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飛聲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Text
When a dao isn't just a dao 笛飞声的刀不只是刀
A quick and dirty analysis of Di Feisheng's dao
Following up from my previous post speculating about Di Feisheng's dao 刀, I think the configuration of Di Feisheng's dao is quite clever and consistent with his character, despite looking like nonsense at first glance. I know more taiji and kung-fu 刀 dao forms than I do 劍 jian forms, and this is what I choose to do with my knowledge and time, I guess.
Before I launch into his dao in particular, I think it's important that you understand what a dao is, and how you are supposed to attack and defend with one.
When you say 刀 dao (in English, it's also been called a Chinese saber or broadsword), this is what it's supposed to look like (I've annotated the image below from the Wikipedia entry on dao). They are by definition single-edged, and the majority are slightly curved (though there are some variants such as the Nandao 南刀 which are straight). A dao should have a point, a sharp edge (in red), and a blunt edge (in blue). The blunt edge (short edge, or inner edge, since the thing is curved) is usually quite thick.
One of the main ways that a dao does damage is through slashing/chopping motions, either down, sideways, or upwards (which my sifu always called uppercuts). All upwards slashes with the dao require that you turn your wrist so that the sharp edge, which usually faces down, faces upward instead.
The other way that a dao does damage is via forward thrusts, where the point of the dao is supposed to pierce enemy flesh. The basic attacks I've mentioned above are in the beginning of this clip, and I've added text to the original video below to highlight what's what and what they're supposed to look like.
(n.b. I was just randomly searching for videos to show what I'm trying to describe, no endorsement intended).
One of the things you'll notice from the above video as well is that the master is putting his hand on the blunt edge. This helps stabilize and give more power to the dao through its various motions, and is a basic part of how dao forms are supposed to work.
The blunt edge is also important because it helps in defense. One of the cardinal rules of a dao is that when you are defending, the dao should be kept close to your body, with the blunt edge facing your body. This is what a basic block looks like:
Should you get hit, you can brace the blunt edge of the blade using a shoulder or upper arm. In certain positions you can also use your hand as a brace on the blunt edge to stop (or execute) a particularly strong attack.
These are the dao basics. Now you have enough background to know what makes Di Feisheng's dao so unusual: it is double-edged, and it has a blunt tip.
These two things must follow if you have a dao that has two edges and is blunt at the tip:
You are limited to slash and chop attacks as your main blade damage. Thrust attacks won't penetrate flesh unless you have a serious amount of qi behind it.
Your defense is limited, because you can't use your dao to defend in the usual way.
But wait, does Di Feisheng's dao really have two full edges?
If you're a details guy like me, and completely obsessed over Di Feisheng (guilty as charged), you'll notice that one the edges of his dao doesn't actually extend the full length of the blade:
From the way that light reflects off the edges of his dao, you can see a bit on the short (inner) edge of the dao where the blade seems to transition from sharp to blunt:
And this shot, it's confirmed that there is a short blunt area on the inner edge of his dao:
In this memorable scene, Di Feisheng uses his hand against the very short blunt part of his dao to press his attack into Li Xiangyi's cheek:
One of the upsides of his unusual dao is also that he can use the inner edge for attacking as well. Upward sweeps using the inner edge aren't possible with usual daos (because they are blunt), but are possible with Di Feisheng's dao. I think we see an example of that here in the way you see his arm sweeping upward. (He has also added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qi to this sweeping strike, most of us plebs don't have enough qi to do anything like this.)
You can see how he gains some flexibility to his attacking capabilities, when he flips his blade mid-block into an attack:
While a double-edge gives him more adaptability in terms of attack on along the slashing and chopping edges of his dao, what he is losing out on because of the blunt end is thrust. You almost never see Di Feisheng thrust his dao forward because his sword just doesn't work like that.
In this final scene in the episode one fight when they are charging at each other, Li Xiangyi thrusts the Shaoshi Jian forward, but Di Feisheng, due to the design of the dao, has to slash:
However, most of the power of a dao is in its slashing and chopping motions. This is where the weight of the blade and its curved design (plus gravity and force) result in the most damage. Unlike the jian, the dao's thrusts do less damage. My conclusion about this is that it's a purposeful trade-off that Di Feisheng has made. He would rather maximize his offensive capabilities where they are strongest.
In terms of blocking, the design of Di Feisheng's dao means he's at a defensive disadvantage, since there's no blunt area to brace his body against for blocking (he can use his hand on the bit that is blunt, but because he has an edge along the rest of it, he can't use a shoulder or upper arm). This is a key feature of the standard dao that Di Feisheng's dao is missing.
In this move in the Battle of the Eastern Sea in episode 1, we see Di Feisheng execute a block, but he's got both of his hands along the hilt instead:
At this point,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standard dao is typically a one-handed weapon. The hilt is slightly curved, so you can get a good downwards chop with your wrist. There are other daos that have straight hilts and can be two-handed like the Miaodao 苗刀 (which is more similar to the Japanese katana 刀 than most Chinese folks like to admit). Di Feisheng's dao being straight-hilted and two-handed isn't that unusual because it's a feature that can be present on certain types of dao (it's way less unusual than the two edges!), but I thought it was worth pointing out in case any eagle-eyed readers notic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ikipedia image and what Di Feisheng has.
I could wax on about Di Feisheng's dao and his fighting style forever, but I think this thread has gone on for long enough.
I believe that the design of Di Feisheng's dao is very clever. At first glance, it seems utterly silly (what kind of dao has two edges?), but on deeper inspection of his style and how he uses it, it is consistent with his character.
He is always playing on Hard Mode because he is trading defense for more flexibility in his offense. And he is maximizing his offense where it is strongest (slashes and chops), and choosing to forego the offensive capabilities where it is weaker (thrusts).
...And that really is Di Feisheng's martial arts style in a nutshell, isn't it?
#mysterious lotus casebook#di feisheng#笛飞声#meta#莲花楼#Di Feisheng's dao#which is just named 刀#刀就是刀要什麼名字#i know more 刀 forms than 劍 forms and this is what i do with the knowledge#笛飛聲#蓮花樓#cdrama#cdrama meta#I'm sorry the GIFs are terrible quality I can't be bothered#also at some point I really want to an analysis of the choreo in the final fight#there was awesome shit being pulled by the choreographers that I've never seen in a wuxia
313 notes
·
View notes
Text
Mysterious Lotus Casebook 蓮花樓
Chéng Yì 成毅 and Xiao ShùnYáo 肖順堯 as Lî XiàngYí 李相夷 Dí FeiSheng 笛飛聲.
#mysterious lotus casebook#lian hua lou#cheng yi#xiao shunyao#li xiangyi#di feisheng#li lianhua#cdrama#chinese actors#THEM!!!#whump#i I love their costume fitting shoots so much!!!#YáoYao's eyelashes... I am ENVIOUS!
297 notes
·
View notes
Text
人生還遇多少苦
H:苦是成長契機,立志從吃苦開始,解題及解決問頭,也從苦思啟,做中學,好夢裏解。苦有真苦與假苦,孟子的苦是真苦,一般人只是愁,「吃飽撑著没事幹,發發牢騷」。自言「苦中作樂」,其實只是「心中苦無法與人說」,何來苦?吃飽了睡個覺就没事。
宋.辛棄疾:「更歡須歎息,無病也呻吟。」無病呻吟自古已有,有助身心,但如長期呻吟則為病態之消極,對人生無助益且有害。苦,摧動原始求生動能。樂在苦中求是苦行僧的邏輯,甚至「苦中作樂」。不會,辦不了,走冤枉路也是苦。「舉世盡從夢裏老,誰人肯向死前休。」「苦其心志」多學習,求得「增益所不能」。學習不是苦,走向學會的道路。《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古人認為死不可怕,怕的是學不會。吃苦耐勞有方法,學習勤問解萬苦。2019年韓國瑜競選時的名言「莫忘世上苦人多」。出自弘一大師對聯「草積不除,時覺眼前生意滿;庵門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將苦人與窮人劃上等號。現實的苦是辛苦但還能溫飽,只是不願面對現實的苦。苦時想想孟子的告誡。年青時想「舉世盡從忙裡老,誰人肯向死前修」,忙是能力不足,修習技能及辦事方法。如禮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年長時想著「舉世盡從愁裡老,誰人肯向死前閒。」放棄愁忿,發愁時吃飽了睡個覺就没事。醒時再想出解決辦法。「擁有的時候不要去毀,失去的時候不要去悔。」電視傳來劉家昌於2024年12月2日往生,豐功偉業也��不過「老病死」,認清有限生命「誰人肯向死前閒?」離苦得樂一念之間。20241204W3
網路報導
84歲華語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被媒體爆出於週一(2024年12月2日)因肺癌離世,早前媒體求證相關人士表示,劉家昌並未離世、仍在接受化療。不過,晚間近10點半,家屬發佈聲明證實劉家昌已經過世。劉家昌腦跟肺部有腫瘤,但不願積極治療。家屬發聲明證實,「我們摯愛的劉家昌老師於2024年12月2日因癌症安詳辭世。」
劉家昌是台灣作曲家、填詞人、歌手、電影導演也是演員,據劉家昌自述,他創作的歌曲估計快3千首。
維基百科
劉家昌(英語:Steven Liu,1943年4月13日—2024年12月2日[2][3][4]),台灣作曲家、填詞人、歌手、電影導演和演員,有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之稱,其演藝生涯活躍於20世紀70至80年代,提攜弟子劉文正、尤雅、甄妮、鳳飛飛、林青霞、費玉清、黃鶯鶯、楊林、鄧麗君等。
維基百科: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爲賦新詞強說愁。
出自於辛棄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爲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網路字典:
苦
五味之一。似黃連、膽汁的味道,與「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鹹、淡、辛、酸,奇味以口異。」
難以忍受的境況。如:「訴苦」、「吃苦耐勞」、「受苦受難」、「苦中作樂」、「苦盡甘來」。
動
受累、為難。如:「他如此忍辱負重,真是苦了���了!」
磨鍊。《孟子.告子下》:「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患、怕。《漢書.卷三四.韓彭英盧吳傳.韓信》:「亭長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選.古詩十九首.迴車駕言邁》:「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旱。」
形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艱辛、難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臉苦笑」。《孟子.梁惠王上》:「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
愁悶。如:「愁眉苦臉」。唐.李白〈關山月〉詩:「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副
盡心盡力的。如:「苦勸」、「苦諫」、「埋頭苦幹」、「寒窗苦讀」。
在《吃飽就沒事了:吃貨們的求生心靈雞湯》中,作者「喵個不停」在前言如此說:「食物是絕望時的救贖,是孤獨時的伴侶。就算全世界都與你為敵,食物也會永遠站在你這邊。」
無病呻吟
釋 義:沒有生病但卻發出呻吟聲。語出宋.辛棄疾〈臨江仙.老去渾身無著處〉詞。後用「無病呻吟」比喻人故作憂戚狀或妄發牢騷。也諷喻文辭的矯揉造作,言不由衷。典 源宋.辛棄疾〈臨江仙.老去渾身無著處〉詞(據《全宋詞.辛棄疾》引)
老去渾身無著處,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1>百年心,更歡須歎息2>,無病也呻吟。試向浮瓜沈李處,清風散髮披襟。莫嫌淺後更頻斟,要他詩句好,須是酒杯深。
〔注解〕
光景:比喻時光、歲月。
更歡須歎息:用歎息取代了歡樂。更,音ㄍㄥ ,替代。
典故說明「呻吟」是病痛或哀傷所發出的聲音。有病呻吟是正常,如果沒有生病也在那兒哼哼唉唉,就有點無端憂戚或妄發牢騷了。宋代辛棄疾有一闕〈臨江仙〉詞,說自己年華老去,似乎沒啥用處了,所以老天要自己隱居於山林中。但是回想自己過去幾十年的生命歷程,曾有許多歡樂卻換來今日的歎息,就警覺自己竟然無病也在呻吟。這是「無病呻吟」的原義。這句成語比較常用的是它的引申義。因為是無病呻吟,所以就有矯揉做作的意思,常用來比喻作品缺少真感情,矯揉造作,說些言不由衷的話,或譏諷人裝腔作勢。此成語也作「不病而呻吟」。例如宋代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一三談到漢代蔡琰所作的〈胡���〉詩,雖然不合楚語,但是情感從內心發抒出來,真誠動人,勝過那些不病而呻吟的作品。
書證:
宋.辛棄疾〈臨江仙.老去渾身無著處〉詞:「更歡須歎息,無病也呻吟。」(源)
元.劉壎《隱居通議.卷六.桂舟評論》:「讀書萬卷,下筆有神,此作詩之本領也。然亦必有為而作,有關涉而作,若無病而呻吟,雖奔濤走石,冶葉倡條,動可人心,於道何補?」
明.李贄《續焚書.卷一.復焦漪園書》:「文非感時發已,或出自家經畫康濟,千古難易者,皆是無病呻吟,不能工。 」
《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一個孤女兒,受上天的厚恩,成全到這步田地,再要感慨牢騷,那便叫無病呻吟,無福消受了。」
清.劉熙載《藝概.賦概》:「賦必有關著自己痛癢處,如嵇康敘琴、向秀感笛,豈可與無病呻吟者同語?」
舉世盡從忙裡老,誰人肯向死前修
詩中有云:「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將此身度,更待何時度此身。」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江山一局棋,
舉世盡從夢裏老,誰人肯向死前休。
網路資料:
《人生還遇多少苦》歌詞
人這一生到底遇到多少苦,可是誰也無法說清楚。
當經歷一次次漫長的殘酷,心裡也依然無助。
只能看著這傷心一幕幕人,這一生糊裡又糊塗。
不是不去想,以後更痛苦,所有的痛苦慢慢去修補。
人這一生啊,到底遇到多少苦,如同一座大山壓著脊梁骨。
可是這故事向誰來傾訴,為了生活邁向艱難的一步步。
人這一生啊,到底遇到多少苦,可誰不想成為人生的支柱。
人這一生如同層層迷霧,看不盡的虛偽賭不完的贏與輸。
只能看著這傷心一幕幕,人這一生糊裡又糊塗。
不是不去想,以後更配寬簡痛苦,所有的痛苦慢慢去修補。
人這培褲一生啊,到底遇到多少苦,如同一座大山壓著脊梁骨。
可是這故事向誰來傾訴,為了生活邁向艱難的一步步。
人這一生啊,到底遇到多少苦,可誰不想成為人生的支柱。
人這一生如同層層迷霧,看不盡的虛偽賭不完的贏與輸。
《禮記卷十八·學記》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其此之謂乎!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萬般皆苦唯有自渡(冷暖自知,悲喜自渡;萬般滋味,皆是生活。世間皆苦,唯有自渡;酸甜苦辣才是人生;人心冷暖,唯有自知。)
朝聞道,夕死可矣
釋 義早上得知真理,當晚死去也未嘗不可。語出《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比喻對真理或目標的追求,非常熱切。《南齊書.卷三一.荀伯玉傳》:「初,善相墓者見伯玉家墓,謂其父曰:『當出暴貴而不久也。』伯玉後聞之,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明.朱權《沖莫子》第三折:「你既覺悟了朝聞道,夕死可矣,卻怎麼剗地怕風濤。」
舉世盡從忙裡老,誰人肯向死前修
舉世盡從愁裡老,誰人肯向死前閒。」 忙忙碌碌、庸庸擾擾,時間逝去,也只換得青春歲月的流失,但是世人還是一樣愁名、愁富,不肯縮手。 難得有像清朝順治皇帝者,他因為與生俱來的富貴,反倒對萬事萬物之無常,更懂得放下。
維基百科
苦(梵語:दुःख,羅馬化:duḥkha,巴利語:dukkha),佛教的知識,依五蘊受蘊中的苦受(有時翻譯為痛受),苦意義為痛苦、不安、不滿足、不喜歡等。依四聖諦中的苦聖諦,苦的意義為有漏洞。四聖諦是佛教中,最基本的教育主軸。
目次
梵文duḥkha,佛教的知識,依五蘊受蘊中的苦受(有時翻譯為痛受),苦意義為痛苦、不安、不滿足、不喜歡等。依四聖諦中的苦聖諦,苦的意義為有漏洞。四聖諦是佛教中,最基本的教育主軸。「苦受」與「苦聖諦」,苦的定義完全不一樣,如果依文解義混亂兩者,四聖諦就不能如實知見。
概論
編輯
外道(不依四聖諦)所說的苦,意思為苦難、不高興或痛苦。心生不滿是因心兜圈子,兜得無始無終,思想連續不斷,想過去、想未來、想現在,因而有如是煩惱。思想被不滿喚起,同時也與不滿一模一樣,經常重複的感到生活當中缺了什麼,總是有些地方不太對、不太夠,因此老是想要彌補缺陷、整頓現狀,以便多得到一點安樂。持續奮鬥和心事重重是很令人煩惱與痛苦的,人享樂時,害怕失去樂,而努力求取更多的樂,或想要把樂保住;人受苦時,想逃離苦;人又一直感到不滿,而使一切的活動無不始終含有不滿和痛苦的成分。
佛教四聖諦,指是不可推翻的真理。凡夫學習四諦時,尋伺世間外身及內身皆不離苦(不離有漏洞)。四聖諦中的苦聖諦,苦不是痛苦的意思,譬如樂受沒有痛苦,但也不離苦。依苦聖諦中行苦,行的意思是三世流遷,三世的意思是過去現在未來,流遷的意思是流動遷移。知見三世流遷的漏洞,就是知見行苦。知見一切世間人所建立的,都不離三世流遷,故又說「一切法所依」。
苦在佛教中有許多不同的分類,分成三苦、八苦等。
三苦
行苦:「行」的意思是三世流遷,三世的意思是過去現在未來,流遷的意思是流動遷移。知(知道)見(實證)三世流遷的漏洞,就是知見行苦。知見一切世間人所建立的,都不離三世流遷,故又說「一切法所依」。凡夫知見行苦後,依行苦尋伺五蘊,目標是斷五蘊身見。外道認為三世流遷是常,生住壞是常,所以五蘊是無常。佛教聖弟子依四聖諦,知見三世流遷不離苦,���住壞不離苦,故此依三世流遷建立的五蘊,也都不離苦。
壞苦:「壞」的意思是前有今無,或變異。過去存在,現在消失;過去存在,現在變異。知(知道)見(實證)三世流遷的漏洞(行苦),依行苦知見「壞的漏洞」,如果不知行苦,是不能理解壞苦的。外道認為「世間一切都變壞」是常,所以世間一切皆是無常。佛教聖弟子依四聖諦,知見三世流遷不離苦,故此依三世流遷建立的生住壞不離苦,也都不離苦。
苦苦:「苦」的意思是有漏洞。苦聖諦的苦,也是依三世流遷建立,故名苦苦。縱使苦苦,但也無妨佛弟子依善知識(四聖諦)精進增上,不會誤墮四聖諦是常是無常困惑。
八苦
八苦是專門為「凡夫」初學人天乘四諦而建立,簡易入門,尋伺容易,解說依凡夫知見為宜。二乘及大乘聖佛弟子,依三苦次第深入。[1]它們是:
生苦,有生必有死,生是一切苦的起源。
老苦,眾生因衰老而造成的苦。
病苦,四大假合之身體,必然會得病。
死苦,世事無常,人必然會死亡,即使一生健康無病無災,也必然會經歷最大的無常——死亡。
愛別離苦,所愛、所欲,總有分別之日。
怨憎會苦,所憎,所怨,會面、往來,致使心生嗔怒、煎熬之苦。
求不得苦,欲求而得不到的苦。
五蘊熾盛苦。五蘊為:色、受、想、行、識。前七苦皆由五蘊領受、聚集,故稱五蘊熾盛苦,五蘊熾盛實為其餘七苦的根源[2]。
十一苦
根據南傳佛教中的《長部》描述,把「苦」分為十一種(「十一苦法」):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最後總結的說是「五取蘊即苦」[3]。
生,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誕生、出生、入胎、再生,還有五蘊中的顯現,還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所感受、獲得的內容等,都為「生」[4]。生是許多苦的基礎。
老,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年老、衰老、牙齒損壞、頭髮變白、皮膚變質、六根的成熟等各種現象[5]。由於有情的衰老,死亡已進一步的迫近,由衰老所帶來的種種苦痛也將生起[6]。
死,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死亡、滅亡、五蘊的分離等[7]。
愁,是指由於任何不幸和苦法而引起的憂愁、哀愁、悲傷等[8]。因為其身心苦受由自行而生,又被稱為苦苦[9]。
悲,是指因為任何不幸和苦法而引起的哭泣、悲歡、悲哀、悲痛等[10]。
苦,是指身體的疼痛和疾病不適等[11]。
憂,是指心身的不愉快[12]。
惱,是指不幸或苦法所引起的生氣、憔悴、絕望等[13]。
怨憎會,是指對不喜歡的、不可愛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與那些意圖不好、無意、不安分的人異同交往聚會而產生的怨憎[14]。
愛別離,是指對喜歡的、可愛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對希望有利、有益的、快樂的、安分的人,家人、朋友或親戚,卻不能和他們在一起、交往、聚會而產生的痛苦[15],總說為生離死別之苦。
求不得,是指六道中的眾生,對於以上的各種苦而生的訴求,希望它們不要來到、卻無法實現,從此而生的痛苦[16]。
八苦歸納為「五取蘊苦」,因為不知五蘊熾盛,或知五蘊熾盛但不知五蘊熾盛苦,無量苦隨無知不斷長養。
六道輪迴
編輯
六道輪迴,是指的五蘊中的想蘊。無明四聖諦,不知苦聖諦,所以一切想皆困在三界六道流轉,不能解脫出離。外道(不依四聖諦)誤會指身軀死後投生的某個地方,也可以指此時此地某種業力狀況中止,另一種業力狀況生起的心境,感受到如同在某一輪迴道的痛苦,這種想法名「人我見」。
天道與苦
天道,是想蘊。
阿修羅道與苦
阿修羅,是指瞋。
凡夫初習於人天乘,尋伺依八苦,依凡夫想法譯義,方便入門:
一、生苦 ──依凡夫想法譯義,可以說是出生時所受之苦。
二、老苦 ── 依凡夫想法譯義,可以說是眾生衰老時所受之身心苦惱。老,五根漸漸毀壞而趨熟爛,肌肉萎縮,皮膚鬆垮,原來盛壯的色力日漸衰弱,身體彎曲,腳不聽使喚,身體粗重、氣息上揚、身體不穩,只能拄著拐杖走路,身心全面感受到老的痛苦。《瑜伽師地論》卷61:「云何老苦?當知亦由五相,謂於五處衰退故苦。一、盛色衰退故。二、氣力衰退故。三、諸根衰退故。四、受用境界衰退故。五、壽量衰退故。」。
三、病苦 ── 依凡夫想法譯義,可以說是生病時所受之苦惱。之所以為苦乃因「病」能損壞可愛安適的感受[17]。
四、死苦 ── 依凡夫想法譯義,可以說是五陰壞時,壽命盡時所受之苦[18]。死有三種,1. 自然死:少小死、青壯死、中年死、耄耋死、餓死、病死。2. 意外死。3. 未生即死:墮胎、死產、藥傷害、母橫死。
五、怨憎會苦 ──依凡夫想法譯義,可以說是怨仇憎惡之人事物聚集。有內有外,內者即三惡道報,外即刀杖等緣,如仇人、醜人、無緣人狹路相逢,無賴借貸,債主逼債,討厭的環境無力更換……等。《瑜伽師地論》卷61:「云何怨憎會苦?當知此苦亦由五相:一、與彼會生憂苦故。二、治罰畏所依止故。三、惡名畏所依止故。四、苦逼迫命終怖畏所依止故。五、越正法惡趣怖畏所依止故。」
六、愛別離苦 ── 依凡夫想法譯義,可以說是別離愛境,或與所愛者別離時所感受之苦,總說為生離死別。所別有二,一內二外,內者自身,六根不能像以前一樣聚合在一起,或與地、水、火、風、空、識界分離;外者所謂親戚眷屬及餘資生,別離六塵可愛境,如出國旅遊,倒數幾天,心情會不好[19]。
七、求不得苦 ── 依凡夫想法譯義,可以說是世間一切人物,心所樂求而不能得到滿足。所謂惡法求離不得,善法求欲不得;苦事求離不得,樂事求欲不得;三塗苦報求離不得,人天樂果求欲不得;刀杖之苦求離不得,資生眷屬求欲不得。
八、五蘊熾盛苦 ── 凡夫次第尋伺前七苦已,最後尋伺五蘊熾盛苦。一學習正見「五蘊定義」,依次第八正道五蘊,然後學習正見「熾盛原因」,最後依無間等尋伺「五蘊熾盛苦」。依四聖諦如實知見五蘊熾盛苦,能「斷五蘊身見」。
畜生道與苦
畜生即想蘊,無明四聖諦,追求淫慾。依外道想法譯義,說是畜生界沒有人類智慧。
餓鬼道與苦
餓鬼即想蘊,無明四聖諦,欲求永不滿足。依外道想法譯義,說是餓鬼很肚餓,怎樣吃也不會飽。
地獄道與苦
無明四聖諦,不知苦聖諦,想蘊一切想,皆住地獄,又名受苦,無量想故地獄無量;未斷五蘊身見,名住五圍山地獄;不知無間等(行苦),名住無間地獄,屬最底層地獄。依外道(不依四聖諦)想法譯義,說地獄是令人受罰痛楚的刑場,因為誤解了苦諦和苦受。
相關條目
編輯
佛教
四諦
五蘊
十二因緣
養真集上卷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維基 -> 養真集 -> 養真集上卷
《養真集上卷》[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道2 
今夫人要做天地間第一等美事,莫如讀書;要做讀書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學道。朱子曰:"讀書將以求道,不然讀他何用?至於學業乃分外事,可惜壞了多少人。"《道德經》有云:"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者帝王,皆以君道而兼師道者也。至於孔子,斯道不在於君而在於士。今非無士也,孰是見而知之者,孰是聞而知之者。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求則得之。天子得道能保其天下,諸侯得道能保其國,卿大夫得道能保其家,士庶人得道能保其身。才為人用而鮮終,德為修己而有名。'道'則無名,而用之無窮。是故君子惟道是學,功名、富貴,皆視如浮雲任其去來,而漠然無所動於其中矣。3 
或問:"君子惟道是學,有所取益而然歟?"曰:"有。"願聞焉?曰:"學道之人,是學其在我。我者也,心可廣,身可潤,病可愈,死可免,如是之益,益莫大焉。"4 
又問:"學道之人,果有是益與樂乎?而今世人見有學道之人,共嗔為迂,何也?"曰:"《道德經》有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5 
白鬢老人曰:"讀書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學道。自古及今學道者紛紛,成道者寥寥,其故何也?首要根器高,次要讀書多,三要遇人早。根器不高,不能有出世之想;讀書不多,不能見理即明;遇人不早,多受旁門小術之誤,終不能成大道。試看鐘、呂、紫陽、玉蟾、丘祖諸仙。俱是穎悟超群,胸藏萬卷,更兼早遇仙師,是以名標仙籍,身出塵凡。若不得真師,斷難成道。若謂餘言有謬,君其問諸蓬萊。
15 
老16 
人皆曰:"人上六十,一年老了一年;人上七十,一月老了一月;人上八十,一日老了一日。"予今八十有餘,將如之何?自今以後,多活一日,是天假道之一日也,敢虛度乎?今縱得道,已是遲了,豈容再遲?17 
昔有三個老者,言及無常。有一老者曰:"今年酒席筵前會,不知來年又少誰?"又一老者曰:"你說底遠了,今晚脫下鞋和襪,不知天明穿不穿。"又一老者曰:"你說底還遠了,這口氣既然出去,不知進來不進來。"智者不失時,勇者不再計。今日知道,今日就該下手;此時得知,此時就是下手之時。若曰:"今且不暇,姑待異日。"只恐你要做時,卻又做不得了。人有三寶,曰"精"曰"氣"曰"神"。老來之精惟恐竭,精竭則死;老來之氣惟恐洩,氣洩則死;老來之神惟恐離,神離則死。精何以不竭?必也遠色乎;氣何以不洩?必也寡言乎;神何以不離?必也無欲乎。神不可以強留,心息相依則神自留矣;氣不可以輕洩,忘言守中則氣不洩矣;精不可以漏失,還精補腦則精不漏矣。18 
或問:"人老血氣既衰,如何可補?"曰:"慎言語可以補肺,節飲食可以補脾,絕思慮可以補心,去嗔怒可補肝,斷淫欲可以補腎。"請益曰:"不患不補,惟恐補而又損。"我故嘗曰:"百日補之不見其有餘,一旦損之遂覺其不足。"視彼草木,其葉蓁蓁,秋後落葉,生理歸根,歸根不死,來春復生。由是觀之,生生不已,天之道也。各歸其根,物之理也。知其理不悖其道者,其惟真人乎?故真人之息以踵,踵猶根也。三冬歸根之時,宜靜養之。19 
白鬢老人曰:"心息相依,忘言守中,還精補腦,則三寶固矣。"慎言語,節飲食,絕思慮,去嗔怒,斷淫欲,則五髒足矣。三寶既固,五髒又足,有不延年益壽乎之理?20 
病21 
病何由而生也?皆因妄想而生煩惱,煩惱既生,則內傷其心,心傷則不能養脾,故不嗜食。脾虛則肺氣必虧,故至發咳,咳作則水氣竭絕,故木氣不充,發焦筋痿,五髒傳遍而死矣。人當妄想萌動之時,即疾病發生之時也。今人不察,必待疼痛著身,纔為有病,而不知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人之一身,外有六淫,風、寒、暑、濕、燥、火是也。內有七情,喜、怒、哀、樂、憂、恐、驚是也。因七情而病者,為內傷而成不足之症。因六淫而病者,為外感而成有餘之病。不足宜補,有餘宜瀉。後天有形之血氣受傷而病者,藥石針灸可以治之。先天無形之精神內傷而病者,非反觀靜養不能愈也。十大名醫,治人身病;三教聖人,治人心病。親朋有病皆知去看,自己有病卻不知看。若知自看,內看無心,外看無身,心身既無,受病者是誰?不病者是誰?見得分明,自然無事。常想病時,則塵情漸減;常防死日,則道心自生。昔子元有心病,遇一高僧,謂之曰:"貴恙起於煩惱,煩惱生於��想。"夫妄想有三,或追憶數十年榮枯恩冤,即種種閒情,此是過去妄想也。或事到眼前可以順應,卻瓊森意見,猶豫不決,此是現在妄想也。或期日後富貴如願,或望子孫及時登榮與夫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來妄想也。三者妄想,忽生忽滅,禪家謂之幻心。能照見是妄,遂即消滅,禪家謂之覺心。故曰:"不患念起,惟恐覺遲。念起是病,不續是藥。"又曰:"貴恙亦是水火不交,凡溺愛佳冶而作色荒,此是外感之欲。或夜思佳冶而成夢遺,此是內生之欲。二者染著,耗散元精,若能斷之,則腎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於心。至於思索文字,忘其寢食,謂之理障。經營職業,不憚劬勞,謂之事障。二者雖非人欲,亦損性靈。若能緩之,則心火不至上炎,可以下交於腎。故塵不相緣,根無所偶,反流歸一,六用不行。"子元如其言,獨處一室,���空萬緣,坐至月餘,心疾如失。自家有病自家知,即知須要早時醫,倘若忌醫終諱病,無常臨到悔追遲。22 
白鬢老人曰:"諺云「心病難醫」。非難醫也,不得其法,不行其法耳。三教聖人,善治心病,一語可為患心病者指南,誰其信之?誰其行之?昔餘為抱關吏時,患脾虛下洩之症五年,奄奄一息,百藥不效,萬無生理。因謝絕人事,反觀靜坐,閒校心經一卷。百日後,經完病愈。此餘即驗之奇方。故敢告之有痼疾者。23 
死24 
人當血氣強壯之時,馳志六欲,無所不為。及血氣受傷,百病生焉,死期將至,縱有滿堂兒女,也替不得,無數金銀,也買不得。至死方悔,遲了!誰不怕死?當怕之於未死之先,若待將死之時而怕死,則死難免矣。誰不怕病?當怕之於未病之先,若到有病之時而怕病,則病難治矣。試觀天下之物,有重於性命者乎?試思天下之事,有大於生死者乎?人莫不好生也,但不好長生之道;人莫不惡死也,但不惡取死之事。人在世上,事事相續,必死而後己。直等到臨死,有甚方法可以躲得?不如急早回心,將種種塵緣一齊放下,做個長生出世之人,不亦善乎?25 
或問:"塵緣纏繞,日久年深,一旦就要放下,不亦難乎?"曰:"只是你不肯放下,是以說難。設若你死,還有不放下底麼?今雖未死,權當已死,一齊放下,有何不妙?"又問:"放下個甚麼。"曰:"放下四大五蘊、情識種子。真修行人,恰似大死一番,卻活才好。大死人也,無世界纏繞,也無妙道理,如此大休歇,方為了當。""朝聞道,夕死可矣!"此吾夫子教人急切之語,蓋謂:"上士聞道,了生死於片晌之間也。"26 
白鬢老人曰:"昔人云「舉世盡從忙裏老,誰人肯向死前休」。若有人能向死前休者,不但其死必遲,而且可以了生死。
27 苦28 
人只為一個愛字,不能除卻。愛名利,遂為名利所縛;愛酒色,遂為酒色所縛;愛身家,遂為身家所縛;愛子孫,遂為子孫所縛。將此真性縛得七顛八倒,往來人間,受無限之苦。受父精母血,始結成胎,衣胞猶如囹圄拘束其身,母吃熱底,如滾湯澆身;母吃冷底,如寒水逼體。及至氣滿胎全,急要撞出,必將衣胞先��抉數日,衣胞纔破。人只知為母底腹痛之苦,不知為子底更受無數底苦楚。至於分娩,"呱"底一聲,受苦於胎中纔盡,又有一身之苦隨至,內患飢渴,外畏寒熱,變蒸痘疹相繼而作,此童蒙之苦也。及至成人,事業臨身,為君王者憂社稷,為士庶者憂身家。晝夜焦勞,坐臥不安,五火俱動,焚其天和,隨身疾病不禁。夫人也始成病苦,終至死苦,後有報苦,歷劫輪轉,無有休息。釋氏曰:"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今人苦惱都是自作自受。有不知是苦,而誤入其中者;有明知是苦,而脫離不得者。語曰:"莫言婚配早,婚配後事難了;莫言中會高,中會後業大了;莫言耕種飽,耕種後苦多了;莫言僧道好,僧道後心難了。"29 
或問:"世人之苦多在身,學人之苦獨在心,無繩而自縛,無事而自忙,要收收不來,要放放不下,如之何則可?"曰:"學人未得真傳,其苦有如斯也。苟得真傳,收放由我,何苦之有?況學道是個安樂法門,凡說下苦,便是個外道。"30 
白鬢老人曰:"世人常談謂人生下時,必"呱"的一聲,可見從此皆是苦境。餘謂不然,皆因迷了真性,縱欲不遂,是以百苦叢集。若肯回心向道,萬物皆備於我,樂莫大焉,何苦之有?"31
1 note
·
View note
Text
蓮花樓
故事大綱
講述了聞名武林的四顧門門主李相夷在一次大戰後身受重傷,從此退隱江湖成為淡泊名利的郎中李蓮花,在遇到新交方多病與舊敵笛飛聲後重新捲入江湖的故事。
可惜,這麼好的人,救了他人,就是不就自己!
個人喜愛:8/10
撰於2024.9.26
0 notes
Text
Album Delivraence 9
Français
Cela faisait un moment déjà que l’idée de composer un disque sur le thème du cosmos me trottait dans la tête. Mais je ne savais pas encore sous quelle forme. La réponse m’en fut donnée par le jongleur Valentin Lechat. Il me proposa de composer la musique de son prochain spectacle de cirque contemporain : « Delivraence 9 ». En plus de cette aubaine, jouer avec un artiste de ce talent, mon homonyme qui plus est, était une opportunité plus qu’enthousiasmante.
Les répétitions commencèrent sur un toit surplombant Taïpei entre une queue de typhon et le soleil tapant de l’été. Il nous a fallu plusieurs mois de recherche chorégraphique et musicale pour fixer le spectacle. Valentin venait avec des balles différentes, des gestuelles, divers accessoires comme des bambous, des dinosaures pour enfants, une bouée, des idées de mise en scène. De mon côté, j’apportais plusieurs instruments : guitares, clavier, accordéon, clarinette, flûte chinoise ou turc, saxophones …
Quels sons pour quels gestes et accessoires, pour quelle atmosphère, à quel moment ? Nous explorions plusieurs formules, avancions, reculions, progressions. L’un et l’autre s’influencèrent mutuellement, le jonglage galvanisait la musique et la musique sublimait le jonglage.
Petit à petit l’histoire se renforçait. Un jongleur et un musicien se perdent, sautent de planète en planète, s’égarent dans les frontières du passé et du futur. Se rencontrent, se confrontent, se séparent, se reperdent.
Pour représenter ces tableaux, coller au jonglage, soutenir le jongleur, cinq instruments se sont imposés : un vieux clavier Yamaha, une flûte kaval, un Korg ms20, un saxophone ténor et soprano (symbolisant les apparitions sur scène du musicien au côté du jongleur comme sur Big Bang, Double Stars et Planet Dance). Les sublimes installations lumineuses d’Alexis Mailles et les costumes de Cecilia Celma Jonker vinrent parfaire le spectacle, le tout filmé par Amandine Dubois et Lu Siping, photographié par Tasoyuan et Una Chen.
Afin de redonner vie à la musique, de laisser une trace de cette aventure artistique et pour une écoute de qualité, j’ai décidé d’enregistrer la musique. La difficulté a été de reproduire en studio la même intensité que pendant le spectacle et de recréer le dialogue improvisé entre le jonglage et la musique. Merci à Valentin de s’être prêté au jeu de l’enregistrement sonore de ses gestes de jonglage, de son souffle, du bruit de ses balles rebondissant, roulant, voltigeant dans les airs (Double Star, Two Red Dwarfs, Constellation).
Enfin, je suis reconnaissant envers mon frère Kévin Lechat d’avoir bien voulu s’occuper du mixage et du mastering des musiques, d’avoir renforcé et révélé l’esprit des compositions de Two Red Dwarfs et de Yellow Satellite.
中文
我想要灌錄一張關於宇宙的唱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可是我還不確定具體的形狀。這時Valentin Lechat (陳星樂) 來幫我作了解答﹐他問我願不願意為他的現代馬戲團的下一個戲碼« Delivraence 9 » 創作音樂。運氣真好﹐跟這麼一位具有才華﹐而且跟我法文同姓氏的藝術家在一起表演﹐是一個另人興奮的機會。
在一個台北的屋頂上﹐在颱風的尾巴和夏天的艷陽中﹐我們開始排練。需要幾個月的推敲研擬才能好好確定表演的順序。陳星樂 每一次都會帶來不一樣的球球﹐動作和道具。像是扁擔﹐發條恐龍玩具﹐浮標﹐和不同的表演方式和想法。我自己也使用不同的樂器﹐像是吉他﹐電子琴﹐手風琴﹐中國和土耳其笛子﹐薩克斯風…
哪一個聲音適合哪一個動作或道具﹐想要給什麼氣氛﹐在哪一個時間 ﹖我們探測不一樣的方式﹐往前走﹐往後退﹐一起前進著。互相影響﹐雜技激動音樂﹐音樂激發雜技。
一點一滴故事的形狀慢慢變得圓滿。一個雜耍家和一個音樂家在宇宙﹐在過去或未來﹐在時間的邊境裡迷失方向﹐從一個星星跳到另外一個星星去﹐彼此相遇﹐戰鬥﹐分離﹐又再度迷失方向…
為了表演的視覺呈現﹐緊貼著支持雜耍家的演出﹐我選擇了五個樂器﹕一台Yamaha的老電子琴(謝謝陳勇成的提供)﹐一枝土耳其笛子﹐一台Korg ms20 ﹐一個次中音薩克斯風和高音薩克斯風 (象徵著在舞台上音樂家以不同的角色出現在雜耍家的旁邊 “ Big Bang ”, “ Double Stars ”, “Planet Dance ” ) 。Alexis Maille巧妙出色的燈光設計和發明﹐Cecilia Celma Jonker的服裝﹐Amandine Dubois和呂絲平的攝影﹐陳瑀和許造元的照像﹐完整了我們的表演。
為了讓音樂留下來﹐給這段藝術旅程刻下一個足跡﹐也為了聆聽的品質﹐我決定再重新錄音。最困難的事是在錄影室重現跟表演時一樣的強度﹐還有再創造表演時雜耍和音樂的即興對話。謝謝陳星樂讓我再錄音他的動作﹐他的呼吸﹐球跳躍的聲音﹐溜玻璃球的聲音﹐球在天空飛來飛去的聲音 (Double Stars, Two Red Dwarfs, Constellation) 。
最後﹐我非常得感謝我弟Kévin Lechat同意幫我混音和母帶的後製﹐把“ Two Red Dwarfs ”和“ Yellow Satellite ”這兩首曲子變得更完整。
English
It has been a considerable while since the idea of composing a disc on the theme of the cosmos occupied my mind. At the time, I didn’t yet know in which form my expression would take. The solution was given to me by a captivating juggler named Valentin Lechat whom offered me the opportunity to compose the music to accompany his next contemporary circus show, “Delivraence 9”. In addition to this exciting prospect, collaborating with an artist of this talent, my homonym moreover, this seemed to me a highly rewarding artistic challenge.
The rehearsals began on a roof overlooking Taipei, at the time of year between a typhoon tail-end and the beating sun of the summer. It took us several months of choreographic and musical research to determine the show, during which time Valentin tried various approaches involving different balls, gestures, various accessories like bamboos, dinosaurs for children, a buoy and ideas concerning staging. For my part, I brought several instruments, including guitars, keyboard, accordion, clarinet, Chinese and Turkish flute and saxophones …
Decisions arose: what sounds should accompany what gestures and accessories, what should the atmosphere be, and when should it be? We explored several possibilities, moving forwards, backwards, gradually making progress. Influences and conceptualization flowed between myself and Valentin as juggling galvanised music, and music sublimated juggling.
Little by little, the story grew stronger. Both juggler and musician were transported, lost in endeavors, jumping from planet to planet, losing their way in the boundaries of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They meet, confront each other, separate, become lost again.
To best represent these paintings, to highlight the juggling and to support the juggler, five instruments seemed obvious for the task: an old Yamaha keyboard (thank you Chen Yun-Chen), a kaval flute, a Korg ms20, as well as tenor and soprano saxophone (symbolizing the musician’s appearances on the juggler’s side as on “Big Bang”, “Double Stars” and “Planet Dance”). Alexis Mailles’s brilliant lighting installations and the costumes of Cecilia Celma Jonker came to complete the show, all filmed by Amandine Dubois and Lu Siping and photographed by Una Chen.
In order to give vibrancy to the music, to leave a trace of this artistic adventure and for a high-quality listening experience, I decided to record the music. The difficulty was to reproduce in the studio the same intensity as during the show and also to recreate the improvised dialogue between juggling and music. Thanks are due to Valentin for lending his insight to the sound recording of his gestures and breathing while juggling as well as the sound of balls bouncing, rolling and fluttering in the air (“Double Stars”, “Two Red Dwarfs”, “Constellation”).
Additionally, I am hugely grateful to my brother Kévin Lechat for his role in the mixing and mastering of the music, and for reinforcing and revealing the spirit of the compositions of “Two Red Dwarfs” and “Yellow Satellite”.
Enjoy listening
Arnaud Lechat 2016
0 notes
Text
春雨催花,迎風開遍。
青衣紅袂各成半,千層碧野滿天香,一空陶醉南飛雁。
軟草羅茵,嬌鶯聲滿。
鵲夾溪水輕輕囀,牧歸晚送笛鄉情,夕陽塗抹雲帆遠。
久雨初晴,時温還冷。
春梅導引群芳競,湖光山色褪餘寒,來鴻去雁添時興。
柳吐煙青,蘭藏素靜。
年年總愛追風景,深知好夢不長留,仍將遣寄莫遺剩。
0 notes
Text
前塵往事
H:「時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往事如煙時隔多年是誰把歲月寫在眉宇之間?」最早知道「往事」1970,是從歌詞
「往事只能回味」得知。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古人的往事詩情畫意,凡人的往事,白開水一杯,平淡無奇。一般人只能依稀記得,能精準說出的只能靠記錄,當然,燒了毀了,化成煙更成霧了。
「我的青春一去無影蹤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千金難買早知道,世間沒有後悔藥!無法重來就重新開始,雨過亦有天晴時,鹹魚豈無翻身日,我命由我不由天。」前塵往事記得最好,記不得也没關係,因為最後化作雲彩,飛向天空!
20240401W1
網路字典
前塵往事
從前的舊事。如:「爺爺一提起年輕時的前塵往事,就唏噓不已。」
往事
過去的、已往的事情。《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紅樓夢》第五○回:「詩雖粗鄙,卻懷往事,又暗隱俗物十件。」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賞析
李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網路資料:
在經歷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貪、嗔、痴,足跡踏遍大江南北,吃過山珍海味,穿過綾羅綢緞,歷盡顛沛流離雨雪風霜,嚐盡了舉目無親鄉背井的淒涼,直至今日方頓悟了!
命裏有時終須有
出處
《增廣賢文》:“竹籬茅舍風光好,道院僧堂終不如。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庭栽棲鳳竹,池養化龍魚。”
《金瓶梅詞話》一四:“你説,有這等事?要得富,險上做。……富貴自是福來投,利名還有利名憂。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1]
往事如煙,不堪回首
分類\美文
時間\2016-09-22
花開無音,花落無痕。
塵緣如夢,夢醒無蹤。
往事如煙,不堪回首。
記憶猶新,憂思難忘。
且看今朝,風華正茂。
歲月蹉跎,能奈我何。
奈何橋水,孟婆湯。
彼岸花開,魂斷台。
尤雅
1970年,她憑著由劉家昌譜曲、林煌坤填詞、海山唱片發行的國語歌《往事只能回味》轟動華人地區的歌壇,並塑造了一位玉女型的歌星。
〈 往事只能回味〉歌曲介紹
作詞:林煌坤/作曲:劉家昌
時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憶童年時竹馬青梅,兩小無猜日夜相隨
春風又吹紅了花蕊,你已經也添了新歲
你就要變心,像時光難倒回
我只有在夢里相依偎
藍波
往事如煙
作詞:一博、張池
作曲:一博、張池
桃花依舊艷蝶兒在彩雲間
清風吹動了誰藏好的琴弦
昨夜燈火闌珊清晨峰迴路轉
踏過汪洋又逢了幾座青山
片刻的因緣如同曇花一現
揮手那天時光流逝指縫間
若非太多虧欠若不是不勇敢
怎會明白世間愛恨難兩全
往事如煙時隔多年
是誰把歲月寫在眉宇之間
牽掛的人吶好久不見
留不住莽莽撞撞幾個少年
往事如煙時隔多年
舊情人如今陪在誰的身邊
離合悲歡幾分遺憾
彈指間寫進那匆匆的流年
遙遙懷念
桃花依舊艷蝶兒在彩雲間
清風吹動了誰藏好的琴弦
昨夜燈火闌珊清晨峰迴路轉
踏過汪洋又逢了幾座青山
片刻的因緣如同曇花一現
揮手那天時光流逝指縫間
若非太多虧欠若不是不勇敢
怎會明白世間愛恨難兩全
往事如煙時隔多年
是誰把歲月寫在眉宇之間
牽掛的人吶好久不見
留不住莽莽撞撞幾個少年
往事如煙時隔多年
舊情人如今陪在誰的身邊
離合悲歡幾分遺憾
彈指間寫進那匆匆的流年
遙遙懷念
往事如煙時隔多年
是誰把歲月寫在眉宇之間
牽掛的人吶好久不見
留不住莽莽撞撞幾個少年
往事如煙時隔多年
舊情人如今陪在誰的身邊
離合悲歡幾分遺憾
彈指間寫進那匆匆的流年
遙遙懷念
桃花依舊艷蝶兒在彩雲間
清風吹動了誰藏好的琴弦
昨夜燈火闌珊清晨峰迴路轉
踏過汪洋又逢了幾座青山
遙遙懷念
羅大佑
青春舞曲
作詞:新疆民謠/羅大佑
作曲:新疆民謠/羅大佑
編曲:山崎(禾念)
太陽下山明朝依舊爬上來
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
我的青春一去無影蹤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別的那樣喲 別的那樣喲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這首歌我們祖先唱了千萬次
現在輪到他們的子孫來唱
日月輪迴依舊
花開花謝依然
多少青春繼續不回
地下埋藏的 為自由付出的代價
是否我們已經忘記
黃花崗的靈魂 他們地下有知
能否原諒我們
紅樓夢第50回
蘆雪庭爭聯即景詩 暖香塢雅製春燈謎
《蘆雪庭爭聯即景詩 暖香塢雅製春燈謎》
電子圖書館
1
打開字典
話說薛寶釵道:「到底分個次序,讓我寫出來。」說著,便令眾人拈鬮為序。起首恰是李氏,然後按次各各開出。鳳姐兒道:「既這麼說,我也說一句在上頭。」眾人都笑起來了,說:「這麼更妙了!」寶釵將稻香老農之上補了一個「鳳」字,李紈又將題目講給他聽。
2
打開字典
鳳姐兒想了半天,笑道:「你們別笑話我。我只有了一句粗話,可是五個字的。下剩的我就不知道了。」眾人都笑道:「越是粗話越好。你說了,就只管幹正事去罷。」鳳姐兒笑道:「想下雪必刮北風,昨夜聽見一夜的北風,我有一句。這一句就是『一夜北風緊。』使得使不得,我就不管了。」眾人聽說,都相視笑道:「這句雖粗,不見底下的,這正是會作詩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寫不盡的多少地步與後人。就是這句為首,稻香老農快寫上續下去。」鳳姐兒和李嬸娘平兒又吃了兩杯酒,自去了。
3
打開字典
這裡李紈就寫了:「一夜北風緊,」自己聯道:「開門雪尚飄。入泥憐潔白,」香菱道:「匝地惜瓊瑤。有意榮枯草,」探春道:「無心飾萎苗。價高村釀熟,」李綺道:「年稔府粱饒。葭動灰飛管,」李紋道:「陽回斗轉杓。寒山已失翠,」岫煙道:「凍浦不生潮。易掛疏枝柳,」湘雲道:「難堆破葉蕉。麝煤融寶鼎,」寶琴道:「綺袖籠金貂。光奪窗前鏡,」黛玉道:「香粘壁上椒。斜風仍故故,」寶玉道:「清夢轉聊聊。何處梅花笛?」寶釵道:「誰家碧玉簫?鼇愁坤軸陷,」李紈笑道:「我替你們看熱酒去罷。」寶釵命寶琴續聯,只見湘雲起來道:「龍鬥陣雲銷。野岸迴孤棹,」寶琴也聯道:「吟鞭指灞橋。賜裘憐撫戌,」湘雲那裡肯讓人?且別人也不如他���捷,都看他揚眉挺身的說道:「加絮念征徭。坳垤審夷險,」寶釵連聲讚好,也便聯道:「枝柯怕動搖。皚皚輕趁步,」黛玉忙聯道:「剪剪舞隨腰。苦茗成新賞,」一面說,一面推寶玉命他聯。寶玉正看寶琴、寶釵、黛玉三人共戰湘雲,十分有趣,那裡還顧得聯詩?今見黛玉推他,方聯道:「孤松訂久要。泥鴻從印跡,」寶琴接著聯道:「林斧或聞樵。伏象千峰凸,」湘雲忙聯道:「盤蛇一徑遙。花緣經冷結,」寶釵和眾人又都讚好。探春聯道:「色豈畏霜凋?深院驚寒雀,」湘雲正渴了,忙忙的吃茶,已被岫煙搶著聯道:「空山泣老鴞。階墀隨上下,」湘雲忙丟了茶杯,聯道:「池水任浮漂。照耀臨清曉,」黛玉忙聯道:「繽紛入永宵。誠忘三尺冷,」湘雲忙笑聯道:「瑞釋九重焦。僵臥誰相問?」寶琴也忙笑聯道:「狂遊客喜招。天機斷縞帶,」湘雲又忙道:「海市失鮫綃。」黛玉不容他道出,接著便道:「寂寞封台榭,」湘雲忙聯道:「清貧懷簞瓢。」寶琴也不容情,也忙道:「烹茶水漸沸,」湘雲見這般自為得趣,又是笑,又忙聯道:「煮酒葉難燒。」黛玉也笑道:「沒帚山僧掃,」寶琴也笑道:「埋琴稚子挑。」
4
打開字典
湘雲笑彎了腰,忙念了一句。眾人問道:「到底說的是什麼?」湘雲道:「石樓閒睡鶴,」黛玉笑得握著胸口,高聲嚷道:「錦罽暖親貓。」寶琴也忙笑道:「月窟翻銀浪,」湘雲忙聯道:「霞城隱赤標。」黛玉忙笑道:「沁梅香可嚼,」寶釵笑稱好句,也忙聯道:「淋竹醉堪調。」寶琴也忙道:「或濕鴛鴦帶,」湘雲忙聯道:「時凝翡翠翹。」黛玉又忙道:「無風仍脈脈,」寶琴又忙笑聯道:「不雨亦瀟瀟。」
5
打開字典
湘雲伏著,已笑軟了。眾人看他三人對搶,也都不顧作詩,看著也只是笑。黛玉還推他往下聯,又道:「你也有才盡力窮之時?我聽聽,還有什麼舌頭嚼了?」湘雲只伏在寶釵懷裡,笑個不住。寶釵推他起來,道:「你有本事把『二蕭』的韻全用完了,我纔服你。」湘雲起身笑道:「我也不是作詩,竟是搶命呢!」眾人笑道:「倒是你自己說罷。」探春早已料定沒有自己聯的了,便早寫出來,因說:「還沒收住呢。」李紋聽了,接過來,便聯一句道:「欲誌今朝樂,」李綺收了一句道:「憑詩祝舜堯。」
6
打開字典
李紈道:「夠了,夠了!雖沒作完了韻,騰挪的字,若生扭了,倒不好了。」說著,大家來細細��論一回,獨湘雲的多,都笑道:「這都是那塊鹿肉的功勞。」李紈笑道:「逐句評去,卻還一氣,只是寶玉又落了第了。」寶玉笑道:「我原不會聯句,只好擔待我罷。」李紈笑道:「也沒有社社擔待的。又說韻險了,又整誤了,又不會聯句,今日必罰你。我纔看見櫳翠庵的紅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插在瓶裡,可厭妙玉為人,我不理他。如今罰你取一枝來,插著玩兒。」眾人都道:「這罰的又雅又有趣。」
7
打開字典
寶玉也樂為,答應著就要走。湘雲黛玉一起說道:「外頭冷得很,你且吃杯熱酒再去。」於是湘雲早熱起壺酒來了。黛玉遞了個大杯,滿斟了一杯。湘雲笑道:「你吃了我們這酒,要取不來,加倍罰你!」寶玉忙吃了一杯,冒雪而去。
8
打開字典
李紈命人好好跟著,黛玉忙攔說:「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紈點頭道:「是。」一面命丫鬟將一個美女聳肩瓶拿來,貯了水,準備插梅,因又笑道:「回來該吟紅梅了。」湘雲忙道:「我先作一首。」寶釵笑道:「今日斷不容你再作了。你都搶了去,別人都閒著也沒趣。回來罰寶玉。他說不會聯句,如今就叫他自己做去。」黛玉笑道:「這話很是。我還有主意:方纔聯句不夠,莫若揀那聯得少的人作紅梅詩。」寶釵笑道:「這話是極。方纔邢李二位屈才,且又是客;琴兒和顰兒雲兒他們搶了許多,我們一概都別作,只他們三人做纔是。」李紈因說:「綺兒也不大會做,還是讓琴妹妹罷。」寶釵只得依允。又道:「就用『紅梅花』三個字做韻,每人一首七言律;邢大妹妹做『紅』字,你們李大妹妹做『梅』字,琴兒做『花』字。」李紈道:「饒過寶玉去,我不服。」湘雲忙道:「有個好題目命他做。」眾人問:「何題?」湘雲道:「命他就做『訪妙玉乞紅梅』,豈不有趣?」眾人聽了,都說:「有趣!」
9
打開字典
一語未了,只見寶玉笑欣欣擎了一枝紅梅進來。眾丫鬟忙已接過,插入瓶內。眾人都過來賞玩。寶玉笑道:「你們如今賞罷。也不知費了我多少精神呢!」說著,探春早又遞了一鍾暖酒來。眾丫鬟上來接了簑笠撣雪。各人屋裡丫鬟都添送衣裳來。襲人也遣人送了半舊的狐腋褂來。李紈命人將那蒸的大芋頭盛了一盤,又將硃橘、黃橙、橄欖等物盛了兩盤,命人帶給襲人去。湘雲且告訴寶玉方纔的詩題,又催寶玉快做。寶玉道:「好姐姐好妹妹們,讓我自己用韻罷,別限韻了!」眾人都說:「隨你做去罷。」
10
打開字典
一面說,一面大家看梅花。原來這一枝梅花只有二尺來高,旁有一枝,縱橫而出,約有二三尺長,其間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筆,或密聚如林。真乃花吐胭脂,香欺蘭蕙。各各稱賞。誰知岫煙、李紋、寶琴三人都已吟成,各自寫了出來。眾人便依「紅」「梅」「花」三字之序看去,寫道:
打開字典
賦得紅梅花
桃未芳菲杏未紅,衝寒先喜笑東風。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粧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邢岫煙。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豔先迎醉眼開。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李紋。
疏是枝條豔是花,春粧兒女競奢華。閒庭曲檻無餘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遊仙香泛絳河槎。前身定是瑤台種,無復相疑色相差。--寶琴。
11
打開字典
眾人看了,都笑著,稱讚了一回,又指末一首更好。寶玉見寶琴年紀最小,才又敏捷。黛玉湘雲二人斟了一小杯酒,都賀寶琴。寶釵笑道:「三首各有好處。你們兩個天天捉弄厭了我,如今又捉弄他來了。」李紈又問寶玉:「你可有了?」寶玉忙道:「我倒有了,纔一看見這三首,又唬忘了。等我再想。」
12
打開字典
湘雲聽了,便拿了一支銅火箸擊著手爐,笑道:「我擊了,若鼓絕不成,又要罰的。」寶玉笑道:「我已有了。」黛玉提起筆來,笑道:「你念,我寫。」湘雲便擊了一下,笑道:「一鼓絕。」寶玉笑道:「有了,你寫罷。」眾人聽他念道:「酒未開罇句未裁,」黛玉寫了,搖頭笑道:「起的平平。」湘雲又道:「快著!」寶玉笑道:「尋春問臘到蓬萊。」黛玉湘雲都點頭笑道:「有些意思了。」寶玉又道:「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孀娥檻外梅。」黛玉寫了,搖頭說:「小巧而已。」湘雲將手又敲了一下。寶玉笑道:
打開字典
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雲來。槎枒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13
打開字典
黛玉寫畢,湘雲大家纔評論時,只見幾個丫鬟跑進來道:「老太太來了。」眾人忙迎出來。大家又笑道:「怎麼這等高興?」說著,遠遠見賈母圍了大斗篷,帶著灰鼠暖兜,坐著小竹轎,打著青綢油傘,鴛鴦琥珀等五六個丫鬟,每人都是打著傘,擁轎而來。李紈等忙往上迎。賈母命人��住,說:「只站在那裡就是了。」來至跟前,賈母笑道:「我瞞著你太太和鳳丫頭來了。大雪地下,我坐著這個無妨,沒的叫他娘兒們跴雪嗎。」眾人忙上前來接斗篷,攙扶著,一面答應著。
14
打開字典
賈母來至室中,先笑道:「好俊梅花!你們也會樂,我也不饒你們!」說著,李紈早命人拿了一個大狼皮褥子來,鋪在當中。賈母坐了,因笑道:「你們只管照舊玩笑吃喝。我因為天短了,不敢睡中覺,抹了一會牌,想起你們來了,我也來湊個趣兒。」李紈早又捧過手爐來。探春另拿了一副杯箸來,親自斟了暖酒,奉給賈母。賈母便飲了一口,問:「那個盤子是什麼東西?」眾人忙捧了過來,回說:「是糟鵪鶉。」賈母道:「這倒罷了,撕一點子腿兒來。」李紈忙答應了,要水洗手,親自來撕。賈母道:「你們仍舊坐下說笑,我聽著纔喜歡。」又命李紈:「你也只管坐下,就如同我沒來的一樣纔好;不然,我就走了。」眾人聽了,方纔依次坐下,只李紈挪到儘下邊。賈母因問:「你們作什麼玩呢?」眾人便說:「做詩呢。」賈母道:「有做詩的,不如做些燈謎兒,大家正月裡好玩。」眾人答應。
15
打開字典
說笑了一會,賈母便說:「這裡潮濕,你們別久坐,仔細著了涼。倒是你四妹妹那裡暖和,我們到那裡瞧瞧他的畫兒,趕年下可能有了不能。」眾人笑道:「那裡能年下就有了?只怕明年端陽纔有呢。」賈母道:「這還了得!他竟比蓋這園子還費工夫了!」說著,仍坐了竹椅轎,大家圍隨,過了藕香榭,穿入一條夾道,東西兩邊皆是過街門,門樓上,裡外都嵌著石頭匾。如今進的是西門,向外的匾上鑿著「穿雲」二字,向裡的鑿著「度月」兩字。來至堂中,進了向南的正門,賈母下了轎,惜春已接出來了。從裡面遊廊過去,便是惜春臥房,廈簷下掛著「暖香塢」的匾,早有幾個人打起猩紅氈簾,已覺暖氣拂臉。
16
打開字典
大家進入屋裡,賈母並不歸坐,只問惜春:「畫到那裡了?」惜春因笑回:「天氣寒冷了,膠性都凝澀不潤,畫了恐不好看,故此收起來了。」賈母笑道:「我年下就要的,你別脫懶兒。快拿出來,給我快畫。」
17
打開字典
一語未了,忽見鳳姐披著紫羯羢褂,笑嘻嘻的來了,口內說道:「老祖宗今兒也不告訴人,私自就來了,叫我好找!」賈母見他來了,心中喜歡,道:「我怕你凍著,所以不許人告訴你去。你真是個小鬼靈精兒,到底找了我來。論禮,孝敬也不在這上頭。」鳳姐兒笑道:「我那裡是孝敬的心找了來呢?我因為到了老祖宗那裡,鴉沒鵲靜的,問小丫頭子們,他又不肯叫我找到園裡來。我正疑惑,忽然又來了兩個姑子,我心裡纔明白了:那姑子必是來送年疏,或要年例香例銀子,老祖宗年下的事也多,一定是躲債來了。我趕忙問了那姑子,果然不錯,我纔就把年例給了他們去了。這會子老祖宗的債主兒已去了,不用躲著了。已預備下稀嫩的野雞,請用晚飯去罷,再遲一回就老了。」他一行說,眾人一行笑。
18
打開字典
鳳姐兒也不等賈母說話,便命人抬過轎來。賈母笑著,挽了鳳姐兒的手,仍上了轎,帶著眾人,說笑出了夾道東門。一看,四面粧妝銀砌,忽見寶琴披著鳧靨裘,站在山坡背後遙等,身後一個丫鬟,抱著一瓶紅梅。眾人都笑道:「怪道少了兩個,他卻在這裡等著,也弄梅花去了。」賈母喜的忙笑道:「你們瞧,這雪坡兒上,配上他這個人物兒,又是這件衣裳,後頭又是這梅花,像個什麼?」眾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裡掛的仇十洲畫的『豔雪圖』。」母搖頭笑道:「那畫的那裡有這件衣裳?人也不能這樣好!」
19
打開字典
一語未了,只見寶琴身後又轉出一個穿大紅猩猩氈的人來。賈母道:「那又是那個女孩兒?」眾人笑道:「我們都在這裡,那是寶玉。」賈母笑道:「我的眼越發花了。」說話之間,來至跟前,可不是寶玉和寶琴兩個。寶玉笑向寶釵黛玉等道:「我纔又到了櫳翠庵,妙玉竟每人送你們一枝梅花,我已經打發人送去了。」眾人都笑道:「多謝你費心。」
20
打開字典
說話之間,已出了園門。來至賈母房中,吃畢飯,大家又說笑了一回。忽見薛姨媽也來了,說:「好大雪!一日也沒過來望候老太太。今日老太太倒不高興?正該賞雪纔是。」賈母笑道:「何曾不高興了?我找了他們姐妹去玩了一會子。」薛姨媽笑道:「昨兒晚上,我原想著今日要和我們姨太太借一天園子,擺兩桌粗酒,請老太太賞雪的,又見老太太安歇的早。我聽見寶兒說,老太太心裡不大爽,因此,如今也不敢驚動。早知如此,我竟該請了纔是呢。」賈母笑道:「這纔是十月,是頭場雪;往後下雪的日子多著呢,再破費姨太太不遲。」薛姨媽笑道:「果然如此,算我的孝心虔了。」鳳姐兒笑道:「姨媽怎麼忘了?如今現秤五十兩銀子來,交給我收著,一下雪,我就預備下酒。姨媽也不用操心,也不得忘了。」賈母笑道:「既這麼說,姨太太給他五十兩銀子收著,我和他每人分二十五兩,到下雪的日子,我裝心裡不爽,混過去了。姨太太更不用操心,我和鳳姐倒得實惠呢!」鳳姐將手一拍,笑道:「妙極!這和我的主意一樣。」眾人都笑了。賈母笑道:「呸!沒臉的!就順著竿子爬上來了。你不說姨太太是客,在偺們家受屈,我們該請姨太太纔是;那裡有破費姨太太的理?不這麼說呢,還有臉先要五十兩銀子?真不害臊!」鳳姐笑道:「我們老祖宗最是有眼色的,試一試,姨媽要鬆呢,拿出五十兩來,就和我分;這會子估量著不中用了,翻過來拿我做法子,說出這些大方話來。如今我也不和姑媽要銀子了,我竟替姨媽出銀子,治了酒,請老太太吃了,我另外再封五十兩銀子孝敬老祖宗,算是罰我個包攬閒事,這可好不好?」話未說完,眾人都笑倒在炕上。
21
打開字典
賈母因又說及寶琴雪下折梅,比畫兒上還好;又細問他的年庚八字並家內景況。薛姨媽度其意思,大約是要給他求配。薛姨媽心中因也遂意,只是已許過梅家了,因賈母尚未說明,自己也不好擬定,遂半吐半露,告訴賈母道:「可惜了這孩子沒福!前年他父親就沒了。他從小兒見的世面倒多,跟他父親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親好樂的,各處因有買賣,帶了家眷,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到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這裡把他許了梅翰林的兒子,偏第二年他父親就辭世了。如今他母親又是痰症。」
22
打開字典
鳳姐兒也不等說完,便嗐聲跺腳的說:「偏不巧!我正要做個媒呢,又已經許了人家!」賈母笑道:「你要給誰說媒?」鳳姐兒笑道:「老祖宗別管。心裡看準了,他們兩個是一對。如今有了人家,說也無益,不如不說罷了。」賈母也知鳳姐兒的意思,聽見已有人家,也就不提了。大家又閒話了一會方散。一宿無話。
23
打開字典
次日雪晴,飯後,賈母又吩咐惜春:「不管冷暖,你要畫去。趕到年下,十分不能,就罷了。第一要緊,把昨兒琴兒和丫頭、梅花,照樣一筆別錯,快快添上。」惜春聽了,雖是為難的事,就應了。一時,眾人都來看他如何畫。惜春只是出神。李紈因笑向眾人道:「讓他自己想去,偺們且說話兒。昨兒老太太只叫做燈謎兒,回到家,和綺兒紋兒睡不著,我就編了兩個四書的。他兩個每人也編了兩個。」
24
打開字典
眾人聽了,都笑道:「這倒該做的。先說了,我們猜猜。」李紈笑道:「『觀音未有世家傳』,打四書一句。」湘雲接著就說道:「『在止於至善。』」寶釵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傳』三個字的意思再猜。」李紈笑逼:「再想。」黛玉笑道:「我猜罷。可是『雖善,無徵』?」眾人都笑道:「這句是了。」李紈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湘雲又忙道:「這一定是『蒲蘆也。』--再不是不成?」李紈笑道:「這難為你猜。紋兒的是『水向石邊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著問道:「可是山濤?」李紈道:「是。」李紈又道:「綺兒是個『螢』字,打一個字。」眾人猜了半日,寶琴道:「這個意思卻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綺笑道:「恰是了。」眾人道:「螢與花何干?」黛玉笑道:「妙的很!螢可不是草化的?」眾人會意,都笑了,說:「好。」寶釵道:「這些雖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淺近的物兒,大家雅俗共賞纔好。」眾人都道:「也要做些淺近的俗物纔是。」湘雲想了一想,笑道:「我編了一支《點絳脣》,卻真是個俗物,你們猜猜。」說著,便念道:
打開字典
溪壑分離,紅塵遊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後事終難繼。
25
打開字典
眾人都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戲人的。寶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著了,必定是耍的猴兒。」湘雲笑道:「正是這個了。」眾人道:「前頭都好,末後一句怎麼樣解?」湘雲道:「那一個耍的猴兒不是剁了尾巴去的?」眾人聽了,都笑起來說:「偏他編個謎兒也是刁鑽古怪的!」李紈道:「昨日姨媽說,琴妹妹見得世面多,走的道路也多,你正該編謎兒。況且你的詩又好,為什麼不編幾個兒我們猜一猜?」
26
打開字典
寶琴聽了,點頭含笑,自去尋思。寶釵也有一個,念道:
打開字典
鏤檀鐫梓一層層,豈係良工堆砌成?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
27
打開字典
眾人猜時,寶玉也有一個,念道:
打開字典
天上人間兩渺茫,琅玕節過謹提防。鸞音鶴信須凝睇,好把欷歔答上蒼。
28
打開字典
黛玉也有了一個,念道:
打開字典
騄駬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塹勢猙獰。主人指示風雲動,鰲背三山獨立名。
29
打開字典
探春也有了一個。方欲念時,寶琴走來笑道:「從小兒所走的地方的古蹟不少,我也來挑了十個地方古蹟,做了十首懷古詩。詩雖粗鄙,卻懷往事,又暗隱俗物十件,姐姐們請猜一猜。」眾人聽了,都說:「這倒巧!何不寫出來大家一看?」
30
打開字典
要知端的,且聽下回分解。
0 notes
Text
聽歌時有趣的對比
【本文採用的歌詞翻譯與參考資料】 一、中惠光城x ABSOLUTE CASTAWAY - 恋歌宣誓- he277301的創作 二、「新女性」和「職業婦女」的盛世──日本的大正時代 三、Dandelion Girls, Dandelion Boys (蒲公英少女,蒲公英少年) (中文翻譯) – Mili | Genius Lyrics
【正文】 今天搭車時,腦中突然浮現一首我很喜歡的旋律,不禁讓我在公車上重新回味那首歌。然而,就在細細品嘗完歌詞後,我卻不禁為主角間那壯闊的愛情感到動容。有趣的是,當我深思整段故事與音樂想要呈現的意象與年代,發現它雖然與另一首歌傳達的情感(兩人之間)是相同的,在情緒上卻是截然不同。 說了這麼多?到底是哪兩首歌啊?這就來上歌曲!
youtube
▲這是我提到的第一首歌:《恋歌宣誓》中恵光城
youtube
▲與前者的情緒完全相反:《Dandelion Girls, Dandelion Boys》Mili
【恋歌宣誓】 我們先從《恋歌宣誓》開始講起吧,這首歌的一開頭便是軍樂一般的小鼓,而後又隨著銅管樂的聲音,整個樂曲變得激昂。整個歌曲的第一、二句歌詞,歌手也是以充滿勇氣的嗓音唱出: 一私は、嗚呼 自らの心を信ずる自由を有する。 一則,頑信本心之自由為我所持。 一私は、そう 貴方への想いを貫く自由を有する。 一則,思慕於您之自由屬我所有 這兩句歌詞,我不確定是男女對唱(角色上)還是女主角獨唱,但無論如何,這兩句歌詞以這樣強勢的嗓音唱出,似乎在與對方說:「我並非得依附於你才能有所價值,我有自由與決定的權利,但我的選擇就是你。」這樣的氣氛恰恰與開頭那滂沱的氣勢相對應,用這樣武勇、直接的方法表達愛意。甚至,縱使妖魔鬼怪、王侯將相都不能阻擋: お偉い法も役人も 何人たりとも触れやしない。 通法大道,官貴權吏,莫能篡乎此心 善人ぶった悪魔などに、私の権利を冒せやしない。 仁人善友,魑魅惡徒,莫可犯於此權 這四句歌詞,似乎特別強調「不可阻擋的自由」、「不可侵犯的權利」,如果將這首歌的風格配上日本歷史,或許能發現似乎與大正時期有些相似。在大正年間,曾因「倒幕運動」......好吧,我不想變歷史課。簡而言之,大正年間因為在政治上「相對」自由一些,且經濟較為蓬勃,所以一些新的思想也跟著現代化的設施與生活型態開始出現,而女性也開始慢慢進入勞動市場(雖然這點到昭和年間似乎就沒了)。同時,雖然不是主流,但也出現了「戀愛自由」的聲音。我在想,這前四句歌詞或許就是在闡述這樣的歷史背景。 一私は身命を賭して お国を守ると誓います 一則,我於此誓,賭上此身此命,守域衛疆 一私は忠誠と勇気を お国へ捧ぐと誓います 一則,我於此誓,必將盡忠竭勇,拱護家國。 愛しい君を守る為 君への想いを断ち切ります 為保護心愛的你,我將揮斬情絲。 到了昭和年間,種種背景因素與事件導致軍國主義的聲勢開始越來越強大,輿論的導向也開始向此靠攏,再加上既有的民族主義,形成了一種奇異的混合體。縱使情感上千百般不願意,只有保衛國才能保護家,所以縱使愛著伊人,卻仍選擇了斬斷情絲而從戎。 慷慨激昂的愛情,在樂曲的最後以一聲汽笛作為休止符。結尾的鼓聲除了像軍樂,和著汽笛聲一起聽總有種火車正駛離的錯覺。故事中的男主角為了守護心愛的加國而選擇從軍,守候在原處的女主角則萬般思念。隨著駛離的汽笛聲與轉動的車輪,這首歌驟然的結束了,或許這就是一種日式的、大正/昭和式的浪漫吧!
【Dandelion Girls, Dandelion Boys】 如果先看封面,我們會看到熊熊烈火中互擁的兩人,以及在下方孩提時歡樂的他們。兩人的服裝穿著和服,由此推斷兩人或許是日本人。 在音樂的一開始,先是一段提起而往下沉的鋼琴聲,隨後鼓聲進入帶來脈動,再來一段人聲的和聲。然而,背景的鋼琴聲卻沒有因此而激昂起來,依舊保有一種前途茫茫、提心吊膽的感覺,整首歌曲就在這樣的氣氛下進行。 Congratulations, you've been chosen. Here's a pistol matching your mittens. I thought to myself "it doesn't suit you at all" 恭喜你被選中了,少年 獻給你這把與你手套顏色搭調的手槍 我心中默語 「那東西完全不適合你」 在MV的畫面中,第一段歌詞顯示在畫面右邊,即靠近畫面中女生的位置。到了第二段,歌手的聲音變得低沉,歌詞也轉而顯示在畫面左邊——靠近男生的位置: (這邊以藍色代表少年,紅色代表少女,紫色代表兩人合唱) I shall carry on all this weight Leading me through the way Was your cherry blushing face If it meant that you could live your life again I'll gladly give mine in Carrying hope, you sailed away 我來背負這一切重負 為我指明道路的是你那如櫻桃一般羞澀的臉頰 只要你能夠繼續過你的生活 我樂意放手我的 身載希望 你出港離去 通過這兩段主歌,我們可以知道歌曲中的兩人或許也是一對戀人。原本他們正處在青春年華,少年卻被「選中了」而被賦予一把手槍。如果配上MV的背景畫面做解釋,那或許就是被迫從軍了。少年雖說願意為了讓情人能維持日常生活,而自願放棄自己的生活,但又有誰知道這是出自真心或無奈呢?從Mili之前的《Salt, pepper, birds and thought police》中,我就有觀察到他們在處理這種緊張場面時,歌詞間常常就是接續發生的事情。也就是說,少年這句話是接在「獻給你這把手槍」之後,來通知他「被選中」的人或許就在身後。但無論是真心還是無奈,少年的語句中透露出少女是他的一盞明燈,是他在黑暗中唯一能指引道路的標的。 在最後一句「身載希望,你出港離去」的節奏明顯放慢,雖說可能是個過度之類的做法(音樂術語我不太懂),但卻帶來了揚帆出港與海上漂泊的意象,就像波浪一樣的輕柔緩和卻力大無窮,同時也展現出了少女對他的擔憂與無奈。 Whose tears salted the waters Keeping you up afloat from the ocean bed? Secretly, secretly I prayеd for a storm to set you back Whose fault is it That our seeds have sprеad too far Leaving us nowhere to bloom? Yet the dandelions grew 從海底支撐你 那勺使你浮於海面的鹽是誰的淚水? 悄悄地 悄悄地 我拜託暴風卷慢你的步伐 隨地播撒太多種子 那個終將使我們無處綻放的行動是誰的過錯? 儘管如此 蒲公英們只能繼續成長 其實在這段我有些疑惑,副歌第一句中,少女向少年提問「是誰淚水中的鹽讓你浮在水面」,代表有人正在為少年而哭泣;後一句,少女又希望風暴能夠拖慢他的角度。配合上前面少年從軍出海,表示說少女並不希望他這麼快就抵達目的地——戰場。我想對於戰爭時期的日本人而言,應該所有的戰場都在列島之外。一旦軍人搭上離開列島的船隻,就代表奔赴戰場。 No more airplanes to fly, ships to sink Stuffing my plywood swimming coffin To ocean, the railway extends Over the sea, that'll be where I'll proudly be expensed 已沒有可飛的機械 也不剩下可被擊沉的船 裝填這由木板拼成的屬於我的遊動棺材 鐵道延伸入海底 這片海洋的對面一定是我註定驕傲獻身之地 已經沒有任何的飛機與船隻了,少年只剩下一片木板(Plywood,即俗稱的三合板)作為他載浮載沉的棺材。儘管如此,他依舊相信海那端的戰場是他獻身之地,使他驕傲與榮譽。 從這段主歌的前半段,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發現少年的軍隊似乎處於極度的劣勢,無論是飛機或船隻似乎都沉沒了,他也只能靠著木板浮在水面;至於後半段,除了那句「鐵道延伸入海底」我還真搞不懂什麼意思,只能猜測是暗示船的甲板,另一句則讓我覺得,少年似乎還依舊相信他將能夠在海對面的戰場與敵軍一決生死。 From up there, we must not look human anymore Another stage to premier your force On those monitors Are we just a little piece of white fluff? Blown off onto the floor With a white cloth on your back You returned to me at last 從那麼高的地方來俯瞰 我們肯定已不再像是人 這裡已成為可供你們露手顯威武的舞台 監控器上的我們是否只是一小朵白色的毛絨? 輕輕一吹就倒在地上 身裹白布 你終於回到我的身邊 在這裡,視角回到少女身上。只是,他所說的「那麼高的地方」到底是指什麼呢?我認為這可以從後面的「監視器」來解釋。在喬治‧奧威爾的《1984》中有所謂的「電幕」,其實就有點像是今日的監視器,而負責這些畫面的,就是所謂的思想警察。如果將這兩者結合,或許我們能認為「這麼高的地方」,指的或許是政治上的階級。在上位者,尤其是位處「那麼高的地方」的人,很難看清底下的一舉一動,最有「效率」的方法似乎就是通過監視器了。然而通過一層畫面來觀察別人,是否真的能夠體會他們的感受呢?還是觀察者早已不把他們當作是人,而是一朵脆弱的白色蒲公英?這是少女對於「上面的人」的評論,然而他能夠見到的,就只有裹著白布回來的少年——少女再也不可能見著那滿懷希望出航,心中愛著他的少年了。 Whose child was I dreaming to pierce Through the unworn tip of my bayonet? Whose life have I decided Was less worthy of respect? Whose home did I hope to reach As I tighten the screws on balloons in lead? Whose future was lost in pursuit of mine?Yet the dandelions ate, slept, and grew The truth is, the world isn't so small We need to step on each other But I know even if it's only the two of us Even if we have everything (Everything in our hands) Still, we'd fight until our last 手拿這把仍然嶄新的刺刀 那個我連做夢都想戳穿的人是誰的孩子? 根據我的獨斷沒有價值 那條不值得被尊敬的命是誰的一生? 擰緊螺絲釘 那座我祝願鉛制氣球能夠接觸的建築是誰的家園? 只為我能夠追夢 那些被消滅的夢想是誰的未來? 儘管如此 蒲公英們只能吃飯睡覺 繼續成長 其實我們不必相互踩踏 世界並沒有那麼渺小 但我知道 就算這世界上只剩我們兩人 (就算我們擁有可供我們擁有的一切) 我們一定還是會互相爭奪到底 你眼前的那些敵人,你恨之入骨的那些敵人,你做夢都想要刺穿的敵人,他們又是誰的孩子?誰的兄弟姊妹?誰的家人朋友呢?他們真的沒有價值嗎?又是誰為他們訂的價呢?那些炸彈毀的又是誰的家園?又有誰的夢想未能實現,就魂斷異鄉呢?戰爭到底都讓人們做了些什麼? 少年與少女給出了一個夢想,��個不用互相踐踏的,廣大的世界;然而,他們(又或者是作詞者?)也認為,縱使我們衣食無缺,也無可避免互相踐踏。換句話說,總是我們滿足了一切,終究還是會與他者相互爭吵,起紛爭,最終相��踐踏。儘管我們知道戰爭讓我們做出了許多難以理喻的惡行,但我們依舊不會停止戰爭;縱使世界上只剩下兩個個體,這樣的行為依舊不會改變。少年少女在這首歌中給了我們一個對未來的負面想像,也給了我們對於戰爭、對於爭奪的反思。
打了這麼長一篇文,終於要來講講結論了。簡而言之,《恋歌宣誓》與《Dandelion Girls, Dandelion Boys》都是一對愛侶在面對戰爭時的表現,但《恋歌宣誓》表現出的是為了守護一切的決心;《Dandelion Girls, Dandelion Boys》表現出的卻是他們在面對戰爭時的錯誤與悔恨。兩組情人都彼此相愛,可是卻有著不同的情緒:前者是充滿熱忱,後者是充滿擔憂。但在兩首歌詞中,卻都不難看出雙方對彼此表達的愛意或關心,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這兩首歌曲有著同樣的感情,卻有截然不同的情緒。
其實我覺得可以與《Dandelion Girls, Dandelion Boys》一同討論的歌曲還有很多,包括Motörhead的《1916》、wotaku的《この戦争が終わったら》,甚至是新菜まこ的《戦線のリアリズム》等等與戰爭有關的歌曲都行。只是這次比較關注在愛情與戰爭之間的連結而已。 說真的,這篇打了我超久,休息!
1 note
·
View note
Text
"送別"
她死了,享年102歲, 謹以此文“送別”李叔同的女兒春山油子。
悲欣交集,人生之感悟。當我們再回首時,沈澱的不只是記憶。那些如風的往事,那些如歌的歲月,都在冥冥的思索中飄然而去。2020年7月初,春山油子(日文:はるやまゆうこ)死了,享年102歲。
油子(ゆうこ)死在日本最南端的沖繩島,死在母親的老屋裏,死在掛滿裸體女人油畫的中式四合院裏。油畫,是父親畫的。畫上的裸體女人,是母親。
中式四合院,是母親買的,是母親賣掉父親的一副油畫,換了點錢買的。春山油子,日本一基金的亞洲區官員。春山油子的名字,是母親起的。春山的母親是一個日本人,叫春山淑子(日文:はるやまとしこ)。油子,中文諧音“遊子”,因為遭受中國男人的拋棄,剛出生的女兒成了浪跡天涯的遊子。1988年春天,春山油子剛滿70歲。她作為項目官員來中國考察,在杭州虎跑寺,終得知了父親已去世46年的消息。
2020年7月,春山油子死了,享年102 歲。24年前,她的母親也是在沖繩老屋去世的。那一年是1996年,母親淑子(としこ)享年106歲。《江湖夜雨》第71、72章中,記錄了這段塵封的故事,……。
1994年的冬天,大雪紛飛的季節,二柱前往日本沖繩。
自東京起飛,約兩個多小時後,抵達沖繩那霸機場。沖繩由許多小島連接而成,是日本最南端的島嶼之一,位居日本與台灣之間,常年氣溫保持在24℃左右,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是一個世界級的旅遊天堂。
那霸,琉球群島中的最大的一個島嶼,也是日本沖繩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沖繩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血腥的戰場。
1945年4月至6月,美軍強行登陸,20萬日本軍人全部戰死。日本戰敗後,美軍在距離那霸機場很近的地方,設置了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
距離那霸機場不遠處,有座小山,山頂上有個首裏城堡,曾是琉球君主的官邸,是琉球王國的標志。朱紅色的木質結構,完整地保持了中國唐朝建築風格。首裏城的城堡氣勢巍峨,沿山道上去有牌坊和城門,著名的“守禮之邦”大門是沖繩的金字招牌。一天上午,二柱逛完城堡走出大門,踏上一條古樸幽靜的小路。
路邊,有一個古老民居中的日式小吃店,門口古樹參天,小店由夫妻兩人租房經營。吃了一碗清爽的沖繩拉麵後,二柱在庭院裏閑逛。
庭院角落,有一個花壇。花壇的後面,有一扇木制小門,推開小門,裏面是一個中式四合院的後院。後院沒有人,正房房門虛掩,二柱推門進入室內,整潔優雅,牆壁上掛滿了幾十幅裸體油畫,一身穿著中國清朝服裝的老婦坐在藤椅上。這是一個博物館,二柱想。
“你好”,二柱隨口用漢語問候。
老人很慈祥,看了看二柱,輕輕回句“你是中國來的?”一口並不標準的上海話,讓二柱吃了一驚。
沖繩島沒有中國人來,見到中國人,老人似乎有點興致,與二柱攀談起來。原來,這是個百歲老人,已經104歲了。墻上的油畫是80年前一個中國留學生的習作,後來兩人相愛,老人與留學生曾在上海生活了六年。
老人離開上海時,留學生把油畫作為紀念送給了老人。老人蹣跚著走到牆角書櫃。從櫃子裏拿出一個小木箱,小木箱裏放著一只手表、一綹鬍鬚,和幾封書信。“你為何不在上海生活?”二柱好奇地問。
“他做了和尚,拋棄了我和孩子,生活無奈,我就回來了。”老人蚊聲說。
“學生還在上海嗎?”二柱接著問。
“他已去世50多年了”,老人滄桑的臉上略顯傷感。
空氣似乎窒息,沈默了一會兒,好奇心驅使,二柱進一步問道:“您是如何知道留學生去世50多年的?”
“女兒六年前去中國,才知道的。”老人輕聲說著,眼角流出了悲傷的淚水。二柱翻看著書信,突然一首熟悉的詩句映入眼簾。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這首手抄的《送別》讓二柱驚嘆,落款“叔同於戊午八月十八日。”
“老奶奶,請問您是春山淑子嗎?”二柱激動地問道。
老人悲愴說:“先生稱呼我為淑子吧!”
淑子?春山淑子。叔同?李叔同。和尚?弘一法師。一連串的疑問在二柱腦海裏閃現。風流才子李叔同,與一代高僧弘一法師,二柱的心裏泛起了漣漪。
“你為何不在東京生活?”
“父母希望我嫁給銀行家,而我選擇了中國留學生,家裏與我斷絕了關係。從上海回到東京,家人讓我滾得越遠越好。我只好帶著一兒一女,坐船來到沖繩。”春山淑子平靜地說。
“你們如何生活呀?”
“我在漁村小診所工作,有時也下海捕魚補貼家用。”
“你的兒女在哪裏?”“兒子當兵,沖繩戰役時死了,女兒春山油子在銀行工作。”春山淑子說。三天後,二柱返回東京。友人協助下,在東京銀座,距離日本海外協力基金不遠處的咖啡廳,二柱拜見了老人的女兒春山油子。1988年,年邁的春山淑子告訴女兒春山油子,其親生父親是中國的李叔同。當年,春山油子作為日本海外協力基金的項目官員來中國考察,並獨自前往杭州,終得知了李叔同已去世了46年的不幸消息。
1992年,李叔同去世後的第50年,春山淑子將一封家書《致淑子:請吞下這苦酒》,轉交給女兒珍藏。
“父親已作古,母親已年邁,半個多世紀前的事情不希望再提起,後人的生活不希望被打攪”,春山油子說。淑子,李叔同的最後一個女人,李叔同的日本妻子春山淑子。
一場抉擇,李叔同擺脫塵念,拋棄愛情與親情,遁入佛門,成為弘一法師。俗世佛途,互成陌路,春山淑子被絕情地拋棄,抱著幼兒絕望地回到日本。
紅塵內外兩茫茫
他拋下的妻兒,那位深愛他的日本姑娘淑子與兒女,70餘年來,在孤島沖繩默默地度過悲情的歲月。
1942年10月10日晚上,62歲的弘一法師索來紙筆,書寫了“悲欣交集”四字絕筆,交給隨侍在側的妙蓮法師,說:“你在為我助念時,看到我眼裏流淚,這不是留戀人間,或者掛念親人,而是在回憶我一生的憾事。”13日晚上八時正,福建泉州不二祠的晚晴室,弘一法師在佛聲中吉祥圓寂。那一刻,弘一法師的眼角流出晶瑩的淚花。
悲欣交集,一代高僧的絕筆。悲欣交集,也是弘一法師對日本妻子淑子的致歉。弘一法師,成為了佛界中唯一“流淚的高僧”。
幾天後,泉州不二祠禪寺為弘一法師舉行了荼毗法會(僧人火葬,佛界稱荼毗),化身窯(火葬爐,佛界稱化身窯)暴起猛烈火光,天空突然升起一朵蓮花。蓮花上坐著菩薩化身的弘一法師,慢慢升起。事後,從化身窯裏檢出1,800餘顆舍利子,600多顆舍利塊。律宗十一代祖——弘一法師功德圓滿。
弘一、虛雲、太虛和印光並稱“民國四大高僧”。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1918年夏天,李叔同削髮為僧後,他的最後一個妻子春山淑子,一個日本女人,歷經千辛,終於在杭州虎跑寺找到了出家丈夫。而這首感動數代人的《送別》,就是李叔同寫給她的永別信。
1905年秋,26歲的李叔同,東渡日本,在東京美術學院學習美術繪畫。裸體寫生,尋找女模特,困擾著李叔同。有一天,李叔同正在房中作畫,突然窗外一個姑娘飄然而過。他情不自禁地擱下畫筆,衝出畫室,原來是房東的女兒春山淑子,一個櫻花般的嬌羞女子。
淑子停下腳步,羞澀地看著他,他頷首展顏一笑,明眸皓齒,用日語夾帶手勢和她溝通,激動地邀請春山淑子做自己的模特。“這,這……”她十分驚訝,滿臉羞澀。
李叔同,那溫文儒雅的氣質,像磁鐵一樣深深吸引了春山淑子。幾天後,春山淑子成了他的專職裸體模特。春山淑子笑容可掬地走進畫室,第一次在異性面前脫下衣衫,不好意思地閉上眼睛。他示意她斜坐到床上,臉向後微側,作出半回首的姿態,左手自然地支撐,右手隨意地擺放。她靜坐著一動不動,他定格了她的美。他陶醉於這樣的美,畫得屏聲靜氣,沒起絲毫雜念。畫畢,他與她一起,談論一番。然後,他彈琴一曲,直抒胸臆,春山淑子情愫暗生。面對柔情蜜意的女子,李叔同一次又一次心海潮湧。不久,兩人跨越了畫家與模特的界限。雲雨與作畫,讓李叔同如魚得水,油畫大為長進。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在日本享受了愉悅的滋味。淑子,春山淑子,房東的女兒,成了李叔同的第二位妻子。李叔同以她為原型,創作了大量的女子裸體油畫。六年後。1911年,李叔同攜淑子,與兩歲的兒子,一起回到上海。1912年,李叔同應聘到浙江師範學校,擔任繪畫與音樂老師,節假日從杭州趕回上海與淑子相聚。兩人恩愛有加,相濡以沫,一家人享受著平靜的生活。這期間,李叔同每月的薪水是105元,分成四份:一份給上海的妻兒40元,一份給天津的妻兒25元,自己與在日本學習的弟子劉質平各20元。1916年,李叔同與學校的同事閑聊,聽聞了辟穀(斷食)一事。第二年春節剛過,李叔同就到杭州虎跑寺辟谷穀了21天。在這裏,他接觸了佛經以及僧侶的生活,感受到世間名利原是虛妄。返校後,他開始吃素、讀經、供佛。1918年3月底,淑子生下了女兒。
1918年5月,李叔同又到杭州虎跑寺,辟穀一個月,並拜了悟法師為師。了悟法師給李叔同取名演音,號弘一。1918年8月19日,38歲的李叔同,在虎跑寺正式剃度出家。李叔同歸佛的消息,當天就傳遍了杭州。3日後,傳遍了上海。這也成為民國以來,中國文教界哄動一時的新聞。李叔同出家,妻子淑子一無所知。兩週後,淑子得知消息,攜帶幼女從上海趕到杭州。找了六天,跑了六個寺廟,最終在杭州虎跑寺找到了丈夫李叔同。下午,在寺廟前臨湖的一個素食小吃店,李叔同與妻女見了面。吃著素飯,淑子淚流滿面。吃過飯,李叔同雇了一艘小船,把曾經刻骨愛戀的妻子淑子送上船。“淑子,這是我三個月薪水,你們回日本吧。”李叔同從衣衫裏掏出一沓錢,遞給了淑子。並把一只佩戴多年的手表、一綹鬍鬚、一封信和《送別》這首詩,交給妻子作為離別紀念。“叔同,抱抱女兒吧。”淑子痛哭著,把幼女遞給叔同。
李叔同雙手合十,謝絕了妻子的要求。傍晚,湖面泛起了薄霧。
“叔同”,妻子淑子抱著幼女,站在船頭,大聲哭泣著。
李叔同雙手合十:“阿彌陀佛,請叫我弘一。”聽到這絕塵的聲音,妻子淑子悲傷地問道:“弘一,請你告訴我,什麽是愛?”
李叔同合上雙眼:“愛,就是慈悲。”
“你慈悲對世人,為何獨獨傷我?”妻子淑子責問李叔同。
小船載著傷心欲絕的妻女離去,李叔同轉身進入廟門,剎那即是永恒,永恒亦是剎那。此次永訣,再無見面。一念放下,萬般從容。從此,世間再無李叔同,只有一代名僧弘一法師。那一年,是他們兩人相識後的第11個年頭。李叔同38歲,淑子28歲。妻子淑子回到上海,大病了一場。哀莫大於心死,淑子變賣了上海家中所有的物品。兩個月後,拉著9歲兒子,懷抱5個月的幼女,攜帶著李叔同的畫作和離別紀念物,離開中國。1918年10月底,淑子返回日本東京。淑子因與李叔同相愛,遭到極力反對,與家人斷絕了關係。“滾,……滾遠點,……,有多遠滾多遠”,被中國男人拋棄的淑子,又被父母與兄弟拋棄。舉目無親的淑子,受盡了屈辱。無奈之下,淑子帶著一雙兒女離開東京,乘坐漁船,於40天後來到日本最南部的沖繩島,以春山淑子的名字,到一家鄉村醫院從事醫護工作。
離別永不相見。從此,春山淑子與中國的李叔同、弘一法師、日本家人等斷絕了所有聯繫。淑子隱姓埋名,孤兒寡母默默地生活,萬分艱辛。不管生活多艱難,丈夫李叔同贈予的所有畫作,春山淑子悉心珍藏,從沒有轉讓或賣出。李叔同的一只手表、一綹鬍鬚、一封家書以及李叔同手寫的《送別》等離別紀念物,從未離身,與淑子終生相伴。
1996年,春山淑子在沖繩老屋謝世,享年106年。淑子與弘一法師,自1918年離別,已經過去了88年了,或許在天堂裏再次交集。
春山淑子看著弘一法師,輕聲唸道:“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弘一法師腳踩蓮花,雙手合一,回應說:“一念心清靜,蓮花處處開。一花一凈土,一土一如來。”
只有深刻經歷過紅塵的人,才能如此堅決地捨棄紅塵。弘一法師悲喜交織的一生,縱有遺憾,也總歸無悔。“愛就是慈悲”,是丈夫李叔同對妻子春山淑子的最後一句話。
“悲欣交集”,一代高僧的最後絕筆。人生是悲傷的積澱,生命是悲欣後的交集。李叔同,經歷了年少時的才子風流、成年後的藝術熏陶,和中年後的宗教靈魂,三個階段後,深刻醒悟了人生猶如摁下葫蘆起來瓢,恰如這幽幽禪河不盡燈。春山淑子,一段感情,廢了一生。
“愛就是慈悲”與“悲欣交集”遙相呼應,道出了李叔同弘一法師與春山淑子的悲愴人生。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這首名流千古的《送別》,或許飽含了“悲欣交集”四字絕筆的背後酸楚隱情。
悲欣交集,人生之感悟。當我們再回首時,沈澱的不只是記憶。那些如風的往事,那些如歌的歲月,都在冥冥的思索中飄然而去。擁有的就該要珍惜,畢竟,錯過了,是再也找不回的。
【附後】據記載,1918年出家前,李叔同曾將他的油畫作品二、三十幅,寄贈於北京美術學校(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很遺憾,遺失了。
1967年,偶然在堆放雜物的倉庫發現了李叔同的《出浴裸女》。作為僅存的一副畫作,《出浴裸女》成為中央美術學院鎮館之寶。《出浴裸女》,一位浴後的半裸少女坐在椅子上,雙手扶把,袒胸露乳,眼睛微閉。神態靜美豐韻,氣質雅致纖素,聖潔如玉雕。【はるやまゆうこ(春山油子)】春山油子證實,台灣一作家(李敖)在沖繩旅遊期間,曾偶遇春山淑子,但並沒有獲贈弘一的畫作。台灣學者李敖,曾自稱獲得弘一法師的真作,並在2013年拍賣弘一畫作。------
youtube
李叔同,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後剃髮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采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1915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不二經典。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昨夜夢》,但始終未能抵得過《送別》的光芒。
「長亭」,是指古代供旅行休憩的驛站,也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常用詞。在古代送別詩詞中,十里長亭不斷出現,蘊含著離情依依的惜別情愫。久而久之,「十里長亭」就被用來泛指送別之處。
《送別》夢之旅
作詞:李叔同
作曲:John Pond Ordway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0 notes
Text
Mysterious Lotus Casebook 蓮花樓
Shìh HéngYì 釋恆毅, the ShàoLín 少林寺 disciple who plays mini Dí FeiSheng 笛飛聲 (kid DFS is a different actor).
#mysterious lotus casebook#di feisheng#mini di feisheng#shih hengyi#shaolin#chinese actors#chinese martial arts
64 notes
·
View notes
Text
春夏秋冬
H:南宋無門慧開禪師的一首詩「好時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春夏秋冬四季,在我們平常人心中是無感的,除了農人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而百姓有餘食也。」我們只知道寒冷冬天過後,春天覺得暖和,百花也開了。夏天來熱呼乎,秋天有點涼,落葉也多了。冬天來了又冷。其他無言。詩人作家寫四季,詩情畫意隨筆來,美美的意境詠嘆,無聊就念念解心煩。20240420W6
網路資料
正月期間,今天就介紹南宋無門慧開禪師的一首詩,它告訴我們甚麼是「好時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春花秋月,夏風冬雪,一年四季都可以是好時節,但最讓你能夠感到好時節的,不是外在的春夏秋冬,而是「若無閒事在心頭」,也就是說,心中沒有掛慮,沒有恐懼,那麼任何時候都是好時節。2021年3月1日
荀子王制:
聖主1之制也: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鱣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而百姓有餘食也。汙池淵沼川澤,謹其時禁,故魚鱉優多,而百姓有餘用也。斬伐養長不失其時,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
春
作者:朱自清
1933年7月
姊妹計劃: 數據項
 參閱維基百科中的:春季 閲文言維基大典文
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䠀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䠀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着甜味;閉了眼,樹上髣髴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裏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還有地裏工作的農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着。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裏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䠀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着我們上前去。
說夢
作者:朱自清
1925年10月
姊妹计划: 数据项
偽《列子》里有一段夢話,說得甚好:
“周之尹氏大治產,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不息。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彌勤。晝則呻呼而即事,夜則昏憊而熟寐。精神荒散,昔昔夢為國君:居人民之上,總一國之事;游燕宮觀,恣意所欲,其樂無比。覺則复役人。……尹氏心營世事,慮鐘家業,心形俱疲,夜亦昏憊而寐。昔昔夢為人仆:趨走作役,無不為也; 數罵杖撻,無不至也。眠中啽囈呻呼,徹旦息焉。……”
此文原意是要說出“苦逸之复,數之常也;若欲覺夢兼之,豈可得邪?”這其間大有玄味,我是領略不著的;我只是斷章取義地賞識這件故事的自身,所以才老遠地引了來。我只覺得夢不是一件坏東西。即真如這件故事所說,也還是很有意思的。因為人生有限,我們若能夜夜有這樣清楚的夢,則過了一日,足抵兩日,過了五十歲,足抵一百歲;如此便宜的事,真是落得的。至于夢中的“苦樂”,則照我素人的見解,畢竟是“夢中的”苦樂,不必斤斤計較的。若必欲斤斤計較,我要大膽地說一句:他和那些在牆上貼紅紙條儿,寫著“夜夢不祥,書破大吉”的,同樣��不懂得夢!
但庄子說道,“至人無夢。”偽《列子》里也說道,“古之真人,其覺自忘,其寢不夢。”——張湛注曰,“真人無往不忘,乃當不眠,何夢之有?”可知我們這几位先哲不甚以做夢為然,至少也總以為夢是不大高明的東西。但孔子就与他們不同,他深以“不复夢見周公”為憾;他自然是愛做夢的,至少也是不反對做夢的。——殆所謂時乎做夢則做夢者歟?我覺得“至人”,“真人”,畢竟沒有我們的份儿,我們大可不必妄想;只看“乃當不眠”一個條件,你我能做到么?唉,你若主張或實行“八小時睡眠”,就別想做“至人”,“真人”了!但是,也不用擔心,還有為我們掮木梢的:我們知道,愚人也無夢!他們是一枕黑甜,哼呵到曉,一些儿夢的影子也找不著的!我們徼幸還會做几個夢,雖因此失了“至人”,“真人”的資格,卻也因此而得免于愚人,未嘗不是運气。至于“至人”,“真人”之無夢和愚人之無夢,究竟有何分別?卻是一個難題。我想偷懶,還是摭拾上文說過的話來答吧:“真人……乃當不眠,……”而愚人是“一枕黑甜,哼呵到曉”的!再加一句,此即孔子所謂“上智与下愚不移”也。說到孔子,孔子不反對做夢,難道也做不了“至人”,“真人”?我說,“唯唯,否否!”孔子是“圣人”,自有他的特殊的地位,用不著再來爭“至人”,“真人”的名號了。但得知道,做夢而能夢周公,才能成其所以為圣人;我們也還是夠不上格儿的。
我們終于只能做第二流人物。但這中間也還有個高低。高的如我的朋友P君:他夢見花,夢見詩,夢見綺麗的衣裳,……真可算得有夢皆甜了。低的如我:我在江南時,本忝在愚人之列,照例是漆黑一團地睡到天光;不過得聲明,哼呵是沒有的。北來以后,不知怎樣,陡然聰明起來,夜夜有夢,而且不一其夢。但我究竟是新升格的,夢盡管做,卻做不著一個清清楚楚的夢!成夜地亂夢顛倒,醒來不知所云,恍然若失。最難堪的是每早將醒未醒之際,殘夢依人,膩膩不去;忽然雙眼一睜,如墜深谷,万象寂然——只有一角日光在牆上痴痴地等著!我此時決不起來,必凝神細想,欲追回夢中滋味于万一;但照例是想不出,只惘惘然茫茫然似乎怀念著些什么而已。雖然如此,有一點是知道的:夢中的天地是自由的,任你徜徉,任你翱翔;一睜眼卻就給密密的麻繩綁上了,就大大地不同了!我現在确乎有些精神恍惚,這里所寫的就夠教你知道。但我不因此詛咒夢;我只怪我做夢的藝術不佳,做不著清楚的夢。若做著清楚的夢,若夜夜做著清楚的夢,我想精神恍惚也無妨的。照現在這樣一大串儿糊里糊涂的夢,直是要將這個“我”化成漆黑一團,卻有些儿不便。是的,我得學些本事,今夜做他几個好好的夢。我是徹頭徹尾贊美夢的,因為我是素人,而且將永遠是素人。
(原載1925年10月《清華周刊》第24卷第8號)
揚州的夏日
揚州從隋煬帝以來,是詩人文士所稱道的地方;稱道的多了,稱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隨聲附和起來。直到現在,你若向人提起揚州這個名字,他會點頭或搖頭說:“好地方!好地方!”特別是沒去過揚州而念過些唐詩的人,在他心里,揚州真像蜃樓海市一般美麗;他若念過《揚州畫舫錄》一類書,那更了不得了。但在一個久住揚州像我的人,他卻沒有那么多美麗的幻想,他的憎惡也許掩住了他的愛好;他也許离開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若是想呢,——你說他想什么?女人;不錯,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現在的女人吧?——他也只會想著揚州的夏日,雖然与女人仍然不無關系的。
北方和南方一個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無水而南方有。誠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決了堤防,但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頤和園雖然有點儿水,但太平衍了,一覽而盡,船又那么笨頭笨腦的。有水的仍然是南方。揚州的夏日,好處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稱為“瘦西湖”,這個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這樣俗”,老實說,我是不喜歡的。下船的地方便是護城河,曼衍開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這是你們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還有許多杈杈椏椏的支流。這條河其實也沒有頂大的好處,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靜,和別處不同。
沿河最著名的風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橋;最遠的便是平山堂了。金山你們是知道的,小金山卻在水中央。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錯——可是我還不曾有過那樣福气。“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這儿的,人不免太多些。法海寺有一個塔,和北海的一樣,据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鹽商們連夜督促匠人造成的。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這個塔;但還有一樁,你們猜不著,是紅燒豬頭。夏天吃紅燒豬頭,在理論上也許不甚相宜;可是在實際上,揮汗吃著,倒也不坏的。五亭橋如名字所示,是五個亭子的橋。橋是拱形,中一亭最高,兩邊四亭,參差相稱;最宜遠看,或看影子,也好。橋洞頗多,乘小船穿來穿去,另有風味。平山堂在蜀岡上。登堂可見江南諸山淡淡的輪廓;“山色有無中”一句話,我看是恰到好處,并不算錯。這里游人較少,閒坐在堂上,可以永日。沿路光景,也以閒寂胜。從天宁門或北門下船。蜿蜒的城牆,在水里倒映著蒼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撐過去,岸上的喧扰像沒有似的。
船有三种:大船專供宴游之用,可以挾妓或打牌。小時候常跟了父親去,在船里听著謀得利洋行的唱片。現在這樣乘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是“小划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個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撐著。乘的人多了,便可雇兩只,前后用小凳子跨著:這也可算得“方舟”了。后來又有一种“洋划”,比大船小,比“小划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洋划”漸漸地多,大船漸漸地少,然而“小划子”總是有人要的。這不獨因為价錢最賤,也因為它的伶俐。一個人坐在船中,讓一個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撐著,簡直是一首唐詩,或一幅山水畫。而有些好事的少年,愿意自己撐船,也非“小划子”不行。“小划子”雖然便宜,卻也有些分別。譬如說,你們也可想到的,女人撐船總要貴些;姑娘撐的自然更要貴囉。這些撐船的女子,便是有人說過的“瘦西湖上的船娘”。船娘們的故事大概不少,但我不很知道。据說以亂頭粗服,風趣天然為胜;中年而有風趣,也仍然算好。可是起初原是逢場作戲,或尚不傷廉惠;以后居然有了价格,便覺意味索然了。
北門外一帶,叫做下街,“茶館”最多,往往一面臨河。船行過時,茶客与乘客可以隨便招呼說話。船上人若高興時,也可以向茶館中要一壺茶,或一兩种“小籠點心”,在河中喝著,吃著,談著。回來時再將茶壺和所謂小籠,連价款一并交給茶館中人。撐船的都与茶館相熟,他們不怕你白吃。揚州的小籠點心實在不錯:我离開揚州,也走過七八處大大小小的地方,還沒有吃過那樣好的點心;這其實是值得惦記的。茶館的地方大致總好,名字也頗有好的。如香影廊,綠楊村,紅葉山庄,都是到現在還記得的。綠楊村的幌子,挂在綠楊樹上,隨風飄展,使人想起“綠楊城郭是揚州”的名句。里面還有小池,叢竹,茅亭,景物最幽。這一帶的茶館布置都歷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樓可比。
“下河”總是下午。傍晚回來,在暮靄朦朧中上了岸,將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搖著扇子;這樣進了北門或天宁門走回家中。這時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閒”那一句詩了。
(原載1929年12月11日《白華旬刊》第4期)
夏日田間即景(近沙士頓)
作者:徐志摩 1922年寫於1922年2月,原載於1922年3月14日《時事新報·學燈》,並未錄入徐志摩在世時出版的4本詩集中。
版本信息
姊妹计划: 数据项
柳林青青,
南風薰薰,
幻成奇峰瑤島,
一天的黃雲白雲,
那邊麥浪中間,
有農婦笑語殷殷。
笑語殷殷——
問後園豌豆肥否,
問楊梅可有鳥來偷;
好幾天不下雨了,
玫瑰花還未曾紅透;
梅夫人今天進城去,
且看她有新聞無有。
笑語殷殷——
「我們家的如今好了,
已經照常上工去,
不再整天的無聊,
不再逞酒使氣,
回家來有說有笑,
疼他兒女——愛他妻;
呀!真巧!你看那邊,
蓬著頭,走來的,笑嘻嘻,
可不是他,(哈哈!)滿身是泥!」
南風熏熏,
草木青青,
滿地和暖的陽光,
滿天的白雲黃雲,
那邊麥浪中間,
有農夫農婦,笑語殷殷。
想飛
作者:徐志摩 1925年收錄於散文集《自剖》
姊妹计划: 数据项
假如這時候窗子外有雪──街上,城牆上,屋脊上,都是雪,胡同��一家屋簷下偎著一個戴黑帽兒的巡警,半攏著睡眼,看棉團似的雪花在半空中跳著玩……假如這夜是一個深極了的啊,不是壁上掛鐘的時針指示給我們看的深夜,這深就比是一個山洞的深,一個往下鑽螺旋形的山洞的深…… 假如我能有這樣一個深夜,它那無底的陰森捻起我遍體的毫管;再能有窗子外不住往下篩的雪,篩淡了遠近間揚動的市謠;篩泯了在泥道上掙扎的車輪;篩滅了 腦殼中不妥協的潛流……
我要那深,我要那靜。那在樹蔭濃密處躲著的夜鷹,輕易不敢在天光還在照亮時出來睜眼。思想,它也得等。
青天裡有一點子黑的。正衝著太陽耀眼,望不真,你把手遮著眼、對著那兩株樹縫裡瞧,黑的,有排子來大,不,有桃子來大──嘿,又移著往西了!
我們吃了中飯出來到海邊去。(這是英國康槐爾極南的一角,三面是大西洋)。勖麗麗的叫聲從我們的腳底下勻勻的往上顫,齊著腰,到了肩高,過了頭頂,高入了雲,高出了雲。
啊!你能不能把一種急震的樂音想像成一陣光明的細雨,從藍天裡衝著這平鋪著青綠的地面不住的下?不,那雨點都是跳舞的小腳,安琪兒的。雲雀們也吃過了飯,離開了它們卑微的地巢飛往高處做工去。上帝給它們的工作,替上帝做的工作。瞧著,這兒一隻,那邊又起了兩!一起就衝著天頂飛,小翅膀活動的多快活,圓圓的,不躊躇的飛,──它們就認識青天。一起就開口唱,小嗓子活動的多快活,一顆顆小精圓珠子直往外唾,亮亮的唾,脆脆的唾,──它們讚美的是青天。瞧著,這飛得多高,有豆子大,有芝麻大,黑刺刺的一屑,直頂著無底的天頂細細的搖,──這全看不見了,影子都沒了!但這光明的細雨還是不住的下著……
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背負蒼天,而莫之夭閼者;」那不容易見著。我們鎮上東關廂外有一座黃泥山,山頂上有一座七層的塔,塔尖頂著天。塔院裡常常打鐘,鐘聲響動時,那在太陽西曬的時候多,一枝艷艷的大紅花貼在西山的鬢邊回照著塔山上的雲彩,──鐘聲響動時,繞著塔頂尖,摩著塔頂天,穿著塔頂雲,有一隻兩隻,有時三隻四隻有時五隻六隻蜷著爪往地面瞧的「餓老鷹」,撐開了它們灰蒼蒼的大翅膀沒掛戀似的在盤旋,在半空中浮著,在晚風中泅著,彷彿是按著塔院鐘的波蕩來練習圓舞似的。那是我做孩子時的「大鵬」?
有時好天抬頭不見一瓣雲的時候聽著貌憂憂的叫聲,我們就知道那是寶塔上的餓老鷹尋食吃來了,這一想像半天裡禿頂圓睛的英雄,我們背上的小翅膀骨上就彷彿豁出了一銼銼鐵刷似的羽毛,搖起來呼呼聲的,只一擺就衝出了書房門,鑽入了玳瑁鑲邊的白雲裡玩兒去,誰耐煩站在先生書桌前晃著身子背早上上的多難背的書!
啊!飛!不是那在樹枝上矮矮的跳著麻雀兒的飛;不是那湊天黑從堂匾後背衝出來趕蚊子吃的蝙蝠的飛;也不是那軟尾巴軟嗓於做集在堂簷上的燕子的飛。要飛就得滿天飛,風攔不住雲擋不住的飛,一翅膀就跳過一座山頭,影子下來遮得陰二+畝稻田的飛,要天晚飛倦了就來繞著那塔頂尖順著風向打圓圈做夢……聽說餓老鷹會抓小雞!
飛。人們原來都是會飛的。天使們有翅膀,會飛,我們初來時也有翅膀,會飛。我們最初來就是飛了來的,有的做完了事還是飛了去,他們是可羨慕的。但大多數人是忘了飛的,有的翅膀上掉毛不長再也飛不起來,有的翅膀叫膠水給膠住了,融拉不開,有的羽毛叫人給修短了像鴿子似的只會在地上跳,有的拿背上一對翅膀上當鋪去典錢使過了期再也贖不回……真的,我們一過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飛的本領。
但沒了翅膀或是翅膀壞了不能用是一件可怕的事。因為你再也飛不回去,你蹲在地上呆望著飛不上去的天,看旁人有福氣的一程一程的在青雲裡逍遙,那多可憐。而且翅膀又不比是你腳上的鞋,穿爛了可以再問媽要一雙去,翅膀可不成,折了一根毛就是一根,沒法給補的。還有,單顧著你翅��也還不定規到時候能飛,你這身子要是不謹慎養太肥了,翅膀力量小也再也拖不起,也是一樣難不是?
一對小翅膀馱不起一個胖肚子,那情形多可笑!到時候你聽人家高聲的招呼說,朋友,回去罷,趁這天還有紫色的光,你聽他們的翅膀在半空中沙沙的搖響,朵朵的春雲跳過來擁著他們的肩背,望著最光明的來處翩翩的,冉冉的,輕煙似的化出了你的視域,像雲雀似的只留下一瀉光明的驟雨──「 Thou art unseen,ut yet I hear the shrill delight.」──那你,獨自在泥塗裡淹著,夠多難受,夠多懊惱,夠多寒傖!趁早留神你的翅膀,朋友。
是人沒有不想飛的。老是在這地面上爬著夠多厭煩,不說別的。飛出這圈子,飛出這圈子!到雲端裡去,到雲端裡去!那個心裡不成天千百遍的這麼想?飛上天空去浮著,看地球這彈丸在太空裡滾著,從陸地看到海、從海再看回陸地。凌空去看一個明白──這本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權威,做人的交代。這皮囊要是太重挪不動,就擲了它,可能的話,飛出這圈子,飛出這圈子!
人類初發明用石器的時候,已經想長翅膀,想飛,原人洞壁上畫的四不像,它的背上掮著翅膀;拿著弓箭趕野獸的,他那肩背上也給安了翅膀。小愛神是有一對粉嫩的肉翅的。挨開拉斯(Icarus)是人類飛行史裡第一個英雄,第一次犧牲。安琪兒(那是理想化的人)第一個標記是幫助他們飛行的翅膀。那也有沿革──你看西洋書上的表現。最初像一對小精緻的令旗,蝴蝶似的粘在安琪兒們的背上,像真的,不靈動的。漸漸的翅膀長大了,地位安準了,毛羽豐滿了。畫圖上的天使們長上了真的可能的翅膀。人類初次實現了翅膀的觀念,徹悟了飛行的意義。挨開拉斯閃不死的靈魂,回來投生又投生。
人類最大的使命,是製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理想的極度,想像的止境,從人到神!詩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盤旋的。飛:超脫一切,籠蓋一切,掃蕩一切,吞吐一切。你上那邊山峰頂上試去,要是度不到這邊山峰上,你就得這萬丈的深淵裡去找你的葬身地!
[這人形的鳥會有一天試他第一次的飛行給這世界驚駭,使所有的著作讚美,給他所從來的棲息處永久的光榮]啊!達文西!
但是飛?自從挨開拉斯以來,人類的工作是製造翅膀,還是束縛翅膀?這翅膀,承上了文明的重量,還能飛嗎?都是飛了來的,還都能飛了回去嗎?鉗住了,烙住了,壓住了,──這人形的鳥會有試他第一次飛行的一天嗎?……
同時天上那一點子黑的已經迫近在我的頭頂,形成了一架鳥形的機器,忽的機沿一側,一球光直往下注,硼的一聲炸響,──炸碎了我在飛行中的幻想,青天裡平添了幾堆破碎的浮雲。
(一九二五年十月六月)
故都的秋(郁達夫)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赶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赶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渾渾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象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种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來,會舖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气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极微細极柔軟的触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閒,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儿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沈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象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里的家虫。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樣。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曲都市閒人,咬著煙管,在雨后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閒的聲調,微歎著互答著的說:
“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可不是么?一層秋雨一層涼了!”
北方人念陣字,總老象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牆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象橄欖又象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儿,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塵沙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里,頌贊秋的文字特別的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得不多,也不想開出賬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來,總能夠看到許多關于秋的歌頌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于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沈,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触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會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种階級的區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与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与秋的關系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象是黃酒之与白干,稀飯之与饃饃,鱸魚之与大蟹,黃犬之与駱駝。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冬天(朱自清)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气爐)上,和爐子都熏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儿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气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并不是吃飯,只是玩儿。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气,等著熱气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歷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剛到杭州教書,事先來信說:“我們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現在想起來還像照在身上。本來前一晚是“月當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吧。那時九點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們一只划子。有點風,月光照著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銀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星燈火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我們都不大說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著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船夫問要不要上淨寺去;是阿彌陀佛生日,那邊蠻熱鬧的。到了寺里,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念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還常常通著信,P君听說轉變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稅局里收特稅了,以后便沒有消息。
在台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個山城,可以說在一個大谷里。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戶里透出一點燈光,還有走路的拿著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風聲,跟天上一只兩只的鳥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著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著大路;路上有人說話,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說話的聲音,听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著。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儿們守著。外邊雖老是冬天,家里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并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地向著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里出來,滿自在。現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著她那微笑的影子。
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
(原載1933年12月1日《中學生》第40號)
白馬湖之冬
夏丏尊
在我過去四十餘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嘗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馬湖的時候了。十年以來,白馬湖已成了一個小村落。當我移居的時候,還是一片荒野,春暉中學的新建築巍然矗立於湖的那一面,湖的這一面的山腳下是小小的幾間新平屋,住著我和劉君心如兩家。此外兩、三里內沒有人煙。一家人於陰曆十一月下旬從熱鬧的杭州移居於這荒涼的山野,宛如投身於極帶中。
那裡的風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響,好像虎吼。屋宇雖係新建,構造卻極粗率,風從門窗隙縫中來,分外尖削。把門縫窗隙厚厚地用紙糊了,椽縫中卻仍有透入。風颳得厲害的時候,天未夜就把大門關上,全家吃畢夜飯即睡入被窩裡,靜聽寒風的怒號,湖水的洴湃。靠山的小後軒,算是我的書齋,在全屋子中是風最少的一間,我常把頭上的羅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油燈下工作至深夜,松濤如吼,霜月當窗,饑鼠吱吱在承塵上奔竄。我於這種時候,深感到蕭瑟的詩趣,常獨自撥劃著爐火,不肯就睡,把自己擬諸山水畫中的人物,作種種幽邈的遐想。
現在白馬湖到處都是樹木了,當時尚一株樹都未種,月亮與太陽卻是整個兒的,從山上起直要照到山下為止。在太陽好的時候,祇要不颳風,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間曝日,甚至於喫午飯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飯一樣。日光曬到那裡,就把椅凳移到那裡。忽然寒風來了,祇好逃難似地各自帶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門關上。在平常的日子,風來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時候,半夜即息。至於大風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嚴寒的幾天,泥地看去慘白如水門汀,山色凍得發紫而黯,湖波泛著深藍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厭的。下雪的日子,室內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燈。遠山積雪,足供半個月的觀看,舉頭即可從窗中望見。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過一、二次,我在那裡所日常領略的冬的情味,幾乎都從風來。白馬湖的所以多風,可以說是有著地理上的原因的,那裡環湖原都是山,而北首卻有一個半里闊的空隙,好似故意張了袋口歡迎風來的樣子。白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風景地相差不遠;唯有風卻與別的地方不同。風的多和大,凡是到過那裡的人都知道的。風在冬季的感覺中,自古占著重要的因素,而白馬湖的風尤其特別。
現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於夜深人靜聽到風聲的時候,大家就要提起白馬湖來,說「白馬湖不知今夜又颳得怎樣厲害哩!」
0 notes
Text
原住民音樂
六龜高中合唱團【 布農組曲 】布農族傳統歌謠 - LOUIS 錄意思影音藝術製作 - YouTube
原住民音樂 - YouTube
小河之歌(沈文程作品~南橫布農族影像版) - YouTube
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原住民有高度關係!!從傳統樂器便可知!!鼻笛、竹製口簧琴、弓琴!!【zalan見識南島S5】EP6-2|南島聲音的密碼2|主持人:劉益昌|講者:錢善華
與媒體對抗 air 討論區文章剪輯 08/24/2006 影視音樂版
【 布農組曲 】令人喜歡,是否是經過美聲修整的唱法也還是讓
人們聽到了原住民音樂。住在繁雜都市的人們也願意接受粗獷的
原始風味,如同畢卡索、吳昡三﹔透過了藝術家的引介,讓人們
了解到原始的不一定是粗鄙的,甚至於因為較少修飾而顯得更加
質璞、充滿生機的生命力。
幼時家父公司舉辦年度旅遊,在進入烏來的途中,山巒環繞,山林
景色漸深,至某一階段開始改搭人力推動,軌道大約兩尺寬的 “輕
便”。抵達瀑布之前,已經聽到水勢湍急的瀑布聲音。那是一個景象
原始的蠻荒世界,四周山勢高聳。已經忘了是否有觀覽平台,眼前
只見巨大的岩石,水勢轟隆降下,有布農族青年在瀑布下方以自由式
游泳,姿態優美,深覺不可思議。歸途付費觀賞簡陋木造的舞台,
布農族人表演舞蹈,以及不明其意的口簧琴吹奏。
(85) 布農族 簧片吹奏 - YouTube
(85) 烏來 - YouTube
「 我母親常幫原住民創作新的舞步。」年青時,友人來自花蓮的新婚
妻子如此說著﹔我並不清楚原住民的舞蹈是否具有什麼其它意涵,但
是我知道布農族的歌曲有不少是祭儀使用。這就如同八家將﹔由於有
了新一代年輕人的加入甚至經營,八家將聽說有了新的活力,好像
看過一點電視報導,為了讓動作更加豐富,也有求助於京戲;純粹
做為一種藝術,我很難去說對錯,但從故紙堆裡去找靈感,其實
真正的長進不大,卻肯定破壞了原生種。
文抄一段 ﹕布農族之歌 CD, 製作人為吳榮順,下文應出自
其手 :
「 另一更奇特的現象是,屬於每個民族都有的愛情歌曲與舞蹈,在
布農族傳統的藝術生活中,可謂毫無發現,唯一手舞足蹈的行為僅在
於他們的誇功宴當中,但是這是否為 “ 舞蹈 ”,尚待舞蹈家們予以
界定。當然,舞蹈是節奏在時間先後連續的空間中的表現行為,而
由於在音樂過程中 — 節奏、旋律、和聲構成當中,布農族只重和聲,
少有節奏變化,致使舞蹈與歌曲的平衡失去重心,歷經數百年的
更迭,自然而然形成了僅以圍圈吟詠,少數腳步的歌唱現象。」-
很有意思的一段話﹗不過就我個人來說,我不會拋棄傳統單調原始
的表現方式,因為只有原調才能帶人們進入祖靈的世界。
先父稱我的祖母為「姨阿」,有朋友告訴我﹕聽說是原住民的稱法,
卻是家族缺少跡象。
我那深綠的友人之妻是外省族群,1996 年飛彈危機前後與我通電話,
聊了幾句形勢之後,我提到了 “李o輝”,三字語音未落,此兄勃然
大怒﹕「免擱講﹗」當場掛我電話。我不認為他中了“ ○○計 ”,而
是不瞭解。十年了,我有電話,但我不聯絡,我從小就是很會張的﹗
A Brief History of Capitalism
The Best of Rave
0 notes
Text
@tolivealone 😃 I love this poetry and the first time I read it in French. Merci ! 🙏
I am very surprised that you have read this famous poem by Li Bai (Li Tai Po). He expresses the traveler's longing for his hometown through this beautiful poem. (我非常驚訝你讀過李白的這首著名的詩句。他藉由此美麗的詩句抒發離人思念家鄉的情懷。🍃 奉茶/🫖🍵 Lan~*)
《春夜洛陽城聞笛ㄔㄨㄣ ㄧㄝˋ ㄌㄨㄛˋ ㄧㄤˊ ㄔㄥˊ ㄨㄣˊ ㄉㄧˊ》
中國唐代 七言絕句
李白/Li Taï Po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 這首詩是735年(開元二十三年)李白遊洛陽時所作(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陽。在唐代,洛陽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稱東都)。描寫在夜深人靜之時,詩人聽到笛聲而引發思鄉之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著有 《李太白集》 傳世。
書法:趙蘭泉
國畫/Chinese ink painting:張大千 Chang Dai-chien or Zhang Daqian
Yizheng Ke (b. 1988)
柯一正
Shanghai, China
The wish to walk on earth—there beneath the last firs standing in the sunshine, to smell their resin and listen to the water, which is probably roaring, to drink water.
Max Frisch, Homo Faber /瑞士建築師、劇作家和小說家,二戰後德語文學代表人物。其作品著重關注個人認同、道德、責任與政見等話題,富於反諷。
239 notes
·
View notes
Text
往事不待追憶,素心皆染流年。
光陰荏苒,往事成詩。
時光如飛燕掠水,一點而過。
只嘆春花易逝,容顏易老。
一些舊年光影總在月色迷離時,像生長的藤蔓爬滿整面心牆。
抓不住的是生活裡的那些飄渺。
歡喜苦惱,於你於我,都如晨曦前的濃煙淡霧,光來散盡。
而那些一路走來的歷程,被歲月雕刻成人生的里程碑,在彩色斑斕的日子裡盡顯真實。
多少次在夢裡與曾經的自己相逢,千言萬語皆在淚眼朦朧中,又在靜默中決然離去,只留下無聲的呐喊。
再平凡的日子,也值得用心守候。
紛繁復雜的生活,更需從中深尋晶瑩剔透。
人生的河流每個渡口,都值得停留。
聽心裡的笛吹幽然的曲,將紅塵裡的故事講得温柔黐纏。
手邊指染塵世間的煙火,清風中的塵埃。
讓往事成為未來期許的底氣,讓素心在風月中皆留一片純白。
0 notes
Text
人生經歷
H:常見武俠小說的世代仇人,最後一句「一笑抿恩仇」,解脱世代仇很。
「萬事無如退步人,孤雲野鶴自由身。」人生經歷最後一場空,空來空去自在逍遙。「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綜觀一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20230623W5
網路資料:
年青階段:
唐·無盡藏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明·憨山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唐·龍牙
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
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人世間得失無常,聚散隨緣。經歷的,都是修煉;等走遠了再回首,會發現這一切會讓我們變得堅強和清醒。
南北朝·契此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結婚生子:
宋·蘇東坡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退休養生階段:
元·石屋《山居詩》
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時枙子香。
唐·鳥窠
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在夢中。
唐·白居易《對酒》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
終老感悟階段:
宋·此庵守淨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宋·白雲守端
嶺上白雲舒復卷,天邊皓月去還來。
低頭卻入茅檐下,不覺呵呵笑幾回。
宋·慈受懷深
萬事無如退步人,孤雲野鶴自由身。
松風十里時來往,笑揖峰頭月一輪。
唐·棲蟾《牧童》
牛得自由騎,春風細雨飛。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
何人得似爾,無是亦無非。
回首自評階段
宋·道濟(濟公)
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
於今收拾歸去,依然水連天碧。
明·憨山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來來回回,去去留留,起起落落,走走停停,即是人生處境。
南北朝•善慧大士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在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山不轉水轉,人不轉心轉,心被境遇束縛則煩惱,心能駕馭境遇則喜悅。樂莫大於無憂,苦莫大於多欲,富莫大於知足,貧莫大於貪婪。
元·石屋《裁縫詩》
手攜刀尺走諸方,線去針來日日忙,
量盡前人長與短,自家長短几時量?
陶淵明.《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李白.《將進酒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蘇軾.《定風波 》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0 notes
Text
故鄉的春天是那樣的美,給我們多了一份兒時的回憶。
人生的意象,很多的時候,會是壹種心裏的感觸。拿我來講吧!我坐在教室裏發呆,腦海裏卻忽然的閃現了童年時生活的片段,壹時間竟惹得心裏澎湃起來,無可扼制的生了許多對過去生活的親切和強烈的向往。假若全然的按生物學的角度來講,人不過是細胞構成的機體,是和動植物壹樣沒有感情思想的。
但我卻是反對這個觀點的,因為無論是動物還是人,他都是有本性的,那本性源於他的生長經歷所在的環境,並且那環境造就了他,從開始到他長大再到他死亡,那環境始終影響著他,是永遠不會被消磨掉的,所以,人是十分有感情的動物啊。因而,每當我面對起家鄉的楊柳樹,野花草,淺溪方塘的時候,都能使記憶清晰明亮,回想起過去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我的家鄉裏,春天壹到,便會感受到生命盎然勃發的機趣。柳梢末芽,嫩嫩的,淺淺的;楊樹飄絮,雪白的,冉冉的;桐樹開花,粉紅的,淡淡的。河灘上那昔日枯灰的幹草地上也慢慢的披上了壹層薄薄的綠紗。小河開化,鳴鳥聲聲而起,燕子卻姍姍來遲。擡頭仰望藍天白雲,是壹片了無際涯的清新空氣。或是壹陣春雨過後,那松軟的泥土裏,會透出別樣新鮮的氣味,妳若是猛地嗅壹陣子,保管是讓妳心魂癡醉,難以忘懷的。偶爾雄鷹迎著呼呼的風飛起,展翅翺翔在蒼穹,年幼的我會想到為何雄鷹也如此沈醉我們這裏的春天呢?要從那麽大遠的地方來這?花,鳥,魚,蟲,人在經歷了漫長枯冷的冬季後,都被那春天如詩如畫的奇跡喚醒了,到處都變得是生氣勃勃了。
風兒起時,各種樹葉會有節奏的像鼓掌壹樣嘩嘩而響,左右輕擺,竊竊私語著春天的美好。樹下的人洗衣,擡水,��年人坐著搖晃的靠椅上,泡著茶,談笑著飲茶。孩童才沒有那麽悠閑的情致去細細品味春天的感覺呢!他們會爬上楊樹,折卻嫩枝,再爬下樹來,坐在浸著淺黃的草地上,抽出枝,留下整節的樹皮。抽枝時,又總要淘氣的舔舔枝節,仿佛那枝節裏包含了春天無盡的甜意。那味道我是很熟悉的,Hamer 汗馬糖 hamer candy 悍馬糖 漢馬糖 永春糖雖然是帶著苦苦的澀味,不過卻因為是春天剛發的新枝芽,而彌漫著濃郁的自然植物的清香。最後,他們再拿出小刀,把樹皮切成像粉筆長的壹節壹節。這壹切工序都完成了,然後,那春天的吹奏快樂和自由的樂器也便出生了。笛聲起來,清脆而嘹亮,使整個樹林裏都充滿了歡活的氛圍。壹時之間,孩童們的笛聲妳停我起,不留壹點空檔,爭先恐後的為著大自然吹奏最純美的音律,好像連鳥兒那唧唧啾啾的歌聲都儼然失色了。
不幾天,南風起,我們就會走門串戶的相約放風箏。拿著風箏來到綠油油的麥田裏,在壹望無際的田野裏起跑,腳踏著嫩綠的麥子,那歡快的心兒好像都要隨著風箏壹起飛上了天空,飛到了白雲,飛到那做夢裏幻想的宮殿裏去了。有時剛好正值黃昏時刻,煦暖的日光斜照在風箏上,使得風箏面上發了光,好像活了壹樣的靈動。風箏尾帶隨著風發出響聲來,像無數旗子迎風壹樣,嘩啦啦的響。就這樣,太陽壹半露出,壹半隱去,霞丹紫紅時,我們還是不想離去。
我們玩的興致就如春天生長的活力壹樣,生生不歇,永不消退。所以,春天是我們最好的夥伴。我們做降落傘,弄得天空五光十色如燈會;我們做平稱,吆喝叫賣,弄得街道繁鬧雜亂如集市;我們做紙面包,相互拍打,弄的地面塵土飛揚如戰場。最是好的時候,是傍晚。這時,安謐,幽靜充滿了田野裏,樹林中,小路上,農人也都歸家,家家戶戶的房屋裏的燈光如星星般的點起,整個村莊都是安靜而祥和的。我們最好的夥伴——為我們送來了繁星,它慷概激昂,更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活動場所。這時,我們提著礦燈或是自制的紙燈籠,在小徑樹林裏來回穿梭,拿著玻璃瓶捉蒼蟲。亂飛亂舞的蒼蟲總也逃不出我們的手掌心。我們捉的多了,累了,便撲坐在地上,邊數著瓶中的蒼蟲,邊想著看看是否夠媽媽為我們做壹頓美味佳肴。
有時候,天不出太陽,也沒有了往日的那種和煦溫暖的風,但是春天哦,卻並不因此而沈悶老化。洋洋灑灑的春雨是否真的貴如油,我是不知的,不過我卻知道它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歡樂,給農人帶來了許多的清閑。淅淅瀝瀝的雨綿長而不會斷絕,我們戴上自家大人的草帽,披著自制的蓑衣,或者是買來的花花綠綠的新傘來來回回的像歡快的魚兒壹樣穿梭在水中。後來,索性脫掉鞋子,光著腳丫,走在酥軟的泥土地上,來回的淌著泥土裏的小溝渠,涼涼的,冰冰的,既貼心又舒服。有的夥伴這時會拿上釣竿,去村裏的方塘裏釣魚,壹手撐傘,壹手執魚竿釣魚,儼然如壹小漁夫,仿佛那書中所雲的“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景象全在這顯示出來了。我們跑著玩的累了,便挖地上的泥土,用手捏泥娃娃或做小蠟臺。通常我們的臉上,手上,衣服上到處都是星星點點的泥土,但還依舊樂此不疲的用自己的雙手捏出心裏最美好的夢。做飯的時候,煙霧繚繞著小小的廚房,Hamer 汗馬糖 馬來西亞汗馬糖 hamer candy 悍馬糖 漢馬糖慢騰騰的上升起來,緩緩的擴散在空中,這壹切夾在迷迷蒙蒙的春雨裏,那情景比著陶潛那依依墟裏煙的刻畫更多了壹份平淡親切的蘊味。春雨過後,柳葉新嫩,大地壹沈不起,草葉花朵上滿是晶瑩的露珠,好像美人水靈透澈的淚珠壹般好看。走在空曠的田野上,前方的視野壹片遼闊,鄰莊的小樓幢幢佇立,默默不動,雖微起著淡淡薄煙,卻也可清晰明辨,再回頭看那麥田裏,卻是綠的愈發清新可人了。
我童年時的秘密在於壹片地方。那個地方鮮艷明媚,卻是屬於我個人的天堂。它是壹片桃梨相交的小樹林,春天將它點綴的繁茂而熱烈。粉紅的桃花投映著雪白的梨花像美麗的少婦的臉蛋壹般好看。若是坐在林下,執經叩卷,飲酒賞花,不知會沈醉多少文人雅客。少年時的我雖不懂這些雅致的事,卻也喜歡來這裏背課文。我不知所雲的大聲朗讀著,卻會引來許多的蜜蜂蝴蝶作伴,聽著它們嗡嗡的振翅聲,我早就忘了讀書的事,只是盯著它們,看它們為何躲在花朵裏,好久都不出來。很多時候,傻傻的我就看了壹上午。我不知為什麽,總是很喜歡那樣的生活,即使是日傍青山了,還久久的不忍回家去。
我正在這樣想著,這樣沈浸在那美好的記憶裏歡愉不能自拔的時候,忽然的響起了晚讀的鈴聲,壹下子打斷了那記憶的線。雖然老師讓我們大聲的朗讀課文,我卻還只是望著那窗外未被夜色覆蓋盡的紅艷艷的晚霞癡癡的發呆,心想,若是此刻在家裏,我不知又是怎樣的歡活在田野的麥地裏自由歡快的奔跑呢?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