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倜儻不羈
moko1590m · 2 months
Quote
倜儻不羈(てきとうふき) 「わが校の門をくぐりたる者は、 政治家になるもよし、宗教家になるもよし、実業家になるもよし、 教育家になるもよし、文学者になるもよし。かつ少々角あるも可。奇骨あるも可。 ただかの優柔不断にして安逸をむさぼり、 いやしくも姑息の計をなすがごとき軟骨漢には決してならぬこと。 これ予の切に望み、ひとえに願うところなり」 同志社大学創設者 新島襄
同志社創業者 新島襄先生|倜儻不羈(てきとうふき)|丸田勝也@ココオル代表
新島襄の遺言の中にこんな一節があります。「同志社ニ於てハ倜儻不羈なる書生ヲ圧束せす務めて其の本性ニ従ひ之ヲ順導す可きし以て天下の人物ヲ養成す可き事」(新島襄全集編集委員会編『新島襄全集』4 同朋舎出版 1989年)。今日のメッセージのタイトルにもさせていただいたこの「倜儻不羈(てきとうふき)」という言葉は、同志社では幾度となく聞くフレーズです。「倜儻」は能力が高いこと、才能に優れていることを意味し、不羈の「羈」は馬につける「たづな」のことですから、「不羈」は束縛されないことを意味します。つまり「倜儻不羈なる書生」とは才能が並はずれていて、常識や規則に囚われず、自由に振る舞う学生を指しているわけで、新島は、そのような学生を圧迫しないでその個性を認めて伸び伸びと大きな人物に育てなさい、と言うのです。なぜそのような遺言を新島は残したのか。それは新島自身が「倜儻不羈なる書生」であったからではないか、と私は想像します。
同志社創業者 新島襄先生|倜儻不羈(てきとうふき)|丸田勝也@ココオル代表
 
司馬遼太郎『この国のかたち 一(1986〜1987)』朝日文庫「倜儻不羈(てきとうふき)」 という漢語は、まことに異様な字面が四個もならんでいてなじみにくい。しかし江戸期の知識人のあいだでは、ごくふつうのことばだった。ある種の独創家、独志の人、あるいは独立性のつよい奇骨といった人格をさす。 倜は “すぐれていて、拘束されないさま” で、儻は “志が大きくてぬきんでている” こと、羈は “馬を制御するたづな” 、不羈は “拘束されない” ということ。漢語としては紀元前から存在した。(もっとも、漢字にはときに同語反対義(アンビバレンス)があって、倜はスグレルという意味と、正反対のオロカという意味とがある。倜儻不羈の場合、世渡りからみればおろかともいえる)。 
 
早稲田大学をおこした大隈重信が、自分の出身藩である肥前佐賀藩(薩長土肥の肥)のガリ勉主義の藩風を『大隈候(伯)昔日譚』のなかでののしっている。「一藩の人物を悉く同一の模型に入れ、為めに倜儻不羈の気象を亡失せしめたり」 大隈がそのようになげいたように、肥は、全藩の師弟を組織して一種類の学制の中につめこみ、定期的に試験を施して、落第すれば先祖代々の家禄まで削るという、恐怖をもって一藩をかりたてた。しかも思想は朱子学というドグマで統一されていた。 このおかげで多くの秀才を出すことになったが、倜儻不羈の気象を亡失させた、と大隈はなげくのである。かれが後年、早稲田の地に一私学をおこした動機は、この批判のなかにもある。
 
 この点、土は倜儻不羈の一手販売のような土地だった。 元来、土佐人には風土的精神として拘束を好まないところがあった(むろん、すべての土佐人がそうであったというのではない)。(中略)「頑質」 という用語も、江戸期、人格批評として、よく用いられた。頑固者などといえば一種の美質のようにきこえるが、たとえば長(ちょう)の吉田松蔭などは、門人を教える場合、これをマイナスの評価として用い、固定概念にとらわれて物や事が見えないおろかさという意味につかった。 
 
(中江)兆民の場合、世間や人間を見る場合、ことさらに自分の思想の小窓からのぞくことをせず、自分の思想にあわない人物も、そこに魅力を感ずればたかだかと評価した。かれは『民約論』の訳者ながら明治天皇を敬慕し、西郷隆盛を敬愛し、また官憲思想の俊才である井上毅(こわし)も好きであった。つまり倜儻不羈でありながら、頑質ではなかった。 
 
兆民が尊敬し、その生前を知っていた十二歳上の土佐人坂本龍馬も、この気質群の中の人だった。(中略) ふと思うことだが、一介の浪人の力で薩長という二大雄藩の握手が可能なはずがない。発言の立脚点として、海援隊の勢力があったといっていい。 さらにかれは役人にはならないということをつねづね語っていた。大政奉還という奇手が可能だったのも、かれが新政府に官職をもとめるということをせず、いわば無私になることができたからだ。無私の発言ほど力のあるものはない。まことに、倜儻不羈というほかない。(196-202頁)
司馬遼太郎「倜儻不羈(てきとうふき)_その二」
0 notes
toosweetssweets · 6 years
Link
佛家故事:孟浩然(二)
        佛家故事:孟浩然(二)
    然而,隱居對於許多隱居者來說都不是脫離塵囂的終結,而只是跳出紅塵的起點:一旦隱入山林、遠離塵囂,常人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小時,修煉的巨大吸引力就可能把隱居者進一步變為一個修煉者。而這種變化的第一個表現往往是對世間的名利聲榮等「身外之物」逐漸失去興趣,這也是孟浩然自己體驗到了的:我現在只想過耕耘自足的農夫生活;只要有酒喝,誰還想世間名利啊!我寧願與水鷗玩耍、與江燕為伍,作一個自由「狂歌」的「豎儒」,也不願作巴結權貴、趨炎附勢那些令人感到羞愧的的事情[15]。
      人類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更美好境界的不斷追求。厭世和離世的思想就是通向修煉和「返本歸真」最自然的階梯。孟浩然開始讚譽修煉和修煉人:「像莊子那樣的『傲吏』決非平凡之人,世間的名士、『名流』應該是那些修煉界的『道流』」;「有誰不仰慕那些成道的神仙呢?」並且他還廣交修煉界的朋友,談到他們時也總是帶著崇拜的口吻:「我那位『家在鹿門山』的朋友,手中拿著白色的羽毛扇子,腳上穿著青色的芒鞋,經常在山澗的水邊悠遊」;在陪李侍御拜訪聰禪上人時,「我看到石頭砌成的房間裡好像從來沒有人來過,而禪師的繩床上卻有一隻老虎正在睡覺。」「太一子是一個在天台山修道的朋友。他住在『赤城』附近,每天『餐霞』食氣,不食人間煙火。」「我曾經親自去天台山拜見他,得知他經常在雞鳴日出之時與仙人相會。他雖住在赤城中,但逍遙自在、隨意遨遊於白雲霄漢之間。連他居處的莓叢和苔蘚一類植物都與人間的不同,而瀑布則是他與塵世隔絕的界標。我真想永遠悠遊於那樣的境界中啊!」[16]
      孟浩然40歲以前都在隱居中度過,讀書練劍,心境閒散,沒有什麼心理和情緒上的壓力。四十歲時進京赴考,先是被眾人大捧了一番,弄得有點雲裡霧裡的之後,又突然給摔下來,一個接一個的大挫折。這種心理和情緒上的大起大落,必然導致身體上的失常。而且按中醫的說法,六淫病易去,七情病難醫。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出,他似乎是個特別多病的人[17]。任何一個有病的人,特別是多病或有大病的,在初入道時都有強烈的祛病的願望。孟浩然在這方面的表現也是很明顯的。他曾提到去山洞裡探查「石髓」和到山崖上採集野蜂蜜的事情。「石髓」是當時的道家弟子喜歡的一類丹藥,據稱服食了高級的「石髓」可能使人立即飛昇。野蜂蜜除了本身可以強身健體外,還是許多丹藥的藥基(內含大量「蜂王漿」)。他還不只一次地提到采「芝草」的事。「芝草」俗稱「靈芝」,包括菌靈芝和草靈芝兩大類。菌靈芝對調整身體機能的平衡有很大作用,而草靈芝則據稱可以使人長生不老甚至起死回生。由此看來,他採到的大概都是菌靈芝,否則他的身體早就沒有任何疾病了。另外,他還提到希望向一位道人學習「煉丹液」的方法[18]。
      孟浩然有許多道家和佛家的朋友,因此佛道兩家的思想對他都有很大的影響。他的入道過程也像其他許多人一樣,是一個對修煉的認識逐漸提高的過程。從道家這一方面來看,他���始只是有「去煩惱」、學「長生道」的願望,這也是常人這一層次中最容易看到的修煉的神奇之處;他也談到了養「浩氣」、利用「五行」理論的辟榖,併進而「養恬素」,一個人白天獨坐冥想,以此領悟修煉的道理;最後他談到了「玄妙理」和「坐忘心」。他曾經想作一個「羽人」。直到晚年,王昌齡來拜訪他時,他還提到自己喜歡看「神仙菉」和「山海經」之類的道家書籍[19]。
      然而,他在自己的詩中非常詳細地敘述了「湛禪師」對他走入佛教修煉的影響:我從小就聽說過「無生理」,因此一直想知道自己生生世世的事情。但在塵世間的生活中很難兼顧到自己內心的願望。直到晚年決心長期歸隱後,才偶然與禪師交友並經常來往。禪師可憐我苦海無邊,以我能接受的「方便」說法為我解迷指點。又進一步給我講解「微妙法」,在我心中植入「清淨」的種��,使我頓然了卻「煩惱」的侵擾,對山林苦修產生了深情。我早晚向禪師請教自己心中的疑慮並通過討論明白了越來越多的修煉之理。禪師在語言和文學方面的修養高超而絕妙,實在令人驚嘆。禪房常閉,保持著「虛靜」的氣氛。周圍栽的花、種的藥草四季常青。在一塊平坦的大石上彈琴和寫作,任憑飛瀑落泉的水花飄灑在頭上和衣服上;有時和「法侶」們相逢,通宵達旦地講道談玄,那是因為自己平生對「真隱」的羨慕和追求、整天探求「靈異」現象的原因[20]。
      我們雖然不能肯定他曾正式投師佛門、有過什麼皈依儀式,但從他留下的詩中,我們確實發現他曾兩次稱佛教僧人為「我師」,並稱一起討論佛理的佛教徒或者居士為「法侶」,甚至稱拜訪佛教僧人時所用齋飯為「法筵」。這些稱呼都不是一個只對佛教有興趣的局外人可能使用的,況且還是鄭重其事地寫到自己的詩中,讓普天下無人不曉(他的詩流傳很廣,這一點他自己也知道)[21]。並且,他在一些詩中確曾表達了自己願意、甚至決心皈依佛門的強烈願望:「願承甘露潤,喜得惠風灑。依止此山門,誰能效丘也。」;「願言投此山,身世兩相棄」;「下生彌勒見,回向一心歸……願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22]。
      更為重要的是,「修煉」是修人的心,完全與「皈依」之類的儀式無關。任何人只要能依照正信、正念和正的法理去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心性、改善自己的言行,他就已經在修煉中了。當然,許多真正修煉的人會隨著自己心性的昇華和對法理認識的不斷提高而產生某些超常的功能和體驗(現代研究者稱為「宗教體驗」)。從孟浩然的詩中我們發現其心性的變化以及超常的功能和體驗也是隨著修煉時間的增加而明顯地在變化著:開始時只是對法理的理解加深了,體會到捨「塵念」、「合真如」,世間「一切是虛假」;隨著長期打坐,特別是「閉關」靜修,天目漸開,眼前有一些異象出現,初次體驗到「靜者妙」,但還不能看到另外空間中完整的信息[23];當天目完全打開時,完整的、多生多世的信息蜂湧而入,令人應接不暇:自從自己生命產生以來已經許多劫了,有時看到往世事情,就像回憶兒時在沙灘玩沙一樣。看到自己善行而生功德,更加堅定了修煉的「道心」。靜坐中自己向各層天界靠近,空中瀰漫著天花散落的異香[24];當定力進一步加強時,整個身心和靜中所見境像融合一體,能體悟到玄妙的法理,但卻很難再用語言來敘述,進入了「忘言」的境界中;此時外塵已經很難干擾,打坐中聽到「猿嘯」也不分心,反而使「塵外心」更加清淨;看到修為很高的高僧,會看到其「蓮花」一樣「淨」的內心,知道其「不染心」一塵不粘[25];天目用久了,便不再覺得新鮮,也漸漸地沒有了對於「看」的執著。再加上對「無為」的深入理解,希望「觀空」而對「有形」的境像漸生厭倦;此時只想把身心置於一無所有的「虛寂」之中,保持心境永遠「閒和」的極高境界[26]。
      李白在他的《贈孟浩然》一詩中尊稱孟浩然為「孟夫子」,並具體描述了自己對孟浩然的欽敬愛慕以至於崇仰之情:孟夫子風流倜儻,天下聞名,真讓我愛慕不已。從青春煥發的少壯時代直到鬚髮批霜的晚年,面對達官貴人豪華的車馬和堂皇的冠冕,他都能放下仕途而取隱遁,去與松風白雲相伴,過高人隱士的生活,表現了自己的高風亮節。在皓月當空的清宵,把酒臨風,常常喝醉;有時則於繁花叢中,留連忘返,連皇帝老子的事情也提不起興趣來;他那不慕榮利、自甘淡泊的品格高尚得有如高山一樣,甚至高到無法仰望的程度,只好在此向他純潔芳馨的人品作揖而拜,聊表我崇敬仰慕之情[27]。
      李白自己也很喜歡求仙問道和隱居,是個狂放不羈的「謫仙人」,曾經「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28],而他對孟浩然的尊崇,正是表現了這兩位朋友之間思想感情的高度共鳴。
注釋: [15]《東陂遇雨率爾貽謝南池》:「余意在耕稼,」《自洛之越》:「且樂杯中酒,誰論世上名。」卷三;《秦中苦雨思歸贈袁左丞賀侍郎》:「躍馬非吾事,狎鷗真我心。」《和宋太史北樓新亭》:「願隨江燕賀,羞逐府寮趨。欲識狂歌者,丘園一豎儒。」卷二; [16]《梅道士水亭》:「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省》:「誰不仰神仙。」卷三;《王迥見尋》:「家在鹿門山,常游澗澤水。手持白羽扇,腳步青芒履。」卷一;《陪李侍御謁聰禪上人》:「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卷三;《尋天台山作》:「吾友太一子,餐霞臥赤城。」卷三;《越中逢天台太一子》:「仙穴逢羽人,停艫向前拜。……茲山素所尚,安得聞靈怪。……雞鳴見日出,每與仙人會。來去赤城中,逍遙白雲外。莓苔異人間,瀑布作空界。…永遠從此游,何當濟所屆。」卷一; [17]《疾愈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二上人》,《晚春臥疾寄張八子容》,《家園臥疾畢太祝見尋》,卷一;《初年樂城館中臥疾懷歸》,《送王昌齡之嶺南》:「已抱沉屙疾」卷二;《歲暮歸南山》:「多病故人疏。」《重訓李少府見贈》:「養疾衡茆下,」卷三;《宴張別駕新齋》:「衰病恨無能。」《李氏園臥疾》卷四; [18]《疾愈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二上人》:「尋林采芝去,轉谷松蘿密。…入洞窺石髓,傍崖采蜂蜜。」《宿天台桐柏觀》:「息陰憩桐柏,采秀尋芝草。」《山中逢道士雲公》:「何時還清溪,從爾煉丹液。」卷一; [19]《宿天台桐柏觀》:「願言解纓紱,從此去煩惱。高步陵四壁,玄蹤得三老。紛吾遠遊意,學此長生道。」卷一;《重訓李少府見贈》:「養疾衡茆下,由來浩氣真。五行將禁火,十步想尋春。」卷三;《田家作》:「弊廬隔塵喧,惟先養恬素。……晝坐常寡悟,沖天羨鴻鵠。」卷一;《游精思題觀主山房》:「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卷三;《將適天台留別臨安李主簿》:「羽人在丹丘,吾亦從此逝。」《與王昌齡宴黃十一》:「書幌神仙菉,畫屏山海圖。」卷一; [20]《還山贈湛禪師》:「幼聞無生理,常欲觀此身。心跡罕兼遂,崎嶇多在塵。晚途歸舊壑,偶與支公鄰。喜得林下契,共推席上珍。念茲泛苦海,方便示迷津。導以微妙法,結為清淨因。煩惱業頓捨,山林情轉殷。朝來問疑義,夕話得清真。墨妙稱古絕,詞華驚世人。禪房閉虛靜,花藥連冬春。平石籍琴硯,落泉灑衣巾。欲知明滅意,朝夕海鷗馴。」《尋香山湛上人》:「法侶欣相逢,清談曉不寐。平生慕真隱,累日探靈異。」卷一; [21]《游明禪師西山蘭若》:「吾師住其下,禪坐說無生。……談空對樵叟,授法與山精。」卷一;《秦中感秋寄上人》:「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卷三;《尋香山湛上人》:「法侶欣相逢,清談曉不寐。」卷一;《陪李侍御謁聰禪上人》:「出處雖雲異,同歡在法筵。」卷三; [22]《雲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尋香山湛上人》,卷一;《臘月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卷二; [23]《雲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上人亦何閒,塵念俱已捨。四禪合真如,一切是虛假。」《宿終南翠微寺》:「閉關久沈冥,杖策一登眺。遂造幽人室,始知靜者妙。」卷一; [24]《登總持寺浮屠》:「累劫從初地,為童憶聚沙。一窺功德見,彌益道心加。坐覺諸天盡,空香送落花。」卷二; [25]《來闍黎新亭作》:「棄像玄應悟,忘言理必該。靜中何所得,吟詠也徒哉。」卷二;《武陵泛舟》:「坐聽閒猿嘯,彌清塵外心。」《大禹寺義公禪》:「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卷三; [26]《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來窺童子偈,得聽法王經。會理知無為,觀空厭有形。」《晚春遠上人南亭》:「虛寂養閒和。」卷三; [27]李白:《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8]杜甫:《飲中八仙》。 本文所引詩文,除已註明出處者外,可參《孟浩然集》,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台灣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五十七年九月台一版。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佛家故事:孟浩然(二)
  註: 義雲高大師就是宇宙始祖報身佛多杰羌佛的第三世降世,佛號為第三世多杰羌佛,詳情請參閱 關於“第三世多杰羌佛”佛號的說明
  更多學佛資訊 :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暇滿人身facebook
暇滿人身blog
暇滿人生路微博
佛家故事:孟浩然(二)
https://platform.linkedin.com/in.js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s://ift.tt/2OlCpbm via IFTTT
1 note · View note
azzlo · 4 years
Quote
思えば、「自ら考える力」などとうたう一方、日本の教育行政は、むしろ逆に「倜儻不羈」的な思考と行動を圧束してきた。また、もっぱら日本経済に奉仕することが期待されるという意味で、実は極めてドメスティックな「グローバル人材」の養成を目指してきた。そして、日本の大学の多くは、そのような政府の方針に唯々諾々と従い、主体的に行動することはおろか、自分自身の頭で考えることすら怠ってきた。
退学希望者が続出「幻滅大学」の酷すぎる実態 コロナで浮き彫りになった格差
0 notes
Text
佛家故事:孟浩然(二)
佛家故事:孟浩然(二)
        佛家故事:孟浩然(二)
    然而,隱居對於許多隱居者來說都不是脫離塵囂的終結,而只是跳出紅塵的起點:一旦隱入山林、遠離塵囂,常人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小時,修煉的巨大吸引力就可能把隱居者進一步變為一個修煉者。而這種變化的第一個表現往往是對世間的名利聲榮等「身外之物」逐漸失去興趣,這也是孟浩然自己體驗到了的:我現在只想過耕耘自足的農夫生活;只要有酒喝,誰還想世間名利啊!我寧願與水鷗玩耍、與江燕為伍,作一個自由「狂歌」的「豎儒」,也不願作巴結權貴、趨炎附勢那些令人感到羞愧的的事情[15]。
      人類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更美好境界的不斷追求。厭世和離世的思想就是通向修煉和「返本歸真」最自然的階梯。孟浩然開始讚譽修煉和修煉人:「像莊子那樣的『傲吏』決非平凡之人,世間的名士、『名流』應該是那些修煉界的『道流』」;「有誰不仰慕那些成道的神仙呢?」並且他還廣交修煉界的朋友,談到他們時也總是帶著崇拜的口吻:「我那位『家在鹿門山』的朋友,手中拿著白色的羽毛扇子,腳上穿著青色的芒鞋,經常在山澗的水邊悠遊」;在陪李侍御拜訪聰禪上人時,「我看到石頭砌成的房間裡好像從來沒有人來過,而禪師的繩床上卻有一隻老虎正在睡覺。」「太一子是一個在天台山修道的朋友。他住在『赤城』附近,每天『餐霞』食氣,不食人間煙火。」「我曾經親自去天台山拜見他,得知他經常在雞鳴日出之時與仙人相會。他雖住在赤城中,但逍遙自在、隨意遨遊於白雲霄漢之間。連他居處的莓叢和苔蘚一類植物都與人間的不同,而瀑布則是他與塵世隔絕的界標。我真想永遠悠遊於那樣的境界中啊!」[16]
      孟浩然40歲以前都在隱居中度過,讀書練劍,心境閒散,沒有什麼心理和情緒上的壓力。四十歲時進京赴考,先是被眾人大捧了一番,弄得有點雲裡霧裡的之後,又突然給摔下來,一個接一個的大挫折。這種心理和情緒上的大起大落,必然導致身體上的失常。而且按中醫的說法,六淫病易去,七情病難醫。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出,他似乎是個特別多病的人[17]。任何一個有病的人,特別是多病或有大病的,在初入道時都有強烈的祛病的願望。孟浩然在這方面的表現也是很明顯的。他曾提到去山洞裡探查「石髓」和到山崖上採集野蜂蜜的事情。「石髓」是當時的道家弟子喜歡的一類丹藥,據稱服食了高級的「石髓」可能使人立即飛昇。野蜂蜜除了本身可以強身健體外,還是許多丹藥的藥基(內含大量「蜂王漿」)。他還不只一次地提到采「芝草」的事。「芝草」俗稱「靈芝」,包括菌靈芝和草靈芝兩大類。菌靈芝對調整身體機能的平衡有很大作用,而草靈芝則據稱可以使人長生不老甚至起死回生。由此看來,他採到的大概都是菌靈芝,否則他的身體早就沒有任何疾病了。另外,他還提到希望向一位道人學習「煉丹液」的方法[18]。
      孟浩然有許多道家和佛家的朋友,因此佛道兩家的思想對他都有很大的影響。他的入道過程也像其他許多人一樣,是一個對修煉的認識逐漸提高的過程。從道家這一方面來看,他開始只是有「去煩惱」、學「長生道」的願望,這也是常人這一層次中最容易看到的修煉的神奇之處;他也談到了養「浩氣」、利用「五行」理論的辟榖,併進而「養恬素」,一個人白天獨坐冥想,以此領悟修煉的道理;最後他談到了「玄妙理」和「坐忘心」。他曾經想作一個「羽人」。直到晚年,王昌齡來拜訪他時,他還提到自己喜歡看「神仙菉」和「山海經」之類的道家書籍[19]。
      然而,他在自己的詩中非常詳細地敘述了「湛禪師」對他走入佛教修煉的影響:我從小就聽說過「無生理」,因此一直想知道自己生生世世的事情。但在塵世間的生活中很難兼顧到自己內心的願望。直到晚年決心長期歸隱後,才偶然與禪師交友並經常來往。禪師可憐我苦海無邊,以我能接受的「方便」說法為我解迷指點。又進一步給我講解「微妙法」,在我心中植入「清淨」的種子,使我頓然了卻「煩惱」的侵擾,對山林苦修產生了深情。我早晚向禪師請教自己心中的疑慮並通過討論明白了越來越多的修煉之理。禪師在語言和文學方面的修養高超而絕妙,實在令人驚嘆。禪房常閉,保持著「虛靜」的氣氛。周圍栽的花、種的藥草四季常青。在一塊平坦的大石上彈琴和寫作,任憑飛瀑落泉的水花飄灑在頭上和衣服上;有時和「法侶」們相逢,通宵達旦地講道談玄,那是因為自己平生對「真隱」的羨慕和追求、整天探求「靈異」現象的原因[20]。
      我們雖然不能肯定他曾正式投師佛門、有過什麼皈依儀式,但從他留下的詩中,我們確實發現他曾兩次稱佛教僧人為「我師」,並稱一起討論佛理的佛教徒或者居士為「法侶」,甚至稱拜訪佛教僧人時所用齋飯為「法筵」。這些稱呼都不是一個只對佛教有興趣的局外人可能使用的,況且還是鄭重其事地寫到自己的詩中,讓普天下無人不曉(他的詩流傳很廣,這一點他自己也知道)[21]。並且,他在一些詩中確曾表達了自己願意、甚至決心皈依佛門的強烈願望:「願承甘露潤,喜得惠風灑。依止此山門,誰能效丘也。」;「願言投此山,身世兩相棄」;「下生彌勒見,回向一心歸……願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22]。
      更為重要的是,「修煉」是修人的心,完全與「皈依」之類的儀式無關。任何人只要能依照正信、正念和正的法理去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心性、改善自己的言行,他就已經在修煉中了。當然,許多真正修煉的人會隨著自己心性的昇華和對法理認識的不斷提高而產生某些超常的功能和體驗(現代研究者稱為「宗教體驗」)。從孟浩然的詩中我們發現其心性的變化以及超常的功能和體驗也是隨著修煉時間的增加而明顯地在變化著:開始時只是對法理的理解加深了,體會到捨「塵念」、「合真如」,世間「一切是虛假」;隨著長期打坐,特別是「閉關」靜修,天目漸開,眼前有一些異象出現,初次體驗到「靜者妙」,但還不能看到另外空間中完整的信息[23];當天目完全打開時,完整的、多生多世的信息蜂湧而入,令人應接不暇:自從自己生命產生以來已經許多劫了,有時看到往世事情,就像回憶兒時在沙灘玩沙一樣。看到自己善行而生功德,更加堅定了修煉的「道心」。靜坐中自己向各層天界靠近,空中瀰漫著天花散落的異香[24];當定力進一步加強時,整個身心和靜中所見境像融合一體,能體悟到玄妙的法理,但卻很難再用語言來敘述,進入了「忘言」的境界中;此時外塵已經很難干擾,打坐中聽到「猿嘯」也不分心,反而使「塵外心」更加清淨;看到修為很高的高僧,會看到其「蓮花」一樣「淨」的內心,知道其「不染心」一塵不粘[25];天目用久了,便不再覺得新鮮,也漸漸地沒有了對於「看」的執著。再加上對「無為」的深入理解,希望「觀空」而對「有形」的境像漸生厭倦;此時只想把身心置於一無所有的「虛寂」之中,保持心境永遠「閒和」的極高境界[26]。
      李白在他的《贈孟浩然》一詩中尊稱孟浩然為「孟夫子」,並具體描述了自己對孟浩然的欽敬愛慕以至於崇仰之情:孟夫子風流倜儻,天下聞名,真讓我愛慕不已。從青春煥發的少壯時代直到鬚髮批霜的晚年,面對達官貴人豪華的車馬和堂皇的冠冕,他都能放下仕途而取隱遁,去與松風白雲相伴,過高人隱士的生活,表現了自己的高風亮節。在皓月當空的清宵,把酒臨風,常常喝醉;有時則於繁花叢中,留連忘返,連皇帝老子的事情也提不起興趣來;他那不慕榮利、自甘淡泊的品格高尚得有如高山一樣,甚至高到無法仰望的程度,只好在此向他純潔芳馨的人品作揖而拜,聊表我崇敬仰慕之情[27]。
      李白自己也很喜歡求仙問道和隱居,是個狂放不羈的「謫仙人」,曾經「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28],而他對孟浩然的尊崇,正是表現了這兩位朋友之間思想感情的高度共鳴。
注釋: [15]《東陂遇雨率爾貽謝南池》:「余意在耕稼,」《自洛之越》:「且樂杯中酒,誰論世上名。」卷三;《秦中苦雨思歸贈袁左丞賀侍郎》:「躍馬非吾事,狎鷗真我心。」《和宋太史北樓新亭》:「願隨江燕賀,羞逐府寮趨。欲識狂歌者,丘園一豎儒。」卷二; [16]《梅道士水亭》:「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省》:「誰不仰神仙。」卷三;《王迥見尋》:「家在鹿門山,常游澗澤水。手持白羽扇,腳步青芒履。」卷一;《陪李侍御謁聰禪上人》:「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卷三;《尋天台山作》:「吾友太一子,餐霞臥赤城。」卷三;《越中逢天台太一子》:「仙穴逢羽人,停艫向前拜。……茲山素所尚,安得聞靈怪。……雞鳴見日出,每與仙人會。來去赤城中,逍遙白雲外。莓苔異人間,瀑布作空界。…永遠從此游,何當濟所屆。」卷一; [17]《疾愈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二上人》,《晚春臥疾寄張八子容》,《家園臥疾畢太祝見尋》,卷一;《初年樂城館中臥疾懷歸》,《送王昌齡之嶺南》:「已抱沉屙疾」卷二;《歲暮歸南山》:「多病故人疏。」《重訓李少府見贈》:「養疾衡茆下,」卷三;《宴張別駕新齋》:「衰病恨無能。」《李氏園臥疾》卷四; [18]《疾愈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二上人》:「尋林采芝去,轉谷松蘿密。…入洞窺石髓,傍崖采蜂蜜。」《宿天台桐柏觀》:「息陰憩桐柏,采秀尋芝草。」《山中逢道士雲公》:「何時還清溪,從爾煉丹液。」卷一; [19]《宿天台桐柏觀》:「願言解纓紱,從此去煩惱。高步陵四壁,玄蹤得三老。紛吾遠遊意,學此長生道。」卷一;《重訓李少府見贈》:「養疾衡茆下,由來浩氣真。五行將禁火,十步想尋春。」卷三;《田家作》:「弊廬隔塵喧,惟先養恬素。……晝坐常寡悟,沖天羨鴻鵠。」卷一;《游精思題觀主山房》:「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卷三;《將適天台留別臨安李主簿》:「羽人在丹丘,吾亦從此逝。」《與王昌齡宴黃十一》:「書幌神仙菉,畫屏山海圖。」卷一; [20]《還山贈湛禪師》:「幼聞無生理,常欲觀此身。心跡罕兼遂,崎嶇多在塵。晚途歸舊壑,偶與支公鄰。喜得林下契,共推席上珍。念茲泛苦海,方便示迷津。導以微妙法,結為清淨因。煩惱業頓捨,山林情轉殷。朝來問疑義,夕話得清真。墨妙稱古絕,詞華驚世人。禪房閉虛靜,花藥連冬春。平石籍琴硯,落泉灑衣巾。欲知明滅意,朝夕海鷗馴。」《尋香山湛上人》:「法侶欣相逢,清談曉不寐。平生慕真隱,累日探靈異。」卷一; [21]《游明禪師西山蘭若》:「吾師住其下,禪坐說無生。……談空對樵叟,授法與山精。」卷一;《秦中感秋寄上人》:「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卷三;《尋香山湛上人》:「法侶欣相逢,清談曉不寐。」卷一;《陪李侍御謁聰禪上人》:「出處雖雲異,同歡在法筵。」卷三; [22]《雲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尋香山湛上人》,卷一;《臘月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卷二; [23]《雲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上人亦何閒,塵念俱已捨。四禪合真如,一切是虛假。」《宿終南翠微寺》:「閉關久沈冥,杖策一登眺。遂造幽人室,始知靜者妙。」卷一; [24]《登總持寺浮屠》:「累劫從初地,為童憶聚沙。一窺功德見,彌益道心加。坐覺諸天盡,空香送落花。」卷二; [25]《來闍黎新亭作》:「棄像玄應悟,忘言理必該。靜中何所得,吟詠也徒哉。」卷二;《武陵泛舟》:「坐聽閒猿嘯,彌清塵外心。」《大禹寺義公禪》:「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卷三; [26]《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來窺童子偈,得聽法王經。會理知無為,觀空厭有形。」《晚春遠上人南亭》:「虛寂養閒和。」卷三; [27]李白:《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8]杜甫:《飲中八仙》。 本文所引詩文,除已註明出處者外,可參《孟浩然集》,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台灣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五十七年九月台一版。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佛家故事:孟浩然(二)
  註: 義雲高大師就是宇宙始祖報身佛多杰羌佛的第三世降世,佛號為第三世多杰羌佛,詳情請參閱 關於“第三世多杰羌佛”佛號的說明
  更多學佛資訊 :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暇滿人身facebook
暇滿人身blog
暇滿人生路微博
佛家故事:孟浩然(二)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s://ift.tt/2OlCpbm via IFTTT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0 notes
youtube
カズレーザー、「倜儻不羈」の意味語る 学生には「勉強した方がよい」「同志社大学」PRイベント3
0 notes
Video
youtube
カズレーザー、「倜儻不羈」の意味語る 学生には「勉強した方がよい」「同志社大学」PRイベント3
0 notes
yaoyolog · 7 years
Text
「倜儻不羈」とは何と読む?またその意味は?正解は「てきとうふき」と読むとの事。
読書をしていると、ちょっと読みの分からない四字熟語に目が止まりました。
「これからは倜儻不羈の精神で…」 「倜儻不羈」。。
まったく意味が分かりません。そして全く読めません。。
早速調べてみました。
「倜儻不羈」とは「てきとうふき」と読んで、優秀で信念があり安易に人に左右されない、といった意味になるとの事。前半の「倜儻(てきとう)」とは、普通の人よりとても優秀、との意味で、「倜(てき)」とは、優れている、との意味。「儻(とう)」は、もし、あるいは、との意味のほかに、こちらも、優れている、との意味を含んでいるとの事。後半の「不羈(ふき)」とは、自由奔放、束縛しない、との意味のほか、こちらも、人並みを外れて優秀、といった意味になるとの事。最後の「羈(き)」とは、馬具で手綱をつなぐ道具の事で、つないで自由を奪う、との事から、束縛する、との意味で使われている模様です。「不羈(ふき)」として、つな…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meitukong · 7 years
Link
小她最近有丟丟劇荒啊,追完《白夜追兇》,看了幾集《將軍在上》,盛一倫飾演的男主趙玉瑾走的是有點娘氣的”慫包男”路線,喜歡尬舞,還會做衣服,有點新鮮,有點可愛,但是身為鋼鐵直女,小她還是無法把芳心許給這樣的男主哎(搞得人家願意接收一樣)。
有點懷念以前的一些古裝劇,特別是那些性情灑脫,豪情萬丈,重點是還長得帥得不要不要的男主角。
呈上一篇懷念以前的古裝男主的文章,小仙女們笑納。
來源 | 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
為什麼寫這個話題呢,主要是因為,這幾年古裝偶像劇的太多了,從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到《楚喬傳》再到《將軍在上》等等,反正熱度一直都沒有停過。
當然咯,有古裝自然就有男神。
於是跟著這些劇熱播,現在就有一大批新的老公出現。
廣平王任嘉倫。
《三生三世》的”渣男”離鏡張彬彬也圈粉無數。
△我承認張彬彬是很帥,但是他頭上的角我看了就起雞皮疙瘩……
四海八荒第一美男子夜華。
△顏值是不是第一這個很難說,但趙又廷的��技還是有的
我承認,上面這些男明星的古裝扮相,確實很好看。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我年紀大了審美有點守舊,我總覺得這些精致的花美男跟我心目中的古裝男神還是有一丟丟距離啊。
帥是帥了,可是英氣和俠氣去哪里了?
看著現在一個個美圖過度的古代版霸道總裁,我就開始無比懷念以前那些充滿英雄氣概的古裝劇,和蘇炸我少女心的俠客少年,所以幹脆在今天寫一篇文章紀念一下吧。
(PS一下:因為胡歌、霍建華、鐘漢良、張智霖、古天樂這些男神實在太多人寫,每一次提到古裝,大家都要提他們,篇篇都是差不多,所以我在這里就不提這些大熱男神了,我只寫那些很少被人提及,但確實在我少女時代留下過很深印記的古裝男)
首先說張智堯吧。
他最近在《三生三世》里演了折顏。
42歲的張智堯,臉還是帥的。
和29歲的於朦朧組CP,還是有點小粉紅的。
△這騷紅色和馬卡龍綠讓我說什麼好呢,祝福!
可是,這造型清新是清新了,我怎麼覺得有點太奶油啊。
要知道,張智堯在我印象中,最美好的形象,可是2001年《楊門女將》里的楊宗保啊!
△其實看照片就覺得造型跟現在的古裝男主角差很多,眉目間都是英氣
大家都知道,楊忠保是個忠義少年嘛。
年少無知的時候,對這種五官端正,又有遠大志向的少年英雄最沒有抵抗力了。
而且張智堯又是特別機靈的一個人,經常會露出一些萌萌噠的表情。
這些微表情當中流露出來的少年感,讓這個三好學生一樣的乖孩子,帶著一種壞孩子才有的”痞”,他一使壞,嘴角一翹,我就覺得特別帥。
當時,和張智堯搭戲的,又是演技極好的寧靜。
一個英俊少年,一個靈動少女,真的看得我春心蕩漾啊。
可惜啊,楊宗保很快就死了,嚶嚶嚶。
一是劇情需要(不然幹嘛叫《楊門女將》),還有一個就是張智堯是個很貪玩的人(13歲就去亞馬遜冒險那種),為了多點時間出去浪,他居然跟導演申請早點死……
於是明明楊宗保在書里應該是50多歲才死,在劇里和穆桂英成親之後就掛了……
△寧靜演得特別有少女感
不過,可能也是因為張智堯骨子里頭就有這種瀟灑,所以他演起古裝戲,都特別對味。
像《陸小鳳傳奇》里的花滿樓,明明是個瞎子,但邪魅一笑的時候,還是讓人蘇到骨子里。
(而且這一種邪魅一笑,是一種自信的笑,胸有成竹的笑,是符合角色性格的,而不是像現在的霸道總裁動不動就用這種笑來表達自己是全世界最帥的男人)
△這動圖百看不厭!
《楚留香新傳》,劇情有點拖遝,但是張智堯的白衣楚留香,還是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里。
△看香帥多瀟灑的身影,張智堯可是學過合氣道、截拳道、跆拳道、八卦掌、少林、太極拳。他入行就是因為矯健的身手被成龍看上了。
據我深愛張智堯20年的閨蜜某唐說,張智堯能文能武,全方位滿足了她青春期的欲望。
香帥是她最想睡的一夜情對象,就是風流倜儻到你無法控制自己雙腿的那種。而忠義善良的楊忠保呢,則是她老公的理想型,英俊又靠譜。
總之就是無論他演哪一個角色,都能給人不一樣的man,不一樣的帥啦~
△被捆綁青筋暴露的樣子也好man
說完張智堯,就說黃海冰,他也是最近還有新片的。
只是,黃海冰就沒有張智堯保養得那麼好啦,已經成為一個胖子的他,在《幻城》里真的就像一個肉包子……(劇照太醜,實在不想po)
《青雲志》好一點,黃海冰還是有點帥大叔的味道,只是還是張智堯在《三生三世》的問題,整個人P得太白,總覺得軟綿綿。
跟我當年哭著喊著要和他一起闖蕩江湖的沈浪,還是有一點距離啊。
不得不說,黃海冰演的《武林外史》,應該是古龍這麼多部作品里,拍得比較經典的一部吧。
首先選角就很成功,黃海冰就是長得特別標致的美男子,特別像武俠小說里寫的那種”劍眉星目,鳳眼生威”。
△這眼部特寫,無敵了
然後他一笑,又特別溫柔。
一下子就讓人想起古龍書里的描述,”神情雖然懶散,但那種對什麼事都滿不在乎的味道,卻說不出的令人喜歡”。(《武林外史》)
不笑的時候正氣凜然,一笑就燦若星辰。
黃海冰演的沈浪,真有一副撩死人不償命的銷魂容顏啊。
△笑和不笑是兩種不同的境界的帥
所以,如此迷人的男子,和哪個美女都能配一臉,劇里的兩條感情線,也是看得我好糾結。
朱七七古靈精怪,活潑可愛。
△朱七七是《琅琊榜》的長公主啊,這姑娘越長越漂亮
白飛飛呢,深情溫柔,又有悲情的身世,承擔了所有虐心的戲份。
當時大家入戲太深,各個論壇都在吵到底是站朱七七還是白飛飛。
甚至到了現在還有人寫這兩個的同人文。
至於我嘛,內心還是更偏愛白飛飛多一點,總覺得她太可憐了,生命里只有對沈浪的愛是美好的。當她為沈浪擋箭死掉的時候,我還真的難過了好久。(在書里是抑鬱死的,電視把她弄死了)
唉,大概是一直有這個情結在,我對黃海冰用情最深的還是沈浪這個角色。
其他像《萍蹤俠影》的張丹楓,明明還是很帥的,造型也比披頭散發的沈浪好了不少,但就是沒辦法走進我心里。
大概那個時候,我就是愛沈浪那種不羈的feel。
接下來說的這個,是我的最愛。
想到要寫他,我的小心髒都忍不住多跳了幾下。
他就是我少女時代最愛最愛的古裝男神——孫興演的1994年版的楊逍。
(請記住是孫興,不是張鐵林,誰說張鐵林,我要掐死他)
什麼風流倜儻、瀟灑不羈、浪漫多情、英俊不凡之類的美好形容詞,在我看來,都可以用在這一版的楊逍身上。
我最近重看片段的時候,看到楊逍出場,還是臉頰發燙,內心激動得不得了。23年了,我還是愛這個男人!
△孫興這飄逸的長發,這憂鬱的眼神,到現在看還是蘇得一塌糊塗!
老實說,楊逍這麼成功,真的是孫興演得好。
我對孫興本人是完全沒感覺的。
看《家有仙妻》的時候,他給我印象是平頭、方臉和搞笑。
但他一到演楊逍,就像變了一個人。
氣場都完全不一樣了。
△眼神、眼神像一把箭一樣犀利,一下子戳中了我的少女心
在書里,楊逍是一個超帥的人。
金庸多次提及他的”相貌俊雅”,是一個”風度翩翩的美男子”。
作為一個長得並不算秀氣的男人,孫興是怎麼演出這個美男的呢?
靠氣質。
風度翩翩嘛,孫興的楊逍,嘴角幾乎都是帶笑的,好像什麼事情都難不倒他。
但是,他的眼睛呢,又藏有一絲絲的憂鬱,讓你覺得這個男人,有一種看不見的深沉。
瀟灑又沉鬱,少女最愛的兩種特性啊,怎麼可能不被迷倒!我當年最妒忌的女人就是紀曉芙!
△啊,逍逍,我也想以身相許啊!
而且楊逍對紀曉芙的深情,也特別感人,完爆現在各種霸道總裁。
情話一套套的,晚上還要陪紀曉芙吟詩看星星。
別人吹笛子,就他有情趣地吹葉子。
紀曉芙受傷了,他又特別溫柔地照顧她。那眼神真的好像自己受傷一樣。
當紀曉芙離開他,他就發了瘋一樣跑上峨眉山要人。
“(沒有紀曉芙)倚天劍在我楊逍眼里,跟破銅爛鐵沒什麼分別”,為了愛人連傳說中的武器都不要,嚶嚶嚶,這世界上還有比這更情深更有性格的男人嗎?
不過,最戳人還是紀曉芙死後,楊逍含著葉子默默啜泣的樣子。
我想書中說楊逍聽到有人提起紀曉芙時,”熱淚盈眶,轉過了頭去”大概就是這副糢樣吧。
也因為孫興演的楊逍太銷魂了,以至於我把金庸里面最喜歡的男人,從令狐沖改成了”楊逍”。
別人都說一見楊過誤終身,在我這里,是一見楊逍誤終身,到現在還沒人可以取代。(我現在最想私奔的人還是長著孫興臉的楊逍)
△其實看看孫興就知道,演技到底有多重要,他其他角色我都不喜歡,特別後面還有一個雷死人的”太白金星”,可是他演的楊逍,我是服氣的!演技可以讓一個相貌平平的人去演美男,但是那些沒有演技的,長再好的一張臉,都讓人覺得是面癱,淚。
好了,既然說了孫興,那還是得說一下,和他在《七俠五義》里面組CP的焦恩俊。
△《七俠五義》很有意思,我這幾天回看,發現里面的台詞尺度好大啊
如果說孫興是氣質帥,那焦恩俊絕對是真帥!
△這深情的眼神,真的不是愛嗎!
記得在腐女圈有這樣一句話,在武俠世界,想起攻就會腦補一張古天樂的臉,想起受,就會出現焦恩俊的臉。
哈哈哈哈哈哈,不是貶義,而是他長得太好看了,總是搶女主角的風頭。
像我印象最深就是丫演的《小李飛刀》,哇那陣容,可以排進我看過顏值最高的電視劇前三名。
女的有範冰冰
△我覺得範冰冰以前比較有靈氣啊
賈靜雯
俞飛鴻
蕭薔。
男的有任泉
和吳京。
但這些人,通通都比不過焦恩俊的泡面頭!
焦恩俊在戲里簡直艷壓群芳啊。
知乎有一個問題就是說,這版《小李飛刀》是顏值最高的電視劇嗎?
有人就回答,難道不是嗎?一個焦恩俊就碾壓其他戲的女主角了!
△你說焦恩俊和蕭薔這側顏,誰美?
△焦美人對鴿子也柔情似水啊
焦恩俊真的超帥的,不只是帥了,有氣質加成,可以到達美如畫的地步了。
這部劇我完全就是舔屏的,只記得他在里面不停地喝酒,然後不停地咳咳咳,又不停地哭哭哭。
不要覺得很娘娘腔,原著里面李尋歡就是一個有點陰柔之美的人:
“李尋歡嘆了口氣,自角落中摸出了個酒瓶,他大口地喝著酒時,也大聲地咳嗽起來,不停的咳嗽使得他蒼白的臉上,泛起一種病態的嫣紅,就仿佛地獄中的火燄,正在焚燒著他的肉體與靈魂……
蒼白的臉上,病態的嫣紅,好吧,我覺得焦恩俊演得真神了。
△這哭得比女生還要楚楚可憐,麼麼噠,表哥別哭
最後這個,是花癡群的花花們投票選出來的。
她們當中很多人都表示,童年最想嫁的人,是何家勁演的展昭!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何家勁長得太正,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不過聽她們解釋了以後,我又覺得可以理解了。
因為他演的展昭,就是特別讓姑娘有安全感。
武藝高超啊,警惡懲姦啊,匡扶正義啊,類似於超級英雄美國隊長一般的存在,反正有了展昭,這個世界就沒有邪惡了!
而且何家勁笑起來還有一個小酒窩,這個特別撩人。
有花花說,看這酒窩就感覺他演的展昭除了剛勇之外,還是溫柔的,他會盡全力保護自己喜歡的人。
只要想到這麼一個威武霸氣的男人,偶爾會對親近的人露出柔軟的一面,內心就被萌化了。
有正義感又有人情味,大概這就是何家勁演的展昭難以被取代的原因吧~
姑娘們都是很實在的,不只是帥,大家還想要一個強壯的臂彎啊。
其實說了這麼多古裝男神,我最感慨的一點是:
明明是十幾年前的老劇,但我重看片段的時候,依然覺得很好看,槽點甚至比現在很多古偶劇都要少。
為什麼?
不是粉絲濾鏡,而是以前的劇真的拍得有良心。
△《小李飛刀》的導演是袁和平啊,所以你看到他們的打戲,比現在很多古偶劇都要流暢、帶感。
比如人設和造型,我們現在的古偶劇就一個字:帥。
無論是男一還是男二男三,反正都要帥。
光看劇照,有時候真的很難分清性格。
△《大唐榮燿》的任嘉倫和秦俊傑,除了位置換了之外,我從圖上讀不出信息量
△《三生三世》也是,離鏡的造型不就是頭上多了個角嗎
可是以前的古裝劇,看造型,就已經能夠辨認出人物。
像梁朝偉和吳岱融的《絕代雙驕》,看上面圖片,哪怕沒有對白,你們都知道誰是小魚兒,誰是花無缺。
在現實中,梁朝偉的帥度絕對不輸吳岱融吧,可是在劇里面,就是吳岱融顯得比較帥,梁朝偉演的小魚兒,頭發總是亂糟糟的,有點流氓氣。
這就說明,在以前無論化妝還是造型,都是符合人物性格,不是像現在這樣,好看就可以了。
你可能會覺得小魚兒和花無缺的性格差太遠,很好辨認。
好,那《笑傲江湖》唄,令狐沖和林平之。
在劇照上,相信你也能一下子看出這兩人的區別。
令狐沖不修邊幅,衣服會比較寬松,頭發會比較散亂。
林平之曾經是富家公子,唇紅齒白,全身行頭都會收拾得比較整齊,看照片就知道他是小白臉類型。
而且,在書里,林平之就是比令狐沖漂亮的,在電視劇里,你同樣會看到,令狐沖是比較邋遢、老氣那個。我覺得這跟演員的顏值無關,真的就是造型會考慮到角色的性格。
△林平之自宮之後的造型也特別好,不像東方不敗浮誇,但是又有點小嬌羞。呂頌賢和林寶生這版《笑傲江湖》是我最愛的一版。
還有就是,以前的劇,通常制作周期比較長,做得也比較用心。
他們選角是很嚴謹的,不是看誰火就選誰。
像《萍蹤俠影》,當年還真搞了一次票選,由網友、電視台、媒體還有制片人一起投票選出最適合做男女主角的演員。
結果,最高票是黃海冰和趙薇,但因為趙薇檔期有問題,就換了範冰冰。所以你可以看到,以前的劇基本選的演員都很靠譜,每個人還原度都很高。
不僅這樣,他們的細節,也做得比現在認真。
我截圖的時候就發現了,人家連背後的群眾演員,表情都是很到位的。
△看後面那兩個,影帝。其實扇子上面字的順序是跟現代反過來的,也可以看出人家的用心。
而我們現在呢,背景都是糊的,都是摳圖的,哪里還有細節。
甚至是之前評價很高的《新射彫》,在細節上也很馬虎,演員還有美甲,這真的是古代嗎……
當然你會說,我們就看臉嘛,忽略細節。
可是這一點不到位,那一點沒做好,就沒有經典了啊。
△在這里放一張馬景濤演的張無忌,是想說,人家當年演小鮮肉的時候是真的有胸肌的,身材好得咧,而且作為一個練武之人身材也必須好啊,之前看一些劇照,發現有些鮮肉都已經有肚腩了……我擦……能不能跟馬景濤學一下敬業啊。
最後,最重要一點就是,現在的古偶劇,就是我一開始說的,都沒有神了。
男主是很帥,可是人設和現代瑪麗蘇劇里的霸道總裁有分別嗎?
情深義重,無所不能(現代劇里是總裁,古裝劇就變成皇帝、公子之類的),很多時候,還是一個冰山臉。
是很蘇,但是古裝劇吸引人的地方是這個嗎?
像我這種武俠迷,看古裝劇,是為了過一把江湖癮。
所以,我愛的古裝男神,都是風流倜儻、英氣逼人的。
他們深情,但是他們的世界里不只有兒女情長。
像我最愛的楊逍啊,雖然很愛紀曉芙,可是他心里還有明教,還有抵抗金兵的理想。
楊宗保和展昭也是因為有一腔熱血而吸引人啊。
沒有哪個人物是單薄得只有��情線的。
甚至就連《仙劍》,中國仙俠奇幻劇的始祖了吧,人家也不是只有愛情。
李逍遙是一個想要劫富濟貧的俠義少年。
趙靈兒更是犧牲自己滅了水怪。(我當年玩《仙劍1》的時候,第一次通關真的是哭暈了,我的靈兒居然死了!)
其實這些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少再看到的英雄氣,才是我們最想在古裝劇中看到的東西吧。
△表白男盆友!我是仙劍游戲迷啊,我從胡歌演仙劍就看上他了,除了他,不可能有其他李逍遙!
只可惜,我們的古偶劇現在已經不玩這一套了。
大家只要在網上買個IP(有時候還是抄襲的),然後找幾個俊男美女拍拍得了,反正大家就是看個臉,湊湊熱鬧。
於是,現在看到的,都是快消品,基本上你看了第一遍不想再看第二遍。
老公嘛,也換得快,畢竟人設都差不多,都是霸道總裁款的,只是臉不同,哪個劇火哪個就是新老公唄。有時候快到我都追不過來。
在這里,我真的很同意閨蜜某唐和我說過的一句:
以前的男神總是可以心心念念十幾二十年(像我的楊逍,一愛23年),可是現在的老公,保質期只有十幾二十天,下一部新劇上就忘了。
這說明什麼?
說明現在的劇拍得是多麼的敷衍,連一個稍微走心一點的角色都沒有。
我不是說,瑪麗蘇不好,我不是說霸道總裁不行,可是你不能古代和現代都搞同一套,也不能每個人都愛比天高吧。
至少,至少,你能不能給我搞一個man一點的,讓我願意和他一起仗劍走江湖的男人啊!!!
0 notes
ikkosha-blog · 7 years
Text
ik_portfolio_170606
この春、同志社香里中学校・高等学校の学校説明会のポスター・チラシを担当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Tumblr media
さて、見慣れない言葉がありますよね。何と読むでしょう?
答えは…
倜儻不羈(てきとうふき)とは、才気がすぐれ、独立心が旺盛なさま。創立者・新島襄が理想的な学生像を示すために使った言葉です。
同校は、子どもの自主性を大切にする自由な校風で知られています。何度かプレゼンテーションの機会をいただき、いつも様々な切り口を考えますが、「創立者の想い」を大切にした案が採用されることが多いです。創立者の言葉には「社会に何を提供したいか」が表されており、それはそのまま、学校の「存在意義」につながっているからだと考えています。
同校は1951年開設ですが、月日が経っても「存在意義」って変わらないものです。そこに「今」らしいアレンジを加えて、これからも提案していけたらと思っています。
Graphic design Poster / flyer client|同志社香里中学校・高等学校
0 notes
meitukong · 7 years
Link
範主說:斯人雖逝,風華絕代
曾無數次在社交平台看到有人這樣稱贊張先生:和他的才華相比,他的容貌不值一提;與他的品性相比,他的才華不值一提。對於這句似乎被用爛了的評價,我已經能從最初讀到時的忿忿不平,修煉至如今無奈報以泰然一笑,不過終歸還是耿耿於懷的,世人皆愛美色,卻往往最輕賤美存在的價值,如此言不由衷想來確實滑稽。
People say sometimes that beauty is only superficial. That may be so, but at least it is not so superficial as thought is. To me, beauty is the wonder of wonders. It is only shallow people who do not judge by appearances. The true mystery of the world is the visible, not the invisible.And beauty is a form of genius – it is higher, indeed, than genius as it needs no explanation.
–Oscar Wild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人們常常會說美貌是膚淺的,也許如此。但至少不像思想那麼膚淺。對我來說,美貌是奇跡中的奇跡。只有淺薄之輩才不懂得以貌識人。世界真正的神秘性在於可見之物,而不在於看不見的東西。美是一種天賦,實際上,美超過了天賦,因為它不需要解釋。)
或者提及美色,浮於眾人腦中的不過是漂亮的皮囊,不過是美則美矣的膚淺,不過是年老色衰時的落寞,與學富五車的深度相比,美成了薄薄脆脆一片竹箋,與溫良端方的德行相較,美仿佛輕輕佻佻一襲絲緞。
而我以為,容貌之美,不僅僅在皮在骨,不僅僅是一種天賦,也不僅僅是種外在形式,它需要出眾的個人審美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加以提升,需要腹有詩書氣自華豐富層次,需要自信寬容風趣良善增添魅力,這樣的美才會沁入腑髒,才會令不可避免的皺紋亦透著光彩,才會經久不衰使人念念不忘。
美是世界上最難能可貴的,它既是可遇不可求的造物主的恩賜,又是厚積薄發的內涵的外在體現。初見時它是一張驚艷的名片,細看時它是一幅翻不盡的畫卷,它總有千百個側面任你再多次審閱也能暗嘆稱絕,能達到如此境界的方可冠以絕代風華之美譽,而世上當得起這份贊譽的不過寥寥數人,所以誰又能說美貌是不值一提的事情呢?
容貌是天賜的恩寵,獨絕的氣質卻需要多方面的修煉,首先引用下惡意萊斯特對張國榮先生五官的評價:
是的,他的五官配置不可謂不是得天獨厚,而從堪堪弱冠少年及至不惑都未嘗色衰幾許,反而因為氣質和底蘊的累積,使得其容貌的魅力伴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攀升,世人皆恐美人之遲暮,唯憾未及張生之白頭。
♛ 少年時代:落入塵世的羅密歐,臨水照影的納喀索斯(1977-1983)
林奕華說,第一次看見張國榮,是身穿某佛教中學校服的他,但他早已是那習慣被看見的”張國榮”。
那大約只有15歲的,上學時會把手臂搭在女同學膊上的,一打籃球便會吸引大家走到走廊上,憑著圍欄,目不轉睛地看著和幻想著的”張國榮”。 他跟隨著張生和那被他搭住肩膊的女同學走進名叫”適麗”的餐廳吃學生特價午餐,禮貌地替他付完賬後,對他說:”如果世界上真有羅密歐,我認為他便是你這樣的。”
我已經無緣得見十五歲的張國榮是何等糢樣了,只能憑著他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線里的時候的樣子猜想。十多歲的他應該也是留著列儂式的微長卷發,或者可能更短些;應該也是身形修長衣著入時,或許再要清瘦些,眉目是不會輕易變化的,應該還是如精工細繪而成一般精巧,好似沃特豪斯畫中走出的水仙少年。
與納喀索斯不同的是,少年張國榮那一刻迷戀的並不是水中美麗的倒影,而是操場上那個奔跑起來灑脫如風的長發女孩,可他未曾知道當他的目光在追隨著別人的身影時,自己已然是別人眼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而初涉娛樂圈的張國榮的樣貌,依然保留著少年人的稚氣,當我看到《失業生》里的榮少,完全可以想象他在學生時代的風採,那般笑靨翻飛,那般出挑醒目,笑鬧間連拂面而過的春風仿佛都染上歡愉。
事實上,早已過了學生年紀的張生那時候看上去好似比實際年齡小了十歲,又有自小受家庭環境燻陶形成的好品味,加上一副俏生生的面容,即便在最不缺俊男靚女的香港黃金時代娛樂圈,也是不容忽視的亮眼。
這個時期的張生,未有過任何音樂或者表演專業基礎,所有經驗、所有能力唯有在實踐中慢慢累積、漸漸精進,一切只能靠著先天的領悟力和後天的努力摸著石頭過河,所以相較於幾年之後自信滿滿的笑容,尚未大紅大紫的張國榮照相時還會略顯羞澀,眼神中也或多或少藏著對未來的不確定。
就是這份少年人初闖社會的彷徨和倔強自我不服輸的堅定,讓他得到譚家明導演的青睞,《烈火青春》成為張國榮電影事業堅實的第一步,而他表演氣質中的疏離感也開始讓其他電影人對這個少年有了新的認識,以至於在日後與王家衛合作的幾部作品里,這份疏離感更恰如其分得到了華麗地釋放,當然這是後話。
或許此刻人們才開始正視這位張姓少年,很多人真正意識到他不僅僅是個漂亮的男孩,他氣質的多樣性和演繹潛力不可估量,與此同時,他身上的純粹與矜貴又極具個人特色,在演員里,這類同質性特徵的我只在River Phoenix和《泰坦尼克號》之前的小李身上見到過。
♛ 崢嶸歲月:意氣風發的不羈飛仔,霸氣風流的大眾情人(1984-1990)
霑叔說得好:有哪個人是你只要望著他便會覺得心曠神怡呢?為何這個世上有人可以這樣的美?陳淑芬說他一舉手一投足都散發出魅力;肥姐說他有無窮星味。她們兩位沒說錯半句,香港人是看著Leslie長大的,由他初出道滿身美少年開始,我們一直看著他成熟。
如果有人問我這個世界甚麼是中國文人筆下的翩翩俗世佳公子,我會告訴你:Leslie就是!這位張活海先生的公子,張綠萍的弟弟,真是『翩翩俗世佳公子』,他真是眉目如畫,面如冠玉,一張臉好象是由造詣精深的工筆畫家精心刻劃出來的一樣。
從初出道滿身美少年開始攀至一代歌壇雙雄之一,張國榮用了十年,有人說他只是一直缺少一個機會,然而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在輝煌未至之前,於浮浮沉沉之間,他所累積的不單單是所在行業的各項業務能力,還奠定了為人處世的原則,更掌握了識言善辨的功力。
成功或許需要一個契機,而能夠推動這個契機的人不多,能使光輝常駐留名殿堂的更是屈指可數,這需要充足的能力儲備,持之以恆的續航力和時刻保持敏銳的前瞻觸覺,怪不得港人常言,以張生之才華天賦尚且需要捱上近十載,可見成功絕非朝夕可得。
八零年代中後期,張國榮先是一躍成為香港樂壇的兩大霸主之一,而後其電影事業也隨之一發不可收勢,無論音樂還是影視,彼時的他可謂兩面開花,不管口碑還是人氣都銳不可當,成為亞洲地區最炙手可熱的藝人之一,更被當時的媒體冠以”Living Legend”的封號。
事業如日中天的張生自然意氣風發,相較於幾年前面嫩得還似學生仔的糢樣,達到事業第一座巔峰的Leslie此刻已然褪去青澀,成長為一個俘獲無數少女心的大眾情人,他可以在勁歌熱舞間對著鏡頭痞痞地勾唇一笑,也可以在淺吟輕唱時對住你的眼深情凝望,如果說他的”金玉之聲”是把無往不利的稀世神器,那他清俊的面容和瀟灑不羈的台風則為這柄神器註入無形的殺傷力。
真可謂聲若萬千金絮齊飛,笑似朗月入懷悅目,立如蘭芝玉樹風雅,動比行雲流水倜儻,聲色藝兼備已屬難得,然張生還帶著股與生俱來的瀟灑之氣。我喜歡《秋日傳奇》開篇那段箴言:Some people hear their own inner voices with great clearness.And they live by what they hear.Such people become crazy,or they become legends …(來去由心者,或謂之癲狂,或稱之傳奇。)
人之入世不可免俗總會患得患失,而瀟灑入骨之人實屬罕見,古有太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君同銷萬古愁”,令得無數人心向往之,效法者不計其數,遣詞精巧者有之,格局開闊者有之,意境深遠者有之,唯這份天地之間來去由心的灑脫未嘗再見。
張生之魅力亦是如此,天然一段風情,舉手投足,眉目流轉,渾然天成,既可大開大闔瀟灑到盡,又能核木刻舟細致入微,使人愛其色藝獨絕過足眼福耳福,惱其不可複制意欲效仿卻常常畫虎不成反類犬。
張曼玉小姐在2003年的《電影筆記》里這樣形容和Leslie的初遇:記得當我第一次見到他,我告訴自己:『這是我有生以來見過最漂亮的一張面孔!』
而我聽過很多見過他本人樣子後給出的評價,多數都與Maggie的話大同小異,港人對張生是有所偏愛的,他們愛他的靚,這份寵愛自他以叛逆的飛仔形象於舞台上載歌載舞開始,一路伴他蛻變為聲名顯赫的亞洲傳奇,他們見證著他從年少輕狂的靈動到時光洗禮後的通透,時代在變遷,靚仔在成長,暱稱也都更替,唯一不變的是人們對他容貌毫無保留地由衷贊美。
他的美可以變化萬千,卻也美得獨一無二,香港官方對他”絕色之首””的評價是:古往今來,九州內外,除了張國榮之外,不作第二人想。穿上西裝他是翩翩濁世佳公子,換上戲裝又是風華絕代癡情名伶,著上華服他是風頭無兩的天皇巨星,一身素衣恍若未曾成長的青蔥少年,任何樣子都可,每個側面都是絕色。
他的絕色之處是無法用靜態的照片全然展現的,對比動態的影像,即使同一場景里截取的畫面相形之下總顯得遜色許多,遠不能表現動態風採的十之一二。
可能那些迷人的表情總是起於微處,也可能大凡神韻之類僅限於在流動的狀態才能被感受到,他的皮相固然俊美,可真正吸引人的永遠是他鮮活的表情,一顰一笑,一喜一嗔,一個回眸,一個轉身,皆是風情。
難以忘記寧採臣在一室昏黃里擁著小倩寫下”十里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少年郎尚且一臉純良稚拙,卻已難擋情竇初開。
十二少於一眾脂粉珠花間拾級而上,伴著裊裊南音一步一回首,只見他官仔骨骨、眉似墨染、目若點漆、朱唇皓齒、面如冠玉,教人驀然理解了何為白樂天筆下的”回眸一笑百媚生”
James倚橋而立,對著街頭畫家璨然一笑,而後淡淡一個揮手,便跨上重機絕塵而去,好一個利落瀟灑的通天大盜;還有湊過身去對蘇麗珍說”今晚你會夢到我”的旭仔,眉眼間滿是志在必得,放肆得無所顧忌,處處留情卻刻意疏離,明明已經走遠,那長廊里錯落有致的腳步聲依然不絕於耳。
♛ 3.黃金時代:溫潤如玉的儒雅紳士,難掩貴氣的西關大少(1991-1997)
杜可風說,和張國榮在一起工作是完全放松的享受過程,在他的職業生涯里,有兩個演員是最使他安心省力的,甚至拍他們時連光都用不著操心,因為他們的臉本身就會放光的,任何光線在他們的臉上都是對的。女生是張曼玉,男生就是張國榮。
“我覺得和張國榮合作非常簡單,我不用關心他的光線、他的對白、他的衣服,因為他自己已經要求很高,好像他一輩子都在為工作準備,怎麼可能沒有熟背了對白,怎麼可能沒有準備好狀態?我唯一的作用就是做他身邊的人,陪著他,那時我不是攝影師,我只是陪他度過那段時間的人,就這麼簡單。”
正當大家以為退出歌壇後的張生會是另一個大隱隱於市的劉文正,並為之惋惜的時候,他們或許不曾料到中國電影的黃金十年正緩緩拉開序幕,而”張國榮”這個名字將成為這段輝煌历史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他不但沒有從曾經的巔峰之位漸漸被淡忘被取代,反而將人生的傳奇故事續寫出了新的高度。
如果說八零年代的張國榮還在為是順應潮流迎合看客們的口味從而贏得更穩固的藝壇地位,還是遵從本心挑選自己偏愛的風格演繹作品,兩難之間掙紮取舍的話,步入九零的他已然沒有了這些包袱,這個時期的張生所接拍的電影作品綜合質量可以說是他職業生涯的最高峰。
他在男演員演藝生涯的黃金年代遇到了中國電影黃金時代最為巔峰的作品,這是這部電影的運氣,也是已經將自己設定為serious actor的張國榮的運氣。
正如前文所說,機遇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正因為他具備了在圈內磨煉十數年的演技、多年鐘愛傳統戲劇造就的底蘊、為舞台表演練就的舞蹈功底和不可或缺的過人的領悟力以及追求完美的個性,才造就了至今已令幾代人嘖嘖稱奇的經典角色——程蝶衣。
當然還有另一個不可不說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程蝶衣必須美!在甄選某類角色的卡司時,容貌顯然不僅僅只是加分項了,而是和上述種種並列成為一道門檻,若然不美,任憑你再有整容般拔群的演技也是枉然。
一代名旦,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的人物,必然是要姿容出眾的,而這種出眾既不能是招搖過市的俗艷,如此便辱了虞姬忠貞決絕的形象;也不能是人淡如菊的素淨,如此便減了蝶衣風華絕代的派頭,這個人選須得樣貌端秀,體態靈動,進可氣場全開鎮台壓場,退可鉛華洗盡光華斂藏。
張生便得此優勢,他的面部線條柔和而簡潔,五官偏偏又生得極其精致如同精彫細琢,多年的舞台經驗讓他對於氣場的把控收放自如,而他氣質中的純粹和自我更是對角色的塑造助益良多。
如此看來,張國榮能夠演活蝶衣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張生賦予蝶衣角色生命的同時,蝶衣的打磨過程反過來也對張生有著深遠的影嚮,前後之間有著肉眼可見的蛻變,你看他面容不曾改變些許,周身散發的氣韻卻在無形中被重塑升華。
一方面,是他花費數月全身心投入到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京劇學習中,使其氣質迅速沉澱,濾去了因多年浸淫娛樂圈而難免染上的浮躁;另一方面,雖然張生自小成長於傳統大家族,但青少年時期的留學經历灌輸給他卻是前衛開放的西洋思維糢式,第一次踏上故土令他切身直面最純粹的中華文化沖激。
而張國榮強大的感受力和吸收力此刻發揮了作用,使得東方和西方、古典和現代、傳統和前衛這些看似不可調和的元素在體內碰撞糅合,醞釀出一股全新的生命力。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在他參加許冠傑”光榮引退匯群星”晚宴時和阿Sam合唱的一曲《沉默是金》,這首歌在他退出歌壇以前也唱過多次現場,而這次的表演卻比以往更多一絲韻味,音色依然醇厚如澧,歌者卻好像已經煥然一新,曾經是目不斜視一往無前的桀驁少年郎,而今是繁華拋卻名利看破的清雅逍遙客,《沉默是金》這一刻才被唱出真意。
《霸王別姬》的成功並沒有給張國榮帶來幾個實至名歸的個人獎項,個中原因就不多贅述了,這多多少少是他和影迷心中的遺憾,但這部影片頻頻受到各大電影節和頒獎禮的青睞參展入圍的同時,也將張生的眼界從香港一下子拓展到整個國際舞台,這番格局的擴大決定了他日後長遠的目光和準確的判斷力,無形中拉開了他和普通演員的距離。
主演作品屢受肯定和視野的開拓使張生給自己定下更高的人生目標,也讓原本就非常自信的他多了一份雲淡風輕的篤定,這在他之後多次蒞臨國際電影展的狀態便可見一斑。
他穿起西裝的樣子實在雅致極了,無論是正裝晚禮服,還是休閑西服,每次都可與其人匹配到相得益彰,你說他是攀枝賞荔的西關大少,可他偏偏又長出一副錚錚傲骨;你說他是風度翩翩的英倫紳士,可他偏偏比紳士多了一味風流。
人間世,風流是一道淩駕繁文縟節的氛圍,三分洞察世情三分調侃三分驕傲,外滲半點嫵媚半點不羈,如秋夜點點涼湮小河流水上微泛的輕風,愉快的帶了不問蒼生的恍惚。這氛圍,是天賦,不能學不能賒不能買不能賣。
張國榮得天獨厚,大家都說。他靚仔,眉目的俊俏有超乎時代和性別的勾捺,可冷可艷可懶可醒,你不一定需要妒忌他或者什至特別喜歡他,但你不得不承認他的靚。
他的美不是長虹破空的淩厲、不是稜角分明的硬朗、不是粉頰朱唇般嬌柔,他的美源於自信、睿智、優雅、真摯、無畏糅合而成的矜貴,如同鑽石般擁有無數側面,每一面都光彩奪目。
這種美淩駕於性別之上,可以冠上各種溢美之詞都不嫌過譽,但任何詞藻都無法完全概括,這是蘊藏著蓬勃的生命力而散發出的引人親近的美好。這一時期的張國榮最為驚艷的莫過於”跨越97演唱會”里的造型,一曲《紅》,一雙紅色高跟鞋,燿眼得如同一道閃電,意外得如同一聲驚雷,炸懵了所有人的固有審美糢式,我們太過熟悉西裝革履、官仔骨骨的他,可又無法不承認舞台上的那抹紅美到石破天驚。
張國榮是美而自知的,從未見他恃靚行兇,卻有如此膽識以美犯忌,他挑戰的是必須置於性別標簽下才能合理的美,他打破的幾千年來傳統文化對性別的刻板定義,是誰說郎必威武剛強女必溫婉淑良?張國榮用自身的美和他對美的重新定義切身為例告訴你美是可以沒有性別滯礙的,他當然知道輿論將會如何甚囂塵上,你可見他退後過半步?而於此,他藝術理念的超前性和他對其表現的無畏精神也算得上是一種絕美了。
♛ 歲月靜好:不改初衷的赤子之心,舍我其誰的王者氣場(1998- forever)
我行走江湖二十餘年以來,一路披荊斬棘,經历無數艱難險阻,亦收獲無數。但自始至終,我所追求和堅持的,在我而言最引以為自豪和驕傲的,既非功名,亦非利祿,而是:我,張國榮,自始至終,都仍然是張國榮!
一般來說,最容易洩露人的年齡和經历的部位是眼睛,不是看眼周細紋,而是看眼神,年紀越大,經历越坎坷,眼睛里承載的就會越多越疲累。
大家都說張哥哥是逆生長的,除了面容確實鮮少改變以外,最重要的是他的眼神一貫澄澈如昔,即使有著不斷沉澱的閱历,即使有著千帆過盡的經历,依然能在他的眼睛里看得到赤子之心亮閃閃的熠熠光輝。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他游走過這個世界的很多地方,最深愛的依舊是這片故土;他享受過無數次萬人歡呼與掌聲,卻還是會被一句簡單的生日祝福感動落淚;他遭遇過狹隘之士給予的不公正對待,可他還是真摯地說做人最要緊的是要飲水思源,要無愧於心!
我記得之前微博有人上傳了偶遇的出租車司機的照片,他們說那眉眼很像他,我沒有出言反駁,覺得沒有必要破壞任何人的思念之情。
然而心里卻很清楚,其實一點也不像,第一眼看神韻就不像,仔細再看細節更不像,或許有人可以與他輪廓相仿,可沒有人能複制的了哥哥的眼神,那種真誠的,驕傲的,灑脫的,充滿活力的,帶著善意的,無論時光如何變遷依然靈動仍似少年的目光,我溫習過成千上萬次,其他人,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如果說上一個時期的張國榮將俊朗和嫵媚這兩個本來毫不相關的形容詞集於一身已經是個奇跡的話,這個時期的張生則更讓人瞠目結舌,你可曾見過有人能將霸氣與天真兩種大相徑庭的氣質毫不突兀兼容合並的!
為人處世他抱存一顆赤子之心,但是一旦進入工作或者表演狀態,張生的氣場強大到不怒自威,正如Passion Tour中他扮演的撒旦現世一幕,末世魔王現身的壓迫感伴隨著他一步步出場滾滾而來,洶湧得如同浪潮般像要沖出屏幕逼你軟倒在地頂禮膜拜,若三年之前,你還在對他垂涎欲滴遐想非非,三年之後,你就只敢正襟危坐甚至五體投地了。
這場演唱會以及哥哥後期導演的MV作品其實都已經有了他強烈的個人風格,探討的大多是自由意志與兼愛非攻、本我、自我與超我等這些概念的矛盾與統一,這些哲學層面上的討論已經遠超過一個流行文化藝人可以帶來的思考和藝術價值。
張國榮可能���天獨厚,而他用了雙倍的努力確保自己比其他得天獨厚的人可以多走一步,他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慢慢在流行與殿堂間架起橋梁,引領受眾自然而然去往更高深的境界,遺憾的是天不假年,他的很多步計劃尚來不及達成現實。
叔本華說: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說出來的東西更多,更有趣,因為嘴巴說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說出的是思想的本質。而具備極高藝術天賦和人文素養的張國榮,在這一時期的氣質變化更趨向返璞歸真、聖人無相,猶如內功極強的高手,你明明可以完完整整看到他,卻無法真真切切看清楚他。
在我心里,張國榮先生就是那個人,一個從內至外無一不是絕色的人!
莎翁說:永遠不會忘記留在我永存的記憶中的寶貴的影像,給我看一個姿容絕代的美人,他/她的美貌除了使我記起世上有一個人比他/她更美以外,還有什麼別的用處。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