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久定律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Text
I love these androids so much, y'all. They are my most precious.
#全面管控#eternal butler#恆久定律#antireset#anti reset#taiwanese bl drama#taiwan bl#taiwanese drama#taiwanese bl series#taiwanese series#asianlgbtqdramas#asian lgbtq dramas#bl drama#bl series#tusndere masochist#i love them so much
35 notes
·
View notes
Text
Anti Reset | S01E01
Taiwanese Drama - 2024, 10 episodes
#Drama: Anti Reset#LGBTQ+#TWDrama#Romance#Sci-Fi#恆久定律#Anti Reset#Huang Li Feng#Wu Ping Chen#Wasir Chou#Hong Wei Zhe#Issac Yang#Taiwanese Drama - 2024#Drama: 2024#BL GIFS#Taiwanese BL#Kiss Episode
45 notes
·
View notes
Text
Beautiful.
#anti reset#anti reset the series#taiwanese bl#taiwan bl#bl series#chu yi ping x ever 9#ever 9 x chu yi ping#恆久定律
26 notes
·
View notes
Text
i haven't been tracking anti reset's tag but please tell me the english subs explained Ever 9's name fully? Ever 9 = 恆九 which is phonetically the same as 恆久 aka permanence/eternity and the name of the show is 恆久定律 or the law of permanence and every time i hear his name I'm hit with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something artificial can be forever and what "forever" looks like to me and i can't breathe?
12 notes
·
View notes
Text
Original title: Heng Jiu Ding Lu | 恆久定律.
#tv shows#tv series#polls#anti reset#huang li feng#wu ping chen#lara chen#2020s series#taiwanese series#have you seen this series poll
29 notes
·
View notes
Text
補得剛剛好,才能發揮膠原蛋白的真正價值
對於許多重視保養的人來說,膠原蛋白早已不只是美容產品的一部分,更是日常健康補充的一環。不過,無論你選擇的是哪種劑型或品牌,總會聽到這樣的問題:「我吃了一陣子,為什麼沒什麼感覺?」與其一味檢討產品本身,其實有一個更常被忽略的關鍵——你吃的時間對了嗎?
時間決定吸收效果,而非產品本身的功效
不論多高純度、多高濃縮,膠原蛋白最終還是要通過胃腸消化、分解成小分子胺基酸後,才能真正被人體吸收並參與組織修補的工作。
如果攝取的時機不對,消化條件不足或腸道正在忙著處理其他食物,那麼這些寶貴的胺基酸就可能只是「過路客」,未能有效發揮作用。
你可能早已開始規律補充,但若從未思考「膠原蛋白什麼時候吃」這個問題,那麼成效不明顯也並不意外。
這個問題其實包含了胃酸分泌是否足夠、身體是否處於修復期、是否與其他食物產生競爭吸收等生理節奏的細節。
清晨與睡前,是兩個值得關注的時間點
清晨是身體排空、準備啟動新陳代謝的時候,這時候補充膠原蛋白,能讓它在沒有其他食物干擾的情況下迅速進入消化過程。
胃酸與酵素在這個時段分泌較為積極,有助於將膠原蛋白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小分子,更快地進入血液循環。
相對地,夜晚則是身體進入修復期的重要時刻。若在入睡前一小時補充膠原蛋白,這些營養素將有機會參與到身體自我修補與結構維護的機制中。
從皮膚更新、關節潤滑到骨骼與結締組織的穩定,這時的吸收會更接近人體��際的使用需求。
避開干擾因素,讓補充行為更有效率
如果同時攝取其他高脂肪、高蛋白或含有礦物質的營養品,會使膠原蛋白與這些成分在腸道中爭奪吸收資源,最終降低轉化效率。
尤其是鈣、鐵、鋅等元素,常見於綜合維他命或骨質補充劑中,與膠原蛋白同時進入腸道,反而造成彼此干擾。
因此無論你選擇在早晨或睡前補充,都建議錯開與其他補品或飲食的時間,讓膠原蛋白有一段獨立吸收的空檔。
這不只是提高營養利用率,也能減少腸胃負擔,更容易持之以恆地建立長期保養的節奏。
補充行為要融入生活,才能真正累積效果
膠原蛋白不同於藥物,不會有立即可見的反應。它的作用在於長期支持與日積月累,慢慢強化身體的結構系統。
若僅是偶爾想到才補,或是在忙碌的日常中沒有安排固定的補充時段,那麼很難讓身體形成穩定的吸收與運用節奏。
當你找到一個固定時間,讓膠原蛋白每天都能準時進入身體,那麼不僅能減少浪費,身體也會自動調整酵素分泌與代謝節奏,讓這份營養發揮得更穩定、更持久。
不論是早上刷牙前或晚上洗澡後,只要你覺得方便持續,那就是最適合你的補充時段。
你吃的不是補品,是一份穩定的節奏
每次補充膠原蛋白,都像在身體裡放入一塊建材,但這塊建材若沒送到對的時間、對的工地,再好也蓋不出理想的結構。
「膠原蛋白什麼時候吃」不是小細節,而是一個讓你與身體節奏協調、建立健康基礎的重要節點。
只要你掌握身體吸收的時間窗,錯開干擾、建立穩定,效果不再只是傳說,而會在你的肌膚、關節、頭髮與整體體感中漸漸浮現。
真正的保養,不是吃多,而是吃對、吃穩,這一點,你現在就能開始。
0 notes
Text
2025/4/9我夢到自己在青雲教會跟很多青年人敬拜,神讓我看見哪些人是真實的,我跟他們一起敬拜(惠珍阿姨/潔如/我們家下面Luba/第四鄰住前牧師家隔壁我的同學幸志賢/還有我的女兒樂樂)還有其他青少年,我都沒見過,但都是原住民,大家都臉都是潔白光亮的,夢裡非常喜樂,被聖靈充滿,我們一起敬拜跳舞,但感覺也像是在彩排一樣,結束之後我又回到現實,我開始找我的東西準備回家,我擔心自己���老公又要找我了,哈哈哈好奇怪的ending喔!
2025/4/10昨晚我夢到我誤闖一棟房子,裡面是明亮的空間,有個人坐在類似辦公桌上,我坐到他對面,他拿了一本白色手冊,封面有我的照片跟基本資料,他說裡面紀錄我的事跡,封面還有我讀經的次數,我問他我讀經不只2次,他說這裡的紀錄是真實全心讀完全部的次數,然後他提醒我讀生命教導第六章,我說詩篇第6章嗎?他說不是,是希伯來書第六章(他講這句話時不是很清楚)我沒再跟他確認,因為其實在夢裡我是想趕快趁我老公起床回去,要不我不在家我先生會生氣,那人說他使我先生沉睡,叫我不要擔心他(他講這話時沒有動口,但有聲音)....夢醒了
youtube
希伯來書第六章:患難忍耐老練盼望
這一章作者主要提醒我們要追求信仰上的成熟,堅信神的應許。
信仰上的成熟跟��主的時間長短有一定的關係,但沒有絕對的關係。有一些人雖然信主時間不長,但心裡卻非常追求,也渴望經歷神, 但有些基督徒也許信主很久了,但從來都沒有經歷過神的同在。信仰不是規條,不是書面的承諾,一個人靈性的成熟不是靠恪守成規的遵守律法就可以達到的,基督徒的好行為也不是靠自己就可以做到的。 最重要的是看一個人的內心是否渴望被神得著,被聖靈充滿,靈性變得成熟完全。我們要竭力不在靈命上永遠做嬰孩,就好像第6章開始講的:“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基督道理的開端就是信仰的入門。“我們要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就是要進到更成熟的層面,更深入的瞭解神的教導,活出屬神的生命。但這一切靠我們自己是無法做到的, 誰都喜歡飯來張口的生活,誰都希望生活能夠一帆風順一點。但一直在順境中的人是很難真正的感恩,真正的放下自己,我們無法在靈性上真正成長。我並不是覺得基督徒就一定要過很苦的日子,而是我們的生命中如果不經歷高山和低谷,不經歷患難,人驕傲的本性讓我們無法真正的知道我們的生命是被神所掌管的,離了神我們什麼都不是,和感恩神的保守和看顧。我們如果不是只想風聞有主,而是要親身經歷主的話,就必須要願意被主使用,被主雕磨,我們才能夠在靈性上長大成人。
第6章也提到了神堅定的應許 – “神願意為那承受應許的人,格外顯明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還特別提到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年老得子,但卻因著對神的信心,願意將幼子以撒獻給神,這是多麼大的信靠。神因此對亞伯拉罕應許也是永不改變的。創世紀22:16-18節神對亞伯拉罕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希伯來書第6:19節說:“我們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有堅固牢靠,且通入幔內”。基督徒的盼望像錨一樣可靠,進入至聖所到達神的面前。所以神是基督徒盼望的根基。基督徒之所以可以恆久忍耐,不是靠自己,乃是靠從神而來的恩典,盼望和永不更改的應許。
女兒來到神的面前承認自己的軟弱,我禱告求神翻轉我的生命,讓我不滿足於自己目前的光景,求聖靈充滿我,感動我,點燃我心中的靈火,讓我渴望被主得著,被主使用,經歷主的同在和作為。這樣我才可以像保羅在羅馬書5:4-5節那裡說:“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神透過希伯來書6章在異夢中對我的提醒
➡️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就是要進到更成熟的層面,更深入的瞭解神的教導,活出屬神的生命(要更上一層樓嘍)
➡️神再次強調祂的旨意是不更改的
➡️全若儀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有堅固牢靠,且通入幔內
1 note
·
View note
Text
終與始
救護車在無盡的田野之間飛馳,淒厲的警號劃破了寧靜的冬夜。
車胎輾碎了凍土,冰與泥四濺在沒有生命的野草之間。
黑暗籠罩着每個角落,只有車頭燈光勉力將之推開,但它瞬間又收攏回來,燈光的努力彷彿枉然。
暗夜與寒風吞沒了眼前的路面,並將目的與意義籠罩在一片黑色的未知之中。
***
全身灰色的農夫躺在地上,那雙早已失去神采的綠眼睛半開半閉,只有在心外壓時才有所抖動。農夫的家人坐在客廳內,一臉沉重地望着你們在另一側忙碌。
你們前來接替現場救援的同事,現在輪到身為EMR初級救護員的你,以及兩位PCP中級救護員 - 師傅與他的拍檔 - 開工了。
30下按壓,你無意中用廣東話數了出來。心外壓如炮火般轟擊病人的胸口,大肚子如暴浪般不斷起伏:轟、轟、轟。病人的觸感猶如學院中那些心外壓人偶,你驚覺生物與死物原來沒有多大差別。按壓結束,拍檔隨即利用BVM手泵進行人工呼吸。
三分鐘,你開始冒汗了,但你咬着牙根繼續奮力按壓。四分鐘、五分鐘……與拍檔幾次交換施救後,疲憊讓你不得不運用上半身的體重來代替體力,硬是把手臂壓下去。目光的角落,師傅已在病人前臂開設IV靜脈輸液,並讓一名家人握緊生理鹽水袋。
「No shock advised。」Lifepak生命跡象監視器/去顫器再次播出生硬的機械男聲。病人心臟已徹底停頓,根本無法實施去顫。然而你掃視End tidal末端二氧化碳的讀數:28。正常讀數應是35-45,但你見過讀數更差卻依然活著的病人,那組不斷跳動的綠色數字帶來了一絲希望。
25,21,23……
你的雙掌一下一下地轟擊那塊貼滿電極及去顫貼的灰白胸膛。平靜的心電圖再次泛起了波浪,你成為了他的心跳。
18,23,19……
師傅從藍色的創傷袋中拿出了EZ-IO骨鑽。這是你第一次目睹IO骨內輸液,但你並沒有感到樂觀。用到了IO,代表病人的靜脈已經萎縮,IV已無法繼續輸液。沒有足夠的液體維持血壓,血液循環將難以繼續下去,更遑論病人早已沒有心跳。
20,21,17……
大門響起了沈重的腳步聲,消防增援到場了。壯碩的女消防員抱著兩支氧氣筒進場,為急速消耗的氧氣帶來了補充;資深的男消防員將一部Thumper自動心外壓機安裝在病人胸前,你們終於不再需要費勁地實施心外壓。機械活塞有規律地打出強而有力的按壓,病人猶如人偶般隨之上下抖動。
18、25、16……
拍檔讓你跟消防員們一起忙碌,然後與師傅一起跟病人家屬談話。談了不久,年輕的孫子哭了起來,他的母親在一旁安慰他。一整枱的親屬全都沉默不語,桌子上放着一本聖經。
綠色數字繼續跳動,但師傅的神情並沒任何改變。他探一探脈搏後,宣佈最後的判詞。
「不用繼續了。」
你驚訝地望向師傅,再低頭望向那具沒有氣息的軀體。這句話對你而言相當唐突,但大家好像早已明白眼前的事實。
倘非第一次接觸這種案例,你應會察覺整場救援早已超過MCP醫療控制指引所建議的30分鐘時限。
「病人沒有回復自發呼吸,也沒有脈搏。到了這種地步,End tidal和殘存的心電活動都已經沒有意義了。」
鬆手之前,你還以為病人仍能甦醒過來,只要繼續下去便可以了……
鬆手之後,你忽然意識到由這一刻起,病人已不再是病人。
這是你第二次終結救生。
消防員關上了Thumper,灰白色的驅體終於不再抽動,永恆地靜止下來。
師傅讓你到救護車中拿來白布。
蓋布之前,RCMP警官請你打開農夫的一隻眼睛,以拍攝瞳孔留檔。當你撐開那片鬆弛半閉的眼簾時,那枚本來缺乏神采的綠眼睛變成怒目圓睜。它永恆地盯著天花,彷彿隱藏着一句句來不及說出來的疑問。
白布蓋上,永遠埋葬了一切的悔恨。
屋外,救護車與消防車之間洋溢着一片輕鬆的氣氛。收工了,能做的都做完了,剩下來的是RCMP皇家騎警的事,同事們倚在車旁閒聊旅行、家庭。
唯獨你靜靜地坐在救護車內,望著眼前那台空著的電動擔架。側門打開,師傅探頭進來和善地說:Good Job。
Good Job?
此時此刻,你真的不知道該想什麼。
***
深夜,救護站的床上,你盯著黑暗的天花。
第二次了。
你不是第一次目睹生命的終結。年少時,你曾經歷過數名親人的離逝;在故土的抗爭期間,你早已接受了自己和身邊人時時刻刻都可能遭受橫禍。抵達這個國度後,你至少也在實習期間經歷過一次同樣的案例。也許如此,你以為自己對「死亡」這件事已經沒有太大感觸。
然而今次終於把你震住了。
目睹生命結束是一回事;但明明已經奮力拯救,生命卻第二次在你手上流逝,這是另一回事。
無論心外壓幹得多麼筋疲力竭,無論動用了多少高級治療手段,結果仍然是一樣。Thumper、EZ-IO、Lifepak……這個北美小鎮的救護裝備,可能甚至比故土的消防部門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結果有差別嗎?
兩次的心力交瘁,兩次的生離死別。
「你知道30年來我用CPR成功救到多少人?一個。」從鄰市消防局退休的拍檔說:「這兒地廣人稀,就算家屬打911,我們最快也需要15分鐘才能到達現場。即使救醒了,十之八九很快會再度復發,甚至會成為植物人。」
既然根本救不到人,我們究竟都在幹什麼?我們的工作還有什麼意義?
師傅說:「我們的工作並非起死回生。不,這是上帝的工作,我們的工作是給予病人最大的生還機會。」
你開始理解:為什麼師傅、拍檔、以及其他資深的救護員常常表現得一派輕鬆、嬉皮笑臉似的。
因為他們不得不讓自己輕鬆下來。
很久以前,童年的你與家人守在故土某醫院的一角。醫生出來了,對大家宣佈不幸的消息,全家都哭了起來。十數年過去了,你再次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目睹了這一幕。
然後時光推移,回憶定格到故土抗爭的烽火之中,你回到那一幕又一幕在毒煙及槍火之間的奮鬥、搶救、以及失敗。
當時自己的角色跟現在並沒有多大分別,現在的你��有了專業技能,擁有了經驗,不再是以前那名穿着反光衣的門外漢。這裏沒有高樓大廈,不會再有人向你頭頂開槍。你以為終於會救到人了,你以為終於不會再看見生離死別,你以為終於不用再看見現實。
直至現實的綠眼睛永恆地盯著你。
師傅說:「有時他們的時辰到了,便是到了。」
不忍再回憶了。你在床上反覆輾轉,試圖想一些笑話讓自己輕鬆下來。
心臟病的常見結果是什麼?病人死掉。
CPR 的常見結果是什麼?病人一樣死掉。
Lifepak與聖經有什麼分別?前者完全救不了人,後者至少不會標榜自己是醫療器材。
救護車需要什麼專門人員?神職人員,他們甚至不需要醫療訓練,只要懂得超渡儀式便可以了。
反正結果總是一樣。
***
床頭的對講機劃破了凌晨一點鐘的寧靜,將你硬生生從睡夢中抽醒:又要出動了。僅僅數分鐘,你們已經穿上全副制服,把救護車開出了大閘之外。
幸好,這只是一次轉院輸送。出乎意料之外,病人竟是一位歲半左右的小男孩。
金髮碧眼的小男孩坐在鎮上醫院的病床上,母親正在一旁看護。當他看見全副制服的陌生人接近,登時哇哇大哭。小小的四肢拳腳交加,害你們費了一番勁,以及母親不斷的哄氹,才能夠把他連人帶嬰兒椅抬到擔架上。
真是一名天生戰士!生病了也這麼活蹦活跳,平時肯定是個BB版Rambo。事實上,除了皮膚有點灼外,男孩的一切生命跡象都很正常。
「他幾天前發燒了,現在早已穩定下來,不過院方擔心小男孩可能還有其他的問題,所以才把你們叫來,把他送到鄰近城市的大醫院裏作進一步的檢查。」同行的母親說。
這一趟運送可不簡單。小男孩毫不合作,面對簡單的身體檢查,也不斷以哭鬧及拳腳抵抗到底。一番掙扎後,你終於成功把手指放在男孩臂彎上,探一探他的肱脈搏。然而縱使書本建議用這個動脈位來獲取嬰孩病人的生命跡象,你卻找不到任何脈搏。
同樣,Lifepak血壓計也測不出個所以然來,就算動用嬰兒版的氣袖亦然。看來他的手臂實在太幼,血管發展尚未成熟。也罷,小男孩如此精力旺盛,血壓不會差得到哪裏去。
既然探不到肱脈搏,拍檔建議就直接用聽筒放在胸口聆聽心跳吧。好辦法,但男孩可不這樣想。他堅決以行動表明拒絕,面對你的聽筒步步進逼,男孩不斷��臂將之推開,小小的拳頭充滿能量,力度之大讓你這個成人也感到驚訝。這幾輪切磋已耗費了大半車程,救護車也差不多到達目的地了。
不過道高一丈魔高一尺,你們祭出了秘密武器:熊熊毛公仔!小男孩一抱着毛公仔,便慢慢地乖巧下來。伴隨著母親的哄勸,你們終於成功把聽筒放到小男孩的胸口上,完成心跳的測量。
「小孩子大哭大鬧才是好事。倘若他一聲不吭,連碰也不動,那就麻煩大了。面對兒科病人,重點是看他的反應,檢查生命跡象反而是次要。」師傅說。
小男孩抱着毛公仔,終於慢慢入睡了。
深夜的ER急診部與日間沒有多大分別。與往常一樣,你們經過停泊區大門旁的拘留病房。女警和被拘留的精神病人正在互相高聲爭吵,頭髮蓬亂的病人(或犯人)大喊大叫,好像是要上廁所或嗑藥什麼的。女警吼回去:我可不是你的朋友!
去廊一旁,一名剛剛被截肢的老人躺在病床上,那個失去小腿的左腿被高高吊起。他目光呆滯地望着一角,彷彿在等待什麼,或等待什麼的終結。
不遠處,很久沒睡的醫院保安正在沒精打采地守在一旁,與剛剛在拘留病房的那一幕吵鬧相映成趣,他的崗位好像是另一間拘留病房。
再過幾步,師傅跟幾名穿着防彈衣的PCP同事打招呼。聽聞在附近的原住民保留區,犯罪活動相當猖狂,因此這些準軍事裝備在這兒可是屢見不鮮。相比起故土的「白衣天使」,本地的緊急救護人員有時穿得更像特種部隊。
所幸,小男孩仍然睡得甜甜的,溫暖地抱着毛公仔,無需目睹這個荒謬的世界。
直至到達檢查房後,小男孩才慢慢的張開眼睛。一看到陌生的醫生,他終於又再充滿活力地哇哇大哭了。
這一刻,你感受到那份缺席了很久的快樂。
***
救護車在寧靜的田野間飛馳,駛向那地平線上的日出。
晨光漸漸地驅逐了黑暗,讓本來一片灰暗的田野慢慢地回復了綠色的生機,白濁的融雪反射着黎明的光輝。
黑夜並不是一切的終結,它只不過是一天的結束。這一天的消逝,卻迎來了另一天的誕生。熬過了慢慢長夜後,年輕的光輝終於在冬夜之中帶來希望。就如死與生、終與始,永恆不斷地循環。
明光為大地帶來了色彩,並照亮了眼前的道路。目的和意義不再是一片抽象的黑暗,而是地平線上那明確的一點。
那兒,新的一天正在迎候你們。
1 note
·
View note
Text
因果輪迴的可怕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這幾年修行的總心得是:很多事情不做,是因為我了解貪、嗔、癡造成因果輪迴的可怕。為什麼我要這麼辛苦管理自身心態,就是希望自己不要再造惡因,落入惡果的輪迴中,以免未來世的路又充滿不順與艱困。千保健、萬保健,心態平衡是關鍵。
來到精舍最大的收穫,就是知道如何正確讀經,以正確的心態,去忍耐不順的生活。知道什麼是外道,什麼是因果,生活變得非常充實。平時生活認真做自己的事和讀經消業,日子變得很充實,也很清楚每天該怎麼做事。
當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果報,就知道該怎麼種、怎麼努力,才有可能收穫那樣的結果。例如,我希望自己不論去到哪,都能被好好善待,那我在生活中,就要友善、平等地對待身邊的人。
佛法強調修自己。原本我以前很喜歡透過觀察和思考別人的行為,運用模仿的方式,去學習身邊人表現好的地方,但看到不好的地方,會私下批判。直到看見《六祖壇經》上說:「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因此現在就做好自己,懶得再談論他人的事務,自然而然是非、煩惱就少很多。
專注地做成就自己的事,少管他人的閒事與八卦,生活就比較不會被人打擾。但這不是說不跟他人結善緣,每當自己有好東西或好的資源,或有人需要陪伴,如果用不完,有時間,我都會盡量陪伴與互動,人際關係自然而然就不會太糟。
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轉念和改正心性。每當有不好的心態和想法出現,我就知道可能是魔性來了。我需要靜靜調整自己的狀況,等待心態和情緒穩定後,再與人接觸。我發現常讀經並不會讓自己與人的互動變差,做事前也會先想一下,話要怎麼講,事要怎麼做比較圓滿,也會覺察到晚上的時間過得很快,一下子又到快睡覺的時間。
來到精舍最需要調整的,就是如何解決自己的魔性問題。好好誦《金剛經》、《六祖壇經》。因為知道魔性會讓自己睡不著、肚子痛、眼睛不舒服、情緒不穩定,簡單來說,就是併發症很多。像這種醫不好又趕不走的病,如今找到方法,就是在自己家中靜下心、安下心,好好讀經消業。或許現在工作、學業很繁重,但想想,跟以前的日子比起來,能這樣走在安心的道路上,真是踏實又安穩。
生活上,每個月按時、量力佈施,善盡愛護社會的��任。看到困苦有狀況的人與事,先思考如何量力幫忙,心態端正,就會愈來愈肯定自己的行為,覺得自己能這樣做真好。壞的事,自己認真思考後,自覺不對的事不要再做,因為知道貪、嗔、癡之苦,以及因果輪迴的可怕,想讓此世的未來日子與未來世的自己過好一點,清淨一點。
(分享完畢)
有緣人因過去世貪、嗔、癡而造業、修偏,瞭解業力討報、因果輪迴的可怕,因此願意每天唸經銷業、守戒律、做善事、不做壞事,做到《六祖壇經》中神秀大師所作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儘管五祖當時對神秀說:「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但一般人修行,能夠做到這些基本功,就已經可以達到「免墮惡道」、「有大利益」。
有緣人修行總結心得和生活作息,如《金剛經》開頭中:「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世尊向人們展示將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的樸實無華,不需要錦衣玉食,也不需要驚心動魄和爭奇鬥艷。
看似簡單且平凡的修行日常,實際上要有足夠的定力,才能忍得住誘惑,挺得過寂寞,捨得了錢財,沒想像中容易。阿伯常說:「佛,不好修,但修得起來光芒萬丈,不是任何東西可比擬,願大家堅持百忍。」學佛修行是一輩子的事,不像工作或上學,做五天還能休息兩天。因此要長期、穩定且持續做到,需要足夠的恆心、定力、對佛法的信願行,才能恪守本份,日復一日過著如此平淡、規律的生活。
想要提升境界,得先做好基本功。「欠債還債,遠離惡業,不再造業」。每天把該唸的經文專注唸完,數量足了就去迴向,業力一條、一條銷,日子就能越來越平順,心地越來越清淨,懂得知足常樂,就是幸福。
《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雖然每個人生活有那麼多的不容易和不如意,但若能認真修行,遇事願意看開、轉念、放下,但求圓滿。把握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做對的事。不讓自己虛度光陰,一直在懊悔中度過,而要更積極面對和規劃未來的生活。
當貪婪無度時,義憤填膺時,癡心妄想時,無論何時,只要對任何人事物境有執念,無法擺脫又不知所措時,就唸經吧!讓心重新恢復平靜、清明,以智慧看透更多事,久而久之,就懂得放下,不只是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
因果輪迴如此可怕,不造惡因,就不用承受業果。想要遠離輪迴,除了消業,還要斷惡修善、明心見性。《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為了提升心性、明心見性、顯露佛性。」努力唸經消業,堅持百忍,總有一天可以結束輪迴,回到淨土老家。速度多快,就看您唸經多勤。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0 notes
Link
0 notes
Text
一代時教與釋尊本懷(象山慶25.2.13)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773829
1.一代化前
一代時教,「化前」之教:聖道門(難行)-隨他
釋尊本懷,「普化」之教:淨土門(易行)-隨自
淨土門的觀點:釋尊於娑婆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的一代時教(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門)[1],乃為了最終導向「念佛往生彌陀淨土」的普化;釋迦佛與彌陀的此遣彼喚,互為郢匠,令眾生乘托彌陀願力的往/還迴向,惠以真實之利。此意可見於《大經》五德現瑞,釋尊入彌陀三昧大寂定,光顏影暢,阿難承旨而讚云:
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
「佛佛相念」互為主伴,相即相入,而重重無盡,具德圓明。因此,釋尊示現說法的「一代」諸教,乃是正說(出世本懷/真實之教)彌陀淨土門的「化前」之教;���時八教乃為了念佛往生而鋪路。善導大師《法事讚》云:
如來出現於五濁,隨宜方便化群萌;或說多聞而得度,或說少解證三明, 或教福慧雙除障,或教禪念坐思量。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
慚愧釋迦大悲主,十方恆沙諸世尊;不捨慈悲巧方便,共讚彌陀弘誓門。
淨土門或乃「教內真傳」,另有「別意、別趣」,釋尊有鑑於無量無邊的(末法)下品之機,不堪(正/像)聖道之教,故為彼輩別說念佛,導歸於淨土門;是故,一代之教的一切經中,有二百七十多部曾讚歎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所謂「諸教所讚,多在彌陀」;化前之教(聖道門)是難行道,下機不堪;念佛往生(淨土門)是易行道,諸機普攝。縱然已依聖道門(一代時教)親證真如的聖者,如文殊、普賢等大菩薩,也多發願往生極樂、親近彌陀,速成正覺。印光大師云:
一代時教,皆念佛法門之註腳也。不但此也,舉凡六根所對一切境界,所謂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見聞覺知,聲香味等,何一非闡揚淨土之文字耶?寒暑代謝,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侶邪見,何一非提醒當人速求往生之警策耶?廣說其可盡乎?言一言統攝者,所謂「淨」也。淨極則光通,非至妙覺,此一言豈易承當?於《六即佛頌》研之可知也。一句者,「信願行」也。非信不足以啟願,非願不足以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淨土一切經論,皆發明此旨也。【書一】三
釋尊說法之終極旨歸,乃在「念佛往生彌陀淨土」;前此後此之無量法門,可說是淨土一門之前方便、化前序[2]。
2.釋尊本懷
釋尊出世說法之本懷何在?雖諸宗各有所論,然就其歸宿,在淨土教;《法華》有本懷之說,所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淨土果地之法,可說是本懷之本懷也,以其願力弘深,易行功高,三根普被,諸佛同宣;乃橫超三界、逕登四土,一乘了義、極圓極頓之不可思議法門;故大藏教中,二百餘經宣說淨土、同聲指歸。
《楞嚴》「念佛圓通章」宣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法華》「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華嚴》以普賢十大願王,攝華藏海眾同歸西方。如是大乘經,不約而同的兼說淨土而導歸安養。如《無量壽經》所說: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這是釋尊的「出世本懷文」,勸請大眾念佛發願往生彌陀淨土;其「真實之利」,即彌陀本願救度一切眾生往生成佛之大利。所謂「十方眾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華嚴、法華,雖亦真實之法,一乘之教,然而「深遠難到」,故獲其利者少。彌陀本願,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至一念具足無上功德。故「普應群機、同得大利」之法,唯在念佛,可說是本懷的極致。《無量壽經》又云: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釋尊與諸佛之出世的最終目的,就是宣說彌陀的救度,並將此法門永留世間。《法然上人全集》:
釋迦世尊捨無勝淨土而出此穢土,為欲說淨土教,勸誘眾生,令得生淨土。彌陀 如來捨此穢土而出彼淨土,為欲引導穢土眾生,令得生淨土。是則諸佛攝取淨土、出興穢土之本意也。善導與尚(散善義)云:「釋迦斯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彼喚此遣」等,此乃此經大意也。
故知:釋迦本師為娑婆眾生所開顯的至極教法,乃在彌陀弘願之平等救度,此即「往生成佛」無上真實的大利。白辨《無量壽經.集解》:
此釋尊出世本懷極唱,唯在淨教……,淨穢雖異,皆令穢土眾生往生淨土,為二尊隨自本懷;若約隨他,二尊同以萬行往生,總為本懷,故釋迦廣說諸行。而「第十九願」餘行來迎,為彌陀隨他本懷。二尊隨自/隨他雖異,皆令穢土下根往生淨土。
印光大師云:
華嚴頓演圓宗,獨被上根,尚未悉符出世度生之弘誓。行願導歸極樂,全收九界,方堪大暢成道利物之本懷。(續編下.楹聯 / 釋迦)
有謂既為釋迦弟子,當念釋迦牟尼佛,求生此土之華藏世界。不知釋迦之教念阿彌陀佛者,為令博地凡夫,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以超凡入聖也。此土之華藏世界,惟破無明證法身之大士能見;凡夫則只見穢土,不見實報莊嚴,何可濫擬?況西方亦在華藏世界之內。而《華嚴》會上,盡華藏世界海諸菩薩,皆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汝何人斯,敢與彼抗?溯自大教東來,遠����開蓮社。一倡百與,無不率從。暢佛之本懷,惟此法為最。自茲厥後,代有高人,續焰傳燈,光騰中外,迄至於今,宗風不墜。而天臺宗之智者大師,賢首宗之清涼國師,慈恩宗之窺基法師,禪宗之百丈禪師,律宗之大智律師,莫不釋經著論,普勸修持。其事蹟具載於《淨土聖賢錄》。是知禪、教、律諸知識,悉隨華藏海會之班,一致進行,求生極樂,況末法根機淺薄者乎?(續編下.靈岩山篤修淨土道場啟建大殿記〔民二十四年〕)
竊聞淨土者,乃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略言之,一言一句一偈一書,可以包括無餘。廣說之,雖三藏十二部之玄言,五宗諸祖師之妙義,亦詮不盡。縱饒盡大地眾生,同成正覺,出廣長舌,以神通力、智慧力,塵說剎說、熾然說、無間說,又豈能盡!良以淨土本不思議故也。試觀《華嚴》大經,王於三藏,末後一著,歸重願王。《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則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者,有由來也。文殊發願,普賢勸進。如來授記於《大集》,謂末法中,非此莫度。龍樹簡示於《婆沙》,謂易行道,速出生死。則往聖前賢,人人趣向者,豈徒然哉?
始自阿含,以迄般若,莫不曲順根性,而為宣說。令其漸次增進,就路還家。佛之本懷,秘而不宣。迨至法華會上,開權顯實,開跡顯本。人天權小,皆是一乘。客作賤人,實長者子。普授三根之記,大暢出世本懷。與最初華嚴,始終互映。可謂一大事因緣,全體咐囑,了無餘蘊矣。又以末世眾生,根機陋劣,斷惑證真,實乏其人。以故特開淨土一門,俾上中下根,若聖若凡,同於現生,出此娑婆,生彼極樂,以漸證夫無量光壽。其深慈大悲,實屬至極無加矣。【序】五十
聖道之諸教,雖尊貴而殊勝,但難解難修難證;尤其極惡最下之凡愚,對此高妙之法,只能望洋興嘆、自慚形穢而繼續輪迴;這豈是諸佛大悲的本意?釋尊為此而別說「易行功高、普度速證」的信入之法,所謂「皆令穢土下根,往生淨土」。
有人說,淨土教義,啟自《華嚴》。所以《阿彌陀經》與《華嚴經》,皆攝無量法門,皆���不可思議。實因大乘圓教,本不思議。故《法華經》說:「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既不易解,故不易信,所以華嚴大法,凡夫小乘較不契應。《法華經》《阿彌陀經》,同為難信之法,前者難行,後者易行,一豎出,一橫出。釋尊講經,始自《華嚴》,終於《法華》,皆是「界外」大法,「深固幽遠,無人能到」;而淨土之法,貫通其間,即淺即深,徹上徹下。《華嚴》《法華》之奧義,得淨土法乃大行於世,度盡一切眾生,大暢如來本懷。若無《華嚴》《法華》,不知佛法之高深;若無淨土經論,則不知佛法之廣大。淨土之妙,在於即淺而深,以事顯理。《華嚴》為事事無礙法界,《法華》即世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意根淨故;如子憶母,不離佛故;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事」則凡愚能修,「理」是如來秘藏;即下愚而成上智,轉煩惱以作菩提;就路還家,因病成藥。法門之妙、如來之願,於此深切至極、無以復加。
3.彌陀弘願
白辨《無量壽經.集解》:
釋尊出世本意,顯於彌陀本願。彌陀大悲雖通攝十方,釋迦應化,偏在娑婆濁惡,是 故淨/穢相對,殷勤折伏「無信」之族。
這是「二尊之教,互為郢匠」的說明,釋尊與彌陀所居所現之土,一穢(娑婆)一淨(極樂)、一通(廣攝)一別(偏化),本懷與本願,對照而相成,總為了引導眾生厭此欣彼,離苦得樂;若無彌陀的發願修行,成立淨土,眾生不得往生,若非釋尊的示現說法,導歸極樂,眾生豈知信向? 二佛的無私無礙,乃眾生之大福大利也。
從淨土三經中可詳知「彌陀弘願」的殊勝:法藏菩薩因地五劫思惟, 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之莊嚴清淨,成立極樂世界,超發四十八願。總合諸佛之淨土與大願:「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並廣開方便,拔度一切有情皆往生,乃至「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釋迦自說「執持名號,決定往生」,諸佛舒舌證讚,普勸念佛,如是同體大悲,淨土一門推之極致,且「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釋迦一生說法雖多,因眾生根機不堪,隨時節因緣而逐一消失,唯淨土蒙佛加佑,久遠流傳,恒度眾生。
彌陀淨土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不同「通途」教義相繩。通途���聖道門總括八萬四千法門,或化約為禪/教二門,統稱「諸行」;特別之淨土門乃依釋尊之出世本懷而另說;此門此宗此法,偏為末法五濁 (罪苦常沒)凡夫之平等救度,又兼攝三乘一切聖凡利鈍(聖道)之機,以功德迴向、乘佛本願而同生安樂國。其始終之關鍵在於「信」受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無邊智慧與無盡慈悲,以四十八願攝受十方眾生,同往涅槃之淨土、同享無量之光壽,而速成佛,度眾生。
4.一切經之正宗分
日.道隱法師《無量壽經甄解》:
別明此(無量壽)經教興者……「誠是如來興世之正說,奇特最勝之妙典,一乘究 竟之極說,速疾圓融之金言,十方稱讚之誠言,時機純熟之真教也。」
1.開興世正說故者,五濁之世,造惡之時,「聖道」一種,今時難修,其難非一;特此一門,至圓極頓,而且由其簡易直捷,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一代所說歸此經,如眾水歸於大海,是以經家體知佛智所在,以佛一代八相化儀,寄明來會菩薩,而彰群經朝宗,偏在今典。由此言之,百萬阿僧祗因緣以起《華嚴》之典,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亦唯為此法之由序,故《經》曰「如來以無蓋大悲」等。
所謂「由序」,如《法華文句》一:
序者,……謂次/由/述也。如是等五事冠於經首,次序也。放光六瑞起發之由,由序也。回答釋疑,正說弄引,敘述也。
《法華經入疏》:
以「如是」等五事,冠於經首,即名次序,即是通序。即從「如是我聞」至「退坐一面」,都名通序,通冠經首,故曰次序也。二由序者,即別序也,如從「爾時世尊」,訖此一品,名為別序。良以放光現瑞,別為起發之端,名為由序。三述序者,由光所照,見萬八千土,彌勒懷疑致問,文殊引古而答,為眾釋疑,作正說哢引,名為敘述序也。當知序之一字,具此三義。初次序名通,二三由述名別,然通者,則一切經初皆安「如是」等五事,證信佛經,對破外道「不如不是」之計,……二/三別序者,別明本經,不與餘經共,故引起正說之由,永異諸經。
《大乘本生心觀經.淺註》卷一:
序有三義:……六種成就,列於經初,作開章之首引,故為「次」序;如來入定,放光現瑞,為發起之端,是為「由」序;師子吼菩薩,覩光相警眾,說如來以慈悲出定,必說妙法,略述佛意,是為「述」序。
每部經有「序、正宗、流通」三分,「序」從於「正宗」,故名「次」,如置於經首的六成就。由序,如《妙法蓮華經》放光六瑞(說法、入定、雨花、地動、眾喜、放光),為本經發起之緣由;述序,問答釋疑,引出正說,乃正文(弄)之序(引)。由、,「次」是通序¸「由、述」是別序。《勝鬘經.義疏》:
普貫眾經,故名「通」序;遣書感佛,正為此經,非為餘經,故稱「別」序。
《觀經疏.序分義》:
然化必有由,故先明「序」;由序既興,正陳所說,次明「正宗」;為說 既周,欲以所說,傳持末代,歎勝勸學,後明「流通」。
一代時教,如《法華經》之性具、《華嚴》之緣起,乃是淨土教的序分,《無量壽經》才是正宗分。因為,《法華》、《華嚴》是釋尊出世說法的一代「始/終」之教,所謂此土修行證果的「聖道」門,對於娑婆五濁之世,起惑造惡之時,乃是難修亦難證,不契眾生的時代與根機;只能視為釋尊特為末法眾生而別說「至圓極頓,簡易直捷」之淨土教的興起之序。也就是「別為起發之端」、「引起正說之由」也,由一代時教(華嚴、法華)為由序,而帶入(淨土三經)正宗分,乃至於付囑(末法之後「獨留此經」)流通分。
[1] 最初直暢本懷,講說《華嚴經》21日,後因觀機逗教,又再說《阿含經》12年,《方等經》8年,《般若經》22年,《法華經》《涅槃經》共8年,這是大會的宣講;對個人特別的教化無量次,感化無量人。
[2] 智隨法師<淨土宗暢佛本懷>
0 notes
Text
Anti Reset | S01E02
Taiwanese Drama - 2024, 10 episodes
#Drama: Anti Reset#LGBTQ+#TWDrama#Romance#Sci-Fi#恆久定律#Anti Reset#Huang Li Feng#Wu Ping Chen#Wasir Chou#Hong Wei Zhe#Issac Yang#Taiwanese Drama - 2024#Drama: 2024#BL GIFS#Taiwanese BL
24 notes
·
View notes
Text
It's the ending they (and we) deserve.
#anti reset#anti reset the series#taiwanese bl#taiwan bl#bl series#chu yi ping x ever 9#ever 9 x chu yi ping#恆久定律
16 notes
·
View notes
Text

常有淨信的人,他能夠正見。知道什麼叫正見嗎?就是正確的見解。為什麼這個人回答人家的問題總是比較正確啊?因為他有淨信,乾淨的信念。舉個例子給大家聽,我很愛自己的母親,我一定要為她多念小房子。那麼有人跑過來對你說:“哎,賭博很好,可以多賺點錢養你媽,賭博贏了後你可以用錢孝敬你媽。”你說他會去賭博嗎?因為知道乾淨的信念,因為有正見,所以他不會去做那些不正見的事情。因為長期正確地看問題,能生出恆心,就是永恆的心,明白嗎?堅持正確的信念讓它出來,就是長期的正見,生出恆心就是堅持長久的信念。要學會放下,學會放下就是不去計較自己在某一件事情上的得失。今天我得到了,我無所謂,今天失去了,我也無所謂,這樣的人,才能有信心,才能一直堅持有恆心地學佛。
學會放下的人就會去除障礙和煩惱。很簡單,障礙來了,放下;煩惱來了,也放下。很多人問師父:“師父,這個事情要怎麼辦呢?”必須要煩惱,我可以不煩。舉個簡單例子,這個人跟那兩個人在搞是非,結果要上法庭,告他的人說:“我很煩惱,我在告他。”那麼師父說:“你放下吧!”怎麼放下呢?你就不要去告他,一旦你不告他了,你馬上就不煩了,吃虧一點呀,大家讓他一點,該給他的錢就給他,不就結束了嗎?反過來還有一個人問師父:“師父,那我被他告了怎麼辦呢?你叫我放下,他不放下啊,他繼續要告我怎麼辦呢?他告我,我煩惱啊。”你講得很對,那怎麼解決呢?那就找自己的律師跟他去談,滿足他的要求,叫他不要去告了,就這麼簡單。他不告你,你不就不煩惱了嗎?人的主要問題就是不肯吃虧,就像很多人一樣的,我的房子賣不掉,我很煩惱,不是房子賣不掉,而是你不肯降價啊,因為這個價錢在你心裡一直不肯降下來,你就會增加煩惱,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白話佛法十》17.善盡禍至災盡福至
0 notes
Text
當耶穌遇到老子
我認為老子的思想理論是中國哲學體系的天花板,甚至是世界哲學體系的天花板,這是因為這天花板之上已是人類無法單憑自己的理智去理解的真道 —— 聖父、聖子、聖神三位一體天主的至高無上的唯一真理。老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已經觸及到這個真理的邊緣,雖然他未能(也不可能)探索真理之究竟,但卻能夠感覺到這真理的無限,並肯定這真理就是萬有賴以存在的總根基,人憑己力能走到這一步,殊不簡單。
歸信耶穌基督之前的我,對老子的道家理論不以為然,認為老子主張用「絕聖棄知,擲玉毀珠,焚符破璽,掊斗折衡」這種全面破壞的手段去追求人類理想社會的的說法,反映出他的思想完全不切實際;他似乎以為人類只要回歸原始社會,就能過上桃花源式的理想生活。難道老子不知道人是自私和貪婪的嗎?他不知道人類掊斗折衡之後,就算回到茹毛飲血的社會,也會發明出無數不公平的玩法的嗎?他想發動一場文化大革命嗎?當時我覺得老子真是太幼稚了。
成為基督徒之後,我對老子徹底改觀了,發現他「絕聖棄知」的構想跟人類犯罪之前的伊甸園狀態十分相似。老子對天地萬物、人類社會的思考,從感知出發,然後勇於超越感知,進入智性層面探索,追根究柢,直至無法繼續前進的境界,這境界就是人類理智的天花板了。在這裏,老子摸到了「道」的大門,他知道自己終於找到了真理之所在,但奈何無法打開那扇大門,他進不去!所以才會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這種初步見解。他站在最高真理大門側的形而上角度,去觀察兵荒馬亂的形而下世界,察覺到人間種種煩惱紛亂肇因的端倪,所以提出了「絕圣棄知」的烏托邦治世方案,去實現「人含其明,人含其聰,人含其知,人含其德」的理想世界。然而. 老子這個治世方略是行不通的,因為他的思想存在着幾個盲點:不認識魔鬼撒但及其陰謀;不認識人類罪惡的起因;最主要的是,不認識道路、真理、生命的本體耶穌基督(若望福音14:6)。
單憑人類的理智,老子的思想能達到如此極限境界,或許古今中外哲學諸聖,無出其右。更值得佩服的是,諸子百家各自爭鳴,各有方向,唯老子選定了最正確的方向,鍥而不捨地探索到底,最後參悟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說人遵循地的規律去生活,地按照天的規律去演變,天則以道(真理)作為運行的依據,而道就是自然而然的運作規律。老子把那個創造並支撐天地萬物的最高存在理解為自然而然的道,這與天主「我是自有者」(出谷紀3:14)的自我介紹相吻合。我很好奇,老子在世時,耶穌基督尚未降生,天主的救恩有待完成,老子作為一個凡人,他的真理探索旅程是怎樣定方位的呢?他是怎樣把前進的方向調校得如此準確的呢?他真的很了不起!
老子的探索旅程的結局可能是這樣的:當耶穌基督打開天國的大門,看到站在門外的老子李耳,問道:「老李,你跑到這裏來所為何事?」老子回答:「我在尋找真理,探索通往真理的道路,和追求真理中的永恆生命。」主耶穌說:「你尋找和追求的就是我。等你很久了,進來吧!」然後拖着老子的手通過了大門,走進了自有永有天主的光榮之中。
1 note
·
View note
Text





習慣與努力
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波形路徑會形成駐波,
這揭示了人生的哲理:
穩定和重複的模式可以帶來持久和有序的狀態。
就像電子在特定軌道上運行,
形成穩定的駐波,
我們的生活也需要找到自己的節奏和規律。
建立良好的習慣和持之以恆的努力,
能讓我們在變化中保持穩定,
實現長期目標和幸福。
#駐波 #人生哲理 #穩定性 #習慣與努力
#auto led#truck led#car led#led auto manufacturer#automotive led#auto led lighting#auto led ming#led car manufacturer#truck led ming#car led ming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