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創作者大會 講座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Text
2023亞洲創作者大會值得參加嗎?分享3個你一定要知道的看點
你是創作者嗎?你有參加這次2023年亞洲創作者大會嗎?或是你是剛起步的創作者,不曉得參加這個創作者大會,該怎麼準備?無論你是抱持著哪種心態,點到這篇文章,跟你說亞洲創作者參加體驗完後,會有哪些需要準備的方向及跟你分享3個我體驗完後的收穫? #亞洲創作者大會 #創作者大會 #創作者 #斜槓 #創業 #創業家 #創作
你是創作者嗎?你有參加這次2023年亞洲創作者大會嗎?或是你是剛起步的創作者,不曉得參加這個創作者大會,該怎麼準備?無論你是抱持著哪種心態,點到這篇文章,跟你說亞洲創作者參加體驗完後,會有哪些需要準備的方向及跟你分享3個我體驗完後的收穫? 2023亞洲創作者大會 關於創作者-每個創作背後都帶著愛 創作者的創作初衷: 我發現很多創作者都很有愛,他們在分享創作的初衷時,其實最終目的,都是希望自己能用很生活、很正面的方式去分享、影響給需要這些訊息的人。 進駐廠商 比如:有人希望透過他的畫作去傳遞愛,有人本身有社恐,她希望可以去透過社群媒體去傳遞給那些目前有此困擾的人,希望把這樣的經歷,分享給需要這些訊息的人,想要跟他們說,其實這是有方法可以去克服的!! 創作者 這些創作者的年齡層分佈很廣,甚至還有聽到目前還是大學生,就已經很有遠見,開始寫部落格來紀錄他的生活,順便賺取他額外的收…
View On WordPress
#2023亞洲創作者大會#AFFILIATE LIVE ASIA#comfort zone#亞洲創作者#亞洲創作者大會#亞洲創作者大會 ALA#亞洲創作者大會 廠商#亞洲創作者大會 講座#交朋友#創作#創作初衷#創作者#創作者 講座#創作者 講座創作者 講座#創作者講座#創業#台北內湖 創作者大會#心路歷程#生活體驗#舒適圈#被動收入#論壇分享#進駐廠商
0 notes
Text
梅艶芳
H:「梅艷芳(英語:Anita Mui Yim-fong;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香港女歌手、演員、社會活動家,有「樂壇大姐大」之稱。」20250120W1
網路報導
92年12月30日晚間,梅艷芳因子宮癌病逝。
梅艷芳在2003年因子宮頸癌併發肺衰竭病逝,終年40歲。
維基百科
梅艷芳(英語:Anita Mui Yim-fong;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香港女歌手、演員、社會活動家,有「樂壇大姐大」之稱。她的形象百變,獲獎無數,是粵語流行樂壇輝煌鼎盛期的標誌性人物,也是香港演藝界第一位同時取得「歌后」及「影后」級殊榮的女藝人。梅艷芳的歌曲路線冶艷前衛,舞台衣著華麗大膽,風格千變萬化,被喻為「百變天后」及「亞洲麥當娜」。在演藝圈外,由於梅艷芳的童年經歷坎坷,曾被母親送到荔園獻唱,但仍不計前嫌致力供養母親,被長者安居協會等組織視為孝道楷模[來源請求]。
簡介
出生資訊: 1963 年 10 月 10 日,香港香港旺角
逝世: 2003 年 12 月 30 日,香港香港養和醫院
身高: 169 公分
父母: 覃美金
梅艷芳
香港歌手及演員 (1963-2003)
梅艷芳(英語:Anita Mui Yim-fong;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香港女歌手、演員、社會活動家,有「樂壇大姐大」之稱。她的形象百變,獲獎無數,是粵語流行樂壇輝煌鼎盛期的標誌性人物,也是香港演藝界第一位同時取得「歌后」及「影后」級殊榮的女藝人。梅艷芳的歌曲路線冶艷前衛,舞台衣著華麗大膽,風格千變萬化,被喻為「百變天后」及「亞洲麥當娜」。在演藝圈外,由於梅艷芳的童年經歷坎坷,曾被母親送到荔園獻唱,但仍不計前嫌致力供養母親,被長者安居協會等組織視為孝道楷模[來源請求]。
關於與「梅艷芳」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請見「梅艷芳 (消歧義)」。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梅蘭芳或梅愛芳。
事实速览 梅艷芳, 女藝人 ...
2003年12月30日,梅艷芳因子宮頸癌併發肺衰竭病逝,享年40歲。離世前她對事業上的輝煌與感情生活上跌跌撞撞時有所憾。梅艷芳的銅像於2014年在香港星光大道樹立,銅像底座有題字「香港女兒梅艷芳」[3],劉德華所筆。
生平
童年
1963年10月10日,梅艷芳出生於旺角花園街,其���長和姊姊都是出生於大陸,梅艷芳是唯一出生於香港的孩子。梅��出身寒微,父親早逝,母親覃美金(1924-)來自廣州西關,是一名中醫,曾於亞皆老街經營月華中醫診所,主治頸喉方面的疾病。由於覃美金沒有專業的行醫資格證,無法得到病人的信任,該診所收入極不穩定。覃美金後創辦「錦霞歌舞劇團」和華強中西音樂學校[4],她育有四名子女,長子梅啟明(1951-),次子梅德明(1953-2015),長女梅愛芳(1959-2000),以及么女梅艷芳(1963-2003)。
梅艷芳四歲半時已與胞姊梅愛芳出來演唱。[5] 兩姊妹最初的藝名是「芳芳」與「寶珠」,因梅愛芳喜歡蕭芳芳,梅艷芳喜歡陳寶珠;後來藝名分別是「依娜」和「依依」。[6] 梅艷芳使用「依依」這個藝名參加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簽約華星之後才轉用真名。[7] 兩姊妹為賺錢養家喪失了寶貴的童年,少年時出入最多的地方並非學校,而是在大小歌舞廳、酒廊、街頭、香港荔園的表演場唱歌演出。梅艷芳小學時就讀於九龍婦女福利會李炳紀念學校,讀至小四時轉校。當時的香港這種以賣唱的職業很受人看不起,而遭到同學們的冷眼和嘲笑,說她是個「歌女」、是個沒出息的孩子,最後不得不唸書至中一退學。梅艷芳未曾正式拜師學藝,儘管如此,少時四處登台,打下紮實的演藝功底和極強的舞台天賦:剛剛上小學的她就能演唱幾百首歌曲。個子很小,聲音卻很大以至於後排的人聽到她。小小年紀就奔波於舞台之間,讓她的舞台經驗豐富,卻鮮有家庭的溫暖。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她坦言希望多讀書,不用一顆小小心靈便擔憂挨餓。梅艷芳少年時期歷經坎坷,姐妹兩人表演常遭白眼和欺侮,時常需抵受寒冷天氣和挨餓。[8]
出道
1982年,梅艷芳參加無綫電視與華星唱片主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脫穎而出,以其圓潤沉厚磁性的嗓音和沈穩大氣的台風獻唱徐小鳳名曲〈風的季節〉給評審留下深刻印象,當時的評審包括兩名資深音樂家黃霑與顧嘉煇,其中黃霑給予滿分,但顧嘉煇則以藝術無滿分為由硬扣一分(此事為梅艷芳擔任黃霑與顧嘉煇於1998年合辦的《黃霑、顧嘉煇真友情演唱會》嘉賓時由三人一同提及[9]),摘下新秀冠軍,正式踏上星途。媒體報導「分數勝亞軍幾條街」。由於梅艷芳是女低音,類似徐小鳳,曾被冠以「小徐小鳳」的稱號,而徐小鳳則曾被冠以「小白光」的稱號。
同年,華星唱片跟梅艷芳錄製第一首歌曲〈心債〉及其首張唱片《心債》(而且身為作曲作詞的黃霑與顧嘉煇兩人第一次聽完以後就已經直接宣佈收貨[9])。阿梅第一首唱得街知巷聞的歌曲,是卡通片《IQ博士》的主題曲。1983年,她憑〈交出我的心〉的日文版參加東京音樂節,奪下榮獲「亞洲特別獎」及「東京電視獎」兩項殊榮,成為最引人注目的新星。同年,第2張個人唱片《赤色梅艷芳》推出,旋即創下5張白金唱片的銷量,而且入選年度十大金曲,一炮而紅。
事業巔峰期
劉培基為梅艷芳於「梅艷芳經典金曲演唱會2003」設計的開場服飾。服飾鑲上大量手工精細的金綫彩石。(攝於香港文化博物館「他Fashion傳奇‧Eddie Lau她Image百變‧劉培基」展覽)
1985年1月,唱片《似水流年》推出。1986年1月7日,唱片《壞女孩》推出,內容充滿爭議,甚至一度被禁播,唱片推出不久銷量很快超越八白金(40萬張),同年累計72萬張的銷量,打破當年香港開埠銷量紀錄。[10] [11] [12] 同年12月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辦首次個人演唱會,連演15場,創下最年輕女歌手入主紅館、舉行個人演唱會以及擁有最多場數的紀錄。兩年後,《壞女孩》的歌唱風格進一步演化,《 梅艷芳(似火探戈) 》和《 梅艷芳(烈燄紅唇) 》兩張唱片問世,梅艷芳以性感形象演出,此後她再創下於紅館舉行演唱會最高場數紀錄,被喻為「梅二十八」與「梅三十」,代表她連開28場與30場演唱會,事業如日中天。
1985年至1989年,她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連續5屆奪得最受歡迎女歌星,在1989年憑《夕陽之歌》勇奪十大勁歌金曲的「金曲金獎」,更於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奪得叱吒樂壇女歌手金獎。同年,於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奪得IFPI大獎,被譽為「樂壇女王」,奠定巨星地位。梅艷芳於1988年到台灣舉行兩場演唱會,她是第一位於台灣舉辦大型售票演唱會的香港歌手,並被稱為「演唱會女王」[13]。同年,她於台灣第一屆金龍獎頒獎典禮上奪得「最傑出歌藝演員獎」[14]。此外,梅艷芳更於1988年以唯一亞洲女歌手身份受邀至韓國漢城奧運參加「奧運前奏大匯演」,與各國巨星同場表演,包括美國巨星珍妮傑克遜。其後,梅艷芳於韓國發行唱片,韓國也是她的唱片基地之一。1990年,梅艷芳更榮登韓國最受歡迎外語女歌手5甲,歌曲亦打入韓國主要流行榜,跳出香港,成為亞洲天后。在舞台上,因形象百變,服飾領導香港潮流,形象前衛大膽,更是大中華地區首位在同一場演唱會換幾套衫、在專輯封面和MV都有不同造型的歌手,因此被稱為「百變天后」。1992年初,她於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奪得「鑽石偶像大獎」。
她在電影事業的表現同樣突出,演出角色十分多元化,獲獎甚豐。曾有內地人用「霞玉芳紅」(林青霞、張曼玉、梅艷芳和鍾楚紅)來形容80年代至90年代初香港電影最具代表的女演員。1984年她憑《緣份》一片獲得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1987年憑主演的《胭脂扣》同時獲得台灣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殊榮;2002年憑《男人四十》獲得長春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她是第一位能奪得「歌后」、「天后」及「影后」的香港女藝人。除了《胭脂扣》外,她也分別在1991年以《何日君再來》、2001年以《慌心假期》及2002年以《男人四十》提名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1992年以《何日君再來》、1993年以《審死官》、1995年以《紅番區》及2002年以《男人四十》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六四事件
1989年,梅艷芳憑《胭脂扣》獲得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八九民運爆發,梅艷芳積極參與[15],在黃雀行動中出錢出力[16],她在六四後因拒到中國大陸拍外景而辭演關錦鵬的《阮玲玉》。[17]
梅艷芳:「感覺上對北京人民有很大的改觀,從前的感覺,國內的人民是思想守舊,但是現在發覺他們原來是有思想,關心社會的事。自己身為中國人,當然要支持這個運動,如果國內有要求的話,只要國家有用得著我的地方,我會親身到前線作支援。 是,我是很積極的。因為我覺得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做的,我做並不表示甚麼,這是群體力量應該達成的運動,單單是我一個人做的,並沒有意思,我希望以我和其他支持中國民主運動的人士,能夠以行動去喚起其他中國人對此事的關注。」[18]
十多年後不少藝人開始拒絕評論事件,但梅艷芳自言仍是「民主運動的忠貞分子」。她曾說:「如果我在支持六四方面半途而廢,就會好浪費以前所做的一切,如果我現在放棄,就連一線生機都沒有了。」並指現在是賭一舖「我本來已經拿了加拿大passport ,一兩年後會過去居住。六四之前,我會積極去申請居留,但六四之後,我考慮得好清楚,我不要去。我不是那種拿了passport才敢站出來,講說話的人。我搏到九七,在這段期間,我仍會留在香港,盡我最大努力,這麼才說得上無悔今生。」[19]
1989年學運被鎮壓後,她應香港民主派人士之邀,到美國加拿大義演為海外民運團體籌款。香港民主派元老司徒華形容她「有情有義」、「深明大義」。 2004年1月在梅艷芳的葬禮上,前學運領袖吾爾開希獲香港特區政府批准入境,出席梅艷芳的葬禮。
演藝事業的轉捩點
位於上環必列者士街37號的「東華三院梅艷芳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是梅艷芳捐款100萬港元資助籌建,於1995年3月啟用。
1990年,梅艷芳舉辦30場「百變梅艷芳夏日耀光華演唱會」後宣佈不再領取任何音樂方面的獎項(其後所獲均為音樂致敬榮譽),發展重心轉移至影壇及慈善事業。
1991年宣布退出樂壇並於同年12月至1992年一月舉行了30場「梅艷芳告別舞台演唱會」,消息哄動整個華人社會。「告別舞台演唱會」場場爆滿,她與歌迷在這次演唱會中都顯得難捨難離,場面非常感人。譚耀文在2013年《懷念梅艷芳演唱會》時透露:梅艷芳當時的體能相當驚人,因為每場演唱會都有30分鐘不停的唱跳環節。譚耀文、許志安、草蜢都有參與該表演,但當唱跳環節完了到後台吸氧氣時,她已經換好衣服,然後回台上繼續表演。1992年4月,國際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播映《梅艷芳特輯》,評述她的歌藝與麥當娜及Diana Ross並駕齊驅。
1994年2月12日,梅艷芳被邀到美國全新最大表演場地MGM Grand Garden Arena獻唱,在她之前就有美國巨星芭芭拉·史翠珊,之後有珍娜·傑克森。根��《最後的蔓珠莎華 - 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增訂版),連炎輝先生透露這場演唱會麥當娜亦是座上客。同年,梅艷芳最終敵不過熱情的歌迷,於1994年舉行「感激歌迷演唱會」復出歌壇,並推出大碟《是這樣的》,當中〈情歸何處〉和翻唱自梁朝偉的〈朦朧夜雨裡〉等歌曲傳頌一時。與此同時,她的唱片全球總銷量超越一千萬張,是首位香港女歌手有此成績。梅艷芳同年亦於澳門開了三場演唱會,最貴的票價是5萬元,此紀錄至今未有香港歌手打破。1995年,梅艷芳舉行了15場復出個唱。雖然如此,她比以前低調了許多,謝絕了一切不必要的應酬。對於音樂和舞台表演她更加重視品質,繼續尋求突破,並將更多精力放在了公益慈善和栽培新人方面,對社會公益作出很大貢獻。自90年代中期起,梅艷芳逐漸轉戰台灣及海外市場,推出了多張高品質國語專輯。1996年,闊別五年的她重新執任新秀歌唱比賽評審,更因此正式認識該屆冠軍與多年粉絲何韻詩(後來更成為她唯一的女徒弟)。
1998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成為該獎項最年輕的得獎者,後來於同年黃霑與顧嘉煇合辦的《黃霑、顧嘉煇真友情演唱會》中擔任嘉賓並壓軸出場。1999年2月15日受邀參加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並演唱歌曲〈床前明月光〉。1999-2000年,她跟黃耀明、王雙駿、蔡一智等新派音樂人合作,製作出《Larger Than Life》和《I'm So Happy》兩張備受樂迷好評的唱片,當中跟陳奕迅合唱的〈同聲一哭〉頗受歡迎。
除了香港之外,她在中國大陸、台灣以至亞洲各地都有廣泛的樂迷。國語金曲有〈親密愛人〉、〈放開你的頭腦〉、〈女人花〉及〈床前明月光〉等。
1990年代初梅參演的電影《東方三俠》、《審死官》和《逃學威龍3之龍過雞年》都是賣座之作;1998年她更憑《半生緣》再次奪得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電影《審死官》是梅艷芳的喜劇代表作,她與「無厘頭」搞笑之王周星馳搭戲,表演絲毫不顯遜色,其中經典對白和拿捏得當的動作神情更成為電影亮點。此外,梅艷芳與周星馳的另一部喜劇片《逃學威龍三之龍過雞年》以及同成龍的兩部喜劇動作片《奇蹟》和《醉拳II》均屬電影佳作,梅艷芳在其中大展自己的搞笑天分,為電影增色不少。2001年電影《鍾���艷》是梅艷芳最後一部喜劇,她在片中破天荒反串男角,將昏庸好色的齊宣王演得活靈活現,並憑此片於2001年獲得《明報周刊》演藝動力大獎的最突出女演員獎。
她在樂壇廣收徒弟,包括草蜢、許志安、何韻詩、譚耀文和彭敬慈,而蘇永康、梁漢文、陳奕迅、李克勤等後輩亦曾受到她的提攜,李蕙敏在2001年更獲賞識而成為其唱片公司Mui Music的旗下藝人。
梅艷芳敢於為香港演藝界爭取權益,2001年當選為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也是首位女性會長;一年後的「劉嘉玲裸照風波」中,她以「天地不容」為號發起遊行和聲討大會,呼籲群眾抵制《東週刊》。
2002年是她入行20週年,紀念專輯《With》邀得張國榮、譚詠麟、張學友、劉德華、王菲、鄭秀文、陳慧琳、林憶蓮、黃耀明、許志安及蘇永康11位著名歌手合唱,堪稱一時佳話。同年梅艷芳在紅磡體育館舉行十場《極夢幻演唱會》,她今次更獲得Christian Dior提供價值達五百萬元的舞台服裝,這些時裝均來自法國巴黎最新時裝展,更是首度在亞洲登場,由於贊助商認為阿梅是一位蜚聲國際具巨星風采的明星,她的成功是一個傳奇,故更由Dior在巴黎的掌舵人John Galliano為阿梅精心設計此一系列服飾,在演唱會上阿梅還是史上首位同時穿上兩件獨一無二Christian Dior Couture服飾演出的歌手[20]。
最後人生
梅艷芳有癌症家族史,大哥梅啟明2016年患上過大腸癌,而三姐梅愛芳2000年因子宮頸癌病逝、二哥梅德明在2015年因喉癌病逝。[21]
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在香港爆發,梅艷芳為SARS病患者籌款,並發起《1:99音樂會》,號召全香港歌手演出,並成立「茁壯行動」基金會,協助受害家庭的孤雛,這場活動期間她曾向記者表示演唱會後可能「會生場大病」,但類似調侃,並沒有引起注意。到7、8月間,外界盛傳她罹患癌症,其後她在2003年9月向外宣佈證實罹患子宮頸癌,起初採取保守治療,但是中醫治療效果不佳,之後才接受化療及電療。事實上,梅艷芳病逝兩年多前就已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那時只屬零期階段,若接受局部組織切除,治癒率幾近百分之百,但她以希望生兒育女及工作繁忙為由拒絕就醫切除子宮[22],以致病情惡化,直至痛極難耐時才肯勉強求醫。[23]她在親友以及徒弟的陪同下堅定地說:「這場仗我一定打贏!」並承諾奮勇對抗病魔,後在健康狀況惡化的情況下,仍堅持抱病舉行演唱會,並在演唱會穿上劉培基設計的婚紗,完成了「嫁給舞台」的心願。演唱會後,梅艷芳仍到日本拍攝美容廣告,及後在朋友和醫生極力勸喻下辭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十面埋伏》。
2003年12月初,臥病的梅艷芳就已私下訂立遺囑,卻始終沒有放棄繼續登台演出的希望。據其摯友、著名文學家李碧華在《花開有時,夢醒有時》一文中回憶,梅艷芳曾在病榻上看到她傳真的舞台劇劇本訊息,卻因醫生告知「癌細胞擴散,今後再不能登台演出」而拋下一句「既是這樣,我便走了」。12月26日[24],梅艷芳陷入半昏迷,醫生為她打嗎啡針止痛[22],29日晚上進入彌留狀態,所有好友均趕到醫院探望。12月30日凌晨2時50分,梅艷芳終因癌細胞擴散導致肺功能衰竭,於養和醫院逝世,享年40歲;生前眾多好友,在病榻前陪伴她到最後一刻,好友都說梅艷芳去得很安詳,離開時樣子還很甜美,雖然很累。[25]她在最後一次演唱會上曾說,遺憾自己沒有結婚,無兒無女。她離世的時候,各方親友和生前的男友,紛紛趕往醫院,陪她走完最後一程。梅艷芳的辭世震動全港,香港多份華文報章推出特輯及號外,而環球唱片亦在譚詠麟網頁發表聲明,表示梅艷芳的去世乃亞洲區的損失;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中聯辦副主任李剛以至前學運領袖吾爾開希、香港立法會議員劉千石均致送花圈或親自到靈堂致祭。有歌迷穿上印有「Anita Mui永遠懷念」字眼的黑衣在殯儀館外守候。導演張藝謀為表尊重,決定臨時修改劇本,不找其他演員代演她在《十面埋伏》的角色,將大姐一角永遠留給梅艷芳,而電影片尾序幕亦打出「謹以此片緬懷梅艷芳女士」的字幕,後該角色由宋丹丹代替出演。另外,其遺作《男人四十》令她當上長春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
2004年1月12日梅艷芳於香港殯儀館出殯,治喪委員會以《別矣,香港的女兒!》為題刊登訃聞,有上萬市民參與送別,單香港藝人參加的人數就有600多人,另外還有很多外籍藝人以及大陸的藝人和香港政府各級官員。數萬名影迷歌迷淚灑當場,人們都在送梅艷芳最後一程。八位扶靈人是劉德華、劉培基、梁朝偉、陶喆、連炎輝、蘇孝良、張敏儀、楊紫瓊,他們都是梅艷芳的生前好友。梅艷芳的姨甥和謝霆鋒捧著梅艷芳的遺照送梅艷芳最後一程,她的遺照和當初張國榮的遺照一樣,手中的香煙都被去掉,只剩下了一個���勢去紀念他們的友情。梅艷芳很珍惜與每一位朋友的關係,去世的時候還想著自己的朋友跟粉絲,她的遺言是:「別哭,別叫我名字」感動了全香港。
目前,梅艷芳在香港有兩個靈位可供公眾拜祭,分別位於香港大嶼山天壇大佛和九龍塘省善真堂。[26]
中國大陸歌迷在許多佛寺內為梅艷芳供奉靈位。地點包括廣州,上海,北京,南京,杭州,成都,武漢, 天津,瀋陽,雲南,山東,江西,西安,太原,鄭州等等。 [27]
慈善事業
1991年7月27日,梅艷芳參與「演藝界總動員忘我大匯演」,為中國華東水災災民籌款,據報當時共籌得善款六千萬元。同時,梅艷芳亦與一眾歌手灌錄大匯演主題歌曲「滔滔千里心」,並帶領明星足球隊在其他籌款活動上獻唱。
1993年4月,香港演藝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減災扶貧創明天」義演,梅艷芳與幾十名藝人參與,星光熠熠,場面空前,還現場向全球直播,觀眾估計有10億人。當天,梅艷芳與譚詠麟一同擔綱壓軸嘉賓,還帶領其他藝人獻唱《明天會更好》。同年,梅艷芳參與武漢及瀋陽的義演活動,並於10月17日舉行的「減災扶貧閉幕匯演」上,與三大天王劉德華、黎明及郭富城合唱。
1993年,梅艷芳正式成立自己的《梅艷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至今仍在造福社會。舉行多場慈善演唱會,受益捐助老人院醫院,《梅艷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的首次籌款活動於1993年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盛大的慈善晚宴加上溜冰演唱會,一舉籌得四百餘萬善款,均捐贈多倫多大學徐立之博士作為遺傳學研究,並打破當年多倫多華人社區的最高籌款紀錄。推動成立香港影視明星體育協會慈善基金,服務對象以老人為主。她一生為公益出力,曾擔任香港樂施會的「樂施大使」。
1994年在香港舉行的籌款晚宴及獎券義賣籌得750萬善款,其中200萬捐贈瑪麗醫院的肌胳系統再造計劃,成立新骨科手術室,院方將其定名為「梅艷芳骨科手術室」、香港醫學博物館、東華三院福幼基金、九龍醫院、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模擬課室及國內兒童福利等用途;還曾捐贈百萬興建「東華三院護老中心」,真正為各地華人社群的醫療、安老、教育、社會福利及研究等各個領域帶來支持和鼓舞,體現及光大了「四海同心」的慈善精神。
1994年9月7日,梅艷芳與葉蒨文、王菲、劉德華及張學友參與「天王天后慈善音樂夜」,為瑪麗醫院癌症中心籌募擴展經費演出。
1999年5月21日,出任「樂施大使」赴雲南探望兒童。
1999年9月21日台灣大地震,香港演藝界發起「送暖到台灣」及「香港演藝界921傳心傳意大行動」,梅艷芳積極參與,並與台灣歌手張惠妹於活動上獻唱《但願人長久》。
2002年美國加州州長頒發梅艷芳「傑出慈善藝人」榮譽,同年12月15日出席保良局活動,當場捐款助養500兒童。
2003年2月16日SAA動物捐贈大行動、加港星輝耀頤康(演唱似是故人來)、發起「茁壯行動」。同年10月聯合國亞太殘疾人組織在瀋陽發起「10.25愛心永恆巨星演唱會」,梅艷芳負責牽頭召集演出人員,後因身體原因,未能出席此次演出。梅艷芳去世後,為發揚和延續她的善心,梅艷芳國際歌迷會和《梅艷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依靠既有資金和歌迷、友人的捐贈,繼續為社會募集善款。
2004年梅艷芳逝世一週年之際,《梅艷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將電影《十面埋伏》劇組及「週年祭慈善晚宴」籌集的善款捐贈香港大學做研究用途,包括設立梅艷芳四海一心數碼多媒體教研室。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期間,歌迷會和《梅艷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分別向災區捐贈十萬善款 。此外還先後捐助了香港「監護者早期教育中心」、「福幼基金會」以及「樂施會扶貧發展工作」等公益事業。為支持中國貧困地區的希望工程事業,同年經紀人王敏慧及友人林建岳在梅艷芳逝世五週年之際籌款建立了「貴州省惠水縣打引鄉梅艷芳第一小學」。
2011年歌迷會再次捐款建立「廣西省藤縣天平鎮大坡龍田梅艷芳第二小學」,為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2012年籌建「梅艷芳第三小學」,已於2013年7月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竣工落成。
2013年12月30日為紀念梅艷芳逝世十週年舉行的「梅艷芳·10·思念·音樂·會」,扣除有關開支後,收益餘款約有36萬,張學友和曾志偉私下再捐出善款來補足數字總共50萬,全部會捐助「兒童癌病基金」。
0 notes
Text
手機遊歷
H:手機蘋果(iph1至26)與三星(S1至S24)是屬一及二,前有HTC,後有SONY,另外華為,oppo,vivo及其他,經歷一個時代轉換。家中電話,大哥大,BB Call,手機,網路手機2G,照相手機,3G,4G,5G。精彩的歷程。20241005W6
BB Call是具有接收簡易文字訊息功能的個人無線電通訊工具,一般被稱為「呼叫器」。 根據電信數位博物館介紹,1980年代呼叫器在行動電話尚未普及時曾風靡一時,由於被呼叫時會發出「嗶嗶」聲,因此也被稱為「BB Call」。
手機S24U遊歷
18490元,改為月買999吸收3月違規,省700x3為210。原21840減3000,約2年。證件外出。12G,512G,淺灰。轉移資料正桃園於CH。20241005W6
S24 Ultra 上市日期
目前三星官方已經在台灣時間2024年 1 月 18 日凌晨,正式公開 S24 Ultra 的新機資訊,並預計將於 1 月 31 日於全台電信業者與通路正式上市。
Samsung S21 Ultra上市日期: 2021 年 1 月 29 日
Samsung S22 Ultra上市日期: 2022 年 3 月 4 日
Samsung S23 Ultra上市日期: 2023 年 2 月 24 日
Samsung S24 Ultra上市日期: 2024 年 1 月 31 日
移動電話
Android旗艦Galaxy Z系列可摺疊式智能手機
在行動電話市場,三星已在2011年獲取全球手機最大製造商的位置,擁有世界第一的市占率,市占率較高於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移動通訊等公司。在美國市場,整體手機市場的市占率也為第一。
2010年2月時,三星發展觸控及智慧型手機,推出的首代Galaxy手機 - Galaxy i7500,三星其後訂定在年底以前,超越在智慧型手機市場深耕已久的全球第四大廠宏達電。
同年4月,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決定在韓國水原成立智慧型手機特別小組,專攻Android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同年6月便發表了三星首支採用Super AMOLED的Android旗艦手機Galaxy S,在四個月便到達了500萬部的銷售量。此時三星便開始超越宏達電,根據調查機構ABI Research於7月底發佈的消息,第二��以Android為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到4700萬支,其中三星占了34%,宏達電(HTC)居次23%。
2011年6月,三星預定在全球120的國家中發售Galaxy S II,搭載了1.2Ghz雙核心,採用4.3英吋Super AMOLED Plus,提供帶有LED閃光燈的前置200萬畫素攝像頭和後置800萬畫素攝影鏡頭,具有1080p高畫質影片播放能力。提供高達21 Mbps的下載和5.76 Mbps的上傳。銷售後85天內便達到500萬隻出貨紀錄,英國生活消費科技雜誌T3雜誌評選三星Galaxy S II為年度手機,同時也是目前Android中,銷售量最高的手機。
2011年8月,三星推出了全新Galaxy Note系列手機,為全球出產的第一台大屏幕(5.3英吋)手機。當 Galaxy Note 推出時,許多人不看好這台手機,甚至連蘋果迷都諷刺三星說:「誰會拿著大磚塊講電話。」(三星Galaxy Note最早是2011年8月在德國柏林IFA展中推出,擁有5.3英吋HD Super AMOLED屏幕,並配備了手寫筆。2011年月10在德國首先銷售,其他的國家很快就跟進,開啟了消費者不同於以往的行動通訊使用經驗。至11月底,主要的市場包含東亞、馬來西亞、歐洲以及印度。
2012年1月至3月的第一季,已經賣出500萬台。2012年6月1日,三星宣稱已賣出700萬台。2012年8月15日,三星通訊部門全球行銷主管李永熙宣布,Galaxy Note在過去9個月的時間已銷售達1000萬台。
2011年10月,三星以2780萬支一舉拿下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占率寶座,創下歷年來的新高紀錄。
三星電子於2012年5月4日於英國倫敦發表稱為「The Next Galaxy」的Galaxy S III最新三星高階智慧型手機。[25]
2010年三星宣布正式加入微軟Windows Phone系統��台。2012年6月,三星成爲微軟Windows Phone 8系統的首波合作OEM廠商,並加大投入。
2012年7月,三星智慧型手機在全球銷售達5050萬部,市佔率攀至34.6%,創單季銷售紀錄。由該年首季2020萬部增1.5倍;與美國蘋果公司合計市佔率已超過50%。
2012年8月29日,三星在德國柏林IFA展中推出全新三星 Galaxy Note 2,擁有5.55英吋HD Super AMOLED PLUS屏幕,並配備了S Pen手寫筆,於2012年10月在全球各個市場發售。上市後37天內即售出超過三百萬部,兩個月之後銷量超越五百萬部。
2013年3月,三星於美國紐約發表新一代手機三星Galaxy S4,創全球三項第一:全球第一款雙四核架構的應用處理器Exynos 5 Octa、第一款導入5英吋1080p AMOLED螢幕、第一隻導入 LPDDR3 的手機。儲存空間為16GB與32GB,最大可擴充至64GBmicroSD卡。相��方面採用前200萬畫素 、主1300萬畫素的攝影鏡頭,使用三星開發基於Android系統的操作介面及軟體。
2013年9月4日,三星於德國柏林IFA展上的三星產品發表會上發布了全新三星 Galaxy Note Ⅲ,這是全球首款採用3GB RAM的手機,也是首款採用 USB 3.0 技術的三星手機。繼承上一代機型(Galaxy Note II),Note 3 被設計成一隻更輕的手機、背殼是塑膠材質的以及擁有皮質的觸感。
2014年2月24日,三星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全球移動通訊大會上發布了三星 Galaxy S5 高階智能手機。Galaxy S5韓國開賣銷售情況約為每日7,000支,比過去Galaxy S4的開賣每日銷售8,000支,以及三星Galaxy S4 LTE-A的開賣每日銷售上萬支稍低。
2014年9月3日,三星在德國柏林IFA展上的三星產品發表會上發布了讓大家期待已久的三星 Galaxy Note 4。擁有指紋感應器,搭載5.7英吋1440×2560(515ppi)解析度螢幕,高通驍龍805處理器(2.7GHz四核心處理器)(有地區是雙四核分別是 1.9ghz 跟 1.7ghz),3GB RAM,後置攝像頭為1600萬畫素具有光學防手震功能,前置鏡頭為370萬畫素並可使用心率感應器自拍,觸控筆也具有類似電腦滑鼠的多選功能,同時像Galaxy Alpha一樣,電池方面使用3220mAh, 具有30分鐘快充功能。Galaxy Note 4也會採用金屬邊框以提高質感。這次不僅推出黑,白兩色,更推出金色和粉色,同期最大競爭對手是 iPhone 6 以及 iPhone 6 Plus。在許多國家上市日,許多三星迷和民眾紛紛到首賣會排隊等候購買Galaxy Note 4(有些人從深夜開始排隊)。這部手機在安兔兔評測中榮獲全球 TOP 1 跑分手機。
同日,三星也在德國柏林IFA展上的三星產品發表會上發布了推出了全新的 Galaxy Note Edge,採用5.6英吋螢幕手機,為全球首部採用曲面螢幕技術的智慧型手機。三星得以獲得曲面螢幕專利。
三星亦正在越南太原省開始建造全世界最大的手機工廠[26]。
目前三星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商,市場佔有率超越蘋果公司、LG、小米、華為、步步高等。
2015年3月1日,三星再次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全球移動通訊大會上發布了三星Galaxy S6和首款雙彎曲屏幕手機三星Galaxy S6 Edge,兩款搭載5.1英寸Quad HD(2048×1556)Super AMOLED屏幕(Quad HD簡稱2K屏幕,四倍HD的意思。),而原本的滑式指紋傳感器改成類似iPhone 6和6 Plus按壓式的感應器。螢幕和背面都採用最新的康寧大猩猩第四代玻璃Corning Gorilla Glass 4,處理器方面兩款均採用三星自家的Samsung Exynos 7420八核心處理器(分別為四核心 1.5 GHz & 四核心 2.1 GHz),容量分別有32GB版,64GB版和128 GB版,同時運用3 GB RAM。相機採用1600萬畫素,支援OIS光學防手震,可拍攝2160p 4K影片;前置鏡頭採用500萬畫素,可拍1080p Full HD影片。Galaxy S6分別有四種顏色可選:珍珠白(White Pearl),黑色(Black Sapphire),藍色(Blue Topaz),金色(Gold Platinum);而Galaxy S6 Edge有珍珠白(White Pearl),黑色(Black Sapphire),金色(Gold Platinum)和翡翠綠(Emerald Green)。另外還有最新的Android 5.0 Lolipop系統和最新的4G LTE Cat6的網絡。
2015年8月13日,三星在美國紐約市的 Samsung GALAXY Unpacked 2015 Episode 2 上發布了全新的 Samsung Galaxy Note 5 和 Samsung Galaxy S6 Edge+。
2016年2月22日,三星再次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全球移動通訊大會上發布了三星Galaxy S7和第三款雙曲面螢幕手機三星Galaxy S7 Edge。
2017年3月29日,三星在美國紐約以Unbox Your Phone(解放你的手機)為主題的Samsung GALAXY Unpacked 2017上發布了三星Galaxy S8以及三星Galaxy S8+。這兩款手機採用了18.5:9比列的5.8"/6.2"屏幕,同時以屏幕虛擬鍵取代實體Home鍵。
2018年2月26日,三星於MWC2018 巴塞隆那發佈三星Galaxy S9以及三星Galaxy S9+。S9系列是首款採用了 f/1.5 + f/2.4 雙光圈配置的Galaxy新機,並加入了可拍攝HD解析度的960fps超級慢動作錄影,其中還針對超級慢動作設計了稱為陷阱快門的自動偵測觸發界面,可以讓超級慢動作攝影的拍攝成功率大大提高。
2019年2月20日,三星於舊金山比爾格雷厄姆市政禮堂發佈三星Galaxy S10e、三星Galaxy S10以及三星Galaxy S10+。S10全系列均配備Snapdragon 855處理器,採用最新 Infinity-O 全屏設計。此外S10系列三機首次配備Dynamic AMOLED顯示技術,是首款支援HDR10+顯示及4K拍攝的手機,並支援杜比全景聲音效,以及率先在S10、S10+搭載超聲波屏下指紋辨識。
由於三星在中國大陸的市場占有率持續下滑等原因,三星在2019年宣布關閉位於惠州的手機生產線並將產能逐步移動至越南。 截至 2019 年,三星在越南河內地區僱傭了超過 200,000 名員工來生產智能手機,同時將部分製造外包給大陸ODM廠商,並在印度製造大部分手機。
2020年2月11日,三星發布三星Galaxy S20系列,Galaxy S20和S20+分別具有6.2英寸顯示屏和6.7英寸顯示屏。而S20 Ultra則具有6.9英寸顯示屏更是配備了1億像素的主鏡頭。除此之外三款機型均支持5G。
2020年8月5日,三星於Galaxy Unpacked 2020發佈兩款Note系列新手機,分別是擁有6.7英寸屏幕的三星Galaxy Note 20與擁有6.9英寸Dynamic AMOLED 屏幕的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手機。[27]
2021年1月29日,三星發布了GalazyS21系列,分別是6.8寸的s21 Uitra,6.6寸的s21+和6.2寸的s21
iPhone上市
在AT&T銷售店門外排隊等候第一代iPhone發售的消費者。
2007年1月9日,第一代iPhone在三藩市馬士孔尼會展中心(英語:Moscone Center)舉辦的 Macworld 2007中發布,美國西海岸時間2007年6月29日18時正式在美國發售,全美的 Apple Store 外有數百名粉絲提早排隊進行搶購。[18]。由於剛推出的iPhone上市後引發搶購熱潮,部分媒體甚至稱其為「上帝手機」[19][20]。第一代iPhone於2007年11月在英國、法國及德國正式發售,而愛爾蘭及奧地利則是在2008年的春季發售[21][22]。
2008年7月11日,蘋果公司在全球22個國家及地區正式發售iPhone3G,其中包括原有的6個國家和地區[21]。
2009年6月8日,蘋果公司宣布推出iPhone 3GS,合約版iPhone預計在6月,7月或8月的下旬推出。2009年6月19日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主要國家推出。很多用戶對iPhone的成本提出異議[23]。iPhone 3GS的內部結構與第一代相似,但增加了一些模塊,例如 3G網絡 、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等。
2008年第四季度,iPhone的總銷量超越了 黑莓手機 ,成為世界第3大手機製造商,僅次於諾基亞及三星[24]。
2009年,蘋果公司與中國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達成協議,中國聯通獲得iPhone在中國的銷售權[25],10月30日,聯通版iPhone 3G正式在北京世貿天階發售[26]。
2010年6月7日,喬布斯在WWDC中發布iPhone 4,該機一經推出,即收穫了用戶的一致好評。iPhone 4以其極高的設計水準,得到了許多年輕用戶的青睞[27]。
2010年,時任蘋果公司CEO喬布斯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天線門」事件做出正面回應。
2011年1月11日,電信運營商 Verizon 公司宣布,他們與蘋果公司達成協議,Verizon將會開始售賣CDMA版本的iPhone 4,Verizon公司稱2月3日會開始預售,2月10日將正式發售[28][29]。
2011年3月2日,蘋果公司在iPad 2的發布會上宣布,全球iPhone的銷量突破一億台。
2011年9月27日,蘋果公司向外部發送邀請函,邀請各界人士出席他們將於2011年10月4日10時在加州庫比蒂諾蘋果總部舉行的發布會,2011年10月4日,蘋果公司新CEO提姆·庫克在發布會上發布新一代iPhone—iPhone 4S,2011年10月14日,蘋果公司正式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洲、加拿大及日本七個國家發售iPhone 4S手機;正式發售24小時後,蘋果公司共賣出1,000,000部iPhone 4S[30]。由於iPhone銷量驚人,蘋果公司成為2011年盈利最多的手機製造商,超越屹立於榜首長達十多年的諾基亞[31]。
2012年1月,蘋果公司宣布該季度公司53%的利潤來自於iPhone系列產品,該季度蘋果共售出了37,000,000部iPhone,每部iPhone的平均售價為US$622至US$660(約合CN¥4,380至CN¥4,650)[32]。
2012年9月12日,蘋果公司發布iPhone 5,首次將改變屏幕比例的設計,放到了 iPhone 5 上,而iPhone的屏幕則由3.5英吋增至4吋。手機屏幕的比例由3:2逐漸接近16:9(71:40)。
2013年7月22日,蘋果公司的供應商表示他們正在測試大屏幕的iPhone和 iPad ,「蘋果公司已要求智能手機的屏幕,要大於4吋以上,還要求新的平板電腦屏幕設計不大於13英吋。[33]」
2013年9月10日,蘋果公司在美國加州庫比蒂諾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兩款新iPhone機型,這幾款機型是 iPhone 5c及iPhone 5s。iPhone5C手機外殼由五種顏色的塑料製成。
2014年9月10日,蘋果公司在美國加州庫部蒂諾市弗林特劇院(Flint Center)召開發佈會,CEO提姆·庫克(Tim Cook)開場即發布了兩款新產品:iPhone 6及iPhone 6 Plus。
美國西海岸時間2015年9月9日,蘋果公司在美國加舊舊金山比爾·格拉漢姆市政禮堂召開秋季發布會,發布最新的兩款iPhone產品:iPhone 6S及iPhone 6S Plus,尺寸幾乎與前代保持一致,分別為4.7英寸和5.5英寸[34]。但由於換上了taptic engine,兩款新機的重量和厚度略有調整。
2016年3月22日,蘋果公司發布 iPhone SE 。它採用了與iPhone 5s一樣的外觀設計,但不同的是,iPhone SE採用了與 iPhone 6s 相同的A9處理器,硬件實力與iPhone 6S相當[35]。
2016年9月7日,蘋果公司在美國加州比爾·格雷厄姆市政禮堂發布了 iPhone 7 和 iPhone 7 Plus 兩款新產品。
2017年9月12日,蘋果公司在美國加州聖何塞的喬布斯劇院發布了 iPhone 8、iPhone 8 Plus 和 iPhone X 共三款新機型。三款設備都搭載了 Apple A11 仿生處理器 而且 iPhone X 還首次採用全面屏設計。
2018年9月12日,蘋果公司推出了三款新設備,它們分別是:iPhone XR 、iPhone XS 和 iPhone XS Max 。這三款設備都配備了Apple A12 仿生處理器。與之前的 iPhone X 相比,iPhone XS沒有太多外觀上的變化。
2019年9月10日,蘋果公司推出了三款新設備:iPhone 11、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 首次搭載了三鏡頭系統。
2020年4月15日,蘋果公司推出了iPhone SE(第二代)。採用與iPhone 8相似的外觀設計,內置了與 iPhone 11 Pro 相同的 A13 仿生處理器。
2020年10月13日,蘋果公司推出了四款新設備:iPhone 12 Mini、iPhone 12、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這是iPhone首次支持5G網絡。
2021年9月14日,蘋果公司推出了四款新裝置:iPhone 13 mini,iPhone 13、iPhone 13 Pro及iPhone 13 Pro Max,於Pro系列首度採用120Hz ProMotion更新率。
2022年3月9日,蘋果公司推出了iPhone SE(第三代)。採用與iPhone SE(第二代)高度相似的外觀設計,內置了與 iPhone 13 相同的 A15 仿生處理器。
2022年9月7日,蘋果公司推出了四款新設備:iPhone 14、iPhone 14 Plus、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iPhone 14、iPhone 14 Plus沿用了iPhone 13系列的外形設計及 A15 仿生處理器,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則引入名為動態島的設計來替代原有的劉海設計,搭載最新款 A16 仿生處理器。
2023年9月13日,蘋果公司推出了四款新設備:iPhone 15、iPhone 15 Plus、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全系列採用靈動島設計。iPhone 15、iPhone 15 Plus搭載 A16 仿生芯片,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 則搭載最新款 A17 Pro 芯片,更首次於此系列採用航空級鈦金屬外框設計。
2024年9月10日,蘋果公司推出了四款新設備:iPhone 16、iPhone 16 Plus、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加入了新的相機控制功能按鈕﹑歷來最窄的邊框﹑4K 120 fps 杜比視界影片拍攝﹑Apple Intelligence 等功能。iPhone 16 和 iPhone 16 Plus 搭載 A18 芯片,iPhone 16 Pro 和 iPhone 16 Pro Max 則搭載最新款 A18 Pro 芯片。
型號
參見:iOS和iPadOS設備列表 § iPhone
蘋果公司已推出46款iPhone型號。粗體顯示之型號為最新款裝置:
在售設備
iPhone SE (第三代)(2022–現今)
iPhone 14(2022–現今)
iPhone 14 Plus(2022–現今)
iPhone 15(2023–現今)
iPhone 15 Plus(2023–現今)
iPhone 16(2024–現今)
iPhone 16 Plus(2024–現今)
iPhone 16 Pro(2024–現今)
iPhone 16 Pro Max(2024–現今)
停售裝置
iPhone(2007–2008)
iPhone 3G(2008–2010)
iPhone 3GS(2009–2012)
iPhone 4(2010–2013)
iPhone 4S(2011–2014)
iPhone 5(2012–2013)
iPhone 5C(2013–2015)
iPhone 5S(2013–2016)
iPhone 6(2014–2016)
iPhone 6 Plus(2014–2016)
iPhone 6S(2015–2018)
iPhone 6S Plus(2015–2018)
iPhone SE(2016–2018)
iPhone 7(2016–2019)
iPhone 7 Plus(2016–2019)
iPhone 8(2017–2020)
iPhone 8 Plus(2017–2020)
iPhone X(2017–2018)
iPhone XS(2018–2019)
iPhone XS Max(2018–2019)
iPhone XR(2018–2021)
iPhone 11(2019–2022)
iPhone 11 Pro(2019–2020)
iPhone 11 Pro Max(2019–2020)
iPhone SE (第二代)(2020–2022)
iPhone 12 mini(2020–2022)
iPhone 12(2020–2023)
iPhone 12 Pro(2020–2021)
iPhone 12 Pro Max(2020–2021)
iPhone 13 mini(2021–2023)
iPhone 13(2021–2024)
iPhone 13 Pro(2021–2022)
iPhone 13 Pro Max(2021–2022)
iPhone 14 Pro(2022–2023)
iPhone 14 Pro Max(2022–2023)
iPhone 15 Pro(2023–2024)
iPhone 15 Pro Max(2023–2024)
0 notes
Text
章怡是誰?
H:只聞章子怡,憑空創造一個章怡,神乎其技。文章多陷阱,宋儒張載說:「讀書先要會疑。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學貴心悟,守舊無功。」
宋儒程頤說:「學原於思。」古人的方法有用。
多讀讀没煩惱。20240626W3
網路資料:
1881年,71歲的左宗棠迎娶了20歲的宮女章怡為妾。新婚之夜,章怡低頭坐在那裡悶不吭聲,臉上寫滿了嫌棄。突然,主動開口的左宗棠提出了一個“要求”,章怡嚇得不敢說話......
原以為靠近慈禧就是靠近皇上,但章怡還是想得太單純了,她非但沒有等來皇上,反而還被慈禧賜給了剛剛立功的左宗棠。
慈禧親自下令,哪怕心裡委屈,章怡也不敢反抗。就這樣,原計劃成為嬪妃的章怡帶著滿心的委屈和不甘,被抬進了左宗棠的府邸。
那日,左府張燈結彩,喜慶熱鬧,唯有章怡兩眼抹淚。
待賓客散去后,左宗棠來到了新房,此時的章怡正一言不發地坐在床邊,見左宗棠進來雖然起身行禮,但臉上卻寫滿了不高興。
左宗棠將她攙扶起來,受了一句:“真是委屈你了,我已經是半個身子入土的人了,今日奉旨迎娶你做妾,無疑等於毀了你啊!”
章怡一聽,瞬間對左宗棠多了幾分好感。緊接著,左宗棠又說道:“你現在我府上居住下來,等過幾年,找個合適機會我再給你尋覓一個好人家。”
章怡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甚至嚇得不敢說話,因為她覺得左宗棠可能是在試探自己,所以不敢輕易接話。
但左宗棠卻很誠懇地說:“以后在外你是我的妾,在家裡你就是我的孫女。”章怡瞬間感動到落淚。
果不其然,在之后的日子裡,需要章怡出面的時候,她就以“妾室”的身份站在左宗棠身邊,但是在家左宗棠就把她當成自己的孫女,家裡人也都很疼愛她。
三年后,左宗棠病逝,臨終前告訴兒子,幫章怡找個好人家,章怡一直在旁邊默默落淚,她對左宗棠更多的是敬佩。
左宗棠病逝后,左家人遵從她的意願,讓她回到了娘家,后來章怡遇到了如意郎君,一生都過得很幸福。
章怡大家都很陌生,但是她的孫子幾乎人人都知道,名字叫:李嘉誠。
引用自 Lin 查核回應
假的。
1.左宗堂家譜並沒有妾。
2,李嘉誠是中國廣東省潮安縣人,迎娶左在福州或長沙的左宗棠遺孀並不可能發生。
3.這篇文章僅在中國內容農場存在,沒有任何記載左的第三任妻子及李嘉誠祖上的關係。
左宗棠,字季高,號湘上農人,署名今亮,諡文襄,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著名湘軍將領、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外交家、實業家、改革家、詩人。一生親歷了討伐太平天國、洋務運動、陝甘回變、新疆之役等重要中國歷史事件。然在中法戰爭馬尾海戰後,以欽差大臣之名重整湘軍督辦福建、臺灣海疆防務期間,壯志未酬病逝於福州,享壽73歲。
... 維基百科
簡介
出生資訊: 1812 年 11 月 10 日,中國岳陽縣湘陰縣
逝世: 1885 年 9 月 5 日,中國福州市
配偶: Zhou Yiduan (結婚於 1832 年–1870 年)
子女: 左孝瑜、 左孝威、 Zuo Xiaotong、 左孝琪、 左孝琳、 左孝寬、 Zuo Xiaoxun、 左孝璸
安葬地點: 中國長沙市Tomb of Zuo Zongtang
著作: 左宗棠未刊書牘、 左宗棠家訓譯註、 強經: 左宗堂一生的九大手段、 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左宗棠卷, …
先前任職單位: 兩江總督 (1881 年–1884 年)、 陝甘總督 (1866 年–1880 年)、 閩浙總督 (1863 年–1866 年), …
李嘉誠爵士,大紫荊勳賢,KBE,JP,香港企業家,籍貫廣東潮安,香港成長,人稱「李超人」,自1940年起居住並活動在香港,曾多年���居亞洲首富,連續多年蟬聯香港首富寶座。他創立的長江集團已成為香港最大企業之一。李嘉誠於2018年3月16日,90歲前宣布於2018年5月10日退休,集團董事局主席由其長子李澤鉅接任。 維基百科
簡介
出生資訊: 1928 年 7 月 29 日(95歲),廣東省
配偶: 莊月明 (結婚於 1963 年–1990 年)
(外) 孫子/女: 李思德、 李長禧、 李燕容、 李思穎
父母: 李雲經、 莊碧琴
子女: 李澤楷、 李澤鉅
兄弟姊妹: 李素華、 李嘉昭、 李嘉宣
淨資產: 356 億美元(2024 年) 富比士
章子怡
章子怡,中國大陸女演員、製片人、導演。出生於北京,從小習舞,1996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戲劇表演系,因主演張藝謀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成名,因李安電影《臥虎藏龍》揚名世界,後出演《英雄》、《十面埋伏》、《2046》、《藝伎回憶錄》等電影。2005年,章子怡入選為美國影藝學院會員。(維基百科)
網路資料:
胡適
讀書的方法 我今天是想根據個人經驗,同諸位談談讀書的方法。我的第一句話是很平常的,就是說,讀書有兩個要素:
第一要精,
第二要博。
現在先說什麼叫「精」。
我們小的時候讀書,差不多每個小孩都有一條書籤,上面寫十個字,這十個字最普遍的就是「讀書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現在這種書籤雖不用,三到的讀書法卻依然存在。不過我以為讀書三到是不夠的;須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我就拿它來說一說。
眼到是要個個字認得,不可隨便放過。這句話起初看去似乎很容易,其實很不容易。讀中國書時。每個字的一筆一畫都不放過,近人費許多功夫在校勘學上,都因古人忽略一筆一畫而已。讀外國書要把A,B,C,D……等字母弄得清清楚楚。所以說這是很難的。如有人翻譯英文,把port看作pork,把oats看作oaks,於是葡萄酒一變而為豬肉,小草變成了大樹。說起來這種例子很多,這都是眼睛不精細的結果。書是文字做成的,不肯仔細認字,就不必讀書。眼到對於讀書的關係很大,一時眼不到,貽害很大,並且眼到能養成好習慣,養成不苟且的人格。
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來。前人說口到是要念到爛熟背得出來。我們現在雖不提倡背書,���有幾類的書,仍舊有熟讀的必要:如心愛的詩歌,如精彩的文章,熟讀多些,於自己的作品上也有良好的影響。讀此外的書,雖不須念熟,也要一句一句念出來,中國書如此,外國書更要如此,念書的功用能使我們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構造,句中各部分的關係。往往一遍念不通,要念兩遍以上,方才能明白的。讀好的小說尚且要如此,何況讀關於思想學問的書呢?
心到是每章每句每字意義如何?何以如是?這樣用心考究。但是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是要靠外面的設備及思想的方法的幫助。要做到這一點,須要有幾個條件:
一、字典,辭典,參考書等等工具要完備。這幾樣工具雖不能辦到,也當到圖書館去看。我個人的意見是��勸大家,當衣服,賣田地,至少要置備一點好的工具。比如買一本《韋氏大字典》,勝於請幾個先生。這種先生終身跟著你,終身享受不盡。
二、要做文法上的分析。用文法的知識,作文法上的分析,要懂得文法構造,方才懂得它的意義。
三、有時要比較參考,有時要融會貫通,方能了解。不可但看字面。一個字往往有許多意義,讀者容易上當。
……
總之,讀書要會疑,忽略過去,不會有問題,便沒有進益。
宋儒張載說:「讀書先要會疑。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他又說:「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又說:「學貴心悟,守舊無功。」
宋儒程頤說:「學原於思。」
這樣看起來,讀書要求心到;不要怕疑難,只怕沒有疑難。工具要完備,思想要精密就不怕疑難了。
現在要說手到。手到就是要勞動勞動你的貴手。讀書單靠眼到,口到,心到,還不夠的;必須還得自己動動手,才有所得。例如:
一、標點分段,是要動手的。
二、翻查字典及參考書,是要動手的。
三、做讀書札記,是要動手的。札記又可分四類:
(a)抄錄備忘。
(b)作提要,節要。
(c)自己記錄心得。張載說:「心中苟有所開,即便札記。不則還塞之矣。」
(d)參考諸書,融會貫通,作有系統的著作。
手到的功用。我常說:發表是吸收知識和思想的絕妙方法。吸收進來的知識思想,無論是看書來的,或是聽講來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們自己的東西。自己必須做一番手腳,或做提要,或做說明,或做討論,自己重新組織過,申敘過,用自己的語言記述過,——那種知識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
……
至於動手標點,動手翻字典,動手查書,都是極要緊的讀書秘訣,諸位千萬不要輕輕放過。內中自己動手翻書一項尤為要緊。我記得前幾年我曾勸顧頡剛先生標點姚際恆的《古今偽書考》。當初我知道他的生活困難,希望他標點一部書付印,賣幾個錢。那部書是很薄的一本,我以為他一兩個星期就可以標點完了。哪知顧先生一去半年,還不曾交卷。原來他於每條引的書,都去翻查原書,仔細校對,註明出處,註明原書卷第,註明刪節之處。他動手半年之後,來對我說,《古今偽書考》不必付印了,他現在要編輯一部疑古的叢書,叫做「辨偽叢刊」。我很贊成他這個計劃,讓他去動手。他動手了一兩年之後,更進步了,又超過那「辨偽叢刊」的計劃了,他要自己創作了。他前年以來,對於中國古史,做了許多辨偽的文字;他眼前的成績早已超過崔述了,更不要說姚際恆了。顧先生將來在中國史學界的貢獻一定不可限量,但我們要知道他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他的手到的工夫勤而且精。我們可以說,沒有動手不勤快而能讀書的,沒有手不到而能成學者的。
第二要講什麼叫「博」。
什麼書都要讀,就是博。古人說:「開卷有益」,我也主張這個意思,所以說讀書第一要精,第二要博。我們主張「博」有兩個意思:
第一,為預備參考資料計,不可不博。
第二,為做一個有用的人計,不可不博。
第一,為預備參考資料計。
在座的人,大多數是戴眼鏡的。諸位為什麼要戴眼鏡?豈不是因為戴了眼鏡,從前看不見的,現在看得見了;從前很小的,現在看得很大了;從前看不分明的,現在看得清楚分明了?王荊公說得最好:
世之不見全經久矣。讀經而已,則不足以知經。故某目百家諸子之書,至於《難經素問本草》諸小說,無所不讀;農夫女工,無所不問;然後於經為能知其大體而無疑。蓋後世學者與先王之時異矣;不如是,不足以盡聖人故也。……致其知而後讀,以有所去取,故異學不能亂也。惟其不能亂,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答曾子固》)
他說:「致其知而後讀。」又說:「讀經而已,則不足以知經。」即如《墨子》一書在一百年前,清朝的學者懂得此書還不多。到了近來,有人知道光學、幾何學、力學、工程學等……,一看《墨子》,才知道其中有許多部分是必須用這些科學的知識方才能懂的。後來有人知道了倫理學、心理學……等,懂得《墨子》更多了。讀別種書愈多。《墨子》愈懂得多。
所以我們也說,讀一書而已則不足以知一書。多讀書,然後可以專讀一書。譬如讀《詩經》,你若先讀了北大出版的《歌謠周刊》,便覺得《詩經》好懂的多了���你若先讀過社會學、人類學,你懂更多了;你若先讀過文字學、古音韻學,你懂得更多了;你若讀過考古學、比較宗教學等,你懂得的更多了。
你要想讀佛家唯識宗的書嗎?最好多讀點倫理學、心理學、比較宗教學、變態心理學。
無論讀什麼書總要多配幾副好眼鏡。
你們記得達爾文研究生物進化的故事嗎?達爾文研究生物演變的現狀,前後凡三十多年,積了無數材料,想不出一個簡單貫串的說明。有一天他無意中讀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忽然大悟生存競爭的原則,於是得著物競天擇的道理,遂成一部破天荒的名著,給後世思想界打開一個新紀元。
所以要博學者,只是要加添參考的材料,要使我們讀書時容易得「暗示」;遇著疑難時,東一個暗示,西一個暗示,就不至於呆讀死書了。這叫做「致其知而後讀」。
第二,為做人計。
專工一技一藝的人,只知一樣,除此之外,一無所知。這一類的人,影響於社會很少。好有一比,比一根旗竿,只是一根孤拐,孤單可憐。
又有些人廣泛博覽,而一無所專長,雖可以到處受一班賤人的歡迎,其實也是一種廢物。這一類人,也好有一比,比一張很大的薄紙,禁不起風吹雨打。
在社會上,這兩種人都是沒有什麼大影響,為個人計,也很少樂趣。
理想中的學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專門學問。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覽。博大要幾乎無所不知,精深要幾乎惟他獨尊,無人能及。他用他的專門學問做中心,次及於直接相關的各種學問,次及於間接相關的各種學問,次及於不很相關的各種學問,以次及毫不相關的各種泛覽。這樣的學者,也有一比,比埃及的金字三角塔。那金字塔高四百八十英尺,底邊各邊長七百六十四英尺。塔的最高度代表最精深的專門學問;從此點以次遞減,代表那旁收博覽的各種相關或不相關的學問。塔底的面積代表博大的範圍,精深的造詣,博大的同情心。這樣的人,對社會是極有用的人才,對自己也能充分享受人生的趣味。宋儒程顥說得好:
須是大其心使開闊:譬如為九層之台,須大做腳始得。
博學正所以「大其心使開闊」,我曾把這番意思編成兩句粗淺得口號,現在拿出來貢獻給諸位朋友,作為讀書的目標:
為學要如金字塔,
要能廣大要能高。
十四.四.二十二夜改稿
0 notes
Text
旅遊/往來坊巷間 中國福州俯仰故園情
旅遊亞洲
魯秋琴
2024-06-02 02:01 ET
中國福州對我而言並不陌生,生活裡處處有福州的產品,從雜貨以及日常百貨,甚至餐飲配料,福州總像一個笑瞇瞇的彌勒佛,藏身於各處,轉化了困境,改變了心情。
透過一位旅遊的好友,僅憑三言兩語的介紹,我們被奉為佳賓,風塵僕僕地邁出福州機場,只見三輛旅行車在機場迎迓我們六位,頓時,精神一振,倦意全消。
正想送簡訊,手機信息被屏蔽了,一向靈活自如的谷歌漫遊竟被攔在牆外。一籌莫展之際,福州朋友笑著說: 「大概是水土不服吧,過些日子就好了!」雲淡風輕,世事本如此,我不禁為自己的焦躁感到慚愧。
推開窗 翻牆穿越另一時代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歷代都是兵家不爭之地,少了戰亂,留下大量古建築。三坊七巷自晉代發軔,於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它像一座活化石,保存了大半��中國近現代史,占地39.8公頃,依然維持著東三坊西七巷的建築風格,福州人將它當作是城市的名片。我們住的旅館正在三坊七巷和現代化的817路之間,推開了窗子,一翻牆就穿越進入另一個時代。
所謂三坊,指的是南後街左邊的巷子,依次是光祿坊、文儒坊、衣錦坊;七巷則是吉庇巷、宮巷、安民巷、黃巷、塔巷、郎官巷、楊橋巷是福州傳統的士大夫聚居區。
林則徐紀念館 墨跡露豪情
林則徐紀念館中陳列著虎門焚煙的照片,迴廊繞著精巧的園林,從天井仰首,僅見一小方塊,就在這並不寬敞的小院中,東方的哲學與西方的科技兼容並蓄,開放出船堅砲利的理想和發展。在民族垂亡之際,林先生踱著方步,探索救援的途徑,牆上蒼勁的書法,墨跡中透露著萬丈豪情:「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轉念間,卻依舊保持了一份福州人的率真和坦蕩:「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鴉片戰爭慘敗,簽署南京條約,震撼多少菁英,邁向近代史的前台,首先是林旭為變法維新而喋血北京菜市口,前仆後繼,一批一批血氣方剛,風華正茂的青年,義無反顧地獻上自己的生命。
光祿坊楊橋東路17號是林覺民的故居,陳列著「與妻訣別書」;「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至愛汝……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淚跡斑斑的信紙中透露著英雄氣概與兒女情長。
一代志士嘔心瀝血為拯救中國而獻身,那一年,他才23歲,在72烈士中,竟有23名年輕人來自福州。
三坊七巷像青橄欖 細品味
清雅而幽靜的郎官巷20號,是翻譯家嚴復度過最後時光的寓所,他特別講究「信達雅」的翻譯精神,不僅引進了歐美的思維更極力提倡改革與新政。展讀嚴復的譯書「天演論」,深深感受到亡國滅種的沉痛: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五千年文化傳統,不適者,難逃覆在之命運。」昔人已遠去,他所翻譯的書本卻展開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觀。
在正廳掛著家譜中,我看見嚴停雲(筆名華嚴),她的長篇創作「智慧的燈」是當年中廣連播小說,曾伴我挑燈夜讀,頓時,書中的情節栩栩如生地躍上心頭,那一份對於文字的執著和守護,就在家學淵源中代代傳了下來。
走在南後街的石板上,熙來攘往的人群穿梭於形形色色的小吃和工藝之間,福州的茶、油傘和糕點琳瑯滿目。清明在即,青稞也出籠了,令我有些恍神,以為自己回到了台灣,處��皆是熟悉的古早味兒。
導遊陪著我們逛了兩天,嗓子啞了,在攤子上買了一包福州的青橄欖與我分享;一向習慣醃漬口味,真受不了又苦又澀的原味。瞧我一臉苦相,她笑著說:「這些不加工的才有嚼性,待會兒就回甘了。」
如同那青橄欖,三坊七巷需要靜心細品,而旅人的腳步總是太匆匆。在我幾乎放棄了拯救谷歌時,聯通服務中心一位勤快的年輕人幫我理清了網路,啟動了手機,瞬間,掌中的小宇宙恢復了元氣。
「水土不服」之說真是一針見血,時間是一劑良藥,火候夠了,問題也就解決了。皓月當空, 古往今來的賢達志士從三坊七巷翻牆過來,與我促膝夜談, 悠悠故園情,盡在坊巷中。
0 notes
Text
斜槓畫家林秀霞 用畫筆記錄台灣風土與生命之美
從金鐘獎得主到生物科技創業家,展現多重斜槓人生的油畫家林秀霞「浮生藝憶」畫展,在天母SOGO3樓展演會館展出,在今日(2月18日)開始第二展期並舉辦開幕式,各界好友都到現場共襄盛舉,對所有展出的作品都讚不絕口,「浮生藝憶」油畫展預定展出至2月29日,歡迎喜愛繪畫的民眾把握機會前往欣賞,畫作義賣所得將捐出為公益慈善。 本次畫展主辦單位之一永福扶輪社社長劉淑德首先上台致詞,她表示跟林秀霞是在油畫班認識,這兩年來在畫室裡面透過老師一筆一畫的教導,充分享受快樂的學習時光也很有成就感。特別感謝林福全老師與師母協助行政工作之下,今年成立了福藝衛星扶輪社,目前是林福全老師擔任主席,下一屆的主席就是由林秀霞擔任。劉淑德說,林秀霞是大家學習的典範,從畫中看到她內在的堅強、認真、負責,還有她人生中多面相的精采故事,期待成立了福藝衛星扶輪社之後,未來能夠有更多的畫展,其他的學員也能有成果發表。
永福扶輪社社長劉淑德。圖/陳惠卿 國際扶輪社3481地區總監黃桂香表示,國際扶輪社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呼籲更多的人共同來改變世界,為世界帶來更多的新希望、新環境。黃桂香說福藝衛星社的成立是一個夢想的實現,希望提供一個藝術的舞台讓大家可以實現夢想,藉由彼此的分享與交流可以共同成長。她說藝術無國界,繪畫可以與國際交流並推廣到全世界,從林秀霞的畫中真誠細膩的呈現,讓人似乎可以走進她的畫中,感受到她畫所帶來的驛動,對作畫的人來講是很不容易展現的,對觀賞者而言卻是一種幸福。她也特別提到指導老師林福全的帶領之下讓更多的人可以透過繪畫展現生命更豐富的色彩。
國際扶輪社3481地區總監黃桂香。圖/陳惠卿 林福全表示,林秀霞對他而言是一位可畏的學生,因為她學習的熱情與認真的態度有別於其他人。一般學生每個禮拜交一幅作品,林秀霞卻是每個禮拜交四幅作品,可說是用企業形式在經營她的繪畫創作,這樣的精神令人佩服。從三、四年前開始學油畫,一切從零開始,她展現出的創作毅力與精神成為快樂油畫班大家學習的對象,而且林秀霞從來不喊苦,因為她在作畫中得到許多的快樂,林福全說他鼓勵學生將繪畫當作是一個實驗過程,畫不好也沒關係,並且常跟學生講,當畫的夠多之後就會產生質變,林秀霞就這樣一直堅持創作,從今天展出的作品看到她又有新的突破,從林秀霞身上也可以感受她與造物主似乎心靈相通,展現出真善美的情懷。
福藝衛星扶輪社主席林福全。圖/陳惠卿 陽明生醫游政穎董事長也是林秀霞的兒子表示,他眼中的母親一直以來就是不論做什麼事都非常認真絕對全力以赴,而且表現也非常優秀,全家都以她為榮,很高興她能夠在繪畫中找到快樂,他表示自己本身也是非常愛好文學、藝術,母親學畫之後也常常會與他互相交流意見,尤其母親很擅長把握時間畫畫,甚至可以一邊燉肉,在等候的時間又完成一張作品。游政穎說透過這次的畫展看到許多媽媽的好朋友都撥空共襄盛舉,希望大家都能夠很開心的看畫,度過美好的週末。
陽明生醫游政穎董事長。圖/陳惠卿 前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門諾基金會董事長陳永興醫師表示他是在三十年前因為到花蓮參選,後來成為花蓮的立法委員,當時林秀霞是花蓮地區非常有名的節目主持人,因為關心花蓮地方發展而多次接受林秀霞採訪,��此就漸漸熟悉,後來聽說她離開廣播界走入生技界,投入擠帶血市場,又投資益生菌成立現在的陽明生醫,陳永興說雖然展出的畫都充滿繽紛的色彩,但其實是她將失敗的慘痛經驗透過信仰與繪畫才能走過最痛苦黑暗的時刻,所有展出的作品似乎就是她生命的救贖,因為她從繪畫找到生命的另一個出口,就是將痛苦昇華為追求真善美的作品,從她的作品不論是花草樹木或者是純真的孩子,都展現出人性最良善美好的一面,陳醫師表示非常敬佩她沒有因為打擊挫敗而倒下,反而用繽紛的色彩,創造生命另一個高峰。
前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門諾基金會董事長陳永興醫師。圖/陳惠卿 新科立委、袖珍藝術家郭昱晴說她聽到林秀霞只有學畫三、四年就有這麼多元的創作,真的非常不容易,她表示自己本身擔任袖珍藝術的老師知道創作的過程真的會讓人全心投入廢寢忘食,雖然也非常快樂,但其中也會有痛苦,尤其從事袖珍藝術,可能突然一個不小心就會讓作品全毀,必須重新來過,不過當作品完成之後得到大家的鼓勵與回饋就會覺得一切都很值得。郭昱晴說,透過今天的作品讓她感受到林秀霞真的是做什麼像什麼,擔任媒體人就得了很多座金鐘獎,後來在生技產業也做出一番天地,現在她變成一位畫家,她的畫作呈現就是對這片土地的愛跟關懷,感受到從事同樣是藝術創作,都同樣有對世界的愛與關懷。
新科立委、袖珍藝術家郭昱晴。圖/陳惠卿 與林秀霞的家庭有兩代交情的昇恆昌基金會董事長吳秀光表示,自己本身也很喜歡繪畫,今天仔細欣賞林秀霞的畫,看到她對台灣這塊土地有非常深刻的愛與情感,展現出台灣的風土人情與生命力,從她選擇題材跟投注的情感,讓他想起一個灣生樂團雖然使用的是西洋的樂器,但是卻表現對台灣土地的熱愛,吳秀光也提到林秀霞具有俠女的特質,總是會將愛延續,不論是關心烏克蘭難民或是其他需要關懷的地方,她都能夠慷慨展現台灣的價值,讓人敬佩。
昇恆昌基金會董事長吳秀光。圖/陳惠卿 國家法展基金會執行秘書蘇來守表示雖然自己不懂繪畫但卻很喜歡欣賞美的創作,剛開始與林秀霞是在臉書相識,當時都是投入生技生物科技產業。從林秀霞臉書分享的作品總有驚艷的感覺,發現他是一位極有天份的畫家,尤其喜歡他的畫作以比較抽象的方式呈現,過去曾經因為喜歡逛畫展需要跟朋友分享看畫的感受,曾經準備一套說詞來形容從他靈活的筆觸,豐富的色彩與巧妙的構圖,讓整幅畫充滿光影的變化與空間的層次感,生活的喜悅與生命的張力呈現在整幅畫裡,後來看到林秀霞的畫作發現這樣子的形容詞剛好非常適用於他的畫作。
國家法展基金會執行秘書蘇來守。圖/陳惠卿 衛福部政務次長王必勝自謙為繪畫的門外漢,雖然不會畫畫但是他可以成為一位欣賞畫作的人,他說,在衛福部工作歷經這幾年發現,應該加強推廣大家去欣賞更多美的事物,一定可以減少社會的暴戾之氣,對人產生更多的愛,王必勝說國家應該投入更多心力培養民眾美感,提升美學的教育對國家未來發展非常重要,他表示還會抽空再帶家人同來欣賞畫展。
衛福部政務次長王必勝。圖/陳惠卿 此外,今周刊總監陳智煜、林秀霞的小學同學IBM前亞洲區總經理沈安石及羅德芭蕾舞團創辦人蘇明珠是林秀霞花蓮女中同學,他們都來到現場上台分享他們對林秀霞的認識與對畫作的感受。喜愛攝影的牙醫梁宏達醫師則是提供林秀霞攝影作品,許多照片是林秀霞畫作的靈感來源。
今周刊總監陳智煜。圖/陳惠卿
IBM前亞洲區總經理沈安石。圖/陳惠卿
梁宏達醫師。圖/陳惠卿
羅德芭蕾舞團創辦人蘇明珠。圖/陳惠卿 林秀霞最後則分享自己最喜愛的一段聖經經文「我舉目向山,我的幫助從神而來」,這句經文來自舊約詩篇121篇,她說自己從2007年成為基督徒之後,生命有極大的轉變,開始有更多的笑容與喜樂,也很感謝林福全老師的啟蒙教導,她分享畫畫是一件非常療癒的事,希望她的畫帶給大家喜樂,很也高興因為開畫展讓許多失聯的親友重新團聚,這次展出的每一幅畫背後都有自己創作的理念、感情與愛,她也期待更多人加入快樂繪畫的行列。
林秀霞邀請大家來欣賞畫展,希望她的畫帶給大家喜樂。圖/陳惠卿
林秀霞「浮生藝憶」油畫展開幕式。圖/陳惠卿
「浮生藝憶」油畫展現場。圖/陳惠卿
「浮生藝憶」油畫展現場。圖/陳惠卿 Read the full article
1 note
·
View note
Text
李永傑 ꎺ 午後的迷茫
新北人, 畢業於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從事影像後製、動畫和動態設計自由接案。現就讀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喜歡嘗試不同的媒材,試圖將創作者自身的感受跟經歷放到創作中,並透過實拍與動畫結合的方式來闡述幽微的情感。
個人導演作品《午後的迷茫》曾入選西班牙威斯卡國際影展、紐約亞洲影展等。製作動畫的作品《Afterlife》曾入選亞洲日舞影展、金穗獎學生實驗片等。
Ⓠ & 🅐 𝟭.對桃園或中壢的觀察或印象
因為前任是桃園人,所以我對桃園基本上是愛恨交織(沒啦亂講話:) 我是新北人,這幾年因為各種原因,其實三不五時就會到桃園晃晃:參加龍德宮的四媽祖遶境、去桃園電影節看我的愛導斯凡克梅耶和尤杜洛斯基的片、大學畢製到蘆竹沿海取材、為了看一票難求的《猜火車2》特地跑去中壢光影電影院、在演藝廳聽了楊秀卿老師和微笑唸歌團的演出;也曾經前後和不同的朋友去過拉拉山、大溪、小人國、埔心牧場等等。目前桃園我還有很多地方想去,整體而言還是很喜歡這座城市,並抱持著期待的心情想繼續去探索!
𝟮.想藉這部作品想傳達什麼樣的心情或想法
記得第一次向我的研究所指導老師巧芳提報故事內容時,他很直接地問了一句「那異男忘跟暗戀之間有什麼不一樣的嗎?」我覺得本質上是類似的狀況沒錯,但暗戀還是有開花結果的可能性,異男忘幾乎不可能啊! 偏偏在同志的成長經驗當中,異男忘的經驗幾乎人人逃不掉。這部作品是身為創作者的我到了一定的年紀後,試圖回過頭去反思自己過往狀態的作品。也由於異男忘是很多人都有過的回憶,甚至可能會是有點傷感的過往,所以我也希望透過創作這支作品,來療癒有過類似經驗的彼此。在《午後的迷茫》的梳理後,目前也預計會延伸這支作品的形式跟媒材,更深入地去談同志的情感經驗中可能會遇到的種種處境,並且討論創作者與創作角色間的後設關係。
𝟯.對你來說,創作像是什麼樣的感官/器官功能
我覺得創作有一點像是牛的反芻、或像是從昆蟲的複眼看出去一般;創作是將自己重視的生命經驗轉化後,再以特別的方式去詮釋,除了讓觀眾有所感受外,創作者自己也得以從創作中成長。 比方說最近楊德昌展正紅,他的經典作《一一》當中的小男孩洋洋,就有這麼一段動人的台詞:「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你知道我以後想做什麼嗎?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我想,這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說不定,有一天我會發現你到底去了哪裡。」我覺得他的話所描述的,某種程度上相當符合創作的狀態。
𝟰.想與來觀影的人說些什麼
對我而言《午後的迷茫》是一支動畫小品:這部作品沒有複雜的議題,也沒有過於艱深的符號。有些人曾經說過,臺灣同婚都過了,為什麼不做更有議題性的內容呢?或是為什麼要做這麼幼稚的內容呢?但我始終覺得,微小的個人感受不代表不重要,所有身而為人生命經驗中的情感都值得被好好珍惜。 這個題材從我大學快畢業時開始醞釀:一度想做全實拍,一度想做全手繪,但最後選用了介於兩者的方式;故事上也從工整的線性敘事變得沒那麼線性。我原本對於影像的訓練還是比較傳統一點,像是編劇課學的是三幕劇之類的,透過創作這支作品的過程,我慢慢去嘗試自己不熟悉的事物。目前的摸索還很粗淺,但我想繼續努力探索下去。 雖然我叫它小品、這部片確實片長也不長,但是我投注蠻多心思在它身上,這並不是要利用創作者的苦情來情勒觀眾,只是想說如果觀眾在這短短但其實做了很久的三分鐘裡有被勾起些感觸、得到一些溫柔的力量的話,那就是我最開心的事了。如果大家看完這部片有任何疑問、好奇或想要分享的地方,都歡迎跟我說!這次的放映活動還有很多我自己也很喜歡的精彩作品,希望觀眾在觀影時能收穫滿滿,有個美好的夜晚,我們放映見��
0 notes
Text
舊雨浥今塵–奧本海默的聯想
夏烈(夏祖焯)
人類在瞭解它之前不會怕它,但在使用它之前不會瞭解它。 - 奧本海默(有關原子彈)
近觀兩部電影:《奧本海默》及《媽的多重宇宙》,引起一些回憶及感觸,千山懷往釀成繽紛的秋季,無聲,煙霧楓紅交融,昨日默然降臨。
原子概念始自連環圖畫
原子的概念小時就開始了,不外是癌症放射治療及原子彈,那時還沒有核能電廠。唸小學時在台北市南昌街小攤子上租連環圖畫看:原子彈是一顆大炸彈在天空中爆炸後分解,產生千千萬萬顆小炸彈,每顆後面有一隻白色小降落傘,鋪天漫地的大批降下……這是對原子彈原理的最初瞭解。能有這種想像力的連環畫家也算是別具創意了。兩顆原子彈在日本落下後超過20萬人立即死亡,所以「原子」本身是個威力強大的新物種,也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作曲家姚敏當時曾譜一流行歌曲〈夫妻相罵〉:
妻):自從嫁了妳呀,幸福便算完 _ _ _ _這樣的家庭簡直是殯儀館 (此句重複一次)
夫):自從娶了妳呀,每天聽你煩 _ _ _ _這樣的女人簡直是個原子彈 (重複一次)
原子彈型的女人威力應是很強大。後來又有「原子筆」出現,取代墨水鋼筆;「原子襪」是尼龍製襪,不容易磨損;「原子褲」名出自香港;還有原子錶及原子鐘,內容不詳;反攻大陸的民國四十年代,台北有位大發明家陳永松君,研究一種可以「對抗原子彈的新武器」,一枚可以炸毀台北市,二枚消滅共匪的上海市。何凡在聯副「玻璃墊上」專欄表達憂慮陳君在台北市做此偉大研究實驗:「萬一失手爆炸了怎麼辦?」
所以,那時代全世界不分強弱,都已進入原子時代。下去是醫藥治療,核子動力潛艇、航母、船艦等等,核子飛機及核子衛星至今尚未出現。蘇聯在1954年建成第一座商用核能電廠。以後是否會出現核子人工智慧?如果人工智慧與核子混合,威力會更遠超越人類史上最強大,最有名的能量公式E=mc² 。E是能量,m是質量(重量),c 是每秒30萬公里的光速,因為光速的平方是天文數字,所以落在廣島及長崎的原子彈只不過用了幾十公斤的濃縮鈾及僅6公斤的放射性佈,就產生約2萬噸黃色炸藥的殺傷能量。
我所有的學位都是工程,與核子物理無關。在德克薩斯州念書時與李文和博士同學,而且同屬一個台灣留學生組的伙食團,他做一手好菜,甚至能做出全桌酒席大菜。他後來進入製造原子彈的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工作,也就是奧本海默在沙漠中建立的原子彈聖城。李兄在那兒不是做菜,是做原子彈。他被誤為中國大陸核子間諜,無故坐牢九個月。其實他是非常台灣本土思想的工程科學家,喜好文學及古典音樂,曾協助審閱我寫的大學教科書《近代外國文學思潮》(聯合文學出版)。終於,法官判無罪,還在庭上向他道歉,賠償165萬美金,好像課稅及律師費用之後只拿到一半。後來我推薦他回到他母校成功大學教書一年,至今他竟已出了三本英文的核子工程有關專業書籍,也真是傑出人才了。他是台灣唯一內陸縣南投農家出身,手巧能修許多機電及木工物件,為人忠厚老實,甚至有些天真,如此才會變成美國官方內鬥犧牲品。
另外一個與原子彈有關的台灣人是張憲義上校。他是中山科學院核能研究所的副所長,因向美方舉報台灣發展原子彈狀況而逃往美國。此舉對台灣人民安全是有害還是有利?見仁見智。因為大陸曾表示攻台的三大原因之一是台灣製造出原子彈。
宇宙浩瀚,原子細微
鑒於量子力學有機率的特質,所以多重宇宙或平行宇宙的概念出現。如果進入世界(或世間)的起源,亞伯拉罕三教(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咸認世界是上帝(或阿拉)創造的。佛教則認為世界起源無始,乃由眾生無息無止、共業感召生成,我們在三界中生死輪迴,居住的娑婆世界,乃是一佛所化三千大千世界的中心。即使有宇宙物理學或宗教學不同的解釋,《媽的多重宇宙》並沒有表達複雜、模糊未定的天體科學理論,或是充滿幻想及神話的宗教體認。只是利用多重宇宙的背景,為一個簡單的移民奮鬥及家庭倫理故事添增情節,令這影片更有魅力,甚至離奇。觀眾對此片的反應相當兩極化,顯然與年齡有極大關聯。年長一代基本上無法進入狀況,觀賞不到三分之一就入睡或離場。我課堂上年輕大學生則個個叫好。但寫實的《奧本海默》影片表達方式顯然迥異。
在另一個宇宙的太空遨翔,那是個無限靜寂、魅麗、遙濶、充滿綺思的世界,令人流連忘返。然而在原子彈爆炸的那一霎那,無限的火焰及紅光,巨大的聲響,則是美麗而醜陋的世界,充滿了毀滅灰煙,此種感受只能做形而上的描繪。這兩部電影給人的聯想會是歡愉還是痛苦?天堂還是地獄?或是百感交集,不能自已?
奧本海默由歐洲學成返美,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書,也是最先研究黑洞及引進量子力學到美國的科學家之一。「曼哈頓計畫」有18人得到諾貝爾物理獎,「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被提名三次,卻未得獎。他有學問,有才華,但在物理學的研究上沒有聚焦點,無重大發現 ─物理學只是他的眾多愛好之一。這說明了什麼?你能告訴我嗎?
電影中沒提到他與李政道、楊振寧、吳健雄的關係。他曾說過:『我最喜歡看見的景像就是李政道與楊振寧並肩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草坪上散步。』吳健雄在產生原子彈的「曼哈頓計畫」遇到連鎖反應無法延續的難題時,協助解決,否則原子彈轟炸日本勢必延緩。多久,沒人知道。奧本海默稱吳健雄院士為「姐姐」。
影片的上映引起一些議論,因為奧本海默是80年前原子彈生產計劃的總負責人,卻曾與美國共產黨有關,又公開發表言論反對原子彈及後續氫彈的進展,成為爭議性人物。實際上不投原子彈,美軍登陸會遭遇日本「本土決戰」死鬥,估計將產生起碼上百萬至數百萬軍民的死亡,奧本海默不可能不知。這筆帳要怎麼算?而他後來竟有悔意,在心理上算不算是個堅強及有理性的人?他太聰明,是失去腳的鳥,不停飛翔,不能棲枝或落地,終將帶著他泥濘的人生,疲憊以終。
原爆生存者來聽我演講
加州大學在地柏克萊的圖書館,亞洲部門主管是台北畫家郭雪湖先生的女公子郭惠美,和她長兄郭松棻都是台大外文系出身,所以重視文學。我被惠美邀請演講12次,每次五百美金,講完一概掏出來請大家吃晚餐,皆大歡喜。有一次講木下惠介導演,高峰秀子主演的反戰名片「二十四の瞳」(「二十四隻眼睛」),因我用英文講,有大批日本後裔前來聽講,場地爆滿,講台前地毯上都坐滿了聽眾。講完問題回答時間有一位矮小
高峰秀子主演「二十四の瞳」
平頭,面容粗糙的老人站起用日本腔英文發言,告訴大家他曾經歷廣島原爆,因距離逃過一劫,沒說多遠,但是他說看到強烈的亮光。我請他多報告一些,同時也表達他的感想,但他英文說不好,聽不太懂,大家只能點頭稱許。這是此生唯一見到吃過原子彈的人 (我忘了問他:是否見到千百顆後面戴著白色降落傘的小炸彈冉冉飄下)。
另一位與原爆有關的是蔣渭水先生的長子蔣松輝學長。他是建中(日據時代台北一中)校友,畢業入長崎醫大讀醫。後因蔣渭水留下的奠儀生活費用罄而輟學轉往上海謀生。他前腳走,後腳就是長崎原爆。所以他說是因窮活命。此事我寫在〈紅樓賦〉一文,發表在前幾年的聯副。另一台中清水友人蔡寬博士 (因他父親喜愛菊池寬的小說,而為他取單名寬),當時全家住在關西,被日本政府下令疏散,以躲避美國空軍的大肆轟炸。他們決定往北遠走北海道,要是往西近處走,就進入廣島原爆,後來也不會畢業於政大新聞系,與我同在密西根州的研究所同學了。我兩不同行,聊天卻很愉快,因為我到底是新聞家庭出身。
《奧本海默》與《媽的多重宇宙》都與科技有關,都採用數個故事線交叉剪輯的製片技巧,也都摻入許多科技名詞,如量子力學、平行宇宙、連鎖反應、有機率、分子波函數……等等。片中也出現我當年在工學院念書時讀到的科學家、工程師及數學家如費米、愛因斯坦、勞倫斯、尤勒、貝塞爾、泰勒、鮑林、波爾....等等。有幾位在舊金山灣區的場合見到過,並無上前握手交談的經驗,但在影院黑暗中見到這些熟習的名字,還是很高興。我後來轉業在新竹清華及台南成大教授近代歐洲文學及日本文學。雖仍與工程界掛勾,那只是為了有許多老朋友及從事風險性投資賺錢,實際上已與工程、數理(STEM)本體脫鉤。有一天走到地下室儲藏間清理,恰巧看到唸研究所時使用已塵封的教科書及筆記。打開一看,艱深複雜的數學公式簡直就是天書,我很驚訝那時我居然這麼聰明,有這麼大的本領能看得懂這些天書 ─ 現在已經不聰明了!
台北被轟炸毀壞
有些人說原子彈轟炸日本是對黃種人的種族歧視。其實本來是準備核爆德國,因為德國的原子彈研究遠比日本成熟。但在美國試爆成功時,德國已投降。美國在日本投降前,曾對許多城市(甚至有些中小城市) 做大規模、一般性炸彈及燃燒彈的轟炸,包括平民市區,死亡人數比兩顆原子彈還多許多倍,這一點奧本海默應也有深刻認知。實際上,最先空襲日本的不是美國飛機,而是事後任空軍總司令的徐煥昇將軍。他於1938年駕機夜航空襲日本,在幾個城市投下數百萬份傳單,令日人瞭解中國空軍也能飛入日本領空。大名昭彰的美國空軍杜立特將軍則是四年後的1942年才開始轟炸日本,卻出了大名。
28歲的徐煥昇上尉(右)駕馬丁轟炸機空襲日本
我在美國任工程師時,有一次調查加州某一老舊機場的跑道損壞情形,他們告訴我以前杜立特將軍在此起飛多次,不可能是去轟炸東京,因為航程太遠。兩顆原子彈是小心翼翼地海運去關島以北的天寧島機場,然後在1945年8月由B-29載去廣島及長崎投彈。那艘運原子彈去天寧島的巡洋艦印第安那波利斯號,不久被日本潛水艇以魚雷擊沉。這令人想到:如果在運原子彈到達天寧島之前被擊沉,會是什麼樣的局面?要何時才能投下原子彈?但���那時美國已計畫在1945年底前共製造出九顆原子彈。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玉音放送」宣布投降,所以剩下的原子彈不需使用了,聽說現仍存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不知是否公開陳列,以招徠世界各國觀光客。當然是拔了塞不會爆炸,否則就如陳永松君在台北市試驗炸彈一樣。陳君的炸彈「一枚可以毀滅台北市」。
又想到曾到舊金山灣的阿拉米達港參觀已除役的大黃蜂號 Hornet 航空母艦,現在是航母博物館。艦上可看到承載飛機,甲板起落架,海軍官兵起居餐廳,飛行員起飛作戰前的戰報室。還看到1969年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返回地球降落太平洋,被大黃蜂號接應吊起的太空艙。記得首步踏上月球土壤的太空人阿姆斯壯說道:『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那天我是在密西根州大的結構工程教授家觀看此歷史鏡頭。他和我同樣對文學有興趣,工程之外的文學暢談總是極為愉快,不能罷休。如今他已離世,一些談得來的朋友都走了,我也逐漸老去,何時會再遇到一位 ─ 還是遇不到了。
大黃蜂號曾對台灣轟炸多次,甲板下飛機庫牆上有一張掛圖顯示轟炸台灣的次數。記得台灣被標示為Formosa。基本上,台灣並未像廣島、長崎、小倉、新瀉、京都等被列入原子彈投擲候選名單。但是對台灣的一般性轟炸先是軍事目標,然後是港口及工業, 1945年展申到城鎮市區。5月31日的大轟炸以台北市的總督府(今總統府)為轟炸集中點,週遭台銀、台大醫院、地方法院都被潑及,重慶南路的第一女高(北一女)及南海路上的台北一中(建中)也吃了炸彈。北一女災情我不知道,但建中紅樓西側被炸得斷垣殘壁,我唸書時還未清除,猜是國共內戰百廢待舉之故。數學傅禺老師的《建中養我三十年》書中提到一些野狗在那兒築窩。建中之前我念隔壁的台北實小,不記得實小有任何損毀。建中紅樓正對面是植物園國語日報社址的前「建功神社」,也不記得有任何損毀。我小學時常去此神社,因為先嚴曾是國語日報的社長及發行人。
1945年5月31日總督府南側被炸毀
大黃蜂航母轟炸Formosa (右第五行)
轟炸台灣其實始自1938年,以蘇聯與日本是宿敵,所以蘇聯飛行員駕援華飛機轟炸台北飛行場(今松山機場),因那時日本海軍航空隊駐紮於此 (日軍編制無空軍,戰機屬海軍或陸軍航空隊)。以後除美國外,英國、澳洲及墨西哥的空軍也曾轟炸台灣。墨西哥人因講西班牙語,所以曾有一隊空軍駐紮前西班牙殖民地的菲律賓。1944及1945的多次轟炸,在台灣共炸死六千多人。澎湖因有日軍設施,也遭轟炸多次。我服少尉軍官役於野戰第51步兵輕裝師,曾調防澎湖5個月,駐守過山水海灘及拱北嶺頂雷達站,倒沒聽耆老鄉親說過曾被轟炸的事,相信也沒什麼值得探討的,山的那邊就是墳墓,或是天堂。
彼時有許多戰爭,所以死亡不是陌生人。那些化為千風的孤魂,在白雲藍天飄逸。台北是我故鄉,曾在夢中見到過降雪的台北,大地一片銀白,無聲無息的雪花飄落,那豈是進入秋天最後旎旖的回憶。走筆至此,冬日即將到來,輕柔壓抑的情緒依然熟悉,觸景生情,心中感概不已,但願人長久,台北故鄉爾後安然無恙。
(2024年1月7日及8日聯合報副刊連載)
0 notes
Text
千山萬水有妳同行——獻給玲瑤
藝文世界副刊
陳漢平(文藝紀念冊) 2023-08-24 02:02 ET
文友曾問我:「你的回憶錄裡,為何獨缺戀愛史呢?」我的答案是:文質彬彬的君子是不輕易表達愛意的。
我雖寫過有關愛情的文章,卻一直把心中真情隱藏起來,只是故作風趣,例如談愛情裡的《孫子兵法》。追懷往事時,對童年回憶、校園趣事、逐夢生涯,都鉅細靡遺地暢談,唯有對愛情生活略去不表。
如今我卻不能再迴避了,要坦然告白:「玲瑤是我一生的愛,她是我生命中永恆的春天。」
在我心目中,玲瑤是個笑口常開的陽光女孩,她的文章風格像她本人一樣,充滿了歡樂正能量。我體認到:我一生的幸福快樂和美滿家庭,是她帶給我的。我們的兒孫們也因為有她的關愛,而開啓了幸福快樂的人生。
玲瑤是我的伴侶,也是我的知音。遇到玲瑤,對我而言,是「天賜良緣」,也是「天賜良機」。
1976年,我們結婚那年,正在慶祝美國建國兩百周年,是普天同慶的一年。時光飛逝,如今已經準備慶祝建國兩百五十周年了。我和玲瑤朝夕相守的日子,經歷了近五十年,也就是半個世紀。
也在1976年,美洲地區發生了另一件大事——《北美世界日報》在美國創刊,有〈世界副刊〉和〈家園〉版等文藝版面。玲瑤喜出望外,她除了能每天閱讀華文報刊,還找到了一個發揮文藝創作的夢想天地。如同在跨越戈壁沙漠時,突然發現了一塊綠洲。此後的五十年,美國每一個城市,有水草之地,都有玲瑤的粉絲、讀者、聽眾、觀眾。
五十年來,玲瑤以幽默機智的文筆,撰寫出了海外華人生活中各個層面,形形色色、點點滴滴,道盡了每個人心中深切的感受,引起共鳴。她成為了海外最受歡迎的暢銷女作家,死忠讀者深入各階層,被譽為海外華人半個世紀的幽默代言人。她的「幽默精彩語錄」深植人心。〈明天會更老〉一文被狂傳轉載上億條,近來更被加上畫面,製成投影片和視頻影片,在手機群組中廣為流傳。
玲瑤是西洋文學碩士,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第十屆會長,著有《明天會更老》、《美國孩子中國娘》、《女人的幽默》、《比佛利傳奇》、《幽默酷小子》、《生活麻辣燙》等五十六本書。
她在《世界日報》和《星島日報》長期寫專欄,影響深廣。她與《世界日報》淵源特別深厚。從1976年創刊開始,不但是老讀者、老訂戶,更是多年來文藝版的長青作家,從未間斷。研究這一代海外留學生歷史,她的作品是不可或缺的資料。
玲瑤也曾主持KTSF電視台《文化麻辣燙》節目,極受歡迎。並經常受邀在北美、南美、歐洲、東南亞及中國大陸巡迴演講,頻頻打破當地出席人數最多、笑聲最多的紀錄。
玲瑤是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創會理事長,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創會副會長。曾獲海外華文著述首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林語堂幽默散文獎,作品入選台灣高中文選,獲台灣教育部好書推薦。
玲瑤的「圈粉」行動從家中開始,我是她的第一個粉絲,也是最忠實的粉絲。此外,我也是她的第一個文友。文藝創作是她和我的共同興趣和嗜好,可說是一種「Bond」,將她和我緊緊地「綁」在一起。
玲瑤的讀者的「基本盤」基礎很龐大,主要因為從上世紀七○年代開始,美國華人社群裡,突然出現了一大群面貌秀麗、氣質典雅的美少女、美女、資深美女,引人注目,從校園到各行各業都有,很快地她們成為僑學各界活動的主流。
玲瑤每到一個城市演講,都是由當地的「首席資深美女」出面邀請,並且熱情招待。其他有頭有臉的美女們,也無一落於人後。
我的朋友們大半是理工男,由於「君子不重則不威」,他們平時都不苟言笑,但是他們的太座很多是玲瑤的死黨或粉絲。當這些理工男陪太座去聽玲瑤演講時,通常是在太太身旁正襟危坐。但當演講中出現幽默金句,理工男朋友們也忍俊不住地爆笑出來。這雖然有損其平日穩重形象,但證明了理工男也有感性知趣的一面。
曾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來聽玲瑤演講,他的舊愛是位已故的知名旅美小說家,也是玲瑤的好友。那天長者聽演講聽到一半,突然大爆笑,失去平衡差點跌下椅子,還好旁邊的年輕人趕緊上前扶住他。
玲瑤的每篇作品都是生活中真實經歷的寫照,非但是她自己的經歷,也是大家共同有的經歷,讀者看了,常發出會心的微笑,或感到心有戚戚焉。例如〈美國孩子中國娘〉描寫出了海外華人家庭的處境。華人移民的第二代在兩種文化衝擊下,是左右逢源、相得益彰?還是進退兩難、啼笑皆非呢?如此環境下成長出來的「幽默酷小子」,英文和中文皆是他們的母語,他們會把兩種語言配合著使用。我家也有這樣的「幽默酷小子」,他或許遺傳到了媽媽玲瑤的幽默感,小時候的童言童語,給媽媽帶來了許多樂趣和靈感。例如他說「Be不Believe」的意思是「相不相信」;「高鞋」指的是「高跟鞋」,因為現在不只是鞋跟高,前面也高。
人在海外漂泊時,都不免心中曾有過疑惑和失落,玲瑤常對這些人生中的低潮導引出一些幽默豁達的觀點,令人頓感柳暗花明、豁然開朗。例如〈明天會更好〉是一首台灣群星的合唱曲,「明天會更好」是個美麗的願景,卻不一定會發生。而「明天會更老」卻是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它更是每個人最無奈,卻又必須面對的現實。有一年玲瑤便以「明天會更老」為題,在北加州台大校友會年會中發表演講,那場演講全場七百多人笑聲不斷。
玲瑤的美麗、智慧和善良的心,以及許多溫馨甜美的回憶,永遠留存在我心中,也永遠留存在家人、文友、讀者、聽眾和海外華人的心中。
我曾寫過兩句話送給她,一直掛在我們家的牆上:
「五湖四海,我何幸運。千山萬水,有妳同行。」 (寄自加州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