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祿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victor6699 · 4 days ago
Text
感謝松山慈祐宮文昌帝君魁星助我思路清晰視野開闊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感謝松山慈祐宮文昌帝君魁星助我思路清晰視野開闊, 生意轉虧為盈
文昌帝君乃主天下文昌之事,掌人間福祿之務,現今各類考生,不論是升學考試、任職升等都會向文昌帝君祈求金榜題名,功名及第。本宮為求學子學業進步、考生考運亨通,啟建文昌法會,為考生誦經祈福,祈求文昌帝君開啟智慧增添福運、安定心神從容應試、魁星拱照高中金榜👍
慈祐宮創建於清乾隆十八年,歷經二次重修後,廟貌巍峨堂皇,帶動地方繁榮, 更是南港內湖高科技園區守護神殿。
  松山慈祐宮在嘉慶六年(西元「八○一年)及道光六年(西元「一八二六年)先後二次重修正殿(媽祖殿)民國六年再重新整修,使廟宇恢宏,廟貌更加壯麗雄偉。至民國五十二年(西元一九六三年)時增建後殿的佛祖殿,前後費時兩年工程全部完竣,廟貌更是美輪美奐,並帶動地方日趨繁華,促使廟宇附近街屋紛紛改建,到處高樓大廈林立,地方更趨繁榮,本宮為應需要於民國七十年(西元一九八一年)再次興建東西側廂房,越二年並擴建正殿,於民國七十四年(西元一九八五年)十二且落成。
  新建正殿構造為華南式宮殿造型,三層出隨三川太子亭,全部鋼筋混凝土,二、三層結網綱目,內外壁及地面,均採用進口石材、福壽石、紅寶石飾面,金碧輝煌,精緻華麗,至民國七十四年台北市政府為興築基隆河堤防及開拓堤內道路乃徵收本宮部份基地,使原本供辦理活動的場所面積縮減,本宮乃利用僅有空地向上發展,並於民國七十五年重建後殿,計地下一層,地面六層,成為本宮最高建築物,同時在民國七十六年重修拜殿,同年十二月完工。
四樓為諸聖帝君殿,主奉協天大帝、孚佑帝君、九天司命真君,左右同祀文昌梓潼帝君、清水祖師、文魁夫子、水僊尊王、保儀大夫、廣澤尊王。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宣揚金剛經功德超過1億美金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萬本身心靈好書
1 note · View note
mouniassn · 2 months ago
Text
考試順利開外掛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的工作是學校的老師,有次段考我的課務是到班上去看自習課,這裡的孩子讀書風氣很盛,盛到下課回到家時間都沒什麼剩,有的從補習班到家已經晚上十點了,洗完澡就去睡覺,真的很認真。
自習課的時候,我看到有位同學不是在看課本,是在看〈文昌帝君陰騭文〉,這真的勾起我好多回憶。遙想十多年前,考教甄前我也是勤誦這個,並且學習〈文昌帝君陰騭文〉去布施行善,而且配合牟尼精舍佛菩薩開示的經文唸誦功課,以及印製佛經發送。勤做這些事,讓我那年考試很順,無論考試的試教,或是筆試,都順到不行。考試順利開外掛,當年就考上了正式老師。
記得那一年,我也印了〈文昌帝君陰騭文〉去發送,我還在廟裡面擺放一個小區域,讓人領取我印製的〈文昌帝君陰騭文〉。一陣子回去看,都快被拿完了!現在看到學生上課看這個,我覺得是很好的事情,尤其照〈文昌帝君陰騭文〉講述的善行實踐,一定能得到上天賜福。「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
現在我有這份工作,我常做的事情,許多也是〈文昌帝君陰騭文〉內容提到的,比如說:「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經」,誦經是我每日的功課,如果一天不唸經,躺到床上不自在,是無法睡覺的。我覺得這是好習慣,我也想鼓勵我的孩子跟我一樣。我跟孩子也約定了每日定量的功課,但我並沒有每日督導他們。今天寫完這一篇分享,我覺得這很重要,以後我也要每天讓我的孩子完成「定課」,完成後才去睡覺,我覺得這是佛化家庭的基本要求。
我沒有問學校那位同學,為什麼會拿到〈文昌帝君陰騭文〉?但我看他們到處傳閱,想來也是好事一件。人生就該多多行善,莘莘學子努力讀書,不就是為了出人頭地,往後日子可以過得輕鬆一點嗎?除了讀書,也該曉得這世間功果運行的原理——「要努力行善積德」,並且「努力讀書」,才能相輔相成。
如何「努力行善積德」?除了廣行陰騭,誦經拜佛也是大善方法,如同《藥師經》:「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這些所願、所求都是眾生的願望,透過唸誦《藥師經》就能業障消除,所求順遂。
請常唸「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祝您人生順遂。
(分享完畢)
有緣人是一位學校老師,督導自習課的時候,看到學生在閱讀和傳閱〈文昌帝君陰騭文〉,回想起自己當年考教師甄試之前,讀了〈文昌帝君陰騭文〉,以及學習效法文中內容的往事。
誰適合閱讀〈文昌帝君陰騭文〉?準備任何考試的考生都特別適合,因為文昌帝君職掌人間的「祿籍」,也就是文運、仕途。文昌帝君除了職掌智慧、學業、仕途升遷,更是學生、文人、公僕的守護神。就現代社會而言,任何人若需要清楚思維、專業知識,都應該學習像文昌帝君般的行善。
但是,拜文昌帝君的人那麼多,為何有些人得償所願?有些人卻事與願違?如何讓文昌帝君特別眷顧呢?實踐〈文昌帝君陰騭文〉就能找到答案。〈文昌帝君陰騭文〉中,列舉各種積陰德的具體做法,從「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到「修數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想要讓上天特別眷顧您,需要廣行善功,努力積陰德呀!
〈文昌帝君陰騭文〉提到的大多是具體做法,但是真正讓考試順利開外掛、讓上天眷顧的心法,就是〈陰騭文〉中提到的「拜佛念經���。佛教大乘佛教經典裡記載各尊佛菩薩的慈悲願力,常唸經就是和佛菩薩相應,能協助提升眾生的心性。如文中提到的,請常唸「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唸《藥師經》、〈藥師灌頂真言〉,感應力都很強。《藥師經》不只可以消業障、補福報,藥師佛十二大願:「眾生成佛願」、「破暗開曉願」、「利眾無盡願」、「導入大乘願」、「得戒清淨願」、「諸根完具願」、「除病安樂願」、「轉女成男願」、「回邪歸正願」、「免難消災願」、「飲食飽足願」、「妙衣莊��願」。藥師佛每一大願,都是對世間眾生的照顧與提攜。
誦經拜佛需要維持定課,就像每天都要吃飯、喝水一樣,我們的靈性也需要超級營養源。維持與佛菩薩的連線,讓自己有充沛的能量,把佛菩薩的教導落實在生活中。維持誦經的定課量,真的是消除負能量、化解業障、增加福報的重要功課,千萬不可因為工作忙碌、課業壓力、生活雜事等等而荒廢。因為如果定課少唸了,等於正能量的補充量下降,容易被自己的業障、修偏入外道的負能量所影響,更加速和外在環境的各種染污相應。維持定課真的是修行的基本要求呀!
回到如何讓考試順利開外掛?一、勤誦經,勤懺悔,消業障。二、廣行善功,累積陰德,貴人扶助好運到。三、努力讀書,達到該有的學習標準。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是考試,考驗的都是我們是否能維持正心、正念。「戒除貪嗔癡、勤修戒定慧」,不只是經典文字,更應該是我們生活奉行的處世準則。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百福駢臻,千祥雲集,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努力行善積德,讓自己順利通過生命的各種考驗吧!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peterchiublack · 5 months ago
Text
汪志雄觀點:三流政客下流政黨,民主必敗的方程式,風傳媒,2021-06-19。
汪志雄觀點:三流政客下流政黨,民主必敗的方程式,風傳媒,2021-06-19。
✍️民粹無法解決問題,但是民粹可以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作者:汪志雄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教授
臺灣的民主之路不是典範,而是警惕。它見證了...一個壞黨的崛起,
一個庸黨的沒落。沒有優秀的人才從政,民主只會越選越爛。
在臺灣,特別是開放黨禁以後,兩個主要政黨的基因,從來不具備什麼高貴令人尊敬的血統,都是蒼蠅蟑螂,蛇鼠一窩。我討厭民進黨,但我也從來沒有欣賞過李登輝當權之後的國民黨。
先談國民黨。國民黨自李登輝以降,就是一批奸巧投機的機會主義者,見縫插針,明爭暗鬥。他們的基因,基本上就是好逸惡勞,坐吃山空的公子哥兒,��典型的「疾風無勁草,樹倒猢猻散」。這種李氏血統承襲下來的背骨奸詐,在其身邊的近臣身上,一覽無遺。從老宋、奸王、到詐吳,處處都可以看得到國民黨骨子裏這種「吃裡扒外,賣主求榮」的��陋基因。也難怪這個黨走到今日,成了一個只能靠著洗腎換血,乏人問津的窮途書生。再來談民進黨。
民進黨自陳水扁開始,就是一群豪取強奪的虎豹豺狼。他們骨子裡多是流寇土匪,一旦掌權,便吃銅吃鐵,是典型的「國賊多祿鬼,裘馬喜聲色」。這種陳氏血緣一脈相傳的貪婪無度,其吃相之難看,只能讓人瞠目咋舌,嘆為觀止。從阿扁的海角七億、阿男的泰勞風雲、阿文的高鐵皮箱、阿菊的總統府私菸、到阿中超貴的高端疫苗,處處都可以看見民進黨這種貪惡的基因,到了蔡英文執政時,更是無以復加。
難怪柯P會説:「小英身邊的每一個都貪污。」
這個黨的基因「卑鄙齷齪,下流無恥」,幹的壞事實在是罄竹難書,流惡難盡。結果,當別人開大門走大路,努力革新邁向世界時,臺灣的民主卻孕育了一個壞黨、一個庸黨的「政黨輪替」,越走越封閉,越活越回去,越過越辛苦。整個國家社會越來越貪,越來越笨,越來越低俗。
今天臺灣最大的悲哀,就是劣幣驅良幣;君子隱於山林,小人汲汲於市。就如同作家卡爾維諾所寫的:「在一個人人都偷竊的國家裏,唯一不去偷竊的人,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成為被攻擊的目標。因為在羊群中出現了一隻黑羊,這隻黑羊就是另類,一定會被驅逐出去。」這正是經濟學的「格雷欣法則」,即「失信者得利、守信者受損」的最佳寫照。也難怪今日臺灣是:小人升天,君子落魄的荒謬場景了!所以,不要再講什麼「看好了世界」那種可笑自嗨的臺灣之光了!
在世界的鎂光燈底下,臺灣的綠螢微熹,唯諾乞憐,讓我感到無地自容,抬不起頭來。這個政府編了上兆的防疫預算,用了近兩年的時間超前部署,疫苗大部份是外國捐贈、和鴻海台積電、慈濟捐贈的。如今全臺灣人的一兆多納稅人的錢,你都用到那裏去了?沒人知道!也不准你查,國會改革5法立法院3讀通過,總統頒布了,他還是找大法官來阻擋。為什麼你用掉臺灣人民大筆、大筆的血汗錢,臺灣人民卻不能查。
這是不是皇帝制度,皇帝說了算,愛怎麼做就怎麼做,你再囉嗦,就殺你頭。你又説為了抗中保臺,讓臺灣的年輕人推上戰爭邊缘,又花了660億美元,等於是2兆臺幣,去買了66架美國戰場淘汰的老舊F16V,平均一架F16V要10億美元。這些飛機有用嗎?有人開嗎?新加坡買一架現役的第5代F35戰機,只花了一億多美元,我们卻要比人家多花10多億美元,當了寃大頭,買了充其量最多只能算4、5代戰機而己。
10億美金等於300億臺幣,買一架服役已經20多年的老舊款的美軍淘汰的F16V,這裏面若説沒有回扣貪污貓膩的存在,我相信神鬼都不會相信吧!這些臺灣人民的血汗錢像用水管灑草皮一樣,隨便用,隨便灑,臺灣人民卻是過著辛苦無希望的日子。如果你這個民進黨是真心的愛臺灣,怎麼忍心把臺灣的年輕世代推到戰爭邊缘呢?所以,結論就是民進黨跟本不會愛臺灣,更不會愛臺灣的年輕人。
如果你像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一樣,花個不到2億美元,買個第5代F35戰機,660億-132億 = 省下528億美元,是2兆5840億元臺幣,這樣我們健保不用漲價、勞保基金就不會破產、臺灣的小孩讀書不用繳學費,省下來的1兆5仟多億臺幣,還可以補助臺灣家庭,生一個小孩補助20-30萬元臺幣的獎勵,臺灣怎麼會少子化呢?就這麼簡單,臺灣人民就可以過好日子,民進黨就是不要,民進黨怎麼會愛臺灣?!
更好的治理臺灣的方法,是尋求國際的大國協調,讓中國大陸和我們中華民國簽定和平協定,才是最好的上策,而不是花那麼多納稅人的血汗錢,去買人家淘汰的老舊廢棄武器,還要讓臺灣及年輕世代處在不安全的戰爭風口浪尖之上。
治大國如烹小鮮,民進黨還要把臺灣淘空弄到破敗成什麼樣子?什麼時候才會讓全臺灣的選民覺醒?只怕臺灣到時候台積電也被美國挖走了,也搬去了外國,臺灣就變成了一個又敗又窮、只等中國大陸收復的次等公民了。臺灣人,臺灣殷實勤勞的臺灣人民,你為何不生氣?
還是麻木愚昧絕望到哀默等於心己死了!
0 notes
unitednewsgroup · 10 months ago
Text
新北市救國團愛心列車前往瑞芳瓜山國小與33位學童歡慶兒童節
記者/黃信昌/整理報導 救國團新北市團委會愛心列車第四站3月28日開到新北市瑞芳瓜山國小,救國團新北市團委會主任委員王晋祿偕同總幹事任景昱,號召財團法人張金鑾文化藝術基金會、星禾國際有限公司、新北市團友會副會長陳玉娟、新北市團委會指導委員謝汎鐸、余泉慶、台北市團委會指導委員張家榮、幼獅文化公司總經理洪明輝、救國團五股區團委會會長鄭賀鐘、救國團金山區團委會會長莊衣晴、台北市南門扶輪社顧問簡維正、新北市中山獅子會第一副會長黃景龍等人共襄盛舉,致送33位國小及幼稚園學童幼獅文化公司課外讀物、運動鞋、文具、生活用品及巧克力牛奶小熊餅乾,盡棉薄之力幫助偏遠地區學校歡慶兒童節。 愛心列車活動由救國團新北市團委會主任委員王晋祿發起,號召善心人士募得公益基金,並共同於全台13間偏鄉學校辦理捐書、贈鞋、送文具及生活用品等教育生活物資。愛心列車已於112年12月起開跑,已前往新北市德拉楠民族國小及宜蘭新南…
Tumblr media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wangwill · 1 year ago
Text
開學日1967
H:9月開始上小學,開學日由母親帶著,早上點名,參加升旗典禮,分座位,中午放學回家。
19670901日記
今天是星期五,開學第一天,乙班有58人,原有54人。另寄學4人,林坤弘、周漢菁、王正賢及另位同學寄學。教室在學校進門的最右側中間位置。
早上新生由家長陪伴,導師周明通先生,穿著白色短袖襯衫,依���新生身高排位置,男女分開,兩人一個桌子。每個新生學生裝扮,男的穿白色短袖上衣,卡其色短褲,脚穿黑色膠鞋。女生穿白色短袖上衣及黑色裙子。排好位置後,家長陸續返回。第一堂課讓大家熟悉環境及檢查課本。中午吃午餐後,放學回家。
名册:
光復後第二十八屆畢業生民國六十一學年度六十二年六月畢業
王前寧 王勝文 呂錦坤 陳漢章 陳佳泉 陳應春 林永清 曾進益 林棟迪 林永泰 黃有明 王明和 林銘坤 周賢龍 王文仁 陳漢明 黃丞業 林文淡 周鴻基 鄭焜輝 林長壽 陳東義 卓建生 陳國意 周世坤 
王明和 陳明仁 林本川 周佳增 林世明 周志同 王秀霞 陳淑珠 蔡錦秀 林淑芬 林秀梅 王麗美 李金嬋 林寶貴 陳麗雲 鄭麗紅 陳素真 陳玫如 陳彩珠 鄧雅翠 張桂春 陳淑芬 黃麗華 許芳菊 王錦惠 
林美霞 林美惠 林瑞娟 李義芳 王財露 林適鴻 林正智 鄭利達 王正坤 林坤煌 王傳志 王文石 簡賜本 王德豐 周明仁 鄭源業 林三元 謝寶發 王世南 陳阿雄 王東盛 林忠慶 王財加 林正雄 陳德和 
周國瑞 林文池 許連清 林賢榮 陳朝漢 王麗芬 王麗雪 王秋香 王明黎 林美室 林玉卿 陳名麗 王秀蘭 陳寶玉 李玉琴 王淑華 林雪玲 王淑灑 鄭美富 王碧芬 陳淑美 林麗珠 呂麗華 王 款 王秀哖 
林逢時 陳 足 陳素蘭 王美文 鄭美女 顏碧鳳 林清全 鄭水深 陳印堂 王世賢 陳亨祿 黃志良 江基全 陳金川 陳財福 周明進 劉塗興 鄭村淼 江基森 呂萬賜 許武雄 楊德慶 陳水樹 羅德火 鄭登仁 
林金山 林東信 高朝清 林漢業 鄭連碧 林阿章 陳鴻幀 鄭李坤 林文聰 薛賢明 高銘烺 王淑胤 曾淑芳 鄭美華 鄧月冬 林秋蓮 周月子 林素真  王守后 王美貞 陳淑枝 王寶玉 王梅鳳 張素圓 江美雪
 許淑賢 林紅杏 王玉霜 林麗卿 王麗雲 高美桂 王寶春 王佩雯 周麗雪 高秋月 陳淑枝
維基文庫:
愛的教育
始業日► 我們的先生 
      今天開學了,鄉間的三個月,夢也似的過去,又回到了這丘林的學校裡來了。早晨母親送我到學校裡去的時候,心還一味想著在鄉間的情形哩,不論哪一條街道,都充滿著學校的學生們;書店的門口呢,學生的父兄們都擁擠著在那裡購買筆記簿、書袋等類的東西;校役和警察都拼命似的想把路排開。到了校門口,覺得有人觸動我的肩膀,原來這就是我三年級時候的先生,是一位頭髮赤而卷攏、面貌快活的先生。先生看著我的臉孔說:
  “我們不再在一處了!安利柯!”
  這原是我早已知道的事,今天被先生這麼一說,不覺重新難過起來了。我們好容易地到了裡面,許多夫人、紳士、普通婦人、職工、官吏、女僧侶、男用人、女用人,都一手拉了小兒,一手抱了成績簿,擠滿在接待所樓梯旁,嘈雜得如同戲館裡一樣。我重新看這大大的休息室的房子,非常歡喜,因為我這三年來,每日到教室去都穿過這室。我的二年級時候的女先生見了我:
  “安利柯!你現在要到樓上去了!要不走過我的教室了!”
  說著,戀戀地看我。校長先生被婦人們圍繞著,頭髮好像比以前白了。學生們也比夏天的時候長大強壯了許多。才來入一年級的小孩們不願到教室裡去,像驢馬似的倔強,勉強拉了進去,有的仍舊逃出,有的因為找不著父母,哭了起來。做父母的回了進去,有的誘騙,有的叱罵,先生們也弄得沒有法子了。
  我的弟弟被編入在名叫代爾卡諦的女先生所教的一組裡。午前十時,大家進了教室,我們的一級共五十五人。從三年級一同升上來的只不過十五六人,慣得一等獎的代洛西也在裡面。一想起暑假中跑來跑去遊過的山林,覺得學校裡暗悶得討厭。又憶起三年級時候的先生來:那是常常對著我們笑的好先生,是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先生。那個先生的紅而卷攏的頭髮已不能看見了,一想到此,就有點難過。這次的先生,身材高長,沒有胡鬚,長長地留著花白的頭髮,額上皺著直織,說話大聲,地瞪著眼一個一個地看我們的時候,眼光竟像要透到我們心裡似的。而且還是一位沒有笑容的先生。我想:
  “唉!一天總算過去了,還有九個月呢!什麼用功,什麼���試,多討厭啊!”
  一出教室,很不得就看見母親,飛跑到母親面前去吻她的手。母親說:
  “安利柯啊!要用心羅!我也和你們用功呢!”
  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可是因為那位親愛快活的先生已不在,學校也不如以前的有趣味了。
50年代國小課本(01)課本目錄
http://cses59g.blogspot.com/2012/07/5001_28.html?m=1
清水國小 59畢同學會
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50年代國小課本(01)課本目錄
遷台以來國小歷次課程修訂
41年「國民學校國語社會二科修訂標準」
51年「國民學校修訂課程標準」
57年「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
64年「國民小學課程標準」
82年「國民小學課程標準」
89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民國57年以前國小課本目錄
==================================
    國小國語課本 第 1 冊
==================================
 一 爸爸媽媽       九 一同上學
 二 哥哥弟弟       十 同學多
 三 大貓小貓       十一 老師早
 四 大貓小貓都可愛    十二 坐好了
 五 大家來拍球      十三 媽媽做新衣服
 六 妹妹拍球       十四 新年到了
 七 姊姊拍球       十五 新年好
 八 大家一同坐      十六 我們的國旗
==================================
    國小國語課本 第 2 冊
==================================
 一 開學了        十六 花兒真好看
 二 我愛國旗       十七 牛耕田
 三 好兒童        十八 稻子成熟了
 四 好學生        十九 懶牛拉車
 五 天亮了        二十 小麥黃
 六 上學校        二十一 小馬長大了
 七 上課了        二十二 學跑路
 八 放學回家       二十三 學拉車
 九 兒童節        二十四 大野狼
 十 起身早        二十五 大家一齊來
 十一 運動會       二十六 一群小螞蟻
 十二 來賽跑       二十七 蒼蠅爬過的東西
 十三 桃花開       二十八 打掃乾淨
 十四 燕子忙       二十九 姊姊愛清潔
 十五 小蜜蜂       三十  小病菌
==================================
    國小國語課本 第 3 冊
==================================
 一 愛護同學       十六 比賽本領
 二 小鳥和螞蟻      十七 用錢要節省
 三 司馬光救了同伴    十八 有公德心的學生
 四 兩隻羊過橋      十九 好心的軍人
 五 蟋蟀和螞蟻      二十 孔融讓梨
 六 放羊的孩子      二十一 送衣服給同學
 七 稻草人        二十二 打虎救父
 八 國父的故事      二十三 忠心的狗
 九 國慶紀念       二十四 小白兔請客
 十 國旗的故事      二十五 牙齒疼了
 十一 愛國少年      二十六 小華的日記
 十二 怎麼少了一頭牛   二十七 買飛機
 十三 中秋的月亮     二十八 美國兒童號輪船
 十四 老鴉喝水      二十九 雪夜讀書
 十五 聰明的孩子     三十  蜘蛛織網
==================================
    國小國語課本 第 4 冊
==================================
 一 勤勞的蔣總統     十六 愛護主人的獵狗
 二 大家來做工      十七 孝順的兒子
 三 還是去種田吧     十八 愛國的老農夫
 四 種核桃的老人     十九 共匪太殘忍了
 五 小華的日記      二十 種牛痘
 六 拔蘿蔔        二十一 把指甲剪短了吧
 七 老農夫的兒子     二十二 小明的日記
 八 樹上還有幾隻鳥    二十三 送瞎子回家
 九 稱大象        二十四 這是誰失掉的鈔票
 十 油瓶打破了      二十五 排隊取水
 十一 三兄弟       二十六 王烈送布
 十二 給表哥的信     二十七 努力向上
 十三 乘火車       二十八 鐵棍磨成針
 十四 孝敬父母      二十九 愚公移山
 十五 給外婆的信     三十  借書的便條
==================================
    國小國語課本 第 5 冊
==================================
 一 一隻怪小雞      十六 海
 二 老鷹和母雞      十七 爸爸捕魚去
 三 老萊子        十八 一陣西北風
 四 小松樹        十九 時鐘
 五 用荻莖寫字      二十 日曆
 六 王冕畫荷       二十一 請假信
 七 勤學的匡衡      二十二 寫賀年片
 八 國慶日        二十三 獅子和老鼠
 九 可愛的中華      二十四 愛護小動物
 十 木蘭從軍       二十五 和善的劉寬
 十一 平定了亂賊     二十六 物還原主
 十二 江南好       二十七 國父的革命精神
 十三 好人活不了     二十八 愛國的蔣總統
 十四 天堂變成地獄    二十九 盡忠報國
 十五 農家        三十  咬碎了牙齒
==================================
    國小國語課本 第 6 冊
==================================
 一 春天來了       十六 石童子
 二 插秧曲        十七 捨己救人的號手
 三 小雨點的希望     十八 救了全村人的性命
 四 媽媽的苦心      十九 狼和小羊
 五 于右任的童年     二十 李明失蹤了
 六 不要怕困難      二十一 英勇的國軍
 七 巴律西        二十二 我們的家在大陸上
 八 種樹         二十三 沒有主意的人
 九 臺灣寶島       二十四 蘋果拿到了
 十 自由中國的工廠    二十五 聰明的老領隊
 十一 母愛        二十六 晏子使楚
 十二 悔過        二十七 誰最快樂
 十三 偉大的母親     二十八 尋找失物
 十四 媽媽生日的禮物   二十九 小華給父親的信
 十五 滑翔機       三十  給老師的信
==================================
    國小國語課本 第 7 冊
==================================
 一 橋          十六 訪友
 二 手和腦        十七 電報稿
 三 電的自述       十八 斑馬線
 四 廣大的森林      十九 交通安全
 五 孔子學琴 ��     二十 不能忘
 六 寫完一缸水      二十一 鄭成功
 七 作文和製衣      二十二 老火車頭
 八 四季         二十三 西螺大橋
 九 日記一則       二十四 國父的幼年時代(一)
 十 海邊看日出      二十五 國父的幼年時代(二)
 十一 溫泉浴       二十六 保密防諜
 十二 月兒彎彎      二十七 藺相如和廉頗
 十三 聞雞起舞      二十八 艾森豪勸架
 十四 愛國的牧羊人    二十九 蘇軾替人畫扇子
 十五 奮鬥到底      三十  最可敬佩的行為
==================================
    國小國語課本 第 8 冊
==================================
 一 藍色的舊書包     十六 開闢荒地
 二 不怕死的媽媽     十七 貪玩的小蚱蜢
 三 孔子講孝       十八 勤勞和懶惰
 四 春光好        十九 盧溝橋
 五 吳鳳         二十  愛國兒童(一)
 六 白衣天使       二十一 愛國兒童(二)
 七 守燈塔的女孩     二十二 老當益壯
 八 雲彩         二十三 虹
 九 非洲探險       二十四 高貴的友情
 十 聰明的叔叔      二十五 荀巨伯
 十一 歌唱比賽      二十六 蘇武牧羊
 十二 神箭手       二十七 急口令
 十三 堅強的小松樹    二十八 蔣總統的家書
 十四 選舉克難英雄    二十九 快樂的生日
 十五 青海青       三十  考期快到了
==================================
    國小國語課本 第 9 冊
==================================
 一 開學日        十三 偉大的母親
 二 慈愛的老師      十四 採蓮謠
 三 堆棧和工廠      十五 義勇的漁夫
 四 讀書四到       十六 偉大的工程師
 五 好學的故事      十七 借書
 六 西湖秋泛       十八 捉匪諜
 七 月夜         十九 五言絕句四首
 八 月光曲        二十 好習慣和壞習慣
 九 墨翟和公輸般     二十一 天資和努力
 十 自強不息的蔣總統   二十二 防空演習的一幕
 十一 日出        二十三 做一個研究科學的孩子
 十二 忠勇的男兒     二十四 談談規律生活
==================================
    國小國語課本 第 10 冊
==================================
 一 好的開始       十三 梅雨
 二 詩二首        十四 日記三則
 三 兩頭蛇        十五 孟母
 四 勇敢的忠臣      十六 母親節的禮物
 五 八指將軍       十七 仲夏的夢
 六 懷大陸        十八 端午節
 七 整潔樸素       十九 我國書籍的發展
 八 少康中興       二十 七言絕句-田園詩
 九 雙城復國       二十一 父親告誡的話
 十 我很羨慕發明家    二十二 武訓興學(一)
 十一 疑問與答案     二十三 武訓興學(二)
 十二 待反攻的號角響   二十四 暑期進修會
==================================
    國小國語課本 第 11 冊
==================================
 一 新生活        十三 義俠的行為
 二 燕子         十四 希望
 三 至聖先師孔子     十五 看報
 四 大教育家孟子     十六 日記一頁
 五 台灣         十七 過西陵峽
 六 愛國詩人丘逢甲    十八 畫題
 七 七言絕句三首     十九 寓言三則
 八 天空的景色      二十 鹿車同挽
 九 怎樣保持你的健康   二十一 義友
 十 愉快的旅行      二十二 安樂王子
 十一 橫貫公路      二十三 愛國的孩子(一)
 十二 麥舟濟友      二十四 愛國的孩子(二)
==================================
    國小國語課本 第 12 冊
==================================
 一 朝氣         十三 過印度洋
 二 明日歌        十四 禪讓之世
 三 春曉赴陽明      十五 禮讓之風
 四 佳作欣賞       十六 辯論
 五 愛惜時間       十七 雨中的海
 六 愛惜公物       十八 讀課外書
 七 海峽上的月亮     十九 雲岡石佛
 八 國父孫中山先生軼事  二十 古代的歌謠
 九 知音的人       二十一 代父從軍(一)
 十 名畫家的故事     二十二 代父從軍(二)
 十一 書法家的故事    二十三 購贈紀念品的提案
 十二 偉大的軍事學家   二十四 畢業典禮講演詞
==================================
清水國小59畢同學會 於 晚上9:32
0 notes
weisengift · 1 year ago
Text
Tumblr media
積德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
1966(民國五十五)年「托塔天王」李靖(文朱殿主神),降駕來時就說要我外公(陳滄田),負責統籌興建,當年他降駕下來指名要找(陳滄田)可是沒人認識?因為我外公有個別名(阿財伯)所以沒人知道是誰?後來是我們親戚也在旁看熱鬧,知道(陳滄田)是誰?趕緊去叫我外公前來,就這樣接下這個從無到有的興建過程(這裡很多一磚一瓦,都是我外公親手幫忙爬上爬下幫忙興建,包含籌備資金)。寺��沿革上標注三人,其中一人是當年安平區長(有他掛名,比較不會被公務機關找麻煩)&另一人也是掛名(吳讚成)!所以這廟宇從頭到尾都我外公一人負責興建的。所以對我們來說就像是我們家廟一樣!只是如今,我們家族在我舅舅(陳春勳)過逝後,就完全退出廟宇的管理現也不知道是誰在管理?
但我外公過逝後(他算直到升天去,又輾轉來到廟宇中來幫忙李天文,所以當年「普賢菩薩」說有一事要找我外公商量(因為我阿姨要前去開刀)就透露,我外公人目前也在廟宇裡接受百姓的香火祭拜)。為什麼「普賢菩薩」要來找我外公商量?因為我阿姨只信文朱殿的李靖,所以只能來找我外公(這裡有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一向不信其它神明&菩薩的阿姨,在「普賢菩薩」前去找我外公後,當晚我阿姨就夢境中見到我外公&外婆前來看她,她自己也嚇一跳)。所以宗教上,還是有其科學上沒法去理解與證實的東西,但它確真實存在於我們生活週遭。
外公(陳滄田)生前,救人與助人無數,往生得到升天福報(積德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他是許多大陸朋友眼中討厭的日本兵,可能大家沒想到這位台籍日本兵,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場上,履履冒著生命危險,解救著許許多多的中國老幼婦孺。生於台北大稻呈五歲時來安平定居,第二次世界大戰外公曾經被日軍徵召前往中國上海作戰,由於會華語、日語、台語的關係被選為最前線偵查,一次在於上海近郊附近的倉庫偵查,發現了倉庫裡躲了好多中國籍的老幼婦孺,當下知道如果被晚點前來的日軍發現這些人可能會沒命,因為外公會華語的關係,當下告知他們待會日軍會從那方向前來,你們趕緊從其他的方向逃逸,必免被日軍所俘虜或殺害。然在那個時代背景,許多台籍日本兵其實與日軍完全沒有差別,進入民宅照樣是搜括財物惡行惡狀樣樣來��聽外公說他當年只取一件漢服,假如日軍失敗時即可換下軍服,混入人群使用,然在同行前往中國上海作戰的安平人,也很多都沒辨法返回故鄉。
最近,我一直在找外公(陳滄田)當年出殯的照片,因為當年是我負責拍攝的,我們照李天王的指示,出發前先停棺於廟門前讓百姓祭拜才出發(附近居民也都家家門前擺上香案祭拜)!若不是��很大陰德&公德神明大概不會允許,棺木停於廟門口接受百姓祭拜,我們繞行安平一圈(沿途很多的朋友也會加進來送葬隊伍),不像是葬禮反而像神明在出巡……我們當他的子孫也與有榮焉。至於李天王(李靖),為感念我外公(陳滄田)一生救人&助人無數的德行,的確有賜他一塊金牌(我稱它為免死金牌,是讓我外公就算遭逢大難也能平安無事)。這塊金牌後來外公暗中請我媽拿給我(一直在我身上大概有七、八年時間),直到外公仙逝後大家都在找這塊金牌?我再交出去的(畢竟我也不姓陳保有它確實不妥)。
再一次介紹一位善心人士,他算是台灣本土的神明,他是高雄人士(我外公的朋友,生前在幫我外公籌資建廟,最後一趟來安平回程在省道被卡車撞傷,結果司機見狀乾脆把她輾斃)。聽我舅舅(陳春勳)說最早只能讓他放在王船前面,是這幾年才正式,讓他上神明供桌接受百姓香火祭拜!也算好人最後都有個好歸宿……久受百姓香火祭拜!為什麼拍其中這位神明?他的姓我也不知道怎麼唸(暫時稱他雜府元帥)?但他曾經代我外公降駕下來跟我們溝通!所以對他印象深刻,他說我外公才剛仙逝一年,暫時沒法出來跟我們交代事情,所以委由他來跟我們講……
人的一生,我們的一言一行其實都被記錄著(很多人以為沒人看見?說謊也不打草稿)。從佛教來看,那就記錄在自己的阿賴耶識中,如果你證得某些神通?也能輕易看出此人過去式做了多少陰德或缺德事,而且是一件也跑不掉……所以奉勸世人對人有益的事就多少做,那怕無常一到也能升天去(享受天人福報免墮三惡道去)。李天王(李靖),近年已很少降駕下來了,但在我外公仙逝前幾個小時,我們安平鄰居吃飯到一半突然起乩,直接來到我們安平老家中,李天王親自前來交代說要帶我外公離開了,身後事(棺木要放多少金紙等事……)!如果你沒接觸宗教?那真會覺得不可思議?我外公世壽九十歲生前也沒什麼病痛,就這麼安詳的離開(這世間更多人死前,是被病苦折磨的半死不活)!你若問我人生求什麼?汲汲營營一輩子不就圖個善終……
回顧我自己大半的人生,我跟(陳滄田)外公有很多想似處,我們都與神、佛有緣(不知道?是不是遺傳自他),個性上我們都���「心善&正直」的,對於對的事!我們都會義無反顧堅持到底(他晚年,我去看他時我們會一起坐在門庭,他會跟往來的鄰居閒聊,我只是靜靜坐在旁邊看他們聊天,因為我也不知道要跟他聊什麼?)。他會趕我早點回去!後來他知道我出事,他也堅持來到醫院探望我(他雖用了很大心力去完成安平文朱殿,但他卻不迷信!直到不得已情況下,他才去求了「托塔天王」問到底我是出了什麼事?),這也引起了姨丈的不快?說自己女兒也住院不去看?反倒去看孫子……
隨文記載:
後記,當年「不動明王」來時,我們曾還聊起一事,就是未來身後事(佛教徒談的往生)他如何看?他只交代說今世就好好修(如果自己修為不夠讓自己(直接升天)),當無常來時他們自會前來帶我們(勿需要擔心一個(有緣的菩薩)帶一個去)。他說就我來說,濟公(道濟禪師)會前來帶去我想去的地方。
語末:
父德蔭子福祿受,良母品格女仿修。
正邪皆效古今然,為爹娘者禮義留。
莫說奸人出義子,萬戶民家稀有幾。
若無聖靈來投胎,決定惡因禍果收。
https://new500arhat.wordpress.com/
john 2023 12 24
1 note · View note
wangwill66 · 1 year ago
Text
有拿香拜祖先的都要知道(收藏)。(網路資料)
我們的祖先來自何處?
我們的語言出自何處?
不要被意識形態民粹政客們洗腦騙了!
「堂號」!無論您是400年前、200年前、77年前、或何時來台,都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只有「堂號」能讓您完全了解。
「台灣人」的祖先大都是來自中國北方的中原地區,祖先為了逃避北方匈奴的侵略,而南遷到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所以「台灣人」大都是來自北方的中原漢人。
「五胡亂華」之後,華北經過長期戰亂,原先在河洛地區的(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上天授與的圖象、數列)。
知識分子、士、農、工、商…等紛紛逃亡到江南地區避亂,也有族群避難遷徙,輾轉來到閩南泉州、漳州、潮州 、汀州或梅州、惠州…等地區定居。
河洛叫做「河圖與洛書」,河洛就地區來講,就是中國河南、洛陽一帶地區,廣義泛指「中原」。
為了讓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的來處,使用「堂號」讓不同時間到達的移民,可以辨認自己的宗親,得到暫時的照顧。
久而久之,「堂號」成了姓氏宗親聯誼的代號。
「堂號」也可以使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發源處,可以知道先人從哪來?
���界只有中國有「堂號」,我們不能讓「堂號」消失。
現今中華民族的族群當中,「堂號」最完整的只剩下客家族群。
堂號即祠堂的名稱或稱號,主要用於區別姓氏、宗族或家族、地名(姓氏宗族的發源地)。
堂號除在祠堂使用外,還會在 族譜、宅院、牌位、墓碑 等處使用。
以下我們從堂號來參考祖先從哪裡來?
濟陽堂:
丁、卞、江、柯、卻、陶、庾、蔡。後漢設濟陰國,晉改濟陽郡,在山東定陶縣地。
西河堂:
卜、苟、林、卓、宰、靳。
漢時的郡名,今內蒙古(綏遠)鄂爾多斯地方,以及陝北、山西離石一帶。
河南堂:
於、山、方、毛、元、平、向、利、苟、邱、俞、陸、褚、廉、種。今河南陽縣。
東魯堂:孔。
孔子生於魯,地因人而名,故叫東魯。
雁門堂:
文、田、童、農。
戰國時為趙地,漢為郡,地當山西舊代州,寧武以北及朔平、大同一帶。
隴西堂:
牛、辛、李、時、彭、董。
秦郡名,地當甘肅舊蘭州、鞏昌、秦州諸府。
天水堂:
尹、皮、艾、狄、桂、姜、秦、莊、趙、嚴、上官。
漢時郡名,在甘肅渭縣境,即今伏羌地。
平陽堂:
仇、汪、巫、來、常、鳳、管、衛、歐、饒。
三國魏郡名,在山西臨汾縣境。
吳興堂:
水、尤、沈、明、姚、施。三國吳郡名,今浙江省吳興地。
太原堂:
王、羊、祁、易、武、祝、宮、溫、霍、閻、尉遲。
太原、汾州二府及保德、平定、忻州各地。
高平堂:巴、范。
漢時國名,今安徽省盱貽縣境。
南陽堂:
白、束、呼、姬、許、隆、葉、翟、韓、樂、鄧。
秦時郡名,泛指河南省南陽及湖北襄陽一帶。
京兆堂:
申、史、宋、別、冷、杜、車、宗、段、計、韋、晁、郜、浦、象、康、舒、雍、壽、酆、黎、皇甫。
漢三輔之一,地轄長安以東至華縣一帶。
渤海堂:
甘、封、高、歐陽。
漢郡名,地領河北省河間、滄縣、安次各地,南至山東吳棣境。
汝南堂:
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藍。
漢郡名,地轄河南舊汝寧、陳州二府及安徽穎州府。
武陵堂:
冉、華、龍、龔、顧。
漢時郡名,今湖南省常德縣地。
上黨堂:
包、尚、連、鮑、樊。
秦時郡名,在山西東南���,今長子縣境。
陳留堂:
伊、阮、虞、謝。
漢時郡名,晉為國,今河南陳留縣,後移至開封。
上谷堂:
成、侯、冠、榮。
秦郡名,地轄保定、易州、宣化、順天諸府,均在河北省。
沛國堂:朱。
漢時設郡,後漢改國,在安徽宿縣境。
晉陽堂:
匡、唐、景。
秦漢時縣名,今山西太原地。
新安堂:古。
三國吳郡名,在浙江省淳安縣。
武威堂:
石、安、賈。
漢武帝時郡名,即甘肅省武威縣地。
樂安堂:任。
南朝宋郡名,隋癈,在山東廣饒縣。
馮翊堂:吉、雷。
漢時郡名,為左馮翊轄地,即陝西大荔縣地。
中山堂:
仲、湯、藺。
春秋時國名,屬北狄鮮虞國地,今河北省正定縣境。
西平堂:池。
東漢郡,今甘肅西寧縣。
安定堂:
伍、胡、席、梁、程。
漢時郡名,在甘肅舊平涼、固原、涇州境。
東海堂:
有、茅、徐。
漢時置郡,地當山東兗州東南,江蘇邳縣以東。
河東堂:
旅、薛、裴、儲、聶。
秦時郡名,即山西西夏縣地。
下邳堂:闕。
後漢時國名,即江蘇邳縣地。
延陵堂:吳。
春秋時吳邑,季札受封延陵,今江蘇武進縣地。
廬江堂:何。
漢時郡名,在安徽廬江縣境。
北海堂:邢、郎。
漢郡名,東漢改國,地領山東益都以東至掖縣一帶。
平陵堂:孟。
春秋時齊邑,今山東歷城縣境。
彭城堂:
金、劉、錢。
漢郡名,今江蘇銅山縣地。
清河堂:
房、傅、張。
漢時郡名,地當河北清河、故城、棗強、南宮諸縣,及山東清平、恩縣、冠縣、高唐、臨清、武城一帶。
東平堂:花。
漢國名,即山東省東平縣。
博陵堂:邵。
晉國名,後改郡,今河北省安平縣境。
山陽堂:岳。
漢郡名,故城在河南修武縣,曹丕篡漢,廢獻帝為山陽公。
滎陽堂:
昌、潘、鄭。
戰國時韓地,今河南省滎陽、成皋一帶。
臨海堂:屈。
三國吳,分會稽東部置臨海,在浙江省,舊稱台州。
范陽堂:
鄒、簡、燕。
范陽是古郡名,即今河北省涿縣地。
齊郡堂:
查、晏、覃、富、譚。
漢時郡名,後改為國,今山東臨淄地。
高陽堂:紀、耿。
漢時縣名,今河北省高陽縣地。
敦煌堂:洪。
漢時郡名,今甘肅西部敦煌縣。
魏郡堂:柏。
春秋時國名,在山西芮城縣境。
扶風堂:
馬、班、祿、萬、魯。
隋時置郡名,今陝西省扶風、鳳翔一帶。
千乘堂:倪。
漢時郡名,在山東地城、益都一帶。
會稽堂:夏。
秦郡名,地當江蘇東部、浙江西部,即今紹興。
河內堂:
苟、荀、司馬。
漢郡名,地當河南省黃河與太行山之間,今武陵、沁陽一帶。
廣陵堂:貢、盛。
漢國名,後改郡,今江蘇都縣地。
薛郡堂:海。
秦時郡名,地轄山東西南部、江蘇東北部。
河間堂:凌、章、詹。
漢國名,後魏改郡,在河北獻縣及河間一帶。
南昌堂:塗。
漢縣名,在江西南昌地,洪州塗氏為豫章望族。
豫章堂:羅。
漢郡名,在江西南昌縣地。
潁川堂:
陳、鄔、賴、鍾。
秦郡名,地轄河南舊許州、陳州、汝寶、汝州諸府,蓋指潁水流域。
護國堂:
逢、邊、戴、稽。
春秋時陳焦邑,今安徽省亳縣地。
餘杭堂:隗。
隋郡名,唐復為杭州,今浙江杭縣。
汾陽堂:郭。
漢地名,唐併入陽曲,在山西省,唐將郭子儀受封於此,因而名傳。
瑯琊堂:
符、雲、諸葛。
秦郡名,地轄舊山東兗、音、沂、萊四府,後漢為國,在臨沂縣境。
廣平堂:
游、賀、談。
漢郡名,後改為國,今河北雞澤縣地。
江夏堂:費、黃。
漢郡名,在湖北雲夢境。
遼西堂:項。
秦郡名,地轄永平、承德、朝陽、錦州、新民一帶,在遼寧與河北間。
平原堂:東方。
漢郡名,在山東舊武定、濟南二府之西,及樂陵、長清一帶,即平原縣地。
頓丘堂:葛、司空。
春秋衛邑,在河南省濬縣。
弘農堂:楊。
漢時郡名,在河南省靈寶縣境。
百濟堂:福。
春秋時國名,在今朝鮮半島。
內黃堂:駱。
漢時縣名,今河南省內黃縣地。
江陵堂:熊。
春秋時楚郢都,漢置縣,宋改都,今湖北江陵地。
鉅鹿堂:魏。
秦郡名,晉為國,今河北鉅鹿、寧晉一帶。
蘭陵堂:蕭。
晉時郡名,在山東嶧縣,南朝宋移昌盧,在滕縣境。
解梁堂:關。
春秋時晉邑,地領山西解縣、臨晉、虞鄉諸地,後漢關羽,即解人也。
燕山堂:竇。
遼時燕京,宋改燕山府,地領河北省北部及東北部。
武功堂:蘇。
漢郡名,在陝西郿縣境,今設武功縣。
始平堂:
翁、馮、龐。
晉郡名,三國魏改始平,在咸陽附近。
梁國堂:墨、橋。
漢時梁國,後魏改郡,唐改宋州,在河南商丘縣境。
濟南堂:伏、寧。
漢初置郡名,即今山東歷城縣境。
平昌堂:
紅、孟、管、離。
三國魏置郡名,治安丘,在今山東安丘縣地。
濮陽堂:爰。
漢縣名,後魏改郡,即古帝丘,在河北濮陽縣及山東濮縣一帶。
著存堂:呂。
福建省詔安縣秀篆鎮。
殷禮堂:宋。
陝西西安市,陝西西河郡。
我們現在講的「台語」正確名稱~不是台灣話、更不是閩南話、也不是福建話,正確叫做~「河洛話」!
河洛話:源自河南洛陽,俗稱中原話,在唐朝時期就是講河洛話,唐朝武則天就是講河洛話;日本現在廟宇和尚念經朗誦的語言就是用河洛話!
0 notes
iseilio-blog · 1 year ago
Text
賢不肖列傳+
胡遯園 文星叢刊 206
譚延闓 譚延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譚延闓,清兩廣總督 譚鍾麟 第三子,籍湖南茶陵縣。以貴公子名
翰林,身當國運交會之際,秉其門第物望,倔起一偶,出任湖南
都督。無奈國步方艱,結果是百廢莫舉。他的政治業績,是在國民
政府建都南京之後。
先生雖在軍書旁午中,不廢瀚墨,行匣中滿藏各方求書的紙束,每天
總忙裡偷閒的揮毫,當軍勢逆轉,仍然豫暇瀟灑,一面閱看前方軍情
緊急電報,一面握管濡墨,寫他那一筆融化南園的「譚字」。
民國十二三年間,湘軍將領,大都各不相下,驕兵悍將,統帥者總是
既不能揚此抑彼,甚且還得半裝懵懂故學糊塗。加上軍餉支絀,稍一
大意,就不免沙中偶語風鶴報警。先生握一個誠字秘訣,推誠相見,
至誠相與,任誰驕悍跋扈的將領,只要一聽「總司令」說話,無不
心悅誠服。
當時廣州,處處軍營,滇桂軍的橫暴,雜牌軍的凌亂;只有湘軍,在
一未學兵的人統帥之下,窮乏之中,恪守軍紀,縱霸不王;世人多不
知先生將將之能。
先生的字,渾脫雄厚,世有定論。先生之為人,一如其字,襟懷
寬大,不拘私怨,渾和圓光,絕少杵憎,更能體貼人情。
先生逝後,極盡哀榮,輓聯中以于髯(右任)之「抱武侯兩句話
為民國一完人」(“兩句話” 應該是: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
最能盡先生之一生行藏。先生以雅量見稱於友儕,當其五十壽辰,
有人遊戲文字:「五十其年,喝紹興酒,打太極拳,寫幾筆嚴嵩
的字,做一生馮道的官 」等句,令人難受。
先生雖以「善以自奉」稱,其實除膳食較為注意之外,其他絕少見
先生有豪華奢費之舉。先生中年喪偶,既未續絃,更無造室,但留情
於書史,穿著亦不甚講求,購置產業,為兒孫輩盡其牛馬打算。又
間或有人置疑先生重視官位,時而總司令,時而軍長,時而主席,
時而院長,其實是「貌相」的推測。徐世昌任總統時,嘗召先生入任
內務總長,謝而不就。曹錕就職總統後,亦曾邀先生入閣,竟不
置理。可見先生絕非熱中利祿。
先生五十二歲逝世,全由勞瘁國事,萬端縈懷;時中原戰事,關外
張家軍,方馳騁入平津,先生本其慧視,月風礎雨,自必憂慮無已。
算是福慧雙修的完人。何況先生的字,早已傳遍海內外,先生無疑將
以字傳;文字��存,先生永在。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將近70年前3000噸貨輪 簽約。
猜想是每有工程設備成約,購字畫、古董自我犒賞,慰勞:譚延闓
之外,于右任、溥儒、賈景德、董其昌、王文治 、齊白石 蝦、
葉醉白 百駿圖 等。
Tumblr media
飄逸、瀟灑,應該是晚期所作。
Tumblr media
父親剛抵家門即掛在牆上觀賞;只覺得文句消沉,生命進入
一種息止狀態,實在說,在一旁看了,感覺不是很舒暢。
但這卻是父親風雨人生的心情寫照。對這樣的生命,作為人子,
很難去說些什麼,只有慚愧與慶幸而已。
( 以上兩聯已逸失,心中有著不安與愧疚。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UIEEZkxI4
飄浪之女(Bb key)-SaxRuby (youtube.com)
0 notes
shwangsx · 1 year ago
Text
聖巴爾多祿茂(宗徒) 時辰頌禱
誦讀日課 致候詞領:天主,求禰速來扶助我。答:天主,求禰速來拯救我。領: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答: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亞孟。 序經對經:請來,讓我們朝拜宗徒的君王。 聖詠95(94)請來,讓我們歡呼 請大家前來,向上主歡呼,向拯救我們的磐石歌舞。一齊到祂面前感恩讚頌,向祂歌唱聖詩,歡呼吟詠。 因為上主是崇高的天主,是超越諸神的偉大君王;大地深淵都在祂的手中,高山峻嶺都是祂的化工,海洋屬於祂,因為是祂所創造,陸地屬於祂,因為是祂所形成。 請大家前來叩首致敬,向造我們的天主跪拜,因為祂是我們的天主,我們是祂牧養的子民,是祂親手領導的羊群。 你們今天要聽從祂的聲音:不要像在默黎巴那樣心硬,不要像在曠野中瑪撒那天,你們的祖先看到我的工作,在那裡仍然試探我、考驗我。 我四十年之久厭惡那一世代,我曾說:這個民族冥頑不靈,他們不肯承認我的道路;因此,我在盛怒之下起誓說:…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mouniassn · 1 year ago
Text
人生最大的貴人是自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淨空法師:「一個人在一生當中,他有一定的祿命,就是你一生當中,你有多少財富、有多少的收入,都是命中注定的。人最可貴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命運;知道自己的命運,人就老實了,就安份守己了。換句話說,他的心就定了,不會去胡思亂想。」
我身邊的同事有些人不信佛法,看到她們不斷的造口業,為她們感到相當的驚恐,也替她們感到憂心不已,如果自身的福報用完了,就怕很快會受到現世報。比如在工作上遇到比較刁難的客人,或是客人有強烈的主觀意識,不會聽我同事的專業服務流程而做,客人會要求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這時我的同事就會抓狂,有時還會和客人大小聲,或是把價位故意提高。但這樣通常都很難收尾,還有可能遭到客人在店家的粉絲團留下負評及投訴。
淨空法師說:「不知道命運要去跟命爭,那是很冤枉的事情!人沒有辦法跟命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人要是跟命爭,他的災難就來了。諸位如果冷靜地觀察一下,在現前的世間,你就能看到。」
阿伯說:「修行也是需要足夠的福報,才有機會接觸到佛法。」現在生活的環境中,或是自己身邊的圈子裡,左看右看,沒有幾個信佛及願意修行的人。看來我是個幸運兒,有幸能接觸到正法,所以要努力誦經消業,提升自己的心性。
不知不覺已接觸精舍七年了,在這幾年裡,陸陸續續也迴向四十七筆業力。感恩慈悲的佛菩薩開示及調解,才讓我業力一筆一筆的迴向圓滿,也感恩業主菩薩願意給我機會解寃釋結。有時候覺得自己真的是一個很幸運的人,以上的業力大部分都是業主菩薩暗中提醒我,及靜靜地等待我誦經後迴向,並沒有強烈的干擾影響我的生活。
例如有新的業力出現時,我都會在夢境中夢到業主菩薩用不同的情境提醒,有時還夢到我傷害業主菩薩的畫面。每次從夢境中驚醒後,覺得自己過去世真是一個無知的大壞蛋,不擇手段的去傷害他人,這時我都會默默向虛空說:「這週我會在精舍請示此夢境,有新的業力請告訴精舍佛菩薩,恭請佛菩薩開示,在此誠心向您懺悔及道歉,也請新的業主菩薩暫時不要來干擾我,感恩!」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能夠靠唸經來解決事情,需要很大的福報。因世間的塵沙和貪嗔癡不停攪和,人若不修行,則執心易重;透過修行,才能放下對世間萬事的執著,能常保心境安寧,不生憂愁煩擾。」
兩年前我就努力誦經迴向圓滿了外道願業力,之前的不良習性已改變了不少,現在凡事不與人計較,做事都以和為貴,少了嫉妒心,多了寬容心;少了攀緣心,多了內心的安穩;少了雜念,多了平靜;少了說人家的是非,不再造口業,多了寬心及一身輕。
廣欽老和尚說:「佛法難聞,人身難得,中土難生,做人若不知修行,則與其他動物沒有差別,就要生生世世受輪迴;如果知道修行,就能脫離輪迴。」
「以為人生只是為了享福作樂而已,卻不知道這番作為乃是造業,造了一些貪業。帶舊的業來,再造新的業去,這人身也就難再得了。」
精舍文章中有一段說到:「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不是拿著放大鏡找『別人』的過失,他造他的業,你修你的行。 越修,越不敢說話,這叫修口;越修越空,如如不動,這叫修心;越修,越不敢高調,認真做事,低調做人,這叫修德。止語,是上等的智慧;止心,是上等的自律。」
(分享完畢)
「佛法在��間,不離世間覺。」在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們留心去學習的內容,學佛修行就是在這些瑣碎的地方,一點一滴嘗試著去落實。譬如,從身邊自己最討厭的人嘗試開始去容忍;從自己生活中不願意做,可是又必須要面對去做的事情,從這些地方嘗試著去包容、去面對。這些事情或許在經歷的時候會感覺到有些許無奈,但當經歷過之後,可能會從中領悟某些道理,這時會發現這是一種人生歷練、一種成長。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各種人事物去磨練自己的性情,讓我們在生活中心量越來越大。本來不能夠包容的人,漸漸的看上去也不再那麼討厭了;不願意去做的事情,現在也能夠用平常心坦然面對了。從最初的排斥、拒絕、不願意,慢慢到面對、包容、接受,這些都是在修行、在生活中落實佛法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需要不斷調整的境緣。
聖嚴法師說:「佛的心是智慧,眾生的心是煩惱;一個是穩定而不動,所以是智慧;一個是起伏而不定,所以是煩惱。穩定不動的智慧有照明的功能,起伏不定的煩惱在於產生種種人我、是非、得失、利害等等的心理現象。只要眾生能夠修行而使自己的心,平靜安定,不再受大小環境的影響和困擾,那就是與諸佛完全相同的智慧心現前。佛法的根源並非外來,每一位眾生心中,都有現成的佛法。佛心和眾生心,是心心相通的。所不同的是,諸佛已經開悟,所以心能安定而不被境風動搖;眾生還在執迷不悟,所以經常隨著各種情況起落,而被困擾,也困擾他人。」(引用完畢)
《道德經》中說道;「光而不耀,靜水深流。」意思是人在得意時,不要過度虛榮與炫耀,要冷靜自持、低調做人、靜如流水,才能兜住自己的福氣,不會讓福氣在逞強、炫耀、狂妄中快速流失。但人性從來都是好大喜功、錦上添花,有了大成就、大功德,要能忍得住不對外宣揚真的很難。若遇上討厭的人遭遇困境受挫,不趁機落井下石、不幸災樂禍的人也很難。這當中的情緒、心境起伏,這當中的好惡、悲喜無法自持,都說明我們的心容易被外境掌控,無法自己做主。
人的一言一行深受習氣影響,而習氣的養成深受貪嗔癡灌溉。貪嗔癡每個人多少都有,但不是每個人都會被貪嗔癡左右,差別在於心性的不同。時間對每個人其實很公平,我們會風華正茂、會能力傑出,但我們興許也有意外,可能會���疾、可能會犯錯、更可能會江郎才盡。我們甚至會一天天老去,成為一個走路都困難的老人,這時回顧人生過往,除了養大兒女,我們對自己未來的去處有把握嗎?人生過了一大半,年輕時的心性,跟現在的心性,差別又幾何?檢點自己在學佛修行中受用多少?修行是鍛鍊堅毅的心性,只要心性變得堅毅,就不會讓外面的人或事輕易移了自己的性情,讓自己有一天「面目全非」!
當多數人的時間都在吃喝玩樂中流逝時,有緣人堅定信念,誦經圓滿了四十七筆業力,也克服外道干擾,排除萬難圓滿了外道願業力。多年的誦經修行,有緣人歷經諸多生命轉折,也在落實佛法中對人生意義有了進一步的體悟。上天對每個人其實很公平,在給人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給人開一扇窗,當你覺得自己身處低谷時,其實四周全是上坡路。是失去還是得到,只取決於自己如何想。遇事不怕、遇難不逃、遇磨不退,不論多麼絕望之時,那怕逆風,轉個方向也能變成順風!
改變習氣,改變命運,唯有靠修行。貴人不會從天而降,誦經消業、補足福報、提升自我能力,隨時隨地準備好,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是貴人。生活沒有目標、放縱自己、得過且過、隨波逐流,沒有任何準備,貴人也會變成路人。人生最大的貴人從來是自己,不是別人,與其遇事抱怨別人刁難,與其遇難責怪上天不給機會,不如起而修行消業,做自己的貴人吧!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0 notes
historysandwich · 2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常威近代史】(七百七十一回) 中緬公路開始興建 1938年2月17號,蔣介石下令駐防河南嘅第8師炸毀鄭州黃河鐵橋,以阻止日軍南渡黃河,類似嘅焦土政策,之後會繼續發生,為阻止日軍推進,不擇手段,去到最盡,就係1938年6月蔣介石下令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結局黃河大決,浸死幾十萬中國平民百姓。打仗好多時候就係咁慘烈,好多時候唔係只係死係敵人手上,死喺自己人手上亦都係常見嘅事情,所以千萬唔可以打仗!一定要和平,一定要和平,一定要和平! 今個月初,土肥圓師團向豫北發動進攻,向南樂、清豐、濮陽一綫推進,守軍甫經接火就棄槍奔逃,大概係完全冇得打,又或者唔想打,保留實力,冇人知道。你嘅然唔守,日軍就唔客氣,長驅直進,去到2月12號,道清鐵路沿線,完全暴露喺日軍直接攻擊網下。2月14號,日軍向中國守軍道清鐵路沿線陣地發動全面進攻,軍閥宋哲元(1885-1940)下令守軍沿鐵路向西撤退,所謂兵敗如山倒,宋哲元部隊一直逃到濟源以西嘅王屋鎮,宋哲元嘅指揮部隊,差啲仲比日軍裝甲車追上,一鋪清袋。第一戰區長官程潛(1882-1968)對宋哲元不戰而退非常氣憤,即令第40軍嚴密戒備黃河沿岸,唔畀宋哲元嘅殘部渡河,同時炸為鄭州黃河鐵橋,與及花園口同榮澤口碼頭! 睇到呢度大家都相當清楚,之前曾經講過,軍閥宋哲元本來想聯合韓復榘(1890-1938)同劉湘(1890-1938)一齊響蔣介石進入四川前反蔣,可惜劉湘有手下告密爆大鑊,韓復榘被拉去後巷打靶,劉湘同時響武漢醫院歸西(真係病死掛?),剩低嘅宋哲元當然亦唔會有好收場,你估得罪方丈講笑嘅咩?炸咗條橋都唔俾你撤退,大家都明點解?曾經係馮玉祥手下五虎將之一嘅宋哲元係日本華北分離計畫中主要嘅拉攏對象,最後宋哲元不甘被日本人利用,任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總司令,加入抗日陣線,經過1938年2月一役,宋哲元勢力瓦解,不過保留軍銜,亦冇被追究反蔣責任,投閒置散,1940年3月染上肝病辭職,改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並回到其夫人常淑清故鄉四川綿陽療養,1940年4月5日病逝,享年54歳,葬於綿陽市富樂山山麓。其墓碑由馮玉祥(1882-1948)親書「宋上將明軒之墓」。宋哲元墓響1967年被紅衛兵搗毀,1978年重建,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兩手準備,2月18號,中緬公路開始興建,中緬公路又名滇緬公路,前稱昆畹公路,起點雲南昆明,終點緬甸臘戍,全長1,453公里。早響1937年8月,當時雲南省主席龍雲(1884-1962)就向蔣介石提出「修改滇緬公路的計劃」,公路始建於1938年春天,於1938年12月初步建成通車,以後陸續加以改道修建。由於當時缺乏受過訓練嘅專業技術人員,響滇緬公路總工程處中對因戰禍遷往昆明嘅一些無業知識青年進行速成培訓,依批青年後來成為咗滇緬公路嘅技術骨幹。臨近1938年春節,公路沿線嘅20萬各族勞工被徵集到工地。依啲勞工大部分係老人家、小孩同婦女。由於當時機械缺乏,呢班老弱婦孺只能依靠雙手,好多艱苦、危險工作幾乎都係由婦女、兒童來完成。滇緬公路係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西南地區大後方一條歷時最久,運量最大嘅國際通道,去到��戰中後期,尤其是中華民國首都遷往四川重慶之後,由於海路已經被日本海軍重重封鎖,大部份來自外國支援嘅戰略物資,都係由滇緬公路源源不絕送入四川,依條公路響抗日戰爭中嘅角色非常重要,當中亦有唔少可歌可泣嘅故事發生喺公路之上。 2月20號,軸心國嘅另一個重要成員納粹德國繼意大利之後,承認偽滿洲國。同一日,日本響開封以北強渡黃河。2月21號,蔣介石下令各軍全線反攻。今日,《少年先鋒》半月刊響武漢創刊。2月22號,第五戰區第一遊擊司令少將劉震東(1893-1938)響山東莒縣陣亡,劉震東嘅事蹟,亦係可歌可泣,20歲時後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歷任東北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1925年東北軍重新整編後,升任第七師第六旅旅長。劉震東作戰勇猛,頗著戰功。1928年,入陸軍大學受訓,學成後出任東北邊防軍總司令部中將主任參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激於愛國義憤,毅然拋開高官厚祿,前往熱河招募組織抗日義勇軍,自任第五軍團總指揮,在赤峰、開魯一帶展開游擊戰。劉震東所部5000人遊擊隊,一直響東北糾纏日本人,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2月23號,日本飛機進襲蘭州,被擊落18架。同日中國空軍首次遠征臺灣,配合蔣介石全線反攻命令。2月25號,日軍空襲南昌,同日,國民政府教育部頒佈《青年訓練大綱》,全力培養年青人抗日!2月27號,行政院核准施行《優待抗日軍人家屬辦法》,振奮士氣。2月28號,日本飛機連番轟炸廣州同惠州等地,真真正正狂轟濫炸,多少平民百姓就此葬身火海?同一日,身在武漢嘅王明(1904-1974)等反對成立晉察冀邊區人民政府。 1938年2月,繼續抗戰。 #常威💀 #蔣介石平反系列  #佛經抄寫員 #中日戰爭 #民國歷史 https://www.instagram.com/p/Cp4p-euvYso/?igshid=NGJjMDIxMWI=
0 notes
gavidbowie · 2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wangwill · 1 year ago
Text
聰明
H:董卓對幼主「今上雖幼,聰明仁智。」直誇聰明,但無人培育。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景升父子皆豚犬」。說出孫權的聰明,後來也能三分天下。。《紅樓夢》第五回:「惟嫡孫寶玉一人,秉性乖張,生情怪譎,雖聰明靈慧,略可望成。」誇賈寶玉聰明,太聰明到遁入空門。人生平凡過,聰明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及責任。20231018W3
網路資料:
聰明
詞聰明
相 似 詞伶俐、靈敏、智慧。
相 反 詞傻瓜、愚笨、愚蠢、拙笨、笨拙、魯鈍。
釋  義
耳目敏捷。如:「那老翁年逾七旬,仍是耳目聰明,真是令人羨慕。」
天資靈敏,理解力高,心思細巧。《三國演義》第三回:「今上雖幼,聰明仁智,並無分毫過失。」《紅樓夢》第五回:「惟嫡孫寶玉一人,秉性乖張,生情怪譎,雖聰明靈慧,略可望成。」
曹操看到武器優良、治軍嚴謹的東吳軍,脫口說出「生子當如孫仲謀」,表達對於孫權東吳的讚嘆之意,這也成為了三國歷史故事中的名言。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有下一句話,那就是「景升父子皆豚犬」。
曹操看到武器優良、治軍嚴謹的東吳軍,脫口說出
。「景升父子」是誰呢?是荊州的劉表父子,荊州在三國之中,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劉表的兒子劉琮繼承了劉表的家業,但是毫無作為,在面對曹操大軍,馬上就投降了,這也讓曹操十分看不起,認為劉表是毫無骨氣又軟弱的人,因此以豬狗一詞作為比喻,諷刺劉家父子在荊州的衰微。
三國演義第三回
卓問百官曰:“吾所言,合公道否?”盧植曰:“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今上雖幼,聰明仁智,並無分毫過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又無伊、霍之大才,何可強主廢立之事?聖人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卓大怒,拔劍向前欲殺植。侍中蔡邕、議郎彭伯諫曰:“盧尚書海內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卓乃止。司徒王允曰:“廢立之事,不可酒後相商,另日再議。”於是百官皆散。卓按劍立於園門,忽見一人躍馬持戟,於園門外往來馳驟。卓問李儒:“此何人也?”儒曰:“此丁原義兒:姓呂,名布,字奉先者也。主公且須避之。”卓乃入園潛避。次日,人報丁原引軍城外搦戰。卓怒,引軍同李儒出迎。兩陣對圓,只見呂布頂束髮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隨丁建陽出到陣前。建陽指卓罵曰:“國家不幸,閹官弄權,以致萬民塗炭。爾無尺寸之功,焉敢妄言廢立,欲亂朝廷!”董卓未及回言,呂布飛馬直殺過來。董卓慌走,建陽率軍掩殺。卓兵大敗,退三十餘里下寨,聚眾商議。卓曰:“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帳前一人出曰:“主公勿憂。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可乎?”卓大喜,觀其人,乃虎賁中郎將李肅也。卓曰:“汝將何以說之?”肅曰:“某聞主公有名馬一匹,號曰‘赤兔’,日��千里。須得此馬,再用金珠,以利結其心。某更進說詞,呂布必反丁原,來投主公矣。”卓問李儒曰:“此言可乎?”儒曰:“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卓欣然與之,更與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李肅齎了禮物,投呂布寨來。伏路軍人圍住。肅曰:“可速報呂將軍,有故人來見。”軍人報知,布命入見。肅見布曰:“賢弟別來無恙!”布揖曰:“久不相見,今居何處?”肅曰:“現任虎賁中郎將之職。聞賢弟匡扶社稷,不勝之喜。有良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獻與賢弟,以助虎威。”布便令牽過來看。果然那馬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後人有詩單道赤兔馬曰:“奔騰千里盪塵埃,渡水登山紫霧開。掣斷絲韁搖玉轡,火龍飛下九天來。”布見了此馬,大喜,謝肅曰:“兄賜此龍駒,將何以為報?”肅曰:“某為義氣而來。豈望報乎!”布置酒相待。酒甜,肅曰:“肅與賢弟少得相見;令尊卻常會來。”布曰:“兄醉矣!先父棄世多年,安得與兄相會?”肅大笑曰:“非也!某說今日丁刺史耳。”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陽處,亦出於無奈。”肅曰:“賢弟有擎天駕海之才,四海孰不欽敬?功名富貴,如探囊取物,何言無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肅笑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布曰:“兄在朝廷,觀何人為世之英雄?”肅曰:“某遍觀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終成大業。”布曰:“某欲從之,恨無門路。”肅取金珠、玉帶列於布前。布驚曰:“何為有此?”肅令叱退左右,告布曰:“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將此奉獻。赤兔馬亦董公所贈也。”布曰:“董公如此見愛,某將何以報之?”肅曰:“如某之不才,尚為虎賁中郎將;公若到彼,貴不可言。”布曰:“恨無涓埃之功,以為進見之禮。”肅曰:“功在翻手之間,公不肯為耳。”布沈吟良久曰:“吾欲殺丁原,引軍歸董卓,何如?”肅曰:“賢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遲,在於速決。”布與肅約於明日來降,肅別去。
紅樓夢/第005回
紅樓夢
上一回 回目錄 下一回
第五回 開生面夢演紅樓夢 立新場情傳幻境情
  題曰:
    春困葳蕤擁繡衾,恍隨仙子到紅塵;問誰幻入華胥景,千古風流造業人。
  第四回中既將薛家母子在榮府內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則暫不能寫矣。
  如今且說林黛玉自在榮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後,便是寶玉和黛玉二人之親密友愛處,亦自較別個不同,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略無參商。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釵去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鬱不忿之意,寶釵卻渾然不覺。那寶玉亦在孩提之間,況自天性所稟來的一片愚拙偏僻,視姊妹弟兄皆出一意,並無親疏遠近之別。其中因與黛玉同隨賈母一處坐臥,故略比別個姊妹熟慣些。既熟慣,則更覺親密,既親密,則不免一時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這日不知為何,他二人言語有些不合起來,黛玉又氣的獨在房中垂淚,寶玉又自悔言語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漸漸的回轉來。
  因東邊寧府中花園內梅花盛開,賈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請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賞花。是日先攜了賈蓉之妻,二人來面請。賈母等於早飯後過來,就在會芳園游頑,先茶後酒,不過皆是寧榮二府女眷家宴小集,並無別樣新文趣事可記。
  一時寶玉倦怠,欲睡中覺,賈母命人好生哄著,歇一回再來。賈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們這裏有給寶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與我就是了。」又向寶玉的奶娘丫鬟等道:「嬤嬤,姐姐們,請寶叔隨我這裡來。」賈母素知秦氏是個極妥當的人,生的裊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乃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見他去安置寶玉,自是安穩的。
  當下秦氏引了一簇人來至上房內間。寶玉抬頭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面,畫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圖》,也不看係何人所畫,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對聯,寫的是: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舖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裡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秦氏聽了笑道:「這裏還不好,可往那裏去呢?不然往我屋裏去吧。」寶玉點頭微笑。有一個嬤嬤說道:「那裏有個叔叔往侄兒房裏睡覺的理?」秦氏笑道:「噯喲喲,不怕他惱。他能多大呢,就忌諱這些個!上月你沒看見我那個兄弟來了,雖然與寶叔同年,兩個人若站在一處,只怕那個還高些呢。」寶玉道:「我怎麼��見過?你帶他來我瞧瞧。」眾人笑道:「隔著二三十里,往那裏帶去,見的日子有呢。」說著大家來至秦氏房中。剛至房門,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襲人而來。寶玉覺得眼餳骨軟,連說「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其聯云:
  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
  案上設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一邊擺著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盤內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著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臥的榻,懸的是同昌公主製的聯珠帳。寶玉含笑連說:「這裏好!」秦氏笑道:「我這屋子大約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說著親自展開了西子浣過的紗衾,移了紅娘抱過的鴛枕。於是眾奶母伏侍寶玉臥好,款款散了,只留襲人,媚人,晴雯,麝月四個丫鬟為伴。秦氏便吩咐小丫鬟們,好生在廊檐下看著貓兒狗兒打架。
  那寶玉剛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猶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蕩蕩,隨了秦氏,至一所在。但見朱欄白石,綠樹清溪,真是人跡稀逢,飛塵不到。寶玉在夢中歡喜,想道:「這個去處有趣,我就在這裏過一生,縱然失了家也願意,強如天天被父母師傅打呢。」正胡思之間,忽聽山後有人作歌曰:
  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閒愁。
  寶玉聽了是女子的聲音。歌聲未息,早見那邊走出一個人來,蹁躚裊娜,端的與人不同。有賦為證:
  方離柳塢,乍出花房。
  但行處,鳥驚庭樹,
  將到時,影度迴廊。
  仙袂乍飄兮,聞麝蘭之馥郁,
  荷衣欲動兮,聽環佩之鏗鏘。
  靨笑春桃兮,雲堆翠髻,
  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
  纖腰之楚楚兮,迴風舞雪,
  珠翠之輝輝兮,滿額鵝黃。
  出沒花間兮,宜嗔宜喜,
  徘徊池上兮,若飛若揚。
  蛾眉顰笑兮,將言而未語,
  蓮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羨彼之良質兮,冰清玉潤,
  羨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
  愛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美彼之態度兮,鳳翥龍翔。
  其素若何,春梅綻雪。
  其潔若何,秋菊被霜。
  其靜若何,松生空谷。
  其艷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龍游曲沼。
  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應慚西子,實愧王嬙。
  奇矣哉,生於孰地,
  來自何方,信矣乎,
  瑤池不二,紫府無雙。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寶玉見是一個仙姑,喜的忙來作揖問道:「神仙姐姐不知從那裏來,如今要往那裏去?也不知這是何處,望乞攜帶攜帶。」那仙姑笑道:「吾居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虛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癡。因近來風流冤孽,纏綿於此處,是以前來訪察機會,布散相思。今忽與爾相逢,亦非偶然。此離吾境不遠,別無他物,僅有自採仙茗一盞,親釀美酒一瓮,素練魔舞歌姬數人,新填「紅樓夢」仙曲十二支,試隨吾一遊否?」寶玉聽說,便忘了秦氏在何處,竟隨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橫建,上書「太虛幻境」四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乃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轉過牌坊,便是一座宮門,上面橫書四個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對聯,大書云:
  厚地高天,堪歎古今情不盡;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
  寶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來如此。但不知何為「古今之情」,何為「風月之債」?從今倒要領略領略。」寶玉只顧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當下隨了仙姑進入二層門內,至兩邊配殿,皆有匾額對聯,一時看不盡許多,惟見有幾處寫的是:「癡情司」,「結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看了,因向仙姑道:「敢煩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遊玩遊玩,不知可使得?」仙姑道:「此各司中皆貯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過去未來的簿冊,爾凡眼塵軀,未便先知的。」寶玉聽了,那裏肯依,復央之再三。仙姑無奈,說:「也罷,就在此司內略隨喜隨喜罷了。」寶玉喜不自勝,抬頭看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兩邊對聯寫的是: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寶玉看了,便知感歎。進入門來,只見有十數個大櫥,皆用封條封著。看那封條上,皆是各省的地名。寶玉一心只揀自己的家鄉封條看,遂無心看別省的了。只見那邊櫥上封條上大書七字云:「金陵十二釵正冊」。寶玉問道:「何為『金陵十二釵正冊』?」警幻道:「即貴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冊,故為『正冊』。」寶玉道:「常聽人說,金陵極大,怎麼只十二個女子?如今單我家裏,上上下下,就有幾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貴省女子固多,不過擇其緊要者錄之。下邊二櫥則又次之。餘者庸常之輩,則無冊可錄矣。」寶玉聽說,再看下首二櫥上,果然寫著「金陵十二釵副冊」,又一個寫著「金陵十二釵又副冊」。寶玉便伸手先將「又副冊」櫥開了,拿出一本冊來,揭開一看,只見這首頁上畫著一幅畫,又非人物,也無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的滿紙烏雲濁霧而已。後有幾行字跡,寫的是: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懸念。
  寶玉看了,又見後面畫著一簇鮮花,一床破席,也有幾句言詞,寫道是: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寶玉看了不解。遂擲下這個,又去開了副冊櫥門,拿起一本冊來,揭開看時,只見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乾,蓮枯藕敗,後面書云:
  根並荷花一莖香,生平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空返鄉。
  寶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擲了,再去取「正冊」看,只見頭一頁上便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是:
  可歎停機德,誰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寶玉看了仍不解。待要問時,情知他必不肯洩漏,待要丟下,又不捨。遂又往後看時,只見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也有一首歌詞云: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
  後面又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淆;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後面又畫幾縷飛雲,一灣逝水。其詞曰:
  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後面又畫著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斷語云: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縷質,終陷泥淖中。
  後面忽見畫著個惡狼,追撲一美女,欲啖之意。其書云:
  子係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後面便是一所古廟,裏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其判云: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後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隻雌鳳。其判曰: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後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裡紡績。其判云:
  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村婦,巧得遇恩人。
  後面又畫著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後面又畫著高樓大廈,有一美人懸梁自縊。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寶玉還欲看時,那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穎慧,恐把仙機洩漏,遂掩了卷冊,笑向寶玉道:「且隨我去遊玩奇景,何必在此打這悶葫蘆!」
  寶玉恍恍惚惚,不覺棄了卷冊,又隨了警幻來至後面。但見珠簾繡幕,畫棟雕檐,說不盡那光搖朱戶金舖地,雪照瓊窗玉作宮。更見仙花馥郁,異草芬芳,真好個所在。又聽警幻笑道:「你們快出來迎接貴客!」一語未了,只見房中又走出幾個仙子來,皆是荷袂蹁躚,羽衣飄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見了寶玉,都怨謗警幻道:「我們不知係何『貴客』,忙的接了出來!姐姐曾說今日今時必有絳珠妹子的生魂前來遊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這濁物來污染這清淨女兒之境?」
  寶玉聽如此說,便嚇得欲退不能退,果覺自形污穢不堪。警幻忙攜住寶玉的手,向眾姊妹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榮府去接絳珠,適從寧府所過,偶遇寧榮二公之靈,囑吾云:『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傳流,雖歷百年,奈運終數盡,不可挽回者。故遺之子孫雖多,竟無可以繼業。其中惟嫡孫寶玉一人,稟性乖張,生性怪譎,雖聰明靈慧,略可望成,無奈吾家運數合終,恐無人規引入正。幸仙姑偶來,萬望先以情慾聲色等事警其癡頑,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後入於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囑吾,故發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終身冊籍,令彼熟玩,尚未覺悟,故引彼再至此處,���其再歷飲饌聲色之幻,或冀將來一悟,亦未可知也。」
  說畢,攜了寶玉入室。但聞一縷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寶玉遂不禁相問。警幻冷笑道:「此香塵世中既無,爾何能知!此香乃係諸名山勝境內初生異卉之精,合各種寶林珠樹之油所製,名『群芳髓』。」寶玉聽了,自是羨慕而已。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來。寶玉自覺清香異味,純美非常,因又問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紅一窟』。」寶玉聽了,點頭稱賞。因看房內,瑤琴,寶鼎,古畫,新詩,無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絨,奩間時漬粉污。壁上也見懸著一副對聯,書云:
  幽微靈秀地,無可奈何天。
  寶玉看畢,無不羨慕。因又請問眾仙姑姓名:一名癡夢仙姑,一名鐘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各各道號不一。少刻,有小丫鬟來調桌安椅,設擺酒饌。真是:瓊漿滿泛玻璃盞,玉液濃斟琥珀杯。更不用再說那肴饌之盛。寶玉因聞得此酒清香甘冽,異乎尋常,又不禁相問。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萬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鳳乳之麯釀成,因名為『萬艷同杯』。」寶玉稱賞不迭。
  飲酒間,又有十二個舞女上來,請問演何詞曲。警幻道:「就將新製《紅樓夢》十二支演上來。」舞女們答應了,便輕敲檀板,款按銀箏,聽他歌道是:
  開闢鴻蒙……
  方歌了一句,警幻便說道:「此曲不比塵世中所填傳奇之曲,必有生旦淨末之則,又有南北九宮之限。此或詠歎一人,或感懷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譜入管弦。若非個中人,不知其中之妙。料爾亦未必深明此調。若不先閱其稿,後聽其歌,翻成嚼蠟矣。」說畢,回頭命小丫鬟取了《紅樓夢》原稿來,遞與寶玉。寶玉接來,一面目視其文,一面耳聆其歌曰:
[紅樓夢引子]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終身誤]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世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枉凝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寶玉聽了此曲,散漫無稽,不見得好處,但其聲韻悽惋,竟能銷魂醉魄。因此也不察其原委,問其來歷,就暫以此釋悶而已。因又看下道:
  [恨無常]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裏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樂中悲]
   襁褓中,父母歎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
  [世難容]
   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歎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白玉無瑕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歎無緣。
  [喜冤家]
   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一味的驕奢淫蕩貪還構。覷著那,侯門艷質同蒲柳;作踐的,公府千金似下流。歎幽魂艷魄,一載蕩悠悠。
  [虛花悟]
   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里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聰明累]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歎人世,終難定。
  [留餘慶]
   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加減乘除,上有蒼穹。
  [晚韶華]
   鏡里恩情,更那堪夢裏功名;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繡帳鴛衾。只這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教後人敬。
  [好事終]
   畫梁晝盡落香塵,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
  [收尾:飛鳥盡投林]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鳥盡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歌畢,還要歌副曲。警幻見寶玉甚無趣味,因歎:「癡兒竟尚未悟!」那寶玉忙止歌姬不必再唱,自覺朦朧恍惚,告醉求臥。警幻便命撤去殘席,送寶玉至一香閨繡閣之中,其間舖陳之盛,乃素所未見之物。更可駭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內,其鮮艷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黛玉。正不知何意,忽警幻道:「塵世中多少富貴之家,那些綠窗風月,繡閣煙霞,皆被淫污紈袴與那些流蕩女子悉皆玷辱。更可恨者,自古來多少輕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為飾,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飾非掩醜之語也。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會,雲雨之歡,皆由既悅其色,復戀其情所致也。吾所愛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寶玉聽了,唬的忙答道:「仙姑差了。我因懶於讀書,家父母尚每垂訓飭,豈敢再冒『淫』字。況且年紀尚小,不知『淫』字為何物。」警幻道:「非也。淫雖一理,意則有別。如世之好淫者,不過悅容貌,喜歌舞,調笑無厭,雲雨無時,恨不能盡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時之趣興,此皆皮膚淫濫之蠢物耳。如爾則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吾輩推之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汝今獨得此二字,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然於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今既遇令祖寧榮二公剖腹深囑,吾不忍君獨為我閨閣增光,見棄於世道,是以特引前來,醉以靈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將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許配於汝。今夕良時,即可成姻。不過令汝領略此仙閨幻境之風光尚如此,何況塵境之情景哉?而今後勁萬萬解釋,改悟前情,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說畢便秘授以雲雨之事,推寶玉入房,將門掩上自去。
  那寶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囑之言,未免有兒女之事,難以盡述。至次日,便柔情繾綣,軟語溫存,與可卿難解難分。因二人攜手出去遊頑之時,忽至一個所在,但見荊榛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並無橋梁可通。正在猶豫之間,忽見警幻後面追來,告道:「快休前進,作速回頭要緊!」寶玉忙止步問道:「此係何處?」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萬丈,遙亙千里,中無舟楫可通,只有一個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撐篙,不受金銀之謝,但遇有緣者渡之。爾今偶游至此,設如墮落其中,則深負我從前諄諄警戒之語矣。」話猶未了,只聽迷津內水響如雷,竟有許多夜叉海鬼將寶玉拖將下去。嚇得寶玉汗下如雨,一面失聲喊叫:「可卿救我!」嚇得襲人輩眾丫鬟忙上來摟住,叫:「寶玉別怕,我們在這裏!」
  卻說秦氏正在房外囑咐小丫頭們好生看著貓兒狗兒打架,忽聽寶玉在夢中喚他的小名,因納悶道:「我的小名這裏從沒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夢裏叫出來?」正是:
  一場幽夢同誰訴,千古情人獨我知。
上一回 回目錄 下一回
0 notes
yuriwangfingermedia · 4 years ago
Text
桃市府提高防疫等級 因應疫情變化滾動式檢討
【記者彭慧婉/桃園報導】桃園市長鄭文燦今(1/20)日上午在「防疫紓困振興專案會議」時表示,本次醫院感染事件目前累積確診人數共9位,其中6位屬於院內感染,3位為社區感染案例,會持續與中央保持聯繫,相信本次醫院感染事件能夠一一克服。鄭市長指出,本次疫情來得快、傳播速度也快,為隨時因應疫情變化,滾動檢討防疫對策,除每週三於市政會議舉行防疫專案報告外,將於每週一加開防疫專案會議,以高標準防疫對策,讓市民安心。 鄭市長說明,由於桃園醫院有353位醫護人員或工作人員須進行隔離,針對四大類急重症患者,啟動院區轉介機制,將優先以林口長庚醫院為主,其餘將依照類別轉介到別的醫院,另針對市民一般性就醫需求,除林口長庚外,已協調聯新國際醫院、敏盛綜合醫院、國軍桃園總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天晟醫院、聖保祿醫院、天成醫院及怡仁綜合醫院等八家區域醫院,提高急診、門診、住院能量,以保障市民朋友就醫權益。鄭市長…
Tumblr media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wangwill66 · 1 year ago
Text
煩憂
H: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煩憂自古皆有,上至君王,下至庶民,憂國憂民,范仲淹更甚「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憂國也為情愛憂個人憂錢途。古時没有「憂鬱症」這名詞,煩憂的詩詞倒不少。天下本無煩憂,庸人自擾之。斬斷三千煩惱絲,全憑心中慧劍斬。天地煩憂自遠離,神清氣爽日日過。以解脫釋迦牟尼的所稱的三界皆苦「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三界皆苦, 吾當安此。」吃飽太閒煩憂多,找事找活多長壽!20231006W5
網路資料: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出自唐代李白的《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覽 通:攬;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銷愁 一作:消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煩惱叢千縷,全憑慧劍揮維基文庫
詩詞名:相見歡①
作者: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②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③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④
紅樓夢
「因定三生果未知,繁華浮影愧成詩。」
無端墜入紅塵夢,惹卻三千煩惱絲。
《紅樓夢》的中心思想。人世間因緣不過是三生三世的因與果,所有繁華苦難,皆是浮影。所有人無非都是來到人世,入了紅塵,做了一場煩惱如三千髮絲般多且不斷的夢。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是北宋張載一生為學的歸宿,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
釋迦牟尼: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
三界皆苦, 吾當安此。
三界,佛教用語。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構成世間,相當於三有。有情眾生都在三界中因為煩惱的關係生死輪迴。此概念被道教借入,也稱三界二十八天。 在淨土宗曇鸞大師所著的《略論安樂淨土義》中,說明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等佛國淨土非屬三界。 梵語त्रैलोक्य還可以翻譯為三世,指時間界,如過去、現在、未來縱三世佛。 維基百科
法鼓山聖嚴法師
人生本來就是苦多樂少,我們的一生汲汲於追求消滅痛苦的方法,這都只是治標而已,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可能還會造
成更大的痛苦。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痛苦的發生,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聖嚴法師)
見慕法師:欲離苦得樂,首先要知苦。所謂:「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佛法將種種苦約略歸納為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從古至今,上至達官顯要,下至販夫走卒,無人能倖免。然而苦從何來?苦,是起惑、造業之結果;亦即現在的苦果,是過去種的因,集合過去的善業和惡業,而有現在的善報、惡報。轉煩惱生死苦之因,得菩提涅槃樂之果。 苦,世人所厭離;樂,世人所追求。 從古至今,人們無不追求快樂、遠離痛苦。
宋.范仲淹〈謝轉禮部侍郎表〉:「進則盡憂國憂民之誠,退則處樂天樂道之分。」
岳陽樓記
作者:范仲淹 北宋
1046年10月17日本作品收錄於《范文正公集/卷07》和《古文觀止》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謝轉禮部侍郎表》
臣某言伏蒙聖慈特授臣尚書禮部侍郎依前充職者楨握自天震惶無地循牆弗獲致寇是虞臣中謝伏念臣布素寒坎斗管微器初糜下士之祿忽塵上聖之雉歷升近芝二且亡一書2 
班嘗預太政深自感激誰蔚因循川祖宗之謀請行故事懷社稷之計動發危言雖欲必盡其心奚能久安於位彊彰無狀誠合有誅而聖意始終天慈曠蕩尚真名於祕殿伏蒙幸於善藩犬拙云藏人言用息莫聞課最敢睹龍光伏蒙皇帝陛下雷霆霧威日月還照丞冠圖舊不次推恩擢登宗伯之曹上應文昌之緯職命如故爵數甚隆徒執讓以弗諧止服榮而為懼臣敢不夕惕二省寅恭必進則盡憂國憂民之誠退則處樂天樂道之分上酬聖遇用竭愚
酷相思·本意(鄭燮)
杏花深院紅如許,一線畫牆攔住。嘆人間咫尺千山路,不見也相思苦,便見也相思苦。
分明背地情千縷,拼惱從教訴。奈花間乍遇言詞阻,半句也何曾吐,一字也何曾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在2015年,全球已有超過3億人受憂鬱症(Depression)及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所擾。另外一項研究則顯示,從1990年到2010 年,受憂鬱症影響的人口增加了 37.5%。
憂鬱症是一種精神官能症,對人事物失去興趣甚至感到悲傷,且持續一段時間,初期不容易被發現。憂鬱症和單純情緒不好是不一樣的,多數人不會再難過低潮的情緒持續太久,但憂鬱症會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於人的感受、行為和思考都會造成影響,嚴重的會造成身體機能問題,影響正常的起居生活、睡眠和工作。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提到目前診斷憂鬱症的標準共有9個症狀,其中只要有5個症狀持續超過兩週,且大部分時間都有達到標準,就要小心得到憂鬱症,症狀包括(2):
1.憂鬱情緒:快樂不起來、煩躁、鬱悶
2.興趣與喜樂減少:提不起興趣
3.體重下降(或增加)或食慾下降 (或增加)
4.失眠(或嗜睡):難入睡或整天想睡
5.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思考動作變緩慢
6.疲累失去活力:整天想躺床、體力變差
7.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覺得活著沒意思、自責難過,都是負面的想法
8.無法專注、無法決斷:腦筋變鈍、矛盾猶豫、無法專心
9.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
何謂憂鬱症?最常見的症狀如下:
1.憂鬱情緒:悶悶不樂、面露愁容、哭泣、易怒。
2.生活失去平時的興趣或樂趣、性慾減低。
3.認知及動作遲鈍:反應遲鈍、記憶力變差、無法專心、猶豫不決、生活懶散、生活及工作能力減退。
4.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5.失眠、經常凌晨醒來。
6.疲倦及四肢無力。
7.躁動不安、手足無措。
8.自責、罪惡感。
9.無助、無用、無望。
10.自殺念頭或企圖。
11.其他:酒精濫用、慮病(過度注意身體症狀,擔心患有重大身體疾病)。
12.另外憂鬱症病患,也常合併有明顯焦慮症狀,如恐慌、莫名的恐懼、心悸胸悶、頭暈及全身疼痛等。
維基百科介紹:
情緒障礙症
ADD ARTICLE DESCRIPTION
情緒障礙症[1](mood disorder)又稱情感障礙(affective disorder)、心境障礙、情感性疾患,是一群精神和行為疾患的狀況[2],人的情緒障礙或紊亂是其主要的基本特徵[3][4]。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是對於診斷患疾的歸類;在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十版ICD-10中,以情緒性(情感性)疾患(mood (affective) disorders)分類之。
有情緒障礙會影響以任何形式行使權力的人,其中傲慢綜合症、狂妄自大、錯亂或自戀最為突出。
分類
憂鬱性疾患
1869年描寫憂鬱性疾患的漫畫
氣候寒冷、缺少陽光的北歐、俄羅斯等地區則屬憂鬱症高發區
憂鬱性疾患,是一類以心情抑鬱為主要特點的情感障礙,包含常見的憂鬱症(抑鬱症)。
對憂鬱性疾患的診斷一般由醫師遵照DSM或ICD標準(兩者基本一致)進行,一般症狀較重的患者考慮診斷為重性抑鬱障礙,症狀較輕但是病程較長的患者則有可能是心境惡劣障礙,有明顯季節性特徵的患者可能診斷為季節性情緒失調。另外,在按此標準診斷前一般須排除其他有相似症狀的生理疾病[5]。
憂鬱性疾患屬於常見的心理���病的一種,目前全球有超過2.64億名患者[6]。近年來憂鬱性疾患的發病年齡有提早,且發病率提高的趨勢。終身患病率在不同國家中不盡相同,有調查顯示中國的患病率約為6%[7],而日本的患病率則高達20%[5][8]。COVID-19致使全球青少年抑鬱概率翻倍增加。[9]
在積極治療的情況下憂鬱性疾患的癒後良好,但考慮到患者須承受極大痛苦並有自殺的可能,因此應儘早進行積極治療。患者在症狀緩解後仍有復發的可能,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對憂鬱性疾患的藥物治療至少持續到症狀緩解後的六個月。[10]對於發病較早、有精神病症狀或對藥物反應不良的患者則很有可能反覆發作造成不良後果[11][12]。
重性抑鬱疾患
主條目:重性抑鬱疾患
在所有憂鬱性疾患中,重性抑鬱疾患的症狀最為嚴重,其主要影響心境、認知和軀體功能。在心境方面,患者長期(兩周以上)處於極其抑鬱的情感狀態中;認知方面,患者往往看到事物的消極面,被空虛感和無價值感包圍;軀體功能方面主要有進食和睡眠障礙和無力感,頭痛等[13]。患者可能反覆想到死或者有自殺企圖,最終大約有3.4%的患者自殺[14]。
對重性抑鬱疾患的診斷主要依據的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的相關標準。醫生需要先排除生理因素、藥物濫用[15],然後進行有關抑鬱程度的測試以確診[5]。
對於確診的患者,醫生往往會建議抗抑鬱藥物治療,即選擇性5-羥色胺再吸收抑制劑(SSRIs),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和三環類抗抑鬱藥,有時會建議患者參加心理治療[5]。對於年輕患者,例如兒童則應先考慮心理治療[16],而對於症狀特別嚴重(有嚴重自殺企圖或者緊張性患者)的患者則可能進行電痙攣療法(ECT)[17]。大多數重性抑鬱疾患的患者愈後仍能正常生活。多數患者在未治療下能康復[18]或緩解[19]。超過35%的患者仍會復發[20],而心理治療較能有效預防復發[21]。對於發病早、有精神症狀或者同時患有人格障礙的患者則預後不良,他們可能會反覆發作,自殺率也較高[11][12]。其提出情緒神經編碼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快速抗抑鬱分子的作用機制,2019年7月獲得腦神經學最高的國際凱默理獎,為非歐美人獲獎之首例,其提案成為國際醫療界廣泛認同的一個研究方向。[22]
持續性抑鬱症
主條目:持續性抑鬱症
持續性抑鬱症的症狀與重度抑鬱症的症狀相似,但是與重度抑鬱症相比,持續性抑鬱症的程度較輕,而持續時間較長[5]。持續性抑鬱症一般要持續2年才能確診,病程可以持續10年以上甚至一生[13]。心境障礙診斷方法與重度抑鬱症相同,但其診斷標準較低。對確診的患者,其治療方法與重度抑鬱症的治療方法相同[5]。持續性抑鬱症會引發重度抑鬱症,有研究顯示有79%的患者在一生中會併發重度抑鬱症,此情況亦稱為雙重抑鬱症(英語:Double depression)[13]。
季節性抑鬱症
主條目:季節性抑鬱症
季節性抑鬱症的症狀與重性抑鬱疾患相似,有時歸類為重性抑鬱疾患的一個亞型[23]。主要特點是病情會隨著季節而有所起伏,患者經常在寒冷季節發病,並在其他季節完全緩解。季節性抑鬱症隨緯度的增高而越發流行, 意即日照時間越少,發病率越高。多曬太陽可減輕病情,對這種疾病的診斷需要確認患者只在特定時節發病而在其他季節從未發病。對患者的治療與重性抑鬱障礙的治療相似,對於季節性情緒障礙,光照治療似乎特別有效。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學者於2013年繪製的「抑鬱症世界地圖」顯示,日本與陽光充足、氣候溫暖的東南亞、南歐、澳大利亞同屬抑鬱症發病率較低的地區,而氣候寒冷、缺少陽光的北歐、俄羅斯等地區則屬抑鬱症高發區[13][24]。
非典型抑鬱症
主條目:非典型抑鬱症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患者可能表現出明顯的抑鬱症狀,但是不符合DSM任何一種具體病症的診斷標準,這時可以作出非典型抑鬱症的診斷[25]。
雙相情緒障礙症
主條目:雙相情緒障礙症
循環性情感症
主條目:循環性情感症
在DSM-5已歸為雙相情緒障礙症之亞型
物質所致障礙
其它軀體疾病所致障礙
未明示之情緒障礙症
臨床徵象
憂鬱初期,大腦的海馬體(Hippocampus)、杏仁核(Amygdala)、以及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等負責情緒的區域,下達指令給自律神經,心血管、免疫及內分泌系統等,適時地回應內外在壓力(心跳及血壓稍稍上升,HF下降等)。但長期的壓力,焦慮,或憂鬱會導致身心俱疲,自律神經的交感支容易出現交感疲乏(Sympathetic Fatigue),LF絕對值甚至低於正常值,再加上副交感 HF已顯著撤退。[26]
相關條目
人格障礙
抗憂鬱劑
自我藥療
參考資料
1 note · View note
fuyonggu · 5 years ago
Text
Preface to the Biographies of the Eight Princes (Book of Jin 59)
自古帝王之臨天下也,皆欲廣樹蕃屏,崇固維城。唐、虞以前,憲章蓋闕,夏、殷以後,遺跡可知。然而玉帛會于塗山,雖云萬國,至於分疆胙土,猶或未詳。泊乎周室,粲焉可觀,封建親賢,並為列國。當其興也,周、召贊其升平;及其衰也,桓、文輔其危亂。故得卜世之祚克昌,卜年之基惟永。逮王赧即世,天祿已終,虛位無主,三十餘載。爰及暴秦,併吞天下,戒衰周之削弱,忽帝業之遠圖,謂王室之陵遲,由諸候之強大。於是罷侯置守,獨尊諸己,至乎子弟,並為匹夫,惟欲肆虐陵威,莫顧謀孫翼子。枝葉微弱,宗祐孤危,內無社稷之臣,外闕籓維之助。陳、項一呼,海內沸騰,隕身於望夷,系頸於軹道。事不師古,二世而滅。漢祖勃興,爰革斯弊。於是分王子弟,列建功臣,錫之山川,誓以帶礪。然而矯枉過直,懲羹吹齏,土地封疆,逾越往古。始則韓、彭菹醢,次乃吳、楚稱亂。然雖克滅權偪,猶足維翰王畿。洎成、哀之後,戚籓陵替,君臣乘茲間隙,竊位偷安。光武雄略緯天,慷慨下國,遂能除凶靜亂,復禹配天,休祉盛於兩京,鼎祚隆於四百,宗支繼絕之力,可得而言。魏武忘經國之宏規,行忌刻之小數,功臣無立錐之地,子弟君不使之人,徒分茅社,實傳虛爵,本根無所庇廕,遂乃三葉而亡。
Ever since ancient times, kings and emperors who presided over the realm wished to provide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for their rule by appointing trusted people as feudal lords and placing them in command of strategic locations, like protecting a city by expanding and fortifying its walls. 
Though we know little of what took place in the mists of time prior to the sage rulers Tang (Yao) and Yu (Shun), by the time of the Xia and Yin (Shang) dynasties, we see some evidence of this principle already emerging. But although we read that jade and silk were distributed by Yu the Great (the founder of Xia) at Tushan and the records speak of "the myriad fiefs", so that we know that in principle there was a splitting of the land and a distribution of territory, still we do not know the precise details.
Matters become brighter by the dawn of the Zhou dynasty, where all becomes clear; we find the precise details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feudal lords and how titles were granted to this relative or that worthy person, and that the realm was divided into particular fiefs and domains. When Zhou was ascendant and peaceful, we see the admirable conduct of the Dukes of Zhou and Shao; when Zhou was in decline, still we find Duke Huan of Qi and Duke Wen of Jin supporting the royal family through times of turmoil and danger. And thus their rulers were blessed with prosperity and success through the ages and the span of their rule was long indeed.
By the time of the last ruler of Zhou, King Nan, the blessings of Heaven had already expired. King Nan perished (in 256 BC), and then the realm had an empty throne and no sovereign for more than thirty years, until in the end the state of Qin conquered and annexed all the realm (in 221) through its violent barbarity. It was the belief of 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that the downfall of Zhou had been brought about because of the weakness and isolation of its kings, who had forgotten the farsightedness needed for the imperial enterprise, and that the royal house had become the plaything of the feudal lords, who took advantage to become great and powerful. Thus he did away with the whole feudal system and organized the realm into commandaries under the central control of the court, and he reserved all honor and majesty for himself alone, so that even his brothers and sons were no greater than commoners. In doing these things, it was the First Emperor himself who sought only to indulge his cruelty and flaunt his tyranny, for he gave no consideration of what might happen to his descendants after him. The branches and leaves of the tree of state were flimsy and weak, and the crown had few friends to turn to for aid; within, there were no subjects who would preserve the altars of state, and without, there were no lords who would guard and defend the imperial family. One cry of rebellion from Chen Sheng and Xiang Yu was all it took to set the whole realm within the Seas roiling like a cauldron; the Second Emperor of Qin lost his life at Wangyi Palace, and Ying Ziying surrendered at Zhidao with his seal around his neck. Qin failed to heed the teachings of the ancients, and thus their dynasty perished within two generations.
When Gaozu of Han (Liu Bang) rose to the fore, he made changes to correct these faults. He divided the realm and restored the system of the feudal lords, making princes of his younger relatives and granting fiefs to his accomplished ministers. Rivers and mountains were they granted, to serve as their belts and grindstones. The error of the early Han sovereigns was that they went too far in the other direction, like one who blows on hot soup so much that it grows cold; in the granting of lands and fiefs, they went beyond what the ancients had done. Thus they first had to execute Han Xin and pickle Peng Yue and afterwards experienced the crisis brought on by the Princes of Wu and Chu. But though they eventually stripped the feudal lords of the power to threaten the dynasty, the princes and nobles still retained enough power to protect the royal family from harm. Yet by the time of Emperors Cheng and Ai, again the situation had pivoted to the other extreme; the imperial relatives and feudal lords were oppressed and weak, allowing the great minister (Wang Mang)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y and usurp the throne. Luckily, once Emperor Guangwu stitched the realm back together through his boldness and cunning, he once again generously distributed fiefs across the realm. Thus was he able to purge the wicked and quell the chaos. Han once more received the blessings of Heaven; they enjoyed peace and repose, flourishing between the two capitals (at Luoyang and Chang'an), and their legacy endured for four centuries. One could certainly say that it was because the extended royal clan once again exerted on the dynasty's behalf the strength that they had lost.
We may contrast this with Emperor Wu of Wei (Cao Cao), who was ignorant of the generosity needed to sustain the state and who through his suspicion cut those who might have supported his state down to size. His accomplished subjects never received even a spade of land to call their own, and his younger relatives reigned rather than ruled their domains; they were divvied up and sent off to pitiful dwellings, and their titles were form rather than substance. Wei had no foundation to grant it shelter, and thus it lasted no more than three eras.
有晉思改覆車,復隆磐石,或出擁旄節,蒞岳牧之榮;入踐臺階,居端揆之重。然而付託失所,授任乖方,政令不恆,賞罰斯濫。或有材而不任,或無罪而見誅,朝為伊、周,夕為莽、卓。機權失於上,禍亂作於下。楚、趙諸王,相仍構釁,徒興晉陽之甲,竟匪勤王之師。始則為身擇利,利未加而害及;初乃無心憂國,國非憂而奚拯!遂使昭陽興廢,有甚弈棋;乘輿幽縶,更同羑裏。胡羯陵侮,宗廟丘墟,良可悲也。
The Jin dynasty might have learned from these earlier examples. They were like drivers of a cart in a convoy which, seeing the carts in front of it topple and fall, might have profited by steering clear of the same danger. They could have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mselves solid as a rock. Some of their relatives and accomplished subjects might have been empowered with banner and scepter to lead troops out to the borders and carry out the labor of governing the land and protecting the capital, while others remained behind to serve in the government ministries and provide continuity in the administration. 
Instead, the opposite took place. Positions and appointments once granted were as soon withdrawn, and people were chosen for this role or that based only on the expediency of the moment; the government and its policies were inconstant, and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swirled together. Some with talent were never employed; some innocent of any crime were executed regardless. Those who in the morning were honored as the peers of Yi Yin or the Duke of Zhou were denounced by the same evening as the equals of Wang Mang or Dong Zhuo. Power and authority were surrendered above, while chaos and disaster spread below. 
The Princes of Chu, Zhao, and all the rest sought one after another to sow dissension; they acted righteous as though they were imitating the old "call to arms at Jinyang", but they never exhibited the conduct of cautious lords. They undertook their designs to grasp at profit for themselves, yet before the gains were in hand, doom overtook them; they never showed any concern for the state, so how could the state help but suffer calamity? Power changed hands more drastically than the pieces flip in a game of weiqi; men rose to power and were cast into prison with more dizzying speed than King Wen of Zhou's stint in the jail at Yuli. And in the end, the Xiongnu and the Jie pillaged and plundered the realm and the dynasty's ancestral temples were left empty and bare. Truly, a pitiful thought.
夫為國之有籓屏,猶濟川之有舟楫,安危成敗,義實相資。舟楫且完,波濤不足稱其險;籓屏式固,禍亂何以成其階!向使八王之中,一籓繄賴,如梁王之禦大故,若硃虛之除大憝,則外寇焉敢憑陵,內難奚由竊發!縱令天子暗劣,鼎臣奢放,雖或顛沛,未至土崩。何以言之?琅邪譬彼諸王,權輕眾寡,度長絜大,不可同年。遂能匹馬濟江,奄有吳會,存重宗社,百有餘年。雖曰天時,抑亦人事。豈如趙倫、齊冏之輩,河間、東海之徒,家國俱亡,身名並滅。善惡之數,此非其效歟!西晉之政亂朝危,雖由時主,然而煽其風,速其禍者,咎在八王,故序而論之,總為其傳云耳。
For those who serve the state by acting as its shield and screen are like the rowers on a boat crossing a river. Whether the boat enjoys peace or suffers calamity is entirely up to the collective efforts of the rowers. If they dip their oars in unison, though the river might have waves, they will not be enough to threaten the ship. And if the feudal lords act in unison to protect the state, how could turmoil ever grow so dire as to bring down the dynasty?
During the Han dynasty, there were the examples of the Prince of Liang (Liu Wu), who served without to oppose the treason of the Princes of Wu and Chu in their effort to overthrow the dynasty, and the Marquis of Zhuxu (Liu Zhang), who acted within to purge the Lü clan in their attempt to usurp the throne. If only these Eight Princes of Jin had done as they did! Though there might be foreign threats, if the Princes were united, how could such threats dare to despoil the realm? Or if there were internal dangers, even so, how could they have seized power? Even if the Son of Heaven was a blind fool or the chief ministers were arrogant and unrestrained, such things could have been dealt with; there might be shocks and quakes, but it would not have caused the mountain to collapse.
What is the proof of this? Consider how the Prince of Langye (Sima Rui) compared to the Eight Princes. His authority was less than theirs, and he had fewer troops than they did; he was a more distant relative than they, nor did he have their seniority. Yet he was able to cross south of the Yangzi by himself, take control of the regions of Wu and Kuaiji, and preserve and revive the imperial family, thus prolonging the dynasty for another century and more. Though one could argue that Heaven was helping him, still it required his own efforts to make it so. He was far different from the likes of Sima Lun or Sima Jiong or the ilk of Sima Yong or Sima Yue, who brought about the destruction of their families and their state and the annihilation of their lives and their honor! Could there be any clearer example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ood and evil?
Circumstance itself may have been the primary factor that caused the turmoil in Western Jin and the instability of its court. Yet it was these Eight Princes who fanned the flames of its destruction and hastened its demise. And having prefaced the discussion with these remarks, we have gathered their biographies here to illustrate our argument.
14 notes · View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