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陀龍王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yoga-onion · 8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Legends of the humanoids
Reptilian humanoids (11)
Mucalinda – Serpent-like beings who protected meditating Buddha from the storm.
Mucalinda (Muchalinda) is one of the Nagarajas (serpent or dragon kings) of Indian mythology. In the Buddhist Mucalinda Sutta, he is said to have adopted the human form and taken refuge in the Buddha. 
On one occasion, the Gautama Buddha (Ref) meditated under a certain Bodhi tree, which was inhabited by Mucalinda. Mucalinda realised Buddha's greatness and continued to quietly watch over him.
It is said that six weeks after Gautama Buddha began meditating under the Bodhi tree, the heavens darkened for seven days, and a prodigious rain descended. However, the mighty King of Serpents, Mucalinda, wrapped his own body around Buddha in seven coils and protected with his hood, the One who is the source of all, from the wind and rain for about seven days.
When the great storm had cleared, the serpent king assumed his human form, bowed before the Buddha, and taken refuge in the Buddha.  
Tumblr media
伝説のヒューマノイドたち
ヒト型爬虫類 (11)
ムカリンダ 〜 暴風雨から瞑想中のブッダを守った蛇のような存在   
ムカリンダ (ムチャリンダ) とは、インド神話に登場するナーガラージャ(蛇神または龍神の諸王) の一人。仏教の『ムカリンダ・スッタ』では、ブッダに帰依したとされる。
ある時、ゴータマ・ブッダ(参照)はとある菩提樹の木の下で瞑想をしたが、そこにはムカリンダが棲んでいた。ムカリンダはブッダの偉大さに気づき、静かに見守り続けた。
ブッダが瞑想を始めてから6週間後、天は7日間暗くなり、激しい嵐が起こり大豪雨が降ったと言われている。しかし、最強の蛇の王ムカリンダは、自らの体を7回巻きにブッダに巻きつけ、約7日間に渡り雨風からすべての守護の源である者を自分の首のフードで守った。ブッダが瞑想を終え、空が晴れた後、ムカリンダは若者の姿になり、ブッダの前で頭を下げ、仏陀に帰依した。
94 notes · View notes
kennak · 7 months ago
Quote
今回の報告書で「消滅可能性自治体」とされた自治体は、以下の通り。 【北海道】 函館市、小樽市、釧路市、夕張市、岩見沢市、網走市、留萌市、稚内市、美唄市、芦別市、赤平市、紋別市、士別市、三笠市、根室市、砂川市、歌志内市、深川市、富良野市、登別市、伊達市、北斗市、当別町、新篠津村、松前町、福島町、知内町、木古内町、鹿部町、森町、八雲町、長万部町、江差町、上ノ国町、厚沢部町、乙部町、奥尻町、今金町、せたな町、島牧村、寿都町、黒松内町、京極町、共和町、岩内町、泊村、神恵内村、、積丹町、古平町、余市町、赤井川村、南幌町、奈井江町、上砂川町、由仁町、長沼町、栗山町、月形町、妹背牛町、雨竜町、北竜町、沼田町、当麻町、比布町、愛別町、上川町、上富良野町、和寒町、剣淵町、美深町、音威子府村、幌加内町、増毛町、小平町、苫前町、羽幌町、遠別町、浜頓別町、中頓別町、枝幸町、豊富町、利尻町、美幌町、津別町、清里町、小清水町、訓子府町、佐呂間町、遠軽町、湧別町、滝上町、西興部村、雄武町、大空町、豊浦町、白老町、洞爺湖町、むかわ町、日高町、平取町、浦河町、様似町、えりも町、新ひだか町、士幌町、広尾町、池田町、豊頃町、本別町、浦幌町、釧路町、厚岸町、浜中町、標茶町、弟子屈町、白糠町、羅臼町 【青森県】 青森市、弘前市、八戸市、黒石市、五所川原市、十和田市、むつ市、つがる市、平川市、平内町、今別町、蓬田村、外ヶ浜町、鰺ヶ沢町、深浦町、藤崎町、大鰐町、板柳町、鶴田町、中泊町、野辺地町、七戸町、横浜町、東北町、六ヶ所村、大間町、東通村、風間浦村、佐井村、三戸町、五戸町、田子町、南部町、階上町、新郷村 【岩手県】 宮古市、大船渡市、久慈市、遠野市、一関市、陸前高田市、釜石市、二戸市、八幡平市、奥州市、雫石町、葛巻町、岩手町、西和賀町、平泉町、住田町、大槌町、山田町、岩泉町、田野畑村、普代村、軽米町、野田村、九戸村、洋野町、一戸町 【宮城県】 石巻市、気仙沼市、白石市、角田市、登米市、栗原市、蔵王町、七ヶ宿町、村田町、川崎町、丸森町、松島町、七ヶ浜町、大郷町、色麻町、加美町、涌谷町、女川町、南三陸町 【秋田県】 能代市、横手市、大館市、男鹿市、湯沢市、鹿角市、由利本荘市、潟上市、大仙市、北秋田市、にかほ市、仙北市、小坂町、上小阿仁村、藤里町、三種町、八峰町、五城目町、八郎潟町、井川町、大潟村、美郷町、羽後町、東成瀬村 【山形県】 鶴岡市、酒田市、新庄市、上山市、村山市、長井市、尾花沢市、山辺町、中山町、河北町、西川町、朝日町、大江町、大石田町、金山町、最上町、舟形町、真���川町、大蔵村、鮭川村、戸沢村、高畠町、川西町、小国町、白鷹町、飯豊町、庄内町、遊佐町 【福島県】 会津若松市、白河市、喜多方市、二本松市、田村市、伊達市、桑折町、国見町、川俣町、天栄村、下郷町、檜枝岐村、只見町、南会津町、北塩原村、西会津町、猪苗代町、会津坂下町、三島町、金山町、会津美里町、泉崎村、棚倉町、矢祭町、塙町、鮫川村、石川町、玉川村、平田村、浅川町、古殿町、三春町、小野町 【茨城県】 日立市、常陸太田市、高萩市、北茨城市、潮来市、常陸大宮市、稲敷市、桜川市、行方市、鉾田市、城里町、大子町、美浦村、河内町、八千代町、五霞町、利根町 【栃木県】 日光市、矢板市、那須烏山市、益子町、茂木町、市貝町、塩谷町、那珂川町、 【群馬県】 桐生市、沼田市、渋川市、藤岡市、富岡市、安中市、上野村、神流町、下仁田町、南牧村、甘楽町、中之条町、長野原町、嬬恋村、草津町、東吾妻町、片品村、みなかみ町、玉村町、板倉町 【埼玉県】 行田市、秩父市、越生町、小川町、川島町、吉見町、鳩山町、ときがわ町、横瀬町、皆野町、長瀞町、小鹿野町、東秩父村、神川町、寄居町、松伏町 【千葉県】 銚子市、勝浦市、富津市、八街市、南房総市、匝瑳市、香取市、山武市、いすみ市、栄町、神崎町、多古町、東庄町、九十九里町、芝山町、横芝光町、白子町、長柄町、長南町、大多喜町、御宿町、鋸南町 【東京都】 檜原村、奥多摩町 【神奈川県】 三浦市、中井町、山北町、箱根町、真鶴町、湯河原町 【新潟県】 小千谷市、加茂市、十日町市、村上市、糸魚川市、妙高市、五泉市、阿賀野市、佐渡市、魚沼市、胎内市、田上町、阿賀町、出雲崎町、湯沢町、津南町、関川村、粟島浦村 【富山県】 氷見市、南砺市、上市町、入善町、朝日町 【石川県】 七尾市、輪島市、珠洲市、加賀市、羽咋市、志賀町、宝達志水町、穴水町、能登町、 【福井県】 大野市、勝山市、あわら市、池田町、南越前町、越前町、高浜町、若狭町 【山梨県】 都留市、大月市、韮崎市、上野原市、甲州市、早川町、身延町、南部町、富士川町、道志村、西桂町 【長野県】 大町市、飯山市、小海町、佐久穂町、立科町、長和町、阿南町、阿智村、平谷村、天龍村、上松町、南木曽町、王滝村、大桑村、木曽町、生坂村、筑北村、小谷村、坂城町、高山村、山ノ内町、木島平村、信濃町、小川村、飯綱町、栄村 【岐阜県】 美濃市、瑞浪市、恵那市、山県市、飛騨市、郡上市、下呂市、海津市、養老町、関ケ原町、揖斐川町、池田町、七宗町、八百津町、白川町、東白川村 【静岡県】 熱海市、下田市、伊豆市、御前崎市、牧之原市、���伊豆町、松崎町、西伊豆町、川根本町 【愛知県】 津島市、新城市、南知多町、美浜町、設楽町、東栄町、豊根村 【三重県】 尾鷲市、鳥羽市、熊野市、志摩市、木曽岬町、大台町、度会町、大紀町、南伊勢町、紀北町、御浜町、紀宝町 【滋賀県】 高島市、甲良町 【京都府】 宮津市、京丹後市、井手町、宇治田原町、笠置町、和束町、南山城村、京丹波町、与謝野町 【大阪府】 富田林市、河内長野市、柏原市、門真市、泉南市、阪南市、豊能町、能勢町、岬町、太子町、河南町、千早赤阪村 【兵庫県】 洲本市、西脇市、加西市、養父市、朝来市、宍粟市、多可町、市川町、神河町、上郡町、佐用町、香美町、新温泉町 【奈良県】 大和高田市、五條市、御所市、宇陀市、山添村、安堵町、三宅町、曽爾村、御杖村、高取町、上牧町、河合町、吉野町、大淀町、下市町、黒滝村、野迫川村、十津川村、下北山村、上北山村、川上村、東吉野村 【和歌山県】 海南市、橋本市、有田市、御坊市、田辺市、新宮市、紀の川市、紀美野町、かつらぎ町、九度山町、高野町、湯浅町、広川町、美浜町、由良町、みなべ町、日高川町、白浜町、すさみ町、那智勝浦町、太地町、古座川町、串本町 【鳥取県】 岩美町、若桜町、智頭町、八頭町、大山町、日南町、日野町、江府町 【島根県】 雲南市、奥出雲町、津和野町、隠岐の島町 【岡山県】 玉野市、笠岡市、井原市、高梁市、新見市、備前市、真庭市、美作市、久米南町、吉備中央町 【広島県】 竹原市、府中市、安芸高田市、江田島市、安芸太田町、神石高原町 【山口県】 萩市、長門市、美祢市、周防大島町、上関町、田布施町、平生町、阿武町 【徳島県】 鳴門市、小松島市、吉野川市、阿波市、美馬市、三好市、勝浦町、佐那河内村、神山町、那賀町、牟岐町、美波町、海陽町、上板町、つるぎ町、東みよし町 【香川県】 さぬき市、東かがわ市、土庄町、琴平町 【愛媛県】 宇和島市、八幡浜市、大洲市、四国中央市、西予市、上島町、久万高原町、内子町、伊方町、松野町、鬼北町、愛南町 【高知県】 室戸市、安芸市、須崎市、宿毛市、土佐清水市、四万十市、東洋町、奈半利町、田野町、安田町、北川村、本山町、大豊町、いの町、仁淀川町、中土佐町、佐川町、越知町、檮原町、日高村、津野町、四万十町、大月町、三原村、黒潮町 【福岡県】 嘉麻市、小竹町、鞍手町、東峰村、添田町、川崎町、みやこ町、築上町 【佐賀県】 多久市、玄海町、大町町、白石町、太良町 【長崎県】 平戸市、松浦市、対馬市、壱岐市、五島市、西海市、雲仙市、南島原市、東彼杵町、小値賀町、新上五島町 【熊本県】 水俣市、上天草市、天草市、美里町、和水町、小国町、産山村、高森町、山都町、氷川町、芦北町、津奈木町、多良木町、湯前町、相良村、山江村、球磨村、苓北町 【大分県】 佐伯市、臼杵市、津久見市、竹田市、杵築市、豊後大野市、国東市、姫島村、九重町、玖珠町 【宮崎県】 串間市、えびの市、高原町、国富町、諸塚村、椎葉村、美郷町、高千穂町、日之影町 【鹿児島県】 枕崎市、阿久根市、西之表市、垂水市、曽於市、南九州市、三島村、さつま町、湧水町、錦江町、南大隅町、肝付町、大和村、喜界町、天城町
【全744自治体リスト】「消滅可能性自治体」を一挙公開…北海道から鹿児島まで 出産年代の女性人口が半数以下に 日光市や草津町も  |FNNプライムオンライン
39 notes · View notes
wildjcrt · 1 year ago
Text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愍眾生 大喜大捨濟含識 相好光明以自嚴 眾等至心歸命禮 一拜
南無皈依金剛上師 一拜 南無皈依佛。南無皈依法。南無皈依僧 一拜
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拜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 一拜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 一拜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 一拜 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一拜
南無普光佛 以下每佛一拜 南無普明佛 南無普淨佛 南無多摩羅跋栴檀香佛 南無栴檀光佛 南無摩尼幢佛 南無歡喜藏摩尼寶積佛 南無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 南無摩尼幢燈光佛 南無慧炬照佛 南無海德光明佛 南無金剛牢強普散金光佛 南無大強精進勇猛佛 南無大悲光佛 南無慈力王佛 南無慈藏佛 南無栴檀窟莊嚴勝佛 南無賢善首佛 南無善意佛 南無廣莊嚴王佛 南無金華光佛 南無寶蓋照空自在力王佛 南無虛空寶華光佛 南無琉璃莊嚴王佛 南無普現色身光佛 南無不動智光佛 南無降伏眾魔王佛 南無才光明佛 南無智慧勝佛 南無彌勒仙光佛 南無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南無世淨光佛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 南無日月光佛 南無日月珠光佛 南無慧幢勝王佛 南無師子吼自在力王佛 南無妙音勝佛 南無常光幢佛 南無觀世燈佛 南無慧威燈王佛 南無法勝王佛 南無須彌光佛 南無須曼那華光佛 南無優曇鉢羅華殊勝王佛 南無大慧力王佛 南無阿閦毗歡喜光佛 南無無量音聲王佛 南無才光佛 南無金海光佛 南無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南無大通光佛 南無一切法常滿王佛
以上五十三佛,出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以下三十五佛,出決定毗尼經。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金剛不壞佛 南無寶光佛 南無龍尊王佛 南無精進軍佛 南無精進喜佛 南無寶火佛 南無寶月光佛 南無現無愚佛 南無寶月佛 南無無垢佛 南無離垢佛 南無勇施佛 南無清淨佛 南無清淨施佛 南無娑留那佛 南無水天佛 南無堅德佛 南無栴檀功德佛 南無無量掬光佛 南無光德佛 南無無憂德佛 南無那羅延佛 南無功德華佛 南無蓮華光遊戲神通佛 南無財功德佛 南無德念佛 南無善名稱功德佛 南無紅燄帝幢王佛 南無善遊步功德佛 南無闘戰勝佛 南無善遊步佛 南無周��莊嚴功德佛 南無寶華遊步佛 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 南無法界藏身阿彌陀佛 南無現前觀世音菩薩過去正法明佛 南無塵點劫前。久已成佛。冥陽救苦大願地藏王菩薩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諸世尊。當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餘惡趣。邊地下賤。及蔑戾車。如是等處。所作罪障。及所應遭遇一切災禍。今皆懺悔。願悉消滅。 一拜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復於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餘生。曾行布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摶之食。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就眾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迴向。我亦如是迴向:   眾罪皆懺悔 諸福盡隨喜   及請佛功德 願成無上智   去來現在佛 於眾生最勝   無量功德海 我今歸命禮 一拜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 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一拜 於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 讚佛甚深功德海 一拜 以諸最勝妙華鬘 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 一拜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一拜 十方一切諸眾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一拜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於無上妙法輪 一拜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惟願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 一拜 所有禮讚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一拜 願將以此勝功德 迴向無上真法界 性相佛法及僧伽 二諦融通三昧印 如是無量功德海 我今皆悉盡迴向 所有眾生身口意 見惑彈謗我法等 如是一切諸業障 悉皆消滅盡無餘 念念智周於法界 廣度眾生皆不退 乃至虛空世界盡 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四法廣無邊 願今迴向亦如是 一拜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三稱一拜
三皈依 各一拜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發願文
弟子○○○與累世父母、師長、歷劫冤親債主及法界一切眾生,從今時乃至盡未來際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性眾生誓願度 自性煩惱誓願斷 自性法門誓願學 自性佛道誓願成 三遍三拜
回向偈
禮懺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附記】
禪門日誦和漢文念誦集中﹐有八十八佛﹐是由兩經集合而成。 一為五十三佛﹐出《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一為三十五佛﹐出《決定毗尼經》﹐敦煌三藏譯﹐此經源于《大寶積經·優婆離會》。
又有不空三藏專取此文重譯﹐名為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三十五佛名禮懺》曾于印度流行﹐修行大乘者﹐常于六時禮懺﹐能淨業障重罪﹐現生所求禪定解脫﹐及諸位地﹐皆能滿足﹐功德廣大。
西藏有單行本﹐奉為朝暮課誦﹐藏地懺罪之法有二﹕一為金剛薩埵百字明﹐一為此禮懺文。此文更通顯密﹐誦遍十萬遍﹐是為一種加行。
藏文本名為菩薩懺罪文﹐又名三聚經。因本文所行之事﹐ 一﹑懺悔﹐二﹑迴向善報﹐三﹑隨喜迴向。
藏文雖有單行本流行﹐與漢文文字略同。《北京菩提學會滿四種加行念誦儀軌合冊》將敦煌三藏本收入﹐依據藏文略有改動﹐可以和藏文本對照學習。
2 notes · View notes
mouniassn · 1 year ago
Text
失火了!要走還是要留?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前陣子晚上家中失火,當時女兒在外婆外公家過暑假,只有我和先生在家。逃出來時只記得帶上經書和誦經記錄,另外拎著一雙鞋子就跑了出來。看著黑煙從房子冒出,不禁潸然落淚。
如果今日是我的最後一天,我會有什麼不同嗎?我想我會更加用心地做修行與渡眾的事,也會減少每日滑手機和做雜事的時間,更認真地誦經。修行是長時間的累積,人生不長,要珍惜寶貴的時間,修行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做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成就。我將〈普賢警眾偈〉放在手機桌面,每日都要覆誦:「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常常提醒自己人生寶貴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身難得,不把握時間修行更待何時?而修行就是要如如不動,生死置諸度外,把唸經、修行放第一,加上勤消業障,才不枉此生。」
「人要把握時間修行、消業,否則時間到了,想要不回去都不行。」
「人生在世,修行是根本,應作為首要任務,所有人事物隨著時間流逝都會幻滅,因世間的一切都是成住壞空,到最後都是一場空,所以要看清真相、學會放下、不要看重這個暫時的「假我」(即去我執、無我相),唯一能帶走的是心性的提升與未銷完的業障。」
現在住在臨時的住所,因為空間有限,只帶了一點行李,似乎也是夠用的。房子因為只有一個浴室及樓下廚房的天花板被燒毀,其他房間的物品都還在,不知道這一屋子塞滿的東西都是為什麼而有?又為什麼捨不得清掉呢?看來還是自己的貪念很重,家裡的衣櫃、櫃子、抽屜才會塞滿東西,但實際生活上真正需要的並不多。
(分享完畢)
失火了您還在睡嗎?有緣人是位發心精進度眾的師姐,家中的火災經查是舊電線走火引起,所幸沒有人員傷亡,財物損失也不多。佛菩薩開示此場火災是精靈干擾所致,沒有因果業障的干擾。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這何嘗不是佛菩薩和上天對師姐的提醒與保護,以此災禍消解業力,以此劫難提醒師姐人世無常。
您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完成此生的夢想和任務?多少的業債和虧欠還沒有償還?多少的因緣還沒有圓滿?多少的心結還沒有解決?您此生來到人世的目的是什麼?是耗費時間滑手機作為別人生命故事的吃瓜觀眾?還是用盡全力燃燒自己成為發光發熱為人指引方向的那盞明燈?您,對得起自己嗎?在閉上眼睛的那刻,你對得起佛菩薩的一路提攜照顧嗎?對得起父母從小的苦心栽培嗎?捫心自問,如果今日是我的最後一天,我會有什麼不同嗎?
��界如火宅,隨時都有危險,濃煙早已密布、高橋開始傾倒、熱浪持續來襲、冰川正在融化,是的,這就是紀元轉換的末法時代,黎明前的黑暗,新世紀的轉換,百千萬年的業力清算、靈界維度熱鬧非凡,會有許多意外、許多干擾、許多無常,而您是否能堅定地走在利益眾生、正己化人的菩提道路上。作為佛弟子,作為娑婆世界勇敢的光行者,是否不忘初心,守住靈魂之約,履行任務、了結因果、廣結善緣呢?
修正自己的壞習慣,需要很大的決心與毅力,但如果不修正,時光就會繼續浪費下去。外道外靈正是因為我們的心性和行為仍有被貪嗔癡慢疑染污之處,所以有著力點可以下手干擾。神通不敵業力,與其不斷處理漏水的水桶,不如從源頭把水龍頭關掉,從根本處理。根本是什麼?是染污的心性、是累世的業債、是向外道發願的契約和印記。這些根本問題的解決之道,就是認真的誦經銷業、以經為師、把經義融入日常生活的心念和行為當中,真正的學佛所學,行佛所行。
阿伯說:「地久難天長,聚散總無常。夜來寒風起,有情苦斷腸。」當我們還衡量著財務狀況是否足以支應優渥舒適的退休生活,著眼於商場經營的利益得失,盼望著生涯藍圖的規劃落實,心繫著和家人伴侶的親暱或爭執……,殊不知,無常的大手早在幕後撥弄著因果的算盤,是昇華或墜落,是了結或餘留,在這場人生大戲中,終究會曲終人散、人去樓空。當我們被眼前享樂或苦惱的幻象所迷時,累世的業主菩薩也在苦苦等候,外道外靈更是虎視眈眈,當火宅的致命熱風吹起時,溫水中的青蛙會慢慢喪命,而警醒的夜鶯會鳴叫飛離。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慾望之火滾燙地蒸發著上善若水,貪圖享樂之人會問:「你不是魚,豈知魚沒有感受到快樂歡愉?」嚐盡辛酸之人會問:「你不是魚,豈知魚沒有感受到苦痛煎熬?」而人世間正是苦樂參半之處,所以總讓人們在欲樂與痛苦之間擺盪,在墮��頹喪與奮發向上之間徘徊遊蕩。要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都在一念之間。
失火了!要走還是要留?阿伯說:「汝應用心提心性,莫待往生一場空。魔性黑氣依舊在,換個皮囊續受災」三界火宅已顯相,眾生還當煙火放,因果業力留人在,修心度眾佛不忘。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2 notes · View notes
wangwill66 · 14 days ago
Text
修行
H:做善事,小時叫「公德心」,學校叫「守校規」「日行一善」,在社會叫「遵守法律」,在赢者「立法院為我開」,王者「我就是法」。宗教稱「功德」。信徒叫善男信女。一切諸法「心存善念即是善事」。壞事做多了,即有「修行」補功過。這一切都是善念,不違善良風俗。法鼓山:「所謂修行,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就是修行。」偏差靠修正。「佛光山,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動「人間佛教」。」觀念對了,信眾就多了。證嚴上人開示:「佛陀就是要引導人人翻轉過來,成為人的典範,這叫做修行。」《六祖壇經》:「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修行如古人所說每日「心平氣和過好日」,好好活著呼吸喝水吃飯活動,快樂過日子就是最好的修行。20241112W2
網路資料:
法鼓山:所謂修行,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就是修行。
《六祖壇經》:「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維基文庫
《六祖壇經》三、疑問品第三
一日。韋刺史為師設大會齋。
齋訖。刺史請師陞座。同官僚士庶。肅容再拜。問曰。弟子聞和尚說法。實不可思議。今有少疑。願大慈悲。特為解說。師曰。有疑即問。吾當為說。韋公曰。和尚所說。可不是達摩大師宗旨乎。師曰。是。公曰。弟子聞達摩初化梁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
刺史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
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
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
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
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惠能與諸人移西方於剎那間。目前便見。各願見否。眾皆頂禮云。若此處見。何須更願往生。願和尚慈悲。便現西方。普令得見。
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 貪欲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瞋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大眾聞說。了然見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唱言。普願法界眾生。聞者一時悟解。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師言。吾與大眾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 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師復曰。善知識。總須依偈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眾人且散。吾歸曹溪。眾若有疑。卻來相問。時刺史官僚。在會善男信女。各得開悟。信受奉行。
古德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第一善行:助老憐幼慈悲行
第二善行:蔬食環保救地球
第三善行:百萬善書菩提行
第四善行:尊重生命救生靈
第五善行:萬盞光明祈平安
網路資料
蘇軾與佛印和尚是很好的朋友,兩人常聚在一起討論佛法。某日,寄寓江北瓜州的蘇軾萬分得意地寫了一首〈讚佛偈〉,派人送去給住在鎮江金山寺的佛印,請他指教。佛印打開信,只見上頭寫: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穩坐紫金蓮。
「八風」是佛家語,指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蘇軾這麼寫,明是「讚佛」,實際上卻在炫耀說自己已到了世間榮辱都無法撼動的地步。 不過佛印看完,只是笑一笑,然後在末尾寫了個「屁」字,請來人再送還蘇軾。
境風有八。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名為八風。行人遇著利風。便生貪著。遇著衰風。便生愁懊。遇著毀風。便生瞋恚。遇著譽風。便生歡喜。遇著稱風。居之不疑。遇著譏風。因羞成怒。遇著苦風。喪其所守。遇著樂風。流連忘返。如是八風飄鼓。心逐境遷。生死到來。如何抵敵。
如果不能真正融入生命中,通常只是膚淺的常識或理解,對我們的智慧增長並無大幫助;如果要把道理真正融入生命中,往往需要持續反覆的咀嚼和思考,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成的。
0 notes
wangwill · 22 days ago
Text
心路歷程
H:談到心路歷程「心中思慮所經歷的路程。多指矛盾、徘徊、掙扎的經過。」都是心中有苦,走過痛苦歲月,完整的退下來,娓娓道出成功的過程。有人希望自己從小到大到老都「無憂無慮,無災無病。」人類的渺小,就是憂慮和恐懼,害怕過多的風雨,害怕人生苦短,想避開災禍和病痛。這有可能嗎?跳脫漩渦才能成就其大。孟子告子下:「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學習本身就是探索的過程,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琢就必須承擔痛苦和勞累,甚至引來災禍和病痛,然後才學會趨吉避兇,甚至延年益壽。每一次的醫治抗病,就是續命的開始,與病共存,也是新生的循環。奇異博士崶抗多瑪暮,使用循環法則,回說「痛苦是我的老明友」。干擾時間,��得打敗敵人的勝利。20241103W7
網路字典:
心路歷程
心中思慮所經歷的路程。多指矛盾、徘徊、掙扎的經過。[例]這是我成長的心路歷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心中思慮所經歷的過程。 例探討一個思想家的心路歷程,必須精讀他所有的著作。
毫無憂慮。 形容心情怡然自得。 例父母的細心呵護,使我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
解釋:
毫無憂慮。形容心情怡然自得。《西遊記》第九○回���「正是:無慮無憂來佛界,誠心誠意上雷音。」也作「無憂無慮」。
毫無憂慮。形容心情怡然自得。《孤本元明雜劇.群仙朝聖.第三折》:「俺出家兒無憂無慮樂醄醄,到處隨緣任逍遙。」也作「無慮無憂」。
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我做了個草庵中無憂無慮的僧家。” 分類:教育類
標籤: 成語大全
朱自清
1948年8月12日上午11時40分,朱自清匆匆地離開了人世。第二天,由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馮友蘭,在北京阜成門內的廣濟寺主持了朱自清的祭奠和火葬儀式。
無憂無慮
沒有憂患;不用擔心。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范獻子 謂 魏獻子 曰:‘……從王命以紓諸侯, 晉國 無憂。’”《史記·張儀列傳》:“為大王計,莫如事 秦 。事 秦 則 楚 韓 必不敢動;無 楚 韓 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唐 羅鄴 《上東川顧尚書》詩:“龍節坐持兵十萬,可憐 三蜀 盡無憂。” 宋 朱熹 《次瑞泉詩韻》:“終待寒泉食,無憂水鏡昏。”
佛教語。參見“ 無憂王 ”、“ 無憂樹 ”。
維基文庫: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其此之謂乎!——《禮記.學記》
維基文庫
布袋和尚忍字記
布袋和尚忍字記
作者:鄭廷玉
姊妹計劃: 數據項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輯
(正末上,雲)自家劉均佐。自從領了師父法旨,在這後花園中結下一個草庵,每日三頓素食,則念南無阿彌陀佛,過日月好疾也呵!(唱)
【南呂】【一枝花】恰才那花溪飛燕鶯,可又早蓮浦觀鵝鴨。不甫能菊天飛塞雁,可又早梅嶺噪寒鴉。我想這四季韶華,拈指春回頭夏,我將這利名心都畢罷。我如今硬頓開玉鎖金枷,我可便牢拴定心猿意馬。
【梁州第七】每日家掃地焚香念佛,索強如恁買柴糴米當家。(帶雲)若不是俺師父呵,我劉均佐怎了也啊!(唱)謝諸尊菩薩摩訶薩,感吾師度脫,將俺這弟子來提拔。我如今不遭王法,不受刑罰。至如我指空說謊瞞咱,這一場了身脫命虧他。我、我、我,謝俺那雪山中無榮無辱的禪師,是、是、是,傳授與我那蓮臺上無岸無邊的佛法,來、來、來,我做了個草庵中無憂無慮的僧家。一回家火發,我可便按納。心頭萬事無牽掛,數珠在手中掐。我這裏靜坐無言歎落花,獨步煙霞。
(雲)南無阿彌陀佛,我這裏靜坐咱。(倈兒上,雲)自家是劉均佐的孩兒。俺父親在後園中修行,俺叔叔與俺奶奶每日飲酒做伴,我告知俺父親去。開門來,開門來。(正末雲)是甚麼人喚開門哩。(唱)
【罵玉郎】我將這稀剌剌斑竹簾兒下,俺這裏人靜悄不喧嘩,那堪獨扇門兒砑。(倈兒雲)開門來。(正末唱)我這裏疑慮絕,觀覷了,聽沈罷。(倈兒雲),開門來。(正末唱)
【感皇恩】呀,他道是年小渾家,這些時不曾把他門踏。我將這異香焚,急半這衣服整,忙將這數珠拿。(倈兒雲)開門來。(正末唱)莫不是誰來添淨水?莫不是誰來獻新茶?我這裏侵階砌,傍戶牖,近窗紗。
(倈兒雲)開門來。(正末雲)可是甚麼人?(唱)
【採茶歌】日耀的眼睛花,莫不是佛菩薩?(倈兒雲)開門來。(正末開門見科,唱)呀,原來是癡頑嬌養的這小冤家。必定是他親娘將孩兒無事打,我是他親爺腸肚可憐他。
(雲)孩兒也,你來這裏做甚麼來?(倈兒雲)你孩兒無事不來,自從父親修行去了,俺母親和俺叔叔每日飲酒做伴,我特來告與父親知道。(正末雲)哦!你娘和叔叔在房中飲酒做伴是真個?(倈兒雲)是真個,不說謊。(正末怒科,雲)這個凍不死的窮弟子孩兒,好無禮也!想著你在雪堆兒裏凍倒,我救活了你性命,我又認義做兄弟。我���他家私裏外,倒也著意,將這萬貫家財都與他掌管著。我恨不的手掌兒裏擎著。(見忍字科,雲)嗨,孩兒,你且耍去。(倈兒雲)爹爹,你只回家去罷。(正末唱)
【牧羊關】你休著您爺心困,莫不是你眼花?(倈兒雲)我不眼花,我看見來。(正末唱)他莫不是共街坊婦女每行踏?(倈兒雲)無別人,則有俺奶奶和叔叔飲酒。(正末雲)這言語是實麼?(倈兒雲)是實。(正末唱)你休說謊咱。(倈兒雲)不敢說謊。(正末怒科,雲)是實,我真個忍不的也。(唱)也不索一條粗鐵索,也不索兩面死囚枷,也不索向清耿耿的官中告,(帶雲)忍不的了也!(唱)放心波我便與你磣可哥的親自殺。(並下)
(劉均佑同旦兒上,雲)自家劉均佑的便是。自從哥哥到後花園中修行去了,如今這家緣過活兒女,都是我的,倒大來索是受用快活也。(旦兒雲)叔叔,正是這等說。我早安排下酒食茶飯,兩口兒快活飲幾杯,可不是好?(劉均佑雲)我正要飲幾杯哩。我關上這臥房門飲酒者。(飲科)(正末上,雲)我手中無刃器,廚房中取了這把刀在手。來到這門首也,我試聽咱。(旦兒雲)叔叔,這家私裏外,早晚多虧你,滿飲一杯。(劉均佑雲)嫂嫂之恩,我死生難忘也。嫂嫂請。(正末雲)原來真個有這勾當,兀的不氣殺我也!(唱)
【哭皇天】見無吊窗心先怕,他若是不開門我腳去蹅。不由我怒從心上起,刀向手中拿,(做看科,雲)我試看咱。(旦兒雲)叔叔,你再飲一杯。(正末唱)他兩個端然在那坐榻。(雲)開門來!(劉均佑雲)兀的不有人來了也。(下)(布袋暗上)(旦兒開門科,雲)員外,你來家了也麼?(正末唱)我把這房門來緊靠,把姦情事親拿。(旦兒雲)你要拿姦情,這姦夫在那裏?街坊鄰舍,劉均佐殺人哩!(正末唱)何須你唱叫,不索你便高聲。(拿旦兒叫科)(正末唱)呀,來、來、來,我和你個浪包婁,(推旦兒科)(唱)浪包婁兩個說話咱,(見刀把上忍字科)(唱)呀,猛見這忍字畫畫兒更不差。
【烏夜啼】我則郵黑模糊的印在鋼刀把,天那,則被你纏殺我也,忍字冤家!(旦兒雲)好,出家人如此行兇!劉均佐殺人哩!(正末唱)你可休叫吖吖,一迷裏胡撲塔,咱可便休論王法,且論家法。(旦兒雲)劉均佐,可不道你出家來,你看紀念佛,剗地殺人?(正末唱)那裏有皂直掇披上錦袈裟?那裏也金刀兒削了青絲發?休廝纏,胡遮剌,我是你的丈夫,你須是我的渾家。
(雲)我且不殺你,那姦夫在那裏?(旦兒雲)你尋姦夫在那裏!(下)(布袋在帳幔裏打嚏科)(正末雲)這廝原來在這裏面躲著哩,更待���罷。(唱)
【紅芍藥】我只一手將系腰來採住向前掐,可便不著你躲閃藏滑。(布袋雲)劉均佐,你忍著。(正末見布袋科)(唱)我這裏猛抬頭覷見了自驚呀,嚇的我這兩手便可剌答,恨不的心頭上將刀刃紮。(布袋雲)劉均佐,心上安刃呵,是個甚字?(正末想科,雲)心上安刃呵,(唱)哦,他又尋著這忍字的根芽,把姦夫親向壁衣拿,眼面前海角天涯。
(雲)我恰來壁衣裏拿姦夫,不想是師父,好蹊蹺人也。(唱)
【菩薩梁州】兩模兩樣鼻凹,一點一般畫畫。磕頭連忙拜他,則被你蹺蹊我也,救苦救難菩薩。些兒失事眼前差,先尋思撇掉了家私罷。待將爺娘匹配的妻兒嫁。便恩斷義絕罷,雖然是忍心中自詳察,(布袋雲)劉均佐,休了妻,棄了子,跟我出家去。(正末雲)他著我休了妻,棄了子出家去,(唱)我且著些個謊話兒瞞他。
(布袋雲)劉均佐,我著你忍著,你又不肯忍,提短刀要傷害人。可不道你在家裏出家,則今日跟我出家去來。(正末雲)劉均佐一心待跟師父出家去,爭奈萬貫家緣、嬌妻幼子無人掌管。但有個掌管的人,我便跟師父出家去。(布袋雲)劉均佐,你道無人掌管家私,但有掌管的人來,便跟我出家去,你道定者。(劉均佑上雲)自家劉均佑。恰才索錢回來,見哥哥走一遭去。(見科)哥哥,您兄弟索錢回來了也?(正末雲)兄弟,便遲些兒來也罷。(布袋雲)劉均佐,兀的不掌管家私的人來了也?便跟我出家去。(正末雲)兄弟,索錢如何?(劉均佑雲)都討了來也。(正末雲)好兄弟,不枉了幹家做活。兄弟,我試問你咱。(布袋雲)劉均佐,忍著念佛。(正末雲)是、是、是,南無阿彌陀佛。(唱)
【牧羊關】這分兩兒輕和重?(劉均佑雲)也有十兩五錢不等。(正末唱)金銀是真共假?(劉均佑雲)俱是赤金白銀。(正末唱)他可是肯心肯意的還咱?(劉均佑雲)都肯還。若不肯還呵,連他家鍋也拿將來。(正末雲)正是恩不放債,南無阿彌陀佛。兄弟,將一個來我看。(劉均佑遞銀科,雲)哥哥,雪白的銀子你看。(正末接銀子,印忍字,驚科)(唱)我這裏恰才便湯著,卻又早印下,又不曾有印板,也須要墨糊刷。(布袋雲)這忍字須當忍著。(正末唱)師父道忍呵須當忍,(劉均佑雲)這個銀子又好。(正末唱)抬去波,我可是敢拿也不敢拿。
(布袋雲)劉均佐,管家私的人來了也,你跟我出家去。劉均佐,你聽者。(偈雲)休戀足色金和銀,休想夫妻百夜恩。假若是金銀堆北斗,無常到來與別人。不如棄了家活計,跟著貧僧去修行。你本是貪財好賄劉均佐,我著你做無是無非窗下僧。(正末雲)罷、罷、罷,自從認義了兄弟,我心中甚是歡喜。我為一貫錢,打殺一個人;平白的拿姦情也沒有,爭些兒不殺了一個人。我如今將這家緣家計、嬌妻幼子都交付與兄弟,我跟師父出家去也。兄弟,好生��管我這一雙兒女,我跟師父出家去。罷!罷!罷。(唱)
【黃鐘尾】我說的是十年塵夢三生話,我啜的是兩腋清風七盞茶。非自談非自誇,我是這在城中第一家。我雖有錢呵(唱)一厘也不肯罰,一毫也不肯拔。我道吃了窮漢的酒,閑漢的茶。笑看錢奴忒養家,歎看錢奴忒沒法。謝吾師度脫咱,我將家緣盡齎發,將妻兒配與他,謝兄弟肯留納。我半那撥萬論千這回罷,深山中將一個養家心來按捺,僧房中將一個修行心來自發。(布袋雲)你念佛。(正末雲)依著師父,每日則念南無阿彌陀佛。(唱)到大來無是無非快活殺。(下)(布袋雲)誰想到劉均佐又見了一個境頭,將家計都撇下,跟我往岳林寺出家去,那其間貧僧再傳與他大乘佛法便了。(下)
第三折
第四折
維基百科:
奇異博士 (電影)
2016年美國電影
《奇異博士》(英語:Doctor Strange)是一部於2016年上映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改編自漫威漫畫旗下的同名超級英雄角色奇異博士。本片由漫威影業製作,並由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負責發行,本片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十四部電影,由史考特·德瑞森執導[7],德瑞森、喬·斯派茨[8]與C·羅柏·卡吉爾(英語:C. Robert Cargill)負責編劇,並由班奈狄克·康柏拜區、蒂妲·史雲頓、奇維托·艾吉佛、邁茲·米克森、黃凱旋、麥可·斯圖巴、班傑明·布萊特、史考特·艾金斯和瑞秋·麥亞當斯主演。
劇情
邪惡魔法師卡西流斯(英語:Kaecilius)帶領一群狂徒份子私闖位於尼泊爾加德滿都[註 8]的魔法聖殿卡瑪泰姬(英語:Kamar-Taj),搶走一本封為禁忌的古文書當中的一頁。至尊魔法師古一試圖阻止他們,奉勸關於書中儀式的毀滅性代價,兩者在一個千變萬化的「鏡空間」(Mirror Dimension)中決勝負,但卡西流斯仍帶領剩下的四名隨從逃之夭夭。在美國紐約,一名世界頂尖神經外科醫生史蒂芬·史傳奇原本過著安富尊榮的生活,直到發生一場嚴重車禍[註 9]而導致他的雙手神經嚴重受損(英語:Nerve injury),從此徹底失去工作能力。但史傳奇堅信能恢復雙手,因���不惜用盡所有金錢進行多次實驗手術,最後卻只是徒勞無功。由於他的自暴自棄以及固執己見,他的同事尼科蒂姆·威斯特(英語:Nicodemus West)與女友克莉絲汀·帕瑪相繼離開他。面臨傾家蕩產的史傳奇見到一名傷殘人士強納森·潘伯恩,他本應全身癱瘓卻奇蹟般地自如行走,他提示史傳奇前往卡瑪泰姬尋找答案。
史傳奇用僅存的現金搭飛機來到加德滿都,找尋目的地時遭遇搶劫,但被一名魔法師卡爾·莫度相救。莫度帶領史傳奇走進卡瑪泰姬會見古一,當古一為他介紹所信仰的魔法時,史傳奇起初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古一便對他展現出魔法力量,揭示包括星界平面(英語:Astral plane)和鏡空間在內的其他維度,對此感到難以置信的史傳奇乞求她教導自己魔法。但由於史傳奇心態過於傲慢,古一感覺他和叛逃的學徒卡西流斯異常相似,一度拒絕教授他魔法。無處可去���史傳奇不想放棄恢復雙手的唯一機會,坐在門口苦等一夜,莫度看上他的執著而勸說古一暫時接納他。
史傳奇在古一和莫度的監護下開始嚴格魔法訓練,起初糾結於他的手無法施展好魔法,古一於是將他困在珠穆朗瑪峰上,最後讓他突破自己而創造出魔法傳送門穿越回來。史傳奇藉圖書館看守人王拿來給他參考的古文書,迅速學習各個魔法招式。學習途中,史傳奇瞭解到地球被一個強大咒語所保護,以避免遭受其他維度入侵;而咒語由世界三處至聖所(英語:Sanctum Sanctorum)所組成,分別位於紐約、倫敦和香港;而魔法師的使命是守護各個至聖所免受攻擊。史傳奇隨著法術步步高升之下,打算探討古一在禁忌古文書中隱藏的秘密,於是透過能夠扭曲時間的神器阿迦莫多之眼(英語:Eye of Agamotto),用時間倒轉形式恢復並閱讀卡西流斯搶走的書頁。莫度和王跑過來警告他說扭曲時間將違反自然法則,講述卡西流斯曾經因失去珍愛的一切而向古一尋求指引,直到被書中的禁忌內容所誘惑,認為人類皆有權利永生。
卡西流斯透過奪來的書頁召喚出黑暗維度的主宰「多瑪暮」,獲得黑暗力量下開始遵從其命令,摧毀倫敦至聖所��馬上攻擊紐約至聖所。史傳奇勉強對抗卡西流斯過程中,擺在展示櫃中的紅色懸浮斗篷(英語:Cloak of Levitation)選中史傳奇為主人,指導他打敗兩名狂徒後抓獲卡西流斯。但卡西流斯揭露古一的法力與永生之道,其實都是藉助多瑪暮的黑暗維度力量。這時,狂徒盧西恩(英語:Lucian Aster)跑回來刺傷史傳奇,史傳奇製造傳送門回到他原來工作的醫院找克莉絲汀療傷,藉助她實施的心臟電擊,得以釋放出力量殺死盧西恩。史傳奇剛回聖殿碰上古一和莫度,但卡西流斯卻脫離束縛,兩方於是在鏡空間中的紐約市進行追逐乃至鬥爭。古一展現的實力與頭上出現的黑暗印記證實卡西流斯的說詞,而卡西流斯仍然拒絕聽從勸阻,最終重創古一而使她掉回現實後摔至地面至重傷。
古一送醫搶救過程中突然靈魂出竅,欣然打算接受死亡,同時對跟著她一同出竅的史傳奇坦白實情,奉勸他有時候要打破規則行事,並希望他能藉此平衡莫度的耿直天性。古一交代完遺願後傷重去世,大受感悟的史傳奇決定不讓她白白犧牲,於是說服莫度參戰前往香港。隨著卡西流斯摧毀香港至聖所[註 10],黑暗維度開始入侵且摧毀香港。史傳奇使用阿迦莫多之眼倒轉時間,使一切返回原點。但這麼做僅是緩兵之計,直到卡西流斯的一句「超越時間」使史傳奇靈機一動,於是飛進黑暗維度中創造一個無限時間循環,把他跟多瑪暮困在循環裡。無論多瑪暮殺死史傳奇多少次,他還是會隨著輪迴一次又一次回到牠面前,忍無可忍的多瑪暮只能答應史傳奇撤出地球並帶走其追隨者的要求。而卡西流斯與其隨從直接被多瑪暮吸進黑暗維度,永遠困入無盡的黑暗中。
黑暗維度隨之消失,時間倒流使周圍居民都平安無事,但莫度經此一役失去原有的信念而選擇離隊。史傳奇將阿迦莫多之眼物歸原位,王說此裝有無限寶石的儀器不宜到處使用,並告知古一的死訊一旦傳遍整個多元宇宙,則會引來其他邪惡勢力。史傳奇同時改變他想治療雙手的初衷,選擇繼承古一的至尊魔法師之位而繼續守護世界。後來,史傳奇見到回歸地球的雷神索爾,索爾希望他能協尋現已失蹤的父親奧丁,並保證找到後就會迅速返鄉;史傳奇便立即答應協助他。���一方面,莫度找到藏身在紐約的潘伯恩,強行奪走使他能行走的魔法能量,準備獵殺其他魔法師。
0 notes
nanwuamituofo · 1 month ago
Text
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空老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九集)  2010/4/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0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經本第七面倒數第六行,「又契機者,亦寓契合時機之義」,這是念老將本經是契機之獨勝,也就是特別殊勝,介紹���了之後,又告訴我們不僅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它還契合時代。這個時代是各個不同的時代,各個不同的地區,各個不同的文化背景,它統統都適合,這樣的經的確是不好找,這部經就是的。下面說「如來垂慈」,這指的是釋迦牟尼佛,也是說的阿彌陀佛,非常慈悲。「獨留此經於諸經滅盡之最後百年」,我們在《法滅盡經》,釋迦牟尼佛說將來佛法到衰滅時候的狀況,一切經都滅盡,都不存在,最後《無量壽經》還流傳一百年,這最後的一百年。《無量壽經》留下來的是哪一種本子?這也是當代的一些大德,不是我們現在的,應該是黃念祖居士那個時代,比我還要早一輩,我的老師們這一輩的人,肯定夏老居士這個會集本。為什麼?前面都跟諸位介紹過,這本子道道地地是淨宗第一經的標準本,它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確實是淨宗第一經的善本。這個我們聽了之後一點都不懷疑,確實是這部經。夏老居士出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相信他是再來人,他就是來做這樁事情的,黃念祖老居士出世,也就是為這個本子做個註解,這是他們來到這個世間特殊的任務,他們完成了。由此可知,末法往後還有九千年,所以我們講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段、不同的文化,它統統都能適應。
  「正表此經能契於當前及未來之社會也」,無論哪個地區所需要的,就是這個本子。「當前科學發達,人類應具之知識彌廣」,我們所需要的知識就愈來愈多,是不是一樁好事情?實在講不是一樁好事情,真正修道的人不需要學這些東西。我們老祖宗、古聖先賢早就給我們說過,道家所說的「為道日損,為學日益」,為學就是此地講的,現在的科技發達這是為學,這個東西你天天要增長,你的知識面;可是為道,天天要放下,統統都放下你的道就成就。道是什麼?道是你自己本有的。你現在的道不能現前,就是你有障礙、你有煩惱,佛家講業障。障礙之多,無量無邊、無盡無數,可是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類,煩惱障跟所知障。這兩大類都障礙你見性,都障礙你清淨心,障礙你的平等心。「清淨平等覺」就是道,這是這部經的經題,我們修道就是修這個東西。如果這個心地一年比一年清淨,你的道業就在增長。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哪個宗派,中國是大乘佛法十個宗派,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門徑,是回歸自性的門徑,經上所說的八萬四千,八萬四千法門是對治八萬四千煩惱。菩薩非常了不起,能把十善業道展���為八萬四千細行,這功德圓滿,成佛了。
  清淨平等覺得到,那是什麼樣的境界?經題的上半部,上半部講的是果,下半部是因,修因就證果。果第一個「大乘」,大乘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智慧不是學來的,知識是學來的,智慧不是學來的,從清淨心裡面生的。「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好,你看這不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經題上就是如來智慧德相,「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你就得到。這在什麼時候?這在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你把清淨平等覺修成,你就回到實報莊嚴土。這個經題好,不是會集的人自己立一個題目,像王龍舒居士他會集叫《大阿彌陀經》,魏默深的本子是《無量壽經》,他都是自己立的一個題目,唯獨夏老連題目都是會集的,真的沒有在上加一個字,這才叫標準的會集本,連題目都是會集的。題目的上一半是宋譯的經題,下面「清淨平等覺」漢譯的,原本的經題也把它會集起來,意思就更明顯了。
  底下給我們說,「社會進步,每人所肩之責任倍增,故咸應廣學多能,鞠躬盡瘁,參加建設,造福人民,實現人間淨土」。我們讀這一句,應該知道如來、菩薩無方應化的事跡,確實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方式來幫助眾生、來成就眾生,他就用什麼方法,沒有一定的方法。所以佛為我們講經說法,不可以執著,執著就錯了。你要是執著,佛告訴你,他沒說法,他不承認他說法。《金剛經》裡就有這個意思,你要說佛說法,佛說你謗他,你毀謗他,他沒說法,一個字也沒說。沒說法說了四十九年,我們怎樣去體會?清涼大師講得好,佛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清涼大師在《四十華嚴》經題裡面講過這麼一句話,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全是古佛所說的,釋迦牟尼佛沒有在古佛所說經教上添加一個字。比我們孔老夫子所說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說得還要嚴謹,夫子只是說述而不作,佛說的沒有在古佛所說經典上多加一個字,這了不起,人家為什麼能成佛、成菩薩,關鍵就在此地。現在人心浮氣躁,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要學得要創造、要發明,自己要有東西出來,不服古人。
  古人跟我們確實不一樣,古人他佩服古人,他仰慕古人,他向古人學習,從來沒有個意思說創新,跟現在科學的思惟是背道而馳的。古人這種想法是對,還是現在人對?如果我們把《還源觀》學透了,我們就知道古人的態度對的,現在科學概念上是錯誤的。為什麼?古人證到圓滿,像個圓球一樣他證得的,這圓球上你不能加一點,加一點它不圓;也不能少一點,���一點也不圓,圓圓滿滿不增不減。古佛證的是這個,今佛證的也是這個,所以今佛如古佛之再來,我們就明白了,今佛所說的一切法跟古佛所說的一樣,不增不減。這個意思、這個事實真相,現在人能體會的不多。所以我也常常說世出世間這些大聖,他們修學的態度是我們後學最好的榜樣。所以這一次我們特別選的,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我們來學習。黃老的註解你仔細看看,是不是述而不作?每解釋一段經文、一句經文,引經據典,再不然就是古大德他們的解釋。古大德也是根據經典,沒有自己發明的,沒有自己創造的,我們要懂。我們煩惱習氣這麼重,分別執著這麼重,這就要知道,道道地地的凡夫,如何能轉凡成聖?那就得向聖人學習,學老實、學乖,真聽話。經教我們行嗎?能講經嗎?沒有這個條件,智慧、德能都不夠格。
  我早年到台中親近李老師,是跟他學佛的,正好他那個時候辦了一個經學班,培養講經的學生。他要我參加,我自己衡量自己,沒有這個智慧、能力,我不敢,我說我聽經,聽你老人家講經學習,講經我想我沒有這個能力。老師讓我到他班上去看看,當然看看我可以,去參觀一下,以這個善巧方便的方法把我領進門。我跟老師說我們不能講,結果一發現老師教講經的方法,原來是講古人的註解,古人註解看不懂,講現在人的註解,白話的註解,是這樣講法的。我就問老師,怎麼是這個學法?沒法子,不得已而求其次,現在沒人講經,我們不發心怎麼辦?誰出來?沒人了。經講錯了,錯一個字可不得了,古大德所說的,講錯一個字,這本來是禪宗的公案,「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你得負責任。你講錯一個字,你看看墮畜生身五百世,多可怕!老師告訴我,我們沒有資格講,講註解,講古人的註解,古人註的是文言文,我們現在把它用白話文翻出來,這個辦法。錯了,錯了是他錯,我沒錯。如果說是文言文看不懂,咱們看現在白話文,我就照他那個講。漏掉了沒有關係,可不能自己添自己東西,責任他負,我們學講經是從這裡做起步。到什麼時候你自己能講?開悟了,沒開悟那就得講別人的。
  佛開悟了,祖師大德當中很多是開悟的,開悟了他也不離開佛菩薩,完全依靠佛菩薩的遺教,沒有一點新的意思。信而好古、述而不作,這個態度我們應當學,應當認真的學習。學習能不能有成就?那要看你學習的心態。什麼樣的心態能學成功?印光大師說得很好,誠敬,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什麼叫誠?我很誠敬,我十二分誠敬,那是他自己的標準,不是佛菩薩、聖賢的標準。佛菩薩、聖賢的標準,誠是什麼?什麼叫誠?曾國藩先生在他讀書筆記裡面,將「���」下了個定義,他怎麼解釋?「一念不生是謂誠」。人家有學問、有德行,講得不錯,念是什麼?妄念。你還有個妄念,不誠!在佛法裡面講,你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你哪來的誠?分別執著那是大風大浪,嚴重的煩惱。所以佛告訴我們,你能把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面對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執著,恭喜你,你證阿羅漢果,你就超越六道輪迴。如果你再更進一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分別也放下,不再分別。跟諸位說,執著放下,清淨心得到,清淨心生智慧;分別放下,平等心得到。清淨心是菩薩心,平等心是佛心,最後能把起心動念,就是妄念也放下,念頭都不生,恭喜你,你成佛。為道日損,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一年比一年輕,你的道業就在進步。如果一年比一年還嚴重,你適得其反,你是在學道,那道不是佛道,是什麼道?應該是六道,你在修六道輪迴。修六道輪迴有善、有惡,善的三善道,不善的你就是修的三惡道,都在修道,都叫道,這都不能不知道。所以菩薩應化在世間,我們要能細心去體會,好好的來學習,提升自己的境界。真的,佛講的兩句話大家都會念,可是你沒去做,「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真做功夫。
  我們現在要認真問自己,淨業三福,不僅僅是淨宗的指導最高原則,也是整個佛法指導原則。第一條裡面所說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做到沒有?這是什麼?這是學佛的基本條件,我們要不具足那沒有資格進佛門。進佛門是有條件的,什麼人?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就是這四句,這四句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孝親尊師在《弟子規》裡頭,慈心不殺在《感應篇》裡面。所以你能夠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真正落實,真正做到,你就是標準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條件才能夠入佛門受三皈五戒。第二福這是真正佛門弟子,「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前面條件不具足沒有資格來受。可是現在怎麼?現在我們不具條件的也都受了。章嘉大師告訴我,受了怎麼辦?受了學。千萬不要認為我受了戒,我已經得戒,不可以這樣說,這個說是什麼?這叫大妄語;大妄語,你沒有得到,你自己以為得到。
  這個話最早蕅益大師講的,蕅益大師明朝末年人,明末清初,雖然是淨土宗的祖師,第九代的祖師,他在戒律上下了很深的功夫。所以像近代弘一大師,大家知道弘一大師研究戒律。在那個時候蕅益大師研究戒律的,他戒律的著作也很多。他告訴我們,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那個比丘是名字比丘,有名無實,比丘戒做不到,沒有比丘。要傳出家戒,傳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戒,至少要五個比丘才能傳,沒有五個比丘傳這個戒,受戒的人不能得戒。他說南宋以後就沒有,名字比丘不是真的。所以勸導大家你可以去受,知道這是形式,受了以後要學,真正學一條你就得一條,你得做到。我們受五戒的人很多,很普遍,受在家菩薩戒的人也不少,五戒有沒有做到?不要說別的,不妄語做到沒有?常常說瞎話有意無意,沒做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你去想一想哪一條做到?還說我受了滿分的五戒,滿分的優婆塞、優婆夷。五戒都做不到,菩薩戒更不必說,所以有名無實,這個我們要知道。這種做法這是欺騙諸佛菩薩,我什麼壞事都沒做,你受戒做不到這個罪就很重。怎麼個結罪法?犯了什麼罪?破壞佛教形象你承不承認?人家一看佛教,你看這佛教徒是這樣的,他不罵你,他把整個佛教都罵了,連諸佛菩薩都罵了,要懂!
  在家的信徒十善做不到,十善、三皈、五戒做不到;出家的這些弟子們,沙彌律儀做不到,不但沙彌律儀,三皈、五戒、十善也做不到。你說佛教怎能不衰?佛教衰在哪裡?戒律沒有了。你看佛法信解行證,你有信有解沒有行,證就不談,沒有行怎麼會有證?只有信解,信解就變成學術,變成佛學;有行、有證那就變成學佛。學佛跟佛學不一樣,佛學是能說不能行,學佛是能說又能行。所以我們今天在這個時代,找一個善知識到哪找,找不到!所以老師才教我,李老師當年在世,他老人家非常謙虛,我拜師,行拜師禮跟他學。他老人家跟我說,我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後怎麼辦?他給我介紹一個老師,是他的老師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不在了,《文鈔》在,你天天念《文鈔》就是親近印光大師。把印光大師教訓記住,認真努力去落實,你就是印光法師的學生。開一個門,就是現在找不到真正善知識,古人有,做古人的私淑弟子,我的老師介紹我做印光大師的私淑弟子。我這麼多年在海外各地講經教學,我不敢自己認為是老師,沒資格,我也學老師的方法,給大家介紹一個老師。我介紹的是誰?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這兩個老師好,跟他準定不錯。
  這老師在哪裡?《無量壽經》就是的,《阿彌陀經》就是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經看不懂,看不懂找助教、找幫手,哪些是助教?註解經的人就是助教。《華嚴經》看不懂,找清涼大師、找李長者,他們的註解就幫助我們學習。《彌陀經》看不懂,找蓮池大師他有《疏鈔》,蕅益大師他有《要解》,幽溪大師他有《圓中鈔》。《無量壽經》,在這個本子沒有出來之前,一般人學《無量壽經》都是學康僧鎧的譯本,五種原譯本比較起來,他這個本子比較好,流通也很廣。隋朝慧遠大師有註解,他跟我們淨土宗初祖法名完全相同,廬山慧遠大師是中國淨土宗第一代祖師。所以隋朝也叫慧遠大師,在佛門裡面叫他做小慧遠,聽小慧遠就知道是隋朝的慧遠大師,看他的註解。我們在台中那個時候學《無量壽經》,這個本子還沒有傳到台中的時候,李老師講《無量壽經》就是講小慧遠的註。所以古人註疏幫助後來的同學。現在工具多了,用錄音、用錄像來講解幫助後人,那就太方便了。我們���立個道場,這個諸位要記住,印光大師這一代祖師有德行、有智慧,他老人家教導我們,在現前這個社會狀況之下,建道場重質不重量,重實質不重形式。道場不要大,小茅蓬是最理想,住眾不要超過二十個人,容易維持。志同道合的這些同學在一起共修,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決定求生淨土。小茅蓬住二十個人,住在裡頭的人心都清淨;如果建一個大的寺廟富麗堂皇,就有多少人在盯著想爭。
  釋迦牟尼佛清楚,所以當年一生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沒有建一個道場,連小茅蓬都沒建過。為什麼?現在我們明白建道場就有人起惡的念頭。什麼都沒有,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你還爭什麼?所以每一個人心都清淨,沒有爭的。這個示現好,這個示現叫慈悲到極處,他真的叫代眾生苦,為什麼那麼做法?做出樣子來給後人看。我們今天的身體實在講跟佛陀不能比,跟佛的弟子也不能比,人家是長年累月,晚上就樹下一坐,不怕風吹雨打,經上講「金剛不壞身」,人家有德行。我們現在不行,我們現在到樹底下住一晚上,第二天大概到加護病房去了,沒有人家的德行。相隨心轉,人家心清淨,我們達不到那個清淨的程度,所以這是不能不知道的。在今天的社會,我們又不能離開社會,小道場天天認真學習,把學習的功德迴向給社會、迴向給一切苦難眾生,消災免難,這個事是真的嗎?真的。佛在經上講得不錯,「一切法從心想生」,有這麼一批人以清淨心天天在做祈禱,真誠的祈禱就能產生效果,這是對社會。社會有人不相信,古今中外有很多靈驗的事跡,現在有沒有?現在也有。逐漸科學也慢慢給我們印證,證明境隨心轉,證明相由心生,真有德行他真有感應。沒有德行呢?沒有德行也得要參與社會的福利事業。外國的宗教對於這些他們很重視,他們辦養老院、孤兒院、育幼院、醫院,做得很多,我也看得很多,熱心做這些社會慈善福利事業。在佛門這是附帶做的,真正要做的是自己提升境界,成就道德、成就智慧,你才能真正幫助苦難眾生,真正有能力去化解災難。
  「晚近太虛法師提倡人間淨土」,這也是我們的上一代,對於中國佛教有相當的貢獻,也有不少著作。「曾詳引《無量壽經》文句」,在他的講演當中,引用《無量壽經》的經文很多。「蓋以此經雙照世出世間」,這一部經佛所講的世間法講得不少,出世間法也很多。「詳示真俗二諦」,佛依二諦說法,這是講經教學的一個總原則。諦是什麼?用我們現在普通話來說,是真理、真實,實實在在的。兩種,一種是俗諦、一種是真諦,俗諦是世間法,真諦是佛法,世出世間都照顧到。真諦是明心見性之後你所見到的諸法實相,是我們一般���間人很難理解的,它是真的。我們的修學程度沒有到那程度,佛不給我們說這個,佛給我們講世間法,也就是說我們的常識,佛很清楚。佛說我們世間人一般的常識,我們很容易接受、很容易懂,跟我們講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我們聽了很歡喜,這是世俗諦,這不是真諦。真諦給我們講萬法皆空,這我們就不懂,我們明明看到一切法現前,怎麼是空?佛怎麼是空?這咱不懂。那是真諦,是屬於高等哲學,不是一般人能懂的,佛是看眾生的根性,看你的程度給你說法。所以在整個佛法裡面,小乘都講俗諦,真諦也說,很少。大乘法裡面真俗諦都講,連一乘法,一乘法是《法華》、《華嚴》,那裡面也有俗諦、也有真諦,不是完全講真諦。
  「夫淨宗之妙,在於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這是淨宗的殊勝,真是巧妙。下面說「因持名之法,最為方便,隨地可修」,隨時可修,隨處可修,心裡面一句佛號,要真正做到大勢至菩薩講的標準,「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真的不是假的。把六根管住不往外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管住!六根不向六塵境界去跑。凡夫,外面六塵境界引誘你的六根,你在造業;真能管住,對外面境界看不看?看。看怎麼?沒放在心上,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沒走心,這叫功夫。心裡是什麼?心裡面是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跟你談話交流,這世間法,心裡面的佛號沒斷。不是說我有事情辦事,我把念佛放下來,那是什麼?那是功夫還不夠、不到,初學的人要這樣做法。特別是用思考,你暫時把佛號放下,你去辦事,事情辦好之後再念佛。如果得到念佛三昧就沒有這個障礙,二六時中他佛號不間斷,做得到,不是做不到。
  我早年在台灣,有一年過年,有一位老居士過年的時候來看我,也是我們華藏圖書館的老信徒,她來告訴我:法師,我現在心很清淨,我什麼都放下,可是就是孫子放不下。她念佛的功夫很好,孫子放不下,我就告訴她:「你能把阿彌陀佛想成是你的孫子,你就成功了。」她並沒有念孫子、孫子,沒有念,她心裡真有孫子,時時刻刻都有孫子的影子,阿彌陀佛掛在口上,裡頭心裡是孫子。所以我教她一個方法,換一換,把你孫子換成阿彌陀佛,你就成功了。心上真正有!那叫做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大勢至菩薩說的。我們如果一心一意就想極樂世界、就想往生,這不往生麻煩可大了,不往生就得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實在太苦,不想再搞。這六道裡面東西不再去沾染它,你心就定了,什麼都不想。每天三餐飯吃飽就行,什麼都不要講究,能吃飽就夠了,衣服能夠禦寒就行了,有個小地方可以睡覺,就夠了,還要什麼?你就知足,知足就常樂。心裡面沒有一絲毫負擔,身心都沒有壓力,你說多自在。心裡真有佛,這樣的功夫快則一年,慢頂多三年,你念佛三昧就得到,念佛三昧是什麼?清淨心。《無量壽經》的經題裡「清淨」,你得到了,清淨心生智慧,不再生煩惱。什麼時候往生?在這個境界裡,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你這一想,阿彌陀佛就來了。有壽命,壽命不要,現在就去行不行?行,你的信息送到阿彌陀佛那裡去,這裡一起念阿彌陀佛就知道,他就來接引。沒有這個功夫不行,怎麼想也想不來,為什麼想不來?你是妄想,佛不來,你對這個世間拉拉雜雜的還沒放下,真放得下隨時可以去。
  這個世界這麼苦,受這麼多年苦,還有什麼好留戀的?生到極樂世界永遠離苦,離苦得樂,為什麼不幹?實在講貪生怕死。如果有個念佛堂在這裡開著,告訴大家,「到我這裡來念佛,七天肯定往生」,你看有沒有人敢來?不敢來。天天求往生,七天準定往生,這念佛堂一個人都不敢來,假的不是真的,口是心非。這是我們明瞭之後得真幹,道理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
  確實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世法、佛法一點障礙都沒有。無論做什麼工作,心裡佛號不間斷,這叫功夫成片,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但是不要緊,世尊明白的告訴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證四土。這種殊勝的果德到哪裡求?八萬四千法門只有這一門有,其他的沒有。所以遇到這個法門多難得、多不容易!遇到了不肯幹,當面錯過,這個罪很重,對不起自己,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父母,對不起祖宗,因為你一往生成佛,你的家人都得度。無論他在哪一道,你都看得清清楚楚的,他有苦有難你就能幫助他,他跟你有緣,所以他有感你就有應。他在受苦受難,希望有人幫助他,那就是感,你跟他有緣,你立刻這個信息就得到,你真的能幫助他。不廢世法,而證佛法,不廢跟不離是一個意思。世法是什麼?給諸位說,《弟子規》是世法,《感應篇》是世法,《十善業》也是世法,你看看,這三樣東西用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用在自己工作當中,用在自己處事待人接物,世法!給世間人做好榜樣。心裡面是阿彌陀佛,這就成功了。這些世法不但沒障礙你,你在那個地方累積功德,到極樂世界提升自己的品位。你做了多少好事,在社會上做很好的榜樣,你的清淨心人家看不到,可是你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人家看到,改變今天社會風氣需要這個。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都是好東西,他對於子孫多麼愛護,無比的深恩大德。我們現在這一代的子孫不孝,不能體會祖宗的愛,把他們的教誨丟在一邊,還說它過時了,這樣的心態,你說能不遭報應嗎?我們真是難得,在這個時代、這樣��年齡遇到,才覺悟、才明白,趕緊回頭認真來學習,自利利他,利他就是自利。你自己不認真學習,你沒辦法利他;自己真學,真得到好處,別人看到他就來學習,表現得好。
  我記得我們早年在美國住,附近的鄰居都是美國人,我住的一棟小房子跟韓館長是對門。這些鄰居對我們���羨慕,有一天早晨,我們出去散步,外面是公園,我們鄰居看到我,他跟我們講,他看到我們每天都是那麼快快樂樂的,都是滿面笑容,他說:你們是做哪一個行業的,為什麼這麼快樂?我們告訴他:我們是念佛的。他說:「什麼叫念佛?」機會教育來了。「念佛學的是什麼?」我們就告訴他:念佛學的是智慧。他聽了,這個要,他也想學。我說:第二個長壽,第三個快樂。他們說:我們要!他們都是一些基督徒,星期天都上教堂去的,那我就勸告他,「星期六到我們佛堂來,學智慧、學長壽、學快樂,星期天你們上教堂,不違背,你們那裡有神,我們這裡有老師。」佛是我們的老師,他不是神,真的以後人慢慢就多了,附近都來了。所以他是先看,看了好幾個月才來跟我們接近,慢慢他就懂了。所以我說信仰宗教跟學佛不衝突,你們信仰宗教,神是你們的父,你們是父子關係、主僕的關係,你到我們這裡來,跟釋迦牟尼佛是師生關係,你在家有父母,在學校有老師,怎麼會衝突?他們聽了很高興,不衝突。
  下面黃老給我們提醒,「隨地可修,何待遁入山林,隨時可念,不勞閉關宴坐」。這就講不必去找一個阿蘭若,阿蘭若是梵語,就是找一個清淨地方,隨時可以修。香港是最繁華地方,可不可以修?可以,不礙事,這比修其他的法門方便。譬如學禪、學密那環境的影響很大,都要找一個清淨的地方,叫蘭若,意思是清淨,很安靜。標準呢?古時候牛叫的聲音聽不到,以這個為標準。農村裡養牛,牛叫的聲音最大,你這個地方是村莊牛叫的聲音聽不到,叫清淨道場。念佛是得要有福報,咱沒這個福報的時候鬧區也行,也能學得成功。所以不必要遁入山林,也不需要閉關宴坐,宴坐是靜坐。現在這個社會小家庭,工作都非常忙,哪有時間去打坐?所以這個法門就殊勝,這個法門一點障礙都沒有。「但發廣大覺心,一向專念名號,下至十念一念,亦得往生,不誤世間工作,依舊頓脫生死,既能自覺覺他,廣度眾生於未來,亦復自他俱利,造福社會於當世」。這是真的事實,說明這個法門適合任何一個時代,特別是現在的社會科學技術發達,人們的工作忙碌,是分秒必爭,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你要不認真學習就會落伍。尤其是科技這個行業,我們看到他們的培訓班,半年就要去再教育,更新的東西出來,都要去學習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接受新的東西。有的時候三個月要受一次培訓,一年兩次到三次,這是不能少的,確實是很繁忙,生活在這種社會,你要想成就道業不容易。但是淨土這一門給你帶來方便,把你的難題化解了。
  下面說,「是故經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是《無量壽經》後面的經文,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當來之世,經道滅盡」,肯定不是現在。所以世界上許多預言家都講世界末日,這外國宗教也講世界末日,世界是不是有末日?這都有問題。佛法不是這樣說法的,佛法講法運,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給諸位說,諸佛出世的法運不一樣,實在講佛哪有法運?這運是眾生,正法、像法、末法都是眾生。我們認真肯學那就是正法,聽了之後不願意做那就是像法,聽都不願意聽那就是末法。所以佛的三種法運是從眾生說的,不是從法說的,佛沒有這問題,法也沒這問題,實在是人的問題。我們對於佛法有這樣強烈的愛好心,那這就是正法,我們今天這樣的學習,跟釋迦牟尼佛在世那個時候一般人學習,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他們跟釋迦牟尼佛一生能成就,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一生也保證成就,這是正法。可是人的根性,佛是看出來,的確一代比一代差一等。到九千年之後,我們現在慢慢也能想到一點,眾生造的業累積,累積的惡業愈多,這個人的好運就沒有了,居住的環境跟著變,風水輪流轉,福人居福地。這地方風水不好,可是這個人是有福報的人,他到這裡來一住,兩年、三年風水又變好了,會變。這個地方風水寶地,那個人缺德造作惡業,他在那裡住上三年,風水都變壞了,境隨心轉。這個地球是一塊寶地,地球上的人都能夠隨順性德,修十善,不造十惡,這一塊寶地什麼災難都沒有,它會變得跟極樂世界一樣。
  極樂世界,你看世尊給我們介紹,《彌陀經》裡面講的,那個地方的人皆是上善俱會一處,不是普通的善,上善。上善標準並不很高,佛告訴我們,我們修上品十善,我們不想到極樂世界去,來生到哪裡去?來生到天道,忉利天以上是上品十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這上善,那個地方什麼災難都沒有。中品十善這得人道,下品十善阿修羅道,這三善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只上善,除了上善之外,他覺悟,他不迷,在我們這個六道,上善到天上還是迷而不覺,他沒悟。怎麼知道是悟了?這個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個人真正發菩提心就是覺悟。發心決定要求生西方淨土,這個念頭就是覺悟,為什麼?你要離開六道輪迴。不但要離開六道輪迴,你脫離十法界,脫離十法界是什麼人?菩薩。阿羅漢做不到,阿羅漢只是脫離六道輪迴,沒有脫離十法界。你發這個心,你要生極樂世界,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脫離十法界了。雖然不是大徹大悟,他所得的果報跟那個大徹大悟的人沒兩樣,這是稀有的法門。真發心,不要再留戀這個世界,不但這個世界不留戀,華藏世界都不留戀。你嚮往華藏世界,你去不了,你要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才能生華藏世界,你說多難。可是到了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華藏世界裡面,最殊勝的一個寶地就是極樂世界。我早年在新加坡講這個經,給同學們做比喻,他們對華藏、極樂總認為這是兩處。我告訴他不是兩處是一處,我說華藏世界好比是新加坡,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好比是烏節路,他們最繁華的一條道路烏節路,華藏世界裡頭最精華的地方。生到極樂世界就生到華藏,生到華藏還沒有到極樂世界,也會去,文殊、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還是會去的,沒有直接往生那麼樣的了當。所以這是我們得認清楚,你才真正放下萬緣一心歸依彌陀淨土。
  這段是引本經,《無量壽經》上這段經文,釋迦牟尼佛說的,「當來之世,經道滅盡」,跟前面講的意思一樣,「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我們要知道,這部經是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這一定要記住。佛在世的時候,任何經典只是講一遍,沒有重複的,唯獨這部經多次宣講,為什麼?就是希望這個經能夠到法滅盡了,最後滅的一部經。「其有眾生值斯經者」,值是遇到,也就是到法差不多滅盡,經道都沒有,只剩下這一部經,你要是遇到。「隨意所願,皆可得度」,你想到極樂世界,行!你念佛能往生,你想生天也行,你想來生到人道也行,隨意所願,都能滿你的願。「良以此經符合社會之實況」,它的確像《華嚴經》裡面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法門是無障礙的法門。「真俗並照,事理雙融,凡聖齊收,心佛不二」,心佛不二是真諦,前面跟你講的凡聖齊收是俗諦,這個意思我們留到後面再說,這經裡面很多。「故能長存而獨留於末世」,末世就是末法時代。
  「良以此經不但為淨土群經之綱要,一大藏教之指歸,實亦為此界他方、現在未來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究竟菩提之法要」。這還得了嗎?真的,一點都不假,不但是淨宗的綱領、精要,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的一切經,最後的指歸就是淨土。《華嚴經》最後是淨土,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法華經》龍女八歲成佛,是聽文殊菩薩也是講《法華經》,她聽懂了,發願求生淨土,成佛了。在一切經裡面,佛專講淨土的這三部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這專講的,這三經,《無量壽經》多次宣講,講一切經附帶的有一百多部。所以古大德講「千經萬論,處處指歸」,特別是歷代的祖師大德、諸大菩薩,無論宣講什麼樣的法門,都附帶著勸大家念佛求生淨土。唯獨這個法門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無論什麼樣的根性都能夠修、都能成就,就像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萬人根性不相等,沒有一個不成就。所以確實是此界他方,此界是指娑婆世界,他方是指一切諸佛剎土,現在未來,這是此界他方的現在未來。一切有情離苦得樂究竟菩提之法要,究竟菩提就是圓滿成佛,法是方法,要是最重要的方法,得來不容易。
  下面是黃念祖老居士他在這裡發願迴向,「念祖感恩圖報,發無上心,敬註此經,續佛慧命」。報恩,遇到這個法門知恩報恩,一般人為什麼不能這樣奮發?不知道恩德。釋迦牟尼佛當年多次宣講為誰?我們這個時候遇到了,肯相信、能理解、發願求生,那就是為我;你要是明白,可以接受,那佛就是為你講經。直下承當,這才知恩,不是為別人講的,是為我講的,黃老居士就是這樣承當的。用什麼方法來報恩?給這個經做註解。老師的囑咐,夏老居士這部經會集成功之後,他自己親自講過,黃念祖居士是他的學生,從頭聽過,一堂課沒漏,他聽得很認真。這老師能看得出來,這個學生對這個法門十分誠敬,他就會得十分利益,所以讓他來做註解,老師對他信得過。佛弟子,真正的佛弟子要報佛恩,就是底下的這一句「續佛慧命」,念念想著釋迦如來正法久住。正法久住要用什麼樣的手段?就是自己認真學習,一代一代承傳下來。我們從老師那個地方學到了,得到殊勝的利益,要傳給下一代,佛門叫傳燈,不能讓這個燈滅掉。我們不傳,不傳就滅掉,滅掉有罪,那罪很重。
  怎樣把這個工作做好,做得很如法,讓諸佛如來都滿意?頭一個是德行,這是續佛慧命最重要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說今天我們講的三個根、四個根,你要不是認真,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沙彌律儀》去落實、真正做到,這續佛慧命你做不到。頭一個條件是德行成就,然後才是學問,學問裡面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儒佛都是這樣教我們的,沒有教我們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是什麼時候?開悟之後。沒有開悟的時候,目標是定在開悟,不是廣學多聞,廣學一定障礙開悟,為什麼?你心不清淨,你太雜、太多了。一門深入,諸位要知道,一部經,我跟人講,我在這裡講,我一部經講完,怎麼辦?沒有了,講第二遍,二遍講完講第三遍。古人講《彌陀經》一生講兩百多遍,聽眾聽得能有興趣嗎?他遍遍不一樣,境界不相同,愈聽愈歡喜,講的人境界不斷上升,聽的人也不斷上升,講出味道出來,他真幹、真修,得三寶加持。過去我在台中,李老師告訴我,他《彌陀經》講了六遍,六個樣子,真的不是假的。我跟他學《楞嚴經》,我《楞嚴經》講了七遍,那個經太長,要很長的時間,我記得從頭到尾講圓滿的只兩遍,其他的五遍都沒講圓滿。
  四弘誓願裡頭,四弘誓願是我們修學的最高指導綱領,你看第一個教我們發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這發菩提心,為眾生不是為自己。從哪裡下手?「煩惱無盡誓願斷」是德行。你先要把煩惱斷盡,然後你才能學法門,煩惱不斷,你修學的法門裡頭夾雜著煩惱,很難成就。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什麼?是斷煩惱,用一部經,用這個方法斷煩惱。八萬四千法門,用這個經教,你天天讀、天天講,用這個法子,你心是定的。一部,心是定的,愈講愈熟心愈定,定生慧,從這一部經上得清淨心、得平等心,只要得這兩樣就開悟。悟了之後是什麼樣?一切法門一接觸就通。
  所以龍樹菩薩給我們做了個示範,他老人家證得初地菩薩,別教初地就跟圓教初住一樣。在我們中國人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中國最具代表的惠能大師,龍樹菩薩證得的是這麼一個境界。世尊當年在世講經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龍樹菩薩用多少時間全部學完?三個月。今天來講《大藏經》,三個月他就學完。他怎麼學得那麼快?你看看《六祖壇經》你就明白。你看《六祖壇經》記載的一個故事,在我們佛門叫公案、例子。法達禪師是學《法華經》的,他去見六祖,禮拜的時候頭沒著地,六祖看到,拜三拜頭都不著地,起來問他,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現在人講,有什麼值得驕傲的?禮拜頭不著地。他說他念過三千部《法華經》。《法華經》很長,三千部至少是三千天;換句話說,十年,十年念一部經,值得驕傲。六祖考考他,《法華經》講些什麼?說不出來,他回過頭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這部經他不認識字沒念過,也沒有聽過,他說你既然念得這麼熟,你念給我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念到第二品,六祖說:行了,不必念了,全知道了。講給他聽,他開悟了,再禮拜的時候頭著地。你就曉得,開悟的人是不是要全部讀?不需要,看一卷、看一段就曉得這全部講的是什麼,全通了。所以三個月一部《大藏經》,是真的不是假的。
  禪宗裡面講悟後起修,為什麼宗門跟教下不一樣?教下一開始學習經教,宗門是決定沒有開悟不許你看經,也不許你聽這些東西。就是讓你放下,放下分別、放下執著,悟的時候就是清淨平等覺,覺就是覺悟,那個覺悟必須是把無始無明煩惱斷掉,無始無明煩惱就是起心動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那當然沒有分別執著,到這個境界。覺性,自性覺現前,這一現前,六根接觸境界,一接觸就通達、就明瞭,學得快!六祖不認識字,沒聽過經,要說他聽經那就是半夜三更,這是五祖忍和尚在方丈室給他講《金剛經》,當然講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見性。把他的境界說出來,說了五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不動搖、能生萬法」。五祖忍和尚說:��了,後頭不要說了。衣缽給他,打發他趕快走,為什麼走?嫉妒障礙,別人不服。別人天天在講堂聽經,天天在禪堂裡面坐禪,都沒有得到衣缽;這來了一個人,好了,禪堂一天沒去過,講堂一天也沒去過。五祖只是打發他在碓房裡面舂米破柴,幹這個幹了八個月,結果衣缽被他拿去,所以沒有一個人服氣。到第二天到處去找去追,想把他追回來,佛菩薩保佑,他在獵人隊裡面藏了十五年,十五年大家把這個事情平淡,這才出來。
  逃難的路上,在曹侯村遇到無盡藏比丘尼,她是受持《大涅槃經》的。《大涅槃經》分量多,兩個版本,一個四十卷,一個三十六卷。惠能大師那個時候二十四歲,剛剛逃出來的時候,還沒有到獵人隊,曹侯村遇到這個比丘尼,聽她念《涅槃經》,聽完之後他就講解給她聽,這個比丘尼佩服得五體投地,講得太好,講得她開悟。她也是一心受持,這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她得到三昧,這一講的時候她就開悟。拿著經向六祖請教,六祖說:我不認識字。她說:你不認識字,你怎麼能講得出意思?他說,「這個與文字不相干」。我們不能不懂,真不相干。所以古人這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裡有大道理在!中國不但學佛如是,學道、學儒亦如是。古時候這個私塾裡頭教學生,重要的是啟發他的悟性,把這個擺在第一,其他的都是二、三,悟性擺在第一,不能把他悟性堵塞,現在人不懂。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0 notes
authentic-buddha-dharma · 2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第三世多杰羌佛 淺釋邪惡見和錯誤知見(摘自第三世多杰羌佛原法音開示)
下面要講到錯誤知見,錯誤知見比邪惡知見輕一點,但若犯二三條,根據輕重關係,就跟邪惡見的罪業幾乎是一樣了。犯一條呢,如果是罪輕一點的條例還可能沒那麼嚴重,如果犯的那一條是罪重一點的條例,後果也是很嚴重的。所以說這是當然不可忽視的。
第五十條,認不實虛幻圖形是聖跡。
有人經常���這些名堂,什麼昨天看到一堵紅光出現在我的屋裏啦,昨天我的香老半天都沒有燃完,其他幾枝都燃完啦,昨天我供的水又變成什麼蓮花色啦,昨天我出來的時候一隻烏鴉又在我的頭頂上叫啦,什麼一朵彩雲又變成佛菩薩像啦,什麼一道彩虹又圍著某寺廟,一定有聖法啦,我修法的時候一群烏鴉在我的房子上來,我修成大黑天啦,做夢佛陀又來給我摸頂啦等等,完全胡說八道,虛幻圖形。記住,這些都叫虛幻圖形。什麼月亮上有一圈叫佛光啦,其實那叫虛幻圖形,那說不定是雨或霧氣造成的,當然有時候它要應某種因緣顯一點聖跡,但我們不能認為它了不起。那麼到底哪些是聖跡呢?比如華藏寺舉行迎請關於我的那本慚愧之書的法會的時候,天空出現真正的佛光,而且萬里晴空雷聲擂動,玉蘭花樹降甘露不止,那不是虛幻圖形,那是真實的;勝義浴佛法會上,天龍嬉笑,烈日高照,暴雷炸起,幾千斤重的水兩個人就抬起來,那就不是虛幻圖形,那是活生生的;我們今天所見到的三聖德之一祿東贊法王取法物,這就是實在的;開初仁波且和阿寇拉摩仁波且金剛丸掌中跳鍋莊舞,突然飛隱不見,拙火定示現,金剛換體禪,這不是虛幻圖形。所以,什麼火化的時候出現蓮花,出現佛菩薩像,出現了卡章嘎,不要相信這些鬼話騙人,全都是虛幻圖形。除非撿到真格舍利子或堅固子,這不屬虛幻圖形。
第三世多杰羌佛 淺釋邪惡見和錯誤知見(摘自第三世多杰羌佛原法音開示)https://hhdcb3office.org/html/information/announcement_no8_evilviews_wrongviews_1.html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第三世多杰羌佛 #藉心經說真諦 #DorjeChangBuddhaIII #世界佛教總部 #聖蹟寺 #解脫大手印
#义云高大师 #義雲高大師 #多杰羌佛第三世 #世界佛教最高領袖 #正法寶典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是世界佛教最高領袖不是自封的
0 notes
victor6699 · 10 months ago
Text
大直下塔悠福德爺宮觀音來自龍山寺
下塔悠金玉禪寺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是一座主祀觀音菩薩的佛教寺廟。該寺建於1785年,原名「下塔悠福德爺宮」,後於1973年重建,改名為「下塔悠金玉禪室」。
下塔悠金玉禪寺的觀音菩薩聖像分靈自艋舺龍山寺,據說具有靈驗事蹟,因此香火鼎盛。該寺的建築採閩南式風格,共有三殿兩廂,規模不大,但小巧玲瓏,別具特色。
下塔悠金玉禪寺位於基隆河畔,環境清幽,是民眾參拜祈福的好去處。
下塔悠金玉禪寺同時功奉阿彌陀佛,藥師佛,釋迦摩尼佛,彌勒佛及地藏王菩薩
宣揚金剛經功德超過1億美金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Tumblr media
0 notes
tiyuncizi · 10 months ago
Text
《十二佛行讚》 聖龍樹菩薩造
善巧大悲誕生釋迦族,他無能勝魔軍盡摧伏,
佛身煥耀猶若金須彌,釋迦法王能仁我敬禮!
世尊最初發勝菩提心,圓滿福德智慧二資糧,
此時所作勝行極廣大,汝為眾生依怙我讚禮!
饒益諸天善知度化時,從天降臨如大白象行,
觀察種姓摩耶幻變女,降神處胎佛行我敬禮!
住胎十月圓滿釋迦子,吉祥藍毗尼園降生時,
梵王帝釋贊嘆殊勝相,定證菩提佛行我敬禮!
童真具足大力人獅子,安噶摩伽陀中示技藝,
折服諸懷驕慢凡夫已,舉世無比佛行我敬禮!
善巧隨順世間法所作,斷譏嫌故迎納尊賢妃,
攝眾眷屬善達諸方便,護佑國政佛行我敬禮!
觀見輪回諸事無堅實,厭離出家踰城騰空去,
清淨塔前聖尊速馳近,剃發出家佛行我敬禮!
決意精勤成就大菩提,尼連禪河側畔六年中,
修諸苦行精進達究竟,獲勝禪定佛行我敬禮!
無始以來勤苦不空故,摩伽陀國菩提樹王下,
跏趺不動現證正等覺,圓滿菩提佛行我敬禮!
大悲佛眼速觀諸有情,瓦拉那西等諸殊勝地,
轉大法輪令諸所化眾,安住三乘佛行我敬禮!
為伏他方邪見惡辯故,外道六師以及調達等,
曲女城中降伏諸魔眾,能仁戰勝佛行我敬禮!
三有之中功德無譬喻,舍衛城中示現大神變,
人天大眾咸興大供養,廣弘聖教佛行我敬禮!
為速策勵懈怠懶惰者,拘尸那城雙林清淨地,
猶如無死金剛身逝已,示現涅槃佛行我敬禮!
正真性中無有壞滅故,及為後世眾生得福故,
真實化現眾多佛舍利,八分靈骨佛行我敬禮!
釋迦比丘丹增宗炬譯於聖地藍毗尼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ilotheoe · 1 year ago
Text
鳳兒online:烏托邦中的反烏托邦,對世界而非對個人的瑪麗蘇
鳳兒online:烏托邦中的反烏托邦,對世界而非對個人的瑪麗蘇 (2011-04-17 21:24:44)
久聞說這文很雷,驚天大雷,據朋友說它歸在雷文文集裡還不算,還歸在「瑪麗蘇」這個文集裡。
瑪麗蘇這件事很不好評價,也不是一個可以輕易給出的評價。誅心之論就是這樣,我不質疑你的的行為是否,而是斷定你行為不軌懷有異心……它的核心就是指責你寫文的思想和動機有問題。一旦遇到這樣的事情,作者通常不能自辯,唯有跪下來脫帽謝罪以示忠誠無貳。怎樣自辯呢?這總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不喜歡的還是不喜歡,討厭你的還是討厭。
所以我想做這個文集的人一定是慎之又慎,儘量考慮到在不傷害作者的前提下,考據了龐大的多年群眾閱讀體驗所獲取的信息作為評測而選定的。據說文集裡還有《就是愛寵你》《獨寵花心嬌柔男後》等等,都是老文了。即使是這樣,整個文集的數量也並不多。
應該來說瑪麗蘇不是一個作者想要獲得的評價,這個帽子一旦扣上去也許一生也摘不下來了。但我想《鳳兒online》的作者應該並不在意。
事實上這篇文深深吸引了我。
事實上它和所有其他冠有的「雷文」「瑪麗蘇」等評價的小說都不同。
看完以後我的心情很複雜……我相信它絕不是一篇簡單的、用「雷文」兩個字就能概括的小說。我很少專門爬起來來寫書評,但這篇文讓我產生這種複雜的評論慾望……不,不,甚至不能用「吐槽」來概括。
也不是什麼正兒八經的評論,隨便掰兩句吧:)
用百度隨便搜索一下,獲得的第一個信息就是這文的概括:【得天獨厚受到全世界歌頌的主角:鳳兒……】,這句概括很對,文如標題,作者塑造的就是一個聖子般的男主形象,後宮優雅在他面前戰鬥力只有零點五。他的富足可擁有全世界,他為了自己喜歡的人專門動用家族力量研發了一款以自己為名的網絡遊戲,在這款遊戲中和愛人一同玩樂。整篇文章就沉浸在玩樂的氣氛裡,應當是比較輕鬆愉快的。
但實際上我看得並不輕鬆——也許是我想太多了。
有人說這文從頭笑到尾,也許是我太怪癖,這文從一開始看便覺得氣氛詭異,並不好笑,到結束時也沒能笑出來。它看起來可能雷,但描寫的重點也許並不在於雷。
一般而言,耽美小說的定義是,男男、女女之間的唯美愛情小說(又有說法認為百合文不算在內),從耽美起源論來說是唯美主義,那麼不算愛情純唯美描寫也算(這種說法幾乎已經消失了);就現在絕大部分耽美小說來看,以以下3類為主:
1、耽美向的唯美愛情小說。
2、耽美向的全年齡小說。
3、非耽美向的耽美小說。(暫定)
其中第一種是耽美原教旨主義,也是最純粹的耽美,佔最多的部分也被最多的人所接受,它的重點和核心在於「愛情小說」,依然持有當今所有耽美核心核心陣地;第二種又可稱為耽美向的非愛情小說,例如很多輕小說或者以非愛情為主線的作品正是如此,又有一種說法可以給它定義為「非本質耽美」,它的特徵是依然明確的確認自己為耽美作品,並將自己發佈在耽美平台;第三種則比較隱蔽而且不好評價,也屬於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它的一個矛盾之處在於,很多時候作者並不承認自己發佈的是耽美作品,並發布在非耽美平台上,甚至是以種馬、後宮等與耽美對立的面貌發佈——但它的內核依然是耽美的(或是同志文學的),只是作者不肯承認而已(在主流男作者中比較多)這個問題比較有爭議,我們可以以後再詳談。
《鳳兒online》的定義,無疑是第二種。也就是說,它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不算一篇標準的耽美小說。因為標準耽美小說的核心,以現在絕大部分觀點來看,核心是「愛情」,也就是說,你必須描寫一個耽美愛情小說。但鳳兒,我們可以斷定,它不是一個愛情小說。它的耽美屬性只有「耽美向」而已。
愛情小說的定義是什麼呢?從商業的寫作法則來說,愛情小說必須具備四個流程:相見,相戀,矛盾,結局。一個愛情故事就像一朵花兒,你必須描寫它是如何生長的,怎樣灑下種子,怎樣破土而出,怎樣開放,怎樣結出了飽滿的果實;或者流水落花一場空夢,再悲催點的是還沒開放就枯萎了——這是BE向的。總之,愛情小說得是描述一整個花開花落的故事,作者得沉入到那種愛情裡面去。
鳳兒的故事主線也許就是男主角追求愛情中的種種行為,但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它是空泛的,公式化的,整個愛情就是空洞的。我在這裡並不是批評作者,因為作者根本志不在此。
作者描寫的愛情很簡單,不過男主和愛人以下幾句對話:
「我愛你!」
「我也愛你!」
「我要嫁你!」
「我也要娶你!」
這樣就完了。男主們此前連面都沒見多久,一見面便你儂我儂,連gv劇本都不該是這個搞法——gv劇本是見面便乾柴烈火——因為作者根本不打算描寫一個愛情故事。
其實這是一篇嘲諷小說。
我應該說說這篇文我印象最深的段落,是下面這個,大概稍微有點長;
鳳兒ONLINE遊戲世界裡。
天界至高天,普陀山紫竹林精舍大會堂內。
坐在主席台上的會議主席團主席玉皇大帝宣佈:「鳳兒ONLINE高層NPC工作人員秘密工作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大家請鼓掌。」
台下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今天會議討論的事情,絕對保密,大家可以放心暢所欲言。」另一位主席魔界邪尊補充發言。
玉皇大帝繼續說:「今日召集各位,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商量,相信大家都知道兩位主子,甚至是董事長也來玩遊戲,如果他們有什麼閃失,或是對我們工作有意見,我們就保不住這金飯碗了。所以我們要使主子們滿意,玩得開開心心,那麼我們鳳兒ONLINE就可以延續千千萬萬年,我們的子子孫孫也可以永遠世襲NPC之位。」
台下廣寒宮嫦娥仙子舉手發言:「主子不是吩咐我們不可以插手妨礙他們嗎。」
主席台上的主席團副主席,光之君王米迦勒天使長回應:「揣摩主子的聖意是我們做下屬的責任,主子叫我們不要明目張膽討好,我們就私下暗中好好侍候得主子妥妥噹噹,心裡受用,須知天威難測,如果我們現在什麼也不做,怎知道日後主子會不會秋後算法。」
台下眾人點頭稱是。
主席台上的主席團主席,地獄魔王路西法接著發言:「二少爺的脾性,大家應該都瞭解,他是來和二姑爺甜蜜地玩遊戲,我們不能給他添煩添亂,如果暴露了他們的身份,我們一定會死得很難看,所以大家絕對要小心。」
台下東海龍王舉手發言:「那主子的朋友要如何招待?」
光之君王米迦勒天使長再度回應:「主子的朋友要慇勤招待好,可也不能做得太明顯。」
主席團副主席太上老君表示:「衛主子身上有仙家至寶紫青雙劍,安排一些仙緣給他,也算是合情合理吧!主子見衛主子高興,也就高興,太刻意討好主子,反而沒作用。」
台下眾人拍掌稱是。
玉皇大帝說:「斯言是也!」
魔界邪尊說:「大家有空可以看剛剛派發的《小寶神功》一書,我們要向韋小寶學習。」
這一段應該是整篇文章最有代表性的段落。它描述的是在【鳳兒online】這款男主家族創造出來的、為了讓男主和男主的愛人開心遊戲的、為整個世界提供了1000萬個工作崗位的龐大擬真網遊中的NPC們的工作會議的場景。在這款遊戲中,所有的NPC都由真人扮演,以體現遊戲的靈活性,同時是也給世界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中的一部分。
我要說的是,你們看到這一段,這個文的性質已經昭然若揭。它為什麼在一部瑪麗蘇小說中不厭其煩地描寫世界各國的政黨首腦、皇室成員、宗教領袖對男主的尊敬和獻媚呢?為什麼一部雷文要通過拚命描寫世界各地不同勢力對男主的討好來實現呢?甚至說,為什麼一部比較早的耽美小說要把開頭大量的字數用於詳細描寫男主所獲得的世界各地不同勢力所贈送的、具有民族代表性的珍貴禮物呢?甚至於這些物品就像【鳳兒online】中的重要任務物品一樣,在全文中不斷被提及,簡直就像符號和密碼一樣!
這一段中不同的NPC的角色名稱也是一種符號,他們和現實世界來自不同的地區的權力所有者相交輝映,他們的形象在這一刻完全統一:那就是在鳳兒面前都戰戰兢兢、誠��誠恐。故事的背景雖然發生在遙遠的未來,「主子」這個古老的稱呼卻依然存在,甚至世界也未能發生什麼不同的變化。作者對於這類政治場景、會議現場的描寫簡直真實得令人髮指……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作者冷漠地揭示了一個現實:世界是他們的,不是我們的。
「主子們滿意,玩得開開心心,那麼我們鳳兒ONLINE就可以延續千千萬萬年,我們的子子孫孫也可以永遠世襲NPC之位。」玉帝這句話是所有嘲諷的頂點。對於世界來說,對於人們來說,即使過去幾十年、幾百年,世界的結構也大概不會有什麼變化。所有政治屬性的人物大概都是這些NPC,而NPC就是要順應世界最高法則的制定者,最後一直世襲下去。
最後一句我們要向韋小寶學習這句簡直就是補刀。韋小寶是這些年以來所有嘲諷小說的起點,它終結了一個武俠的時代……也許比較值得欣慰的是,鳳兒並沒有終結一個耽美的時代,因為它還在上升期,也因為它並不是一個耽美小說。
整個鳳兒就是一部烏托邦。它看起來輕鬆、愉快,驚天大雷。作者甚至構建了一個只要有情人互相盟誓觀音姐姐NPC就會觸發出現並贈送禮物的【鳳兒online】——真正的烏托邦世界,沒有比它更能讓人快樂的了。世界屬於男主角,巴以問題、中日問題、兒童饑荒問題,都被男主揮一揮衣袖解決了,世界充滿了愛與和諧。但那又怎樣呢?在這個烏托邦之中,正是在這個烏托邦小說中,每個段落都充滿了作者的嘲諷。幾乎世界上所有主要的國家、政黨、宗教團體、皇室,都被作者嘲笑得一錢不值。作者構建了一個烏托邦,又在這個烏托邦中做著反烏托邦。
正如大部分人所認為的那樣,大家並不相信,紛紛嘲笑這篇文,嘲笑著作者的智商。
作者自己也不相信,但作者嘲笑著整個世界。
是你們輸了,還是世界輸了?
我之所以覺得這篇文和文集裡絕大部分所謂的雷文不同,側重點大概還是在愛情上。瑪麗蘇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除了主角自身優越的身體、知識等素質外,除了主角所擁有的財富地位之外——(���雪公主的模式);最重要的一點是,主角必須擁有大量的愛。這裡的愛是指狹義的愛情(白馬王子)。比如我們從大量這類的文能看出,瑪麗蘇最核心的特徵就是獲得許多優秀主角們的愛情。
好比起點模式是「我回到古代,我建功立業,我有一堆女人」,晉江模式是「我回到古代,有一堆男人深深愛我,然後我一不小心,建了個功,立了個業」。
瑪麗蘇狹義上的定義就是如此,這也是最直觀的看法。所以我一開始看鳳兒,並未覺得它有多瑪麗蘇……之後我恍然大悟過來,因為鳳兒瑪麗蘇的對象並不是個人,而是世界。
世界都匍匐在鳳兒腳下。
宗教尊他為聖人,各國各黨尊他為領導人,皇室與他攀親,他連續獲得數次聯合國主席職位。
可這些都算不了什麼,鳳兒的野望並不在此。在文中,真正的瑪麗蘇是,鳳兒在凌駕於世界之上以後改變著整個世界,使世界徹底被淨化了起來,例如那屢遭詬病的「272名全世界各地的貪污犯被在北京天an門前凌遲處死」。
我們摘取兩段比較有代表性的:
「樂鳳7歲時,有次微服出巡,在紐約貧民區見到許多年齡與他相若的孩子,在垃圾箱中找別人吃剩的飯菜,他難過得哭出來,於是問身旁的侍從,那些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侍從說因為他們沒錢,他又問侍從,那我算是有錢嗎,侍從說不算樂家家產,只計二少爺的私人財富已經是富可敵國。」
「雪,你猜猜樂鳳怎麼做?」
「他請那些孩子吃麵包嗎?」
「當然不只那麼簡單。」傲天繼續說:「樂鳳說那就用我的錢讓他們吃飽吧。侍從說就算二少爺讓這一些孩子吃飽,可是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挨餓的孩子。」
「天,那他怎樣說。」
「他說那就讓全世界的孩子都吃飽穿暖。」
「樂鳳說得真簡單,如果這樣容易解決,就不是問題啦。」
「雪,他真是基本上做到了。」
「他怎麼可以做到。」
「樂鳳說這是各國政府的責任,於是他敦促各國要大量撥款解決貧
童問題,又另外撥出三百億美元鉅款處理問題。」
「貪官污吏何其多,有多少錢可以去到孩子的口袋?」
「樂鳳當然知道這點,他說誰敢剋扣一分錢,只有一個下場,就是死,而舉發貪官者有賞,當年共有272名各國貪官在北京天an門廣場前被集體凌遲處死,從此就沒有人敢再貪到貧童頭上。」
……
……
……
「天,那你知道樂鳳怎麼解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間的深仇大恨嗎?他真是厲害。」
「他在以巴邊境同時會見兩國領導人,他在會談前說:上帝說你們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要永遠處於戰亂,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可我看卻未必,我正為你們永遠的和平而來。」
「他挑戰上帝?」
「呵,我看上帝對他都無可奈何。」傲天笑著說:「以色列領導人和巴勒斯坦領導人吵得臉紅耳熱,樂鳳坐在兩人中間看熱鬧,突然從桌子下拿出兩把機關槍,啪的一聲扔在桌子上,對兩人說:我要你們心平氣和地談,你們不領情,偏偏要吵,一人拿一把出去決鬥,如果都沒命的,等你們兩國選出領導人時,再來談如何達到永遠的和平。兩位打算談,還是決鬥,我給你們10分鐘時間商量。說完就留下兩人在會場。」
「他簡直是混世魔王,不過也只有他才能克制這些老頑固。」
「10分鐘後,他回到會場,只見兩人已經氣氛融洽的坐在一起,齊聲對樂鳳說:主席閣下,我們決定要和解,要做好朋友,要為和平解決中東問題做正確的示範。」
「他們真是貪生怕死。」
「樂鳳問:你們決定不決鬥了,我也很高興,這樣以色列會不會打算繼續霸佔巴勒斯坦的土地,又或是迫害巴勒斯坦人?以色列領導人答:我們願意與巴勒斯坦人民友好相處。樂鳳又問:你們會繼續報仇嗎。巴勒斯坦領導人答:我們也願意與以色列人民友好相處。樂鳳於是說:你們如果簽約後回到國內被激進份子殺死,怎麼辦,不就是浪費了我今日的寶貴時間。」
「他們怎麼回應?」
「他們齊聲說:主席閣下請放心,我們會回去擺平那些激進份子,絕對不會讓人妨礙永遠的和平事業。樂鳳樂吱吱地說:他們就是想殺你們,也不是這樣容易的,你們就放心地簽永遠和平條約啦,條
宗旨是大小國家一律平等,中國毛澤東主席不愧是偉大導師,他一百多年前說的,現在都還適用,你們始終談不好,因為以色列恃著美國在背後支持,於是就恃強凌弱了,可是我告訴你們,美國現在是我樂家管,樂家的國際事務是我管,我說了算數,你們都告訴國內各黨各派,不要再存稱霸、報仇的心思,否則你們自己去和上帝說我樂鳳保不了你們,很對不起。呵呵,不過如果你們乖乖合作,對你們兩國只有利沒有害處。」
「他是先用鞭子再喂糖吃。」
「所以以巴從此和平,聖經預言落空,樂鳳和以色列、巴勒斯坦領導人一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很一目瞭然是不是?
這兩段都寫得很單純,單純得直接,單純得純粹——是不是?
所以我說這篇文的核心不是愛情,甚至也不是耽美,也許是瑪麗蘇,但不是對個人的瑪麗蘇,而是對整個世界的瑪麗蘇——它構建了一個凌駕於世界之上的主角,通過這個主角的美好達到對世界的淨化,雖然作者本人對這一切並不相信。
最後稍微提一下作者的政治觀點。有種說法說作者是台灣人,但作者在自己專欄掛的介紹是香港人士。不過這些介紹都未必准。雖然一開始幾乎是對一切政治組織全盤嘲諷,最後主角卻動用自身力量解決了釣魚島問題,可見其觀點是偏左(國內算法)並且傾向大陸的……從這一點來看比較像大陸本地人,尤其是從作者對執政黨的瞭解和國內政治習慣上來說,這種說法是比較成立的。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提的最多的是TG,也因此有人說作者三觀正、想入黨而不得因此寫了此文等等。不過真是如此麼?對於一個嘲諷小說來說,任何一個政治組織被提得越多難道不是中槍越多麼?
不管怎樣,認真的你們��輸了。
噴人誅心,噴作者的時候,你們已經是在自噴了。
我先說,我輸了。
不過不管怎樣,我不後悔看了這篇文。無論它是雷文還是好文,其實這樣也就夠了。哪怕絕大部分人其實並未能理解作者真實所想表達的意圖,我也一樣。
在鳳兒的世界裡,所有人都是輸家,噴作者的你們我們,噴這個世界的作者,充滿了噴和被噴的世界。當然,只有作者能稍稍有些不一樣。
因為作者滿懷你們所不能探知的意圖,獨坐釣魚台,手持釣竿,微笑地看著你們在水中議論紛紛,掀起驚天神雷,放長線,拋遠鉤,笑而不語。
衷心感謝鳳兒,感謝作者,感謝這個世界給我們所帶來的憂慮與歡樂,世界正是因此而永恆。
0 notes
kennak · 7 months ago
Quote
<北海道> 函館市、小樽市、釧路市、夕張市、岩見沢市、網走市、留萌市、稚内市、美唄市、芦別市、赤平市、紋別市、士別市、三笠市、根室市、砂川市、歌志内市、深川市、富良野市、登別市、伊達市、北斗市、当別町、新篠津村、松前町、福島町、知内町、木古内町、鹿部町、森町、八雲町、長万部町、江差町、上ノ国町、厚沢部町、乙部町、奥尻町、今金町、せたな町、島牧村、寿都町、黒松内町、京極町、共和町、岩内町、泊村、神恵内村、積丹町、古平町、余市町、赤井川村、南幌町、奈井江町、上砂川町、由仁町、長沼町、栗山町、月形町、妹背牛町、雨竜町、北竜町、沼田町、当麻町、比布町、愛別町、上川町、上富良野町、和寒町、剣淵町、美深町、音威子府村、幌加内町、増毛町、小平町、苫前町、羽幌町、遠別町、浜頓別町、中頓別町、枝幸町、豊富町、利尻町、美幌町、津別町、清里町、小清水町、訓子府町、佐呂間町、遠軽町、湧別町、滝上町、西興部村、雄武町、大空町、豊浦町、白老町、洞爺湖町、むかわ町、日高町、平取町、浦河町、様似町、えりも町、新ひだか町、士幌町、広尾町、池田町、豊頃町、本別町、浦幌町、釧路町、厚岸町、浜中町、標茶町、弟子屈町、白糠町、羅臼町 <青森県> 青森市、弘前市、八戸市、黒石市、五所川原市、十和田市、むつ市、つがる市、平川市、平内町、今別町、蓬田村、外ヶ浜町、鰺ヶ沢町、深浦町、藤崎町、大鰐町、板柳町、鶴田町、中泊町、野辺地町、七戸町、横浜町、東北町、六ヶ所村、大間町、東通村、風間浦村、佐井村、三戸町、五戸町、田子町、南部町、階上町、新郷村 <岩手県> 宮古市、大船渡市、久慈市、遠野市、一関市、陸前高田市、釜石市、二戸市、八幡平市、奥州市、雫石町、葛巻町、岩手町、西和賀町、平泉町、住田町、大槌町、山田町、岩泉町、田野畑村、普代村、軽米町、野田村、九戸村、洋野町、一戸町 <宮城県> 石巻市、気仙沼市、白石市、角田市、登米市、栗原市、蔵王町、七ヶ宿町、村田町、川崎町、丸森町、松島町、七ヶ浜町、大郷町、色麻町、加美町、涌谷町、女川町、南三陸町 <秋田県> 能代市、横手市、大館市、男鹿市、湯沢市、鹿角市、由利本荘市、潟上市、大仙市、北秋田市、にかほ市、仙北市、小坂町、上小阿仁村、藤里町、三種町、八峰町、五城目町、八郎潟町、井川町、大潟村、美郷町、羽後町、東成瀬村 <山形県> 鶴岡市、酒田市、新庄市、上山市、村山市、長井市、尾花沢市、山辺町、中山町、河北町、西川町、朝日町、大江町、大石田町、金山町、最上町、舟形町、真室川町、大蔵村、鮭川村、戸沢村、高畠町、川西町、小国町、白鷹町、飯豊町、庄内町、遊佐町 <福島県> 会津若松市、白河市、喜多方市、二本松市、田村市、伊達市、桑折町、国見町、川俣町、天栄村、下郷町、檜枝岐村、只見町、南会津町、北塩原村、西会津町、猪苗代町、会津坂下町、三島町、金山町、会津美里町、泉崎村、棚倉町、矢祭町、塙町、鮫川村、石川町、玉川村、平田村、浅川町、古殿町、三春町、小野町 <茨城県> 日立市、常陸太田市、高萩市、北茨城市、潮来市、常陸大宮市、稲敷市、桜川市、行方市、鉾田市、城里町、大子町、美浦村、河内町、八千代町、五霞町、利根町 <栃木県> 日光市、矢板市、那須烏山市、益子町、茂木町、市貝町、塩谷町、那珂川町 <群馬県> 桐生市、沼田市、渋川市、藤岡市、富岡市、安中市、上野村、神流町、下仁田町、南牧村、甘楽町、中之条町、長野原町、嬬恋村、草津町、東吾妻町、片品村、みなかみ町、玉村町、板倉町 <埼玉県> 行田市、秩父市、越生町、小川町、川島町、吉見町、鳩山町、ときがわ町、横瀬町、皆野町、長瀞町、小鹿野町、東秩父村、神川町、寄居町、松伏町 <千葉県> 銚子市、勝浦市、富津市、八街市、南房総市、匝瑳市、香取市、山武市、いすみ市、栄町、神崎町、多古町、東庄町、九十九里町、芝山町、横芝光町、白子町、長柄町、長南町、大多喜町、御宿町、鋸南町 <東京都> 檜原村、奥多摩町 <神奈川県> 三浦市、中井町、山北町、箱根町、真鶴町、湯河原町 <新潟県> 小千谷市、加茂市、十日町市、村上市、糸魚川市、妙高市、五泉市、阿賀野市、佐渡市、魚沼市、胎内市、田上町、阿賀町、出雲崎町、湯沢町、津南町、関川村、粟島浦村 <山梨県> 都留市、大月市、韮崎市、上野原市、甲州市、早川町、身延町、南部町、富士川町、道志村、西桂町 <長野県> 大町市、飯山市、小海町、佐久穂町、立科町、長和町、阿南町、阿智村、平谷村、天龍村、上松町、南木曽町、王滝村、大桑村、木曽町、生坂村、筑北村、小谷村、坂城町、高山村、山ノ内町、木島平村、信濃町、小川村、飯綱町、栄村 <静岡県> 熱海市、下田市、伊豆市、御前崎市、牧之原市、東伊豆町、松崎町、西伊豆町、川根本町 <愛知県> 津島市、新城市、南知多町、美浜町、設楽町、東栄町、豊根村 <三重県> 尾鷲市、鳥羽市、熊野市、志摩市、木曽岬町、大台町、度会町、大紀町、南伊勢町、紀北町、御浜町、紀宝町 <富山県> 氷見市、南砺市、上市町、入善町、朝日町 <石川県> 七尾市、輪島市、珠洲市、加賀市、羽咋市、志賀町、宝達志水町、穴水町、能登町 <福井県> 大野市、勝山市、あわら市、池田町、南越前町、越前町、高浜町、若狭町 <岐阜県> 美濃市、瑞浪市、恵那市、山県市、飛騨市、郡上市、下呂市、海津市、養老町、関ケ原町、揖斐川町、池田町、七宗町、八百津町、白川町、東白川村 <滋賀県> 高島市、甲良町 <京都府> 宮津市、京丹後市、井手町、宇治田原町、笠置町、和束町、南山城村、京丹波町、与謝野町 <大阪府> 富田林市、河内長野市、柏原市、門真市、泉南市、阪南市、豊能町、能勢町、岬町、太子町、河南町、千早赤阪村 <兵庫県> 洲本市、西脇市、加西市、養父市、朝来市、宍粟市、多可町、市川町、神河町、上郡町、佐用町、香美町、新温泉町 <奈良県> 大和高田市、五條市、御所市、宇陀市、山添村、安堵町、三宅町、曽爾村、御杖村、高取町、上牧町、河合町、吉野町、大淀町、下市町、黒滝村、野迫川村、十津川村、下北山村、上北山村、川上村、東吉野村 <和歌山県> 海南市、橋本市、有田市、御坊市、田辺市、新宮市、紀の川市、紀美野町、かつらぎ町、九度山町、高野町、湯浅町、広川町、美浜町、由良町、みなべ町、日高川町、白浜町、すさみ町、那智勝浦町、太地町、古座川町、串本町 <鳥取県> 岩美町、若桜町、智頭町、八頭町、大山町、日南町、日野町、江府町 <島根県> 雲南市、奥出雲町、津和野町、隠岐の島町 <岡山県> 玉野市、笠岡市、井原市、高梁市、新見市、備前市、真庭市、美作市、久米南町、吉備中央町 <広島県> 竹原市、府中市、安芸高田市、江田島市、安芸太田町、神石高原町 <山口県> 萩市、長門市、美祢市、周防大島町、上関町、田布施町、平生町、阿武町 <徳島県> 鳴門市、小松島市、吉野川市、阿波市、美馬市、三好市、勝浦町、佐那河内村、神山町、那賀町、牟岐町、美波町、海陽町、上板町、つるぎ町、東みよし町 <香川県> さぬき市、東かがわ市、土庄町、琴平町 <愛媛県> 宇和島市、八幡浜市、大洲市、四国中央市、西予市、上島町、久万高原町、内子町、伊方町、松野町、鬼北町、愛南町 <高知県> 室戸市、安芸市、須崎市、宿毛市、土佐清水市、四万十市、東洋町、奈半利町、田野町、安田町、北川村、本山町、大豊町、いの町、仁淀川町、中土佐町、佐川町、越知町、檮原町、日高村、津野町、四万十町、大月町、三原村、黒潮町 <福岡県> 嘉麻市、小竹町、鞍手町、東峰村、添田町、川崎町、みやこ町、築上町 <佐賀県> 多久市、玄海町、大町町、白石町、太良町 <長崎県> 平戸市、松浦市、対馬市、壱岐市、五島市、西海市、雲仙市、南島原市、東彼杵町、小値賀町、新上五島町 <熊本県> 水俣市、上天草市、天草市、美里町、和水町、小国町、産山村、高森町、山都町、氷川町、芦北町、津奈木町、多良木町、湯前町、相良村、山江村、球磨村、苓北町 <大分県> 佐伯市、臼杵市、津久見市、竹田市、杵築市、豊後大野市、国東市、姫島村、九重町、玖珠町 <宮崎県> 串間市、えびの市、高原町、国富町、諸塚村、椎葉村、美郷町、高千穂町、日之影町 <鹿児島県> 枕崎市、阿久根市、西之表市、垂水市、曽於市、南九州市、三島村、さつま町、湧水町、錦江町、南大隅町、肝付町、大和村、喜界町、天城町
「消滅可能性」744自治体 人口戦略会議 239自治体が脱却 / 日本農業新聞
7 notes · View notes
harvardwang · 1 year ago
Text
張秀亞
H:高中曾見張秀亞作家的散文集,讀來清爽,但是有種淡淡的哀愁,後來軍中文康書箱有張秀亞自選集,中午有空也會選看,另代表作牧羊女常被提起。資訊不足的時代,對作者像謎樣人物。後看介紹:「1943年,到四川重慶任《益世報���文藝副刊「語林」主編,同年和天主教南京教區于斌主教之弟于犂伯在重慶真原天主堂結婚。1944年第一個兒子于若瑟出生即夭折。1945年,兒子於金山出生。1946年,回北京輔仁大學任教。1947年,女兒於德蘭出生,同年由新聞記者公會選為行憲後首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來到臺灣。」有名而隱其名。2001年6月29日在美國去世。也算是對作家好奇的結束。20230915W5
張秀亞
翻譯員
張秀亞,臺灣知名女作家,河北滄縣人,聖名則濟利亞,筆名陳藍、張亞藍、心井等,北平輔仁大學西洋語文系學士、歷史研究所碩士。曾任靜宜大學、輔仁大學研究所教授。天主教南京教區主教于斌樞機之弟妹。創作風格新穎清麗,意境深遠,著作有詩、散文、小說、翻譯、藝術史等八十餘種,詩人瘂弦譽其為「美文大家」。 維基百科
出生資訊: 1919 年 9 月 16 日
逝世: 2001 年 6 月 29 日,美國
著作: 杏黃月/台灣當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 荷塘之憶, 張秀亞人生情感散文, 種花記
學歷: 天主教輔仁大學, Seton Hall University, 河北師範大學
生平
1919��出生於河北省滄縣,父張里鵬 (字雲鵬),母陳芹,排名么女。7歲隨全家遷居天津,入天津天主教貞淑小學,是張秀亞接近文學的開始。[4]9歲開始於報紙之兒童週刊發表作品。12歲考入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院(今天津藝術學院),同窗有日後的女作家羅蘭、王怡之。15歲在《益世報》的文學周刊分別發表詩作〈夏天的晚上〉、〈秋之夜〉。發表文章時,以「陳藍」的名字寫散文,以「張亞藍」的名字寫小說同書評,用本名「張秀亞」寫些小詩,經常發表園地有《益世報》、《國聞周報》、《大公報》。[5]17歲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大龍河畔》於天津海風社出版,不數年便贏得「北方最年輕女作家」的美譽。[1]19歲考入北平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次年轉入西洋語文學系,畢業後考入輔大研究所史學組,後任英文系講師。1943年,到四川重慶任《益世報》文藝副刊「語林」主編,同年和天主教南京教區于斌主教之弟于犂伯在重慶真原天主堂結婚。1944年第一個兒子于若瑟出生即夭折。1945年,兒子於金山出生。1946年,回北京輔仁大學任教。1947年,女兒於德蘭出生,同年由新聞記者公會選為行憲後首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來到臺灣。來台後不再以陳藍、張亞藍兩個筆名,但以「心井」在中央日報發表文章。[6]1949年,她的長詩〈她呵,我們的好母親〉獲婦聯會新詩首獎。1952年,以本名張秀亞出版在臺灣第一本散文集《三色堇》。[1]1958年任台中靜宜英專(今靜宜大學)教授,講授翻譯課程。1965年,輔仁大學在台復校後,回輔大任研究所教授講授英美文學與寫作。1973年受邀在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擔任講座。2001年6月29日在美國去世。[3]
創作經歷與著作
張秀亞早期詩、散文、小說三種文類並進,文風夢幻。四〇年代末來台後,人生歷練導致創作題材轉變,散文以婚姻與憶舊為創作主題,如《三色堇》、《牧羊女》、《凡妮的手冊》等。1957出版《湖上》時,張秀亞自言創作風格已有所轉變,五〇年代末期開始寫田園生活,以及種種質樸的人物素描,以平凡生活、瑣碎題材入文。七〇年代,由於經常應邀報章雜誌書寫專欄,抒情味稍轉淡,其散文加重了哲理性沉思、文學藝術評論及讀書心得,《人生小景》等內容夾敘夾議,展現其晚年人生哲學。八〇年代後因病痛及生活不便所苦,創作銳減。[7]張瑞芬將1973年出版的《水仙辭》、1979年出版的《湖水・秋橙》與六〇年代的《北窗下》並列為張氏散文技藝的三個高峰。[8]
而詩歌主題則大多歌詠自然,描寫花草風露、季節遞擅。對於大學時代寫的散文詩,張秀亞亦自評其創作初期風格是「多幻想,缺少著樂觀的情調以及現實主義的色彩」。[9]在小說創作上,短篇小說集〈在大龍河眸〉,在藝術上承襲京派的文學風格,以詩化的寫實技巧,描寫平民百姓的生活與北方風情。來臺後受吳爾芙等女性作家影響,《女兒行》等作品開始具實驗性的嘗試。[6]瘂弦在張秀亞全集總論中提到張秀亞的小說「小説是『靜劇式』的,重視氛圍的『詩的小說』」。[1]
張秀亞自1934年起近七十年的創作生涯中,著作涵蓋論述、詩集、小說、散文、合集、全集、翻譯等,共計八十餘本。《張秀亞全集》於2005年,由國家臺灣文學館出版,共十五冊。
論述
《西洋藝術史綱》(11冊)雷文炳、張秀亞撰,臺中光啟出版社,(11冊)郵購出版社出版,1964年[註 1]
《給年青人》,香港山邊社,1981年11月
詩集
《青苔詩集》,天津出版,1937年
《水上琴聲》,彰化樂天出版社 1956年12月
《我的水墨小品》,臺北道聲出版社 1978年6月
《愛的又一日》,臺北光復書局 1987年4月
小說
《在大龍河畔》,天津天津北方文化流通社(海風叢書),1936年12月
《皈依》,山東保祿印書館,1941年1月
《幸福的泉源》,山東保祿印書館,1941年10月
《珂蘿佐女神》,重慶紅藍出版社,1944年10月
《尋夢草》,臺灣商務印書館,1953年9月
《七弦琴》,高雄大業書店,1954年1月
《感情的花朵》,臺北文壇社,1956年1月
《女兒行》,臺中光啟出版社,1958年8月
《那飄去的雲》,臺北三民書局,1969年7月
散文
《三色堇》,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52年6月
《牧羊女》,臺北虹橋書店,1953年8月
《凡妮的手冊》,高雄大業書店,1955年3月
《懷念》,高雄大業書店,1955年10月
《湖上》,臺中光啟出版社,1957年3月
《愛琳的日記》,臺北三民書局,1958年5月
《少女的書》,臺北婦女月刊社,1961年8月
《兩個聖誕節》,臺中光啟出版社,1961年10月
《北窗下》,臺中光啟出版社,1962年5月
《張秀亞散文集》,高雄大業書店,1964年
《張秀亞選集》,高雄大業書店,1964年8月
《曼陀羅》,臺中光啟出版社,1965年5月
《我與文學》,臺北三民書局,1966年12月
《心寄何處》,臺中光啟出版社,1969年9月
《書房一角》,臺中光啟出版社,1970年6月
《水仙辭》,臺北三民書局,1973年2月
《天香庭院》,臺北先知出版社,1973年7月
《人生小景》,臺北水芙蓉出版社,1978年6月
《寫作是藝術》,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78年8月
《詩人的小木屋》,臺中光啟出版社,1978年9月
《湖水.秋燈》,臺北九歌出版社,1979年7月
《石竹花的沈思》,臺北道聲出版社,1979年8月
《白鴿.紫丁花》,臺北九歌出版社,1981年7月
《海棠樹下小窗前》,香港星島出版社,1984年6月
《月依依》,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6年10月
《張秀亞人生情感散文》,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年9月
《與紫丁香有約》,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3月
合集
《張秀亞自選集》,臺北皇冠出版社,1971年11月
《秀亞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5年1月
《張秀亞選集》,香港文學研究社,1978年
《張秀亞作品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
《杏黃月》,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10月
《荷塘之憶》,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
翻譯
《聖女之歌》(德)韋非爾撰,張秀亞譯,香港新生出版,1952年[註 2]
《心曲笛韻》郝思蘭撰,張秀亞譯,臺中光啟出版社,1959年[註 3]
《恨與愛》莫瑞亞珂撰,張秀亞譯,臺中光啟出版社,1960年[註 4]
《回憶錄》德蘭撰,張秀亞譯,臺中光啟出版社,1962年[註 5]
《改造世界》凱樂撰,張秀亞譯,臺中光啟出版社,1962年[註 6]
《在華五十年》(陶明修女的傳記)巴任撰,張秀亞譯,臺中光啟出版社,1971年[註 7]
《論藝術》凱瑟等撰,張秀亞譯,臺北大地出版社,1972年
《自己的屋子》吳爾芙撰,張秀亞譯,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3年[註 8]
全集
《張秀亞全集1詩卷》,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全集2散文卷一》,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全集3散文卷二》,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全集4散文卷三》,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全集5散文卷四》,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全集6散文卷五》,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全集7散文卷六》,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全集8散文卷七》,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全集9散文卷八》,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全集10小說卷一》,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全集11小說卷二》,張秀亞 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全集12翻譯卷一》,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全集13翻譯卷二》,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全集14藝術卷》,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秀亞全集15資料卷》,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全集
評價及影響
文學評論者對張秀雅的評價,除了她作為女性文學的重要推手外,常以美文與富含鄉土色彩談論其作品,例如詩人瘂弦稱其為「美文大師」,在《張秀雅全集》的總論中提到:「張秀亞在無意識下所反映出的女性心靈世界,在今天看來特別具有前瞻意義,這樣的探索,不但使在一個女性較多的環境中成長的她,找到屬於自己藝術的驅動力,而寫女性、表現女性、創造女性文學,也成為她一生的抱負與職志。」並提及「在臺灣婦女寫作運動中,張秀亞無疑是一位重要的燃燈者。她的寫作活動,一直與婦女文運的脈搏緊密相扣,起著導引與示範的作用。」[1]同時瘂弦認為張秀亞是一位充滿鄉土色彩的藝術家:「為農業時期與工業時期交替的台灣,畫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像。那是台灣的黃金時代,如果有人問我們台灣的社會還沒變複雜、混亂之前,台灣人想些什麼,它們的夢是什麼顏色,讀一讀張秀亞的散文就知道了。⋯⋯張秀亞作品體現了那個時代,她的散文,是台灣永遠的田園詩歌。」[3]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mouniassn · 1 month ago
Text
小處著手,檢視修行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記得看過一句《阿伯的話》:「早上若比預計起床的時間多睡一分鐘,考驗就沒過,再怎麼累,都要準時。」早上比預定的時間晚起,哪怕一分鐘,都是修行不到位、意志不夠堅定的表現。修行不在別處,就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是小事,但深思之下,都是心性沒有提升、定力不夠、意志不堅。
比如闖紅燈,我發現自己還是未能突破,所以被一考再考。最簡單的考題第一關,日常普通上下班不趕時間,遇到紅燈是不會闖的。第二關,上班出門前定課完成較遲,趕時間,以前會闖紅燈,但現在已過關不闖,哪怕會遲到。第三關,下班時下雨,身體發冷、呼吸非常困難,想盡快趕回家唸經,闖了兩次紅燈,不敢再闖。第四關,無監控、無車輛、無其他人在場的小路口,堅持不闖紅燈。
反思這系列不同的情境,到底考我什麼,我覺得是「貪」。哪怕再趕時間、身體再不適、再沒有秩序、再沒車輛,違反交通規則就不行。修行沒有小事,從這些小事中,都能洞見心性、品行的高下。
傻傻地遵守交通規則,看似吃虧,如上班遲到、又要另外請假看診、身體痛苦等,起碼問心無愧。反思後提醒自己,下次出門時間要提早一點、請假時間要長一點。身體難以呼吸時,內心更要堅定,要想到自己曾犯戒、造業,才會自食其果,當下更要循規蹈矩,拿出「寧捨身命,不二過」的決心,來對治「貪」的習氣。
最近大半年,每晚總會在1點、2點或3點醒來,很難一覺睡到天亮。因要完成定課,4點要起床誦經。但半夜總會醒來,有時要很長時間才能再入睡。聽到4點的鬧鈴,今年有兩次下意識就把鬧鈴按停,一起來發現已到四點半。我總結,這兩次都出現在周末,而且當晚半夜醒來,一兩個小時後才入睡,加上覺得周末不用上班,又擔心睡眠不夠身體會更差,就放鬆警惕。我覺得這些在考「意志力」,但我也未能過關。
這個世間是選佛場,佛菩薩要找能荷擔如來家業者,怎麼樣的人適合呢?我套用在工作中——一件極其重要、不容有失的工作,我會安排給怎麼樣的同事呢?
我會想交給一位有責任感、有擔當、遵守規範、不私吞財務、循規蹈矩、性格穩重、不情緒化,人際關係溝通能力好,遇到困難都不失鬥志,迎難而上,有恆心、毅力,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並堅持完成任務的同事。具有這麼優秀品質的同事,我交待工作才能放心,因為我知道此工作交給這樣的同事助理,成功機率大。這樣的人到哪裡做事,做任何事成功機會都高。
「荷擔如來家業,匡扶正道,終結六道輪迴」大志業的人才,絕對要精挑細選。我若是佛菩薩,也一定會給佛門的教學助教(渡眾者)製造極致的磨難,非同尋常的考驗,檢視渡眾的助教是否有能力擔大任。因為不經過這樣磨練,若渡眾者有一點偏差,則會牽連無量眾生沉淪苦海,害自己也害別人。心性、品格、道德這些最基礎的要正,要具備謙遜、勇氣、信念、恆心、毅力、智慧、慈愛之心,具永不失去信念,堅守正道的決心,才能擔大任。希望大家都能突破考驗,勇擔大任,攜眾生出離輪迴的苦海。
(分享完畢)
有緣人分享日常生活中的考驗,如闖紅燈與否、每日是否準時早起做定課等生活中的小處著手,提升品行,檢驗自己是否具備優秀佛門龍象的特質。從本文中,提出以下三點省思:
一、生活道場,處處考驗
有緣人從闖紅燈,省思如何對治「貪」的習氣。有緣人說得好:「從這些小事中,都能洞見心性、品行的高下。」前三關,若趕時間或是身體不適就闖紅燈,這就是自己的利益與外境衝突,選擇以自己利益為先,還是選擇遵守維護公共安全的交通法規。第四關,無其他人在場,是否就貪快闖紅燈,考驗是否做到「君子慎其獨也」,沒有人在旁觀察監督,自己是否堅持做正確的事。
接著,別人都違規,考驗自己是否跟著同流合汙,如果跟著大眾一起違規,卻符合自己的利益,那是否能堅持守規矩。如果特地請假,卻還是趕時間,在利益衝突又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是否能堅持循規蹈矩。這些也都值得思考!有緣人這系列的情境反思,真是相當細膩。有緣人反省應該拿出「寧捨身命,不二過」的決心,從生活小處中對治「貪」的習氣,值得大家學習和省思。
二、早起誦經,訓練意志
早上四點起床誦經,的確是非常有效的意志力自律訓練。太陽都還沒出來,世界一片安靜,早起時精神、體力較好,把最好的時間和精力拿來作最重要的事,真的是相當明智的選擇。
但是,在此提醒,早起就要早睡,可嘗試九點多就準備就寢,十點前熄燈,否則白天工作忙碌,��眠不足、精神不佳,影響效率。另外,阿伯也提醒過:「每天任何時候都可以誦經,凌晨0點到3點則不要誦,要睡覺,保持身體健康。」若是凌晨一兩點醒來,通常是干擾,建議請示佛菩薩找出干擾源,才不會影響睡眠品質和身體健康。
三、佛門助教,磨難訓練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負有渡眾任務的人,不能率性而為,而是要面對各種人事物的淬鍊,經歷磨鍊,方能有智慧與能力去渡眾生,磨難愈多,成就愈大;要自己救自己,更要把定功修好,接受磨鍊,修到如如不動。『欲成佛門龍象,先作眾生馬牛』,所以要忍辱才能負重,萬事起頭難,再做就不難。」
一位渡中者,除了分內的業務,有機會做佛菩薩的小幫手,做渡眾業務來福慧雙修,還能做什麼呢?蔡師兄(阿伯)才是經歷各種非比尋常的磨難,白天也考,晚上也考,各種境界都考,目的就是要訓練意志、提升層次。但是,我們也別小看自己,每個螺絲釘都發揮妥善的作用,就能協助佛菩薩完成宏大的布局。修行路上的種種考驗,如有緣人所說:「如果不經過這樣磨練,若渡眾者有一點偏差,則會牽連無量眾生沉淪苦海,害自己也害別人。」磨練就是要讓我們活得更通透,所思、所言、所行,都更堅定地走在正道上。
人的所作所為上天都知道,處處為眾生著想,點點滴滴都會讓心性更加提升。讓我們一起從小處著手,檢視修行,提升品行。共勉之。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wangwill66 · 1 year ago
Text
煩憂
H: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煩憂自古皆有,上至君王,下至庶民,憂國憂民,范仲淹更甚「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憂國也為情愛憂個人憂錢途。古時没有「憂鬱症」這名詞,煩憂的詩詞倒不少。天下本無煩憂,庸人自擾之。斬斷三千煩惱絲,全憑心中慧劍斬。天地煩憂自遠離,神清氣爽日日過。以解脫釋迦牟尼的所稱的三界皆苦「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三界皆苦, 吾當安此。」吃飽太閒煩憂多,找事找活多長壽!20231006W5
網路資料: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出自唐代李白的《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覽 通:攬;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銷愁 一作:消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煩惱叢千縷,全憑慧劍揮維基文庫
詩詞名:相見歡①
作者: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②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③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④
紅樓夢
「因定三生果未知,繁華浮影愧成詩。」
無端墜入紅塵夢,惹卻三千煩惱絲。
《紅樓夢》的中心思想。人世間因緣不過是三生三世的因與果,所有繁華苦難,皆是浮影。所有人無非都是來到人世,入了紅塵,做了一場煩惱如三千髮絲般多且不斷的夢。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是北宋張載一生為學的歸宿,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
釋迦牟尼: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
三界皆苦, 吾當安此。
三界,佛教用語。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構成世間,相當於三有。有情眾生都在三界中因為煩惱的關係生死輪迴。此概念被道教借入,也稱三界二十八天。 在淨土宗曇鸞大師所著的《略論安樂淨土義》中,說明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等佛國淨土非屬三界。 梵語त्रैलोक्��還可以翻譯為三世,指時間界,如過去、現在、未來縱三世佛。 維基百科
法��山聖嚴法師
人生本來就是苦多樂少,我們的一生汲汲於追求消滅痛苦的方法,這都只是治標而已,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可能還會造
成更大的痛苦。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痛苦的發生,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聖嚴法師)
見慕法師:欲離苦得樂,首先要知苦。所謂:「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佛法將種種苦約略歸納為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從古至今,上至達官顯要,下至販夫走卒,無人能倖免。然而苦從何來?苦,是起惑、造業之結果;亦即現在的苦果,是過去種的因,集合過去的善業和惡業,而有現在的善報、惡報。轉煩惱生死苦之因,得菩提涅槃樂之果。 苦,世人所厭離;樂,世人所追求。 從古至今,人們無不追求快樂、遠離痛苦。
宋.范仲淹〈謝轉禮部侍郎表〉:「進則盡憂國憂民之誠,退則處樂天樂道之分。」
岳陽樓記
作者:范仲淹 北宋
1046年10月17日本作品收錄於《范文正公集/卷07》和《古文觀止》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謝轉禮部侍郎表》
臣某言伏蒙聖慈特授臣尚書禮部侍郎依前充職者楨握自天震惶無地循牆弗獲致寇是虞臣中謝伏念臣布素寒坎斗管微器初糜下士之祿忽塵上聖之雉歷升近芝二且亡一書2 
班嘗預太政深自感激誰蔚因循川祖宗之謀請行故事懷社稷之計動發危言雖欲必盡其心奚能久安於位彊彰無狀誠合有誅而聖意始終天慈曠蕩尚真名於祕殿伏蒙幸於善藩犬拙云藏人言用息莫聞課最敢睹龍光伏蒙皇帝陛下雷霆霧威日月還照丞冠圖舊不次推恩擢登宗伯之曹上應文昌之緯職命如故爵數甚隆徒執讓以弗諧止服榮而為懼臣敢不夕惕二省寅恭必進則盡憂國憂民之誠退則處樂天樂道之分上酬聖遇用竭愚
酷相思·本意(鄭燮)
杏花深院紅如許,一線畫牆攔住。嘆人間咫尺千山路,不見也相思苦,便見也相思苦。
分明背地情千縷,拼惱從教訴。奈花間乍遇言詞阻,半句也何曾吐,一字也何曾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在2015年,全球已有超過3億人受憂鬱症(Depression)及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所擾。另外一項研究則顯示,從1990年到2010 年,受憂鬱症影響的人口增加了 37.5%。
憂鬱症是一種精神官能症,對人事物失去興趣甚至感到悲傷,且持續一段時間,初期不容易被發現。憂鬱症和單純情緒不好是不一樣的,多數人不會再難過低潮的情緒持續太久,但憂鬱症會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於人的感受、行為和思考都會造成影響,嚴重的會造成身體機能問題,影響正常的起居生活、睡眠和工作。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提到目前診斷憂鬱症的標準共有9個症狀,其中只要有5個症狀持續超過兩週,且大部分時間都有達到標準,就要小心得到憂鬱症,症狀包括(2):
1.憂鬱情緒:快樂不起來、煩躁、鬱悶
2.興趣與喜樂減少:提不起興趣
3.體重下降(或增加)或食慾下降 (或增加)
4.失眠(或嗜睡):難入睡或整天想睡
5.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思考動作變緩慢
6.疲累失去活力:整天想躺床、體力變差
7.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覺得活著沒意思、自責難過,都是負面的想法
8.無法專注、無法決斷:腦筋變鈍、矛盾猶豫、無法專心
9.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
何謂憂鬱症?最常見的症狀如下:
1.憂鬱情緒:悶悶不樂、面露愁容、哭泣、易怒。
2.生活失去平時的興趣或樂趣、性慾減低。
3.認知及動作遲鈍:反應遲鈍、記憶力變差、無法專心、猶豫不決、生活懶散、生活及工作能力減退。
4.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5.失眠、經常凌晨醒來。
6.疲倦及四肢無力。
7.躁動不安、手足無措。
8.自責、罪惡感。
9.無助、無用、無望。
10.自殺念頭或企圖。
11.其他:酒精濫用、慮病(過度注意身體症狀,擔心患有重大身體疾病)。
12.另外憂鬱症病患,也常合併有明顯焦慮症狀,如恐慌、莫名的恐懼、心悸胸悶、頭暈及全身疼痛等。
維基百科介紹:
情緒障礙症
ADD ARTICLE DESCRIPTION
情緒障礙症[1](mood disorder)又稱情感障礙(affective disorder)、心境障礙、情感性疾患,是一群精神和行為疾患的狀況[2],人的情緒障礙或紊亂是其主要的基本特徵[3][4]。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是對於診斷患疾的歸類;在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十版ICD-10中,以情緒性(情感性)疾患(mood (affective) disorders)分類之。
有情緒障礙會影響以任何形式行使權力的人,其中傲慢綜合症、狂妄自大、錯亂或自戀最為突出。
分類
憂鬱性疾患
1869年描寫憂鬱性疾患的漫畫
氣候寒冷、缺少陽光的北歐、俄羅斯等地區則屬憂鬱症高發區
憂鬱性疾患,是一類以心情抑鬱為主要特點的情感障礙,包含常見的憂鬱症(抑鬱症)。
對憂鬱性疾患的診斷一般由醫師遵照DSM或ICD標準(兩者基本一致)進行,一般症狀較重的患者考慮診斷為重性抑鬱障礙,症狀較輕但是病程較長的患者則有可能是心境惡劣障礙,有明顯季節性特徵的患者可能診斷為季節性情緒失調。另外,在按此標準診斷前一般須排除其他有相似症狀的生理疾病[5]。
憂鬱性疾患屬於常見的心理疾病的一種,目前全球有超過2.64億名患者[6]。近年來憂鬱性疾患的發病年齡有提早,且發病率提高的趨勢。終身患病率在不同國家中不盡相同,有調查顯示中國的患病率約為6%[7],而日本的患病率則高達20%[5][8]。COVID-19致使全球青少年抑鬱概率翻倍增加。[9]
在積極治療的情況下憂鬱性疾患的癒後良好,但考慮到患者須承受極大痛苦並有自殺的可能,因此應儘早進行積極治療。患者在症狀緩解後仍有復發的可能,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對憂鬱性疾患的藥物治療至少持續到症狀緩解後的六個月。[10]對於發病較早、有精神病症狀或對藥物反應不良的患者則很有可能反覆發作造成不良後果[11][12]。
重性抑鬱疾患
主條目:重性抑鬱疾患
在所有憂鬱性疾患中,重性抑鬱疾患的症狀最為嚴重,其主要影響心境、認知和軀體功能。在心境方面,患者長期(兩周以上)處於極其抑鬱的情感狀態中;認知方面,患者往往看到事物的消極面,被空虛感和無價值感包圍;軀體功能方面主要有進食和睡眠障礙和無力感,頭痛等[13]。患者可能反覆想到死或者有自殺企圖,最終大約有3.4%的患者自殺[14]。
對重性抑鬱疾患的診斷主要依據的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的相關標準。醫生需要先排除生理因素、藥物濫用[15],然後進行有關抑鬱程度的測試以確診[5]。
對於確診的患者,醫生往往會建議抗抑鬱藥物治療,即選擇性5-羥色胺再吸收抑制劑(SSRIs),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和三環類抗抑鬱藥,有時會建議患者參加心理治療[5]。對於年輕患者,例如兒童則應先考慮心理治療[16],而對於症狀特別嚴重(有嚴重自殺企圖或者緊張性患者)的患者則可能進行電痙攣療法(ECT)[17]。大多數重性抑鬱疾患的患者愈後仍能正常生活。多數患者在未治療下能康復[18]或緩解[19]。超過35%的患者仍會復發[20],而心理治療較能有效預防復發[21]。對於發病早、有精神症狀或者同時患有人格障礙的患者則預後不良,他們可能會反覆發作,自殺率也較高[11][12]。其提出情緒神經編碼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快速抗抑鬱分子的作用機制,2019年7月獲得腦神經學最高的國際凱默理獎,為非歐美人獲獎之首例,其提案成為國際醫療界廣泛認同的一個研究方向。[22]
持續性抑鬱症
主條目:持續性抑鬱症
持續性抑鬱症的症狀與重度抑鬱症的症狀相似,但是與重度抑鬱症相比,持續性抑鬱症的程度較輕,而持續時間較長[5]。持續性抑鬱症一般要持續2年才能確診,病程可以持續10年以上甚至一生[13]。心境障礙診斷方法與重度抑鬱症相同,但其診斷標準較低。對確診的患者,其治療方法與重度抑鬱症的治療方法相同[5]。持續性抑鬱症會引發重度抑鬱症,有研究顯示有79%的患者在一生中會併發重度抑鬱症,此情況亦稱為雙重抑鬱症(英語:Double depression)[13]。
季節性抑鬱症
主條目:季節性抑鬱症
季節性抑鬱症的症狀與重性抑鬱疾患相似,有時歸類為重性抑鬱疾患的一個亞型[23]。主要特點是病情會隨著季節而有所起伏,患者經常在寒冷季節發病,並在其他季節完全緩解。季節性抑鬱症隨緯度的增高而越發流行, 意即日照時間越少,發病率越高。多曬太陽可減輕病情,對這種疾病的診斷需要確認患者只在特定時節發病而在其他季節從未發病。對患者的治療與重性抑鬱障礙的治療相似,對於季節性情緒障礙,光照治療似乎特別有效。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學者於2013年繪製的「抑鬱症世界地圖」顯示,日本與陽光充足、氣候溫暖的東南亞、南歐、澳大利亞同屬抑鬱症發病率較低的地區,而氣候寒冷、缺少陽光的北歐、俄羅斯等地區則屬抑鬱症高發區[13][24]。
非典型抑鬱症
主條目:非典型抑鬱症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患者可能表現出明顯的抑鬱症狀,但是不符合DSM任何一種具體病症的診斷標準,這時可以作出非典型抑鬱症的診斷[25]。
雙相情緒障礙症
主條目:雙相情緒障礙症
循環性情感症
主條目:循環性情感症
在DSM-5已歸為雙相情緒障礙症之亞型
物質所致障礙
其它軀體疾病所致障礙
未明示之情緒障礙症
臨床徵象
憂鬱初期,大腦的海馬體(Hippocampus)、杏仁核(Amygdala)、以及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等負責情緒的區域,下達指令給自律神經,心血管、免疫及內分泌系統等,適時地回應內外在壓力(心跳及血壓稍稍上升,HF下降等)。但長期的壓力,焦慮,或憂鬱會導致身心俱疲,自律神經的交感支容易出現交感疲乏(Sympathetic Fatigue),LF絕對值甚至低於正常值,再加上副交感 HF已顯著撤退。[26]
相關條目
人格障礙
抗憂鬱劑
自我藥療
參考資料
1 note · View note
nanwuamituofo · 1 month ago
Text
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空老法師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六集)  2010/4/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0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四面第七行,就是第二個段落,我們還從頭念起。
  「王氏會經,雖大有功於淨宗,但所會之本頗多舛誤。白圭之瑕,賢者惜之。蓮池大師謂其:抄前著後,去取未盡。彭紹升居士斥之為:凌亂乖舛,不合圓旨」。我們先看到這個地方。前面介紹《無量壽經》現前流通的各種版本,除了五種原譯本之外,還有四個本子,有三個是會集本,有一個是節本,這個地方都順便在這裡做個介紹。王氏是王龍舒,就是王日休,這是最早會集《無量壽經》的。可見得很早就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版本太多,而內容差別很大。如果說是五種版本都讀,確實是很麻煩;讀一種,其餘四種沒看到,四種裡面很多的經文,而這個本子裡沒有,那就很遺憾,所以這個本子很少流通,這是重要的因素。王龍舒居士是宋朝時候的人,前面介紹過,他的著作很豐富,念佛真有功夫,往生的時候是站著走的。他的《淨土文》非常好,也可以把它當作國文來讀。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介紹過,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蕅益大師的《靈峰宗論》、王龍舒居士的《淨土文》也非常好,文字非常好,都是淨宗大德的好文章,我們學文言文,把它當作國文本子來讀,很好。
  他的會集本出來之後,流通很廣,你看日本的《大正藏》、乾隆時候編的《龍藏》,都收在《藏經》裡面。能收在《藏經》,就是得到���代大德的肯定。可是他還是有錯誤,舛誤就是錯誤,還有些錯誤。白圭之瑕,賢者惜之,這兩句是惋惜的話,可惜做得不夠圓滿,他有欠缺。蓮池大師也非常佩服他,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那是很大部頭的一個著作,裡面引用《無量壽經》的經文,一半以上都是引用龍舒居士的會集本,對這個本子也是肯定。當然它不能夠盡善盡美,所以蓮池大師也有批評,稱他這個本子抄前著後,去取未盡,這兩句話後頭有解釋。彭紹升他有節本,他不是會集的,他只取康僧鎧的本子。康僧鎧的本子讀起來也不容易,他把它重新整理,編一個新的本子,裡面生澀艱難的地方他把它刪掉,所以這個本子讀起來就很流暢。那也算是個好本子,但它不能算會集本,它算是節本。他對於龍舒居士這個會集本也有批評,說它凌亂乖舛,不合圓旨,也是說它不完美。不能說他沒有功勞,確實功勞也不能夠磨滅的,但是它不是一個完美的本子,很可惜的這麼一樁事情。
  下面這是黃念祖老居士他提出的解釋。「今筆者」,這是著筆寫這個註解的人,就是黃念祖老居士,「仰承古德諸說」,我們用現代話就是,根據古大德他們的講法,「竊計王氏之失」,竊計就是我私下的相比,我私自的想法,龍舒居士會集至少有三點他失誤的地方。第一個,「王氏會集,僅據四種,未及唐譯。唐譯名《無量壽如來會》,出自《大寶積經》,乃菩提流志大師所譯,多奧妙精要之文,為他譯所無」。他譯就是其他四種原譯本裡沒有的,確實這在《大寶積經》裡面的「如來會」,這個本子龍舒居士一生沒見過。從這個地方我們就體會到古時候經書得到不容易,因為那個時候的經書都還是手抄本。所以古傳的經書裡面有錯字,這是難免的,一部經那麼大的分量,難免會抄漏掉一個字、抄錯一個字,這是非常非常難免的。這個本子,就像黃念祖老居士所說的,有許多奧妙精要的文字,是他所看到四種本子裡所沒有的,當然這就漏掉了。這是第一個不圓滿的地方,是他沒有看到五種原譯本,這第一個。
  第二,「去取未盡」,這是蓮池大師的批評,說他老人家去取未盡,這是講「取繁遺要,改深為淺」,他犯這個毛病。繁的東西應當把它精簡,他還是照抄;重要的東西漏掉,疏忽漏掉了,這舉出例子出來,說這個話不是隨便說的。「例如蓮池大師所責:如三輩往生」,這一段經文裡,「魏譯皆曰發菩提心」,魏是康僧鎧,康僧鎧的本子裡三輩都有發菩提心,可是王龍舒的會集本只有中輩有發菩提心,下輩他說不發,沒有發菩提心,上輩沒說、沒有提,「則高下失次,故云未盡」,這就是去取未盡。人家說這個話有根據的。他說「由上例可見,上竟不言」,上是上輩往生,沒有說發菩提心。菩提心多重要!這是「遺要」,把重要的遺漏了。下輩也是講發菩提心,他說「不發」,下輩可以不發菩提心,「改深為淺」。這是蓮池大師跟彭居士責備他的地方,這真有根據,不是隨便說的。
  第三,「率意增文,儼若自著」,率意是隨意,增加文字,就好像是自己著作的一樣,這個不可以。翻經可以,你從梵文翻譯成中文,這個可以,是你自己斟酌用什麼文字。會集不可以,會集一定要用它的原文,不能改變人家的文字,這是印光大師非常重視的。因為隨便改動文字,我認為用這個文字好,我來改;你認為那個文字好,你來改,改來改去,到以後這個佛經就沒法子看。所以要尊重翻譯,決定不能改變,縱然認為有問題,可以把它註在旁邊,不能改它的字,這是規矩。所以這個地方疏忽了。「故蓮池大師責曰」,責備他「抄前著後,未順譯法」。這下面說明,「蓋責其抄引經文於前」,這是抄前,「復又自著文句於後」,就是把自己的意思放在後面,也就好像翻譯一樣,這錯了。後面如果有見解的話,可以用小字註在旁邊,決定不能跟經文混合在一起,這是很大的一個忌諱,這叫抄前著後,未順譯法。譯經它有譯經的規矩,這是違背了譯經的規矩,他也不是翻譯,他是會集。底下講,「蓋是會集,必須依據原經,萬萬不可於原譯外擅增文句」。龍舒居士就是犯這個規矩,你是會集,你不是翻譯。你是翻譯可以,你自己斟酌用什麼樣的字、用什麼樣的詞,來翻這個梵文的意思,這可以的。可是會集不行,因為你不是依據梵文原本,你是用譯本,人家已經譯成中文,你一定要尊重,要依原經不能改動一個字,這是會集的一個規矩。所以龍舒居士有改動,改得好不好?改得真好,改得真好但是你破壞規矩了,這個不許可的,你不能破壞規矩,不能開這個例子。你可以改,別人也可以改。你沒有問題,你在佛經上的修養達到這個標準,修持功夫境界也達到,你改得是不錯,可是這個例子一開,以後的人怎麼辦?以後的人沒你這個程度,他也改了,王龍舒居士都可以改,我怎麼不能改?這個例子一開,往後弊端就出來了。
  實在講,王龍舒有這個問題,魏默深也有這個問題。我們細細看,他改得好不好?改得真好,可是你要想到後遺症,那就可怕,這個例子就開不得,不是說他改得不好,例子不能開。要怎樣兩全其美?剛才講了,用小字註在旁邊,可以的,這就能盡善盡美。所以這是「故責王氏未順譯法。由上可見王氏之失」,他所以失誤的地方,他會集本失誤的地方,「非是不應會集,而在於會本之多疵也」,就是瑕疵,有好幾個瑕疵,所以它不能稱為盡善盡美。這都屬於常識,很重要的常識,我們學佛必須要尊重經典,經典的原文不能隨便更改,古大德的註解也不能隨便增省文字。古德能註這部經,能流傳到今天,總有幾百年,這幾百年當中,讀這個本子的人很多,你看看古人都能夠尊重,我們怎麼可以隨意來改動他的文字?這是很不道德的事情。我們有意見,可以加註在旁邊,這是許可的。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彭紹升居士憾於王本之失」,這是講很遺憾的,感覺得王本是很好的本子,非常可惜就是有這點瑕疵,不完美。「乃取魏譯本而刪節之」,他只取一本,他這個不算會集,只取曹魏康僧鎧的本子。三國時代,曹操當權,曹魏,康僧鎧是那個時代的人。所以三國時代佛法已經相當盛,魏蜀吳都有,這些地方都有佛教的道場。「是《無量壽經》之第七種」本子,前面講王龍舒的是第六種。前五種是原譯本,第六種是會集本,王龍舒的,彭紹升的這是第七種,第七種是節本,也有流通,人家也喜歡讀。「但此僅為魏譯一種之節本,而非諸譯之會本」。這個節本,在現代這個時代,現代是什麼?叫知識爆炸,你看書的數量比從前多多少?從前出一本書真不容易,現在尤其電腦發達,出版一本書是輕而易舉。我們到書店裡面一看,在從前進到書店,磁場都非常好,進到圖書館、進到書店磁場特別好。現在不行,現在我偶爾到書店去找幾本書,一進入書店,磁場非常不好,這什麼原因?正論沒有了,都是邪知邪見,所以這是給我們非常大的、非常明顯的感覺。我在年輕時候常常逛書店,確實至少古人的東西這些典籍至少會有一半,一半今人的,一半古人的。現在古人少了,我們到書店一看,一個小角落,其他都是現代人的,所以磁場很不好。找一個清淨舒適的磁場,幾乎我們現在也找不到了,這是什麼原因?我想我們大家都知道。誰把磁場破壞?科技,這些科學技術,新開發的這些東西,把整個地球的磁場破壞了。
  我們細心觀察我們的生活,一般人所吃的,真的《無量壽經》上所說「飲苦食毒」,吃的都是毒。這些動物的肉,要是跟六十年前,不說遠,六十年前做個比較,七、八十歲的人應該能夠回憶到,你在童年所吃的這些肉,跟現在吃的肉味道一樣不一樣?我曾經問過我的師母,方東美先生的夫人,我提出這個問題,妳們吃的豬肉、雞肉,跟妳童年時候、少年時代的時候,味道一樣不一樣?她想了三、四分鐘,告訴我不一樣。我們吃素菜的人,我們細心去想一想,我們現在吃的菜,平常吃的菜,白菜也好,莧菜也好,蘿蔔也好,特別是菇類,跟六十年前的一樣不一樣?大不一樣!六十年前冬菇的味多鮮、多美!現在的沒有味道。看到很大,樣子很好看,不是味道!蔬菜也沒有從前那麼樣的鮮美,都沒有了,什麼原因?農藥、化肥把它破壞了。所以現在的土壤有毒,你種植的東西也都有毒,這不就食毒嗎?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人活在這個世間,愈活愈沒有味道,生活愈來愈苦。現在科學講什麼?基因,把基因全破壞了,這就是破壞大自然的環境,破壞我們的生活。
  我們再往下看,「於是晚清魏承貫(字默深)居士」,我們常常都稱魏默深,或者稱魏源。魏居士他是清朝時候的人,稱晚清,咸豐年間的人。我們知道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就是咸豐皇帝的妃子。「為救龍舒之失,取五種原譯,另行會集,別成一書,初仍名《無量壽經》,後經正定王耕心氏改名為《摩訶阿彌陀經》」。這個本子現在沒有流通,《大藏經》裡頭有,這是《無量壽經》第八種的本子。「魏本文字簡潔精當,遠過王本」,會得不錯,比王龍舒是有進步。「但率自增文之病,未能盡免,故魏本亦未盡善也」。印光大師在《文鈔》裡有批評,隨著自己的意思把經文的文字改動了。這樁事情,早年我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老師提出過這個問題。他改得好不好?改得真好。也就是這個例子開了,你看王龍舒開的這個例子,魏默深又援這個例子,這個太可怕了,怕的是造成以後這些沒有這樣程度的人,沒有這個境界的人,隨意來改經,這問題就嚴重。
  節本,我們剛才講,對於現代這個社會很有需要,因為現在社會的人喜歡簡單,你這一本經書這麼大的分量,人家不願意看,也沒有時間去看。愈簡單愈好,人家愈歡喜,特別是對於知識分子。所以我也編了節本,我編的是《十善業道》一個節本,《弟子規》我也編了個節本。《十善業道經》我的那個節本大概只有六百字的樣子,方便,大家讀起來喜歡,便於流通。我還有一個節本,那是節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我是《講義》的節本,《講義》的分量很大,我把它重要的一條一條的節錄出來。我曾經講過一遍《金剛經》,我講的好像是「金剛經講義節要」,就是用這個節本講的。這個節本也流通了,對於初學的人來說很方便。你要深入,你就看原本。這是在現在這個時代,是有這個需要的。
  下面說到我們這個會集本了,給我們介紹的是夏蓮居居士會集這個本子的因緣。「先師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的老師,已經過世、往生了,這稱先師,夏蓮居老居士。先對老居士的德行做個簡略的介紹。「悲智雙運」,他有真的慈悲心,他有智慧,雙就是指慈悲跟智慧,自行化他,運是運作,就是自行化他。這相當不容易,有些人有慈悲,沒有智慧;有智慧,沒有慈悲,不肯教人,那都不完備。有智慧,又肯教人,菩薩!「宗說俱通」,宗是禪宗,說是教下,我們中國大乘佛法講的是宗門教下,所以佛教本身稱宗教,跟我們現在講的宗教不相關,這個一定要知道。佛法自稱為宗教,這個宗就是禪宗,叫宗門,禪宗之外其他的九個宗派都叫做教下。為什麼這麼說?他教學的方式不一樣,禪宗是悟後起修,沒開悟的時候不看經教、不看經典的,開悟之後再看經典;教下先從經典下手,到最後開悟了,所以這是兩個路子。
  所以禪宗對什麼樣的根性?上上根人,那是它的對象,普通人做不到,這個我們要曉得,普通人做不到。所以不是上上根人,你要去參禪,參一輩子,叫白參了,你不會開悟。你要是不能開悟,你的生死就不能了;換句話說,該怎麼輪迴還是搞輪迴。所以我初學佛的時候,三個老師都警告我不能學禪宗,決定不能去學《六祖壇經》,不能學惠能,直截了當告訴我,你沒有那個條件。方老師介紹我法相唯識,介紹我《大方廣佛華嚴》;李老師介紹我淨土,介紹我《大佛頂首楞嚴》,教下。教下對象是上中下三根,從經典下手,按部就班,就好像讀書一樣,你得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慢慢向上提升。而禪宗,禪宗是天才兒童,他不要小學、中學、大學,都不要,他一下就可以上研究所,他有這個本事。所以沒有這個本事可不能碰它,那真的不是隨便可以學習的。
  所以在佛法裡一個禪、一個密,密比禪還要好一點,確確實實禪宗不是上上根人不得利益。密也是這樣的,但是密還有次第,先學顯教,顯教有一定的程度,顯教就是教下,有一定的程度,他要參加考試。也就是顯教裡頭,沒有到大徹大悟,大徹大悟見性了,比大徹大悟低一階,應該就是大悟,有小悟、有大悟;換句話說,清淨心得到了。大徹大悟,用我們這個經題上標準,「清淨平等覺」,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禪宗的條件,宗門的條件。在教下裡面,你得清淨心,給諸位說,得清淨心就是見思煩惱放下了,執著沒有了,當然智慧開了,清淨心生智慧,這叫開悟。這還不是大悟,但是如果真的得清淨心,見思煩惱斷了,可不可以學密?可以,但是還不是密宗正式的學生。密宗正式的學生,還要向上提一層,大悟,不是徹悟,大悟。大悟是什麼?還要把塵沙煩惱放下,就是你能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這是密宗正科生了,你才有資格學習,不那麼容易。他大悟了,他還沒有徹悟,為什麼?他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沒破。
  我們選擇法門,自己要清楚自己是什麼根性,選錯了,那你就是藥吃錯了,得病把藥吃錯了,不但治不好病,可能病上再加病,你說多麻煩。佛法是藥,八萬四千法門就好像到藥鋪裡看林林總總那麼多藥,你能吃嗎?你敢吃嗎?我們知道,沒有醫生處方不敢吃,會怕吃壞了;那佛法你隨便修,你就不怕嗎?所以大乘經裡,《華嚴》裡有講,「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古來這些祖師大德就好像是大夫,好像是護理人員,他們懂得,我們想學佛得找這些人,他看看我們是什麼樣的根性,給我們介紹哪些經典,這是必要的,不能隨便自己去摸索。所以學佛,你看老師決定你這一生修學成敗的關鍵,你要遇到真正善知識、真的好老師,你就佔很大的便宜。為什麼?不走彎路了,自己有病,找到好醫生,醫生給你一看,給你開方子,你吃了這個藥,病就好了。所以佛門的善友難遇!我們到哪裡去求?不過現在也沒人求了,為什麼?連父母都不孝、都不要了,哪裡還談得上尊重老師?
  佛法是聖賢教育,是大聖大賢的教育,你要不懂得尊師重道,你到哪裡去求?沒地方求。我們佛門常講「佛度有緣人」,誰是有緣人?給諸位說,孝順父母,尊師重道,這個人有緣。不孝父母,不敬尊長,不重視聖道,沒緣!遇到真正善知識也沒有用,為什麼?你不能吸收,你看經看不懂,你會把意思看歪了,自己想的什麼意思,你聽經也聽不懂。所以開經偈說得好,「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沒有尊敬的心、沒有誠敬的心,你聽把意思聽扭了,用你自己的煩惱習氣,那種不正知見,你來解釋佛經,把經全解錯了,學了幾十年,最後說佛經不靈,還得毀謗它。所以真正善知識,他一生唯一的一個希望,找傳人。老師把佛法傳給我,我要傳給什麼人?如果沒有傳人,那你就得寫書,我把我所學的、所悟的寫在書本上,這書本流傳給後世,到後世去找有緣人。不容易!太難了。
  李老師告訴我,學生找老師難,老師找一個傳法的學生更難,到哪裡去找?李老師的學生不能說不多,太多了,最保守的估計超過五十萬人,這裡頭幾個人能傳他的法?往生的有,往生的倒不少,念佛往生的;真正傳法的少!很不容易。真正傳法的人,就是印光大師所講的條件,你對老師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你就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你在那裡聽一百年也得不到利益,關鍵在此地。誠敬怎麼來的?誠敬是性德,是從孝養父母那裡來的,把對孝養父母的心對待老師,這就是尊師重道。如果對父母都不孝順,那就完了,這一生學佛,有一個好處,阿賴耶裡面種了佛法的種子,這一生不能成就。我們聽了這個話,很恐怖,不能成就怎麼辦?好在淨宗法門裡面有特別的緣分,你要真正能學會,懺除業障,還有一口氣,到最後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是淨宗的殊勝。所以我們在台中蓮社看那些蓮友,往生的真不少,最保守的估計,李老師在台中講經教學三十八年,跟他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真往生的,我的估計應該有五百人以上。這個功德殊勝,真難得,那不錯。
  所以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是以孝道為基礎,你看淨業三福跟我們講得多清楚,第一條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入佛門基本條件,你要把這四句做到,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佛弟子。換句話說,佛經典裡,你能信、能解,這就是你的善根;你能夠依教奉行,這是福德。你能行、能證,往生就是證果,無論三輩九品,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為什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是一生圓成佛道。我們業障重,怎麼懺除?懺除就是改過。經典是是非善惡的標準,從哪裡學起?世尊教導我們的,從《十善業道》做起。《十善業道經》蕅益大師有個節本,比我的節本長,用它來改過自新很實用。實際上,我們這些年來提倡儒釋道的三個根,有沒有根據?是不是胡造謠言?有根據,根據什麼?就是根據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怎麼個做法?奉事師長怎樣做法?我們落實《弟子規》,《弟子規》裡面一百一十三樁事就是孝親尊師,從淨業三福來的;慈心不殺,我們就落實道家的《太上感應篇》,講因果教育;末後一句修十善業,所以我們落實儒釋道的三個根,是依據淨業三福第一條。你先落實三個根,然後你才能入佛門,你才真正能夠接受三皈五戒。第二條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一條裡頭了不起,具足眾戒,具足是一條不缺。那在小乘有多少條?三千威儀,三千條;大乘有多少條?八萬四千威儀,菩薩!盡善盡美。他這麼多條,從哪來的?給諸位說,就是從《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展開來的,菩薩八萬四千威儀歸納就這三樣,展開就那麼多。我這一次在澳洲訪問了猶太教,猶太教的長老告訴我,他們的戒律有六百條。我聽了很歡喜,我也請他介紹給我,邀請他們到我們學院來開這門課,我們來學習,生活規範。
  所以夏老宗說俱通,宗門教下都通,那通字可不容易!前面悲智雙運是說他的德行,宗說俱通是講他的學問。「圓融顯密禪淨於一心」,這是講他的功夫,講他的境界。顯教、密教、禪宗、淨土,這四個字是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包括盡了,一樣都不漏,圓融在一心。雖然如是,他老人家「專宏持名念佛攝萬德」,這是說他發大菩提心普度一切眾生,用什麼方法?用淨土,用淨土裡面持名念佛的方法。這個方法從哪來的?《無量壽經》上的、《彌陀經》上的,《十六觀》第十六這一觀裡頭的,第十六觀就是持名念佛。其他的,它有講實相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到最後講持名念佛,持名究竟方便。這是夏老居士慈悲到極處,他用這個法門攝萬德,萬德是如來果地上稱性的智慧德相。「為宏淨宗,故願此淨宗第一之經,破塵生光」,破塵生光是比喻,所以希望淨宗第一經一定要有善本,有一個標準的本子,那就是再會集。前面兩次的會集有瑕疵、有錯誤,雖然好,不圓滿,這是個遺憾,他老人家發心重新再會集。
  「冀此無上之典,饒益當來」,當來還有九千年,末法,末法一萬年。佛的法運,我們學佛的人不能不知道,很多人講世界末日,佛法沒這個說法,佛的法運還有九千年。我這些年,年歲大了,記憶力不太好,以前我記得很清楚,你們年輕人去查查看,我們中國人記載的,在古人著書裡頭都能查得到,釋迦牟尼佛滅度到現在,我記得好像是三千三十多年,三十幾年你們去查查看。虛雲老和尚年譜裡頭有,三千三十多年。佛的法運,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這已經二千年,後面末法一萬年,一萬年才過一千零三十幾年,所以後頭還長,哪裡是末日?在末法時期這麼長的時間裡面,佛法有興有衰,這是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他跟我講,現在的佛法已經衰到極處,但是不要怕,會興起來,它會再興起來的,它有起有伏,它不會滅的。到什麼時候會滅?九千年之後,法真的就滅了。我們相信佛沒有妄語,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我們得相信他。所以夏老希望這部經,能夠有非常好的一個完善的標準本,這個本子饒益當來,後面還有九千年。
  哪一個法門、哪一部經典最契機?應當就是這部經。這部經裡面,字字句句是佛說的,一點都不假。原譯是從梵文翻譯的,梵文本子當中有很多不同,這是說明釋迦牟尼佛不是一次宣講的,多次宣講,從五種譯本裡面來看,至少是三次宣講。我們失傳了七種本子,這沒看到,如果那七種本子在,是不是還有不相同的地方?你就能找出三次以上講這個經。這是世尊無盡的慈悲,我們明瞭,才會生感恩的心。我們不是這個法門就不能得度,肯定的。我們能夠生天,我們出不了六道輪迴。出六道輪迴很難,見思煩惱斷不容易,不斷見思,你就出不了輪迴。生天,哪一個沒有生過天?我們這個地球上所有的眾生,你問問哪一個沒有生過天?過去都在天上住過,天福享盡,業障現前,又下來了,就這麼回事情,上上下下的在六道裡頭。哪一個人沒有墮過地獄?有,我們學佛同學當中有,怎麼知道的?催眠知道的。催眠師在深度催眠之下問他,你在哪裡?在地獄。地獄狀況苦得不得了,在地獄受苦。他去過地獄,他也上過天堂,真的,六道裡哪一道他都經歷過,所以不稀奇。
  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就知道,人有沒有死?沒有死,在六道裡頭搞輪迴。生死是肉身,肉身有生滅,這是一個正常現象,靈魂不滅。跟諸位說,靈魂是迷,迷的時候叫靈魂;覺悟了,覺悟不叫靈魂,叫靈性,靈性不滅。出不了六道叫靈魂,超越六道就叫靈性,那是什麼人?阿羅漢以上,你只要一出六道輪迴那就是阿羅漢。阿羅漢稱靈性,他不迷,所以阿羅漢得到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我們學佛共同的、唯一的一個目標,學佛想得到什麼?就得這個。翻成中國意思,無上正等正覺。阿羅漢所得到的,正覺;菩薩所得到的比他高,正等正覺;佛所得到的加個無上,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超越十法界,他住在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我們通常也稱它為一真法界。菩薩還住在十法界的四聖法界。
  這是為我們說明,釋迦牟尼佛的法運還有九千年。九千年之後這個世間沒佛法,那就真苦了。佛菩薩不捨苦難眾生,到那個時候,雖然佛菩薩不現了,有一個代理的人。這個我想諸位都知道,地藏王菩薩,他代佛度化眾生,代理佛,一直到下面一尊佛出世,下面一尊佛是彌勒菩薩。現在有很多謠言,說彌勒菩薩已經下來了,給諸位說,這是假的,這個不能相信。彌勒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這是常事,一點也不稀奇。我們中國佛門裡面這些傳記,記載得很清楚的,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化身的,五代後梁時候。我們現在供養的布袋和尚的像,就是彌勒菩薩化身。我們看西藏的彌勒菩薩,看南傳的彌勒菩薩,那個樣子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瘦瘦的,不是這個樣子。所以中國示現的,就是用布袋和尚,都用他這個造像。另外記載的是傅大士,唐朝時候,居士身,是彌勒菩薩再來的。佛菩薩常常到世間來應化,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說彌勒菩薩掌天盤,彌勒菩薩又到人間來作佛了,這是假的。彌勒菩薩是要到人間來作佛,什麼時候來?《彌勒下生經》裡面講得很清楚,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這個當中都沒有佛出世,地藏菩薩代表。我們一定要根據經典所記載的,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佛法還有這麼長的時間,這個法門在末法時期,逐漸逐漸的它會變成主流。為什麼?其他法門雖然好,沒有這個根性了,你依照它去修學非常困難,很難成就,淨宗變成主流。主流要是沒有一個標準的典籍讓我們做依靠,那真的是很遺憾,這才感得,也就是說,末法九千年修行人有這個需要,��個需要就是感,佛菩薩就有應。這個應就是夏蓮居居士出現在世間,眾生有感,他來應化。他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事情?就幹這樁事情,我們很清楚。黃念祖老居士知道,我不知道,我向他請教,我說夏老究竟是什麼人再來的?他笑笑,現在還保密,現在不能說。不能說,現在他也走了,我就問不到人了。肯定不是凡人,你想想看,王龍舒是凡人嗎?魏默深是凡人嗎?凡人做不出來。夏蓮老會成這樣一個圓滿的本子,我們猜想當中,他不是阿彌陀佛再來,肯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才有智慧、才有德能做這樁大事情。這個也就像李老師常常對我們說的,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理上能講得通。
  饒益當來,「乃繼前賢,重行會集」。前賢就是前面三位,實際上是兩位,王龍舒跟魏默深,來做第三次的會集,這是第九種的本子。下面一段是說明重行會集的心態與經過,他用什麼樣的心態。「屏棄萬緣」,我們一般講萬緣放下,什麼都放下。「掩關三載」,閉關三年的時間,用這個方式,放下一切的干擾。一個人,因為他後頭有一句話說,「冥心孤詣」,這是說一個人,沒有同伴。「淨壇結界」,這是他的真誠,來做這個會集的工作。三年,這個底稿完成了,完成之後,「稿經十易」,十次的修訂。「方慶經成」,這個經才成就。不是三年它成就,三年成就第一個稿本,十年成功的,這個本子,你看他多認真。這是給我們表法,這個表法是什麼意思?十分誠敬,他就得十分利益。這個經圓滿功德,一絲毫不能夠輕慢,用輕慢的心你決定做不成功,你決定有瑕疵。夏老會集,這樣的真誠,我們今天受持,也要用夏老這種真誠心來受持才得利益。如果沒有這樣的真誠心,經本擺在你面前,天天讀誦,不得利益,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為什麼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還是心浮氣躁?心裡還是充滿貪瞋痴慢疑?這個五毒,學佛這麼多年有沒有減輕幾分?沒有。跟沒學佛一樣算不錯了,最怕的是什麼?跟著自己的年齡年年在成長,那個麻煩就大了,你的煩惱習氣愈來愈重,如果是這種狀況,那自己就要清楚,不免輪迴。輪迴往哪裡去?我來生還能不能得人身?那就得要問你,你十善業修得怎麼樣?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中品十善得人身,來生還得人身。你自己想一想,你的十善業道,憑你的良心給自己打分數,能不能打個七、八十分?能打七、八十分,你來生不失人身;如果說我只有五十分,靠不住,你墮落的機緣非常多;你能夠打個滿分,欲界天,大多數的人到哪去?到忉利天去,忉利天要滿分。十善業如何落實?《弟子規》,《弟子規》就是十善業的初步落實。《弟子規》上一百一十三樁事你做到沒有?你從這個地方去一想就害怕了,為什麼?要不能往生,還繼續搞輪迴,三惡道的機緣太多,三善道的緣很薄。這怎麼辦?害不害怕?害怕,能不能改?還是不能改,害怕也沒用處。
  我們跟宋朝瑩珂法師比較一下,差遠了,人家確實出家了,破戒,毀犯清規,自己知道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肯定墮地獄,他害怕,他知道地獄苦,問同參道友有沒有方法救他?同學們也不錯,送他一本《往生傳》,叫他自己去看。他看了感動,每看一篇,痛哭流涕,懺悔的心生出來,下決心閉關念佛,三天三夜不眠、不吃、不休,一句佛號念到底,真誠。這個是什麼?怕地獄苦!求救命,真幹。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真慈悲,你真幹,他真照顧你。阿彌陀佛來了,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好好念佛,等到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瑩珂聽了之後就求阿彌陀佛,他說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再活十年,我自己禁不起誘惑,我又不知道造了多少罪業,我十年壽命不要,我現在就跟你走。阿彌陀佛通情達理,就跟他講:好,三天之後我來接你。這他高興了,他把房門打開,跟大眾講,我三天念阿彌陀佛把佛念來了,三天之後阿彌陀佛接我往生。寺院的同參道友一個個都感到很詫異,反正三天時間不長,看你三天之後能不能往生?可是聽他說話不像是騙人的,好像真有那麼回事情。到第三天,要求大眾念佛送他往生;大眾當然歡喜,好,都念佛給他迴向。念佛不到一刻鐘,他跟大家說,「阿彌陀佛來了,我看到了,來接我了」,就走了,真走了,《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是真的不是假的。瑩珂法師給我們做的表法,就是真的怕地獄苦,萬緣放下,一心念佛,當下就去往生。什麼壽命多少,不要了,在這個世間都是造業,只要我們自己放得下,屏棄萬緣,真幹。
  三年前,我們深圳有個居士,三十幾歲年輕人,黃忠昌,聽到《往生傳》裡面說的這些信息,念佛三年就能往生,他閉關試試看三年能不能成就?在關房裡二年十個月,還有兩個月期滿,他就預知時至,就往生了,也沒生病。火化之後留下舍利,現在供奉在深圳一個小道場裡面,給我們做證明,是真的不是假的。他這三年在關房裡面,每天就是念一遍《無量壽經》,其餘的佛號不斷。我教他的方法,是諦閑法師教他那個徒弟鍋漏匠的方法,念累了就休息,不分晝夜,醒過來繼續就再念,真正做到心無二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他跟鍋漏匠不一樣的就是每天念一遍《無量壽經》,就加一部《無量壽經》,佛號不間斷,成功了。往生難不難?不難!問題就是你肯不肯放下,關鍵就在此地。屏棄萬緣這一句是關鍵,只要把這一句能做到就行了。
  所以這個地方,六句,一句四個字六句,介紹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心態、會集的經歷。這個經定稿之後,第十遍定稿。「首蒙宗教俱徹之慧明老法師手持會本攝影於佛前,為作證明」。這是當時佛門之大德,慧明老和尚。這個本子裡沒有,我第一次印的本子,前面有一張照片,是慧明老法師捧著這本經書,在佛前照了一張照片,給它做證明的。這個照片很容易找到,我們印的分量很多。「律宗大德慈舟老法師繼之專講此經於濟南,並親為科判」。科判是將這一部經章法結構提綱挈領的把它分出來,我們今天講,段落層次清清楚楚的分出來,解釋這一部經的。慈舟老法師這個科判,黃念祖居士送給我了,送給我不是原本是影印本,送給我,我保存在澳洲。從那個科判來看,慈舟法師當年在濟南講的不是現在這個本子,現在的本子是第十次修訂的定本,他應當是在這個之前。為什麼?我們今天看這個本子,他分的章節,佛家叫品,四十八品;慈舟法師那個時候的本子是三十七品,全經分三十七品,由此可知,不是最後這個本子。所以我用他的科判做依據、做底本,我也做了個科判,做得很詳細,就是這個定本,四十八品這個本子,我們有科會,流通很廣。我做成之後,我送了一本給趙樸初老居士。趙老看到非常歡喜,他說《無量壽經》總算是全了。你看,有會集、有黃念祖的註解,我有講記,因為過去我講了十遍,有講記,又有這樣詳細的科判。他說這部經典樣樣俱全了,無限的歡喜。
  接著看,「先舅父梅老居士」,梅光羲老居士,梅老居士是李炳南老師的老師,我們得稱師公,李炳老的佛法是跟梅老居士學的,這有師生關係。「在中央廣播電臺播講此經,稱之為最善之本」,跟起前面兩種會集本來比較,這個本子完善;換句話說,在這個本子裡頭找不到瑕疵。「後復於經序中讚曰」,梅老有一篇很長的序文,為大眾介紹這部經。這篇序文非常之好,裡面有這麼幾句話,「精當明確,鑿然有據」。精是精要,當是妥當,明是明白,確是確確實實的,叫你看了之後,句句字字都給予你肯定,你不會疑惑。鑿然有據,這個據就是五種原譯本,沒有改動絲毫,連經題都沒有改動,經題也是會集的,到後面我們能看到。「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這就是前面兩種會集的毛病改正過來了,確實隨順譯法,自己沒有用自己意思改動一個字。
  「艱澀沉晦」,這是講原譯本裡頭的,艱是艱難,很難讀的,澀是難懂,沉,我們講太深了,晦也是不容易明瞭,這是原譯本裡頭有。所以這個經為什麼流通不廣?這是翻譯的時候用的一些文字,確實他的形容相當正確,艱澀沉晦,我們看原譯本你就看出來了,難懂!夏老呢?「使之爽朗」,他把這些統統略掉,這就是取捨,會集的時候取捨。凡是這種艱難晦澀的他都不要,他取的就是很明爽,叫你看了很舒服。像現在我們看這個本子,你看多舒服,不覺得它深,也不覺得它難,意思都很明顯,沒有隱晦,這個難得。「繁複冗蔓」,這就是我們講的囉嗦,繁複,重複。因為印度人喜歡重複,不像中國人,中國人喜歡簡單明瞭,外國人歡喜重複。重複也有重複的好處,為什麼?讓你加深記憶,所以它也有它的好處。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講求「簡要詳明」,言語文字都講求這個原則,要簡單,要扼要,還要明白,還要明瞭,簡要詳明,還要詳細,還要明白,要求這四個標準。所以讀中國東西讀多的時候,讀佛經很難,《大藏經》整個就像這裡面提出這些艱澀沉晦、繁複冗蔓,真的很多。他這個會集本「歸於簡潔」。「凌亂俾成整嚴」,他把它調整,嚴縮了。「闕疏悉令圓滿」,這個地方欠缺的,那個經裡的意思補過來,悉念圓滿。這工作不好做,他老人家做了十年,不是粗心大意把它湊成的,十年天天在研究,天天在修訂。
  「必期有美皆備,無諦不收。…雖欲不謂之善本不可得也」,這是梅光羲大士對於這個會集本的評語。他會得太好了,確確實實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你看這個本子多好。現在還有人對這個本子有懷疑,這是什麼?這是業障,他有障礙,他有煩惱,他有習氣,不了解夏蓮居老師的悲智弘願。人家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這一部經上花了十年的時間,就是為這樁事情來的,來做示現的。知道這個法門、這部經典,是往後九千年這麼長的時間,無數眾生因這個法門得度的,這是標準的經本。他來為我們做這樁事情,多麼的難得,多麼的稀有,我們知道,那就知恩,知恩你才會報恩。我們用什麼來報恩?依教奉行,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就看到夏蓮居,就報他恩了,他就是接引我們去的。
  「於是先師會本問世以來,不脛而走」,脛是小腿,沒有腿就會走,這個意思就是講傳播得很快。實在也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黃老居士告訴我,他說老師,就是夏蓮居老師,跟他講,他這個會集本將來從海外傳到國內。他們當時的人都感覺得莫名其妙,這怎麼可能?到以後碰到我,真的從海外傳到國內,我們開頭先是在海外弘揚的。只有二、三本傳到台灣,我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得到了,看到前面那麼長的序文,梅光羲寫的,他老師寫的,所以非常認真的來學習,所以在台中開講,講這個本子。他有《眉註》,老人家在台中啟講這個本子,我還沒學佛,等到以後我學了佛,到台中認識他,他把這個本子給我。我一看到非常歡喜,真的,因為他註得很清楚,段落過得很清楚,我就想講。他就告訴我,時節因緣沒成熟。但今天時間到了,這個故事明天留著我繼續跟諸位說。重重難關!現在沒有了,現在對這個本子大家不疑惑了,國家肯定,在中國國家宗教局肯定,現在沒有人再講這個話,真的成了淨宗的定本。好,今天就學到此地,謝謝大家。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