運氣會越來越好,這是我切身經驗。
一則小故事:
  有個小男孩某天造訪皇宮。國王同意他在皇宮中留宿一夜。第二天一早,男孩到國王面前,不停抱怨住宿上的種種缺失。國王命令男孩出宮去,並對他說:"能在皇宮留宿一夜,已經是莫大的享受。"
  男孩十分沮喪,到了一位大師面前,向他訴說種種不是。大��聽了不發一語,只說要收男孩為門徒。幾個月之後,聖者跟男孩說他要去拜訪國王,要小男孩跟他一起去。他們一起同行,國王同意他們皇宮留宿幾天。
  第二天早上,國王問大師對所安排的一切是否滿意。大師對國王所安排的一切,表達由衷的感激。國王聽了十分高興,馬上要求隨侍更加細心招待大師。此時大師對男孩說:"你聽到了嗎?這就是生活奧妙之處。心懷感激,就會更有福份。"
如果能誠心感謝上天所賜,而不是一再挑剔,就會更有福份。藉由表達感激之心,能發送出正面的能量,而所得到的反饋,將超出你的想像。心懷感激,並不表示一定要出言讚美,或說些巧妙的謊言。大可不必。不管外在環境如何,如果都能由衷感激,好事自會降臨。
有人問我:"上師,為什麼我們周遭有這麼多的痛苦?"事實並非如此。世上雖有痛苦,但並不如你們想像中的多,是人們過份誇大。如果參考一些可靠的數據,就會發現,其實是人們過份渲染。只因人們喜歡隨意談論,才得出這樣的結論。其次,人們之所以受苦,是因為失去信仰,不知不覺變得貪得無厭。
上天力求宇宙萬物和諧。所有的事看似巧合,其實癒了解箇中道理, 愈覺得亂中有序。我們只需要了解這一點,略守本分,生活自然像是流暢的樂章。
如果對身邊發生的大小事情,細心觀察,會發現所有的事都已巧妙安排,而自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能體會萬物和諧的偉大,了解自己在整個大宇宙中,只是個小角色。只要跟隨生命的節奏,就能樂在其中,如果破壞了這份和諧,問題會應運而生。
一則小故事:
  某天一群人急著通知某人。他太太掉進河裡,讓河水沖走了。這人趕緊跑到河邊,脫下鞋子,跳進河裡往上游游去。圍觀的人大叫:"你怎麼往上游去?你太太是被沖到下游去了!"這人回話說:"只有我了解我太太。她什麼事都愛唱反調。就算掉進河裡,她也會逆流而上。"
如果我們破壞這份和諧,表示人的自我介入上天與人之間的互動,問題因而產生。相反的,如果我們了解並順從這份和諧,我們會活的更自在。對發生的所有事都能勇於承擔,而且心懷感激。能活得自在,也意味著自己能承擔更多的責任。
我常常說,有責任感的人,會自動自發承擔責任。大師們就是如此。而且大師順從自然規律,為全世界的人承擔責任。因為大師們深信,只要順從自然,所有的事自有安排。
你們可以跟聚會所裡的志工談談,他們可以分享跟我相處的經驗。一開始他們很難跟上我的腳步,因為我總是隨心所欲。後來他們學會了不去想需要多少作業時間,而是隨時做好準備。所以在聚會所裡,事情常在無預警的情形下發生。外人看到聚會所裡亂中有序的情形,可能會大吃一驚。因為我總是隨心所欲,沒有特定計劃。我通常只在事前幾小時告訴他們準備,而一切都能順利完成。
凡事順其自然,會感受到內在散發出一股能量,看事情的角度也會也所改變。有如重組的拼圖般,不管走到哪裡,人們都能感受到你所散發出來的自在與熱情。人們看你的方式大異於前,不由自主受你吸引。
你的生活輕鬆的像首歌,像是有不知名的樂師為你伴奏, 而你不禁手舞足蹈,想慶祝一番。但多數人們不但沒有慶祝,卻總是要求更多,要求有奇蹟出現。
人們總在等待奇蹟,也覺得永無來臨之日。其實我們身邊隨時有奇蹟,何須刻意營造。端看你是否能用心體會。如果心懷感激,順其自然,自然能目睹奇蹟發生。至於能否樂在其中,或是徒然錯失一切,全憑自己選擇。如果錯失一切,跟以前一樣不知滿足,就好比大門已開,你卻還不停的敲門。我已經一再的說,你一生所需的都已安排妥當,只要全心接受。但你卻不願相信,你看不見身邊的奇蹟,卻只是苦苦找尋。
把水變成酒,算不上什麼奇蹟,魔術師就做得到。讓人具有神性, 才是真正的奇蹟,需要有極深的領悟。
一則小故事:
  兩兄弟原本一起生活。哥哥決心從商,而弟弟決心學聖。幾年之後,兄弟再次相遇。他們問彼此過去幾年中,各自成就了什麼。哥哥把所有物質上的成就一一列出。訴說事業如何成功,累積了多少財富。然後問弟弟成就了什麼。
  弟弟領他到了河邊,赤足過河。驕傲的說:"這就是我的成就!" 哥哥隨即僱了一艘船過河。對弟弟說:"這就是你所謂的成就!我只不過花了兩塊錢,你卻得花上好幾年!"
人們以為只要在外在的世界成功,心靈就得以提升,也更為強大。其實不然。心靈成長,並不能仰賴外在的成就,而是藉由內在的改變,培養出獨立的個人。這才是最大的奇蹟。
人們常要求我行使奇蹟。我告訴他們,這些所謂的奇蹟,並不足以代表我。但是他們就是不聽,即使我只是玩些小把戲,變出一兩樣東西,人們還是來看這所謂的奇蹟,卻不思改進。這令我遺憾。
有天在信徒一再請求下,我用念力移動一尊神像。我向他們解釋,其實這並不算是奇蹟,只因為不了解背後的因果關係,才會這麼認為。
用念力移動物體的原理,其實跟打電話很像。聲音透過話筒轉成電子訊號,透過媒介傳送到另一端,再轉迴聲波。我所做的,只是把物體轉化成能量。移動之後,再轉回原先的物體,如此而已。這算不上是奇蹟。
不要再尋求奇蹟,在生活中對上天表達愛與感激,自然會感受到內在有奇蹟發生。透過大師協助,你的轉變就是最大的奇蹟。記得, 你不需要大師在你身上行奇蹟,你只需要大師傳授你智慧。內心智慧漸長,每天生活可以輕鬆以對,而保持內心平靜。
假設你現在擔任的是管理要職,你必須承擔很多責任,是嗎?你要負責僱用員工,監督員工工作,計算薪水等等。在做這些事時,是否備感壓力。運用智慧,你能輕鬆處理這些事而不覺有壓力,保持心情平靜,所以你真正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蠻力。記住這一點。
如果你了解並相信上天的安排,不會有無謂的幻想,而能徹底轉變,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我們對旁人所言,或是星座專家,算命師等星相之說深信不疑,卻從未相信神才是宇宙間生命的起源。
在印度,有一個駭人的習俗。人們會向鸚鵡請教未來。路旁有人提著籠裡的鸚鵡。
路人經過,付給飼主幾塊錢。虔誠的問自己的未來。飼主打開鳥籠,叫鸚鵡從一疊卡片中隨意揀出一張。鸚鵡挑出卡片,用鳥嘴銜著放到飼主手裡。
飼主讀出卡片上所寫。如此幫人預測未來。
人的感官遠比鸚鵡敏銳,卻向鸚鵡請教未來,這簡直荒謬。聽我的勸告,把這些荒唐的想法擺到一邊,凡事順其自然,聽從上天安排。你看大師總是氣定神閒,覺得他們無比神聖。這是因為大師們能遵循自然規律。
但你們只看得到大師外在的狀態,卻無法理解大師內心的境界。如果你能體會大師內心的境界,會發現他們跟自然融為一體,所以他們看來總是充滿喜樂,這也是你該努力達到的境界。
但是你的反應卻是:他是大師,當然滿是喜樂,他怎麼會了解我的困擾?我為生計奔忙,他還叫我要心存感激!我想說的是,你們只看到大師地位崇高,腳邊灑滿玫瑰花瓣,你以為大師對你的生活一無所知。要了解,大師能為人敬重,並不是因為地位崇高,而是內心境界。大師歷經挫折才有此境界,你對此毫無所悉。
你說你為生活奔忙,我告訴你們我的切身經歷。在我流浪的日子裡, 多少次我米糧已盡,卻從未怪罪上天,因為我一心追求真理,所有的經歷都像是冥想一般,即使是糧食殆盡。你們知道嗎?除了少數的幾個慈善機構以及在北印度,其他地方人們對托缽行乞的修行者多退避三舍,投以懷疑的眼神,以為他們會竊取財物。
這些是我切身體驗,即使遭逢極大的困難與掙扎,只要堅持信念, 心懷感激,善用智慧,終將度過難關,心中感激與智慧亦增。心愛的東西只要心存感激,珍惜曾擁有的時日。即使失去也不會感傷。
一則小故事:
  有個國王習慣在夜間偽裝到處巡邏。每天晚上整座城裡陷入一片寂靜時,他都見到一位大師滿懷喜樂的坐在樹下。他對大師極為仰慕。一晚,邀請大師到皇宮作客。大師說:"好啊!就今天吧!明天的事,誰也不確定。"
  
  國王對大師突如其來的回答嚇了一跳,卻仍是領大師回到皇宮。在皇宮裡,國王以最好的食物和房間來招待大師。大師極盡享受。國王在一旁觀察,見大師竟如此享受,覺得難以置信,對大師的尊敬日益減低,覺得上當。
  有一天大師對國王說:"你心裡好像有煩惱,為什麼不說出來?" 國王說:"好吧。我看你享受程度,不在我之下。我不了解你我之間到底有何差異之處?"
大師微笑著說:"我們一起散個步吧?" 國王同意了。兩人沉默的走了很久。
終於到了河邊,這也是國王領地邊界所在。
  
  大師說:"我該離開了。你願意跟我一起走嗎?"國王說:"我怎麼能說走就走?我的國家,人民…還有很多的事情等我解決。"大師微笑的說:"現在你知道我們兩人差異之處了吧!" 國王聽了,只是瞠目結舌。
  大師早已看清,一切都歸上天所有,所以能充分活在當下,珍惜每一刻。他們從不擔心會失去所有,因為人本來就一無所有。要記得, 一切都歸上天所有。你們現在都只是暫時擁有,因此不管擁有多寡, 都要心存感謝,才能夠過得灑脫自由。
一則小故事:
  神和世上所有的科學家聚在一起比賽。神不管做出什麼,科學家都要完全複製。科學家成功複製所有東西。最後,神用泥土塑成人,跟科學家挑戰。科學家也動手和泥。神說:"等等!用你們自己的泥土!別用我的。"
你們要知道,神是造物主,祂造出宇宙萬物,所以祂珍愛萬物而不執著,能放棄所有以及造人的權利。如果能從不滿,擔憂及憂鬱之中,轉而尋求當下的滿足,你會更能感受到上天的能量,也更能感謝上天。心懷感激,會成為你一貫的態度。
一則小故事:
  某人到菜市場幫太太買菜。他買了些秋葵拿給太太。太太看了說:"你買的這些都太老了!怎麼能吃?"隔天這人又到市場裡買了更多的秋葵。這次他小心翼翼的挑選後拿給太太。太太說:"你買的這些都太小了!我想煮的不是這種!"
  又隔了一天,這人回市場求賣菜的老闆說:"拜託你幫我挑一些上好的秋葵。不要太老,也不要太小!"老闆親自挑選了些上好的秋葵。這人回家後跟太太炫耀。太太看了一眼後說:"什麼?你又買了秋葵?"
人們不懂得及時表達感謝,只因人生性格愛抱怨而不知足。事實上,不知足反而是人類思考的動力來源。因為不知足,人不停思考;如果知足,腦中無事可想,人反而無所適從。所以又開始不知足起來。
一則小故事:
  有位小姐到鞋店裡試穿鞋子。售貨員很有耐心的幫他挑了好幾雙鞋。這位小姐一雙接一雙的試穿,卻沒有一雙適合。售貨員請她試穿最後一雙。她試了以後說:"這雙很合腳。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尺寸?"
人若決意不知足,他人也無計可施。因為自己想法由自己決定,大多數的人習慣抱怨,或在言談之中發洩不滿,才會有談天的話題, 腦中才有事可想。人若知足,會覺得腦中一片空白。所以雖然嘴上常說要知足常樂,卻從未決意如此。人心如此靈巧,只為不停思考。
唯有不停往前追逐,人們才覺得安慰。所追逐的雖然只是些假象, 卻足以讓人安心,因為人們已慣於追逐。
慣於追逐的人其實是在自我矛盾。舉例來說,你內心渴望得到滿足, 嘴上卻不停抱怨。不願正視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心裡想的跟嘴上所說其實是兩回事。你覺得窮盡畢生之力求得內心滿足,是理所當然的事。要了解:自相矛盾是痛苦的開始。試著認清自己人生的方向, 致力於此。認清方向,就不會欺騙自己。而你很快就能如願以償。
如果能在冥想中帶著感激,自然會感到滿足。一般人所說的滿足, 總需要特定理由,需要外力的協助。能讓自己的腦子稍事休息,腦子暫時停下來,你就覺得滿足。其實真正的滿足不僅於此。真正的滿足,是能持續感激上天的仁慈。除此以外你別無他求,也不問理由。你能樂在其中。你若到此境地,不會再有不滿。
  某人因失眠求診。醫生問他:"你晚上睡不著嗎?"某人回答說:"我晚上睡的很好,醫生。" 醫生接著問說:"那問題在哪?"某人回答說:"可是我下午跟傍晚睡不著!"
人總是需索無度。雖說內心自有分寸,事實上卻是無限擴充,問題癥結在此。因為不停要求,人們變得盲目,看不清自己的立場。長久以來,人們從未探究自己內心,總是被自己的想法所蒙蔽,而活得無知。人們自尋煩惱,卻向外尋求解決之道。
你們覺得我剛剛說的故事很有趣,因為你們只是聽故事的人。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你們也有相同的問題而不自知。你們執著於眼前的問題,覺得茲事體大,也因此變得固執不堪。遇到煩心的事,就想一想剛剛的故事,以及故事裡的啟示,再回頭看那些煩人的事。以你的覺知深入分析,你是真的遇上難題,或只是你的念頭作祟!到頭來,你可能會一笑置之!
  有位女士搭飛機長途旅行。空中小姐為乘客準備餐點。她見這位女士睡著就先服務下一位乘客。女士睡醒後,要求用餐。空中小姐端來餐點。
  女士摸了摸餐點,很不高興的說:"你們這是什麼航空公司?餐點一點都不熱!我買機票付了一大筆錢,卻吃不到熱的餐點!"
  空中小姐帶著歉意說:"這位女士,很抱歉。機上的加熱器壞了。其他的乘客也是吃冷的。"
  女士聽了說:"是嗎?那就算了!"
食物還是冷的,但這位女士卻停止抱怨。因為她知道大家都有相同待遇。凡事都是一念之間,全憑個人想法。人的想法搖擺不定,任由自己的想法主導一切。滿足與否,內心沒有定見,常有動搖。如同我之前所說,如果無法一笑置之,表示你對所有的事仍過於執著, 覺得自己承擔全世界,所有的事都以你為主。
事實上,我們都是上天的一部分。上天擁有無上的能量,祂才是一切的主宰。人的天性,是要找回與上天之間的聯繫。唯有如此才能生活無憂。但不知為何,人們有所誤解,失去與上天之間的聯繫, 開始追求物質享受,以為這就是人生所求。
如果你去過動物園,可能注意到,排隊看獅子老虎的人是最多的。人們大排長龍,只為一睹獅子老虎的威嚴。人們會不自覺的這麼做, 是因為人們看到比自己強大的東西,會產生安定感。可以藉此安慰自己說:人並非萬能。
其實人天性喜歡接近權威,藉以提醒自己, 在這個大宇宙間,自己真正的角色為何。人們到廟裡拜神求心安。不到廟裡拜神的人,也會另覓管道。人從打從心裡知道自己並非萬能,這種感覺,慢慢會變成經驗之談,而深信不疑。
如果你到過喜馬拉雅山,你會感受到自然的奧妙。群山綿延迭起, 溪水縱橫,可謂自然的極致。恒河從中穿過,氣象萬千。喜馬拉雅山所蘊藏的是無盡的能量,這些無法從書本中獲得,需要人們切身體驗。你會了解,人不過渺如滄海之一粟,學會以慈悲與謙衝為懷。一切疑問都能了然於心。
你們不需要刻意親近上天,只要拋開原本不屬於自己的一切,上天自會照應你。人們對上天心存敬愛並非難事;但若能得到上天關愛, 則是無上福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生活中有愛並懂得與他人分享。
某人生性博愛,不只敬神,也做了許多善事。他聽說有一本書,凡事敬愛神的人名字會記載於書中。他急於查證自己的名字是否也在書中。但是他來回看了幾遍,都沒有找到自己的名字。他極度失望的離去。
一年後,他又回來查看自己的名字是否載於書中。他再一次失望了。在他轉身離去前,書的主人說:"先生,請等一等。這本書記載的是敬愛神的人。我還有另一本書,比這本小的多。上面只有幾個名字,記載的是神關愛的人。"
書主拿出另一本書,某人的名字就在其中。
上天慈愛慷慨,而且無所不能,敬愛上天何難之有?你可早晚把敬愛神掛在嘴邊,卻不需要採取任何行動。但是如果你由衷感受上天, 會有所轉變,上天會關愛於你,而且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因為祂是如此慈愛。
人們一直對自然萬物以及對上天,戒慎恐懼。走路時要穿拖鞋,才不會傷腳;下雨時忙著避雨,起風了就呆在屋裡,跟動物要保持距離。聽我說:萬物是人在世上唯一的知己。你們知道赤腳踩在地上有多麼舒服嗎?我小時候從來不穿鞋。一直到了進學校,因為校規, 我才開始穿鞋。我習慣赤腳���不管在家裡,在學校,還是出外遊歷的時候。
即使在聚會所裡,我還是習慣赤腳。當然我身邊的人提醒我穿鞋,以免腳受傷。我會說:我赤著腳走遍印度各地,又怎麼會受傷?如此小心,只會跟自然疏離。很多人問我:上師,你赤足遊歷多年, 為什麼腳還是完好無損?告訴你們,我從未與萬物疏離,這就是原因所在。我常覺得,自己是萬物的一份子。
我常覺得自己屬於自然,所以我在遊歷時從不擔心害怕。想像你獨自一人在漆黑的叢林中,身邊野生動物環繞。沒有食物,下一餐也沒有著落。沒有睡覺的地方,只得露宿。你們會怎麼樣?一定是嚇壞了!因為人們從不知道,萬物是人最忠實的朋友。人們只懂得向其他人求助,以為只有人才會彼此協助,卻沒想到其實是萬物藉由人而伸出援手。你只相信人,而從未相信万物。
如果你能相信万物,你會像神一般自在。我在遊歷的時候,常常隨意行走。沒有特定目標。我常常坐火車,看到哪里風景好就下車。那時我還不會說北印度語,而我又多在北印度及喜馬拉雅一帶遊歷,我就學了些北印度語,方便問路。學任何語言,一開始覺得困難,是因為覺得自己一無所知,這已讓人產生疏離感,而讓學習更為困難。這與你無所不知的天性相違背。
我常常一個人遊歷,沒有任何同伴,但我從不覺得孤單。我享受與萬物合而為一的感覺。如果你能親近自然,你會感受生命的喜悅。我從未攜帶任何食物,肚子餓了,食物隨處可得。這就是我之前所說,只要有信心,拋開一切,萬物自會照應你。
人們問我:"上師,你的人生經歷許多挫折,才有今天的成就。我們能否免去這些痛苦,而仍能有所成就?"我告訴他們,我會歷經挫折,是因為我試了千萬種方法,只為找到唯一的真理。我花了多年的時間,終於找到答案。我願意與其他想尋求真理的人分享。其實答案就在你一念之間。不過,如果你堅持要經歷一切,你有權選擇,我不會阻止你。
你只需要讓上天進入你的心。愈不加抵抗,愈覺輕鬆。當你真的悟道,心中空明,上天會常駐你心。
上師,我們如何利用冥想,讓自己感到滿足?
持續冥想,你的心會更加柔軟,領悟力變高。你會更敏感,更有覺知,你的意識持續提高。它會影響你的感覺以及行動。所以我一再建議你們冥想。冥想能淨化你們的思緒,看事情能更加清晰。
練習冥想,你的重心會由思考轉移到內心。當人不全然仰賴思考時, 內心會有不同的感覺。不需要任何理由,你都能感受到深深的愛和極大的滿足,而���處喜樂之中。如果凡事只仰賴思考,只會要求更多。
不管如何分析,結論為何,都不會滿足。如果用心感受,你會停止分析,不再追憶過去,不再擔心未來,只會純然處於當下。不做任何批判,只有滿足與感激。你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你一旦進入新的境界,之前用於負面思考及抱怨的能量得以釋放, 內心充滿喜樂。你的能量更為集中,你的祈禱中���有感謝!內心充滿感激時,你所感受到的能量,只能意會,不能言喻。
你對所有的事,都充滿感激之心。也因此得到更多的能量,覺得自己浸淫在喜樂中。所有的事帶來的喜悅更勝於前。所有的時刻都滿載喜樂。你覺得自己的存在,對自己跟整個世界都是一種福分。
你若要求更多,只會錯過眼前的幸福;你若懂得感激,自然覺得幸福滿溢。常存感謝之心,這就是真理。當然你的感激是發自內心, 而不只是表面功夫。惟有由衷的感激,事情才會有所轉變。
睡覺前,由衷感激自己又過了一天;睡醒時,感激自己又將迎接新的一天。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冥想,來表達你的感激之心。
由衷表達感激,你能改變世界的面貌,所有的人都能帶著感激之心,所有的恐怖主義,戰爭,宗教狂熱,疾病,貧窮等,都將消失無形。每個人能由衷感激,所有的愛憎忌妒,所有負面想法的起源,都能予以根除。只留下感激之心。
1 note · View note
swxing039 · 4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幸の日常日記 📹 🈚️暈船開得穩穩der 🈚️海上孔子道路陡峭施工 🈚️下午茶🈶️海玩樂 🈶️個人覺得私人美景 🈶️媽祖千順將軍陪同 🈶️架槍就定位 #連江縣 #連江 #馬祖 #南竿 #北竿 #大坵 #福澳港 #芹壁 #梅花鹿 #藍眼淚 #芹壁部落 #壁山觀景台 #塘后道沙灘#STARBUCKS #北海坑道 #白馬尊王廟 #媽祖在馬祖 #馬祖美食 #馬祖景點 #馬祖南竿 #馬祖北竿 #馬祖大坵島 #芹壁愛情海 #馬祖門市 #馬祖星巴克 #吳遠弗屆之小確幸live♞ -2020 捌❶❻-❶❽曬藍眼淚 (在 北竿芹壁) https://www.instagram.com/p/CERYrwqgDeG/?igshid=jkugrvlr5ecm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