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從高調入局到下架一周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Text
[评论]從高調入局到下架一周 狐友的社交之路注定艱難
從張朝陽對狐友的重視程度就能看出這款產品承載著搜狐多少希望了,狐友上線之後,張朝陽成了該軟件中的第一大V,每天不遺餘力地發布大量信息,張朝陽還要求搜狐員工必須全員參與。
據媒體報導,有搜狐員工曾向外透露搜狐方面發了通知讓所有員工下載狐友APP,之後還會對員工的活躍度、發文數量等進行考核。
從產品本身的特色來看,剛推出不久的狐友目前在功能上還不能給予我們太大的想像空間,因為現在的它看起來就像一個“有著微信溝通功能的簡化版微博”,但之後狐友會不會藏著什麼大招,這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曾經的互聯網大佬搜狐已經“消失”了太久,近年大熱的社交、信息流、直播、短視頻、人工智能等等熱門領域我們都沒能發現搜狐的身影,這也直接導致了搜狐跌出國內互聯網平台的���線陣營。
按照最新股價信息,搜狐目前的市值只剩5.47億美元,相比於過去的老對手們,新浪的28.73億美元、網易的342.33億美元、騰訊的31818億美元,搜狐的存在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狐友能夠改變搜狐的現狀嗎?
狐友是什麼
狐友現在還是張朝陽一個人的“主戰場”,在上線之後的日子裡,幾乎所有的用戶都會關注張朝陽,這讓他的粉絲數快速飆升到超過250萬。
連續幾天的時間裡,張朝陽都在狐友平台裡發布大量的動態,最多的一天甚至超過五十條。日常生活、文章推薦、友人合照、日常問好……張朝陽顯然是想要全力地把狐友推薦給大家認識。
從狐友的功能和視覺風格上來看,它有點像微信,可以與好友進行溝通、群聊;它更像微博,用戶可以在上面發布自己的日常動態。
以目前最新版本的狐友APP為例,它在一級目錄上有“動態”、“互關”、“我”三個模塊。 “動態”其實就是簡化版的微博信息流,點開可以看到所有關注好友發布的各類動態信息;“互關”即類似於通訊錄好友,目前狐友的群聊入口也在其中; “我”則是基本的個人功能設置菜單。
狐友作為一款社交APP最大的特色是什麼?按照搜狐的說法,它更強調“用戶平等”與“隱私”,這也是它區別於其他SNS平台的核心“賣點”。
何謂平等?狐友APP不提供像微博一樣的加V認證機制,它認為這種認證在某種程度上“構建了人為的等級差異”,給用戶們加上了人為的三六九等區分;何謂隱私?狐友在不同維��的好友關係上進行了細節的區分,它把用戶關係基於“陌生人”、“粉絲”、“互關”進行了三個維度的分類,進而支持用戶對個人動態、相冊、粉絲/關注列表等用戶資料進行細節的隱私設置。
狐友APP明確將自己的目標受眾定位在90、95後的年輕人群,在狐友還未正式獨立成APP對外發布之前,狐友就與“搜狐校草大賽”活動進行了深度綁定和前期推廣。
創新點上,狐友APP目前有幾個頗為有意思的功能,例如“言之有物”功能,該功能可以幫助用戶在發表圖片時根據系統識別的圖片內容進行自動推薦“配文”。
在下載數據表現上,狐友APP目前在第三方下載數據平台中的最好表現為免費榜排名第301,社交榜排名第26,整體來說尚未引起足夠的大眾關注。雖然張朝陽預期隨著狐友APP的不斷迭代,它未來會實現裂變式發展,但它未來的實際表現會怎樣,這還是個未知數。
發布三天突然下架,是營銷還是功能缺陷?
雖然狐友APP在近日正式上線前已經試運營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但該款應用還是在正式上線三天后,突然宣布“下架一周”,這給原本就不太受到大量關注的狐友帶來了不少質疑。
張朝陽在狐友和微博宣布:“因為狐友重要產品功能需要改進,6月12日零點,狐友APP將從各應用商店下架一周。當然,新用戶安卓手機仍然可以去官網下載”。之後他還繼續發布多條動態向網友“介紹”官網下載的流程。此後的兩天,張朝陽繼續正常在狐友發布大量日常動態。
從上線時的意氣風發,到剛推出三天就突然下架,這讓狐友APP的首批用戶們頗為不快,更是讓人懷疑它是不是在產品功能上有什麼“缺陷”。針對這個質疑,張朝陽給出的官方回復是,“下架是因為要改進一些功能,已經下載狐友的用戶不受影響”。
這不由的讓很多人開始懷疑狐友APP是不是“沒想好就上線了”,作為老牌互聯網公司,搜狐不應該在APP開發上有什麼問題,再加上狐友APP正式上線之前已經試運行了不少時間,很難想像到底是什麼樣的“功能改進”才能促使狐友那麼快地就“下線”調整。
不過,上線時在品牌聲量上並沒有多大影響力的狐友APP卻在宣布“下線”時獲得了更多的討論和關注,這不知道是搜狐方面有意為之還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
狐友的社交之路並不為人所看好
回到產品本身,在競爭激烈、壁壘嚴重的社交領域,狐友的“後程發力”並不為人所看好。
從目前我們看到的狐友APP產品形態和產品邏輯上來分析,狐友目前所體現出來的產品思維似乎並沒有什麼“創新”之處,它更像很多年前推出的傳統社交產品+少量微創新,在微信、微博、QQ、陌陌、抖音等一眾社交平台巨頭的“襯托”下,它似乎並沒有什麼核心“差異化”的點。
沒有足夠有吸引力的產品賣點是狐友目前所面臨的最嚴重的硬傷,它現在更像一個“四不像”產品,融合了微信、微博功能的它,難道想要靠所謂的“平等”和“隱私”來實現突圍?
還是狐友APP想要挑戰微博這麼些年積累下來的內容分發機制與大V影響力、挑戰今日頭條主打的信息流算法分發模式?怎麼看搜狐在技術積累和內容、用戶上的佈局都很難與競爭對手們搶占用戶。
對於狐友所主打的賣點來說,“沒有大V”說起來似乎是提倡人人平等,但這種模式似乎更像是狐友“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這個策略本身無法給平台帶來足夠的關注度和流量,用戶之間好像也並沒有辦法直接感受到搜狐所提倡的這種“平等”。要平等的話,我們直接用微信來跟朋友們一對一聊天好了。
而所謂的“隱私保護功能”,狐友只是在功能上對陌生人、半熟人、熟人之間進行了表面上的區分,實際運行起來它更像是微信裡面的分組、標籤功能,這種簡單的功能設置又何以構成狐友的核心吸引力?
總的來說,在註重用戶與流量積累的社交領域,狐友目前的模式缺少足夠有吸引力的亮點,很難讓它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用戶關注,實現指數級的增長更是遙遙無期。再加上搜狐目前先天在社交流量上具有劣勢,它未來將依靠什麼給狐友導流,難道真是只是想靠這款產品的自然吸引力嗎?顯然狐友的表現並不能令人滿意。
當然,“小而美”的狐友既然高調地進入社交領域,那麼它就不可避免地將面臨激烈的行業競爭。多閃、聊天寶、馬桶MT、字節跳動旗下的飛聊……這幾款產品與狐友一樣都是在近期才開始進入社交領域的,其中“死的死傷的傷”,狐友當然也很難在行業中突圍而出。
就更不要提以微信、QQ、今日頭條、抖音等為代表的移動社交領域頭���平台們了,狐友想要在這些用戶量動輒幾個億的社交平台競爭中生存下來,將面臨極大的考驗。
根據騰訊公佈的2018年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賬戶數增至約10.98億,每天平均有超過7.5億微信用戶閱讀朋友圈,QQ的整體月活躍賬戶數也增至8.07億;截至2019年1月初,抖音在國內日活突破2.5億,月活突破5億。
從0開始的狐友將如何在社交領域刷出自己的存在感?
失意的搜狐,很難給狐友帶來持續輸血
考慮到搜狐目前的現狀,狐友的社交之路就更顯艱難了,因為搜狐目前連自身都將“難保”, 狐友就更無法指望搜狐能為它帶來多少“輸血”了。
十年前的張朝陽不是沒有想過在社交領域進行佈局,可惜在微博和微信的左右夾擊下,他不得不“鎩羽而歸”。
2009年,隨著新浪微博的推出,搜狐馬上推出了直接的對標產品搜狐微博,但因為先發優勢被新浪微博佔領,再加上後期投入無法與新浪抗衡,搜狐微博很快就消失在大眾的視線裡。
更早之前,上市初期的搜狐還曾在2000年斥資3000萬美元收購了彼時僅成立一年的ChinaRen,作為那時中國最大的年輕人社區、中國第一代社交產品,ChinaRen在搜狐手中不僅沒有實現發揚光大,反而“砸在了”搜狐手裡。
就連張朝陽自己也承認,“搜狐社交屢戰屢敗,之前搜狐做社交產品有點跟風”,但他認為“這次推出狐友,搜狐花了好多時間打磨產品,它是搜狐的未來”。
回望過去幾年的國內互聯網熱門風口,搜狐幾乎都參與了一遍,包括在線視頻、信息流、直播等領域我們都看到了搜狐的參與,但無一例外的,它的這些嘗試都沒能實現成功突圍。
2011年,搜狐先在在線視頻領域看到了重回巔峰的“曙光”,那時的搜狐視頻憑藉《迷失》、《越獄》、《紙牌屋》等經典美劇成為在線視頻行業“領頭羊”,一度也讓搜狐視頻成為網友口中的“美劇第一平台”。
但這段好日子沒有持續多久,隨著國家政策層面“限外令”的出台,搜狐視頻開始面臨打擊,不過這段時間的搜狐還是以《屌絲男士》、《匆匆那年》等為代表的自製劇模式形成了自己的優勢。
時間來到2015年,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開始重金投入、佈局版權之戰,財力有限的搜狐視頻開始在競爭對手們的圍剿下逐漸退出“燒錢”陣營,甚至一度在內部“停止”版權購買。隨著競爭對手們憑藉雄厚的��本支持把控了大量的熱門劇集版權,搜狐視頻最終還是敗下陣來,只能選擇一條堅持“小而美”自製劇路線“苟延殘喘”。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5月,以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為代表的在線視頻頭部平台在行業內的總滲透率超過八成,芒果TV、B站居於第二梯隊,合計滲透率為9.2%;搜狐視頻和PP視頻、咪咕視頻“淪落”到了第三梯隊,合計用戶滲透率還不到7%。
在線視頻領域之外,張朝陽還在2012年因為對自身搜狐新聞業務的投入而錯過了投資今日頭條的機會,他還很早就開始了佈局信息流業務的嘗試。
幾乎與今日頭條同期,搜狐就對旗下新聞客戶端進行了信息流化的改版,以千人千面算法技術實現個性化的內容推薦,“搜狐號”的運作也在業內屬於較早入局的玩家。但在信息流領域的行業競爭中,搜狐的表現顯然未達預期,它不僅沒有辦法與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等頭部平台競爭,甚至在用戶規模上還不如“趣頭條”,行業排名跌出了前五。
直播領域更是搜狐“不可言說的痛”。在直播行業尚未成“大勢”的2014年,搜狐視頻就早早地有機會提前佈局直播平台,它在這一年收購了視頻分享網站56網,卻放棄了56網旗下的直播業務“我秀” 。
2015年,直播行業隨即成為眾多互聯網巨頭追逐的熱門風口,“千播大戰”來臨。於是在2016年,搜狐“姍姍來遲”地發布了旗下直播平台“千帆直播”,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不管搜狐方面怎麼發力直播,“千帆直播”就是沒有辦法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
搜狐旗下當然也有成功的孵化案例,那就是“搜狗”和“暢遊”,但這兩個產品卻未能實現更具想像力的擴張與發展,最終要么“為它人做了嫁衣”,要么陷入“衰落”。
一度成為搜狐旗下最成功案例的搜狗在2017年底正式登陸紐交所,但彼時騰訊才是搜狗的第一大股東;一度僅次於騰訊和網易的遊戲平台暢遊在上市後,隨即面臨了戰略迷失、核心團隊出走等問題,最終淪落到幾乎沒有新的代表作。
根據搜狐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搜狐在2019年第一季度總收入為4.31億美元,淨虧損4717萬美元。需要指出的是,虧損了很多年的搜狐現在不僅需要找到新的增長引擎來給自己“開源”,更是要持續解決自己的巨額虧損現狀。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舉“全搜狐之力”,它也沒有辦法將過多的���力和財力關注到狐友身上,這會讓狐友的社交之路面臨持續性的輸血無力,更讓它未來的發展面臨很多不確定性。
可以肯定的是,狐友的社交之路將注定艱難。在張朝陽不遺餘力的“吆喝”下,狐友能發展到什麼程度很難說。
作者 | 于斌
相關文章:
搜狐社交產品狐友正式上線 張朝陽:社交需求真實存在
搜狐社交App“狐友”上線一天 下架一周
狐友上線又下架 張朝陽賣關子
.
from [评论]從高調入局到下架一周 狐友的社交之路注定艱難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中國十九大今早開幕
中國十九大今早開幕
发表时间:8小时前 作者:菲商报 更多文章 评论( 0 )
本報記者莊銘燈北京17日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將於明天上午9點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舉行。
十九大新聞發言人庹震今天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經十九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確認2280名代表資格有效。他們將代表4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和8900多萬名黨員出席黨的十九大。
據庹震介紹,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各選舉單位嚴格遵循黨章,堅持黨的性質,加強黨的領導,突出政治標準和先進性,注重改善代表結構,規範代表產生程序,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嚴格審核把關,嚴肅選舉紀律,順利完成了十九大代表選舉工作。
庹震表示,中國改革的方向已經明確、不會動搖;中國改革的步伐堅定向前、不會放慢。
全面深化改革進展如何、有何新部署?面對記者提問,庹震表示,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他說,黨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主持召開了38次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會議。目前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共推出1500多項改革舉措,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
庹震說:“改革涉及範圍之廣、出台方案之多、觸及利益之深、推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不過他也坦言,全面深化改革還有很多難啃的硬骨頭,如思想觀念束縛,利益固化藩籬,體制機制障礙。
庹震說,這就需要突出重點,攻堅克難,狠抓落實,使改革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針對政治體制改革,庹震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指出,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改革發展取得的所有成就都離不開政治體制改革,今後同樣如此。
他強調,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目的是緊緊圍繞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增強黨和國家活力,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政治體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國也不會照抄照搬別國模式。”庹震表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中國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中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態度是鮮明的
談及對外開放,庹震表示,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當前,中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展,利用外資、對外投資、貨物和服務貿易穩居世界前列,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格局正在形成。中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態度是鮮明的。”庹震說。
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
提及反腐問題,庹震表示,經過全黨共同努力,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更加鞏固,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庹震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老虎”“蒼蠅”一起打,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持續保持高壓態勢。中國共產黨依紀依法嚴肅查處了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孫政才、令計劃等一批大案要案。
與此同時,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不斷加強,十八大以來,制定修訂中央黨內法規90部。巡視成為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安排,共開展12輪巡視,巡視277個黨組織,首次實現一屆任期中央巡視全覆蓋。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我們將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大的氣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不斷向人民交出優異的答卷。”庹震說。
中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態度是鮮明的
談及對外開放,庹震表示,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當前,中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展,利用外資、對外投資、貨物和服務貿易穩居世界前列,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格局正在形成。中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態度是鮮明的。”庹震說。
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不斷鞏固
在介紹中國經濟前景時,庹震指出,中國經濟受到全球廣泛關注。當前,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不斷鞏固。
近段時間,主要國際機構紛紛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我們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持續健康發展充滿信心!”
脫貧是黨作出的莊嚴承諾,沒有退路
談到脫貧,庹震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沒有退路。
對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問題,庹震回應:“我們堅持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堅持督查巡查制度,強化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對不嚴不實、弄虛作假的嚴肅問責。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紮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要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一帶一路”倡議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庹震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始終堅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平等協商及充分尊重各國的自主選擇,“堅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是所有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強弱,一律平等相待、共同參與的合作。
他表示,中國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堅持互利共贏原則,對東道國產業水平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都做出了貢獻。
官方數據顯示,2013至2016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流量約5600億美元,向所在國繳納的各種稅金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的就業崗位數以百萬計。
針對外界存在的一些相關疑問,庹震強調,中方倡導國際產能合作,旨在發揮各國比較優勢、契合各國發展需要,構建更加均衡普惠的全球產業鏈,而不是轉移落後產能。
十九大將對黨章進行修改
庹震說,黨的十九大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對黨章進行修改。黨的十三大以來的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都對黨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實踐證明,根據新形勢新任務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有利於全黨更好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有利於更好發揮黨章對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的指導、規範作用。今年1月,在中共中央就黨的十九大議題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各地區各部門普遍建議黨的十九大根據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根據形勢任務發展變化對黨章作適當修改。今年6月,中央發出通知,就黨章修改工作向各地區各部門徵求意見。在綜合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決定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強調這次修改黨章工作,要把黨的十九大報���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戰略思想寫入黨章,使黨章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充分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充分體現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的新鮮經驗,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黨的事業和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在集中全黨智慧的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屆七中全會討論並通過,形成了提交黨的十九大審議的黨章修正案。
庹震說,按照黨章規定,十九大將選舉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為了做好選舉工作,黨中央成立了專門工作班子,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領導下,負責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人選的推薦、考察、提名工作。在這個基礎上,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提出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提請黨的十九大主席團審議。
庹震說,黨的十九大閉幕後,將召開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和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領導機構。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結束後,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將同中外記者見面。
声明:本文由新闻源或入驻作者撰写,除博牛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博牛立场.
评论( 0 )
分享到: QQ空间 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更多
0 notes
Text
[评论]一個馮提莫救不了鬥魚
她有多紅?
鬥魚首位粉絲過千萬主播;創造了直播時超過1000萬人同時在線的紀錄;發專輯、接廣告、開演唱會、登陸衛視跨年晚會;一年吸金1.7億;每年從10月份起,各大直播平台都會掀起“馮提莫爭奪戰”。
相反,作為平台的鬥魚,這些年的“水逆期”卻有些漫長,上市曲折、裁員風波、海外折戟、APP被下架、頭部主播紛紛流失、新老對手虎視眈眈。新舊問題交織,就如同溺水中的水草。
鬥魚創造了馮提莫,馮提莫帶來了流量,還有什麼?鬥魚對於馮提莫,在猶豫什麼?是鬥魚不想留,還是留不住?
一個馮提莫或許救不了鬥魚。
流量依賴、制約與博弈
馮提莫與鬥魚,無非是網紅與平台的關係,談及此,就應該先了解一下中國造星平台的演進歷程。
成立十年的微博,作為綜合性的社交平台,是最早和MCN聯合,完成工業化、批量產出紅人的發源地,回憶專用小馬甲、Papi醬、辦公室小野、張大奕……
微博通過對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分配,形成了MCN、網紅、大V(明星)、粉絲用戶和品牌方的經濟生態,也可說是一個完整的“閉環生意”。這套商業化思路,之後被大同小異地應用到各造星平台。
受直播鼻祖Meerkat的影響,2016年前後,眾多直播平台應聲而起,花椒、映客、鬥魚、熊貓……全民直播的熱潮開始興起,若風、張大仙、PDD、五五開等遊戲主播開始破圈。與微博稍有不同的是,直播的變現來得更為直接,打賞送遊艇,就像街頭藝人一邊賣藝一邊聽著遊客扔錢進袋的叮咚聲,十分的美妙。
在直播大力發展的同時,短視頻也悄悄崛起。 2017年前後,以抖音、快手為首的短視頻平台的爆發為顯著特徵,新的造星平台開始出現,抖音初代男神費啟鳴、人氣居高不下的摩登兄弟等一大批素人成功躋身娛樂圈。
造星平台的存在為一批人創造了改變命運的機會,無論是直播平台還是短視頻平台,都幾乎複製了微博的商業化生態,給予紅人們巨大的流量與變現。但,隨著人氣網紅和主播們不斷攀升的影響力,用戶、主播、平台三方的關係也變得值得玩味起來。
“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台達人,他們藉助平台的力量自發成長起來,儘管流量控制在網紅、達人手上,但他們的價值和變現依賴平台上的粉絲,包括直播變現以���廣告變現,內容,粉絲,生意,是它們老鐵經濟的閉環。”某直播平台創始人告訴虎嗅,離開平台之後,這一切都會不復存在,除非是特別頭部的,才有可能具備跨平台生長的能力,在這之前,只能依附平台粉絲實現變現。
在快手上擁有72.2萬粉絲的美食網紅單六有對此深有感觸,在接受虎嗅採訪時,他表示註冊快手的目的就是希望推銷農產品,但是他並不想離開快手,“也離不開,因為粉絲都是靠自己的力量積聚起來的,離開粉絲就沒了。”
“平台上入駐的機構和達人數量太多了,而且抖音現在的發展不依賴任何一個大主播。” MCN平台Papitube 總裁霍泥芳向虎嗅表示。 2018年3月,Papitube旗下超過100位達人集體入駐抖音,半年時間漲粉7000萬。
霍泥芳告訴虎嗅,抖音需要MCN,但並不是沒有MCN它們就無法生存。 “如果一個MCN機構帶著所有紅人從平台出走,受損失的只是MCN機構,就是它不想在抖音上繼續賺錢了。”在她的觀點裡,抖音和快手並不是扶持平台,也不是流量給予平台,還是要靠自己的內容,以及緊跟平台的方向去發展。也就是說看似流量掌握在自己手中,但話語權還在平台。
這種底氣在斗魚身上並不存在。
“主播和平台的話語權取決於誰,與平臺本身的商業模式、行業屬性有很大關係。”某直播平台從業者告訴虎嗅。
對鬥魚等遊戲直播類平台而言,最早時平台是手握流量的上帝之手,通過流量導流,扶持出核心玩家,雙方共同分食流量生意,但容易出現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一旦彼此有分歧,平台很容易就被綁架。 “尤其當頭部主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受眾對主播的依賴超過對平台的依賴,主播對平台的話語權就會加大。”上述從業者稱。
更關鍵的是,依據鬥魚的營收主要依靠頭部主播的打賞分成,主播存在的價值是平台流量變現的工具,佔據了流量和營收的主要來源,平台又不得不依賴於他們,尤其是對有門檻的遊戲直播類平台,主播是它們的立身之本,頭部主播的流失,相當於把一棵樹連根拔起,並且還會帶走一部分受眾。
馮提莫是鬥魚的雞肋嗎?
既然頭部主播對遊戲直播平台如此重要,那鬥魚為什麼還在猶豫是否繼續簽下馮提莫?
“同樣作為鬥魚的頭部主播,馮提莫是以表演為主的秀場類主播,和依靠遊戲技能生存的遊戲類主播還是有區別的。”上述某直播平台創始人稱,馮提莫在鬥魚的ARPPU,也就是每付費用戶平均收益並不高。
據主播大數據平台小葫蘆紅人榜的統計顯示,在主播單場最高成就中,馮提莫的禮物人數榜排名僅是NO.19,互動人數、禮物價值、彈幕數量、送禮人數都表現平平。
從數據可以看出,馮提莫在斗魚雖然是人氣主播,但是與靠技能生存的遊戲主播而言,這類秀場類主播在人氣之外,貢獻的營收確實薄弱,她的流量帶來的影響力和鬥魚想要的用戶存在區隔。
對於鬥魚主流消費人群沒有過大吸引力的馮提莫,更像是鬥魚的品牌代言人。
“但這種情況就會有點雞肋,我花那麼高的簽約費去簽你,你卻不能帶給我實質的收入,如果我是鬥魚,會考慮值不值,還需不需要這樣一個類品牌代言人提高影響力。”
“秀場類主播讓鬥魚嚐到了甜頭,但是馮提莫的出現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很難復制。”某位不願具名的文娛領域投資人告訴虎嗅。這應該也是鬥魚猶豫的地方,等於是如何打造下一個馮提莫,它們並沒有可複制的方法論。即便有,在留存上,也可能會陷入與今天相同的局面。他補充道。
然而,對於現階段的鬥魚而言,不管是秀場類主播還是遊戲類主播,鬥魚每走一步都必須要謹慎,這些年它也嘗受了主播流失帶來的苦楚。
昔日的鬥魚三幻神之一五五開(本名盧本偉),因在Steam遊戲“吃雞”中開外掛被發現,引發電競圈熱議,事件發生後不久,盧本偉在某線下活動又教唆自己的粉絲對罵質疑他的人,盧本偉最終被平台封殺,據盧本偉本人透露,自己的簽約費高達八位數,有數據統計他曾在1個小時收到160萬元的禮物。 他的流失帶給鬥魚的損失要以億計。
鬥魚上市前夕,有傳言稱曾經的鬥魚手游一哥張大仙想要增加簽約費,沒有與平台達成一致,轉而被競爭對手虎牙以5200萬高價挖走。鬥魚2017年評選出來的十大巔峰主播,已經有六位與鬥魚沒了交集。
在採訪中,多位從業者稱鬥魚的商業模式是鬥魚目前困境的原罪,從上市的YY也可以看到這一點。 “以遊戲生態為核心,營收結構太過單一,這是根本原因。”
8月13日,鬥魚發布了上市後的首份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二季度鬥魚營收為18.73億元,直播的營收為17.08億元,較上年同期6.67億元增長156 %。從2016年到2018年,直播營收佔比分別是77.69%、80.7%、86.12%,到2019年二季度佔比高達91.2%。直播營收佔比不斷攀升,意味著鬥魚對主播的依賴不斷加大,同時也可以看出,長時間以來,鬥魚並沒有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
鬥魚艱難求變
為了打破直播驅動的單一業務模式,鬥魚也一直在努力求變,嘗試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打開鬥魚的頁面,在遊戲直播之外,娛樂標籤上線了顏值、舞蹈、戶外、二次元、美食等多個分類,像是亂入了抖音和快手的綜合版,可以看到鬥魚想要再造抖音和快手的生態野心,但熱度以及影響力卻與抖音、快手相去甚遠。
鬥魚顏值標籤下,熱門視頻的點擊量幾乎很難看到過百萬的點擊,和快手、抖音億級DAU相比,鬥魚相差太多,想要追趕,並不容易。
在盈利方式的摸索上,鬥魚的電競付費和電商模式也都無功而返。
今年3月份,鬥魚取得DOTA 2 Major、夢幻聯賽S11的獨播權,鬥魚發佈公告稱如果想要觀看Major的全部賽程,用戶必須贈送官方直播間一張價值6元的“夢幻聯賽辦卡”才能享受到這個權益,這種行為遭到了受眾的強烈反彈,最終不得不把付費觀看重新改為免費觀看。
2019年被稱為直播電商的元年,最早嗅到風口的是鬥魚,在2016年雙十一,鬥魚和淘寶達成合作,開創了邊看邊買的先河;2017年鬥魚又與網易考拉合作(9月6日被阿里收購),並在5月份上線電商平台魚購,採用“主播即導購”的模式推廣鬥魚產品。
“鬥魚靠遊戲內容起家,又沒有電商基因,作為平台的用戶又是對遊戲感興趣的小眾用戶,鬥魚想要讓遊戲主播成長為帶貨網紅,你不覺得奇怪嗎?”採訪過程中,某短視頻從業者反問。
事實證明,鬥魚的遊戲用戶並未給鬥魚帶來理想中的購買力,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的鬥魚電商化探索也無疾而終。
節節敗退的鬥魚開始把目光投向海外。
2017年6月,鬥魚投資了中國出海移動視頻直播平台“Nonolive”,並於2018年10月上線了主打東南亞的直播產品Doyo。兩個月後,負責出海業務的團隊卻被曝出了裁員的消息,牽涉人數達70人,有人入職還不滿一個月。而在越南、泰國等本土簽約主播的薪水,鬥魚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拖欠。
除此之外,鬥魚內部管理層混亂、股東對其失去信心等問題也是鬥魚無法逃脫的阿喀琉斯之踵。
據鳳凰網發布的報導稱,鬥魚高層素來不睦,以張文明(鬥魚聯合創始人)為首的團隊一直主張收購Nonolive,以此佈局海外業務,但鬥魚CEO陳少傑的主張卻是自己下場做業務,團隊的矛盾已經進入白熱化。 《鳳凰網財經》報導稱,進入2019年,鬥魚在北京多個辦公室已人去屋空,員工僅剩20餘人,三家公司退出鬥魚的股東隊伍,儘管鬥魚稱是正常的人員結構調整,但故事的結局已說明一切。
鬥魚未來會好嗎
7月15日晚間,在斗魚上市前夕,快手公佈了遊戲直播的運營數據,截至2019年上半年,遊戲直播移動端日活躍用戶破3500萬,遊戲視頻日活用戶達5600萬。根據統計機構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5日,鬥魚的日活為1500萬,競爭對手虎牙的日活為1100萬,兩者相加還不敵其一。
在這之前,快手就曾推出“百萬遊戲創作者扶持計劃”,宣稱要在2019年引入不少於500個頭部遊戲內容創作者。
“快手在短視頻領域以中腰部主播為主,進軍遊戲直播領域後,才開始著手簽約大主播。”一位接近快手的知情人士稱,他們內部也正在積極扶持中小主播,並設立了一個團隊,專門分管遊戲業務。
緊鑼密鼓、勢在必得。
關於快手的強勢入局,鬥魚CEO陳少傑在財報發布後的分析師會上稱:遊戲直播想像力足夠大,可以容納其他的公司,一起把市場做大。他表示快手入局可能會帶來新的想像空間,帶來新的不同的用戶。快手可能會對行業格局產生一定影響,但是對鬥魚影響有限。在陳少傑的觀點裡,鬥魚的用戶是硬核遊戲用戶和重度遊戲玩家,這部分佔比是40%以上,一二線用戶佔比超過50%,在用戶屬性上各有不同。
���有快手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硬核遊戲用戶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迎來實質性增長,行業還是需要新玩家的進入。
在2019年7月23日,快手舉辦的“快手光合創作者大會”上,快手游戲業務負責人稱,快手游戲相關的日活躍用戶在行業里處於領先地位,並同時擁有短視頻和直播兩種形態,得益於快手這個大社區,在遊戲內容和社交鏈條上的完整性更有優勢。
“除了競爭力的日活,快手擁有全方位的生態,這有利於多元變現模式的探索,比如周邊、遊戲皮膚、遊戲廣告以及相關的付費課程,在綜合性上會更有優勢一些。”上述接近快手的人士告訴虎嗅。
而這對於生態過於單一的鬥魚而言,不算是一個好消息。
易觀發布的《2018年中國遊戲直播市場年度綜合分析》指出,2015年遊戲直播市場規模達到11.8億元,增長151.06%。但到了2017年,我國遊戲直播市場的增速逐漸放緩,市場規模達到58.8億元,預計2020年,遊戲直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65億元。流量紅利雖沒有見頂,但面對新老競爭者,戰況愈演愈烈的情況下,留給鬥魚的時間並不多了。
轉過頭看鬥魚失去的這些年,不僅讓人唏噓。當年的TMT神話、資本寵兒的光環並沒有讓其一路高光,反而命途多舛。而在監管收緊、遊戲寒冬的大環境下,主播問題、盈利問題、管理問題浮上水面後,鬥魚的失去又好像是必然。
馮提莫的微博評論還在上漲,對於馮提莫下一站的猜測還在繼續,有消息稱這次新合約簽約金的開價是一年5000萬。有人說她去抖音的可能性最大,因為她在抖音上的粉絲已經超過3000萬,也有人說虎牙也未可知,但無論馮提莫走或者留,都解救不了當下的鬥魚,如何給資本市場和用戶講述一個新故事,或許才是目前最緊要之事。
.
from [评论]一個馮提莫救不了鬥魚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评论]現在是否可以購買5G手機?
同期,三星發布了Exynos 980 5G SoC。麒麟990 5G 和Exynos 980 都是將5G通信基帶與CPU、GPU、NPU等等處理器整合在一起,在效率、性能和散熱上表現都更好,5G手機最大的難題就是芯片,現在5G手機在硬件層面已經ready。
不過,關於是否購買5G手機,用戶的判斷出現了分歧,最大的分歧是關於網絡基礎設施的判斷。
一部分認為,5G網絡建設不夠完善,現在買5G手機為時過早。iPhone 11沒有5G版,蘋果CEO庫克對騰訊科技的解釋是:“目前來說(5G)還是有一點超前,我們研究了市場發現,整個市場裡面不管是基礎架構或者是芯片都還沒有足夠成熟,還不足以推出一個高質量的產品。”
對此我的看法是,蘋果缺芯,想要做5G手機難為無米之炊,不得不這樣說。 2013年12月4G在中國才發牌,但蘋果2012年發布的iPhone 5就已早早支持4G(國行版不支持),2013年iPhone 5s國行開始支持4G。當時4G網絡準備好了嗎? 4G產業成熟了嗎?沒有。
另一部分認為,5G網絡的普及比我們預期的要快。現在不需要將手裡的4G手機換成5G手機,但如果本來就準備換機,就一定要考慮5G。作為樂觀主義者,我秉持這樣的看法。中國移動在全國52個重點城市建成超過2萬個5G基站,同時,為了讓更多客戶通過5G體驗廳等方式感知5G網絡,已在全國300多個城市開展5G網絡建設,預計2019年在超過50個城市實現5G商用服務。 2020年,將進一步擴大網絡覆蓋範圍,在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明年5G在核心城市已經可用。
我們購買手機不應該只是考慮今天的情況,一部手機的使用周期是2年左右,這意味著今天換機,是可以考慮5G手機的,否則一年後要么眼饞別人用5G,要么被迫換機。確實有很多用戶是可以接受一段時間的煎熬的,而現在不買5G有很多理由:不願意做小白鼠,不需要更快的網速等等,這樣的考慮同樣可以理解。
用戶群本來就不同,雅虎前總裁傑夫邦弗特將消費者按照不同的情感特徵分成技術創新者、非理性消費者、理性消費者、超理性消費者和觀望者,看清楚這個模型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大家對5G的態度有如此大的差別:
1、技術創新者:購買產品,僅僅是因為產品採用了新的技術,他們對技術本身很痴迷;
2、非理性消費者(即嚐鮮者):非理性消費者為了滿足情感需求,會付出大大超出解決問題本身所需要的精力和成本。
3、理性消費者(即早期消費大眾):只會購買他們認為實用、成熟的產品。他們更務實,只會購買性價比合適的產品。
4、超理性消費者:情感需求更弱,哪怕產品有半點不合意,他們都不會掏錢。
5、觀望者(即跟隨者):約佔總人數的15%,他們同樣有需求,但只會購買公認好用的產品。
你可以試著歸類一下,在不同社群、微博和微信中留言討論5G的用戶,基本都可以歸納到如上五大類。 2019年購買5G手機的消費者,應該會是1和2為主外加少部分3。
5G手機究竟賣得動不?相對於很多人喜歡用自己或者說身邊人的判斷來說事兒,我覺得專業機構的數據更有說服力。
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預測2019年全球5G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到500萬部,預計到2025年,全球5G智能手機出貨量每年將達10億部。韓國4月開始商用5G,截止8月5日,韓國三家運營商的5G用戶達到201萬,韓國人口為5164萬,5G普及率已接近4%,滲透速度比4G快。
因此我認為,爭論5G手機是否值得買沒什麼意義,不同類型的消費者結合自身需求和消費習慣,會用錢投票。問題的關鍵是:如果買5G手機,我們應該注意什麼?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就是應該雙模全網通優先。如果不買5G手機頂多只是眼饞,忍一段時間再買,但是如果買的不是全網通的5G手機,可能會很麻煩。
什麼意思呢? 5G作為新生事物,消費者其實是不知道裡面有很多坑的。
我看到一條微博,榮耀總裁趙明轉發了太平洋電腦網的一篇關於5G科普的文章說:
“手機廠商有責任和義務告訴消費者,他們最近購買的5G手機在現在和未來,本地和國內漫遊是否都能夠使用5G?是局部通還是全國通?這個問題不應迴避,更不能刻意混淆,應該把知情權還給用戶,很多人花了幾千塊錢購買的5G手機,最後只能使用4G服務,這就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了。”
為什麼5G會出現全網通與局部通的說法?
因為5G的組網跟4G不同,5G要考慮4G的向下兼容,現在部分採取NSA非獨立組網,採取雙連接方式,5G NR控制面錨定於4G LTE,利用4G網EPC(分組核心網),本質是讓5G可以復用4G資源;SA則是獨立組網,一切都要重新建設,兩種模式各有優缺點,但三大運營商均已表態:NSA只是5G商用過渡性方案,SA獨立組網才是最終方向。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2019 GIT國際產業峰會上已表示,從明年一月份開始,國內將不會有新的NSA手機入網,SA將是我國5G的發展方向,中國會盡快過渡到SA,中國移動客服在短信中明確提示5G用戶:NSA/SA混合組網下,僅支持NSA的單模手機在僅有SA網絡地點將無法連接5G網絡。
然而,很多消費者是搞不清楚NSA/SA的區別的,太技術了。
4G時代的全網通,是指同時兼容三家運營商不同製式的網絡,5G不存在這個問題,三大運營商的製式都是一樣的,只是頻段不同,但是網絡卻變得更加複雜:2G尚未全面退網,3G、4G的不同製式要兼容,5G網絡又有了基於5G升級的非獨立組網方案NSA和獨立組網的SA,雖然國內三家運營商都已表態SA才是5G的核心目標,但NSA在過渡期會存在,這個時間多久?現在沒有誰能給出答案。
因此,消費者如果買5G手機,一定要將網絡兼容性放在第一位,如果手機不支持SA,不是真正的全網通5G手機,就會出現在一些有5G的城市和區域不能用5G的尷尬情況,這也是華為麒麟990 5G發佈時強調自己是全頻、雙模、全網通5G 芯片的原因,基於麒麟990 5G的華為Mate 30系列和榮耀V30,在國內任何地方都能連接5G網絡,在網絡上的競爭力就會非常明顯。
當然,如果你不介意這樣的麻煩,也可以先買一部不是真正全網通的5G手機嚐鮮。就像我一直倡導的一個理念:買電子產品最重要的還是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分清主次,核心需求優先,匹配預算很容易做出決策。
對於手機廠商來說,生產只支持NSA網絡的5G手機沒什麼問題,相關部門給入網許可證就說明這樣的產品是有一定價值的,而且一定會有一些用戶願意接受,但是一定要跟消費者說清楚,做好告知和提醒,現在買5G手機的用戶都是真正的技術創新者和嚐鮮者,是足以影響身邊用戶的KOC(關鍵意見用戶),他們對品牌的價值,已是舉足輕重。
羅超頻道(luochaotmt),歡迎添加 luochaozhuli (備註:進群)分享交流。
訪問:
阿里雲 – 最高1888元通用代金券立即可用
.
from [评论]現在是否可以購買5G手機?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评论]網易云音樂8億用戶背後的傷疤
2019年8月網易宣布了一項令人出乎意料的數據:網易云音樂用戶突破8億且同比增長50%。然而,以版權著稱佔據絕大優勢的騰訊音樂,截至2019年5月包含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在內的各平台月活躍人數才6.54億。當然,網易云音樂的活躍用戶數就不太樂觀了,根據易觀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網易云音樂活躍用戶位列第四位,活躍用戶為1.1億,也就是說網易云音樂的活躍用戶數不到15%。網易CEO丁磊在談及對未來規劃時更是表示:要挖掘雲音樂更深層次的社交功能,不單單是社區,還有社交。
時隔網易云音樂被下架一個月風波未停,網易云音樂又攜“雲村”社區捲土重來,並開發多種社交類板塊。網易云音樂在“音樂+社交”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放眼國內音樂市場,騰訊音樂牢牢佔據市場優質資源,不僅在音樂版權方面具有絕對優勢,還率先上市且實現了盈利,這給勢單力薄的網易云音樂帶來不少壓力。面對市場壓力,網易云音樂不得不在音樂內容戰場之外,開闢新的疆域。而在這之後網易云音樂所做的種種跨界努力,背後折射的更像是種種焦慮。
版權爭奪失利
當今中國音樂市場正形成以騰訊音樂(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為首,網易(網易云音樂)次之,阿里(蝦米音樂)三強爭霸的局勢。在線音樂的競爭異常殘酷,內容也成為各大音樂平台立足之關鍵。
因此,版權對於一個音樂平台至關重要,有版權就有內容,有內容才會有用戶,有用戶才會有市場、有利潤。早期的各大音樂平台也是如此為了版權而拼死拼活。
2011年及以前,中國音樂市場的盜版率約為99%,盜版橫行、野蠻生長正是當時中國音樂市場的真實寫照,版權一詞鮮有耳聞。在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布了《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版權令之後,行業亂象得到有效改善,國內音樂版權化秩序得以維持和鞏固,版權的價值逐漸得到重視,也為音樂市場版權大戰拉開了序幕。
隨之,各大音樂平台關於版權爭奪大戰時有爆發。 2015年,阿里音樂以年2000萬元的價格拿下華研國際的獨家版權。而到了2018年,網易云音樂為搶下華研國際的獨家版權花了3年5億元的價格,算下來平均一年的版權費高達1.67億元,比阿里音樂時期翻了8倍之多。另外,各平台在搶奪環球音樂的授權費用時,環球最初的出價不過三四千萬美元,後來漲至2.4億美元,最後騰訊音樂更是給出了3.5億美元現金加1億美元股權的價格才收歸囊中。各大音樂平台為了獨家版權不斷上演著“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劇情,並且樂此不疲。
雖然應國家版權局就音樂平台要避免採購獨家版權的要求,騰訊、網易、阿里相繼達成互授協議,自2018年2月至今,各平台相互轉授權的音樂作品達到���自版權數量的99%以上。然而1%的非轉授獨家版權歌曲也成為各大平台興衰榮辱之關鍵,為各大平台所搶爭。以網易云音樂公開的曲庫量為2000萬首來算,1%數量達到近20萬以上。
去年因網易未續簽周杰倫版權,在2018年4月份下架了周杰倫所有歌曲,有數據統計,為此網易云音樂起碼有15%左右的用戶流失到了騰訊音樂。以視頻行業為鑑,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土豆,繼續各自佔著大壁江山,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各自對獨家版權的佔有,甚至一部劇的獨播,就很容易就能讓用戶從一個平台跳到另一個平台。
獨家版權優勢已越來越明顯的體現在用戶動向和各項業績數據當中。而版權爭奪大戰也隨著騰訊音樂同時簽下索尼、環球、華納、英皇娛樂等唱片公司,成為中國整個音樂市場最大版權獲得者而告一段落。屆時,騰訊音樂版權在國內音樂市場上佔據著絕大優勢,而網易云音樂只能在版權的壓制下靠“石頭計劃”和培養獨立音樂人來絕地求生了。
會員增收滯緩
網易Q2財報顯示,網易云音樂付費有效會員數同比增長135%,具體會員數量卻沒有表明。騰訊音樂Q2財報出爐: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到創紀錄的3100萬,上個季度為2840萬,同比增長33.0%。作為一個月活躍度6.5億的平台來講,會員付費率竟不足1/20.。很顯然,網易云音樂的會員付費狀況也不會好到哪裡,亦或者差之更甚。
雖然中國年輕人從免費MP3到付費聽歌的切換速度超出多數人的預想,Q音的綠鑽和雲村的黑膠VIP擁有不少忠實用戶,甚至流量明星單獨付費的數字專輯也賣得如火如荼,像薛之謙這種當紅歌星的新專輯在雲村就賣出幾萬首,但真相是付費用戶的轉化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
除了Apple Music這種無免費模式的平台,可以把在付費會員做到80%,其他玩家的轉化率都不算特別理想,Spotify的轉化率在45%左右,老一輩的pandora只有7.8%,騰訊音樂只能做到4%,龐大的基礎客群如何啟動成為難題。如何讓用戶增長與付費收益形成良性匹配是資本關心的話題,沒有盈利模式的平台即便有先發優勢也前景渺茫。
據spotify2019年Q2財報,Spotify總營收為16.6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7.90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付費服務營收為15.0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5.24億元),同比增長31%,付費會員人數已達1.08億。 spotify自2018年上市,高峰市值飆到350億美元,而後一路狂跌到270多億美元,蒸發的市值相當於4個pandora,股價一路狂跌也正是因為spotify的營收不穩定的問題。會員付費似乎也沒���上什麼便宜,音樂付費的盈利潛力再度引發關注。
轉頭看看鄰居視頻行業,在2019年6月便已經實現了愛奇藝單平台在線會員人數破億的壯舉,騰訊視頻也在破億的邊緣徘徊,會員付費已經超過廣告收入成為視頻行業第一大營收。各視頻網站的用戶量最多也才8億,跟網易云音樂用戶持平,但會員收入和付費率卻將各大音樂平台甩的老遠。
隨著知識付費時代開啟,三年多以來用戶付費意識逐漸增強,中國數字音樂的商業環境得到了體系化的建立和規整,但落實的付費效率還有待提高。根據2017年數據,從用戶付費視角橫向對比發達國家,我國人均音樂消費僅為日本的0.69%、美國的0.91%、德國的1%、英國的0.772%、瑞士的0.77%,從數據可以看出我國人均音樂消費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到了2018年,中國數字音樂平台用戶付費率約為3.5%,雖然逐年增長,但速度實在緩慢。音樂付費與其他內容付費行業一樣,已經迎來付費發展的瓶頸期。
盈利模式仍在探索
如果說網易最初上線雲音樂,是創始人團隊對音樂的一種熱愛與情懷。那麼,當網易云音樂積累了數億用戶後,不得不考慮平台商業化了。
在網易云音樂的長期發展下,現在的網易云音樂已經不單單是一款聽歌軟件了,而是集音樂、直播、交友、電台、社區、商城、視頻等為一體的多功能社交平台。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不涉及的,真可謂集微博超話、貼吧評論、微信朋友圈之所成,想盡一切辦法吸金、引流為己用。雖說網易云音樂也確實開發出不少盈利模式:包括付費音樂、廣告以及音樂直播、演出票務、周邊商城等多元化商業模式。但是全都涉獵往往會全都得不到深入,左顧右盼一團糟。
根據網易Q2財報,網易CEO丁磊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提出了商業模式以及如何盈利的問題做出答复。一是會員,二靠廣告,第三是直播,第四是社交,丁磊表示對這四個方面的盈利比較有信心和把握。
在會員付費方面,網易云音樂從未公開透露其實際的付費用戶數,而官方對外宣稱的數據,一直在強調數據的增長,而從不公佈具體數據,難免有避重就輕之嫌,實際盈利情況也不明就裡。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網易云音樂的這種變現模式,至少沒有達到網易云音樂在這個版塊的佈局上非常理想的程度。
而網易云廣告方面,在過去的2018年,網易云音樂成為了網易系產品中最受廣告主青睞的合作平台之一,如以北京現代、東方日產、雪佛蘭等為代表的優質廣告主均與網易云音樂進行了較深入的品牌合作。網易云音樂依靠開屏廣告、首頁banner廣告收穫到一些利潤,但是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廣告,都無法成為網易云音樂的主要營收。
在跨界直播事業上,網易云音樂是一個定位於“音樂+直播”類型的直播交友平台。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的風向吹過,而今幾乎已經成為一個披著音樂外衣的俊男靚女顏值比拼了。網易云音樂直播在當前虎牙、鬥魚、抖音等一系列大平台的擠壓下市場前景存疑。
網易云音樂商城的交易分為簽到積分兌換商品和線上售賣兩種方式,用戶可以通過簽到領取積分進行相關物品的兌換,定期為用戶提供福利,或者充當代金券的形式進行物品購買。這種方式,與其說是網易云音樂的商業化方式,不如說是一種用戶激勵體系。但是因為目前云音樂商城中物品的售賣種類少,很多用戶並不認為這些功能,能起到多大的實際作用。因此,雲音樂商城對網易的商業化佈局來說,也無關痛癢,名存實亡了。
網易云音樂也確實在不斷探索創新業務模式,如與品牌進行IP合作等。今年6月,網易云音樂與國貨品牌三槍達成戰略合作,首次正式以IP授權的方式探索商業化。 8月,網易云音樂與瑞幸咖啡聯合在上海開了一家“楽島”音樂主題咖啡店,之後還將在音樂咖啡周邊和文化等方面進行更多合作。雖然宣傳得不錯,但是具體的商業化方案是否能夠做大做好,尚待時間來驗證。在商業上網易云音樂邁出了新的步伐,也開啟商業化探索之路,但是這些合作項目如何落地發芽,以及未來能發展到什麼程度,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繼續重啟社交
不久之前,網易云音樂遭遇下架風波。從6月29日開始,網易云音樂在國內被下架,無法進行下載使用,隨之,網絡上開始流傳“卸載重裝網易云音樂得會員”、“網易云音樂偷偷刪除用戶本地文件”、 “網易云音樂已死”等負面造謠信息。
在眾說紛紜之下,網易云音樂還是順利在7月底重新改版上線,,網易云音樂以建“雲村”的名義歸來,重啟社交業務。並在Q2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被“官宣”成為網易寄以眾望的業務增長點。
拋開網易云音樂在商業化方面受挫的現狀。從未來的發展上,網易云音樂佈局上線的“雲村社區”,也成為話題焦點。雲村的玩法類似音樂版“微博”,至於交友可“只看異性”進行有針對性的篩選,與常見的交友類APP大同小異。早在幾年前,丁磊就曾將網易云音樂定義為音樂社區。早期的網易云音樂通過音樂評論區和每日推薦功能成功吸引用戶,不難看出,網易云音樂更強調其“社交”屬性。
隨著電商、內容等業務的不斷孵化成型,網易近兩年來的一個顯著變化是不排斥新業務獨立融資上市。網易有道如今正在推進在美IPO,剩下的網易云音樂、考拉、嚴選則是另外最有希望獨立上市的三項業務。
以“情懷”著稱的網易云音樂,在對音樂愛好者細分市場的發掘和滿足上成績斐然,成功抵擋住版權壓制和市場的衝擊,在“音樂社區”模式下瘋狂生長。
從時間線上看,網易云音樂的用戶增量6年來一直跑得很快。網易云音樂自2013年4月23日正式發布;2015年7月用戶數突破1億;2016年7月達到2億;2017年4月突破3億大關,11月達到4億;2018年11月突破6億;2019年8月突破8億。而且一直是靠獨特活躍的樂評、歌單等UGC內容及社區氛圍增加粘性,日均評論數200萬條,總數突破16億條,網易云音樂用音樂和內容連接了廣大樂迷,構建出一個世外桃源般的網絡音樂社區。
網易云音樂的社交發家之路真可謂一枝獨秀,在版權內容劣勢的情況下實現了彎道超車,這波“音樂+社交”的情懷操作隨著社交的深入逐漸顯化,驚艷四方。
網易云音樂是音樂社交發家,在版權劣勢的窘況下硬生生靠社交打出一片天,奪得行業老二的地位。目前來看,網易云音樂在吸“粉”的同時,運行商業模式社交,企圖以音樂為基礎,通過演藝直播、社區業務元素,提高音樂的變現能力,從而形成音樂社交娛樂生態,擺脫單一的“聽音樂”模式,形成更加健全的生態產業鏈。但變現難題仍未得到很好的解決。
網易云音樂在其它商業化模式進展並不理想的情況下,緊緊抓住雲村社交這根根救命稻草,繼續重啟社交之路。但是,憑藉音樂社區起家的後起之秀網易云音樂,能否實現差異化競爭,以及在音樂領域,能否通過雲村社交走出一條不同尋常的康莊大道,就需要時間來驗證了。
總結
隨著當前信息生產模式的便捷,拘泥於只是做音樂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要達到更深層次的用戶滿足需求才會有市場。個性化推薦、社交互動,平台穿插社交、商城等只是一個切口,網易云音樂多功能引流模式只是為了博得更高層次的市場份額優勢。
無論是從在線音樂服務付費率來看,還是從產業鏈向上升級的可能性來看,亦或是像網易云音樂這樣開拓更多線上線下業務來講,中國的互聯網音樂市場依然龐大,或許它完全容納得下兩個甚至更多的競爭對手。網易云音樂完全可以分一杯羹,但前提是需要求變。
縱觀當下,阿里巴巴淘寶發家,其商品買賣互授,由社交發起;騰訊集團以QQ興起,互動也依賴於社交;騰訊音樂,社交營收也是佔比最大;社交似乎是一個“百寶箱”,玩的好都能發家致富。而網易云音樂社交之路走了這麼久,往後的音樂用戶增長數潛力已經���頂而面臨著核心版權劣勢、用戶難以變現,延展出來的路還很長,雲村社交能否承載網易云音樂更大的夢想?我們拭目以待。
文/韭菜財經記者朱霖,公眾號ID:jiucaifin
訪問:
網易考拉
.(tagsToTranslate)NetEase 網易(t)(評論)網易云音樂8億用戶背後的傷疤(t)kknews.xyz from [评论]網易云音樂8億用戶背後的傷疤 via KKNEWS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