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shinjihi · 1 year ago
Quote
中国大陸の歴史で漢民族は何千年も異民族に支配されて来た 
夏朝はタイ系が支配者 
殷朝は北狄
隋朝は鮮卑
唐朝も鮮卑
遼朝は契丹
金朝は女真
元朝はモンゴル
清朝は女真の末裔の満洲族

中共に国として「4000年の歴史」などは存在しない https://shinjihi.hatenablog.com/entry/2022/02/13/175403 #六四天安門
https://shinjihi.hatenablog.com/entry/2022/02/13/175403
15 notes · View notes
fhzdn · 2 years ago
Text
youtube
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人。 他『天生帝王相』,打出生就异于常人。 40岁前不得不伪装自己藏尽锋芒,40岁后一展平生抱负。 从丞相到开国皇帝,只用了短短的8个月。 两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285年大分裂,最后由他一手终结。 中国历史《悠悠南北朝》的第22期,我们来聊聊隋文帝杨坚的故事。
0 notes
ari0921 · 5 months ago
Text
「宮崎正弘の国際情勢解題」 
令和六年(2024)5月26日(日曜日)
    通巻第8266号
 パラノイア指導部の幻覚症状は狂気を帯びてきた
  習近平の『中華民族共同体概論』なるものをどう読むべきか
*************************
シン文化大革命の本格化なのか?
『中華民族共同体概論』なるものが発表された。毛沢東が提唱した階級革命ではなく、むしろ漢民族の文化的、人種的ナショナリズムを基軸とする、幻覚症状が顕著なのである。
中国共産党の少数民族政策に対する新たなアプローチは、少数民族が政治的、文化的自治権を行使し「自らの家の主人」となることを認めた過去の約束を頭から否定した。
新しい概論は中国の過去と未来に漢民族中心の物語に変色され、チベット人、ウイグル人、モンゴル人、その他の先住民族の「主権」と「祖国」は消去され、漢民族の植民地主義と人種形成の目的論に置き換えられた。時代錯誤も甚だしいと言える。
習近平がとなえる「中華民族」とかの抽象的概念は「統一された多民族国家」を統治するための新しい正統性を明確に表現している。『中華民族共同体概論』が提示す考え方は、民族統治に対する従来のアプローチ、「共産主義的多文化主義」というパラダイムから漢民族中心の文化的および人種的ナショナリズムへの根本的な後退を表している。
2018年に改正された中華人民共和国憲法は、1億2500万人と公認されている「少数民族」に対し、10億人を超える漢民族との平等を引き続き約束している。それぞれの故郷において、憲法はこれらの少数民族が「自治権を行使」できるよう「地域自治」を約束している。「独自の言語」『独自の文化』の権利も含まれるのである。この憲法を土台から無視しているのは、さすがに無法国家である。
『中華民族共同体概論』は、少数民族に漢民族の規範への服従と、言語、文化、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緩やかな消去を要求しており、中華人民共和国の少数民族を新たな漢帝国の植民地の「臣民」と定義した。
▼多様な意見はもはや少数民族自治区公共の場では存在しない
新たな正統派思想、「習近平の国家建設事業の強化と改善に関する重要思想」と呼ばれているものは、少数民族や漢民族の当局者から反対されてきた筈だった。
近年の典型がウイグル族への撤退的な弾圧だった。党国家官僚機構の再編、新疆ウイグル自治区やその他の辺境地域での暴力的な取り締まり、そして「民族問題」を担当する少数民族当局者の粛清がつづき、多様な意見はもはや公共の場では存在しない。
チベットのパンチェンラマは23年間、行方不明である。習近平主席が自ら宣言した「新時代」が到来した。
1991年のソ連崩壊後、民族分離主義の危険性と伝統的な中華文化の復興が緊急に必要であるとの強迫観念に取り憑かれた中国共産党は、「第二世代の民族政策」を提唱した。
政権の安定に「深刻な課題をもたらす根深い問題」とは、海外から煽られたテロ、過激主義、分離主義の三つの「悪の勢力」だけでなく、国内の「イデオロギーの誤解」や��誤った見解」も含まれる、とする。
「一部の地域では、少数民族文化の特殊性を誇張して「後進的で奇妙な風習や習慣」を促進している一方で、「一部の人々」は「意図的に少数民族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を強調し、中華民族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を薄め、意識的または無意識的に中華民族の共通性を無視している」と報告された。
『中華民族共同体概論』はこれまでの少数民族優遇政策を批判している。
過去の称す民族への政策は「当初の意図から逸脱し、民族的差異を固定化し、狭い民族意識を助長し、誤った『少数民族例外主義』論を生み出した」とし���ウイグル族、チベット族、モンゴル族が自らの歴史を歪曲し、「文化的多様性の保護を利用して後進的な生活様式や固定観念に固執する」ようになったなどとした。
同概論では中国の歴史に関する13の「講義」を中心としている。
また、習近平政権下での国家建設活動の新たな指導政策策定の意味、重要性、影響を解説している。
驚き桃の木は「中華民族は、約200万年前に、中国特有のヒト科のグループとともに出現した。その後、周囲の民族をその優れた華夏・漢民族の中核に引き込み、吸収することで有機的に成長し、途切れることなく分裂することなく、その規模と地理的分布を拡大した」そうな。
ホモサピエンスは235000年前、北京原人の人骨が再発見されたとしても、中国の最古のものは50万年前の類人猿である。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で北京原人の化石が見つかったのは1929年12月2日だが、その後、頭骸骨は行方不明である。
 
しかも「中華文明の寛容、平和、開放性」が自然な成長をもたらしたなどと吠え、文明の衝突、植民地主義、略奪、弱肉強食を克服した中国は、帝国と国民国家の両方の上部構造を超越する「人類文明の新しいパターン」を開拓したとなどと事大主義的な幻想を唱えている。妄想に近いのではないか。
なにしろ「すべての民族が中華民族とその国民国家に「同一視し忠誠を誓う必要性」を持つために国民を「導く」積極的な役割を果たさ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し、「中華民族は絶対に『想像上の共同体』ではなく、むしろ5000年以上の中国文明の伝統が染み込んだ巨大国家共同体である」とパラノイア症状は重症になる。
たしかに殷王朝から秦始皇帝、漢帝国と中国では易姓革命が継続されたが、秦も隋も唐も鮮卑系であり、元はモンゴルであり、清朝は満州族だった。漢族の王朝は漢と明と宋でしかないが、この歴史実態は「中華民族共同体」でひとくくりにするわけだ。
『中華民族共同体概論』では中国文明は約5000年前に共通の政治共同体を生み出した「血縁の基盤」の上に築かれたと主張している。
第一の特徴は「血」という用語が夥しく使用され、中国の歴史全体を通じて、民族間の結婚、文化の融合、地域間の移住、「絡み合った血統」について頻繁に言及している。
習近平は漢民族と少数民族の関係を説明する際に「大家庭」の比喩を頻繁に用いている。中華人民共和国建国の際に毛沢東が同じ比喩を用いたとき、「中華民族の家族の血縁関係」を明らかにしようとした。つまり、「あなたは私の中におり、私はあなたの中におり、誰も他の人から切り離すことはできない」というわけである。
第二に、各民族の意識と中華民族の共通意識との関係である。両者は「手を取り合って」はいるものの、同等ではない。むしろ、中華民族全体の利益が第一であり、各民族の意識は「中華民族共同体の意識に従属し、奉仕すべきである」とする。
第三に、中華文化と各民族文化の関係である。「中華文化は背骨であり、各民族文化は枝葉である。根が深く幹が強くてこそ枝葉が栄える」
第四に、物質と精神の関係がある。「経済と社会の発展は、自然に国家の統一をもたらすものではない」とし、党の指導者は「魂のエンジニア」でなければならない。積極的に中国国民全員の思考、隠語、行動、身体を形成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が、少数民族は後進的と見なされているため、特別な配慮が必要である。
冒頭にのべたように、現在の中国では毛沢東を尊敬するパラノイア指導部によって、新たな文化革命が本格化している。漢民族の文化的、人種的ナショナリズムの波である。過去の約束、政策、歴史を歪曲することで、漢民族中心主義の神話を再構築しようとしていることになる。つまり、中国共産党王朝にただ一人の主人がいる。
それが漢民族基軸のシン帝国、習近平皇帝ということである。
8 notes · View notes
the-monkey-ruler · 9 months ago
Note
I read somewhere that Nezha's father Li Jing is one of the 4 Heavenly kings. How common is this belief? I don't think it's universal because in JttW when Wukong is fighting the Bull Demon King the 4 Kings AND Li Jing are among the deities that help catch the demon.
I certainly haven't seen them considered the same person myself. The four heavenly kings are Vessavana, Virūlhaka, Dhatarattha, and Virūpakkha and come from Buddist mythos. I certainly haven't heard any stories of the two being the same mostly since FSYY also has the character separate as Nezha fights the Four Heavenly Kings in combat so they are not his father.
But isn't uncommon for legends to be inspired or to be considered the same character depending on the region and I think this might be a case of King Li being inspired by King Vessavana.
"The original image of King Tao Wen is holding a pagoda in his right hand and a trident in his left hand. In later China, in order to match the auspicious meaning of "good weather", the towers and halberds on the statues' hands were usually changed to "umbrellas" representing "rain". King Duowen has many sons, one son is named Dujian, and the other is named Nazha (some say Nazha is the grandson of King Duowen), both of whom are important protectors of Buddhism.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image of Li Jing, the Tota Li Heavenly King in Fengshen Yanyi and "Journey to the West", comes from the "Duowen Heavenly King". -his baidu page.
"Li Jing, nicknamed Tuota Heavnly King, is a military god in ancient Chinese myths and legends. He evolved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uddhist god of Martial Wealth and the famous general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He is a national sacrificial god respected by both Buddhism,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 also Baidu page
So I would say that in modern times you wouldn't find anyone thinking that King Li and Vessavana as the same person as they diverged from each other in their mythos. Similar to how Nezha isn't considered to be the same as Nalakuvara, but rather acknowledged to be inspired by him but has moved on to his own own entity. I would say that maybe @baihuruibaozha could know more but hopefully, this clears up some things.
7 notes · View notes
hachikenyakaiwai · 1 year ago
Text
Tumblr media
【かいわいの時】推古天皇二十一年(613)十一月条:掖上池・畝傍池・和珥池を作る。又難波より京に至る大道を置く(『日本書紀』)。
7世紀初めの推古朝には、遣隋使を派遣し、中国を手本として国の整備が進められ、上町台地の先端に近くに難波津が整備されました。推古15年(607)に遣隋使として派遣された小野妹子らの帰国とともに、翌年隋から裴世清らがやってきました。裴世清は飛鳥の北東の大和川沿いにある海石榴市(桜井市)で迎えられたことから、おそらく大和川水運を利用したと考えられます。
ところが、遣隋使から中国では幅広い直線道路が整備されていることを聞いた推古らは、道路の整備が急務であると考えました。『日本書紀』推古21年(613)には、「難波より京に至る大道を置く」と記されています。この京とは飛鳥の小墾田宮のことです。大道とは幅の広い直線道路でしょう。裴世清の来朝から5年後のことです。
この推古21年に置かれた大道とは、難波宮から南へ直線的にのびる「難波大道」と、それに直交する竹内���道と一般に考えられてきました。しかし、発掘調査によって「難波大道」の設置は7世紀中ごろ以降であることがわかり、竹内街道の設置も7世紀中ごろ以降と考えら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竹内街道ではなく、渋河道・龍田道・太子道(筋違道)のルートこそ推古21年に設置された大道ではないかと考えられます。このルート沿いには7世紀前半に建立された四天王寺、渋川廃寺、船橋廃寺、衣縫廃寺、平隆寺、斑鳩寺(法隆寺)、中宮寺などの寺院が建ち並びます。そしてこのルートならば、それまで利用していた大和川に沿ったルートでもあります。しかも、大和と河内のあいだの峠越えとして、もっとも高低差の小さいルートでした。四天王寺、渋河、斑鳩という聖徳太子(厩戸皇子)に関連深い地を通ることから、このルートを整備したのは聖徳太子だったと考えられます。
壬申の乱の際にも大坂道とともに西からの攻撃に対する大和の守りの要となり、天武8年(679)には、龍田山・大坂山に関が置かれています。飛鳥時代には、龍田道が最重要路だったことがわかります(安村俊史)。柏原市立歴史資料館・館長の連載コラム「龍田古道(2)飛鳥時代の龍田古道」2022より=図も。
(図)「7世紀前半の難波から飛鳥への道」
10 notes · View notes
katuo1130 · 10 months ago
Text
蔡英文秘史 家史
先祖告誡我們——
瞭解一個人,必先瞭解其家史、身世,瞭解基因密碼與基因病變。
姓乃黃帝之後,源出於姬姓。
蔡姓始祖,可追溯到周朝時的蔡叔度。鄭樵《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載:「蔡氏,文王第五子蔡叔度之國也。自昭侯以下,春秋後相承二十六世,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蔡叔度,周初「三監」之一,周文王之第五子,為周武王之弟。武王克商之後,叔度受封於蔡(今河南上蔡縣),為蔡國國君,史稱「蔡叔」。武王讓蔡叔與管叔、霍叔三人共同監管武庚(商紂王之子),教治殷民,稱為「三監」。武王去世,周成王年幼繼位,由周公旦臨朝攝政,蔡叔與管叔等不服,聯合武庚一起叛亂,被周公平定後,蔡叔被放逐。以後,周成王又封蔡叔之子胡於蔡。蔡國立國約600年,西元前447年被楚國所滅,蔡國遺民仍以國為姓。
據史書記載,蔡氏得姓於蔡國,發展於濟陽,故蔡姓族人大都以「濟陽」為「郡望」或「堂號」,以志家世根源。
濟陽蔡氏最初是指居於陳留考城縣的蔡氏家族。濟陽郡始設於晉代,西晉惠帝時,將陳留郡一部分劃出設置濟陽國,後改為郡,治所在濟陽,領濟陽、考城諸縣,轄區相當於今河南蘭考、民權一帶。西晉永嘉之亂,漢人南遷,蔡氏族人亦隨之遷居江南、江東。隋唐之後,蔡姓在南北各地都有發展,而在東南沿海一帶尤盛,因此至今仍有「陳林王鄭蔡,天下��一半」的俗諺。
據莆田東沙《蔡氏族譜》和仙遊楓亭譜(蔡襄族譜)記載,蔡用元乃蔡氏入閩始祖,時在唐代。自蔡用元至蔡襄共六代。蔡襄乃北宋慶曆名臣,為官清正,政績卓著,擔任泉州太守時主持建造洛陽橋,名揚天下。在泉州,「青陽衍派」堂號的故事,更是蔡氏族人幾乎家喻戶曉的。在晉江青陽蔡氏祠堂的正廳,有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裔出周代,肇基唐代,官封宋代,長綿百代振家聲」,下聯是「脈映濟陽,支分莆陽,派衍青陽,好就三陽開泰運」。這副對聯概括說明了青陽蔡姓的源流和發展。溯本追源,青陽蔡氏根在濟陽,後又傳衍到福建莆陽,再由莆陽遷居青陽,故稱「濟陽——莆陽——青陽,三陽開泰」。
明崇禎年間,已有蔡鳴震自金門遷入澎湖。鄭成功率軍收復臺灣時隨之入臺的有不少蔡姓人,泉州、晉江、石獅許多蔡氏留在雲林、屏東等地墾植。明永歷年間,金門人蔡相將、蔡道賓兄弟等由金門遷居到澎湖。清康熙年間,又有南安人蔡為謝、蔡廷、蔡構等入臺開墾。經過400多年繁衍,如今臺北市區、臺北金山鄉、萬裏鄉、基隆市一帶,蔡氏蔚為望族。
蔡姓在臺灣繁衍發展,幾乎遍及臺灣全島各地。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蔡姓的子孫隨處可見。據臺灣有關方面統計,臺灣的姓氏有1000多個,蔡姓名列臺灣百家姓中第8位,人口超過100萬。
蔡英文的祖上蔡攀龍(1738—1798),是大清一位大名鼎鼎的虎將,當年就是他率部一舉平定臺灣叛亂、收復了臺灣,保持了大清領土完整,受到乾隆皇帝親筆詔書嘉獎,榮獲一等功臣。
◎乾隆皇帝欽賜蔡攀龍「健勇巴圖魯」的名號
蔡攀龍本是貧苦出生,年少時以捕魚為生,因力氣頗大,被一老翁看上,覺得此人大有可為,便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蔡攀龍為妻,並建議其從軍。他憑藉著自己的一身力氣參軍入伍,給自己拼一個美好的前程。聽從了岳丈的建議,蔡攀龍決定從軍。
行伍後,蔡攀龍很快就立下了戰功,並被提拔為廈門提標千總,分訊玉州。當時的廈門,海盜猖獗,時時侵擾中國東南沿海領域,身為千總的蔡攀龍假扮成商人,待海盜想要對商船搶劫之時,一舉將海盜捕獲。因為此事,蔡攀龍又被升為廈門守備。
此後,蔡攀龍步步高升,乾隆四十七年升為閔安左營守備,第二年的八月份又擔任金門鎮中軍左營遊擊,四十九年又被凋為澎湖右營遊擊。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林爽文率領義軍攻佔了彰化縣城,莊大田則從臺灣的南部發動起義,迅速攻佔了鳳山,這讓全臺灣都為之震動。
臺灣坊間傳言,駐臺的清軍準備放棄府城退守到安平,一時之間,府城從上到下人心惶惶。就在臺灣民眾因為林爽文起義而惴惴不安時,蔡攀龍奉福建巡撫徐嗣的命令率領700水師趕到了府城,雖然人並不多,但是援軍的到來暫時穩定住了臺灣府城的人心。
乾隆五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蔡攀龍在收復鳳山的作戰中表現英勇,但是很不幸,總兵郝壯猷在鳳山受到了義軍的伏擊,軍隊被迫退回府城。
三月二十七日,林爽文和莊大田的義軍妄圖趁勢圍攻府城。蔡攀龍奉水師提督常青的命令固守府城近郊的桶盤棧,保護了府城周邊的安全。蔡攀龍由於在鳳山以及府城戰役中優秀的表現,被連升兩級,擔任臺灣北路協副領一職。
林爽文起義被鎮壓之後,蔡攀龍因為赫赫戰功被提升為海壇鎮總兵,不久又改任臺灣鎮總兵,後來還曾擔任過福建陸路提督。乾隆皇帝欽賜蔡攀龍「健勇巴圖魯」的名號,請畫師在紫光閣為其畫像,用來嘉獎蔡攀龍在平定臺灣所立下的戰功。當年那個貧苦的少年,變成了威風凜凜的總兵。
嘉慶三年,蔡攀龍在金門去世,後人將蔡攀龍的屍骨安葬在了金門徑林。蔡氏的後人也將蔡攀龍奉為入臺之後的第一先祖。
3 notes · View notes
lilinyu-22 · 10 months ago
Text
家史
先祖告誡我們—— 瞭解一個人,必先瞭解其家史、身世,瞭解基因密碼與基因病變。
姓乃黃帝之後,源出於姬姓。 蔡姓始祖,可追溯到周朝時的蔡叔度。鄭樵《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載:「蔡氏,文王第五子蔡叔度之國也。自昭侯以下,春秋後相承二十六世,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蔡叔度,周初「三監」之一,周文王之第五子,為周武王之弟。武王克商之後,叔度受封於蔡(今河南上蔡縣),為蔡國國君,史稱「蔡叔」。武王讓蔡叔與管叔、霍叔三人共同監管武庚(商紂王之子),教治殷民,稱為「三監」。武王去世,周成王年幼繼位,由周公旦臨朝攝政,蔡叔與管叔等不服,聯合武庚一起叛亂,被周公平定後,蔡叔被放逐。以後,周成王又封蔡叔之子胡於蔡。蔡國立國約600年,西元前447年被楚國所滅,蔡國遺民仍以國為姓。 據史書記載,蔡氏得姓於蔡國,發展於濟陽,故蔡姓族人大都以「濟陽」為「郡望」或「堂號」,以志家世根源。 濟陽蔡氏最初是指居於陳留考城縣的蔡氏家族。濟陽郡始設於晉代,西晉惠帝時,將陳留郡一部分劃出設置濟陽國,後改為郡,治所在濟陽,領濟陽、考城諸縣,轄區相當於今河南蘭考、民權一帶。西晉永嘉之亂,漢人南遷,蔡氏族人亦隨之遷居江南、江東。隋唐之後,蔡姓在南北各地都有發展,而在東南沿海一帶尤盛,因此至今仍有「陳林王鄭蔡,天下占一半」的俗諺。 據莆田東沙《蔡氏族譜》和仙遊楓亭譜(蔡襄族譜)記載,蔡用元乃蔡氏入閩始祖,時在唐代。自蔡用元至蔡襄共六代。蔡襄乃北宋慶曆名臣,為官清正,政績卓著,擔任泉州太守時主持建造洛陽橋,名揚天下。在泉州,「青陽衍派」堂號的故事,更是蔡氏族人幾乎家喻戶曉的。在晉江青陽蔡氏祠堂的正廳,有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裔出周代,肇基唐代,官封宋代,長綿百代振家聲」,下聯是「脈映濟陽,支分莆陽,派衍青陽,好就三陽開泰運」。這副對聯概括說明了青陽蔡姓的源流和發展。溯本追源,青陽蔡氏根在濟陽,後又傳衍到福建莆陽,再由莆陽遷居青陽,故稱「濟陽——莆陽——青陽,三陽開泰」。 明崇禎年間,已有蔡鳴震自金門遷入澎湖。鄭成功率軍收復臺灣時隨之入臺的有不少蔡姓人,泉州、晉江、石獅許多蔡氏留在雲林、屏東等地墾植。明永歷年間,金門人蔡相將、蔡道賓兄弟等由金門遷居到澎湖。清康熙年間,又有南安人蔡為謝、蔡廷、蔡構等入臺開墾。經過400多年繁衍,如今臺北市區、臺北金山鄉、萬裏鄉、基隆市一帶,蔡氏蔚為望族。 蔡姓在臺灣繁衍發展,幾乎遍及臺灣全島各地。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蔡姓的子孫隨處可見。據臺灣有關方面統計,臺灣的姓氏有1000多個,蔡姓名列臺灣百家姓中第8位,人口超過100萬。 蔡英文的祖上蔡攀龍(1738—1798),是大清一位大名鼎鼎的虎將,當年就是他率部一舉平定臺灣叛亂、收復了臺灣,保持了大清領土完整,受到乾隆皇帝親筆詔書嘉獎,榮獲一等功臣。
◎乾隆皇帝欽賜蔡攀龍「健勇巴圖魯」的名號 蔡攀龍本是貧苦出生,年少時以捕魚為生,因力氣頗大,被一老翁看上,覺得此人大有可為,便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蔡攀龍為妻,並建議其從軍。他憑藉著自己的一身力氣參軍入伍,給自己拼一個美好的前程。聽從了岳丈的建議,蔡攀龍決定從軍。 行伍後,蔡攀龍很快就立下了戰功,並被提拔為廈門提標千總,分訊玉州。當時的廈門,海盜猖獗,時時侵擾中國東南沿海領域,身為千總的蔡攀龍假扮成商人,待海盜想要對商船搶劫之時,一舉將海盜捕獲。因為此事,蔡攀龍又被升為廈門守備。 此後,蔡攀龍步步高升,乾隆四十七年升為閔安左營守備,第二年的八月份又擔任金門鎮中軍左營遊擊,四十九年又被凋為澎湖右營遊擊。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林爽文率領義軍攻佔了彰化縣城,莊大田則從臺灣的南部發動起義,迅速攻佔了鳳山,這讓全臺灣都為之震動。 臺灣坊間傳言,駐臺的清軍準備放棄府城退守到安平,一時之間,府城從上到下人心惶惶。就在臺灣民眾因為林爽文起義而惴惴不安時,蔡攀龍奉福建巡撫徐嗣的命令率領700水師趕到了府城,雖然人並不多,但是援軍的到來暫時穩定住了臺灣府城的人心。 乾隆五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蔡攀龍在收復鳳山的作戰中表現英勇,但是很不幸,總兵郝壯猷在鳳山受到了義軍的伏擊,軍隊被迫退回府城。 三月二十七日,林爽文和莊大田的義軍妄圖趁勢圍攻府城。蔡攀龍奉水師提督常青的命令固守府城近郊的桶盤棧,保護了府城周邊的安全。蔡攀龍由於在鳳山以及府城戰役中優秀的表現,被連升兩級,擔任臺灣北路協副領一職。 林爽文起義被鎮壓之後,蔡攀龍因為赫赫戰功被提升為海壇鎮總兵,不久又改任臺灣鎮總兵,後來還曾擔任過福建陸路提督。乾隆皇帝欽賜蔡攀龍「健勇巴圖魯」的名號,請畫師在紫光閣為其畫像,用來嘉獎蔡攀龍在平定臺灣所立下的戰功。當年那個貧苦的少年,變成了威風凜凜的總兵。 嘉慶三年,蔡攀龍在金門去世,後人將蔡攀龍的屍骨安葬在了金門徑林。蔡氏的後人也將蔡攀龍奉為入臺之後的第一先祖。
2 notes · View notes
zxingxing-33 · 10 months ago
Text
家史
先祖告誡我們—— 瞭解一個人,必先瞭解其家史、身世,瞭解基因密碼與基因病變。
姓乃黃帝之後,源出於姬姓。 蔡姓始祖,可追溯到周朝時的蔡叔度。鄭樵《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載:「蔡氏,文王第五子蔡叔度之國也。自昭侯以下,春秋後相承二十六世,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蔡叔度,周初「三監」之一,周文王之第五子,為周武王之弟。武王克商之後,叔度受封於蔡(今河南上蔡縣),為蔡國國君,史稱「蔡叔」。武王讓蔡叔與管叔、霍叔三人共同監管武庚(商紂王之子),教治殷民,稱為「三監」。武王去世,周成王年幼繼位,由周公旦臨朝攝政,蔡叔與管叔等不服,聯合武庚一起叛亂,被周公平定後,蔡叔被放逐。以後,周成王又封蔡叔之子胡於蔡。蔡國立國約600年,西元前447年被楚國所滅,蔡國遺民仍以國為姓。 據史書記載,蔡氏得姓於蔡國,發展於濟陽,故蔡姓族人大都以「濟陽」為「郡望」或「堂號」,以志家世根源。 濟陽蔡氏最初是指居於陳留考城縣的蔡氏家族。濟陽郡始設於晉代,西晉惠帝時,將陳留郡一部分劃出設置濟陽國,後改為郡,治所在濟陽,領濟陽、考城諸縣,轄區相當於今河南蘭考、民權一帶。西晉永嘉之亂,漢人南遷,蔡氏族人亦隨之遷居江南、江東。隋唐之後,蔡姓在南北各地都有發展,而在東南沿海一帶尤盛,因此至今仍有「陳林王鄭蔡,天下占一半」的俗諺。 據莆田東沙《蔡氏族譜》和仙遊楓亭譜(蔡襄族譜)記載,蔡用元乃蔡氏入閩始祖,時在唐代。自蔡用元至蔡襄共六代。蔡襄乃北宋慶曆名臣,為官清正,政績卓著,擔任泉州太守時主持建造洛陽橋,名揚天下。在泉州,「青陽衍派」堂號的故事,更是蔡氏族人幾乎家喻戶曉的。在晉江青陽蔡氏祠堂的正廳,有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裔出周代,肇基唐代,官封宋代,長綿百代振家聲」,下聯是「脈映濟陽,支分莆陽,派衍青陽,好就三陽開泰運」。這副對聯概括說明了青陽蔡姓的源流和發展。溯本追源,青陽蔡氏根在濟陽,後又傳衍到福建莆陽,再由莆陽遷居青陽,故稱「濟陽——莆陽——青陽,三陽開泰」。 明崇禎年間,已有蔡鳴震自金門遷入澎湖。鄭成功率軍收復臺灣時隨之入臺的有不少蔡姓人,泉州、晉江、石獅許多蔡氏留在雲林、屏東等地墾植。明永歷年間,金門人蔡相將、蔡道賓兄弟等由金門遷居到澎湖。清康熙年間,又有南安人蔡為謝、蔡廷、蔡構等入臺開墾。經過400多年繁衍,如今臺北市區、臺北金山鄉、萬裏鄉、基隆市一帶,蔡氏蔚為望族。 蔡姓在臺灣繁衍發展,幾乎遍及臺灣全島各地。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蔡姓的子孫隨處可見。據臺灣有關方面統計,臺灣的姓氏有1000多個,蔡姓名列臺灣百家姓中第8位,人口超過100萬。 蔡英文的祖上蔡攀龍(1738—1798),是大清一位大名鼎鼎的虎將,當年就是他率部一舉平定臺灣叛亂、收復了臺灣,保持了大清領土完整,受到乾隆皇帝親筆詔書嘉獎,榮獲一等功臣。
◎乾隆皇帝欽賜蔡攀龍「健勇巴圖魯」的名號 蔡攀龍本是貧苦出生,年少時以捕魚為生,因力氣頗大,被一老翁看上,覺得此人大有可為,便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蔡攀龍為妻,並建議其從軍。他憑藉著自己的一身力氣參軍入伍,給自己拼一個美好的前程。聽從了岳丈的建議,蔡攀龍決定從軍。 行伍後,蔡攀龍很快就立下了戰功,並被提拔為廈門提標千總,分訊玉州。當時的廈門,海盜猖獗,時時侵擾中國東南沿海領域,身為千總的蔡攀龍假扮成商人,待海盜想要對商船搶劫之時,一舉將海盜捕獲。因為此事,蔡攀龍又被升為廈門守備。 此後,蔡攀龍步步高升,乾隆四十七年升為閔安左營守備,第二年的八月份又擔任金門鎮中軍左營遊擊,四十九年又被凋為澎湖右營遊擊。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林爽文率領義軍攻佔了彰化縣城,莊大田則從臺灣的南部發動起義,迅速攻佔了鳳山,這讓全臺灣都為之震動。 臺灣坊間傳言,駐臺的清軍準備放棄府城退守到安平,一時之間,府城從上到下人心惶惶。就在臺灣民眾因為林爽文起義而惴惴不安時,蔡攀龍奉福建巡撫徐嗣的命令率領700水師趕到了府城,雖然人並不多,但是援軍的到來暫時穩定住了臺灣府城的人心。 乾隆五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蔡攀龍在收復鳳山的作戰中表現英勇,但是很不幸,總兵郝壯猷在鳳山受到了義軍的伏擊,軍隊被迫退回府城。 三月二十七日,林爽文和莊大田的義軍妄圖趁勢圍攻府城。蔡攀龍奉水師提督常青的命令固守府城近郊的桶盤棧,保護了府城周邊的安全。蔡攀龍由於在鳳山以及府城戰役中優秀的表現,被連升兩級,擔任臺灣北路協副領一職。 林爽文起義被鎮壓之後,蔡攀龍因為赫赫戰功被提升為海壇鎮總兵,不久又改任臺灣鎮總兵,後來還曾擔任過福建陸路提督。乾隆皇帝欽賜蔡攀龍「健勇巴圖魯」的名號,請畫師在紫光閣為其畫像,用來嘉獎蔡攀龍在平定臺灣所立下的戰功。當年那個貧苦的少年,變成了威風凜凜的總兵。 嘉慶三年,蔡攀龍在金門去世,後人將蔡攀龍的屍骨安葬在了金門徑林。蔡氏的後人也將蔡攀龍奉為入臺之後的第一先祖。
1 note · View note
774 · 2 years ago
Quote
西晋が滅びてから273年、西晋の短い統一期間を除くと350年以上にも及ぶ長い分裂の時代は終わり、隋によって統一された。
南北朝時代 (中国) - Wikipedia
2 notes · View notes
nanwuamituofo · 11 days ago
Text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集)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集)  2010/4/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0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這個「會集本」三個字不要,就是《清淨平等覺經解》就可以了。我們用的這個本子,會集是山東鄆城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這個註解是黃念祖居士的,黃老也是密宗的金剛上師。註解一共有四卷,現在我們精裝成一冊。剛才諸位看到這個本子,我手上這個本子,是去年修訂的。這個本子流通得很多,在海內外,十年前,第一次我們印了一萬本,以後幾乎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流通。我們請看第一卷,這一次我們學習,完全學習黃老的註解,我們報答這個老人晚年一番苦心,繼承老師的弘願,希望把淨宗永遠傳承下去。這在昨天,我們把這個因緣給諸位做了報告。
  今天我們看第一卷,「從前言、概要至正釋經文第一品至第三品」,這是說第一卷的內容到第三品。總共四十八品,全經。我們先看「壹、前言」。「夫淨土法門者,乃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也」。開頭這一段,這一小段是讚歎淨土,把淨土讚歎到極處了。真的是這樣嗎?釋迦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說了很多經,哪一部經是最重要的,就是第一經?我們有這個想法,殊不知古人早就有這個說法了。在隋唐時代,東西方的大德,東方是我們中國的一些高僧、祖師大德,西方是從印度到東方來傳道的、譯經的這些大師們。其中還包括日本、韓國到中國來留學的這些大德,以後他們回國,都成了本國的宗師,像日本十三個宗派,都從中國傳過去的;往南去還包括越南,所以越南的佛教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當時就有祖師大德提出這麼一個問題,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經,哪一部經可以代表世尊一生的經教?這些大德們幾乎都公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家公認的,不管哪一宗、哪一個派別都承認。所以《華嚴》變成佛法的根本法輪,就像一棵大樹一樣,這是根,這是本,所有的支派都從這個根本衍生出來的。《華嚴》最後再追究,《華嚴》是根本,《華嚴》最後的歸宿,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什麼樣一種氣象?
  華藏世界的本師是毘盧遮那如來,文殊、普賢是幫助毘盧遮那佛的,教化眾生,��弟子當中的首領,這兩大弟子。文殊主解門,代表智慧;普賢主行門,代表修證,這是一個行門、一個解門,普賢菩薩到最後,《華嚴經》以善財童子為代表,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在經裡面我們看到這兩位菩薩。文殊是七尊佛的老師,學生都成佛了,許許多多都成佛了,他老人家還是菩薩身分,還是協助毘盧遮那佛,教導法身大士,慈悲到極處。這叫倒駕慈航,他成佛了,他退到菩薩位置上來,這個裡頭都有表法很深的意思。佛教眾生不好教,為什麼?佛是代表本體,就是代表法性。法性沒有相,法性是什麼?法性是常寂光,我們淨土四土最高的叫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是法性,常寂光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這兩方面都談不上,所以沒辦法才叫個常寂光。「常」是永恆不變,這是常的意思。「寂」是清淨寂滅,你看六祖惠能大師見性了,頭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寂就是這個意思。滅是什麼?滅是滅一切煩惱,《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就是大乘教裡面所說的無明煩惱,叫根本無明,分別就是塵沙煩惱,大乘經上說的,執著叫見思煩惱,名稱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華嚴經》上講的我們容易體會,但是那個真實義很難懂,體會得囫圇吞棗。所以大乘經上講的根本無明、塵沙、見思是不太好懂,但是講解起來更容易理解。所以我們曉得,這是經教上的名詞術語,它是不定的,佛無有定法可說。所以叫我們依義不依語,你要懂得它的意思,別執著它的語言、文字、名相,都不必執著,懂得它代表的意思就對了。
  所以我們學佛,要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一代時教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就是淨土。在華嚴會上看到,文殊、普賢帶領著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從初住菩薩到十地菩薩,還到等覺,叫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就四十個,加上一個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哪裡去?到極樂世界去,拜阿彌陀佛去。你們想想這個境界,再想想毘盧遮那佛的度量多大!如果我們現在說,一個老師,我們跟著這個老師,我們居然發現一個好的老師,把我們的同學統統帶到那個老師那裡去了,這老師心裡怎麼想法?那不是很難過嗎?那是背師叛道。不但毘盧遮那佛沒有反對,而且毘盧遮那佛歡喜,好,你們到那邊去太好了,去看阿彌陀佛。為什麼?阿彌陀佛跟毘盧遮那佛不二,是一不是二。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善巧方便,幫助你修行證果,在時間上大幅度的縮短了。你在華藏世界,我們講圓教初住菩薩,他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要多長的時間?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是這麼說法的,不是說從我們現在,不是的,你明心見性那一天算起,沒有明心見性不算,明心見性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從那天開始算起,要那麼長的時間。到西方極樂世界呢?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天就圓滿了,這叫什麼?念劫圓融,不可思議!所以你說極樂世界多殊勝。所以古大德說,再追究的時候,佛法的頂尖、尖端,從《華嚴》我們就追到了《無量壽》,《華嚴》最後歸《無量壽》,《無量壽》是專講極樂世界的。
  《無量壽經》有九種本子,可以說夏蓮居老居士這個本子是最好的一個本子,這五種本子裡面算是第一本善本書,是集五種原譯本的大成,集大成的工作。這個事情,從宋朝時候就一直有人想做這個事情,王龍舒首先完成,這個後頭我們有詳細報告,做得是不錯,但是還是有瑕疵,不是盡善盡美。到以後清代咸豐年間,魏默深居士第二次會集,當然比王龍舒的本子好,王龍舒只看到四種原本,魏默深是五種原本都看到了,會集得不錯,可是還不是盡善盡美,裡面有問題。一直到最後,民國初年夏蓮居老居士第三次會集。很奇怪,三次會集都是在家居士、在家菩薩,說明這個淨土跟在家的緣非常非常殊勝,所以三次會集都是在家的。它裡頭表法的義趣深,成就無比的殊勝,這個在這後面我們統統都能夠看到。
  他一開頭就給我們介紹,他說這個法門是「一乘了義」。什麼叫一乘經?通常我們看到是二乘,二乘是大乘、小乘,這叫二乘。三乘,三乘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就是把小乘開成聲聞、緣覺,聲聞是阿羅漢,緣覺是辟支佛,把它分開成兩個,辟支佛比阿羅漢要高一些,叫三乘。世尊在《法華經》上說過,說明諸佛如來應化到這個世間來教化眾生,《法華經.方便品》上有一句話,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這首偈非常重要,換句話說,佛講三乘、講二乘是方便說,真實說呢?真實說就是一乘法。「一乘」就是佛乘,換句話說,這個法門是教人成佛的,而且是就在這一生成佛,這叫一乘法。大乘,大乘是成菩薩,你在這一生修到最高的果位是菩薩,這大乘。如果你在這一生修成阿羅漢、修成辟支佛,這是小乘。就跟我們讀書一樣,一乘是什麼?一乘是研究所的博士班,你這一生拿到最高學位,大乘是碩士班,小乘是學士,大學畢業學士,這是佛門三個學位的名稱,這個要知道。什麼法門一生能夠證得究竟的佛果,這就叫一乘,那這個法門也是一乘法門,這個經是一乘經。
  我們先講「一乘」在佛經裡一般的解釋,乘是比喻像車,古人用車來做比喻,大乘是大車,古時候的大車是馬車,馬車大,人可以坐得多。我記得我小時候在南京念書,上學坐馬車,一個馬車坐多少個學生?十四個,坐馬車上學,這是抗戰勝利之後還有。我是抗戰勝利之後,三十四年、三十五年的時候,三十五年在南京讀書,那個時候馬車很多,公共汽車不多。小乘,就是羊車、鹿車,鹿、羊它的車就比較小,坐一個人、二個人。佛在《法華經》上用這個做比喻,乘是運載的意思,「佛說一乘之法,為令眾生,依此修行,出離生死苦海,運至涅槃彼岸」,這個涅槃是究竟涅槃。小乘也叫涅槃,叫偏真涅槃,小乘出生死是出六道輪迴的生死,所以他證得偏真涅槃。大乘,大乘是離兩種生死,第一種叫分段生死,我們現在一段一段的,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第二種是變易生死,變易生死不好懂,就像我們念書,就比喻來說,我們念一年級,這一年念完了,明年升二年級,一年級就死了,二年級就生了,是這個意思。這是說什麼?我們在菩提道上,無論是大乘、小乘,小乘有八個位次,大乘《華嚴經》上四十一個位次,你一步一步往上升,下面就離開,升到上面,這叫變易。變易不是真的生死,為什麼用生死?生死苦!你升上一級你也很辛苦,你去做你的功課,不是那麼容易就升上去,所以你也得要吃一些苦頭,你才能向上提升。你看一個人從小學、中學、大學念到研究所,也得念上二十幾年,你吃了很多苦頭才能把學位拿到,這叫變易生死。從阿羅漢以上,就是離開六道,六道裡是兩種都有,變易也有,分段也有;六道之外,就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裡有變易,沒有分段生死。六道裡面這種生死之苦,六道之外是沒有的,它有變易。就是修行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也要真正努力精進,還得要放下分別,放下分別的習氣,再放下妄想。放下妄想,十法界就沒有了,那就到一真法界,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
  世尊既然他的目標,真正的目標是希望這一切眾生快快成佛,跟他一樣。可是眾生的根性不相同,迷惑有淺深,習氣不一樣,迷得深,習氣重,大乘法他不能接受,所以就用方便法。譬如我們的老師、父母都希望我們得到博士學位,博士學位不是很容易就拿到的,怎麼辦?辦學校,辦小學、辦中學、辦大學,慢慢把你提升。這些中學、小學、大學都是權巧方便,博士班才是真正目標,佛教學亦如此。你看世尊在菩提樹下覺悟之後,這是大徹大悟,他把他悟入的境界圓圓滿滿的說出來,說了十四天。這十四天是在定中說的,我們看到釋迦佛在菩提樹下入定,不知道他在那裡講經,講什麼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他證得的境界。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中國,唐朝時候惠能大師,他也明心見性了。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裡,五祖給他講《金剛經》,惠能大師不認識字,當然不會有經本,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大徹大悟。他��說出他的境界,說了五句話,那五句話跟釋迦牟尼佛講的《華嚴經》沒有兩樣,《華嚴經》濃縮起來就這五句,這五句展開來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
  能大師說的五句話,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想到,見性了,沒想到性本來就清淨,從來沒有染污過。我們的自性有沒有染污?沒有,染污就不是真的,那就變成假東西。我們講染污是什麼東西?阿賴耶染污,阿賴耶是妄心,自性是真心,真心從來沒有染污過的。所以染是妄心,我們現在迷了,真的不認識了,把假的當作真的,虧就吃在這裡。第二句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本不生滅就是大般涅槃,這是古印度所有宗教夢寐以求的不生不滅。現在每一個宗教都講,講永生,就這個意思。有沒有永生?有。真的自己就是永生,假我有生死,這個我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你多舒服、多舒暢,你的恐懼沒有了。這是假的東西,隨它怎麼生滅,真的我永恆不滅,你把這個真的找回來,佛教導我們就是把真的找回來,這是大事。
  第三句他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世尊在《華嚴經》上講的一句話,明白交代出來了,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本自具足的。如來是講自性,大乘教裡面你看講佛、講如來,十大願王裡「禮敬諸佛、稱讚如來」,講佛是從相上講的,講如來是從性上講的,不一樣的地方在此地,相是假的,性是真的,這是這兩個名詞不同的地方。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就是你自性,你自性裡有智慧,圓滿的智慧。這是什麼?這是自性裡本具的,這不是學來的。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一般宗教讚歎上帝的話,讚歎神的話,上帝跟神未必有,自性是真有。為什麼我們曉得?上帝跟神也是六道眾生,天道,他也沒出六道,也沒有出三界,他還是迷而不覺,福報比咱們大,智慧比我們多一點,也不是究竟圓滿的,自性本具的智慧才是圓滿的。這是什麼?這在隱的時候,佛家叫隱現,隱是什麼?譬如我們現在這螢光幕,我們把這個按鈕把它關起來,畫面上什麼都沒有了,這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不能說它沒有,你打開頻道它就現前。打開頻道是什麼?「能生萬法」,它就現前。不現前的時候不能說它是無,現前的時候不能說它是有,這個《妄盡還源觀》上講得很清楚,你不能說它有。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得搞清楚。
  他第四句講的是「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如如不動,這個是修行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樞紐。你修什麼?佛家常講八萬四千法門,修什麼?告訴諸位,統統修的禪定,叫三昧。三昧是梵語,三翻作正,昧翻作定,正定。所以正定,你的心本來是定的,為什麼現在心這麼亂?這個亂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本定,從來沒有動搖過。這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這五句話說出來之後,五祖就說「行了」,衣缽就傳給他。傳給他怎麼?叫他趕快走,找個地方去避難。避什麼難?要知道,古今中外這個嫉妒障礙在所不免。你說忍和尚的道場,神秀大師在那裡住多少���,是他徒弟當中大家最敬仰的一個,每一個人都認為五祖傳法肯定傳給神秀,怎麼會無緣無故傳給別人,這個人素來又不認識,又不認識字?你看到黃梅八個月幹什麼?柴房裡面去破柴舂米。他在黃梅八個月,禪堂沒去過,講堂也沒去過,一天經沒聽過,怎麼五祖就把衣缽傳給他,誰服?沒人服,肯定要找他麻煩,把衣缽搶回來,這是小事,大事可能還把他命害了。所以叫他趕快走,衣缽拿了趕快就走。躲在獵人隊裡十五年,十五年大家把這個事情慢慢淡忘,他出來了。出來碰到印宗法師,印宗了不起!印宗那是嶺南,這我們今天講的廣東這一帶,那個時候稱為嶺南,第一個高僧,講經說法。他講經的道場就是現在廣州的,廣州叫什麼廟?風動幡動,本煥老和尚做過住持,廣東,我一下怎麼想不起來。光孝寺,對,光孝寺,就那個地方,在那個地方講《涅槃經》。
  六祖離開獵人隊到廣東,就是遇到這麼個道場,在這裡聽經,坐在後面。聽到兩個出家人在辯論,一個人說外面掛的幡動,你看幡在動;一個說不是幡動,風動,兩個人爭論不休,他在當中插一句,他說仁者,非常謙虛、非常客氣,仁者是菩薩的稱呼,最尊敬的稱呼,他稱仁者,「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他說「仁者心動」。這一聽的時候大家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印宗講完經下了台,跟他見面,一問他,那個對答我們現在講全是禪機。所以印宗法師就講,聽說黃梅傳法之後給這個行者,這是稱能大師,他說:莫非就是你?惠能大師就承認了。那就請求把衣缽拿出來展開我們看看,那衣缽是證明,這就認定了。印宗法師在經教裡還有一些問題向他請教,都給他解釋了。以後印宗給他剃度出家,所以印宗是六祖惠能大師的剃度師。可是剃度之後,印宗法師拜他做老師,這不是普通人,這是佛菩薩示現,哪有這麼大的度量?嶺南一代高僧馬上拜他做老師,能大師水漲船高,一下就被他抬舉起來了。否則的話,惠能大師要提到這麼深的位次上,至少得十年、二十年,這一下就提起來了。所以印宗我覺得是菩薩示現,這兩個人在唱雙簧,唱給我們看的,哪裡是凡人!
  他這五句話展開來就是《華嚴經》,《華嚴經》字字句句都離不開這五句。所以能大師所證得的,跟釋迦牟尼佛所證得的,同樣的境界。一個是以佛身,佛的身分出現,《普門品》上講的,「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能大師在中國,應以比丘身出現者,即現比丘身而為說法,沒有兩樣,這個我們要知道,佛法平等,這叫一乘法。所以中國禪宗是一乘,大乘那就不一定了,大乘不一定。一乘經裡面,古大德為我們講的,一乘經只有三部,《華嚴》、《法華》、《梵網經》。《梵網》非常可惜沒有傳到中國來,那是一部大經,分量跟《華嚴》應當是差不多的。只有一品,傳到中國只有一品,就是「菩薩心地戒品」,菩薩戒,就傳這一品,兩卷,其他的沒有看到。完整的那就是《華嚴》跟《法華》這兩部。《法華經》上,怎麼能肯定它是一乘經?一乘經一生成佛了。《法華經.提婆品》裡面講龍女八歲成佛,龍是畜生道,八歲的龍女,在龍宮裡面聽文殊菩薩講經,她聽懂了,覺悟了、明白了。諸位要知道,聞法開解,斷疑生信,她立刻就把行門成就了。行門是什麼?放下。你看大乘經上佛常講的,只要你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這三種煩惱放下,你就成佛了。所以我們相信,龍女聽明白之後,她就放下了,放下之後到靈鷲山見釋迦牟尼佛,拜完佛之後她就現佛身,在南方無垢世界成等正覺,《法華經》。
  《華嚴經》裡面我們看末後,善財一生圓證無上菩提,他在文殊會上得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用我們現在好懂的話來說,清淨心。你心怎麼會清淨?那不就跟惠能大師一樣嗎?「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就是根本智。他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這叫什麼?頓斷,一下就斷掉,他就證得。我們現在是懂得這個,放不下,問題在這個地方。人家真放下了,不但是執著放下了、分別放下了,連起心動念都放下了,妄想放下就是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這叫一乘經。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十法界就沒有了,所以十法界是個夢境,六道是夢中之夢。我們放下一切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再不執著了,你就醒過來,六道就沒有了,好像作夢醒了。作夢醒了,醒過之後那個境界是四聖法界,那還是一場夢,那個夢是煩惱比我們輕,是妄想分別。妄想分別放下,那個夢境也沒有了,四聖法界也沒有了。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一點都不假。十法界沒有了,什麼境界出現?華藏世界出現了,極樂世界出現了,這是諸佛的實報莊嚴土。它是不是真的?比我們來講是真的,我們這個世界千變萬化。所以我當時想這個問題想不通,它怎麼變?怎麼變都無有窮盡?我就想起小時候玩的萬花筒,他們找了很多萬花筒給我,就幾片,幾片彩色的這些紙片,放在三片玻璃當中,你這麼轉,你一轉它裡面這個圖案從來不會有個重複的。所以我學《還源觀》,《還源觀》裡面講「出生無盡」,用這個東西可以能代表,真出生無盡,它不是假的。我們這個宇宙之間千變萬化是什麼?念頭在主宰,意念在主宰,隨你這個念頭它起變化,是這麼一樁事情。所以要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
  佛這個經典裡面教我們什麼?就是教我們認清宇宙人生真相。這個命題,科學家是追求這個,哲學也是追求這個,宗教家也是追求這個,但都沒講清楚。他為什麼講不清楚?現在我們明白了,他永遠講不清楚,為什麼?他妄想分別執著沒斷,他沒放下;他放下,放下就是。有這個東西,你怎麼研究都是隔一層障礙,你沒有辦法解釋清楚,只有放下,回歸自性。為什麼?這東西不是真的,虛幻的。你要不相信,你有沒有作夢的經驗?有,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夢是真的是假的?我們這個世間���作夢沒兩樣,所以佛在經上用夢做比喻用得最多。「夢幻泡影」,這個比喻最主要的比喻是夢境,那個「幻泡影」都是陪襯的,主要就這個比喻。所以佛在《金剛經》上,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偈子教導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是佛對宇宙人生真相的看法。如露亦如電,這個電是閃電,露是露水,這就是兩個比喻,如電那是講一個一個念頭,就像閃電一樣;露水,它有一段時間,太陽出來之後就乾了、就沒有了,蒸發掉,那是講相續相。像我們在電影,看電影銀幕上這個畫面一樣,那個畫面是相續相,是幻燈片組合的相續相,不是真的。這個是我們從近代這些科學裡頭很清楚能體會得到,哪有一樣是真的?一樣真都找不到。如果真的找到真的,能夠說是永恆不變的,那就至少是實報土。
  極樂世界的東西是永恆的,沒有變化的,但是它也不是究竟真實。為什麼?經上講了,這個諸佛實報土怎麼出來的?他無明斷盡了,無明斷盡,無明習氣在,習氣沒斷盡。所以實報莊嚴土是無明習氣現的,不是無明,無明真斷盡了,就是他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的習氣太微細了,不但我們不知道,阿羅漢不知道,辟支佛也不知道,佛在經上講了,七地以前的菩薩都不知道,八地以上才發現,才知道有這個東西存在。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不是講我們一般修行的這個功夫,是講斷無明習氣。無明習氣沒有方法斷,只有隨它去,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古人講這個無明習氣,用比喻給我們說;那講不清楚,我們也體會不到。他用酒瓶,酒瓶盛酒的,把酒瓶酒倒掉,裡面擦乾淨,確實一滴都沒有了,但是聞聞有味道,那個味道叫習氣。有什麼方法去掉?沒方法,只有把瓶蓋打開放那裡,放個一年、半年,再聞聞沒有了。我們的無明習氣要多久才沒有?三個阿僧祇劫。你別去管它,這叫無功用道,決定不能有念頭去斷它,有念頭斷它,你的無明增長了,起現行,不理它就完了,沒事。
  所以在實報土,你跟究竟果佛沒有兩樣,十方世界有緣的眾生,他有感你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所以成佛之後是不是沒事?不是的,事很多。可是事再多,你不會感到勞累,你有能力應付得了。為什麼?智慧、神通、道力全現前了,你能夠現無量無邊身,多自在!千百億化身,哪裡有感,哪裡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不是自己的意思,自己沒有意思,自己有意思那就變成凡夫,自己沒有意思,自性起用。所以性德裡面,現在我們在大經裡面讀了這麼多年,明白了,就是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裡頭第一個就是智慧,智慧是什麼?見聞覺知,這是自性,是性德,遍一切處。迷了之後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是在迷的狀態,見聞覺知變成什麼?變成受想行識,我們有感受,我們有思想。從八識來講就很容易說,見是眼根起的作用,聞是耳根起的作用,其餘的,鼻能嗅、舌能嘗、身能覺、意能知,就起了這種作用。這個作用從哪裡來的?是自性裡面的性德,見聞覺知,這是本有的。
  身體有生滅,受想行識沒有生滅。所以人死了、斷氣了,他的神識沒有離開,神識有受想行識,我們一般人稱為靈魂,靈魂有受想行識,這個事情麻煩。如果你還有怨恨,你還有嫉妒、還有什麼報復,以後生生世世冤冤相報就沒完沒了。我們看《文昌帝君陰騭文》,前面文昌帝君自己說十七世為士大夫,你看他十七世的因果報應,多淒慘,後來遇到佛法這才覺悟、才化解。那多痛苦!報復,雙方都痛苦,何必?所以這些現象,雖然在佛眼睛裡面都是虛幻的,就像夢境,夢境裡頭真受苦,真有苦樂憂喜捨,醒過來之後曉得是空的。我們現在在作夢,沒醒過來,什麼時候能夠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捨掉,不再執著了,你的心恢復到清淨,清淨還不到平等,恢復到清淨六道就沒有了。六道是染污,四聖法界裡面沒有這個染污,但是它不平等,因為它有分別,它沒有執著,它有分別,所以它不平等。你再把分別放下、妄想放下,平等覺就現前。放下分別就平等,不分別,平等了,放下起心動念,覺了。《無量壽經》經題上給我們講的,這是行門三個階段,清淨、平等、覺。修什麼?就修這個東西,這三樣東西都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我們現在迷失自性才產生障礙,叫業障,不知道事實真相。知道事實真相,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不是一家,一體,無二,生佛不二。生是眾生,佛是諸佛,生佛不二。佛很謙虛,把眾生放在前面,先說眾生後說佛,生佛不二。這個都是性德的流露。
  在《華嚴經》,你看善財一生圓滿菩提,他在文殊菩薩這裡得根本智,我們要懂得,他得清淨心、得平等性,覺了。也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他統統得到了,也就是他把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清淨平等覺得到了。得到之後,落實在日常生活,落實在工作,為什麼?肉身還在這個世間,這個身體還沒有丟掉;換句話說,你還得生活、還得穿衣吃飯、還得工作,所以他能把清淨平等覺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是什麼?那就是五十三參。我們從早到晚,你看你接觸這個社會就是五十三參。他把這個社會形形色色分為五十三類,你這一接觸,智慧它就起作用,那叫後得智。後得智是什麼?後得智是根本智的起作用。起作用是靈活極了,它不是呆板的,活活潑潑,面面圓融,中國人講八面玲瓏,得大自在,《華嚴》上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境界現前了。到最後,最後歸到哪裡?最後到極樂世界去了。你看他參學的時候,第一個,先入為主,德雲比丘。德雲比丘修什麼?修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就是說明善財童子修哪個法門?修念佛法門。頭一個老師!第五十三位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看一個開頭、一個結束,你就曉得善財修什麼法門,清楚了。善財是老師的好學生,文殊菩薩發願求生淨土,普賢菩薩也是發願求生淨土,學生跟著老師一起修淨土,好學生!
  所以淨土就是《無量壽經》。《華嚴》、《法華》到最後歸哪裡?歸《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就變成第一經,真正的第一經。《無量壽經》四十八品,我們要���續不斷去找它,哪個第一?四十八品裡面,哪一品經文是最重要的一品?當然是第六品。第六品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是阿彌陀佛因地上發的四十八願。這四十八願,四十八條,哪一條最重要?古大德給我們說出來了,第十八願。十八願是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極樂世界,這還得了!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應化到無量無邊諸佛國土裡面的十法界、六道,用什麼來教化眾生、接引眾生,幫助眾生一生成佛?都是這個法門。換句話說,淨土三經,《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是一切諸佛菩薩在十法界、在六道度眾生一定要講的,這是他主要的度眾生的方式,其他一切經教那是附帶的,這是最主要的,我們得有這個認識。為什麼講其他的?他不相信淨土,他不能接受,他喜歡別的。喜歡什麼我就給你講什麼,講到最後統統歸到這裡,這妙不可言!無論是宗門教下,你看禪宗一些大德,到晚年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的,《往生傳》裡頭很多;華嚴宗的不必說了,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天台宗智者大師,他自己修行是依《觀無量壽經》,又稱《十六觀經》,他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我們從這些祖師大德就認識這個法門、認識這部經典,所以它真的是一乘。
  「了義」是什麼?在佛法裡面用一句話來解釋,「究竟顯了」,顯是明顯,究竟顯了這叫了義。譬如佛在大乘經裡面跟我們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就是究竟顯了的意思。迷的時候叫煩惱,覺悟的時候叫菩提;迷的時候有生死,覺悟的時候叫涅槃,只有迷悟,除了迷悟之外,的確一切法都不二。我們過去曾經學過天台裡面十種不二法門,那是究竟顯了。了義,最簡單的一個說法,我們學了之後得真實受用就是了義,如果得不到真實受用,那就不是了義。我們問,我們學這個法門,我們希望能了生死出三界,能證得無上菩提果位,這法門行不行?行,那這法門是了義,這法門真的可以幫助我們、成就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雖沒有成佛,等於成佛了,他真的等於成佛,這阿彌陀佛自己說的,四十八願裡講的,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無量壽經》是這麼講的,《彌陀經》也是這麼講的,《觀經》也是這麼講的,這句話三經都有。阿惟越致是什麼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不退轉。三種不退轉,第一個是位不退,第二個是行不退,第三個是念不退,這還得了嗎?在一般講,三不退的菩薩什麼人證得?這是我們從廣義上說,明心見性才證得,也就是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像惠能大師那個境界他能證得,在《華嚴經》上圓教初住,超越十法界了。十法界裡頭決定不可能的,十法界裡面阿羅漢是位不退,其他的那個行不退、念不退沒達到,只有一個位不退。可是法身菩薩才真正具足這三種不退,法身菩薩。嚴格的來說,圓教七地以上才真的不退,這還得了嗎?往生,經上沒說,沒有講:同居土下下品例外,不在這裡,他沒有說這個話;他沒有說這個話,意思就是說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難信之法,這誰能相信?
  經上也有這個比喻,有個比喻,我們從比喻當中能夠明瞭一些信息。好比我們有個人到這個世間來,一出生就享到像帝王一樣的尊貴,那麼大的福報,能行嗎?不行,哪有這種能力?如果你要是生在國王家,做了王太子,那不就得到了嗎?不是沒有,太少了。可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國王,那全都是王子,你享的是誰的福?是父王之福,享他的福。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都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的加持,這是修其他法門得不到的,其他任何一個法門沒有這個說法,只有淨土三經是這個說法。所以說我們得佛的加持,佛力加持。佛的智慧加持我們,讓我們的智慧跟佛一樣;佛的功德加持給我們,我們的功德跟佛一樣;佛的福報加持給我們,我們的福報跟佛一樣,統統是從他這裡來的,不是自己的,是這麼回事情。什麼時候你自己有這個能力,不需要加持?你在極樂世界證得七地以上菩薩,那就不是佛加持的,是自己的,七地之前全是得佛力加持的。這是無比殊勝、無比的稀有,你說你能不選這個法門嗎?不學這個法門的人不少,那些是什麼人?很自負的,很自以為了不起的,不甘心、不情願去做阿彌陀佛的乾兒子。這些人他要靠自力,好,你就慢慢學吧,你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這是真的。如果你要是跟阿彌陀佛跟定了,那你很幸運,你很快就成就。這是一乘了義,這句話了不起!
  「萬善同歸」,這個萬不是數字,這個萬是圓滿的意思,世出世間一切善法歸哪裡?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什麼?阿彌陀佛是性德,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名號。從字面上來翻,這句話是梵文音譯的,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是什麼意思?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上用兩個字來解釋佛的意思,一個用光,一個用壽。光代表什麼?光代表空間,壽代表時間,我們今天講時空,時空裡面所包含的一切善法都離不開阿彌陀佛。阿彌陀翻作無量,光中的無量,壽中的無量,全是自性,就是萬善同歸。你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念一乘了義、萬善同歸。像我們剛才跟諸位做的這個簡單的報告,十方三世無量劫來所宣揚的無量的佛法,這一句阿彌陀佛全包括了。一句阿彌陀佛展開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展開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展開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展開那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阿彌陀佛是總綱領,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法那是頂尖,這個認識清楚不容易!我學佛差不多三十年才明白這樁事情,感到無比幸運、無比的欣慰,再也不會動搖了,再也不會懷疑了。所以這兩句八個字就把它說盡了。
  下面講「三根普被,凡聖齊收」,這是講他所應的機,他所教化的對象。三根是上中下三根,上根是大乘根性,中根是緣覺的根性,下根是聲聞的根性,就是小乘根性。三種根性全都有分。甚至於連不認識字,世出世間的學術都沒有接觸過的,我們國內人所講的沒有文化的人,他要能信,深信不疑,他要是真正發心求生淨土,決定得生。這個例子很多,《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面,這樣的人至少佔三分之一以上。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這些老阿公、老阿婆,一說他就相信,知識分子不相信?我學佛是很不容易進來的,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我要不是跟他學哲學,他要不是給我講佛經哲學,講這門課,我永遠不會進入佛門,從這裡認識。進佛門之後���李炳南老居士,他是印光大師的學生,淨土宗的傳人,我跟他學經教、學講經。我對於淨宗法門最初是懷疑,認為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法,接引老太婆的,這個觀念很深,成見很深。跟李老師那麼多年,跟他十年,苦口婆心的把這個法門介紹給我,我讀了不懷疑,不敢輕視,不敢輕慢這個法門,對它也很尊重,但是沒有意思學,興趣都在《華嚴經》上,這是方老師當年對我介紹《華嚴》給我影響很大。
  我什麼時候才相信淨土?應該學佛二十年的時候,我開始講《華嚴經》。那個時候一個星期講三天,一天是一個半小時,沒有這些錄像設備,連錄音設備都沒有。我第一次講,好像也講了不少年,講到一半,那個時候是《八十》跟《四十》同時講,兩天講《八十華嚴》,一天講《四十華嚴》,同步的講。講了差不多一半,有一天忽然想起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他們修什麼法門?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因為後面經還沒講到,就翻到後面去翻,翻到後面去一看,這就呆了,怎麼文殊、普賢都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再仔細一看善財童子,這看清楚了。你看講一半,這囫圇吞棗都沒發現,這一下發現了。善財是繼承老師的法脈,這是一個入室弟子,文殊菩薩傳法的弟子,這不是普通人,老師既然發願求生淨土,學生哪有例外的?所以然後我再回頭看,那都是以前講過的,這都講過的,回頭再看,我那時候用《四十華嚴》的本子,叫吉祥雲比丘,這我也講過,經上明明說他是一個修般舟三昧的,我也講得很清楚,就是沒有把善財連到這個念佛法門,這個沒連上。這再一看的時候連上了,才知道一點都不錯,善財是專修念佛法門,我們講一句彌陀念到底。
  五十三參是怎麼回事情?五十三參是廣學多聞,不妨礙,真的是事事無礙,人家什麼法門都接觸。接觸是明瞭,明瞭是長智慧,就是後得智,你沒有一樣不知道的。你怎麼知道的?都接觸過,都明瞭,樣樣都明瞭,法法都通達,八萬四千法門哪一門都通。但是怎麼樣?如如不動,一句彌陀念到底,對他自己的行門一絲毫影響沒有,那是什麼樣的定功?成就自己圓滿的定慧!沒有這個經歷,怎麼知道定慧的成就?什麼法門都接觸,什麼法門都不影響,都沒有影響。我們這兩天聽劉素雲居士的報告,你看她對哪個法門都讚歎、都好,就是這樣,善財童子就是這樣,不但對我們佛門裡面每個法門都好,對其他宗教都好。我這麼多年來在世界各地做宗教團結的工作,每個宗教都好、都讚歎、都禮敬,他們的經典我也讀誦,可是沒有妨礙念佛。愈接觸愈清楚,愈接觸愈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我們是凡人,文殊、普賢是聖人,都到極樂世界去了。
  「橫超三界」,八萬四千法門叫豎出,它是一步一步向上提升,像菩薩這個階級,我們從《華嚴經》上看,五十一個階級,從十信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個位次,上面是等覺,再上面叫妙覺位,那叫佛位,豎出;淨土這個法門不必,這個太麻煩,時間太長了,橫超。我們現在在人道,不必從人道到天道,天還有二十八層,一層一層往上去提升,那多費事,就在人道裡橫超就出去了,就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叫橫出,不要經歷這麼麻煩。真行!這不是假的。我在這一生當中遇到了幾個人,他們念佛往生給我們做表演、做示現,沒有生病,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大概是在四十年前,佛光山辦了一個東方佛教學院,星雲法師請我去做教務主任,我在山上住了十個月。在那個期間當中,聽到一個長工,佛光山工程很多,一年到頭都沒有休息的,不斷在建築,所以工人在那邊也是長年為佛光山服務。晚上我帶著幾個學生在討論佛法,這個工人坐到我們圈子裡頭來,告訴我們,他說:去年,一年前,他的一個鄰居,老太太,念佛站著往生的,一年前。他說真的,一點不假。我們那天就聽他講故事,非常有受用。
  這個老太太心地非常好、非常慈悲,對佛法也不懂,反正是見到神都當作菩薩拜,土地公也是菩薩,城隍也是菩薩,民間拜的這些什麼王爺公,她統統都是菩薩。三年前她娶了個媳婦,媳婦學佛,懂得佛法,就勸她老人家專念阿彌陀佛,專拜西方三聖,其他那些神統統都請走,菩薩都請走。這個婆婆很難得,接受媳婦的勸告,就真幹了,哪個地方也不去了,她平常廟會都參加,她不去了,就在家裡念佛,家裡設了個佛堂,三年。走的這一天是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她吩咐兒子、媳婦,兒媳婦非常孝順,她說:你們先吃飯,我去洗個澡。其實家裡的人都等她,等了很久都沒出來,就去浴室看看,真的洗過澡了,叫也沒人答應。走到佛堂,她老人家穿著海青,整整齊齊,手上拿著念珠,站在佛面前,叫她也不答應,仔細一看,走了,她往生了。這鄰居都來看,站著走的!大概我們想,不告訴家人,告訴家人恐怕家人要障礙她,她就沒有那麼自在了。真的是自在瀟灑走了,親眼看見的,不是假的。那長工給我們上了一課,這親眼看到的。
  我們聽說,我到香港來講經的時候,聽到倓虛法師佛七開示的錄音帶,我聽到了,他老人家講的很多。以後我們在他的《影塵回憶錄》,就是他老人家的傳記,他口述的,他的學生大光法師記錄的。大光我們也非常熟悉,往生大概有十年了,三十年前,我們在香港常常在一起,文筆非常好,《影塵回憶錄》是他寫的。這是真實的事情。最近,大概三年前,深圳有個黃忠昌居士,三十幾歲,聽我講經,聽說自古以來真正念佛大概三年工夫就成就,就往生了。過去曾經有些法師問我,他們看到這些東西,他說是不是他們剛剛好這三年他的壽命就到了?我想這個講不通,偶爾一、二個可以,那麼多的人,這在邏輯上講不出來的,不合邏輯。為什麼往生?他功夫成片了。只要功夫成片,你隨時都可以走,你想走就走;想留也可以,留在這個世間,那是有任務的、有使命的,做給別人看,如果對這個世間沒這個緣分,他就走了。黃忠昌居士在深圳的時候閉關,他三年,他想試試看,古人三年能成就,看看我三年是不是真的成就?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他預知時至,真走了,沒有生病。火化的時候留的有舍利,舍利現在還供在那裡,做了個小塔放在那裡。給我們做出樣子,真的不是假的。
  真信、切願,沒有一個不成就,機會不能錯過。無量劫來在六道裡搞生死輪迴,苦不堪言!你這一生遇到的苦處不是大苦,你過去曾經在地獄待過、餓鬼道待過、畜生道待過,天上你也待過,如果你想到三途之苦,你還願意在這裡幹嗎?如果不出六道輪迴,換句話說,任何一個人,肯定在三途的時間長,在人天的時間短。為什麼?我們學了法相唯識就知道,阿賴耶識裡頭相應的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惡心所有二十六個,這就說明你習氣裡頭善少惡多。現在外面的誘惑,古聖先賢教育的誘惑沒有了,現在全都是殺盜淫妄,全都是暴力色情,這還得了嗎?今天世界為什麼亂?災難為什麼多?原因就是這樣的。你還能不走嗎?真正覺悟,發大慈悲心,在這裡多住幾年,多受一點罪,希望多帶一些人走,這就是使命。有人能接受,有人聽得進去,有人能相信,那我們就得幹,一個也不捨,到功德圓滿的時候自然就走了。走了,也跟大家做很好的示現,像黃忠昌、像我們台南那個念佛的老太太,她雖然是一生也不會講經,也不會弘法,她那一表現,度了多少人!讓多少人生起信心,讓多少人對淨土的懷疑化解了。這就是三轉法輪裡作證轉,現在人都講求要證據,做證據來給你看。
  「逕登四土」,這個逕是快速,四土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特殊,在其他諸佛世界裡頭,四土是有界限的,不在一起的,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四土不在一起。我們只是六道裡的人道,人道是凡聖同居土,有沒有佛菩薩在我們地球上?有,我們凡夫見不到他們,有特別緣分的人偶爾見到,他也不給你常見。兜率天是凡聖同居土,兜率有內院、外院,外院是凡夫,凡夫見不到內院裡面的菩薩,真的有障礙。可是在極樂世界,這個障礙沒有了,四土沒有界限,都在一起。所以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能夠見到實報土的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你統統都能見到。不但見到,天天在一起上課,在一起聽阿彌陀佛講經,天天在一起學習,這個緣到哪裡去找!不是同一個階層的,通常不能在一塊的。像《華嚴經》上講的初住菩薩,就好像我們學校念書一樣,你是一年級,你那個教室全是一班的,你沒有辦法到二年級教室去,這麼個情形。《華嚴經》初住菩薩見不到二住,二住能見到初住,初住見不到二住。可是在極樂世界平等的,好像是五十一個年級的學生在一個課堂上課,我用這個比喻大家比較能體會,在同一個教室上課,你全都見到了。
  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四土都生了,它在一起,它當中沒有障礙,我們現在講的空間維次,它沒有空間維次,統統見到。不但有這個好處,而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每天有能力去拜萬佛。這個萬不是數字,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你可以去親近這些佛陀,去供養他。供養是什麼?修福,聽佛說法,開智慧。我們這裡是一個好老師找不到,到極樂世界就無量無邊諸佛天天給你說法。你怎麼去?化身去,你的身在阿彌陀佛面前沒動,分身去了,你能夠分無量無邊身。你看《彌陀經》上釋迦牟尼佛講得很清楚,每天供養十萬億佛。那個十萬億它是表法的,因為我們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的距離是十萬億佛國土,意思是什麼?你到極樂世界天天都可以回來看看,就這麼個意思。你不是對這個世界有情執嗎?這裡面一些生生世世的父母、老師、家親眷屬,不願意離開,你天天都可以來看,用意在此地。實際上不止,哪止十萬億!說明有那麼大的神通。《西遊記》孫悟空才七十二變,差遠了,他渾身那個毛,一根毛可以變一個小孫悟空,那也是有數量的,到極樂世界分身沒有數量的。所以生到極樂世界就生到一切諸佛剎土,這是其他法門沒有的,你說多殊勝。
  「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這一點都不假!你說這一生遇到這個,得人身,遇到佛法,遇到《華嚴》,遇到《無量壽》,你這個福報都已經圓滿了,哪有這麼大的福報!哪有這麼好的運氣!這是全得到了。你要是不曉得珍惜,就是當面錯過。人生不是一世,生生世世,什麼遺憾最大?這個遺憾最大,沒有比這個遺憾更大的了。這樣好的機會,百千萬劫難遭遇,乾隆時候彭際清居士說,這個居士也是個很了不起的居士,他說這個淨宗法門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你遇到了。彭際清,要用現在的話說,是高幹子弟,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就是國防部長,所以他家世好。人聰明,不到二十歲就考取進士,應該在十九歲的時候,不到二十,二十歲是行冠禮了。一生沒做官,學佛,家庭環境好,學佛真學到家,宗教顯密圓融,那是那時代的大居士、大德。到這個地方是一段。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而其中之《無量壽經》者,乃淨土群經之首要,淨宗大德常稱為淨土第一經也」。不但是淨土群經之首要,我們可以這樣說法,它是一大藏群經之首要,所以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特別是隋唐的大德,稱為淨土第一經。從翻譯時間來講,淨土宗傳到中國,第一部翻的就是《無量壽經》,《彌陀經》跟《觀經》還是以後翻的,最早翻的是在漢朝時候,剛剛傳來,安世高的那個時候。所以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0 notes
shinjihi · 1 year ago
Text
中国大陸の歴史で漢民族は何千年も異民族に支配されて来た

夏朝はタイ系が支配者 
殷朝は北狄
隋朝は鮮卑
唐朝も鮮卑
遼朝は契丹
金朝は女真
元朝はモンゴル
清朝は女真の末裔の満洲族

中共に国として「4000年の歴史」などは存在しない
https://shinjihi.hatenablog.com/entry/2022/02/13/175403
#六四天安門
6 notes · View notes
fhzdn · 2 years ago
Text
youtube
《悠悠南北朝》终结篇:南陈消亡史。 中国历史进程中,从东晋到陈朝灭亡,近300年时间的大分裂时代,在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治下终于江山一统。 而在这个过程中,隋��陈之战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相于其他朝代,要顺利很多,但这其中有关南陈末代皇帝陈叔宝以及他的宠妃张丽华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张丽华美艳不可方物,甚至让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也曾专门派人传话,要将张丽华留给自己,只可惜事与愿违。 如今回看那段历史,杨慎的那首西江月实可以褒贬一二: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什龙争虎斗。
0 notes
harvardwang · 1 month ago
Text
名人死亡檔案
作者:孫友亮 主編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7/01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地記述了22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後時光,以及他們臨終時的一言一行。
死亡是一個人的最終歸宿,生命自虛空中誕生,便在一步步走向死亡,如朝陽注定要溶入黑夜。許多時候,人在死時所表現出來的某種東西最能體現他一生的價值。意識到死亡並對其進行思考是感受生活的開始,因為死亡牽涉著人往何處去的哲思,暗含著對人生意義的關注。對於生,人是身不由己的,每個人的誕生都不是出於自己的決定。但對於死亡的思索,卻使人在不斷追尋自身存在的意義,並使人意識到自身有把握命運的自由。當一個人眷戀生的狀態時,他就會信心百倍地珍惜活著的自己。因此,編寫這本書的初衷並不只是讓人們了解名人的死亡故事,我們更希望讀者能從中收獲某種有益的啟迪。
名人死亡档案
2006年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名人死亡档案》是孙友亮编著的、记述了众多历史上名人的生命的最后一刻言行的书籍,由青岛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1]
中文名
名人死亡档案
作者
孙友亮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7月1日
页数
508 页
快速
导航
目录
简介
富国强兵的改革家:商鞅
身份: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政治改革家
死于:公元前338年(终年52岁)
死因:车裂
地点:咸阳
评价: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封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头号强国,为后来秦始皇一统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商鞅刻薄寡恩,推行变法采取了许多残酷手段。太史公曾对其短处提出强烈的批评,认为他受恶名而死,咎由自取。
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惠文王继位。惠文王为太子时曾因犯罪而受到过商鞅的惩罚,由于他是王位继承人,故商鞅让其两位老师代之受过,结果公子虔被割掉了鼻子,公孙贾脸上被刺了字。因此,惠文王当政后,虽然表面上支持商鞅的变法,而且对他也很尊重,其实内心却非常嫉恨他。
惠文王的两位老师受过商鞅的奇耻大辱,更是不甘心。秦孝公一死,他俩就在惠文王面前进谗言道:“商鞅立法治秦,秦国虽治,但男女老幼,都只知道商君之法,没有人说秦国之法。他位尊权重,以后必定谋反。”惠文王听后,没过多久就派人收了商鞅的相印,要他退归封地。商鞅遂辞别朝廷出城,仪仗队伍可跟诸侯相比,百官��都设宴送行。公子虔和公孙贾又将此事密报惠文王:“商君不知悔改,居然把自己比作王侯。照这样看来,他回到封地后一定谋反。”曾受到商鞅打击的一些贵族也证明确有此事。惠文公于是命公孙贾带兵将商鞅抓回来。
商鞅率车队出城已有100多里路,忽听得后面传来呼喊声,忙派人去打听。回报说:“朝廷发兵追赶。”商鞅大惊,知道是惠文王对他成见很深,恐难免祸,只得化装外逃。逃到边境时,天色已晚,他于是到客店投宿。店主向他要身份证明,商鞅说没有。店主说:“商君颁布的命令,留宿必须要有证件,如果留宿没有证件的人,一旦查下来,我们就要连坐,和住店的人一起斩首。”商鞅叹道:“我颁布的命令现在惩治起我来了。”只好离开客店,摸黑走路。他逃出秦国后,来到了魏国。魏惠王恨他以前夺取了魏国河
西之地,就将他抓起来,要把他送回秦国。在被押往秦国的途中,商鞅逃脱了,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不料公孙贾追了来,将他捉住,捆绑而去。惠文王把商鞅的罪行数说了一遍,即吩咐将他押解出宫,车裂而死。商鞅族人也全都被处死。
目录
政治家(包括帝王)
富国强兵的改革家:商鞅/3
千古一帝秦始皇:赢政/5
毁誉参半,功过相抵:李斯/7
轮台悔诏的一代雄主:刘彻/9
遗臭流芳本一身:曹操/12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14
善于纳谏的明君:李世民/16
才到天中万国明:赵匡胤/18
和尚出身的皇帝:朱元璋/20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22
闯王:李自成/24
清代第个里帝:顺治/26
留下众多悬案的清代皇帝:雍正/28
睁眼看世界的禁烟英雄:林则徐/3l
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33
傀儡皇帝:光绪/35
伟大的革命先行看:孙中山/38
“盗火”英雄:李大钊/40
党内理论冢:蔡和森/42
书生政治家:瞿秋白/45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际独秀/48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50
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53
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56
大英殖民帝国的奠基者:伊丽莎白一世/58
俄罗斯之父:彼得大帝/60
不可腐蚀者:罗伯斯比尔/62
美国国父:华盛顿/64
为民主自由献身的总统:林肯/66
铁血宰相:俾斯麦/68
英国史上最伟大的君主:维多利亚女王/70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列宁/72
荒唐审判的受害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75
办共党内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78
十月革命的功臣:托洛茨基/81
美国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84
圣雄:甘地/86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埃娃/88
铁打的人:斯大林/91
最有魅力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93
受命于危难之间:丘吉尔/95
我有一个梦:马丁·路德·金/97
黑白人生:赫鲁晓夫/99
为民主自由献身的智利总统:阿连德/102
印度首位女总理:英迪拉·甘地/106
瑞典人民爱戴的好首相:帕尔梅/108
自杀身亡的法国总理:贝雷戈瓦/110
不向命运低头的总统:密特朗/112
巴勒斯坦之父:阿拉法特/114
思想家
万世师表:孔子/119
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121
佛教始祖:释迦牟尼/123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125
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莫尔/127
“我思故我在”:笛卡儿/129
“社会契约”和“返回自然”:卢梭/131
唯物主义战士:狄德罗/133
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山祖师:康德/135
人间的普罗米修斯:马克思/137
“上帝死了”:尼采/139
军事家
西楚霸王:项羽/143
西汉开国第一名将:韩信/145
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147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49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151
创建后金政权的一代雄主:努尔哈赤/153
明末擎天一柱:袁崇焕/155
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157
功高震主的东王:杨秀清/159
再造共和的护国将军:蔡锷/161
铁军战将:许继慎/163
名震遐迩的洪湖名将:段德昌/166
红四军铁血儒将:曾中生/169
抗战军魂:张自忠/172
留得清漳吐血花:左权/175
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朱德/177
少林将军:许世友/179
独裁者:恺撒/18l
帆船时代最著名的海军将领:纳尔逊/183
荒野雄狮:拿破仑/185
红色男爵:冯·里奇特霍芬/188
苏联著名军事理论家:图哈切夫斯基/190
沙漠之狐:隆美尔/192
热血豪胆的二战名将:巴顿/194
二战期间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196
科学家
古代的百科全书:亚里士多德/201
“日心说”的创始人:哥白尼/202
真理的象征:布鲁诺/204
经典物理学之父:牛顿/206
18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欧拉/208
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全才:富兰克林/210
数学奇才:伽罗华/212
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214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者:门捷列夫/216
昆虫的朋友:法布尔/218
发明大王:爱迪生/220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222
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224
20世纪的牛顿:爱因斯坦/226
文学家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231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大诗人:陶渊明/233
诗仙:李白/235
诗圣:杜甫/237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239
独步千古的士林全才:苏轼/24l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243
主修永乐大典的才子:解缙/245
特立独行的江南大才子:金圣叹/247
古典小说巨匠:曹雪芹/249
铁齿铜牙:纪晓岚/251
一代国学巨擘:王国维/253
中国诗人独数君:徐志摩/255
民族魂:鲁迅/258
莫道流离苦,天涯一客孤:郁达夫/26l
人民艺术家:老舍/263
愤而弃世的翻译大家:傅雷/265
农民作家:赵树理/267
浪子悲客:古龙/269
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271
踽踽独行的绝代才女:张爱玲/274
喜剧大师:莫里哀/276
天才的预言家:雪莱/277
诗国拿破仑:拜伦/279
文学史上的全才巨人:歌德/281
诗歌的太阳:普希金/283
文坛姊妹花:勃朗特姐妹/285
人类心灵阴暗角落的开拓者:爱伦·坡/287
剑与火:海涅/289
俄国文坛盟主:果戈理/291
自学成才的小说家:狄更斯/293
法国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大仲马/295
人道主义文学大家:雨果/297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299
残缺的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301
俄罗斯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303
文坛泰斗:托尔斯泰/304
困在城堡��的思想者:卡夫卡/306
被人引用得最多理解得最少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308
革命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311
文坛硬汉:海明威/313
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315
艺术家(包括时尚代言人)
无冕影后:阮玲玉/319
花落花飞:马樟花/322
评剧皇后:白玉霜/324
弘一法师:李叔同/326
金嗓子:周璇/328
京剧“马派”创始人:马连良/331
黄梅戏大师:严凤英/333
影界“四大名旦”之一:舒绣文/335
江南活武松:盖叫天/337
功夫片巨星:李小龙/339
爱恨难舍俏黄蓉:翁美玲/341
“画圣”:拉斐尔/344
艺术史上的普罗米修斯:米开朗基罗/345
音乐之父:巴赫/347
天才作曲冢:莫扎特/:349
交响曲之父:海顿/351
乐圣:贝多芬/354
诗人音乐家:舒曼/356
孤独的天才:凡·高/358
俄罗斯之魂:柴可夫斯基/36l
美术史上最伟大的肖像雕塑家:罗丹/364
现代舞之母:邓肯/366
好莱坞的祭品:梦露/368
魂断蓝桥的乱世佳人:费雯·丽/370
时尚的代言人:夏奈尔/372
立体主义艺术的创始人:毕加索/374
猫王:普莱斯利/376
“披头士”的灵魂:列农/378
天使在人间:奥黛丽·赫本/380
魅力王妃:戴安娜/383
爱国志士
少年英雄:夏完淳/387
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389
鉴湖女侠:秋瑾/391
精武之魂:霍元甲/393
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397
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401
民族尊严的一面旗帜:杨靖宇/403
布衣将军:冯玉祥/405
千古功臣:杨虎城/407
爱国少帅:张学良/410
爱国的雄辩家:德摩斯提尼/412
奥尔良圣女:贞德/414
凤凰涅盘:舒和兄妹/416
民国传奇人物
死在佛门的大军阀:孙传芳/421
中国的希姆莱:戴笠/423
蒋介石文胆侍臣:陈布雷/425
上海滩青帮帮主:杜月笙/427
国民党政坛不倒翁:戴季陶/429
小诸葛:白崇禧/431
一生独裁:蒋介石/433
国民党“福将”:何应钦/436
绝世风华:宋美龄/438
谍报人员
谍海英雄:潘汉年/443
谍海女皇:玛塔·哈莉/446
二战谍王:佐尔格/448
谍海枭雄:科恩/450
探险家
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麦哲伦/455
亚美界线的发现者:白令/457
征服南极的英雄:斯科特/459
宇航之星:加加林/461
作恶多端之人
荒淫昏庸的代名词:杨广/465
残害忠良的卖国贼:秦桧/467
擅权乱政的“立皇帝”:刘瑾/469
阴毒暴虐的“九干岁”:魏忠贤/471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473
权欲熏心的历史罪人:慈禧/475
窃国大盗:袁世凯/477
上海滩黑帮教头:张啸林/479
民国大汉奸:汪精卫/48l
民国二号汉奸:陈公博/483
东方魔女:川岛芳子/485
开国有功,祸国有罪:林彪/487
祸国殃民的罪人:江青/489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49l
珍珠港事件的总策划:山本五十六/493
法西斯鼻祖:墨索里尼/495
千古罪人:希特勒/497
纳粹二号人物:戈林/499
战争狂人:东条英机/502
恶魔的代名词:贝利亚/505
纳粹战犯:艾希曼/507
参考资料
[1]  名人死亡档案.豆瓣网 [引用日期2019-05-12]
0 notes
brygry · 2 months ago
Quote
本書では近年よく話題になる「租調庸制」改め「租調役制」についても唐代後半に至るまでの説明がある。 ... 結局は地方の軍府を解散して関中出身者を実質的な常備軍として残さざるを得なかった。つ���り全国的な徴兵ではないし,兵農一致どころか分離的な制度である。その他,科挙や律令も整備したけれど,現実とのギャップは大きかった。ただし,本書の「現実との乖離は楊堅自身も織り込み済で,平和な統一王朝が成立したことの天下と後世へのアピールとしての諸制度の整備だったのではないか」という指摘は面白い。実際にそのアピールに乗せられて,長らく諸制度は名目通り実施されていたと勘違いされ,こうして21世紀の日本の高校世界史にまで影響を及ぼしていたのだから。
nix in desertis:書評:『南北朝時代』『隋』(中公新書)
0 notes
sangokushi7 · 2 months ago
Text
[必見!]九品官人法の理想と弊害、試験に必ず出るポイント!
[必見!]九品官人法の理想と弊害、試験に必ず出るポイント! #三国志 #はじめての三国志 #九品官人法
  私達は中国王朝の官吏採用試験というと「科挙」という紙のテストを思い起こします。しかし、この科挙が制度化されたのは、6世紀末、隋(ずい)の時代以後の事でした。それ以前には、あの曹丕(そうひ)が定めた九品官人法(きゅうひんかんじんほう)が何と400年近くも人材登用の基礎になっていたのです。   ところが本来は、門閥に縛られず、優秀な人を採用するという理想から生まれた九品官人法は逆に貴族階級を産み社会を停滞させました。その理由は何か?今日は試験にも出る九品官人法をポイントで解説します。     九品官人法前夜 郷挙里選(きょうきょりせん)   九品官人法以前の中国では、郷挙里選(きょうきょりせん/ごうきょりせん)という人材登用法が採用されました。これは、各地の長官に毎年、最低一人の人材を推薦するように義務づけるもので、それを選ぶのは、その地方の豪族達による合議でした。最初の頃は機能した、…
0 notes
herosone111 · 3 months ago
Text
【司马懿的洛水之誓对后世影响有多大?-哔哩哔哩】 https://b23.tv/tgo92xb
蛊术士的问题在于蛊术士让中国人陷入魏晋危机。
——下面是视频里的文章,我复制出来了——
而司马懿不同,他最终成功了,而且晋朝还是第一个篡位上台却国祚很长的王朝,这就让后人很破大防了——哦原来这世上真的没有报应,原来天下有德者居之真是骗人的,原来只要不择手段当上皇帝,是可以不用管信誉积分的。
不要以为身居高位的人就完全不信这些东西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晋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在从王导这里了解到祖先得位的真相以后,羞愧到把脸埋到床里,哭着说:“若如公言,祚安得长!”有晋一朝只敢以孝治天下而不敢言忠,也都是因为得国不正。
在这种情况下,晋朝的士大夫阶层陷入了集体的政治信仰迷茫,流行文化从忠君报国变成了求仙问道,拜佛参禅,宁愿当隐士也不想当官,怕太过进取反被君王忌惮。名门青年成日里就知道吸吸五石散,写写字弹弹琴,华夏精神的第一个颓废期自此开启,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魏晋风度”。
司马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他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已经七十岁了,这就导致从此以后政治舞台中心的人很难再以年龄论英雄,这就导致从政治舞台中心的人很难再以年龄为理由脱身。哪怕你之前一直是个忠臣,甚至哪怕你贪财自污,但凡皇帝旁边一个人幽幽来一句‘陛下不见高平陵故事乎?’都能直接把警惕值拉满。所以后来晚节不保的事情多了很多,李善长张廷玉等人估计都很想问候司马懿全家。(李靖也想问候,虽然没有晚节不保,但他说自己年纪大不想出征的时候,李世民夸他像司马懿,李靖:听我说谢谢你)
其实司马家的报应还是有的,只不过大部分报在了中原人民的头上。因为晋自己得国不正,导致皇帝不信大臣信宗室,结果宗室野心膨胀,酿成八王之乱,最后中原空虚,五胡乱华,晋室南渡,北方人民沦为‘两脚羊’,人剧减,是比北宋变南宋更悲惨的plus版本(也是得国不正所以���缚手脚的典型)。小部分报应则落在了晋朝末代皇族头上——胸怀恢复大志的刘裕在建立南朝宋后认为司马家有罪于天下,屠灭了司马全族,致使享国如此之长的司马氏在今天依然是小姓。显然,绝大部分这些被屠杀的人都是无辜的,所以说司马懿光坑了天下,还坑了子孙后代,也不知道他若是泉下有知,会不会气活过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从政治传统的角度来说,晋朝则开启了一段谋朝篡位政治时代,晋朝内部自八王之乱开始,野心家就没有消停过,而自刘裕成功之后,南朝的宋齐梁陈也无一不是篡位上台。北方就更不用说了,国家太多篡位的事情数也数不过来,到最后北周篡西魏,北齐篡东魏,最后都在篡位的隋文帝杨坚手里归于一统,很快隋又被唐半篡位半造反地夺了江山。
如此频繁的篡位,使统治者很难开展长期主义的政治规划,而专注于短期防贼。因此,华夏的政治体系变得越来越相互制衡,同时也越来越臃肿膨胀,政治体制的保守化和官僚化最终使整个民族精神和文化也慢慢趋向于自我束缚,最后在同样篡位上台的宋手里完全成型——我们所谓的封建糟粕,大部分都源于这里。
诚然,把所有这些东西全归于司马懿一人,然不至于,但喊他一句司马老贼,真的不过分。
——文章到此结束——
那蛊术士导致了什么?
首先蛊术士破坏了中国的内循环,通过阻止我封杀了,本该正常的创业能力,让所有正当的企业都无法出现,而只有被政府扶持的,有后台的企业才能成功。
其次蛊术士导致中国人资本外流,因为社会太黑暗了,假如教育后代社会的现实而后代不小心说出来了,将会被政府攻击,所以假如要生育必须离开中国,让后代到达成年,培养出守口如瓶的能力才回到中国,那期间给孩子培养的金钱就必须离开中国。
就算不是因为孩子,散户也不会再进入中国股市,蛊术士就是中国股市和投资失败的核心原因,蛊术士破坏了内循环和创业,请问又如何投资呢?蛊术士是中国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其次蛊术士导致留在中国的中国人不敢生育,也不敢很好教育自己后代,因为有蛊术士会袭击那些优秀的孩子,就像袭击我一样,所以后代不能太优秀。这就是魏晋时代的危机,蛊术士和中国政府做的事和司马懿没有区别。
其次蛊术士导致中国人互相杀戮,自己的后代假如不能很强,但是却要被中国政府选拔到,那唯一方法就是让别人的后代不强,相对起来自己的后代就会更好而被选择。
而且蛊术士都这样作弊了,难道别人还不作弊?
而假如不消灭别人,自己的后代就没有好岗位,因为蛊术士消灭了我设计的好岗位,消灭了我的大众创业,没有好岗位的人就只能卖身。
【历史上都有哪些突破普通人想象的真实事件?-哔哩哔哩】 https://b23.tv/j6vy886
任何国家不止日本,其实都是一样的,目前我们的问题是蛊术士这些阶级造成的斗争。
所以蛊术士是导致了整个中国的崩溃,从经济,运行,社会……等很多方面同时摧毁了中国,中国变成这样都是因为蛊术士一直的诈骗,而他就像司马懿,根本没有坐牢,这给中国人说明了作恶获利无所谓,中国政府高层都允许和鼓励这样做,只允许他们自己获利,其他人假如要让社会好点都要整死对方,抹黑对��,没有负责,只有利益。
而且我也老了,蛊术士导致破坏了中国人某些能力传递的可能性,也就是中国人的能力产生了断面,已经不可修复,蛊术士知道以上一切,但是他需要把中国人整个摧毁,所以才说谎的,不然这么多年,我的行动早就已经说明了一切,而且我又不是没有写明在各种博客和微博上,尽管他们删除了我的很多文章和博客和微博,但是应该还有保存下来的,你们可以看到其实一切早就已经写明了,说蛊术士和中国政府不知道是不可能的,是因为有人故意干扰信息,蛊术士早就知道但是他不说,说明他就是为了拖延搞破坏。
现在才说已经没有意义,我一点也不相信蛊术士,唯一选择就是赶走蛊术士,不然什么也做不到。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