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修禪卡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wangwill66 · 5 months ago
Text
名人書目
H:名人書目,只是個人偏好,参考,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才是最想讀的。20240711W4
網路資料
胡適書目
胡適所開書目不列《易經》《尚書》及各朝史書,而列了《綴白裘》《兒女英雄傳》等十三部小說,便是一例。他開列的大型總集,如《全唐詩》《宋六十家詞》《元曲選一百種》等都也不便初學。
林蒼生:腦筋要跟上時代,心靈要貼近自然
《今生今世》/ 胡蘭成
《雲深不知處:南懷瑾先生辭世周年紀念》/ 劉雨虹
《方塊字的靈魂》/ 馬叔禮
《禪是一枝花》/ 胡蘭成
《隨便想想2.0》/ 林蒼生
《隨便想想》/ 林蒼生
《總裁聞思修》/ 林蒼生
【名人書單】美國奇幻文學大師:尼爾蓋曼(Neil Gaiman)推薦書單
1. 被埋葬的記憶
2. 從此,我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3. 書店怪問
4. 嚕嚕米漫畫全集
5.碟形世界特警隊8:命不該絕
6.暗夜無星
7.怪咖三人組
朱自清散文精選(簡體書)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秀楓
出版日:2012/07/01
目次
導論
蹤跡
匆匆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溫州的蹤跡
背影
女人
背影
阿河
兒女
旅行雜記
海行雜記
荷塘月色
你我
“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
你我
給亡婦
南京
葉聖陶的短篇小說
潭柘寺 戒壇寺
山野掇拾
歐遊雜記
威尼斯
佛羅倫司
羅馬
瑞士
荷蘭
柏林
巴黎
西行通訊
倫敦雜記
三家書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園
吃的
房東太太
標準與尺度
回來雜記
論氣節
論雅���共賞
論雅俗共賞
論百讀不厭
論書生的酸氣
論老實話
語文影及其他
撩天兒
如面談
很好
不知道
正義
集外
父母的責任
春暉的一月
執政府大屠殺記
哪里走
綏行紀略
外東消夏錄
重慶行記
文物·舊書·毛筆
朱自清年表(1898—1948)
必讀的30部成功經典
作者: 王凱偉 (編)
學科分類: 總類
書籍分類: 哲學
出版社: 德威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灣
出版日期:2005
語文:繁體中文
目錄
序言
第1部 《人性的優點》 戴爾·卡內基
第2部 《人性的弱點》 〔美〕戴爾·卡內基
第3部 《你也可以成為一條龍》 〔美〕拿破崙·希爾
第4部 《激發生命的無限的潛能》 〔美〕安東尼·羅賓
第5部 《第五項修煉》〔美〕彼得·聖吉
第6部 《誰是天生贏家》 〔美〕科林·特納
第7部 《道德箴言錄》 〔法〕拉羅希福科
第8部 《智慧書》 〔西〕巴爾塔沙·葛拉西安
第9部 《意志力訓練》 〔美〕弗蘭科·哈德克
第10部 《成功智力》 〔美〕斯騰伯格
第11部 《獲取成功的精神因素》 〔美〕克萊門特·斯通
第12部 《思考與成功》 〔美〕奧里森·馬登
第13部 《提高智商》〔美〕理查·佩萊格里諾
第14部 《天才10種—如何發現並駕馭天才》 〔美〕麥克爾·葛爾布
第15部 《最偉大的力量》 〔美〕馬丁·科爾
第16部 《生命是一個奇蹟》 〔美〕查理·鍾斯
第17部 《自己拯救自己》 〔英〕撒母耳·斯邁爾斯
第18部 《自我超越》 〔美〕麥考梅克
第19部 《一生的資本:獲得成功與財富的個性因素》 〔美〕奧里森·馬登
第20部 《珍貴的禮物》 〔美〕斯賓塞·詹森
第21部 《誰搬了我的乳酪》 〔美〕斯賓塞·詹森
第22部 《一分鐘經理》 〔美〕斯賓塞·詹森、肯尼士·布蘭查德
第23部 《致加西亞的信》 〔美〕阿爾伯特·哈伯德
第24部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英〕海倫·凱勒
第25部 《生存智慧》 〔印〕奧修
第26部 《積極心態的力量》 〔美〕拿破崙·希爾
第27部 《攻心為上》 〔美〕哈維·麥凱
第28部 《迅速改善人生處境》 〔美〕羅伯特·凱維
第29部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美〕奧格·曼狄諾
第30部 《成功要走12步》 〔美〕福布·安
同類型書籍推薦
大學生必讀書目
一、思維方式類
1、《把時間當朋友》,作者:李笑來
2、《邏輯攻略》,作者:王誠
3、《沉默的大多數》,作者:王小波
 
二、交流溝通類
1、《超級談話術》,作者:裘凱宇&楊嘉玲
2、《會演講的人成功機會多兩倍》,作者:娜特莉·H·羅傑斯
3、《金字塔原理》,作者:芭芭拉·明托
 
三、理財技能類
1、《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T·清崎
2、《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作者:林明樟
3、《斯坦福極簡經濟學》,作者:蒂莫西·泰勒
 
四、文學讀物類
1、《人生的枷鎖》,作者:毛姆
2、《野性的呼喚》,作者:傑克·倫敦
3、《漂亮朋友》,作者:居伊·德·莫泊桑
亞馬遜推薦“人生必讀100本書”(書名不分先后)
  【文學類】
  《百年孤獨》《活著》《悲慘世界》《老人與海》《挪威的森林》
  《人間詞話》《唐詩三百首》《吶喊》《撒哈拉的故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海子詩全集》《三體》《四大名著》《圍城》《1984》
  《傲慢與偏見》《茶館》《魔戒》《白鹿原》《射雕英雄傳》
  《我們仨》《月亮和六便士》《傾城之戀》《白夜行》《飄》
  《塵埃落定》《福爾摩斯探案全集》《詩經》《目送》《基督山伯爵》
  《邊城》《如何閱讀一本書》《蘇菲的世界》《紅高粱》《文學回憶錄》
  《麥田裡的守望者》《平凡的世界》《我與地壇》
  【社科類】
  《論語》《光榮與夢想》《全球通史》《自私的基因》《南渡北歸》
  《中國哲學簡史》《萬歷十五年》《社會契約論》《菊與刀》《失控》
  《文化苦旅》《烏合之眾》《孫子兵法》《槍炮、病菌與鋼鐵》《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寬容》《傳家》《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深處的憂慮》《劍橋中國史》
  《西方哲學史》《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
  【經管勵志類】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經濟學原理》《金字塔原理》《少有人走的路》《向前一步》
  《洛克菲勒給兒子的38封信》《基業長青》《影響力》《偉大的博弈》《與神對話》
  《心理學與生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從0到1》《資本論》《激蕩三十年》
  【少兒類】
  《哈利 波特》《不一樣的卡梅拉》《小王子》《丁丁歷險記》《猜猜我有多愛你》
  《安徒生童話》《愛的教育》《失落的一角》《上下五千年》《好餓的毛毛虫》
  《夏洛的網》
  【科技類】
  《時間簡史》《科學百科》《萬物運轉的秘密》《從一到無窮大》《浪潮之巔》
  《上帝與新物理學》《硅谷百年史》《昆虫記》《萬物簡史》
  【藝術類】
  《藝術的故事》《美的歷程》《加德納藝術通史》
  【生活類】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名人書單】清朝名臣之後:李家同教授(Richard Chia-Tung Lee)推薦書單
退休的著名學者李家同,曾任清華大學代理校長、靜宜大學校長以及暨南大學校長。
李家同的曾祖父李瀚章是清末名臣李鴻章的哥哥,李鴻章家族的名人還包括著名作家張愛玲、前中國駐美大使李道豫,真要算起來,張愛玲應該是李家同的表姊。
參考《李伯伯最愛的40本書》:
1.《一個都不留》
2.《白馬酒館》
3.《三口棺材》
4.《Y的悲劇》
5.《科學怪人》
6.《隱形人》
7.《化身博士》
8.《美麗新世界》
9.《華氏四五一》
0 notes
thetrustcall-blog · 7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夜 < 🌅晚 👏✌️🙌😻 #占卜 #塔羅 #占卜塔羅 #愛情 #水晶 #血型 #塔羅牌 #免費 #免費占卜 #tarot#healing #free #fortunetelling#tarotreading#love #tarotcards #soulcards#soulcard #angelcards #oraclecards #oraclecard #塔羅牌 #塔羅 #奧修禪 #奧修禪卡 #oracle #thetrustcall (at Hong Kong)
3 notes · View notes
namoamitabha1117 · 5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佛教對宇宙的描述】 我們應該知道,原子結構與太陽系結構並不只是相似而己,太陽系何嘗不是一個原子,原子又何嘗不是一個太陽係呢?我們眼中的世界,不過是無窮空間結構中極其微小的一段(部分)而已。 關於世界的結構,佛教認為,宇宙中存在著無量無數、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天體。這些天體都在經歷著成、住、壞、空的過程,進度不一。有的有光,有的無光,有的有生物,有的無生物。不光只是粗重的物質世界,還有如欲界天、色界天那些精微的物質世界,甚至如無色界天純粹的精神次元的世界等等,絕大部份用最尖端的高科技根本無法探測到(如離我們最近的月球,人類登上月球,並不能看到其中的天子及其宮殿,只能看到一片荒涼而已。連就我們身邊的鬼身、中陰身等其他維次的生命,用科學儀器也無法看到)。 1000個太陽係為一個小千世界,1000個小千世界為一個中千世界,1000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這樣,因為其中重複了三個“千”數,故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大約有10億個太陽系。經中說,一佛教化的區域為一個、二個,乃至無數個大千世界。我們所處的大千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教化的地方,名叫娑婆世界。如此大千世界無量無邊,一時生,一時滅。 大乘佛教所描述的世界則更不可思議。 《華嚴經》說,10000億個三千大千世界組成一個“華��世界”,而華藏世界也只是大雪海遍照佛手心的一個微塵團而己。 《華嚴經》還指出,在無邊的世界中有世界名為“普照十方世界種”,上持二十重華藏世界,即有二十層結構,其中第十三層共包括十三個佛剎微塵數的世界在內,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以及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相距十萬億佛土)皆是這第十三層之中的一塵而已。如是在“普照十方世界種”周圍還有無垢世界種、因陀種、法界種、廣大種、善建種、恆出種等無邊無際的世界種,一一種上,各有二十重華藏世界次第安立。 《華嚴經》又說:“一一微塵中,各現無邊剎海;剎海之中,復有微塵;彼諸微塵內,復有剎海;如是重重,不可窮盡”。如因陀羅寶珠網,一珠現萬珠之影,萬珠含一珠之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現萬珠之影,互相輝映,重重無盡。 這種“一多相容、大小相即”的全息理念,也為現代科學所證實: 現代物理學認為,物質世界並不存在初始的基本粒子,每一個粒子都包含著其他粒子的某些個性。若干粒子在一個自洽狀態中生成自己,並彼此關聯構成動態的有機網絡。每一個粒子都幫助產生其它粒子,其它粒子反過來又生成它。 (佛教說,佛與眾生是同體的,佛菩薩視人溺如己溺,視人苦如己苦,為眾生毫無條件地奉獻一切,這就是“同體大悲”---編者)這種互滲相成的義理在量子物理學的一項著名實驗中得以體現。阿斯佩克特1982年的實驗證實,確有一種超光速的聯繫存在於遙遠的時空區域之間,兩個被分離到宇宙兩端的粒子部分,可以某種方式組成單一的有機整體,即時感應。這個令科學界感到困惑與震驚的實驗結果,以一法具一切法,全息互滲的理念來觀照,亦屬法爾自然之事…… 現代數學分形理論表明,系統中每一個元素都反映和包含整個系統的性質和信息。分形概念由法國科學家曼德爾布羅特首先提出。 1967年,他發表“英國的海岸線究竟有多長?”一文,指出海岸線的長度與測量工具有關,尺子愈小,測得的海岸線長度愈長,愈精細地觀察海岸線,便能發現愈來愈多的海灣和海岬,並且悉為“自相似結構”,事實上是無法測定海岸線的長度。又如:海馬的眼睛是由二十九條旋臂組成的,用顯微鏡觀察,發現每一條旋臂又是由一條小海馬組成,而這小海馬又由更小的海馬組成。分形理論啟發人們從部分認知整體,從有限把握無限,為探索宇宙人生奧秘提供了一把鑰匙…… 這種一多相即的全息律體現在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例如,樹上任一樹條的結構均與大樹結構相似,包含著全樹的信息。人體的任一部位的經絡,諸如耳、鼻、手、腳、腹等的經絡即是全身經絡信息的濃縮。遺傳基因DNA(脫氧核糖核酸)中,含藏著種係與個體的全部遺傳密碼,其存儲、表達、複製、調控與傳遞的機制,構成了一個完整與自洽的環。任一細胞都是全能的,這就為克隆(Clon無性繁殖)技術提供了可能性(佛教中,佛菩薩示現的無量化身,就類似於克隆—編者)。在數學無窮大中,部分含攝全體的信息與力用。而“全息照像”則將互滲相即的理念技術化、感官化(以上摘自魏磊《淨宗玄門與現代前衛科學》),如將破碎照片之一角的圖形經過電腦多次放大,可重現整個原圖形,繼續放大,還可重複出現,而且重複無盡。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科學的創新與藝術經典的出現,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且與太陽的活動週期相關。地球上自然災害與社會動亂也與之相關(從根本上講,一切外境都是成熟於我們的自心。一切災害與動亂的發生,太陽以至宇宙的活動情況乃至更高維空間情況的變化都是我們的業力所感招。從小處說,人一生的際遇,看風水的說是受陰宅、陽宅的影響,算命的說是受生辰八字的影響,看相的說是受面相手相的影響,普通人則說是性格和機遇造成的。其實,其根本則是受本人所造善惡之業所左右的。很多看風水的因福報有限,卻不能給自己找到一塊好的風水寶地,即使找到也不一定能得到,即使得到也不一定能受益。心態改變,則外境隨之改變,所以很多修行的人,他的命運常常算不准,他的面相常常得以改善,還有的居住在風水惡劣的地方,後來風水也跟著改變。如虛雲和尚居住在廣東南華寺,寺前的曹溪在此形成“反弓水”,後來竟在一夜之間改道)太陽的活動有大周期、小周期之分,太陽是太陽系的心臟,太陽黑子活動頻繁之際,正是人類心髒病發生、��亡的高潮。著名科學家竺可楨也指出:地球上洪災的發生與太陽的活動週期顯著相關,他的論點早就被歷史所證實。從現代地質學的觀點看,地球的斷裂網絡與人體經絡分佈也十分相似,這也不是偶然的。另外,婦女的經期與月亮的活動週期也是直接有關的。 佛經上說:娑婆世界有一人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則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就會生出一朵蓮花,往生時就在此蓮花中化生。念佛人如精勤不懈,則蓮花日益榮茂,如果懈怠悔退,則蓮花也隨之憔悴,甚至枯萎。 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所謂的“天人相應”,用科學術語講,就是人與宇宙全息。 “天人相應”理論在中國唯物主義盛行的年代被批判得體無完膚,如今現代科學給我們重新審視這些理論提供了一把新的鑰匙,但要大多數人的思想觀念轉變過來,似乎還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 不僅在空間上如此,在時間上也是如此。每一存在其自身都濃縮了自己、自己的類的歷史,乃至整個一切的歷史。所以,時間並沒有方向性,過去現在未來都是我們的妄計。 所以,傳統的相學並非沒有道理,當然,其準確度高低與相者水平有關。古語說“見微知著”、“葉落知秋”,也包含著全息律。我們都知道,通過《易經》來占卜相當準確,比如某日某時出門辦事,以出門的時間(或其它方法)起卦,可以知道辦事的全過程,因為那個時間含藏著整個過程的信息,而通過一種方法可以把它計算出來。又如,一天阿格旺波尊者的上師叫他天黑後來見,上師以念誦功課所到的地方來觀察緣起,當時正好誦到“願化身的利他事業圓滿”。上師說:從緣起來看,你一生的利他事業沒有任何違緣! 其實,並不只是出門的時刻包含著事情整個過程的信息,正如每一個粒子都包含著其他所有粒子的某些個性一樣,每一個時刻都包含著一切事件全過程的信息。當然,以任意一點來占卜“無始以來、無終以後”的一切事件,別說這不是任何術數可能做到的,甚至羅漢、菩薩這些聖者的智慧都無法圓滿地了知,只有佛的智慧才行。 天文學的宇宙大爆炸學說也與佛教的說法極為接近。佛經說:每一個宇宙從生到滅一周期為一大劫,包括成、住、壞、空四個中劫。每個大劫末發生一次火災,第八個大劫末,發生一次水災,第六十四個大劫末發生一次風災。 火災發生時,將整個欲界和色界的初禪天全部毀壞。此時,初禪天以下的生命死後再生到二禪天以上或是娑婆世界以外的他方世界��—所有恆星,將先後進入它們的紅巨星時期,膨脹出許多倍,吞噬掉離他們近一些的所有行星,讓更遠一些的行星支離破碎。 水災發生時,將破壞到二禪天——由於火災膨脹的能的擾動,使萬有引力越來越弱,基本粒子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最後整個宇宙就像一鍋基本粒子的湯,物質稀薄到了極點,這就是水災。 風災發生時,將破壞到三禪天——宇宙膨脹到極限時,風災就會產生。宇宙開始收縮,黑洞以它超乎想像的引力和破壞力橫掃剩下的所有物質和能。最後,宇宙坍縮成一個無限小的奇點。 宇宙生成時,先成虛空,次成無色界,繼成色界,後成欲界。而虛空乃至世界又是由於眾生共同的業力,自無明中產生,所謂“迷妄有虛空,依空���世界”。劫初大風吹起水面的泡沫,依次形成色界天的宮殿、欲界天的宮殿、人間、地獄等,愈先形成的愈微妙,癒後形成的愈污濁——之後,宇宙奇點再次爆炸、膨脹,產生空間。一邊爆炸,一邊將空間擴張開來。然後空間中原來均衡的基本粒子東一團西一團地凝聚,凝聚形成極大的粒子云,由粒子云中再凝縮成更緻密的物質團,粒子云和物質團逐漸遍布整個宇宙。粒子云類似氣體,團類似液體,後來經過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力,物質團進一步收縮凝聚,並不斷吸附粒子云或粒子云以外的物質,漸漸地形成固體。此後,固體越來越厚,成為大天體。大天體運轉時,也甩出來不少微小的塊,這些塊的凝縮,又形成星系,再形成星球。 (摘自陳陽《釋迦牟尼佛生命歷險記》) 從局部來看,有的世界正在形成,有的有生命安住,有的正在毀壞,有的化為虛空。但從整體來說,宇宙不增不減,無量無邊。 在天文曆法方面,漢地常有所謂“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現象,因為曆法本身有一定的誤差。藏地通行的日曆,是按《時輪金剛續》排定的,是當今世界上最準確的曆法。令當今掌握了先進科技手段的天文學家大為驚詫的是,它不借助任何科學儀器,但在計算日食、月食等天文現象時卻不差一秒。 西方人幾百年前才有“日心說”,之前一直以為世界是一個平面,而佛經在兩千數百年前就揭示瞭如此宏大、精深、不可思議的宇宙真相,這不禁令當今最權威的天文物理學家們都要瞠目結舌了。所以近些年一些天文物理學方面的學者最終皈依佛門,也就不足為奇了。 天文學家窮盡一生的心力,所追求到的只不過是幾十幾百億年前,某個��團放光所產生的幻影而已(星光到達地球時,也可能它早已就毀滅)。西方國家為了發現研究那四百億分之一秒暫時存在的“粒子”,不惜動用數千億元的經費,依佛法來看,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而科學家們只是在夢中築夢逐夢而已,將寶貴難得的人身,用來追求研究粗糙、無常的色塵與幻影,實在可惜! 索達吉堪佈在《佛教科學論》中說,根據《俱舍論》的一個大疏講義論述,世界的大小及形狀不必就是一定的,因眾生種種業力的不同而可顯現為不同的形象和特徵。比如《俱舍論》與《時輪金剛》裡描述的世界情況就不甚相同。 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初地以前的菩薩和凡夫對於世界的認識,是感覺的認識,初地以上則上升到理智認識的領域(末那識),從初地到十地步步深入,認識的範圍也逐漸擴大(剎土地地增廣),到了佛地才達到徹底圓滿、無礙的境界。 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海森伯、愛丁頓、薛定諤等物理學巨人,各以自己的研究成果,證明了物質、時空的相對性。普朗克首次測定了能量子的大小,證明物質以量子為單位跳躍變化,否定了舊物理學自然界無跳躍的觀念。愛因斯坦劃時代的相對論原理,揭示質、能可互換,物質與運動統一,空間、時間亦不離物質運動而獨存,打破了時空、物質與能量分割的陳舊理論框架。玻爾的“互補原理”,揭示了量子現象呈波粒二象性,認為微觀客體與觀測儀器相互作用,在微觀世界中不可能明確區分主體與客體。海森伯以其“測不准原理”進一步證明在微觀世界中客體受觀測過程的巨大干擾,粒子的客觀質量無法測準,認為微觀粒子只是人們試圖分割物質時所達到的基本數學結構的簡單表象,令人想起佛學“至微無實,強為之名”(《大智度論》卷十二)的說法。薛定諤的波動力學認為粒子和能量子hv皆是因錯誤解釋、干涉波的共振現象而生的幻覺。愛丁頓認為物理科學的世界無非是從人感覺經驗中抽像出可度量東西的“抽象的象征世界”、“影子世界”,只是一種心智的構造,不離主觀意識思維,接近了佛學萬法唯識的立場。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等新說,皆突破了僵硬的物質框架,從事物的相互聯繫和內在結構著眼,近於佛學緣起論的方法。甚至向來被認為一切知識中最具絕對性的數學,在數學鉅��歌德爾眼裡,也成了一條暫時堵塞住漏洞、而無法保證不出其它漏洞的船,失去了絕對性。 (以上摘自陳兵《佛法與現代文明》) 著名數學家拉普拉斯曾宣稱:只要他知道了宇宙的所有初始條件,他就能計算出整個宇宙的未來!但是,混沌動力學告訴我們,即使按照牛頓的時空觀,世界是機械和精確的,按照線形的方程,最終仍然會出現無法預測的結果,也就是說某些方面的信息我們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而且這種不可預測性,是大自然的內在性質,並非觀察手段的不足,當然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現代物理學的超弦理論認為:我們很可能生活在更高維的時空中,只是除了現有的四維時空外,其它的維次被捲縮成了很小的閉合圈,不為人所注意。類似花園裡的一條尼龍水管,平時靜靜地放在草地上,遠看好像是二度空間平面圖,近看才見到它是圓管形的三度空間立體物,再細看,它是無數圓圈的連接體——五維時空的空間類似這尼龍水管的圓周,由於太細小,以致我們在正常情況下,觀察不到它們的存在。這個觀點首先由德國物理學家卡魯扎於1921年提出,曾得到愛因斯坦的支持. . . . . . 到了八十年代,多維空間構想獲得了更多的證據。十一維時空交叉互滲的數學模式令人暇想翩翩。物理學家亦提出多重世界量子力學詮釋,支持獨立存在著無數“平行的”宇宙,它們包含所有星系,所有恆星以及所有的行星,全都在相同時間甚至在同一空間中真實存在著。這些空間(世界)通常互無聯絡,然而在量子層面,卻互為影響(編者:佛菩薩法界對凡夫法界的影響,是通過雙方的因緣。佛菩薩的大悲願力與眾生的信心契合,眾生才可從窒礙重重的低層空間解脫出來。又如:如果把某人寫了字的紙扔進糞坑,表面上當然沒有什麼影響,但在深層面肯定有影響。一般人的身影被人踩到沒有什麼感覺,但證量高的人卻能感覺到。再如很多故事裡說到,某人身體的某部位患惡疾,有走無常者從陰間回來說,此人正於陰間受某刑,受刑的部位正是患疾的部位。這些也並非無稽之談。倓虛法師的《影塵回憶錄》記載,革命軍北伐時,邯鄲縣鐵道兩旁,距戰線不遠,有老鼠發動戰爭。據當地人估計,約有幾百萬隻!黃鼠在鐵道南,灰鼠在鐵道北,大的如貓。起初黃鼠與黃鼠打,灰鼠與灰鼠打,三天后黃鼠又和灰鼠打,日夜不休!打起架來也不怕人,每天平均起碼要死三萬多只。經過一個多月,黃鼠戰勝了。當時革命軍穿黃裝,在鐵道南;奉軍穿灰裝,在鐵道北。當時我想:奉軍必定要敗。末了果然如此,張大元帥出走。應該知道,這些並不是巧合。) 這種詮釋亦得到來自天文觀測的支持。八十年代,天文學家觀測外部空間,驚奇地發現:宇宙中物質的絕大部分都是不可見的,他們曾自認為是研究宇宙中物質的人,事實上,他們發現自己只是觀察到宇宙中由於某種離奇的緣故碰巧能發光的一點點塵埃而已。大部分物質是不可見的。超弦理論描述一種新的物質,稱為影子物質(shadowmatter),它同我們所熟悉的普通物質沒有相互作用,或僅存在微弱的相互作用。由這類影子物質所組成的各種星系和行星,是不可見的,因為它們同我們的可見光線不發生相互作用。那麼組成這類影子物質的形式是什麼呢?. . . . . . 隨著“大爆炸宇宙理論”模式的流行,前衛科學家們(如狄拉克)提出反宇宙、反物質的設想與虛世界、虛宇宙的猜測。認為反宇宙是在遙遠的彼方和宇宙相對,而虛世界卻與實世界背部相連,表里相應,虛空共存,而黑洞(又稱時空之洞),或是虛世界與實世界來往的通道。前衛科學家們對多維空間的探究,雖屬未定與猜想階段,然其中閃爍的智慧火花,足以引人深思(以上摘自魏磊《淨宗玄門與現代前衛科學》)。 在牛頓的經典力學中,時空是硬性的;在相對論中,時空是有彈性的,就像一塊平舖的布放上一個鐵球,任何一個物體的存在對另一��物體都存在著不同影響。假如一個彗星飛過太陽系的附近,它的途徑就受到空間褶皺的影響。 相對論認為二維空間的物體是三維空間的點組在二維平面上的投影;同樣,三維空間的物體是四維時空中的點組在三維空間的投影。但這種時空觀依然是非常膚淺的, 時空不僅是有彈性的,高維的、複合的(多個三維空間平行存在)、超連接的,而且可能是更複雜、乃至不能用空間概念想像的結構(摘自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楊新宇《量子力學與唯了別學》)。 怎樣才能進入多維時空乃至超時空呢?只有從心而入,向內而入,從靜態思維而入。靜態思維不是純然的靜止不動,而是讓思維深層透達了知,它排除了內在七情六欲,外在的聲光音色,所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高其志《佛學與科學》語) 愛因斯坦等人提出的EPR實驗表明,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存在著深刻的矛盾。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重新審視我們的時空觀。如果說波粒二相性的矛盾啟示我們放棄對物質實有的執著,那麼EPR實驗則啟示我們必須放棄對時空的執著,應該放棄時空觀而以“了別”間的關係來組織理論,把時空還原為“了別”間關係的某種模式。發展現代物理學基礎理論的突破口也就在這裡。這個“了別”就是佛教唯識的“識”,這個識不是名詞,而是動詞(這樣,時空的運動完全就變為意念的運動了——編者) (只要有時空觀就有矛盾。在量子力學中矛盾顯示為波粒二相性和波包塌縮,在經典力學中則顯示為運動和靜止。關於運動和靜止,看似平常不過,但深入分析則會發生問題。歷史上很多人都探討過這個問題,恩格斯在《自然辨證法》中說:“運動意味著在同一時刻物體既在一處又不在一處”。他使用了辨證法的技巧迴避了更深入的分析。 古希臘時代著名的芝諾悖論----“飛矢不動”的命題也是涉及的這個問題。 出於和波粒矛盾同樣的原因,人們在潛意識中不自覺地構造了“飛矢”和“運動”兩種象, 把這兩種象聯合起來能解釋大量事件, 於是便真的以為有“飛矢”和“運動”了。 其實這兩種象的聯合只是粗略的,當企圖把它們完全統一成一體時,就會出現矛盾,這就是“芝諾悖論”。其實只要不執著於實有飛矢和飛矢的運動,則芝諾悖論本是戲論)。 (摘自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楊新宇《量子力學與唯了別學》)。 人們習慣於在一定的時空概念的框架下認識世界,這樣認識到的世界必然是扭曲的。佛教的修行人在開悟前的一剎那還是以執取實有的觀點來認識世界的,天地萬物、時空結構儼然是真實的,後一剎那則發生了徹底翻轉。這種翻轉不是概念上的,而是破執後產生的根本翻轉, 所謂“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時就不再是戴著有時空、動靜、好壞、是非、善惡等二元對立的有色眼鏡來看世界。虛雲和尚當初在禪堂開悟時,口說偈云:“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虛空粉碎,則是放棄了二元對立,狂心頓息,則是斬斷輪迴之根。 時間 佛經說:每個宇宙從生到滅一周期為一大劫,包括成、住、壞、空四個中劫。一個中劫包括二十個小劫。 我們所在的大千世界名叫“娑婆世界”,當前這個大劫叫作“賢劫”,目前我們正處在住劫的第九小劫。前八小劫沒有佛出世,第九小劫共有四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第十小劫彌勒佛出世,第十五小劫相繼有994尊佛,最後第二十小劫有一尊佛出世,名叫樓至佛。這就是“賢劫千佛”。要等下一尊佛彌勒佛出世, 需要56億7千萬年,據說換成現在的時間概念,大約是5億多年。 劫初人類是色界光音天的天人福德減小而掉下來的,人身都有光明,身長八丈四尺,壽命八萬四���歲。隨著貪嗔癡的增長,人身的光明慢慢地褪失,身高越來越矮,壽命越來越短,一百年減一歲。減至人壽三十歲時,五穀不生,遍地都是餓死的屍體,是為“饑饉災”。我們現在雖然福報不大,但是大地上還能生長五穀雜糧。到後來人類根本沒有糧食。偶爾有人得到幾粒糧食,就像我們現在珍藏黃金寶貝一般,一層層包好,藏在箱子底下。偶爾找到一塊先前人類的骨頭,就非常高興地用來熬湯,說:這是先前吃過糧食的人的骨頭,我們喝了湯也會有福氣,不會餓死。人壽二十歲時,大規模的傳染病使人類大面積地死亡,是為“瘟疫災”。壽命十歲時,身高只有一尺,生下來五個月就結婚。人們都不孝不敬,爭鬥心非常強,只有惡人被人敬重。這時“刀兵劫”降臨,人們不分老少,無論父母妻子,逢人必砍,見人必殺,由於眾生共業所感,順手摘一片樹葉,也會致人於死地,如是經過七日七夜。此小三災,每一小劫,皆發生一次。這時只剩下少數生起慚愧心的人從躲藏的山洞裡出來,互相告誡,不要仇殺。慢慢地,人們的福德又開始增長,身體越來越高,壽命越來越長,一百年加一歲,直到八萬四千歲。這一個週期就是一個小劫。 佛法裡講的時間概念,不論是宏觀還是微觀都不可思議。比如說,按通途法門,從凡夫初發心歷經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到初地菩薩(四十個階級)要一大阿僧祗劫,從初地到七地要一大阿僧祗劫,從七地到成佛要一大阿僧祗劫(但一些特別法門,就是淨土宗和密宗,只要有信心,在此一生中即可往生、成就,永離生死) ,而一大阿僧祇劫為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個大劫,而且還有比阿僧祗更大的時間概念。從微觀上講,經言:“有情之一念,具六十剎那。每一剎那,具六百生滅。” 即一念之心,已是經歷了三萬六千次的生住異滅了。 有一定禪定功夫的人都知道,時間也不是一維的,它也是有彈性的,而且可以逆轉,甚致可以說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我們對空間認識所產生的一種錯覺而已。 《中論》說:“因物故有時,離物何有時?”對一位覺者而言,根本沒有時間、空間的概念,十方三世一切都在眼前。其實這種說法也不確切,這種境界根本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只能說,他就是一切,一切皆是他的法身,一花一葉、一舉一動皆是佛性的流露。有人囿於凡夫情見,懷疑千百人同時念佛,佛如何照應得過來?殊不知因為法身周遍整個法界,大無其外,小無其內,所以哪裡念佛哪裡就有佛,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月在天,天下所有的江河池塘皆可映現。 科學家巴伯說:時間只不過是一把衡量物體位置變化的尺子,“沒有時間的世界”這個概念聽起來會是多麼荒謬。 “我們現在還不能很容易地接受這種觀念。”但是,常識對於理解宇宙從來都是不可靠的嚮導。巴伯說,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覺與認為地球是平面的信條一樣荒謬。他的一部新作《時間的終點》認為時間在宇宙中不起任何作用。其中包括了令人吃驚的含義: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時間、運動以及任何形式變化的宇宙中(這就類似於上面所講的佛的法身境界。但科學上只有概念,無法實證——編者) 。  (摘自《參考消息》2001年4月20日第9、11版。原標題為“時間並不存在”) 據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時,全世界只有十幾位科學家能懂(而後來出現的量子力學理論,連愛因斯坦都難以接受)。他說當一個物體在高速運動時,空間長度會縮短,時間會拉長,即變得緩慢(物理學上所謂的“時間蔓延”現象),時間是由於物體的相對運動而產生的,這就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法國科學家郎之萬在講述相對論時說,假如把人裝進一個特殊的砲彈發射出去,當速度足夠大時,空間會變形,時間也跟著變,他可能會看到昨天發生的事,甚致前天,甚致去年,也許會看到明天將發生的事,甚致明年、後年。當他旅行一天回來,地面可能過去了好多年,或者他又回到了過去。這個假設被稱為“郎之萬砲彈”。 上面的假設是以地面為參照系。但最玄妙的是,如果以砲彈為參照係呢? ——情況恰恰相反。而這個“恰恰相反”,包含了非常驚人的思想:就是砲彈上的旅行者可能死去好多年,而不是地面過去了好多年。這似乎是“矛盾”的。 所以,在相對論的宇宙觀中,時間、空間不是絕對的,在我們的參照系看到事情的“相”,只是事情無數相之一。所以,歷史也不是唯一的。 “相”依賴於觀測者的運動狀態,沒有獨立存在性,這就是佛法上的“自性空”。是故《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常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實的虛相,並且堅固地執著這些虛相為實有,因而不斷造業,流轉生死。實相是不可言詮的。很多修行人開悟時所作的偈子,只是對自己見到的實相的一種相似描述,沒有開悟的人讀到偈子也見不到實相,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時間問題是人類心智所面臨的巨大挑戰,自古以來,人們對時間問題或習焉不察,或打上括號存而不論,或予以常識性的詮釋。二十世紀���,愛因斯坦從時空特性上打開一個缺口,作出相對論的重大發現,揭開了時間研究的新篇章. . . . . . 相對論昭示,時間不是實在本身俱有的,只是人解釋世界的工具。換言之,時間是人的錯覺,時間描述是相對的。對於一個觀察者是同時發生的事件,對於另一個觀察者來說卻不是同時發生的(甚至對一個觀察者來說是存在的,對另一個觀察者來說則可能根本不存在——編者) ,對時間的感受(讀數)隨參照系的不同而不同,時空相互滲透與轉換。愛因斯坦的時間相對論闡釋,閃爍著天才的火花。然而,就時間本質問題,愛因斯坦承認自己未曾把握:“關於現在(theNow)有某種本質上的東西,恰恰是在科學領域之外”. . . . . . 自七十年代以來,國際上又掀起一股時間研究的風潮。在時間方向(時間箭頭)上,前衛科學者認為:時間的持續是“非直線的”連續,而不是單一方向直線性的延伸(從現在流向未來)。時間序列同時多向共存。時間既可向前(指向未來),也可由未來向過去進行。量子場論的數學表達昭示:對世界線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方法,既可以看成是一個正電子順時間往上運動,也可以看成是一個電子逆時間往下運動。這兩種解釋在數學上是等價的。一個反粒子從過去走向未來,也就是一個粒子從未來走向過去。粒子互動的相對性表明時間方向的對稱性。因而,今天進行的一項觀測可以影響到遙遠過去的實在建構(同理,未來發生的事件對今天乃至過去都會產生影響。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在有很高興的事情來臨之前,常常覺得心花怒放。在有惡事來臨之前,常覺心神不寧,這是普通人都能體驗到的例子。實際上這種影響較此更深遠幽微得多——編者);人亦能預知未來。時間因果關係在量子物理層面,具有超常識的神妙. . . . . . 相對論闡釋時間與速度的相關——速度增加,時間延緩。對於以最大極速運動的光子來說,永恆只是一瞬間。這個理念為太空探索星際旅行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可能。美國康乃爾大學行星研究所所長卡爾?謝根氏記載:若是乘著接近光速的太空船飛行,以太空船的時鐘計測,只要五十六年的時光即可飛行“宇宙”一周。可是,當旅程結束,返回地球時,地球的時間已經過數百億年了,太陽已死滅,地球也已燒成黑炭. . . . . . 接近光速可使時間變慢,超過光速即可使時間倒流。 1995年,德國物理學家古溫特?寧茨做了一個亞原子實驗。他將一個短波信號一分為二,一半的信號象正常短波信號一樣傳播,對另一半信號,則在它前進途中,放置了“量子障礙物”。結果是:朝向量子障礙物發射的那個短波信號實際上以47倍光速的速度向外傳播,在它被發出之前就被接收到了。這個實驗表明:某些東西是能回到過去的。我們假使坐一架超光速的太空船飛行,就可以追著以前地球上所做種種事情發出的光線,因此就像觀看反向的電影一樣,可以看到清明元宋唐乃至漢周商夏等各朝代的人與事。七十年代以來,時間隧道、黑洞白洞等創說,即是在時間相對性基礎上豐富發展起來的(摘自魏磊《淨宗玄門與現代前衛科學》)。 理解了空有不二、時間與空間,就理解了佛教裡說的“泰山秋毫無大小”、“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就理解了“三際一如,延促同時”、“以一念入萬劫,以萬劫歸一念”。說淺白些,就是理解了為什麼密勒日巴尊者鑽進牛角,牛角沒有變大,尊者也沒有縮小,理解了為什麼四大海水可以全裝進觀世音菩薩的淨水瓶裡,為什麼神通者能將三千大千世界,安置掌中,飛往十方,且能擲過恒河沙世界,而使一切眾生不覺不動。理解了為什麼很多修行人打坐通宵,感覺上只有一會兒,理解了達摩大師可以一坐九年,如果有必要,可以一坐幾千年、幾萬年,甚致釋迦牟尼佛在過去講法華經時,一坐就是五十劫。 佛經中說,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距我們的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土,有人懷疑念佛人往生如何能到。其實,理解了時空的特性,就知道本無距離,何有遠近?十方三世一切皆不出於我們的一念之心。古語說“人間私語,天聞若雷”,當初達摩大師在少室山打坐時,聞山下蟻鬥如雷,當然也不是神話。
3 notes · View notes
meiinlove-blog · 7 years ago
Text
阿梅的塔羅牌,的方法論
2019塔羅班表單: https://reurl.cc/Azdkj 
Tumblr media
※   塔羅牌式的驚奇
 一個在跨國公司工作的女子,來算牌。其實同一份工作,一年以來在一個變化的序列裡,她已經來問了幾次了,是轉折頻繁又劇烈的一年。這半年來她突然需要跟位在遙遠的歐洲北端的、個性異常難纏的老老闆頻繁地接觸,那天來的時候,是一個比較親近的上司無預警的離職、她當下工作的辦公室也要面臨結束的轉折點。我們談了一下、翻牌,���陣的左上角,那個可能指涉那位老老闆的位置上,出現了一張結束的牌。但整體牌面輕鬆愉快,看不出很壞的變化。我對她說:「老闆看起來要結束這個公司呀,但他看起來很開心,妳看起來,也會沒事的。」我們翻來覆去推敲了一下,沒有什麼頭緒,我又翻了幾張牌,訊息其實都明快清楚,雖然我們不知道具體的「劇情」會往哪裡演去,但總之要她放寬心,她會沒事。
 隔一陣子她來,是鬆一口氣的臉。事情明朗之後,老老闆把公司移交給了家中的下一代,她確實沒事,老老闆甚至邀請她要不要考慮搬遷去那個歐洲北端的公司現場一起工作。
 我聽了點頭,說,所以我們都沒看懂那個「結束」的意思,牌面說的結束,不是老老闆要結束這個公司,而是結束他自己跟這個公司的關係。女子也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對,而且我會沒事。我說:對,而且妳會沒事。
 這種故事,被我歸類在「塔羅牌式的驚奇」這個類別,塔羅牌不是一個預言或者預演式的「準」,故事中的女子常常追問我要一個明確的情節,我說我沒有辦法給妳那種東西,但塔羅牌「會」給妳一個妳需要的東西。那個談話的過程裡,我們不是沒有談到過那個老老闆的孩子,但在那個我們算牌的當下,故事主人翁在故事之中,所得到的資訊就是無法讓我們可以想像得出這樣的轉折(結果是老闆孩子接手了公司),但塔羅牌沒說嗎?它其實都告訴你了。在另外一個我也稱之為「塔羅牌式驚奇」的例子裡,有一個男子詢問我關於曖昧對象之女子的問題,牌面中出現了一個第三者的訊息,因為男子對我描述的是他苦戀該名女子很長時間,於是我選擇了詢問:就你所知,對方有可能有別的對象嗎?他說沒有。後來隔一段時間回來聊天,我才突然在他的描述裡聽到他找我算牌的時候,那時他自己其實有一個別的對象,這個資訊。塔羅牌沒說嗎?它其實也都告訴你了。
 說不出一個「正確」的故事,有時候是機緣巧合、有時候是談話的經驗跟算牌的歷練,讀牌有技巧,對我來說,難的其實更是讀人、讀情境、讀出一個「態勢」,而這個東西,源自於勇氣、源自於對故事的想像力,源自於直覺、是我們自己跟人間故事的連結。塔羅牌可以給的是一個了解,用我的話說,是一種讓我們看著指引、給自己一個想像,願意把自己交託給未知,然後不畏懼前路的一種「洞察」。
  ※   從戀人牌到惡魔牌。
 塔羅牌七十八張牌,一般來說,最受歡迎的一張,就是大牌阿卡納的六號戀人牌。
 許多塔羅書會告訴你��大牌二十二張塔羅牌,是一個「發展序列」,從愚人(零號牌)到世界(二十一號牌),就是一個無知、零規則的起點,到世界「完成」、完熟的面貌,類似這樣的過程。把它看成一個人的出生或發展歷程的話,六號「戀人」牌其實就在這個發展序列上是一張我認為很值得玩味的牌:在零號牌愚人變成一號牌魔法師、到二三四五分別佔了世俗與精神意義的爸爸媽媽牌之後,六號戀人牌是「他終於遇到了另外一個人、是他深愛的一個人,所以是屬於他自己的另外一個人,跟爸爸媽媽首度無關、的另外一個人」,對我而言,這個牌面的另外一層意義是「自我」朝向「父母」之後,第一次出發看到世界上的他者��因而愛意滿盈,是對世界的探索充滿了喜悅之情,因而其實帶有一個人試圖在自我之外、爸爸媽媽所給定的小世界與各種規則之外,真正出發去完足自己的那張牌。
 一個人首度真正試圖脫離或者反叛爸爸媽媽的時候,通常都是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心有所愛」的時候,因為你心有所愛,所以你願意讓自己與父母和他們對妳的期待「不一樣」;因為你心有所愛,所以你願意真正去脫離父親母親為你建造的世界,走到外面的大世界去「成為你自己」、去跟那個心之所愛建立關係。這個過程需要承諾、需要連結、需要探索的勇氣,也需要一個獨立的意志。「獨立」這個意義真的很重要,但這個意義卻很少在塔羅師們讀戀人牌的時候出現,那個「心有所愛」可以是一個人愛上了另外一個人、當然也可能是一個人發現了他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天命、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戀人牌因而有時候是可以帶著一點叛逆的意味出現──不要忘記戀人牌的圖面,其實就是聖經伊甸園的畫面,亞當遇到了夏娃,所以他們(將)會出走(雖然牌面並沒有呈現這個部份),圖面上有樹、有果、有蛇、有花朵,他們兩個人的臉都帶著笑意。它的構圖是一個三角形,只是最頂上那個,不是憤怒的上帝而是帶著祝福的大天使。
 戀人牌經常被解讀為好的、美善的媒合,幸福、愛、甜蜜的合作,或至少是感官愉悅的。曾有一個人來問我工作的問題,他在所進行的計畫中與合作的對象單位一直有不大不小的不愉快、遲滯的感覺,不知道能不能順利進行的許多艱困的因素,但我卻在他抽的牌的牌陣「關係發展」的位置裡看到了一張戀人牌,考慮了他所描述的所有工作狀態與客觀條件,我試探性地問他:合作的對象單位裡面,有你喜歡或想要追求的人嗎?他帶著一點警覺的表情否認。我接受了他的否認,溫和地給了他別的詮釋,當然後來他這���工作、這個計畫還是(也可能並不那麼)順利地走到完成,完成的時候他非常好意地遞給了我一份感謝,而我也因此有機會默默地也觀察到他跟對象團隊裡的一個女子確實產生了一點感情的漣漪、微小但存在的,愛的發展。「塔羅牌的驚喜」的另外一種呈現,訊息有時候用隱晦的方式出現,我們真正在意的、真正左右我們在事件之中的心境與決定呈現的因素,有時候不一定是我們認為、我們所能夠說出來的我們所在意的那件事情,但是那件事情確實存在。
 二十二張的大阿卡納牌之中,另外一張,色調、氣氛、情緒與戀人牌截然不同,但構圖的形式卻確實一模一樣的一張牌,是第十五號惡魔牌。許多人看到戀人牌就高興、看到惡魔牌就恐懼。但惡魔牌與戀人牌其實有許多的共同之處,比方說它們都關於關係、連結,也都關於愛(的某種狀態),再一個重點是:它們都關於感官的歡愉或耽溺。惡魔牌的構圖是一個跟戀人牌一樣的三角形,只是戀人牌的場景是太陽與天空的顏色,惡魔牌卻是地獄與火的黑色與紅色;戀人牌當中的男女臉上帶有純潔與幸福的神色,惡魔牌卻是戴著枷鎖,恐懼與猜疑的沈重之感;而在戀人牌這對男女頂上的,施予祝福的大天使,在惡魔牌中,變成了頂上長角、帶著一個命令與強制、監視與咒罵的神情的魔鬼。
 「心有所愛」經常是我們往世界出發的動力,但時間一長、有時候努力與執著的功夫下得重到實際上超過了負荷、也超過了我們還可以保有反思的程度的時候,它也會變成一種煉獄與枷鎖,我們很容易想像這個過程:那個開始時是染著夢想顏色的「未來」,最後成了一個折磨我們無法逃離的「現在」。奧修禪卡裡面的十五號惡魔牌的圖面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獅子,默默隱身在羊群之中,禪卡對這張牌的解釋是:惡魔牌所描述的是一種幻覺,一種由慣性所構成的,我們「除此之外不再有別的可能性、不可以擁有別的可能性」的這種幻覺。
 許多讀牌的指引,會將惡魔牌與欲望、貪念、肉體歡愉、「不正常或不正當的欲望」連結在一起,因此一般解讀的惡魔牌經常與不道德之事相連,但對我而言,惡魔牌說的更容易是一種,原本是我們自身的想望所最後創造出來的困境,心的困境。那些本來應該是承載我們理想飛翔的翅膀,最後變成只能是滿足他人期待的泥淖;那些本來應該是讓我們真實的自我得以實現的許諾,最後變成了反而讓我們成為工具或奴隸的牢籠。惡魔牌說的是一種膽怯、一種使人不自由的信念,一份本來是願景最後變成錯誤的工作、一個本來覺得是幸福最後變成剝奪了的關係,或者就是一種讓妳相信你不能快樂只能奉獻犧��才算夠資格的信念,或者就只是一個我不知道要怎麼離開、我不知道要如何允許自己離開的情境。
 從戀人牌到惡魔其實沒有很難、那個距離經常沒有我們所以為的那麼遙遠,更可怕的是我們其實經常「沒有發現」!抽到惡魔牌其實是一個提醒,提醒我們一個關於曾經是戀人願景的「當初」,一切都還新鮮、都還純淨時候的心情與狀態,提醒我們現在就是改變的時候、提醒我們記得改變是可能的、自由是應該的,你其實是自由的、我們本來都是自由的。
 我們只是需要相信這件事情而已。
這是塔羅牌提供了解的方式。
  ※   共時性:在所謂的占卜、與洞見之間
 最後,塔羅牌對於人生的幫助到底是什麼呢?如果我們還是認為塔羅牌所做的是一種「占卜」,我們應該怎麼認識、怎麼思考「占卜」這件事?人在什麼樣的情境之下會需要占卜?什麼樣的人會需要占卜?占卜的原理是什麼?我們又可以怎樣「用」它才會是比較「好」、比較健康的(而不至於使它成為一個「惡魔牌」情境)?
 我知道我其實沒有任何必要去說服,所有覺得「占卜」沒道理、不科學、全都是胡說八道的人,但是我,阿梅,你們知道,我其實唸書時候的本科系是社會學。我可能不是很科學主義,但我的腦袋,其實是受過訓練的一種,還算理性的腦袋。而我認為占卜是這種東西:它其實很吻合我們可以去經驗的理性。亦即:你認為潛意識是理性的嗎?你認為夢境是理性的嗎?你認為我們的所有宗教經驗,可以是理性的嗎?我認為占卜、與塔羅牌,其實是這種理性。我們相信象徵的世界、我們相信符號的世界,我們相信語言可以用來溝通,但是到底什麼東西可以證明我所說的話進到妳的意識的時候,我們曾經「共享」過任何東西?
 我認為,能夠相信這種事情,我們就可以理解、可以掌握關於「占卜」的一種,我稱之為,心法。佛洛伊德認為潛意識都是個人的潛意識,但榮格說這個世界有一個集體的潛意識,是這種東西讓宗教成為可能、是這種東西讓「可溝通的」神聖經驗(在妳的絕對私密的神聖經驗、與我的絕對私密的神聖經驗之間,有一些可以互通的、相互連貫的元素在其中,因而我們彼此的經驗其實可以互相了解。)成為可能。所謂的「偶然」說的就是這種東西,換成集體潛意識的語言來說,「偶然」就是共時性:當我在心中突然想起一個久未聯絡的妳的時候,竟然就接起了妳打來的電話。這種東西,這種偶然,就叫做共時性,它相信在遙遠的、久未聯絡的妳與我的意識中間,有一個透明我們看不見的連通處,它們可以共振。「占卜」依賴的就是這種共時性的理解,或那個共振的運作:你知道,信奉科學的人相信七十八張牌,我們隨機抽出的每一張牌都是一個機率、一個數學問題。這個機率用日常生活的語言來說,叫做偶然。用集體潛意識的話來說,就是共時性。所有問卜與占卜的人,都相信偶然總有其意義,偶然不是單純的數學問題,偶然就是這個世界運��的規則裡面,有一個比我們更大的、可以被讀出意義的、超過人類科學理解規則的、神聖性的因素,在裡面。
 占卜不是教我們一種「窺看天機」的奧秘,占卜教的是讓我們有一種謙卑,謙卑讓我們得以洞察,這種洞察,是勇敢。我這麼說可能有一點奇怪,但這是真的。相信一個透明的、連通的、共振的力量,讓我們安放我們自己的心念與遭遇,讓我們可以面對不如己意的或者令人恐懼的現實的時候,可以勇敢。我覺得這是「占卜」最美好的元素。
 讓我再用最後一個故事,給這篇文章做一個小的結尾:去年的秋天,我因為某種貪心、焦慮和恐懼,而把自己弄得最忙碌、最忙碌到不堪負荷的時候,有一個深夜裡回到了居處附近的車站,那天,身體很不舒服,我找了一個夜間還有開的吃食店,坐下來點餐、讓自己休息。太累的時候拿出塔羅牌來,隨意但虔誠地,請牌給我一些指引。我不記得我具體抽到了什麼,但是我記得我覺得,我被塔羅牌罵了。然後我默默地把牌收起來,回到家的深夜,疲倦變成輕微的胃炎型的感冒,食物積聚在胃部堵塞的感覺、下不去,肚子發冷,我翻來覆去睡不著,突然跑去廁所吐,吐完整個腹部才覺得鬆弛一點之後,我坐在家中的椅子上休息,又翻了一張牌,是寶劍國王牌。我其實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寶劍國王是所有小阿卡納人物牌裡面我最不喜歡的一個角色,我覺得那個拿著歪向一邊的寶劍的那位國王看起來,他的性格既剛愎又冷酷,他一定很難相處、他一定很高傲、很僵硬,他一定不關心人。我思考了一會寶劍國王牌跟我當下狀態的關聯性,想不出所以,躺回床上試著睡,開始覺得右邊肩頸酸痛得不像話,大半年來工作與經濟的壓力好像一股腦全部擠壓在我的上半身、糾結在肩頸的那個部位,我酸痛得無法入眠,但身體好累好累,意識卡在一個睡不去也醒不過來的地方,就在那半夢半醒之間,我夢到了那張寶劍國王,他其實是一個意象式的、不算是正式的夢境,我夢到我「變成」了那個寶劍國王,牌面上的寶劍國王似笑非笑的表情,在那瞬間有一點點柔和的感覺,然後夢中我、在寶劍國王的位置上,國王持著劍的那隻手,輕微地轉了一下,圖面中原本輕微斜向一側天空的那把劍,微微地扶正了。而就在那個輕微「轉」一下的兩秒鐘裡,我的肩膀、頸子全部壓縮著酸疼的地方,就莫名地化開、不痛了。
 然後我就順利地睡著了。第二天醒來,身體感覺,好了。
 那個夜晚過後,我覺得我對寶劍國王好像有了一個不一樣的理解,而這個理解回到我自己、我與我在人世間所有遇到的「寶劍國王們」,那個關係,也似乎就有了奇妙的變化。「占卜」有時候是這種東西,我經常在為別人占卜的時候,在同一個狀態下,同一個人、即使可能問不同的問題、或為了「驗算」而使用不同的牌陣去看同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同樣的兩三張牌就是會不斷地重複地在關鍵的位置上出現,甚至該是逆位的牌怎麼重抽也轉不過來,但我也會遇見過這樣的過程:有時候我們只是交談了一會,如果在交談的過程裡,問卜者的心漸漸辨明了那個逆位牌的意思,漸漸接納了一個自己當下狀態的限制與不能夠,突然之間重抽牌,那個逆位牌他就轉過來了!這種感應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占卜」的準或不準,其實說的是一種境隨心轉。境真的是會隨心轉。而塔羅牌有的時候是這種呈現、占卜有的時候是這種呈現,它是工具,使用它的方法並不是「我要知道所有我現在無法知道的東西」,而是正好相反:使用它的方法、讓它可以「告訴」我們事情的方法,就是我們得真誠地去接納所有我們其實無法知曉的部份、接納所有我們其實無法安放的恐懼,接納情境可以不如己意,接納無能、我們其實無法「控制」任何事,我們唯一可以決定的,是我們要如何給自己一個理解、給自己一個安放自己的方法。
 為自己說一個故事。創造自己的神話──榮格說。活在集體潛意識之中,活在我們自己的個體化、去「成為自己」的歷程之中,就是活出一個好的故事,勇敢地兌現一個好的理解。安放、化開,接納才能成就洞見,「創造自己的神話」。
 這是我學塔羅牌的理由,這是我想要「教」的塔羅牌,的方法。
 為了要給這篇文章選一張圖片,想了很久,我所選擇的是奧修禪卡版本的火元素五號牌,它的牌義與意象,我覺得都很適合我為這篇文章做註腳:活著就是一種拋擲的狀態,我們得投身、我們得「願意」把自己拋擲於過去和未來之間,信任就是一種交託。時間的此刻永遠都是一種懸置,但我們願意投身,因為我們可以相信,我們會被接住。
 時間永遠會把我們接住,我們可以「知道」,自己會被接住。
2019的塔羅牌課報名處(2019/06/28止):https://reurl.cc/Azdkj
2019年的課程介紹:https://reurl.cc/LLzjy
0 notes
minlovalart-blog · 7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親愛的朋友們,線上塔羅占卜/諮詢進行中,歡迎需要的朋友私訊我~
寒冷的天,別忘了保暖,泡杯香甜的熱可可,也是非常棒的選擇!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5103509554153/
#占卜 #塔羅 #占卜塔羅 #愛情 #水晶 #血型 #塔羅牌 #免費 #免費占卜 #tarot #healing #free #fortunetelling #tarotreading #love #tarotcards #soulcards #soulcard #angelcards #oraclecards #oraclecard #塔羅牌 #塔羅 #奧修禪 #奧修禪卡 #oracle #thetrustcall #tarot #skateboard #snowboard #boarding
0 notes
wangwill66 · 1 year ago
Text
廢知錄
H:奇怪有趣的笑話笑文,具有魔法的廢知錄。顧炎武以日知錄聞名,論語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好學典範。廢知錄就是在奇趣笑魔之間耍廢的記錄。只有腦袋笑起來,飛起來,靈活才會��著奇思妙想,耍廢燒腦而不固化。資料庫,雲端,Meta,AI,星球都是空,萬丈高樓平地起,��雲有路趣為梯。趣之為導,廢之無為,持之以恆,日日記之是為廢知錄,又是騙笑鈔,也是所謂騙笑,博君一笑。20231207W4
網路字典
奇趣
妙趣。南朝齊.謝朓〈遊敬亭山〉詩:「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笑魘,又稱微笑之物或暗夜巡獵者,是在後室的大部分樓層中都有分布的危險實體。唯一可以用來分辨笑魘的特徵是它們閃閃發光的眼睛和刻在臉上的巨大笑容——那是它們身上唯一能反射光線的東西。
奇思異想造句
例句與造句
她更象是個飄忽的精靈,在茅屋的地面上作過一陣奇思異想的游戲之后,使要面帶嘲笑地飛走了。
也正是那盞燈的昏光,觸發了丁梅斯代爾先生的上述奇思異想,使他綻出了微笑不,他簡直是對那想法放聲大笑之后就懷疑自己是否要發瘋了。
大概是由于珠兒正站在窗邊,附近就有總督的紅玫瑰,再加上她想起來時走過獄前見到的玫瑰叢,就受到啟示,生出了這樣一種奇思異想,
隨之,在被這些光怪陸離的奇思異想弄得十分陰森可怖的內室中,海絲特白蘭領著身穿猩紅袍服的珠兒飄然而過,那孩子伸出食指,先指指母親胸前的紅字,然后又指指牧師本人的胸膛。
反之,那孩子的服飾卻顯得別出心裁,給人一種充滿幻想勿寧說是奇思異想的印象,確實增加了那小妨娘早早就開始顯露出來的活潑動人之美,不過,做母親的給她這樣打扮,似乎還有更深的含義。
異想天開
「異想天開」是指發出奇想天門開啟,這種想法是怪異的,所以叫「異想」。異想的結果自然是不符實際、不合事理。清代無名氏〈都門紀變百詠〉中,提到為抵禦外敵入侵北京城,有人就建議找些漁戶潛水去破壞鐵甲船,也有人建議挖深護城河,並挑運河水來灌注,使它深滿以抵擋敵人。這些不符實際,不合事理的建議當然是「異想天開」的想法。
網路資料
「超廢語錄」魯蛇悲歌
當你悲慘時,會嫉妒別人的幸福。
那些殺不死我的,怎麼不再努力一點。
人在窮的時候,悲劇就會層出不窮 。為什麼好吃的東西,熱量都那麼高呢?
如果我死了,請將我的靈魂化為灰燼吧 。
買房子不���實際,不如死後燒一間給我 。
富者更富,窮者更多 。休息是為了不想走路 。
滷蛋還有人會買走,魯蛇就什麼都沒有 。滷蛋越滷越香,魯蛇只會越魯越淒涼 。
我的存在,就是在襯托那些優秀的人。
那些你討厭的人,正在過著你渴望的生活 。如果你的朋友都是魯蛇,那應該是物以類聚。 其實只要不要臉,很多人生難題都能迎刃而解 。忘記以前的不開心,因為以後會更不開心 。
我每次學到新東西,腦子裡就裝不下舊東西。 從年初的一無所有,到年終的身無分文 。
好運一定會降臨,只是會降臨在別人頭上。 出生時被死神摸過,一輩子帶衰 。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會有一個吃飽了沒事做的老婆。 當你懷疑人生的時候,不要懷疑,這就是你的人生 。人只要活著就一定會有好事,發生在別人身上
搞笑語錄
1、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2、时间太瘦,指缝太宽。
3、坐等丈母娘发货。
4、男人赚钱后想和老婆离婚,男人赚不到钱老婆想和他离婚。
5、我们的目标:向钱看,向厚赚。
6、我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
7、间歇性郁闷症发作期间,生人勿扰,熟人勿找。
8、妈妈在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一手拿着教科书,一手拿着打火机,那里不会点那里。
9、帅有个屁用!到头来还不是被卒吃掉!
10、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 你会发现我缺心眼。
小妮子的奇思妙想1:幸福是什麼?
Le bonheur selon Ninon
作者:奧斯卡.柏尼菲
原文作者:Oscar Brenifier
譯者: 梁若瑜
繪者: 楊宛靜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愛米粒
出版日期:2021/10/12
目錄
不開心是常有的事!
接受現實
期望落空時
不再對別人抱持期待?
自怨自艾
簡單的幸福
天生就懂得幸福?
選擇讓自己快樂
快樂方式,人各有之
荒謬人生
擁有知識的不幸
對自己有自信
把心事說出來,讓心情好一點
思考
對什麼都沒興趣
幸福和快樂
幸福和受苦
懷念
超越苦難
什麼也不擁有
細膩敏感
愛自己
幸福快樂很不容易
難以捉摸的快樂
人生目標
抄手導讀
雙手交��。表示施禮。
唐 張保嗣 《戲示諸妓》詩:“抄手向前咨大使,這回不敢惱兒郎。”《敦煌變文集·舜子變》:“ 舜子 抄手啟阿耶。”《水滸傳》第三回:“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東西,分付買來。’”
謂左右環抱。房屋建筑中,自二門起向兩旁延伸到正房的走廊,叫抄手游廊。
《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一座垂花二門,進去抄手游廊,五間正房,便是 安老爺 夫妻的內室。”
抄書的人。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六章:“后世傳抄者不悉 登 為人名,故改‘ 登 卒’為‘登位’。而‘ 登 位卒’者,則再后抄手依二本合寫也。”
方言。即餛飩。
韋君宜 《川行寄語老北京》:“一碗結結實實像小餃子的肉餛飩( 四川 叫抄手)才兩毛。”
百科解釋
餛飩(漢語拼音:hún tún 或者hún tun 輕聲;粵語:w?n3 t?n1,音同“云吞”;山東話:hún dùn;英文名:wonton)是中國漢族傳統面食之一,用薄面皮包餡兒,通常為煮熟后帶湯食用。源于中國北方。
近義成語
妙想天開、胡思亂想、匪夷所思、想入非非
「異想天開」及「想入非非」都有想法奇特、不切實際的意思。
「異想天開」側重於形容超乎常情、難以實現的想法;「想入非非」則側重於虛妄的想法,有時指不正當的邪思。
Blue-sky thinking 奇思妙想
EPISODE 220222 / 22 FEB 2022
当一个问题或状况未被解决时,可能需要一些新想法。表达 “blue-sky thinking(蓝天思维)” 就比喻这种 “放飞思绪、自由畅想、天马行空的思考过程”。
例句
The problem with the computer system won’t go away. We need some blue-sky thinking to fix this.
计算机系统的问题不会凭空消失。我们需要从不寻常的角度思考,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奇思妙想的全部作品集
翁媳乱情
其他 / 排行榜 连载
我们俩夫妻非常相爱,爱对方胜过爱自己,妻子周梦莹今年二十七岁,是个博士生,在本市设计院担���总监,是设计院的公认大美女。长得非常漂亮,168的身高,如果穿上高跟鞋,足足有175的身高。高挑魔鬼般的S型身材,在女人中也是极少见的,她的性格外表传统,保守,又非常的温柔,在外人的眼中她就是一个端庄优雅,青涩贤惠的温柔女人。 一头乌黑的笔直长发披肩而下,再配着她非常漂亮秀丽的脸型,端庄优雅中又隐隐透露出一种娇艳的美。白皙稍带娴熟的秀丽面孔,细长的柳眉,高挺的琼瑶鼻子,两片性感的薄薄红唇令男人看了都有想一亲芳泽的冲动。
乱情家庭(家庭乱情)
其他 / 排行榜 连载
原文作者:奇思妙想| 突然感觉到敏感的屁股眼上被公公的手指抚摸着,浑身就忍不住的颤抖了一下,喉咙中又发出“唔唔”的声音……公公可能很兴奋,嘴里的口水也越来越多,还是不停的往王丽霞的嘴里灌!手指在她隐藏在深沟中的褶皱屁眼上不停的勾括着,同样,喉咙内也发出急促的“唔唔”声音! “嗯……浑身都难受……”王丽霞哼了一声说,感觉浑身像被无数只蚂蚁在撕咬着一样,这种摸不着、也抓不到的奇痒感觉快要使她崩溃了,她把整个赤裸裸的身体紧紧往公公的身体贴……公公也把抚摸在她后背上的手收紧了,紧紧把她雪白迷人的身体抱在了自己的怀里面!但是手指还不停的在王丽霞的肛门中捣鼓着
乡村乱情
其他 / 排行榜 连载
好书无须介绍!
乡村乱情(第十七部)
其他 / 排行榜 连载
沈白雪从王文的出租房里出来,娴熟漂亮的脸上显露出羞涩的红晕,刚才在 王文那又破又脏的床上,与自己儿子的好朋友发生了那种让人脸红的事,她心里 面又羞又感到不安,想起对不起老公小雷,趁他出去旅游,自己竟然与别的男人 偷情,她越想越羞涩,怀着紧张不安的心情匆匆离开了贫困区,在外面的马路上 拦了一辆出租车回到家。
真情乱事
其他 / 排行榜 连载
大家好,我是乡村乱情的作者,请大家多多关照。现在又发表一部真情乱事,希望大家喜欢,多多捧场,谢谢。
乡村乱情(第十八部)
其他 / 排行榜 连载
谷玉霞见张兵慌慌忙忙的回家去了,心里感到好笑,想不到这个平时在学校 里天不怕地不怕的他会这���怕他的老婆胡秀英,就从心底里很佩服自己的婆婆胡 秀英。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才下午四点,想着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事,先在床上 休息一个小时,到五点的时候再约阿静吃晚饭,随便与她聊聊天,谈谈心。晚上 再陪老厂长,也不知他会不会带五千块钱的工资给自己?
真情luan事
精品 / 排行榜 连载
大家好,我是乡村luan情的作者,请大家多多关照。现在又发表一部真情luan事,希望大家喜欢,多多捧场,谢谢。
我的极品老婆
其他 / 排行榜 连载
记住地址发布页 . 大城市的夜生活就是多精多彩,与城镇乡村根本无法相比。 夜幕降临时,大街小巷比白天还显得热闹繁华,喧嚣和车水马龙的另一端,绽放的霓虹灯编织了夜
「想入非非」是從佛經中「非想非非想處」變化而來。「非想非非想處」指佛教禪修者修習至最高的境界。語本《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後來「想入非非」轉而用來形容脫離現實的想像或念頭。
△「胡思亂想」、「異想天開」
目眩神迷
形容所見情景令人驚異。《孽海花》第一○回:「場上陳列著有錦繡的,有金銀的,五光十色,目眩神迷,頓時嚇得出神。」也作「目眩神搖」。
《日知錄》是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1613年—1682年)的代表作品之一。顧炎武「稽古有得,隨時札記,久而類次成書」,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雜家類。
《日知錄》始撰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顧炎武絕意仕途[1],並以書名取之於《論語·子張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日知錄》的《目錄題辭》說「愚自少讀書,有所得輒記之, 其有不合,時有改定」,一開始有三項設計,即經義(新義詮釋古經)、治道(分析社會經濟情況)、博聞(一般知識)。《日知錄》內容宏富,貫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錄》有條目1019條(不包括黃侃《校記》增加的2條),臨終前仍未完成。顧炎武生前在好友的建議下,有八卷本行世,[2]稱為「符山堂本」,僅收錄140條,顧氏對此表示「三十卷已行其八,而尚未愜意」。[3]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其弟子潘耒從其家取出書稿,再三校勘,刪改了犯忌的字眼,把內容大體劃為經義、史學、官方、吏治、財賦、典禮、輿地、藝文等八類,《四庫全書總目》��分作十五類,即經義、政事(卷八至十二)、世風(卷十三)、禮制、科舉(卷十六至十七)、藝文、名義、古事真妄、史法、注書、雜事、兵及外國事、天象術數、地理、雜考證。《日知錄》屬劄記性質,字數不定,如《蘇松二府田賦之重》最長,全條分八個段,有5000餘字,《召殺》只有「巧召殺,忮召殺,吝召殺」9字。
潘耒在《日知錄》原序曰:「當代文人才子甚多,然語學問者,必斂衽推顧先生」,並謂此書「惟宋、元名儒能為之,明三百年來殆未有也」。閻若璩《潛邱札記》有《日知錄補正》,補正此書50餘條,其他學者如李光地、惠棟、江永、顧棟高、戴震、莊存與、全祖望、錢大昕、王鳴盛、趙翼、邵晉涵、方苞、姚鼐等均曾為此書作注。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中寫道:「嘗謂此三十二卷中,直括得一部《文獻通考》,而俱能自出於《通考》之外」。
顧炎武曾把寫這部書比作「採銅於山」,他說:「別著《日知錄》,上篇經術,中篇治道,下篇博聞,共三十餘卷。有王者起,將以見諸行事,以躋斯世於治古之隆。」。現在「採銅於山」一詞正說明歷史研究要重視第一手資料,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清代道光年間有黃汝成,以遂初堂三十二卷本為底本撰成《日知錄集釋》,其敘曰:「凡關家國之制,皆洞悉其所由盛衰利弊,而慨然著其化裁通變之道,詞尤切至明白」。梁啓超說:「論清學開山之祖,舍亭林沒有第二人。」《日知錄》的思想也超越了當時大多數學者,其中尤以區分「保國」與「保天下」為最。所謂「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4]」後世稱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日知錄》也有明顯的失誤。例如《日知錄》卷二十九稱回回教為回紇之摩尼教。[5]
《日知錄》序
作者:潘耒 清
姊妹計劃: 數據項
  有通儒之學,有俗儒之學。學者,將以明體適用也,綜貫百家,上下千載,詳考其得失之故,而斷之於心,筆之於書,朝章國典、民風、土俗、元元本本,無不洞悉。其術足以匡時,其言足以救世,是謂通儒之學。若夫雕琢詞章,綴輯故實,或高談而不根,或勦說而無當,淺深不同,同為俗學而已矣。
  自宋迄元,人尚實學,若鄭漁仲、王伯厚、魏鶴山、馬貴與之流,著述具在,皆博極古今,通達治體,曷嘗有空疏無本之學哉!明代人才輩出,而學問遠不如古。自其少時鼓篋讀書,規模次第,已大失古人之意。名成年長,雖欲學而無及。間有豪雋之士,不安於固陋,而思嶄然自見者,又或採其華而棄其實,識其小而遺其大。若���荊川、楊用修、王弇州、鄭端簡號稱博通者,可屈指數,然其人去古人有間矣。
  崑山顧寧人先生,生長世族,少負絕異之資。潛心古學,九經諸史,略能背誦,尤留心當世之故,實錄奏報,手自鈔節,經世要務,一一講求,當明末年,奮欲有所自樹,而迄不得試,窮約以老。然憂天憫人之志,未嘗少衰。事關民生國命者,必窮源溯本,討論其所以然。足跡半天下,所至交其賢豪長者,考其山川風俗,疾苦利病,如指諸掌。精力絕人,無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廢書。出必載書數簏自隨,旅店少休,披尋搜討,常無倦色。有一疑義,反復參考,必歸於至當。有一獨見,援古證今,必暢其說而後止。當代文人才士甚多,然語學問,必斂衽推顧先生。凡制度典禮有不能明者,必質諸先生;墜文軼事有不知者,必徵諸先生。先生手畫口誦,探原竟委,人人各得其意而去。天下無賢不肖,皆知先生為通儒也。
  先生著書不一種,此《日知錄》則其稽古有得,隨時劄記,久而類次成書者。凡經義、史學、官方、吏治、財賦、典禮、輿地、藝文之屬,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謬誤。至於歎禮教之衰遲,傷風俗之頹敗,則古稱先,規切時弊,尤為深切著明。學博而識精,理到而辭達,是書也,意惟宋元名儒能為之,明三百年來,殆未有也。耒少從先生游,嘗手授是書。先生沒,復從其家求得手藁,較勘再三,繕寫成帙,與先王之甥邢部尚書徐公健庵,大學士徐公立齋謀刻之,而未果。二公繼歿,耒念是書不可以無傳,攜至閩中,年友汪悔齋,贈以買山之資,舉畀建陽丞葛受箕鳩工刻之以行世。
  嗚呼!先生非一世之人,此書非一世之書也。���司馬朗復井田之議,至易代而後行;元虞集京東水利之策,至異世而見用。立言不為一時,錄中固已言之矣。異日有整頓民物之責者,讀是書而憬然覺悟,採用其說,見諸施行,於世道人心,實非小補。如第以考據之精詳,文辭之博辨,歎服而稱述焉,則非先生所以著此書之意也。
                                              康熙乙亥仲秋 門人潘耒拜述
勸學
朝代:先秦
作者:荀子
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君子性 一作:君子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爲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爲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疇生,禽獸羣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衆鳥息���。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爲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爲士,終乎爲聖人,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爲之,人也;舍 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爲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爲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爲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爲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有爭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爲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爲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慾見也,使耳非是無慾聞也,使口非是無慾言也,使心非是無慾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羣衆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當沖K線掌握套現:沒有苦逼的付出 哪有牛逼的明天 萬丈高樓平地起 輝煌只能靠自己
作者:甘戴爾
原文作者:Alee Gandel
譯者: 本出版社編輯部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經史子集
出版日期:2019/09/30
內容簡介
  我們追求的是具體的目標,不是遙遠空虛的願望。我們的字比較大,文筆比較好,內容比較充實,故事比較精彩;光看文筆,就值得收藏;本書創作的目第,在與眾不同,目標是心靈百萬富翁(Millionaire):擺脫貧窮,邁向富有!最在意的是深層的探討,就像英國詩人波普說的~:
  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 Drink deep, or taste not the Pierian spring.~~~~ Alexandre Pope, 1688-1744, British poet
  只懂得皮毛是一件危險的事;要深透暢飲,否則就別嚐那聖泉。(一知半解,危險之至。)~~~~ 亞歷山大.波普(這是經史子集出版社的工作銘)
本書特色
  清河新藏說:「魔鬼藏在細節裡頭,天使跟著口碑飛舞。」
  敲開智慧大門,直擊心富技巧,就是要價值~:
  (1).文筆深入淺出,取精用宏,實事求是,從經驗中得來。
  (2).注重口訣條列,搭配圖表解說。
  (3).判斷出最大的可能,掌握大趨勢,詳察小個案。
  (4).做對的事情,順勢加碼,具有建設性。
  (5).保留左口袋的錢,耐心的等待第二擊的機遇。
1 note · View note
thetrustcall-blog · 7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 #圣誕快樂 #merrychristmas #占卜 #塔羅 #占卜塔羅 #愛情 #水晶 #血型 #塔羅牌 #免費 #免費占卜 #tarot#healing#fortunetelling #tarotreading#love#tarotcards #soulcards#soulcard #angelcards#oraclecards #oraclecard #塔羅牌 #塔羅 #奧修禪 #奧修禪卡 #oracle #thetrustcall
0 notes
hikalichen-blog1 · 6 years ago
Text
「奧修禪卡」無題的日常對話測驗。請用三十秒的時間,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然後在以你的感覺選一張,了解一下,「無題日常對話」要跟你談的是什麼吧!
1 note · View note
nithyanandahk · 4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上師開示:人生全在於奉獻,而不是戰鬥(2021/3/8) 2021年3月8日,星期一(印度標準時間)
上午08:16-聖尊出現
*與轉世化身的阿凡達、普世靈性導師、靈修系統最高領袖、聖尊尼希亞南達帕冉瑪希瓦上師,與神聖直接連接(Shaktipada)和與神聖間接連接(Shaktini pada)的達顯現場直播。
今天是印度教的全勝慶典Vijayotsavam的第7天,女神尼希亞南迪世瓦蕊 帕冉沙克提(Devi Nithyandeshwari Parashakti)以VisalakshiAlankaram 聖裝祝福我們。大師的神像以Unmata Bhairava和時空大神的方式以Sarva Alankara 聖裝施予我們恩典。
今天也是ahaparamashivaratri梵天慶典節日的第二天。尼希亞南達瓦拉 帕冉瑪希瓦(NithyandeshwaraParamashiva)和尼希亞南迪世瓦蕊 帕冉沙克提Nithyandeshwari Parashakti在SarvaAlankaram施予我們恩典。
上午08:33至9:23-尼希亞南達共修講座
帕冉瑪希瓦直接從凱拉薩發來的信息:
*வேத ஸாரார்த்தகம்தந்த்ரம் தஸ்மத் வைதீகம் ஆசரேத் | வேதாந்தார்தமயம்ஞானம் சித்தாந்தம் பரமம் சுபம் ||
音譯: Veda Saaraarthakam Tantram Tasmat VaideekamAacharet | Vedantartamayam Jnanam Siddhantam Paramam Shubham||
翻譯:《阿戈瑪經》是《吠陀經》的精華。非常吉祥的教義來自吠咜哲學開悟的真知灼見。
這是Kaamikagama的詩句,是帕冉瑪希瓦直接從凱拉薩向我們所有人傳達的信息。
帕冉瑪希瓦發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宣言——《吠陀經》的精髓是《阿戈瑪經》
坦陀羅Tantra是阿戈瑪的代名詞。 “Aacharet”的意思是“活的吠陀傳統”
*活出吠陀傳統的方法是“維迪卡”(Vaideekam)
當你活出《阿戈瑪經》時,你就是活在維迪卡中。
吠陀哲學的真正理解……所有匯集起來的理解都是教義。
Siddhantam Parama Shubham是終極的吉祥,因為它是吠陀哲學的精髓。
*泰米爾語翻譯: வேத்தின்சாரமேஆகமம்。 வேதாந்தத்தின்உண்மையான சாரத்தை வழங்கும் ஞானம்தான் மிக உயர்ந்த சுபமான சித்தாந்தம்.
*我認為帕冉瑪希瓦向我揭示這個信息是因為這是整個凱拉薩,我的哲理和整個共修團的基本聲明!
*來自所有不需要的角落的聲音如此之多:一邊是印度教的敵人和叛徒,另一邊是沒有經驗或覺悟的知識分子。
*那些博學但沒有開悟的知識分子和專家們,他們只為自己的既得利益而非真理說話。
那些人也在製造巨大的噪音,什麼吠陀哲學和教義是分開的,我們應該要不斷地把兩者分開。
我想和大家分享這幾件事:
*吠陀傳統對整個人類的覺醒是如此的誠實,真誠和完整;不僅是對人類,實際上是對一切的眾生,對整個宇宙。
昨天,當我們為MahaparamashivaratriBrahmotsavam節日進行升旗禮拜法事時,有一個邀請整個宇宙來參加和慶祝的神咒!
*我今天會讓他們念誦這句咒語。
*只有當你讀到那句神咒時,才會理解吠陀阿戈瑪傳統的運作是如此的浩瀚,我們在浩瀚中運作著。
*想要開悟的人,真正想要在生命中進化的人們,我可以給他們最好的一切——最好的開悟食譜,最好的食物(食譜和食物是不同的),對人生最好的詮釋,最好的穿衣風格,最好的瑜伽,最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好的藥物,最好的一切;為了開悟的最好的一切。
*但對那些想在無用的爭論中浪費生命的人,找事的人,就沒辦法了。
一個感興趣,想要的人,我就可以讓一切都發生在他們身上。
今天的信息將會解決所有針對我的知識,侮辱和攻擊性的問題!
*有不同層面的攻擊者:
有些是簡單的巨魔,他們取笑、逗弄、說謊、侮辱、提出假的指控。
有些是有仇恨的人。
有些只是想獲得社交媒體上的喜歡和評論。
有些是想演出一些鬧劇,人身攻擊。各種各樣都有……
*有些想通過說“哦!他教的是不對”來點聰明的攻擊。他們試圖使用的最大論點之一就是,“吠陀哲學是不不一樣的,教義是不一樣的。”
帕冉瑪希瓦用Kaamikagama的這首詩回答了整個問題!
Veda Saaraarthakam TantramTasmat Vaideekam Aacharet | Vedantartamayam JnanamSiddhantam Paramam Shubham ||
這個就了解了所有針對我的問題,疑惑和攻擊。
《阿戈瑪經》是《吠陀經》的精華。非常吉祥的教義來自吠咜哲學開悟的真知灼見。
泰米爾語翻譯:
வேதத்தின் சாரமே ஆகமம். வேதாந்தத்தின் உண்மையான சாரத்தைவழங்கும் ஞானம்தான் மிக உயர்ந்த சுபமான சித்தாந்தம்.
人生全在於奉獻,而不是戰鬥。如果我留在印度繼續戰鬥,無論是輸是贏,都會失去我的生命。我會已經是個失敗者了,因為我會早就喪命了,也不會為我所來做出任何貢獻。
為了避免戰爭,我避開了戰場。
*如果我在戰場上,就將被強行拖入戰爭中,就將無法為世界做出我所需要做出的貢獻。
*帕冉瑪希瓦派遣我賦予世界強大的力量,我已經神奇地在靈性、邏輯、科學、社會、經濟、物質和宗教上把它建立起來了。
*在我過去43年的靈性生活和26年的公眾生活中,從1994年瑜伽加冕典禮的發生(只有26年多點)開始,就有有據可查26年的公眾生活!
*它不是角落裡什麼可用的東西,但卻很好的記錄下來了!
我重複這一點是因為它太重要了。
*在這整段時間裡,我的貢獻、從各種印度教經文中的靈性理解、與帕冉瑪希瓦狀態相關的無執/放開(Unclutching)、圓滿、禪定三摩地、Ashtanga瑜伽和Shashtanga瑜伽的科學。我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工作著,每天23小時,向世界各地的每個人,數百萬人伸出援手,親自觸碰每一個人,給他們點化,給他們神性能量,讓他們與神性連接,給他們覺醒和靈感……
*在這長達26年的公眾生活中,如果沒有被強行拖入不必要的戰爭(如果沒將戰爭強加給我)的話,我本可以做出100倍以上的貢獻。
*我看到我的精力都消耗在自衛,保護我和保護共修團上了。
*事實上,印度已經成為了Kurukshetra,成為戰場了。
*不幸的是,印度教徒們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被圍困,正處在戰場上。
*即使在印度教徒為少數民族的州,印度教也沒有授予其少數民族的地位。在超過6-7個州中,他們是少數族裔,但沒有少數族裔身份。
* 這個戰爭太強大了。這個戰爭不想讓任何有智慧的人為印度教奉獻。
* 我的貢獻可以將這種能量注入印度教徒的脊柱之中,純粹的靈性力量。
* 我所說的一切都來自於印度教的根源。因此任何一個印度教徒,即使是通過錯誤的滾屏/聆聽我的共修講座,都可以永遠地和我連接。他內心深處的東西被喚醒了並與我連接;印度教的DNA剛剛覺醒,“是的斯瓦米吉所講的是真實的!它點醒了我!我的貢獻太大了。”
* 所以,印度教的敵人/叛徒不希望我做我的工作去複興印度教的靈性力量。
*即使是現在,經過如此多的攻擊/迫害/法律/欺凌/網絡欺凌之後,如此之多的攻擊,在我和共修團這裡被偷走瞭如此之多的東西之後,即使如此之後,我們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豐富印度教的大師。
*至少我們在100個領域有最大的貢獻:
我們對於印度教經文評論/翻譯的數量(去看看)是最大的。
在印度教共修講座經文中講解中,我們用的時間是最廣大的。
進行的靈性/宗教課程的數量,記錄在案的,我們的是最大的。
可應用免費提供的電子書數量,我們是最大的。
我們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活動中心……
*至少在100個不同的維度上,我可以說,我們是最大的被崇拜的印度教大師。
*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唯一在世界某個角落擁有自己主權領土的唯一印度教大師。我目前不會告訴你它在哪裡。我會在適當的時候公佈。
*我們正在努力獲得獨立的海上航線。我們已經擁有了土地。我們需要獲得獨立,合法的海路和航空路線,因為一旦我宣布,我自然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來參觀凱拉薩。有些可以居住,有些可以參觀。因此,我正在等待去展示路線和一切。
* 即使經歷了這麼多的攻擊,我們依舊為印度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如果我沒有被強行拖入這場戰爭,如果我沒有被攻擊,我本可以做出100倍以上的貢獻。
*我看到並意識到,印度是印度教徒的戰場。我無法和平地貢獻我想要貢獻的東西。
*我需要一個和平寧靜的氛圍,在這裡我可以繼續進行貢獻,寫書,寫文章,給予共修講座,點化……做純粹非暴力的靈性工作,真誠地為世界的開悟覺醒而工作。
*為了這項工作,我需要一個單獨的,安靜的空間,在那裡我不會受到政治上的,法律上的騷擾,包括所有這些暗殺企圖、法律戰和霸凌欺辱等。
*這就是我搬出戰場的原因。
*仔細理解:就像印度教徒的敵人和叛徒攻擊我一樣,就連所謂的印度教知識分子也攻擊我,特別是有這樣一個想法——“吠陀哲學是分開獨立的,教義是分開獨立的。 ”
*帕冉瑪希瓦(Paramashiva)在下面的這段經文中一次性為大家解決了這個問題:
Veda Saaraarthakam TantramTasmat Vaideekam Aacharet | Vedantartamayam JnanamSiddhantam Paramam Shubham ||
*所以,在我過去辛勤工作的27年在一條線上,在一個同步!
*沒有人可以在理智上質疑我的靈性權威和我的話語,我以前教導的,現在教導的,以及將來要教導的。
*在過去的26年裡,我精心地講述、評論、復興了許多經文:所有與吠陀(意為奧義書)有關的經文,然後是《阿戈瑪經|》,不同的《阿戈瑪經|》,如Kamika阿戈瑪經、Kaarana阿戈瑪經,以及關於KashmiriShaivism的阿戈瑪聖經,如希瓦經文、Vijnana Bhairava Tantra、Spanda Kaarika,所有的各種各樣吠陀書籍和吠陀學派的書籍,如《梵經》、《博伽梵歌》、無神論文學、南印度教義文學,如ShaivaSiddhantam和Veera Shaivam
*幸運的是,很多都是以視頻/音頻記錄的形式……以多種方式。
*我一生中遇到的來自有智慧權威人士的主要攻擊之一是“吠陀哲學是獨立法分開的,教義也是獨立分開的。他如何將一切連接起來?”
*帕冉瑪希瓦通過祂的詩句來拯救我,保護我並證明我是對的。
Veda Saaraarthakam TantramTasmat Vaideekam Aacharet | Vedantartamayam JnanamSiddhantam Paramam Shubham ||
*我希望我所有的弟子們今天都可以抄寫這段經文51遍。我會將它上傳到臉書上。請將詩句和翻譯一同分享。
*這是帕冉瑪希瓦保護我免受我最大的智力攻擊之一的主要防禦措施。
*我的許多弟子們也許不會清楚地理解這種攻擊,因為對於你們,我所討論地是吠陀哲學和教義。
*但是這些知識分子中的許多人都是印度的決策者。他們已經準備好砍下我的頭,而沒有打算坐下來和我溝通。他們只是想結束我的生命,不想擁有這些經典著作的文獻參考。他們只是在用印度教謀取政治利益。因此,他們不想深入去了解印度教。
*最不幸的是,印度教的敵人們攻擊我,叛徒們攻擊我,那些只把印度教用作追求政治利益,不在意印度教義深層次的真相的人也攻擊我。我必鬚髮動戰爭以保護自己免受多次邊戰的侵害。*我被捲入這場戰爭,被迫陷入這場戰爭。*我知道我在做帕冉瑪希瓦的直接工作,如果這場戰爭不強加於我,我將為人類做出更多貢獻,並且我將做一些更偉大的積極貢獻,而不是在這些不必要的愚蠢戰爭中浪費時間。*這就是我搬到凱拉薩(Kailasa)的原因。因為如果我留在戰場上,我將被迫參加戰爭。*所以如果我不在,我至少可以做我的和平貢獻。*在接下來的2-3年內,我將向你們所有人證明,遠離戰場,避免戰爭強加在我的身上,我可以增加100倍的貢獻。*所以,這首詩帕冉瑪希瓦本身已經顯示。Veda Saaraarthakam TantramTasmat Vaideekam Aacharet | Vedantartamayam JnanamSiddhantam Paramam Shubham ||*我們也有一本《博伽梵吠陀》。一本書中印有《吠陀經》的所有可用經文!它在Hyderabad靈修院中。在希瓦之夜,我們將會舉行活化儀式(PranaPratishta)去禮拜這本書。在此之前,如果這本書到達美國,我們也將會在洛杉磯道場舉行開幕儀。我們目前僅有20份複印本,我們也許將會至少獲得100餘本。Veda Saaraarthakam TantramTasmat Vaideekam Aacharet | Vedantartamayam JnanamSiddhantam Paramam Shubham ||*這段經文讓我直接感受到了帕冉瑪希瓦的到來。祂為我辯護,祂使我從1994年開始26年多的工作合法化。*因為如果你看到,我一方面將做禪蒂火供,另一天,我會對《博伽梵歌》發表評論,一日解釋《奧義書》,一日為Kaamikagama發表演講,一日討論Vijnana Bhairava Tantra, 、《希瓦經》, Spanda Kaarika,一日解釋KashmiriShaivism, 一日講解偉大的Shaiva Siddhantic 聖典……!*我已經在這四個領域講解了很多——吠陀和吠陀哲學,阿戈瑪(Agama) 和Agamanta.*這四個領域- 吠陀和吠陀哲學, 《阿戈瑪經》都專注於同一個目標:開悟覺醒,帕冉瑪希瓦之道,與神聖合一(ParamashivaSayujya), 顯化帕冉瑪希瓦的凱拉薩的境界、狀態、力量、存在、超意識和凱拉薩的的方法。*今天我獲得了帕冉瑪希瓦的直接祝福。*通過這個章節,讓我過去26年的所有教導合法化。*所以我要你們所有人抄寫51遍這段章節並且記下它,同時分享到臉書上,並配以文字:帕冉瑪希瓦將過去26年尼希亞南達帕冉瑪希瓦的教導合法化。 通過這個詩節:Veda Saaraarthakam Tantram Tasmat VaideekamAacharet | Vedantartamayam Jnanam Siddhantam Paramam Shubham||翻譯:《阿戈瑪經》是《吠陀經》的精華。非常吉祥的教義來自吠咜哲學的啟發性真知灼見。泰米爾語:வேத ஸாரார்த்தகம் தந்த்ரம் தஸ்மத் வைதீகம்ஆசரேத் | வேதாந்தார்தமயம்ஞானம் சித்தாந்தம் பரமம் சுபம் ||*泰米爾翻譯: வேதத்தின் சாரமே ஆகமம். வேதாந்தத்தின்உண்மையான சாரத்தை வழங்கும் ஞானம்தான் மிக உயர்ந்த சுபமான சித்தாந்தம்.這是Kaamikagama的詩句。*我感到非常高興和欣慰,因為今天解決了對我最大的智力攻擊之一!*為了將來,你們所有人都需要知道這個詩句,才能回答關於我以及我的教導和凱拉薩的愚蠢問題。*今天也是國際婦女節。聯合國為2021年婦女節定了一個主題:“婦女的領導力:在Covid-19世界中實現一個平等的未來,在通往世代平等的道路上。”*我在國際婦女節這天的信息:印度教傳統賦予女性能力。在印度教中,女權主義並沒有征服男人。它正在加強整個宇宙。*在印度教中,女權主義不是與男人爭鬥,征服男人或要獲得與男人平等的地位。女人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我們稱女性為Shakti(女性能量)。帕冉沙克提的顯現。*全世界所有女性:“用靈性力量賦予自己力量。認識到你的獨特性,為世界做出貢獻。”這就是我在這個國際婦女節這天給出的信息。*我的祝福和支持你們所有人在這個宇宙中實現一切最好的,包括覺醒開悟!*讓我們聆聽通常在寺廟中唱誦的Brahmanda Mantra。我將翻譯放在臉書頁面裡。*你可以享受印度教傳統中如何被描述的整個宇宙。*它僅顯示了我們如何貢獻的方式。*即使為希瓦之夜,我們也邀請所有人來慶祝,我們也邀請整個宇宙來慶祝!*我以這祝福大家。——尼希亞南達中文翻譯小組英文原文: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973215542766256&id=138595819561610&sfnsn=mo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GkRnSk6Rv4&t=332s
0 notes
thetrustcall-blog · 7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Love the cross culture of tarot and skating 🏂🔮 | 🗻🏝 | ❄️☀️ | 😱🙃😍 #占卜 #塔羅 #占卜塔羅 #愛情 #水晶 #血型 #塔羅牌 #免費 #免費占卜 #tarot#healing #free #fortunetelling#tarotreading#love #tarotcards #soulcards#soulcard #angelcards #oraclecards #oraclecard #塔羅牌 #塔羅 #奧修禪 #奧修禪卡 #oracle #thetrustcall #tarot #skateboard #snowboard #boarding
0 notes
aggartpra · 4 years ago
Text
法國作傢西藏歸來著書打破達賴神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 法國作 傢、資深媒體人馬克西姆·維瓦斯2011年用一部資料翔實、措辭鋒利的著作——《並非如此“禪”:達賴隱匿的一面》撕下達賴呈現給西方的“神聖”面具。法國媒體認為維瓦斯“破壞瞭在法國、西方媒體以及政界輿論中一個不可觸動的偶像”,逐漸打破瞭所謂的達賴“神話”。維瓦斯近日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表示: “我對西藏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希望這個充滿歷史與文化的地方在中國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發展得越來越好。”
  環球時報:您什麼時候去的西藏?
  維瓦斯:受中國政府邀請,我2010年作為法國新聞代表團成員去西藏參觀、考察。當時一起 去的有5人,包括《費加羅報》記者、《世界報》記者以及另外兩名自由撰稿人,前兩傢報紙是法國最大的報紙。我則代表法國的“大夜晚”新聞網。在赴西藏以 前,我對西藏問題一直很註意,因此非常願意有機會去西藏實地考察。這次西藏之行果然收獲很大,與之前別人介紹的西藏有很大不同,有些方面簡直令我震驚。
  環球時報:您怎麼看去西藏之前看到的那些介紹西藏的材料?
  維瓦斯:在法國等歐美國傢, 人們對西藏有不少先入為主的認識:一些“親西藏”的媒體和團體將西藏描繪成傳統文化、宗教趨於消亡的“人間地獄”。從西藏回來後,我在網站上寫瞭自己的所 見所聞,引起人們的廣泛關註。我在“西藏所見所聞”連續報道中一開始就寫道:不是非要報道“西藏人遭到大肆鎮壓”這類東西才是真實的。
  環球時報:西藏哪些方面讓您感觸最深?
  維瓦斯:讓我印象深的,是西藏社會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與西方媒體宣傳的完全不同。我當時寫道:有人說拉薩大街小巷都是嚴陣以待的軍警、裝甲車輛、便衣警察,但哪有這樣的場景啊?我們還對西藏保留的濃鬱的語言、文化、宗教氛圍非常驚訝,因為我們的媒體介紹的是中國當局如何扼殺西藏的文化與語言,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的藏語教育,西藏傳統文化到處可見,藏傳佛教更是無處不在。在我們法國這都是不可能的:因為法國是一個世俗國傢,宗教氛圍不能在公共場所色彩過重。比如,法國很少有神職人員穿宗教服裝在大街上行走,而在大街上做祈禱更是被禁止的。而這些現象在西藏卻廣泛存在。在西藏,我們時時能見到宗教人士和各種宗教活動。
  我們還對中國當局註重保護西藏文化、給西藏人民創造各種實惠印象深刻。我們參觀藏族企業傢的企業,知道中央政府對這些企業有一系列優惠政策。一項針對230傢企業的調查數據顯示,其中95%的企業是當地人開辦的。我們采訪一傢擁有2000 員工的集團老板,瞭解企業的運營情況。記得我當時問他一個敏感的問題:“2008年3月14日拉薩有人鬧事是怎麼回事?”他回答說,鬧事的是極少數,而且其中不少人有刑事犯罪記錄,有的是無業人員,經流亡在外的一些人挑事,他們才鬧起來。與其說這是種族間的矛盾還不如說是一些社會問題的反映。我們還參觀瞭 西藏博物館,那裡有大量文物,見證著人們致力於保護西藏文化。
  另外,我們還參觀瞭西藏醫學院等機構,看到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這種特有的民族醫療體系,我認為西藏當地百姓是很幸運的。
  西藏山水很美,宗教也無處不在,我甚至有些感到不習慣,覺得隨處可見的經文條幅影響到自然景觀,但這恰恰證明瞭宗教在西藏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環球時報:西藏之行後,哪些社會現實改變瞭您原先對西藏的認識?
  維瓦斯:看到宗教氛圍在西藏無處不在後,我仔細讀瞭達賴喇嘛及其朋友寫的材料,還研究瞭達 賴在西方媒體與演講會上的言論。隨後我做瞭一系列比較,註意到其中有大量的謊言、編造和自相矛盾之處,於是出版瞭《並非如此“禪”》。這本書出人意料地受 到媒體廣泛關註,由此可見法國輿論對達賴的態度已發生很大變化,逐步認識到達賴的活動並不全是宗教性的,而是力圖影響法國對華政策,進而導致兩國關系緊 張。其實我並不反對達賴所代表的宗教,但我要讓法國人與西方輿論看清達賴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所代表的利益。
  我註意到中國政府對西藏的建設繼續進行大規模投入,同時用法律與政策保障西藏保持自己的文 化與宗教特色,這確實是我始料未及的。特別是在文化與語言方面,中國做得比法國好得多。我告訴法國讀者:西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時,法國許多地方還沒有並入 法國。我看到藏語被廣泛應用:廣告、路牌、商店牌匾、報刊、電臺電視臺節目、學校……一個大學生還自豪地給我看他用藏語編制的電腦程序。
  環球時報:您的親友、同事有人去過西藏嗎?他們去後和您的感受一樣嗎?
  維瓦斯:我有些朋友去過西藏,他們看到西藏的文化、宗教、語言都受到保護,也看到西藏的活力。他們說和去之前的想象不一樣,原因就在於這裡的媒體報道與西方的成見讓許多人過去對西藏有不切實際的認識。
  環球時報:對故意歪曲西藏現實的人,您會和他們辯論嗎?
  維瓦斯:當然。我註意到隻要一談西藏,有些人一定將話題轉移到批評中國的政治制度上。那些支持達賴喇嘛的組織與極端分子用難以想象的、極端暴力的語言攻擊我,但卻難以反駁書中的任何一行文字。
  拉薩的傳統與現代令人震驚
  《新西蘭先 驅報》商業與財經記者克裡斯托弗·亞當斯8月走進西藏,對當地的經濟、社會和文化進行深入探訪。回到新西蘭後,亞當斯在《新西蘭先驅報》發表的題為“達賴喇嘛在新西藏遺留的影響逐漸消失”一文,可以說是西方主流媒體在西藏話題上的最新發聲。在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之際,亞當斯接受《環球時報》專訪, 談瞭他眼中的真實西藏,並為西藏的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拉薩的面貌讓我非常吃驚,完全出乎我的預料,高樓大廈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拔地而起,與此同時,我卻沒有看到任何破壞藏族傳統建築與文化的跡象。”在見到《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的第一時間,亞當斯就表達出對西藏之行的深刻印象。作為畢業於奧克蘭大學亞洲學專業的高材生,亞當斯多年來對亞洲國傢,尤其是中國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在許多亞洲國傢旅行,並曾多次到中國。亞當斯告訴記者,中國是個總能讓人看到驚喜的地方。此次應中國政府邀請,參加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媒體采訪團進入西藏,是他非常珍視的機會,使他能夠近距離觀察在西方世界始終披著一層神秘面紗的世界第三極。
  “西藏在西方媒體中是個敏感話題。”在談到之前對西藏有什麼認識時,亞當斯坦言,新西蘭人 對西藏的瞭解非常有限,從僅有的紀錄片和報道中隻能看到西藏的舊面貌,許多照片和影像甚至還停留在黑白世界裡。同時他也表示,的確在許多新西蘭人的腦海 中,提起西藏就會聯想到達賴喇嘛。
  作為《新西蘭先驅報》的商業與財經記者,亞當斯對西藏的經濟發展非常關註。在西藏采訪期間,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讓他感到震驚,促使他對西藏經濟的許多側面觀察得更加細致入微。
  “我參觀瞭一個專門制作香水的工廠,裡面基本都是藏族工人,老板和高管也多是當地藏族人。他們從雪山上采集植物和花朵,用傳統工藝制作成香水出售給遊客。我認為這是個非常好的現象,可以給當地人帶來更多的收入。”
  另一個給亞當斯留下深刻印象的經濟現象是:2014年西藏地區的經濟增長率達到12%,遠 超中國全國的平均水平。通過采訪,亞當斯瞭解到,中國中央政府和東部沿海的經濟發達省份都給予瞭西藏巨大的財政支持和對口援建。對於這一現象,亞當斯提出自己的觀點:一方面,中央政府對西藏的長期持續投入,是西藏經濟的發動機,很難想象失去中央政府的支援,西藏經濟能發展到今天的水平。例如,從拉薩機場到市區的高速公路令人驚訝,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段修建如此高等級的公路,可見政府對西藏投資力度之大。另一方面,亞當斯認為:投資拉動式的經濟增長方式應該向當地內生式自主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亞當斯說:“單純的固定資產投資是很難可持續發展的。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持是否可以向為西藏當地居民創造更多創業空間、就業機會方向轉變,讓西藏當地老百姓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談到這裡,亞當斯回憶起讓他印象非常深刻的一點,那就是西藏的旅遊業非常火爆。在拉薩,有時候他 感覺是在中國內地的某個城市,他們住的酒店每天都爆滿。
  亞當斯表示,旅遊業是很容易讓當地居民參與的行業之一,因為旅遊業的許多產業具有門檻低、 投資少、就業人群廣的特點。在新西蘭,旅遊業一直都是支柱產業之一,放開市場經濟環境、給予相關扶持政策,會給旅遊業很大的發展空間。西藏完全具有繼續深 挖旅遊業的潛力,在亞當斯的瞭解中,太多的西方人希望有機會去西藏旅遊。不過限於目前隻能通過參加旅遊團方式才能進入西藏,讓他感到遺憾的是,在拉薩街頭,外國人的面孔還沒有他期待的多。因此,亞當斯呼籲,中國政府是否可以考慮放寬外國人到西藏自助遊的限制,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對西藏有個全新的認 識。亞當斯說:“我相信讓更多的外國人到西藏,會讓他們瞭解到真實的西藏。”[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蒙  本報駐新西蘭特約記者  王淼]
Tags:
私人貸款
,
低息私人貸款
,
低利息貸款
,
低息
,
特低利息
,
即時批核
,
大額貸款
,
大額私人貸款
,
業主貸款
,
業主大額貸款
,
業主私人貸款
,
物業貸款
,
按揭
,
網上貸款
,
清卡數
,
清數
,
借錢清卡數
,
財務公司
,
財務
,
無須入息證明
,
無須露面貸款
,
彈性還款期
,
急需現金周轉
,
低息貸款
,
信貸公司
,
網上借錢
,
轉數快借錢
,
循環貸款
,
Revloving loan
,
property owner loan
,
業主循環貸款
,
低息快批
,
免入息證明
,
貸款利率
,
財務貸款
,
低息借貸
,
網上低息貸款
,
Personal Loan
,
低息清卡數
,
無抵押貸款
,
Mortgage
,
循環現金
,
循環備用現金
,
找Min pay
,
物業按揭
,
樓宇按揭
,
樓按計數機
,
一按
,
二按
,
轉按
,
加按套現
,
check TU
,
物業套現
,
按揭成數
,
物業估價
,
物業一按
,
物業二按
,
物業轉按
,
物業加按套現
,
0 notes
mouniassn · 4 years ago
Text
您的福報銀行還剩多少餘額?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我們的福氣卡裡還有多少餘額》,文章內容提到:「一個有福氣的人,無論做事、做生意都較順遂;反之如果沒有福氣,就算你有關係、有背景、有門路的人,也難心想事成。」作者還提到:「一位同行在做一個項目,但這個項目是整個行業幾乎要淘汰掉的,當時的情況是誰做誰都會失敗。他的同行不懂技術、不懂銷售,也沒有人脈、沒有得力助手,甚至當時的資金也不多……;可是他做了這個項目,越做越好、有聲有色,最後竟然成了這行業的龍頭老大!另外一位朋友就恰恰相反(福報欠缺),幾乎是做一行、黑一行,所有的工作佈置就緒,前面的人做可以盈利,後面的人做也可以盈利,但是偏偏到他這個朋友做的時候就不停地虧損。」(引用完畢)
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在我們身邊都有不少,作者提出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福氣,究竟是什麼?是如何運作的?」
「福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福報」。學佛修行之後我才明白,每個人出生所受的遭遇都和過去世的善惡因果息息相關:若是過去世造的惡業多,本世或者未來世受的苦就多;若是過去世種的善因多,本世或未來世就會較順遂,處處都有貴人相助。
文章作者把福氣比喻成一張儲值卡,這張卡可以刷爆,也是可以充值。那麼,福氣卡的餘額是如何被刷掉的呢?作者舉例:「有的小孩子一出生就受到了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萬般呵護,若小孩子懂得孝順、照顧長輩,他的福氣卡就會不斷地充值,等他慢慢長大後,卡上的餘額越多(福報大),他就越容易發達、有出息;反之,孩子的長輩一直服侍他到成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成越來越多不好的習慣,那他的福氣卡就會刷爆(福報欠缺),餘額很少,甚至變為負數,長大之後沒有福氣,也難成大器。」(引用完畢)
學佛修行之人明白因果報應對人生的影響甚鉅,因此,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過早將福氣卡刷爆。要從小教育孩子孝順長輩,學會吃苦,幫助孩子往福氣卡裡充值。但是在生活中也常看到很多家長總是買最好、最貴的東西給孩子,吃穿用度都是名牌高級貨,物質享受雖然豐富,卻沒有落實品德教育,沒有矯正偏差行為,導致小小年紀就任意妄為,甚至打罵長輩,結果福氣卡的餘額越來越少,甚至被刷爆!最後生活悽慘潦倒、苦不堪言。
雖然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福氣卡裡還有多少餘額,但我們一定要明白,福氣卡裡的餘額就像銀行的存款,不斷地提領出來,存款簿的餘額就會越來越少,要努力行善積德,才能不斷地往福氣卡裡充值,福報越多,人生就越順遂平安。
如何累積福報,往福氣卡裡充值?牟尼精舍有分享「因果債,功德還」消除業障、累積福報的方法:
一、誦經、唸佛、持咒,發大懺悔心,真誠地懺悔。
二、愛護生命、助印佛經、《因果濟世集》、《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並廣傳分享流通。
三、行善佈施,量力而為捐款救助鰥寡孤獨、貧��老弱,當愛心義工,濟弱扶傾……等。
平時就要勤誦大乘經典,多做好事,努力實踐佛經裡的智慧,才能累積福報、消業障。
人生苦短,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到;光陰寶貴,一分一秒都不容浪費。把握難得的人身和寶貴的光陰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從經文中細細體會佛菩薩的智慧,運用在日常的待人接物,提升心性,往後的人生道路就會越來越充實,福慧增長,順遂平安。以上分享,感恩。
(分享完畢)
常言道:「人活著,連呼吸都需要福報。」對於一般人來說,呼吸是很稀鬆平常的生理作用,但對於重症病人、壽命將盡、遭受意外事件……等人來說,能順暢地呼吸是很奢侈的願望。裝上呼吸器雖然能暫時延續壽命,但對於肉體上的折磨、精神上的痛苦是我們難以想像與體會的。因此,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可以跑跑跳跳,能夠順暢的呼吸,還能誦經、唸佛、消業障,是難能可貴的大福報,真的很幸福了,要好好珍惜,多做一些利益眾生的事!
阿伯常說:「人生酬業」,人來到這世間皆是過去世的因果造作,目前生活中所受的果報,都是過去世種下的因。「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得苦報。」這輩子受盡苦楚、沒有福報、人生的逆境、阻礙、挫折不斷……,原因是什麼?心被五欲六塵覆蓋,染污清淨心,障礙性德,迷失自性,陷入無邊無際的痛苦與煩惱之中。想要覺悟、想要離苦得樂,就要看破五欲六塵的迷惑,要知道貪心嗔恨、愚痴無明、傲慢多疑都是苦難的根源,若不放下看破,就不能斷除煩惱,不能清淨自在。
以下引用自淨空法師說法:
你到這個世間來,是業報來的,我們是業報身,壽命都有一定。不但壽命一定,一生的所有遭遇也是一定,正所謂「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雖然真相如是,但佛法不是宿命論,佛法知道命運從哪裡來─是過去生中所造作的,自作自受。既然是自己造的,換句話說,就可以自己改。
雲谷禪師教袁了凡的原理就在此地,告訴他,命運是你過去造的,那你現在也可以造,現在你的造作超過你的命運,就把命運改掉了。所以教他「斷惡修善」,他真幹!先是一個人幹,最後家裡的人也相信了,全家人一起幹。效果太快了,不到半年效果就很顯著;一年,那效果就太清楚了,全家信心十足,一輩子不捨離,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學佛之後,最重要的就是改變命運;佛學了,命運沒改,那你就白學了!怎麼改命?真的去做,真幹!所以古人講的:「老實、聽話、真幹」,這六個字很重要!這六個字能做到,沒有不改能改變的命運。
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是什麼?「修行」!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這是真正的福報!有機緣天天誦經、唸佛,是天下最有福報的人!真正的修行人,生活樸實節儉、隨緣自在,諸佛護念。所以,能夠學佛修行、放下執著煩惱,是真正有福之人!老實唸佛,一句「阿彌陀佛」唸到底的人,這種人福報最大!
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善心現善境界,三善道;惡心現惡境界,三惡道。要斷除濁惡,恢復清淨,必須從心地下功夫。佛在經上特別提醒我們,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特別是在現代的社會,人心是貪嗔痴慢疑。貪嗔痴慢疑現的是什麼境界?三惡道的境界。現在三惡道已經現出來了,我們不必到三惡道去看,現在這個世間就是。
這個世間,天災人禍,災難頻繁。地震、水災、風災這樣的大災難,我們今天都受到了,由此可知,六道都苦。苦日子,貧窮的人容易體會,富貴的人不容易體會。他沒有受過苦,你跟他講三界統苦,他沒有辦法體會。除非一個大災難出現,他沒東西吃了,他才會曉得饑餓苦;他沒有衣服穿了,他才知道凍的苦。必須到他失去的時候,他才知道苦。
苦樂的果報是自己修的,自己去受用!全是自作自受,絕對不可以怨天尤人。現前一般貧窮的人家,他不覺悟,怨天尤人,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要真正懂得因果報應!財富是命裡頭有的,命裡怎麼有的?是你前世所修的,這是因果通三世!因果報應,現在連外國人也知道,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錢。
諸位也許看過「山西小院」,那裡的癌症病患,連醫生都放棄治療;但是他們一心放下對於疾病煩惱的念頭,不再胡思亂想,專心誦經唸佛,居然在很短的時間病就好了,再去檢查沒有了。
社會一般大眾認為這是個奇蹟,但這是有科學根據的:「如果能夠時時刻刻保持樂觀、祥和、喜悅、感恩的心情,避免嗔恨、不滿、妒嫉、不安、懷疑的情緒,久而久之,身體就越來越健康,免疫系統越來越強健,越來越不容易生病,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也會越來越發達,想法就越來越樂觀積極,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很多疾病都是因為自身細胞不健康,而變得難以治療。」
身體細胞的變化都在我們的念頭,我們念頭善,身體細胞都會變成很好,如果我們念頭邪惡,身體細胞就變成帶著病毒,這個道理要懂。所謂「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世上沒有損人利己的事情,損害別人就是損害自己。人要想真正健康幸福,要用愛、感恩和祥和的心,代替所有怨恨、不滿和嗔怒的病態心理。
無論是順境、逆境都要保持心境快樂,順境是消福報,逆境是消業障,都是好事。你要是不懂,順境、逆境都會造業,順境會使人起貪心,貪無止境,這果報很嚴重;逆境會使人怨恨,造作惡業,來日受惡果討報。所以不懂因果就會造業,明白因果就能真正體會到佛法不可思議。
(引用完畢)
如何累積福報?上述有緣人分享快速又有效的方法,請多加參考:
一、誦經、唸佛、持咒,發大懺悔心,真誠地懺悔。
二、愛護生命、助印佛經、《因果濟世集》、《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並廣傳分享流通。
三、行善佈施,量力而為捐款救助鰥寡孤獨、貧病老弱,當愛心義工,濟弱扶傾……等。
行善積德要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多多轉發精舍部落格的感應文章,也是快速累積福報的一種方式,透過網路將感應文傳送至世界各地,為正在受苦受難的眾生點亮一盞希望的明燈,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分享:
〈讓人生閃閃發亮的大福報〉
〈當福報足了,萬事就順利了〉
〈福報越多,人生越順利〉
平時就要精進地誦經唸佛,透過「因果債,功德還」的方式消除累世業力,否則,無常一到,業障深重的人最難抵擋。正所謂「吉不擋兇」,討債的業主菩薩最大,縱使福報再深厚,業主菩薩還是有權利將您的福報挪至一旁,直到討債完畢,您才能繼續享受福報。這輩子享受不到,就會挪到下輩子,因此,償還累世業力是當務之急。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的心念與所作所為,佛菩薩和上天都知道,二十四小時之中,時時刻刻都在關心提醒;有認真和用心在修行渡眾的人,都是佛菩薩和上天眷顧的對象,因為你的無私利眾而有累積功德,在你人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刻,佛菩薩能夠適時將你的功德轉換,化險為夷,救你一命,佛助自助者。」
「世上災劫多,要趕緊修行。不是佛菩薩救你,是你自己要救自己,多多勤奮誦經、消業障和提升心性,自助即是佛助。」
「佛菩薩弘揚的是『自性自度』,只要你想改變,佛菩薩就會幫忙你,佛助自助者。佛法深奧,深入經典,智慧如海;會讀書是聰明,是世間法;而修行是智慧,要契入佛經,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修。」
您的福報銀行裡還剩下多少存款?現在時局紛亂,天災人禍頻繁,無常難以預料……。唯有勤誦大乘經典,斷惡修善,廣結善緣,多行善事,積功累德,才是在亂世之中的一道保命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0 notes
nithyanandaparamashivam1 · 4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脈輪詳解】丹田輪(生殖輪)——面對恐懼(Swadhishtana chakra)
丹田輪(也叫生殖輪)的位置,大概在肚臍下方兩寸。Swadhishtana 的意思是" 本性所在"。Swa 是" 自己", 而adhishtana 是"確立"的意思。
丹田輪因恐懼而閉鎖,特別是對死亡的恐懼。人所有的恐懼其實都跟死亡有關,但因恐懼有各種不同形式,人們面臨恐懼時通常不會直接聯想到死亡。若人對死亡無所畏懼,死亡的意義將徹底改變,丹田輪得以開啟。
什麼是死亡?
你們可能認為死亡就是生命的盡頭。如果死亡的意義只是這樣,面對死亡應該容易的多。但事實上死亡不只是生命的盡頭,因為人的生命每分每秒都在消逝。人在無意識中的所有舉動,都與死亡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有關。死亡影響人的生活質量,它代表的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的展現。
為什麼我會這麼認為?
對死亡的觀感,不只決定人的一生,甚至影響社會結構。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宗教或哲學,都為了解��同一個問題—— "死後的世界該是如何?"相同的問題,卻得出不同的解答。有的文化中沒有輪迴轉世的概念,所以人極力尋求此生在知識學習及物質享受上都達到巔峰。這一類的文化有利於科學的發展,因為科學使生活各方面都達到極致。
相信輪迴轉世的人,因為相信有來生,人們不求及時行樂。輪迴轉世影響的層面可藉由觀察人的行為清楚看出。在印度,預計6點開始的活動,不到7點半不會正式開始,因為還有下輩子!
人的心態、生活方式、社會、文化、宗教等,都建構在對死亡的理解上。人們雖盡可能不去想到死亡,卻時刻與死亡為伍。人們如果能夠深入了解死亡,將死亡看做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對死亡則無所懼,無所懼,才能看到自己在生命中所錯過的一切,就能解開生之奧秘。人們將生命視為理所當然,才會虛擲人生。面臨死亡會讓人對生命有更深的領悟,教導人畢生最重要的功課。
要驗證某件事,有兩種方法:一是切身體驗,二是汲取他人的實際經驗。
《奧義書》裡收錄了一段精彩的故事,關於一個小孩跟死神的對話:
  有個有名的君主叫許拉瓦,有天一時興起想統治世界,於是舉行火祭向神明祝禱。火祭的祭品必須是自己最心愛及最有價值的物品,才能完成統治世界的心願。
  國王精打細算,想花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大的收益。首先國王獻上奄奄一息的牛。牛不是擠不出奶,就是生不出小牛。他獻上的祭品毫無價值。七歲的兒子那契,目睹了一切。那契是故事裡的英雄。他知道自己的父親不該這麼做,卻不知如何勸告自己的父親。小孩子是再聰明不過。很難騙得過小孩。但社會卻腐蝕了孩子的心靈。
  那契一直從旁觀察,最後挺身而出說:"父親,你應該獻上最珍貴的財產。我是你的財產之一,你打算把我獻給誰?"國王知道兒子是在諷刺自己,但礙於面子他不願放棄,繼續獻上一些沒有價值的祭品。他的兒子又問了一次相同的問題,國王只是沉默。那契問到第三次,國王大為震怒。一氣之下脫口說:"我要把你獻給死神,你現在就去!"普通的孩子可能會回嘴說:"我為什麼要去?你已經活夠本了,應該是你去!"但是那契是個誠懇而個性堅決的孩子。為了表示尊重父親,他決定去見死神。
  那契是世上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主動找上死神的人,因為通常是死神自己找上門來。那契到了死神的住處,但死神不在家。他走出門外足足等了三天。三天后,死神回來了。僕人告訴他說有個小男孩在等他。死神連忙跑去見那契。對自己未善盡地主之誼表示歉意。死神對那契說:"不好意思讓你等了三天。我現在許給你三個願望,任何願望,我都會幫你實現。"那契覺得死神真是慷慨,於是許了三個願望。
  第一個願望是希望死神赦免自己父親所有的罪。死神答應了。第二個願望是希望回去後父親能接納自己。第二個願望也實現了。那契說出第三個願望:"我想知道人死後會發生什麼事。有人說有死後的世界,有人說人死了一切就結束了。到底事實為何?"
  死神為那契的問題大感意外。死神回答說:"我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是天大的秘密。如果我告訴你答案,你可能就此悟道。我可以給你數不盡的財富,但我不能回答這個問題。"那契十分堅持。他說:"就算給我財富,我能享受多久?一百年?還是一千年?到頭來還是不免一死。財富對我而言毫無意義,還是請你告訴我死亡的秘密吧。"死神看到那契為追求真理而表現出的成熟及堅決,決定帶那契親身體驗死亡。這段經驗,深植那契靈魂深處,那契也因此悟道。
了解死亡,方能悟道。人的一生,死亡是唯一確定的事。大限來臨時,想多留一分鐘都是奢求。死亡看似奪走人的所有親人、財富等。但對那契而言,死亡帶給他一切,甚至引領他悟道。那契相較一般人,有何過人之處?那契與一般人唯一的差別,在於一般人對死避之唯恐不及,而那契卻坦然面對。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學到四件事:
一、能主動了解死亡並勇於面對,死亡自會遠離。
二、死亡並不如想像中恐怖,而是充滿愛與奉獻。
三、死亡是最偉大的導師。
四、死亡讓人悟道。這是人們最好的禮物。
有的人無法克服對死亡的恐懼,終其一生都為慾望及對死亡的恐懼所苦。不知道其他的生活方式,也沒有勇氣選擇。早年人們生活條件大不如今,無法接種疫苗來預防致命的疾病,也沒有衛星預警自然災害,因此面對飢荒洪水無計可施。所以人在心理上隨時都準備與死亡搏鬥,特別是戰士階層隨時都準備犧牲生命。
古代日本武士對死從容以對,打了敗仗會切腹自殺,將武士刀刺進丹田輪,藉此釋放丹田輪中生命的能量,瞬間死亡絲毫不覺痛苦。但是多數人們對死亡則常懷恐懼,不計代價想逃脫,面對死亡如臨大敵。
有一則關於蘇格拉底的小故事:蘇格拉底被迫服毒自盡。
  自盡前,一位門徒問他:"老師,你看起來如此平靜。難道你不怕死嗎?"
蘇格拉底說:"死有什麼可怕?人死後只有兩種可能:要不是以其他的形式,換個名字繼續活著,就是永遠消失。如果繼續活著, 就沒什麼好煩惱的;若是永遠消失,我不會再有任何感覺,所以死有何懼!"
  蘇格拉底能從容以對,是因為對死亡及死後的世界有深刻的了解。人們因對死亡缺乏基本了解,將死亡視為生命的結束,因而痛苦不已。生命並不會因為死亡而結束,會以其他方式延續。如果了解這一點,就能明白為死所苦是多麼的傻。人因依戀肉體而苦,而肉身只不過是靈魂所寄。
  
一則小故事:
  一位女士歡度百歲生日。家人齊聚一堂。忙著拆禮物,讀著親戚朋友寄來的賀卡。有個高齡九十四歲的朋友寄來賀卡。壽星看了尖叫說:"天啊,她居然還活著!"
人們雖知不免一死,卻都希望自己例外。人生中所有的事都能預先準備,惟獨死亡例外。諷刺的是,除了死亡,人生其它的事都不可測。但是人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自己不免一死!
修行者拉馬那因實際體驗死亡後而悟道。拉馬那小時候,有天晚上躺在床上突然感到死亡逼近,覺得自己快要死了!當時他面臨兩個選擇—— 抗拒死亡,或是坦然接受並切身經歷。通常人們因為抗拒死亡,在死前會陷入昏迷,靈魂在無意識中離開軀體,幾乎所有人都是如此。雖然人們從一出生就知道生命將以死亡告終, 卻從不樂見死亡,不願承認,更無法坦然接受。如果能坦然面對死亡,對死亡的恐懼會自動消失。
拉馬那有足夠的勇氣,選擇坦然接受死亡,並決心一探死後的世界。他清楚看到自己的身體一部份一部分慢慢死去。慢慢的他的軀體完全死亡,成為一堆灰燼。他在當下這一刻處於全然的清明的狀態,超越肉體及心靈,而了解生命的全貌。這份領悟極其珍貴,待他醒過來後成了一代大師。
人能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也就克服了死亡,平常人對於死亡的認識純屬想像。我們在講解根輪時曾提到,人們因為慾望將世界想像的比實際美好。同樣的道理,人們因為恐懼,把死亡想像的比實際中可怕。人們因為慾望及恐懼而看不清現實。若對死亡有所體會,深鎖在丹田輪中的能量才得以釋放。丹田輪一旦開啟,生活的質量也大不相同。
人們如果能了解死亡只是生命另一種延續,就更能享受生活,放鬆身心,意識也能提高,生活得以拓展。不管人們是否接受,死亡的陰影時刻存在於人的潛意識裡。了解死亡的意義以及對死亡所產生的恐懼,也許無法改善物質生活,但精神上會更富足,這對生活是極為重要的事。
一則小故事:
  醫生承諾幫一個天生的盲人治療。醫生向他保證:"手術後你就能恢復視力,再也不用拐杖了!"
  聽了這話,盲人開始害怕起來。盲人說:"醫生,我知道手術後視力能恢復。但不用拐杖,我怎麼走路呢?"
  盲人的生活跟拐杖已經密不可分,所以無法想像視力恢復後能不靠枴杖走路。醫生再怎麼解釋,盲人還是無法體會。能做的是幫他動手術,讓他恢復視力,最終總會丟開拐杖!
同樣的道理,即使我告訴你們,人所有的恐懼,都是因為恐懼死亡;人死後失去的只是軀體,本質是不朽的。你們恐懼依舊,這只因你們沒有切身體驗!除非親身經歷死亡,否則人們無法消除對死亡的恐懼。不過你們可以反复思考我之前說過的話,從而產生信心,嘗試著了解自己所有的恐懼,其實都只是對死亡的恐懼。看清生活中的恐懼,了解不同恐懼之間會交互影響,人就會更了解真相。
恐懼可以分為五大類:
第一類,害怕失去財富、享樂、名聲,地位以及其他外在的東西。
第二類,害怕因意外或疾病而失去健康。
第三類,害怕失去心理健康及穩定的心情。
第四類,害怕失去摯愛的人或對方的愛。
第五類,對未知的恐懼,包括對神、鬼,以及死亡的恐懼。
事實上,如果仔細研究,這五種類型的恐懼,其實都是對死亡的恐懼,只是表現形式不同。人們恐懼死亡,主要是因為還有心願未了,因此感到絕望而恐懼。人終其一生,不是一直活在過去的回憶中,就是擔心未來,從未活在當下。所做所為多受到別人的期待、慾望以及情緒牽引。
如果你們仔細審視生活,就會了解一個人一生多半是延續父母未竟的心願,繼承父母的慾望、罪惡,恐懼..等等,代代相傳成為人生的目標。離開人世前,再傳給下一代。人們因此而虛度人生。
人們只要時時保持覺察的心,就能分辨出哪些願望是出於自己內心,哪些是他人強加的期望,以及哪些是自己未經思考而沿用他人而來。滿足自己的慾望,不應傷害其他人或事。他人加諸於己, 或是因襲他人而有的慾望應予擺脫。
保持覺察,生活中就不再有他人的陰影,也不需要滿足他人的期望,便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滿足。大限來時也能從容以對。對死亡也不再有疑惑恐懼。我並不是鼓勵人要自私,只是希望人們能看清真相。
一則小故事:
  一位禪宗高僧被國王判處死刑。隔天就是行刑之日。門徒見高僧面平靜面對死亡,大為意外,問僧人說:"師父只剩一天可活?難道師父不怕死嗎?"僧人平靜的回答:"此生無憾,死有何懼?"
僧人珍惜生命的每一刻,未虛擲光陰,人生充滿意義,所以對死亡從容以對。如果深入探討,會發現其實���多數的人並不是害怕死亡,而是擔心虛度一生,有無盡的遺憾。此生未如己願、未能盡興,才會擔心餘日無多。時時為他人而妥協、生活違背本性….這些都只會讓人心生遺憾。人對死亡的恐懼,其實源於對生命的遺憾。
如果能盡己所能的投入生活,對死亡就能從容以對。即使面臨親人離世,也能坦然。摯愛的人離世,會感到戀戀不捨。形體的分離只是部分原因,未能及時表達對彼此的愛才是最大的遺憾,才會難以割捨。
人會想要證明自己的愛,是因為人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誨,都是為他人而活,並滿足他人的需求和期望。如果不能滿足對方的期望, 心中會有罪惡感及恐懼。
事實上,人們不會因為盡情生活就失去親人的愛。我們在探討心輪時曾提到,人之所以害怕離別,是因為心中有罪惡感。如果能全然投入生活,全心愛對方,而不是以藉由任何交易來維繫情感, 就不會有罪惡感或恐懼。即使所愛的人離世,對彼此的愛不會因此消逝,這樣又何需害怕分離。
即使深愛對方,也要保持一份清醒與自覺。人在感情中常因不安全感或害怕失去對方而大受影響。如果深入研究會發現,不安全感多是因為視感情為交易而產生。夫妻之間害怕對方有外遇,母親擔心兒子有了老婆而忘了娘,兒子擔心父親不把遺產留給自己,而做父親的擔心兒子不能維繫家族聲譽……人所有的感情都需要滿足並符合彼此的期待,而這也是恐懼的開始。人永遠無法完全滿足對方的期望,想要滿足全家人的慾望,到頭來只得舉手投降。
感情若以真愛為基礎,未隱藏其它目的-這樣的愛不帶一絲恐懼,也就是我們在心輪篇中所提到的真愛。人惟有拋開恐懼,才能擁有真愛,由愛中得到自由。恐懼禁錮人心,真愛使人自由。但惟有恐懼能使人就範,所以社會灌輸人各種形式的恐懼- 不安全感、規範、法令、崇拜…..等。
嫉妒有時候也是恐懼的一種表現。人許多的情緒及行動都隱含恐懼。忌妒、憤怒,貪婪���因恐懼而生,但人毫無所悉,仍然因循既有的行為模式才會在感情中傷痕累累。
恐懼和愛無法共存。真愛是無所畏懼的,若想要由愛中得到利益、滿足慾望,或尋求安全感,恐懼就會因此產生。人在感情中希望尋求安全感,其實是自我禁錮。人雖然渴望自由,卻也害怕自由!禁錮讓人有緩衝機會而樂在其中,以為自己得到真正自由。
人終其一生尋求安全感,卻又說自己渴望自由。若真要自由,又何需安全感?恐懼又從何而來?因為心中不安,才需要安全感, 卻又說渴望自由,人常常在安全感與自由中自我矛盾。真正的導師,會強迫你面對生活中種種不安,惟有如此人才能真正自由。
所以跟著大師學習,常感不安或恐懼。因為人從無體會過真正的心靈自由,當面對真正的自由時往往會心生畏懼!一般人際往來中,因為彼此之間存有貪念、恐懼及憤怒,人們因此隱藏自己, 依循循既有的送往迎來模式。在大師面前,可以毫無顧忌敞開心靈,但人們卻因此心生畏懼。
一則小故事:
  有個犯人已服刑二十年。刑滿出獄前夕,他卻顯得緊張不安。獄友問他:"怎麼回事?你在擔心什麼?"犯人回答說:"我擔心出獄之後,不知道要做什麼?"監獄成了犯人的依靠,出獄反而無所適從!安於現狀的隱憂,莫過於此!
真正的導師,基於慈悲心以及成就他人之心,不會讓人依賴。人無依賴之心,就無得失心,而能順其自然全力以赴,相信一切自有安排,終能無畏。人所有的恐懼,皆由得失心而來。如果人曾瀕臨生死關頭,就能了解得失只是一時,恐懼其實毫無意義。真正的導師會讓人領悟這番道理。
人本性無畏,卻因為從小學習要恐懼一切。導師能幫人們打破加諸於己的種種限制。如果人能以本著全然的信任與愛,接受大師的教誨,你會看到自己的蛻變。
一則與我很熟悉的上師小故事,跟大家分享:
  這位上師在房間裡放了好幾個時鐘,指著不同的時間。有天我問他這麼做有何含意。
  上師說:"時間對我而言沒有意義;我能主宰一切,能任意選定所處的時空。"上師已預知自己何時離開人世。去世前一晚,召集所有門徒,聚在床鋪四周,吟唱讚歌。其中有位門徒自恃音樂才華,從不在公開場合唱歌。
  按照慣例,上師在一張紙上寫下幾個字,傳給這位門徒。門徒大受鼓舞,以為上師指定他唱歌。當他打開紙條,發現上師寫的是:"拜託不要在我的葬禮上唱歌!" 上師臨死前仍不失幽默感!
  夜裡,上師叮囑門徒要好好照顧聚會所裡的孤兒。他說:"明天即使大家忙著準備火葬事宜,也不要忘了幫這些孩子準備食物!"直到最後一刻,上師還是不忘關心身邊的人。
  隔天,如上師事先預期的時間,他雙手對眾人行禮後垂下——充滿戲劇性。
面對死亡或親人離世,都該如此平靜而勇敢。人如果能坦然面臨死亡,所有的恐懼會慢慢消失。誠如我之前所說,死亡是人真正恐懼的原因。
上師,女性較容易恐懼,這是真的嗎?
兩性在生理及心理結構大有不同。女性較易恐懼,因為心理本質就是如此。男性因為慾望較盛,根輪較易閉鎖;女性因為較易恐懼,丹田輪較易閉鎖。兩性因此而互補。男性利用女性缺乏安全感、容易恐懼的特性來控制對方,而女性也深知操控男性慾望強烈的特性。大部分婚姻都是如此維繫。
其實在印度婚禮中, 男女雙方本應立誓替對方消除罪業(karmas),而不另添因果。但近代由教士為新人代為立誓,所以新人渾然不知已立此誓,好像結婚的人是教士,不是自己。結婚的誓言其實很美,因為人今生已有太多罪業,所以應該在此生盡力消除,才能解脫。但事實上若從旁觀察婚姻關係,男女雙方處心積慮利用彼此弱點,相互報復,為對方另添罪業,因而一再經歷生死輪迴。
上師,如果害怕的是些小事,該如何克服?
要先了解,即使害怕的是小事,也能反映出人們對死亡的恐懼。不要抗拒心中的恐懼,只需跟自己說:你只是害怕,如此而已。接受現實,很快的你會發現因為能看清事實,恐懼慢慢遠離。每次感到恐懼時,就可以如法炮製。如果能有這樣的自覺,你會發現:恐懼只不過是自己對事情或想法所作的反應。
恐懼與否,取決於如何反應。隨著自覺提升,人們對於原先害怕的事,也慢慢能坦然以對。沒有人生來就是天不怕,地不怕,不過可以藉由學習,而面對恐懼時而泰然處之。什麼都不怕的人, 是因為不夠了解恐懼的本質以及人的反應。所以不要把這些人當成超人英雄,而覺得自己是凡夫俗子。
上師,記得你曾經幫我克服怕蜘蛛的毛病嗎?我記得。何不告訴大家,我們是怎麼辦到的!
小女孩說:有天上課時,我看到蜘蛛,嚇得跳腳。上師大聲笑我, 敎我以後看到蜘蛛,就試著冥想。之後我每次見到蜘蛛,就盡量依照上師所說,全神貫注冥想。漸漸的,我自己也懷疑,為什麼會怕蜘蛛怕成這樣?
你們都聽到她的故事嗎?只要勇於面對恐懼,反而懷疑起自己的恐懼從何而來?
另一個小女孩說:上師,我記得在喜馬拉雅山上時,在恒河邊大家圍在你身邊。有條小水蛇遊了出來, 我在河裡尖叫連連,忙著逃跑。上師斥責我,即使在上師面前,也無法保持冷靜。
對。你現在了解我說的自覺是什麼意思。想擺脫恐懼唯一的方法是面對它,接受它。你們甚至可以自己練習,想像自己害怕的事真的發生,試著保持清醒,並冷靜面對。即使過程中,有不舒服的感覺,也不需要壓抑或懲罰自己。如果身體顫抖也順其自然。運用智慧,順從自己的感覺。只要能夠全然接受恐懼,就不會再受影響。其實人真正害怕的,是面對自己的恐懼!
一則小故事:
  有個小徒弟失足落河。他覺得自己快淹死了,大聲跟師父呼救。師父說:"站起來!"小徒弟尖叫說:"我站不起來!我都快淹死了!" 師父說:"我不是敎過你要自救嗎?快站起來!"小徒弟說: "我都快死了,師父你還在說教!為什麼不救我?" 師父很堅持的說:"聽我說,快站起來!"小徒弟看師父如此固執,氣憤不已,一氣之下站了起來,發現河水不過及膝!
人們害怕面對自己的恐懼!如果懂得運用智慧拋開恐懼,會發現恐懼其實純屬虛構。如果深入了解人怕死的原因,會發現人在下意識裡覺得自己的成就應不止如此,覺得生命未到顛峰,所以不願放棄。人若能不為恐懼所苦,面對死亡就能泰然處之。
誠如我之前所舉的很多例子,很多在世的大師能預告門徒自己會在何時辭世,對死泰然處之,除了能預知大限何時,死前也能保持意識清醒。對這些大師而言,死亡只是肉體的消逝而已.大師從容面對死亡,跟隨大師學習的門徒由此得出的領悟。
大多數的人死前無法保持清醒,因此吃盡苦頭。一方面因為宿願未了,內心依依不捨;另一方面肉體受盡折磨,急於解脫。身心相違,受盡煎熬。生前若能身心合一,就能平靜離世。問題在於人無法身心合一。
人為何無法身心合一,我再進一步解釋:
仔細觀察自己一天的生活:早上一邊刷牙,一邊想著工作的事;在辦公室裡,又想回家;到了家裡,又想著隔天的工作.休假時, 想著辦公室的事;休假回來辦公,又想著下一輪休假。不管人在哪裡,都心不在焉。想的不是過去,就是未來。這就叫身心不一.所以大限到來就會手忙腳亂,戀戀不捨。這就是人怕死的原因。臨終前保持清醒,其意義在於清楚了解死亡的本質,而對人生抱持正確的態度。
人生中不管是享樂或工作,都一再被延期,一切留待明天。雖說明天只有一日之隔,但明日何其多!其實只是在替自己找藉口!正因如此,死期將至才會方寸大亂,因為許多事尚未完成,覺得生命跟自己開了一個大玩笑。但事實上是你一直自欺欺人,卻只會怨天尤人。所以人有必要對死亡建立正確的認識。惟有如此, 才能坦然以對。
習慣延遲,會錯失人生許多事。有人看了我一年的行程,對我一年能巡迴世界各地完成許多事大為吃驚。問我是怎麼做到?我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全然投入眼前之事,絕不延遲。拖延的習慣會讓人一事無成。但即使已察覺這一點,人們卻不願改變。
在我的課程中會帶領大家冥想,如果只剩下24小時能夠去完成所有想做的事。這是很棒的冥想技巧。我們甚至會請你想像自己的葬禮。
有次冥想過後,一位年輕女孩分享她的心得。
她說:"上師,我在一家店裡看到一張海報,上面說- 計劃要看未來,執行首重當下。冥想後,我終於了解這句話的涵義。"
這句話說的真好!計劃要有前瞻性,這樣未來���年都不需做大幅更動.而執行計劃時, 每個環節都要徹底完成,而不拖泥帶水。這樣即使自己來日無多,計劃已經完成的部分,都完美無缺;而尚未完成的部分,可留予後人參考,或視情形修改。要能達到這種境地,執行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有所遲延。
凡事因循會一無所有,就已註定落入貧窮,而這都是自作自受, 但自己卻渾然不知。只會怪上天待你不公,或是人生苦短未能及時圓夢。如果能早日醒悟把力氣用在對的地方,面對死亡也就能泰然自若。
如果每天對著鏡子提醒自己:你只剩今天可活,你不會再推遲任何事。你可以試一個月看看,你會發現生活開始上軌道,計劃不再延期。不只如此,原有的恐懼- 怕失去地位、驕傲、期望、害怕出糗,都能一一克服,因為自己不再患得患失。
曾經死裡逃生的人-像是在車禍中逃過一劫,或是癌症得以治愈,更能無畏的面對生活,因為不再患得患失!他們活的更清醒, 更有智慧。人生的首要課題,就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而且以此為目標努力不懈。但人們卻只有在人生接近終點時,歷經人生其它的課題後,才對此有所領悟!
因循推遲,屬於個人的習慣;但凡事戒慎恐懼,則是社會潛移默化的結果。社會教導人對自己,對他人,甚至對神,都抱持恐懼的心,並藉由道德規範,名譽,慣例,地位等等….加以約束。因為凡是以道德為前提,人們自信全失。為了怕受到道德的撻伐, 略守道德規範,卻因此失去機會運用自我智慧下判斷。
有人見我跟女性一同旅行,問我說:"上師,你是精神領袖,怎麼能跟女性一同旅行?別人看了會怎麼說?” 問這些問題的人, 忘了我已是悟道之人。不過我還是以他們能了解的方式,回答問題:"我跟同行的女士們對自己都深具信心,何須你來煩心?"
他們聽了啞口無言。所謂的道德,只是在欠缺知識下的權宜之計。如果凡事運用智慧,會對自己充滿自信;如果行事只為符合道德規範,非出於自身的領悟,人會缺乏自信。如果能在生活中運用智慧,恐懼自會遠離。鼓吹道德的人,自己常有極深的恐懼。若不是因為缺乏自信,就是因為出於恐懼而循規蹈矩。道德觀及紀律讓所謂的衛道人士變得神經質!
一則小故事:
  有個衛道人士上街時,習慣仔細數自己的步伐。有天忽然下起大雨。他跟著人群跑,跑了一陣他覺得自己舉止有些失措。他跟自己說:"我在街上跑是多麼失禮,君子要知錯能改。"他走回原點,在雨中邊走邊數起步伐。遵守道德規範,竟讓人變得如此呆板!我並不是說人可以為所欲為,而是應該增進智慧來拓展生活。這才是真智慧,人應該脫離恐懼,開展智慧,聆聽自己的心聲,從中獲得領悟.道德規範只是從旁用來參考自己認知是否正確。
一則��故事:
  有位年輕僧人對面住了一名高級妓女。僧人終日只是練習冥想,妓女則是執業賺錢,門前川流不息。僧人雖用盡力氣冥想,注意力卻始在這名年輕女子身上。他因此詛咒這名妓女,但妓女卻從未註意到對面住了一位僧人。儘管妓女的工作是取悅男人,但她信仰十分虔誠,常對神祈禱,或在神像前奏樂。
  僧人跟妓女同日而死,同時來到死神面前。死神檢視他二人生前種種,將妓女送進天堂,卻將僧人打入地獄。僧人覺得死神判決極為不公。
  死神平靜的對僧人說:"你終其一生,雖說是在冥想,卻沉溺於對妓女的慾望中。而這名妓女卻能全心信仰神."
滿口仁義道德的人,只知道謹守道德規範,卻不懂得運用自己的智慧,實際生活極為虛偽淺薄,而且充滿恐懼,無法全心投入生活,也不敢須臾偏離道德規範,因為那是最佳偽裝,只是表面符合道德規範,內心會充滿茫然。只有心懷恐懼且缺乏自信的人, 才會設下重重的道德枷鎖.有智慧的人,行事出於內心領悟,而非有所顧慮,做事隨性卻不踰矩。
人若刻意遵循道德規範,會心生恐懼;過度追求名望及社會地位也是如此.人應追求內心真正的滿足,名聲地位於人有何用?只不過是自我意識作祟。世上最虛偽的人,莫過於極力捍衛名望的人,而他們也因過於看重名位,而常懷恐懼。
一則小故事:
  某人在河邊釣魚。手裡拿著釣竿,釣了很久卻一條魚都沒釣到,便打起瞌睡。突然有條大魚上了鉤,魚死命的往水里逃。這人睡眼惺忪的掉進水里。有個小孩在旁看了一陣,問爸爸說:"爸爸,到底是人釣魚,還是魚釣人?"
有名望的人,易受盛名所累。若人將名望看的比生命還重要,雖未刻意追求名聲,已為名聲所噬。人有了名望,在社會上享有一席之地,才會擔心名望受損。有些有錢有勢的人,即使行事荒謬、壞事做盡仍能脫身。世人畏其權勢,表面恭維卻背地批評。人為鞏固名位無所不用其及,但上天並不因為人有名望而對其另眼相看。現實世界中,有了名位或許可以為所欲為,看似成就非凡。但是一切上天自有定奪。
人對萬物眾生,若能投以無盡關愛,自有美名。人們尊敬其所為, 而非所有。雖未刻意維護,名望不減。人得以擺脫名位的束縛。
有時候不敢在公開場合演說,其實是被動維護自己的名望,因為無法預知台下聽眾反應為何,擔心自己顏面受損,而這也不過是自尊心作祟。即使台下聽眾不同意你所說,只要全心投入而且自得其樂,又何需在意他人說法。人們無法放下身段將自己交付與上天,而對冥想感到猶豫或抗拒。但是如果請他們吟唱讚歌,倒是唱得很開心,一點都不怕。
人擔心一旦拋開自我,原先用以肯定自我的一切將蕩然無存,自己因此一文不名而心生抗拒,寧可維持原來的面貌。這都是自尊心作祟,害怕拋開自我,會變得脆弱而不堪一擊。人們在社交場合拼命交談也是出於恐懼。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人們之所以不停交談,是擔心自己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即使話不得體,也勉強擠出幾句。這都因為內心恐懼,只是不易察覺。
上師, 你之前提過人對未知存有恐懼,能多說明一些嗎?
對未知的恐懼,包括像對黑暗、鬼神、靈魂,以及對死亡的恐懼.因為人們害怕面對自己的恐懼,反而愈受其害,恐懼愈深。
一則小故事:
某人搭火車旅行,驗票員請他拿出票來。他翻遍皮夾,行李,褲袋,就是找不到。
驗票員看著他說:"先生,你怎麼不找找你的外套口袋呢?" 這人回答說:"那是我最後一線希望,可是我不敢看!"
因為不敢面對自己的恐懼,寧可一直待在安全地帶,自我安慰。不要害怕面對恐懼.愈是害怕面對,愈是不了解,恐懼愈深。正視自己的恐懼,接受自己有所畏懼,了解恐懼的成因並一一面對, 恐懼自會遠離,自己也會更有智慧。
談到對未知的恐懼,有很多人害怕鬼魂。其實大可不必,鬼魂的影響力相較於人其實小的多。人對鬼魂投以太多的想像,才會產生恐懼.只要能專心一意,保持清醒,就不容易受影響,也不再害怕鬼魂之事。
怕黑也是恐懼死亡的一種表現。想想看,自家的後院白天才走過, 晚上便不敢走進去嗎。你不敢,你會害怕。你怕什麼呢?對自家的後院應該是瞭如指掌,不是嗎?又有什麼可怕?其實你是怕黑!你怕黑暗中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而使生命受威脅。我曾經說過,人的恐懼,多少都跟恐懼死亡有關。怕黑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其實在黑暗中的感覺,應該跟在母親子宮裡的感覺類似,是很美好的。不過人出生以後,對黑暗不再熟悉,感到害怕。練習瑜珈的人,會在黑暗中冥想來感受上天。
黑暗其實不可怕,如果在黑暗中,能像在母親子宮內一樣放鬆, 滿懷愛心,就不再害怕。小孩如果怕黑,不要只是叫小孩要勇敢些,小孩會更緊張,以為自己做錯事,這樣他永遠都怕黑。如果小孩怕得發抖,給他一點時間來面對自己的恐懼,幾次下來就能克服對黑暗的恐懼。
對神的恐懼也是因為無知。神只不過是個代名詞,代表上天、宇宙、天地間所充滿的能量以及生命力,祂也是愛的表徵。如果能有此領悟,面對神應無所畏懼。但人們卻對神心存畏懼。有人因此問我說:"上師,如果我們能行善避惡,死後是否就能進天堂, 免受地獄之苦?"
天堂地獄實際上並不存在,卻讓人徒增恐懼或貪念。天堂地獄的正確解釋應該是人在面對死亡時,是從容以對,還是心神大亂。人在生前如能嘗試著冥想,所有冥想的時刻都可帶來喜樂平靜。不一定要坐著閉上眼睛才能冥想,只要能在每個當下,都能清楚感受到天地間的能量,與之共鳴,這也是冥想。反之則易生罪惡。每個領受的瞬間,都像是一筆人生的財富,離開人世前在心中一一浮現��讓人覺得此生無憾而得以解脫。
人們以為只要到廟裡向神獻上祭品,就可添福報上天堂,其實不然。除非在神前心懷感激,否則獻祭並不一定能帶來福報。若常保喜樂感激之心,極少的祭品都能表達內心的虔誠,這份心意也有助於人在臨終前解脫.如果只因怕不得善終而獻上大堆祭品, 只是徒然。只要能認真生活,每個時刻都像在冥想,就能做到生而無憂。
我跟大家說段自己的經歷:
  有次我造訪印度一個偏遠小鎮的濕婆廟。通往主殿的通道上,點著油燈。燈上以黑漆寫著威納森,但油燈極弱,字跡難以辨認。
  我正納悶濕婆神怎麼改名了,突然看見下面還有一行更小的字, 那才是濕婆神的名字。威納森其實是捐這盞油燈的人。
人們唯恐為善無人知,把做過的好事一筆筆記下,不只如此,在神面前也不停提醒,生怕神明遺忘!人們把天堂看作是神明開闢的度假村,以為做了些善事就能得到入場門票,大限到來可以派上用場。這就像是築夢中小屋,夢醒後空空如也。我曾見過有人每星期都要帶著祭品,到特定的廟裡拜特定的神。如果有事去不成,也要派司機把祭品送去。人死時其實一無所有,能帶走的只有對人生的領悟以及冥想時刻。
其實上天比你更了解自己,人在神面前無所遁形,所以無須畏懼, 也無須取悅神。如果連神都不了解你,世上無人能懂。祂比父母更了解你,了解你的前世今生,在祂面前你像一本敞開的書,祂對你暸如指掌,所以你無須畏懼。
拋開對神的恐懼,神其實存在萬物之間。儘管社會教導人要對神心存畏懼,不需理會這些教導,把神當成朋友,對神建立堅定的信任,這是人一生所求。與神親近,你對自己的了解更勝於昔, 內心清明,領悟漸增,恐懼不生。你能仔細審視所有事,而不是一味恐懼。你做事沒有一絲勉強,因為智慧戰勝恐懼。你活的比以前更輕鬆、更喜樂、更自在。
如果人能真正了解神,世上不會有宗教戰爭。人因對神的愛不夠了解而對宗教心生畏懼,盲目爭戰不休,而未能領悟宗教真正的意義.最重要的是,不要敎小孩心存畏懼,而是要擁抱神,感受神的力量存在萬物之間,讓孩子在神及萬物的愛中成長,而不是成長在恐懼中。
上師,人生的事,是命中註定,還是出於選擇?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人所處的每一個當下,都是基於過去所做的決定。就像你現在坐在這裡。早上醒來,找對了路來這裡, 坐下聽講,一直堅持到現在,都是因為之前的決定,不是嗎?過去的決定成就當下,而眼前的決定影響未來。我們覺得命運決定一切,是因為我們在無意中做出決定,而結果出乎意料之外。所以每當遇到意外或不順遂,就說是命中註定。如果我們清楚自己所的決定,也就能預期連帶效應及事後影響。只有未加考慮就做出決定的人,才會在結果不如預期時歸咎於命運。人生掌握在自己手裡,他人無法代勞。
神雖萬能,仍體恤世人,由人自行決定自己的一生。人唯有在生活中時時保持清醒,才能清楚做出所有決定,而不是毫無意識。能夠如此,又何需顧慮命運如何安排?因為恐懼,我們築起高牆封閉自我,我鼓勵你們打開心胸接受他人。相信一切自有天助。
以坐火車旅行為例,你一坐進車廂,就忙著跟鄰座乘客交談,打聽他是哪里人,信什麼宗教,家世背景等等.你真的對這些事感興趣嗎?其實不然,只因他是陌生人,你想對他多了解一點,心裡不安就少一些,也自在些.如果鄰座乘客跟你一樣都信印度教, 你就放心不少;如果他是個回教徒,你開始不安,懷疑對方,可能還想換座位.這都是因為恐懼心理作祟,害怕失去所有。
莎拉達女神曾經說:"即使曾經受傷,也要相信人,你會跟神一樣快活。"
常存智慧,理解精進;常懷感恩,信仰漸生;覺察敏銳,終能悟道。只要擺脫恐懼之心,自能因了解而產生信仰。不要擔心失去所有,世間一切都歸上天所有,人只是過客,只能片刻擁有。如果能領悟這一點,就不會患得患失而惶惶不可終日。
對陌生人有顧忌,是因為怕失去所有。但如果事關名望,情形就大不相同。如果人有非分之想,比如說有婚外情或是逢場作戲, 會找陌生人,如此就不鬚麵對社會撻伐.陌生人這時派上用場.人因恐懼而害怕承諾或不願付出,如果對方是陌生人,幾乎不必付出。恐懼對人的影響可見一斑。
上師,你說我們應該了解並正視自己的恐懼.但有時候事出突然, 令人措手不及。
你所指的是突如其來的恐懼。這一類的恐懼事出突然,來去可能只有幾秒鐘。比如說在路上看見一條繩子,乍看之下以為是一條蛇。這突如其來的驚嚇可能會維持個幾秒鐘,一直到你看清楚那其實是條繩子。
我們心中總有一股莫名的恐​​懼,會突如其來升高,雖然歷時甚短, 但極為強烈。恐懼會影響免疫系統運作,體內會釋放出令人沮喪的化學物質,而且加速老化,有人因此而心髒病發,或一夜白頭。
一般說來,每人每天在有意無意之間,會受到6次左右的驚嚇。有意識的包括午夜過後電話突然響起;開車時忽然有摩托車迎面而來;或是看恐怖片時有人突然拍你的肩膀等諸如此類的事。人在夢中也會受到驚嚇,只是睡醒都不記得。突如其來的恐懼,對身體健康有極大的影響。
如你所說,突如其來的恐懼,讓人措手不及。因為事出突然,我們連求神念佛的時間都沒有。但在驚嚇過後,你還是可以深入了解驚嚇形成的原因,有助於擺脫恐懼。常有不安才會突然受驚.如果能清楚了解平時恐懼形成的原因,以及影響層面,突然受驚嚇的次數及強度都會大為減弱。
一則小故事:
  有個學生一直纏著一位大師,要大師收他為徒。終於大師開出條件.只要這個學生到最近的鎮上親吻一位蒙面的回教婦女,再帶著棍子到森林裡打回一頭老虎,大師就收他為徒。其他的學生抗議,覺得這些條件太簡單了。大師只是微笑,要學生們耐心等待。一個星期後,這個學生回來了,全身傷痕累累,傷口還流著血。大師問他究竟發生什麼事。學生說:"我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我只不過打了一個女人一頓,也親了老虎一口!"
恐懼對人影響之深,會讓人暫時無法思考或失去理智.正因如此,人更需要深入了解恐懼,予以克服。你們可能聽過發生大火或是其他重大災難時,人們因恐懼而四處逃竄,門開錯了方向,或是跑錯出口,這在平日是不會發生的。有時候在緊急情況下,人會因驚嚇而喪命,驚嚇使人盲目!
我希望你們能面對自身的恐懼,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內在的能量。人因為領悟,將慾望昇華成愛.因為領悟恐懼終會消失而得到智慧.凡事壓抑只會轉移問題,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壓抑無法克服恐懼,了解恐懼的成因,才是唯一克服恐懼的方法。
面對恐懼,能保持清醒,也能坦然面對死亡。這點極為重要,因為你所有的恐懼,都跟死亡有關。唯有努力克服生活中的恐懼, 才能逐漸減少對死亡的恐懼,減少對死亡的恐懼,生活中的恐懼也會慢慢消失。
—— 本文摘自尼希亞南達上師
著作《Guaranteed Solutions》第六章
0 notes
amethyst15690 · 4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超超超期待,這禮拜五就要跟大家在天目城見面,有冷氣吹,又可以遮風避雨,超棒的。這次特別推出活動價,客製化的開運錦囊直接送,另外還有折價序號,不需實名,不限時間,真的超級好康一定要把握唷!我準備很久呢~也期待與各位以前輩老師見面♡ 歡迎各位親朋好友前來逛逛,也不一定要找我算,可以跟我打個招呼哈哈🤣 因為真的好多選項,我都想去逛了🤩 2020【8/21五】- 【8/22六】 -【8/23日】 【問問聚落】趴Ⅱ (最豐富的占卜嘉年華)我們不見不散 ,第二張位置圖,我在6號唷♡ 【問問聚落趴Ⅱ】就是要讓你「一問到底」 ------------------------ ★本次占卜老師一覽 ✨盧恩符文- @翡翠之光靈性鍊金術奧義傳承學院 ✨香水占卜- @Alina開運世界 心晴轉運-樂心情 ✨東方塔羅-黎明老師 ✨寵物溝通- @D.N.A 心靈療癒聖殿 ✨藝術心理- @跳d畫話日常 ✨星光療癒牌卡- @喜悅光-全像指引 ✨天使神諭卡-蓮星老師 ✨奧修禪卡- @佳玲休閒工作坊 ✨相學- @天相命理館~知命行運,為您解開生命中的疑 ✨揚升大師神諭卡-Amy 老師&癸癸老師 ✨八字-明鴻老師 ✨生命靈數- @Amethyst儷兒生命靈數心靈諮商與個人牌卡占卜 ✨靈擺- @雲搖心苑 - 靈擺療癒 追尋方向 ✨六壬占卜- @暉佬開運商場-命理占卜 ✨彩虹數字諮詢- @Eva彩虹數字 ✨天界聖諭牌卡- @貓月亮-身心靈平衡療癒及專屬調油 ✨姓名學- @人如其名 姓名學專業鑑定教學 培養第二專長 ✨西方塔羅-@凱特老師- 聖火臼井靈氣 ✨測字-四九老師 ✨人類圖- @姚姚的數字學院-五行卦。生命靈數。花精 ✨星座占卜-@黑澤塔羅 ✨光源療癒-家淇老師(8/21、8/23) ✨精油抓周-鐘懷老師:(8/22、8/23) ✨生命之花牌卡占卜-@壹2事務所 妙慈老師、Claire老師(8/23) ✨西方塔羅-@珊珊秘數學-生命靈數諮詢與Olivia塔羅占卜(8/22) ✨五行卦-詩卉老師、冠孜老師(8/21) ------------------------ ■■■神秘嘉賓邀請■■■ ●【RGM地明能量藝術】 這次我們特別邀請來自北部的 RGM地明能量藝術,帶來了大型能量體驗裝置,以及DJ、VJ的現場表演,準備刷新大家的三觀,帶來視覺、聽覺、觸覺的頂級饗宴。 RGM 地明能量藝術 ●【日本緣筆書家-曾山尚幸SoyaMax】 充滿豪邁、狂野的筆觸,走遍全球受到年輕與刺青族群的喜愛,SoyaMax今年最後一次在台灣的「寫到飽活動」,也將在這三天「問問聚落」與大家相見! 縁筆書家soyamax 緣筆書家 ●【鋸琴演奏家-吳垂諭】 榮獲非物質文化遺產獎項的吳垂諭老師,將為活動期間大家表演奇妙魔幻的鋸琴演奏。 ------------- ■活動介紹■ 何謂問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 童年的我們,面對問題是初生之犢不畏虎,會自我面對,主動找尋解答; 現今我們長大了,懂得思考,卻也學會退縮,人生的過程中往往會有不知所措的時候,除了自我勇氣的挑戰外,其實宇宙中也有許多我們所不知道的神秘能量,能夠幫助我們更有自信的面對,同時我們也透過「問」來啟發,進而學習成長。 因此集結了各個領域的專家,問問聚落就此誕生。 --- ■活動主旨■ 愛你就要告訴你!我們有問必答! 全台最大規模、最多種類的占卜聚落就在這裡。 不論要問情愛、問事業、問發財、問健康,一概都能問, 問天問地,不如問問人。 世間最美的時刻就是,你傾訴時他懂你。 問問聚落「趴Ⅱ」熱烈歡迎你一同共襄盛舉! --- ■活動特色■ 1.以占會友 問問聚落希望舉辦一個以占卜為主題的聯誼活動,可以想像它是一個宇宙能量的同學會,故以「聚落」稱呼。它並非以商業性質為出發點而是「以占會友」,因此除了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宇宙能量外,更能藉此活動結交到好友,進而找出自己未來的方向、希望與信心。 2.多元有趣 本次為期三天的占卜群英大雲集,降低了種類及數量的限制,只要是各個占卜領域中的佼佼者,都十分歡迎,如此是要讓問問趴Ⅱ更加豐富、更加多元,讓來的朋友可以一次接觸各種不同領域的占卜模式,也能在同種領域的占卜中找到與自己有緣的老師,來為自己的未來解答迷惑。 3.舒適環境空間 天目城提供了舒適的環境空間,除了全館空調,1、2樓更有熱鬧豐富的市集,占卜後閒暇之餘,還能逛逛市集。 ------------------------ 🏰市集名稱▏問問聚落第二回 趴Ⅱ 📅市集日期▏2020年8月21~23日 (共三日) 📅市集時間▏上午11:00~下午18:00 🏰市集地點▏台中天目城5F(台中市南屯區五權西路二段957號) 📅活動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pg/wenwengroup/events/?ref=page_internal ★強烈建議點入活動頁按參加關注最新消息 https://www.instagram.com/p/CEBs4stjOKI/?igshid=1fu6dy47w6i8c
0 notes
nithyanandaparamashivam · 4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2020年7月25日-星期六,由聖尊尼希亞南達帕冉瑪希瓦上師主講的尼希亞南達共修講座-英語
2020年7月25日-星期六,尼希亞南達·薩桑(Nithyananda Satsang),其神聖的神廟BAGAVAN NITHYANANDA PARAMASHIVAM-英語*今天是第八季PARAMASHIVOHAM畢業典禮。祝福所有畢業生。*今天是PARAMASHIVOHAM第8屆畢業日。我對所有畢業生的祝福。*帕冉瑪希瓦直接從凱拉薩傳來的信息:*直接來自KAILASA的PARAMASHIVA消息:*它就像是一個關於宇宙的簡報;宇宙向你介紹宇宙和行星地球發生的事情。*幾乎像是COSMOS的簡介;COSMOS向您介紹有關宇宙和行星地球發生的情況。*這場大瓦解、大流行病的物理、化學、生物學在發生著:*此普拉亞的物理,化學,生物學-大流行發生:*“宇宙加速擴張”,這就是我所說的超意識的突破正在發生。*“擴展宇宙的速度”,這是我所說的通過發生超意識的突破。*宇宙就是意識。它在擴張,擴張……突然間,擴張加速了。它不僅僅是物理成分的發生。這種情況是有意識的。*宇宙是自覺的。它正在擴展,擴展和擴展...突然加速了。這不是物理組件的發生。發生是有意識的。*無神論者和靈性科學家的不同之處在於:無神論者試圖說整個宇宙是唯物主義事件的偶然或巧合。對於我的所有弟子,從我的個人經驗,與吠陀-阿戈瑪的聖哲的宣言相一致,他們是從偉大的印度教(興都教)傳統中認識宇宙的內在世界科學家,以及帕冉瑪希瓦本人,“宇宙就是意識”。*無神論者和精神科學家的位置不同:無神論者試圖說整個COSMOS都是物質發生的偶然事件或巧合。就我個人而言,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與VEDA AGAMIC RISHIS的聲明相吻合,他們是內心世界的科學家,他們知道COSMOS源自偉大的印度傳統和PARAMASHIVA HIMSELF,“宇宙就是自覺”。ISHA VASYAM IDAGUM SARVAM任何存在的東西都是意識。存在的一切都是自覺的。*超意識的突破就是科學家們所說的“加速擴張”。*超意識的突破是科學家所說的“加速擴展”。*對我所有的弟子(誰能認出我的身份)來說,最大的好消息是:“你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去凱拉薩!“只要用你的希望、可能性、願景來規劃你的未來。你沒有恐懼。你不會活在恐懼中。*對我所有的門徒來說,最偉大的好消息-誰能認出我的身份-是:“您可以利用此機會到達KAILASA!” 只是根據自己的希望,可能性和願景來計劃您的未來。你沒有恐懼。您不會忍受恐懼。*抱著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是任何普通人的工作方式。但對你來說:希望是最好的,繼續為最好的努力。你沒有最壞的!*追求最好,為最壞做好準備,是任何普通人類的生活之道。為您服務:追求最佳,繼續努力,追求最佳。您沒有最糟糕的!*宇宙正在經歷一次強大的超意識突破。享受你的計劃、希望、可能性。有意識地繼續努力。*宇宙正在通過強大的超意識突破。享受您的計劃,希望和可能性。繼續努力工作。*未經證實的恐懼會形成一股磁力,吸引你生活中的消極情緒,你開始變得沮喪、暴力、兇殘。*毫無根據的恐懼形成了吸引您生活中消極情緒的強大力量,您開始變得沮喪,暴力,兇殘。*殺人犯的核心是沒有根據的恐懼。一般人的核心物質是PARAMASHANTASWARUPA。你的核心質量應該是PARAMASHANTASWARUPA。全然的捨TYAGA、放開Unclutching、強大,臣服於帕冉瑪希瓦,與帕冉瑪希瓦的感受連接,與帕冉瑪希瓦的合一……所有這些都是多個詞彙,但空間相同。如果你開始有意識地發展你的核心與這5種實踐——放開、持續默誦無上真言、合一、圓滿法……你形成了最美麗的體驗的核心。*兇手的核心質量是毫無根據的恐懼。正常人類的核心質量是PARAMASHANTASWARUPA。您的核心質量應該是PARAMASHANTASWARUPA。絕對的瑜伽,放鬆的力量,強大的能力,對PARAMASHIVA的感受,與PARAMASHIVA的連接感覺,與PARAMASHIVA的連接……所有這些都是多個單詞,但都在同一空間內。如果您開始按照以下5種實踐來開發您的核心業務-解鎖,Mahavakya的AJAPA JAPA,一次完成,完成……您就可以形成最美麗的體驗的核心。*未經證實的恐懼會導致妄想盲點、自殺傾向、妄想自大。用所有的練習來停止無根據的恐懼。*沒有事實根據的恐懼會導致失明的盲點,自殺傾向,失明的香氣。採取所有措施停止毫無根據的恐懼。*我不是說,如果一條毒蛇進了你的房間,不要逃跑。我只是說,停止所有未經證實的恐懼有意識地震動你的神經系統。蛇可能很少進入你的房間。如果我看到有多少人生活中蛇進入房間的百分比,它不到0.001%。但是有多少人已經觀想並允許這種恐懼動搖他們的系統……我可以說99.9999%!*我不是說,如果有毒蛇進入您的房間,請不要逃跑。我只是在說,阻止所有無根據的恐懼自覺地震動您的神經系統。蛇可能很少進入您的房間。如果我看到許多人進入房間的蛇的百分比不到0.001%。但是有多少人對此可視化並允許晃動其係統...我可以說是99.9999%!*不經意間,想想會發生什麼,然後你處理掉它,放下就行了。但時間的音調,你沒有根據的恐懼動搖你的神經系統。放下它。你可以很容易地放下。如果你開始練習放開,你將不知道有多少恐懼會消失。你的內心空間會像帕冉瑪希瓦一樣閃耀,沒有盲點,沒有未經證實的恐懼、挫折、憤怒。*通常,對發生的事情進行思考,然後您進行處理並刪除即可。無時無刻的恐懼會震動您的神經系統。算了吧。您可以通過松鎖輕鬆拖放。如果您開始練習解鎖,您將不知道會有多少恐懼會掉落。您的內部空間將像PARAMASHIVA一樣閃耀,沒有盲點,沒有毫無根據的恐懼,沮喪,憤怒。*凡你所不知道的,不要害怕。例如:如果你認識一個國家的總統,你會害怕他統治下的其他東西嗎?同樣地,對於所有向我宣告一致性的信徒們,請放心:帕冉瑪希瓦認識你。這是我對你的承諾。要有愛心,不要自大。放鬆點。你是受到保護的。NA ME BHAKTAH PRANASHYATI(源自《博伽梵歌》,指我的奉獻者不會悲傷)。*您不知道的所有內容,請勿害怕。例如:如果您知道某個國家的總統,您是否會對本規則沒有任何其他保留?以同樣的方式,向我宣布您對我的完整性的所有門徒都將得到保證:帕拉瑪西瓦認識您。這是我對您的承諾。有愛心,不要野蠻。只是放鬆。你已經被保護了。那我巴克他*我真的很愛你們。我不會說謊的。我會清楚地告訴你哪裡可以照顧你,哪裡需要你自己照顧。現在我要做一個非常負責任的聲明:我所有的弟子,那些向我宣布你的一致性,或是被點化,或是承認我的身份的,或者所有這些以上的,這就足夠了… …帕冉瑪希瓦認識你,你也認識帕冉瑪希瓦。不要害怕。你不必傲慢。未經證實的恐懼形成了核心,惡魔也由此形成。不要成為惡魔的核心。*我真的很愛你們。我不會說謊。我會清楚地告訴您,在什麼地方可以照料您以及您自己需要照管的地方。現在,我要發表一個非常負責任的聲明:宣告您對我的完整性,已初始化或確認我的身份的所有門徒,或所有這些,都足夠... PARAMASHIVA知道您,並且您知道PARAMASHIVA。不要害怕。您不必固執。毫無根據的恐懼形成了惡魔的核心。不要形成惡魔的核心。*我有一首優美的詩。我會為大家誦讀:*我有一個美麗的詩句。我將為你們所有人宣讀:有關論意識的聖典法理:SHASTRA PRAMANA的意識:梨俱吠陀他氏奧義書AITAREYA UPANISHAD梨俱吠陀他氏奧義書裡加·韋達(RIG VEDA)第一章節1ST ADHYAYA, 5TH KHANDA 第三咒語3RD MANTRA含《梨俱吠陀》無上真言——般若梵天包含RIG VEDA MAHAVAKYA-PRAJNANAM BRAHMAAsh Brahmaish Indra Ash Prajapatirete調查Deva Imani Cha Panchamahabhutani Prithivi Vayurakash Apo Jyotinshityetanimani Cha Kshudramishraniva。Bijanitarani Chetrani Chandjani Cha Jarujani Cha Sweedjani Chodbhijjani Chashwa GaonESHA BRAHMAISHA INDRA ESHAPRAJĀPATIRETESARVE帶來IMĀNICA PANCAMAHHYTUTANIANS PRITHIVIANS BIJANITARANI CETARANI CANDANJANI CA JARRJANI CA瑞典CODBHIJANI CHASVAH GAVHAHPURUSHĀ翻譯TRANSLATION।।1.5.3।।。這一個是(次等的)婆羅門;這是因陀羅,這是普拉賈帕提;這是所有這些神;這是這五個元素,即地球、空氣、空間、水、火;這就是所有這些(大的生物)和微小的生物,它們是其他生物的生殖者,可以成對地參考——也就是說,那些從卵子和子宮中出生的生物,在潮濕的土地上,就是馬、牛、人、象,以及所有能動或飛的生物和不動的生物。所有這些都是由意識驅動的,在意識中,所有這些都是建立起來的;所有這些都有意識作為其現實的給予者;宇宙有意識作為它的眼睛,意識是它的終點。意識是婆羅門。।।1.5.3 ।।。這是(下等)布拉曼;這是印度,這是PRAJAPATI;這就是所有這些神靈;這是這五個元素,即地球,空氣,空間,水,火;這就是所有這些(大創意),與其他的東西一起,是其他人的促成因素,可成對出現,以至於這些都是卵,卵,胎,濕氣和地球,視線,牛,男子,大像以及所有活動或飛行而沒有活動的創意。所有這些都是由意識推動的,在意識中一切都已建立;所有這些都使人意識到了他們的現實;宇宙的眼神自覺,自覺的生命到此結束。意識是布拉曼。*我來自真正的上師傳承,接受帕冉瑪希瓦的經驗和認證;為我自己所體驗,並認證為點化他人。不管怎樣,我都接到了命令,只有這樣我才能做好我的工作。所以請放心,帕冉瑪希瓦知道你。你受到保護。我要你們都看這個視頻,是關於《利耶悉檀多》SURYA SIDDHANTA(印度天文學中的梵文論文,描述了計算各種行星和月球相對於各種星座,各種行星直徑的運動的規則,併計算了各種天文體的軌道。)。這本書來自MANDODARI的父親,RAVANA的岳父。*我來自Bonafide GURU PARAMPARA,並接受PARAMASHIVA的經驗和認證;自己的經驗並獲得他人的認可。雙向,我只收到了命令,然後才開始工作。可以肯定的是,PARAMASHIVA知道您。你已經被保護了。我希望大家觀看這個視頻。關於SURYA SIDDHANTA。這本書來自曼達達里父親拉瓦那的法老。*昨天我放了一段視頻。其實質是,“宇宙不僅在擴張,而且擴張是加速的。”現在我來給大家介紹下一個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3Oixy4YMs&t=201s*昨天我顯示了一個視頻。它的本質是“宇宙不僅在擴大,而且在加速。” 現在,我正在播放下一個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3Oixy4YMs&t=201s*我想讓你們再看一次這個視頻。我知道人類的注意力廣度。即使在我的課堂上,我也會重複這個神聖的秘密。*我希望所有人一次觀看此視頻。我知道人類的關注範圍。即使在我的灌籃和班級中,我也會重複神聖的秘密。*知識賦予你力量,讓你對這個世界和世界上的問題做出不同的反應。同樣,意識賦予你力量。當你受到啟發,當你興奮,當你被激發,當你開始練習能力顯化時,你所經歷的意識賦予你力量,使你對外在世界發生的事情做出完全不同的反應。外在世界發生的事情不會損害、削弱、衝擊你的內心空間,你就會像凱拉薩一樣強大。*知識賦予您,使您對世界和世界問題有不同的反應。以同樣的方式,讓您更加自覺。當您受到啟發時,當您被激發時,當您被激發時,當您開始進行功率提升時,您所擁有的自覺就會使您對外部世界發生的各種事情做出完全的反應。外部世界的發生不會造成損害,凹痕,不會影響您的內部空間,而讓您生活得像KAILASA一樣強大。*賦予你自己意識,強大的認知,基於意識的強大認知和帕冉瑪希瓦的力量,是最好的生活。*以自覺,強大的認知,基於自覺的強大認知和PARAMASHIVA的能力來提升自己,是最好的生活。*我來自傳統的生態系統,就像《利耶悉檀多》SURYA SIDDHANTA這本書所描述的。*我來自傳統的生態系統,就像蘇里亞·西德漢塔一樣。*一千多年來,我們比現代任何科學家都了解宇宙。一千多年來,我們生活方式的真理是建立在這些生活真理之上的。任何一個在鄉村寺廟里許下意願的祭司,對宇宙的真相絕對比許多現代科學家都要多;因為大意願真言——他應該知道他坐在哪裡的整個宇宙和地理的傳記,以及宇宙學。當他進行這個神聖的儀式時,整個儀式是如何運作的,主要是這三個當下時刻的關係。只有這樣他才能許下大意願。這就是這個偉大傳統的美麗之處。*在近千年來,我們比任何一個科學家都了解COSMOS。在1000年代,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建立在這些生活真理上。凡是在鄉村廟宇中做過桑卡帕神父的牧師,都比許多現代科學家更了解宇宙的真相;因為馬哈·桑卡帕(MAHA SANKALPA)的口頭禪-他應該知道他所坐的大學和地理的傳記以及地理學。當他進行此神聖儀式時,整個事情是如何起作用的,並且主要是當前時刻的這三個方面的關係。只有他才能做MAHA SANKALPA。這就是這種偉大傳統的美麗所在。*印度教(興都教)因為與政客有聯繫而遭受了太多的痛苦。一旦印度教(興都教)與一組政客聯繫在一起,他們自然會試圖摧毀反對者和印度教(興都教)。我的目的是讓印度教(興都教)不受政治影響。讓印度教(興都教)像它在世界的一個角落一樣,因為印度教(興都教)是值得為人類的未來而活下去的。*由於與政治家有關,印度教遭受如此之多的困擾。一旦印度教徒與一組政客相關聯,他們自然就會破壞對手和印度教徒。我的目標是保持印度教政治化。讓印度教成為世界一角,因為印度教值得為人類的未來而活。*我沒有捲入任何爭議或質疑任何人使用印度教(興都教)或反印度教(興都教)的政治。我只想說,我想讓印度教(興都教)保持非政治性,因為它是一個純���的宇宙科學,開悟科學在世界的一個角落裡。*我不會因使用印度教或反印度教徒而對其政治有任何爭議或質疑。我只是說,我想保持印度教的政治性,因為它是一門純粹的宇宙科學,是世界上唯一的啟蒙科學。*所以對純印度教(興都教)感興趣的人可以在印度教(興都教)中學習、關注、覺醒自己。有些人利用印度教(興都教)來推進他們的政治生涯,有些人則攻擊印度教(興都教)來推進他們的政治生涯。我只想讓整個印度教(興都教)在世界的一個角落裡不受政治影響。我只告訴我的兒女們。*對純印度教感興趣的人們可以研究,娛樂和啟發自己。有些人正在用印度教推進他們的政治事業,而有些人正在用印度教推進他們的政治事業。我只想在整個世界的一個角落中保持整個印度教政治。這就是我告訴兒子和女兒的全部。*徹底學習印度教(興都教)和原始經文-《奧義書》,《婆羅門經〉,《博伽梵歌》……我告訴我的一個女兒記住《博伽梵歌》。我很高興她是真誠的做這件事,她內在已經變得非常平衡,她正在以一種無法想像的方式發展。就連我都沒想到《博伽梵歌》會對她做這麼多!我想告訴我所有的女兒和兒子們——學習這三本書:印度教(興都教)的核心價值觀。*徹底研究印度教,資料來源-UPANISHAD,BRAHMA SUTRAS,BGAGAVAD GITA ...我告訴了我一個女兒以紀念BAGAGVAD GITA。我很高興她一直在這樣做,並且她在內部變得非常平衡,而且她正在以一種無法想像的方式發展。我什至不認為Bagagavad Gita會對她如此重要!我想告訴我所有的女兒和兒子-研究以下三本書:印度教的核心價值。*羅摩將全部的知識、覺醒、超意識編入了108本奧義書——MUKTIKOPANISHAD.。* RAMA將整個知識,啟示,超意識整合到了108個UPANISHAD-MUKTIKOPANISHAD中。*下一個化身-奎師那-無論當時有什麼知識,祂都編纂了所有的知識,即《博伽梵歌》*下一場盛會-克里斯娜(Krishna)-當他編撰整個作品時出現了任何知識-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下一個化身-毗陀羅-無論當時有什麼知識,祂都編纂了所有的知識,被稱為《毗陀羅經》,《梵天經》。*下一次演出-VYASA-當時他彙編了所謂的VYASA SUTRA,BRAHMA SUTRAS的全部內容時,無論出現什麼知識。*這三本書是印度教(興都教)的核心書籍。仔細研究它們,你就會有關於希瓦悉檀多( SHAIVA SIDDHANTA印度教希瓦派的主要分支之一,其哲學思想是印度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毘濕奴婆悉檀多的基本知識,去理解印度教(興都教)。*這是印度教的核心書籍。認真研究他們,然後您將了解SHAIVA SIDDHANTA,VAISHNAVA SIDDHANTA等��何東西,以了解印度教。*我只想讓印度教(興都教)在這個世界的一個角落裡保持非政治性,忠於它最初的精神。這就是我創建凱拉的原因*我只想在世界的一個角落中保持印度教主義,忠於其原始精神。我正在執行此KAILASA的原因。*今天我想傳達的重點……今天的信息:宇宙就是意識。讓你的核心越來越有意識。當你通過這五個主要的靈修來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放開uncluthching、圓滿、合一、持續默誦、連接感應,尼希亞瑜伽或任何一種。您可以採用2、3、4、5或全部5或任何1種。它會讓你越來越覺醒。當你使自己變得越來越有意識,特別是在宇宙加速擴張的這段時間,你將獲得絕大多數的超意識能力和突破。這就是我要說的。*我今天想表達的要點...今天的消息:普遍是自覺的。使您的核心越來越重要。當您按照以下五種主要精神做法進行操作時-解鎖,完成,完成,AJAPA JAPA,感覺連接,NITHYA YOGA或任何此類。您可以使用2 3、4、5或全部5或任何1。它將使您越來越自覺。當您在此期間變得越來越自負,特別是在加速發展的過程中,宇宙的膨脹正在發生時,您將獲得獅頭獅身的超意識力量和突破口。我要說的就是這些。*我祝福所有第八季PARAMASHIVOHAM的學員。PARAMASHIVOHAM不僅僅是一個課程,它是一種生活方式。PARAMASHIVOHAM只是開始,永遠不會結束。把自己越來越提升到越來越高的意識。*我向所有帕拉瑪西沃姆季節8參與者致敬。PARAMASHIVOHAM不僅僅是一個程序,它是一種生活方式。PARAMASHIVOHAM僅開始,永無止境。越來越多地提高自己的意識。*我們將與BRAHMANA /KSHATRIYA/VAISHYA/SHUDRA舉行帕冉瑪希瓦團隊PARAMASHIVA-GANA會議。下一次會議將只與帕冉瑪希瓦團隊- BRAHMANA 會面。KAILASA的VARNA是你的選擇。你自己選擇。*我們將與BRAHMANA / KSHATRIYA / VAISHYA / SHUDRA舉行PARAMASHIVA GANA會議。下一次會議將僅與PARAMASHIVA GANA-BRAHMANA。KAILASA中的VARNA是您的選擇。你選。*我會幫助你們所有人,現在支持你們去體驗凱拉薩。請坐直。睜開眼睛或閉上眼睛。如果你喜歡放開(Unclutching),那就坐著Unclutching。如果你對圓滿法感到高興,坐下圓滿。如果你很樂意做無上真言的循環默誦,唱誦Mahavakya。如果你喜歡坐在合一,坐在合一。如果你看著我不能合攏嘴唇,只是在你感應連接的感應寂定三摩地!*我本人會幫助您並現在全力支持KAILASA。請坐直。保持眼睛睜開或關閉。如果您對解壓縮很滿意,請坐下。如果您樂於完成,那就去完成吧。如果您很樂意做摩HA陀的AJAPA JAPA,請念摩HA陀。如果您很樂於坐便,就坐。如果您無法在收看我時閉上嘴,請僅將您與感覺連接的狀態保持在BHAVA SAMADHI的狀態!*帶著大像頭神的恩典, 向牛神南迪謙卑地祈禱,帕冉瑪希我含……讓帕冉瑪希瓦向我們所有人打開凱拉薩的空間。讓帕冉瑪希瓦在我們所有人身上顯現。臣服你的形體予帕冉瑪希瓦的形體,臣服你的名字予祂的名字。臣服你的意識予祂的意識。*在瑪哈加納帕蒂的寬容之際,向納德西瓦瓦,帕拉馬什沃哈姆大聲祈禱...讓帕拉馬西瓦向所有人開放凱拉薩的空間。讓PARAMASHIVA清單在美國所有人中出現。將您的表格填寫為PARAMASHIVA的表格,將您的姓名填寫為他的名稱。將您的意識交到他的意識中。~尼希亞南達中文翻譯組
0 notes
chitinan2017 · 4 years ago
Text
現象學理論做為當代建築學的奠基石
自1970年代末期,我注意到“現象學社會學”的研究以來,對於現象學和建築,以及現象學和東方文化之間的關聯問題持續地有所思考,(1) 以下就我所思及的幾個面向做一簡要的報告。
我在1992年出版的《建築現象學導論》的前言中,一開始寫到:“學習現象學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在接觸現象學之初,容易產生困惑,甚至引起懷疑與敵意,而阻絕了進一步瞭解的機會。”(2)這番話是在臺灣的新興工業社會氣氛之下有感而發,當時建築圈普遍認為現象學是一種談虛弄玄的思想,對於實際的建築設計工作不僅幫助不大,還可能有害。這種誤解來自於科學理性的迷信,並反映出亞洲國家汲汲於趕上西方船堅炮利的夢想。此外,在唯物史觀主導的地區,現象學被劃入唯心的路線,又另外加了一道通行的障礙。
從風水說起
說起來,進入現象學的關卡並不在於哲學書難念,而是要能跨越一個門檻,回到平日生活的經驗世界。這個“生活世界”時時刻刻在我們周遭,一點也不稀奇,同時,在這個世界之中,人們處於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況,也就是採取了和身邊環境直接連系的“自然態度”。很顯然地,近代的教育為了提升知識的水準,強調我們的感官經驗並不可靠,曾使勁要排除這樣的認知態度。
現象學這種反對科學的立場好比穿越時空回到人類史前文明的狀態一般。現象學式的觀點不難在古代語言或古籍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而現象學家說話行文的用詞用語也好似遠古傳說中的敍述。《葬書》中記載:“經曰:外氣所以聚內氣,過水所以止來龍。千尺之勢,百尺之形,勢來形止,前親後倚,為吉藏也。”在謎一樣的風水說文字中,不外是針對體驗所及的自然環境形貌的描述,並提出如何選擇適用的空間地形的看法,其實與現象學的描述相去不遠。
我們看海德格爾在《建·居·思》一文中的說法:“定居,即人存在於大地之上。”接著說到:“‘在大地之上’已經意味著‘在蒼穹之下’,這兩者還意味著‘依然面對神靈’,並包括‘屬於人類的彼此依存’。” 又繼續說明:“大地是供養者,繁花開放,碩果蒂結,岩石和溪水在延伸,樹木和百獸在生長。‧‧‧蒼穹是太陽的��隆之路,是月亮運行的軌跡;是繁星迷人的閃爍;是一年四季的交替;是天氣的晴朗和陰霾;是變幻莫測的行雲;是深邃無比的藍天。‧‧‧神靈是上帝的信使。失去上帝的神聖支配,神祇時隱時顯。‧‧‧生靈就是人類。謂之生靈,因為人固有一死。‧‧‧”(3)這段從古代德語原意中追索出來的申論,乍看之下似乎是高深的哲理,但實際上可說是一種單純的生活體驗。如果回頭看《易系辭傳》講到八卦的來由:“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兩段文字比較起來,如同是在述說同樣一件顯而易見的事。
再看《京氏易傳》所說:“吉凶之義,始於五行,終於八卦。”五行可以解釋為五種可見的物質狀態,八卦可以說是八種生存環境中的現象,古人是依據這些基本因素之間相互牽動的關係,來測度生活環境的品質良莠。這些話表現出人類共通的日常“生活世界”的觀點,以及一種平實的“自然態度”,恰恰呼應著現象學哲學的思想背景。
現象學方法與建築設計
現象學和建築學的基本關聯展現在立足點的重疊上;“生活世界”的內容是個人在世界之中的連續存在和具體經驗,而個人在建築空間中的體驗一向是這個生活世界裏的顯要成分。在建築設計工作上,從體驗建築入手的方式多半帶有現象學的色彩;若是進一步將現象學的思維方法運用在建築設計上,我看有以下的一些要點。
胡塞爾要求的純粹思維,必須經過嚴格的思維訓練步驟,以回到思想的源頭;一般而言,先從“自然態度”進入“現象學態度”,再到“本質還原”的階段,乃至“現象學還原”的狀態。這個練習過程有如禪修練功,在實際上相當不容易,成為學習現象學的第二道門檻;海德格爾曾經表白:“我重複地開始,也仍然不令人滿意,因為我無法克服一個主要的困難。它是有關於稱為‘現象學’的思考過程,如何能被實現的簡單問題‧‧‧但是,當我在胡塞爾工作室遇到他本人之後,我的困惑逐漸減少,我的混淆在盡力地化解‧‧‧胡塞爾的教學始於按部就班地訓練現象學‘觀察’,同時要求放棄未經檢測的哲學知識‧‧‧”(4)
所謂“現象學觀察“可以包含前述所有的步驟,不過,關鍵是在“本質還原”階段,以“直觀”方式掌握事物“本質”的過程。初學者在練習的時候,往往將“直觀”和“直覺”或一種超自然的透視能力混為一談,也通常以為“本質”是一種獨一無二的神秘特質。在胡塞爾的說法裏,“直觀”是排除掉所有預想與成見,甚至自我,有如切斷了自身電源的狀態下,所做的“直接觀察”。 (5)在直接觀察中,觀察物件所呈現的內容��可能再推想出來的各種變化,統稱為“本質”。這個訓練提供了一個人人可以依循的理路,有助於日常生活的思考判斷之外,尤其能夠強化在環境中進行觀察體驗的分辨力道與清晰程度。
為了表達在還原體驗中掌握到的東西,接下來必須進行“現象學描述”。經由主體意向的投射,針對所見的事物想說明白到底看到了什麼,在實際上顯得十分主觀;如果描述的又是模糊不清的現象,容易讓人覺得是自說自話,立即招來不夠客觀的質疑。的確,人的意識之中包含著許多層面與不同的世界,現象學和唯識宗都主張回歸意識的本源,並指引如何迫近真如,而現象學家運用詩般的語言所做的深入描述,也接近於一種開釋。
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在《圓的現象學》一文中引述了詩人米其林的話:“鳥始終是一個完全的球。”並繼續說明:“然而,米其林掌握了鳥在宇宙位置中的存有意義,就是一個面面守望的生命貫注,被環圍起來的生命球。”(6) 出生于波羅地海小島的建築師路易·康(Louis Kahn)說過類似的話:“磚塊想成為什麼?它想成為一個更偉大的東西阿!”(7) 這種描述應用到建築設計上,如詩的語言大多轉換成詩意的素描或空間圖像,有時也透過手工製作的成品或模型來傳達,這些資訊是設計決策過程的重要依據。
路易·康曾說:“設計一座偉大的建築物必須從不可測度的地方著手,並在不可測度之中進行,其成果也是不可測度的。”(8) 從現象學的觀點來看,創造的獨特性是來自於對於世界瞭解的深度與洞察力,而不是心理學式的聯想或奇想,換句話說,絕不是緣于無常的五取蘊相。總之,現象學途徑的建築設計方法重視事物本質的認識與呈現,並強調心身手投入的工作過程,藉以找出能夠安置人與物、人與大地,具有大悲同情心的建議方案。
地方與情境
挪威奧斯 陸大學 教授諾伯·舒爾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 在1980年出版了《地方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一書,正式將“建築現象學”一詞標舉出來,其中引申海德格爾在1950年代以前寫的一些有關詩歌、藝術與建築的文章中的觀點,倡議“地方的精神”,檢討“地方的失落”,並從“定居”談到“定點”與“家”等核心概念。基本上,諾伯·舒爾茨的“建築現象學”是1980年代針對現代建築與城市設計的一致與單調所做的討論,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肯尼斯·弗蘭普頓(Kenneth Frampton)在1983年採用“批判的地域主義”一詞所做的論述具有類似的出發點。
這兩位學者的心目中應該都有海德格爾提過的一個例子: “讓我們思考一下,黑森林那個地方的農舍,它是二百年前由定居農民蓋的。這裏,主導房屋的是讓天和地、人和神進入物的渾然整一狀態的那種自足的力量。它使農場 設在避風的南山 坡,融入近水的草地中;它令農舍的木瓦屋頂寬大低懸,其坡度恰到好處,承住雪載,屋頂又深深下探,保證它能頂住漫漫冬夜的雷雨。”(9) 海德格爾提出這樣的典範形象是在重申環境倫理上的關切;反映在建築設計上是對於在地文化、地景、氣候、材料的重視,尤其是鄉土建築風格和傳統城市空間的復興 。
當時這些充滿田園風光的討論未及探究負面的問題。大約到了19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互聯網路與手機的普遍應用,以及全球化流動的興起,這種追求安居樂道的論調一時顯得過度保守。地理學家艾德沃·瑞爾夫(Edward Relph)在1986年出版的《地方與非地方性》一書中談到“地方的苦悶”:“我們的地方經驗,特別是有關家的經驗是辯證的,在要留下,卻又希望逃脫之間達到平衡點。”並引述英國東部一個村莊的情況:“只在一代以前,村民必須外出工作,是被迫放棄了親人和對他有意義的村莊‧‧‧相反地,因為無法偶爾離開,使得村莊生活變成如此令人窒息。”(10) 時至今日,“不居”的“非地方”現象已是當代生活中的一部分,並逐漸成為擺脫“定居”在無聊的“地方”的一種方式。
在此要提一下1950年代末在法國出現的“情境主義”藝術運動。亨利·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在1983年的一個訪談裏回憶道:“在1953年,康斯坦特(Constant Nieuwenhuys)寫了一篇《為了一種情境的建築》的文章,這是一篇討論建築應該隨著日常生活的變化,並容許有所轉化的重要文本。這也是我在《日常生活的批判》一書中所提出的概念─創造一種能夠自行促生新情境的建築。”(11) 接著提到了他的 “片刻(moment)”概念曾經啟發居伊·德波(Guy Debord)等情境主義者們在城市中製造各種新的 “情境(situation)”。
居伊·德波強烈地抨擊都市規劃是資本主義用來促進社會僵化與分化的方法,認為現代都市發展具有自我毀滅的傾向;(12)與其著作同名的《奇觀的社會》電影作品之中,不少戰爭紀錄片的片斷不時地和城市景觀、商品展示與服裝模特兒等影像被剪輯在一起,其中一個街頭巷戰的畫面旁白講到:“現在,在這個充滿奇觀上下顛倒的世界裏,它﹝商品的使用價值﹞被大事宣揚。”(13)他提議個人在生活空間中進行不循常軌的瞬間行動,來對抗資本主義社會的消費異化,以打破一成不變的無趣日子;換個方式來解釋的話,他是要“扭轉“海德格爾式的定居狀態,設法在“不居”與“定居”之間找到真實生存的“情境”。
如果海德格爾的理論是一種中產階級嚮往溫馨家園的產物,亨利·列斐伏爾和居伊·德波等人則是關心工人或無產者在都市空間中的存在狀態,並提出了戰鬥的對策,可視為一種左派的建築現象學。從這個角度延伸至建築設計上,會著重於臨時性構造、自主建屋、廉價住宅、老舊建築利用、微區公共空間改造、弱勢群體社區維護等工作。
建築教育的技術本位批判
自古建築與營建工程分不開來,雖然西歐自文藝復興 以來視建築為藝術的一支,但是建築是否是藝術的爭議不斷,而大多數國家的建築師養成教育是側重技術的訓練,或是技術性的考慮先行。進入21世紀以來,地球環境氣候持續惡化,讓人們忐忑不安之餘,海德格爾思想中透露的生態保育理念以及有關技術的反省,在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上仍有重大的影響。
海德格爾在《藝術作品的起源》一文中這樣說:“在希臘人的認知上,技藝(techne)是一種存在狀態的呈現,是��沒有被掩蓋的存在狀態和特別是那些已彰顯其表像的存在狀態帶出來;技藝從來就不指的是製作的行動。”(14) 而我們習以為常的技術(technology)是一種改造環境的功利知識,這種思考模式造成了大自然的破壞和人類生存的危機,所以他在《建·居·思》一文中說:“保存四位一體,拯救大地,接納蒼天,恭候神靈,守護生靈 ─ 這種四位一體的保存是定居的原始性質和顯現。以這種方式,真正的建造賦予了定居的形式,使之顯現,且留住這種顯現。”(15)在海德格爾的想法裏,技術是來自于瞭解真實生存狀態的需要,由於人與大自然之間悲劇性的角力關係,技術必須還原為一種能夠挽救世界的技術。
海德格爾的思路顯然撐起了當代生態主義的大旗,指向永續性建築設計的發展。不過,目前在建築學校裏,關切生態環境多半還是個口號,即使是生態設計的練習也圍繞在功能性的生態技術上打轉,把心思花在省能的裝置或改變微氣候的機關上,難得看到對於技術本身的質疑,尤其看不出想要改變基本人生態度的訴求。這樣的情況不論在先進工業國家或是新興工業國家都十分明顯;在印度這個較為低度開發的國家,農村裏有世世代代在使用的被動式生態技術,但是,城裏面的大學生通常不知其所以然。
經過幾十年來的辯論與檢驗,現象學和由現象學衍生出來的存在主義、情境主義、區域主義、生態主義等等理論已逐漸融入世界各地的建築師養成教學計畫之中。以我任教的挪威貝爾根建築學院(Berge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BAS)的課程設計為例;(16) 首先是從個人的主體意識訓練開始,重視自己身體經驗的開發和自主判斷能力的培養,並透過團體遊戲探討個體和個體之間民主開放的互動關係;基礎課程中還強調藝術性的工作方式與自然環境中的生存體驗,一年級新生必須在離島居住與上課一個月,各年級的設計練習均要求做一比一的空間描述。生態氣候的課程是在二年級即開始接觸。在理論課程中必讀海德格爾思想之外,注重社會學與人類學理論的研討。高年級的設計練習常常是在城市空間中進行現場建造的行動,鼓勵學生扮演新的建築師角色,促進現實社會中的溝通串聯,以牽動城市建設的“自動生長”。
這樣的課程安排是在北歐地區愛護大自然、追求社會平等與先進工業化條件下形成,而有別於一般西歐或北美的學校。在貝爾根建築學院裏,電腦的依賴明顯地較少,對於數位化三維設計興趣很低,原因倒不是在哲學上反對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式的經驗世界描述,而是認為電腦限制了學生經驗的拓展;在現象學取向的建築教育下,不少學生可能傾向于愛好手繪或實做,表面上顯得繪圖表現“技”不如人,不過,學生自然而然地養成敏銳的眼光與實在的態度,奠定了一生的學習基礎。
小結
值此五四剛過,想到中國在西方化的過程中,建築一齊被打了岔兒,之後一路顯得語無倫次。也許現象學理論是一個契機,讓我們看清一些根本的問題,然後,回頭才可能連上東方古文明的線頭,再準備重新上路。
2008/09/02  
附註:
(1)1979年,在臺灣東海大學 建築系上學的時候,我在圖書館無意間看到現象學在社會學上應用的文章,而接著又翻閱了不少“現象學哲學”與“現象學社會學”的外文書籍。1980年,揣摩著現象學的觀察方式,寫了一篇描述東海校園設計與生活的文章,刊載於《東海雙週刊》(改寫收錄于季鐵男:《思考的建築》,第78-80頁)。
1980年,諾伯·舒爾茨出版了《地方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一書,激起了我進一步探討的興趣;1982年,曾以海德格爾在《存有與時間》中提到的“閒聊(idle talk)” 為題材,編導製作了一部16釐米的短片《境No.2378》,摸索著一種可能接近於“存而不論”觀念的攝像和運鏡,後來該片獲臺灣實驗電影金穗獎。1983年,在服兵役期間,偷閒將當時所能找到的相關資料和我之前累積的一些想法整理起來,勉力寫成《絕妄去執,見真如─建築的現象學進路與展望》一文,於臺灣的《建築師》雜誌發表。
赴美國耶魯大學留學期間,比較有系統地做了一些研究,碩士論文是有關現象學取向的建築類型學分析。建築碩士課程修畢之後,曾至美國一所大學建築系任教,並同時進入耶魯大學的環境設計碩士課程,在哲學研究所卡斯滕·哈里森(Karsten Harries)教授的指導下,透過設計教學和學生作業的成果,探討空間意象如何轉化為建築形式的設計過程。
1990年至1992年,開始在臺灣推廣建築與現象學之間跨領域的探討。曾在東海大學 策劃舉辦了三屆建築現象學研討會;同時期,著手選擇了德法美加等地重要的現象學哲學、地理學、建築現象學文獻進行翻譯,並收集僅有的以中文寫作的相關論文,於1992年出版《建築現象學導論》的入門書籍。之後,在東海大學 繼續講授“建築現象學”數年,並嘗試將現象學理念與方法融入建築與都市設計的實踐工作。
1998年,出版了《可有可無》設計作品專集,英文書名為Tangibleintangible,由tangible與intangible兩字拼合而成, 強調設計是在可見與不可見之間一種現象學式的探索。2002年,編寫Urban Flashes英文專書,記錄並申論如閃光般的都市行動改革計畫,內容連接於左翼現象學社會學的立場。同年,應邀參與挪威貝爾根建築學院的教學工作,深入參與了北歐現象學思想在建築教育上的發展;自2004年起,在該校開設了“微觀都市方略”課程,一方面整合東方思想、現象學哲學與建築規劃設計理念,另一方面透過與當地政府的合作,嘗試將成果應用落實于都市更新的工作之中。
(2) 季鐵男編著:《建築現象學導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前言第1頁。
(3) 海德格爾:《建·居·思》,陳伯沖譯,收入季鐵男編著:《建築現象學導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第51-52頁。
(4) Martin Heidegger, Translated by Joan Stambaugh, On Time and Being (New York: Happer and Row, 1972),pp.76-78.
(5)參見胡塞爾:《方法上的基本考慮》,陳懷恩譯,收入季鐵男編著:《建築現象學導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第5-16頁。
(6) 加斯東·巴舍拉:《圓的現象學》,姚佩元譯,收入季鐵男編著:《建築現象學導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第92頁。
(7) Louis Kahn :"What does the brick want to be? It wants to be something greater than it is."
(8) Louis Kahn :“A great building must begin with the unmeasurable, must go through measurable means when it is being designed and in the end must be unmeasurable.”
(9)海德格爾:《建·居·思》,陳伯沖譯,收入季鐵男編著:《建築現象學導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第60頁。
(10) 艾德沃·瑞爾夫:《地方與非地方性》,饒祖耀/陳厚逸譯,收入季鐵男編著:《建築現象學導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第117頁。
(11) “And in 1953 Constant published a text called For an Architecture of Situation. This was a fundamental text based on the idea that architecture would allow a transformation of daily reality. This was the conception with 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 to create an architecture that would itself instigate the creation of new situations.”
Henri Lefebvre, Interview conducted and translated 1983 by Kristin Ross, Printed in October 79, Winter 1997
(12) 參見Guy Debord, Translated by Ken Knabb, Chapter 7: Territorial Domination,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Paris, 1967) ....﹝文長不及備載﹞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