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迴聲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beyourselfchulanmaria · 3 months ago
Text
Bhagavad Gītā 9:6 vocal/guitar Improvisation with vegan monika - live session over 6000 miles :)
Thanks for Christian Lutz you reminded me about this silent with peaceful so wonderful message through by guitar and her natural beauty vocal. Love it! 📿 🪷 🙏 然而在聖經中也曾記載所有有關上帝創造的"啟示",其實都是「與人發生關係的」,但由於人的接受程度不同,因而神的啟示亦有「逐漸揭開」的過程。and this's in my thought also. ℒan ~*
"Unto the end. A psalm for David. May the Lord hear thee in the day of tribulation: may the name of the God of Jacob protect thee. May he send thee help from the sanctuary: and defend thee out of Sion. May he be mindful of all thy sacrifices: and may thy whole burnt offering be made fat. May he give thee according to thy own heart; and confirm all thy counsels. We will rejoice in thy salvation; and in the name of our God we shall be exalted. The Lord fulfill all thy petitions: now have I known that the Lord hath saved his anointed. He will hear him from his holy heaven: the salvation of his right hand is in powers.
達味詩歌,交與樂官。高天陳述天主的光榮, 穹蒼宣揚他手的化工; 不是語,也不是言,是聽不到的語言; 它們的聲音傳遍普世,它們的言語達於地極。 天主在天為太陽設置了帷帳, 它活像新郎一樣走出了洞房, 又像壯士一樣欣然就道奔放。 由天這邊出現,往天那邊旋轉, 沒有一物可以避免它的熱燄。"
─ 聖詠集Psalms:Chapter 19:1-7
📌 世界每次從創造到毀滅,都要經歷這四個時代:圓滿時代、三分時代、二分時代和爭鬥時代。這四個時代總共有432萬年,組成一個大時代,一千個大時代組成一劫,共有43億2000萬年,相當於梵的一日或一夜。
九、「最殊勝的瑜伽科學與奧秘」~ 薄伽梵:भगवान् Bhagavān (Bhagavā) 祂是印度宗教對崇敬對象的稱號。在印度教,這稱號用於敬稱印度天神及其化身,特別是用來尊稱毘濕奴的化身黑天,以及濕婆的化身大黑天。在耆那教則用於尊稱蒂爾丹嘉拉,特別是筏馱摩那。佛教用此稱號尊稱佛陀。
在印度和南亞,對許多不崇拜特定天神或對象但仍有虔誠信仰的民眾來說,薄伽梵就相當於抽象概念的至上神。
1 因你不懷歹心﹐我要 告訴你非常秘密的 智慧與知識﹐知道後﹐ 你就會擺脫罪惡。 2 這王的學問和奧秘﹐ 無與倫比的淨化者﹐ 憑感覺親證﹐合乎正法﹐ 易實行﹐永恆不滅。 3 不信仰這種正法者﹐ 到不了我這裡﹐ 仍回到生死輪迴之中﹐ 折磨敵人者啊﹗ 4 我形體似未顯現﹐但 遍及一切世界﹐阿周那﹗ 一切眾生居我之中﹐ 而我不居於他們。 5 連眾生也不居於我中﹐ 請看我這神聖瑜珈﹗ 我的自我生成眾生﹐ 維持眾生而不居其中。 6 猶如廣大的空氣﹐ 遍布一切方位﹐ 永遠佔據空間之中﹐ 眾生居於我之中。
यथाकाशस्थितो नित्यं वायु: सर्वत्रगो महान् | तथा सर्वाणि भूतानि मत्स्थानीत्युपधारय || 6||
yathākāśha-sthito nityaṁ vāyuḥ sarvatra-go mahān tathā sarvāṇi bhūtāni mat-sthānītyupadhāraya
youtube
7 在世界毀滅的劫末﹐ 一切眾生進入我原質﹐ 世界創造的劫初﹐ 我把一切眾生放出。 8 我依憑自己的原質﹐ 一次又一次放出他們﹔ 由於受到原質支配﹐ 這些物群無能為力。 9 然而﹐阿周那啊﹗ 這些行動不束縛我﹐ 我彷彿冷漠地坐著﹐ 不執這些行動。 10 本性在我監督下﹐ 產生動物與不動物﹐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 世界才流轉不息。 11 因為我"依託��體"﹐ 愚昧的人便輕視我﹐ 不知道身為萬物之主﹐ 我的至高無上性。 📌 ps. "依託人體"指的是"化身下凡"。 12 這些愚人希望落空﹐ 行動落空﹐知識落空﹐ 思想混亂﹐依附愚癡的 羅剎和阿修羅原質。 13 靈魂高尚的人知道 我是永恆的萬物之源﹐ 他們依附於神的原質﹐ 全心全意崇拜我。 14 勤奮努力﹐嚴守誓言﹐ 他們永遠約束自身﹐ 永遠贊美我﹐侍奉我﹐ 誠心誠意膜拜我。 15 有些人用智慧祭祀﹐ 祭供我﹐侍奉我﹐ 單一﹑各別﹑多重的我﹐ 面向一切的我。 16 我是祭儀﹐我是祭祀﹐ 我是祭供﹐我是藥草﹐ 我是頌詩﹐我是酥油﹐ 我是祭火﹐我是祭品。 17 我是世界父母與祖父﹐ 維持﹑可知者和淨化者﹐ 我是那個音節“唵”, 是梨俱﹑娑摩和夜柔。 18 我是歸宿﹑支持與主人﹐ 見證﹑居處﹑庇護與朋友﹐ 生成毀滅基地與安息地﹐ 我是永恆不滅的種子。 19 我發出光熱﹐我下雨﹐ 我攝取﹐又釋放﹐ 既是不朽﹐又是死亡﹐ 既存在﹐又不存在。 20 曉吠陀﹐飲蘇摩﹐除罪惡﹐ 用祭祀撫慰我祈求天國﹐ 他們到達天神因陀羅的世界﹐ 在天上享受神聖生活。 📌 ps. "蘇摩"就是蘇摩酒,是神聖的祭酒,是一種植物的果實汁液製成的酒。在古代文化中如美索不達米亞文化中被廣泛推崇。
21 他們在廣闊天界享受﹐ 功德消儘後﹐返回塵世﹐ 他們遵循三吠陀法則﹐ 滿懷慾望﹐來而復去。 22 而有些人沉思我﹐ 全心全意地侍奉我﹐ 永遠約束自己﹐ 我給他們瑜珈安樂。 23 有些人懷抱信仰﹐ 虔誠祭拜別的神女﹐ 盡管不合傳統的儀規﹐ 他們也是祭拜我。 24 我是一切祭祀的 享受者和主人﹔ 不真正理解我的人 就會遭受挫折。 25 祭拜天神走向天神﹐ 祭拜祖先走向祖先﹐ 祭拜生靈走向生靈﹐ 祭拜我者走向我。 26 有些人約束自己﹐ 虔誠獻一花﹐一葉﹐ 一顆果﹐一掬水﹐ 我接受這真誠供品。 27 阿周那啊﹗無論做什麼﹐ 享受什麼﹐祭供什麼﹐ 施捨什麼﹐修什麼苦行﹐ 你都把它們奉獻給我。 28 你將擺脫行動的束縛﹐ 擺脫善惡之果束縛﹐ 自我受到棄絕瑜珈約束﹐ 獲得解脫﹐走向我。 29 我平等看待一切眾生﹐ 既不���惡﹐也不寵愛﹐ 虔敬我者在我之中﹐ 而我也在他們當中。 30 ���使行動惡劣的人﹐ 若一心一意崇拜我﹐ 也應該認為他是好人﹐ 他下了正確的決心。 31 他自我迅速走向正道﹐ 達到永恆的平靜﹐ 要知道﹐阿周那啊﹗ 崇拜我不會遭毀滅。 32 即使出身卑賤的人﹕ 婦女﹑吠舍和首陀羅﹐ 只要向我尋求庇護﹐ 也能達到至高歸宿。 33 更何況婆羅門和王仙﹐ 他們聖潔又虔誠﹖ 既然來到痛苦無常世界﹐ 你就只崇拜我吧﹗ 34 你應思念我﹐崇拜我﹐ 祭供我﹐向我敬禮﹐ 你就這樣約束自己﹐ 以我為歸宿﹐走向我。
4 notes · View notes
nanwuamituofo · 11 days ago
Text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集)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集)  2010/4/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0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這個「會集本」三個字不要,就是《清淨平等覺經解》就可以了。我們用的這個本子,會集是山東鄆城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這個註解是黃念祖居士的,黃老也是密宗的金剛上師。註解一共有四卷,現在我們精裝成一冊。剛才諸位看到這個本子,我手上這個本子,是去年修訂的。這個本子流通得很多,在海內外,十年前,第一次我們印了一萬本,以後幾乎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流通。我們請看第一卷,這一次我們學習,完全學習黃老的註解,我們報答這個老人晚年一番苦心,繼承老師的弘願,希望把淨宗永遠傳承下去。這在昨天,我們把這個因緣給諸位做了報告。
  今天我們看第一卷,「從前言、概要至正釋經文第一品至第三品」,這是說第一卷的內容到第三品。總共四十八品,全經。我們先看「壹、前言」。「夫淨土法門者,乃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也」。開頭這一段,這一小段是讚歎淨土,把淨土讚歎到極處了。真的是這樣嗎?釋迦佛講��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說了很多經,哪一部經是最重要的,就是第一經?我們有這個想法,殊不知古人早就有這個說法了。在隋唐時代,東西方的大德,東方是我們中國的一些高僧、祖師大德,西方是從印度到東方來傳道的、譯經的這些大師們。其中還包括日本、韓國到中國來留學的這些大德,以後他們回國,都成了本國的宗師,像日本十三個宗派,都從中國傳過去的;往南去還包括越南,所以越南的佛教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當時就有祖師大德提出這麼一個問題,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經,哪一部經可以代表世尊一生的經教?這些大德們幾乎都公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家公認的,不管哪一宗、哪一個派別都承認。所以《華嚴》變成佛法的根本法輪,就像一棵大樹一樣,這是根,這是本,所有的支派都從這個根本衍生出來的。《華嚴》最後再追究,《華嚴》是根本,《華嚴》最後的歸宿,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什麼樣一種氣象?
  華藏世界的本師是毘盧遮那如來,文殊、普賢是幫助毘盧遮那佛的,教化眾生,是弟子當中的首領,這兩大弟子。文殊主解門,代表智慧;普賢主行門,代表修證,這是一個行門、一個解門,普賢菩薩到最後,《華嚴經》以善財童子為代表,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在經裡面我們看到這兩位菩薩。文殊是七尊佛的老師,學生都成佛了,許許多多都成佛了,他老人家還是菩薩身分,還是協助毘盧遮那佛,教導法身大士,慈悲到極處。這叫倒駕慈航,他成佛了,他退到菩薩位置上來,這個裡頭都有表法很深的意思。佛教眾生不好教,為什麼?佛是代表本體,就是代表法性。法性沒有相,法性是什麼?法性是常寂光,我們淨土四土最高的叫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是法性,常寂光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這兩方面都談不上,所以沒辦法才叫個常寂光。「常」是永恆不變,這是常的意思。「寂」是清淨寂滅,你看六祖惠能大師見性了,頭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寂就是這個意思。滅是什麼?滅是滅一切煩惱,《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就是大乘教裡面所說的無明煩惱,叫根本無明,分別就是塵沙煩惱,大乘經上說的,執著叫見思煩惱,名稱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華嚴經》上講的我們容易體會,但是那個真實義很難懂,體會得囫圇吞棗。所以大乘經上講的根本無明、塵沙、見思是不太好懂,但是講解起來更容易理解。所以我們曉得,這是經教上的��詞術語,它是不定的,佛無有定法可說。所以叫我們依義不依語,你要懂得它的意思,別執著它的語言、文字、名相,都不必執著,懂得它代表的意思就對了。
  所以我們學佛,要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一代時教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就是淨土。在華嚴會上看到,文殊、普賢帶領著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從初住菩薩到十地菩薩,還到等覺,叫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就四十個,加上一個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哪裡去?到極樂世界去,拜阿彌陀佛去。你們想想這個境界,再想想毘盧遮那佛的度量多大!如果我們現在說,一個老師,我們跟著這個老師,我們居然發現一個好的老師,把我們的同學統統帶到那個老師那裡去了,這老師心裡怎麼想法?那不是很難過嗎?那是背師叛道。不但毘盧遮那佛沒有反對,而且毘盧遮那佛歡喜,好,你們到那邊去太好了,去看阿彌陀佛。為什麼?阿彌陀佛跟毘盧遮那佛不二,是一不是二。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善巧方便,幫助你修行證果,在時間上大幅度的縮短了。你在華藏世界,我們講圓教初住菩薩,他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要多長的時間?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是這麼說法的,不是說從我們現在,不是的,你明心見性那一天算起,沒有明心見性不算,明心見性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從那天開始算起,要那麼長的時間。到西方極樂世界呢?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天就圓滿了,這叫什麼?念劫圓融,不可思議!所以你說極樂世界多殊勝。所以古大德說,再追究的時候,佛法的頂尖、尖端,從《華嚴》我們就追到了《無量壽》,《華嚴》最後歸《無量壽》,《無量壽》是專講極樂世界的。
  《無量壽經》有九種本子,可以說夏蓮居老居士這個本子是最好的一個本子,這五種本子裡面算是第一本善本書,是集五種原譯本的大成,集大成的工作。這個事情,從宋朝時候就一直有人想做這個事情,王龍舒首先完成,這個後頭我們有詳細報告,做得是不錯,但是還是有瑕疵,不是盡善盡美。到以後清代咸豐年間,魏默深居士第二次會集,當然比王龍舒的本子好,王龍舒只看到四種原本,魏默深是五種原本都看到了,會集得不錯,可是還不是盡善盡美,裡面有問題。一直到最後,民國初年夏蓮居老居士第三次會集。很奇怪,三次會集都是在家居士、在家菩薩,說明這個淨土跟在家的緣非常非常殊勝,所以三次會集都是在家的。它裡頭表法的義趣深,成就無比的殊勝,這個在這後面我們統統都能夠看到。
  他一開頭就給我們介紹,他說這個法門是「一乘了義」。什麼叫一乘經?通常我們看到是二乘,二乘是大乘、小乘,這叫二乘。三乘,三乘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就是把小乘開成聲聞、緣覺,聲聞是阿羅漢,緣覺是辟支佛,把它分開成兩個,辟支佛比阿羅漢要高一些,叫三乘。世尊在《法華經》上說過,說明諸佛如來應化到這個世間來教化眾生,《法華經.方便品》上有一句話,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這首偈非常重要,換句話說,佛講三乘、講二乘是方便說,真實說呢?真實說就是一乘法。「一乘」就是佛乘,換句話說,這個法門是教人成佛的,而且是就在這一生成佛,這叫一乘法。大乘,大乘是成菩薩,你在這一生修到最高的果位是菩薩,這大乘。如果你在這一生修成阿羅漢、修成辟支佛,這是小乘。就跟我們讀書一樣,一乘是什麼?一乘是研究所的博士班,你這一生拿到最高學位,大乘是碩士班,小乘是學士,大學畢業學士,這是佛門三個學位的名稱,這個要知道。什麼法門一生能夠證得究竟的佛果,這就叫一乘,那這個法門也是一乘法門,這個經是一乘經。
  我們先講「一乘」在佛經裡一般的解釋,乘是比喻像車,古人用車來做比喻,大乘是大車,古時候的大車是馬車,馬車大,人可以坐得多。我記得我小時候在南京念書,上學坐馬車,一個馬車坐多少個學生?十四個,坐馬車上學,這是抗戰勝利之後還有。我是抗戰勝利之後,三十四年、三十五年的時候,三十五年在南京讀書,那個時候馬車很多,公共汽車不多。小乘,就是羊車、鹿車,鹿、羊它的車就比較小,坐一個人、二個人。佛在《法華經》上用這個做比喻,乘是運載的意思,「佛說一乘之法,為令眾生,依此修行,出離生死苦海,運至涅槃彼岸」,這個涅槃是究竟涅槃。小乘也叫涅槃,叫偏真涅槃,小乘出生死是出六道輪迴的生死,所以他證得偏真涅槃。大乘,大乘是離兩種生死,第一種叫分段生死,我們現在一段一段的,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第二種是變易生死,變易生死不好懂,就像我們念書,就比喻來說,我們念一年級,這一年念完了,明年升二年級,一年級就死了,二年級就生了,是這個意思。這是說什麼?我們在菩提道上,無論是大乘、小乘,小乘有八個位次,大乘《華嚴經》上四十一個位次,你一步一步往上升,下面就離開,升到上面,這叫變易。變易不是真的生死,為什麼用生死?生死苦!你升上一級你也很辛苦,你去做你的功課,不是那麼容易就升上去,所以你也得要吃一些苦頭,你才能向上提升。你看一個人從小學、中學、大學念到研究所,也得念上二十幾年,你吃了很多苦頭才能把學位拿到,這叫變易生死。從阿羅漢以上,就是離開六道,六道裡是兩種都有,變易也有,分段也有;六道之外,就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裡有變易,沒有分段生死。六道裡面這種生死之苦,六道之外是沒有的,它有變易。就是修行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也要真正努���精進,還得要放下分別,放下分別的習氣,再放下妄想。放下妄想,十法界就沒有了,那就到一真法界,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
  世尊既然他的目標,真正的目標是希望這一切眾生快快成佛,跟他一樣。可是眾生的根性不相同,迷惑有淺深,習氣不一樣,迷得深,習氣重,大乘法他不能接受,所以就用方便法。譬如我們的老師、父母都希望我們得到博士學位,博士學位不是很容易就拿到的,怎麼辦?辦學校,辦小學、辦中學、辦大學,慢慢把你提升。這些中學、小學、大學都是權巧方便,博士班才是真正目標,佛教學亦如此。你看世尊在菩提樹下覺悟之後,這是大徹大悟,他把他悟入的境界圓圓滿滿的說出來,說了十四天。這十四天是在定中說的,我們看到釋迦佛在菩提樹下入定,不知道他在那裡講經,講什麼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他證得的境界。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中國,唐朝時候惠能大師,他也明心見性了。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裡,五祖給他講《金剛經》,惠能大師不認識字,當然不會有經本,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大徹大悟。他也說出他的境界,說了五句話,那五句話跟釋迦牟尼佛講的《華嚴經》沒有兩樣,《華嚴經》濃縮起來就這五句,這五句展開來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
  能大師說的五句話,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想到,見性了,沒想到性本來就清淨,從來沒有染污過。我們的自性有沒有染污?沒有,染污就不是真的,那就變成假東西。我們講染污是什麼東西?阿賴耶染污,阿賴耶是妄心,自性是真心,真心從來沒有染污過的。所以染是妄心,我們現在迷了,真的不認識了,把假的當作真的,虧就吃在這裡。第二句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本不生滅就是大般涅槃,這是古印度所有宗教夢寐以求的不生不滅。現在每一個宗教都講,講永生,就這個意思。有沒有永生?有。真的自己就是永生,假我有生死,這個我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你多舒服、多舒暢,你的恐懼沒有了。這是假的東西,隨它怎麼生滅,真的我永恆不滅,你把這個真的找回來,佛教導我們就是把真的找回來,這是大事。
  第三句他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世尊在《華嚴經》上講的一句話,明白交代出來了,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本自具足的。如來是講自性,大乘教裡面你看講佛、講如來,十大願王裡「禮敬諸佛、稱讚如來」,講佛是從相上講的,講如來是從性上講的,不一樣的地方在此地,相是假的,性是真的,這是這兩個名詞不同的地方。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就是你自性,你自性裡有智慧,圓滿的智慧。這是什麼?這是自性裡本具的,這不是學來的。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一般宗教讚歎上帝的話,讚歎神的話,上帝跟神未必有,自性是真有。為什麼我們曉得?上帝跟神也是六道眾生,天道,他也沒出六道,也沒有出三界,他還是迷而不覺,福報比咱��大,智慧比我們多一點,也不是究竟圓滿的,自性本具的智慧才是圓滿的。這是什麼?這在隱的時候,佛家叫隱現,隱是什麼?譬如我們現在這螢光幕,我們把這個按鈕把它關起來,畫面上什麼都沒有了,這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不能說它沒有,你打開頻道它就現前。打開頻道是什麼?「能生萬法」,它就現前。不現前的時候不能說它是無,現前的時候不能說它是有,這個《妄盡還源觀》上講得很清楚,你不能說它有。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得搞清楚。
  他第四句講的是「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如如不動,這個是修行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樞紐。你修什麼?佛家常講八萬四千法門,修什麼?告訴諸位,統統修的禪定,叫三昧。三昧是梵語,三翻作正,昧翻作定,正定。所以正定,你的心本來是定的,為什麼現在心這麼亂?這個亂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本定,從來沒有動搖過。這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這五句話說出來之後,五祖就說「行了」,衣缽就傳給他。傳給他怎麼?叫他趕快走,找個地方去避難。避什麼難?要知道,古今中外這個嫉妒障礙在所不免。你說忍和尚的道場,神秀大師在那裡住多少年,是他徒弟當中大家最敬仰的一個,每一個人都認為五祖傳法肯定傳給神秀,怎麼會無緣無故傳給別人,這個人素來又不認識,又不認識字?你看到黃梅八個月幹什麼?柴房裡面去破柴舂米。他在黃梅八個月,禪堂沒去過,講堂也沒去過,一天經沒聽過,怎麼五祖就把衣缽傳給他,誰服?沒人服,肯定要找他麻煩,把衣缽搶回來,這是小事,大事可能還把他命害了。所以叫他趕快走,衣缽拿了趕快就走。躲在獵人隊裡十五年,十五年大家把這個事情慢慢淡忘,他出來了。出來碰到印宗法師,印宗了不起!印宗那是嶺南,這我們今天講的廣東這一帶,那個時候稱為嶺南,第一個高僧,講經��法。他講經的道場就是現在廣州的,廣州叫什麼廟?風動幡動,本煥老和尚做過住持,廣東,我一下怎麼想不起來。光孝寺,對,光孝寺,就那個地方,在那個地方講《涅槃經》。
  六祖離開獵人隊到廣東,就是遇到這麼個道場,在這裡聽經,坐在後面。聽到兩個出家人在辯論,一個人說外面掛的幡動,你看幡在動;一個說不是幡動,風動,兩個人爭論不休,他在當中插一句,他說仁者,非常謙虛、非常客氣,仁者是菩薩的稱呼,最尊敬的稱呼,他稱仁者,「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他說「仁者心動」。這一聽的時候大家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印宗講完經下了台,跟他見面,一問他,那個對答我們現在講全是禪機。所以印宗法師就講,聽說黃梅傳法之後給這個行者,這是稱能大師,他說:莫非就是你?惠能大師就承認了。那就請求把衣缽拿出來展開我們看看,那衣缽是證明,這就認定了。印宗法師在經教裡還有一些問題向他請教,都給他解釋了。以後印宗給他剃度出家,所以印宗是六祖惠能大師的剃度師。可是剃度之後,印宗法師拜他做老師,這不是普通人,這是佛菩薩示現,哪有這麼大的度量?嶺南一代高僧馬上拜他做老師,能大師水漲船高,一下就被他抬舉起來了。否則的話,惠能大師要提到這麼深的位次上,至少得十年、二十年,這一下就提起來了。所以印宗我覺得是菩薩示現,這兩個人在唱雙簧,唱給我們看的,哪裡是凡人!
  他這五句話展開來就是《華嚴經》,《華嚴經》字字句句都離不開這五句。所以能大師所證得的,跟釋迦牟尼佛所證得的,同樣的境界。一個是以佛身,佛的身分出現,《普門品》上講的,「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能大師在中國,應以比丘身出現者,即現比丘身而為說法,沒有兩樣,這個我們要知道,佛法平等,這叫一乘法。所以中國禪宗是一乘,大乘那就不一定了,大乘不一定。一乘經裡面,古大德為我們講的,一乘經只有三部,《華嚴》、《法華》、《梵網經》。《梵網》非常可惜沒有傳到中國來,那是一部大經,分量跟《華嚴》應當是差不多的。只有一品,傳到中國只有一品,就是「菩薩心地戒品」,菩薩戒,就傳這一品,兩卷,其他的沒有看到。完整的那就是《華嚴》跟《法華》這兩部。《法華經》上,怎麼能肯定它是一乘經?一乘經一生成佛了。《法華經.提婆品》裡面講龍女八歲成佛,龍是畜生道,八歲的龍女,在龍宮裡面聽文殊菩薩講經,她聽懂了,覺悟了、明白了。諸位要知道,聞法開解,斷疑生信,她立刻就把行門成就了。行門是什麼?放下。你看大乘經上佛常講的,只要你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這三種煩惱放下,你就成佛了。所以我們相信,龍女聽明白之後,她就放下了,放下之後到靈鷲山見釋迦牟尼佛,拜完佛之後她就現佛身,在南方無垢世界成等正覺,《法華經》。
  《華嚴經》裡面我們看末後,善財一生圓證無上菩提,他在文殊會上得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用我們現在好懂的話來說,清淨心。你心怎麼會清淨?那不就跟惠能大師一樣嗎?「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就是根本智。他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這叫什麼?頓斷,一下就斷掉,他就證得。我們現在是懂得這個,放不下,問題在這個地方。人家真放下了,不但是執著放下了、分別放下了,連起心動念都放下了,妄想放下就是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這叫一乘經。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十法界就沒有了,所以十法界是個夢境,六道是夢中之夢。我們放下一切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再不執著了,你就醒過來,六道就沒有了,好像作夢醒了。作夢醒了,醒過之後那個境界是四聖法界,那還是一場夢,那個夢是煩惱比我們輕,是妄想分別。妄想分別放下,那個夢境也沒有了,四聖法界也沒有了。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一點都不假。十法界沒有了,什麼境界出現��華藏世界出現了,極樂世界出現了,這是諸佛的實報莊嚴土。它是不是真的?比我們來講是真的,我們這個世界千變萬化。所以我當時想這個問題想不通,它怎麼變?怎麼變都無有窮盡?我就想起小時候玩的萬花筒,他們找了很多萬花筒給我,就幾片,幾片彩色的這些紙片,放在三片玻璃當中,你這麼轉,你一轉它裡面這個圖案從來不會有個重複的。所以我學《還源觀》,《還源觀》裡面講「出生無盡」,用這個東西可以能代表,真出生無盡,它不是假的。我們這個宇宙之間千變萬化是什麼?念頭在主宰,意念在主宰,隨你這個念頭它起變化,是這麼一樁事情。所以要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
  佛這個經典裡面教我們什麼?就是教我們認清宇宙人生真相。這個命題,科學家是追求這個,哲學也是追求這個,宗教家也是追求這個,但都沒講清楚。他為什麼講不清楚?現在我們明白了,他永遠講不清楚,為什麼?他妄想分別執著沒斷,他沒放下;他放下,放下就是。有這個東西,你怎麼研究都是隔一層障礙,你沒有辦法解釋清楚,只有放下,回歸自性。為什麼?這東西不是真的,虛幻的。你要不相信,你有沒有作夢的經驗?有,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夢是真的是假的?我們這個世間跟作夢沒兩樣,所以佛在經上用夢做比喻用得最多。「夢幻泡影」,這個比喻最主要的比喻是夢境,那個「幻泡影」都是陪襯的,主要就這個比喻。所以佛在《金剛經》上,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偈子教導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是佛對宇宙人生真相的看法。如露亦如電,這個電是閃電,露是露水,這就是兩個比喻,如電那是講一個一個念頭,就像閃電一樣;露水,它有一段時間,太陽出來之後就乾了、就沒有了,蒸發掉,那是講相續相。像我們在電影,看電影銀幕上這個畫面一樣,那個畫面是相續相,是幻燈片組合的相續相,不是真的。這個是我們從近代這些科學裡頭很清楚能體會得到,哪有一樣是真的?一樣真都找不到。如果真的找到真的,能夠說是永恆不變的,那就至少是實報土。
  極樂世界的東西是永恆的,沒有變化的,但是它也不是究竟真實。為什麼?經上講了,這個諸佛實報土怎麼出來的?他無明斷盡了,無明斷盡,無明習氣在,習氣沒斷盡。所以實報莊嚴土是無明習氣現的,不是無明,無明真斷盡了,就是他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的習氣太微細了,不但我們不知道,阿羅漢不知道,辟支佛也不知道,佛在經上講了,七地以前的菩薩都不知道,八地以上才發現,才知道有這個東西存在。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不是講我們一般修行的這個功夫,是講斷無明習氣。無明習氣沒有方法斷,只有隨它去,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古人講這個無明習氣,用比喻給我們說;那講不清楚,我們也體會不到。他用酒瓶,酒瓶盛酒的,把酒瓶酒倒掉,裡面擦乾淨,確實一滴都沒有了,但是聞聞有味道,那個味道叫習氣。有什麼方法去掉?沒方法,只有把瓶蓋打開放那裡,放個一年、半年,再聞聞沒有了。我們的無明習氣要多久才沒有?三個阿僧祇劫。你別去管它,這叫無功用道,決定不能有念頭去斷它,有念頭斷它,你的無明增長了,起現行,不理它就完了,沒事。
  所以在實報土,你跟究竟果佛沒有兩樣,十方世界有緣的眾生,他有感你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所以成佛之後是不是沒事?不是的,事很多。可是事再多,你不會感到勞累,你有能力應付得了。為什麼?智慧、神通、道力全現前了,你能夠現無量無邊身,多自在!千百億化身,哪裡有感,哪裡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不是自己的意思,自己沒有意思,自己有意思那就變成凡夫,自己沒有意思,自性起用。所以性德裡面,現在我們在大經裡面讀了這麼多年,明白了,就是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裡頭第一個就是智慧,智慧是什麼?見聞覺知,這是自性,是性德,遍一切處。迷了之後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是在迷的狀態,見聞覺知變成什麼?變成受想行識,我們有感受,我們有思想。從八識來講就很容易說,見是眼根起的作用,聞是耳根起的作用,其餘的,鼻能嗅、舌能嘗、身能覺、意能知,就起了這種作用。這個作用從哪裡來的?是自性裡面的性德,見聞覺知,這是本有的。
  身體有生滅,受想行識沒有生滅。所以人死了、斷氣了,他的神識沒有離開,神識有受想行識,我們一般人稱為靈魂,靈魂有受想行識,這個事情麻煩。如果你還有怨恨,你還有嫉妒、還有什麼報復,以後生生世世冤冤相報就沒完沒了。我們看《文昌帝君陰騭文》,前面文昌帝君自己說十七世為士大夫,你看他十七世的因果報應,多淒慘,後來遇到佛法這才覺悟、才化解。那多痛苦!報復,雙方都痛苦,何必?所以這些現象,雖然在佛眼睛裡面都是虛幻的,就像夢境,夢境裡頭真受苦,真有苦樂憂喜捨,醒過來之後曉得是空的。我們現在在作夢,沒醒過來,什麼時候能夠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捨掉,不再執著了,你的心恢復到清淨,清淨還不到平等,恢復到清淨六道就沒有了。六道是染污,四聖法界裡面沒有這個染污,但是它不平等,因為它有分別,它沒有執著,它有分別,所以它不平等。你再把分別放下、妄想放下,平等覺就現前。放下分別就平等,不分別,平等了,放下起心動念,覺了。《無量壽經》經題上給我們講的,這是行門三個階段,清淨、平等、覺。修什麼?就修這個東西,這三樣東西都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我們現在迷失自性才產生障礙,叫業障,不知道事實真相。知道事實真相,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不是一家,一體,無二,生佛不二。生是眾生,佛是諸佛,生佛不二。佛很謙虛,把眾生放在前面,先說眾生後說佛,生佛不二。這個都是性德的流露。
  在《華嚴經》,你看善財一生圓滿菩提,他在文殊菩薩這裡得根本智,我們要懂得,他得清淨心、得平等性,覺了。也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他統統得到了,也就是他把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清淨平等覺得到了。得到之後,落實���日常生活,落實在工作,為什麼?肉身還在這個世間,這個身體還沒有丟掉;換句話說,你還得生活、還得穿衣吃飯、還得工作,所以他能把清淨平等覺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是什麼?那就是五十三參。我們從早到晚,你看你接觸這個社會就是五十三參。他把這個社會形形色色分為五十三類,你這一接觸,智慧它就起作用,那叫後得智。後得智是什麼?後得智是根本智的起作用。起作用是靈活極了,它不是呆板的,活活潑潑,面面圓融,中國人講八面玲瓏,得大自在,《華嚴》上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境界現前了。到最後,最後歸到哪裡?最後到極樂世界去了。你看他參學的時候,第一個,先入為主,德雲比丘。德雲比丘修什麼?修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就是說明善財童子修哪個法門?修念佛法門。頭一個老師!第五十三位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看一個開頭、一個結束,你就曉得善財修什麼法門,清楚了。善財是老師的好學生,文殊菩薩發願求生淨土,普賢菩薩也是發願求生淨土,學生跟著老師一起修淨土,好學生!
  所以淨土就是《無量壽經》。《華嚴》、《法華》到最後歸哪裡?歸《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就變成第一經,真正的第一經。《無量壽經》四十八品,我們要繼續不斷去找它,哪個第一?四十八品裡面,哪一品經文是最重要的一品?當然是第六品。第六品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是阿彌陀佛因地上發的四十八願。這四十八願,四十八條,哪一條最重要?古大德給我們說出來了,第十八願。十八願是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極樂世界,這還得了!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應化到無量無邊諸佛國土裡面的十法界、六道,用什麼來教化眾生、接引眾生,幫助眾生一生成佛?都是這個法門。換句話說,淨土三經,《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是一切諸佛菩薩在十法界、在六道度眾生一定要講的,這是他主要的度眾生的方式,其他一切經教那是附帶的,這是最主要的,我們得有這個認識。為什麼講其他的?他不相信淨土,他不能接受,他喜歡別的。喜歡什麼我就給你講什麼,講到最後統統歸到這裡,這妙不可言!無論是宗門教下,你看禪宗一些大德,到晚年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的,《往生傳》裡頭很多;華嚴宗的不必說了,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天台宗智者大師,他自己修行是依《觀無量壽經》,又稱《十六觀經》,他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我們從這些祖師大德就認識這個法門、認識這部經典,所以它真的是一乘。
  「了義」是什麼?在佛法裡面用一句話來解釋,「究竟顯了」,顯是明顯,究竟顯了這叫了義。譬如佛在大乘經裡面跟我們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就是究竟顯了的意思。迷的時候叫煩惱,覺悟的時候叫菩提;迷的時候有生死,覺悟的時候叫涅槃,只有迷悟,除了迷悟之外,的確一切法都不二。我們過去曾經學過天台裡面十種不二法門,那是究竟顯了。了義,最簡單的一個說法,我們學了之後得真實受用就是了義,如果得不到真實受用,那就不是了義。我們問,我們學這個法門,我們希望能了生死出三界,能證得無上菩提果位,這法門行不行?行,那這法門是了義,這法門真的可以幫助我們、成就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雖沒有成佛,等於成佛了,他真的等於成佛,這阿彌陀佛自己說的,四十八願裡講的,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無量壽經》是這麼講的,《彌陀經》也是這麼講的,《觀經》也是這麼講的,這句話三經都有。阿惟越致是什麼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不退轉。三種不退轉,第一個是位不退,第二個是行不退,第三個是念不退,這還得了嗎?在一般講,三不退的菩薩什麼人證得?這是我們從廣義上說,明心見性才證得,也就是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像惠能大師那個境界他能證得,在《華嚴���》上圓教初住,超越十法界了。十法界裡頭決定不可能的,十法界裡面阿羅漢是位不退,其他的那個行不退、念不退沒達到,只有一個位不退。可是法身菩薩才真正具足這三種不退,法身菩薩。嚴格的來說,圓教七地以上才真的不退,這還得了嗎?往生,經上沒說,沒有講:同居土下下品例外,不在這裡,他沒有說這個話;他沒有說這個話,意思就是說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難信之法,這誰能相信?
  經上也有這個比喻,有個比喻,我們從比喻當中能夠明瞭一些信息。好比我們有個人到這個世間來,一出生就享到像帝王一樣的尊貴,那麼大的福報,能行嗎?不行,哪有這種能力?如果你要是生在國王家,做了王太子,那不就得到了嗎?不是沒有,太少了。可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國王,那全都是王子,你享的是誰的福?是父王之福,享他的福。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都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的加持,這是修其他法門得不到的,其他任何一個法門沒有這個說法,只有淨土三經是這個說法。所以說我們得佛的加持,佛力加持。佛的智慧加持我們,讓我們的智慧跟佛一樣;佛的功德加持給我們,我們的功德跟佛一樣;佛的福報加持給我們,我們的福報跟佛一樣,統統是從他這裡來的,不是自己的,是這麼回事情。什麼時候你自己有這個能力,不需要加持?你在極樂世界證得七地以上菩薩,那就不是佛加持的,是自己的,七地之前全是得佛力加持的。這是無比殊勝、無比的稀有,你說你能不選這個法門嗎?不學這個法門的人不少,那些是什麼人?很自負的,很自以為了不起的,不甘心、不情願去做阿彌陀佛的乾兒子。這些人他要靠自力,好,你就慢慢學吧,你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這是真的。如果你要是跟阿彌陀佛跟定了,那你很幸運,你很快就成就。這是一乘了義,這句話了不起!
  「萬善同歸」,這個萬不是數字,這個萬是圓滿的意思,世出世間一切善法歸哪裡?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什麼?阿彌陀佛是性德,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名號。從字面上來翻,這句話是梵文音譯的,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是什麼意思?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上用兩個字來解釋佛的意思,一個用光,一個用壽。光代表什麼?光代表空間,壽代表時間,我們今天講時空,時空裡面所包含的一切善法都離不開阿彌陀佛。阿彌陀翻作無量,光中的無量,壽中的無量,全是自性,就是萬善同歸。你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念一乘了義、萬善同歸。像我們剛才跟諸位做的這個簡單的報告,十方三世無量���來所宣揚的無量的佛法,這一句阿彌陀佛全包括了。一句阿彌陀佛展開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展開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展開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展開那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阿彌陀佛是總綱領,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法那是頂尖,這個認識清楚不容易!我學佛差不多三十年才明白這樁事情,感到無比幸運、無比的欣慰,再也不會動搖了,再也不會懷疑了。所以這兩句八個字就把它說盡了。
  下面講「三根普被,凡聖齊收」,這是講他所應的機,他所教化的對象。三根是上中下三根,上根是大乘根性,中根是緣覺的根性,下根是聲聞的根性,就是小乘根性。三種根性全都有分。甚至於連不認識字,世出世間的學術都沒有接觸過的,我們國內人所講的沒有文化的人,他要能信,深信不疑,他要是真正發心求生淨土,決定得生。這個例子很多,《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面,這樣的人至少佔三分之一以上。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這些老阿公、老阿婆,一說他就相信,知識分子不相信?我學佛是很不容易進來的,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我要不是跟他學哲學,他要不是給我講佛經哲學,講這門課,我永遠不會進入佛門,從這裡認識。進佛門之後,李炳南老居士,他是印光大師的學生,淨土宗的傳人,我跟他學經教、學講經。我對於淨宗法門最初是懷疑,認為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法,接引老太婆的,這個觀念很深,成見很深。跟李老師那麼多年,跟他十年,苦口婆心的把這個法門介紹給我,我讀了不懷疑,不敢輕視,不敢輕慢這個法門,對它也很尊重,但是沒有意思學,興趣都在《華嚴經》上,這是方老師當年對我介紹《華嚴》給我影響很大。
  我什麼時候才相信淨土?應該學佛二十年的時候,我開始講《華嚴經》。那個時候一個星期講三天,一天是一個半小時,沒有這些錄像設備,連錄音設備都沒有。我第一次講,好像也講了不少年,講到一半,那個時候是《八十》跟《四十》同時講,兩天講《八十華嚴》,一天講《四十華嚴》,同步的講。講了差不多一半,有一天忽然想起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他們修什麼法門?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因為後面經還沒講到,就翻到後面去翻,翻到後面去一看,這就呆了,怎麼文殊、普賢都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再仔細一看善財童子,這看清楚了。你看講一半,這囫圇吞棗都沒發現,這一下發現了。善財是繼承老師的法脈,這是一個入室弟子,文殊菩薩傳法的弟子,這不是普通人,老師既然發願求生淨土,學生哪有例外的?所以然後我再回頭看,那都是以前講過的,這都講過的,回頭再看,我那時候用《四十華嚴》的本子,叫吉祥雲比丘,這我也講過,經上明明說他是一個修般舟三昧的,我也講得很清楚,就是沒有把善財連到這個念佛法門,這個沒連上。這再一看的時候連上了,才知道一點都不錯,善財是專修念佛法門,我們講一句彌陀念到底。
  五十三參是怎麼回事情?五十三參是廣學多聞,不妨礙,真的是事事無礙,人家什麼法門都接觸。接觸是明瞭,明瞭是長智慧,就是後得智,你沒有一樣不知道的。你怎麼知道的?都接觸過,都明瞭,樣樣都明瞭,法法都通達,八萬四千法門哪一門都通。但是怎麼樣?如如不動,一句彌陀念到底,對他自己的行門一絲毫影響沒有,那是什麼樣的定功?成就自己圓滿的定慧!沒有這個經歷,怎麼知道定慧的成就?什麼法門都接觸,什麼法門都不影響,都沒有影響。我們這兩天聽劉素雲居士的報告,你看她對哪個法門都讚歎、都好,就是這樣,善財童子就是這樣,不但對我們佛門裡面每個法門都好,對其他宗教都好。我這麼多年來在世界各地做宗教團結的工作,每個宗教都好、都讚歎、都禮敬,他們的經典我也讀誦,可是沒有妨礙念佛。愈接觸愈清楚,愈接觸愈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我們是凡人,文殊、普賢是聖人,都到極樂世界去了。
  「橫超三界」,八萬四千法門叫豎出,它是一步一步向上提升,像菩薩這個階級,我們從《華嚴經》上看,五十一個階級,從十信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個位次,上面是等覺,再上面叫妙覺位,那叫佛位,豎出;淨土這個法門不必,這個太麻煩,時間太長了,橫超。我們現在在人道,不必從人道到天道,天還有二十八層,一層一層往上去提升,那多費事,就在人道裡橫超就出去了,就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叫橫出,不要經歷這麼麻煩。真行!這不是假的。我在這一生當中遇到了幾個人,他們念佛往生給我們做表演、做示現,沒有生病,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大概是在四十年前,佛光山辦了一個東方佛教學院,星雲法師請我去做教務主任,我在山上住了十個月。在那個期間當中,聽到一個長工,佛光山工程很多,一年到頭都沒有休息的,不斷在建築,所以工人在那邊也是長年為佛光山服務。晚上我帶著幾個學生在討論佛法,這個工人坐到我們圈子裡頭來,告訴我們,他說:去年,一年前,他的一個鄰居,老太太,念佛站著往生的,一年前。他說真的,一點不假。我們那天就聽他講故事,非常有受用。
  這個老太太心地非常好、非常慈悲,對佛法也不懂,反正是見到神都當作菩薩拜,土地公也是菩薩,城隍也是菩薩,民間拜的這些什麼王爺公,她統統都是菩薩。三年前她娶了個媳婦,媳婦學佛,懂得佛法,就勸她老人家專念阿彌陀佛,專拜西方三聖,其他那些神統統都請走,菩薩都請走。這個婆婆很難得,接受媳婦的勸告,就真幹了,哪個地方也不去了,她平常廟會都參加,她不去了,就在家裡念佛,家裡設了個佛堂,三年。走的這一天是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她吩咐兒子、媳婦,兒媳婦非常孝順,她說:你們先吃飯,我去洗個澡。其實家裡的人都等她,等了很久都沒出來,就去浴室看看,真的洗過澡了,叫也沒人答應。走到佛堂,她老人家穿著海青,整整齊齊,手上拿著念珠,站在佛面前,叫她也不答應,仔細一看,走了,她往生了。這鄰居都來看,站著走的!大概我們想,不告訴家人,告訴家人恐怕家人要障礙她,她就沒有那麼自在了。真的是自在瀟灑走了,親眼看見的,不是假的。那長工給我們上了一課,這親眼看到的。
  我們聽說,我到香港來講經的時候,聽到倓虛法師佛七開示的錄音帶,我聽到了,他老人家講的很多。以後我們在他的《影塵回憶錄》,就是他老人家的傳記,他口述的,他的學生大光法師記錄的。大光我們也非常熟悉,往生大概有十年了,三十年前,我們在香港常常在一起,文筆非常好,《影塵回憶錄》是他寫的。這是真實的事情。最近,大概三年前,深圳有個黃忠昌居士,三十幾歲,聽我講經,聽說自古以來真正念佛大概三年工夫就成就,就往生了。過去曾經有些法師問我,他們看到這些東西,他說是不是他們剛剛好這三年他的壽命就到了?我想這個講不通,偶爾一、二個可以,那麼多的人,這在邏輯上講不出來的,不合邏輯。為什麼往生?他功夫成片了。只要功夫成片,你隨時都可以走,你想走就走;想留也可以,留在這個世間,那是有任務的、有使命的,做給別人看,如果對這個世間沒這個緣分,他就走了。黃忠昌居士在深圳的時候閉關,他三年,他想試試看,古人三年能成就,看看我三年是不是真的成就?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他預知時至,真走了,沒有生病。火化的時候留的有舍利,舍利現在還供在那裡,做了個小塔放在那裡。給我們做出樣子,真的不是假的。
  真信、切願,沒有一個不成就,機會不能錯過。無量劫來在六道裡搞生死輪迴,苦不堪言!你這一生遇到的苦處不是大苦,你過去曾經在地獄待過、餓鬼道待過、畜生道待過,天上你也待過,如果你想到三途之苦,你還願意在這裡幹嗎?如果不出六道輪迴,換句話說,任何一個人,肯定在三途的時間長,在人天的時間短。為什麼?我們學了法相唯識就知道,阿賴耶識裡頭相應的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惡心所有二十六個,這就說明你習氣裡頭善少惡多。現在外面的誘惑,古聖先賢教育的誘惑沒有了,現在全都是殺盜淫妄,全都是暴力色情,這還得了嗎?今天世界為什麼亂?災難為什麼多?原因就是這樣的。你還能不走嗎?真正覺悟,發大慈悲心,在這裡多住幾年,多受一點罪,希望多帶一些人走,這就是使命。有人能接受,有人聽得進去,有人能相信,那我們就得幹,一個也不捨,到功德圓滿的時候自然就走了。走了,也跟大家做很好的示現,���黃忠昌、像我們台南那個念佛的老太太,她雖然是一生也不會講經,也不會弘法,她那一表現,度了多少人!讓多少人生起信心,讓多少人對淨土的懷疑化解了。這就是三轉法輪裡作證轉,現在人都講求要證據,做證據來給你看。
  「逕登四土」,這個逕是快速,四土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特殊,在其他諸佛世界裡頭,四土是有界限的,不在一起的,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四土不在一起。我們只是六道裡的人道,人道是凡聖同居土,有沒有佛菩薩在我們地球上?有,我們凡夫見不到他們,有特別緣分的人偶爾見到,他也不給你常見。兜率天是凡聖同居土,兜率有內院、外院,外院是凡夫,凡夫見不到內院裡面的菩薩,真的有障礙。可是在極樂世界,這個障礙沒有了,四土沒有界限,都在一起。所以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能夠見到實報土的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你統統都能見到。不但見到,天天在一起上課,在一起聽阿彌陀佛講經,天天在一起學習,這個緣到哪裡去找!不是同一個階層的,通常不能在一塊的。像《華嚴經》上講的初住菩薩,就好像我們學校念書一樣,你是一年級,你那個教室全是一班的,你沒有辦法到二年級教室去,這麼個情形。《華嚴經》初住菩薩見不到二住,二住能見到初住,初住見不到二住。可是在極樂世界平等的,好像是五十一個年級的學生在一個課堂上課,我用這個比喻大家比較能體會,在同一個教室上課,你全都見到了。
  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四土都生了,它在一起,它當中沒有障礙,我們現在講的空間維次,它沒有空間維次,統統見到。不但有這個好處,而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每天有能力去拜萬佛。這個萬不是數字,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你可以去親近這些佛陀,去供養他。供養是什麼?修福,聽佛說法,開智慧。我們這裡是一個好老師找不到,到極樂世界就無量無邊諸佛天天給你說法。你怎麼去?化身去,你的身在阿彌陀佛面前沒動,分身去了,你能夠分無量無邊身。你看《彌陀經》上釋迦牟尼佛講得很清楚,每天供養十萬億佛。那個十萬億它是表法的,因為我們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的距離是十萬億佛國土,意思是什麼?你到極樂世界天天都可以回來看看,就這麼個意思。你不是對這個世界有情執嗎?這裡面一些生生世世的父母、老師、家親眷屬,不願意離開,你天天都可以來看,用意在此地。實際上不止,哪止十萬億!說明有那麼大的神通。《西遊記》孫悟空才七十二變,差遠了,他渾身那個毛,一根毛可以變一個小孫悟空,那也是有數量的,到極樂世界分身沒有數量的。所以生到極樂世界就生到一切諸佛剎土,這是其他法門沒有的,你說多殊勝。
  「極��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這一點都不假!你說這一生遇到這個,得人身,遇到佛法,遇到《華嚴》,遇到《無量壽》,你這個福報都已經圓滿了,哪有這麼大的福報!哪有這麼好的運氣!這是全得到了。你要是不曉得珍惜,就是當面錯過。人生不是一世,生生世世,什麼遺憾最大?這個遺憾最大,沒有比這個遺憾更大的了。這樣好的機會,百千萬劫難遭遇,乾隆時候彭際清居士說,這個居士也是個很了不起的居士,他說這個淨宗法門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你遇到了。彭際清,要用現在的話說,是高幹子弟,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就是國防部長,所以他家世好。人聰明,不到二十歲就考取進士,應該在十九歲的時候,不到二十,二十歲是行冠禮了。一生沒做官,學佛,家庭環境好,學佛真學到家,宗教顯密圓融,那是那時代的大居士、大德。到這個地方是一段。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而其中之《無量壽經》者,乃淨土群經之首要,淨宗大德常稱為淨土第一經也」。不但是淨土群經之首要,我們可以這樣說法,它是一大藏群經之首要,所以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特別是隋唐的大德,稱為淨土第一經。從翻譯時間來講,淨土宗傳到中國,第一部翻的就是《無量壽經》,《彌陀經》跟《觀經》還是以後翻的,最早翻的是在漢朝時候,剛剛傳來,安世高的那個時候。所以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0 notes
wangwill66 · 5 months ago
Text
白頭宮女話當年
H:「白頭宮女」描繪青春消逝、白髮頻添、閒坐回憶的宮女形象。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由「二八年華、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到「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44年宫女之職,青春歲月耗盡,只能閒話當年的情境。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各不同,只有成長成熟,甚至老成,追憶與學習,故事的驚奇曲折,才能與時並進。軍歌「我現在要出征」其中歌詞「我若是打不死,我總會回家來看你。」也只有健康活著的人才有權利追憶話當年。007是老情報員話當年的傑作。「太監談往錄」也是皇宫底層階級活著的太監回憶錄。「九州縹緲錄」第21集辰月秘術的最大貢獻,回溯往日而且細節可放大,提供記憶深刻的回憶,如同現在所稱的「錄影」是記憶大門。有意有意的錄影並保存,勝過你的腦袋記的。辰月之術,編輯,剪輯,是一個功課。20240608W6
維基百科
故事
故事是指過往發生的事,包含真實發生過歷史,如史書,也包含了從未發生過的虛擬故事,例如電影或小說。有很多種媒介可以乘載故事,例如:文字、聲音、及影像等。電影、電視劇、小說、遊戲、漫畫、ACG中的故事通常稱為劇情。
故事透��敘述的方式闡述幾個情節,對於研究歷史上文化的傳播與分布具有很大作用。一些研究認為,所有的人類文化都有故事,說故事是普遍存在於所有人類文化的現象,也就是說,說故事是普世文化通則之一。美國作家娥蘇拉·勒瑰恩聲稱「有些偉大的社會不使用輪子;但沒有一個社會是不講故事的」。[1]
網路資料: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出自唐代詩人元稹所作的五言絕句《行宮》。 此句描繪青春消逝、白髮頻添、閒坐回憶的宮女形象。 白頭宮女:據白居易《上陽白髮人》,天寶末年,一些宮女被送到上陽宮,在這冷宮裡一閉四十多年,成了白髮宮人。 行宮,皇帝出行時居住的宮殿,這裡指當時東都洛陽的皇帝行宮上陽宮。
行宮
作者:元稹 唐本作品收錄於《全唐詩/卷410》一作王建詩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上陽白髮人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陽人,上陽人,紅顏暗老白髮新。
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同時採擇百餘人,零落年深殘此身。
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皆雲入內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愁厭聞,樑燕雙棲老休妒。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
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
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上陽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
又不見今日上陽白髮歌!
美人賦
作者:呂向 唐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301》
姊妹計劃: 數據項
帝初馳六飛之不測,奄四海而作君,曜明威,嶷崇勳,固盡善而盡美,又焉得而稱雲。時屯既康,聖躬之豫,樂以和操,色以怡慮。豈曰帝則,實惟君舉,庸克推腹心,增耳目。燕趙鄭衛楚越巴漢之邦,士農工商皂隸輿台之族,不鄙褊陋,不隔賤卑,工技者密聞,淑邈者遽知。上心由是震蕩,中使載以交馳,周若雲布,迅如飆發。以日係時,以時係月,德雋相次,為樂不歇。闐紫微,環帝座,蕖華灼爍,柳容婀娜,輕羅隨風,長縠舒霧。肌膚紅潤,柔姿靡質;妖豔夭逸,絕眾挺出。嬛然容冶,霍若明媚;曼錄騰光以橫波,修蛾濯色以總翠。齒編貝,鬢含雲;顏綽約以冰雪,氣芬鬱而蘭薰;腰佩激而成響,首飾曜而騰文。或纖麗婉以似羸,或穠盛態而多肌;有沈靜見節,有語笑呈姿。思若老成,體類嬰兒,真天子所禦者,非庶人當有之,洎懷春暮,睇情晷;列筵於林,方舟於水。自任縱誕,相與攀倚;鳥間關而共嬌,花散亂而增美。吹碧葉,吐紅蕊,左右相視,遊嬉未已。見頹景之迫濛汜,攜密親,召近臣;陳金罍與瑤席,朗月垂光而射人;列星奪采,長河滅津。然後絲竹發越,金石鏗鈜;守則異器,動則和鳴。妙舞謂何尚以輕,善歌取何矜以清;齊列捷獵,按次屏營。間直往以曳緒,炊轉入而旋縈;低視候節,紆體遺聲。遏行雲,結遺風;眾工相錯,迭美不同。夕以闌,樂亦闋;醉以蕩情,樂以忘節。帝曰:「今日為娛,前代固無,當以共悅,可得而說。」眾皆蹁躚,離席遷延。鹹齊首,互舉酒;歌千春,稱萬壽。因進曰:「妾家賤族,陋目褊心。陛下衣綺縠與羅紈,飾珠翠與碧金;燕私陳乎笙鼓,和樂象乎瑟琴。何恩渥以增極,而悅愉之備深;顧薄軀之無穀,空負惠以難任。」有美一人,激憤含顰;凜若秋霜,肅然寒筠。乃徐進而前止,遂抗詞而外陳,曰:「眾妾麵諛,不可侍君之側。指摘背意,委曲順色;故毀妍而成鄙,自崇謬而破直。妾異爾情,敢對以臆。若彼之來,違所親,離厥夫;別兄弟,棄舅姑。戚族愧羞,鄰裏嗟籲;氣哽咽以填塞,涕流��以霑濡;心絕瑤台之表,目斷層城之隅。人知君命乃天不可讎,尚懼盜有移國、水或覆舟。伊自古之亡主,莫不躭此嫚遊;借為元龜,鑒在宗周;眾以為喜,妾以為憂。」於時天顏回移,聖心感通;竟夜罷寢,須明導衷。俾革進伎樂者為薦士之官,徵豔色者為聘賢之使;闕下駿奔,王庭麇至。野無遺材,山無逸人;賁然偕道,與物恆春。若此之淑美,豈同夫玉顏絳唇、巧笑工顰、惑有國之君臣者哉。
美人賦
作者:司馬相如 西漢
姊妹计划: 数据项
  司馬相如美麗閑都,遊於梁王。梁王說之。鄒陽譖之於王曰︰「相如美則美矣,然服色容冶妖麗,不忠,將欲媚辭取悅,遊王後宮。王不察之乎?」王問相如曰︰「子好色乎?」相如曰︰「臣不好色也。」王曰︰「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
  相如曰︰「古之避色,孔墨之徒,聞齊饋女而遐逝,望朝歌而迴車,譬猶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若臣者,少長西土,鰥處獨居,室宇遼廓,莫與為娛。臣之東隣,有一女子,雲髮豐艷,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恒翹翹而西顧,欲留臣而共止。登垣而望臣,三年於茲矣,臣棄而不許。竊慕大王之高義,命駕東來。途出鄭、衞,道由桑中,朝發溱、洧,暮宿上宮。
  「上宮閒館,寂寞雲虛。門閤晝掩,曖若神居。臣排其戶而造其堂,芳香芬烈,黼帳高張。有女獨處,宛然在牀,奇葩逸麗,淑質艷光。覩臣遷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國之公子?所從來無乃遠乎?』遂設旨酒,進鳴琴。臣遂撫弦為幽蘭、白雪之曲。女乃歌曰:『獨處室兮廓無依,思佳人兮情傷悲。有美人兮來何遲,日既暮兮華色衰。敢託身兮長自私。』玉釵挂臣冠,羅袖拂臣衣。時日西夕,玄陰晦冥;流風慘冽,素雪飄零;閑房寂謐,不聞人聲。於是寢具既設,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帳低垂;裀褥重陳,角枕橫施。女乃弛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時來親臣,���滑如脂。臣乃脈定於內,心正於懷。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舉,與彼長辭。」
女孩
年幼雌性人類
「少女」重新導向至此。關於其他用法,請見「美少女」。
女孩(英語:Girl)是指年輕的(通常是兒童或青少年)女性。當女性成年後,通常稱「女人」,從一個女孩變為一個女人的年齡在不同的社會定義各不相同。不過基本上都認為青少年期向成年期的轉變年齡在15歲至20歲之間。
一名女孩
女孩其實有兩種不同的年齡意義。最傳統和常用的含義是「女性孩童」,有時作為「女兒」的同義詞[1] 。這種稱呼往往用於嬰兒至12歲左右的女性,這個年齡之後她們更多地被稱為少女、女青年、女青、女郎或泛稱年青女性。
但現在女孩的用法更為寬泛,這個詞也可以用來指年輕的女人[2] ,可以幾乎涵蓋所有0歲至20歲代的女性,或者年齡更大但看上去比較年輕的女性,以及一些年長人士(指中老年人)對比自己年幼很多的女性稱呼或是一個成年人(通常是女性)用來稱呼成年女性朋友的愛稱。
從歷史上來看,女孩的待遇和地位通常與女性在該文化中的地位密切相關。在婦女社會地位低下的文化中,女孩可能會被父母遺棄,國家可能會減少對女孩的服務投資。所以面對女孩常常受到歧視和對她們社會角色的限制,聯合國計劃在2010年之前消除女孩在受教育權方面的不平等。對於女孩和男孩的社會角色的形成和差別,始終存在着「先天決定論」(或基因決定論)與「後天決定論」(或環境決定論)的爭論。女孩在藝術、文學和流行文化中以什麼形象出現往往反映了社會對女孩性別角色的認知。女孩的成長環境從與男孩相對相同到完整的性別隔離和完全不同的性別角色。
用法
女孩是一個近代才出現的雙字詞,傳統的用法是指年齡小的女性,往往在10歲以下。並且在口語用的時候,還可以加一個後綴成為女孩子,有一種親昵的意味。古代多以女娃、女童來稱女性兒童。而近來女孩這個詞的使用空間逐漸變大,甚至可以涵蓋20歲以下或者年齡更大但看上去比較年輕的女性。不過最近這個詞正在另一個含義更寬泛的詞女生所取代。這裡的「女生」源自台灣,並不限於正在上學或者處於上學年齡的女孩,而是可以指青年期的成年的女性。
各地同(近)義方言
普通話:小姑娘
中國北方:小嫚兒(青島等)、小妮子、小識字班(魯南部份地區)、小閨女(膠遼官話區)。丫頭
中國大陸網絡:妹子、小姐姐
吳語:小娘、院主兒(溫州)
粵語:女仔、儬妹。
長沙話:妹陀。
武漢話:姑娘伢(er)
台灣話、台灣華語:少女。
日文中しょうじょ shoujo也勉強譯作「少女」,但它本身包含的意義更為複雜。指涉的是無知、沒有性態 sexuality、像永不長大的寵物、擁有カワイイ kawaii,譯作「可愛」,是氣質、對別人沒有威脅的理想化女兒、妹妹身份(Napier 1998),而Treat這個詞更申辯的是在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建構下的「第三種性/別」:既不是「男」亦不是「女」,而是「遠離異性戀的生產經濟」的自戀個體(Treat 1996)。
美式英語:GAL,但這個用法對象不能過小,所以其實是專指青少年女性,而不是女性兒童。
稱謂彙總
0歲
度:小兒初生之時。
赤子、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1歲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清袁枚《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晬耳。”周晬,指嬰兒週歲。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髮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髮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在這裏,“總”就是聚攏束結的意思。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chèn]:齔,《説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説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説成“髫齔”的,如《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邑君。”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説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脱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9歲
九齡:為9歲。
黃口:十歲以下。
指數之年:兒童九歲。
10歲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外傅之年:兒童十歲。
12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源自唐朝詩人杜牧的一首詩——《贈別》。杜牧年輕時曾隨丞相牛僧孺在揚州供職,後離開揚州,臨行時寫了兩首七絕給一位女子。“娉[ pīng ]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杜牧用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十三歲的少女。
十三:為13歲。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
15歲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髮: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髮束起來盤在頭頂。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16歲
二八:為16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有關碧玉的詩句很多,其中晉人孫綽的《碧玉歌》最為有名。“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芙蓉陵霜榮,秋容故尚好。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碧玉小家女,不敢貴德攀。感郎意氣重,遂得結金蘭。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寫出二八妙齡少女的清新美好。《通俗編·婦女》��宋謝幼盤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20歲
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24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正當壯年。古代三十歲為壯。唐魏徵《是漸不克終疏》:“貞觀之初,時放克壯。”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週,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年紀
1.丱(ㄍㄨㄢˋ)角之年:童年,約八至十歲。
2.舞勺之年:十三歲。
3.荳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4.沖齡之年:童年,約八至十三歲。(用於古代帝王幼年而登基)。
5.抓髻之年:童年,約八至十三歲。
6.志學之年、束髮之年:十五歲
7.及筓之年、許嫁之年:女子十五歲。
8.束髮之年:男子十五歲,成童結髮。
9.二八年華、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
10.弱冠之年:男子二十歲。
11.花信之年、花期之年:女子二十四歲。
12.而立之年、壯室之年:三十歲
13.不惑之年、強仕之年:四十歲
14.知命之年、知非之年:五十歲
15.艾服之年、大衍之年、知非之年:男子五十歲。
16.耆使之年、耳順之年、花甲之年、杖鄉之年:男子六十歲。
17.古稀之年、從心之年、老��之年、致事之年、懸車之年、鳩杖之年:男子七十歲。
18.杖朝之年:男子八十歲。
19.耄(ㄇㄠˋ)耋(ㄉㄧㄝˊ)之年:男子八、九十歲
20.凍梨之年、鮐背之年、黃髮之年:男子九十歲。
21.期頤之年、大齊之年、上壽之年:男子一百歲。
太監談往錄
作者:信修明 , 周春暉 , 朱家溍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日期:2015/07/13
內容簡介
  他們是中國最後的太監
  他们是歷史的旁觀者
  他們親聞目睹了晚清宮廷最後的秘辛
  本書為一部晚清太監回憶錄、口述史的合集,包括《宮廷瑣記》《清宮太監回憶錄》《太監往談錄》三部著作。著者或口述者入宮的時間與經歷均不相同,從各自的視角記述了在清宮中身之親歷、目之親睹、耳之親聞,下至末代太監宮女的差役生涯,清宮大內的關防規矩、歲時講究,上至慈禧太后、光緒帝、珍妃、榮祿、載灃等皇室與貴冑的日常生活和言談舉止,無不纖毫畢現,展現了一段鮮活細膩、有血有肉的晚清皇廷歷史。
目錄
宮廷瑣記
自述:太監生活二十四年
皇帝后妃之困窘
慈禧不算有福之人
太后生活起居
宮中規矩多
大內之神秘
歲歲平安如意
民國早期之皇宮
選秀女異於前代
宮監因嚴獲福
太監軼事
昇平署及其他
清宮太監回憶錄
難忘的酷刑
「畢五」、「小刀劉」和慎刑司
進宮和拜師父
入宮後我們是怎樣「受訓」的
御前太監一天的生活
王祥親眼看見珍妃被丟到井裡
女主的生活
太監的生活
太監與寺院
太監往談錄
暢音閣演戲
樂壽堂傳膳
太監、廚役住處
慈禧在寧壽宮
編後記
軍歌
我現在要出征
我現在要出征 我現在要出征
有伊人要同行 唉有伊人要同行
你同行決不成 我現在要出征
我若是打不死 我總會回家來看你
倘敵人不來欺負我 我怎會離開你
但國內每個人民都要靠我保護
我所以要出征 就因為這緣故
再會 再會 再會
0 notes
mouniassn · 5 months ago
Text
執念是痛苦的根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母親節的早上唸《六祖壇經》,這一天特別祥和寧靜,真的有一種歲月靜好的幸福感。心情平靜的唸著、唸著,當唸到第九品:「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這一段時,腦袋突然有種「靈光閃現」的感覺,突然有種「終於看懂」這段話的頓悟。
以前對第九品總是似懂非懂(其實是「不懂」佔大部分)、囫圇吞棗的唸過,可是當下我終於明白《壇經》所謂的「本自無生,今亦不滅」的智慧道理,當我們「不思善、不思惡」,就是「無生」,既然無生,就沒有所謂「滅」的問題。阿伯也告知:「《六祖壇經》的最終就是修『清淨』二字。」
我一直在思索探尋「執念」對人心的影響,慈悲、充滿智慧的佛菩薩在我唸經時,馬上指點我,執念的煩惱就是出在「心還不夠清淨」上。我們的不清淨心,總是放任我們「貪嗔癡慢疑」的念頭,在我們的心中,不是「生生不滅」,就是「滅了再生、生了再滅」,猶如外道的「滅猶不滅,生說不生」。嘴巴說:「我不計較了、我看開了」,其實內心還是非常在乎計較。所以《六祖壇經》的根本解決法,就是讓心清淨。當我們遇事都能「不思善不思惡」時,就做到「無生」了,一旦無生,就是做到「以智慧照破煩惱」了,就能達到「住煩惱而不亂」的境界。
人往往都是作繭自縛,心不夠清淨、不夠有智慧,所以很容易受周遭旁人的言行,挑動我們的情緒,然後自己陷在情緒中,久久無法釋懷。難怪阿伯常勸我們:「量大福深」。我記得阿伯曾勸過我一句:「妳不要太在意別人說妳什麼,堅持做正確的事就好。」當我們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就是「無生」,無生就不會產生執念,沒有執念,心清淨了,我們就自在了。如六祖大師說:「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當我們不住在別人的評價中,我們就去來自如了。
曾經聽一個老先生說過他在日本經歷的故事。老先生擅長用榕樹的樹葉當樂器吹奏曲子,被日本人請去日本表演。表演前,他都會準備7片葉子,以防破損影響音色。在他下榻的飯店旁,有一棵非常茂盛的榕樹,旁邊有一間神社。當老先生在此樹下摘樹葉、試音色時,來了一個約15、16歲穿日本和服的小女生。小女生讚美老先生吹奏的旋律很好聽,請老先生教她。老先生因為晚上有表演,兩人相約待表演後,在樹下教她。
等老先生回飯店,碰到小女孩後,小女孩請老先生等她一下,接著她走進那間神社。但久久不見小女孩出來。正當老先生狐疑時,聽到有小女生哭泣的聲音,哭聲非常非常傷心。老先生尋找哭聲的來處,竟然在那棵榕樹上。老先生抬頭一看,看到那個小女孩坐在樹上,沒有頭,拿著一疊中國瓷器盤子,一邊數一邊往樹下丟,整整有7個盤子。老先生當場嚇昏倒在樹下,後來被友人扛回房間。
事後,他們詢問飯店櫃檯,此處是否會鬧鬼?櫃檯聽完他們的描述,這次換櫃檯人員驚嚇不已,說:「我以為這只是一個150年前的傳說,她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竟然又出現了。」
原來在150年前,日本將軍幕府時期,將軍們彼此很愛炫富。當時中國瓷器非常珍貴、不易取得。將軍們會利用宴請賓客時,炫耀自己擁有的中國瓷盤。一日,將軍命小女僕拿出他最驕傲的中國瓷盤,準備宴請賓客之用,卻被這位小女僕打破了。將軍盛怒下,一刀把小女僕的頭砍了。從此,夜夜就看到這個小女僕傷心地坐在樹上,數盤子、丟盤子。當時的居民不堪其擾,於是蓋了一間神社安撫其傷心的靈魂,小女僕才不再出現。不料150年後了,因老先生摘了七片葉子,再度勾起小女僕的傷心過往,於是再次出現。
這個故事一直在我心中久久無法忘懷。原來,我們不原諒別人,同時也是不原諒我們自己,其實內心很是心疼這位小女僕,因為被砍頭的執念,竟然把自己困在那一世,困了150年,足見執念的可怕。看似懲罰對方,其實懲罰的都是自己。
我常以此故事勸諫我的學生,將來即使情場失意,就瀟灑離去,放下瞋恨。人要有智慧,能察覺自己哪些是正念?哪些是執念?如果是執念,就要修正自己「邪見不生」。《六祖壇經》也告訴我們:「若全著相即長邪見」、「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六祖壇經》又云:「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本性?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得饒人處且饒人,原諒別人也是原諒自己,當看開放下後,我們的心就自在無礙了。
感恩佛菩薩跟阿伯師兄的教導,讓我更加明白善護念、不起執心的重要。讓我更明白修行是修「自己一顆清淨心」。慶幸自己今生隨精舍修行、隨六祖修行學習,才能慢慢明心見性。提醒自己,要好好把握今生能遇佛法的殊勝因緣,利用餘生,一定要多唸一點經,寫入自己的阿賴耶識,讓來世的自己,有更多的正見正念,才不致於再度迷失走偏。
深深感謝一路阿伯師兄的不吝分享與教導,沒有精舍,今天的我依然深陷自己的執念中,自艾自憐,甚至應了阿伯曾說的:「莫在塵世纏,久纏忘記我」,因執念太深,而忘記了那個真我!感恩精舍!感恩阿伯師兄及所有師兄師姐的教導!
(分享結束)
每個人一生之中都有許多羈絆,家人、朋友、學業、事業、健康、財富、名利、親情、感情…,太多訴諸不完的煩惱絲,但凡擁有了這一項,就還有下一項的追求,有時想要得到的更多,卻得不到。
每個人這一生都在不斷地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自己的願望,但是事實上所追求到的,在佛菩薩看來,都僅是短短的曇花一現。所謂「生不帶來、死帶不走」,任憑您此生福報滿滿,處處如魚得水,然而在無常一來,就如同過眼雲煙,福報享盡了,剩下業力隨著我們走。這一生再多美好的事物,也留不住、抓不到了!
修行是讓我們看清人生的方向,不沉溺於世間所有的境界當中,對於一切境遇,從放不下、有求、攀緣的心,到隨緣、放下、安住的過程,就是我們要修行的目的。放下執念,這件事有多麼難?六道輪迴的示現,就是我們心中的執念所成。佛陀為眾生講經說法,講了許多經典,不就是為了讓我們放下心中的那一朵朵充滿執念的煩惱雲嗎?
分享文提到:「嘴巴說『我不計較了、我看開了』,其實內心還是非常在乎、計較。」這就是凡夫的煩惱習性,但既然在修行了,就不用害怕過去積累的習性多麼牢固。放不下是心裡的執念,我們修行就是要懂得如何看破與放下,這世間原本就是一連串的因緣聚散,沒有永恆的擁有,也沒有永恆的失去,我們要修的便是對世間一切能夠隨緣不攀,不隨境界起伏,不貪戀順境,不埋怨逆境。
淨空法師:「知道事實真相,自然就不放在心上了,有等於沒有。我有的別人拿去用去了,無論用什麼方法拿去了,我什麼態度?本來沒有,本來不是我的,不就沒事了嗎?心平氣和,快快樂樂。還常常念著,這就錯了,這念什麼?念輪迴,念六道,念迷惑顛倒。要學放得下,放得下之後,自然你就看得破,智慧現前了。」
阿伯說:「大道至簡,繁在人心。」修行就是為了找回自己,找回不受生活各種境界拘束的本心。學習放下執念,是每個修行人都要不斷去克服的關卡!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iseilio-blog · 8 months ago
Text
一首詩 的 完成
楊 牧 洪範書局
詩人 服膺美的嚮導,但美不只是山川大自然之美,也必須是人情之
美。他創造美,也創造藝術之美。他和其他崇尚知識的人一樣,
相信真理可以長存,敦厚善良乃是人類賴以延續生命的唯一的憑藉,
而弱肉強食固然是野獸的行徑,黨同伐異,以不公正的方式驅使
社會走向黑暗的道路,一定是邪淫醜陋的。詩人必須認識這些,
並且設法揭發它,攻擊它。它通過間接的,甚至寓言的方式來面對
人類和山川自然,它不躁進也不慵懶,不咒罵也不必呻吟,通過象徵
比喻,構架完整的音響和畫幅。當他作品完成的時候,他獲取藝術
之美;而即使作品的內容是譴責控訴,他所展開的是人性之善;即使
作品的技巧紆迴於隱喻��炫燿的意象之中,他所鼓吹的是真。
完美的文學永恆之詩必須有它哲學的基礎,必須立足在人性尊嚴的
肯定。以寫作哲學論文或政治批評的方式寫詩;你可以使用多種
手法,通過各種技巧,或舒緩或慷慨,以抒情的或戲劇的聲音表達
你心神之體悟。你既然有為永恆之詩獻身的理想,有創造完美文學
的抱負,你便不至於失落在世俗之中,你的作品便不會淪為政治的,
宗教的,財閥的工具。作品是人格良知的昇華,見證所抉擇的生命
意義。
0 notes
nccwa · 1 year ago
Text
千山萬水有妳同行——獻給玲瑤
藝文世界副刊
陳漢平(文藝紀念冊) 2023-08-24 02:02 ET
Tumblr media
文友曾問我:「你的回憶錄裡,為何獨缺戀愛史呢?」我的答案是:文質彬彬的君子是不輕易表達愛意的。
我雖寫過有關愛情的文章,卻一直把心中真情隱藏起來,只是故作風趣,例如談愛情裡的《孫子兵法》。追懷往事時,對童年回憶、校園趣事、逐夢生涯,都鉅細靡遺地暢談,唯有對愛情生活略去不表。
如今我卻不能再迴避了,要坦然告白:「玲瑤是我一生的愛,她是我生命中永恆的春天。」
在我心目中,玲瑤是個笑口常開的陽光女孩,她的文章風格像她本人一樣,充滿了歡樂正能量。我體認到:我一生的幸福快樂和美滿家庭,是她帶給我的。我們的兒孫們也因為有她的關愛,而開啓了幸福快樂的人生。
玲瑤是我的伴侶,也是我的知音。遇到玲瑤,對我而言,是「天賜良緣」,也是「天賜良機」。
1976年,我們結婚那年,正在慶祝美國建國兩百周年,是普天同慶的一年。時光飛逝,如今已經準備慶祝建國兩百五十周年了。我和玲瑤朝夕相守的日子,經歷了近五十年,也就是半個世紀。
也在1976年,美洲地區發生了另一件大事——《北美世界日報》在美國創刊,有〈世界副刊〉和〈家園〉版等文藝版面。玲瑤喜出望外,她除了能每天閱讀華文報刊,還找到了一個發揮文藝創作的夢想天地。如同在跨越戈壁沙漠時,突然發現了一塊綠洲。此後的五十年,美國每一個城市,有水草之地,都有玲瑤的粉絲、讀者、聽眾、觀眾。
五十年來,玲瑤以幽默機智的文筆,撰寫出了海外華人生活中各個層面,形形色色、點點滴滴,道盡了每個人心中深切的感受,引起共鳴。她成為了海外最受歡迎的暢銷女作家,死忠讀者深入各階層,被譽為海外華人半個世紀的幽默代言人。她的「幽默精彩語錄」深植人心。〈明天會更老〉一文被狂傳轉載上億條,近來更被加上畫面,製成投影片和視頻影片,在手機群組中廣為流傳。
玲瑤是西洋文學碩士,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第十屆會長,著有《明天會更老》、《美國孩子中國娘》、《女人的幽默》、《比佛利傳奇》、《幽默酷小子》、《生活麻辣燙》等五十六本書。
她在《世界日報》和《星島日報》長期寫專欄,影響深廣。她與《世界日報》淵源特別深厚。從1976年創刊開始,不但是老讀者、老訂戶,更是多年來文藝版的長青作家,從未間斷。研究這一代海外留學生歷史,她的作品是不可或缺的資料。
玲瑤也曾主持KTSF電視台《文化麻辣燙》節目,極受歡迎。並經常受邀在北美、南美、歐洲、東南亞及中國大陸巡迴演講,頻頻打破當地出席人數最多、笑聲最多的紀錄。
玲瑤是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創會理事長,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創會副會長。曾獲海外華文著述首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林語堂幽默散文獎,作品入選台灣高中文選,獲台灣教育部好書推薦。
玲瑤的「圈粉」行動從家中開始,我是她的第一個粉絲,也是最忠實的粉絲。此外,我也是她的第一個文友。文藝創作是她和我的共同興趣和嗜好,可說是一種「Bond」,將她和我緊緊地「綁」在一起。
玲瑤的讀者的「基本盤」基礎很龐大,主要因為從上世紀七○年代開始,美國華人社群裡,突然出現了一大群面貌秀麗、氣質典雅的美少女、美女、資深美女,引人注目,從校園到各行各業都有,很快地她們成為僑學各界活動的主流。
玲瑤每到一個城市演講,都是由當地的「首席資深美女」出面邀請,並且熱情招待。其他有頭有臉的美女們,也無一落於人後。
我的朋友們大半是理工男,由於「君子不重則不威」,他們平時都不苟言笑,但是他們的太座很多是玲瑤的死黨或粉絲。當這些理工男陪太座去聽玲瑤演講時,通常是在太太身旁正襟危坐。但當演講中出現幽默金句,理工男朋友們也忍俊不住地爆笑出來。這雖然有損其平日穩重形象,但證明了理工男也有感性知趣的一面。
曾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來聽玲瑤演講,他的舊愛是位已故的知名旅美小說家,也是玲瑤的好友。那天長者聽演講聽到一半,突然大爆笑,失去平衡差點跌下椅子,還好旁邊的年輕人趕緊上前扶住他。
玲瑤的每篇作品都是生活中真實經歷的寫照,非但是她自己的經歷,也是大家共同有的經歷,讀者看了,常發出會心的微笑,或感到心有戚戚焉。例如〈美國孩子中國娘〉描寫出了海外華人家庭的處境。華人移民的第二代在兩種文化衝擊下,是左右逢源、相得益彰?還是進退兩難、啼笑皆非呢?如此環境下成長出來的「幽默酷小子」,英文和中文皆是他們的母語,他們會把兩種語言配合著使用。我家也有這樣的「幽默酷小子」,他或許遺傳到了媽媽玲瑤的幽默感,小時候的童言童語,給媽媽帶來了許多樂趣和靈感。例如他說「Be不Believe」的意思是「相不相信」;「高鞋」指的是「高跟鞋」,因為現在不只是鞋跟高,前面也高。
人在海外漂泊時,都不免心中曾有過疑惑和失落,玲瑤常對這些人生中的低潮導引出一些幽默豁達的觀點,令人頓感柳暗花明、豁然開朗。例如〈明天會更好〉是一首台灣群星的合唱曲,「明天會更好」是個美麗的願景,卻不一定會發生。而「明天會更老」卻是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它更是每個人最無奈,卻又必須面對的現實。有一年玲瑤便以「明天會更老」為題,在北加州台大校友會年會中發表演講,那場演講全場七百多人笑聲不斷。
玲瑤的美麗、智慧和善良的心,以及許多溫馨甜美的回憶,永遠留存在我心中,也永遠留存在家人、文友、讀者、聽眾和海外華人的心中。
我曾寫過兩句話送給她,一直掛在我們家的牆上:
「五湖四海,我何幸運。千山萬水,有妳同行。」 (寄自加州
0 notes
weisengift · 2 years ago
Text
Tumblr media
浮雲朝露生死遷變,無貪無私遵修道德
修行過程很多人,都得面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考驗!例如財、色二大關來勞,別以為所有人都是能輕易過關!色不迷人、人自迷。大凡所有,高僧大德各個都是膽顫心驚!深怕一不小心逾矩就會身敗名裂。都說財是身外物?但現實生活誰都離不開它,如何理財有方也是所有人的、人生難題!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此話不假。畢竟我們每天一睜眼都得面對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七件事。多少人面對經濟苦時,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也是不爭的事實(有句話或許能稍微為此做出自我安慰一番,那就是「道心之中有衣食,衣食之中無道心」)!可是這只是臨渴掘井緩不濟急。所以別以為修行只是唸經、拜佛,其實現實生活中的考驗還多著!還有一部份人天天面對的是病苦的折磨(只能自我安慰自己關關難過、關關過)!真正修行的真意是在修正己行、懺悔前過!希望還在種種磨難中的朋友只要不失道心,人在做天都在看!終會雲開出陽見太平的。
真修行、假修行俗眼雖難辨?可是上天自有一套考核機制(目前天榜除名的人非常多),所謂螳螂補蟬黃雀也在後(我們都在背後看著呢?),只可惜很多人把眼見就是事實(所以他們,只能賣力的演給大家看)。修行其實就是修心(自己懺悔己過),不需要去外求自然不會被有心人利用。
我來講一段,曾講過的濟公乩身當年被李文德師父斥責的故事!當年這位黑袍濟公還算準!只是後來名聲大了自然野心也掩不住,當他要求一起去找李文德師父(因為他感應到李文德師父家的牌匾「太一堂」三個字,他很希望見一見這位神人)我也一起前去。我們到達麻豆「文昌祠」後李師父示意要單獨與這位乩身會談,所以我雖不知道他們談什麼?但他出來後面有難色!那肯定是被罵,所以我們也不便多問!(多少人的��心往往在修行後,隨著自己名利雙收後都找不到了?)。真修行、假修行往往只在一念之差!但那是天差地別之遠,正所謂:「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當年李文德(白紫太一清陽子)師父,為了幫我扭轉乾坤除了在文昌祠裡,幫我排了續命七星燈外,他自言從沒幫人取名過,也幫我從新改了這個名字叫「楊晴方」。他當年拿了這張手書于我「三年苦業今春消,勤讀聖書護國朝,忠貞大義重氣節,培德進福浩然超。」,我一直珍藏著不敢忘!所以很多自稱通靈的朋友,都說自己在通靈,假如你連自己來歷都說不準?那你真該閉關起來深自反省了!(所以說通靈?真不知通往何處大概只有天知道?)。
修真學道恆心精進,始得大道正法眼藏。
清潭水月無波無垢,心慧光照惡念滌淨。
常抱厚德泰定自安,修斷煩惱得悉生死。
三業清淨吉凶先知,出世入世不染邪氣。
塵欲凡念絕私去偏,孝悌不失禮義端正。
道心常在調息養氣,五臟六腑皆透真氣。
凝聚真炁全身匯集,文火功運武火化氣。
勿著色相悟明真空,定神守一六欲修淨。
五倫未正六根未淨,人道未盡天道難成。
苦業未消冤債必纏,當去偏欲建厚德抵。
異性私情不合天緣,成道之日永無來期。
無貪無癡外魔不侵,惟持正念不生妄想。
清素為食以淨道體,心寧熄慾泰安自在。
常調氣息能培丹基,恆久修持雜念頓息。
道心常在本性不移,行住坐臥聚氣丹田。
種善植德身發道氣,仙風道骨純陽必成。
隨文記載:
今晚想來談談什麼是「靈修」,從字面來看是在指我們的靈魂的覺醒,從佛教來看俗稱的識也稱為「先來後去做主公」,意思是我們來們來出生前它就已經就定位,等我們肉體的一切生理機能完全停止(意指死亡)後,它其實還在!
年輕時我還在跑潤滑油業務時,有位資深的業務在帶我(我經常坐他摩托車去拜託客戶),他今年算一下他也該屆足(65歲)退休了。我們在這一個月的相處他跟我提及了他曾跑靈山的經歷,他說他跑到最後天天都生活在幻境中,實在是生活苦不堪言,一開始只是覺得好玩跟朋友四處在台灣名山聖境旅遊(其實是接旨),後來他自己覺得再這樣下去他真的會得精神分裂症,而斬斷了維持幾年的跑靈山行程後,才逐漸讓自己從幻境中抽離(恢復正常的生活)。一般跑靈山的人除了容易有幻境外?還容易起乩與講靈語。
我自己也在約三十年前也接觸過,當年所謂跑靈山剛在台灣起步!我是被一位中醫師介紹去台南(新化)一家母娘宮,我們當年是四個人一起前往(目前其中一人我們還保持聯絡),這家宮廟聽說目前還在,我們都私下稱他為仙姑(因為住持是女性),我記得當年一接近他就說又來一個金龍太子(意指你是天庭中的金龍太子下凡來轉世),接著就開始要你去台南開基玉皇宮赦因果!所謂赦就是買一些金紙與水果(五種水果)去玉皇宮,請求玉帝赦免你因果!等赦免完後,仙姑又指示你前往屏東西屺城去接無形旨(接完回去又有新指示要你下次去哪裡,如果按照她指示跑完全程,你差不多全台灣的靈山聖境都得前去)。老實說我只走到赦因果這步驟,因為當年我還在讀書白天還得工作,我要這麼跑一來沒多餘的錢、也沒車子,所以我斷然放棄!但其中二位朋友應該有走完部份行程(聽說當年他們,還跑到宜蘭三清宮去接無形旨)。
後來郭師兄得知此事,他也跑去台南(新化)找這位仙姑,行程指示差不多若我們三十年前一致,但他發現差不多每個來給仙姑看的他男生,他都是一套說詞!就是你是天庭中的金龍太子來轉世,等於滿街看的到的男生差不多全部是(他為了去赦因果買了不少水果,結果不知道要拿去哪裡?所以後來拿來送我,我也算幫他解決掉所有因果進肚子去了)。你三十年後再來看這段過程,只是覺得自己無知到好笑!因果如果能用燒金赦免,那世人還愁有煩惱嗎?因果現前,是用功報(多行善積德來化解)來抵這才是正確的思維。
如今台灣靈山派&母娘派逐漸越來越多人投入,我只想問大家這過程,你們真的有收到什麼實質的改變嗎?除了容易起乩與靈言靈語外,你們真的在靈修過程中改變了什麼?從正信宗教來看心外所求的東西都是虛妄的,因為靈性的覺醒不在外求與接無形旨,而是在自我的反省與懺悔,進而方能讓自己靈性再提昇!好幾年前台南也有個母娘團體,我自己小學同學也被拉去,他們開的價格你會嚇到(這可都不是幾千塊而已,開出來的價格都好幾萬),他們的說法是你不拿點錢出來解決?因果、病痛如何能解(他們覺得這是合理的交易)?老實說,這幾年我也常被他們多次邀請前去,但我早年(我三十年前如有走,可能都還比他們這位母娘還資深)已接觸過所以敬謝不敏!看似是收圓其實是收元(錢)。
最後想來談談什麼是「天人」?由上文來看,靈修派他們的說法我們的世界滿街都是(金龍太子)轉世,現實則不然?「天人」屬於六道靈性之首,「天人」下來人世只有五衰現前或者有任務而來(乘願再來)這二種情況。所以數量少的可憐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太可能會隨便碰到?其它都來自五道(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等)來投生為人的居多,所以當靈修的人講你是「天人」來轉世不必高興,因為你不太可能是(你自己看看,今世自己長像與德行&習性即可知自己從何而來?究竟是乘願而來還呢?是乘業而來即可分曉!)。從修行的角度來看從何而來並不重要?重要是我們將來往哪裡去?這才是我們大家投入修行的真正目的。
備註:
天人五衰,佛教用語,意指天界的天人在壽命將盡時,所出現的種種現象。五衰又有大五衰、小五衰兩種。天人壽命很長且有大能,一動念萬般華衣美食隨處湧出。佛教認為:眾生六道十界輪迴,不會永恆存在於一界一成不變,天人壽命雖然很長可至一劫但也有盡頭,之後因疏於修行還要進入輪迴,墮回人間乃至地獄。
語末:
浮雲朝露生死遷變,無貪無私遵修道德。
借假修真養明真性,居德結道靜坐参禪。
得悉道妙啓明聖智,明心見性大道得成。
欽領天命普傳聖道,遍及寰宇群倫歸善。
https://new500arhat.wordpress.com/
jon 2023 2 25
1 note · View note
rare-specimen · 2 years ago
Text
梗概
懷著傷痛的人,內裡的惡疾總不斷復發潰爛,重傷的人去尋求導師,想成為活體標本,沒有過去、不再有未來,不受侵於痛的覆加,漠然於記憶的索求,不再有欲求,也不受其所拖累。
導師的專業是製作標本。
他要泯滅他的記憶。越是敏銳的人,感受刻鑿愈深,內裡愈加變形。導師帶他體驗了知覺麻醉後的無痛。他深深覺得那是救贖----
「把我密封的緊實一點。讓我更堅固。讓過去永遠不會滲��過來。」
他的國小同學阿桐,年幼時便是靠著導師的標本技術活下來,從此也不同與其他孩子。他平靜超然,不在乎周遭的刺激。
成年後進行了手術的他,第一次可以真正靠近以前始終遠觀的阿桐。他們是同類的人。人海上這條船上,唯一的夥伴。
然而年久的技術結果也會失修。成年的阿桐終究裂開一個縫。記憶像鐘聲,每當響起,就憶起死亡的命運,鐘聲在夢境在街道在城市在耳邊迴盪,阿桐終於決定,要跟隨鐘聲敲響的道路。
他不懂如果阿桐從他的身邊消失會有什麼影響。他密封地太過優秀,已無法感受身邊同伴的絲毫痛苦。
導師說,他被封得嚴實,如若想再敲開,得讓自己再次感覺到劇痛。他想留住阿桐,而那只有可能透過理解。於是他用鐵絲,一次一次往手上扎去,彷彿耳畔有聲音不斷繚繞訴說,告訴他他已經記得的:這一切全是虛構。感覺就是虛構。如果能丟掉主觀性的詮釋,那麼話語只是聲波,痛就只是物理碰撞的結果,而物理碰撞的痛是不可能就這樣隨意延續數年的。是人們為它加工,賦予痛永恆的特質。他記得這些,因而痛不再有意義。他不願放棄,一次次用鐵絲割開雙臂,卻仍無感,這樣是無法從死亡的濱界帶回阿桐的,他只知道,他的傷口仍不夠深、仍不夠深......
0 notes
mouniassn · 8 months ago
Text
什麼事可以讓人終生受益?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最近十多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究竟做什麼事,可以讓一個人終身受益?上學期間,我曾為了考試,學習和背誦了很多知識,但過幾年就發現,以前學的很多內容已經忘掉,曾花去很多時間,付出很多努力,一旦考試失利,皆前功盡棄。工作後,有些事情比較瑣碎、機械,對於提升自己幫助並不大,感覺以後人工智慧也可以做,且做得更好。
是否有什麼事情,一旦做了之後,絕不會白費功夫,投入一定會有產出,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值得一個人花大量時間精力?我曾想,讀書可以增長見識、變化氣質,可以讓人長久受益;也曾想,在社會上磨鍊性格,可以消除不好的習氣,讓一個人處世更圓融通達,讓人長久受益;學佛修行後明白,有捨有得,佈施出去的,最終都會慢慢回到自己身上。今生佈施的,即使今生沒有受用,也可以與人結善緣,來世種福田。
經過幾年修行,我漸漸體會到,唸經修行是人生在世最值得做的一件事,不止此生受益,亦且累世獲益,不止本人受益,全家(包括祖先)亦蒙法益。阿伯說:「每個人都有一本無形的儲金簿,誦經、行善、佈施等,就像把錢寄在銀行,累積無形財富。平時有積蓄,用時不用愁;平日無積蓄,用時就發愁;這本儲金簿,生生世世跟你走。」
「後代子孫,有認真修行、利益眾生,祖先能因其功德力而得益。就像你若富有,家中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也能蒙受其利一樣。」持續唸誦《金剛經》《藥師經》、〈大悲咒〉等正法經典和咒語,等於是不斷給自己以及家族儲金簿裡存錢。福德資糧補足,運勢蒸蒸日上,行事也會更為順暢。
阿伯開示:「人生在世,修行是根本,應作為首要任務,所有人事物隨著時間流逝都會幻滅,因世間的一切都是成住壞空,到最後都是一場空,所以要看清真相、學會放下、不要看重這個暫時的『假我』(即去我執、無我相),唯一能帶走的是心性的提升與未銷完的業障。」
「人來世間就是來磨鍊的,來空空、去空空,要放下;帶得走的只有因果,所以人在世要儘量修行,若有錢再救濟貧人,會使來世較好過。」
「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人投胎轉世,第一消業障,第二修行,這樣人生才不會白來一場。」
「在五濁惡世中,要知道什麼是假的、什麼才是真的,對身外之物,該放下,就要放下。」
看到有師兄分享自己一天的功課:「《六祖壇經》7部,靜坐30分鐘,〈藥師咒〉4000遍。」也看過有師兄分享文裡講到自己挑戰高峰體驗,一天唸《金剛經》百部,也有師兄四點起靜坐,日日如此。對於在家修行者來說,修行就是最大的業餘愛好,主要的娛樂活動,也是自我充實提升的方式。把時間和精力儘量花在能讓自己不斷增值的事情上,是最智慧、最充實、最快樂、最有意義的。精進修行是人生最值得盡心投資、最有價值、能帶來持久收益的一件事。
(分享結束)
世人的心每天都在追求許多事物,想要讓自己獲得許多利益,為了得到很多財富、名望、感情…,可以說卯足全力做得很起勁。每個人在生活裡,都有重要人事物的排行榜,每天圍繞在衣食住行,幾乎都是排在第一位,為了達到衣食住行的滿足,大家要拼命的工作、學習、在各個層面競爭,對很多事都異常的執著,一定想要抓住什麼、獲得什麼,若無法得償所願,就心生種種煩憂。獲得了所追求的事物,便狂歡慶祝,恣情放縱享樂,就這麼迷糊地過了一生。
功名利祿如過眼雲煙,但面對因果、生死無常,我們永遠都是被因果命運操控著,每個人都逃不了生老病死,而這麼忙碌於世間的追求,是值得的嗎?生病了,痛的是自己,再多財富也不能代替病痛折磨,臨終的不捨,擁有再多的聲望、名譽、家人…,也喚不回已逝的生命。那麼,再想想,為了追求這短暫的滿足而耗費一生,真的是值得的嗎?
人生就像一場浮雲,隨著時間流逝,就像一場夢一般,在因緣已盡夢醒後,有形的資產終究留不住、帶不走,但無形的資產可以藉著修行累積,跟隨著我們,使生生世世都能受用。
相信大家每天生活裡都有許多的忙碌,有些人認為要抽出時間修行很困難,以為要全部丟棄,無事清閒的人才能修行,這是錯誤的想法。佛法教導我們的是智慧,是幫助我們在生活中懂得斷惡修善,若有心修行,我們都能在生活中找出時間的空隙,將生活的重心調整,多少都能夠排出修行時間。哪怕時間不多,但只要每天都有恆心堅持,日積月累下,我們的心念就能進步,能遠離造惡因、惡果的心,並逐漸提升心靈,讓生活裡智慧增長、煩惱減少,這是有修行的大益處。
找時間用心修行,讀經、靜坐、持咒,看似枯燥,但其中的奧妙與好處,只有願意去實行的人,才能體會,這不是空過,而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付出。生活中的重心,除了我們自己該盡的責任與義務,大部分的人會把多餘的時間用來滑手機、看影片、聚會、遊玩…等,卻很少正視自己的內心。挖掘內心的大寶藏,是世間任何事物、財富都比不上、找不到的,只能透過我們自身修持、去領悟,才能擁有。
佛告訴我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當我們醉生夢死於世間各種慾望名利的追求時,就被這樣的妄想障蔽了心中原有的佛性。若依照佛菩薩的教導修行,每天讀經、靜坐、自省…,都能懂得放下多生多世習以為常的妄想執著,一點一滴地改正堅固的妄念習氣,就可以透出自性的光輝。但若是一日修行、三日荒廢,很容易又被長久以來的習性影響,這就是為什麼修行不能間斷。
聖嚴法師:「有一個懶惰的人,他一年到頭都希望讀書,可是都讀不了書。在春天時,他說像這樣春光明媚的好天氣,不去玩多可惜;夏天到了,天氣這麼熱,怎麼讀得下書;到了秋天,正該舒舒服服地享受這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冬天到時,又快過年了,讀書還是等明年再說吧。這就是中國人說的:『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過了秋天冬又到,收拾收拾好過年!』
有了精進心的人,他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即使身體有病,經常還是法喜充滿;沒有精進心的人,就算身體沒病,他的心理卻是有病的,因為他的煩惱一定很多。因此,精進對學佛的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大智度論》卷八十一就提到身、心的精進:身精進──如法致財,而用於布施。心精進──斷慳貪瞋恚等之惡心,而不使得入。」(引用完畢)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廣欽老和尚曾說:『只要貪戀一枝草、一枝花,就要一直輪迴。』修行要了結情緣,心識不要被七情六慾給染污。所有事物相的起源都是心識的作用,修得愈好,敏感度愈高,所以要歷鍊和證悟到『身空、心空、性空、法空』的境界才能回得了淨土。」人生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但最有意義、最值得去實行,且可以成為來生、來世最可靠的資產,莫過於修行佛法了。世間的一切並非我們的歸屬,把心安住,方能回淨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beyourselfchulanmaria · 2 years ago
Text
Tumblr media
🎨 松浦 シオリ(まつうら シオリ) b. 1993, Japanese.
日本插畫家/日本のイラストレーター/illustrator
"不是我們的想法或感覺造就了我們。 是我們所做的。 或者做不到的。
It is not what we think or feel that makes us who we are. It is what we do. Or fail to do."
- Jane Austen 簡·奧斯汀 -
📌 Jane Austen 簡·奧斯汀(1775-1817) 她是英國小說家,她的五部主要作品詮釋評論了18世紀末英國地主鄉紳的生活。她出版的第二部小說《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1813)》是她在世時評價最高的作品。她小說中的情節常常反映了女性為追求社會地位和經濟保障而把婚姻作為依靠。她的作品批評十八世紀下半葉的感性的小說,而且她的小說是十九世紀向現實主義轉換的一部分。 She was an English novelist known primarily for her six major novels, which interpret, critique, and comment upon the British landed gentry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Austen's plots often explore the dependence of women on marriage in the pursuit of favourable social standing and economic security. Her works critique the novels of sensibility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8th century and are part of the transition to 19th-century literary realism. Her use of biting irony, along with her realism and social commentary, have earned her acclaim among critics and scholars.
📌 💕 第5屆京都動畫大獎《紫羅蘭永恆花園 劇場版 Violet Evergarden Movie》 線上看
and
🎧 👍 很豐富美妙的音樂專輯 A rich, wonderful music 💕 第5屆京都動畫大獎《紫羅蘭永恆花園 劇場版 Violet Evergarden Movie》 OST: Echo Through Eternity 永恆的迴聲【Full Album】 https://youtu.be/atENN7EP-LA (其實,這部動漫真的要看。Actually, this anime is really worth watching.💎 Lan~* xoxo )
youtube
9 notes · View notes
21xh · 3 years ago
Text
《褪 ─ I’ve got a piece of you》 (咒術迴戰同人,真人 / 七海建人) by Ellery
《褪 ─ I’ve got a piece of you》 (咒術迴戰同人,真人 / 七海建人) by Ellery
  輕撫的微風,在不應該出現的空間,斷斷續續,如同不連貫的鳥聲,陣陣襲來,令人感到無所適從。漆黑的環境,沒有光源,沒有生命的跡象,好似與真實斷開的波長,卡在間斷之間,進出不得。
  是站著,有站穩嗎?是飄浮,還是停滯?   空蕩蕩的胸口,伴隨著一絲疼痛。
  沒有任何真實感,但那似有若無的風,依然像是羽毛時不時碰觸著他,以那細微的不適一再提醒他共存在這裡的一切。
  以為會費力,卻異常簡單地移動了手指,憑藉肌膚的空無感受著闇黑。
  是不能張開眼睛,還是不願意?
  那瞬間,參透的濕冷汗水自掌心滲出。
  忌憚的陌生電流由背脊竄上,傳不進耳中的吶喊被周遭的痛苦給吸吮殆盡。
  沒有視覺的視線,只見那雙在身前攤開的手,好似提供了全然的撫慰與接納。
  細細呢喃,帶著背後的嗤笑,彷彿遊戲般的無邪舉動。
  喉頭緊縮,被擁抱禁錮,狹小的氣管吸不進任何氣息,脹熱的眼角沒有任何意義。任人擺佈的意識搖搖晃晃。  
  『啊,這就是一級的滋味嗎?』  
  無形的手悄悄鑽進,肉體的觸感是種冰涼的撫摸。他猛然睜開雙眼,卻什麼也看不到。毫無變化的黑,與什麼都改變不了的陣陣恐懼,湧上心頭的剎那讓人無所適從。  
  『真的很愛說謊。你最愛欺騙的人是你自己吧。』  
  手指、手掌、手腕、手臂……。
  側腹、腰間、脊椎、後頸……。  
  僅有的疼痛提醒著他,以剩下的感覺一下又一下敲擊耳鼓,前額沉重的閉鎖如同重物一步步壓垮了回憶。
  如果自身不復存在,……。
  睜大疲憊眼睛,藉由痛楚來喚醒意識。他試圖聚集專注力。
  聆聽。
  心臟在胸口的震動,拉扯扭轉加快的脈搏。肌肉的痠脹,令指尖微微顫抖。
  分不清遠近的聲音,輕快的音韻被截成一段段哼著不知道是什麼的曲調。靜默的真空片段,創造出另一個難以捉摸的腳步聲。
  仔細聆聽。
  乍然現身的氣息撲面而來,龐大的壓力斬斷了延展至空間四周的探索。那種強悍的窒息震盪,伴隨著最暴戾的行徑,與狂妄相結合,以簡單的音節,撕裂了一切。
  『噓。』
  我一直都在。  
  這是一個安穩的空間。它沒有邊界,也沒有窒礙。它既存在,也不存在。它夾在有和無之間。往前跨進一步是“有”,往後退一步是“無”。在前進與後退的舞步中不斷旋轉,它是所有平衡當中的錯誤。  
  放慢的語調壓抑不住因興奮而輕顫的尾音。
  如同聽到那陣陣響徹雲霄的鐘聲不斷在耳邊盤旋,是往前進的訊號,還是倒數的急迫?
  如果把你放在我這裡,會像是擁有全世界嗎?
  持續建立著悖德的空間,在體內和體外,充斥著擁有的快感。  
  地下水道獨有氣味撲鼻,剝奪了五感的敏銳,卻絲毫不影響彼此的動作。直到回想起那刻,我才真心地感謝這個讓我存在的“世界”。循序漸進的刺激與瀕臨邊緣的挑戰,是這麼欲致人於死,卻又充滿跨越的痛快。
  這種惡臭是人類的一部份,卻沒有人能忍受。隱沒在無光地底的罪惡,我從沒在腦中飄過羞愧或不堪。
  「啊。」一邊是讚嘆,一邊是嘆息。  
  是誰在冷靜的表象之下藏著如此巨大的戾氣?
  在拔除的過程,製造破壞和毀滅的又是誰?  
  於摧毀之餘不斷創造,在擁有之後接續尋找。忙碌顛覆,奔波享受。
  從沒有相信過什麼,但如此的相遇,莫不是另一種稱之為命運的邂逅?
  無聲的撕裂尖叫傳達不出任何涵義的訊息,只能迴盪在帶著低鳴哭泣的拘禁。
  『噓,我不會告訴其他人。』
  在屈指可觸及的距離,我會好好保存這一切。
  難道你不覺得待在完全黑暗,側耳傾聽那初始脈動,就可以找到永恆的寧靜嗎?難道靈魂不都是這樣獲得生命的嗎?  
  舒適的氣溫伴隨微風輕拂,帶出了令人昏昏欲睡的溫暖陽光和含有鹽粒的味道。
  海浪與潮水的聲響默默攪動無形與有形之間的旋律。鼻翼嗅覺似乎還殘留著低壓封閉的餘韻。  
  「我以為咒靈不會睡覺,也不會做夢。」
  「咦?我剛在做夢嗎?」
  「嗯,還笑得很開心。」
  像是聽聞前所未見的消息,在垂落的湛藍偏紫髮絲之間,那雙異瞳瞪得很大,但隨即被無法自制的狂笑給打斷。蒼白的面容絲毫沒有因為劇烈的情緒而染上色彩。
  笑聲瞬時中斷。他隻手撫上臉,好似要抹去自裂開嘴角蔓延到瞳孔的愉悅。
  「這真的是太有趣了。」 End
5 notes · View notes
nccwa · 1 year ago
Text
工程蘊文學,秋水共長天(下)
藝文
世界副刊
夏烈 2023-06-30 02:01 ET
▋工程與文學的美
我的車行駛在荒僻的碎石路上,不斷發出沉悶的嘎吱響聲,大塊濃厚黑雲趁著暮色飛快向西流竄。這些烏雲千百年來不停越過那無名的山巔,不知哪天才告枯竭。這次去深山檢視一座我設計載運巨重木材道路的橋梁。在土木工程上,一座橋梁,一棟屋廈都有外型美觀的考慮。所以有那麼多名廈及名橋。工程師們在科技上用最濃縮的語言(方程式)構畫大自然建物,作家在人文藝術上用最濃縮的語言(詩)掌握了人的感情。所以,工程與文學在��高境界有相同或類似之處──那就是美。詩人由一粒沙中看世界,由一朵花中窺天空,將剎那與永恆的科技美或宇宙美置於掌中。其實,由沙中看世界,猶似在研發晶片時聯想到宇宙的奧妙,由小到大,到無限,到無極。那種感覺就跨越工程到文學深蘊了。而陸機的〈文賦〉也有「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之句。這些方程式,這些詩,表達了工程技術的美,表達了人文藝術的美,都是對宇宙或人間結構物的瞭解。只是,工程的美是客觀無我而確知,文學中的美是有我的主觀美──充滿了已知及未知。多年前我擔任大地工程專案經理時,每去山中巡視工程構建,就會不禁聯想到那些宋詞、英詩或陶淵明、范仲淹、蘇軾的散文。那種感受,相信你也能體驗到。
由文學中瞭解不同文化���創意,舉一反三;由文學中觀察人性的喜樂、貪婪、相異、挫折、忖度。那是工程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與規畫、設計、施工同重,有更多的磋商與迂迴。一般說來,年齡與經驗一定會影響到角度及角色。美國一所著名大學曾對校友做過統計調查,顯示四十歲以下校友認為專業科目有較大影響,但四十歲以上校友認為博雅教育對自己影響比較大。也就是工程設計會考慮到一些人文因素,比如外型美觀,與周圍環境的融合及社會觀感反應等。這是因為四十歲以上已進入帶領或是教導他人的位置,當然有如此體悟。此外,職位升高,工程專業能力只占20%,與人溝通占80%。而在溝通方面,文字溝通只占20%,語言溝通占80%。也就是說,言語溝通八八六十四,竟占提升因素的三分之二。我要你想想,這言語溝通中一定有不少是綺美而吸引人的文學。再提出一點,如今職場上需要的不僅是I型的專業人才,而是T型跨多領域的通才,或是雙專業能力的π型人才。
拙著《跨越三個世界的魅麗與迷思》(五南,2021)一書中談到:「創造力不一定是靈感突發,也是敢於冒險,不懼多次失敗,長期堅持。工程技術研究與文學創作有類似之處,都是探究宇宙與大自然的美與奧妙,都是格物致知;也都是探究身邊生活瑣物的研發,從而民胞物與。所使用的工具與方法不同:例如數學相對於文字,推理相對於美感,但基本性質及目的有相似之處。所以工程師需要人文素養來觸類旁通,來啟發靈感,來摸石過河。」基本上,文學閱讀對工程的影響非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
▋文學的疏離?
近日報載一些頂尖大學工程科系選擇棄採「國文」考試,但留英文。其實國文(不論古典或現代)是文學及文化,英文是語言。文學對未來工程師是啟發性、創造性的,語言是工具性的,兩者應該有相當大的區別。我個人因跨越文學與工程二大領域,多年來在人際交往,向上提升,觀察社會動態及創造投資財富方面獲益不少──人生不可能全是工程。當然也不可能全是文學或小說。無論如何,現在工程科系學生極多,應該重視這篇文章對你的啟發導引。
寫此文時沒有任何激動,沒有感悟,沒有疲怠,平靜水面。由工程轉入文學,時間是欣愉還是悲劇,是瞬間還是永恆?我已離開工程多年,卻因曾在工程界多年,無時仍然懷念那段歲月,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由施工的湖畔望去,煙波萬里,近處空寥水榭歌台。此時想起南宋辛稼軒的山水詞,或海明威了無痕的《戰地春夢》──那是何等感慨欣愉!有時我會混淆,那些工程的建造,是我夢中的世界?是我想像的世界?還是我在物理時間內度過的線性真實世界?然而,終於感悟,不管哪一個世界,於我都是工程與文學的諧和蘊奧。
碧海青天夜夜心。(下)
0 notes
weisengift · 2 years ago
Text
Tumblr media
時光漸行花開之時,降臨人世將成正覺
佛陀(BUDDHA)智慧之語錄二:
一位高貴的靈魂(悉達多)降生於藍毗尼。將改變世界的人。
嗔怒似火,冥想如水,怒火帶來毀滅而冥想助長虔敬。
每雙眼睛都有許多夢想,每滴眼淚蘊涵著無邊的海洋,每把劍中都是一顆勇敢的心,每顆種子也孕育著一片森林。
人性可由愿力掌控,不行殺戮控制心性(鳥獸無法做到),平靜思緒坐下冥想,試著掌控你的心智。沈靜的思緒,是通達萬物本質的唯一路途,亦是解脫的無上妙法。
繁星光芒雖可忽視,卻無法阻止它閃耀。
生命永不止步,如河水奔流不息,河流停滯,便是死水一潭。靜下心來試著冥想,控制你的思想與情感,思緒平靜,才能理解問題的根源,獲得解脫。
愛是何物?不可名狀、不可強求自然流露,只能用心感受。即使相隔天涯卻如呎尺之間,痛在他心、痛在你心,愛無法習得是需要體會的情感,愛不以肉體感知而是心靈。
解脫?你我都不行必須婆羅門。他們通過吠陀,只能尋到解脫的定義卻非證據,你怎能確定?婆羅門唸了禱文就能解脫?去往天國呢?如此看來,人們早已被信仰所束縛,被吠陀蒙蔽了雙眼?空懸于深淵卻被告誡質疑經典將萬劫不復?若不然則永遠求索無憑,終其一生。人們抓著信仰的鎖鏈,沈浮于世即是所謂的傳統。
如果死亡是必然的歸宿,誕生的意義又在于何?為何五元素組成的身軀,還是要化為灰燼?死亡無法阻止日升、月落,也不能阻止雲動雷鳴,這是自然法則。花開&花謝、種子萌芽,雲生成雨、雨過天晴消弭無踪,升騰為雲周而復始。而世界腳步不停運轉不息。
業,即行為及其產生的一切影響,是印度哲學的最基本概念之一,人在自由時做出的決定會影響此後的命運,業一但做下,便永遠伴隨做業者,直到被消除。
吠陀和經典無可置疑?為何要盲目的聽從他的指示?世界每刻都在改變,經典卻一成不變,如果真有上主?難道他看不見人們的痛苦嗎?
衰老不擇貧富,每個人都會經歷,我是、你也是!生命的最後階段人人皆要經歷,美貌不再感官失靈,童年、青年、老年是生命的循環。
茫茫苦海貧窮、傷病、垂老之人,貧富之間業力流轉,生死之界輪迴不輟,無關窮富人總有一死,眾生皆要步向衰老,婆羅門也好、剎帝利也罷、吠舍與首陀羅都是。這就是人生。
釋迦牟尼(牟尼)二字意謂,指通過禪定或苦行,達到控制自我的狀態,捨棄物質欲望,得到精神覺悟的聖人。
禪定,古印度人描述為擺脫外界干擾,抑制各種雜念,保持內心平靜的精神境界,源於奧義書,常與智慧相關系,與現代所說的禪大不相同。與瑜伽關係密切,努力進入這種境界是重要的修持。
生命為何?行於天河存於思緒,時不變兮亦不可去,生命的無常(自性轉變而來的事物是無常的,不確定的,自性與神我恰恰相反是恆常的)是苦之因。如何超越無常?感受那真理不動、不朽、永恆(梵或者自性與神我)。
我,分為大我和小我,大我即是梵,小我與肉體的命我相對,是不生不滅的主體,真正的個體靈魂。
自然法則&中道,是修行奧義,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因為我們,都被已沈睡已久的感知所遮蔽(擔心未來、悔恨過去)。若能專注於當下,亦能看清整個生命的歷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自然萬物都在其中,安住當下的每時、每刻!就能了解自己、亦能了解他人。
無明而有苦,誤解、憂慮、貪婪、憤怒、傲慢、妄想、嫉妒、恐懼都是源于無明,幻象則與之相反,此乃兩性。守持中道,不偏不倚如北極星,不餓己身亦不沈于欲望專注中道,如果認識到邪惡只是摩耶幻象,那一切煩惱自然熄滅。我們便能體會愛與包容,這兩種感覺本質相同。有如此感受再無怨恨,即使殘忍對待我們的人,也能試圖理解!當智慧之門開啟只有寬容常伴。禪定中思想產生了幻象,智慧將真理與事物剝離,將我及他人加以區分,並以這種分別誤導我們的生活。人們常為情感所困,而貪婪令人遠離真理,在由生至死的輪迴中,我們畏懼疾病與死亡,這只會增長我們的無知與恐懼。因此須破除一切幻想,一但從幻想走出!那生命也將自由脫離囚籠,清淨、沈定與和平。
四聖諦即真理,第一無可避免苦如影隨形。第二苦之集聚執著他物而無厭足,其終歸易散又以何為憑?第三解脫之道在于意識思辨,專注自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至於和諧圓滿。第四有一道路,可引領我們遠離諸苦達至真理,八正道:通過正見、正思維、正念、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定,指導我們的行為。
欲求由心而生,我們都以為滿足它就會獲得快樂?而夢想成真之時,我們的心又空虛如昨!知道為什麼嗎?生起欲望就像在做一個夢,一但得到滿足,就失去了那個期待已久的夢。生命的瞬間如指間流水,忘記塵世的欲望幻想不隨你生死,給不了你任何東西。畏懼生命流逝,先要否認它的存在,去捕捉那個潛藏的我(任何事物的過度甚至快樂,最終都是痛苦,因此要秉持中道,你將看到事物本質,獲得無上的寂靜)。
千百年來,我們往往指責他人的罪孽!需要經典和學者來幫助洗脫。我們祭祀、獻祭,但我肯定一切罪行源頭!是我們自己,也唯有自己才能打開解脫之門。只要守持淨行、守持五戒:第一不殺生,眾生皆與你一般畏懼死亡,一但停止殺生!你的心中就自然地生起慈悲。第二不偷盜,還要盡自己所能幫助弱者。第三不邪淫,忠誠相待自己的妻子。第四不妄語,勿花言巧語說不恰當的語言。第五不沈溺于飲酒。
四聖諦:第一無可避免苦如影隨形。第二苦之集聚執著他物無厭足,其終歸易散又以何為憑。第三解脫之道在于意識思辨,專注自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至和諧圓滿。第四有一道路可引領我們遠離諸苦,達至真理。
如果一個人,用智慧降伏了欲望和無知,又怎麼會找不到至高真理和解脫之道呢?一昧祭祀或獻祭,他只會永遠停留在原地,他起步的地方。
眾生因緣會相連續(整個自然渾然一體),則生諸法(被看不見的線相連),若你秉持善行如海浪歸于岸邊,時間推移善業將生世相隨,直至覺悟!反之若你做下惡行,亦將多生累劫感受苦果,成為下墮之因!如果你專注于當下的每一刻,保持平靜安然,那你將找到內心的中道,不覺悲亦不覺喜,擺脫業力流轉的束縛,終證得無上真理。
如果一個人,始終堅持任何原則,他終將失去心靈的自由,變得刻板呆滯,盲目地遵循這些成見,認為自己的信仰才是真理?對別類事物加以否定,此時思想的自由也不復存在,一種見解佔據上風,人的心念受到抑制,而沖突與對抗也隨之而來,盲目的信仰甚至是非信仰,又愈加抑制!思維是極其強大的,它可以完全將你掌控,而這樣的執念,是修行道路上最大的障礙。如果被它困住,那真理之門永遠不會敞開。
辱罵是惡行它不會得到回應,只能像回音一樣,讓惡語回蕩在你的心中。就像人不能脫離他的影子,同樣惡行也不會離開做他的人,他們還會回來加重你的痛苦。人們須醒悟認識你自己,邪念、惡行都會慢慢地消失。
容貌終會色衰,生命中沒有恆常之物,而這樣的無常,使內心時處患得患失,用具和財富可能並無價值!但對美好事物的依戀執著,將我們緊緊地束縛,生起了我慢並令其滋長,卻只是過眼雲煙。當你進入禪定會發現,所執著的一切不過是鏡花水月,你的悲傷在慢慢消失,而獲得的喜悅死亡也無法奪去,更何況是衰老。
當你覺察到,自己犯下罪行的時候?就已經邁出了解脫的第一步。
比丘乞行(托缽化緣的意思)是一種精神的修習,使我們學會謙虛與平靜,比丘眼中貧窮富有無有分別!佛法上眾生平等,三界生靈都有權力,學習那無上的真理得到智慧與解脫,乞行並不是自我貶低,相反給予布施的人,於慈悲與修為上卻能得到增長,對比丘而言是一種修行途徑,要相信不止比丘可以,人人都有這樣的能力(尋求施捨,我們內心深處的傲慢自大,隨之捨去!而對于施捨者,也是他們斬斷物欲洗脫罪行的方式)。
女子身處眾多束縛之中,也能得到解脫!但女子和男子的心思卻是有所不同。水不經陽光蒸騰上升,就沒有雨水的形成,我們須斬斷與塵世的聯系,以諸苦試煉身體抑止內心的染音,在獨處之中將內心降伏,為自己解��關乎生死的疑問?
不要執著過去的事物,也不要幻想未來,安住于當下,你將從這無法忍受的痛苦中解脫(仇恨不能抹去仇恨,仇恨只能用愛化解,這是自然恆古不變的真理)。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我們所為即是所想,善念成就善行,惡念成就惡行。這是自然的法則。
短暫的歡愉掠奪了我們的財富(自性),這財富就是無上的寂靜,一旦我們被這樣的歡愉誘惑,讓它深植腦海!也就如一枚長釘在悲喜間沈浮(這時要專注于你的呼吸,慢慢地吸氣!讓寂靜充滿,然後再慢慢地呼出達至無上寂靜)。
僧團(獅子吼),點亮了許多晦暗的人生,真理之言的宣講如同獅吼,悉破無數的妄見邪說,獅子有森林之王美譽,牠走出洞穴巡視八方發出��雷吼聲,聲貫長嘯飛鳥驚飛,巨鱷深潜于水下,象群聞之即改變前進的方向。同樣無上真理之吼聲震懾偏信與邪見,無律、執著與不安,大道如潮響令昏惑眾生立時醒覺,驚嘆而自問,在這重重危機暗無天日之地,是如何生活了那樣長久?以無常為恆常,自認世間存在獨立的我,視謊言為真相!如今是時候,摧毀這堵顛倒無明之牆了。
善業和智慧(學識),是人生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如何發揮到極致呢?),解脫之道有三次第持戒、禪定與智慧,如果我們持戒正行,禪定修行自然會增長!而禪定中又生智慧,人人擇善而行,也就能戰勝情欲、嗔怒、愚痴、幻象與渴求,收獲解脫、和平與喜悅。
現世軀體非此世界所有,軀體消逝後仍不脫輪迴,正如做何種業受何種果!
如果浸在河(恆河)中就能洗清罪孽(那些生活在河中的魚、龜、蛇、蛙,早就得到解脫?),聖河水洗不掉你的罪行,洗清罪行需要喚醒是你自己。書卷中的記載、傳授與我們的知識或代代相傳的積習,都要有心去質疑它的真實性,做你自己的灯吧!
修禪和真誠的祈願(法事)有很強大的力量,能消減先人的惡業,讓他們有機會入正法之途。一盞灯能點亮許許多多的灯,它擋不住光芒,事實上反是增輝而閃耀,正如歡喜是通過分享傳播的。
要做自己的一盞燈(明心見性),比戰勝他人更重要的是戰勝自己!那份勝利只屬於你自己,任何人都無法奪去,無論是天神還是提迭(阿修羅),無論在天國還是在地獄。
無論貧窮、富有,生命皆有痛苦!所區別處只是量的不同(多寡),時至今日我傳授給你們的知識,要細心研讀審慎觀察!不斷地去實修先親身體證,才可分享給他人。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事物,即便是我說過的話!直到你運用學識與智慧、加以思辨確信不疑。一切法無常!生而后死、起而后滅,你們要時刻精進以得解脫。
蓮華善訓,我教給比丘們的有一些能訴諸語言,有一些卻無法用語言形容!我將它傳給了大迦葉。如果花開的這一奇蹟,為我們禪定之眼所觀,你的整個生活也就變了。那一朵白蓮,它的生命旅程始于水中,開花、生長,再后來亭亭獨立于水中。那同樣,我已將那無上真理住立于輪迴世間。
生命奧祕之一,便是從恐懼中解脫!不憂心未來之事,不糾纏過去的傷痛,也不要依賴畏懼你過去的人。而生命的另一真理,你所執著的人或物最終必將失去,從你不再伸手求助的那刻起!便是得到了解脫。
婚姻生活平等為要,丈夫與妻子的結合是甜蜜的,家庭才有生氣繁榮!這樣的繁榮可以傳播開來,令人人都感到喜樂,丈夫與妻子在世間的結合,是要超越軀體與金錢物欲的,妻子是丈夫軀體的一份,丈夫應給予妻子尊重與榮耀,丈夫也不應使妻子在人前蒙羞,妻子不違背為人婦的準則,丈夫亦當担起正法遠離諸惡習,丈夫的每個決定要考慮妻子的願望。深愛丈夫亦是妻子的職責,將丈夫的家庭視為自己家,常做愛的港灣對夫家成員關心照顧、禮敬賓客,你們信任彼此!那無上真理將屬你們二人。
生命本就是向死之路,聚合就昭示了分離,有潮漲便會有潮落!若無死亡,又怎會有誕生呢?
由滅中見不滅,悲傷中見歡喜,殘暴中見人性,醜惡中見至美,無明遮蔽了人們的視線!我們撥開這樣的幻象,那一切苦、一切憂自然息止,我們的內心慈愛與寬容開始覺醒!眾生情感皆是一般,倘若你非覺悟者,便不能發現覺悟之趣,倘若你生起覺悟之趣,那你也將成為佛陀。
隨文記載:
天人來轉世,就不是其它五道前來出生的人?所能堪比擬的,論長像才學&人品資質都優於其它五道。可是縱然是天人下凡的佛陀,哪也得面臨許多考驗(每一個靈魂都因使命而生,責任不可逃避)。
語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https://new500arhat.wordpress.com/
john 2022 12 21
1 note · View note
mouniassn · 2 years ago
Text
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
眾生無明習氣深重,若沒有透過修行,將七情六慾和貪嗔痴慢疑一點一點地除去,就會一直在六道輪迴中輾轉來去,苦不得脫,無有出期。修行,要守戒律,才不會一直造惡業、犯因果;修行,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六祖壇經》:「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此心是什麼心?就是直心。《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修行要用正直的真心來修,就不會生起邪思邪念,思想正大光明,全身就會充滿浩然正氣,一正抵萬邪,潛心修行,自然萬邪不侵。
阿伯說:「靜坐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要靜坐」。靜坐對修行是很重要的,靜坐時,自身的氣會往下降,神識就能漸漸清明。心靜了,才能微觀自身的盲點及執��,用佛法對治七情六慾和貪嗔痴所產生的黑氣、魔性,從根本上滌淨消除,心性就能漸漸提升。
阿伯說:「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宇宙就是佛菩薩,心靜才能與佛菩薩相應。這個相應不是感應,而是我們心中有佛菩薩,相應佛菩薩救度眾生的心,不再認假為真,學習佛菩薩的精神精進修行。
世間的災難苦厄都是來幫助眾生修行的相,讓眾生在這些相中升起出離心,借假修真。有出離心才能出三界,才能在生死之中自在,才能不被五欲勾引、不受塵境動搖,才能真正斷離貪嗔痴和七情六欲。
經云:「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因為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是一不是二,無二無別。清淨心才是真正的佛心。
為什麼我們要修除分別心?為什麼佛菩薩教誨眾生不能貢高我慢、輕視別人?因為我們與宇宙是一體的,把自己的心修好,宇宙萬物也會跟著好,這世間才能清淨平安。佛菩薩聞聲救苦,對眾生一視同仁,不會分別男女研醜、富貴貧窮,更不會分別正法邪法,只要肯回頭、肯用心修行,就算是一時修偏墮落,或是外道眾生,佛菩薩也會慈悲救度,因為所有的眾生都是一體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我剛到精舍修行時,那時候的干擾很多,佛菩薩曾垂賜一道精舍觀世音菩薩加持的符給我。我把它貼在家門口,認為這樣就可以保護自己,不讓其他任何靈跑進房子來干擾。後來我才知道符的意義,就是「眾生與靈界各修各的,不要互相干擾!」阿伯常說:「心定意淨擾自清」,常常被干擾其實是自己的意念不清淨、心不定,所以妄想不斷,一直發射負能量電波,自招諸多干擾。
阿伯說:「『心性不提升,干擾一直生,以為是外來,其實是內在』,干擾是來成就你的,表示尚有盲點等待超越,而修行就是要看破假相;執著心重、看重生死,則無法突破修行瓶頸。所以,不要誤會干擾的用意,學習與干擾共處。有空的時候不要攀緣,別多話,要多誦經持咒,久之會明白箇中道理。」
靈界是真實存在的,靈與人共存在這個世間,但因大多數人看不見,就不相信或者不尊敬,這是不正的想法。我們對萬事萬物都要有慈悲心與恭敬心,不要因為看的見就恭敬,看不見就隨便,如此投機諂曲,就不是用直心在修行了。有一位看的見靈界師姐說:「不要認為靈界很神秘、是假象,這樣就是迷信,其實靈界是真相,只是我們凡夫眾生不知道而已。」所以,無論何時何地,心中都要常存恭敬心,慈悲地對待眾生,如同禮敬諸佛。
高僧大德:「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這首偈語的意思是:「當我們的心中生起一念清淨心,就等於一朵清淨的蓮花盛開;一朵花裡有一個世界,一片葉子裡有一個如來。這段話形容人心的一念,非常甚深微妙。」
心念的力量奧妙無窮,修行就是在修清淨心與不動心,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
(分享完畢)
修行的核心宗旨:「不動心」與「清淨心」。外部的境相是自身內心的投射,古云:「萬境本閒,唯心自鬧;心若不生,境自如如。」心不定,到哪裡都忙亂紛擾;心定了,到哪裡都清淨自在。
《六祖壇經》:「直心是道場」,想要明心見性只有一個方法─「直心」。若是心不直,彎彎曲曲,這樣的人煩惱很多、習氣很重,自己卻都不知道。因為整個心思都彎來繞去,頭昏眼花,哪還有力氣發現自身的煩惱、修正無明的習氣?煩惱不除,習氣不去,痛苦就不能消,只能在苦海中浮浮沉沉,永無出離之日。
佛菩薩的心就是直心,眾生的心是無明心,所以才要靠修行來導正。若我們也能跟佛菩薩有一樣的直心,也能修成佛菩薩。「正者不邪,直者不曲」正就是不邪,心裡沒有邪思、沒有邪念。「邪」從起心動念而來,所以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起心動念就不正,分別執著就是邪,唯有心定才能意淨,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直心。
有人說,對治自身的煩惱習氣很困難,所以修行很難修。修行確實不容易,但也沒有很難,端看您的「心」。心性層次提升的越高,就越有智慧對治不同的煩惱。世間的煩惱與痛苦是拿來消除的,不是拿來收藏的,不要把煩惱痛苦當寶貝,喧之於口,罣礙於心,捨不得放下,結果讓自己痛苦不堪。
《六祖壇經》:「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人生會遇到很多境界,無論順境或逆境,都是幫助我們成長的歷練。如果執著於境界,對所面臨的人事物產生好、壞、有、無、優、劣等反應,那就是煩惱;如果懂得轉念,於相離相,於境離境,不在境上生心,就能離開前念所產生的種種分別、計較、執著,就能生起智慧、大徹大悟,如《金剛經》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為了明心見性,要修正自己的心性,示導見性(開示、導引、明心見性),找回自己的佛性。在沒有證悟前,要大量誦經,唸經千遍,其義自見。」
「如來,是證悟者;如來藏,是佛性,是自己的本真。佛菩薩用心良苦,渡化眾生,教化眾生,末法時期,能渡一個是一個。佛法教我們,對於相,不要執著,無相、無念、無住,才能逐漸證悟。」
「人如太極,未修行前,佛性與獸性並存,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在塵世中,修行人,要把心性淬鍊純化,去除雜質,使白遠遠大於黑,進而找回本真。」
《黃檗禪師傳心法要》云:「若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與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亦無別心,此心明淨,猶如虛空無一點相貌,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無始以來,無著相佛」
只要依照佛經來修,一步一腳印,就能漸漸地明心見性。世間萬物都是借我們用的,包括旅居塵世的時間、乘載靈魂的肉體,都是短暫地擁有,不可能永恆長存。要善用這些短暫的資源來努力精進,才能成就永恆的佛性。佛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得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藉由學佛修行去除妄想執著,恢復本真,就能漸漸與本自具足的佛性相應,就能轉煩惱為菩提,轉汙濁為清淨,轉紛擾為安定。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0 notes
nightstars0728 · 4 years ago
Text
FransWeek2021 #第一天 X Flirt調情 X Underfell
今天應該要是安靜的一天,但這裡卻不是他想的那樣,不用抬頭去看,他便能聽到有一群人正用他聽不懂的語言大聲吆喝著、用歡快的語氣在聊些什麼,無視其他顧客抱持的怪異沉悶。不過現在的他不在乎,酒吧本就應該吵鬧,只是那群人在不對的時機進來這裡而已…這不是他在找藉口避免衝突,軟弱不是怪物的事,這僅僅是一天的事,至少今天不行,他不想在這個日子裡做出 他們 不喜歡的事。現在的他只需要一些酒精便能將人類發出的噪音當成白噪聲,所以他一杯又一杯的從嘴裡倒下,濃厚的調味酒幾乎要灼燒他不存在的喉嚨,但他願意,這個世界對於 他們 來說太過於殘酷了,Sans是這麼認為的。
好吧,在這堆狗屎裡他並沒有比較好,甚至在一開始就因為取樂而殺過他們,那不能怪他不是嗎?一是他沒想到人類是如此脆弱,二是他從未對任何東西抱持希望…heh,有趣的是他們仍然向他走來、並將自己再度放進他的掌心之中,即便他不久前才親手撕裂了那顆美麗的紅色靈魂。 他們是勇敢還是傻? 至今他仍未真正參透到這個問題的謎底。
無論如何,這個既傻又一根筋的蠢孩子仍選擇對這些在地獄中打滾、互相撒粉的怪物張開雙臂,用那孱弱的手成功打破幾乎無法穿透的結界… 他媽的 !他猛然對自己呼了一巴掌,他的顴骨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留下一抹爪印、就像人類的瘀傷一樣,但他卻像是什麼也感覺不到那樣又在另一邊又拍了一次,因為每次想到這裡,他都靈魂都在痛苦中哀嚎…也許對他而言,這才是最殘酷的事,因為 如果從未見到光,那麼他本可忍受黑暗 。
如果能重新來過,也許他會希望那個孩子從未落到地底,在知道他們最後會離他這麼遠的話。
Sans在煩悶中用力把頭砸到吧台的木板上、將亂疊在一起的酒杯震得叮噹響,沒有注意到這讓酒吧的分貝數大幅下滑,幾個人類用擔心的眼神往吧檯那裡瞥了幾眼,Grillby將酒瓶用力的壓在看起來就像即將被剝開的水煮蛋、在受虐後留下可怕裂痕的骷髏頭骨上,被當成放置架的Sans沒有閃躲,只是任由自己被釘在酒吧上,一動也不動。
「這瓶,招待…只要你不要再試圖破壞我的店。」
由火元素組成的怪物有著隆隆的奇異嗓音,像炭火在熱烈燒灼時、伴著爆裂星火的嘎啦聲響,聽起來既粗魯又不耐煩,但一生之中有一半時間認識他的Sans知道這恐怕是這個火爆的怪物難能可貴的友善時刻了。
要知道,Grillby這個名字可不是他自己取的。走進這裡、乖乖坐下,那他就幫你烤製任何東西,你要不長眼的在這鬧,那他就烤你,就這麼簡單。當一口氣烤了十幾個存心鬧事的蠢蛋證明他做得到的時候,那些被他 烤 過的屁股們便這麼對他這麼大聲疾呼,這個火爆的傢伙竟也就大大方方的接受了,還把它 光榮的 寫在招牌上,完全不顧所謂的待客禮儀,從那之後,所有的怪物都知道Grillby's是連國王都不能造次的地方。而那樣的火爆脾氣的傢伙,當然不會只因為Sans是他從地下到地上都一直光顧的老客人就網開一面,Sans自己很清楚…這傢伙在學習,學習那孩子曾經教給怪物們的, 憐憫 。
大聲抱怨著,Sans將那瓶奇蹟般穩穩站在他腦殼上的酒搬了下來,像是在沙漠中曬了一星期那樣將它倒進嘴裡,然後吐出另一口更長的氣,他用掌底揉進眼眶,在沮喪中哼笑著,因為Grillby讓他想起Gerson那頭老怪物。他一直覺得那老傢伙說話像放屁一樣全是胡扯,Sans很清楚、怪物的本質就是一團狗屎,什麼愛、希望與同情,那團像煙灰似的靈魂裡有的只有慾望、死亡以及骯髒的 L- o- V- e!怪物就不值得被釋放,怪物就不值得被同情,如果要用那孩子的自由來換的話!
他再次讓額頭撞在桌板上,但這次他還記得要放輕一點,他對Grillby會怎麼燒烤他不存在的屁股一點也不感興趣。他嘆氣,他的兄弟不會喜歡的,但不能怪他這麼沮喪,看看這裡就會懂,連葬禮上的氣氛都比這間酒吧歡快,就是今天,所有的怪物都會像是死了那樣的安靜,不為什麼,就只因為今天是那個傢伙消失的第三年。
怪物的天使,怪物的希望,像是落入地底的太陽、在黑暗中喚醒怪物心中最後的同情的人類孩子,帶領怪物重回地表,明知他們的同類會對他們的行為有所批判,但他們接受了,甚至回過頭來安慰那些為他們感到不平的怪物…他一直看著的,不論是在地下還是在地上,他一直看著,那個孩子傻得跟個白痴一樣,不管被殺了幾次,都能用不知從哪來的決心跟膽量從死亡的地獄中爬回來,不知被人類公然排擠、攻擊了幾次,他們仍然會挺著腰,用那張永恆的、該死的愚蠢微笑面對一切,說一切都會變好…
原本會的,他們總是說到做到,但是一切都錯了。 咔嘰 ,Sans的牙齒幾乎在強烈的磨咬中碎裂,他的沉痛無法形容,一天比一天還要深,他可以在靈魂上看見它, 幾乎撕裂 ,與現在橫過他頭骨的抓痕相比,他們的消失帶來的痛幾乎足以讓他當場灑粉,內疚焚燒他,懊悔槌擊他,讓他沉迷在自虐的抓撓痛苦中不可自拔。
只因為 一切都是他造成的 ,如果他沒有白痴到覺得從此天下太平,如果他沒有沉溺在自大與狂妄之中,如果他能像他兄弟說的那樣多留意一點,那麼一切 都不會發生 ,如果不是那兩頭瘋狂的山羊怕那群四腳肉袋們傷到那個孩子、竭盡全力壓制怪物們的憤怒,那麼那些好萊塢片廠會非常開心的,因為那些勢利的蠢貨將可以拿這件事再翻拍他媽的幾十次… 如果那些驢蛋們還能成功在戰爭中活下來的話!
即便人類當局極力否認,但他們就是不見了,證據就在那裡,被闖入的房子像是被龍捲風掃過一般的狼狽,被砸了,被毀了,甚至被 水淹了 ,他媽的到底整個地獄都在這裡發生過是嗎?怪物有魔法,卻無法從幾乎被毀盡的廢墟裡喚起奇蹟,盡所有的努力,連那孩子的一根頭髮都沒能找到。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時間不會帶走一切,只會讓怪物與人類之間微妙的氣氛越來越劍拔弩張,但他 他媽的不在乎 !打就打吧,殺就殺吧,他不在乎自由與他媽的地表,只要他們能回來,他願意再回到地下被關著。
他不敢想到底發生過什麼,他只知道自己是個白痴,是個渾蛋,是早該撒灰的蠢貨,為什麼總是要等到失去了才會懂得他們的珍貴?他應該賭上靈魂去保護那世上唯一僅有的天使,但他沒有,他他媽的失敗了!他因緊扣在腦殼的利爪下顫抖,無視自己脫序的行為讓酒吧裡的人類有多麼不適,只是沉迷在他的腦海裏。
只要閉著眼眶,他們就會在那裡,他們瞇著眼微笑的臉頰就會在眼前浮現,他們小聲而��羞的笑著的聲音會在他不存在的耳邊迴盪,但是就像是該死的VHS錄影帶一樣,他越是回頭去想、那個影子就越是模糊,聲音就越是遙遠…不,他不想忘記,他也不想放手,為什麼他不肯早點面對自己的感情呢?如果那時候沒有忽略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如果那時候沒有為了該死、不值一晒的面子而迴避他們,如果那時候能再多注意他們一些…他的臉幾乎皺得比醃梅子還醜。
他們過得還好嗎?現在他們在哪裡?是不是仍然是那樣又傻又固執?他不願讓他們已經不再的念頭出現在腦海中,每一個怪物都在努力尋找他們,說怪物幾乎要翻遍整個地表是輕描淡寫,從城市到荒野,高原到極地,甚至是石頭底下到 他媽的樹梢上 !到底是什麼樣的愚蠢才會讓那些白癡成天爬樹去找?!但是他沒有辦法出聲去質疑,因為他的心裡也有那麼一點期待,期待那個傢伙會在某天從奇怪的地方冒出來,然後不停的用那張傻呼呼的笑臉說著”對不起”。操!他不能停止許下讓他們從聖誕樹摔下來,說聖誕老人把他們當成給怪物的禮物的白癡願望,而他知道他不是唯一一個如此不切實際的蠢驢。
房子裡那間屬於他們的房間還留著,他的兄弟總是說那個孩子一定會回來,日復一日的保持那裡的整潔,依照日期擺放他們錯過的所有禮物,一疊一疊的堆成了一座小山…但落在他兄弟肩上的陰影越來越濃厚,就像在背影裡寫滿了絕望那般令人窒息。
如果這個世界還有神,那麼這是不是報應?給了光,然後再殘忍的將他們帶走…heh,原本鬆散的握在酒瓶上的骨指扣緊,他再度抬起瓶子,像渴死的魚那樣將自己淹沒在酒裡,然後將它砸在了吧檯上…哎呀,他原本沒打算這麼做的,但是酒精終於到達他的臨界點、他爛醉的屁股幾乎就要從椅凳上滑下來,不小心鬆了手的情況就是在Grillby每天細心維護的桌板上再留下更多的刻痕,最後沒讓他在地板上散成一袋麻袋的,是早先在旁邊大聲聊天的人類之一。
不要碰我,沒有人教你不要隨便碰怪物嗎? 他大聲的想,卻沒有注意到自己並沒有把話說出來,只是搖搖晃晃的推了推那個不長眼的人類,但終究只是讓自己在吧檯上翻滾而已,他看見那個人類向Grillby招手,而他的酒伴們已經在門邊朝他揮手了。 heh,很好,這麼一來就安靜多了。 Sans的嘴角彎起了微妙的角度,他將腦袋就壓在曲起的右臂上,讓額頭來回在尺骨上滾動,比起搖頭、更像是無意識的搖晃而已,然而令他感到意外的,剛才扶住他的人類在他旁邊坐下了,他醉到無法意識自己說的話亂到多麼難以辨識,但這次他確實把話說了出來。
「那個…hic、那個位子…被預、hic、訂了,滾,去、去找別的地方,哪裡都行、hic、不是這裡。」
Sans頭也不抬的就往那個人類的方向用力推,他可以感覺得到那個人類在錯愕中凍結了一秒… heh,既然對怪物感到害怕,為什麼要來這裡?是勇敢還是蠢? 然而人類再度讓他意外,因為他感覺對方在他的手裡放鬆了。Sans這才在疑惑中微微傾斜了角度、朝那個人類看去,那個年輕人的身體並不厚實,甚至是帶一點纖細的感覺,深色的皮膚在吧檯下的黃光燈裡反射著獨特的光澤,但如果仔細去看會發現那是曬出來的,對方的頭髮有些枯黃、大大的墨鏡遮去了大半張臉,在他看清那張臉之前,人類就轉向另一個方向了。
對,就是這樣,這裡不屬於你們,這裡是怪物的地盤,這個座位是那個孩子的位子,他媽的快滾-- 然後那個人類他又他媽坐下了,他剛才似乎只是轉頭向他的朋友道別而已。
這傢伙該死的就是聽不懂人話嗎?
Sans猛的抬起身體準備對那個選擇在錯的時間、錯的地點招惹他的傢伙一點顏色,但就在他準備伸手去揪住對方的衣服的時候、那個人類也向他轉身,酒精使他的反射神經遲鈍了那麼一毫米,致使他們最終以一種尷尬的姿勢對接、擁抱在了一起,有趣的是,那個人類並沒有急著拉開距離,而是確保Sans不會把他的骨頭屁股摔到地板上。
「…我沒想到你這麼快就為我墜落了。」
這句話幾乎要從他的腦殼上飛過去,愣了一秒,他才哼笑出聲。
「tch,這可真夠、hic、俗氣的…但你確實搔到、hic、了我的肱骨,人類。hic!但是…那個位子仍然被保留了,hic、走吧。」
「被保留了嗎?為了誰呢?」
Sans再度哼笑出聲,這次他搖頭確實是他自己的意思,但那只是讓他更暈了。
「…那是,hic、一個很、hic、特別的傢伙,這個世界上…最、hic、特別的那一個。」
「多特別呢?也許你可以說服我,因為我在這坐了一下午,但看起來你並不像在等人。」
搖晃著,Sans咧著嘴笑了,他用尖銳的大姆指指了指自己的胸口,沒有在意指尖是否會把自己的毛衣勾紗了,只是在那用力的戳了戳,用半蓋著的眼眶斜看那個不請自來的人類。
「我的靈魂知道、hic、他們有多、多特別就、hic、夠了,因為,那不干、hic、你的事。」
「是嗎?」
話題似乎結束了,但人類仍然沒有走開,像是在挑釁他一樣。Sans受夠了,怪物學習憐憫,但絕不會僅僅接受別人砸在臉上的挑釁,他威脅性的露出了尖齒鋒利的邊緣,但只是讓自己在下一秒陷入更深的疑惑。
「有人說過,你的牙齒看起來很漂亮嗎?」
「…你、hic、到底是、hic、什麼意思?我他媽、hic、口吃嗎?哪個字沒聽懂--」
「我以為有一支閃亮的牙齒,代表你會更加的聰明,但看來我來的不是時候,你看起來太累了--」
「「累得像腳踏車一樣沒辦法自己站穩,只為它只有兩個輪胎。」」
原本Sans只是張開了嘴愣在那裡,直到最後一刻,他們像在合聲一樣一起說完了最後一句話,這是Sans以前說過的,除了他之外、不會有任何一個有這樣厚顏無恥的膽量去講這些爛雙關,而對方只是微笑著、沒有繼續接話,靜靜的透過墨鏡看著他,像是在等待什麼一樣。Sans伸手去拿那個人類臉上的眼鏡,他也沒有閃避,直到眼鏡完全被抽離,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空氣彷彿在那一刻靜止,如同那時他耍的小把戲,但他甚至沒有注意到自己這麼做了,因為他們像是聚光燈下的寶石那樣、吸引了他所有的注意力,最終,人類張開了眼睛,星星就在他們的眼裡,而他們的微笑彎了眼角,那裡有他錯過了三年的溫柔。
「對不起…我回來晚了。」
他們高了,也瘦了一點,眼角有陽光的曬斑,但他們的眼睛,他們的嘴角,依然沒有改變,在微笑的時候傻氣少了一些,更多的是帶著閃耀決心的成熟。
「…這是真的嗎?還、還是,我在做夢呢?」
既陌生卻又熟悉,花了足夠長的時間,Sans仍沒有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麼,幾乎只是幾個氣音而已。
「過去你沒有問過,現在也不用問、你只需要確認看看。」
不用再問第二次,Sans的手以一種從未有過的溫柔觸感滑過人類的臉朧,是的,是那個孩子,那個會在他輕輕捏起臉頰露出困擾的微笑的孩子。
「…你回來了。」
像是要說出來才真正踏實的理解這個事實,Sans喃喃自語,帶著些許發紅的指印,Frisk的笑容更大了,藏在成熟下的所有的傻氣都回到他的眼前,即便他們看起來不一樣了,但那就是Frisk,那個帶給他希望的、帶來了光的,也在他的心裡點燃名為愛的,小小的人類,就在這裡。他捉住了眼前的人類,像以前那樣輕易的將他們抱在懷裡,緊緊的。他的甜心,他的天使,現在就在這裡,像壞掉的發聲娃娃那樣發出滿足的heheh笑聲,不會了,不再了,他不會再放開了,他們也不會再離開,他不會讓它發生的,永遠。
「謝謝…但是聽我說,我們需要離開這裡,現在還不夠安全--」
Frisk扭動著,在發現周遭安靜得不可思議的瞬間,他們才終於理解發生了什麼事,Sans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做了什麼,只是在他們的額頭上大笑。
「pufff…不管是哪裡、我都會帶你去的,所以你不用費心問我約會。」
「…說實在話,那些俗氣的接送線到底都是哪裡來的?真的有用嗎?」
明白自己一時半刻不可能脫身,Frisk只是嘆著氣調整自己的角度,不要讓他的骨頭太挖肉。
「heh,你、你不知道,只要給他們足夠多的酒,hic…那麼不管說什麼都、都管用。」
過去溫柔而總是柔和過了頭的孩子已在劫難中學會如何站穩腳步,他們走過了瀕死的危難,他們在千里之外的遠洋中幸運的存活了下來,知道自己會帶來危險,他們選擇埋藏了名字、武裝自己,花了足足三年的時間才成功找到了回家的路,而他們,也學會面對自己的真心。
「那麼,告訴我…你喝得足夠多了嗎?」
這次足足花了三秒,Sans的頭才像聖誕燈那樣亮了起來,他哧的一聲笑了出來,搖了搖頭讓他腦袋裡的霧散去。
「星星啊…我錯過了這麼多,我只想對你說一個關於無限的笑話,但…它沒有結局。」
Sans的眼燈模糊,像被風吹皺了的湖面般起皺,他可以在Frisk的眼睛裡看見他黑色眼眶中的眼燈反射,閃閃發光,靜止的時光開始走動,聲音卻沒有回來…然而在幾秒後轟然作響,將沉溺在片刻平靜中的他倆淹沒在驚訝的尖叫與帶著粗魯哭聲的歡迎裡不可自拔。
「…總之,現在他們就在這裡。」
「無論如何!我們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到那裡,在我們到達之前、確保他們的安全!」
如果他們能停下那麼一秒,能降下一點聲音,那麼他們會驚訝一朵小花如何能隔著電話發出這麼大的吼叫聲,但最終,Grillby是唯一能好好的通知怪物之王與王后的那一個,但他知道這對夫妻不會在意,因為現在只要他們能安全回來才是最重要的。他看向了被圍在一圈之中的那個孩子,那裡落下了無數的輕拍與擁抱,吸著鼻涕的咒罵以及哭笑混雜的各種怪臉,怪物們為了天使的歸來而狂熱,而在他們身邊有一個症狀特別嚴重的傢伙,他像塊融化的紅絲絨蛋糕那樣、用傻到令人忍不住噴笑的蠢臉黏在那裡,但不會有任何一個會想拉開他的,不為什麼,因為所有的怪物都懂,這個傢伙差點因為自己的自責而撒粉,即便他是付出最多的那一個,現在,他們終於可以擺脫這個整天哭喪臉的骨頭麻袋了,無論如何,一切都好,那不是最棒的嗎?Grillby靜靜的走到門前,將門牌翻轉到了Close,從現在開始,這裡將完全屬於怪物,這是最得慶祝的時刻,也是最適合的地方,另一頭,Sans仍然在快樂中飄浮,但是他的目光不會離開他身邊的、曾經嬌小的人類。
「歡迎回來…sweetheart。」
不知是第幾次,他又輕聲再度說了一次,大大的手緊緊牽著他們的,在那一刻,一個輕輕的回握便已足夠。
Tumblr media
3 notes · View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