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author:諶淑婷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Text
【Yahoo論壇/諶淑婷】你今天吃塑膠了嗎?
圖片來源:紀錄片《塑料王國》劇照
昨晚我接到一通淨水器廠商的來電,提醒我一年使用期限又到了,這幾天師傅會來我家安裝新濾心,換一支濾心要花上兩千多元,我總是嫌貴但又怕死乖乖地換;這次我一反常態,立刻想預約師傅最快可來安裝的時間,才知道人家的工作已經排到十月底啦!
沒辦法,誰叫環保署九月底剛公布的塑膠微粒調查指出,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自來水已檢出微型塑膠,有學者認為,塑膠微粒的粒徑如果大約在二至五公釐,進入人體可代謝排出,不需要太擔心;也有學者認為,塑膠微粒是當代新議題,其實還沒有足夠研究證實人體攝食後是否會引發病變,持保留態度。作為育有嫩嬰稚孩的媽媽,我能做的是讓淨水器維持好好運作,讓逆滲透過濾處理��忙把關飲用水安全。
不過這不是一篇業配淨水器的文章,雖然我想這個月應該相關廠商業績提升不少。我擔憂的是,這是我們與上一代的全民共業,一九五四年三月,王永慶登記設立「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當年我們的父母可曾預料到,這個在美援支持下的民營企業,幾十年後成為石化王國,引領台灣成為塑膠王國,不到半世紀,各種塑膠製品林林總總跨足了醫療用品、生活製品、科技產品等領域。
我的下一代應該不會知道學校曾使用硬梆梆、一點讓人試圖坐得舒服點的想法都沒有的木頭課桌椅了,他們上課教室應也換成了塑膠白板與電子白板相輔助,每天使用的水瓶、保鮮盒、電腦、手機殼都是塑膠。雖然我們已經知道塑膠物品製程污染多,不耐高溫,當作食物容器又容易因使用不當釋出有害物質;可是我們減用塑膠製品的速度,還是遠遠不及一天又一天增加使用的速度。
終於我們來到這一天,不是國際調查了,是國內環保署第一次公布自來水、海水、沙灘砂礫和貝類中的微型塑膠調查,後三者就別提了,我們早已知道無法倖免(雖然中秋烤肉時也沒人因此少吃點海鮮),但連自來水都有四成四被驗出有微型塑膠,然後還獲得一個「平均每公升檢出0.75根纖維狀塑膠,比國際非營利組織檢測出的每公升4.34根還要低」的安慰性結論,我們必須坦承一點,現代人不只生產塑膠、使用塑膠,還吃塑膠、喝塑膠!
接著這週我們又被告知,就算你裝了濾水器也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不吃飽受塑膠垃圾荼毒的魚貝類,也還是會透過食鹽調味的過程,親手把鹽加入料理中。清大研究團隊針對台灣的食鹽調查,發現充滿片狀、條狀和顆粒狀塑膠微粒,數量難以估計。而從這幾次調查的塑膠微粒樣態,可分析出多種污染來源,例如球狀纖維可能是洗面柔珠,發泡不規則狀則是保麗龍,薄膜狀可能來自紙杯或防水包材,鮮豔塑膠玩具所製造出的微粒,���同其產品型態擁有多種色彩。
塑膠用各種型式進入食物鏈,連調味料都成了途徑之一,影響我們後代的歲月將是長長久久。生活於塑膠王國茁壯賺大錢時代的那些人已逐漸衰老逝去,享用無盡塑膠便利的我們甫生兒育女,面臨這個舉世難題,下一代呢?他們正用最新鮮的肉體品嚐無色無味的塑膠大餐。
環保署並非沒有作為,他們與公民團體共同成立海廢治理平台,把「以科學數據掌握國內污染現況」設定為重點工作項目,期望能精確檢測每一根微型塑膠的材質,藉此合理推斷微型塑膠是由哪些塑膠廢棄物不斷裂解後產生,如此更有利(也有力)推動長期且大量應用於餐飲、食品、製造業的一次用塑膠、包材與化纖製品,訂出數階段減塑政策。因為這是一場末端防堵也幾乎無效的全球危機,如果你和我、每一個人,不能做到「自備、重複、少用」一次性產品,那麼這件事永遠停止惡化發展的可能。
我根本不敢說這個情形能夠改善了,只希望先靠自己的力量,在生活中循序漸進減塑。例如重新檢視家中最常盛裝食物的水杯、碗盤,若是塑膠製品(尤其3號PVC)立刻淘汰成瓷器、不鏽鋼或玻璃容器,改用來收納一般物品將剩餘價值發揮到最大。其餘2號HDPE和5號PP材質相對安全,如果未有磨損或刮痕就限定只裝冷食。一般餐廳提供的兒童餐具多是塑膠製品,父母可自備輕巧好帶的不鏽鋼便當盒,連同兒童餐具一併收納攜帶。
此外,外出包多放幾個折疊的塑膠袋、保溫杯、一組吸管,甚至一個密合性超好的不鏽鋼便當盒,其實一點也不難(放在機車車廂或是副駕駛座儲物盒也可以啊),每天少用一點塑膠製品,將現有的塑膠製品好好愛惜使用,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循序漸進減塑方式,根本不需要為了什麼厲害設計再多購入「環保」產品。
促使中國展開禁收洋垃圾政策的紀錄片《塑料王國》近期在台灣院線上映了,這 部片從幾個幼兒在塑膠布中玩鬧開始,聚焦於中國進口廢塑料回收產業的問題,這部片在中國被��殺了,現在在台灣院線上映中,導演王久良曾說:「你做的每一件事,它引起的變化,並不只發生在你眼前……」我相信是的,每個人每一天都可以做一個最微小的改變。
不過總是會有人認為花幾十分鐘就要喝完一瓶飲料,還要隨身帶著吸管、杯子、提袋,很麻煩吧!他們總認為,反正塑膠製品要花上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分解又如何,遺禍幾個世代又不單單是自己受罪。好吧,說得也沒錯,現在塑膠不就回來找你了,回到製造、使用它的人類身體內了,根本就像這個世紀所有地球人的最忠心的好朋友呢,說到底,這也是一種實踐資源回收的方式吧!
塑料王國預告片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
#_revsp:c1e5adeb-4747-44dc-b7f0-5913b6705d52#_author:諶淑婷#_lmsid:a077000000CFoGyAAL#_draft:true#_uuid:61364653-bf40-3196-a897-14eb5c36baf8
0 notes
Text
【Yahoo論壇/諶淑婷】不塑生活臉皮要厚 小尷尬換大環保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每次看到網友分享各種使用環保餐具、帶著鍋碗去買飯菜的照片,我的心彷彿就被擊中,不斷被提醒著:「你也做得到!」好吧,出門買午餐去,雖然我還沒決定要吃什麼,不管了就先帶著餐具準備著吧!
出了巷口轉個彎走進鍋燒麵店,一點完餐立刻拿出碗說:「用這個裝可以嗎?」老闆秒回:「那個裝不下。」我���刻拿出第二個碗:「裝不下的可以放這裡嗎?」老闆歪著頭看了一下,回答:「好,我幫你湯、料分開。」完美得分!唉,相較於上次,我帶著大便當盒去買滷肉飯,多點了筍���滷蛋想說放在飯上就好,結果店員另外幫我裝了兩個小袋子,我只好飲恨回家默默丟掉油膩膩的塑膠袋,連反覆利用都沒辦法。
現在我發現,自備餐具最常遇到店家拒絕的說詞是「裝不下」,因此最好一開始就準備大便當盒、大杯子、有提把的鍋子,然後嘴巴要快,同時瞬間堅定的拿出餐具,不但不容易被拒絕,店家好裝,我也方便。
其實每次使用環保餐具,我表面上淡定從容,內心其實波濤洶湧,如果後頭還有人排隊,便感覺蠻尷尬的,畢竟老闆得跳離他的SOP、多幾個步驟,我的腦海必須默念「想要不塑臉皮要厚」、「小尷尬換大環保」。
最佳練習機會是在家(或辦公室),突然想買咖啡又懶得自己煮時,直接拿著馬克杯走去便利商店或咖啡店,一路邊走邊喝就是舒爽,時髦度不比星巴客咖啡杯差,就算假掰,喝起來沒有紙杯味就是比較順口!
說到「小尷尬換大環保」,最經典的莫過於朋友發現我使用兒子的尿布巾當萬用布了,兒子長大了,在永樂市場裁剪的二十條尿布巾也退役了,但使用雙層紗布製作的尿布巾已經被洗得十分柔軟,而且依舊好洗、乾得快,然後每次使用後都有好好洗浸、日光曬過殺菌,還有比這個更好用的布巾嗎?
我把所有的尿布巾折疊成方巾大小,收納在客廳與臥室伸手可及的櫃子,有時孩子玩耍突然打翻水,或是擦拭用餐造成的髒污,就順手拿一條來用,每日睡前更換;外出時,準備兩條在背包中,可以處理小孩製造得滿桌混亂,也可以擰濕當手巾,幫流汗的孩子擦身體,回到家就丟進洗衣籃和髒衣服一起洗滌;浴室裡也準備了幾條,當孩子的洗澡巾恰恰合適;當我有了第二胎又開始哺乳,我又收到更多朋友贈送的全新尿布巾,不但可以能當可反覆使用的溢乳墊,嬰兒睡著時,又能當透氣舒適的小被子。長久下來,我發現尿布巾幾乎可以取代濕紙巾,衛生紙用量也大幅減少,現在我家只剩下廁所需要衛生紙了。
相較於朋友發現擦身體抹桌子的布巾曾用來接住屎尿而表現出大驚小怪的模樣,孩子倒是一派自然,他們很早���習慣,流汗或眼睛不舒服時,不是和媽媽討濕紙巾或面紙,而是這些陪伴著自己長大的布巾,也看著媽媽洗滌、晾曬、折疊,然後再從包包裡拿出來給他們使用。
這是我最希望讓孩子學習的生活教育之一,環保就在生活中,環保就是日常,如果不希望他們使用塑膠吸管或塑膠袋,我也會努力說明原因,更好的方式,是讓帶著他們一起看相關影片。
例如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今年舉辦的「2018地球影展」,以「守護。手護。By Your Heart」為主題,放映紀錄片《保島》,那是由林務局與生態攝影師詹家龍耗時兩年規劃及合作拍攝完成,以空拍技術記錄臺灣從海濱至三千公尺以上高山的自然保護區域,並將臺灣喻為人體,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將每一個保護區想像成不同的人體器官,中央山脈是脊椎、森林植被是肌膚,河流是動脈,溼地具有肝腎功能,簡明清楚的介紹各種生態系統對大自然的健康意義。
黃淑梅所導演的《給親愛的孩子》是一封給下一代的溫柔家書,從屬於我們這一代記憶的921震災、莫拉克風災開始拍攝,慢慢回顧日治時期、國民政府的檜木林砍伐、「林相改良」政策,以及六零年代進入山林所進行的各種人為開發。
我們都不知道孩子未來將身處於什麼樣的世界,就如同三、四十年前年幼的我們不可能猜測到,攝氏三十六、三十七度竟是2018年台灣夏季常見氣溫,我的孩子長大成人後,一定會面對更殘酷的生存考驗吧,那時候還會有涼風和乾淨的水資源與空氣嗎?那時台灣的山林是依舊滿目瘡痍或者他們已經無法帶著自己的下一代入山去?這部片讓觀影的我們不得不反覆思考對待台灣生態林木應該有的態度。
《怒海控塑》英文片名是「A Plastic Ocean」,顯而易見談的是現代人「用完即棄」的生活方式。我曾和孩子一起看網路上那部從海龜鼻孔拉出吸管的影片,四歲的他極為震撼,開始不使用吸管喝飲料,若有親友熱心為他準備,反而會被他勸告:「用嘴巴喝就可以了,垃圾都會跑到烏龜的家。」而《怒海控塑》的故事從追尋藍鯨蹤跡開始,拍攝追查塑膠流向海洋的過程,紀錄團隊走訪全球,紀錄塑料污染所造成的海洋危機。
台灣四面環海,我們時常帶著孩子親近大海,儘管沒有看到影片中嚇人的大量海漂垃圾,但海灘上、海堤邊,還是常常可見各種海洋廢棄物,除了廢棄漁具,幾乎都是日常生活的塑膠製品,由於不易腐壞的特質,風吹日曬、浪潮日日拍打,也難以侵蝕這些百年垃圾,更別說對海洋生物生存造成的危害。
地球的海洋成了塑膠濃湯,美麗的沙灘遍地垃圾,海龜被塑膠袋纏住、擱淺的鯨豚胃裡全是塑膠袋,然後我們餐桌上的海鮮腹中也可能藏有塑膠碎片,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命運是如此相似,唯一的差別是,牠們是純然的受海者,我們是自作自受。
作為母親,我最大的希望就是這些紀錄片紀錄的是我們這一代的當下,是警惕與覺醒,不是未來要讓下一代緬懷的過去,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更好的地球環境好好過生活。
★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是誰趕走高中名校菁英? 至少要玩10天 法官才能提升工作效率 蔡英文的垃圾時間已經開始 中國只有3%的畢業生 能找到22K以上工作 當美國在台協會升級為總領事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
#_category:yct:001000638#_uuid:e8a86b93-5882-387e-8282-406118b0634d#_author:諶淑婷#_lmsid:a077000000CFoGyAAL#_revsp:9094a83c-17ed-4263-bd18-9f689af6aadc
0 notes
Text
【Yahoo論壇/諶淑婷】國際都在討論怎麼減塑 我們只關心如何吃到珍珠
圖片來源:iStockphoto
炎熱的夏季開始了,對家有幼兒的人來說,游泳池內的兒童戲水區是兵家相爭之地,開放時間還沒到,一大群父母就牽著孩子的手在門口排隊等待入場,一看到孩子們如下水餃般一一跳入水中,溽暑帶來的焦躁之氣也熄了大半。我家在上個週末也加入了下水餃的行列,讓我特別開心的是,孩子使用的泳衣、游泳尿布與泳圈,全部都是向朋友徵求來的,我沒有為了孩子想玩水,增加任何物質消費。
泳衣來自時常一起團購小農蔬菜的團友相借,她的孩子已經大了,但寶寶時期的泳衣一直捨不得丟;游泳尿布是朋友相贈,她的孩子在去年夏季只用了一片,今年得換更大的尺寸了;泳圈則是前兩天樓上鄰居聽聞我們喊著要去游泳,勸阻我們別急著買,若合用,可以和他們家寶寶輪著使用,畢竟孩子大得快,用不了幾次,夏天就會結束了。
這段湊齊裝備的過程大約花了一個月,我四處宣告今夏帶著孩子游泳的決心,等待二手物品慢慢「找上門」,陸陸續續竟然也收了好幾件泳衣與泳圈,家人幾度抱怨,一口氣上網買齊省事多了。但我總想著,少買一點就能少丟一點,我不能減少需求(畢竟到泳池就是得穿泳衣戴泳具),但至少能減少數量。
在懷孕時,我便宣告要徵求大量嬰幼兒二手衣物;生產後,我上網問有沒有人正好有擠奶器可借;現在,寶寶已經十個月大,她每天穿的布尿布,從外褲到內襯,全是熱心網友送的,衣櫃裡,還有兩三包全新、未使用過的尿布巾,我捨不得拆,等著送給下一個願意讓孩子使用布尿布的朋友呢!
這些雞毛蒜皮的育兒小事,其實不值得一說,但在「吸管之亂」後,我意識到台灣進入有史以來最大型的環保議題對話,我從沒想過會有這麼多人一起關注、思考環境議題(儘管其中某些人比較擔心沒辦法用吸管喝珍珠奶茶怎麼辦),在這種因為「內用禁用吸管」議題所衍生出的討論,以及因應而起隨著社群網路散播各種腹內塞滿塑膠垃圾的動物死亡照,其實都指向同一個結論:「每一次的消費,都是為了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一件泳衣、一副泳具都是幾百元,加起來頂多一千出頭,買比借簡單多了。同樣的,自備吸管要洗要記得帶,還要想辦法撕開或割開封模,一不留神就會像某立委的示範影片弄得到處都是,直接要一根吸管,撕開吸管的塑膠套,「啵!」一聲快狠準戳破膠模,輕鬆太多了啊!更別說如果還要自備環保杯,還要屢次回應店員「裝不裝得下」的質疑,然後極大機率眼睜睜看著店員依舊用紙杯盛裝計量,等到把飲料倒進你的環保杯後,他下���個動作就是轉身丟了那個壽命短暫的紙杯。
有人無法理解,禁用塑膠袋反應都沒這麼大,我想這跟「台灣每天使用八百萬根吸管」的數字有關。確實,如果習慣外食,每天至少使用一根吸管並不奇怪,早餐的奶茶、午後的咖啡、附餐的飲料,都有機會使用到吸管。好好丟進垃圾桶也不見得能解決這麼龐大的使用量問題,六月底新聞報導指出,位於花蓮奇萊鼻燈塔旁的環保公園海岸垃圾場,經長年海浪不斷侵蝕,垃圾裸露,隨時有垃圾場崩落危害海洋生態的疑慮,雖然試圖整治,但垃圾量太大,必須增加覆土厚度才能再恢復施工。
政府一直以來推動的「源頭減塑」政策並非特意針對(或圖利)哪些產業或團體,而是根據十多年來民間團體透過淨灘調查陸源垃圾的結果,一次性塑膠袋、塑膠吸管、免洗餐具等,都是排行前幾名的海洋廢棄物。而最早起步的限塑膠袋政策,最初也是眾人叫苦連天,現在連我七十歲老爸出門前都習慣折個小塑膠袋在身上了,而超市、賣場也推出兼具購物與專用垃圾袋功用的「環保兩用袋」,讓人臨時掏錢買袋子也不會太心痛。
我不認為「保持台灣獨有餐飲文化」(也就是手搖杯)能成為一個反對限塑政策的理由,秒轉飲食習慣當然很難,但餐桌上的食物等於丟出來的垃圾,改變自己的生活空間是無庸置疑。黑潮島航團隊六月剛結束完第一階段的環台採樣工作,整理出四十多罐塑膠濃湯樣本,且在採樣過程於各海域撈到塑膠吸管、塑膠袋、塑膠叉等海漂垃圾,甚至已經裂解成塑膠微粒的狀態漂浮於海上。即便是可完全分解的塑膠PLA這種「可分解的環保材料」,也需要在60℃以上高溫高濕,還要有厭氧菌的環境下,花上六十天分解完畢,一旦進入海洋,或者只是隨便丟棄,都不會自己憑空消失。
重點不是手搖杯怎麼喝比較方便,而是源頭減塑的急迫性。印度政府今年也宣布了「史無前例」的嚴格限塑政策,將在2022年前禁止所有的一次性塑膠,包含塑膠袋、寶特瓶、吸管、塑膠餐盒、包裝袋等。根據統計,印度每年會產出超過五百六十萬噸的塑膠垃圾,印度總理莫迪強調強硬減塑是為了決定「我們會有著什麼樣的未來」。
或許為了減少垃圾直接斷掉一切根源,會被認為太過勉強與決斷,但我想人人都會認同莫迪所言:「每個人都有責任確保追求物質繁榮背後的代價,不應該危及我們的環境。」
如果說海鳥、海龜、鯨豚等生物誤食了這些一次性垃圾所引發的生態危機(據研究水中的塑膠廢物已被證明危害六百多種海洋生物),無法讓人類有��,那麼《英國獨立報》最���報導,赫爾大學科學家從英國八處海岸以及八間超市取得野生淡菜化驗,結果百分百都含有微塑膠或其他諸如棉與人造絲等廢棄物,人類每吃進一百公克淡菜,估計就含有七十個廢棄物,不僅是淡菜,包括鱈魚、青花魚與其他魚種,也都含有塑膠微粒,是否比較能讓人類稍微感到焦慮?
我心目中的環保是「少用」與「改變用具」,同時落實「回收與再利用」,再麻煩也沒有擔憂自己與下一代身體健康來得麻煩。如果不能徹地覺悟,只是因為覺得「擾民」,就遲遲不願改變生活習慣,對「方便」執迷到走火入魔的地步,那麼藉著食物鏈循環,塑膠終究還是進入我們的體內,長長久久,永遠相伴不分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
#_uuid:7b87bb97-9a72-35b4-b795-b1929f6f2cb5#_revsp:c1e5adeb-4747-44dc-b7f0-5913b6705d52#_author:諶淑婷#_lmsid:a077000000CFoGyAAL#_draft:true
0 notes
Text
【Yahoo論壇/諶淑婷】這次學校園遊會 我們班賣環保!
圖片提供/李慧珍
文/諶淑婷 圖片提供/李慧珍
每年四、五月是各級學校舉辦校慶園遊會的時節,朋友日前參加就讀新北市新莊國中的兒子學校園遊會,發現各班級攤位皆不提供一次性餐具,場內也不擺設垃圾桶,落實減塑的積極度讓她十分讚嘆,真的逛了好大一圈都見不到一個垃圾桶。
「有個帳篷專門提供餐具租借,只要放一點押金,就有單借杯子、便當組(杯子+便當+湯匙)、盤組(盤子+叉子)三種選擇。同時有好幾組人分別負責清洗、登記、搬運……」朋友描述時的語氣彷彿登陸月球,要讓這些少年少女在家洗碗盤可不容易啊。
其實這兩年我陸續聽過幾次園遊會減塑的經驗,有時校方不支持,只能透過有環保理念的教師,想辦法說服行政單位推出「自備餐具享有折扣」的方案,然後在攤位上張貼海報,說明一次性餐具對環境造成的傷害,鼓勵消費的學生與家長使用環保餐具或是攤位提供的玻璃杯。
也有無法說服校方的教師與學生,合力在園遊會接近尾聲時,主動出擊,收拾各班垃圾,將一包包混雜著回收物、醬油膏、甜辣醬、奶油、湯汁、衛生紙的垃圾倒出,重新分類、清洗、回收,最後拍照交給學校。雖然過程中,學生洗餐具洗到快崩潰,還是堅持完成,希望讓更多人看清楚園遊會的真面目,思考改變的方式。
圖片提供/李慧珍
除��之外,減塑失敗的園遊會也不少,雖然學校已事先宣導要自備餐具,但學生在攤位常常準備不足,由於販售的多是餅乾、飲料、水果等需要分裝的食品,即使顧客帶著環保餐盒,餐盒裡也多是一份一份早就以塑膠袋或是紙袋包裝好的食物。有時則是參與的消費者嫌麻煩,或是基於衛生上的考量,不願使用現場提供的餐具,乾脆不買了,讓熱情的學生碰了一鼻子灰。
坦白說,以學生的立場,即使校方以減塑為前提,又推出「自備餐具有折扣」的策略,帶著環保餐具巡攤位還是太不帥氣了,如果可以選擇喝完就丟、輕巧好拿的塑膠杯,絕對不情願多帶個環保杯在身上,更何況是徒手拿碗盤、叉子逛大街?花蓮明恥國小去年準備了400份碗筷、150個500CC環保杯,最後只借出35份碗筷及105個杯子,成效有限,幸好協助的家長群十分樂觀,認為能省幾個就是少用幾個!堅持繼續推廣環保觀念,來年一定會更好!
圖片提供/李慧珍
我想,要在大型活動貫徹環保理念,最好的作法是一次到位,直接以「無塑」園遊會為口號,邀請師生發揮創意,從根本改變,在最初設計攤位時,直接減少竹籤、塑膠湯匙、紙袋等看似必須、其實可以避免的一次性餐具使用,��許能得到讓人意外又驚喜的執行效果。
例如宜蘭岳明國小剛在四月中旬結束的園遊會,一開始便設定以「裸賣裸買」的方式進行,不提供紙杯、紙袋、塑膠袋、吸管等各種一次性餐具,讓學生知道園遊會不只是吃吃喝喝製造一堆垃圾,也可以是「愛地球的分享會」。教師們帶著學生思考,什麼東西適合裸賣、裸買?擺攤位是為了賺錢,還是提供服務、價值分享?有個班級就捨棄了湯湯水水的食物,也不進行遊戲玩樂,他們的商品是免費按摩,另放捐款箱,歡迎大家給學生一點鼓勵。
圖片提供/李慧珍
高雄民族國中的無塑園遊會也經過長達數個月的溝通與準備,有的班級還花了五次班會課進行討論,因為要完全無塑,難度真的很高,塑膠太方便了嘛!不過校方全力支持是師生最佳後盾,不僅協助租借環保餐具,讓沒帶餐具的學生與家長可以付押金使用,各班老師也在園遊會前幾天就開始提醒家長一起參與,身體力行和孩子一起體驗一天的無塑生活。
我不禁滿心期待,兩三年後,我的兩個孩子上小學時,學校園遊會將變成什麼模樣呢?孩子們不需要只會製造垃圾,卻沒有任何教育意義的熱鬧活動,園遊會不只是體驗商業買賣行為,也是透過消費手段實踐個人價值。到那個時候,帶著環保餐具逛攤位的少男少女,就不會擔心被同儕笑「假掰」吧?或者,那時他們可以自在自信的回答:「做環保人人有責,如果愛地球是假掰,歡迎你跟我一起掰!」
★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六福皇宮熄燈 加速台灣旅館業的失控列車 想逃離敘利亞的川普 被英法「綁架」了 誰是拔管鬧劇背後的混元霹靂手? 那些米老鼠(沒有)告訴我們的事 中共再度在台海對面演習 打給老美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
#_category:yct:001000638#_author:諶淑婷#_uuid:957bfb08-788f-3b31-babc-84ca8d179a1c#_lmsid:a077000000CFoGyAAL#_revsp:9094a83c-17ed-4263-bd18-9f689af6aadc
0 notes
Text
【Yahoo論壇/諶淑婷】一個「重如泰山」的塑膠袋
(圖片來源:iStockphoto)
跨入2018年的前一晚,我到某家麵包店買吐司,另一個客人站在櫃台等著結帳,已經裝在一個個小塑膠袋裡的麵包,又被裝入大塑膠袋裡,客人轉身要走前,老闆又抽了四、五個塑膠袋塞入,笑著說:「趁現在還能拿,盡量拿。」客人聽了也笑了,順手抓起塑膠袋離去。
隔天,媒體除了報導跨年夜的華麗煙火,也報導了環保署自1月1日擴大購物用塑膠袋限制使用範圍的限塑政策。朋友更紛紛分享自己遇到的狀況,有個好友是手搖飲料重度成癮者,和店員已經變成好友,店員告訴他,現在有半數顧客都不會付費買袋子,自備環保袋的不少,也有人手拿了就走,和之前幾乎一杯一袋的狀況差異甚大。
本來悲觀認為「才一元怎麼能達到限塑目標」的朋友,聽了眉開眼笑。事實上,許多人確實是「順手」拿塑膠袋,就算不主動要求,店員也會主動裝好,至於塑膠袋用完後何去何從,顧客和店員都沒想太多,可是當「要不要買袋子」成了不能省略的問句,他們才會開始思考使用的必要性。
成為家庭主婦第五年,每天都要帶著兩個孩子外出,最初我也得過且過,人家遞袋子我就拿,飲料順便幫忙插上吸管更好。但回到家後,開始把各種垃圾分類丟棄,就會發現比起有污漬的盒、杯、碗,丟棄完好如初的塑膠袋更讓我煎熬,但清洗後重新晾乾,折好收起再次利用,竟也不知不覺累積了好幾大袋,原因無他,當攤商、店員「順手」幫我裝好時,又有下一個顧客排在後頭,我乾脆也「順手」一下。
漸漸地,我發現要改掉「順手」的習慣,就是更順手的在提袋內備妥環保餐具與塑膠袋,有時帶了袋子卻忘了吸管,有時帶了餐具忘了袋子,最後我乾脆拿個夾鏈袋,將環保食物袋、玻璃吸管、餐具、飲料提袋、幾個折疊好且尺寸不同的塑膠袋全裝在一個大夾鏈袋,放在保溫瓶旁,出門在外一個也不會少。
台灣在1950年代獲得美援,塑膠及輪胎工業是當時開始發展的產業之一,王永慶在1954年創立福懋塑膠公司,3年後更名為台灣塑膠、生產PVC(聚氯乙烯),也就是今日所有台灣人都認識的「台塑」,隔年成立南亞塑膠加工廠,接下來是石化產業迅速起飛的時代,雖然缺乏原料石油,但台灣加工廠以優秀的生產技術克服了種種障礙,讓廉價、方便、耐用的塑膠製品漸漸取代了玻璃、陶瓷、金屬、木材、布等材質,食衣住行育樂,無一不見塑膠,尤其是塑膠袋。
塑膠袋看似「輕如鴻毛」,帶給地球的後果卻是「重如泰山」。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自1982年開始進行的工業產銷產品統計,台灣每年塑膠袋的生產量皆超過16萬噸,內銷量則約12至16萬噸。問題是,塑膠袋「不屬於」環保署公告的應回收項目,由各縣市自訂是否列為廢棄物回收項目,自然也缺乏全國性的回收數量統計,回收後如何處理則是另一個謎題,畢竟塑膠袋價格低,要花費人力清理髒污的袋子成本太高,最好的辦法絕對是從源頭「自備、重複、少用」。
這也不是第一次限塑政策,2002年政府就曾推動購物用塑膠袋減量工作(公部門、私立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量販店業、超級市場業、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等業者不能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2006年是免洗餐具擴大管制,2007年則限制塑膠類托盤及包裝盒使用,2011年則有一次用外帶飲料杯減量及回收等配套。而現在的七大類商家(藥局、醫療器材行、3C、書局、洗衣店、飲料店、麵包店)約八萬家業者,不得再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也是去年7月就拍板定案,經過半年的宣導期,希望每年可以少用15億個購物用塑膠袋。
這些限塑政策到底有沒有用,查詢2003年環保署發布的資料,當時受管制的對象確實減少了八成塑膠袋使用量,自備購物袋的人數也從不到二成提高至七成九,而十六年後的今天,許多民眾已經養成了上超市、到速食店自備塑膠袋的習慣,那麼再十六年後呢?
「順手」,可以是多拿幾個袋子回家,也可以多拿幾個袋子出門;以前我會謝謝老闆、店員給我塑膠袋,現在謝謝他們願意使用我自備的塑膠袋,畢竟以他們高工時、低利潤(收入)的疲憊工作,我知道每一個不同於流程的「例外」,都是額外的工作。
為了不讓環保的心意變成店家的困擾,在某些未限塑的店家,我也會觀察店員結帳流程,揣摩何時掏出自備塑膠袋最恰當,這次來不及沒關係,下一次一定要剛好奉上!與其對著店家大發脾氣,不如記下常去的飲料店容量到底是多少,才不會明明帶了環保杯,店員還需要把裝不下的飲料另盛在紙杯,多荒謬啊!
想想家人懶得自備環保餐具與塑膠袋的原因,為他們準備一個樣樣齊全又好攜帶的「環保袋」;想想店家一天可能會遇上多少熱情減塑或不能沒有塑膠袋的消費者,以微笑回應他們的配合與不配合。
我總會想,如果自備塑膠袋與環保容器、餐具的消費者變多了,「例外」有朝一日也會變成「流程」。塑膠袋很輕,放幾個在隨身包包根本無關緊要,但我把他們看得很重,誰知道排在我身後的消費者、幫我結帳的店員、看著我拿出塑膠袋的朋友,會不會就在那一瞬間,改變自己長久以來的「順手」習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
#_author:諶淑婷#_uuid:d4329393-7183-3827-aa0a-4f0bec1ec267#_lmsid:a077000000CFoGyAAL#_revsp:9094a83c-17ed-4263-bd18-9f689af6aadc
0 notes
Text
【Yahoo論壇/諶淑婷】吸管何辜 該反省的是人類
十多年前剛成為大學新鮮人時,一群從苦悶高中生活解放的年輕男女青春正盛,立刻擦出不少火花,除了在新生聯誼活動上有各種曖昧情節,也聽聞誰又被誰約去告白了。某日,輪到我那漂亮的摯友收到邀約(真的不是我本人),坐在當年對大學生來說價格不菲的簡餐店裡,聽著男同學真摯的告白後——立刻拒絕,男同學苦笑著,用湯匙舀起杯中的珍珠奶茶……。
這段故事是我日後才聽說的,告白被拒自然是同學間的話題,引起我注意的卻是湯匙吃珍奶這個橋段,那時珍珠奶茶已經是很受歡迎的飲品,粗吸管當然也隨處可得,我還是第一次聽說用湯匙喝珍奶啊!誰能料到十多年後的今日,當政府宣布2019年禁止「連鎖大型餐飲業」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網友開始討論吸管的必要性時,又看到「湯匙喝珍奶」的相關討論。
政府限塑行動連連,先是在今元旦規定某些商家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期望達到以價制量的成效。日前環保署又再次公佈三階段「減量塑膠製品」時間,明年將禁止麥當勞、肯德基、摩斯漢堡及星巴客等連鎖大型餐飲業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後年所有開立發票的商店,都不能再提供購物用塑膠袋,到了2030年全面禁用購物提袋、塑膠吸管、免洗餐具、一次用飲料杯。
網路上一篇批評文被大量轉載,認為這是「政治正確的極權政策」,只有「華山誠品覺青左膠」會支持,看得我是滿臉問號,因為「華山誠品覺青左膠」愛去的「文青咖啡店」沒有被禁用吸管;而連鎖大型餐飲業也不見得常見到勞苦大眾坐在店內用���喝咖啡,何況打開杯蓋就口喝飲料,困難度不高,如果是因為殘疾、高齡、稚齡必須使用吸管,身邊大多會帶著吸管以備不時之需,例如我,這幾年帶著幼兒出門,兒童餐具袋內一定有玻璃吸管與軟矽膠吸管,因為我的孩子看過那則從海龜鼻孔取出吸管的影片,他對塑膠吸管深惡痛絕,我若不自備,稍微閃神就會得到一個把自己全身灑得全是果汁或牛奶的孩子。
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上一次用吸管是什麼時候?昨天的手搖杯?今天早餐的奶茶?還是現在你手邊正在喝的飲料?再問,如果一根吸管一元,你會選擇付費買吸管,還是自己帶、直接喝?第三個問題,到底是減少使用吸管為佳,還是應該要求廠商提供生物可分解塑膠吸管?
塑膠吸管看似體積小,對環境的危害並不亞於塑膠袋,無論寶特瓶、手搖杯、鋁箔包,坐在店內或選擇外帶,都有機會用到吸管,站在冷飲店或便利商店櫃台前,我們總能看到店家一邊問:「需要購買塑膠袋嗎?」一邊順手在杯子上放一根吸管,吸管外還有塑膠套呢!根據荒野保護協會統計,2016年的240筆淨灘數據資料,統計出海洋廢棄物有九成為塑膠製品,吸管僅次於寶特瓶與塑膠瓶蓋,列為第三名;而且在衛生觀點,塑膠吸管又不像塑膠袋一樣,能夠以「重複使用」取代「用過即丟」的觀念。
其實台灣消費者並非真的毫無環保意識,這幾年自備吸管風氣已不罕見,我大概在四、五年購買了鋼材環保吸管,三年前又買了玻璃吸管,只是消費者在缺乏中央政策的主導禁用政策前,真的能有效實踐自身的環保意識嗎?我是非常努力強迫自己,才能十次有七次堅守「沒帶吸管就不買飲料」原則,那三次破功我總是安慰自己天氣真的好熱、好渴、好想喝充滿熱量的含糖飲料,還有,下次我一定會記得帶吸管……
當禁用塑膠吸管的新聞引起熱議,網路社群也出現新一波不鏽鋼、玻璃吸管、竹製吸管、矽膠吸管團購,有人批評,難道製造這些環保吸管就不會損耗資源,對環境造成傷害?這當然是一種詭辯,以我們已經習慣帶在身邊的不銹鋼筷為例,一雙不銹鋼筷若不弄丟,可以使用五年以上,至少取代近兩千雙免洗竹筷(假設每天有一餐外食),棄置率不同,自然也影響了前端生產需求與後續垃圾處理問題,問題只出在環保餐具「出場率」是否夠高。
我們無法否認,每個人對「不塑」有不同的實踐法,有人買了環保吸管就會不斷使用,有人則是一直買各種新材質吸管,但不見得會用上,有些人更豪邁,扭開瓶蓋、剪開鋁箔紙盒、撕開膠膜直接喝,珍珠或椰果顆粒怎麼辦���拿出筷子夾起來吃啊!
另一方面,我們也該討論吸管存在的必要性,有一位約十年沒用過吸管的朋友問:「飲料不是打開就可以喝了嗎?為什麼需要吸管?這樣不是需要多帶、多洗一個物品?」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在車上不怕飲料濺出;喝咖啡和酸性飲料不想沾到牙齒,在外又不方便喝水漱口;老人、病人、幼兒等必須控制吞嚥量的族群都需要,還有人回答:「就是一種療癒的感覺啊,可以咬咬咬…」
在這波禁用吸管的討論,不時看到一種論調,以十惡不赦的口氣,將使用吸管的人逼到牆角不斷質疑,甚至故意在拿取吸管的消費者面前說:「就是有人愛破壞環境、傷害海龜!」好像少用吸管的人比較高尚、比較愛地球。但我認為,每種產品被發明使用,一定有它存在的原因,每個人也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而人類的智慧不就在於發現不適當,或自認做得不夠好時,會反思自身,並慢慢修正行為。
未來,我們會面對政府數波「減量塑膠製品」政策推動帶來的生活變化與輿論爭執,請以開放的心態包容每個人生活型態的差異,觀察這個社會如何循序漸進地進入環保生活,也許未來的某天,商家櫃台上那桶塑膠吸管會變成紙吸管,別忘了,2016年,台科大工商業設計所學生鄭王棟已經設計出摺疊紙吸管,吸管和包裝一體成型,方便又環保,還獲得當年度美國傑出工業設計獎銅獎肯定,如前所述,有需求就會有人發明有人生產,而我們盡力而為即是,因為環保是減量1%也值得去做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
#_author:諶淑婷#_lmsid:a077000000CFoGyAAL#_category:yct:001000661#_uuid:bd1778b7-c7f6-3b7a-9739-fe5ff3fb4a2f#_revsp:9094a83c-17ed-4263-bd18-9f689af6aadc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