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钵飘香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buffetlicious · 11 months ago
Text
The lazy Susan was quickly filled with dishes as we continued with our reunion dinner. The Prawn Paste Chicken (虾酱鸡) featured plump and juicy mid-wings coated in a batter of fermented shrimp paste. Also known as Har Cheong Gai, it is crispy with an umami aftertaste and a hit with young and old.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he stir-fried French Bean with Dried Shrimp (虾米四季豆) might look deceptively plain but plain and simple it is not! The string beans or green beans is flash-fried with minced hae bee (dried shrimps) to absorb the wok hei (wok thermal radiation or breath of the wok) yet maintained the crunchy texture and aroma of the sea (dried shrimp). This dish was one of the highlights of the dinner.
Tumblr media
My nephew asked for this Fried Rice with Chicken (鸡丁炒饭) as he preferred it over the steamed white rice the rest of us are having. The Yam Ring (佛钵飘香) featured a ring of deep-fried mashed yam (taro) and filled with sautéed seafood such as prawn, squid and also various vegetables. Normally one would also find cashew nuts in it, but I didn’t notice any this time. Plating is done haphazardly as the chef just poured everything into the yam ring. If I will to do it, I would place the vegetables at the bottom and present the seafood on top with a sprinkle of crunchy cashew nuts over it. Anyway, dish is passable but not fantastic in taste and an “F” for presentation.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Popeye’s power booster canned vegetable is reimagined into Spinach with Trio Eggs (三皇苋菜). To enhance the power, three kinds of egg are used – normal chicken egg, preserved century egg and salted duck egg. Finally, the eyes is also protected with goji berry or wolfberry added into the thick soup. With all the above ingredients used, how can a vegetable soup like this not be good for you?
Tumblr media
Fish Maw & Crab Meat Soup (蟹肉鱼鳔羮) is the most expensive dish of the night at S$45 (large portion) due to the two premium ingredients. The thickened soup is chocked with the spongy fish maw, succulent crab meat and I also detected mushrooms in there. Before eating, drizzle a few drops of the black vinegar and add a dash of white pepper.
Tumblr media
The Emperor Chicken (皇帝鸡) is also known as herbal chicken. In the olden days, the emperor’s diet was strictly prescribed and monitored by physicians, because it was important for the emperor to be in excellent health in order to focus on governing the Kingdom. This was one of the healthy dishes the emperor ate! The chicken is wrapped in the waxed paper and aluminum foil then steamed for a few hours until the meat is tender and the flavours of the herbs is infused into the chicken.
Tumblr media
The last dish to be served is the Poached Prawns (白灼虾). If the ingredients are fresh, you just need minimum condiments and simple cooking style to bring out the best in taste. So here the prawns are boiled in basically water, ginger and scallion for a couple of minutes at most. Chinese cooking wine is then drizzled into the broth to enhance the overall flavours.
Tumblr media
For this reunion meal, we spent S$331.76 for the dishes, steamed rice and drinks including 10% service charge. I can foresee the next year we will be back here for our dinner again. After all the food is good and the place is nearby our houses.
49 notes · View notes
adzizi · 1 month ago
Text
佛钵飘香 Golden Crispy Yam Ring with Capsicum and Yuba, 花生麻滋 Peanut Mochi #foodporn #sedapgiler #fyp #MYfoodie #fypsarawak #menurahmah #postbariatricsurgery #bariatricmeal #minigastricbypass #bariatricwarrior #dinner #malaysianfood
0 notes
umakemehungry · 2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 Seafood place in Johor (1) Mixed Meat Bean Curd 菜香豆腐 (2) Dongbo Pork 东波肉 (3) Red Grouper 红斑 (4) Red Wine with Pork Ribs 红酒排骨 (5) Yam Ring 佛钵飘香 (6) Cantonese Style Mee 滑蛋生面 (7) Crab Bee Hoon 螃蟹米粉 (8) Salted Egg Crab 咸蛋螃蟹 (9) Lucky YeeSheng 七彩鸿运齐捞生 📍 Restoran Hook Sang 
Location: 1, Jalan Indah 16/8, Taman Bukit Indah, 81200 Johor Bahru, Johor, Malaysia #johor #Johorean #JB #JohorBahru #tripadvisor #malaysia #travel #umakemehungry #jbeats #malaysiaeats #golocal #yelp #asiantaste #柔佛 #马来西亚美食 #新山 #foodreview #foodblog #thefoodieinitiative #thewonderfoodies #forkyeahfoodies #teampixel #globaleats #globalfoodreboot #eatwithfoodiez (at Johor Bahru of Malaysia) https://www.instagram.com/p/CodVXBChBPy/?igshid=NGJjMDIxMWI=
0 notes
gateofwriting-blog · 3 years ago
Text
《歌德堡变奏曲1120》
 《歌德堡变奏曲1120》大佛顶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卷五阿难白佛言世尊!第二义门佛虽说今观世间解结人若不知其所结元我信是人不能解世尊我及此会中有学声闻亦如是从无始际沉迷妄与诸无明俱灭生虽得如是多闻根出家犹似隔日疟惟愿大慈哀愍沦今日身心云何结?从何名解宜何修?亦令未来苦众生不落三有免轮回作是语已及大众五体投地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示尔时世尊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亦为未来诸众生作将来眼出世因佛以阎浮紫金光手摩阿难顶开示即时十方普佛国六种震动诸世界微尘如来住世者各有宝光从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来祇陀林灌佛顶是诸大众得未有于是阿难及大众俱闻十方微尘佛异口同音告阿难:善哉阿难汝善问!��欲识知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唯汝六根更无他汝复欲知无上道令汝速证永安乐解脱寂静圆妙常亦汝六根非他物阿难虽闻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安乐妙常寂静圆同是六根非他物?佛告阿难如是曰:根尘同源缚脱一识性虚妄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见因根有相起妄识相见无性同交芦是故汝今根知见立知妄识本无明知见无见无妄识斯即涅槃无漏净云何是中容他物?尔时世尊大慈德重宣此义而说偈:真性有为空 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 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 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 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 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 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 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 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门 于是阿难及大众闻佛如来无上诲祇夜伽陀糅精莹精妙义理清透彻心目开明叹未有阿难合掌顶礼佛:我今闻佛无遮悲性净妙常真法句心犹未达未明了六解一亡舒结次惟垂大慈愍斯会及与将来诸众生施以法音洗沉垢即时佛于师子座整涅槃僧及伽胝揽七宝几复引手取劫波罗之华巾于大众前绾成结示阿难言此名何?阿难大众俱白佛:此名为结于华巾于是如来绾华巾又成一结问阿难:此名何等汝可知?阿难大众又白佛:此亦名结于华巾如是伦次绾华巾总成六结每结成皆取手中所成结持问阿难此名何?阿难大众复如是次第酬佛名为结佛告阿难如是曰:我初绾巾汝名结此叠华巾实一条第二第三结成时云何汝曹复名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织成巾虽本一体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若百绾成名百结何况此巾只六结终不至七不停五云何如来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结?佛告阿难此宝巾汝知此巾元一条我六绾时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同因结有异意云何?初绾结成名第一如是乃至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其成为第一否?不也世尊阿难言六结若存有次第斯第六���非第一纵我历生尽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佛言如是结不同��顾本因一巾造令其杂乱终不成则汝六根亦如是毕竟同中毕竟异佛告阿难如是曰:汝必嫌此六结巾愿乐一成复何得?阿难对言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生此结非彼彼非此如来今日总解除结若不生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何成?佛告阿难如是言:六解一亡亦如是由汝无始心狂乱知见妄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尘识妄如劳目睛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山河大地诸世间生死涅槃皆狂劳颠倒华相非自性阿难问于佛陀言:此劳同结云何除?如来以手将结巾偏牵至左问阿难:如是可解巾结否?不也世尊阿难言旋复以手偏牵右又问阿难可解否?不也世尊阿难言佛告阿难如是曰:吾今以手左右牵竟不能解此巾结汝设方便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散佛告阿难曰如是!若欲解除当于心阿难我说世间法从因缘生因缘灭非取世间和合相 世出世法如来说知其本因随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一滴之雨知头数松直棘曲现种种鹄白乌玄了元由阿难是故汝应知!随汝心中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灭诸妄销亡何不真?阿难我今问于汝此劫波罗宝华巾六结现前今欲解同时解萦同除否?不也世尊阿难言!是结本以次第生今日当须次第解六结同体不同时则结解时何同除?佛告阿难如是言:六根解除亦如是此根初解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解脱法已空不生是名菩萨修真道从三摩地精禅定得无生忍住自心阿难及会诸大众蒙佛开示得未有慧觉圆通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足而白佛陀言如是:我等今日心皎然快得无碍断迷惑一六亡义虽悟知然犹未达圆通本世尊我辈飘零苦积劫孤露何心虑不能预知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母若复因此际会成所得密言同先悟则与未闻无差别惟垂大悲惠秘严成就如来最后示 !五体投地是语已退藏密机冀佛授尔时世尊愍阿难普告众中大菩萨及诸漏尽阿罗汉:汝等菩萨阿罗汉生我法中成无学吾今问汝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通?入三摩地从何便?时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礼佛足而白佛陀如是言:我在鹿苑及鸡园观见如来初成道于佛音声悟四谛佛问比丘我初解如来印我阿若多妙音密圆于音声我得圆通阿罗汉如我所证音声上优波尼沙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我亦观佛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厌离悟诸色性从不净白骨微尘归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如来印我尼沙陀尘色既尽妙密圆我从色相得罗汉佛问方便证圆通如我所证色为上香严童子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我闻如来传真道教我谛观有为相宴晦清斋我辞佛见诸比丘烧沉香香气寂然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空非烟非火去无著来无所从无定所由是意销明无漏如来印我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圆我从香严得罗汉佛问圆通方便门如我所证香严上药王药上法王子五百梵天在会中即从座起礼佛足而白佛陀言如是:我无始劫为良医口中尝此娑婆界草木金石以为药名数凡有十万千如是悉知味属性苦酢咸淡甘辛味并诸和合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无毒悉能遍知悉明了承事如来了知味非空非有非身心非离身心析味因从是开悟悟真道蒙佛印我两昆季药王药上菩萨名会中今为法王子因味觉明菩萨位佛问圆通方便门如我所证味为上跋陀婆罗并同伴十六开士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我先于佛威音王闻法出家于浴时随例入室悟触水既不洗尘亦非体中间安然得无有宿习无忘不迷惑至今从佛出家修令得无学得无漏彼佛名我跋陀罗妙触宣明住佛子佛问圆通方便门如我所证触为上摩诃迦叶从座起及紫金光比丘尼顶礼佛足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有佛出世日月灯我得亲近闻修学佛灭度后供舍利然灯续明不间断以紫金光涂佛像自尔以来至于今世世生生身圆满紫金光聚及眷属此紫金光比丘尼即我眷属同发心我观世间六尘坏唯以空寂修灭尽身心乃能度千劫犹如弹指一瞬间我以空法成罗汉头陀为最佛说我妙法开明销诸漏佛问圆通方便门如我所证法为上阿那律陀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眠如来诃我畜生类我闻佛诃啼自责七日不眠失双目世尊示我方便门金刚三昧乐见明我不因眼观十方精真洞然观掌果如来印我阿罗汉佛问圆通我所证旋见循元斯第一周利槃特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闻法出家初值佛一句伽陀忆持佛得前遗后于百日得后遗前不能记佛愍我愚教安居调出入息时观息微细穷尽住异灭诸行刹那心豁然得大无碍至漏尽成阿罗汉无漏果住佛座下印无学佛问圆通我所证反息循空为第一憍梵钵提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我有口业于往劫轻弄沙门不敬僧世世生生牛呞病如来示我方便门心地法门味清净入三摩地得灭心观味之知非体物应念得超世诸漏内脱身心外遗世远离三有鸟出笼离��销尘法眼净成阿罗汉圣道果如来亲印登无学佛问圆通我所证还味旋知斯第一畢那嚩蹉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我初发心修佛道数闻如来说如是不可迷诸世间事乞食城中心法门 毒刺伤足于路中举身疼痛痛难忍我念有知知深痛虽觉觉痛复觉心觉清净心无痛觉我又思惟此一身宁有一心能双觉?摄念未久身心空三七日中诸漏尽成阿罗汉佛印记发明无学圣道果佛问圆通我所证纯觉遗身斯第一即从座起须菩提顶礼佛足白佛言:我旷劫来心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沙初在母胎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空亦令众生证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空空性圆明得罗汉顿入如来宝空海同佛知见印无学解脱性空为无上佛问圆通我所证诸相入非非非尽旋法归无斯第一即从座起舍利弗顶礼佛足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净如是受生如恒沙世出世间种种变一见则通获无碍我于路逢迦叶波为我宣说因缘法悟心无际从佛修见觉明圆了无碍得大无畏成罗汉为佛长子佛口生从法化生得无漏佛问圆通我所证心见发光照自性光极知见斯第一普贤菩萨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佛如来座下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弟子菩萨根修普贤行从我立名为印证世尊我用自心闻分别众生所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有一众生心发明愿修能修普贤行尔时我乘六牙象分身百千至其处纵彼障深未见我我与其人暗摩顶拥护安慰令成就佛问圆通方便门我说本因心发明分别自在斯第一是时孙陀罗难陀即于会中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我初出家入佛道虽具戒律未精进三摩地心常散动由是未获无漏果世尊教我方便门调息唯观鼻端白我初谛观三七日见鼻气如出入烟身心内明圆世界遍成虚净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白心开漏尽得圣果诸出入息化光明照十方界得罗汉当得菩提佛记我佛问圆通方便门我以销息息久明明圆灭漏斯第一即从座起富楼那顶礼佛足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无碍宣说苦空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数如来秘密诸法门我于众中微妙说得无所畏大勇猛世尊知我大辩才以音声轮教发扬我于佛前助转轮因师子吼成罗汉世尊为我作印记说法第一辩无碍佛问圆通方便门我以法音降魔怨销灭诸漏斯第一即从座起优波离顶礼佛足白佛言:逾城出家我随佛亲观如来六年苦亲见如来降诸魔制诸外道不究竟解脱世间贪欲漏承佛教戒遍修习三千威仪八万细性业遮业悉清净身心寂灭成罗汉我是僧众中纲纪佛陀亲自印我心持戒修身推无上佛问圆通方便门我以执身身自在次第执心心通达然后身心皆通利持戒修身为第一大目犍连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饭食逢遇那提三迦叶优楼频螺及伽耶宣说如来因缘义我顿发心大通达如来惠我���裟衣须发自落从佛修我游十方得无碍神通发明推无上成阿罗汉证圣果宁惟世尊及僧众十方如来赞神力圆明清净自无畏佛问圆通我旋湛心光发宣澄浊流久成清莹斯第一乌刍瑟摩于佛前合掌顶礼佛双足而白佛陀如是言:我常先忆久远劫我性多淫多贪欲有佛出世名空王说多淫人成火聚教我遍观百骸肢诸冷暖气阴阳气神光内凝克淫贪化多淫心成智火从是诸佛皆认证呼召我名为火头我以火光三昧力成阿罗汉证圣果心发大愿诸佛道我为力士伏魔怨佛问圆通方便门我以谛观身暖触无碍流通诸漏销生大宝焰销贪淫登无上觉斯第一持地菩萨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我念往昔久远劫普光如来现于世我为比丘修此行常于一切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平妨损车马我平填或作桥梁或负土如是勤苦不间断经无量佛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阛阓要人擎物我为擎至其所诣放其物行不计酬不取直毗舍浮佛现世时世多饥荒我负人无问远近取一钱 或有车牛被泥溺我有神力为推轮拔其苦恼助前行时国大王延佛斋我于尔时为平地毗舍如来摩我顶谓我当平自心地则世界地一切平我即心开见身尘与造世界诸微尘等无差别本一如微尘自性不触摩乃至刀兵亦无触我于法性悟自性悟无生忍成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闻诸如来宣莲华佛知见地及心地我先证明为上首佛问圆通方便门我以谛观身世界二尘等同无差别本如来藏妄发尘尘销智圆妙自性成无上道斯第一月光童子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水天教诸菩萨修水观入三摩地观身中水性无夺从涕唾如是穷尽津精血大小便利净与垢身中旋复水性同见水身中与世界浮幢王刹香水海等无差别皆水性我于是时成此观但见其水未无身当为比丘室安禅我有弟子窥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了无所见童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激水作声顾盼去我出定后觉心痛如舍利弗遭害鬼我自思惟未得解:今我已得阿罗汉久离病缘无病疾云何今日忽心痛或将无成复退失?尔时童子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告言:汝更见水可开门入此水中除瓦砾童子答应将奉教后入定时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我后出定身如初逢无量佛皆修习如是至于恒沙劫山海自在通王佛方得亡身证圣果与十方界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别今于佛得童真名预菩萨会得圣果佛问圆通方便门我以水性一流通得无生忍住自性圆满菩提斯第一是时琉璃光菩萨即于会中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沙劫有佛出世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明观此世界及众生皆是妄缘风力转我于尔时观世界观界安立世动时观身动止心动念诸动无二无差别我时觉了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至十方微尘及众生颠倒无定同虚妄三千大千复如是一世界内诸众生如一器中百蚊蚋啾啾乱鸣不停歇于分寸中发狂闹逢佛未几证圣果得无生忍时心开乃见东方现佛国为法王子事诸佛身心发光彻无碍佛问圆通方便门我以观察风无依悟菩提心即自心入三摩地合诸佛传一妙心斯第一其时菩萨虚空藏即于会中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我于如来定光佛得无边身遍法界尔时手执四宝珠照明十方微佛刹化成虚空成自身又于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微妙光流灌十方尽虚空诸幢王刹来入镜涉入我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身与空身能善入微尘国广作佛事得随顺此大神力由谛观四大无依妄生灭虚空无二佛国同 于同发明无生忍佛问圆通方便门我以观察空无边入三摩地证空性妙力圆明斯第一弥勒菩萨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我忆往昔微尘劫日月灯明佛出世我从彼佛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族姓尔时世尊教我修唯心识定妙法门入三摩地无生忍历劫以来不间断以此三昧事诸佛求世名心灭无有至然灯佛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觉妙圆识心三摩地乃至尽空佛国土净秽有无无二别皆是我心变化现弥勒菩萨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识性流出无量佛!今得授记补佛处佛问圆通方便门十方唯识我谛观识心圆明入圆实远离依他遍计执得无生忍斯第一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诸菩萨五十二众皆无漏即从座起礼佛足而白佛陀如是言:我忆往昔恒沙劫有佛出世无量光相继一劫十二佛其最后佛日月光彼佛教我如是修念佛法门三摩地譬如现今有二人一人专忆人专忘如是二人有若此若逢不逢见或离二人相忆忆念深 如是乃至累生世同于形影不相乖十方如来念众生如母忆子忆念切若子逃逝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母子历生不相违若众生心能忆佛念佛能至三摩地现前当来必见佛去佛不远无疑惑不假方便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香光庄严即此名我本因地常忆念以念佛心认自心入无生忍证圣果今于此界以此念摄念佛人归净土佛问圆通方便门我无选择摄六根净念相继三摩地念佛三昧斯第一
0 notes
garywonghc · 8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佛教、佛学、佛法
白云老禅师
通常学佛的人,最不容易搞清楚的就是“佛教、佛学、佛法”,几乎把这三者混为一谈。佛教,好像每一个人都懂,事实上佛教包含有佛学、佛法,如果谈佛教,只谈这些仪式、仪轨,谈一些型态上的问题,那只是宗教。但是我们要了解,世界上的宗教,至少在联合国承认的五大宗教,都强调必须要有教义、教堂、教士还要有信徒....这些是宗教的型态,所以五大宗教几乎都具备了这些,可是以五大宗教的佛教来说,我们必须要把握与其它四大宗教最大的不同点在那里?
也有人说:“信教都一样,为什么一定要信佛教?信佛教好象是一种迷信....”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在于宣扬佛法的教义,这些传道者本身具备的条件不够!以目前能看得出来的,譬如流浪在印度的达赖喇嘛,以前不说他们是佛教,反而称他们为喇嘛教,实际上是没有喇嘛教的,这只是佛教当初分布、流传的方向、地点的不同而已,西藏信的同样是佛教,只是依于他们当地的语言,称呼出家人叫做喇嘛,就好像在华北、华中、华南,称佛教的出家人都叫和尚,事实上以佛教的本身来讲,这些称呼都是偏于地方上的语言而形成的,譬如说和尚这名词,是新疆地区的语言,因为鸠摩罗什是新疆人,他来到华夏地区以后,无形中好像中国的佛教的出家人都叫和尚,其实和尚这个名词,不是汉语所形成的,新疆的土话叫做和尚(ㄏㄡㄒㄧㄤˇ),那是什么意思呢?翻成汉文叫做亲教师,就是可亲近的老师。
根据佛教经典上所说的,出家的统统称之为比丘、比丘尼,或者沙弥、沙弥尼,在家的就是优婆塞、优婆夷,另外还有一种身份叫做式叉摩那,这个名称很少有人去使用它,过去在大陆,五大律宗道场都很少去解释“式叉摩那”是什么?结果就变成一个笼统的名称,好像“式叉摩那”也是学佛女?优婆夷也是学佛女?那就变成好像都是在家的,其实在家优婆夷就是学佛女,这是由于对佛教的经典,尤其在律部所提出的一些名称没有深入认识,以喇嘛来讲,应该也都是比丘、比丘尼,其实称呼什么喇嘛、和尚、甚至尼姑的...这都是一些不正确的名称!尤其尼姑两个字,是梵文跟汉文合并一起的一个名称,尼是女性、姑不也是女性吗?那尼姑不就变成“女女”了?其实经典上关于佛教人员的结构、定位与形成都有明白的记载。
我也顺便告诉各位: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至沙弥尼、沙弥都很容易了解,但“式叉摩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式叉摩那”是在两种情况之下而称呼的,她本身显现的是一个出家女性的相,但在未出家之前她已怀孕了,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而出家,根据戒律,这时她必须回到俗家把孩子生下来,她这个时候的身份就不能叫沙弥尼或者比丘尼,而是叫做式叉摩那。如果她把孩子生下来以后,再回到僧团,她又恢复原来的面貌,是沙弥尼或者是比丘尼,这是第一种式叉摩那。
第二种式叉摩那呢?律部与经里面也有说明这事,当一个出家的女性,出家之前父亲与母亲健在,可是在父母不需要她照顾的时刻,她可以出家,因为她有兄弟姊妹可以照顾双亲,但是如果出家以后,双亲失去了可以照顾他们的人,这时不管你是比丘尼、或者是沙弥尼,必须要回去照顾父亲母亲,这不是还俗,只是现式叉摩那相,身份还是出家。一直到双亲有人照顾了,不需要她了,她再回到僧团,恢复原来的面目,这也叫式叉摩那。
为什么也有叫做学佛女的呢?因为她返还俗家以后,还是显出家相,但是她又不是出家人,为什么?因为她没有具备沙弥尼跟比丘尼的身份,可是她的表相是出家身份,所以这时候回到世俗,去照顾父母或处理事情,她还是维护她的出家身份,但要受持叫式叉摩那法的戒律,所以通常讲式叉摩那是专门指女性来说的,就是我刚刚讲的两个大前提之下的问题。在台湾也有所谓的律师在戒坛或者他平常的表现,把式叉摩那当成比沙弥尼还高,这是很大的错误!这个没有高低,因为如果她原来是比丘尼,回去处理事情,但是这时候她比丘尼的身份不存在了,就不能说她比沙弥尼大,比比丘尼小,不是这样分别的。
所以关系到佛教中的经、律、论或有关宗教的一些组织、架构,我们常常都会搞错,譬如以寺院来说,如果以原始的佛教,也就是佛陀时代的佛教来说,没有寺院这个名称,通常都是讲“兰若练处”,或者是说“兰若”,也就是现在一般人说的“精舍”,其实中文的意思是“清净的地方”,所以出家人住的地方都称之为清净的地方,什么“寺、院、庵、堂”都是中国人建立起来的!在“寺院”里能发现比较合乎原始佛教的说法,佛入灭了以后才有的“殿”或者“塔”的,这些在经典上的名称。如果谈到佛教,以宗教的大前提来看,当初在印度有十二大学派,佛教事实上是第十二个学派,末期的一个学派,也就是佛陀学派,在佛陀学派之前早���有十一大学派了,所以这第十二大佛教学派,在当时的印度,如果以正面的来说,它是一个改革性的学派,若以负面的来看呢,其它十一大学派都认为佛陀学派是一个叛逆的学派,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我们知道佛教正式形成是在印度,是在释迦牟尼佛时期,释迦牟尼佛是在什么前提之下成立这个学派呢?因为其它的学派总会有一些不圆满的地方,也就是有缺失,释迦牟尼佛他的思想强调众生平等、解脱自在,其它十一大学派都没有办法达到这种目的,譬如婆罗门讲究一个身份、地位...其它的学派,几乎都离不开身份、地位,所谓贵跟贱的差别,释迦牟尼佛为了改革这个观念,所以他强调众生是平等的,没有贵贱,没有阶级。譬如佛教僧团的组织,于中国而言,有师父、有徒弟,其实在原始佛教里面,并不称为师父、徒弟,只是一个法的传人而已,因为有师父、徒弟就已经不平等了!因此在原始佛教中,我们看僧团里面,只有所谓的“上座”、“上首”,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头,这只是在职务上面的差别,实际上在身份上是相同的,而中国建立僧团,跟我们中国的文化、历史、族性有关系,所以无形中会发现有这样的现象:譬如问人家“你是临济宗的第几世?”或“曹洞宗第几世?”这都是中国的特色,在原始佛教里面其实没有这些的。
以前我常说一句话,以我来说,即使是住持或者所谓的方丈,还是比丘!同样只是一个受供养的人,所以在我们中国,过去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比丘、比丘尼好像依附在自己的门下,有师父、住持或方丈,反而否定了那层受供养的比丘、比丘尼的身份,其实僧团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什么师父、徒弟、徒孙,那是中国的风格!所以谈宗教首先要知道它的组织架构以及它的成员,那么是什么时候形成中国的特色呢?就是从百丈怀海禅师建立起“丛林制度”,所谓“十方丛林”的时候开始。
其次再看僧团,刚刚提过原始佛教并没有寺院庵堂这种名称,都是讲“寂静处”,是出家人三个或者四个人聚在一起,在那里修行办道的地方,就是你的寂静处。所以佛陀时代,我们常看佛陀在某一个地方讲经说法,通常在经典中可以看到,譬如讲“灵鹫山”,它只是一座山的名字,我们说“竹林精舍”,其实“精舍”就是根据“寂静处”来的,所以释迦牟尼佛随便找一个树林子,那就是一个说法或举行法会的地方,没有什么寺庙庵堂。如果你们去过印度,去看八大圣地,尤其是度五比丘的地方,很多人以地上还有砖的痕迹及地理基础等,其实并不是如此,它本来就划了一个界线,很庄严的在那里或修行、或说法的一个地方。所以过去大部分称作“坛”,或有些则是休息的地方,你们可以到菩提伽耶去看,那里本来就没有房子,它是用砖做一个界线,��示这个区域是干什么?那个区域是让什么人住的,还有佛陀住什么地方....等等。其实睁开眼睛一看,不过就是一块平地,如果是树林子的话呢?为什么说“头陀行”,要说“树下一宿”,或在坟墓边过日子?如果随便找一片坟墓,那地方也可以称做“精舍”或“法坛”,用来作修行的道场,种种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经济的环境关系。
到了后期,尤其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你们看看佛教的寺院都是富丽堂皇,大家就会想这些宫殿怎么形成的?如果大家看过华严经,就知道华严经里面说到不同的世界,譬如讲到国土就有国王,或讲刹土就有佛愿的世界....这些情况是说什么呢?都是比照天道的宫殿而来的!所以我们说帝释天、三十三天或说忉利天,它有宫殿而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宫殿,我们出家众也没有宫殿,是依据出家了,成为人天师范,怎么还那么贫穷的样子呢?”所以才以天道的宫殿来作为我们僧团的一个环境,就是这么慢慢形成的!不只台湾、大陆,可以说从唐朝以后慢慢形成了中国寺院的特色,有殿堂、有寮房...譬如说一个大丛林,有九殿四十八堂,这都是从百丈怀海禅师建立起丛林制度,才有这一些!以上是说宗教的型态。(未完待续)
那宗教的内涵呢?就是指它的道理方法,也就是我们谈的经、律、论三藏,所以说宗教有它的组织架构、成员及它的经典,所谓的经典一般说是“大藏经”,其实现在的大藏经已经不同于以前了,为什么?现在的大藏经里除了原来的,还有很多“续藏”,那是怎么形成的?就是后期所谓的高僧、大德写的心得,也同样放到藏经里。实际说来,原来只有佛陀所说的经、律才是,至于论呢?都是修养到达了菩萨的境界所表现的心得,这些都称之为“论”。所以“论”不是佛说的,是菩萨们说的,只有“经”跟“律”才是佛说的。
可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常常看到,在中国的佛教,至少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都存在这种现象,好像只有一些人专门去修学经、律,普遍性的都还是依据论来修习,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因为佛陀说的经含义太深、太广,常说法义甚深微妙,不容易理解,那怎么办呢?就根据这些菩萨们的心得来学习佛法,一直到目前为止,常常看到这种现象,不管是弘法电视也好、佛教的杂志也好,表现出来的几乎都是什么论师说、菩萨说、祖师说,真正佛说的少之又少!为什么?好像从事经典与律部研究的也愈来愈少,反而在论部下功夫的愈多!那就是我刚说的,因为论是菩萨们的心得,心得的表现比较容易抓住,而的确有很多原典,涉及到文字的名相问题,有巴利文、梵文,还有的巴利文、梵文或者中文混合在一起,所表现的名相,常常令人分不清楚。从佛学辞典就可以看出来,很多名相如果弄不清楚就很容易错解,有的是梵文跟中文混合,有的是梵文跟巴利文.....那是关系到“经”的问题,“论”就比较容易了解。所以才会说大乘好像强调菩萨法,其实不可以用这种方式去看经律论,并不能单以“论部”来做为修习的依据或依归,毕竟我们是学佛,所以“论”只能拿来参考,好像读书、写心得报告;为什么在台湾有这种现象,几乎一个问题提出来,去问不同的法师,告诉你的答案都不相同,那是因为他学的是某一些菩萨的论,讲的就是那一些,如果是依据佛陀说的经典,肯定都是一样的!
譬如“布施”与“供养”这个名词,很多人好像理解,布施就是普遍对一般人;供养是对上的,那就会有问题产生,刚刚说过“众生平等”,在家的对出家的所谓“四事供养”,就是讲吃的、穿的、用的,以及医药等的供养,也可以说是一种布施,如果硬要说对出家人是供养的话,那就变成好像出家人比在家人高一等了,就不能够说是众生平等。又很多人把它当成是“布施波罗蜜”,其实不是,施就是付出,要注意“施”不是给予,是付出,为什么有这种差别?因为梵文的意思有这差别。“付出”通常是我自己拥有的,愿意给予更多的人得到同样的利益,但是这种付出不一定是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在内。那“给予”呢?就变成我们一般讲的施舍了,好像把别人看得很可怜 〝啊!某某!我有钱,我给你一点〞,这就不合乎佛法的平等之道。
通常讲佛、法、僧的内涵,除了有佛教的、佛学的以外,还有佛法的,我们怎么去认识与分别?其实“佛教、佛学、佛法”离不开佛、法、僧,而“佛、法、僧”也离不开“戒、定、慧”三学!前面所谈的佛教,就是谈它的架构、人员的组织、以及它的生活方式。我们看,打开一部经典,一开始都是讲: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地方,参与什么,都是跟一些什么人、什么对象,然后呢?大家出去托钵与化缘,回来后吃完饭,就坐下来....这些谈的都是佛教僧团的型态,经典后面才开始有佛说法,所以把经典前面跟后面说法的内容组合起来,就有佛学。此中可以发现一个最大的差别:佛教是一种信仰,你不一定具有这种知识,当然更没有这种修养,那佛学呢?有宗教的样子,可是它讲究知识经验或者道理方法,它只是一些学理、理论,一般人不一定做得到,也不一定去实行,而佛法却包含了佛教与佛学!所以这三者的关系,可以独立。但也可以知道,佛教跟佛学可以成为一体,佛法就包含了佛教与佛学,如果一定要很明显的界说,那么有道理、有方法,是一种知见,在概念上我们叫佛教,在学理上我们叫做佛学,佛法则关系到生死,把佛教与佛学这些内容适时成为可以让人得到解脱、完成涅盘的结果,达到这种境界的才叫做佛法!更简单的说法:能够解脱生死、离苦得乐的才是佛法。我们常常说“纸上谈兵”,那就是指佛学,而佛���是一些组织型态、仪轨这些东西。
可以说得更简单一点,只要你皈依三宝,不管是现在家、出家相都是佛教徒。那成为佛教徒以后,去学习有关的知识经验,就是佛学。知道这些知识经验,然后把它化为修养,显现它的饶益性,那就是佛法!这样能不能理解?因为这三个东西,尤其是佛学、佛法,如果再加上佛教,就会很乱!乱的原因就是没有办法去分辨三者的内涵。禅宗有一句话,说一个人能说善道,叫“知解之徒”,佛学就是知道这些经典文字,也能解释,但能不能去实践?那就关系到佛法了!
我们从经典中可以很容易去把握,所谓“佛教”就是佛法僧的型态组织;“佛学”以经典说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提出来一些名词、文句、法相,了解它的意思,好比说“烦恼即菩提”,烦恼是一门学问,菩提也是,可以说出为什么烦恼即菩提的道理来,这很明显就是佛学;如何完成佛法呢?比如“烦恼即菩提”,你能不能够化解烦恼显现菩提?能够化解你的烦恼,显现出菩提来,这才是所谓的佛法!所以我们常看,有所谓的佛学专家,其实“专家”两个字很难说,也许他是个学佛的,在佛学的范畴之内他知道的很多,但能不能把佛学化成为力量?就以“普度众生”来说,要具备什么?“慈悲喜舍、四弘誓愿、六波罗蜜法”....等,把这些条件、知识,统统搬出来,这就是佛学,但能不能够实践?能不能够使它发挥成为力量?所以必须要完成修养才能称之为佛法!可以这么说,从所谓的“一切智”、“道种智”跟“一切种智”来分,“佛学”就是一切智,包含世间的、出世间的学问,也就是世间的道理方法与佛教经典里面的道理方法,这称之为“一切智”。什么是“道种智”呢?那是专业性的,譬如佛学里面有十大学派,是属于道种智,看看十大学派中你偏于哪一个学派?那佛法呢?就包含了“一切智”、“道种智”。“一切智”就是说佛学,“道种智”,是佛学里面的专门性的道理方法,那佛法就包含了“一切智”、“道种智”所完成的“一切种智”!
所以学佛,要能分辨什么是佛教、佛学与佛法。有很多人自认为:我也看经典、也会打坐,甚至还能入定....如果是邪魔外道呢?可能还会说:“喔!我打坐还可以灵光出窍,还可以发光喔!”如果是这么说的话,那连佛学都不是!如果自认为是佛教的话,那也是附佛外道,就是附和在佛教这个宗教的前提之下所行的外道。这许多 “不如法的”,可以说就是佛教里的外道,真正佛教的本身是正信的,强调须“依教如法”,就是要依于佛陀所教的道理以及方法。
很多学佛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学了一辈子的佛,最后根本还不知道该怎么办?看看在台湾最近这些年来佛教的现象,好像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人家说这个好,一窝蜂就去学这个,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人家说那个好,又一窝蜂的去,好像海浪一样的飘过来、飘过去,最后学了一辈子:嗯!我也念佛了、也打坐了,好像也知道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但最后能不能去?不要说信心,根本是迷惑!如果能把“佛教、佛学、佛法”这三个搞清楚,一旦遇着经典上面,譬如谈到佛教的一些型态、架构,有一句话说“处处都是法、处处都是道”,你就必须知道,除了道理方法、还要能去实践!所以我提出两句话:“你所有的起心动念,都要与生死有关、要与道相应”,那才是在修习佛法!否则说的好听一点,你是在佛学上下功夫,说的不好听只是在装模作样,因为得不到它的利益!可见“佛教、佛学、佛法”,真正讲起来,佛陀的思想理念,最后的目标是进入涅盘境界,如果不能入达涅盘世界,可以说学佛是没有用的!
所以不了解“涅盘”的法义的话,会很容易造成误会,以为学佛是要死了才能有个确定?不能这么去看!必须知道“涅盘”本身的含义太多了,譬如说“不生不灭、寂静、解脱”.....这些几乎都叫做涅盘。所以涅盘不是死,解脱也不是死,而是任何一个问题,把它化解了就叫解脱。“涅盘”是把原来的一个事情化解了,而不会再发生了;那“解脱”呢?虽然问题化解了,但是还会再发生,所以我们常常谈解脱,有“究竟解脱”,什么是“究竟解脱”呢?要究竟解脱才能够入涅盘世界,也就是依于你的烦恼或业也好,业清净了、烦恼不会再生起了,那才叫究竟解脱!因为化烦恼、显菩提,那只是一个单一的解脱而已,必须要连烦恼都不生起了,菩提也不需要了,那才是究竟解脱,也就是涅盘境界!
所以我们常常把解脱当成死,把涅盘当成死,那是错误的!尤其,不管是在家、出家的,很多人谈往生,“往生”究竟是什么?念佛可以往生,那不念佛能不能往生?学佛可以往生,不学佛不能往生?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这都是不了解“往生”的意思,其实死了要往生到什么地方去?就是“往什么生处”的意思。譬如说还在六道之内的话,会认为“我现在是人道,我业太重,可能往生到畜生道或地狱道....假使你的福德因缘很好,就往生到天道,但是还是在三界六道中轮回,所以往生,并不是一定去西方极乐世界,能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那就要看你的道的修养,好比如果要去西方极乐世界,就必须具备“信、愿、行”三大资粮,如果造业太多,以欠债来讲,根本不知道该还给谁好,那一定是往生到畜生界;如果所做的是十恶不赦的业,如犯五逆罪之类的,一定是往生地狱道!所以不要把“往生”两个字认为都是去西方极乐世界。(未完待续)
所以谈佛教并不是一般人想的那么容易,什么拿三根香拜一拜,好像就是一个佛教徒。或者皈依三宝就是佛教徒,其中有一个问题:你拿三根香拜,究竟是在拜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想干什么?因为你皈依三宝,总是有所求,如果不考虑种种问题,那连佛教徒都不是!我们看,常常有一些人说:“我皈依三宝了,我有皈依证。”或者说:“我受过菩萨戒,有菩萨戒的证书。”那请问念佛、修西方弥陀净土的,是不是就发给一个西方极乐世界的证书呢?那叫做世间法,佛法可不是这么说的;但是我们是人,所以也不要舍弃这些,因为世间法,人的世界本来就是如此!不可以去否定它!但是也不能去执着它!此中就涉及到佛学、佛法了。
尤其初学佛的人最容易犯的一个��病,睁开眼睛看到的,竖起耳朵听到的,几乎都是别人的缺点,这些人几乎是标准的佛教徒,他能够看到、听到别人的缺失与错误,可说他连佛学也不懂,因为佛学还要告诉你,看到别人的缺失,须返照自己有没有犯同样的缺失?如果看到别人的缺失,发现自己也有这种缺失,就要想办法去调伏、去修行,以化解这些缺失,那就涉及到佛法了!所以“佛教、佛学与佛法”这三个名词必须真正的搞清楚。只要随便提出经典里面的名词,或是法相的认识、或遇着一个什么问题,都可以从中发现“佛教的、佛学的、佛法的”存在了。
以前我也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口渴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就是喝水,这谁都知道!我也说过:“凡是能止渴的都是对的!”但是这没有涉及到佛法,最多只是佛学的理论而已!如果涉及到佛法的话呢,口渴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去化解你的渴”。我们知道口渴会不自在、会烦恼,要怎么样让自己能够化解烦恼,不但不烦恼,还能止渴?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泡一杯热茶给他喝,这里面就有佛学、也有佛法,你们把这个问题思考一下!想想,这个人正在那里渴得不得了,因而起烦恼,在电视剧中也常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人在外面忙得不得了,回到家里,一打开热水瓶里面没有水,打开冰箱也没有饮料,就会气得摔东西。其实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是泡一杯热茶给他喝,就可以发现有没有修养?为什么?如果那个人怪说:“我口渴的不得了,你还给我热茶喝?”那根本烦恼就不能化解,等于烦恼加烦恼,如果他真正懂得佛学,也懂得佛法的话,拿了这杯热茶,真的能止渴,为什么?因为要是一杯温的或者冰的水,就咕噜咕噜,一口喝下去,可能愈喝愈渴,原先的那个渴的烦恼,还是没有办法消失!因为口渴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缘境,已形成了烦恼,须先使烦恼能够平静下来,才不会口渴得那么厉害,你们去思考一下,如果拿了这杯很烫的热茶,会不会一口就喝下去?不会的!一定是一边吹,慢慢的一点点的喝,边吹边喝....是不是那个烦恼的心念就会不存在了?缘于完全把心念放在想把这杯热茶吹冷,便会心平气和,慢慢的来,那才真正能止渴!能做到这样,才可以谈得上是懂得佛法,不像一般人、渴的不得了,拿杯热茶给他,可能气得连杯子都会摔掉!
所以,什么叫做修养?修养是要有行为,去慢慢完成的哩!是要经过修行,完成某一种知识经验,才叫做修养,可是我们平常总是不知不觉,口渴了、很方便嘛!有矿泉水....甚至什么都没有,也可以打开水龙头喝自来水,但是很少去做佛法所谓“内观”的修养、表现!我前面不是提过吗?“处处都是道,处处都是法”,禅宗说“抓住了是你的!抓不住就当面错过!”这些话你们都很熟,可是能不能用得上?所以我另外有两句话:“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思想、发挥智能”!为什么要讲这一些?人有很多的潜力,可以慢慢去累积,如果平常完全不去修行,就不可能有什么潜力,潜力是平常慢慢培养出来的,一旦拥有了,自然就会表现出来。看一个人有没有修行?就是看他平常有没有修正身口意的缺失,有没有去调整自我,改变不好的,使好的更好,那才叫做修行!也就是须完成某一种功德才叫做修养!什么是功德?就是具备了条件,而且可以表现出来!我们常常讲的“德养”,就是功德完成的,这种功德是慢慢从修行中而来!
最后再看看“佛教、佛学、佛法”:佛教包含了佛、法、僧,这一个整体,都叫佛教!佛学呢?是对“佛法、僧”的一些道理方法的认识,这种种的知见与了解都叫做佛学;而后把这一些道理方法表现出来,发挥成为有饶益性的力量,那就是佛法!这样大家能不能够辨别?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中药”是中国的药材、药理,有各式各样的药材都叫中药,假设“中药”是佛教,中药里头各式各样的药材,都有它的效用,能治什么病的这些道理方法,就等于佛学;进而你针对病症,拿这些中药的药材,治好别人的的病,就是把他的病化解掉,能完成这种结果,林林总总整个加起来就是佛法!这样容易了解吧!如果以个人来讲呢,你这个人由“地水火风”组织成你的色身,再加上六根、八识、五蕴,最后完成你的心识,或者我们叫做精神的内涵,这都叫佛学;那以一个人来讲,是一个概念就是个宗教;佛法呢?就是发挥你的生命力,能够完成这种饶益性的结果!
再举一个例子:你们坐的这种椅子,整个椅子就象是一个宗教的型态;它的理论是不管你拿的是木头的、金属的或者是石头的,把它怎么组合起来,以至完成这把椅子,这就是佛学;最后这把椅子真正能够用得上,这里面又关系到椅子的学理跟实用性,为什么?因为有的材料很容易坏,有的金属很容易生锈,还有因为环境的不同,它会成为坏相....其中又涉及到许多精神的、物质的现象。像物质的有“成住坏空”;精神的有“生住异灭”,其中就有“教、学、法”。所以,几乎眼目之所及,都可以发现这三者!当然这要具备一些基础,究竟你对佛、法、僧了解多少?以戒定慧来讲,你在修行、用功上,完成的修养有多少?所以,我们常常说:佛法是要能够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去化解那些缺失,圆满那些问题,绝不是告诉你怎么做,好像烦恼来了,我给你一个菩提,你就可以把那个烦恼打掉?绝对没有这回事!烦恼也是你自己烦恼,如果想显现菩提,就必须去认识、去了解烦恼,而后怎么样去突破它、化解它,这中间必须要能觉悟到什么,最起码你要知道自己为什么烦恼?可不可以不烦恼?这都有道理、有方法,但是要你自己实际去修行,慢慢去体验与发现,才能够完成修养。
以上谈的是“佛教、佛学、佛法”的一些概念,不管你是学佛法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是五十年,总是离不开这些东西,问题是你能不能发现其中的粗、细、微妙的不同?粗相的很容易把握,进入到细的就很难了,若要达到微妙的境界那就更难了!可是难归难,没有做不到的!只要自己肯修,这个“肯”,头一个就要能“舍我”,千万不要动不动把一个“我”摆在前面,等于“自己出不去、人家也进不来”。学佛最大的障碍就是因为“有我”,所以对于自己的“我”,要能够去调伏它、改正它,从有我到无我,这不是念一念:“唉!不要执着计较起分别嘛!”这并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有时候自己不想要,可是还是会要,为什么?怕自己受到伤害,就会找理由、找方法来保护自己,一切都为了保护那个我,所以为什么要去苦行?为什么要修波罗蜜法?都是为了调理那个“我”,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可是你绝不可以,把别人的我当成自己的我,或者把自己的我去代替别人的我,世俗不是有这种话吗?“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同样的“也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建筑在别人的快乐上”,那你才有调理自我的机会,这就要建立一个空间,要学习“止观”与五蕴调���的道理方法。
10 notes · View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