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素珍蔬食 交通
beautyupdate · 5 days
Text
新北中和|素珍蔬食 道地實在的素食小吃店
我不知道你聽到素食這兩個字的時候,會不會馬上有一個連鎖直覺的反應就是,啊,好清淡喔,餐點會不會很無聊啊?這家素珍蔬食,在我還沒有去吃之前,我看到他的招牌,就是那種感覺。不過吃了之後讓我們驚訝的,這家店不可小看也!
我不知道你聽到素食這兩個字的時候,會不會馬上有一個連鎖直覺的反應就是,啊,好清淡喔,餐點會不會很無聊啊?這家素珍蔬食,在我還沒有去吃之前,我看到他的招牌,就是那種感覺。不過吃了之後讓我們驚訝的,這家店不可小看也! 素珍蔬食 (官網) 地點:235新北市中和區連城路23巷4號 營業時間:週一~週五 11:30~14:30 / 16:30~20:00 / 週六 11:00~20:00(週日公休) 電話: 02 2248 2433 用餐方式:內用、外帶 付費方式:現金、電子支付 每人平均價位:$130 值得推薦:OOOO 素珍蔬食的交通與用餐環境 素珍蔬食,這家位在連城路中和路口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巷弄內,距離中和捷運站走路大概8分鐘左右,就可以到達該店。 素珍蔬食 交通 用餐的環境,很舒適,因為有提供冷氣,用餐座位大概目測下來有20個位子左右, 素珍蔬食…
Tumblr media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wangwill66 · 5 months
Text
記憶模糊
H:新冠之後,有傳說得的人會有腦霧現象,甚至金魚腦。幼年的記憶模糊屬正常現象,就學後的失憶除食療之外,另增記憶技巧也可改善。20240127W6
網路資料:
腦霧(Brain fog)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偶發的認知功能障礙,其成因是壓力、睡眠和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和荷爾蒙改善。
以下是日常飲食中應該包含的五種食物,可以幫助你驅散腦霧並增強腦力。
1. 深色綠葉蔬菜改善神經系統過程
像是羽衣甘藍、菠菜和瑞士甜菜等綠葉蔬菜,富含抗氧化劑,有助於中和自由基造成的細胞損傷。
2.富含脂肪的魚降低發炎
像是沙丁魚、鯖魚和鯡魚等魚類中,含有大量的 omega-3,也就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多脂肪的魚對大腦的促進作用幾乎是無與倫比的。
3. 動物性蛋白質促進腦細胞訊號傳導
除了水之外,大腦主要由蛋白質組成,為了使其發揮應有的功能,它需要大量的胺基酸,也稱為形成蛋白質的分子,就可以透過原本不可滲透的血腦屏障到達大腦。
4.多吃雞蛋對抗大腦萎縮
雞蛋除了許多好處外,還富含 B 群維生素,包括 B6、B12 和葉酸,這些都可以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胺酸的含量。
5.吃漿果加強腦腸連接
藍莓、黑莓和紅醋栗等漿果具有許多健康益處,它們在促進和維持大腦健康的潛力更令人興奮。
幫助記憶的10個好方法
1.試着去理解你學到的東西,這樣記憶的效率會提高九倍
2.了解哪些是對你重要的資訊,前提是自己要先設定優先順序
3.根據序位效應的原理,記住事情的頭尾,會讓你更好記憶
4.把注意力集中一樣主題,若同步接觸類似的訊息會混淆記憶
5.先學習相反的東西,例如:正反、日夜、上下、前後,因為反義詞更容易記憶
6. 將新的單字與你已經了解的單字結合起來,再稍作改變
7. 自己編個故事吧
8. 錄音多聽幾次,最適合對音頻敏感的人
9. 資訊視覺化,也可以多使用肢體語言做連結
10. 只挑最好的材料,別浪費時間在研究過時的資訊和學習方法
記性差的人有一戲稱叫「金魚腦」(brain of a goldfish),指的是頭腦簡單,彷彿金魚般的記憶,記東西只能記7秒。
日本有句話說「伯勞的速成貢品」,指的是伯勞鳥會把捕獲的戰利品串掛在樹枝上,作為日後的食物,但到手的獵物常常就這麼擺著,然後被忘得一乾二凈,這是晚秋的景象。
虛假記憶 (false memory)
如果從出生開始算,到現在至少都活了十年以上,這大約三千多個日子裡肯定發生過許多事情,好比第一次要上學很緊張、參加畢業旅行興奮到睡不著,或是過年期間跟家人一起到哪個好玩的地方等等,但有時在回想過去某個經驗時,卻發現跟家人講的內容不太一樣,好像那件事情並不是自己所記得的樣子,那種模模糊糊的感覺真讓人好不踏實。
記憶力下降除了要擔心會不會是失智症的表現,也需要考慮所謂的『假性失智症』,假性失智症顧名思義是要與真正的失智症做區分,其中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假性失智症所感受到的記憶力衰退或認知功能下降有機會在治療後逐漸恢復,而真正的失智症通常源自於腦細胞的退化,積極的治療能減緩病程,但無法恢復原有的認知功能。最常造成假性失智症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憂鬱』。
解離性失憶症或游離性遺忘症(英語:Dissociative amnesia),又稱為心因性失憶症或創傷性失憶症(英語:Psychogenic amnesia),是一種心理疾病。患者會遺忘個人記憶中的重要資料,通常不是由生理因素(如腦部受傷或記憶力退化)所引起的,而是曾遭受重大打擊造成內心重大的悲痛,或對自己家人極端不滿所造成。患者對創傷產生自我防衛機制,而喪失記憶。
記憶的模糊形
Fussy Form of Memory
朱祈安(Chi-AN Chu)
這是篇與記憶的模糊與消逝相關的創作自述,但這模糊與消逝並非只包括字面上的意涵,其中還包含創作本身的各種相對應狀態,我不時去主動觀測這些狀態,在適當的時機將其轉化成創作。 《記憶的糢糊形》是其中的一系列雕塑創作,內容是對自身記憶的觀測,希望能忠實呈現記憶原始的樣態。而《家庭寫真》系列則是利用攝影的手法,希望能把家族的記憶與歷史用客觀與寫實的方式保留下來。 自述中有生活的經驗、旅遊札記與創作的心路歷程,是一種經驗反芻再消化的過程。創作的形式從雕塑跨越到攝影,其中也包含不同媒材的交互影響而交織發展出的脈落。
記不起童年回憶?早期記憶從7歲開始忘
對於一些兒時照片的場景,我們可能完全沒有印象,這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根據研究,很少有人可以記得3歲以前發生的事,甚至有些我們所記得的童年,也可能是和事實不同!
長大後卻不記得3、4歲以前發生的事情,稱為童年失憶症(Childhood amnesia)或嬰兒經驗失憶(Infantile amnesia),但這並不代表幼兒沒有記憶能力。
記憶力和想像力成反比
一般而言,記憶力好的人比較沒有想像力。
大腦專家親身實證的早期教��法:讀懂0-4歲的嬰語、情緒與行為,讓父母用腦科學幸福育兒
パパは脳研究者 子どもを育てる脳科学
作者:池谷裕二
譯者: 吳怡文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01/15
目錄
前言   我獨特的育兒觀點
Chapter 1  0~一歲:嬰兒的大腦比爸爸的更聰明!
一歲前孩子的大腦發育過程
一個月  不想輸給催產素和母乳
兩個月  孩子的成長當然都不一樣
三個月  爸爸的聲音會高八度!
四個月  什麼東西都要放進嘴裡
〔專欄〕懷孕這個「珍奇事件」
五個月 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嗎?        
六個月 嬰兒的時間開始啟動                        
七個月 從不舒服轉變為舒服                       
八個月 透過爬行,世界不斷擴大               
〔專欄〕記憶從什麼時候開始?
九個月  終於變成人類了                              
十個月  學會「疼痛」,快快長大              
十一個月 想走路的欲望是與生俱來的            
一歲  想要自己動手做             
〔專欄〕讀寫障礙與IQ
Chapter 2  一~兩歲:「自己」誕生了,所以也認識「別人」
兩歲前孩子的大腦發育過程
一歲一個月 因為很草率,人類才會這麼厲害?     
一歲兩個月 只要持續三次,就會形成規則?                   
一歲三個月 預測是為了生存                                            
一歲四個月 人類和猩猩,誰比較幸福?                          
〔專欄〕「草率馬虎」這種人類智慧
一歲五個月 「自己」誕生了                                             
一歲六個月 用兩個詞讓表達的內容更豐富                       
一歲七個月 正在哭的孩子若不會馬上破涕為笑……     
一歲八個月 顏色有很多種                                               
〔專欄〕立體拼圖和「心像旋轉」
一歲九個月 「我」在哪裡?                                              
一歲十個月 第一次「說謊」                                             
一歲十一個月 不管好或不好,都跟父母越來越像                       
兩歲 對文字很感興趣                                            
〔專欄〕什麼都不要時,「在時限內耐心陪伴」是我家特有風格
Chapter3 兩~三歲:用身體、語言來溝通!
三歲前孩子的大腦發育過程
兩歲一個月 「我」的不可思議                                
兩歲兩個月 變得更細心而靈巧                               
兩歲三個月 說話、展現、溝通                                
兩歲四個月 開始正確使用大腦!                             
〔專欄〕能夠閱讀文字,世界才會變得更遼闊
兩歲五個月 自由自在地改變觀看角度                      
兩歲六個月 越來越有個性了                    
兩歲七個月 開始有自制力,可以不包尿布了!   
兩歲八個月 玩家家酒的方式更多元了         
〔專欄〕才能,有多少是遺傳,又有多少是環境決定的?
兩歲九個月 能回應別人的期待,徹底搞笑         
兩歲十個月 懂得體貼別人了                                   
兩歲十一個月 三歲是第一個轉折點                            
三歲 有幾個輪胎?                               
〔專欄〕早期教育的真相
Chapter4 三~四歲:獨立自主,展現自我
四歲前孩子的大腦發育過程
三歲一個月 有時道歉,有時不道歉           
三歲兩個月 女兒生氣地說:「不要稱讚我!」    
三歲三個月 想像力會製造「謊言」                    
三歲四個月 能夠輕鬆轉換觀點                              
〔專欄〕教養的分歧點:「讚美」與「責備」
三歲五個月 記憶所塑造的技能                              
三歲六個月 快速旋轉                                            
三歲七個月 孩子總是在觀察父母                          
三歲八個月 為什麼?什麼東西?各種問題都很愛問!      
〔專欄〕大腦的驚人學習
三歲九個月 以「自己的理想形象」為目標           
三歲十個月 虛榮是追求理想的動力                      
三歲十一個月 把理想中的自己轉換成內在人格       
四歲 已經習慣這個世界了                          
〔專欄〕繪本的記憶
結語   「棉花糖實驗」和四歲的女兒
0 notes
nccwa · 1 year
Text
金門春捲傳奇
藝文
世界副刊
Tumblr media
陳漢平(1月&2月徵文:有故事的一道菜) 2023-01-21 02:02
膾炙人口的美食,能賞心悅目、滿足味蕾。而膾炙人口的歷史傳奇,則是盪氣迴腸、感動人心。美食加上歷史,是飲食文化的至高境界。
一年之中每個重要節慶,都有一種具代表性的美食,加上一段富吸引力的歷史,將原本就繽紛綺麗的喜慶氣氛,點綴得更精彩萬分。
端午節有粽子,清明節有春捲,中秋節有月餅,元宵節有湯圓,除夕有火鍋,春節有年糕。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有具象徵意義的美食。感恩節有火雞,萬聖節有南瓜,復活節有彩蛋,國慶日有烤肉。
清明節,細雨紛飛,行人斷魂,漂泊天涯的遊子,只能藉酒消愁。那是個懷念故鄉和先祖的節日。代表著清明節的美食是:春捲。
在我故鄉金門,除了清明節吃春捲,到了冬至和春節,也會吃春捲。因為根據金門、廈門、泉州和閩南一帶的傳奇故事,春捲的起源,歸功於明朝進士金門人蔡復一的夫人李氏,李氏是潮州太守的孫女。童年時,每逢清明、冬至、春節,春捲上桌時,我最喜歡聽母親講述這段曲折動人的口述歷史。
在金門,春捲稱為「砌餅」,音如「七餅」,或許因為它由多種食材堆砌而成。它聽起來也像「擦餅」,也許由於餅皮超薄,製作時師傅手抓一把麵團,迅速在發燙鐵板上一「擦」,就是薄薄的一張餅皮。小時候等在爐邊欣賞師傅施展「擦餅皮」功夫的畫面,如今仍在腦海之中。
母親擅於烹調,在家中吃春捲,不僅是一道菜,而是一桌「春捲宴」,調好的主菜以高麗菜、胡蘿蔔為主,放在圓桌正中央,周邊圍繞著大碟小碟的各式內餡食材,包括了烤鴨、烤肉、雞絲、蟹蝦蚵等海鮮,還有蛋皮絲、花生粉、香菜、蘑菇、紫菜、海苔、蔥薑蒜,和各種鹹甜酸辣的醬料。
將餅皮攤開鋪在圓盤上,是五味俱全的調味盤,如藝術家五彩繽紛的調色盤,每人依照自己口味,選擇內餡食材,創造出各自獨特的風格滋味。
春捲的特色,是內餡的變化性和可塑性,任何珍貴食材,包括蘆筍、松露、魚子醬、干貝、鮑魚、海參、烏魚子,皆可使用為內餡食材。除此之外,我最喜歡的是家中一種特殊的「甜春捲」,母親說那是外祖父異想天開所創造出來當作早餐的「創意甜春捲」,春捲皮裡包著的,是金門特產的花生貢糖,和一段掰開的香脆油條。母親引述外祖父專門為形容這種「創意甜春捲」所寫出的兩句閩南語押韻聯語:「洋菸番仔火,貢糖油炸菓。」他口中的「洋菸」是當時流行的英國555牌香菸,「番仔火」是火柴,「油炸菓」是油條。這種吃法堪稱是別出心裁的人間美味。
鑑賞美食也像品嘗美酒一樣,要看它的體態和靈魂。春捲的各式海陸葷素食材,各有婀娜的風姿,醬料如同胭脂粉黛,有的濃妝豔抹,有的淡掃娥眉,小菜則如金飾玉珮,畫龍點睛、錦上添花。餅皮在攤開和捲起之間,如同羽衣霓裳蘿裙,凌空旋轉飛起,吸引全場目光,令人嘆為觀止。
春捲的好處很多,和粽子、月餅、湯圓、年糕相比,春捲比較有益健康,它以蔬菜為基礎,其他配料可以各自斟酌。春捲包好之後,可煎可炸,風味各異。形狀則可大可小,可作主餐,也可作開胃菜。
春捲已經進一步國際化、全球化,它傳到歐美國家,演變出小型袖珍炸春捲,稱為「蛋捲」(Egg Roll)。近年外國超級市場,還出現以義大利「皮薩食材」為內餡的蛋捲。
傳到了東南亞,有時用白色半透明餅皮,春捲(Spring Roll)變成了「夏捲」(Summer Roll)。夏捲內餡常包括鮮蝦、絲瓜、椰子粉,帶有熱帶的夏日風味。
「每逢佳節倍思親」,春捲吃在口中,心裡感受到人生的溫馨、甜美、幸福。這時再想到動人心弦、感人肺腑的傳奇歷史,胸中則興起一種傷春悲秋的情緒,令人低迴不已。
童年時,母親所講述那段春捲起源的歷史,在金門、廈門、閩南一帶,家喻戶曉。
根據「精簡版本」,明朝萬曆年間,金門出了一位神童,名叫蔡復一,天賦異稟,文武全才,十一歲時就寫出一篇文情並茂的〈范蠡傳〉。他考中進士後,任刑部主事,一鳴驚人,掌理當年轟動一時的「石星案」。其後出任雲貴總督,屢建軍功,獲封為兵部尚書,並被賜予尚方寶劍。《明史:蔡復一傳》上說他「好古博學,善屬文,耿介負大節」。他最獨特的人格特質是力疾從公、夙夜匪懈、廢寢忘食,因此他的夫人李氏,才發明了容易握食的春捲,使他能一邊工作、一邊吃。
當年母親如數家珍、娓娓道來的,則是「豪華加強版」,可以媲美一部章回小說,其中有許多「戲劇化」場景和情節。它像《今古奇觀》、《拍案驚奇》的故事一樣,包括了一些「正史」之外的趣味民間傳說,故事內容精彩、曲折、離奇。小時候吃春捲時,聽到這段口述歷史,每次我都聽得如痴如醉、目瞪口呆。
當時我就在想:故事裡那位權傾一時的宰相石星,既能治國,又懂命理,文章武略也與眾不同,究竟是怎樣一位厲害人物?而「石星案」又是怎樣一宗離奇的重要案件,為何明朝皇帝要下旨問罪?位高權重的宰相會因此下台?而掌理此案的刑部主事蔡復一如何地廢寢忘食、心力交瘁?以致蔡夫人李氏需要想出「包春捲」的辦法來照顧他。
我長大之後,愛書成癖,也養成了一種「考據癖」,凡事都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窮追不捨,總要查證到水落石出,才肯罷休。春捲是我最愛吃的美食,史書是我最愛讀的類別,清明節是個重要節日,金門又是我的故鄉,春捲由來的傳奇故事,其中來龍去脈,當然值得下一點功夫心思,抽絲剝繭,好好弄個清楚。
於是我找到了《明史》和其他一些參考史料,對照分析、詮釋解讀,最後對這段歷史,總算理出了一些頭緒,對金門春捲的人文意義,有了更深層的瞭解。
根據歷史考證起來,故事中的「石星案」,確實是個影響重大的案件。故事裡的宰相石星,在正史上是兵部尚書,當時確實位高權重,是朝野注目的焦點,因為在明朝萬曆年間,亞洲地區發生了一場重大戰爭。
萬曆二十年,日本幕府大將軍豐臣秀吉出動二十多萬大軍,發動了「朝鮮戰爭」。他計畫在拿下朝鮮之後,「用朝鮮之兵為先鋒,以入於明,合三國為一。」
當時朝鮮是明朝的屬國。日本大軍倏然來襲,韓王措手不及,一路敗退到鴨綠江,立刻向明廷請援,掀開近代第一場中日大戰。
那場「三敗俱傷」的戰爭,徹底改變了中日兩國的命運。發動戰爭的豐臣秀吉,折損了幾十萬大軍之後,抑鬱而死,將日本天下拱手讓給了德川家康。
明廷受到的重創,更為嚴重,《明史》上說:「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明廷元氣大傷,滿清趁機坐大,最終導致了明朝的覆亡。
誰需要為這場戰爭負責呢?在日本,禍首當然是發動戰爭的豐臣秀吉。而在中國,當時馳援朝鮮的,雖然有名將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梅等英勇善戰的��家將,然而明廷進行「中日談判」時,卻錯用了一個市井庸人,名叫沈惟敬,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的一場「封貢和談」鬧劇,等於火上加油,使戰事更為加劇。兵部尚書石星,雖有才學,卻缺乏「危機處理」能力,用人失當,受到拖累,成為究責的目標。
當時這宗「石星案」上有聖旨、下有輿情,掌理案件的刑部官員們,壓力之重,可想而知。廢寢忘食,沒時間吃飯,大概只能形容其一端。
每一種危機,都是激發創意的良機。在此危難關頭,蔡夫人李氏發明了可握食的春捲,恰得其時。
春捲誕生於五百年前,當年中國正面臨國際化、全球化的衝擊和挑戰。這五百年來世界局勢的鉅變,超過了之前的五千年。
萬曆十一年,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到達中國,將天文學、幾何學、地理學引入中國,從此之後,國際競爭進入另一個新的時代。福州、廈門、泉州、潮州,當年都是對外通商的大港,居民和南洋及歐亞各地關係密切,深切體驗到國際化的喜怒哀樂。
吃著春捲,想起五百年來全球發展的危機和挑戰。心中存著這些跨越時空的感懷,美食吃在口中,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寄自加州)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