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祖師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amitofor · 11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淨土宗祖師 十三祖 印光大師
0 notes
nanwuamituofo · 2 months ago
Text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集)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集)  2010/4/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01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學,請坐。今天是舊曆的清明節,我們選擇在這一天啟講《淨土大經解演義》。這個名稱對一般人來說好像很生疏,佛門的老同修知道,「淨土大經」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在現在有九種不同的版本,我們所選擇的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本子,依照朝代先後來排列,這是最後,就是第九個本子。「解」是註解,夏老的弟子黃念祖老居士註的。這個緣起也很不可思議,《無量壽經》在大乘教裡面,佛門裡面就感到很稀有。為什麼?因為世尊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講了許多經論,老人家只講一次,沒有重複的,唯獨《無量壽經》重複講了好幾次。在中國翻譯的,我們在譯經目錄裡面看到有十二種,那是翻的次數最多的,從漢朝到宋朝八百年間十二次的翻譯。當然同一個本子有多種的翻譯,裡面的文字當然不一樣,內容肯定是大同小異。像《金剛經》有六種譯本,這我們在《大藏經》裡面都能看到,那是同一個原本,也就是世尊只講一次。《無量壽經》就奇怪了,它這個譯本裡面差別很大,最明顯的,也是這個經裡最重要的,阿彌陀佛的本願。這十二種本子現在存下來的只有五種,有七種失傳,現在《大藏經》裡面有目錄,沒有經本,這是很遺憾的一樁事情。
  流傳下來這五種的原譯本,四十八願的兩個本子,二十四願的也是兩個本子,還有一個本子宋譯本三十六願,這個差別太大。如果說一種原譯本,決定不可能有這種差別,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從本願上這三種差別,古大德判斷,那個失傳的七種本子就不知道,不曉得內容,從這五種本子就肯定世尊至少講三次,三次說的阿彌陀佛的本願,世尊講的條目不相同才會有這種差別。這個推測是很合乎邏輯的,我們一般人也都能接受的。多次宣講不容易,要不是非常重要,世尊不可能多次宣講,幾乎多次宣講在《大藏經》裡找不到痕跡。所以這部經是佛當年在世多次宣講,那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尤其是我們看到善導大師說了兩句話,善導是唐朝時候人,傳說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他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個意思就是講十方諸佛示現在世間,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看到佛家的宇宙觀,現在哲學裡面所說的宇宙觀,太大!我們今天的天文學家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天文學家所觀察的、所了解的,在佛法來講還不能超越娑婆世界。
  我們學經教這麼多年,包括前輩這些大德,更早的以為佛經上講的單位世界就是我們地球,太陽繞著須彌山轉,很多人誤會,把喜馬拉雅山認為是須彌山。以後科學證明,我們這個地是個圓形的,叫做地球,跟天上星星沒什麼兩樣,也不算太大的,是繞著太陽轉的,不是太陽繞著地球轉的,知道有太陽系,太陽是繞著銀河系轉的,可是我們的觀念就沒有辦法轉變過來。須彌山在哪裡?須彌山肯定不在地球上。佛法裡面形容須彌山稱之為妙高,高我們能理解,妙很不好懂。我們原來都是以為一尊佛土,就這一尊佛教化地區,好像是現在科學家講的銀河系。我自從一九八六年,跟黃念祖老居士結了這個緣,認識了,在當時我們兩個非常欣慰,因為弘揚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只有我們兩個人,他在國內講這部經,我在海外講這部經。我們見面,黃老就給我提出這問題,告訴我,佛經上所講的單位世界不是太陽系,是銀河系,銀河系的中心是黑洞,須彌山應該就是指這個黑洞。黑洞之高大我們能理解,黑洞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了解它真正的狀況,只知道它的引力很大,連光線都沒有辦法穿過,都被它吸引。這是銀河系的核心,所有的星球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來轉,我們中國古人稱之為「黃極」,這才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單位世界叫一個小千世界,那就是一千個銀河系,一個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有多少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現在天文學家沒觀察到,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像這樣的世界在這個太空當中無量無邊。講到一個華藏世界,一個華藏世界好像一棟大樓一樣,二十層,我們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都在第十三層,像這樣的華藏世界又不曉得有多少!這是佛法裡面講的世界觀,宏觀世界,確實是不可思議。
  佛出現在世間,每一尊佛的教化區就是一個大千世界,這是最小的。有二、三���大千世界,五、六個大千世界,十幾個大千世界都有,佛也有福報大小不一樣。原因在哪裡?因地修行的心量不一樣,所以感的果也不相同,除這個之外,沒有一樣是不同的,這是講度化眾生的緣不相同。所以學佛人要跟一切眾生廣結法緣,將來你成佛度的人就多了,廣結法緣這很重要。佛示現在不同的佛國土都有緣,不能說沒有緣,都有緣,這緣很複雜。用什麼方法幫助他能夠穩當、簡單、容易、快速的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圓滿成佛,還源了,用什麼方法?就是用淨土念佛的方法,所以善導講「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個經是什麼經?這個經就是《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稱之為淨宗第一經。淨土宗真的是簡單,所依據的經典就是五種,世尊當年講的時候就三種,三部經,淨土三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分量都不大,三經如果是白文,就是經文沒有註解的,合訂起來薄薄的一本,分量很少,簡單、容易而且成就非常殊勝,這是善導大師給我們的信息。
  我們要相信,遇到這個法門,這一生就是有機緣,你有遇到這個機會,你能夠回歸自性,你能夠圓成佛道,這個機會多難得。所以「人身難得,佛法難逢」,我們得人身、遇到佛法,又遇到佛法裡頭無比殊勝的法門,我們要珍惜這個機緣。這個法門也稱之為難信之法,因為它的方法太簡單、太容易,所以很多菩薩不相信。從理上講,必須要妄盡你才能還得了源,八萬四千法門都離不開這個原則,妄是煩惱,三大類的煩惱,無明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這三大類。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所以六道不是真的,像一場夢一樣,你在六道裡沒出去,在作夢,夢中沒醒過來。什麼時候你把見思煩惱放下,見思煩惱就是《華嚴經》講的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見思煩惱放下你就證阿羅漢果。阿羅漢就醒過來,從六道這個大夢醒過來,就是阿羅漢,六道沒有了。六道沒有了,醒過來,還在夢中,為什麼?你還有分別、你還有妄想,這還是煩惱,比見思煩惱輕一點,還是有。如果把分別也放下,不再分別,不但不分別,妄想也放下。妄想是什麼?我常常講叫起心動念,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都沒有,分別執著當然就沒有,你就真醒過來,這一醒過來,四聖法界沒有了,就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包括六道,下面是六道,上面是四聖,這四聖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佛也不是真的,這個要知道,不能執著、不能分別。這個放下之後,四聖法界不見了,夢境你真的醒過來了。這時醒過來還有境界相,還有相,這個相是什麼?我們通常稱它作一真法界,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我們講極樂世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那都是如來的實報土。說如來的實報土,諸位���記住,就是自己的實報土,自他不二,他是諸佛如來,真的是不二。
  所以這些年來也是我們極力在提倡的,佛事用淨宗裡面的《三時繫念》,中峰禪師編著的,禪宗的大德,你看看編的這個繫念的儀規完全用淨土,冥陽兩利。他老人家講得很清楚,「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彌陀在哪裡?彌陀是自性,淨土也是自性,心跟性是一不是二。你要真的明白了,你就曉得,諸佛如來跟一切眾生,跟我們自己關係是多麼的密切。講關係這就屬於倫理,倫理講關係。大乘經教裡講關係講透了,講到究竟圓滿,遍法界虛空界,上面是諸佛,下面是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不是一家,一體,你說講到這種關係。所以那個愛心叫「無緣大慈」,慈是愛心、關愛,無緣是沒條件;「同體大悲」,悲是憐憫,憐憫一切迷失自性的眾生。要知道他跟我們是一體,不是外人,同體、無緣,沒條件的去幫助他。所以人間有真愛,真愛是佛菩薩的愛,就是大慈大悲,真的,覺悟的人有,迷失自性的人不是沒有,他迷了,迷了它變質。所以這個愛,佛在經上講有愛緣慈,像現在這個世間父母對子女的愛叫愛緣,他有慈悲,慈悲是他有血緣、有骨肉關係,從這個關係。有眾生緣慈悲,心��大一點,愛自己也能愛別人,《弟子規》裡頭「凡是人,皆須愛」,那是眾生緣慈悲。菩薩,菩薩有法緣慈悲,又高一層,他了解事實真相。真正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就是佛的慈悲,那沒條件,那才叫真愛,其他的是有條件,這沒有條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學佛找到佛才找到真正的親人!我們像小孩迷失了方向,我們真正把父母找到,關心我們的、愛我們的人找到了,這個人就是諸佛、法身菩薩,他們真正能夠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回歸自性,這就功德圓滿。所以眾生跟佛,所不同的就是迷悟,除迷悟之外沒有一樣不同。這在大乘教裡面,愈讀你就愈清楚、愈明白,念到最後,你就豁然清楚,原來就在當下,就在此時此處。
  淨宗真難信,特別是對知識分子。我學佛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的,年輕那個時候也是學校念書,受了一些老師的影響,認為佛是宗教、是迷信,而且在宗教裡是多神教、泛神教,在宗教裡面它屬於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講一個真神,佛教所表現的確實是迷信,這是我們當時不了解。現在社會不了解的人更多。我跟方老師學哲學,在最後一個單元他跟我講佛經哲學,我說「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是泛神教,它哪來的哲學?」老師告訴我,他說「你不知道,你年輕,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這是當時他這麼告訴我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樣我接受佛經哲學這個課程,才把過去錯���觀念轉過來,重新來認識佛教。我的緣很殊勝,方老師把這介紹給我之後,不到兩個月,我就有個機會認識章嘉大師,是清朝末年蒙古一個親王給我介紹的,認識章嘉大師。那時候剛剛接觸佛法,這也是方老師的慈悲,指出我一條學習的道路,他告訴我,他說佛法不在寺院,在哪裡?在經典,你要真正找到佛教,你要從經典裡面去找。這個引導非常重要,所以我始終感謝老師的恩德。因為沒有這個指點,我們要去請教出家人,許多出家人把經教都丟掉,都不學習,他說不出來,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們肯定懷疑,信心就沒有了。所以他知道在經典裡面。他說從前的出家跟在家學佛的,那都是了不起的學問家,真的是大德、大哲,他說現在很少了。
  我接觸章嘉大師之後,章嘉大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叫我去看兩樣資料。這《大藏經》裡面有的,在那個時候沒有單行本流通,《釋迦譜》、《釋迦方志》。他老人家很慈悲,你要學佛,你先認識釋迦牟尼佛,你就不會走彎路。這個資料看完之後,才知道釋迦牟尼佛確實很偉大,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他是個教育家,他跟宗教掛不上鉤。出身於王族,他的父親是國王,那個時候,古印度跟中國春秋戰國時候差不多,都是很多小國家,他是王子,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參學。所以我們知道青年的釋迦牟尼非常好學,離開家庭出去求學,那個生活很苦,像苦行僧一樣。印度確實是好地方,在當時這個地球上學術,特別是哲學,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的頂尖。宗教亦如是,印度是宗教之國,他的學習,所有宗教的這些大德他都見過、都學過,而且學得非常認真,所有的學派他也學過。當時印度他們有個很好的一種風氣,就禪定,無論是宗教、是學術都重視禪定。佛經上講的四禪八定,那不是釋迦牟尼佛所倡導的,不是的,古印度宗教、學術統統都學這些東西,當然年輕的釋迦牟尼也不例外。
  禪定能夠突破空間維次,所以就發現六道,六道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修定修到一定的程度你都見到,你見到跟他見到,你們談談裡頭完全一樣的,見到的人太多!上面從二十八層天,下面到阿鼻地獄,整個六道裡面的狀況他們一清二楚。可是那要問這六道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這個問題,不但在印度所有宗教無法答覆,印度的一些哲學也不能答覆。釋迦牟尼佛修了十二年,三十歲,於是他就把學習放棄,學了十二年算是畢業,放棄了,在恆河邊上畢缽羅樹下打坐,他開悟了,以後那個樹叫菩提樹,菩提是覺悟的意思,他在那個地方大徹大悟。入更深的禪定,什麼禪定?在《楞嚴經》裡面���楞嚴大定,在《華嚴經》上說師子奮迅三昧,這就見性。也就是說真正把起心動念放下,不起心、不動念就恢復了自性,這才把宇宙人生真相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六道輪迴那是一個小點,太渺小了,統統搞清楚了,當然非常高興,把他這個境界詳詳細細的講出來,做了一個報告。給誰講的?給人講,人聽不懂,別說我們世間人聽不懂,二十八層天人也聽不懂,所以他在定中講的。我們看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哪裡知道他在那裡講《華嚴經》,《華嚴經》就是世尊開悟的境界。他說得詳細,全說出來了。說了多少天?經上給我們記載的二七日,就是十四天,也有經上講三七日。這個我們可以不必去體會,也用不著去考證,不要去搞這些分別執著,頂多是二十一天,定中講的。
  禪定裡面時空沒有了,時間跟空間沒有了,這個我們能夠信得過,為什麼?有科學證明。科學什麼樣證明?催眠是很科學的,催眠裡頭那個時空沒有了,你看催眠兩個小時,他可以能回憶到過去好幾世,催眠時候他能夠到天堂、也能夠到地獄,你看時空都突破。所以我們知道催眠也是要精神一切放鬆,一切放下,心裡沒有雜念,原理是一樣的。禪定那功夫就更深,他時間就更長,七天、二十一天,確確實實能夠把遍法界虛空界都看清楚、都看明白。其實要不要那麼長?不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就通達明瞭,就看你放下多少,功夫淺深不在別的,在你放下多少。所以諸位要想用功,千萬不能執著,你放得愈多,你的心愈清淨,你就愈接近你的自性。《還源觀》裡面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愈放得多就愈接近,愈接近的時候你就愈了解。了解真相之後,他老人家出定,開始教學,為什麼開始教學?慈悲心自然流出來,沒有理由、沒有條件,見到眾生就想幫助他回歸自性。為什麼?他跟我是一不是二,覺悟的人知道,迷的人不知道,一體。這樣一展開就教了四十九年,世尊七十九歲圓寂的,三十歲開始教學到七十九歲。所以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
  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他是什麼身分?職業教師,一生教學。教什麼?他所講的這一切經,當時在世的時候沒有文字,都是這樣講的。是世尊圓寂以後,學生們把老師過去所教的、所說的,把它記錄下來,這才成為經典。記錄也不是簡單事情,找一個複講的,找到誰?找到阿難,阿難是佛的侍者。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的經,阿難都聽過。阿難是他最小的堂弟,他們堂兄弟八個人,釋迦牟尼佛是老大,阿難是最小,老八,年齡相差二十多歲。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前面講了二十年,釋迦牟尼佛開始講經的時候阿難出生,講了二十年,阿難二十歲他才出家,前頭二十年阿難沒聽過。所以經上有記載,在有空閒的時候,世尊把過去所講的都給他說,所以他聽得很完整。阿難記憶力特別好,一遍永遠不會忘記,像錄音機一樣,他能原原本本把它說出來,他有這種能力,這稀有,弟子當中只有���記憶力最好。所以佛滅度之後,大家請阿難升座複講,五百阿羅漢,就是佛當年弟子,經常聽經做證明,講的必須五百阿羅漢都同意,阿難沒錯,佛是這麼說的,才記錄下來;有一個人有疑問,這就得刪掉,取信於後人。經藏結集是這麼樣的嚴格,不是容易事情。
  當年結集的文字是梵文,古印度文現在已經很少人懂。傳到中國是梵文,中國當時這些留學生到印度去學習也是學梵文,從梵文翻成中文能沒錯誤嗎?我們現在說用一篇英語文章翻成中國文,能不能百分之百的翻出來?不可能,總有差誤。別說是外國語文,我們以中國古文,古人一篇文章,現在找幾個,找十個人,你叫他用白話文翻出來,十個人翻的不一樣,到底用哪個做標準?這很難講,這能叫人相信嗎?我當年就用這個問題向方東美先生請教,怎麼能讓我們生起信心?方老師非常感慨的說,他說古時候的中國人,跟現在中國人不一樣,現在中國人喪失了民族自信心,所以才受這麼大的侮辱、受這麼多的苦難。從前中國人不是,非常自豪,梵文經典翻成中文之後,不但意思完全沒錯誤,文字比原文還要華麗、還要美;換句話說,有了中文本,梵文本可以不必要,這樣的自豪。中國隋唐時候那個中國人真正像個中國人,哪裡像現在?這是方老師告訴我的,化解我這個疑問。
  真的嗎?是真的。中國自古以來,確確實實禮義之邦,泱泱大國,一直到清朝,這種自信心都沒有消失過。清朝的末年,晚年才出了問題,出問題因素很多,近代史裡面都記得很清楚,不是中國傳統有問題,是當時國家領導人慈禧太后她出了問題,真的叫一人興邦,一人滅亡一個國家民族,一個人關係太大了。清朝從開國,到她的丈夫是咸豐,慈禧太后是咸豐的妃子,歷代的帝王都是把儒釋道這些高人,現在的名詞叫專家學者,請到皇宮,皇帝帶著嬪妃、文武大臣天天聽課,天天在學習,真幹!這個制度慈禧廢除的,慈禧不再聽這些儒釋道的大德的話,不聽他們的,她迷信,她駕乩扶鸞,她喜歡神仙,國家的事情都在乩壇上去請示,這樣亡了國。這個話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章嘉的前一世都是清朝歷代皇帝的國師,四大喇嘛只有他一個在北京有道場,北京有章嘉大師的住所,經常在北京,這是皇上的顧問。他老人家告訴我的,他說這個事情壞在慈禧,把制度破壞,領導人對於傳統不重視,逐漸影響到群眾。我們要追究,我們傳統文化這麼好,為什麼到今天有這種地步?源頭出在慈禧。我們要知道、要愛護,要怎樣把它恢復起來。
  所以我們把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之後,才知道佛法的殊勝,愈學愈歡喜,這才發現了,真的發現了寶,無比殊勝的珍寶,這是經教。可是大乘教裡面常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今天典籍有,傳人沒有了。民國年間真叫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末代,抗戰期間大概還有十幾個人出家、在家,戰後愈來愈少,這些大德凋零了,後繼無人,特別是最近的五十年。這是我們知道,佛教真的面目完全沒有了。我們在台灣,台灣真正講經教學的,只有李老師一個人,他在台中辦了一個蓮社,蓮社開班教學,他開了十幾個班都是傳統文化,像一個社會教育一樣、補習班一樣,不收學費的。李老師本身多才多藝,他懂得東西很多,他有能力教人,在台中教三十八年,這走了,九十七歲走的。在台中三十八年講經沒中斷過,不過他一個星期只講一次,星期三固定的,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場所。所以他不需要宣傳,每個星期三到台中慈光圖書館,一定看到他在那邊講經,一星期一次。教我們學生,教我們這一班年輕的學生講經,也是一個星期一次,我們在星期五,教我們講經、教我們古文,像江逸子他們一個小班,跟他學詩詞的。其餘還有許許多多科目,老師自己抽不出時間教,他在外面聘請老師。所以是社會教育,很有一點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那個樣子。
  所以現在在全世界佛教,我概略的想了一下,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我們要知道。第一種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他老人家一生是職業老師,用我們現在的話說,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他本身的身分,是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不收學費。他的生活很簡單,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沒有建學校。在什麼地方教學上課?山林、樹下,人數不少!所以我們現在想想不簡單。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是不離開他的,臨時來的,我想至少也有這個數字;換句話說,他講學聽眾應該有二、三千人。那個時候沒有這些擴音設備,在曠野,人要是聽不清楚還能有興趣跟他嗎?晚上在樹底下,風吹日曬雨打他都不怕,這是金剛不壞身。日中一食,人家給什麼吃什麼,沒有一點分別,那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身體。我們想想,無法跟人相比,我們到野外住上一個晚上,第二天到加護病房,怎麼能跟人比?這不是一天、兩天,四十九年過這種生活,能叫人不佩服嗎?真有功夫,身心健康。所以這是釋迦牟尼佛原原本本的佛教。老人家一生沒有建道場,有他的道理,因為建道場就有人起歪念頭,怎麼樣來得到這個道場,他沒有,他知道後人會有這些副作用,什麼都沒有,這是我們應當學的。
  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道場國家建的,大富長者他們建立的,都叫十方道場,不是私人的。道場裡面的管理是自己管理沒錯,一切執事人員是選舉的。所以選舉制度最早是在佛門,住���當家都是選舉的,任期一年。因為什麼?那是服務。服務不能老叫他服務,每個人都要有這個義務,完全是義務,所以每個人至少都要有一年。寺院裡面臘月三十總辭,選舉選上來,第二天新選的人正月初一就職,三十總辭。所以它是這麼好的一個制度,不會有人爭,真的叫選賢與能來住持道場,所以它是一個教學的機構。在中國這就有了制度,正式上軌道,就正式辦學,釋迦牟尼佛那是私人教學,像孔老夫子一樣私人教學,傳到中國之後就有了制度,這個制度叫叢林制度。這是方先生過去跟我講過多次,至少有十幾次,印象很深刻,他說佛教要興旺起來,一定要恢復叢林制度。叢林制度就是學校,正式辦學校,叢林的主席就是校長,首座就是教務長,維那是訓導長,監院是總務長,跟大學職工分配完全相同,名稱雖然不一樣,職責是一樣的,它確確實實是一個學校,這在過去。現在都沒有了,現在佛教變成宗教應該是嘉慶以後,我們在乾隆、嘉慶年間,中國的寺院叢林還是教學,高僧大德代代都有人。現在已經變成宗教,我們也不能不承認它,所以第二種是宗教的佛教。你看以經懺佛事、法會這個為主,講經教學沒有了,這變質了。第三種變成學術,大學裡頭、哲學系裡面有用佛經開課,我也教過幾年,變成學術,這變質了。第四種在國內觀光旅遊,觀光旅遊的佛教。還有一種很新的、很時髦的,企業的佛教,還聽說有上市的,企業的佛教。最後一種是邪教的佛教,那是打著佛教的招牌,其實跟佛教風馬牛不相干的,像所謂法輪功一類的,這完全是錯誤的。所以至少有���種不同的形式,我們學是學哪一種,這得搞清楚。
  所以章嘉大師指我這條路,教我學釋迦牟尼佛,我也很聽話,我對老師非常尊敬,我聽老師的指導。老師以後不但教我跟釋迦牟尼佛學,還希望我出家走釋迦牟尼佛這條路。我照做,把方老師所講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證實,真的是幸福、美滿、快樂。挫折有沒有?挫折非常多,挫折都是考試。我們學佛,對人、對事、對物永遠要保持感恩,毀謗、障礙、甚至於陷害,你都會遇到,對這些人都要感恩。為什麼?他來考我,我都能通過,沒有怨恨,只有感恩。他為什麼會這樣障礙我?大概總是兩個原因,一個就是過去生中也許我障礙了他,這冤冤相報,我們現在明白、覺悟了,接受這個果報,把這個冤孽化解,我不報復他,我也再不怨恨他。另外一種,那就是古往今來都不能避免的,嫉妒障礙,是我們自己做得不小心,姿態不夠低,引起他的嫉妒心,是我的錯,不是他的錯,我們也要感恩他。佛法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緣有叫做時節因緣,中國古人常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人與人相處,能相處個三年,你就厭煩了,就會出問題,我們要知道小心、謹慎,起心動念、言語���作,要以佛菩薩、要以聖賢人教導我們標準去做,嚴格遵守決定有好處。對於傷害我們的人,我們用報恩的心情來對待,時間久他知道了,他知道他也悔改,可是怎麼?不好意思說出來,面子問題。這我們知道,內心對我們不再怨恨,就化解了,你說這個多快樂,這多麼好的一樁事情。
  所以現在這個世間,冤冤相報太多太多,為什麼?你對待人你不是布施恩德,就免不了跟人結怨。現在為什麼孝子賢孫少,你想想你對待人有沒有布施恩德?布施恩德才有報恩的人來,布施財物才有還債的人來。處處想佔人便宜,那是什麼?你的兒孫就是討債來的;處處是以高姿態去壓人,那就有報怨來的。麻煩在此地,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都是自作自受。人都是好人,老祖宗教給我們「人性本善」,大乘佛法教給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怎樣看人?我們要看人,一切眾生都是菩薩、都是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善財為什麼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我早年講《華嚴經》,講《四十華嚴》,也用了不少時間,可惜那個時候連錄音的設備都沒有。我講一半明白了,知道他成就的祕訣,就是他的心目當中,眾生全是善知識、全是佛菩薩,所以他成就了。我細心去觀察,在經典裡面查這些信息,他的老師是文殊菩薩,在文殊菩薩那裡得根本智,也就是得清淨心,大徹大悟。悟後起修,起修是什麼?起修就是生活。文殊菩薩叫他出去參學,五十三參,參學是什麼?接觸社會各個層面,你從早到晚所接觸的這一切人,全是佛、全是菩薩;凡夫,自己一個是凡夫。他是這樣的心態,把他在老師那裡所學的,全部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
  方老師介紹《華嚴經》的時候告訴我,《華嚴經》有圓滿的理論、有善巧的方法,後面還帶表演,五十三參是表演,你看把它的道理、方法,在生活、在工作、在處事待人接物,做出來給你看。他說這種教科書,他把《華嚴經》看作是佛學概論,世界第一,找不到第二種這麼好的教材。所以他老人家晚年在輔仁大學(教會大學)博士班裡面講華嚴哲學,真有受用。我們接受老師指導,才知道佛法無比殊勝,佛法確確實實能解決自己的問題。我自己的問題很多,過去生中沒修福報,所以這個命,命是真的,你讀《了凡四訓》,你看了凡先生被孔先生所算的,二十年絲毫不差。你每年的收入,你每年考試的名次,你每年這地位升的等級,命裡全給你注定。袁了凡先生日常生活當中他什麼都不想,跟雲谷禪師在禪堂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這種人很少,雲谷禪師很驚訝,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這是相當的功夫。就問他:你怎麼修的?他就說出來,他也很老實,「我沒有功夫,命給人算定,起念頭沒用,不如就算了,不起念頭了。」雲谷禪師笑話他: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凡夫。他���「怎麼說呢?」這給他解釋。這是一個人真正懂得命運,不打妄想。你相信命運,你看雲谷禪師就教他改造命運的方法,你命運從哪裡來?過去生中造的。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老人,他大我三十九歲,我那年二十六歲,他老人家六十五歲,他看的人多了。我這個人,除了有一點小聰明之外,命裡沒有財富、沒有地位,就是貧賤,叫花子命。還有一點善根,難得這一點,懂得尊師重道、孝順父母,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都相信。所以他幫助我,教我修三樣東西,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教我這個,這是改造命運。財布施沒有錢,每個月自己這一點工資,連生活都相當困難,哪有錢布施?他問我說:一毛錢有沒有?一毛錢還可以。一塊錢可不可以?一塊錢還行。你就從一毛一塊去布施,首先要有布施的意願,有這個念頭。以後常常到寺廟去借經書看,不是搞別的,寺廟有經書,這外頭買不到。看到寺廟裡面印經書,拿個小本子來募捐,我們出五毛、一塊都行,我們從這裡做起。放生,我初學佛的時候就是放生、印經,真的愈施愈多,一點都不假!以後跟李老師學經教,再出來講經,講經是屬於法布施。大概我講了十一、二年,有一次遇到甘珠活佛,這人都不在了,他也是章嘉大師的學生,在藏傳他地位也很高。有一次他告訴我,他說:淨空法師,你過來,我有話告訴你。我說「佛爺,什麼話?」我跟他很熟。他說:我們在背後都在批評你。我說:批評我什麼?他說:你人很聰明,也是個好人,很可惜你的命很苦,短命。我說:這些當面可以說,我知道很清楚,我不會把這個放在心上。他說:你這幾年講經功德很大,你的命運都轉變了。我說:真的嗎?「真的,你壽命很長,福報很大。」我也沒有求福報,我也沒有求壽命,真的。他跟我說這些話第二年他就往生,我沒想到他往生那麼快。
  所以遇到佛法,命運才有個很大的轉變,每一次的挫折就是一次大幅度的提升,跟在我身邊的同學都親眼看到。我們學佛只有一個使命,希望釋迦牟尼佛的正法久住,效法釋迦牟尼佛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破迷開悟那就是靠教學。個人的苦難、社會的災難,從哪裡來的?都是從眾生迷惑顛倒、造作不善業所感得來的。如何能夠幫助這些眾生、幫助社會化解災難?就是釋迦牟尼佛的老辦法,講經教學。所以講經教學的人愈多,受教的人愈多,覺悟的人愈多,社會上許多問題都解決了,所謂自然災害也逐漸化解,這真的,不是假的。江本博士的水實驗,最近在東京召開一個會議,他邀了我,我寫了一篇講演稿,讓鍾茂森居士代表我參加,在大會上做個報告。科學證明我們的意念不可思議,所以大乘教裡面,宇宙從哪來的?萬法從哪來的?我從哪裡來的?佛說得很清楚,「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我們解決自己的問題,解決我們環境的問題,今天環境就是自然災害,佛法裡頭教給我們一個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你要真正懂得「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只要把心轉變過來。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教導我們轉惡為善,有標準,《十善業道》是佛家的標準。這個十條你別小看,在小乘教裡面展開是三千威儀,就是這十條展開的;在大乘菩薩法裡面展開是八萬四千威儀,這十條一擴展就是八萬四千條,不可思議。所以十善修圓滿,就是八萬四千條你統統都落實,你就成佛了。
  儒家《弟子規》,一百一十三樁事可別看輕!那個一展開也是八萬四千條,是傳統文化全部的落實,就在那裡頭。所以四書五經十三經乃至《四庫全書》,都離不開,每一條都離不開。就像十善業道一樣,這一部《大藏經》裡面,每一部經、每一句、每一個字,都沒有離開十善業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正好也是遇到現前災難太多,所以我發心把《華嚴經》暫停,停一年到兩年。這一次我講這部經,《無量壽經》過去講過十遍,而這一次,這一次我不講經,我講註解,講誰的註解?講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黃老居士跟我是朋友,也是我的老師,他跟我的老師同一輩分,李炳南老居士是梅光羲大士的學生,梅大士跟夏蓮老是師兄弟,非常好的道友。黃念祖是梅光羲的外甥,是夏蓮老的學生,所以沒有見面之前,我曾經聽李老講過他的名字,有這麼一點印象,黃念祖,有這麼一個印象。所以當年,一九八六年,我在美國華盛頓,華府佛教會那個時候我是會長,同修們來告訴我,他們想邀請密宗的一個上師到美國來弘法。當時我聽了很不以為然,我們是淨土宗,不要再涉其他的派門,我說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問他:這密宗大德是誰?他說:黃念祖。我腦筋有這麼一個印象,黃念祖,我想了半天想到了,我說:他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他說:是的。我說:那請他來。這是李老師給我們講了好幾次,我以為他已經作古了,不在了,他還在人間,那很難得,他的東西是真傳,那個沒有問題。這是梅老、夏老親手調教出來的,我說這個大德難得,你把他請來,就這麼請來。
  請來之後才曉得,他在國內弘揚這個會集本,我在海外,他聽到,我們兩個都非常高興。非常難得,他那個時候註解剛剛寫完,用油印印的本子,字都很糢糊不清楚。我們知道油印印的東西,頂多不會超過一百份,超過一百份那蠟紙就不能用了,所以用這樣的本子。當然帶到美國他就這麼一套,一定是選印得比較清楚一點的,送給我,我看了之後非常歡喜。他要我給他寫一篇序文,所以序文是我給他寫的。早年我到北京,去了好幾次,專門去看他,就是為了看他去的。每一次去,我們都有很長時間來討論佛法的問題,他教了我很多,所以我們是好朋友,他也是我的老師,我也感恩他。不容易,夏老會集這一本,這個本子哪裡是凡夫能做得出來的!在過去會集的,王龍舒、���默深,彭際清的節本,都有問題,都不能算是盡善盡美的本子。看到這個,再你看看梅光羲居士那篇很長的序文,講得非常清楚。所以李老師在台中,傳到台中之後,李老師把這個經講了一遍。經那個時候沒有註解,他自己用眉註,毛筆寫的,工工整整。他講這部經的時候,我還沒有到台中,我沒聽到,但是他把他這個眉註的本子給我,我能看得懂,我拿到這個本子我也就能講,我有這個能力。所以當時我們就想開講這部經,向老師報告,老師說不行,時候沒到,時節因緣沒到。所以台北那邊同修把經都印好了,結果改《楞嚴經》,我在台北,我《楞嚴經》是跟他老人家學的,前後講過七次。
  什麼原因?嫉妒障礙,在台灣大家對於夏老有成見,對於李老師也有成見,所以老師叫我迴避。等到他老人家往生,我在美國,想到老師給我這個本子,這個本子很多人沒看見,我就發心把它印一萬本,第二年一九八七年印成功,這就流通出去,在外國,在美國同學們看到這個本子非常歡喜,就請我講。所以我第一次講《無量壽經》,在加拿大溫哥華,第二次在三藩市,先後一共講了十遍,這樣才講開,才流通出去。這原本,我這一次帶來了,我送給胡小林,給他做一個紀念,他也是受持《無量壽經》,讀誦的遍數很多。往後,《無量壽經》我們要永遠把它傳下去,我們感謝夏老會集的恩德,感謝黃念祖居士註解這部經的苦心。所以這一次我發心講他的註解,叫《演義》,你看《華嚴》有演義,《彌陀經》蓮池大師有《疏鈔》,蓮池大師的學生把《疏鈔》再做一個註解叫《演義》。諸位大概對演義概念最深的,可能是小說裡的《三國演義》。我們用這個方法在一起學習,深入透徹來學習,就像胡小林學習《妄盡還源觀》的方法一樣,字字句句我們都把它講清楚。
  這也是這些年來,我們看到許多學術界的人,我接觸得很多,特別對於現在大學生的感受,跟從前不一樣。我早年教大學的時候學生還算不錯,上課我們已經不是古時候的授課,是講學,講兩個小時,學生都能夠很安靜的聽下去。現在學校不行,現在學校學生的注意力大概只有十五分鐘,十五分鐘之後他就心不在焉。所以我常常就問這些教授,你在學校授課,你們怎麼教的?他說講課十五分鐘。後面呢?後面聊天,用這個方法去打發時間。這是我們看到非常難過的,也就是學生心浮氣躁;換句話說,他們在人生當中,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是盲目的,這很悲哀的現象。因此我就想到孔夫子兩句話,這兩句話在今天要特別把它提出來,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兩句話是做學問的態度,了不起!述而不作是什麼?沒有創造、沒有發明。夫子自己講的,他一生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古聖先賢所講的東西,沒有自己的,我們能相信嗎?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我才相信,特別是《華嚴經》、《還源觀》裡面所說的,為什麼?古聖先賢他們都見性,真的明心見性。我曾經問過李老師,我說:老師,孔子、孟子、老莊是不是佛菩薩再來的?他笑了一笑告訴我,「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普門品》講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可是他們的身分沒暴露。所以我們在理上真的是能講得通,他們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
  見了性就是圓滿的,你在那上不能加一點,也不能減少一點,都是圓滿的。他證的是圓滿的,你明心見性證的也是圓滿的。所以「如來」兩個字裡頭有一個解釋,「如來者,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他是一樣的,所以他說「我說的統是古人所說」,行,一點沒講錯,自他不二。所以推諉古人所說的,自己沒有創造發明,是謙虛。無論是世法、是出世法,謙虛是第一。你看六十四卦裡面講,「滿招損,謙受益」,六十四卦只有謙卦「六爻皆吉」。現在人心浮氣躁、不謙虛,所以不但聖教他不能接受,世間學術他也不會成就,找一個像唐宋元明那個時代的一些文學家,在今天都找不到。所以,述而不作太重要!信而好古,對於古人東西誠信一點懷疑都沒有。喜歡古人、喜歡古人的教誨,那種東西千錘百鍊,禁得起考驗,時間的考驗、人事的考驗,它還能流傳到今天,可見得它有價值,我們要尊重、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你看佛法講的,從理上講多簡單,眾生跟佛沒有兩樣,不一樣的是什麼?就是迷悟,佛菩薩覺悟了,眾生沒覺悟、迷了。所以佛菩薩幫助眾生,幫助什麼?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妄盡還源,這就是教育。幫助他還源,幫助他證得菩薩、證得佛了,有沒有功德?沒功德。為什麼?他本來是佛、他本來是菩薩,那個覺是本覺,本覺本有。
  你才曉得這些大聖大賢幫助人,他心地多清淨,真一塵不染,沒有一個妄念。我要怎麼幫助你、對你有恩,這是妄念,沒有!絲毫都沒有,所以他清淨、他自在,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現在人對佛教誤會很深,我們講解的時候要特別講清楚。印度人講佛,中國人講聖人,佛是什麼意思?覺悟的意思。聖是什麼?聖是明白的意思,明白不就是覺悟嗎?覺悟不就是明白嗎?所以它是一不是二。我們稱孔子「至聖先師」,我們稱佛也可以這樣說「至聖本師」,用這樣稱呼,大家就不會覺得迷惑,不會再說它是宗教,至聖本師,根本的老師。他們都是教我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說這兩句話在《論語》裡頭,佛這兩句話在哪裡?在《華嚴經》,《四十華嚴》經題裡面,清涼大師說的,說的比孔子還要說得圓滿。他說世尊曾經講,他老人家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都是古佛所說的,他沒有在古佛所說經上多加一個字,述而不作,他講到這種程度,是不是真的?真的。為什麼?今佛跟古佛沒有兩樣,今佛所證就是古佛所證,今佛所述就是古佛所述,哪有兩樣!
  所以我們把這兩句話如何落實,落實在這一次,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的註解。我們報恩,報夏老的恩,為我們會集這樣圓滿的一部典籍,稀有難逢。我相信夏老不是普通人,再來人,我曾經問過黃老,黃老點點頭,��說這個不能為外人道。我們懂得,心裡清楚。黃念祖老居士也不是普通人,不容易,在他那個環境裡面寫成這麼一部註解,太難得!蒐集這麼多資料,我到他家裡去過好幾次,看到他的書房裡堆積的這些資料,確實三寶加持,幾乎他所想的東西都有人送給他,這是普通人能做到嗎?這麼好的經、這麼好的註解,如果我們不認真學習,怎麼對得起夏老?怎麼對得起黃老?怎麼對得起釋迦牟尼佛多次宣講這部經?報佛恩、報老師的恩、報國家的恩、報眾生的恩,我們用《演義》這個方法,也就是認真細心的學習。這是這一次講經的因緣,在我們這個時代,具體報恩的方式,要用這個方法,我們帶頭來做。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明天我們就要開始從「前言」學起。好,謝謝大家。
2 notes · View notes
iseilio-blog · 1 month ago
Text
六祖法寶壇經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此四句,乃全經綱領)
大師常勸僧侶,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金剛經重點精華,共有 10 句,你都讀過了嗎?一起來體悟大智慧吧! - 金剛經
心經全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朗讀、解釋
法華經 - 搜尋
地藏菩薩本願經 - 搜尋
《佛說阿彌陀經》白話譯 - 佛弟子文庫
(189) 我信佛,隨佛而行,這個信仰就是道的根本。《聽星雲大師說:信為道本》 - YouTube
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脫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
福田何救。
惠能 寄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
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 佛性非善 非不善,是名
不二。
• 見性者識自本性也,識自己本性之相貌也。此相貌不生不滅,
不汙染,不動搖。
• 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唯此時往往落於空寂,若不識透本來,便
易轉入斷滅。
凡宏大法,非經魔難不得昌明。若見境而惑,先自生魔,外而疑謗,
內而擾亂,以及有相之 病苦厄難水火 等災,亦由人造,恐因緣
未至。天下事無不有因緣,多所惱慮,���無謂也。
��� 若 品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有,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
示導見性。
世界虛空,含萬物色相。心量廣大遍週法體。用即了了分明,應用
變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
般若。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一真一切真。
心量大事,不行小道。
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頓見
真如本性。
正真般若觀照,剎那間妄念具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總淨
心念一句,為入佛綱領。
本來清淨,平時已證得寂滅之境,此時一念放下,回復未起念前
光景,頓得寂然湛然。湛寂乃無生滅之體相。
世人無事生波,處處自縛自礙,安知流通之妙。無一事不可轉苦
為樂,轉樂歸空,而臻極樂。倘知萬法無滯,心常流通,此即福慧
雙修。
心通即見法性,如日之處於虛空。十方無不圓照,故能破一切邪見
而出世。
住則煩惱,名曰入世,不住則無罣礙,名曰出世。知此義曰覺,覺
則出世。不知者曰迷,迷乃入世,是以同一見也。
決 疑 品
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
中,不在修福。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
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
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
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
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能淨即
釋迦,平直即彌陀。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
塵勞是魚鱉。
定 慧 品
定慧一體;定是慧體,慧是定用。若心口俱善,內外一種,定慧
即等。
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
執著,迷人著法相。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
正教無有頓漸,人性有利鈍。迷人漸契,悟人頓修,自識本心,自
見本性。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先立無念為宗,無相
為體。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
妙 行 品
此門坐禪,不著心,不著淨,亦非不動。若言著心,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不見
人之是非善惡,即是自性不動。
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
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 名為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本性
自淨自定。外禪內定為禪定。
厭惡亦執取也; 以厭惡故存一喜淨之心,此淨即成為妄,此乃極
究竟處。
悟解妙義,即屬妙行。妙者圓通也,惟通斯圓,惟圓斯妙。有半點
著,即屬礙而不通。
不著是妙用,體用兩不著,淨妄都不立。亦非不動,不動者不廢
一切而無住也。不及不離,乃名曰妙。
懺 悔 品
師曰:
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
戒香。
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
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
解脫香。
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沈空守寂,即須廣學
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
不易,名解脫知見香。善知識!此香各自內熏,莫向外覓。
機 緣 品
【中台世界】─ 《六祖壇經》機緣品──行思禪師
頓 漸 品
六祖壇經直解--頓漸品第八 | 佛乘宗·佛乘大法
護 法 品
付 曯 品
NEW 2026 Mercedes-Benz S-Class Model - Official Reveal | FIRST LOOK!
0 notes
wangwill66 · 1 month ago
Text
修行
H:做善事,小時叫「公德心」,學校叫「守校規」「日行一善」,在社會叫「遵守法律」,在赢者「立法院為我開」,王者「我就是法」。宗教稱「功德」。信徒叫善男信女。一切諸法「心存善念即是善事」。壞事做多了,即有「修行」補功過。這一切都是善念,不違善良風俗。法鼓山:「所謂修行,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就是修行。」偏差靠修正。「佛光山,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動「人間佛教」。」觀念對了,信眾就多了。證嚴上人開示:「佛陀就是要引導人人翻轉過來,成為人的典範,這叫做修行。」《六祖壇經》:「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修行如古人所說每日「心平氣和過好日」,好好活著呼吸喝水吃飯活動,快樂過日子就是最好的修行。20241112W2
網路資料:
法鼓山:所謂修行,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就是修行。
《六祖壇經》:「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維基文庫
《六祖壇經》三、疑問品第三
一日。韋刺史為師設大會齋。
齋訖。刺史請師陞座。同官僚士庶。肅容再拜。問曰。弟子聞和尚說法。實不可思議。今有少疑。願大慈悲。特為解說。師曰。有疑即問。吾當為說。韋公曰。和尚所說。可不是達摩大師宗旨乎。師曰。是。公曰。弟子聞達摩初化梁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
刺史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
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
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
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
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惠能與諸人移西方於剎那間。目前便見。各願見否。眾皆頂禮云。若此處見。何須更願往生。願和尚慈悲。便現西方。普令得見。
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 貪欲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瞋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大眾聞說。了然見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唱言。普願法界眾生。聞者一時悟解。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師言。吾與大眾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 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師復曰。善知識。總須依偈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眾人且散。吾歸曹溪。眾若有疑。卻來相問。時刺史官僚。在會善男信女。各得開悟。信受奉行。
古德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第一善行:助老憐幼慈悲行
第二善行:蔬食環保救地球
第三善行:百萬善書菩提行
第四善行:尊重生命救生靈
第五善行:萬盞光明祈平安
網路資料
蘇軾與佛印和尚是很好的朋友,兩人常聚在一起討論佛法。某日,寄寓江北瓜州的蘇軾萬分得意地寫了一首〈讚佛偈〉,派人送去給住在鎮江金山寺的佛印,請他指教。佛印打開信,只見上頭寫: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穩坐紫金蓮。
「八風」是佛家語,指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蘇軾這麼寫,明是「讚佛」,實際上卻在炫耀說自己已到了世間榮辱都無法撼動的地步。 不過佛印看完,只是笑一笑,然後在末尾寫了個「屁」字,請來人再送還蘇軾。
境風有八。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名為八風。行人遇著利風。便生貪著。遇著衰風。便生愁懊。遇著毀風。便生瞋恚。遇著譽風。便生歡喜。遇著稱風。居之不疑。遇著譏風。因羞成怒。遇著苦風。喪其所守。遇著樂風。流連忘返。如是八風飄鼓。心逐境遷。生死到來。如何抵敵。
如果不能真正融入生命中,通常只是膚淺的常識或理解,對我們的智慧增長並無大幫助;如果要把道理真正融入生命中,往往需要持續反覆的咀嚼和思考,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成的。
0 notes
mouniassn · 1 month ago
Text
與靈結善緣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自己小時候,平常都沒有水果可以吃,只有中元普渡拜拜後,才有水果可以吃,所以當時能吃水果,都吃得很高興!但看過案例,按照一位看得到靈界之人的說法,普度的供品上空,有一大群靈在吸氣。
國中畢業之後,我都在外地工作,沒有參加普度拜拜。結婚後,有幾次跟著婆婆中元普渡拜拜,後來搬到社區大樓住,也拜了幾次。有一年,我沒有參加普度,農曆七月最後幾天,我去賣場買東西,回家之後生病,看醫生都看不好。
那時候我還沒遇到精舍,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我沒有參加普渡。從此,我每年固定參加城隍爺中元普渡,直接捐給慈善機構一桌的費用。因我有敏感體質,不適合參加中元普度拜拜,這麼做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沖犯。
中元普度時,「公開祭拜」的供品不宜帶回家食用,因這些供品是靈界眾生享用過,會有黑氣或穢氣,人再食用容易造成沖犯,常見的狀況有腹瀉、頭暈、頭痛、多夢、情緒不穩定……等狀況。若您不慎食用,請多多利用早上6-8點與中午12-14點的時間,到戶外曬曬太陽。大家可自行觀想精舍「銀河大手印」的「轉心輪」和「琉璃體」,來排除體內黑氣或穢氣,可幫助您早日處理得當,身心才不會持續受到干擾。
農曆七月是中國鬼月,很多人對鬼月聞之色變,認為鬼月一到,諸事不宜、百般禁忌。其實,農曆七月又稱「孝親月」、「功德月」,是一個感恩、懷念、祭祀、誦經超度先人,及普度靈界眾生的「吉祥月」、「功德月」。因此,面對農曆七月,只要平常心即可,不必過於懼怕擔憂,多多持誦大乘經典、心存善念、廣行諸善……等等,不僅可以平安度過農曆七月,也能平安度過每一個月、每一天。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無間地獄,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受刑,只有初一、十五可以休息,實是苦不堪言,但地獄存在的目的並非懲罰,而是要用如此嚴厲的懲處,好讓眾生心生警���;只要時刻鞭策自己,嚴謹守戒,並廣行十善,莫犯下過錯,則不會再次招感地獄刑罰之苦。」
人生苦短,一眨眼就過了,要把握寶貴的光陰努力精進,不要浪費空過。每個人的累世業障都很多,能轉世為人,是非常殊勝的福報,一定要好好珍惜,精進誦經、積極度眾,更要「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人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一點一滴上天都記錄得清清楚楚,分分毫毫都不會錯漏。人的所作所為、善惡業報,從來不能討價還價、規避卸責,做多少就會報應多少,請大家警惕之!
分享幾則城隍廟的對聯,非常具有警世意味,請各位師兄姐細細體會:
「善來此地心無愧;惡過吾門膽自寒。」
「處事奸邪任你焚香無益;為人正直見我不拜何妨。」
「陽世三間,積善作惡皆由你;古往今來,陰曹地府放過誰。」
「進來摸摸心頭,不妨悔過遷善;出去行行好事,何用點燭燒香。」
「你的算計特高,得一回、進一回,哪曉滿盤都是錯;我卻模糊不過,有幾件、記幾件,從來結賬總無差。」
「為惡必滅,為惡不滅,祖宗有餘德,德盡則滅;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宗有餘殃,殃盡則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分享完畢)
許多靈界眾生沒有人祭拜、燒金紙,因此很期盼農曆七月到來,可以正大光明的吃人們普度的供品和排隊收紙錢。
農曆七月的普度,是對靈界眾生的布施,懷著慈悲的心去參與普度,就像有些善心人士施粥布施一樣,您的善心、善行會有好報,獲得您善心的好靈,就算無法幫您的忙,至少不會去打擾您的生活。
供品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些人特別敏感,吃到稍有黑氣的食物就不舒服,有人則不會。就算沒辦法吃供品食物,還是可以參與普度,只要將供品捐獻給有需要的慈善團體,由他們代為轉給弱勢家庭即可,千萬不可浪費而把食物丟掉。
祭拜靈最好是用熱食,因為靈是吸氣,但熱食會有保存期限的問題,也可以考慮拜完就現場發送,或是製成便當,贈送街友食用。只要動動腦筋,一切困難都能順利解決。
人難免一死,在人世間能做多少利益眾生的事,就多做一點,畢竟萬般帶不走,能帶走的只有業力和助人累積的功德福報。若每人都把自己的家照顧好,孩子教育好,好的家風和祖德,就可以延續家族興旺。
將唸經和因果觀念作為家庭核心,建立家庭行善布施、普度和祭祀祖先的習慣,孩子一同參與,深植心中,刻在腦海,下一代就能延續良好習慣。人人都能唸經消業,就不用擔心自己往生後沒有後代超度、祭拜和燒金紙給自己。
但是,與其靠別人,還是靠自己斷惡修善,把自己修好,那一天往生,還有機會去聚善所接受訓練,接替神明職位,或至中天服務,甚至去淨土修行。
修行人斷惡修善,不犯因果,即便哪天離開,也都心無罣礙與恐懼。但人生在世,可以先從參與普度,祭拜食物和燒金紙,與靈界建立正向關係開始。若心有餘力,也可以唸幾部經文迴向給法界眾生。處處與人結善緣,則處處有貴人。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weisengift · 2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本師說法利人天,出離解脫有真方
網上有人說,大乘佛教把「釋迦牟尼佛」除名?應該正確來說,不是除名是虛其化,承認他是教主,但更重視「阿彌陀佛」。這點很說不過去,因為「阿彌陀佛」這是「佛陀」在世時,不曾出現過的人物,如果硬要說有那也是五、六百年後才開始的!所以南傳佛教不承認有什麼?「阿彌陀佛」這號人物,你在原始佛教「阿含經」裡也找不到(所以淨土經出處定有問題?)?若論出處,最早可能就是大天比丘的一句「道因聲故起」!這應該是「念佛」最早的源由?但此佛也非彼佛是指「釋迦牟尼佛」非「阿彌陀佛」。以下是多年前,我寫下的時間論述。
關於「阿彌陀佛」存不存在的問題!就我自己的認知,你從「阿含經」上來看,你是找不到答案,因為最早出現有「阿彌陀佛」,那是離佛世已經好幾百年後(五、六百年後)才出現的,所以南傳佛教從不承認有「阿彌陀佛」存在。你從印度佛教史來找「阿彌陀佛」也會無功而返!據聖嚴法師的看法:那是「時代及環境」有以助成的結果。大天比丘(佛陀滅度後大約一百年左右(公元前370年)生)他的一句「道因聲故起」。在五、六百年後,卻由後人引用發展成,大乘淨土為稱名「念佛」,的理論基礎由來!我想大天比丘,大概也沒想到吧?這就是成為「念佛」的最早原由。
誦經念佛的人好找,風骨越絕的人難得。
通往神(宗教)的路上,是不需要橋樑的,宗教是教人如何成為一個好人,不是如何成為神。
呂祖(呂洞賓)七言詩:
浮名浮利兩何堪,回首歸山味轉甘。
舉世算無心可契,誰人更與道相參。
越是動人的歌越哀傷,越感人的戲多半帶有情緒(求不得皆苦)。我常想人生,如果可以從來(時光可以倒流)很多人會不會後悔走錯了路呢?多數人一生都被名、利所羈絆住,到頭來走世上一遭(結果���只是白來一趟,還得受苦兼受難……想想真的好笑!)。都說名、利是浮雲,但沒有一個不嚮往抓住它?可惜人生短暫!等明白(回過神)了多數人已經(遲暮之年行將就木,回首來時徒留遺憾)時不我待了……
隨文記載:
「金剛經」是很多人推荐的,但那天聽聞一位「南傳比丘」說,他們不承認這是「佛陀」所言(講述)經典,如果連這部也是出於後人之手的偽經?那所謂大乘佛法要全部包起來了?也難怪,真學所謂大乘佛法的人,真要成就一位「阿佛漢」是難上加難,千百年來眾生被誤導?這到底是誰的責任?
雖然宗教上的差異(南北傳佛法)我們是可以尊重彼此,但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卻不容一絲被誤導,這關係至為重要(因為走錯路不如留在原地)!正如「佛陀」為求真理&解脫也經六年的苦行依然不得法,我們反倒在學後人所自創的經典而不自知(所以真的要慎思!),這離「佛陀」所教導(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自業自得因果論(目前大乘佛法卻興起所謂帶業往生,這已與「佛陀」所教授是絕對的衝突)似乎已越來越遠。
我們來看看「佛陀」又是怎麼説:
對失眠者而言,夜晚格外漫長。對疲憊者而言,目的地格外遙遠。而對盲目生存,不解正法者而言,生命中處處皆苦。任何的知識、無論你們自己閱覽,還是聽智者宣講,甚至是聽我所講,都不要輕易相信。要用自己的學識和智慧,去加以分別、驗證。
語末:
天上地下我獨尊,菩提樹下悟真如。
覺力完全於至誠,身正自然魔不侵。
明心見性月圓同,鹿野苑中轉法輪。
本師說法利人天,出離解脫有真方。
六道輪迴實可慘,十二因緣六度醫。
聲聞緣覺中間成,靜觀無我如如境。
五百羅漢行覺路,斷惑篤修信願行。
流光迅速如電過,四十九載言不虛。
https://new500arhat.wordpress.com/
john 2024 10 10
0 notes
authentic-buddha-dharma · 3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第三世多杰羌佛 淺釋邪惡見和錯誤知見(摘自第三世多杰羌佛原法音開示)
下面要講到錯誤知見,錯誤知見比邪惡知見輕一點,但若犯二三條,根據輕重關係,就跟邪惡見的罪業幾乎是一樣了。犯一條呢,如果是罪輕一點的條例還可能沒那麼嚴重,如果犯的那一條是罪重一點的條例,後果也是很嚴重的。所以說這是當然不可忽視的。
第五十四條,認唯只有念佛往生凈土。
認為因阿彌陀佛的關系,只有淨土宗的念佛法門才能往生淨土。 其實阿彌陀佛是密宗的部主,很多人不了解。而且阿彌陀佛也是任何宗的佛陀,他不是個別宗派的祖師,他是佛陀啊!所以不是念佛才能往生淨土,修任何法,你求往生淨土,修成功了也往生淨土極樂世界。
第三世多杰羌佛 淺釋邪惡見和錯誤知見(摘自第三世多杰羌佛原法音開示)https://hhdcb3office.org/html/information/announcement_no8_evilviews_wrongviews_1.html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第三世多杰羌佛 #藉心經說真諦 #DorjeChangBuddhaIII #世界佛教總部 #聖蹟寺 #解脫大手印
#义云高大师 #義雲高大師 #多杰羌佛第三世 #世界佛教最高領袖 #正法寶典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是世界佛教最高領袖不是自封的
0 notes
amitofor · 11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淨土宗祖師 十二祖 際醒大師
0 notes
nanwuamituofo · 2 months ago
Text
1 note · View note
wangwill66 · 1 year ago
Text
煩憂
H: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煩憂自古皆有,上至君王,下至庶民,憂國憂民,范仲淹更甚「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憂國也為情愛憂個人憂錢途。古時没有「憂鬱症」這名詞,煩憂的詩詞倒不少。天下本無煩憂,庸人自擾之。斬斷三千煩惱絲,全憑心中慧劍斬。天地煩憂自遠離,神清氣爽日日過。以解脫釋迦牟尼的所稱的三界皆苦「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三界皆苦, 吾當安此。」吃飽太閒煩憂多,找事找活多長壽!20231006W5
網路資料: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出自唐代李白的《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覽 通:攬;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銷愁 一作:消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煩惱叢千縷,全憑慧劍揮維基文庫
詩詞名:相見歡①
作者: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②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③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④
紅樓夢
「因定三生果未知,繁華浮影愧成詩。」
無端墜入紅塵夢,惹卻三千煩惱絲。
《紅樓夢》的中心思想。人世間因緣不過是三生三世的因與果,所有繁華苦難,皆是浮影。所有人無非都是來到人世,入了紅塵,做了一場煩惱如三千髮絲般多且不斷的夢。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是北宋張載一生為學的歸宿,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
釋迦牟尼: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
三界皆苦, 吾當安此。
三界,佛教用語。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構成世間,相當於三有。有情眾生都在三界中因為煩惱的關係生死輪迴。此概念被道教借入,也稱三界二十八天。 在淨土宗曇鸞大師所著的《略論安樂淨土義》中,說明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等佛國淨土非屬三界。 梵語त्रैलोक्य還可以翻譯為三世,指時間界,如過去、現在、未來縱三世佛。 維基百科
法鼓山聖嚴法師
人生本來就是苦多樂少,我們的一生汲汲於追求消滅痛苦的方法,這都只是治標而已,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可能還會造
成更大的痛苦。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痛苦的發生,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聖嚴法師)
見慕法師:欲離苦得樂,首先要知苦。所謂:「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佛法將種種苦約略歸納為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從古至今,上至達官顯要,下至販夫走卒,無人能倖免。然而苦從何來?苦,是起惑、造業之結果;亦即現在的苦果,是過去種的因,集合過去的善業和惡業,而有現在的善報、惡報。轉煩惱生死苦之因,得菩提涅槃樂之果。 苦,世人所厭離;樂,世人所追求。 從古至今,人們無不追求快樂、遠離痛苦。
宋.范仲淹〈謝轉禮部侍郎表〉:「進則盡憂國憂民之誠,退則處樂天樂道之分。」
岳陽樓記
作者:范仲淹 北宋
1046年10月17日本作品收錄於《范文正公集/卷07》和《古文觀止》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謝轉禮部侍郎表》
臣某言伏蒙聖慈特授臣尚書禮部侍郎依前充職者楨握自天震惶無地循牆弗獲致寇是虞臣中謝伏念臣布素寒坎斗管微器初糜下士之祿忽塵上聖之雉歷升近芝二且亡一書2 
班嘗預太政深自感激誰蔚因循川祖宗之謀請行故事懷社稷之計動發危言雖欲必盡其心奚能久安於位彊彰無狀誠合有誅而聖意始終天慈曠蕩尚真名於祕殿伏蒙幸於善藩犬拙云藏人言用息莫聞課最敢睹龍光伏蒙皇帝陛下雷霆霧威日月還照丞冠圖舊不次推恩擢登宗伯之曹上應文昌之緯職命如故爵數甚隆徒執讓以弗諧止服榮而為懼臣敢不夕惕二省寅恭必進則盡憂國憂民之誠退則處樂天樂道之分上酬聖遇用竭愚
酷相思·本意(鄭燮)
杏花深院紅如許,一線畫牆攔住。嘆人間咫尺千山路,不見也相思苦,便見也相思苦。
分明背地情千縷,拼惱從教訴。奈花間乍遇言詞阻,半句也何曾吐,一字也何曾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在2015年,全球已有超過3億人受憂鬱症(Depression)及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所擾。另外一項研究則顯示,從1990年到2010 年,受憂鬱症影響的人口增加了 37.5%。
憂鬱症是一種精神官能症,對人事物失去興趣甚至感到悲傷,且持續一段時間,初期不容易被發現。憂鬱症和單純情緒不好是不一樣的,多數人不會再難過低潮的情緒持續太久,但憂鬱症會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於人的感受、行為和思考都會造成影響,嚴重的會造成身體機能問題,影響正常的起居生活、睡眠和工作。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提到目前診斷憂鬱症的標準共有9個症狀,其中只要有5個症狀持續超過兩週,且大部分時間都有達到標準,就要小心得到憂鬱症,症狀包括(2):
1.憂鬱情緒:快樂不起來、煩躁、鬱悶
2.興趣與喜樂減少:提不起興趣
3.體重下降(或增加)或食慾下降 (或增加)
4.失眠(或嗜睡):難入睡或整天想睡
5.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思考動作變緩慢
6.疲累失去活力:整天想躺床、體力變差
7.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覺得活著沒意思、自責難過,都是負面的想法
8.無法專注、無法決斷:腦筋變鈍、矛盾猶豫、無法專心
9.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
何謂憂鬱症?最常見的症狀如下:
1.憂鬱情緒:悶悶不樂、面露愁容、哭泣、易怒。
2.生活失去平時的興趣或樂趣、性慾減低。
3.認知及動作遲鈍:反應遲鈍、記憶力變差、無法專心、猶豫不決、生活懶散、生活及工作能力減退。
4.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5.失眠、經常凌晨醒來。
6.疲倦及四肢無力。
7.躁動不安、手足無措。
8.自責、罪惡感。
9.無助、無用、無望。
10.自殺念頭或企圖。
11.其他:酒精濫用、慮病(過度注意身體症狀,擔心患有重大身體疾病)。
12.另外憂鬱症病患,也常合併有明顯焦慮症狀,如恐慌、莫名的恐懼、心悸胸悶、頭暈及全身疼痛等。
維基百科介紹:
情緒障礙症
ADD ARTICLE DESCRIPTION
情緒障礙症[1](mood disorder)又稱情感障礙(affective disorder)、心境障礙、情感性疾患,是一群精神和行為疾患的狀況[2],人的情緒障礙或紊亂是其主要的基本特徵[3][4]。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是對於診斷患疾的歸類;在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十版ICD-10中,以情緒性(情感性)疾患(mood (affective) disorders)分類之。
有情緒障礙會影響以任何形式行使權力的人,其中傲慢綜合症、狂妄自大、錯亂或自戀最為突出。
分類
憂鬱性疾患
1869年描寫憂鬱性疾患的漫畫
氣候寒冷、缺少陽光的北歐、俄羅斯等地區則屬憂鬱症高發區
憂鬱性疾患,是一類以心情抑鬱為主要特點的情感障礙,包含常見的憂鬱症(抑鬱症)。
對憂鬱性疾患的診斷一般由醫師遵照DSM或ICD標準(兩者基本一致)進行,一般症狀較重的患者考慮診斷為重性抑鬱障礙,症狀較輕但是病程較長的患者則有可能是心境惡劣障礙,有明顯季節性特徵的患者可能診斷為季節性情緒失調。另外,在按此標準診斷前一般須排除其他有相似症狀的生理疾病[5]。
憂鬱性疾患屬於常見的心理疾病的一種,目前全球有超過2.64億名患者[6]。近年來憂鬱性疾患的發病年齡有提早,且發病率提高的趨勢。終身患病率在不同國家中不盡相同,有調查顯示中國的患病率約為6%[7],而日本的患病率則高達20%[5][8]。COVID-19致使全球青少年抑鬱概率翻倍增加。[9]
在積極治療的情況下憂鬱性疾患的癒後良好,但考慮到患者須承受極大痛苦並有自殺的可能,因此應儘早進行積極治療。患者在症狀緩解後仍有復發的可能,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對憂鬱性疾患的藥物治療至少持續到症狀緩解後的六個月。[10]對於發病較早、有精神病症狀或對藥物反應不良的患者則很有可能反覆發作造成不良後果[11][12]。
重性抑鬱疾患
主條目:重性抑鬱疾患
在所有憂鬱性疾患中,重性抑鬱疾患的症狀最為嚴重,其主要影響心境、認知和軀體功能。在心境方面,患者長期(兩周以上)處於極其抑鬱的情感狀態中;認知方面,患者往往看到事物的消極面,被空虛感和無價值感包圍;軀體功能方面主要有進食和睡眠障礙和無力感,頭痛等[13]。患者可能反覆想到死或者有自殺企圖,最終大約有3.4%的患者自殺[14]。
對重性抑鬱疾患的診斷主要依據的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的相關標準。醫生需要先排除生理因素、藥物濫用[15],然後進行有關抑鬱程度的測試以確診[5]。
對於確診的患者,醫生往往會建議抗抑鬱藥物治療,即選擇性5-羥色胺再吸收抑制劑(SSRIs),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和三環類抗抑鬱藥,有時會建議患者參加心理治療[5]。對於年輕患者,例如兒童則應先考慮心理治療[16],而對於症狀特別嚴重(有嚴重自殺企圖或者緊張性患者)的患者則可能進行電痙攣療法(ECT)[17]。大多數重性抑鬱疾患的患者愈後仍能正常生活。多數患者在未治療下能康復[18]或緩解[19]。超過35%的患者仍會復發[20],而心理治療較能有效預防復發[21]。對於發病早、有精神症狀或者同時患有人格障礙的患者則預後不良,他們可能會反覆發作,自殺率也較高[11][12]。其提出情緒神經編碼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快速抗抑鬱分子的作用機制,2019年7月獲得腦神經學最高的國際凱默理獎,為非歐美人獲獎之首例,其提案成為國際醫療界廣泛認同的一個研究方向。[22]
持續性抑鬱症
主條目:持續性抑鬱症
持續性抑鬱症的症狀與重度抑鬱症的症狀相似,但是與重度抑鬱症相比,持續性抑鬱症的程度較輕,而持續時間較長[5]。持續性抑鬱症一般要持續2年才能確診,病程可以持續10年以上甚至一生[13]。心境障礙診斷方法與重度抑鬱症相同,但其診斷標準較低。對確診的患者,其治療方法與重度抑鬱症的治療方法相同[5]。持續性抑鬱症會引發重度抑鬱症,有研究顯示有79%的患者在一生中會併發重度抑鬱症,此情況亦稱為雙重抑鬱症(英語:Double depression)[13]。
季節性抑鬱症
主條目:季節性抑鬱症
季節性抑鬱症的症狀與重性抑鬱疾患相似,有時歸類為重性抑鬱疾患的一個亞型[23]。主要特點是病情會隨著季節而有所起伏,患者經常在寒冷季節發病,並在其他季節完全緩解。季節性抑鬱症隨緯度的增高而越發流行, 意即日照時間越少,發病率越高。多曬太陽可減輕病情,對這種疾病的診斷需要確認患者只在特定時節發病而在其他季節從未發病。對患者的治療與重性抑鬱障礙的治療相似,對於季節性情緒障礙,光照治療似乎特別有效。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學者於2013年繪製的「抑鬱症世界地圖」顯示,日本與陽光充足、氣候溫暖的東南亞、南歐、澳大利亞同屬抑鬱症發病率較低的地區,而氣候寒冷、缺少陽光的北歐、俄羅斯等地區則屬抑鬱症高發區[13][24]。
非典型抑鬱症
主條目:非典型抑鬱症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患者可能表現出明顯的抑鬱症狀,但是不符合DSM任何一種具體病症的診斷標準,這時可以作出非典型抑鬱症的診斷[25]。
雙相情緒障礙症
主條目:雙相情緒障礙症
循環性情感症
主條目:循環性情感症
在DSM-5已歸為雙相情緒障礙症之亞型
物質所致障礙
其它軀體疾病所致障礙
未明示之情緒障礙症
臨床徵象
憂鬱初期,大腦的海馬體(Hippocampus)、杏仁核(Amygdala)、以及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等負責情緒的區域,下達指令給自律神經,心血管、免疫及內分泌系統等,適時地回應內外在壓力(心跳及血壓稍稍上升,HF下降等)。但長期的壓力,焦慮,或憂鬱會導致身心俱疲,自律神經的交感支容易出現交感疲乏(Sympathetic Fatigue),LF絕對值甚至低於正常值,再加上副交感 HF已顯著撤退。[26]
相關條目
人格障礙
抗憂鬱劑
自我藥療
參考資料
1 note · View note
mouniassn · 2 months ago
Text
外道難辨(下)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上一集提到我認識了一位師姐。我蠻羨慕這位師姐的緣分,他找到一個正法的道場,當初我找到的修行道場和法門都開示為附佛外道或被入侵,沒有一個是正法道場。
我看過師姐的請示單後,知道她每個外道種類的外道願,開示只有100多遍的《金剛經》要唸誦,我跟師姐碰面時她已經消完了。我開示外道願總清前,光皈依和效忠效勞精靈道的業力就開示約1800遍《金剛經》,師姐也驚訝怎麼這麼多?其實這都怪我過去世不學好,跟著外道一起稱兄道弟,一起汙染眾生,使眾生墮落,修偏很深,才有今日多到數不清的外道願經文,阿彌陀佛。
聊天中也有提到,師姐想要去修行的那邊,老師有開示一筆業力要唸誦220遍的經文,師姐比較喜歡那邊的開示。我以前的想法也跟這位師姐一樣,面對龐大數量的經文和功課,常起煩惱心,擔心自己誦不完。但現前業力又很多,從擔心到無力經常失眠,努力一整天,睡前還會流眼淚。可是,經過不斷誦經排黑氣和提升心性後,現在我倒是希望每天能多誦點經,以誦經的功德彌補累世以來的重業之外,更希望心性提升,能讓自己未來不再犯下相同或相似的錯誤,讓自己能真心悔改。其實面對龐大經文數,先把心靜下來,把擔心的時間換成誦經的時間,你會慢慢發現經文所帶來的新世界。
我在誦經的過程中學到很多,打算按照精舍的開示方法一門深入即可,在消業的過程中,心性也確確實實提升了,心態也比以前好很多,想法更光明。我相信沒有無意義的考驗,也沒有多餘的功課,一切都是成長必需的經歷。現在看到堆積如山的功課,早已沒有當初的焦慮,只覺得這是仙佛慈悲的化身。
我覺得這位師姐的想法沒有錯,當時她的經濟狀況,迫使這位師姐需要壓縮誦經時間才能溫飽,而且她也有不同的緣分。不同的佛菩薩、不同的法門、不同的方法、渡不同的人,但不會一個方法能讓所有人滿意!一個方法一定會有讓某些人喜歡和不喜歡的地方。舉例來說,你希望手電筒能做小一點,它可能就會賣貴一點,因為必需使用技術先進且成本較高的晶片,如果想要便宜,手電筒就無法做那麼小。意思就是你一定是用正確的方法付出一樣的努力,才能拿到相同成果。如果其他方法用「看起來」比較輕鬆的方法,做出同樣的成果,那這個方法要嗎是非正法,要嗎是把其中一部分功課塞到其它地方,等其它緣分成熟再處理。總之,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我也常反省,若不是我需要,佛菩薩會開示那麼多經文嗎?聽說早期《因果濟世集》記載,阿伯超度往生的親戚,修三天觀音明心法門即可。但一般人超度親戚,通常開示都是幾百部三經起跳,有時候甚至還功德力不足需要補經文。雖然超度只需三天定課的功課量,這有可能是被超度的對象原本就具足投胎轉世的福德資糧,但主因應該還是誦經者修得很好,心性高、功德力具足的緣故。
選法門也好、超度的方法也一樣,修行是沒有捷徑的,一定是方法正確,再付出同樣的努力,才有相同的成果。蔡師兄具足功德力,也是從凡人修起的,故方向正確的努力,遠比選擇輕鬆的方法更重要。南無觀世音菩薩。
(分享完畢)
本篇文章其實寫出了許多論點,這些論點可以釐清許多觀念:
1.過去修偏入外道的經文數每個人不一樣:其實這就跟業障一樣,每個人犯的錯誤有深有淺,所以經文數當然不一樣。另外,在消除外道願的過程所用的心態,也會造成日後需不需要補經文。比如說有些人真心悔改,並且認真唸經,還可能讓所需經文數減少。但無論如何,完成菩薩開示的經文數是基本的,若有多就當作福報,若有少還是得補。
2.不同的法門有不同的開示:每個法門用的經文不一樣,牟尼精舍主要使用《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以及《六祖壇經》來處理大部分的問題。有些法門專用《地藏經》,或者使用〈大悲咒〉,也有淨土法門專唸佛號。其實法法同源,但雖然同源,卻不能混來混去!高僧大德對於自己專修法門相當堅持,這從淨土宗的許多大德可以看出!高僧大德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堅持所學」,一門深入與長時薰修,才能在領域上有所成就!
時常換法門,或是隨意的加油添醋,修到後來連個形都沒有,如何成就?就跟做菜一樣,大家食譜看一看,卻隨意參照各種不同版本的做法,自己隨意製作,這做出來的菜會長什麼樣子呢?還不是做出一道「自己認為」的菜。
佛菩薩為什麼能成為菩薩,祂們有一套方法!我們要如何做才能跟祂們一樣,其實很簡單,「抄」就好了,人家說什麼,我們怎麼做,以後就可以跟祂們一樣了。
3.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有些不同法門開示出來的經文,似乎比精舍少,這樣是否該選擇他們呢?天下真的沒有白吃的午餐,人家欠您百萬,您會因為對方透過不同的銀行,或是不同的協商方式,而同意接受對方少還您錢嗎?就算您能接受,別人也不能接受被這樣對待。基本上該多少就是多少,一分錢也不會少!有些外道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開示少少的經文,或是說透過主事者或上師的加持,而讓人以為「不用付出什麼就能解決問題」,免費的往往非常貴,真的要小心謹慎。
若不用誦經的方式,或是開示的經文少了,會改以其他方式還功德,比如說行善或是其他型式等。牟尼精舍的做法,就是直接告知功德經文的總數字��完成經文數量就可以完整了結該件業障。
4.每人誦經的功德不一樣:誦經如何有大功德力?第一要誠敬,若心不淨,意不誠,談何功德?第二要專注,若誦經時心如平原放馬,這樣誦經功德剩如渣。一樣都是唸一部經,要專注再專注,誠懇再誠懇,功德力才會深厚。
羨慕人家一部經功德是您的數十倍嗎?想想人家都是跪著唸,都是非常誠懇與專注的那一幕吧!差別就在這邊。
「修行是沒有捷徑的,一定是方法正確,再付出同樣的努力,才有相同的成果」,「方向正確的努力,遠比選擇輕鬆的方法更重要」,共勉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weisengift · 1 year ago
Text
Tumblr media
三世因緣前生定,吉人自有天地攜
真要去泰國或東南亞國家的朋友,自己真的要小心,當地的巫術之類的東西不容易解,因為我還真不少朋友去了回來都出問題?大家以為?去的是一個佛教興盛而且奉為國教的國家,殊不知這裡是佛教與巫術匯雜之地,很多人都運用鬼道眾生來驅使辨事等(凡舉吃穿用度真的很難防被有心人下降),所以千萬要自己當心 ( 這些降術,其實是源自於中國雲南一帶被傳過去的。反而在東南亞一帶興盛起來)。早期佛陀也不允許持��的,是後來佛教僧團人員複雜起來,被有意無意的帶進來佛教僧團的。
剛剛有人在談論說,佛法傳到中土後才衍生出道家的論述嗎?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二派學說其實論點看似到最後都指向「自然法則」,但這過程修法還是有著蠻大差異(時間順序也有錯)。所以在中華大地當佛法興盛時道法就示微,道法強盛時佛法就被貶抑著(因不同皇帝獨尊某教時就會壓抑其它)。至於說誰強、誰弱呢?其實佛與神仙他們來說是沒在分這些,因為當你修為到某個層次時,再回頭看三界眾生時,已經是一律平等無有差別了!那為什麼世人還在分學佛與修道呢?那只能說自己程度還不夠?所以觀念上偏好某一方自然會覺得?修哪個比較好?但剛開始入門時的確有二則一比較好,因為你要同時學二派的基本理論會搞混,則一來入門到某個程度時,你再來看另一教學說其實就非常容易入門(差異在用語辭彙上的差異?會讓你看不懂它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但就目前台灣來說,我們常說的道教(其實更多時候是指向民間信仰,而非古代真正的修道者)。就我目前自己來看,你要真正成為一為修道人還比出家人更難!因為光要練到「出陽神」這境界就很難,佛教界能「出陰神」的人應該蠻多的,但論到要「出陽神」的人應該很少人能辨的到(因為出的是一個實質個體的我,而非只是精神層次的離體)?但佛法中的精神層次就目前來看,是的確已超越過道法中的無極層次(這裡指佛陀的境界)。至於學佛好還是修道佳呢?看自己因緣而定,隨著自己的「心」去學修才能真正成就。至於能否二家學說都能完全精通的人(淨土初祖慧遠禪師聽說就是,難怪他能創立淨宗一門學說,也就是大家口耳相傳的阿彌陀佛的立論基礎),我自己來看應該有只是不多見(畢竟雖彼此見融但修法還是軒輊)。
從修行的角度來看宗教,你走錯路比不走(停在原地)還糟!你留在原地還可以只是一張白紙(對你損害不會什麼致命的影響),當你走錯了路?哪種對宗教的我執與狂熱,那才真會要了你的命!朋友之道「你真我亦真,你假我也不可能是真」。目前社會功利主義抬頭,很多人交朋友都不再單純(都把利益擺在第一位),自然也就找不到真正的朋友。再來是總以為眼見為實,其實更多人只是在演戲(政治人物如此,宗教上號稱的心靈導師也不遑多讓)。
以下來說說,我自己學佛與修行的緣份:
義父:李修緣(濟公師父)
引我進佛教領域:不動明王&普賢菩薩
勸我皈依佛門者:地藏菩薩
佛教皈依師:佛光山 星雲法師
佛教觀念學習自:法鼓山 聖嚴法師
道教觀念學習自:白紫太一清陽子(李文德師父)
曾幫過我的菩薩:濟公、李文德師父、福德正神(關仔嶺)、不動明王、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這是普賢菩薩說的,我並不知道此事)、大黑天、黃財神、善來比丘(莎伽陀尊者)、地藏王菩薩(台南大觀音亭)、三世觀音(大岡山超峰寺)、女媧原君、太白金星、媽祖(小媽祖廟)、觀世音菩薩、觀音14相。至於是否還有我不知道嗎?或許有吧?
曾夢見過的佛&菩薩:佛陀、濟公、地藏菩薩、大黑天、財神趙公明、李文德師父、聖嚴法師、觀世音菩薩、觀音14相。
曾幫過我的人,我大概都會記得你們的,有時候不講只是選擇放在心裡!並不是忘記(我從來都不是個?船過水無痕的人)!至於什麼是修行人呢?我自己給的定義是,有羞恥之心又懂得自我反省的人。
順序就以記憶來排序,不分大小!
ps : 地藏菩薩=地藏王菩薩嗎?應該這麼解釋,地藏王菩薩(金喬覺比丘)只是地藏菩薩轉世中的其中一世,還有地藏經中所載的諸多位也是。所以當寫地藏菩薩是指廣義的說法,單指地藏王菩薩那只是指金喬覺比丘(因為他也曾為韓國的某一國王位繼承人)。
隨文記載:
剛才知道!又有位 facebook 的朋友先走了一步!這幾年是怎麼了?連這麼年輕的朋友也離開了!還沒來得及跟你見上一面,你就離開了(雖然你聽不到了,但還是很感謝你,曾經特地寄宮廟的壽桃來送我吃)!希望你在另一個世界安好,好好修行!他曾去去靈隱寺拍下送我的照片(應該是知道我是濟公義子),希望濟公有靈也能渡化他往他想去的地方 (再次感謝你拍下照片送我)。
語末:
知恩圖報真君子,飲水思源人上人。
身處紅塵而不染,德馨四溢池中蓮。
三世因緣前生定,吉人自有天地攜。
真如自性本純淨,真知止者定能靜。
清靜無為悟無生,真假分明終見出。
https://new500arhat.wordpress.com/
john 2023 8 1
0 notes
emenyeh · 2 years ago
Text
🙏星雲大師 真誠的告白🙏
文/星雲大師
各位朋友、各位徒眾:
先和各位道別,下面做一個真誠的告白,跟大家告假,謝謝。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很有錢,事實上我以貧窮為職志。我童年家貧如洗,但我不感到我是貧苦的孩子,我心中覺得富有。到了老年,人家以為我很富有,擁有多少學校、文化、出版、基金會,但我卻覺得自己空無一物,因為那都是十方大眾的,不是我的。在世界上,我雖然建設了多少寺院,但我不想為自己建一房一舍,為自己添一桌一椅,我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佛教僧伽物品都是十方共有,哪裡有個人的呢?但在我的內心可又覺得世界都是我的。
我一生,不曾使用辦公桌,也沒有自己的櫥櫃,雖然徒眾用心幫我設置,但我從來沒有用過。我一生,沒有上過幾次街,買過東西;一生沒有存款,我的所有一切都是大眾的、都是佛光山的,一切都歸於常住、社會,所有徒眾也應該學習「將此身心奉給佛教」,做一個隨緣的人生。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聚眾有方,事實上我的內心非常孤寂,我沒有最喜歡的人,也沒有最厭惡的人。別人認為我有多少弟子、信徒,但我沒有把他們認為是我的,我只希望大家在佛教裡各有所歸。
我沒有什麼個人物質上的分配,說哪一塊錢分給你們,哪一塊房舍土地分給你們,也沒有哪一個人拿什麼紀念品。你要,那麼多的書,隨便在哪裡都可以取得一本做為紀念;你不要,我有什麼良言好話也沒有用。我只有人間佛教供你們學習,只有道場供你們護持。
我對大家也沒有何好、何壞,在常住都有制度,升級都有一定的標準,但世間法上總難以平衡,升級的依據:事業、學業、道業、功業,這裡面大小、高低、有無,看的標準各有不同,都與福德因緣有關。所以大家升級與否,不是我個人所能左右,這是我對所有的徒眾深深抱歉,我不能為你們仗義直言,做到圓滿。不過,你們也應該學習受委屈,宗務委員會決議你們的功績升降,出家道行,自有佛法評量,不在世法上來論長道短。
今後,我所掛念的是徒眾的調職,佛光山它不是政府,但是單位多,又有調職制度,傳燈會竭盡所能安排適能適任,對於個人所長、想法縱有所差,大家都要忍耐。世間難以論平等,我們要把它創造成和平、美滿的人生,但也要看在哪個角度來論平等。未來如有不同意見,大家要依循《佛光山清規》,可以更改,但要經過大眾的同意。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創業艱難,事實上我覺得非常簡易;因為集體創作,我只是眾中之一,做時全力以赴,結果自然隨緣。許多人以為我善於管理,事實上我只是懂得「無為而治」。感謝大家互助合作,除了戒律與法制之外,我們都沒有權力去管理別人。對於世間的一切,來了,並沒有覺得歡喜,去了,也沒有覺得可惜。總想,人生應該任性逍遙,隨緣自在,能夠與道相應、與法相契,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我一生,服膺於「給」的哲學,總是給人讚歎、給人滿願;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因為我深知結緣的重要,心裡只想到處結緣、到處散播佛法種子。我立志興辦各種教育,因為從小我沒有進過正規的學校讀書,明白教育才能提升自我,改變氣質。我也發心著書立說,因為從佛陀那裡一脈相承的法水流長,我不能不把心裡的泉源用來供應世間。
我這一生奉行「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的人生觀,凡我出家弟子,都應本諸出離心,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生活要求簡樸,不要積聚。過去三衣一具、頭陀十八物、衣單兩斤半,這許多優良傳統,都合乎戒律,都應該深思熟記。佛光弟子不私自募緣,不私自請託,不私置產業,不私造飲食,不私收徒眾,不私蓄金錢,不私建道場,不私交信者,大家都能這樣做到,佛光山的法脈會更加光耀永遠。所謂「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社會,功德歸於信徒」,大家應該好好奉行。
須知「佛道遍滿虛空,真理充塞法界」,法界一切都是我的,但形相上的無常,一切都不是我的,不要對世俗有太多留戀。人間佛教雖然不捨世間,但是「猶如木人看花鳥」,不要太多留意、太多分別。時時以眾為我,以教為命,在佛道上安身立命。
凡我徒眾,擁有佛法就好,金錢、物質,儘量與人結緣,因為那是人間共有的財富。對於財務經濟,點滴歸公,我們每個人一切都是常住供應,不需紛爭,不要占有,只要大家正信辦道,生活應該不足掛慮。也希望徒眾不要為世間這種衣食住行太多的分心掛礙,此實不足道也。
我希望常住淨財要用於十方,不要保留,這才是佛光山未來的平安之道。除了道糧需要以外,如果還有淨財,一律都布施文化、教育、慈善。佛光山取之十方、施之十方,我們要濟助急難,關心鰥寡孤獨,或隨緣做些施捨予貧困民眾。因為災難、貧苦是人間的不幸,急難救助,這是理所當然要給予一些助緣。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等土地以及所有的別分院道場,都不是國有的,也不是租借的,都是常住陸續以淨資購買。所有一切全為佛光山常住所有,沒有與人合股共業。沒有牽連,也沒有借貸,常住開山以來,從未向外借貸。
對於那許多別分院道場都要好好輔導、整修,給予信徒方便。如果實在不能維持,得到宗委會、信徒的同意,把它結束,淨財集中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私人不可分配。和佛教界、道友都不共金錢來往,要有來往就是布施,沒有償還,不可借貸,免除日後紛爭。
我這一生信仰佛陀,以佛陀為我的導師,為我的道路。未來,大家在佛道的修學上,佛陀、十大弟子都是我們的榜樣,佛教的宗門祖師都是我們的模範。在佛法的弘傳上,世界各地的道場,要儘量給予本土化,請當地徒眾住持;我對人間佛教的所有言教,都要能傳達到家家戶戶,為人所接受。
我一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職志,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有助於幸福人生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苦,要視為我們增上緣的力量;無常,不是定型的,可以改變我們未來的一切,促進人生的美好。空,不是沒有,空是建設有的,要空了才有,我一生一無所有,不是真空生妙有嗎?
我堅信人間佛教必然是未來人類世界的一道光明;說好話是真,做好事是善,存好心是美,讓三好運動的真善美要在社會裡生根。智就是般若,仁就是慈悲,勇就是菩提,要努力做到,讓戒定慧在我們的心裡成長,以實踐菩薩道做為我們人間的修行。
人間佛教的本源發自於佛陀,現在已經成為普遍的氣候,所以佛光山、佛光會的發展,必定會成為佛教界一個正派的團體。但世間的人事各有所執,自古以來,在印度就有上座部、大眾部,傳到中國有八大宗派,在教義上實踐理念各有不同,無可厚非,但如果在人我是非上較量,那完全不能契合佛心。
假如你們有心,為團結佛光僧信四眾,可以效法過去古德聖賢成立一個宗派;但所謂創宗立派,則是看後代行人的作為,如果後來的人對佛教有所貢獻,又眾望所歸,有個當代佛教的宗派來為佛教撐持,做擎天一柱,這也未嘗不可。
對人間佛教弘法事業方法有所不滿意的,所謂「我執已除,法執難改」,要另立門戶,我們也要有雅量接受這種佛光的分燈法脈,只要對宗門沒有傷害,不要給予排擠,還是要給予包容。
我們的理念不在於自我的成就,是在於佛法能夠傳承,不分男女老少。在「佛光大道」上,僧信四眾現在已有規模。佛光山的僧眾比丘、比丘尼要擔綱,佛光會的優婆塞、優婆夷也要出一些人才,有所發揮,彼此不容分散力量,凝聚共識,讓大家有團聚的向心力,使佛光會日日增上,俾使佛光普照、法水長流。對於佛光會會員在社會上合乎八正道精神意義的事業,都要鼓勵並且幫助他們發展。
佛光會永遠為佛光山教團所屬,僧信和諧,不爭彼此,不必對立,等於空有是一體兩面。佛光山已經推行民主的制度,今後佛光山和佛光會的領導人,都按照常住的循序,不要有所爭論,要以大眾意見為歸。
我倡導「平等」,深信男女、貧富都在平等之中,不可以有所歧視。眾生皆有佛性,情與無情,都能同圓種智,所以我從「人權的尊重」到「生權的提倡」,希望徹底落實「眾生平等」的精神。大家對山上的老樹、小花,要多多愛護,山下的村民、百姓,應該給予關懷;育幼院的兒童要多多鼓勵,精舍安養的老人要時常慰問,對開山的諸長老要給予尊重。
我對兩岸視如一家,我對世界都如兄弟姐妹,我希望把美好的因緣留給人間,把佛法的情誼留給信者,把信心的種子留給自己,把無上的榮耀留給佛教大眾。但願普世大眾,都能信仰因緣果報,希望每位仁者,都能奉行慈悲喜捨,把一切的心意留在人間。
人間佛教的事業:如辦大學、電台、報紙、編輯出版、雲水書車、養老育幼等,凡有利於社會公共事業的都應該交由教團擔當,給予支持,不可間斷;滴水坊要把「滴水之恩」做得更加美好。對於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有緣分,要���去禮拜。
我對社會的文教、公益數數尊重,所以有一個公益信託教育基金,現在已有十餘億元,除了少數由信眾發心捐贈,全由過去的稿費和一筆字義賣所得。今後,山上的長老可以護持,也希望佛教人士或熱心公益者的遺產都可以參與進來,讓公益基金壯大,更能造福全民,成為國家社會的一股清流。
像真善美傳播貢獻獎、三好校園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星雲教育獎等,其他再有項目,只要經濟許可,將來都可以設立。我們對於社會總要增加養分,這是每一個佛教徒不可以推卻的責任。
在教育上,開支最浩繁的,就是常住辦的幾所大學、中學等;若有緣分,無條件的贈予有緣人管理,不可買賣;如果賣學校,對那些募款辦學的人怎麼交代?這對佛光山的名譽不好,會給人批評。對於協助佛光山文化教育發展的社團,如有興辦,應該量力補助,以使其有心人更加團結。如有良言建議,甚至批評,只要是善意的,也不要排拒,要以聞過則喜的雅量接受,我們總要接受大家的意見,他人才會更加擁護。
我時常看到園藝組的徒眾們在那裡除草修花,看到環保組的同道們在那裡做資源回收分類,看到工程組的修繕、都監院的服務、大寮裡的典座,以及殿堂裡的香燈、殿主等,那種投入,任勞任怨,實在是山上成功的動力,我只有感動、感激。沒有大家的發心,何能有今日的佛光山?今後,對於客堂的接待,對於信徒的招呼,對於義工的參與,要有種種教育訓練,以使我們的教團更增臻完美。
所以,集體創作的精神,要永遠的、無怨無悔的堅持下去,這是我一生的志願。因為誰都不能單獨存在,大家要互助互敬、共存共榮,那才是懂得佛法的核心精神,寧可以個人犧牲忍耐,不要讓常住和大眾受到損失。
我的鄉親前輩唐朝鑑真大師,經過多少磨難到達日本弘法傳播文化,在七十五高齡,自知歸鄉無望,他寫下遺偈:「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在人生的生命之流裡,如同大江東去,終會有再回來的一日,人的生命一期圓滿,還會有另一期生命的開始。
人類不能獨居於世間,生活需要士農工商的供應,生存需要地水火風的助緣;大自然裡,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的生命,大家要愛惜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要幫助地球上的一切眾生,因為他們都是曾經給我、助我的人,對我們都有恩惠。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因緣裡,要彼此相依相助。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沒有帶來,死也沒有帶去」,回顧自己這一生,我不知道曾為人間帶來什麼?但我帶走了人間多少的歡喜、多少的善緣。我難以忘記多少信徒對我的喜捨、對我的護持、多少同門的祝福,我也難以忘記刻骨銘心的助緣。我這一生所受到的佛恩、友誼,真是無比浩蕩,我應該在人間活得很有價值。我願生生世世為佛陀奉獻,為大眾服務,以此上報四重恩。
現在,我雖然帶走了你們對我的尊重,帶走了你們給我的緣分,帶走了你們對我的關懷,帶走了你們與我的情誼,未來我會加倍補償你們。我一生所發表過的言論,如:「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又如傳法說偈:「佛光菩提種,遍灑五大洲,開花結果時,光照寰宇周」,希望大家都能謹記、實踐。所謂「有佛法就有辦法」,凡我信者,要實踐慈悲、喜捨、結緣、報恩、和諧、正派、服務、正常、誠信、忍耐、公平、正義、發心、行��……這些都是佛法,能夠實踐,你就會有辦法。
我一生雖然遭逢大時代的種種考驗,但我感到人生非常幸福,我享受苦難、貧窮、奮鬥、空無;我體會「四大皆有」,我感覺人生「花開四季」,佛陀、信徒給我的太多了。雖然出家,注定要犧牲享受,但其實吾人也享受了犧牲的妙樂,我覺得在佛法裡的禪悅法喜,就已享受不盡了。
對於人生的最後,我沒有舍利子,各種繁文縟節一概全免,只要寫上簡單幾個字,或是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我想,這就是對我最好的懷念,也是我所衷心期盼。
最後我所掛念的,除了信眾的幸福安樂,要重視世界各地辦的大學,這是我們的根本;山上的大眾,尤其叢林學院的師生,他們未來都是未來佛光山菩提種子,要他們健全、發心,人間佛教才能長久與天地同在,與大眾共存。
法幢不容傾倒,慧燈不可熄滅,期願大家未來都能在人間佛教的大道上繼續精進,大家相互勉勵,共同為教珍重。
我最後要說的是:
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
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於佛光山開山寮
(本文於2013年完稿)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829273
0 notes
keithleung2000-blog · 2 years ago
Text
檢視不同宗教派別的末世觀
根據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發表的最新《全球宗教景觀》報告,在全球六十九億人口中,有百分之八十四的人(五十八億人)有宗教信仰,其中,基督徒及天主教占百分之三十二約二十二億、穆斯林百分之二十三約十六億、印度教徒百分之十五約十億、佛教徒百分之七約5億,至於沒有宗教信仰的十億人中,有百分之六十二的人住在中國。在全球二十二億基督信徒當中,有半數為天主教徒約十一億,百分之三十七為基督教約八億,東正教會約百分之十二約三億,表列如下:
 穆斯林教約十六億
天主教約十一億
印度教約十億
基督教約八億
沒有宗教信仰的中國人約六億
佛教約五億  
東正教約三億。
宗教信仰對世界所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世界終會有完結的一天」不但在各宗教派別中有過廣泛的討論與研究,即使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中也有不少人相信。中東地區一些激進的伊斯蘭教徒受到伊斯蘭末世觀的影響甘願成為人肉炸彈去打擊敵人,妄顧人命,不惜把許多無辜的人送入枉死城。亦有相信雅瑪人推算日為世界末日的人做出了許多傻事:跳崖一死有之,精神錯亂有之,抱頭痛哭有之,亡命攀上高山躲避有之。凡此種種,都引證了末世觀為這世界帶來的影響。當然沒有相信此日為世界末日的人並不表示他們並不相信「世界終會有完結的一天」這一論點。本文就各宗教派別與及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對末世論的觀念可能對這世界所產生的影響作一檢視。
 A.伊斯蘭教及回教: 眾所週知,伊斯蘭教相信世界會有末日,人死後會受到他們所相信的神阿拉真神所審判並按照各人生前 的表現被接納上天堂或打下地獄受苦。回教徒尊敬的先知穆罕默德說過直至有十一種跡象發生,審判日才會來臨,包括:兩個追隨同一宗教教義的羣體互相戰爭,雙方有大量傷亡;有約三十個騙子出現,而每一個都自稱是真主的使者;宗教知識流失;地震增多;時間過得很快;人們競相興建高樓;太陽從西方升起等等。因不知審判何時出現,故穆斯林要警醒教徒勤守教規,預備隨時見真主。李日堂牧師在他的系統神學末世論中指出伊斯蘭教可蘭經中對地獄有非常詳細的描述,不義之人要在地獄受火刑,地獄共有七重門,每重門所受的刑罰是一重比一重苦。接受火刑的不是靈魂而是肉體,其苦可知。而樂園(即天堂)是提供予義人享用的,在樂園裏有河,流的是奶與蜜,並有一棵特別的酸棗樹。進入樂園的人可享有居所,珍珠,寶石等,而男性更有處女侍候。更重要的是與阿拉真神成為朋友並在阿拉裏得到滿足。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執行幹事陳劍光牧師在基督教週報第2520期(9/12/2012)中指出先知穆罕默德認為要成為回教徒,必須遵守五項規則:
1.唸有關阿拉和穆罕默德的信條。
2.以阿拉伯語每天祈禱五次。
3.捐獻給窮人。
4.齋戒每年一次,遵守三十天禁食,期間每天從天亮到日落之間不准吃喝東西,不准有性行為,不准抽煙。
5.一個回教徒一生至少要到阿拉伯麥加朝聖一次。
與其他教徒一樣回教徒都希望在死後可以進入極樂世界。不過,如果他們沒有忠實地遵守這五項宗教規則,便要面對永遠在地獄裡被懲罰的結果。回教教導信徒應當透過好的行為和宗教規律來崇拜阿拉真神。而按著各人的虔誠度不同,死後可被賞賜或受罰。
 B.天主教:天主教末世觀形成於1962-1965梵諦岡第二次會議之後。該次會議確立了天主教末世觀包括兩個部份,個人末日及世界末日。個人末日指信徒死後將會受到私審判而進入天堂、地獄或煉獄。煉獄與地獄不同,煉獄是讓信徒死後得潔淨的地方,通過煉獄的磨練及悔改,信徒仍有機會進入天堂,所以煉獄只是暫時的,而地獄卻是永恆的,一旦進入地獄就再沒有翻身的機會,只能永遠在地獄受苦。到世界末日時基督會光榮再來,所有已死之人的肉身會復活並接受公審判從而進入神所預備的新天新地或接受永刑 由於神賜人予自由意志,信與不信純粹是個人抉擇所以非信徒須要進入地獄。
 C.基督教: 基督徒相信有一位慈愛的神,稱為上帝,曾派遣祂的獨生子主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他有著人的樣式,能夠行神跡、赦免人的罪,還說凡信靠他的人就會擁有永生。基督教的末世觀在舊約時代與新約時代有明顯的差異。舊約末世觀看重民族,群體的救恩多於個人的救贖,對末世的盼望並非只在個人,而是將來的新天新地,一個社會結構層面的徹底改善(賽六十五17-25)。新約時代的末世觀則着眼於神的再來,到時信徒將受到審判,信祂的將會被升到天堂與神一同共享榮美,而不信祂的將按各人的罪被掉在地獄中受苦,在末世來臨時神的子民會受苦;敵基督將興起,舊世界會過去,新天新地將會來臨,但神甚麼時候會再來,卻是不可預測的,不是人所能知道的。
 D.東正教: 東正教的末世觀沒有官方的立場和教條。與其他傳統教會一樣,東正教末世觀的根基是基督的宣講及神國的啟動,末世始於耶穌在世傳道之時。東正教的末世觀不單提出末日的可怖,更重要的是強調神的勝利與耶穌基督的榮耀。東正教的末世觀亦看重最後的審判,呼籲信徒在活着的時候務要行善。東正教認為神愛世人,因此不會為人預備地獄,讓人受苦,更堅拒煉獄這觀念,他們看重神的恩慈,強調神的恩典無法測量,有能力把愛彰顯到任何領域,甚至陰間,認定無論在世或已死的人,在最後審判之時都有機會蒙神的恩典而有另一次重生的機會。
 E.印度教: 印度教認為人類的靈魂會永遠存在,並相信因果報應和人生輪迴。在印度教看來,生命不是以生為始,以死告終,而是無窮無盡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個環節,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的所作所為決定。一個人的善良行為能使他升為婆羅門,邪惡行為則能令他墮落為首陀羅賤民甚至畜類。因此,個人必須通過修行和積累功德才能認知梵,與梵合一。印度教顯示出強烈的宿命思想,特別顯示在他們的輪迴samsara與業(karma)的觀念方面。就統治階級而言,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是由其血統來決定的;但為何人人有不同的血統呢?業解釋為是過去的所作所為所產生的結果,階級低下的人往往就因此而認命。印度教徒相信自身的行為存在一種必然性的力量,讓自身陷入輪迴之中,直到尋求到解脫之路為止。這種牽引自身的力量就是業法﹙dharma﹚。這種法則更認為一個人,無論他是何種階級,唯有盡力完成該階級所應有的義務,才可能從「業」的力量裡面獲得解脫。印度教徒認為業的力量不僅會影響自身,甚至可影響到祖先,例如一個人如果不能完成其職責,而又殺害家族成員的話,則其祖先都會被重新判入地獄。從「業」的力量裡面之解脫,就代表著自我從生活的現象世界的解脫進入「涅盤」的境界,這種境界是一種自我歸入永恆的狀態。
 F.佛教: 嚴格來說,佛教沒有創世和末日的說法。對於整個世界的誕生和毀滅問題,佛教都不予回答。但對於一個具體的大千世界,卻相信有生死的輪迴。 佛教徒並不崇拜任何神明,在佛教以外的人常以為佛教徒崇拜菩薩,然而,釋迦(Siddhartha Gautama)本身從來沒有稱自己為神,而是他已經到達佛教徒所渴望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覺悟」並脫離生死的輪迴。多數的佛教徒相信一個人會經歷無數的再生(生死輪轉)而裡面一定包括苦難。因此,佛教徒的目標,是潔淨自己的心,放開一切的欲望和對自己的依戀或執著。
 反思: 人生在世,歷史告訴我們,自有人類以來,無人能避過死亡。死亡因此成為人類生命終極的挑戰。當還未有宗教這概念時,人死如燈滅,一切皆成空。這時期的人類都千方百計以期長生不死。古代中國君主要臣民尊稱他為萬歲秦朝年代,方士徐福為始皇求長生不死之藥帶領童男童女各五百遠赴東瀛尋找不死靈丹,成就了今天的日本國法老王勞師動眾大興土木,興建金字塔,也是為了不能戰勝死亡,退而求其次,希望死後能藉着金字塔直達天庭而成為神。近代的毛澤東也想盡千方百計以保全屍,盼望他日憑藉科技可以重生!可見人類面對死亡,除了恐懼,也只有無奈!慢慢人類開始有了宗教的概念,中國君主開始懂得祭天,就是期待通過拜祭、供奉,盼望「天」能為國民添福,為君主添壽。宗教的觀念傳入之後,人類對死亡有了新的概念,死亡並不是一切的終結而只是一個過程。輪迴、審判、天堂、地獄等概念不論在東方、中東或西方都開始深入民間,形為一股勢力,影響着人的思維模式,人類從追求長生的絕望中轉向尋求死亡後能趨吉避凶免得死後仍要受苦甚至墮入萬劫不復的境界!在中國,儒、道、墨、莊各派學說是中國人面對死亡的基石,及後佛教的傳入,生死輪迴的信念深入民間,但同時佛教的無神主張在中國民間被嚴重歪曲,牛鬼蛇神,滿天神佛都是中國人朝拜的對像,廟宇在中國隨處可見,甚至認為已死先人也有能力保佑他們生時平安,死後不入地獄及再輪迴做人。中國人崇尚佛教一時成風,影響深遠,時至今天民間拜佛的風氣仍是一般未有宗教信仰的普羅大眾的習俗。除了錯誤地花費大量金錢於建造廟宇和浪費時間於膜拜外,佛教所宣揚的修行對中國人培養德性,行善修身相信不亞於傳統儒家思想。佛教宣揚的修行與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理念相近,要求信眾每日反省自己的行為,不該做的事不再去做,該做而尚未做的事就應該立刻開始去做,從而完善自己,使自己能超脫於物慾而達至一個無慾無求的境界,繼而做到廣善布施,忍辱負重,向着成佛的境界進發。另外,佛教雖然沒有禁止佛教徒吃肉卻鼓勵信徒避免吃肉,正如星雲大師所說:「學佛不一定要吃素,但吃素確實比較接近道德,也可以增加慈悲心,柔軟心和耐力。」,因而做成了民間信眾普遍進行素食的習性,而素食的行為在近代研究中已經證實比肉食對身體更為有益。整體而言佛教之傳入中國對中國人而言仍是利多於幣的!
 至於加起來約佔全球人口百分之三十二的天主教,基督教和東正教雖然在教義上有出入,但在大原則上都相信死亡��個人的末日及只是一個過程,人死後都會被審判,而被審判之日便是世界窮盡之時,所有人都沒有可以再立足於我們現時所生存的世界,而審判的結果不是被安排進入神的新天新地中享受榮美便是被迫進入地獄受永刑之苦。所以凡屬這三種宗教的信徒只要肯相信及承認他們所相信的神是唯一能拯救他們並使他們將來能進入永生的神便可以進入神為他們預備的天國。可是神是聖潔的,是與罪對立的,因此凡信祂的都必須跟從聖經的教導離棄罪惡,聖經的教導亦成為他們行事為人的標準。而聖經對罪惡的定義甚嚴,例如對婦女起了邪念是罪,對別人有詛咒之心也是罪,因此對信徒有極高的道德要求,所以經上說「世人都犯了罪」就是這個原因。由是觀之,這三種教的信徒越多,這個世界的道德水平就越高,罪案就會相對減少,而全世界能和平共處的希望亦會露出曙光。不過有人指責東正教由於要宣揚神的慈愛而主張無論在世或已死的人,在最後審判之後都仍有機會蒙神的恩慈而有另一次得以重生的機會,不至被判入地獄受永苦之說可能在某程度上助長一些人在生之時放縱自己去犯罪。伊斯蘭教在世上所帶來的影响較為負面,因不知審判何時出現,故穆斯林信徒要警醒勤守教規,預備隨時見真主,但大多數教規對世界而言都沒有什麼貢獻,以阿拉伯語每天祈禱五次及三十天禁食,期間每天從天亮到日落之間不准吃喝東西都嚴重地影响着伊斯蘭世界的生產力;一個回教徒一生至少要到阿拉伯麥加朝聖一次亦令到很多信徒在朝聖時喪命。以伊斯蘭為國教的伊朗更視美國為頭號敵人,又以剷除以色列為己任,使到世界政局動盪不安 宗教信仰在全球產生的影响力舉足輕重,而個人信仰大都離不開末世觀,在各宗教派別的末世觀已成形的今天,正視及留意教徒的動向,防範任何可能為這世界帶來不安的局面於未然將有助於世界的和平穏定。不知專門研究宗教的學者是否願意肩承這一項任務,為世界的持續繁榮作出貢獻?
0 notes
victor6699 · 2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感謝玄天上帝
玄天上帝俗稱上帝公或帝爺公,為玉皇大帝之左相,掌武班;腳踏龜蛇,右手執劍,左手執印訣,威靈顯赫。
玄天上帝,本稱玄武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為避諱宋聖祖趙玄朗之名而改稱為真武。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蕩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常被簡稱為玄帝、北帝、黑帝、真武大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元天上帝、開天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北極蕩魔天尊等稱;俗稱上帝公、上帝爺公、上帝爺、帝爺、帝爺公等。 紫微大帝座下四聖真君之一,其象徵北極星與二十八宿中的北宮玄武,為統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屬水,能統領所有水族與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屬於黑色,又稱黑水帝。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鎮邦護國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戰神,明朝公家建了許多玄天上帝廟,並由官方祭祀。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禦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在日本佛教真言宗,奉祀北辰之神妙見菩薩,亦作一手持劍,腳踏龜蛇(玄武)之像(有時只踏一大龜),與真武大帝有異曲同工之妙,被視為同一位神祇。道教「三十六天將」之一,太歲星君的領袖殷郊、手持竹節鐗的五路財神之首武財神趙元帥、手持瓜鎚的掌管四方土地神的康元帥、「東嶽大帝十太保」之首溫瓊、手拿金磚的戲班先師馬元帥和道教的���一護法神王天君,也是一位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攝毒,則為玄天上帝之著名四大護法神之一。
聖源覺真經
恭請 聖源覺真經 志心皈命禮 (三稱) 九天玉皇公  人皇氏聖人  捨身堵北缺 代存萬眾生  萬眾大恩典  功德無量深 生平心仁義  性行道德深  刻己代眾生 救世功德成  靈魂萬年顯  天日永保留 萬教拜帝心  大仁大義成  精神在九天 心仍救世存  上天為帝主  勸善天下人 帝命太白星  星君下凡塵  奉旨降筆寫 分為三段經  上中下三節  一切皆降筆 原文用白話  禮義及廉恥  玉皇大帝心 道行八種禮  聖文傳凡世  誦念神鬼欽 老少誦奉行  萬事皆清平  天下分三界 由帝手判公  目視如電閃  不得漏毫分 左右兩旁立  慈苦大法童  生平自割肉 為藥濟貧窮  身佩七寶帶  無極變化通 手執雙龍劍  擁護玉皇公  南斗北斗星 玉皇用大臣  凡間生死事  兩尊星君分 五雷大將軍  聲威震西東  鎮兵千百萬 一切協天兵  五教道教理  仁慈道德心 五教皆平等  一切皈命禮  九重天外聖 地中五嶽神  一切聽號令  萬方土地遵 聖源覺真經  日月星同存  經文動天日 正氣萬古留  萬教經中寶  無極最上經 能超凡入聖  可超度亡人  玉皇威靈顯 仁義道德心  仁義昭日月  道德天同存 解化千萬劫  超度萬眾生  一切救世心 普渡眾生存  上中下聖文  萬教經中源 神聖佛仙道  傳教第一遍  真心誦皇經 福神到家庭  早晚焚香念  出入多貴人 上段聖源覺  常念化災星  諸仙佛法大 擁護誦皇經 誦畢用三拱手禮
中段聖源覺  上天消息文  天地降帝生 就是玉皇公  玉皇大帝名  人人稱天公 生平動天日  萬教皆遵從  金闕正殿坐 總管善惡文  頭戴金皇冠  身穿金龍袍 體高丈二尺  眉目清秀幼  五子鬚端正 壯嚴是天然  大慈大悲心  變出聖源覺 略說上天理  人人皆未明  宇宙太空中 變化萬星球  億億里一只  人物無一定 每球皆不等  有時破裂分  銀河更加遠 將近九天門  上天無早晚  時時皆光明 只見太陽光  照耀萬星球  地球在中間 凡塵在地球  一切天變化  個個有帝名 天下文明世  萬教各眾神  一切法力大 可過外星球  外球說不盡  天氣物不同 無非有道德  可住萬星球  天地變化生 皆由上空中  上天一切事  玉皇手中分 太陽日光照  照耀眾生存  陰陽循環轉 變化日日新  月星眾生寶  天氣眾生根 慈雲降甘雨  由帝各星辰  寒來屬往氣 春夏秋冬時  一年四季節  方便耕種分 凡間混沌開  人獸混草木  奪食其肉血 赤身露體��  其世無知恥  亦無親屬分 只是未開化  一切亂行為  帝慈心不忍 即命各星宿  下凡再出世  教人開化心 古時到現今  歷代創造人  一切帝王侯 及且領導人  上天各星宿  皆是帝降生 國家興亡運  代代由帝分  九天威靈顯 至今救世存  一切大慈悲  勿聽異說求 家中安玉皇  必遵聖源覺  心須行仁義 性要道德存  國家百般律  勿犯規矩方 勤勞增生產  玉皇最喜歡  信仰聖源覺 保佑自己身  在家或出外  事事定聯陞 經中法語正  降神驅鬼語  妖魔必下拜 諸邪定潛逃  皇經存家中  可避諸邪崇 鎮宅及押煞  潔淨保留存  中段聖源覺 一切降福臨  玉皇心慈善  有求皆必應 誦畢用三拱手禮
下段聖源覺  玉皇天理經  慈善並仁義 勤學記在心  每日念一轉  運限定光明 玉皇行仁義  多誦五福臨  殺身成仁性 捨身取義心  孔孟留句話  須當訪聖人 男女少年人  細心聽聖經  勤學聖賢話 榮華必護身  父母生我身  長大須成人 為子須孝順  孝順敬天日  雙親最大恩 本身為天日  倘若罵爺娘  只是逆天日 貳拾肆孝賢  存留在上天  古人行孝順 孝順感動天  共住勿異心  父慈子孝順 兄寬弟忍和  百福此推尋  靜坐思己過 勿談閒事非  說人過量話  自然有天理 言多必有失  出口勿傷人  若不養心性 定遭苦難尋  平風作波浪  無形生事非 使人傷心恨  兇星禍懸眉  高聲說明醜 謹戒惡言語  毒罵或發誓  皆是報自己 性烈多事件  禍難百般有  仇敵定重重 切須再三忍  口角與訟事  勝敗皆空虛 忍氣留財福  凡事天必知  性善人人欽 寬和萬事成  原諒是仁義  自戒性烈心 天理聖源覺  勸善世上人  仁義道德全 人生主要根  米麥豆薯栗  人生重要物 不可亂消耗  須念來不易  粥飯人生命 無食不生存  雖然土上生  須念成長難 畜生亦如是  不可多殺生  有理必要用 方可殺生命  無理亂消耗  上天有罪名 萬物天地變  多耗必有折  善惡無形影 視之亦無蹤  吸之無別味  虛空過往有 玉皇恩愛深  句句勸人心  愛民如愛己 天無兩樣心  人生在世間  謹守最為先 若不從正業  差錯在眼前  嫖賭自賤身 財帛天數定  家和為第一  勤勞值千金 癡心狂賭難  傾家又蕩產  誦念早日改 妻兒樂團圓  人人雖有過  知者須改心 一切已差錯  須當教子孫  經中行道德 人生要將心  凡事將心念  萬事福自尋 將心人為本  立身孝順心  上天循環理 不將事難成  為人不將心  不將害本身 一切禍難有  罪惡自己尋  結交須大義 共事勿私心  凡事利己念  心高誤本身 福不在財多  財多不是福  福在子孫賢 子弟賢是福  榮華富貴家  不可自誇華 驕傲多薄福  心仁福增加  奢華是枝花 不如多施捨  善有善來報  天增是豪華 窮人勿灰心  心灰事難成  勤儉守本份 富貴必輪流  爛茅一般級  福在自己修 身中無寸土  只要心德修  善事無防作 惡事早改修  貧苦有善念  天須化貴人 生平無愧惡  神欽鬼扶持  行為心德正 萬教盡皆通  修橋施路工  良藥濟貧窮 常作大法事  定為動天公  為善最安樂 為惡天不容  過去有不法  結果如何休 生平有愧惡  切須改善心  若不早日改 鬼祟必纏身  行為無良心  貪心煩惱有 奸刁終害己  早改得自由  天地變化人 善惡出在心  善事門戶福  惡者罪狀深 男女向前程  保守好光陰  在世人為本 子孫孝順心  惡者心不仁  有過改維新 前途事業遠  須防退步身  狼毒梟惡心 差錯自改修  暗中用計較  必遭天理尋 糊行��萬般  謀為事事難  妻離及子散 子逆做人難  天地循環理  罰罪一世為 急急回心改  陰功早日修  勿為天聾啞 報應或早遲  賞善罰罪惡  時時記在心 經中照天理  頌後好保存  圖書再刻版 扶持萬古留  皇經傳天下  教人道德存 救世天必見  勸善大有功  積善之家庭 上天降吉祥  玉皇增福壽  子孫世代昌 百本傳刻印  謀為貴人扶  三五百本印 小人久病除  千本印刻者  榮華代代存 合群印皇經  積福到家門  印經或抄寫 皆是作陰功  玉皇心仁義  不虧施經人 樂助發善心  福壽定延齡  施經種福田 惡煞不侵身  一生念千遍  凡事皆吉祥 一生念皇經  百年昇天堂  玉皇心印經 變成聖源覺  人人亦可念  天增福壽長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三稱) 誦畢用三拱手禮
2 notes · View notes
amitofor · 11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淨土宗祖師 十一祖 實賢大師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