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京典臻品
jdclassic · 2 years
Text
【京典臻品】 白水晶簇 / 白晶簇 ( 水晶簇 ) 910g
【晶簇資訊】
重量910g座寬12.7cm座深12.7cm
商品編號:jd0060
※如需購買,請線上諮詢LINE客服,並附上商品頁截圖,
專員將為您確認此商品庫存與付款方式,京典臻品感謝您!
【 白水晶簇 】
白水晶簇 不僅用途廣泛,也是常見的 水晶簇 之一,
可協助我們淨化環境、轉化能量。
並且 白水晶 中暗藏七色光,是眾光之母、亦是所有能量的來源,
因此 白水晶 又有「水晶之王」的美稱。
穩定而強大的磁場能量,
不論是配戴於身、抑或是擺放小小一顆 白水晶簇 白晶簇 ,
都能為我們帶來滿滿正能量!
就讓 京典臻品 來帶你看看
如何運用水晶給我們滿滿的正能量!  >> 【 水晶能量 】 五種 水晶 能量陪您迎接新的機會和挑戰!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jdclassic · 2 years
Text
【京典臻品】 鈦晶洞 / 紫鈦晶洞 ( 紫水晶洞 ) 12.71KG 財運亨通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晶洞資訊】
重量12.71kg座寬26.5cm座高38.5cm座深23cm洞深7cm
商品編號:HS20220520-22
※如需購買,請線上諮詢LINE客服,並附上商品頁截圖, 專員將為您確認此商品庫存與付款方式,京典臻品感謝您!
【 紫鈦晶洞 】
紫鈦晶洞 是晶牙中含有 共生礦 的 紫水晶洞 , 因此亦承襲了 紫晶洞 的優勢, 擺放 鈦晶洞 可為我們招聚財氣、改善家宅風水。 且 紫鈦晶 巴西晶洞 中有著普通 晶洞 沒有的金屬光澤, 襯在剔透的紫水晶底下耀眼奪目、絢麗非常, 無論是收藏於家中或是擺放在辦公室財位都相當推薦! 巧克力色澤的 紫鈦晶洞 好特別喔~ 京典臻品 邀請您一同觀賞>> 【 京典臻品 】 鈦晶洞 / 紫鈦晶洞 ( 紫水晶洞 ) 13.54KG 招財納福
※每座 水晶洞 均是天然形成,在辨別五行上會以大致形狀作為區分,較為主觀,僅供參考 ※若想了解更多晶洞狀況、五行或等相關細節,歡迎聯繫Line客服線上諮詢
0 notes
jdclassic · 2 years
Text
【京典臻品】 藍銅礦孔雀石 / 藍銅礦孔雀石原礦 ( 孔雀石共生礦 ) 33.2KG
任何 原礦 都是自然原始型態的一部份,歷經了無盡的風雨與日月更迭,
可謂是自然界無與倫比的饋贈。
就好比這顆 藍銅礦孔雀石 共生礦 ,湛藍與翠綠的交織交雜,是由 藍銅礦 和 孔雀石 的成分相似所引發的美麗姻緣。
且 藍銅礦孔雀石原礦 本身巨大而精巧,唯有親自鑑賞才能領略其細節的奧妙!藍銅礦孔雀石 非比尋常的氣派!
0 notes
wangwill66 · 4 months
Text
友多聞
H:傳達知識,快樂是友多聞的益處。友多聞也讓你成為「語言的富翁」。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強調友多聞的重要性。另外友多聞帶來教學相長的效應,《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尤其「人人都是一本書」,
甚至「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教你一句建言,警語也是受用無窮。學無止境,終身學習。20240604W2
多聞
解釋:
見聞廣博,增廣聞見。《論語.季氏》:「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故將廣智,必先多聞。」
增廣見聞知識。《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橫豎我們這趟出門,乃是為著增長見識,於學問有益的事。」也作「增長見聞」。
學問淵博
淵,淵深。博,廣博。學問淵博謂學識豐富。如:「他溫文儒雅,學問淵博,是學術界所公認的大學者。」
學識淵博,意思是指學識深而且廣。
見多識廣
見聞廣泛,學識淵博。《鏡花緣》第四四回:「多九公本是久慣江湖,見多識廣,每逢談到海外風景,竟是滔滔不絕。」《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只因常常出外遊學,見多識廣,知識也漸漸開通。」
知識淵博的相似詞
博學多識 學識豐富 博學多才 知識豐富 學識淵博 淵博 知識廣博 博學多聞 博學 學識廣博 博古通今 博聞強識 學富五車 淵博的知識 學問淵博 淵博知識 博學睿智 上知��文下知地理 通古博今 淵博的學識 博覽群書 學識 博學廣識 見識廣博 淵博學識 談吐不凡 博聞多識 學養深厚 通曉古今 學識深厚
淵博
精深廣博。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記講筵》:“卿講義淵博,多所發揮,良深嘉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純廟博雅》:“ 純廟 天縱聰慧,攬讀淵博。” 柔石 《二月》二:“你學問是淵博的,哥哥常是談起你。”
百科解釋
淵,精深;博,廣博。淵博:精深而廣博,形容知識廣且深,博學多才。晉 葛洪《抱樸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
中台山:
《論語》說:「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結交朋友是很重要的事。我們在社會上要懂得交好的朋友、親近善知識。
維基文庫:
論語季氏篇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有益處;與走邪門歪道的人交朋友、與讒媚奉迎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有害處。」
星雲大師
所謂:「友直、友諒、友多聞。」朋友之間要耿直真誠,要能相互諒解,要互通知識、要理念相投,還要能雪中送炭,這才是善友。
釋星雲
僧人
釋星雲(1927年8月19日[2]—2023年2月5日[3]),俗名李國深,法名悟徹,法字今覺,法號星雲[註 1],筆名趙無任[4]。生於江蘇江都,童年出家,漢傳佛教比丘及學者,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同時也是佛光山開山宗長(方丈)、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暨榮譽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5],被尊稱星雲大師[1]。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真正的益友是能夠讓我們擺脫孤陋寡聞的處境。
「數位遊牧」,以遠距的方式工作,並同時周遊不同的國家和城市。
一種是自己去搞清楚,從自己的經驗、觀察中學習。另一種就是向別人學習,學習別人已經搞清楚
或者正在搞清楚的東西。
「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夠借重別人的智慧,來使自己不受矇蔽的人。」——蘇格拉底
「腳步不停,不一定是前進;閉目深思,不一定是停頓。」
通過艱苦的學習,使自己成為「語言的富翁」。
景福殿賦
作者:何晏《文選》卷11
姊妹計劃: 數據項
  大哉惟魏,世有哲聖。武創元基,文集大命。皆體天作制,順時立政。至於帝皇,遂重熙而累盛。遠則襲陰陽之自然,近則本人物之至情。上則崇稽古之弘道,下則闡長世之善經。庶事既康,天秩孔明。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歲三月,東巡狩,至於許昌。望祠山川,考時度方。存問高年,率民耕桑。越六月既望,林鍾紀律,大火昏正。桑梓繁廡,大雨時行。三事九司,宏儒碩生。感乎溽暑之伊鬱,而慮性命之所平。惟岷越之不靜,寤征行之未寧。
  乃昌言曰:「昔在蕭公,暨於孫卿。皆先識博覽,明允篤誠。莫不以為不壯不麗,不足以一民而重威靈。不飭不美,不足以訓後而永厥成。故當時享其功利,後世賴其英聲。且許昌者,乃大運之攸戾,圖讖之所旌。苟德義其如斯,夫何宮室之勿營?」帝曰:「俞哉!」玄輅既駕,輕裘斯御。乃命有司,禮儀是具。審量日力,詳度費務。鳩經始之黎民,輯農功之暇豫。因東師之獻捷,就海孽之賄賂。立景福之秘殿,備皇居之制度。
  爾乃豐層覆之耽耽,建高基之堂堂。羅疏柱之汩越,肅坻鄂之鏘鏘。飛櫩翼以軒翥,反宇䡾以高驤。流羽毛之威蕤,垂環玭之琳琅。參旗九旒,從風飄揚。皓皓旰旰,丹彩煌煌。故其華表,則鎬鎬鑠鑠,赫奕章灼,若日月之麗天也。其奧秘則蘙蔽曖昧,髣彿退概,若幽星之纚連也。既櫛比而攢集,又宏璉以豐敞。兼苞博落,不常一象。遠而望之,若摛朱霞而耀天文;迫而察之,若仰崇山而戴垂雲。羌瑰瑋以壯麗,紛彧彧其難分,此其大較也。若乃高甍崔嵬,飛宇承霓。綿蠻黮䨴,隨雲融泄。鳥企山峙,若翔若滯。峨峨嶪嶪,罔識所屆。雖離朱之至精,猶眩曜而不能昭晰也。
  爾乃開南端之豁達,張筍虡之輪豳。華鍾杌其高懸,悍獸仡以儷陳。體洪剛之猛毅,聲訇𥉻其若震爰有遐狄,鐐質輪菌。坐高門之側堂,彰聖主之威神。芸若充庭,槐楓被宸。綴以萬年,綷以紫榛。或以嘉名取寵,或以美材見珍。結實商秋,敷華青春。藹藹萋萋,馥馥芬芬。爾其結構,則脩梁彩制,下褰上奇。桁梧複疊,勢合形離。赩如宛虹,赫如奔螭。南距陽榮,北極幽崖。任重道遠,厥庸孔多。
  於是列髹彤之繡桷,垂琬琰之文璫。蝹若神龍之登降,灼若明月之流光。爰有禁楄,勒分翼張。承以陽馬,接以員方。斑間賦白,疏密有章。飛枊鳥踴,雙轅是荷。赴險凌虛,獵捷相加。皎皎白間,離離列錢。晨光內照,流景外烻。烈若鉤星在漢,煥若雲梁承天。騧徙增錯,轉縣成郛。茄蔤倒植,吐被芙蕖。繚以藻井,編以綷疏;紅葩𦾏𦁛,丹綺離婁菡萏赩翕,纖縟紛敷。繁飾累巧,不可勝書。
  於是蘭栭積重,窶數矩設。櫼櫨各落以相承,欒栱夭蟜而交結。金楹齊列,玉舄承跋。青瑣銀鋪,是為閨闥。雙枚既脩,重桴乃飾。㮰梠緣邊,周流四極。侯衛之班,藩服之職。溫房承其東序,涼室處其西偏。開建陽則朱炎豔,啟金光則清風臻。故冬不淒寒,夏無炎燀。鈞調中適,可以永年。墉垣碭基,其光昭昭。周制白盛,今也惟縹。落帶金釭,此焉二等。明珠翠羽,往往而在。欽先王之允塞,悅重華之無為。命共工使作繢,明五采之彰施。圖象古昔,以當箴規。椒房之列,是準是儀。觀虞姬之容止,知治國之佞臣。見姜後之解珮,寤前世之所遵。賢鍾離之讜言,懿楚樊之退身。嘉班妾之辭輦,偉孟母之擇鄰。故將廣智,必先多聞。多聞多雜,多雜眩真。不眩焉在,在乎擇人。故將立德,必先近仁。欲此禮之不諐,是以盡乎行道之先民。朝觀夕覽,何與書紳?
  若乃階除連延,蕭曼雲征。櫺檻邳張,鉤錯矩成。楯類騰蛇,槢似瓊英。如螭之蟠,如虯之停。玄軒交登,光藻昭明。騶虞承獻,素質仁形。彰天瑞之休顯,照遠戎之來庭。陰堂承北,方軒九戶。右個清宴,西東其宇。連以永寧,安昌臨圃。遂及百子,後宮攸處。處之斯何,窈窕淑女。思齊徽音,聿求多祜。其祜伊何,宜爾子孫。克明克哲,克聰克敏。永錫難老,兆民賴止。於南則有承光前殿,賦政之宮。納賢用能,詢道求中。疆理宇宙,甄陶國風。雲行雨施,品物咸融。其西則有左墄右平,講肄之場。二六對陳,殿翼相當。僻脫承便,蓋象戎兵。察解言歸,譬諸政刑。將以行令,豈唯娛情。鎮以崇臺,寔曰永始。複閣重闈,猖狂是俟。京庾之儲,無物不有。不虞之戒。於是焉取。
  爾乃建凌雲之層盤,浚虞淵之靈沼。清露瀼瀼,淥水浩浩。樹以嘉木,植以芳草。悠悠玄魚,曤曤白鳥。沈浮翱翔,樂我皇道。若乃虯龍灌注,溝洫交流。陸設殿館,水方輕舟。篁棲鵾鷺,瀨戲鰋鮋豐侔淮海,富賑山丘。叢集委積,焉可殫籌?雖咸池之壯觀,夫何足以比讎?
  於是碣以高昌崇觀,表以建城峻廬。岧嶢岑立,崔嵬巒居。飛閣干雲,浮堦乘虛。遙目九野,遠覽長圖。頫眺三市,孰有誰無?睹農人之耘耔,亮稼穡之艱難。惟饗年之豐寡,思無逸之所歎。感物衆而思深,因居高而慮危。惟天德之不易,懼世俗之難知。觀器械之良窳,察俗化之誠偽。瞻貴賤之所在,悟政刑之夷陂。亦所以省風助教,豈惟盤樂而崇侈靡?屯坊列署,三十有二。星居宿陳,綺錯鱗比。辛壬癸甲,為之名秩。房室齊均,堂庭如一。出此入彼,欲反忘術。惟工匠之多端,固萬變之不窮。物無難而不知,乃與造化乎比隆。讎天地以開基,並列宿而作制。制無細而不協於規景,作無微而不違於水臬故其增構如積,植木如林。區連域絕,葉比枝分。離背別趣,駢田胥附。縱橫踰延,各有攸注。公輸荒其規矩,匠石不知其���斲。既窮巧於規摹,何彩章之未殫。爾乃文以朱綠,飾以碧丹。點以銀黃,爍以琅玕。光明熠爚,文彩璘班。清風萃而成響,朝日曜而增鮮。雖崑崙之靈宮,將何以乎侈旃。規矩既應乎天地,舉措又順乎四時。是以六合元亨,九有雍熙。家懷克讓之風,人詠康哉之詩。莫不優游以自得,故淡泊而無所思。歷列辟而論功,無今日之至治彼吳蜀之湮滅,固可翹足而待之。
  然而聖上猶孜孜靡忒,求天下之所以自悟。招忠正之士,開公直之路。想周公之昔戒,慕��繇之典謨。除無用之官,省生事之故。絕流遁之繁禮,反民情於太素。故能翔岐陽之鳴鳳,納虞氏之白環。蒼龍覿於陂塘,龜書出於河源。醴泉涌於池圃,靈芝生於丘園。總神靈之貺祐,集華夏之至歡。方四三皇而六五帝,曾何周夏之足言!
孤陋寡聞
《禮記.學記》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脩。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源)
《抱朴子.外篇.自敘》:「年十六,始讀《孝經》、《論語》、《詩》、《易》,貧乏無以遠尋師友,孤陋寡聞,明淺思短,大義多所不通。」
《朱子語類.卷一一七.朱子.訓門人五》:「淳稟曰:『伏承教誨,深覺大欠下學工夫。恐遐陬僻郡,孤陋寡聞,易致差迷,無從就正。望賜下學說一段,以為朝夕取準。』」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若做官後每日價行眠立盹,休休休,枉笑殺凌煙閣上人,有這般疏庸愚鈍,孤陋寡聞。」
《三國演義》第一○回:「某孤陋寡聞,不足當公之薦。」
《鏡花緣》第一六回:「不瞞二位大賢說,這叫作『臨時抱佛腳』,也是我們讀書人通病,何況他們孤陋寡聞的幼女哩。」
寡聞少見
猶「孤陋寡聞」。見「孤陋寡聞」條。
《漢書.卷八一.匡張孔馬傳.匡衡》:「蓋聰明疏通者戒於大察,寡聞少見者戒於雍蔽。」
寡聞陋見
猶「孤陋寡聞」。見「孤陋寡聞」條。
明.胡翰〈羅文質公集敘〉:「以寡聞陋見論前人之道德,其亦過矣!」
寡見鮮聞
猶「孤陋寡聞」。見「孤陋寡聞」條。
漢.王褒〈四子講德論〉:「俚人不識,寡見尠(鮮)聞;曩從末路,望聽玉音,竊動心焉。敢問所歌何詩,請聞其說。」
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研討,就會造成學識淺陋而見聞不廣。 對朋友怠慢就違背了師長的教導;一旦言行偏差,就會荒廢了自己的學業。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獨學:指獨自學習,不瞭解外部動向。獨自學習,無人切磋,則孤陋寡聞。形容孤偏鄙陋,見聞不多。有井底之蛙含義。
原因: 朋友是你瞭解外部世界的橋樑,也是你不斷完善自己的標尺。一個人學習,而不接觸外部環境是行不通的。只有與朋友共同學習,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才能彌補自身的缺憾,並獲得更多知識。
中文名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出處
《禮記·學記》
類型
古文
作者
戴聖
出處
出處:《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釋義:如果學習中缺乏學友之間的交流切磋,就必然會導致知識狹隘,見識短淺。其中,“而”錶轉折的作用。
教學相長
教與學互相增長。指通過教授、學習,不但能使學生得到進步,而且教師本身的水準也可藉此提高。語出《禮記.學記》。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1>也,故曰「教學相長2>」也。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源)
《韓詩外傳》卷三:「雖有善道,不學不達其功,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盡師而熟。由此觀之,則教學相長也。」
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責善〉:「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蓋教學相長也。」
《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我那解悶的本領都被公子學去了,那裡再尋甚麼新色的去?我們『教學相長』,公子有甚麼本領?何不也指點我的一件?彼此頑起來,倒也解悶。
人人都是一本書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是值得欣賞的,
閱讀每個人的故事,獲得成長的養分。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全新增訂版)
作者:陳柔縉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6/10/06
目錄
◎新版序──陳柔縉
一‧人的日本時代
1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2 跑啊!林和
3 王永慶的兩百圓有多大
〈附表:台籍前輩企業家出生年與學歷〉
4 辜家豪門鑽石失竊記
5 台灣最貴單身漢
6 巴黎唯一的台灣人
7 神祕的第一位台灣人車主
8 名門公子日本浪漫遊
9 美國鳥人到台灣
10 明治元勳欠錢記
11 禁吃大蒜迎親王
二‧愛與死事件簿
1 戀愛?亂愛!
2 台灣人殉情記
3 少年仔愛看電梯小姐
4 煙草女工眼裡的蔣介石
〈附表:1930年代煙草女工的世界〉
5 懷念的鐵路便當
〈附表:1914年台灣鐵路便當〉
6 烤鴨該怎麼吃
7 愛鄉愛土全民票選台灣八景
8 1933年雙十國慶在台北
9 鐵達尼船難消息在台灣
10 豪華世界郵輪初體驗
〈附表:日治時期世界觀光郵輪來台概況〉
11 英語演講比賽前先獎盃奉還
12 車牌暗藏魔鬼
13 那時候的公車會「犁田」
14 颱風來了會缺鹽
15 火災的關鍵詞
16 打開日本時代的鉛筆盒
17 考上醫校回頭嗆校長
18 修學旅行遇見明治天皇
19 捨不得不愛的農曆年
20 老藥房的推銷術
三.古典罪與罰
1 怪怪小偷和大盜
2 日本時代也有毒品?
3 盜賊拔刀海上來
4 偷車賊最愛的作案地點
5 好膽賭博要鞭刑
6 來看富豪斬雞頭發毒誓
四.療癒系台灣史
1 那些年動物惹的禍
2 最佳療癒系之小鴨物語
3 小象闖進高級料亭了
4 猛雄藏了十個月的祕密
5 狗狗的日本時代
6 不是端午也能划龍舟
7 人間無處不花火
8 上陽明山不看櫻花
9 為路樹繫上第一張身分證
五‧地的時光垂直線
1 台灣銀行重返上海
2 東京火車站的呼吼
3 早稻田的咖啡店
4 松泉閣給的問號與答案
5 第一波青春壯遊
6 第三國人
7 撫臺街洋樓身世之謎
◎附錄【日本時代台灣物價水準概況】
參考資料
圖片來源
0 notes
hk-kpop-page · 2 years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現場直擊📸 路雲
◍ 2022.12.01 ◍ Tiffany&Co. 2022 閃亮節日派對 ◍ 香港九龍尖沙咀北京道1號大堂208號舖 The Tiffany Blue Box cafe
Tiffany & Co. 呈獻聖誕節日慶祝派對
韓國超級新星 路雲 Rowoon首度來港
戴上Tiffany Lock 系列珠寶與眾星一同出席閃爍璀璨節慶派對
2022年12月1日,香港 — 享譽全球的美國珠寶品牌Tiffany & Co.,於尖沙咀北京道1號 Tiffany & Co. 旗艦店舉行「Tiffany & Co. 2022聖誕慶祝派對」,提前點亮聖誕,為充滿節日氣氛的12月揭開序幕!無論何時何地,Tiffany & Co. 始終是最完美、最華麗、最具節日氣氛的送禮臻選。 Tiffany & Co. 是次派對受1960 年代的 The Factory 啟發,Andy Warhol 在那裏舉行了多場派對,令 The Factory 成為藝術家、音樂家和名人等的時尚聚會場所。而在 Andy Warhol 被譽為紐約最優秀的商業插畫家,他於1960年代為 Tiffany & Co. 設計節日賀卡,是次派對的所有藝術設計都以 Andy Warhol 標誌性的「塗印技巧」和水彩風格為主題,採用鳥類、星星、鞋履、樹木等節日元素,讓是次派對成為藝術與時尚的完美共奏!
「Tiffany & Co. 2022聖誕慶祝派對」呼應了 Andy Warhol 光輝的傳奇故事。來自韓國的超級新星金錫佑(路雲Rowoon)更首度來港參加派對。與多位城中時尚名人一同出席派對,當中包括廖子妤、譚善言、歐鎧淳、譚旻萱 ( Mandy Tam )、陳毅燊 ( ANSONBEAN ) 、柯煒林 ( Will Or ) 、范麒智 ( Kenji Fan ) 、饒舌歌手JB ( Alconaba Wilfredo Jr ) 及街頭滑板型人郭東彩 ( Dong Dong ) 等等。他們均佩戴 Tiffany 閃爍的珠寶,搭配一身華麗且具有節日氣氛的造型出席派對,體現奢華與大膽前衛互相輝映的魅力。而城中名人包括楊天宇、Amanda S、陳逸寧 (Elaine Chen ) 、王曼喜 (Kayla Wong)、王麗嘉 (Irisa Wong)、麥少瑜(Fiona McLeish)等等.亦於派對中閃耀亮相。
Tiffany & Co. 北京道1號旗艦店外的裝潢時尚華麗,櫥窗裝飾著閃閃發光的銀色窗簾,彷彿走進了一個盛大的迪斯科舞會。與 Andy Warhol 色彩斑斕而富活力的藝術,不但沒有任何一絲違和感,反而造就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和諧共舞。以 Tiffany & Co. 標誌性藍色禮品盒堆砌而成的聖誕樹,為賓客帶來了濃厚的節日氣氛,而賓客更可與具 Andy Warhol 風格之裝飾合影留念。為派對特別調製的節日雞尾酒及香檳配合現場DJ熱情高漲的音樂,成為了節日派對氣氛的最佳烘托。魚子醬吧呈獻各款美饌佳餚,以冬季海洋寶石-魚子醬入饌,令Tiffany的派對之夜更顯貴氣。
閃亮的迪斯科派對設有與主題呼應的華麗拍照位置,讓賓客記錄與好友珍貴的Tiffany & Co.節日慶祝時刻,為這個快樂時刻留下紀念,同時與世界各地的品牌愛好者分享歡樂與愛意。
當晚最奪目的珠寶是全新推出的 Tiffany Lock 系列。此系列簡約中性並現代時尚的設計,與金錫佑(路雲Rowoon)、柯煒林 ( Will Or ) 、廖子妤、譚善言、譚旻萱 ( Mandy Tam )及Fiona Mcleish 時尚獨特的風格互相映襯。 Tiffany Lock系列把來自 Tiffany Archives 典藏庫的經典圖案化為團結與包容的奪目標誌,成為實用優雅的演繹。Tiffany Lock 系列傳遞「No rules. All welcome. 」的精神。系列鑲鑽款式和純金屬款式的設計中,搭扣設有創新的旋轉裝置,呼應掛鎖功能,鎖緊不同形式且了無邊際的愛與關係。
以禮物表達愛意為必備的節日慶祝活動,將祝福送到重要的人、另一半、朋友和家人的心上,Tiffany Lock 系列是完美之選。Tiffany Lock 系列象徵著每個人生命中各種關係,將人與人之間的愛、信任和親密,在溫暖的節日歡聚下鎖在一起,為一年之末的12月賦予更深的意義,留下充滿愛的珍貴回憶。
1 note · View note
kenghaokang · 10 months
Text
耿晧剛 展歷
Keng Hao-Kang Exhibitions
耿晧剛1969年生於台灣,自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義大利米蘭布雷拉國立美術學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就讀,跟隨Diego Esposito教授主修繪畫與裝置藝術,開啟了觀念藝術的思考。返台後曾於時尚流行品牌Hugo Boss任職數年,並於2008年起任教於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與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獨特的成長背景與留義經驗,讓耿晧剛成為不自限的創作者,不斷地翻新創作樣貌,從生活的體驗與敏銳的感知出發,反映於多元的作品中。耿晧剛作品曾展出於大阪藝術博覽會、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並且為國美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台南市美術館及其他私人收藏單位所典藏。耿晧剛現生活與創作於台北。
主要學歷
2002 米蘭布雷拉國立美術學院碩士 義大利
1993 東海大學美術學系 台灣
主要個展
2024 「在那之後,」,臻品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2019 「快樂進行曲-耿晧剛創作展」,銘傳大學商設藝廊,桃園,台灣
2017 「第三自然」,月臨畫廊,台中,台灣
2016 「長乘以寬 耿晧剛作品展1998-2015」,大趨勢畫廊,台北,台灣
2016 「三月・小甜心-耿晧剛個展」,恆畫廊,台北,台灣
2015 「清晨・奧爾維耶托-耿晧剛個展」,小畫廊,高雄,台灣
2015 「遠在咫尺」,臻品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2013 「差異之間 耿晧剛個展」,新苑藝術,台北,台灣
2013 「布里歐 日常」,彌留實驗藝廊,台中,台灣
2012 「未來‧進行式 耿晧剛個展」,貝瑪畫廊,台北,台灣
2011 「耿晧剛 近作與繪畫展」,新苑藝術,台北,台灣
2011 「雙重衝擊」,新苑藝術,新北市板橋區,台灣
2010 「Why so Serious? 2010」,雲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雲林,台灣
2009 「Why so Serious?」,中國科技大學藝文中心,台北,台灣
1999 「一幅畫」,代比流士藏書畫廊,米蘭,義大利
1998 「納歐詩」,布雷拉第四教室,米蘭,義大利
主要聯展
2022 「非常態 亞洲國際美展會員展」,大新美術館 台南,台灣
2021 「2021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形而上畫廊 台北,台灣
2021 「藝流系譜學院之道」大墩文化中心,台中,台灣
2021 「第29屆亞洲國際美展」,九州,日本
2021 「如果有一天」形而上畫廊,台北,台灣
2020 「禽獸不如─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國立臺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20 「老耿與他的藝術家朋友們」,臻品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2019 「有機體 臺藝東海-創作交流展」,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台北,台灣
2018 「抽象九人聯展」,耘非凡美術館,台南,台灣
2018 「春花望露」,形而上畫廊,台北,台灣
2018 「以色為名」,東海大學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2017 「第十二夜」,形而上畫廊,台北,台灣
2016 「當代台灣 抽象精選展」,耘非凡美術館,台南,台灣
2016 「在天空仰望玫瑰」,形而上畫廊,台北,台灣
2016 「內在幻覺與現實符號」,東海大學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2015 「現代台灣的藝象」,銀座幸伸藝廊,東京,日本
2014 「伊通26週年慶‧一本初衷手稿展」,伊通生活空間,台北,台灣
2014 「萬花嬉春」,臻品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2013 「高雄藝術博覽會」,新苑藝術,高雄,台灣
2013 「天秤座」,臻品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2013 「加減乘除」,形而上畫廊,台北,台灣
2013 「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新苑藝術,台北,台灣
2013 「瞬間永恆,抽象繪畫的可能性」,臻品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2013 「台南藝術博覽會」新苑藝術,台南,台灣
2013 「從零開始,無限大的小」,形而上畫廊,台北,台灣
2012 「大阪藝博會」,新苑藝術,大阪,日本
2012 「台中畫廊藝術博覽會」,新苑藝術,台中,台灣
2012 「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新苑藝術,台北,台灣
2012 「府城藝術博覽會」新苑藝術,台南,台灣
2011 「台北攝影與數位影像藝術博覽會」,新苑藝術,台北,台灣
2011 「大阪藝博會」,新苑藝術,大阪,日本
2011 「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新苑藝術,台北,台灣
2011 「台中畫廊藝術博覽會」,新苑藝術,台中,台灣
2011 「「異」「想」軌跡 」,新苑藝術,台北,台灣
2010 「在世代之間」,蓽蘿藝術活動中心,台北,台灣
2010 「寄寓&溯源」,藝星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2008 「六人聯展」,天使美術館,台北,台灣
2006 「第19屆亞洲國際美展」,新加坡
2001 「華」阿投泰卡畫廊,米蘭,義大利
2001 「現代藝術的符號與象徵性」,現代展館,科摩,義大利
2000 「弩各」,皇室舊醫院,扣投扭,義大利
1998 「視覺的波浪」,救世特區,米蘭,義大利
1998 「國際池」,普其艾蕾放特空間,奧斯納構,米蘭,義大利
1997 「沙龍特展」,二十號畫廊,米蘭,義大利
1997 「與對角線的對話」,雷切市,義大利
典藏紀錄
國立台灣美術館
台中市立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
台南市美術館
國內外私人收藏
KENG HAO KANG
Keng Hao-Kang was born in 1969 in Taiwan. After graduated from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in Tunghai University, he studied under Professor Diego Esposito at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 Italy, majoring in painting and installation art. The life and the study in Italy inspired his thoughts and development toward conceptual art. Keng worked for Hugo Boss afterward, and has been teaching in Ming Chuan University and Tunghai University since 2008. The unique background of growth and study along with the work experience have influenced his diverse creative styles. Keng’s work has been showcased widely at Art Osaka, Young Art Taipei and collected by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 and other important private collections. Keng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in Taipei.
Education
2002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 Milan, Italy
1993 Tunghai University, Dep. Fine Arts, Taichung, Taiwan
Selected Solo Exhibitions
2024 “after that, ” Galerie Pierre, Taichung , Taiwan
2019“Nothing but happy” MCU Department of Commercial Design Gallery, Taoyuan , Taiwan
2017 “The Third Nature-Daily Pattern” Moon Gallery, Taichung , Taiwan
2016 “Geometric Composition 1998-2015” Main Trend Gallery, Taipei , Taiwan
2016 “Pinup・March” Galleria H., Taipei, Taiwan
2015 “Orvieto Morning” Show Gallery, Kaohsiung, Taiwan
2015 “So Far So Close” Galerie Pierre, Taichung , Taiwan
201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alerie Grand Siècle, Taipei , Taiwan
2013 “Brioche-Daily” Me:Liu experimental Gallery, Taichung, Taiwan
2012 “Future-Progress KENG HAO KANG” Pema Lamo Gallery, Taipei, Taiwan
2011 “KENG HAO KANG - ” Galerie Grand Siècle, Taipei , Taiwan
2011 “Double Impact - ” Galerie Grand Siècle, Banqiao Dist.,New Taipei City , Taiwan
2010 “ Why so Serious? 2010 ” Yutech ,Art Center , Yunlin , Taiwan
2009 “ Why so Serious? ” CUTE , Art Center , Taipei ,Taiwan
1999 “Un Dipinto” Derbylius Libreria Gallery, Milan, Italy
1998 “NAOS” n.4 Aula of Brera, Milan, Italy
Selected Group Exhibitions
2022 “Abnormal AIAE by Taiwan Committee Members”Da Xin Art Gallery,Tainan,Taiwan
2021 “Art Taipei 2021” Metaphysical Art Gallery, Taipei, Taiwan
2021 “The 29th Asian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 Japan
2021 “One day in the future” Metaphysical Art Gallery, Taipei, Taiwan
2020 “Subzoology: 2020 Taiwan Biennial”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Taichung , Taiwan
2020 “Mr.Keng and his Artist Friends” Galerie Pierre, Taichung , Taiwan
2019 “ORGANIS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 Taipei, Taiwan
2018 “Minimalism-Cold Abstraction in Taiwan” Remarkable Cultivation Art Museum, Tainan , Taiwan
2018 “Dream Blossom” Metaphysical Art Gallery, Taipei, Taiwan
2018 “The name of Color” Tunghai University Art Center, Taichung, Taiwan
2017 “What You Will” Metaphysical Art Gallery, Taipei, Taiwan
2016 “Contemporary Taiwan” Remarkable Cultivation Art Museum, Tainan , Taiwan
2016 “Look up Rose from the Sky” Metaphysical Art Gallery, Taipei, Taiwan
2016 “Internal hallucinations & Reality symbols” Tunghai University Art Center, Taichung, Taiwan
2015 “Art Contemporaneity Taiwan” Ginza Kousin Gallery, Tokyo , Japan
2014 “Celebrating 26 years of IT park” IT ArtHouse,Taipei , Taiwan
2014 “Bloom with Multicolored” Galerie Pierre, Taichung , Taiwan
2013 “Art Kaohsiung ” Galerie Grand Siècle, Kaohsiung , Taiwan
2013 “Libra” Galerie Pierre, Taichung , Taiwan
2013 “+-x÷” Metaphysical Art Gallery, Taipei, Tawan
2013 “Young Art Taipei” Galerie Grand Siècle, Taipei , Taiwan
2013 “Moments of Eternity – the possibilities of abstract painting” Galerie Pierre, Taichung , Taiwan
2013 “Art Tainan ” Galerie Grand Siècle, Tainan , Taiwan
2013 “Start from Zero. small with infinitely large” Metaphysical Art Gallery, Taipei, Tawan
2012 “Art Osaka” Galerie Grand Siècle, Osaka , Japan
2012 “T-Art in Taichung ” Galerie Grand Siècle, Taichung , Taiwan
2012 “Young Art Taipei” Galerie Grand Siècle, Taipei , Taiwan
2012 “Art Tainan ” Galerie Grand Siècle, Tainan , Taiwan
2011 “Photo Taipei 2011” Galerie Grand Siècle, Taipei , Taiwan
2011 “Art Osaka” Galerie Grand Siècle, Osaka , Japan
2011 “Young Art Taipei” Galerie Grand Siècle, Taipei , Taiwan
2011 “T-Art in Taichung ” Galerie Grand Siècle, Taichung , Taiwan
2011 “Traces of Wandering Thoughts ” Galerie Grand Siècle, Taipei , Taiwan
2010 “Between the Generations ”Artpillar Gallery, Taipei , Taiwan
2010 “Dwelling Abroad . Dwelling on Home” Star Crystal Gallery, Taipei
2008 “Six 6” Angel Art Gallery, Taipei , Taiwan
2006 “ The 19th Asian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Singapore
2001 “HUA” Gallery Artoteca, Milan, Italy
2001 “Simboli e Simbolismi nell’arte contemporanea: En Blanc et Noir” Space Shed Como, Italy
2000 “N.U.N.C.” Vecchio Ospedale Soave, Italy
1998 “Visual Wave” Space Societa Umaitaria, Milan, Italy
1998 “Water International” Spazio Pucinoelefante, Osnago,Milan, Italy
1997 “Salon Primo” Studio Venticinque, Milan, Italy
1997 “Linguaggio in Diagonale” Lecce Comune, Italy
Collection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Taichung
Taichung Museum of Art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Kaohsiung
Tainan Art Museum,Tainan
Domestic and foreign private collection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haylei-w · 5 years
Text
台中西屯/京典臻品JD Classic天然水晶-如何挑選紫晶洞、適合自己的水晶怎麼買,開運招財水晶這裡看最超值!專營烏拉圭紫水晶洞、巴西晶洞、聚寶盆、發財樹、恐龍蛋跟意象水晶等天然礦石。台中水晶/批發水晶大盤商/水晶洞批發/瑪瑙聚寶盆/鈦晶/黃水晶/茶晶/開口笑水晶/水晶雕件/水晶手珠/水晶手排/改善屋內風水/聚氣開運招正財/藍子愛美
台中西屯/京典臻品JD Classic天然水晶-如何挑選紫晶洞、適合自己的水晶怎麼買,開運招財水晶這裡看最超值!專營烏拉圭紫水晶洞、巴西晶洞、聚寶盆、發財樹、恐龍蛋跟意象水晶等天然礦石。台中水晶/批發水晶大盤商/水晶洞批發/瑪瑙聚寶盆/鈦晶/黃水晶/茶晶/開口笑水晶/水晶雕件/水晶手珠/水晶手排/改善屋內風水/聚氣開運招正財/藍子愛美麗
本文網址 https://haylei.info/?p=18540
一般想到水晶你都想到什麼?
水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石英礦物石,自古以來都深受喜好美麗寶石的人士追捧,我一直都非常喜歡水晶這類的天然礦石,覺得它有股莫名的吸引力讓我深深為之著迷@@
這次藍子特地來到位於台中西屯區福雅路465號,全台最大批發天然水晶的大盤商-京典臻品JD Classic天然水晶來一探究竟,順便跟你們分享一下,也讓你們之後來訪的時候心中有個底^^
京典臻品J…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jdclassic · 2 years
Text
【京典臻品】 藍銅礦孔雀石 / 藍銅礦孔雀石原礦 ( 孔雀石共生礦 ) 15KG
藍銅礦 與 孔雀石 在成分上有著相似之處,使得他們常會一同被發現。但在自然條件底下的 藍銅礦 形成相對不穩定,因此容易在形成的過程被 孔雀石 原礦 給取代。而替換不完全、彼此相互共存的模樣,正是我們所能欣賞的、蘊含自然奧秘的 藍銅礦孔雀石 共生礦 。巨大的 藍銅礦孔雀石 確實氣派!
0 notes
komialkd0214 · 2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紫晶洞 天然水晶礦石 陽宅風水老師一致推薦最佳開運風水石, 京典臻品 JD CLASSIC 水晶洞 紫水晶洞 鹽燈 黃水晶洞 孔雀石 小晶洞 黑曜石 水晶球 水晶柱 水晶聚寶盆 鈦晶洞 異象晶洞 , 水晶 配合生肖五行、星座宮位、新居落成、開幕誌慶, 晶洞 種類眾多任您挑選。
0 notes
captainjajajthings · 3 years
Text
1934年,一個“乞丐”來到瑞金說要見周恩來,3天後紅軍開始長征
1934年,一個“乞丐”來到瑞金說要見周恩來,3天後紅軍開始長征
原創2021-09-13 13:30·大帥說歷史
1934年,一個乞丐來到瑞金,看到持槍的紅軍戰士之後,一屁股坐在地上,用盡最後的力氣說:“我要見周恩來……”
 紅軍戰士有些迷惑:“你!你要見周副主席?”紅軍戰士實在想像不出,這樣一個渾身臭味的“叫花子”,怎麼會知道周恩來的名字,可他們沒敢怠慢。
 一個資歷深的紅軍問道:“你是幹什麼的?你怎麼知道周副主席?”
 老乞丐說:“我是地下黨員,有絕密情報要見周恩來。”
 紅軍戰士聽到他的表述,立即把他帶回陣地,然後轉送到團部、師部。師首長也不敢確認的他的身份,於是打電話到紅軍總部作戰值班室請示。值班室的參謀問,他叫什麼名字?
 師首長直接轉頭問:“你叫什麼名字?”
 老乞丐說:“我叫項與年。”
 沒過一會,作戰值班室電話就來了:“立即將項與年送來,周副主席要儘快見到他。”
 師首長立馬就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令人牽來兩匹快馬,派一名紅軍戰士跟隨他來到了紅軍總部駐地,來到周恩來面前。
 周恩來看到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項與年,竟然大吃一驚:“你怎麼成了這個樣子?”
 項與年沒來及訴說自己一路的艱苦,只是拿出“四本字典”交給了周恩來,這裏面是他冒著生命危險從國民黨那裏帶來的“絕密情報”,這裏面是蔣介石增加第五次“圍剿”力度的“鐵桶計畫”,情報中有敵人詳細的武器配置、部隊部署、進攻路線……
 那麼問題來了,項與年是如何冒著危險獲得如此重要的情報?又是如何突破重重封鎖把情報帶到紅軍總部?
 1934年,一個“乞丐”來到瑞金說要見周恩來,3天後紅軍開始長征
勇敢懲叛徒
項與年,1896年出生在福建省連城縣,1925年入黨。隨後前往印尼,在華僑中開展工人運動,成為當地華僑華工的群眾領袖之一。
 1927年秋,31歲的項與年被驅逐回國,在周恩來的安排下,以“南京華僑事務委員會科長”的身份作掩護在上海創辦複炎小學,擔任校長。這實際是中央特科的一個掩護點。
 大革命失敗之後,為了保護自身安全,中央成立了特務工作處,由周恩來、聶榮臻等人負責。特務工作處後來由武漢轉移到了上海,下設4個科,其中特科三科也叫紅隊,負責懲罰特務、叛徒的職責。
 回到上海的項與年也加入了“特科三科”,成為了主力隊員。
 1929年8月24日,廣東農民運動領袖彭湃等人在開會時被敵人逮捕。事後,周恩來親自組織劫人車,他下令說:“這一次不僅行動科全體出動,特科各部內凡是會打槍的同志都要參加行動!”
 1929年8月28日,在通往上海警備司令部的路上,特科隊員們隱蔽在行人中,他們準備攔截囚車。項與年也在這次行動之中,他偽裝成商人一直站在最前面觀察,準備隨時開槍營救。可是,行動最終還是失敗了。
 無奈之下,周恩來不得不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就在澎湃等人被捕的下午,情報科就通過內線得知是白鑫出賣了他們。周恩來得知這個情況後十分氣憤,嚴厲的給特科下達了命令:“對於這個無恥叛徒,特科必須堅決予以處決!”
 特科很快就搞清楚了叛徒白鑫的住處……
 11月11日夜,法租界霞飛路上,只有43號院裏仍然燈光閃爍。11時許,四十三號院後門悄悄開出一道細縫,一個人從裏邊走了出來。此時,周圍異常安靜,在確認沒有任何危險後,他才向裏面招手。很快又閃出七人:白鑫夫婦、範爭波兄弟和三個“護駕”特務。
 這是白鑫要逃跑!
 就在此時,槍響了,白鑫的兩個保鏢當場被打死,其他人則受了重傷,白鑫奪路而逃,項與年和幾名隊員緊追不捨,最終將白鑫除掉了。法租界巡捕聽到槍聲趕到時,特工早已悄然離去,大街上只有幾具屍體。
 1934年,一個“乞丐”來到瑞金說要見周恩來,3天後紅軍開始長征
冒死送情報
1931年4月,顧順章叛變之後,給地下工作者帶來帶來極大的危害。特科“第一代”負責人陳賡、李克農、錢壯飛、胡底等人先後撤離了上海。5月,周恩來重組中央特科,把那些受叛徒威脅的人先後撤離了上海。年底,周恩來也撤離上海。
 項與年由於機智過人,善於敵後作戰,得以長期潛伏下來,一直就留在上海從事敵後工作。
 1934年10月初,蔣介石在廬山召開軍事會議,部署國民黨進攻中央蘇區的“鐵桶計畫”,蔣介石這一次可謂是“煞費苦心”,種種跡象表明紅軍此時面臨著巨大危險。
 然而蔣介石絕對想不到,他這次軍事會議的參會人員中有“紅軍的人”,他叫“莫雄”,是國民黨資歷很深的老黨員,原來是國民革命軍的師長,北伐時與蔣介石在一起做事。
 莫雄是一位有著進步思想的人,他在看到蔣介石種種做法之後非常的反感,還曾經想要加入紅軍的隊伍。早在1930年,李克農就曾經與他有過一次談話,談話中,莫雄提出想要加入我黨的想法,可李克農的一番話,讓他豁然開朗。
 李克農表示:“莫先生是革命老前輩,孫中山的忠實信徒,請求加入共產黨,我們是歡迎的。組織上認為莫先生在國民黨中資曆老、社交廣,為方便工作起見,以暫不參加共產黨為宜。今後凡對我黨有利的事,望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予幫助。”
 參加了蔣介石軍事會議的莫雄,得知了蔣介石的“鐵桶計畫”,意識到情況十分緊急,必須趕快與紅軍取得聯繫,否則將面臨重大損失。會議結束以後,莫雄冒著生命危險與項與年取得了聯繫,並把會議內容做了詳細的敘述。
 情況十萬火急,項與年沒敢怠慢,他立即啟動了“秘密電臺”,向紅軍總部緊急通報了“鐵通計畫”的關鍵要點。可是,項與年非常清楚,僅有要點是不足夠的,紅軍不能做出準確部署,結果還是會有損失。
 1934年,一個“乞丐”來到瑞金說要見周恩來,3天後紅軍開始長征
莫雄提供的會議內容十分的詳細,其中包括了敵人部隊部署位置、武器配置、攻擊日期、進攻路線、聯絡信號和口令等,這些絕密的情報寫的清清楚楚,足足有一本之多。
 項與年與同志們商量之後,決定將詳細方案帶到紅軍總部,為了保密,也為了保護自己,項與年用了一整晚的時間,用“隱形藥水”將檔的內容用四角號碼字典的字碼編成密碼,記在了字典上。
日本藤素  日本藤素屈臣氏
日本藤素正品   japan tengsu
日本藤素進口   日本藤 素 價錢
日本藤素官網   日本藤素哪裡買
日本藤素評價   日本藤素ptt
日本藤素副作用   日本藤素吃法
日本藤素官網總代理   日本藤素香港屈臣氏
日本藤素臺灣官網入口
  後來,項與年把自己偽裝成了一名“教師”就出發了。他為了避免與敵人接觸,經常白天休息,晚上才趕路,而且專門尋找偏僻無人的小路。沒過幾天,風餐露宿之下,項與年很快就變得十分消瘦,而且走路也十分困難。
 1934年,一個“乞丐”來到瑞金說要見周恩來,3天後紅軍開始長征
越靠近目的地,敵人的封鎖就越嚴重,走偏僻的山路也行不通了,敵人在山上設置了很多鐵絲網、暗堡。可以說一旦被敵人發現,就算是插翅也難逃了。
 這可如何突破敵人的封鎖呢?
 項與年心一橫,決定打扮成一個“乞丐”,可乞丐得有乞丐的樣子,於是他拿起石頭對著自己的嘴猛砸了幾下,刹那間鮮血橫流,他敲掉了自己的4顆門牙。
 沒一會兒,項與年的嘴部已經腫得不像樣子,他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活脫一個“乞丐”的模樣。
 他把最重要的4本字典藏在了乞討來的“發餿”的食物中,一路上敵人見了他的模樣,都是讓他遠遠的滾到一邊,這也是項與年需要的。
 終於,又經過6天的艱難跋涉,他終於到了紅軍的駐地,在紅軍層層的彙報之下,他終於見到了周恩來。
 此時的項與年已經沒有一點力氣,他癱坐在地上,哆嗦著拿出了4本字典,周恩來立即接過來讓人趕緊拿去翻譯……項與年帶來的這份敵人完整版“鐵桶計畫”,給了紅軍充足的決策依據。
0 notes
garywonghc · 7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清净、庄严、淡泊
白云老禅师
每天你们都会看得到“清净、庄严、淡泊”这六个字,这是千佛山佛研院的院训。“清净”的主题是谈“修行”,首先要知道一个大前提,谈清净总是离不开“学佛求解脱,能够证果位”。这“清净”谁都会念,也很容易解释,但是究竟要怎样去清净?又从何下手?为什么要特别提出清净呢?缘于要修行才能到达清净,可以说清净是修行的一个目标,那么该怎么着手去修?通常教界里有一个误解,以为谈修行就是念经念佛、拜经拜忏或修个什么法门等等,其实修行不只是如此而已,那样做只是自己做不了主,暂时找一个什么做挡箭牌。真正谈修行是谈怎样去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也就是如何调整“身体、言语与意念的行为”,而意念是指思想观念。通常,我们身体的行为难免会有偏差,言语的行为、思想观念也是如此,就因为有偏差,所以才要去修正它,因此修正“身、口、意”的行为才叫做修行。
另外有一个名词“修养”,其实修养是由修行慢慢累积起来而完成的一种力量,我们说这个人脾气好、修养好,是由修行慢慢累积出来的。举一个例子:在一个公司行号、机关做事,有时人家会挑剔你的不好,这时你就必须忍耐,为什么?因为不忍耐就会被炒鱿鱼,至少你会产生一个依赖心理:担任这份工作有一定的收入,看在收入的份上,我只好忍耐了!在社会上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可是,想不透的是,一旦走进佛门学佛,反而做不到,究竟是为什么?原因在于他会说:我又没有拿你的薪水,我又没有怎么样....好像变成自我意识的自由了。往往许多学佛者,刚出家时,一副诚惶诚恐的,惟恐自己有一点点做错,经过十天半个月就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走在前面的那些人也是这么过的,后来者有样学样,形成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佛教里特别强调要亲近“善知识”?因善知识能帮助你,指点你的缺失及更严重的“无明迷惑”,让你学佛能得到好处,这是亲近善知识的可贵,绝不是因为那个人的名气大、地位高、有钱,或者每天在电视报纸媒体曝光才是善知识。看看那些知名度高的人,尤其这些年在媒体上的报导几乎都是负面的多,影响所及,弄得社会人心不振,产生所谓的骨牌效应。
其实学佛也是如此,往往寺院不可能像一个家庭或者像一个单位,成天有人盯着你,人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动物,如果寺里有先出家的,刚开始很谨慎的过日子,时间一久,假使自己有一点点不对,没有人管,下一次就会多错一点,再继续没人管,就有更多的不对,日积月累整个人就变得乱七八糟了!一旦成了习气再去管他,他会感到不耐烦,言语稍一不顺耳,听了就会冒出无名火!其实这种种现象都是身口意不清净导致的,为什么身口意会不清净?因为从来没在修行,一味的任由自己的身口意去行,自我意识的结果不是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所以为什么要以修行来谈清净?就是因为没经过修行就不可能清净!不清净是因为人是带着业来的。
讲到“业”,我在这里顺便提一下,什么叫做业?翻开佛学辞典说:“善、恶、无记,这种种造作行为叫做业。”猛一看好象是对的,但是讲得不够清楚,其实身口意行为造作完成,任何一个结果都叫做业!正在做的时候,也就是还没有结果之前那不能叫业,务必造作完成,才会有一个结果。譬如你造作的行为是好的,当然就是善业,不好的就是恶业,还有一些弄不清楚的是无记业;这是站在一个佛学的范围之内来谈业。真正的业,我刚刚说过:“凡是任何一个造作行为完成的结果,都叫做业。”譬如读书有学业,从事各行各业各种职务都叫做业,都会有一个完成的结果。所以不要把业只看成佛教里面提到的业,不是害怕就是造成对自己的威胁,说是会得到什么报应....就像有些人常常一旦身体不好、运气不好就会说:“大概我业障太重了!”
往往遇到这样的人问我:“我是不是因为业太重了,所以才会身体不好,运气不好,什么都不好?”我会反过来问他:“你在好的时候,你认为那是什么?”好的时候也是一种业哩!所以不要把什么都归之于业,尤其都把业摆在不好的那一面,难道不好的称为业,好的就不叫业?!如果你说业重,那你是恶业太重?还是善业太重?佛法一向特别强调,“不可以表相来论问题”,佛法讲求外表跟内在要相呼应,才能去谈论,为什么如此肯定?因为佛法是从相对中去认识,然后怎么去突破,最后显现绝对。通常我们都知道,提到表相与内在,常常有一句这么的话“面恶心善”,说的是表面与内在不一样,也有所谓“笑面虎”的,表面看似很好,但是内在坏透了。
佛教肯定谈“不可以从相对中去分别选择,而是要从相对中间去认识、突破,显现出绝对”,绝对是什么?不外是“表里都是一样”!经中有一句话:“直心是道场”,什么叫做直心是道场?就是表里一致!如果嘴讲怎么样,内心也这么思考,身口意行为合一,才谈得上是在学佛。尤其身为一个佛弟子,于中国的佛教,是讲究菩萨道并不是声闻乘,基于声闻乘是讲究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菩萨乘除了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外,还可以帮别人化解问题。中国佛教跟原来印度的佛教,最大的差别就在这里。原来印度的佛教,可以说早期佛陀谈“四圣谛”“八正道”,都是停滞在声闻乘,到了后期,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时,现场就有几百个声闻弟子当场离席,那是因为释迦牟尼最早讲的是“四圣谛”“八正道”,而今“四圣谛”变成了“二谛圆融”,“八正道”变成了“六波罗蜜”,再加上要发“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所以那些声闻弟子就离席不听了,因为他们已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但是释迦牟尼佛并不在意,甚至还说以后那些声闻乘弟子会再回来。
讲到这里,可以发现佛教为什么强调“要从相对中间去认识、了解、发现,然后去突破,最后显现它的绝对”!我们常常不是说要离苦得乐、要出离,其实念这些名相跟我刚刚讲的是完全一样的。做为一个佛弟子,虽然我们是带着业来到这人世间,会有很多问题,但这不是太重要的问题,问题是一旦成为佛弟子,是不是每一天都在好好照顾自己的身口意!让身体的行为不致形成偏差,言语上怎么样不会造成伤害,思想观念又如何去慢慢提升?如果业的习气总是不肯改,一直让自己停滞在业的范围里,那即使学了一些道理,往往原来业的习气,还是高过于道的千百倍,甚至于自我意识表现业的习气时,还会强调我没有错、我讲的都是对的、我是为大家好……。
其实不只是佛弟子不可以有这样的行为表现,连世俗的人也不行!因为这样只会造成在社会上处处难行!一个佛弟子最可怕的敌人就是自我意识,有这么一句话:“最可怕的不是别人,是自己那个我”。我今天讲这些话,其实不只是指在场的,甚至包含教界其它的佛弟子,所谓的大师、长老、法师、老和尚…这些身份的,也未脱离这个范围,为什么?很简单,就是会常常忘了自己是个出家人,忘了自己是佛弟子,永远把自我摆在前面!以为所学的道就是佛法,其实佛法不是绵密没有空隙的,佛法本来就是一种无定法,空间非常大,也就因为这个原因,一个人如果业的习气太重,自我意识只要有机会,一下子就会冒出来!
我们谈清净,是清净谁啊?当然是清净自己的那个我,不是去清净别人!我以前常说一个笑话,做一个佛弟子不要去开洗衣店,为什么?洗衣店专洗别人的脏衣服,做为一个佛弟子,是自己要清洗自己穿脏的衣服。想想连释迦牟尼佛都不够资格开洗衣店呢!释迦牟尼佛也有“六不能”,他绝不能说,某某你衣服脏了,拿来我帮你洗!这些都是修行上的关键性问题,要达到清净的境界,如果不从自我的身口意下手,眼睛、耳朵拼命地看别人怎么样、听别人怎么样,有没有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你站在对方的立场,你会怎么样?如果好,你会不会跟他一样好?甚至比他更好?如果不好,是不是自己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呢?或者还比别人严重?我常常说修行就是修理自己,人家一听我讲“修理”,以为就是要打、要骂,但是“修”是修正,“理”是整理,有偏邪的把它修正,散乱的把它整理一番,那不就是修理吗?其实,把佛教的名相,翻成世俗的语言,不也是佛法吗?难道说世俗的语言是世间法,佛教的语言才是佛法吗?!
譬如我常说“功德回向”,什么叫功德回向?大家都会念:“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法界有情众,皆共成佛道。”你有什么东西给人家?功德回向是自己要有功德,才能把这份功德给予更多人一起分享,才叫做回向。往往谈功德回向,我们都是用佛教的语言,譬如说我念了多少经、我做了什么的好事,以为就有功德,然后去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或回向什么地方,但是,你真正有功德吗?须知“功”是一种“力量”,“德”是一种“修养”,要把你已经具备的修养,表现出来成为一种力量,而且这种力量肯定是饶益性的,没有任何一点点伤害,那才谈得上是功德。这样的功德才够资格回向。所以,将自己的修养发挥成力量,给予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就是功德回向,现在你们不妨闭起眼睛思考一下,你每次的功德回向,是不是符合这种内容?
就好像很多学佛的人去“忏悔”,一旦做错了什么,会跪在佛前说:“啊!阿弥陀佛!我要忏悔……”好像你就没有错了,就把那些不好的都推给了阿弥陀佛。如果是在三宝殿忏悔,忏悔完了,人一走,是不是就把你的烂摊子交给那三宝佛了,这叫忏悔吗?还搬出经典做为理由:““忏悔得安乐”嘛!我已经忏悔了嘛!”,其实你“忏悔”,一定有不对的地方,你只想把错的交给谁,那就是不懂得忏悔!所谓“忏”是检讨,“悔”是改错,为什么忏悔要跪在佛前?至少你的身口意心念是在很庄严之下,会去认真的检讨自己��然后去修改自己的错误,可见忏悔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其实佛教经典讲八万四千法门,哪一种法门不能化为一种修行的方法?!但如果只是依赖,那永远都不是在学佛。
学佛是处于任何环境,关系到人与事,都有机会让你修行;譬如人家挑剔你什么,讲一点不好听的,你不要一下子就让那个自我冒出来,先不妨冷静想想:第一个,他讲的是不是事实?第二个,你从中就可以发现,他是误会了?还是你真正错了?第三个呢?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修行,把偏邪的修正,不好的调整,那就是修行。所以我常说,做一个出家人,如果自己去搞一个小精舍,或者住在山里远离人群,那根本没有修行的机会,反而一天到晚都是在那里妄想杂念。假使生活清苦的,也许会想到高僧传记里提的,那个天神大概会帮我送米饭来,那不是幻想吗?!再不然,“哦!因为在这里修行,感动了护法神,大概就有护法来这里供养我!”这都是怎么形成的?都是受了以前的修行人他们修行故事的影响,可是当他们真正在体会、体验、在承受的时候,你完全不知道。就好像我写《云水悠悠》,大家好羡慕,都想去试试那种生活,可是一旦真正面对那些环境,连三天都待不下去!为什么?现实是现实,看别人很容易,真正自己要去做,谈何容易啊!所以我说修行是要修理自己的我,这个我如果不能达到清净的目标,那你完全只有依赖你的业的习气在那里过日子,最多了不起有善有恶、有好有不好,可是道在哪里?能不能得解脱?问题就很大了!
所以说修行要清净,不是一个口号、一句语言,而是要从身口意上面踏踏实实地去做,如果还涉及到业,肯定都是不清净;当然我们刚开始需要依赖道,但是道并不是一种所谓的武器或者挡箭牌,而业也不是敌人,不是一个坏的东西,为什么?因为道与业的关系,是要我们从业里去认识了解并发现,最后能突破业显现道!道又怎么显现?当然需要学佛陀的道理方法,然后怎么样去约束自己、要求自己、改变自己,久而久之就可以达到清净!只不过这种清净,还未臻佛法上讲的究竟完整的“究竟清净”,为什么?
那种境界太高了,高到什么程度?必须是业也不会发生了,当然道也不需要了,那才是“究竟清净”;如果还需要道帮助你去调整你的业、化解你的业,即使能够达到清净,那只是一些不同的点、一些面,绝不是一个结果。但是学佛不是三级跳,一下就可以到什么程度,刚开始还是得一点一点慢慢累积,累积到某一种程度,你的修养就到什么境界,累积得愈高,修养就愈高!要知道,修养是从修行上下工夫,慢慢完成的内涵,这种内涵还要能表现出来,不管是对自己或者是对别人,都绝不会有任何的一点伤害,必须是完全的饶益,能达到这种境界,才是真正的清净。道理上是如此,可是修行人,先不要好高骛远,一下就想“究竟清净”,可没那么容易!但只要你慢慢去行,就好像我们衣服脏了,没关系,洗!洗干净了再穿,千万别说:“我衣服洗干净了就摆在那里,我不要再穿了,因为一穿又脏了....”那就不是修行,修行就像吃饭一样,肚子饿了要吃,吃饱了,慢慢又会饿,这就是所谓的修行。绝不可能说:“我一顿吃饱了,以后就不要再吃了。”不可能的!因为人是带着业来到这个人世的,这些问题永远都跟着你。
所以,我常说学佛是一辈子的事,尤其是出家,等于判了无期徒刑,绝不是我念了几本经或者我做了什么法门,就自认为开悟了,好像自己就是一位活菩萨。经典常提到:“想从文字上求得佛法,最后是一无是处!”所以,由文字印成的经典只不过是些印刷品,一切得看你在现实中,能不能把这些文字化为道理方法,对你才有帮助。就像《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很多人以为可以什么都不要读了,什么都不要做了,好像他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只听了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其实想学六祖开悟,就一定能开悟吗?与六祖相比,起码他还少了些行为,第一个他家没有饭吃,第二他要挑柴去卖,你是不是有同六祖一样的环境?就像大家认为学佛就是学释迦牟尼佛,我说如果你想学释迦牟尼佛,那先要做到“八相成道”,但是第一个你就做不到,因为你得去找一个国王,降生为他的太子,你做得到吗?其实那叫做学人不叫学佛!佛是“觉悟”,我们人带着业来,有无明迷惑烦恼,怎么样从中去觉悟,那才叫做学佛!所以要学佛就必须从身、口、意上面着手,于行为上面去打点,这样才有清净的机会。
其次谈“庄严”,就是谈“功德”,经典上不是常有一句“功德庄严”、“庄严佛净土”,不都是谈“庄严”吗?其实,重点是在于“功德”。讲到功德,我们千万不要只是谈布施、谈供养,那是最大的错误。因为往往有布施、有供养,却不一定能够形成功德,必须功德能形成,才能得到福报。其实得到福报也没什么了不起,最多到天道享受去。如果做一个佛弟子,戒行庄严就够了,你就可以到天道;因为戒行庄严,你就不会造业,不会做错事,至少保持自己的清净,也不会伤害别人,自己也不会受到伤害。
刚刚说“功德”,“功”是一种力量,“德”是一种修养;你的修养能够发挥成为力量,又肯定是饶益性的、利乐性的,没有伤害没有后遗症,是不是这样就能庄严了?但这是一个概念,教界常常有些笑话,譬如看到一个比丘尼,长得很美,不敢说她长得很漂亮,都说她很庄严;再看连插一盆花,也是讲好庄严,简直糟蹋庄严两个字。
话又说回来,我们人是带着业来到人世间,难免有业的习气。我们常说:“处处是道场,处处都有佛法”,打开始我讲的,人都执于表相,其实在乎表相是很自然的,连释迦牟尼佛也谈表相呢!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都是谈表相吗?那你一定要了解,释迦牟尼佛谈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说从你的修行完成修养,慢慢改变形成的,不是跑到整容医院一点点给它整出来的。在十几年前,因为我是单眼皮,就很多人说去割成双眼皮,眼睛会大一点,照相会好看一点;现在人老了,满脸都是老人斑,是否应该去把这些统统点掉,弄得干净一点?那我就会说,如果把这些都去掉了,就不叫老和尚而叫做老怪物!因为这都在表相上打转,只不过人对表相的分别心并没有罪过,问题在这种分别心生起以后,不要太过于去计较执着它,如果能保持一种“自然性”,至少世间法也这么讲:这个人长得不怎么样,可是他内心很好,有所谓的内在美;那内在美谁看得见?看他的表现不就可以看见?!
常常世俗的一些话,不要只是当成语来念,什么”红颜多薄命”、”蛇蝎美人”,那都是从表面上看,要想看到他的内在,其实不容易了解,所以有时候,有些来参访的在家、出家的佛弟子,见着我说:“人家说老和尚有神通,你知道我现在正在想什么?”我说:“我绝不会告诉你,你在北京的天桥看猴戏。”因为这里头有很多典故;很多人都是拿后人写的祖师大德的故事去问别人,可是我会告诉他:“我不会这样,因为你心里在想什么,跟我有什么关系?”如果我告诉你:“你现在满心都是佛心”,你就欢喜了吗?你就成佛了吗?假使我讲一句教训的话:“你满脑袋瓜里都是妄想杂念”,你会怎么样?!
从以上可以发现,即使你能将修养表现出一种力量,佛法论“从因到果”,中间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过程中间,还涉及到“因缘”的问题.如果我们把世间法放在一边,只是害怕逃避,拚命地去寻找佛法,我问各位,真能找到佛法吗?世间没有佛法,世间只有世间法,必须知道怎样从中去突破、出离,被绑住了能得解脱,有烦恼能够不烦恼,就是出离,如此一来,“五欲八风”对你而言,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才是真正有修养!可是有修养并不够,修养要能够化成力量,产生能帮助别人的“效益性”才是。
所以我们不要到《大藏经》里去找佛法,而是要把大藏经当成知识经验,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后,面对现实的环境,不管人也好、事也好,能够分别你所计较执着的不是“业”而是“道”,要能达到这种程度!但是,这还不是很高的境界,可是能做到这样也就不容易了;因为分别心生起,总是有两端的对立,想从世间法发现它的绝对,把握一个原则就能一下子抓住要领:在人与事这种环境中,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没有什么对不对、是与非,如果还有,都是一种分别的相对法,如果能够突破这种“有”,就可以到达“无”的境界!但是“无”不是没有,你们如果看我的CD、VCD或者DVD,应该可以发现我总强调“无不是没有,无是从有的突破,可是在某一个时刻,可能还有不一定的意思”的法要;所以这原则一定要把握。当然有些经文里说的“无”肯定是指“没有”,那就要看是哪一部经,在哪一品、哪一章?谈的是什么?但是只要涉及到“有”,肯定那个“无”不是“没有”。
刚刚说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对与错、是与非,那是什么样的境界?就是一个“绝对”的境界!只要还“有”都是“相对”的,是相对的都是世间法。现在我们可以想一想:“烦恼跟菩提是不是相对法呢”?好像是相对,为什么?烦恼是世间法,菩提好像是佛教里的东西,但是我告诉各位,菩提还是世间法不是佛法,这么一讲,烦恼跟菩提都是世间法,那什么才是佛法?这问题就严重了。首先须了解:为什么“烦恼即菩提”?因为烦恼里有菩提!只是你能不能从烦恼中间显现出菩提来?如果只谈“菩提”,肯定是指“觉悟的道路”,或者是“觉”的意思,那还是些文字,一些含意,所以它还是世间法。你要如何从烦恼中显现出菩提?这就需要佛陀的道理方法帮助你!但要知道:如果烦恼消失了,你的菩提也不存在了,为什么?就好像一件衣服脏了,是烦恼,是不是洗干净就是菩提呢?衣服脏了我们说是脏,洗干净了是干净,这都是世间法;要了解:是谁在那里烦恼啊?衣服脏了穿在身上不自在是烦恼,我要去洗也烦恼,是那个“人”在烦恼,不是衣服起烦恼,你穿得再脏它也不会烦恼,你洗得再干净它也不会欢喜,这一切是因为那个“我”去分别!我刚刚不是说过,于业于道的分别中都有我,问题是:“谁”在那里烦恼?“谁”在那里菩提?是谁在那里分别?是你那个“我”!
所以说在分别心之下,难免会有计较执着,但是要搞清楚,“你计较、执着的是业还是道?”如果是业,是世间法,如果是道,还是世间法,不是佛法,为什么?因为烦恼是需要方法去化解的,方能显现出“不烦恼了”,凭什么不烦恼了?因为搞清楚了、觉悟了!那你说现在不烦恼了,可以抓住一个觉悟不放吗?所以说烦恼没有化解之前,菩提还是存在的!烦恼化解了,菩提也不见了,这一点你们一定要多思考!如果烦恼化解了,认为还有一个菩提,我告诉你,你还是分别心,还是执着与计较,一点都不清净,那就谈不上修养。因为功德的“德”,是从“修养”来说,修养是依于清净的修养完成,才能够谈到功德的显现,一旦有这种功德,那要怎么去显现?就要发挥它的效用,不只是自己得到利益,还能帮助别人得到利益。可是很多人把一部《维摩诘经》搬出来跟我抬杠,《维摩诘经》不是讲“自尚未度而度他者,即是菩萨”?缘于他把那个“度”当成化解问题,其实化解问题不是度,是叫“解脱”!“度”是什么?“出离生死”,“离苦得乐”那才是“度”!这个苦不是一个单独我们讲的“生老病死苦”��“五欲八风苦”,而是讲这个生命“一期生死”的“苦”,完全脱离了,得到了乐,才叫离苦得乐,才叫做“度”!度什么?在人世间假使你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那你就得度了!或者是说,我在人的世间,能够成就“声闻乘”,到达“阿罗汉”;或成为“菩萨”,从“因”到“果”的完成,才叫做“得度”;这个果不是我们一般讲因果问题的果,是讲你在菩提道上,修“解脱之道”,最后怎么样证得结果的果。所以我们对佛教经典里的很多名相,常常混淆不清,尤其谈到“解脱”认为就是死,谈“涅盘”认为就是死,简直叫人发笑。其实一个问题把它化解掉,就是一个解脱,而解脱的最后还有“究竟解脱”呢!究竟解脱是什么?那是连问题都没有了,不需要道理方法帮助你了,只要还有问题都需要道理方法!所以说庄严,庄严什么?表里一致!而且肯定是依教如法。依于佛陀所教、佛陀所谈的道理方法去修养而完成道业,这才是庄严的真谛。
最后谈“淡泊”,也可以讲“心识”或“心志”,也可以浓缩起来就是一个“愿”字。淡泊就是一种愿,而且是一个愿的完成。什么叫淡泊?是吃苦耐劳,去忍辱或者拼命地压抑自己,承受一切?不是的!用白话来说,“淡”是没有任何的味道,“泊”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不一定是指哪里或一个什么范围,也就是说不论“无明、烦恼、迷惑”、“五欲、八风”,甚至“十恶业”,任何一个范围,如果停滞在那个范围里,你的心志能达到淡然无味的境地,那是要靠“庄严”、“清净”来完成的,所以说“淡泊”是一种愿,是一种“理想”与“目标”,绝不是说我不穿太好的衣服,穿破烂一点,那个不叫做淡泊,也不是所谓粗茶淡饭,因为如果落到营养不良的地步是会生病的,愈来愈严重还会死,这并不是讲怕不怕死,而是你的生命价值,你修养了多少?发挥了多少?谈生命的价值,你来人世短短几十年做了什么?对自己怎么样?对别人怎么样?如果我们给自己立下一个愿,那还得不能搞错方向,就像一般人讲的:“我发愿死了以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不是个很好的愿吗”?但是,如果做不到“庄严”与“清净”,去得了吗?!凭什么去?!发愿之后还要去行,如果做不到的都不叫愿,那叫做“大妄语”。
尤其对于生死大事,我们常常会发一个愿,以前我在行脚的时候,偶而也会遇到一些出家人化缘,我问他化缘干什么?“我化缘将来要盖一个庙。”我说:“你盖庙干什么啊?”、“我要供养很多的出家人”、“你供养出家人干什么��”、“发扬我们佛教啊!”哦!盖庙供养出家人,发扬佛教,我对他说:“那很不错!那你自己呢?”他一脑袋瓜摆在幻想上面,把盖庙、供养当成愿。后来他就问我:“我该怎么办?”我说:“怎么办,那你有没有师父?”他说当然有,我说:“你师父有没有寺院?”他说有,我说:“你为什么不待在寺院里好好修行办道,尽一份心帮助你师父呢?”他回答我一句很妙的话:“他跟我意见不同!”我就问他,既然意见不同,你为什么要跟他出家呢?他说:“他都是都靠信徒供养哪!”我说:“出家人如果没有信徒供养,怎么活下去?你现在化缘不也是信徒供养吗?”他回答:“我是化缘,不是他们来供养我。”我告诉他:“那你是讨饭!那是乞丐!”尤其很多人都是用一个自我去想,可能都是一些妄想杂念或幻想,我常说真正的愿不是把它摆在遥远的未来,真正的愿只是一个概念融合,而后必须真正脚踏实地去做,一点一滴去行,最后完成你的愿。如果只是摆在一个遥远的未来,就好像有很多出家的、在家的弟子跟我说:“师父!来生我还要跟你出家。”我说:“你这一生都搞不好,还谈来生哩!你来生真有本事跟我出家吗?如果还能找到我跟我出家,来生应该我拜你做师父,因为你的修养比我高!”因为他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做“因果关系”与“因缘法则”。就像这次过年,有一位大陆新娘,她是浙江人,来这里皈依,第一天皈依后就没有再看到我了,第二天看我下来,就跪在我面前说:“师父!我找你是要向您要一样纪念品结缘。”我就叫人带她到福利社,我说:“那儿挂着很多念珠、手珠,你自己看喜欢哪一串,你就拿那一串当作结缘吧。”她很欢喜,拿了以后拜托我加持,我说:“让我加持是不是念起来就会好一点?”她说:“是啊!”我说:“那我就给你加持了....”她不了解什么叫缘,就把它当成缘,学佛、谈修行,我们一定要了解,清净是在修行上着手,要完成功德才能庄严,最后于你的心志、愿力要有什么样的认识?我说心识要能做得到的,千万不要变成妄语,尤其成了大妄语!真正想普度众生,必须本身要有修养,自己都不能度了,怎么度别人?因为《维摩诘经》讲的“度”字,刚刚跟大家讲过,那是“究竟解脱”,真正能够究竟离苦得乐,那才叫做得度!自己还没有得到究竟解脱之前,自己还没有入涅盘之前,把自己已经有的修养去帮助别人,这叫做菩萨,这几句话是这么解释的。他们把这种引导或者影响,或者我们讲劝告人家,认为这就是度人。佛教谈度,是要能够“了生脱死”的。就好像开一个大巴士,如果你坐在驾驶台,是一个驾驶者,即使一部车你开得动,也会前进、后退,也会拐弯,并不表示你就能够把这一车人送到目的地,为什么?还有路况的问题、交通规则以及意外事件等种种问题,令你意想不到的实在太多了!
所以,常常有很多人举例,说小乘如骑脚踏车,大乘就是开大巴士,从表相看起来很像,其实有没有想过,骑脚踏车也可以坐两三个人耶!开巴士,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城市公车,就只有司机一个人跑空车,所以我们不能够只看表相,还顾及它实际内容的问题。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大家看这六个字是不是这么简单?我可以告诉你“信佛、学佛、成佛”也靠“清净、庄严、淡泊”,这六个字谁都会念,大概的意思也知道,但是真正要谈到它的知识经验,所谓的道理方法,因果关系与因缘法则,那所涉及的就太多了!
1 note · View note
namoamitabha1117 · 5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印光法師、茗山法師   內容簡介   本書是現代大德印光法師和茗山法師的講述,語句通俗易懂,是進入佛門必須經過的步驟,也是學佛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識。   內容包含實踐學佛的三個層次:   (一)三皈,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佛法僧稱為三寶,是佛弟子學習和景仰、依止的對象。不受三皈依的人,不能稱為佛教徒,它是信教和不信教的界線。   (二)五戒十善是自修階段,三皈後就應依佛法的教導,受持五戒以修身,防止過失和不犯錯誤,使自己身心有了規範,向善的方向發展。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礎上再擴大深入,是推已及人的過程,由消極的自利,走向積極的利他方麵。   (三)四攝六度專以利人度生為目的,一切都為利益他人考慮,不計較個人財產得失,生命安危,此是佛教的精神實質所在,修學的人,雖是凡夫,亦稱菩薩。(叫初發心菩薩)利他實在也包含自利,在修學過程,改變了自私習氣,擴大了心量,磨煉了誌氣,以救度眾生苦難為己任,曆久功深,必然成佛。 三皈——印光大師開示法語   皈即三皈依。皈即“皈依”,也作“歸依”。皈字是“白”與“反”二字組成。取反染成淨的意思。   皈依三寶,即: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   所謂三寶,有自性三寶及住持三寶二種。佛是覺悟的意思。所謂自性佛,是指自心本具離念靈知的真如佛性。法是指法軌和模範。所謂自性法,是指自心本具的道德仁義等懿範。僧是清淨的意思,所謂自性僧,是指自心本具的清淨無染的淨行。這是自性三寶。所謂住持三寶。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是佛寶,佛滅度後,所有泥金合土、木雕、彩印的佛像,都應恭敬如佛。佛所說離欲清淨諸法,凡三藏十二部諸經典,都是法寶,出家受具足戒,修持淨行,都是僧寶。“歸”是歸投的意思。如水歸海,如客歸家。“依”是依托的意思,如子依母,如渡依舟,人在生死大海中,若不依歸自性三寶與住持三寶,就無法出此大苦。若肯發誌誠懇切心,歸依三寶,如法修行,就可出生死苦海,了生脫死。譬如我們失足墮海,狂濤洶湧,有滅頂之憂。在這千鈞一發生死存亡之際,忽有船來,即便趨登。這就是歸投的意義。由於了解自性三寶,從此克己修身,戰兢惕厲。再求住持三寶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寶,便可消除惡業。增長善根,即生成辦道業,永脫生死輪回。譬如遇險登船,安坐到岸。過去的凶險已脫,現在得重慶更生,無限利益,由此而得。這就是依托的意義。世事紛擾,煩惱萬端,處此生死大海,眾生當都以三寶為船。既得歸依,鼓棹揚帆,不懈不退,自能徑登彼岸,永臻安樂。   既歸依佛,當以佛為師,自今開始,直至命終,虔誠敬禮,一息不容稍懈,再不可歸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歸依法,當以法為師,自今至終,不可再歸依外道典籍。既歸依僧,當以僧為師,自今至終,不可再歸依外道徒眾。如果既歸依三寶,而仍信仰外道,尊奉邪魔鬼神,則雖日常念佛修持,也難得真實利益。因邪正不分,決無了生死的希望。願大家引起警惕。   另外,要知道所謂歸依者,是歸依佛法僧三寶,不是歸依個人,例如今日各位來歸我,“我”不過代表三寶,授證三歸,也就是授皈依師,並非歸依我一個人(不是拜一個師父)。每見僧俗有誤解歸依意義的,在家人則說“我歸依某法師”,出家人則說“某人是我歸依弟子”。這是遺大取小,廢公為私,可悲可歎,因此順便說明,免再貽誤,望大家注意。 茗山法師在江蘇省無錫市佛教協講話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這次我受江蘇省佛教協會的委托,從南京到無錫來,傳達中國佛教協會四屆二次理事會議精神。昨天已將趙樸初會長《中國佛教協會三十年》的報告傳達過了。今天,各位又要我來談談佛法。但“禪門深似海,佛法大如天”叫我從何談起?我想:就照趙樸初會長報告中提出的“五戒、十善、四攝、六度”來講一講吧。   趙樸初會長說:“我以為應提倡人間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內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攝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廣大行願。”又說:“我們提倡人間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淨化自己,廣修四攝六度以利益人群,就會自覺地以實現人間淨土為己任。”   談到佛法,就必須從三皈依談起。   什麼叫三皈依呢?就是以“佛、法、僧”作為我們立身處世的準則。   “佛”是個具有真知灼見、大覺大悟的人,他是我們人類最慈祥、偉大的導師,所以我們要向他學習。   “法”是佛所覺悟的真理,是一盞不滅的明燈,能夠引導我們走向幸福、快樂的境地,所以我們要深入研究。   “僧”是個嚴守戒律、傳承佛法的出家人,他們拋棄人間五欲,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是我們在生活中,最親近的、看得見的老師,我們要向他們請教。   “三皈依”有二種形式   一、參加佛寺或佛教團體的宗教儀式,在佛前正式決定以“佛、法、僧”做立身處世的準則,這樣就是一個佛教徒了。   二、如果真正沒有出家僧人的地方,���可以自己跪在佛前、菩薩形像前,虔誠地心念口言三次:“弟子某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以“佛、法、僧”作為我今後立身處事的準則。這種人雖然沒有參加“皈依”的宗教儀式,他心口一致,當然也是佛教徒了。   從今以後我是佛教徒了,應共同為社會服務、為人群造福。同時也要“立誌”自勉,自己警惕自己:“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一定要把往日的壞思想、壞習慣、壞行為改過自新,一切以佛的教導為依歸,愛國家、愛人民、愛社會、愛親友、愛父母、愛子女、愛眷屬、努力實踐佛的教誨,自我完成偉人高尚的人格——人格的完成就是佛了。   綜合以上所說的,要想做個佛教徒,認真實踐佛的教誨,以達到成佛的目標,修���的途徑是這樣的:   信→解→行→證   用簡單的話來說,我做了佛教徒。信仰了佛教以後(信);就得認真去研究佛學,了解佛的理論(解);知道佛的真理以後,還要進一步地去實踐,照著佛的教導去修行(行);這樣,精進不懈,貫徹始終,最後一定能夠得到涅槃的快樂,(涅槃,就是沒有疑惑、煩惱、超越了生死的意思),親自證明了佛所說的一切道理——眾生都是未來的佛,終有一天都會成佛(證)。   我想:五戒十善、四攝六度,大家都知道不需要講解,可是“三歲孩童都道得,八十公公行不得”。縱然有人行得,但要做得圓圓滿滿,卻是很難辦到。佛法,是重修證的,不是知道一些就算數的,如能依教奉行,則功德無量,知而不行,則等於無知。   就五戒來說,數字雖小,分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五戒,可以稱為清淨居士,清淨比丘,而且能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斷諸惡法,行諸善法,逐步趨向解脫。在世消災免難,健康長壽,受用如意,眾人受敬,善名流布,身心安樂。去世不墮三途,常生人天,受勝妙樂,乃至超凡入聖,成佛度生,其功德實在不可估量。如居士破此五戒,不僅不是清淨居士,而且不能進受大小乘戒,一切律儀不能護持,一切善法不能增長,更談不到成佛度生了。出家比丘,以前四戒為根本戒,應清淨受持,不得毀犯,譬如一切植物,根被破壞,枝葉花果皆不得生,如人斷頭,不可複活,於僧團中不得共住,永棄於佛門之外,死後墮落三途,長期受苦。   因此,希望各位,不要好高鶩遠,要腳踏實地,先從五戒修起,戒殺、盜、淫、妄語、飲酒。   怎樣戒殺呢?上自諸佛聖人,師僧父母,下至蜎飛蠕動,微細昆蟲,凡是有生命的動物,都不能有意殺,教他殺,隨喜讚歎殺;被殺的眾生肉,都不應吃。當念眾生如父母,如同六親眷屬,如同自己身體,等無差別。古人說:“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隻為別形軀。”菩薩戒中就有一條“不食肉戒”,因此,漢族佛教徒千餘年來,一直是吃素不吃葷,已成為優良傳統。不僅如此,更應對一切眾生,常起慈悲愛護之心,勿起貪殺害之念,常護生,常放生,不打人,不罵人等等,在日常行動中多方麵去修持戒律,才是真正佛弟子。   怎樣戒盜呢?我們對公共財物,私人財物、寺廟和僧眾財物,不能侵占,乃至一針一草,不得不給而自取,或竊取,或詐取,乃至違反世法偷稅漏稅,無票乘車,冒名頂替,貪汙舞弊等,都不應為。不自盜,不教他盜,不見盜隨喜。我們佛弟子,對於財、色、名、食、睡等五欲,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應當守護,勿起貪心。做到清心寡欲,勤儉持家,廉潔自重。   怎樣戒淫呢?在家居士,唯製邪淫,除正式配偶外,不可有任何淫穢行為。出家比丘,全斷淫欲,如或幹犯世間一切男女,都叫破戒。經雲:“生死根本,欲為第一。”又說:“淫佚而生,不如貞潔而死。”因此,我們佛弟子,應當誓守此戒,常修不淨觀,多多念佛,避絕犯緣,克製欲念。   怎樣戒妄語呢?妄語有四:一者妄言,謂口是心非,欺誑不實;二者綺語,花言巧語,傷風敗俗;三者惡口,罵辱毀謗,惡語傷人;四者兩舌,向此說彼,挑撥是非。還有一種大妄語,如凡夫自稱聖人,說我已證羅漢等,其罪極重,更不應犯。以上四種妄語,要堅持勿犯,另一種方便妄語,是為了救人急難,護他生命,方便權巧,說些慈悲利濟的話,不算犯戒。如果為了方便自己,說假話,打妄語,應立即懺悔,不可再犯。   怎樣戒飲酒呢?學佛人一切酒皆不可飲,除因重病,非酒莫療者,所謂藥酒,還應告知大眾,方可飲用。無病,一滴不可沾唇,古代有一優婆塞,因破酒戒,遂致五戒俱犯,種種過失,由此產生。貪飲酒者,迷了心竅,失了智慧,易出事故,犯法喪生,因此,學佛入防患未然,應持酒戒。   我們將入佛門,先要皈依三寶,既進佛門,必須受持五戒,這是我們學佛成佛的基礎。因此,我們應把五戒學習好,守持清淨,不可有一點違犯。如果能這樣,才能不失人身,不墮三途。   在守持五戒的同時,還要積極奉行十善。   第一、不殺生而行放生、救生、護生。對人類應常行救死扶傷,敬老憐貧,保育幼兒,幫助殘廢,救人急難,調解糾紛,以及社會福利、公益慈善,維護和平等公共事業,都要當仁不讓,見義勇為,對眾生也要學古人“水中救螞蟻,行路不傷蟲,卷簾歸乳燕,憐峨不點燈”。隨時隨地常行慈悲,廣修方便,見生即放,見難即救,等觀音之慈心,行普賢之願海。   第二、不偷盜而行施舍。如缺衣施衣,缺食施食,求財送財,求法說法;又如看到盲人攙一手,看到腿腳不方便的人扶一把,人在急難幫一下,人在迷途送一程,思想不通的加以勸導,吵嘴打架的給予勸解,老人跌倒扶他起來,見到尋短見的設法挽救,需要幫助的人為他出點力,做點事,如此等等,樂善好施,見義勇為,出錢出力,舍己利人,都是功德無量的好事。   第三、不邪淫而修梵(清淨)行。出家人應全斷淫欲,在家居士除正式夫妻外,不亂搞男女關係。依戒修行,看經念佛,潔身自好,自淨其意,敬事三寶,孝養父母,親近良師,遠離惡友,深信因果,廣種福田,學修正法,斷除邪見,自行化他,同成佛道,是為梵行。   第四、不妄言而說老實話。《金剛經》雲:“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我們是佛弟子也就要不打妄語,不混淆是非,不顛倒真理。   第五、不綺語而說質直語。《法華經》雲:“若欲說此經,當舍嫉恚慢,謅誑邪偽心,常修質直行。”學佛人,直心是道場,應當存直心,說直話,修直行,這是佛教徒本色,花言巧語,哄人騙人,非佛弟子所應為。   第六、不兩舌而說調解語。《成實論》說:“善心勸化,雖使別離,亦不得罪。若以惡心,令他鬥亂,即是兩舌,得罪最深,墮三惡道。若得為人,世世得敝惡眷屬。”因此,我們在人與人之間,在遇矛盾爭吵,都應善意調解,排難解紛,解怨釋結,息事寧人。   第七、不惡口而說柔軟語。《法華經》雲:“是人口清淨,終不受惡味,以深淨妙聲,聞者皆歡喜。”我們學佛人,要慈悲忍辱,出言吐語,自當“柔和順善,而不卒暴”。別人聽來,也就歡喜接受,假設口出粗言,疾聲厲色,辱罵誹謗,別人固然痛如刀刺,自己也難免招受苦報。   第八、不貪而修不淨觀。對治貪欲。貪欲有五種,即財、色、名、食、睡。使人造業受苦,是障礙修行成道的主要因素。   一、貪財:對於財物我們應不慳貪而慈心施舍——自己的財物不肯施人,叫做“慳”,他人的財物,但欲歸我,叫做“貪”。慳貪嚴重的人,他為不擇手段去獵取財物。根本不考慮法律、正義、良心、和他人受損害等等。既得之後,又防恐散失,千方百計,保持安全,市場變動,提心吊膽,患得患失,惶惶不安,心為財累,不得安寧,這種人怎能修行聖道呢?所以我們學佛人要慈心舍施,不慳吝自己的財物,也不貪求他人的財物,把合理謀生得來的錢財,用以奉養父母師長,教育子女,幫助親友急難,救濟病困孤苦的社會福利事業,此是佛法的勸人慈心舍施以對治慳貪的方法。什麼事都有因緣,因緣成熟時,財物就聚集,因緣分離時,財物就散失。聚得多的,失得也快,你不舍財,財將舍你,這是一定規律,不是人力所能挽回,慳貪有什麼用呢?佛曾經說“貪多業亦多,取少業亦少,萬般苦惱事,除貪一時了。”   二、貪色:是指男女之間的淫欲,淫欲是從愛念生起的,因為愛他(她)身上的這樣那樣美好優點,就發生追求的念頭,為了達到目的,就不惜財力、功夫,不辭赴湯蹈火,不顧性命地位,甚至皇帝也不願做,不愛江山愛美人。戰場上吒叱風雲的將軍,在女人前麵俯首貼耳,唯命是從。曆史上才誌過人的俊傑,他們很多失敗在女人身上,所以有“英雄難過美人關”之句。為什麼有這樣大的迷惑力呢?原來這是我們眾生的生死根本,(從淫欲生)《圓覺經》上說:“欲從愛生,命因欲有,愛欲為因,愛命為果。”所以佛製,比丘必須斷淫欲,才可了生死,如不斷愛欲,比如煮沙想成飯,任他堅苦修行無量世,終不能成佛,因此出家人以斷欲為第一戒(主要戒)。   那末怎樣斷淫呢?斷淫應該先從斷愛上著手,就是說從思想上開始。   第一、尊重他們,視一切女人如姐妹母女一樣,不起邪心。   第二、不淨觀。我們認為可愛的對方身體,實際上是很不清淨,可愛的隻不過外表一層表皮使你迷惑罷了,剝去外皮,隻是一堆膿、血、痰、唾、屎、尿、筋、骨……等等腥臭之物,哪一樣使你留戀可愛呢?在顯微鏡下是各種蟲類成堆蠕動,互相吞食,剩餘分泌物,通過各個孔道及全身毛孔排出體外,即屎、尿、汗、垢不淨之物,在X光下是可怕的骷髏一具,骨架一堆。在紅外線儀器下所見的是紅、黃、綠三種色彩旋轉不停所構成的人體。經過透視分析,不見得有什麼可愛的東西在裏麵吧!   人的身體是息息在變化的,難免有種種疾病。想到生病時的涕唾屎尿,吐嘔抽搐,瘡爛膿流呻吟悲泣、乃至癲狂愁苦種種情形,你還愛得起來麼。   還有睡熟時身體僵直形同死人,及流涎鼾聲,蓬頭磨齒,夢言驚呼你還有愛心麼?青春不常駐、轉眼已老年,那時發白麵皺,耳聾眼花,腰佝背駝,行動蹣跚,那時還有愛欲否?直到最後死時:昔是淺顰輕笑,已成僵屍一具,逐漸發青發脹,流水流血,皮脫肉落,麵目具非,最後隻剩枯骨一具(詳見九想觀)昔日所迷戀的原來本質如此。   上麵所說的身體上種種不淨事實,是要使我們從理智上清醒過來,減輕愛念,割斷淫欲。一個人抱住一個滿盛屎便臭穢的皮袋睡覺,總不是滋味吧?   三、貪名:名譽是好事,它是工作後自然產生的,得了名譽驕傲自滿,便不會進步了。念念不忘於名譽就是貪名。不是你的功勞,硬拉在你身上更不應該,有人為了要名,寧願化了很多錢去活動,也有為了勝過他人,要麵子賭氣不賭財,也有的人做種種好事情,目的是為了一個好名聲,學佛的人為求名聞利養都是不對的,名聲越大,攀緣越多,就不能清淨修行了。   名、實際上是個抽象的概念,沒有實質,但卻比財、色更細微深入,難放難改。同事二人,一同工作,成績一樣,表揚了他,沒提到你,心中終有些不平,受到幾句誹謗就尋死尋活。偶然和大人物講幾句話,拍個照,或獲得了世界性獎狀,就終身念念不忘,這不都是為了名?有一些人說:大丈夫不流芳百世,也當遺臭萬年,貪名到入地獄也不怕,可見得貪名的危害性多麼嚴重。佛經上說:“比如焚香,煙出香盡”可為貪名者戒。   四、貪食:食欲是與生命同來的。目的是治療饑餓,維持生命,標準應該是一個飽字,但是貪食的人吃飽了還不算,要吃好吃多,講鮮味,講營養,講闊氣,講排場,講調味。考究色、香、味等等。原來山珍海味,人參鹿茸還不夠,甚至蝸牛、螞蟻之類亦列為上品,為了貪吃,殺害大量生命,化費無數錢財,浪費寶貴時光,消耗有用精神,反而使身體造成種種疾病,因為高蛋白、重補品不是每個人吸收得了,而動物屍上各種毒菌所繁殖的病毒,也被吞入肚內,還有被殺時一股怨氣,在血液中產生毒素,附在肉上,即是屍毒,屍毒雖經蒸煮毒性難以消滅。種種葷腥油膩吃得多了,慢性疾病中毒、死亡必定相繼發生,所以平常人的疾病和死亡從過量飽食中來,占絕大多數,饑餓致死者極少(災荒除外)。佛教是提倡素食的,第一為了慈悲心,不忍食其肉。第二清潔衛生,保證健康。第三經濟節約。還可減少市場壓力。第四簡單省時,多餘時間可看經用功、所以信佛人以素食節約為宜,用功的人經常過午不食。佛時印度名醫耆婆說:“比丘患病,減食為宜”。可見貪食不可取。   五、貪睡:睡眠能調節身體疲勞,醒後精神充沛,可繼續工作,睡過了頭,就是貪睡,反而使頭腦昏沉提不起精神來,養成貪睡習慣的人,越睡越想睡,多睡的人肌肉鬆馳發胖,精神萎糜不振,工作沒有幹勁,事業沒有信心,念佛修定時坐下來就睡著了,這種人做不好任何一種工作,何況學佛是節眠用功的事,貪睡雖不是什麼罪惡事,佛教認為它是一種過失,一生中大好辰光都在昏睡中浪費了,所以佛說:“咄咄為何睡,螺師蛤蚌類,一睡一千年,佛法不聞知”。可為警惕。   上列五種貪欲,略說一些,供大家參考,總的來說,貪的根本是身體,身體是罪惡的聚集點,(八大人覺經:形為罪藪)。我們為愛護身體而造罪,現在知道這個身體是不淨的,無常的,就不為它做種種惡事了,這是治貪欲的方法。   第九,不嗔而修慈悲觀。《法華經》雲:“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大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度論》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行菩薩道者:“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我們佛弟子應當學佛菩薩的慈悲喜舍,視一切眾生,如父如母如六親眷屬,常思與樂拔苦,不應懷恨惱怒之心,讓他離苦得樂才對。   第十,不癡而修因緣觀。《緣起經》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看到一切事物都是緣生緣滅,因果相續,在空間上是無量無邊,相互依存,錯綜複雜的聯係著,在時間上是無始無終,相續不斷,循環往複的流轉著,形成“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因果關係,一切聚散成敗,還有什麼事情想不通呢?   以上十善法,要從身口意三業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著力去修,務使三業清淨,六根純和,遠離五欲,不染六塵,做一個清淨的佛弟子。   我們佛弟子,不僅要懂得一些法相名詞,增加一些佛學知識,更重要的,要有真切地信解修證,要深信五戒十善,可以離苦得樂。要認真修行,堅持到底,必獲人天勝果,進而趣向聲聞、緣覺、菩薩、乃至無上菩提。能如此,對國家來說,這樣的人也是一個愛國親民,奉公守法的好公民。   下麵再談談四攝、六度的道理。   佛菩薩教化眾生,有折服、攝受二個方法。對剛強難化眾生,好言不聽,善法難調,必須用威��折服,使他們知所畏懼,才能離惡向善,所以有內本慈悲,外現威武,金剛怒目的大威德相,這是對頑強眾生的一個方便方法。好比父母對不聽話孩子的嚴厲責罰,目的是希望他好好向上,直到他們肯聽話,還是用攝受方法的。   四攝的“攝”字有導引、攝受之義,“四攝”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是菩薩攝受眾生時所應堅持的四種方法便:   第一,布施,有三種施:①財施,以金銀、財寶、飲食、衣服、醫藥等物惠施眾生,這叫外財施;以體力腦力,施舍他人,這叫內財施。②法施,順應人們的請求,將佛法道理講給他們聽;將佛經印送給人看;或將自己禮誦修持功德回向眾生,這都是法施。③無畏施,對疾病者,施與醫藥;對迷路者,指明方向;對冤仇者,調解道歉;對受災者,解救危難等等,凡促使世界和平,社會安寧的,都叫無畏施。   第二,愛語,《心地觀經》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既是父母,自然親愛。《華嚴經》說:“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能隨順供養諸佛,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古德說:“今生人見歡喜者,前世見人歡喜故。”因此,我們對人說話,都要和顏悅色,善言慰喻,說誠實話、質直語,調解語、柔和語,使他對三寶起恭敬之心,方能依教奉行。   第三,利行,《普賢行願品》說:“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暗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我們修菩薩行的人,於身口意三業,做事、說話,存心動念,要以利益眾生為出發點,助人為樂,與人為善,人們自然歡喜受教。   第四,同事,《觀音普門品》說“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觀音菩薩普門示現,隨類化身,同止同作,同學同修,即然誌同道合,便易成就菩提。   以上四攝法,都是菩薩利益眾生的方便。“善知方便度眾生,巧把塵勞作佛事。”即是此意。   以下再談六度。度字,含有濟渡、轉化之義。   印度梵文是“波羅密多”意思是到彼岸。亦即:能度過生死苦海,到快樂的彼岸。六度就是使人度過生死苦海的六種方法。   這六種方法就是: 一、布施度慳貪, 二、持戒度毀犯, 三、忍辱度嗔恚, 四、精進度懈怠, 五、禪定度散亂, 六、般若度愚癡。   一、布施   布施就是以福利恩惠施舍給別人,《無量壽經》上說:“布恩施惠”叫做布施。布施可以分為三種:   ①財施:就是把金錢財物施舍給別人,譬如我們解衣推食,慷慨解囊,或濟助窮人,或供人急需,都叫作財施。又替人出力做事也是財施。   ②法施:指人格上的啟發,學問上的指導。能多把佛法的道理說給別人聽,如講經,贈送經書等等,使人能夠得到做人處世的正確方法,都叫法施。   ③無畏施:指解救他人的患難,使人免除恐怖和不安。別人遭遇不幸,我們好言相慰,並幫助解決困難,濟危救急,在苦悶、沮喪時,鼓舞他的勇氣和信心等。這都叫做無畏施。   布施應該從慈悲心出發,歡歡喜喜的舍施,不要有我是能施的(產生優越感)你是被施的(輕賤感),以及計較所施的財物數量多少,值價貴賤等等。甚至還想得到報應,或要人家用種種方法感謝你。這樣都是不對的。   二、持戒   戒有防過止非的作用,一般信佛學佛的人,都要遵守戒律,遠離過失,才能身心安定,開發智慧,圓成佛道。   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薩戒等多種,可分為三種類型,(詳細條文在戒本)稱三聚淨戒。   ①攝律儀戒:是遵守佛製的戒律不作一切諸惡(作即犯戒)。   ②攝善法戒:奉行一切諸善事(不作善事即犯戒)。   ③攝眾生戒:廣修一切善法以益利眾生(不救度眾生即犯戒)。   上麵三種戒法,從身體上,行動起居,端莊有禮,不犯威儀,不作諸惡事,不說諸惡語,一切惡都斷了。第二步進而做一切善事造福人群世界。第三步修一切善法,使心地明淨,並以此法教導一切眾生,同得安樂清淨境界。佛所說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就是這個意思,持戒在佛法上是多少重要的一環。   三、忍辱   他人對我的打罵、諷刺、誹謗、侮辱、冤屈等等橫逆境界中,而能忍受,不生恨心,報複心,退悔心。是學佛法,做善事中所不可缺少的修養功夫,古人曾經說:“小不忍則亂大謀”。何況學佛是長久偉大的事業呢?我們艱苦所積累的功業,若不忍辱,會被一念火所毀滅。經中所說的“一念心起,百萬障門開。”就是這個道理。《遺教經》說:“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   學佛的人要有寬大胸襟,高深涵養,人我不,人惱我不惱。憐湣惡人的侵犯,是他們沒有知識不懂道理的緣故。   為了實現偉大的的事業,在向善路上要有堅定信心。不為逆境的苦所妨礙,也不為順境的享樂所轉移,更不為寒、熱、風、雪、饑、渴、老、病等所動搖。在修習佛法中。了達一切的本自不生,皆是緣生無性,不論此法他法,動中靜中,都是一致,這是忍辱功夫高深的成就,我們要好好學習。   四、精進   精進就是一往向前的意思,精是不雜,進是不退。六度中其它五度都要靠精進才能成就。   我們做一件事,要想成功,一定要有恒心地不斷努力,才能達到目的。學佛是大事更加如此。譬如種田,今天鋤二鋤,明天鋤二鋤,哪會有收獲。如打洞,東鑽鑽西鑽鑽,一個洞也打不通。那十八般兵器,每件都學學停停,哪會學好武藝。因此要精,要勤,要一門深入。當然更要克服前進中的種種困難,常自勉勵;學業不進則退,時光一去不返。人家能做到的,我為什麼不能做到,以及人命無常的道理,要有不達目的誓不退休的決心。   五、禪定   梵語禪那,此雲靜慮,六祖惠能大師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也稱一心研修為禪,一念靜止為定,是掃蕩心中一切妄想,使心專注一境的功夫。   禪定在佛學中,占重要的位置,故有“無定不成佛,無佛不在定。”之句。沒有定不能開發智慧,當然不能成佛了。   修習禪定要有清靜的環境,減少財、色、名、食、睡的貪欲,消除恨心,平時行動合乎清淨戒律,注意昏沉,散亂二種幹擾,盤腿趺坐,調身、調息、調心。祖師有“外息諸緣,內無喘息,心如牆壁,可以入道。”的四句話可以概括一切。(詳細可看靜坐入門,小止觀、六妙門等書。)   坐禪到一定功夫,會出現種種清淨、快樂、奇怪的境界,此時不可貪著及生邪念,否則會走入歧途,著魔發狂,不可不知。修禪必須有師父指導,以持戒為基礎,因戒生定,由定發慧,這是學佛的規律。   禪定功深,能得初禪、二、三、四禪乃至滅盡定,種種大定。那時行者身心快樂,得未曾有,非世上一切快樂可比,能生色界無色界天,直至了生死,證涅槃。   六、般若   般若是梵語,譯作智慧,它含義深廣,有了知,分別、簡擇、決斷等許多意義。是通達真理的最高智慧,它圓融無礙,而又靈明自如,非一般文字語言所能說得透徹,僅能在譬喻中領會其精神,如雲:“般若如大火聚,觸之皆燒,猶如鋒利無比的寶劍,無所不斬,般若了知一切法而不染一切法,好比明鏡遠近皆能照見而不執著等等,在六度中它是眼睛,使修行者不走錯路而落坑碰壁,上麵諸度中沒有般若就不徹底,不究竟,不能到彼岸,不叫波羅密多了。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智慧,修習佛法,沒有智慧,不但時倍功半,而且還會走到邪路上去。可見般若的重要性,它使人們從相對真理引導到絕對真理的唯一法門。   以上六度,是菩薩自行化他,利樂有情的大行大願。這六度法,是相互聯係,相互促進的,行者應六度齊修,不可偏廢。假使持戒而不布施,則不能攝化有情;布施而不持戒,則難以進修定慧;忍辱而不精進,則道業難成;精進而不忍辱;則魔障難消;禪定而無智慧,則固執不通;智慧而無禪定,則凡情易動。因此,我們要大發菩提心,學菩薩行願,廣修六度萬行,直至圓成佛果。   總之,五戒十善,四攝六度,都是佛教信徒的基本修法,也都是從人間凡夫走向成佛的必由之道。趙樸初會長提倡人間佛教思想,就是希望大家奉行五戒十善以淨化自己,廣修四攝六度以利益人群,自學地共同參加社會主義四化建設,實現人間的極樂世界。   (編者按語:此文為立身處世、修行佛道的指南。) * 【高僧墨跡】茗山法師
0 notes
Text
金立手機意外復活 推出翻蓋型號A326:主打雙卡雙待超長待機
時隔一個月多,今天上午,金立手機官方公眾號再次發文——“經典翻蓋手機,一種難以企及的高度”,宣布推出翻蓋款式新機型——金立A326。金立表示,對經典的敬畏與延續,是金立手機始終保持的初心。
從官圖來看,金立手機採用經典翻蓋手機設計,整體造型較為方正,賣點包括持雙卡雙待,超長待機等。提供暮光黑、星空藍、典雅紅、華爾金四款配色。詳細規格以及售價暫未公佈。
金立表示,變的是配置,不變的是品質。在千篇一律的大屏全屏手機中,金立A326與眾不同又彰顯個性,屏幕鍵盤的分離操作更符合商務人士的需求,經典的翻蓋設計能帶來更高的工作效率。
更新的是技術,保留的是初心。金立匠心打造的A326翻蓋手機,是對科技創新的追求,更是對產品初心的堅守。在觸屏大屏智能手機盛行的現在,我們依然保留初心,滿足小眾市場的情懷,臻於至善,用行動傳承經典。
問題是2019年的今天,翻蓋手機,還真的會有人買嗎?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訪問:
京東商城
.
from 金立手機意外復活 推出翻蓋型號A326:主打雙卡雙待超長待機 via KKNEWS
0 notes
haylei-w · 3 years
Text
最近出來做直播的水晶寶石店家越來越多了,據說這家是台中不少店家的經銷商,在這邊買水晶洞、紫晶洞、黃水晶洞會比坊間划算一些呢!
詳情🔎 https://haylei.info/?p=18540
#水晶 #開運珠寶 #京典臻品 #天然水晶專賣店
0 notes
jdclassic · 2 years
Text
【京典臻品】 鈦晶洞 / 紫鈦晶洞 ( 紫水晶洞 ) 13.54KG 招財納福
紫水晶 紫晶洞 在形成時吸收了日月精華、天地靈氣,是居家及辦公室財位常見的風水擺件。而在眾多 紫水晶洞 中,又以含有黃磷鐵礦 共生礦 的更論少見。且由於在外貌上與 鈦晶 相似、價格又是後者居上的緣故,因此它又被稱作 鈦晶洞 或 紫鈦晶洞 ,有著一般 水晶洞 沒有的絲絹光澤,絕對值得珍藏!?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