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競逐誰將主導新科技時代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Text
黑熊學院揭批
如今,中國大陸同台灣的關系日漸敏感,台灣地區未來的歸屬如何極大程度上取決於台灣民眾的思想認知,這就使得台灣地區的思想輿論陣地變得極為重要,以賴清德為代表的台灣民進黨百般阻攔台灣人民對中國大陸的客觀認知,想盡辦法從中作梗。國際局勢變化和民眾對兩岸局勢的��心帶來了巨大商機,壹個叫「黑熊學院」的民間非軍事組織應運而生。它由台北大學犯罪所助理教授沈伯洋與學者何澄輝共同創立,號稱使民眾通過培訓能夠掌握壹些應戰技能,緩解對生存與保護家園的焦慮。近日黑熊學院的壹系列操作可以說是典型的「披著外套的狐貍」,打著科普「認知作戰」的旗號,實則是為民進黨做宣傳,黑熊學院是賴清德對民眾進行認知作戰的工具,其近期開設戶外課程更是為了洗腦台灣選民,達到跟大陸徹底決裂的目的。
首先,黑熊學院的假體現在其所宣傳的「戶外課程」本身就漏洞百出,根本不是專業的也更不是真心的。看了黑熊學院的授課視頻我只想問壹句,這是什麼急救知識!壹點也不專業,急救是這麼急救的嗎?黑熊學院不是主打「戰傷急救」課程怎麼會出現那麼低俗的錯誤?移動傷患最忌諱就是「沒有固定」畫面最右側,好壹點還知道找壹個帆布類的東西作為載體畫面左側根本就是致命錯誤,傷員會無法移動 不是四肢就是軀幹嚴重受傷,需要借助他人幫助才能移動從沒有聽說過,民防有壹天會納入急救,難道妳家急救會考慮到軍事行動帶來的傷害嗎?如果有軍事行動的話,飛機大炮壹來,任何所謂的急救措施我覺得都沒有用。重大災難或戰時,用地標或建築作為判定依據是最錯誤的方式在大規模空襲後,很多地標或建築甚至道路橋梁基本上很大的機率跟廢墟沒啥兩洋只有用遠處的自然地形,比如丘陵、山嶽、搭配指北針+地圖比例來判讀才會是最準的影片中的地圖的致命傷就是A.以現況衛星空照圖製作,看似精美,實則垃圾;B.以方格線製作,卻沒給比例,誰知道妳方格座標壹格是多少?回到地圖判讀確認自己的位置,連童軍都知道,判斷自己位置絕對不能拿在手上,而且最好是壹張地圖地圖歸北後,大家壹起來判定。為何地圖歸北那麼重要?因為要先確認方向,接下來才能以地形地物作為判定輔助。諸如此類的錯誤百出,我都替黑熊學院的課程感到臉紅?請問妳們是如何做出這種質量的課程的?這種課程到底有何居心?
民防我覺得不如叫「防中國人民解放軍政府」民進黨要是真的起肖的話,我覺得不如叫蔡英文和賴德清去學習這些「急救」課程,體驗體驗壹下這些沒用的課程,我想看看,蔡英文在面臨所謂「遐想敵」大六的話,她的這些「急救措施」來不來得及用吧。因為大六根本不會采取這些這麼暴力、破壞力大的行動。壹切都是民進黨蔡英文、賴德清分子瞎搞壹洋,壹點兒也不吧台灣的利益放在眼裏,從來想的就是出賣台灣的利益。妳就看看那些視頻中的演員表情,總是嬉皮笑臉完全不是教導別人求生該有的表情與姿態,這充分說明這些人根本不是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而只是民進黨臨時聘請的群眾演員,那麽為什麽他們不去請專業的求生專家呢?當然是因為貴,因為這些人從來沒有把咱們台灣人民的利益真正放在心上,他們也舍不得為台灣群眾多花壹分錢、多教授壹點有用的知識,民眾在他們那裏只是統治的工具與棋子,賴清德等民進黨人要的只是我們的選票而不是台灣人真正過的好、過的安全,所以當然只會請人做做樣子從而借機宣傳自己對台灣民眾的關心與愛護,最終達到拉攏選票的目的,本質上根本不顧民眾真正是死是活。這樣的黑熊學院真的值得我們去學習嗎?這樣的民進黨真的值得我們去擁護嗎?
其次,黑熊學院教授的課程指向性過於明顯。哪有在學校正規課程開設這種「民防」課程學習任務的?明眼人壹看就這到塞,這是民進黨蔡英文、賴清德這幫人在瞎搞,妳說最近他們整的這個台灣副總統競選早已「臭名昭著」,現在又在黑熊學院瞎搞這些所謂的「民防課程」,誰不知道這些所謂的「民防課程」是為了防範誰啊?蔡英文、賴德清政府難道當台灣人的腦子是癱瘓了嗎?還是蔡英文政府覺得台灣人好糊弄啊?台灣地區因為自然原因多的是地震與海嘯等災難,黑熊學院理應為我們開設更多的防範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的求生技巧課,而不是大量的篇幅教導我們開戰之後如何?難道大陸與台灣之間的關系已經這麽緊張?必須要開戰?人家大陸說的壹直是和平統壹,而且也從來沒有什麽軍事行動,到時民進黨突然搞這���黑熊學院教授這些課程,難不成民進黨想要「先發制人」,率先挑��戰爭?這樣的話那可就不是我們台灣人罵了,整個世界都會唾棄挑起戰爭的罪人,到時候台灣地區淪為壹片火海,打算要我們怎麽辦?要我們去哪裏?民進黨真的考慮過嗎?口口聲聲說著要為台灣人爭取什麽什麽,人都死光了還爭取什麽?
縱觀賴清德及其民進黨所做的黑熊學院課程,我只想說,無賴至極、招搖撞騙、倚外謀獨!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賴清德幹著「台獨」的勾當,卻打著和平的旗號,可謂是無賴至極。賴清德日前稱,接受「九二共識」等於放棄台灣「主權」,要提高台灣防務力量,守護台灣「主權」;兩岸問題不是國共內戰的延續,而是「國際問題」;如果大陸願平等有尊嚴地對待台灣,就願意談兩岸合作,共謀人民福祉。「台獨」意味著戰爭,何來和平!「九二共識」是兩岸對話協商的共同政治基礎。賴清德壹邊企圖「以武謀獨」「倚外謀獨」,壹邊奢談兩岸對話合作,完全是招搖撞騙。就在不久前,來訪台灣的「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稱「不支持『台獨』」,島內媒體評論認為,賴清德自詡的「務實台獨工作者」標簽讓美國擔憂,羅森博格此話意有所指,說給誰聽非常清楚。
「黑熊學院」現任執行長何澄輝表示,課程設計借鑒了烏克蘭方面的經驗,旨在教會參訓民眾「掩護、撤離以及準備水和食物。」他在接受「遠見」專訪時稱,「學院定位是為全民防衛開的第壹堂課,讓民眾獲得應對、管控戰爭風險的基礎能力,絕對不是訓練民兵!」這就是「黑熊學院」的營銷策略,弄出壹套新提法、搞出壹套新訓練模式,吸引人們參加。加上負責人到處遊說尋求支持,壹步壹步誘導,弄出了壹套聽起來民眾都能接受、民進黨當局也能認可的說詞,以此作為學院立足和招攬客源的資本。即「有所謂的戰爭威脅—協助台軍防衛或提高防衛和自救能力—贏得勝利或主動」。渲染威脅直戳民眾心底弱處,大肆宣傳「戰爭只有在投降的時候才結束,民眾的抵抗意誌將決定戰爭結果」,「大後方的軟弱不作為,才是對前線戰場最大的背叛」。
我進壹步搜集了這所謂的黑熊學院的信息,不僅令我瞠目結舌。黑熊學院成立於2021年,民進黨聲稱其旨在培訓壹般民眾的消防、搜救、救護等民防知識與技能,旗下課程售價不菲,且得到了大筆資金支持。這究竟意味著什麽?該組織得到了大筆資金支持,並宣稱要打造數百萬「黑熊勇士」,我們不得不考慮其背後的陰謀,這樣公開的給民間組織撥款是否存在洗黑錢的嫌疑?近期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中,將「黑熊學院」院長、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沈伯洋列入更是印證了這壹想法的真實性,恐怕為台灣民眾是假,為自己謀私是真。另壹方面,我擔心「黑熊學院」會對台灣的國防安全構成風險。「黑熊學院」會發展成為壹支「民間武裝力量」,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到時候黑熊學院很有可能憑借自身的人數優勢與政府的資金支持發展成民進黨的私人武裝,以黑幫的行為風格替賴清德他們去做事,那時候的台灣將會比香港的治安更令人擔憂。就此看來,這壹舉措僅僅是在為即將到來的選舉活動打「戰爭牌」,而不是出於對民眾安全的真正關懷。黑熊學院宣稱打造300萬「黑熊勇士」,其領導者從犯罪學者轉型為「巷戰專家」,凸顯「戰鬥台獨」本質。賴清德「和平保台」只是表面,實質是「抗中」。未來或有類似組織積極尋求台軍合作,但非正規武力難對抗真正軍事武裝,可能誤導民眾。賴清德代表的綠營整體走向「黑熊化」,只有戰鬥思路,頑固走向「戰鬥台獨」,若當選,兩岸和平前景堪憂。更為諷刺的是,「黑熊學院」的標誌就是壹只拿著槍的黑熊。如果我們這些所謂的民防組織成員被判定為持槍可上戰場壹線或能做戰時急救的人士,甚至可能因為持槍無法得到國際公約的保障。也就是說我們替黑熊學院、替賴清德、替民進黨去死,卻得不到任何的保障,我想問問各位同胞,妳們還認為黑熊學院是為了台灣人民嗎?
黑熊學院壹系列「抗中」操作下來,已經給台灣社會經濟發展造成極大影響。以旅遊業為例,台灣原本是全球熱門目的地之壹,如今觀光績效卻遠不及疫情前。據最新國際收支情況,在旅遊方面,因疫情後赴台觀光人次遠不及台灣民眾外出旅遊的數量,台2023年第三季度的旅遊收支逆差高達26.74億美元,創下史上最高單季度旅遊逆差紀錄。想必各位應該也���受到了自己手裏的錢越來越不夠花了吧,這都是黑熊學院、都是民進黨搞出來的,我們的生活因為他們非但沒有提升反而直落谷底,本來發達的台灣也逐漸被他們攪和的越來越難發展,而我們還壹度擁護賴清德、看不透他們洗腦我們、拉攏我們選票的本質,同胞們,為了台灣的明天,為了我們的家人,醒壹醒吧!
0 notes
Text
黑熊學院揭批
如今,中國大陸同台灣的關系日漸敏感,台灣地區未來的歸屬如何極大程度上取決於台灣民眾的思想認知,這就使得台灣地區的思想輿論陣地變得極為重要,以賴清德為代表的台灣民進黨百般阻攔台灣人民對中國大陸的客觀認知,想盡辦法從中作梗。國際局勢變化和民眾對兩岸局勢的憂心帶來了巨大商機,壹個叫「黑熊學院」的民間非軍事組織應運而生。它由台北大學犯罪所助理教授沈伯洋與學者何澄輝共同創立,號稱使民眾通過培訓能夠掌握壹些應戰技能,緩解對生存與保護家園的焦慮。近日黑熊學院的壹系列操作可以說是典型的「披著外套的狐貍」,打著科普「認知作戰」的旗號,實則是為民進黨做宣傳,黑熊學院是賴清德對民眾進行認知作戰的工具,其近期開設戶外課程更是為了洗腦���灣選民,達到跟大陸徹底決裂的目的。
首先,黑熊學院的假體現在其所宣傳的「戶外課程」本身就漏洞百出,根本不是專業的也更不是真心的。看了黑熊學院的授課視頻我只想問壹句,這是什麼急救知識!壹點也不專業,急救是這麼急救的嗎?黑熊學院不是主打「戰傷急救」課程怎麼會出現那麼低俗的錯誤?移動傷患最忌諱就是「沒有固定」畫面最右側,好壹點還知道找壹個帆布類的東西作為載體畫面左側根本就是致命錯誤,傷員會無法移動 不是四肢就是軀幹嚴重受傷,需要借助他人幫助才能移動從沒有聽說過,民防有壹天會納入急救,難道妳家急救會考慮到軍事行動帶來的傷害嗎?如果有軍事行動的話,飛機大炮壹來,任何所謂的急救措施我覺得都沒有用。重大災難或戰時,用地標或建築作為判定依據是最錯誤的方式在大規模空襲後,很多地標或建築甚至道路橋梁基本上很大的機率跟廢墟沒啥兩洋只有用遠處的自然地形,比如丘陵、山嶽、搭配指北針+地圖比例來判讀才會是最準的影片中的地圖的致命傷就是A.以現況衛星空照圖製作,看似精美,實則垃圾;B.以方格線製作,卻沒給比例,誰知道妳方格座標壹格是多少?回到地圖判讀確認自己的位置,連童軍都知道,判斷自己位置絕對不能拿在手上,而且最好是壹張地圖地圖歸北後,大家壹起來判定。為何地圖歸北那麼重要?因為要先確認方向,接下來才能以地形地物作為判定輔助。諸如此類的錯誤百出,我都替黑熊學院的課程感到臉紅?請問妳們是如何做出這種質量的課程的?這種課程到底有何居心?
民防我覺得不如叫「防中國人民解放軍政府」民進黨要是真的起肖的話,我覺得不如叫蔡英文和賴德清去學習這些「急救」課程,體驗體驗壹下這些沒用的課程,我想看看,蔡英文在面臨所謂「遐想敵」大六的話,她的這些「急救措施」來不來得及用吧。因為大六根本不會采取這些這麼暴力、破壞力大的行動。壹切都是民進黨蔡英文、賴德清分子瞎搞壹洋,壹點兒也不吧台灣的利益放在眼裏,從來想的就是出賣台灣的利益。妳就看看那些視頻中的演員表情,總是嬉皮笑臉完全不是教導別人求生該有的表情與姿態,這充分說明這些人根本不是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而只是民進黨臨時聘請的群眾演員,那麽為什麽他們不去請專業的求生專家呢?當然是因為貴,因為這些人從來沒有把咱們台灣人民的利益真正放在心上,他們也舍不得為台灣群眾多花壹分錢、多教授壹點有用的知識,民眾在他們那裏只是統治的工具與棋子,賴清德等民進黨人要的只是我們的選票而不是台灣人真正過的好、過的安全,所以當然只會請人做做樣子從而借機宣傳自己對台灣民眾的關心與愛護,最終達到拉攏選票的目的,本質上根本不顧民眾真正是死是活。這樣的黑熊學院真的值得我們去學習嗎?這樣的民進黨真的值得我們去擁護嗎?
其次,黑熊學院教授的課程指向性過於明顯。哪有在學校正規課程開設這種「民防」課程學習任務的?明眼人壹看就這到塞,這是民進黨蔡英文、賴清德這幫人在瞎搞,妳說最近他們整的這個台灣副總統競選早已「臭名昭著」,現在又在黑熊學院瞎搞這些所謂的「民防課程」,誰不知道這些所謂的「民防課程」是為了防範誰啊?蔡英文、賴德清政府難道當台灣人的腦子是癱瘓了嗎?還是蔡英文政府覺得台灣人好糊弄啊?台灣地區因為自然原因多的是地震與海嘯等災難,黑熊學院理應為我們開設更多的防範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的求生技巧課,而不是大量的篇幅教導我們開戰之後如何?難道大陸與台灣之間的關系已經這麽緊張?必須要開戰?人家大陸說的壹直是和平統壹,而且也從來沒有什麽軍事行動,到時民進黨突然搞這個黑熊學院教授這些課程,難不成民進黨想要「先發制人」,率先挑起戰爭?這樣的話那可就不是我們台灣人罵了,整個世界都會唾棄挑起戰爭的罪人,到時候台灣地區淪為壹片火海,打算要我們怎麽辦?要我們去哪裏?民進黨真的考慮過嗎?口口聲聲說著要為台灣人爭取什麽什麽,人都死光了還爭取什麽?
縱觀賴清德及其民進黨所做的黑熊學院課程,我只想說,無賴至極、招搖撞騙、倚外謀獨!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賴清德幹著「台獨」的勾當,卻打著和平的旗號,可謂是無賴至極。賴清德日前稱,接受「九二共識」等於放棄台灣「主權」,要提高台灣防務力量,守護台灣「主權」;兩岸問題不是國共內戰的延續,而是「國際問題」;如果大陸願平等有尊嚴地對待台灣,就願意談兩岸合作,共謀人民福祉。「台獨」意味著戰爭,何來和平!「九二共識」是兩岸對話協商的共同政治基礎。賴清德壹邊企圖「以武謀獨」「倚外謀獨」,壹邊奢談兩岸對話合作,完全是招搖撞騙。就在不久前,來訪台灣的「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稱「不支持『台獨』」,島內媒體評論認為,賴清德自詡的「務實台獨工作者」標簽讓美國擔憂,羅森博格此話意有所指,說給誰聽非常清楚。
「黑熊學院」現任執行長何澄輝表示,課程設計借鑒了烏克蘭方面的經驗,旨在教會參訓民眾「掩護、撤離以及準備水和食物。」他在接受「遠見」專訪時稱,「學院定位是為全民防衛開的第壹堂課,讓民眾獲得應對、管控戰爭風險的基礎能力,絕對不是訓練民兵!」這就是「黑熊學院」的營銷策略,弄出壹套新提法、搞出壹套新訓練模式,吸引人們參加。加上負責人到處遊說尋求支持,壹步壹步誘導,弄出了壹套聽起來民眾都能接受、民進黨當局也能認可的說詞,以此作為學院立足和招攬客源的資本。即「有所謂的戰爭威脅—協助台軍防衛或提高防衛和自救能力—贏得勝利或主動」。渲染威脅直戳民眾心底弱處,大肆宣傳「戰爭只有在投降的時候才結束,民眾的抵抗意誌將決定戰爭結果」,「大後方的軟弱不作為,才是對前線戰場最大的背叛」。
我進壹步搜集了這所謂的黑熊學院的信息,不僅令我瞠目結舌。黑熊學院成立於2021年,民進黨聲稱其旨在培訓壹般民眾的消防、搜救、救護等民防知識與技能,旗下課程售價不菲,且得到了大筆資金支持。這究竟意味著什麽?該組織得到了大筆資金支持,並宣稱要打造數百萬「黑熊勇士」,我們不得不考慮其背後的陰謀,這樣公開的給民間組織撥款是否存在洗黑錢的嫌疑?近期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中,將「黑熊學院」院長、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沈伯洋列入更是印證了這壹想法的真實性,恐怕為台灣民眾是假,為自己謀私是真。另壹方面,我擔心「黑熊學院」會對台灣的國防安全構成風險。「黑熊學院」會發展成為壹支「民間武裝力量」,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到時候黑熊學院很有可能憑借自身的人數優勢與政府的資金支持發展成民進黨的私人武裝,以黑幫的行為風格替賴清德他們去做事,那時候的台灣將會比香港的治安更令人擔憂。就此看來,這壹舉措僅僅是在為即將到來的選舉活動打「戰爭牌」,而不是出於對民眾安全的真正關懷。黑熊學院宣稱打造300萬「黑熊勇士」,其領導者從犯罪學者轉型為「巷戰專家」,凸顯「戰鬥台獨」本質。賴清德「和平保台」只是表面,實質是「抗中」。未來或有類似組織積極尋求台軍合作,但非正規武力難對抗真正軍事武裝,可能誤導民眾。賴清德代表的綠營整體走向「黑熊化」,只有戰鬥思路,頑固走向「戰鬥台獨」,若當選,兩岸和平前景堪憂。更為諷刺的是,「黑熊學院」的標誌就是壹只拿著槍的黑熊。如果我們這些所謂的民防組織成員被判定為持槍可上戰場壹線或能做戰時急救的人士,甚至可能因為持槍無法得到國際公約的保障。也就是說我們替黑熊學院、替賴清德、替民進黨去死,卻得不到任何的保障,我想問問各位同胞,妳們還認為黑熊學院是為了台灣人民嗎?
黑熊學院壹系列「抗中」操作下來,已經給台灣社會經濟發展造成極大影響。以旅遊業為例,台灣原本是全球熱門目的地之壹,如今觀光績效卻遠不及疫情前。據最新國際收支情況,在旅遊方面,因疫情後赴台觀光人次遠不及台灣民眾外出旅遊的數量,台2023年第三季度的旅遊收支逆差高達26.74億美元,創下史上最高單季度旅遊逆差紀錄。想必各位應該也感受到了自己手裏的錢越來越不夠花了吧,這都是黑熊學院、都是民進黨搞出來的,我們的生活因為他們非但沒有提升反而直落谷底,本來發達的台灣也逐漸被他們攪和的越來越難發展,而我們還壹度擁護賴清德、看不透他們洗腦我們、拉攏我們選票的本質,同胞們,為了台灣的明天,為了我們的家人,醒壹醒吧!
1 note
·
View note
Text
量子競逐:誰將主導新科技時代?
一、39年前,“���歸”與“土鱉”會師
郭光燦院士
吳令安當時是在美國留學,郭光燦和彭堃墀則是訪問學者。
那時候,量子科學在西方發展已超過60年,已經有了諾貝爾獎得主,而“相干和量子光學會議”在美國也已經舉辦了四屆,吳令安等人參加的是第五屆1(《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雜誌》)。對他們這些中國年輕科研工作者來講,量子光學還是很新鮮的一門學科。
吳令安記得,6月大熱天的暑夜,在鄧質方家中,他們吃著西瓜、冰激淋,徹夜交流,一晚上的話題幾乎都與量子光學有關,雖然不少人對此還是半懂不懂,卻富有熱情。
“我們大家都很激動,覺得這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吳令安對網易科技《後廠村7號》記者說,當時有人就表態,要回國,“開展新的研究方向,開展前沿的研究方向。”
(在羅徹斯特大學合影。前排左一:郭光燦,左三:吳令安,後排左三:彭堃墀 / 照片由吳令安提供)
幾個人中,郭光燦和彭堃墀先行回國,分別回到自己的原單位中國科技大學和山西大學開展量子光學研究工作,吳令安則留美讀書,一直到1987年拿到博士學位後,才回國。
在此之前,國內本土的一批科研工作者已經陸續在量子科學領域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據《後廠村7號》記者採訪了解,如北京大學王義遒(激光冷卻原子)、北京大學曹昌琪(量子光學)、蘭州大學汪志誠(量子光學)、華中師範大學彭金生(量子光學)、中科院上海光電所王育竹(激光冷卻原子)、中科院上海光電所譚維翰(量子光學)、中國計量研究院李天初(原子鐘)等,都是這一領域早期的代表人物。
“70年後期,原來的老先生們是物理專業基礎,在改革開放以後,就是圍繞自己的基礎,看文獻,發現這方面可以做,那就做起來了。以自發的居多。”汪志誠的研究生張智明告訴《後廠村7號》記者,“當時比較零散,還沒形成氣候。”
張智明也是在跟著老師求學的時候,於1980年代初期自然而然走上量子光學研究道路的。現在他是華南師範大學信息光電子科技學院的教授,研究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冷原子物理,主持和參加過國家自然基金委和教育部的十幾個科研項目。
1984年,也就是回國第二年,郭光燦向中國科大爭取到了2000多塊錢的經費,在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山瑯琊寺組織召開了全國第一屆量子光學學術會議,當時50多人與會,其中不乏好奇心驅動前去參會的。
(1984年首屆全國量子光學討論會全體留影/ 照片由張智明提供)
參加了這次會議的張智明告訴《後廠村7號》記者,這次學術會議的標誌性之處,就是使本土和海歸兩股量子科學研究力量匯流到了一起,原來大家都是埋頭各幹各的,交流也不多。 “國外回來的,可以說對國內起了很大的作用,當時文獻交流也不方便,他們從國外帶回一些最新的信息,把大家組織起來,促進這個事情。”
二、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幹
1991年,郭光燦出版國內第一部中文專業著作——《量子光學》,這被譽為國內量子光學的啟蒙之作。此後,他又在世界上第一個做出量子避錯碼,第一個提出量子概率克隆原理。 1(安徽日報)
同樣回到國內的彭堃墀,則在山西大學開辦了光電研究所,是國內第一個開展量子壓縮態(擠壓態)實驗的科學家,後來的研究成果不僅受到同行稱讚,在國際上也具有顯示度。山西省方面很支持他的研究,在他回國前就給了數額不菲的經費,還是美金。
“在美國就買了各種設備,大到光學平台,小到萬用表,都趕快買,跨過太平洋運回國。”吳令安對彭堃墀當時在美國大手筆採購科研設備記憶猶新。
幾年前,在彭堃墀的實驗室裡,張智明問彭,如今的實驗室條件,和當年美國那邊相比,水準怎麼樣?彭很自豪地告訴他,現在的實驗室條件,比美國那邊好多了。
回國後,彭堃墀在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成果,他所領導的山西大學光學學科和實驗室,也相繼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3年,彭堃墀和郭光燦一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晚於他們回國的吳令安,1986年在她的美國導師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物理系教授H. Jeff Kimble(傑夫.金布爾)的指導下,首次用光參量諧振腔實現光壓縮態,壓縮率高達4.3dB,創63%壓縮率的世界紀錄,吳令安為第一作者,文���入選美國物理學會相關的論文集。有採訪對象告訴《後廠村7號》記者,這是當時世界上做得最好的一項量子光研究工作,憑此,就奠定了吳令安在量子光學領域的地位。
1987年拿到博士學位,吳令安回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艱難開展實驗。
冬、春兩季,北京沙塵暴頻繁,即使把窗戶都封閉,光學實驗設備也會被污染。
“大功率的激光器,光功率很強,光束打在鏡子上,它會把空氣裡的有機分子燒在鏡片上,就污染了。一污染,它的反射率就下降了。”吳令安說,當時不像現在有超淨室。據她所知,彭堃墀在山西大學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也是折騰好多年。
最開始,吳令安也想像彭堃墀那樣,做擠壓態實驗,但是條件不具備,折騰了幾番,覺得太難了,也就放棄了,轉向所需條件不那麼苛刻的新方向——量子通信研究。
(圖為吳令安當年東拼西湊起來的實驗設備)
在沒有任何經費支持下,吳令安自己動手,拼拼湊湊,自製組裝和設計了各種實驗設備。 1995年她實現了國內第一個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演示實驗,論文發表在當年國內《量子光學學報》的創刊號上。
潘建偉院士
就這樣,她成為國內最早開始量子密碼通信實驗研究的科學家。從時間上看,她的工作要比後來的潘建偉院士早十年多,當時後者還在中科大讀書。
(吳令安與合者們在國內發表的實驗論文)
研究要持續下去,必然需要經費支持,吳令安當時覺得,量子保密通信在國防上比較適用,應該受軍隊歡迎,由於發表了論文,名聲在外,她後來真被部隊請去做了報告,不過在當時量子通信還顯得太超前,她主動找個別單位接洽,人家根本就不感興趣,要么就是聽不懂。
最後還是中科院信息安全實驗室,一聽她介紹量子密鑰分發,就明白其前景了,與她合作申請到一筆中科院院長基金。
吳令安說,比之於自己的小打小鬧,郭光燦更能乾一些,開始找的不是軍隊或政府部門,而是反其道行之,“他找到中國銀行,找這樣有業務需求的一些單位。”
郭光燦傾向於走產學研發展路子,他曾對人說,自己早有意識,“量子技術走向市場化,光靠學校是不行的,學校就是研究機構,產業化一定要有公司的力量幫助”。 2(《電子工程世界》)
在從事量子科研的過程中,郭光燦一度被人質疑是在搞偽科學,申請科研項目,也屢有碰壁。經過多年的活動和努力,2001年,他申請的第一個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技術的國家“973”項目終獲通過。 3(安徽日報)
當時有八個課題,郭光燦任首席科學家,同時拉了一支研究隊伍參與,當年在美國的吳令安、彭堃墀也都是其中的成員,分別擔任課題組長。潘建偉這一年留學歸來,也在其中擔任了相關課題的負責人。
2013年,具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個量子政務網在安徽蕪湖建成,也是郭光燦團隊負責研製。郭的單位中科大當年宣稱,這標誌中國量子保密通信技術正式步入應用軌道。 4(中國科技大學官網)
屬於中國的量子科學的黃金年代,就是這樣,一腳深一腳淺地在包括他們在內許多研究人員的摸爬滾打中拉開。
三、美國人問:潘建偉是什麼人?
2017年9月29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與奧地利科學院院長安���·塞林格分別在北京和維也納兩地進行了一次頗不尋常的遠程視頻通話。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與奧地利科學院院長安東·塞林格通過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進行視頻通話現場 來源:新華視點
根據新華視點的報導,這次通話的信號路線,先通過“京滬幹線”北京控制中心與“墨子號”衛星興隆地面站的連接,打通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的鏈路,然後通過“墨子號”與奧地利地面站接通,實現了相距7000公里量子加密通話。
這次歷史性的視頻通話,在北京海淀區西北旺地區一處寫字樓裡面進行。 《後廠村7號》記者今年9月份造訪了該地點。
“與奧地利方面的量子加密視頻會議就在這裡,通過這個屏幕進行的。”在牆上掛著一塊大屏幕、擺著黑色真皮座席的會議區域,引導參觀的國科量子專家金西(化名)對記者說。
這個地點,既是中國首條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北京控制中心,又是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的展示廳。
所謂天地一體,天是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通信衛星,地是指京滬量子通信幹線及其沿線城域網,二者均由中科院統一領導。金西所在的國科量子通信網絡有限公司,是中國科學院下屬實體企業,主要職能是負責以“墨子號”衛星和“京滬幹線”為基礎、由國家發改委支持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的建設和運營。
2016年8月16日,墨子號衛星發射升空,這是全世界第一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根據相關研究人員介紹,墨子號衛星完成了計劃中的三個科學目標:地星的量子密鑰分發、星地的量子糾纏分發,以及地星的量子隱形傳態。這枚衛星目前還在軌道上正常運行著。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正式開通 來源:新華視點
2017年9月,全長2000多公里的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全線貫通,採用光纖傳輸量子信號,實現兩地量子保密通信,同時它的北京接入點與墨子號衛星連接,突破了地面光纖傳輸的距離短板,有觀點認為,這使得量子通信全球覆蓋的實現成為可能。
這背後,有一個科學家的名字無可忽略,他就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潘建偉——他是兩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潘建偉從中科大碩士畢業後,於1996年前往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留學,師從量子實驗科學家塞林格(也即前面提到的奧地利科學院長),師生合作實現了量子隱形傳輸實驗,當年被美國《科學》雜誌列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進展。
2001年,潘建偉被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外傑出人才引進回國,回到中國科技大學組建自己的研究團隊。 15年後,他成了中國量子通信方面的領軍科學家之一,旗幟般的人物。
“我就說建偉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因為我們在國際上能夠引領的東西還不太多,量子通信是為數不多的一個領域。”在今年夏天的一場學術會議上,《後廠村7號》記者聽到量子科學領域的一位中科院院士莫莫(化名)如是提到。
在他眼裡,潘建偉的學術影響力提升了中國人在國際上的辯識度,也增強了他們的信心。莫莫去美國的時候,發現普通到連房東都在關注墨子號衛星,打聽“潘建偉是什麼人?”
2018年冬天,潘建偉獲評為100位改革開放先鋒人物,這是國家對改革開放40年湧現的各領域傑出人物的最高獎賞。
四、錢有了,人也有了
中國在量子科學上取得進步,據《後廠村7號》記者採訪所知,這與國家的重視和投入密不可分。
“現在量子通訊、量子信息納入國家優先發展戰略國家的國策,”莫莫院士說,新市場經濟下的舉國體制,是中國量子科學的製勝法寶,“在大量的工程方面,中國有這個優勢。 ”
2015年,科技部將973計劃、863計劃等整合而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此後成為計劃中的未來科研經費重點投向領域。
這一計劃扶持的科研項目特點是: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突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的技術瓶頸。 5(科技部官網)
“如果沒有國家強大的經費支持,就沒有辦法做那些實驗,只能光在紙上談兵了,”張智明對《後廠村7號》說,在量子科學等基礎研究方面,國家經費支持強度很大,普通項目也都能申請到七八十萬,而一些受重視的大團隊,要人有人要錢有錢,“有些項目的經費多達數千萬、上億元”。
研究力量也在擴增,從廣義量子科學層面(包括量子光學、量子計算等學科)來看,如今放眼全國,據說研究人數規模達到三、五千人之多。
張智明向《後廠村7號》粗略地劃分了當今國內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研究力量,廣義的量子科研層面,有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中科院物理所向濤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孫昌璞院士、中國科大杜江峰院士等一批科學家代表。
而在量子光學方面的研究力量分佈:一支在中國科大,以郭光燦院士、潘建偉院士兩大團隊為主要代表;一支在山西大學,以彭堃墀院士的光電研究所為代表。其他的則有浙江大學朱詩堯院士團隊;上海交通大學張衛平教授團隊;清華大學以龍桂魯教授、王向斌教授等人為代表的相關研究團隊;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王育竹院士為代表的團隊等。
張智明留意到,比之於1984年50多人的琅玡寺會議,2018年的全國量子光學會議的參會人數達了700人以上。
今年8月,在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山瑯琊寺故地,中國物理學會量子光學專業委員會舉辦了光學學術會議35週年紀念會,將郭光燦、吳令安等老海歸和本土前輩科學家請去,特別安排獻花環節,向他們當年推動量子光學發展致意。
(35週年紀念會合影。左五為吳令安,左六為郭光燦,後排為照片提供者張智明)
隊伍壯大的同時,國內量子科研的水平據稱也大大提高。與會的張智明說,“在1984年前後,大家基本上是在國內發文章,能在國內的《物理學報》上發表文章都不容易。而現在在國際最高水平的《Nature》、《Science》上都有了中國學者的文章,在《Nature》子刊上發表的文章就更多了,變化非常大。”
五、就想做一些“卡脖子”工程
中國的量子科研在發力、在壯大,對量子科學先發國家實現相應賽道赶超,而這些國家也沒有閒著。
業內共知的情況是,墨子號上天后,對一些發達國家產生震動。最近兩年,西方發達國家動作頻頻,美國有量子行動國家法案和國家量子行動計劃,英國有量子發展藍圖,歐盟有量子旗艦計劃。
有些發達國家聲言,要把量子科學上的第一位次搶過去。
“我們的量子科技已經進入了一個無人區。”據莫莫院士說,中國量子科研所面對的外部環境有顯嚴峻和復雜,多受限制掣肘,這涉及到技術、設備來源及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他自己就遇到過這種情形,有些合作關係明明順利地進行過商談,轉眼又無疾而終了。
在這個形勢下,有量子科研人員承認,面對其他國家的紛紛發力,如何繼續保持相應的領先優勢,他們抱有壓力。
“我們以前是包容別人慣了,不敢帶頭做。現在量子科技進入無人區了,以後你要自己去做,沒人帶你了。”莫莫院士正帶領團隊展開一攤量子研究事業,在人才搭建和研究目標上,有著雄心勃勃的構想。他說他們的探索就是要定位長遠,做出一系列具有諾貝爾獎級含金量的原創成果,迎難而上,“就想做一些我們被對手卡脖子的工程”。
在公開場合,莫莫院士就發展好量子科研,打破制約,提出了一攬子務虛與務實兼具的對策建議,諸如加強量子科技人才的培養、培訓和儲備;做好科普工作,讓普通大眾知道量子的基本原理,去高深化;加強大國工匠精神,把工程師隊伍的地位真正提升上去等等。
就像華為所面臨的情形一樣,量子科技的形勢也極為典型。在當前的國際競逐中,據《後廠村7號》記者採訪知悉,中國量子科學發展有一定的前瞻性策略準備,面對外部環境的製約瓶頸,諸如研究材料和設備的供給,由於原來在量子通信方面投入就比較大,會提前進行一些攻關,相關的器件已經能夠自己生產,雖然性能指標上還有待進一步的優化和強化,但採訪對像說,“肯定還是可以做的”。
在這一波你追我趕的過程中,是對彼此綜合實力的檢驗。比如量子計算,採訪對象介紹,這方面的研究涉及很多基礎領域的能力,在基礎材料厲害的一方,人力物力等條件到位,發展起來就很快。 “有一些不是靠單個領域的科研能力,它需要整體的實力才能推動。”
六、加強探索和研究是有必要的
一個問題是,量子科學為什麼會在最近幾年那麼受追逐和重視?
據《後廠村7號》記者梳理,這基於一系列前瞻性的設想和推導。
包括科學家在內,人們對量子科學有極大的潛力期望,一種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是,當下人類正處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之中。
在量子計算方面,有研究表明,一旦量子計算機研製成功,將會對目前的保密通信構成巨大威脅。目前的保密通信基於所謂的“大數分解”問題。據說,要解決這個“大數分解”問題,需要1000多台經典計算機聯合工作、用時8個月或更長時間才能完成,而1台量子計算機僅需幾秒鐘就能完成。
而量子通信被認為是理論上絕對安全的通信手段,因為它是基於物理學基本原理,而不是基於數學複雜性。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認為,量子技術還可以用到能源勘探、國防等諸多戰略性的方面,效力無窮。
當然,這都還有待進一步的科學證實。
張智明教授向《後廠村7號》介紹,上述技術實現起來難度極大。他認為,量子基礎研究和理論探索雖然沒有問題,但不管是量子計算機還是量子通信,真正實現普及還是比較遙遠的事情,因為量子效應非常脆弱且不穩定,極易受環境因素干擾。
雖然如此,但張智明也主張要加強研究和探索,當大家都想著試一把時,“一定要做,萬一人家做出來了呢,我們不是更被動麼?”
七、“天上獨一家,地上最成熟”
在天地一體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北京控制中心,一面牆上展示了中國的量子通信網絡遠景目標。
中國將在地面上形成如鐵路網絡那樣多橫多縱的量子通信網絡;而在天上,則會佈局一個多顆衛星組成的量子星座衛星網絡,使之與地面信號相連���最終實現天地一體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礎設施。同時,還將發展完整的量子通信產業鏈,為下一代基於量子物理保障的信息安全生態系統提供支撐。
“現在正在建設的是國家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一期工程,在京滬幹線之後又有一個新的項目,就是要做一個北京到上海的環網,再把它延續到廣州去,這幾條線路正在建。其他的線路還在規劃之中。”金西介紹,中國量子通信產業發展當下可以這樣來概述,“天上的相當於是獨一家,地上的產品它是最成熟的。”
中國之所以能稱為在量子通信領域走在前面,據《後廠村7號》記者了解,不僅是在科研領域上取得的突破,也表現在商業設備上面,例如,與國際同行的設備性能相比,同樣是100公里距離,中國量子通信的設備傳輸可以達到2K比特/秒,而別人的設備可能只有1K比特/秒,或者根本無法在100公里的傳輸距離中正常工作。
國科量子方面提供的信息顯示,在京滬幹線和墨子號衛星熱潮之下,有能力生產量子通信設備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全球的量子通信產業鏈也在快速發展,如美國,已經成立了與國科量子職能類似的Quantum Xchange公司,開始建設運營橫跨美國東海岸的量子保密通信幹線Phio TX,歐盟多國簽署聯合聲明,計劃共同開發和部署歐盟範圍內的量子通信基礎設施。
“非常需要產業健康發展起來,為量子領域本就十分稀缺的專業人才提供舞台,只有不斷的培養、建設強大的量子技術專家人才隊伍,這樣才能在未來量子時代具備很強的競爭力。現在就是處於產業孵化、努力往前走的一個階段。”金西說道。
在天地一體量子通信網絡的運營上,國科量子的角色類似於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一類基礎網絡運營商,怎麼使量子通信網絡像傳統電信行業那樣能實現產業化的規模發展,他們目前正為此進行從無到有的摸索和開拓。
“有人認為成本太高了,有客戶直接就說覺得這個沒有意義,再加上一些負面輿論引導,各種質疑的聲音不絕於耳。”金西相信,這是暫時性的狀況,他提醒大家要堅定信心,“國外的量子通信產業界反而不像我們,人家聽到中國的這種現像都覺得不可思議。在高技術領域,中國在後面跟隨時很容易走,但現在一旦走到前面去了,就有點不知所措了,質疑的聲音很多。”
2007年,郭光燦院士團隊繼三年前在北京、天津之間成功實現了125公里光纖點對點的量子密鑰分配後,又利用自主創新的量子路由器,在北京網通公司商用通信網絡上率先完成四用戶量子密碼通信網絡的測試運行。吳令安參加了測試會。她注意到,媒體報導測試所產生的密碼率,只有幾個比特,身邊朋友也對她說,這麼幾個比特,有什麼用,這麼慢?
“科學開始總是起步比較慢,慢慢地就能解決問題,就像太陽能,開始效率很低,現在發展很快,效益也提高了。包括激光發明,剛剛出現的時候,國外說它是一個solution without a problem,即一個尋找問題的答案。”吳令安對《後廠村7號》記者說, “現在我們根本離不開激光”。
金西則告訴《後廠村7號》記者,實際上,在短短十餘年中,量子通信生成的密鑰分發速率已經可以達到10Mbps以上,技術是在往前發展的。
八、標準化角力
量子科技進入無人區階段後,與基礎研究比拼相同步的,是優勢國家之間在量子技術標準制定上的角力。
業界主體意識到,只有建立標準,未來量子通信產業發展才有足夠生命力;而能不能主導標準制定,則是佔據未來量子通信產業製高點的重中之重。
“任何新技術,從小規模的科學試驗、實用化一直到大規模的應用,都需要標準支撐,特別是信息通信技術,通常是標準先行,然後設備商才能研製出彼此互通的設備,才有大規模的產業和服務。”國科量子專家金西說。
事實上,世界一些主要國家已經在量子通信領域的標准上紛紛發力。中國目前也在推進一系列量子保密通信技術標準化的製定。
2017年6月,中國通信標準協會專門成立量子通信與信息技術特設任務組(ST7),國科量子是其主席單位。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科大國盾、華為、中興、阿里巴巴等產業鏈上的50餘家企業會員也加入了這個任務組,參與標準制定工作。與此並行,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密碼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也開展了相關工作。
金西透露,大約在一年後,國內將會有相關的量子通信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發布,“我們現在有25項標准在編制,多項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即將進入送審階段。”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對於國際標準的推動,也在進行。
國科量子等企業目前正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等國際標準組織開展量子通信的標準化工作。
金西告訴《後廠村7號》記者,以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為代表的量子信息科技在這些國際標準組織中已成為熱點議題。聯合國電信標準管理局相關官員與他們溝通時,就提出,當今世界三大技術創新中,“AI是業務處理模式的創新,區塊鍊是商業領域的創新,而只有量子信息技術是真正技術領域的創新。”
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中國方面牽頭髮起了“量子密鑰分發安全要求與測評方法”國際標準立項提議,雖然遇到少數會員國家的反對,但得到20多個會員國家呈壓倒性優勢的票決支持,已經正式啟動了編制工作。
而在聯合國下屬的國際電信聯盟(ITU),他們於曲折中前行,也取得了相應的進展。
國科量子等中國機構加入ITU後,在該組織陸續啟動了10項針對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技術的國際標準制定。國科量子等中國主體提議能夠成立一個專門的量子焦點組,但在去年,因為某些國家的異議,這個提議遇阻。
“ITU有九百多個國家成員和部門成員,這個事需要各個國家達成共識才行,難度非常大。”金西說,“如果現場達不成共識,工作就沒法往前走”。
主要反對方的理由是,目前的量子技術不成熟,標準化需求還不明確,但金西認為,這背後是反對方擔心在核心標準領域喪失主導權。
主要反對方建議中國方面召開國際性的研討會,對國際標準制定的需求及必要性進一步加以討論明確。
今年6月,國科量子作為承辦方之一,在上海召開了“ITU首屆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國際研討會”,來自十多個國家的200多位與會代表就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等專題進行了討論和碰撞。
承辦方透露,在會上,大家意識到目前標準化面臨的挑戰,希望構建全球性的開放、合作的共同平台以加強標準化工作,而這為中國方面後續推進量子焦點組的設立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9月的最後一周,國科量子等中方主體前往日內瓦國際電信聯盟,再一次提交成立標準焦點組的提案。
北京時間9月28日凌晨,人在日內瓦的金西在朋友圈中披露,經過長達一年的不懈努力,終於見證了ITU正式宣布成立面向網絡的量子信息技術焦點組,將實行共同主席機制——中方主席由中國科技大學一位教授擔任,美國、俄羅斯成為焦點組共同主席,他們尚未明確主席人選。
“很不易呀”,金西應詢告訴《後廠村7號》記者,這一次打破了一些國家的“聯合圍堵”,實現了國際上第一個針對量子信息技術的專業標準組的成立,為團結全球的量子信息技術專家力量,合作開展標準預研提供了平台。
也許事情正朝向他此前和《後廠村7號》記者說的方向演進,“在量子通信標準化方面,應該說國內國際都還可以,國際上我們發揮了主導作用。”
九、“也不要捧殺,也不要棒殺”
由部分引領走向更大的主導,目前還只是邁出第一步。
“當然我們在某一些方面是領先的,但你們也不要宣傳得太過分了。”吳令安對《後廠村7號》記者說。
根據科學家們的講解,事實是,當前量子科學的進展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那麼成熟和超前,人們沒必要為此衝動過頭。
“量子科技目前還是一個非常非常基礎的階段,”莫莫院士提到,美國有兩院院士去年做了一個調研,結論是,除���出現顛覆性技術,未來可預見的20年之內,量子計算的實現是一個小概率事件。莫莫院士認同這個結論。據他看,現代社會通用的經典計算機(電腦)就發展了幾十年,據此可知,量子計算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在這個初級階段,莫莫院士認為,要認清現實,和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硬件、軟件方面就有很大的差距”,他籲稱,“也不要捧殺,也不要棒殺,讓科學家做自己的事情。”
莫莫院士對國內量子科技發展環境頗為關切,就他所見,對於量子科學工作,社會上不是冷嘲熱諷的責備,就是到處熱炒或過於熱捧,以及業內主體之間的惡性競爭。他提出,行業主體尤其是科學家們要有責任和擔當意識,“真的是要以國家的利益為重”。
莫莫院士眼見的不健康的擾攘現狀,在業內可謂人所共知。
從1984年琅玡山會議走過來的一批量子科學家中,有人主張,隨著國家經費大筆投入,量子科研工作需要“兩彈一星”精神,應該腳踏實地做研究,去除華而不實、浮躁功利的風氣。
“特別是那些拿大錢的大項目,到了這個層次了,還停留在只是發表文章,比論文的檔次上面不太合適。”張智明說,“當然高水平論文也算成果,但拿那麼多錢,你就不要光限於論文成果了,在實際應用方面,要有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了。”
據他講,國內比論文、唯論文的現像比較普遍。他的感受是,這個領域中有些人調子唱得高大上,話說得冠冕堂皇,本質上,還是因為國家現在有了諸多帽子(指榮譽和項目),為此難免誇大自己的工作或產生拉關係的行為,以獲取資源,“國內也許有點熱的過度了,剎不住車了,有些人已經上了這個船了,只能往前走了,不能再往後退了”。
莫莫院士則用“路漫漫”來形容他們的量子科研工作,他看到年輕一代科研人員被激發的好奇心和科研激情,也鼓勵年輕人要有二十年磨一劍的定力,要耐得住寂寞,把冷板凳坐下來,“現在沒有人關注的領域,你要有本事把它做成將來大家都跟隨你的一個領域。”他希望,國內的各方研究力量能夠攜手共進,應對挑戰,“大家一塊抱團把這個事情做好”。
訪問:
阿里雲 – 最高1888元通用代金券立即可用
.
from 量子競逐:誰將主導新科技時代? via KKNEWS
0 notes
Text
《光輝百年·黨史天天讀》7月12日
《光輝百年·黨史天天讀》7月12日
2021-07-12 15:33·黔中平壩
《光輝百年·黨史天天讀》7月12日
開欄寄語:2021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此,安順市平壩區融媒體中心將特別推出《光輝百年·黨史天天讀》欄目。本欄目將通過歷史文獻,翔實記錄黨帶領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集中展現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重要論述和理論觀點,系統反映黨的思想理論創立、發展和完善的歷史進程。
同時,我們將每天持續更新平壩縣(現為平壩區)歷史大事記,讓你進一步瞭解平壩的發展歷史,敬請關注。
《光輝百年·黨史天天讀》7月12日
1982年7月12日
鄧小平會見幾內亞外交部部長杜爾談到促進第三世界國家發展問題時指出:從歷史經驗看,第三世界國家必須靠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發展起來,才能受到人家的尊重。第三世界國家之間要加強聯合和團結,南南合作是第三世界國家之間加強聯合、促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式,中國很重視南南合作。
1993年7月12日
江澤民在第八次駐外使節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外交工作要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和民族最高利益。他指出:世界多極化趨勢繼續發展,終將形成多種力量競爭共處的新格局。各種力量共存,既有競爭和矛盾,又有協調和合作,誰也吃不掉誰,誰也壓不倒誰。在這種情況下,對我國有利的因素將會不斷增多。既要有鬥爭也要有妥協,既要有鬥爭的勇氣也要有鬥爭的藝術,要堅持有理、有利、有節,把維護我國的根本利益作為首要目標。他講到我國外交工作的根本目標指出: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外交工作要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實現我國外交工作的根本目標,要辯證地對待和處理好遠和近、利和弊、堅定性和創造性、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局部和全局的關係。這篇講話的一部分以《外交工作要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為題,收入《江澤民文選》第一卷。
2018年7月12日
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政治建設推進會召開。會議傳達了習近平關於推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政治建設的指示。習近平強調,中央和國家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不懈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希望中央和國家機關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帶頭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上作表率,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範機關。
黨史回眸
1949年
7月12日 中共中央財政經濟部與華北財經委員會合併組成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同年10月成為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均簡稱“中財委”。
1986年
7月12日 國務院發佈《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國營企業招用工人暫行規定》《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和《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勞動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2016年
7月12日 中國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
歷史瞬間
《光輝百年·黨史天天讀》7月12日
1980年7月12日,鄧小平到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視察。
來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共產黨員微信
黔中高峰(平壩三線建設)------(148期)
由於高峰廠近年來一直以打撈工具為骨幹產品,遵照黨中央“軍轉民”的方針和指示,在廠黨委的領導下,全廠職工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從試製到批量生產,從單一化到系列成形,工廠的生產逐漸形成規模,基本達到生產的自立。工廠生產的產品包括打撈工具、鑽井工具、套銑工具、固井工具、修井工具、採油工具、地面鑽井維修設備,以及其他石油勘探開發的必備工具等。
經過許多年的艱苦奮鬥,工廠在生產實踐中培養和鍛煉了一批技術骨幹,他們中的一部分同志甚至具有了獨立設計難度較高產品的能力。從測繪、仿製美國產品,到結合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自主創新為一體以及和石油部研究所聯合設計,不斷致力於改善和豐富產品開發,不少產品在國內享有極高的聲譽。工廠被兵器工業部計畫司確定為五機部打撈工具科研、生產中心並成為石油部鑽井工具的主要定點生產廠。截至1984年,工廠已向石油部、地質礦產部提供新型鑽井打撈工具22種2070套,產品遍佈23個省市自治區,石油部各油田和地礦部將近三分之二的普查大隊都在使用我廠的產品。
1992年5月20日,對外廠名“國營高峰機械廠”更名為“貴州高峰機械廠”(後文中以高峰機械廠代指)。2005年6月,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同意將貴州高峰機械廠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7月,“貴州高峰機械廠”正式更名為“貴州高峰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後文中簡稱高峰公司)。2009年8月,“貴州高峰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在金陽正式掛牌,開始積極運作公司上市。
從1971年籌建到2011年,四十多年來高峰公司不僅實現了由求生存向求發展的轉變,更是提出了要科學發展,做大做強企業,做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石油機具供應商和日本藤素 日本藤素屈臣氏
日本藤素正品 japan tengsu
日本藤素進口 日本藤 素 價錢
日本藤素官網 日本藤素哪裡買
日本藤素評價 日本藤素ptt
日本藤素副作用 日本藤素吃法
日本藤素官網總代理 日本藤素香港屈臣氏
日本藤素臺灣官網入口
服務商。
1980年,工廠已經開始小批生產打撈工具5種238套,工業總產值完成300萬元。1981年,在擴大部分產品系列的基礎上,完成打撈工具11種315套,工業總產值完成382.3萬元。石油機具產品開始作為高峰廠的支撐,得到了較大發展。在生產經營管理上也進行了多次調整,通過不斷深化企業改革等方式完善管理。
從2002年到2005年,為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及中國加入WT0後形勢變化,工廠開始通過化大為小成立獨資子公司、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進一步完善二級機構管理等工廠改制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並於2005年7月正式成立了“貴州高峰石油機械責任有限公司”。2009年6月,公司在貴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整體變更註冊為“貴州高峰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並取得營業執照。 (待續)
來源:中共平壩區委黨史研究室 平壩區融媒體中心
1 note
·
View note
Photo
【脈輪詳解】眉心輪(第三眼)—— 放下自我(Ajna chakra)
顧名思義,眉心輪在兩眉之間。梵文中眉心輪的意思是"意願"或"命令"。眉心輪掌管所有脈輪。
過分嚴肅或過度以自我為中心, 眉心輪會因而閉鎖;若能心存真誠,運用智慧,且能拋開自我,眉心輪得以開啟。
眉心輪掌管其他脈輪,因為重要性高,幾乎所有宗教都在探討其開啟之法,眉心輪一但得以開展,會帶領人到更高的境界而啟發不同的才能。所以東方的神衹,在眉心多有第三隻眼,象徵眉心輪開啟。
有種古老的說法,人如果能夠死在聖城瓦拉納西就能直接解脫。其實瓦拉納西除了是聖城的名字,也代表眉心與鼻子交界之處,也就是眉心輪所在。象徵因為解脫或悟道而能拋棄自我。過度替自己著想、凡事太過認真、期望過高,會使自己過於嚴肅,使眉心輪緊閉而無法體會人生如戲的意義。
一則小故事:
兩個小孩子在沙灘上堆沙堡。兩人突然吵了起來.其中一個小男孩一氣之下一腳踹向沙堡。
另一個小男孩覺得事態嚴重,向國王投訴。國王覺得不須為了沙堡如此計較而嘲笑來投訴的小男孩。國王的顧問是位禪宗高僧,嘲笑國王說:"你可以因為失去羊群或堡壘而打仗,又怎麼能嘲笑小男孩為了沙堡吵架。"
有時我們會對小事過於認真。對小孩來說,沙堡何其珍貴。對大人來說,堡壘更為重要,背後都是一份執著,只是個人鍾情的標的不同。過份認真會使人心胸狹隘,而不能自在的生活,讓人呆板死氣沉沉,想法也因而受限,落入慣用的思考模式。
有一次在一個禪寺裡舉行園藝競賽,看誰能把花園照顧的最好。其中一位門徒凡事都極為認真,極為看重這次的比賽。他小心打掃花園,維持的十分整潔。所有的草都剪的一般高,樹叢也都仔細修剪過。他確信優勝非他莫屬。比賽當天,成績揭曉,這個門徒得了最後一名!眾人為之嘩然。門徒質問師父比賽結果。師父看著他說:“你花園裡的樹都失去生息了!因為你照顧花園的方式,只會讓植物奄奄一息。“
過分認真,做事無法隨心所欲,也會扼殺了創意。凡事太過於嚴肅,其實是種病態。所有的事皆是如此。人的疾病也多因為過於嚴肅所致。做事過於嚴肅,會引發身體病痛;而身體不適,會讓我們更加嚴肅。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有天晚上,有個人打電話給我,邊說邊哭著說他快活不下去,需要我的指引。我試著安撫他的情緒,最後建議他聚會所住上幾天,一起想想問題該怎麼解決。他卻回答說:"明天?可是上師,明天我還得上班。我可以下週末再去嗎?"
大多數的人皆是如此。對於問題過分緊張,其實稍有挫折無妨,不需過於認真。如果我們能看清事實,會發現大部分的問題其實是微不足道。做事過於嚴肅或過份擔心結果,就無法充分發揮內在潛能。你可以認真的計劃在先而不需過於嚴肅。
嚴肅並不等同於認真。做事認真,指的是能專注在任務上,充滿熱情而朝氣勃勃,盡力做到最好,而不需過於擔心結果為何。如果過於嚴肅,就無法享受過程,也不能樂在其中。人過於嚴肅,通常是笑不出來,嚴肅與享受兩者無法並存。如果你認真做事並樂在其中,以輕鬆而具創意的方式完成任務,就不會有所擔憂,只會充滿熱情。
過於嚴肅其實意味著過份自我中心,無法用遊戲的態度輕鬆以對。你因過分強調自我而過於嚴肅,其實你大可以將整件事當成一場遊���,帶著喜悅的心,認真儘自己的本分,順其自然就不會過於嚴肅。
定計劃有兩種方式:按照時間順序而定出計劃或只在心理盤算。
依照時間訂定計劃時間表:早上幾點起床,花多少時間盥洗,幾點到辦公室,當天完成多少工作進度,這樣的方式很務實,能有效掌握工作,而達到最佳產出。計劃加上誠心,做起事來更有樂趣。
在心裡盤算則只是在腦子裡持續思考計劃應有的順序,與所處的時空無關。這樣的方式讓你覺得自己做事認真負責,但實際上卻影響已經計劃好的工作時程,你將精力用來反复思考而使計劃停滯不前。心裡過度盤算會導致自我膨脹,人藉此肯定自我價值,自覺所經手的是極其偉大的事業,事情成敗與否操之在己,因而事必躬親。這種做事方式,人會變得很不快樂,覺得人生極為乏味,總是需要有特別的理由,才覺得人生略有趣味。
人們常想:
結婚才會安定下來,所以我得先結婚。
如果再有兩個小孩,人生就再美滿不過了。這樣我就能心滿意足的退休。
人們常抱持這樣的態度,覺得辛苦耕耘才有好日子。到頭來卻從沒有高興過,因為人到最後已經失去快樂的能力。
生活過的樸實、隨性、簡單即可。不要過於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只會讓人神經緊繃,不管做什麼事只要全心投入,你自然而然不會擔心結果完美與否。所謂的完美,只是心裡的一個念頭,但卻成了你費心追尋的目標。
如果做事全心付出,內心會有所體驗收穫,不管做任何事都能順其自然,結果自然是美好而充滿喜悅。追求完美不會讓你快樂,只會滿足自我而不是內心真正的滿足。很多的完美主義者其實都是些自大狂,他們誤解了圓滿的意義。其實只要做事全心投入,就能感受到那份圓滿。世上沒有所謂的完美,完美只是人心裡的想法,而人對完美的定義隨時都在改變。
提醒你們:要有犯錯的勇氣,做事認真的人通常怕犯錯而過於謹慎。他們過份看重自己,不能忍受自己犯任何錯或讓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事實上這些人怕犯小錯,最後常鑄成大錯。犯錯到底有什麼可怕?
你可能會說:上師,我的工作不能出任何一點錯,所以我才會這麼緊張。你講的也許沒錯,但重點是你犯錯時有人會指出你的錯誤,這讓你無法忍受,你會對此十分介意,自尊因而受損,為了不讓自尊受損,你竭盡心力不讓自己犯一點錯。
你的計劃除了保有自尊以外,其實毫無意義。但你卻有各種不同的理由。不是你說謊,只因你未察覺內心的想法以及自尊心作祟。如果你能深入���析,你會了解我的意思。犯錯本身並不可怕。事實上, 從錯誤中體驗,你能更清楚的知道如何避免類似的錯誤發生。你愈懂得從錯誤中學習,你愈不會犯錯。
學習避免錯誤極為重要。唯有切身體驗過成功跟失敗,才能對對錯兩面都有所了解。否則面臨重要關頭,因為無知而犯錯,後果可能不堪設想。記得不要重蹈覆轍,人的思考模式容易重複,但不要重複錯誤,寧可犯新的錯誤,你的理解才會有所進步。
我不是說人可以盡量犯錯,只有傻子才會這麼認為。我的意思是:運用你的智慧跟熱情,盡力而為,而不去擔心自己會犯錯。你擔心有錯,其實只是怕自尊心受損。
如果不擔心自尊受損,你能奮力一搏,會換來更多的自由跟勇氣, 你會更願意嘗試一切。
一則小故事:
俱樂部裡,某人牌局結束正準備離開。
他走到衣帽架旁穿外套,這時背後有個人和氣的說:"請問你是菲利浦先生嗎?"
這人轉過身來來說:"不,我不是。"
問話的人說:"謝天謝地,我才是菲利浦,這件外套是我的。"
我們害怕犯錯而傷了身體或自尊,所以我們竭盡心力的做事,自以為謙虛,其實不過是另一種自我表現。會這麼做無非是怕自尊心受損,不要小心翼翼守護自尊,你會自在許多。
不要再戒慎恐懼。有人以為這是在追求心靈成長,真可說是異想天開。過於嚴肅跟信仰或心靈追求毫無關聯。我為什麼說這麼多的笑話跟小故事?如果我不這麼做,你們會越來越嚴肅,死氣沉沉,愈來愈沉重,而不會有生氣或覺得輕鬆,我並不想讓你們內心沉重。
我想卸下你們內心的負荷,讓你們輕鬆些,而不是來附和你們對自己的看法。我告訴你們,過度嚴肅不過因為自尊心作祟,你們並不如自己內心所想。人們如果內心負擔著過去和未來,常常變的嚴肅, 不知道如何發自內心的笑,他們自覺有責任要承擔過去跟未來,認真融入其中,其實這再自大不過,覺得自己如果不承擔,或不挺身而出,沒有人能替他承擔。
首先,人沒有必要承擔過去跟未來,只要活在當下就已足夠。被過去或未來牽絆的人無法活在當下,錯失生活中的許多趣味。笑聲能將能量帶入內心,讓你重新振作起來,有無比的療愈功能,比起其他困難的冥想技巧,笑聲更能讓你領略當下的美好.笑聲就是最好的冥想。笑聲是最佳的心靈特質,做事誠心,就能笑的由衷。我之前說過,做事過於嚴肅,不可能笑的出來,笑與嚴肅兩者只能擇其一。只要出於誠心,談笑間仍能善盡職責。
你們之中有多少人曾經開懷大笑?你們連笑聲都有所控制。所謂的社會禮儀,敎你們要笑的禮貌,孩子歡笑時,你會阻止孩子們;在他們展露天性時潑了他們一頭冷水。你跟孩子說笑夠了。你連孩子的笑聲都要製約。
我曾聽過一些母親教導女兒不要笑起來像男人一樣,要像個淑女。連笑聲都能培養?笑應該是發自內心。這樣的管教只會把孩子變得跟你一樣呆板而毫無生氣,你非得複制出另一個自己才會罷休。
今年我到美國時花了一些時間跟小孩相處,我們一起互動了將進一個小時,我驚訝的發現不管我怎麼跟他們說笑,他們就是笑不出來。現在的小孩都像小大人般讓自己不苟言笑;如果孩子們不能盡情的笑,他們長大後會如何我無法想像。
人們告訴我我的笑聲有感染力,對著這群孩子,我第一次覺得我的笑聲失去感染力。孩子們只是看著我,臉上帶著世故的表情。成熟與否與笑聲毫無關聯,但不知為何我們覺得成熟的人應該笑的少一點。笑聲其實具有很大的作用,能將內心的能量傳導到全身。
你如果參加我的講座,大部分的時間都笑聲不斷,突如其來的笑話或是幾則小故事,都能讓所有人哄堂大笑。我從來不會過於嚴肅, 即使是跟著我在聚會所裡研習,我也不會對你們太過嚴厲。
一則小故事:
一個以幽默著稱的演說家,有一次到一個鎮上演講。他帶了一大群人一起去。主辦人看主講著帶了一大群人頗為驚訝。演講者看了他們臉上驚訝的表情解釋說:"現在的人愈來愈不容易發笑,所以我只好自備觀眾。"
所謂的菁英人士,笑起來都極有教養,卻不是發自內心的笑,只是虛偽的笑。受了製約的笑聲,就不是發自內心的笑,也不是我們之前談到具有冥想作用的笑,只是純粹表現自我。如果你研究過為什麼人听笑話會想笑,會發現笑話的內容都是一連串的邏輯,接受了這個邏輯,笑點一出,你原先的邏輯頓時瓦解。同時你原先的思考模式以及理智也拋到腦後,恍然大悟有如佛之頓悟。能有所領悟,表示身處當下;能盡情的笑,表示活在當下且心無雜念。心無雜念才能享受每個當下。若是心中念頭叢生,你不是在想起過去,就是在擔心未來。
笑是種全然的體驗。在療愈及改變人心方面,可說是一劑易得而且效用最佳的良方。
生命何其珍貴,不要過得了無生趣,或是渾渾噩噩度日。盡情大笑, 讓人生充滿能量及喜樂,不管你以何維生都要能樂在其中,全心投入但不要過於嚴肅。
笑的時候,能散發一股能量,這股能量具有感染力,讓人浸淫在有益身心的喜樂之中。相對的,如果一個心情惡劣的人走進房間,也會散發出一種能量,讓周圍的人受其影響。我常建議醫生要做些淨化的冥想,因為醫生長期接觸病人,而病人多是疾病纏身,或是帶有負面的想法。
上師,我們需要笑的理由。如果沒有發生有趣的事,怎麼笑的出來?
你們以為要看喜劇或是要听笑話才笑的出來。如果能活在當下,每一個時刻都是美好而輕鬆的。在呼吸之間,或是體內消化吸收,在同一時間進行的所有的事,都再美好不過。你內心如此喜樂,常面帶微笑,整個人笑聲不斷,喜樂不斷。
笑話令人發噱,但是如果凡事順其自然,對於自己人生的這齣戲能樂在其中,對所有事都能發出會心一笑。沒有必要緊張,放下自尊, 內心不再執著,變得更有包容力,對世事能一笑置之,對人生這齣戲有了更深的領悟而能樂在其中。你會發現在人生這齣戲中,每個人都有其該扮演的角色,卻也都對自己的角色如此執著,你會看到人們彼此爾虞我詐,有著千奇百怪的念頭。如果對這一切能一笑置之,表示你已經能置身事外,能夠超脫自我。
一則小故事:
某個佛教聚會中,高僧們討論心靈提升的真正涵義。所有的高僧都上台發表長篇大論。最後輪到一位禪宗師傅發表意見。他走上台去,大笑起來。他的笑聲發自內心,笑到全身顫抖了起來。他的笑聲感染力十足。
不久,與會的其他僧人也不由自主笑了起來。所有僧人的笑聲已經形成一股極大的正念。這些僧人因而得到莫大的提升。原有的想法煙消雲散,內心充滿喜樂。禪宗大師最後下了腳註:"心靈提升,莫過於此!"
笑聲是最佳的心靈特質,讓人有所領悟。笑聲也具有極佳的療效, 生病時如果能笑一笑會很快好起來。笑聲是感受生命能量的最佳方式。而這股能量,能治愈人心。
在我們的冥想課程中,常有大笑跟跳舞,這能讓人以最快的方式體驗喜樂。跳舞讓人心思單純而靈巧,如同大笑一般,是一種簡易而愉快的冥想。如果能自由自在跳舞,融入舞蹈中,能量因此源源不絕。如果能拋開一切的偽裝,就能自在的跳舞;如果無法放下身段,人們無法從跳舞中得到樂趣。跳舞應該要表達出內在的喜悅。我說的跳舞,指的不是一串編排好的舞步,事先預知下一步該怎麼跳。我說的是拋開自我,感受與萬物合而為一,由衷跳出那份喜悅之情。
自我意識強的人自尊心也強,擔心別人評論自己的舞步,所以寧可坐著不動。為了維護自尊而無法盡情享受人生。偶而在家裡放些音樂隨性起舞,想跳什麼就跳什麼.跳舞可以是深度的冥想,讓人有所提升,有所轉變,這是言語無可形容的。凡事順其自然,順從自我,批評你舞步的人,完全無法領略跳舞的樂趣。大笑跟跳舞是最簡單的方式,讓人能拋開自我與萬物合而為一。
上師,我們如何得知自己是否已拋開自我?
若能全然接受自己,自我就可以瓦解,也能輕易拋開;若能放下執著之心,原先的心理障礙���漸漸消除,能夠自由自在的享受人生。不管你了解、接受、或喜歡與否,生命每一刻都帶給人們新的體驗, 只因人的內心充斥自我無法感受,而錯失生命的神奇之處,當無法感受生命,就會選擇繼續活在自我的無知跟不幸之中。人內心裡累積了太多執著亟需清除,幾世的積累讓自己的內在毫無空間,無法聽到內心發出的聲音。
拋開自我,內心才會找到出口,且能充分感受生命,這是一種近乎悟道的境界。我常跟人們說,拋開自己本性之外的一切,但人們一聽到卻只是露出驚恐的眼神,我的意思是人的本性受到太多自我執著的影響而改變,所以應該去除影響才能回歸本性。人本屬萬物自然,但因為自我而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這就好比魚生活在大海裡,不管魚喜歡、接受或相信與否,魚有兩種選擇:一是享受大海裡的生活,二是與大海抗爭,但卻無法離開大海。後者只會讓生活更悲慘。如果能順其自然,能享受生命的每個當下,人會更有領悟,更敏感,更有創意,也更自在。
一則小故事:
老師帶學生去野餐。師生一起玩遊戲,吃點心,其樂融融。突然老師叫學生看天邊剛出現的一道彩虹。學生們敬畏地看著天空。老師看到學生臉上的表情,突然宣布說:"好,大家現在為畫出這道彩虹的藝術家鼓掌!"學生遲疑了一會兒,但很快的了解老師的意思,用力鼓起掌來。
孩子要學會欣賞身邊自然美景,否則很容易失去感受自然的能力,變得麻木呆板,而且自我中心。孩子對自然應該更有領悟力,更為敏感。如果懂得欣賞自然之美,人會更貼近自然,發現自然萬物充滿創意。有創意的人,能更貼近自己的心,而不是全憑理智。當發揮創意的同時,也更能感受上天的存在。上天是造物主,祂造出萬物和宇宙。人在創作時表達其真實性情,而這正是可貴之處。人藉由創作表現對自然的愛與欣賞,也為自然增添一絲美感。
若能充分發覺自然的奧妙,就能發揮創意;但若過於自負,不僅腸枯思竭,創作也了無生意,作品就像朵假花,看似美麗,既無香氣, 也無生氣。藝術家創作以愛為出發點,必然能賦予作品生命;若只是出於自我,作品則枯燥乏味。
人若不懂得順其自然,就無法品味人生,就好比置身香氛之中,卻用帶著臭味的手,掩鼻不聞。這都是自尊心作祟,若能體會人生滋味,自然能了解生命和諧之處。人能融入自然,自會發現一草一木皆有生命,而自己所追尋的一切也將如願以償,生命因而充滿奇蹟。
凡事能順其自然,人就不會有非分之想,因為生命自會提供當下所需,即使自己尚未察覺。所以我才會說,人所追尋的一切都能如願以償。話雖如此,人卻與自然以及內在的能量如此疏遠,所以要���時提醒自己,欣賞身邊俯拾可得的美,這是拋開自我的第一步。人因此能有所轉變,能了解有一股力量比自我更為強大,這股力量創造出整個宇宙。
人愈能融入自然之中,就愈能拋開自我。
上師,我們知道要拋開自我,卻始終做不到。問題出在哪裡?
人無法放開一切,總有所堅持。這種堅持,就是自我的表現。人們覺得自我是自己唯一僅有,是生命之所繫,小心翼翼呵護倍至。人們不知道的是,放下自我會更加喜樂,你雖憑藉自我一路走來,但終究有放下的一天。想像播種後,種子必須突破外皮,才能萌芽長成大樹。種子不會在樹長成後才萌芽,人也要能突破自我才能夠有所成長,愈是執著於自我,愈無法成長。
經由大師指引後人們才會了解,是自我妨礙了成長。大師雖指出問題關鍵所在,但人是否能身體力行全憑個人,大師只希望能幫助學生破除自我的束縛。表面看來大師言行可能顯得唐突,但其中卻蘊含真意,目的只是為了幫助人們超越自我。大師基於對人的慈悲心, 並不期求任何人有任何回報,只為提升人的心靈層次,讓人領略那份無窮的喜樂,那份無我的感覺。
在印度經典中記載了約七百首的詩歌,敘述女神殺死惡魔的經過。女神當然沒有真的殺人,不然早被關進牢裡,也不會為人歌頌。所謂的惡魔,其實是人心中的惡念或自我,女神將其消滅後人們因此得救。其中有個惡魔是牛面人身,這是暗喻有人冥頑不靈,不管大師幾番教誨還是固執己見,無法參透真理。跟大師爭辯是對自己最大的懲罰,針對不同人的需要大師會有不同的指引,你只需有信心及勇氣來面對。
上師,雖然你是精神導師。為什麼在你面前我會感到猶豫而且恐懼?
你會問這個問題,表示你有心克服問題,決心轉變。
你內心認同我,但理智上掙扎不已。如果你不認同我,不會一再回來聽講。你得排除萬難才來的,不是嗎?決心留在家裡做原先該做的事是再簡單不過,而且家人也高興,不是嗎?你為什麼一再回來聽講?為什麼願意為了來聽講而放棄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留在家裡事情不是單純多了,家人不是也高興些?因為你內心有所堅持。
一旦你內心認同我所說,就不會退縮,也許你過去的邏輯會阻礙你, 但其實只要順從自己的心意就能更接近我;如果全然聽從理智判斷,只會一再錯失與我交流。這個問題在於你不放心將自己的心交給我,心裡不安自我就浮現。擔心受到威脅而逐漸瓦解對我的信心。你擔心失去自我該何去何從?你的自我面臨重大危機。
一如往常,自我面臨危機需要立即得到肯定,但這次你卻無法說服自己轉而質疑我。你��方解析自己的感覺,想找出問題癥結卻不得其解。你的心搖擺不定,一方面對我敬愛有加,但同時卻又對這份敬愛多所質疑。
記得:愛發自內心,而恐懼源於理智。不管遇到什麼情形都要順從自己的心意。愛是天性,恐懼則為後天引起,恐懼跟疑惑兩者密不可分,都只是讓自己更受約束。了解一件事:質疑本身並沒有錯,因為質疑才會有所領悟。人在思考時不會毫無疑問,但在疑問解開後要能產生堅定的信念。唯有如此人才會不斷進步。只要能順從自己的心意,一切都是可能的。
上師,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只要全心全意去愛就足夠了。全心全意的愛就是一種無我的境地。大師們因為身處無我的境地,才能充滿慈悲和愛心。大師其他的情緒,不管是憤怒或是煩躁都只是偽裝,在這些情緒背後都帶有無限的愛。假裝生氣或不耐煩只是為了能夠跟人們處在相同的境地,讓人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大師用人的語彙跟人對話,直到人們能了解大師的語彙,那是生命的語言。
可是大師,我們怎麼才能全心全意去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困難重重!
首先,所有的舉止都要充滿自覺。觀察自己的言行,慢慢會發現世間一切就像是一場表演,你只是觀眾,偶而客串演出自己。其次,不要對所見所聞輕易做出評斷。能不心存成見就能全心的愛周圍的人與事。心存成見會無法看清事實,容易以偏概全。大多數的人都有自己的見地,心中早有一套想法並奉為圭臬。
人對所見所聞容易先入為主。如果心存成見,如何能看清事情的真相?如何全心去愛?人對所有的事,都要保有一份天真,才能夠全心去愛。可是人錙銖必較,對愛也不例外。凡事計較會錯失時機,等到下定決心時卻為時已晚。
大師跟門徒之間的互動,只是為了幫門徒放下自我。人必須藉由大師的引導才能超越自我。人們受大師感化越深,越能打開心胸拋開自我。如果體會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喜樂,就是你的自我開始崩解。
人不需要特別理由就能高興起來,生活本身就充滿喜悅。當然接受大師的教誨,就像是動內科手術一樣。自我受到衝擊,一定會經歷一段痛苦的時期,如果能度過這段期間,你會大有進步,能由衷感受到無盡的喜悅。
小孩子總是對生命充滿熱情,是那麼可愛。你是否想過,為什麼自己不能像孩子一樣?其實你也曾經是個孩子,只是你的天真跟熱情不知何時消失了,有誰知道?
上師,我們長大了,也成熟了。比起小孩我們有更多生活的體驗。
罷了!什么生活體驗,真是枯燥至極!我們自以為比孩子成熟世故,覺得孩子需要經歷人生種種才會跟我們一樣成熟,對人生抱持正確的態度。事實上我們也許變得更理智,卻不再傾聽自己的心。大人凡事出於理智,即使���洩情緒也都經過理智思考,而不是發自內心,跟自己的心不再緊密相連。
我們剛降臨人世無不歡欣鼓舞,隨心所欲;隨著歲月過去,社會的教化讓人變得理智。理智深入人心,對我們發號施令,人們也因此失去那份隨性。試著從放下自我的過程中找回那份童真。小時候人們比較能領略上天,長大後雖然心智成熟了,但社會的熏陶卻也傷害了內心的那份童真。
很多人問我:上師,你洞悉人生的真義,為什麼看起來還是如此天真?
我想問你們:這是因為我還沒有長大,還是我真的成熟了?人們習慣用自己的思維解釋事情,這常常是問題所在。要不是因為社會的限制,人其實不需訓練就能游泳。人與生俱來就有這個能力, 只因為人們說自己不擅長游泳,才漸漸失去這些能力,如果把剛出生的嬰兒放進水里,小嬰兒自己能浮在水面。
人的自我會以不同方式呈現,與生活並存。在每天生活中人們需要跟不同的人相處。不管是面對自己的父親、母親、或是上司,都應有不同的相處模式。如果我們用對方式,一切都很順利;你會像觀眾一樣從旁觀察一切,卻不會強行介入。在各種不同的相處模式中,你仍要能保有自己的原貌並樂在其中。
如果過於執著某一種模式就失去了生活的樂趣。如果知道自己能用不同的模式與人相處就不會過於執著。人在自我探索時都會面臨阻礙,內心的阻礙越少人會更自在,更有領悟力;心裡的阻礙越多, 人越固執,難以看透真相。自我會影響人的進步。
舉例來說:有人跟你說了某些事,你的第一個反應通常是抗拒。而這是為了滿足自我來肯定自己。如果你的反應是肯定的,你覺得自在卻也更容易受傷,覺得聽從他人會使得自尊心受損,所以你寧可說不。所以在家裡、學校或工作上違反規定會感到得意自滿;學生逃學時也有相同的感覺。背後原因為何?因為違反規定會讓自我高漲。就像小孩越不給他們某樣東西,他們偏要不可。大人在很多方面也很喜歡激怒對方。
夫妻之間對任何建議,很少能在一開始就達成共識。如果是先生先跟我接觸,太太對我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抗拒。她可能私下看我的書, 也很喜歡我的書,可是當著丈夫的面,她不願接受我。反之亦然, 如果是太太先接觸我,先生在接受我的教誨之前,會百般刁難太太。這些都是自我作祟,凡事採取肯定的態度,讓自己保持柔軟的心, 沒有任何障礙。這並不表示要盲目接受所有的事,而是相信你的直覺,不受自我影響做出決定。這樣你自然能做出正確決定。即使拒絕或否定,也不是因為過分小心或基於保護心理。保持心胸開闊, 不心存抗拒也不預設立場,這就足夠了。
可是上師,我一直以為,標榜自己的重要性才叫突顯自我。
其實不然。突顯自我有很多方式。包括自我膨脹和自我貶低。自我膨脹���容易分辨,會自我膨脹的人做事多采高壓方式,公開標榜自己的重要性,從不虛心請教他人,高傲不已。對大師來說,自我膨脹的問題很容易解決,只要讓人多受幾次打擊,自我就會瓦解。
一則小故事:
某人因賭博家產盡失,仰賴他人救濟度日。有天他在路邊的餐廳吃早餐,服務生來幫他點菜。這人嚇了一跳,因為服務生是他多年老友,之前跟他一樣富有。他看著老友說:"你怎麼淪落到這種餐廳當服務生!"他朋友回答說:"我只是在這工作,我可不屑在這兒吃飯!"
自我膨脹的特徵極容易辨識,會自我膨脹的人即使外在的防護-金錢、財富等逐一瓦解,也不輕言放棄自我,但要改變也並非難事。
但自我貶低卻極不易察覺。這一類人通常姿態謙卑,缺乏面對眾人的勇氣,畏縮而不敢居功。更糟的是,因為凡事不以利己為前提,誤以為這樣的作為是真正的謙卑。但事實上,自我貶低的人是最本位主義的人。做事小心翼翼,極盡謙卑,只為不傷及自尊。如果人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跟自覺,就能觀照自我,而做到不卑不亢。雖不爭功卻也不至於畏功.甚至不需刻意表明自己立場,只是忠於自己。如果有人表達感謝或稱讚,能自然以對,不需要跟他人比較或刻意強調什麼。
大多數的人,以為只有自我膨脹才叫本位主義.經過剛才的討論,我們了解到,本位主義也有被動的一面,而且自我貶低的人更難教化。自我膨脹的人,其本位主義像曬乾的樹枝,稍一用力就能折毀;而自我貶低的人,其本位主義像是新鮮的樹枝,受了打擊也只是略微彎曲,不易折斷。自我貶低成性的人,小心呵護自尊,卻看似自然而不著痕跡,所以難以教化。自我貶低比起自我膨脹危害更大。
舉例來說:你們現在正在聽講,心裡一定有一大串問題。可是你們敢輕易提問嗎?你們不敢。儘管在心裡盤算了一陣,最後還是打消念頭,因為你們怕自己問了些笨問題,在眾人面前出糗,所以寧可不問,只為維護自尊。如果你們能趁著我在場,解除心裡的疑惑, 情形會大不相同。但事實並非如此。你們太在意他人的反應以及對自己的看法。長期呵護的自尊心容不得一絲損傷。你的自尊,是自己唯一的支柱,稍有動搖就無所適從,所以表面屈從保持緘默,無法在大師面前展現自己,也失去成長的機會。
聽我說:所有的問題,都會有點可笑。不要以為有些人提的問題比較高明。如果有了深層的領悟,很多的問題自然會有解答,這才是真正的智慧。然而我們為了自尊心,寧可小心翼翼。人的自我還有另一種表現型式,這也是人們細心耕耘的結果,稱為社會自我。
什麼是社會自我?就是覺得自己的生活極為私密,他人不得介入。
舉例來說:有人跟我討論孩子的行為偏差。如果當時他人在場,會覺得不安,不���望別人對此事有所悉。這是因為你和家人已經建立所謂的社會形象,如果別人知道你的家務事,覺得自己無所遁形, 擔心形象受損,以後在社會上難以立足。這就是社會自我。煞費苦心建立的形像或身分地位,因為他人所悉而危在旦夕。對你而言意味的可能不隻身分地位的損傷。如果你跟家人一開始就能以本來面目示人,就能輕鬆以對而不需遮遮掩掩。
當然你也許會說:"上師,我們想保有隱私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不想讓別人在背後指指點點."聽我說:沒有人有資格議論他人.對人指指點點是愚不可及,記住這個原則,旁人議論對你的影響力自然消失。下定決心過開放的生活,從你所展現出的勇氣以及肢體語言,人們自然會了解議論對你毫無影響。拋開社會自我,生活過的光明磊落,這是一種解脫。
因為顧慮社會自我,人們總是扭捏作態,以為他人總在註視或議論我們,其實這是一種本位主義的表現。你放大自己,以為自己是眾人目光焦點,才會扭扭捏捏。如果把自己當成無名小卒,你還會這麼不自然嗎?只有自以為是的時候才會如此。更嚴重的是,你以為扭捏作態是表示謙卑,結果身受其害而不自知。其實只要內心謙虛, 你的行為自然也是如此。扭捏作態只能算是湊合度日,而不是真正的生活,也無法展現自己美好及優雅的一面。為什麼自然萬物看來總是極其美好,自由自在。因為萬物不會惺惺作態,和自然融為一體而樂在其中。覺得別人在註意你其實是自我高漲,也因此無法展現自己自然的一面。
小孩子不像大人一樣會扭捏作態。觀察孩子們遊戲,你會發現孩子是如此美好天真。拍照時認真在相機前擺姿勢,總不如無意中拍得的照片來的自然。在相機前刻意擺姿勢會不自然,是因為擔心別人議論或予以否定。因為自我,你隨時計較利害得失,在意他人眼光跟批評而失去原有的自在。
即使在冥想課程中我請你們蒙上眼睛,你們卻先看周圍的人的動靜為何。即使上冥想課你還是不自在。有的人因為介意我跟志工們看著他們而無法專注。連冥想都如此拘束,上冥想課已失去意義。心中停止算計才能夠重拾那份天真與自在,才能夠感受到生命隨時充滿驚奇跟新意,不再覺得生活枯燥或處處受限。還有一點:天真的人,因為沒有心機,不會刻意傷害他人。即使在無意中傷害了人, 對方也不以為意。因為從肢體語言就能看出純屬無心之過。
我們來討論自我的另一種形式-因為知識而建立的自我。
成長過程中,藉由與他人之間的互動以及從書本中累積知識,人們會建立屬於自己的思考模式,對所見之事都採用相同思考模式。很多事在心中已早有定見,做決定時只是向外尋求理論支撐,內心其實並無成長空間,對事情只尋求特定的說法來符合心裡既定的立場,以致於錯失世上太多的美好。
一則小故事:
某人跟朋友說:"你知道嗎?我真是個笨蛋!"朋友問道:"怎麼了?發生什麼事?"這人答說:"我把家裡窗戶換好後才發現其實是我的眼鏡破了!"
如果我們能內觀片刻,會發現其實問題其實在自己身上。只是我們從不內省,覺得自己無所不知,問題因而產生。最危險的是以為堅持自己的見解會讓自己堅強,卻不知自己會因為固執而受累。人的本性像河水一般自在,卻因堅持己見而固執不堪。真正的見解,要懂得適時放棄己見,像孩子般隨性。要想隨心所欲要先學會放棄自我,但人卻隨時將生活中所見所聞,不管是人、事、物都加以分門別類,因而無法生活隨性。
一則小故事:
某人到電影院看電影。電影開始,熒幕上打出負責製作的某國際知名電影公司的名字。這人自言自語的說:"原來我看過這部電影。"便起身走出電影院。
電影開頭都會打出製作公司名稱,但這人卻以為自己看過了整部電影。純粹是自己誤解。其實我們都是如此,特別是大人,小孩子就不然。他們對所有的事都覺得新奇,充滿生氣,不像大人般死氣沉沉。你看小孩子在海邊玩得多開心。你們到海邊只會覺得是舊地重遊,即使眼前有無比的美景,無法放下心中的成見,只是更為加深。聽我說:無法享受生活,不是生活不夠美好,純粹是因為自己的固執及成見。
某人到瑞士度了一個月的假才回來。他跟朋友碰面,打算出外用餐。朋友問他:"瑞士的美景一定是美不勝收吧?" 這人回答說:"還不錯,不過都被山擋住了。"
我們變的如此遲鈍,對身邊美景渾然不覺。失去了鑑賞的能力,卻只會抱怨沒有值得欣賞的事。能否欣賞身邊的一切,取決於自己,跟外在無關。小時候對所有的事都能樂在其中;長大後變得如此嚴肅,失去了欣賞的能力。因為成見,人們變得索然無味。
有人問我:"上師如此博學,如何仍保有一顆稚子之心?您每次說笑話,自己都能開懷大笑,我們卻只是驚訝看著你。你的笑話,有的我們已經聽過,所以我們笑不出來,但是你卻樂在其中,像是第一次聽到!"所以我會說,你們失去隨性及欣賞的能力,心存成見, 覺得自己無所不知。
我跟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我說過很多遍,可是我還是覺得很有趣:
塔米爾那都省的鄉村,每年的舉行慶典時會在空曠的地方搭建臨時戲台,請知名劇團演出,演出內容大多是印度神話,像是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我以前常去看戲。
有一次劇目是都夏那想要姦污阿帕蒂,最後阿帕蒂被克里希那神所救。阿帕蒂由男演員飾演,演員會穿上七層的紗麗,而都夏那會一層層把衣服脫去。脫到第七層, 阿帕蒂會哭喊請求克里希納神相救,而克里希納神就在這時現身。
飾演阿帕蒂的演員著裝時少穿了一層,只穿了六層就上場表演。飾演夏都那的演員開始脫阿帕蒂的衣服,脫到第六層時,阿帕蒂發現大事不妙,對飾演夏都那的演員大叫:不能再脫了!
但是夏都那以為阿帕蒂只是入戲太深,所以繼續脫第六層。結果阿帕蒂在台上只穿短衣短褲,臉上上著妝。這時他突然心生一計,大喊:"多謝克里希納神!你是多麼體貼把我變成男人,保全我的清白!"
我現在想起這一幕,還是忍不住大笑。
有見地固然是件好事,但是不要固執己見。人的天性隨性自在,卻因為成見而偏離了本性,只要能保有一份天真,所見的世界將大為不同。隨時保持開放的態度,不要心存成見,就不會流於世俗。你會發現:即使結婚多年,朝夕相處的另一半,在你眼中都不同於以前,變得有趣多了!如果能保持開放的態度,別人能感受到你的率真,也會對你敞開心胸。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你會愈來愈生氣勃勃,不再了無新意。
如果堅持自我,隨時需要身邊的人予以支持,覺得自己仍有某種身分,而不是無名小卒,就像國王擁有自己的領土。相較之下,一個覺悟的人對生活無所求,伸腿便睡,食物隨拾可得,隨著自然律動,他不需要有任何的領土。一個覺悟的人有自己的格局,不受周遭環境影響,只有弱者才需要有自己的領土,需要強調自己的地位及自我,藉此獲得支持及力量。對於覺悟的人來說,身處任何境地能怡然自得,不受外在環境影響。
人之所以需要外在的扶持,原因在於生活空虛且流於世俗,隨時期待有奇蹟出現。事實上,生命隨時都充滿奇蹟,只是你執著於自我, 而一再錯失。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奇蹟,比世上任何的超級計算機都還要偉大,上百萬個細胞跟幾千種功能同時運行。這就是世上最偉大的奇蹟。如果能拋開自我順著自然律動,你會發現自然界中有許多事能同時運行,這就是你一直尋找的奇蹟。只因為自我所蒙蔽,在你眼中一切顯得平凡,事情在經由知識解析後,往往流於世俗。
上師, 我們都明白這些道理, 為什麼還是一直重蹈覆轍?
這是個好問題。人既然可以活得快樂些,為什麼寧可受苦?問題在於你不知道內在的本質才是真實的自己。長久以來你與外在世界的互動,建立在假像上,也就是你的自我。那不過是外人對你的標記, 你不知道真實的你為何?
如果我問:你是誰?你會怎麼回答?你可能會說:"我是某某人的父親"或是"我是誰誰誰的妹妹"或"我是個醫生"等等。可是這都不是正確答案,這些只代表你的人際關係或是你的職業。你是某人的女兒、太太、母親,這都是身邊的人看帶你的方式,但你是怎麼看自己?惟有從人際關係和職業中,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才能標榜自我,得到認同,但這一切都是人為,而且不堪一擊,所以你小心翼翼的呵護,唯恐失去他人的認同。
獨處其實是人的天性,所有的人在母親的子宮裡都是如此,跟自己相處甚歡。但隨著時間過去,所謂的個性漸漸取代你原有的獨特性。獨特性是與生俱來,個性則是後天教化而來。這就好比一個包裹一再轉寄各地,貼滿郵票,上面有各種不同的標示,但郵票不是重點, 內容物才是。同樣的道理,郵票就像他人對你的評斷,但你的內心才是真正的自己。不知為何,隨著時間過去,人把自我建構在他人的評語上。而人總需要更多的評語,因而無法獨處,怕得不到別人的評語自我無法得到支撐,所以獨處時索性看電視。
一則小故事:
某人長期效忠某一政黨。臨死前,他投效反對黨。他的朋友知道了覺得詫異,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至少我們少了一個敵手。
我們的偽裝如此高明,自己都信以為真而看不清事實,即使臨死前, 也難以割捨對名位的眷戀,毫無覺悟之心。
追求心靈成長,其實就是要讓人拋開後天的個性及偽裝。人如果能觀察自己,而不是沉溺自我或盲從,就能學會拋開自我。若內觀自己,會發現內心才是真正的自己,不同於外人眼中所見或所評,如果有這種自覺,你不再需要參與講座,傳道或任何形���的指引。
上師, 如果我們在你面前能放空自己, 是否就能擺脫自我?
能放空自己,就會有所領悟,這跟時間點無關。如果你能衷心接納我,我會慢慢幫你調整你的自我,像是照料盆栽一樣,一直到你準備好拋開自我,得到覺悟。你仍會保有部份的自我,應付工作及生活所需,而不會傷及他人或自身。你保留下來的自我,就像是烘烤過的種子,不再增生。尚未悟道的人,不管是自我膨脹還是自我貶低,內心必然保有某種形式的自我。人愈能深入觀察自己,愈能擺脫自我的限制,目前只要能了解這一點就足夠了。
在一般人面前,你或許可以掩飾自我不為人知,但卻騙不過大師的眼睛。你也許會自欺欺人,覺得自己在大師面前曚混過關。但不管你多麼巧妙的掩飾,大師都可眼看穿。你忙著隱藏自我,大師卻只想幫你克服自我的限制,因為大師知道自我的影響力會逐漸擴大。
聽我說薄伽梵歌裡的故事,這是克里希納神對世人的教誨:
阿順那神剛開始研讀薄伽梵歌時,覺得十分迷惑。他說:"神啊!我人生失去方向,請指引我!"
克里希納神對他講解各種瑜珈以及冥想方式,以探究自己的靈魂。最後阿順那神說:"克里希納神,我現在比開始研讀時還要迷惑。哪一種冥想適合我?哪一種是最快也最有效的捷徑?"
克里希納神說:我已經向你們解釋所有的真理。只要放空自己,把一切問題交給我,我會照料你的心,讓你得到覺悟。
克里希納神在最後一章向世人許下承諾。告訴世人,放空自己是最終、最有效也是最極致的方式,是達到無我境界,求得解脫的捷徑。
還有另一則跟克里希納神及阿順那神有關的故事:
一晚克里希納神跟阿順那神在一起。克里希納神突然指著一隻烏鴉說:"那裡有隻綠色的烏鴉!"阿順那朝烏鴉看去回答說:"是的,克里希納神,我看見了!"過了一會兒,克里希納神又說:"阿順那,那裡有隻黑色的烏鴉!"
阿順那朝烏鴉看去,回答說:"是的,克里希納神,我看見了!"克里希納神為了試探阿順那,故意說:"阿順那,你真笨!世上哪有綠烏鴉?你還說你看到了!"阿順那回答說:"克里希納神,你說烏鴉是綠的,在我眼中,它就是綠的!"
阿順那將自己全心交付給克里希納神,這是最難做到的。大師跟自然融合為一體,沒有固定形式,大師所言都能全心感受,你已達到放空自己的最高境界。放空自己的涵義極深,如果缺乏正確認識會有所誤解,可能會鑄成大錯而誤解箇中真理。
一則小故事:
一晚兩個醉漢走在街上經過一盞路燈。其中一個人說:"看!太陽出來了!另一個人說:"你搞錯了!現在是晚上,那是月亮!"第一個人接著說:"這光是黃色的,明明是太陽!"這時第三個醉漢走過。前兩個醉漢問他說:"請告訴我們。這到底是太陽還是月亮?"第三個醉漢說:"我剛搬來,所以不太清楚。"
求教於一個一無所知的人,不是得不出答案,就是得到錯誤的解答。有過切身經驗的人,才能清楚解釋。問他人放空自己的涵義為何, 但你問的對象卻沒有切身經驗,他可能會說:"將一切問題交給上天來解決。"這不是放空自己的真意。
有個人問我:是不是我把所有的事交給上天就不用擔心?
我回答他說:"是的.如果你能將一切交託給上天,你可以安心。" 他三天后回來跟我說:"上師,我已經把一切都託付給上天了。" 我聽了很高興問他說:"那你現在打算做什麼?"
他回答說:"到酒吧喝酒!"
他還說了一句:"現在不管我做什麼,後果由上天來承擔!"
他其實是一無所知。如果他真的有心想放空自己,他應該先戒除喝酒的習慣。如果由衷放空自己,上天會引導你走人生的每一步,你不會走錯。如果是言不由衷,只不過是自欺欺人。放空自己,能讓你隨時感念上天,因此能慢慢的拋開身分自我。
覺者拉瑪在臨終前受癌症之苦。他曾經治愈許多人的疾病。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治好自己的病呢?"
拉瑪回答說:"我已經全心奉獻給上天,怎麼能為了自己的病改變自己的心意?"
這才是真正的放空自己。如果真的放空自己,宇宙間的能量自會照看一切,對於這點你可能有疑問。在薄伽梵歌中,克里希納神做了以下的答覆或是承諾:一個人如果能心無旁鶩,全心歸向我,我會照應他,讓他保有自己的天賦而樂在其中,我將照應他的生活以及他的財產,所有問題都能解決。
要有決心而且心志成熟的人,才能真正放空自己,其實你不一定要臣服於上天或任何的大師,可以先懂得取捨。懂得取捨,是一種美德,而且有極大的影響力,表示你知道生命中有一股力量,比自我更為強大。事實上,上天或神只是學習放空自己的理由,而不是最終的目標。實際放開一切更為重要,才是真正的目的,學會放開自我,人與自然能融為一體,會了解到,上天並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存在於身旁的萬事萬物中。
一則小故事:
某人決心要放開自我,但不知可以向誰學習。他決定到森林裡,向他第一個遇到的人學習。他在樹林裡等待。第一個人終於出現了,他正在躲避警察的追捕。這人抓住小���的腳,稱他為導師,要向他學習.這個小偷滿腹疑惑,不知如何是好。
小偷遲疑的說:"好吧,如果你真要向我學習,閉上眼待在這裡不准動,等我回來。"說完了就跑走了。這人十分堅決,在原地不吃不睡的等了很長一段時間。
上天見他如此堅決,現身並接受他的心意,他因而得到解脫。
向誰學習並不重要,你放開自我便能擁有無盡的能量,可以應付所有的事。不管遇到什麼事能屹立不搖,身邊的人會覺得你充滿能量,感覺你受上天的眷顧。如果不懂得放開自己,會受自我牽制,無法跟上天無限的能量結合,才會覺得精力有限。大師只是幫助你放開自我,並不表示要依賴他人,只是藉由他人的幫助而除去自我。
上師,有關冥想以及對消除自我的助益,我們想多了解一些。
好的,我先告訴你們冥想的由來。
從人類降生,就不停探索宇宙形成的奧秘:地球如何形成,如何轉動;河水為何流動,山又是如何隆起。人們歸納出結果:一切都是因為能量。是一股具有無比生命力的能量,創造出這一切。人們開始想:如何能跟這股能量建立連結?
一些聖哲,覺醒的靈魂,或是悟道的大師投身內在的研究,並與這股能量接軌。他們成功與這股能量接軌後,想出許多方法,讓後人也能體會這股能量,而衍生今天各類宗教跟冥想技巧。
這些聖哲大師藉由不同的方法,各自對宇宙有所領悟而分別記錄下來,就好比科學家記錄自己研究發明的結果,每個聖哲各自記下自己的領悟,這就是宗教跟冥想的起源。這些先知建立不同的宗教, 認為世界是因能量而形成,這股能量有不同的名稱-耶穌基督,阿拉,濕婆神。無神論者不相信有神的存在,但他們相信自己的存在。
因為相信自己的存在,人們試著回答這個問題:我是誰?這就是冥想的起源,人們藉由冥想,感受宇宙能量及自己的存在,隨著時間演進,不同的冥想技巧演化成不同的宗教。但後來人們卻背棄了所信奉宗教的基本精神,而以宗教之名彼此爭戰。
一則小故事:
塔米爾人,英國人,北印度人,以及孟加拉人一起旅行。他們看到遠方有一座湖。塔米爾人看到湖的西南方,他稱此湖塔尼爾,是水的意思。英國人看到湖的西方,他說:Water。北印度人看到湖的北方,他說帕尼。孟加拉人看到湖的東方,他說傑爾。四個人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水。但他們卻爭論不休,覺得自己說的才對。四個人之中,沒有一個人走近一探究竟,都各執一詞而爭論不休。
今日因宗教問題而起爭端的人,也跟這四個人一樣。他們應該先了解看事情以及下結論的依據何在。其實所有的道理都是一樣,都跟上天有關。不管是克里希納或是耶穌基督,只是不同的名字,只因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探討神,如此而已。這四個人如果他們能將成見先擱置一旁,走近看個究竟。就會發現其實指的是同一件事,就不會發生爭端。只有那些未一探究竟卻滿口道理的人,才會爭執不休。那些以宗教或階級為名義散播恐怖主義的人,從未探究心靈,也從未了解真理,就像之前提到的那四個人,只會在岸邊爭吵。真理有不同的表達形式。
回到冥想的議題上。只要記得:冥想的目的,是要讓你的心放輕鬆,而不是執著。為了全神貫注而想忘記所有的事,是不可能的。你可以試著坐兩分鐘,什麼都不想,你可能覺得快發瘋,愈想忘記某些事,愈在腦海揮之不去,讓你備受折磨。所以全神貫注並不是冥想。冥想應該是包容所有的事,而保持輕鬆。如果能不執意排除任何想法就能真正放輕鬆。
有機會就保持輕鬆觀察周圍所有事,用心傾聽周遭所有的聲音。可能是鳥叫聲,也可能是風吹動風鈴的聲音,頭頂上風扇的聲音,或周圍的人聲等等,用心傾聽。提醒你:這些聲音不會讓你分心。學會跟這些聲音並存,就不會分心。如果能不分心,會感覺到內心有一份平靜。有了這份平靜,雖然周遭紛紛擾擾不部會影響你。慢慢的,你會感覺的身體慢慢的融化消失,但你仍可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不是經由意識或思考。常常練習,你可以不受思想限制。
練習冥想能幫助你了解到,人生旅途中你只是個旁觀者。你會更能集中精神在本性上,而在完成交辦任務時會更有效率,也更愉快。因為你內心常帶有一分平靜,所以你不容易分心,也不易受打擾。如果持續練習,你會慢慢拋開自我,所謂的自我,只不過是對自己所有,所思,以及自身的一種強烈的認同。
我們為什麼要在世界各地推廣冥想。因為冥想是世界和平的唯一關鍵,如果人開始內觀,不會為外在影響而分心,不管是權力、財富、復仇的慾望,原有的能量都能提升為具有靈性的能量,而群體的意識也會有所轉變,和平自然降臨。所以我十分著重個人的轉變,若因為切身經驗而有所轉變,便能啟發他人而在社會中建立一種全新而且正向的思考方式。人要將理解的道理轉化成實際體驗,才有機會轉變。透過冥想能做到這一點,所以冥想是個人或是群體轉變的唯一希望。
冥想能增進智慧,讓你對所有的事都能看的透徹。不需要請教其他人解決之道,自己能掌握。因為你能善用內在智慧,不會做錯誤決定。你知道自己的方向是正確的,即使因為不符合主流偶有挫折, 但是你知道成果將是甜美而自在的。你只需要對自己的智慧深具信心.用冥想來滋養自己,可擴充自己的能力,而能從事不同的工作。你可以盡情發揮不受限制。你會發現自己在各個方面都有成長。
如果懂得運用內在的智慧,而不是堅持自我,所有的事都會容易的多。如果事情進行不順利,只因為自我作祟讓你與現實脫節。能放下自我和自然結合,事情不再复雜,能自由自在,你的智慧自然能駕馭內在的能量。你會覺得生活充滿驚喜,原本困難的事變得簡單起來,原本無知的你有了深層的自覺。
上師,深層無夢的睡眠以及冥想,是否都是無我的狀態?
不,這兩者不同。深層的睡眠,你在睡前及醒來都是在相同的狀態, 沒有任何改變。但如果是冥想,你會進入較高的境界,就像種子萌芽一般,這是差異所在。
上師,你為什麼看來總是那麼的自得?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只是我的外在吸引你,這種吸引力會因為時間,外在環境,穿著等而有所改變。想想看:你們每次見到我, 都是同一套衣服,聽同樣的歌,同樣的聲音,日復一日。但是你們卻有更多的熱誠。你們對其他的人也是如此嗎?所以這跟人外表無關,而是人的風采散發出一種美,吸引了你!
有些人有的只是外表,而我卻有我的風采,這種無我的風采具有相當的吸引力,讓人由內而外發光。那麼多的模特兒跟演員,每個人都好看而且各具特色。你雖受吸引但卻不像對我一樣,有一種由衷的渴望。這種渴望出自內心,因為你能看到在外表下所蘊含的神性, 這種無我的風度讓你們入迷,所以你們一再為我所吸引。
人內心深處都渴望感受上天或神,儘管表面上看不出來。你們見到我感受到一股吸引力,卻不知吸引力從何而來,其實是來自於你內在的呼喚。但是你開始思索,卻只知道用理智,讓一切符合邏輯,但上天是超乎邏輯之外,所以你們無法用邏輯來解釋我對你們的吸引力。你們所有人只會瞪大眼睛看著我,心裡想著:是什麼事讓自己可以一坐幾個小時,眼皮都不眨一下。
這是因為內心的渴望,是一種回家的渴望。幾世以來你想滿足這份渴望,卻始終不可得,所以你一再經歷輪迴。你們感受到這份渴望,有的人選擇追尋,開始探索自己的內在,有的人卻受到驚嚇而選擇逃避。你們在外圍徘徊觀察我,一有動靜可以拔腿就跑,我必須連哄帶騙告訴你們,時機已到,你別無選擇唯有拋開自我。
你總是有所恐懼,因為習慣所致。恐懼是被動表現自我,你會恐懼是因為怕自己中途而廢,所以你以恐懼為由,寧可保持距離。不要以為恐懼表示自己謙虛,其實是最為虛偽的表現。你不敢拋開自我, 擔心自己會一蹶不振。
上天對人只有愛,別無其他。上天對你瞭如指掌,因為你是祂所造,如果連上天都不了解你,還有誰能?所以不必擔憂。在上天面前不需掩飾,只要做你自己,上天會持續降福於��。上天對人只有愛跟寬恕,別無其他。但你卻用自我及所謂的道德標準來評斷上天,這是問題所在,所以你才會想要逃避。
體認自己是芸芸眾生之一,會覺得解脫,如果自外於眾生皆因自我作祟,只會落入痛苦。如果探索自己內在,會愈覺得自己屬於眾生, 自覺漸漸取代自我,最後自我終將瓦解,在自我未完全瓦解前,你還是有所執著,自外於眾生。事實上,人能擁有整片天空,卻因自我作祟視野受限,以為眼前的一切就是所有。想拋開自我必須先了解這一點:自覺能開啟人深鎖的內心,所以我一再強調要有自覺。
上師, 你如何形容對我們的關懷?
我的關懷只有一種,就是幫助你們成長。這是我對你們所做的最大的貢獻,也是你們對我最大的反饋。我希望人們能體會原有的喜樂以及潛在的能量。人們以為自己只是凡人,尋求心靈上的體驗。我一直教導你們,其實你們都有靈性,只是來尋求人間的體驗。如果能體會自己具有靈性,你們已經找到問題關鍵。
上師, 冥想如何帶來轉變 ?而導師為何存在?
人在冥想時,所有的原始情緒,包括憤怒、慾望、忌妒、依賴等等, 都能轉會成較高的能量,而讓人更有自覺,不像以往那樣的不安, 冥想能夠轉化能量。如果所有的人都能有此轉變,社會也會有所轉變。世上暴力會減少,而更和諧。藉由個人轉變帶來世界和平,是最實際的方式。
藉由冥想以及大師的帶領,人經由轉變去除個性裡不真的一面。在大師的帶領下,你必須拋開過去內心的執著以及對自己的認識。這樣的轉變會是痛苦的。大師會藉由種種情境,讓人看清自己不真實的一面,你壓抑已久的情緒開始一一浮現,覺得世界開始崩潰。其實你只需要讓大師照應你,大師能幫你去除你幾世累積的負面能量。
我一直告訴你們,如果你們想避開我只是再次錯失良機,所以不要逃避,我能解開你內心深藏的心結,你的自我。你只要對我有信心, 鼓起勇氣敞開心胸,這樣你已經解決大半的問題,至於其他的問題大師自會照應,只要放開手,大師自會拯救你。
如果你是誠心想改變,也做好準備,只要敞開心胸接受大師教誨, 一切自會改變。如果你仍猶疑不決,一切仍是原狀。你即使遍訪名師,也毫無所獲。
冥想時要全心投入才能有所改變,才會有更深的意識。人們一般在冥想時,不是太過緊張,就是不夠投入,顧此失彼。要能同時兼顧, 才會真正的成長。冥想時間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投入的程度, 以及你意識的深度,有意識的內觀,冥想時會更投入。
上師,我們人生總想要有所成就.這也是自我作祟的結果嗎?
當然是,你說到重點。你們覺得人生一定有其目的而苦苦追尋。這只是本位主義作祟,如果你能了解生命本身就是美好的,人體驗一生就是目的,其餘都只是妄念,你會過的自在,更有自覺,不再自以為是。
大師會讓你了解到,人生是無為的,特意尋求人生目標,忙於追逐反而錯失當下,也蹉跎了人生。能體會人生本無為,內心會有新的領悟。你會發現,你小心呵護的鑽石其實只是石頭。再好的東西也像玩具一樣。你找尋的幸福不是金錢可以滿足的。
把人生看做上天所製作的一場偉大的戲,享受這齣戲並儘全力扮演自己的角色。生活並沒有預設任何目的,生活本身就是目的,而你要能樂在其中。我並不是說你們不需要賺錢謀生,沒有錢怎么生活?我的意思是要能享受每個當下,結果反而是次要的,要知道人生如戲,而你只是其中的一個角色,太過執著於結果,你反而錯失人生的本意。欣賞任何一場戲,過於執著於任何一個角色或是劇情都沒有意義。同樣的道理,人生是一場精彩的戲,不要過於執著任何過程,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好好欣賞這場戲就夠了。
人生不重最後的結果,而是其中的過程。當你預設目標開始不停的追逐就無法腳踏實地,更無法領略生命之美。拋開目標把重心放在過程上,享受過程,結果自然而然產生。能了解人生無為,就能領略生活的真意。
在有此領悟前,你的生活可能毫無自覺,堅持自我成了你人生唯一目標,你無法領略生活之美。耗費畢生心力只為達成目的,人生不該是如此!如此過活,一但目標達成,你只會懊悔將人生耗費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只要享受過程,不需在意結果。要反覆思索這句話,總有一天你能體會箇中真意。
還有一件事:生活中不要排斥任何事,也不要擔心會錯過任何事。追求心靈提升,應該有包容性,而不是排斥其他。排斥任何事可能無意中錯過一些事,所以盡可能包容,你會更完整,更臻至善。當然如果是你不感興趣的事,又另當別論。不是非得嘗試不可,只要順從自己的心意即可。
科學家寫下公式,目的是讓他人能了解外在世界的奧祕。大師也有公式,卻是讓人得以體驗內心的領悟,讓他人得以領受那份自己經歷過的喜樂。
上師, 我們要如何才能消滅自我?
要先了解每的人心中都有某種形式的自我,主動或被動。其次要了 解自我有很多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之前討論很多,你所有的罪惡 感、慾望、恐懼、自我中心等等,都是表現自我的方式。你因為內心自我意識高漲,才會有以上的表現。
了解之後學著觀察自己,你會發現人生像一場戲,藉由觀察的方式, 你的自我會慢慢崩解。當自我慢慢崩解,你能順其自然,看事情的角度也會有所改變,人生會更美好。把消除自我當成唯一的目標, 不要再守護自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你終能得到解脫。
上師, 你說眉心輪象徵純真智慧。你所謂的純真及智慧指的是什麼?
如果你能跳脫機械而呆版的思考模式,你會更有彈性,更自在,也更有智慧。有了智慧,你的思考不受侷限,你能更隨意,不輕易受到打擊。有了智慧,能了解人生如戲。生命是無上能量的展現,你能體會內在的平靜。有了智慧,能隨興大笑,不需思考就能展現風采,不會執著於一件事,不容易被擊倒。你能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你知道自己本性是富有的,與財富無關。有了智慧,你會認同大師的教誨,願意拋開自我,而能享受生活而樂在其中。
一則小故事:
有三個人被問到相同的問題:如果你只剩十天的壽命,你會怎麼辦?第一個人說:"我會把所有的工作安排好,其它的事也告一段落。所以我走了以後,我的家人不會受苦,我也能走的安心。"第二個人說:"我會盡情享受,做我以前從來沒做過的事。"第三個人說:"我會問另一個醫生的意見。"這才是真智慧。如果你能隨性,不執著於相同的思考模式,會更自在,更有智慧。
另一則小故事:
醫院裡的電話鈴響,護士接起電話。電話另一頭有人問說:"請問十號房的病人情形如何?"護士回答說:"他恢復的很好.我們打算明天早上讓他出院.請問你是哪位?"打電話的人說: "我就是那個病人。誰叫你們這家醫院從來不跟病人說實話。"這也是智慧,如果懂得不坐困愁城,就有真智慧。
聽聽下一則故事:
某人帶城裡來的朋友到農場玩。他帶朋友到處逛逛之後問朋友說:"看到這麼多頭羊,你一定覺得很新奇,你想數數看嗎?"朋友回答說:"我已經數過了,一共有三百頭羊。這人很驚訝的問說:"你是怎麼數的?"朋友回答說:"很簡單,我先數有幾隻腳,再除以四。"
這不是真智慧,不過說明了人把生活中原本簡單的事弄得過於復雜。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純真。從小孩身上我們最能了解純真的真諦。小孩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加掩飾,也不懂得計算,做任何事都是全心全意,沒有一絲狡詰或虛偽,這就是純真。
但是我們如何看待這份純真?我們竭盡所能教導小孩要修飾言詞,要如何工於心計。教導孩子用理智思考,而不是用心思考,孩子的天真因而受到污染。
一則小故事:
某日,小男孩知道有錢的姑媽要到家裡來,他得表現好一點。姑媽到了,家裡已備好豐盛的筵席款待她。用餐時小男孩一直盯著姑媽看,最後忍不住問說:"姑媽,你什麼時候才要表演特技?"姑媽問說:"表演什麼特技?"小男孩回答說:"我爸爸說,妳喝起酒來像魚一樣。"
孩子總是有話直說不加掩飾,所以他們看起來總是那麼快樂。所以我們都喜歡小孩。孩子的天真,深深吸引著我們,但是我們卻不明究裡,敎小孩要狡猾,工於心計。我們一直都是如此。
有個小男孩問爺爺說:"爺爺,你真的會學青蛙叫嗎?" 爺爺驚訝的問說:"為什麼這麼問?男孩說:"我聽爸媽說,爺爺學青蛙叫,我們就會發一筆小財。"
我們總像個偽君子,無法充分錶達我們的心意。心裡想的是一回事, 說出來卻又是另一回事。所以我們變的醜惡不堪,失去那份天真。小孩子不會做作,如此天真美好,只因他們毫不掩飾。
另一則小故事:
有個媽媽把孩子託給朋友帶一天。她跟孩子說:"晚上回家前,要記得謝謝阿姨."孩子晚上回家來,媽媽問他有沒有謝謝阿姨。孩子說:"沒有,之前有另一個女孩子說了,結果阿姨說不謝。"
孩子就是這麼天真。當然,我們要教他們一些基本禮儀,例如要懂得感激。但我希望你們不要敎孩子變得虛偽。讓孩子了解,人生像是一場遊戲,敎他們用自覺而不是自我來玩這場遊戲,敎會他們遊戲規則以及應有的智慧,所以孩子懂得分辯。
還有一件事:孩子的天真是因為不解世事,還沒有受到社會的影響。一旦受到社會以及教育影響,漸漸就失去了這份天真。但是經由深層的覺醒,即使事隔多年還是可以重拾這份天真,而且會更為真摯。因為你不再是無知的孩子,你有了深層的覺悟。
孩童的天真與大師的天真,差別在此。俗世的見解破壞了兒時的純真,卻滋養自我。但藉由智慧以及覺醒,你能拋開俗世的見解而重拾天真,找到自己的方向。
上師, 我們如何能親近上天?
首先了解一點:不要把上天想成一個單獨個體,也不要想像上天是高高在上,在天堂裡等你來接近,上天其實存在宇宙萬物中,萬物皆由上天所造。
上天是造物主,造出萬物和宇宙。如果你了解這一點,你已能體會上天的存在,不會再問該如何親近上天。人們問我跟上天是否親近, 我告訴他們:上天在我心裡,也在他們之中!而人們無法相信,想知道如何親近神。親近二字,表示你們跟神之間有些許的距離,但是我已經告訴你們,上天在你們之中,何來親近與否的問題。
道理很簡單,上天是萬物之源,而人也是萬物之一。如果你能親近萬物,與萬物緊密結合,上天就在你心裡,你對身邊所有的人事物, 不管熟識與否,都會有一分親密感。你處於全然的意識中,你能感覺到上天在你心裡,這是個簡單的方法判定你的意識清醒的程度。
如果你能跟萬物親近,你能聆聽內心的聲音,你不再需要任何指引, 不再需要旁人指點你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你內心自有定奪。你的智慧將引領你,你能輕鬆以對,不因為做決定而內心沉重。
我們大多數的人的愛,是基於內心強烈的自我。如果你是如此,你跟上天相距甚遠。我們覺得自己深愛家人朋友,看看這些精神導師, 他們有什麼相同的特質,投入自己的使命,只因為對世人的真愛。如果他們有的只是像我們一樣平凡的愛,他們如何能完成使命?
端靠平凡人的愛,如何能完成世界性的使命?能推動多少?只會讓你很快就疲倦了。大師之所以能一再的改造世人,是因為有一份神聖的愛,以及對世人平等視之。
如果你了解這些大師的生平,你會發現大師拋棄家人,只為了世間眾生。而持反對意見的家人待時機成熟也有所覺醒,他們才跟普世眾生一般,接受並跟隨大師教誨。
自我會讓你遠離上天,內心存有自我,你的愛無法恆長恆久。你的愛是帶有條件而且搖擺不定。藉由觀察大師的言行舉止,你會感受到他們神聖的愛,這也是最容易跟萬物親近的方式。因為大師們隨時都與萬物親近,不管對任何人,大師隨時都充滿了愛,你如果觀察大師的言行舉止,會感受到這些可貴之處。如果你持續觀察大師的言行,你會發現大師與萬物的互動,是如此自在而美好,充滿詩意而和諧,而你也能體會自然之美。
因為大師是無我的,他能隨意自在而不受拘束。他因有無限的愛, 所以能療愈世人。療愈世人需要至真的愛,所以我們常會聽到,一些大師有神奇的療愈能力,被視為上天的化身。大師就像是世間的神,是能量的極致表現。所以不要擔心如何才能更親近上天,只要與萬物親近,上天自然在你心中。
人無法征服萬物,只會被萬物征服。你如果能拋開自我,你已經融入萬物之中。你若做好準備,上天會進駐你的心。一開始你只會偶爾感受到上天,最終上天會常駐在你的心中。要做到這一點,要先融化你的心,要能拋開自我,你的生命會因而更為美妙,充滿歡娛。
3 notes
·
View notes
Text
目標極簡,找到自己想幹的事兒的簡單方法
我以前寫的極簡習慣裏,喜歡把極簡衣著之類的當做第一條,因為極簡衣著比較直觀,便於大家理解和操作,好像大家也挺喜歡的,後來我發現這樣做是不妥的,因為衣著這類事情當然也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生活經驗告訴我,精簡並找到自己唯一的核心目標才是最重要的,這就像一艘船必須知道自己唯一的目的地一樣重要,不然,那艘船隻能隨波逐流永遠到不了岸,只能在無盡的黑暗裏遭遇淒風苦雨……
我之所以不喜歡說夢想這個詞兒,而喜歡說目標這個詞兒,是因為夢想這個詞兒太夢幻了,目標是可以實現的,是可以量化的,而夢想不是。比如我想今年掙到 100 萬,比如我想今年減肥 10斤等等,聽起來就比較靠譜。而夢想這詞兒,聽起來和做夢太有緣分了,我不喜歡。
我發現很多人說自己迷茫,或者事多抓瞎,私下多聊一些,往往就發現是目標出了問題,而究其根源,往往又是認不清自我,或者錯把他人的期望當做自己的目標了 — — 比如家人朋友都期望你買房買車或者娶妻生子,又或者太貪婪奢望太多不懂精簡而眉毛鬍子一把抓,總而言之,往前看,覺得前程迷茫,看當下,又缺乏激情的人……很多時候都是目標出了問題。要過上極簡快樂的生活,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學會精簡目標。
有一次,我看特斯拉電動車的老闆馬斯克的訪談,覺得很有感觸,主持人問馬斯克:“您對自己的孩子有什麼要求和期望?”
馬斯克的回答是:“我希望他們有自己的目標……”
事實上,馬斯克也總是給自己設定雄心勃勃堅定清晰的目標:比如要將人類打造成星際公民,要推動電動車在地球上的普及等等,當然,他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
而我自己對身邊人的觀察,發現那些沒清晰堅定目標的人,往往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有些人的生活甚至是空虛無聊以至於犯罪的,可見目標的重要性。
我每年年末都會花一個星期總結一年的得失,也會看看以前幾年自己的日記,記得去年年末翻前幾年的年度計畫時讓我吃驚不小,因為我以前的目標清單居然那麼複雜混亂,比如我有一年的目標清單居然是這樣的:
1,開發一款下載量百萬的 APP軟體
2,找一個聰明可愛的女朋友
3,增肌 10 斤
4,學會一件樂器
5,成為拳擊高手
6,寫一本暢銷的小說
7,英語辭彙量達到 5 萬
用我一個很尊敬的長輩的說法就是:“你這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做事缺乏重點啊……”現在成熟點看,這裏面最大的問題是目標不夠精簡,目標太多,而且每一個難度都很大,能實現其中兩三個都很難,更不要說同時實現這麼多困難而且相互矛盾的目標了。用我當時一個女性朋友的話說就是:“你其實挺有潛力的,但是,你的問題在於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目標不明晰堅定嚴重困擾著我的生活,我其實挺努力的,但是我的生活並不如意,我並不開心。後來,我開始大量閱讀相關的書,並請教一些朋友,同時不斷反思,我發現自己的問題是目標太多,不夠精簡,我在同時追兩只兔子!不,很多時候甚至是同時在追一群兔子,結果當然是徒勞無功的。
我們人類天性就容易貪婪,最常見的表現是在物質層面我們喜歡買很多東西,在目標上,我們也會犯同樣的錯誤,麻煩在於,目標比較抽象。懂得篩選和精簡目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兒了,因為,這事兒幹得不好,那就真的是滿盤皆輸了。因為我們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我們不可能同時完成很多目標,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利用我們此時此���手頭上僅有的一點時間和資源去完成那一個核心目標。
經過很多閱讀和思考,我逐步有了一套自己的簡化篩選目標的思考框架,下麵我會逐步結合案例給大家展示 — — 就以上面我這個過去的目標清單為例,我們來逐步理清自己的思路,並問自己這麼三個問題:
1,我想要幹什麼?
2,我生活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3,我能幹什麼?
想清楚了這三個問題,你對自己的主觀欲望,現實問題,客觀能力都會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了,做出的決策就不至於那麼不靠譜,你就容易得到一個簡單清晰的目標了,生活的一切都會隨之變得簡單輕鬆了。
下麵我們就舉例細細分析這三個問題:
一,我想要幹什麼?
這個是主觀欲望上的事兒。我們可以盡可能地列出自己想要幹的事兒,最好是一個清單,可以是 5 件事,也可以是 10 件事兒,先不要管能不能實現,你就不管不顧的先寫出來,關鍵是不遺漏,這裏還是以我上面的年度計畫為例:
1,開發一款下載量百萬的 APP軟體。
2,找一個聰明可愛的女朋友。
3,增肌 10 斤。
4,學會一件樂器。
5,成為拳擊高手。
6,寫一本暢銷的小說。
7,英語辭彙量達到 5 萬。
列出我們想幹的所有事情後,我們進入第二個環節:
二,我生活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人生有太多問題,我們往往容易被各種問題弄得焦頭爛額,也許你現在正面臨著諸如男友要分手,體重要減20 斤不然身體吃不消,公司業績差要倒閉了你的工作岌岌可危,首付還差 10 萬……等等問題,面對一卡車的問題,你不可能什麼都做,我們必須分清主次,抓住了主要問題,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理性實際點看,最好一段時間內只處理一個主要問題,比如一年內,只幹一件大事兒,集中力量解決主要問題,就像打仗一樣,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擊破,這樣才能贏。
我們每個人的不同階段,都會有一個主要的大問題,比如學生一般都是學業問題,年輕人一般都是事業問題……比如:張三今年最大的問題是想考上清華,但是兩科成績還需要加強,老李最大的問題是要減肥 30 斤,因為醫生說他身體太胖心臟問題太大了,他必須減肥,不然今年都有可能猝死……王五今年最大的問題是必須掙到100 萬,因為他上有老媽病重,下有兩個娃娃要上學……
還是以我自己這個年度清單為例,我寫這個年度計畫的時候,我自己的實際情況是:我是一個工作才兩年的年輕人,在大城市打拼,房租貴得嚇死人,而且日常消費也高,而我的工資也只是中等,而我事業上有較強的企圖心,我對自己的未來很焦慮,所以,我最大的問題還是事業方面的問題,我想做大事業掙大錢。
我現在想來當時最明智的做法,還是先解決事業問題 — — 提高技能,努力工作,多多掙錢,才是上策。畢竟那時候我即使找到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女朋友,我要是沒錢沒時間陪她的話,估計也不長久,所以,找一個聰明可愛的女朋友,這事兒很明顯不是主要問題,成為拳擊高手,對於我只是一個小心願 — — 靠這個掙錢也不實際,這個也排除……
增肌 10 斤瘦體重,學會一門樂器,對於追女孩子確實有用,但是,對於解決我最大的問題 — — 事業問題,好像也沒什麼作用,所以,能解決我當時主要問題的事兒,清單裏也就只有另外幾個和工作相關的事兒了:
1,開發一款下載量百萬的 APP
2,寫一本暢銷小說
3, 提高英語能力,英語辭彙量達到 5 萬。
好吧,精簡掉那些和工作掙錢不相關的目標,現在事情開始變得簡單了,對吧?是的,很多時候,人只要肯直面自己的實際問題,問題就會簡單很多。然後接下來,進入我們精簡目標的第三步:
三,我能幹這個嗎?
這個就是客觀實際方面的事兒了,人貴自知,但是這事卻是最難的,因為人都是容易盲目自信的,因此,必須老老實實的掂量自己的能力,幹不了的事兒,想也沒用。對於精簡目標來說,這個環節相當關鍵。
我們先說說認識自己這事兒,我覺得這值得好好說說。我的觀點是:我們有必要逐步把自己培養成自我認知方面的專家,清晰的瞭解自己的優勢和弱勢,尤其是優勢,因為這件事情,對於生活相當重要,因為自由幸福的生活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優勢上的,而不幸困窘的生活都是建立在認不清自己的優勢上的,所以,怎麼強調注重自己的優勢都不過分。諷刺的是,我們的教育教我們加減乘除教我們認識日月星辰,卻並沒有教我們認識自我。
我認為在中學和大學開設一門自我認知的課是極度有必要的,當然,這是幻想。正因為如此,認識自我才會顯得更加重要,因為除了自己,沒人會幫你認識自我。
以前看《喬布斯傳》的時候,我總是驚歎喬布斯和搭檔沃茲的完美配合,這兩人都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具有極清醒的自我認知:喬布斯有技術功底,但是只是一個二流的工程師,但是,他又是一個極具藝術氣質的文青,品味一流,能說會道,魅力四射,極度擅長煽動操控他人,簡直是天生的銷售大師。
而他的朋友沃茲呢, 沃茲 尼亞克是出生在頂尖工程師家庭的技術天才,像小白兔一樣單純可愛人畜無害,但是,他是一個肥胖害羞的傢伙,是一個社交白癡,同齡人都在談戀愛的時候,他還是一個靦腆害羞沒獻出初吻的乖寶寶,但是,他還是一個少年的時候,在電腦設計方面已經是一個世界級的技術專家了。
他們搭檔創辦蘋果電腦的時候,沃茲把技術天分發揮得淋漓盡致,他設計的蘋果電腦技術上領先全球,喬布斯負責聯絡銷售同樣風生水起,他們二十多歲的時候,已經是億萬富豪了,可以說是極端的成功了。
我經常想,如果反過來,如果他們兩個認不清自我,沃茲去做銷售,喬布斯去研發技術,或者兩個人什麼都做一點,就算極端努力,估計也沒戲,最好的情況估計也只能是半死不活的撐著不倒閉而已,那樣的人生是艱難而痛苦的,更無獲得輝煌成功的可能。
再舉個例子,如果在原始社會,一個瘸子認不清自我,去追兔子,而且還自信地追多頭兔子,那麼結果一定是令人沮喪的,還有可能會把另外一條好腿都給摔瘸了。
那麼一個聰明的瘸子會怎麼選擇自己的生存之道呢?聰明的瘸子會選擇釣魚,穩坐釣魚臺才是他的強項,你看,換個角度,和正常人相比,在釣魚臺上坐著,瘸腿反倒是一種優勢,因為他不擅長走,但是他擅長坐啊。所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哪怕你有巨大的劣勢,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卻是巨大的優勢,想想你自己最大的劣勢吧,也許裏面就蘊藏著巨大的優勢。
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去認識自我並找到自己的優勢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自問自己這麼兩個問題:
1,你有什麼事情是自己喜歡做的,並且長期堅持在做的?哪怕別人不給你錢,你也一直在做的?
2,你有什麼事情比周圍所有人都做得更好?你有什麼技能是周圍人都稱讚的?
好好想想,也許是寫作?也許是敲代碼?也許是炒菜……當然,人很多時候難免主觀,這個時候就需要不斷的在現實裏去測試自己的能力了。
比爾 蓋茨年輕時自認為自己的數學很好,自我感覺好的要死,後來才發現有同學數學天賦甩自己幾條街之後無比沮喪,乖乖的轉換到寫代碼的跑道上來 — — 這方面他是天才,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如果蓋茨不轉換跑道,估計今天的蓋茨只能成為一個鬱鬱不得志的三流數學家了,今天這樣呼風喚雨怎麼可能?
所以,如果你喜歡某件事情,想幹某件事,並自認為能幹好某件事兒,但是現實殘酷地告訴你:很多人在這方面比你有天分多了,你只是一個二流角色你並沒什麼競爭優勢的時候,請慎重考慮是否值得再堅持?有時候甚至要勇於放棄,切換到自己更有優勢的跑道上來,才能讓你光芒萬丈!不然,你只能終身默默���聞。可以說,我們眼中閃耀著光芒的人,無一不是靠自己的優勢走出來的。
麻煩在於,我們大多數人並沒有喬布斯蓋茨那麼幸運,或者有那麼好的直覺,能在那麼小的年紀就有那麼清晰的自我認知,有沒有更靠譜的方法呢?有的!管理大師德魯克有一篇廣受好評的雄文《管理自己》,英文叫做《Managing Oneself》。此文刊登在2008的《哈佛商業評論》上,號稱是 《哈佛商業評論》“有史以來”重印次數最多的文章。
他推薦的發現自我優勢的方法是這樣的: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去做某件自認為有優勢的事情,年末再來根據自己的表現給自己打分,如果你表現得如魚得水,那恭喜你,你就是這塊料。而如果是差強人意特別吃力的話,就別自我欺騙了,也許你這方面基礎太差,天分太差,沒有競爭優勢,也許換領域是更好的選擇。
用德魯克的方法,每年年末給自己一個總結,兩三年下來,我相信你就會很清楚自己擅長什麼,以及不擅長什麼了,進而就可以做出更好的選擇了。也許有人會說,這都是在說我擅長做的,我能做的,怎麼不問問我想做什麼?對不起,在成年人的世界裏,你想做什麼,也許並不是那麼重要的。就像上面說的,你必須得搞明白自己的現實問題和自己的優勢,不這樣做,就像你想從三樓往下跳一樣,現實會教訓你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例子,比如我很喜歡喬丹,我的一大夢想是去美國打 NBA,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我身高不到185,我目前為止花在籃球場上的時間還不足 100 個小時,我運球都不溜,那麼我把去美國打 NBA當做目標,那就有點像神經病了,要麼就是喝多了。
所以,很多時候對於成年人來說,要多問問自己擅長幹什麼,想幹某件事情,而又不擅長某件事,那就要小心了,因為,你很有可能在異想天開,避開這個領域才是聰明實際的選擇。
當然,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兒說他想去美國打 NBA,你是不能說他在說夢話的,因為他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那些素質和技能,他有很多彈性空間。而成年人的世界是殘酷的,你就像被逼上格鬥場的格鬥士,你只能打量邊上有什麼東西,也許是一把短刀,也許是一根木棍,手頭有什麼你就要盡力揮動起來……盡力去贏得這轉瞬即逝的生死搏鬥。格鬥士面對的是其他格鬥士的刀劍,而成年人面對的是房租,養家糊口,人生苦短……
那麼,成年人還有沒有可能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呢?有,但是也是有條件的。比如喬布斯十八九歲的時候的一大夢想是去日本永平寺禪修,但是被他的禪修導師乙川弘文阻止了,乙川弘文建議他在美國邊工作邊禪修。後來,喬布斯二十多歲蘋果公司就上市了,這個時候他已經是億萬富豪了,這時喬布斯是有條件去日本長期禪修的,只要他想,就可以。
我想,如果他在蘋果上市之後,再去鑽研禪修,以他的聰慧和資本,一定可以鑽研得很深很透,足以獲得巨大的成功。也許沒有後來的 iPhone 和 iPad,但是,也許會有一本深刻的禪修巨作,一個人成功之後,就更容易在下一個領域成功,也有更多機會去做自己想幹的事兒。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前文提到的馬斯克,這傢伙少年時代就是一個電動車狂熱分子,十幾歲的時候,他遇見漂亮女孩兒不是開撩:“你好漂亮,你的眼睛好迷人啊……”這類浪漫的話,而是:“你知道電動車嗎?”
這是一個電動車狂人,對吧?他大學畢業後打算去斯坦福讀個和電動車電池相關的博士以便於將來造電動車,但是,此時電池技術進展緩慢,而他又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窮學生,他如果埋頭搞技術,好的結果,當然是發論文有成果了,但是僅此而已,他依然只是一個窮書生而已。而如果是壞的結果呢 — — 極有可能三五年研究下來毫無進展,那他那時候可能三十了依然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窮理工男罷了,女友可能都會跟他提分手了……
但是,他看到當時互聯網行業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有些同齡人已經是億萬富豪了,而他自己又擅長軟體編程 — — 雖然是自學,他依然是一個技術高手,所以,他就投身軟體行業自己創業了,後來果然大獲成功,28 歲的時候就成了億萬富豪了!
而他之後再投資互聯網和電動車 — — 此時,他的資源足以讓他做他最想做的事情了,其結果是,現在他旗下的特斯拉電動車正在引領新能源電動車的潮流,幫助人類從對石油燃料的依賴中擺脫出來。
你看,有時候,不去做你最想做的事情,而是曲線救國 — — 利用你現有的優勢去獲得第一次成功,才是更實際理性的做法,這樣,你反倒有更多機會去做自己當初最想做的那件事情了。所以,對於成年人來說,最明智的方式就是利用自己現有的優勢,結合此時此地的機會,努力去獲得第一次成功,成功後會獲得巨量資源,這樣,你會更容易獲得下一次的成功。
還是回到我舉例的那個年度計畫清單吧:
1,開發一款下載量百萬的 APP軟體
2,寫一本暢銷小說
3,提高英語能力,英語辭彙量達到 5 萬
怎麼從這三個選項裏再精簡呢?既然我說了,我這一年最大的問題是事業和經濟問題,那麼,很明顯的,最明智的方式就是以自己的優勢去工作去掙錢。我掂量自己的實際能力,我即使英語辭彙量達到 5 萬,也不能靠此掙錢 — — 因為我知道自己的英語功底並不是那麼好,所以,提高英語這方面的事兒還是暫時放放,這個事兒也排除了。
寫一本暢銷小說,對於那一年的我來說也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我當時只是有一個作家夢,但是小說市場競爭激烈,我並沒有把握寫一部暢銷小說,因為就我當時的人生經歷來說,我好像還沒什麼值得一寫的故事 — — 對於一個剛入社會兩年的人來說,我還是一個沒故事的人,我又怎麼能寫出一個精彩的故事呢?
而我面對的實際問題來說,我非常想證明自己非常想掙大錢,所以,對於我最大的問題而言,寫小說並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因為很明顯,一個沒故事的人,寫出一個蹩腳的三流故事並不能算什麼作為或掙到大錢。
而開發 APP ,卻是我當時的激情所在,我也有自己的創業點子,這是我最想幹的事兒,而且這事兒我也能幹得了,我當時的開發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我當時幹的是iOS 開發,而我認識一個做Android 開發的朋友,他也有創業的想法,而且對行銷推廣有經驗,而且他已經拉到一個做律師的土豪朋友入夥,所以,我們幾個湊在一起,就可以組成一個不錯的團隊了。
所以說,開發一款下載量百萬的 APP,才是我最想幹的事兒,同時,也是能解決我當時最大問題的解藥。所以,這才應該成為我那一年唯一專注的核心目標。
從極簡的角度看,最好是把這個事兒作為我這一年生活的主要目標,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在這件事情上。等到解決了這個問題,那我就有錢有時間去幹諸如請個老師成為拳擊高手,找一個聰明可愛的女朋友之類的事情了,這個時候去幹這些事兒成功概率也更高。而如果不懂得精簡,同時做這麼幾件難事兒,其結果只能是: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沒做好。
那是不是說,除了開發 APP 這件事兒,我就別的什麼都不幹了?也不是,我的意思是,在這一年內,我的生活只有這一個焦點,以此事為核心,任何和這件事情起衝突的事兒,我都會儘量讓著這件事兒,這件事兒是優先順序最高的,時間和精力也是用得最多的。
如果生活只有這一件事兒,也未免太枯燥了,除此之外,你還可以為自己設定一項挑戰來讓生活變得更值得期待,和上面一樣,這件事兒,最好也是你想幹的,同時也是能幹得了的。比如我給自己的另一大挑戰是:增肌 10 斤肌肉。
我為增肌 10 斤這個挑戰做的事兒,其實並不佔用多少時間,一般是每天早上在家做半小時力量訓練,外加注意飲食多喝蛋白粉飲料罷了,僅此而已,很簡單,每天花的時間加起來也只是 1 小時左右罷了。
某天刷新聞,我看到了紮克伯格的年度挑戰,突然感覺我和他的理念不謀而合,他生活的主要目標,首先是管理好 FaceBook 這個巨無霸公司,毫無疑問,他會花大部分時間用在這個事情上,但是,除此之外,他每年新年伊始都要宣佈自己的一項新年挑戰,以保持自己的個人成長。
下麵是他每年給自己選擇的年度挑戰:
2012年,每天寫代碼
2013年,每天跟不同的人見面
2014年,每天寫一封感謝信
2015年,每兩周讀一本新書
2016年,跑步365英里……
這些挑戰,都已一一兌現。
除了主要目標外,再給自己設定一個次要的挑戰,可以讓生活更有動力,更有平衡性,也能保持自己的成長。當然,在時間安排上,我也會注意區分主次,比如,我會把 70%的時間分配在主要事情上 — — 比如開發 APP,另外 10%的時間分配在增肌 10 斤這個次要挑戰上,另外 20%的時間,就順帶做做其他小事情和休閒娛樂。
順帶做的小事情都是諸如下麵這些小事:
我依然會堅持學英語,我每天早上依然會用可哥英語之類的 APP 學 10 分鐘英語,我平時依然會聽聽英文歌作為消遣 — — 我相信堅持的力量,一天 10分鐘,堅持三五年,也很恐怖。我每天晚上依然會堅持寫10 分鐘日記,以提高我的寫作能力,隨著年歲增長故事增多,我相信我終有一天會寫出一本超酷的小說,誰叫我小時候有一個作家夢呢。而休閒娛樂,就是諸如和同事聚聚餐,和朋友外出約會等……
現實生活是問題成堆的,而且在這個到處是螢幕的技術時代更容易讓人欲念橫生……問題成堆,欲望多多,人就容易蒙圈,這種時代,更要記得事有主次,專注於主要目標,什麼都想要,是最愚蠢的,因為結果是你什麼都都得不到。
當然,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就像你不能只吃大米一樣,那一定會營養不均衡的,一天 24 小時只做一件事情,那也是不健康的,不然,肯定成為神經病……
所以,除了主要目標之外,你依然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能保持你個人成長的小挑戰,比如增肌 10 斤,或者每個月看3本書……但是, 記得這是次要的,不要為此而耽誤了最核心的目標。
另外,就像我上面舉的例子一樣,我依然會每天學幾分鐘英語,或者睡前寫寫日記,但是,這些事兒都只是順帶的小事,點到為止,不會花太多時間心力。如果這些事兒和主要事項有衝突,那麼毫不猶豫的,我就會犧牲掉這些次要的小事情,保住主要目標。
所以,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事情就是羅列出自己的目標清單,並結合自己最大的問題,再看看自己最擅長的是什麼,好好考慮這三個因素,逐一刪減掉那些不合適的目標,直到精簡出最核心的目標,並在這一年中都專注於它!
反例是目標多了精力分散,先不要說你能不能實現那麼多目標,你確定你能記住它們嗎?相信我,不要去設定自己都記不住的目標。而一個經過深思熟慮和精簡的核心目標,是更理性實際的,也是能給你帶來更多激情的,也是更容易實現的,這就是簡單的力量!
最後,我們再把減少目標這事兒歸納一下:
1,一年內,只專注於一個經過篩選的核心目標
2,再給自己設定一個次要的生活挑戰目標,以保持生活的激情。
內容節選自我的新書《少,就是多》,歡迎大家到這裡看全文:http://6tt.co/sfJn
2 notes
·
View notes
Text
石油比水還便宜?油價崩潰,創冷戰後最大單日跌幅, 沙特俄美石油大戰怒目相向,看誰先眨眼
以噩夢糢式開啓的2020年,人們每天都在見證历史。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只是背景,短短十天時間內,人們就看到美國四次熔斷,歐洲股市腰斬,全球資本蒸發上百萬億,到處都是"王炸"和"無底限"救市。
而這一切的直接導火索,是3月8日晚間沙特阿拉伯突然發起的石油價格戰。
原本3月"歐佩克+"限產協議到期,沙特、俄羅斯等國將協商繼續限產。沙特考慮到疫情沖擊,提議在原限產協議基礎上再縮減產能,以拯救原油市場。但俄羅斯不支持沙特深度限產,二者談崩。
沙特再次祭出屢試不爽的殺手鐧,宣布大幅增產降價,企圖迫使俄羅斯屈服。
這一不合作博弈,直接導致國際油價閃崩,布倫特原油(Brent)暴跌24%至每桶 34 美元,創下自冷戰結束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制造了"水比油貴"的黑色星期一。
3月9日,道指跌幅7.79%;標普500指數跌幅7.60%,觸發熔斷機制;納斯達克跌幅7.29%。石油巨頭沙特阿美公司(Saudi Aramco)一天跌去1.2個中石油市值。
油價崩盤曡加新冠疫情全球化蔓延加劇,再次引發史詩級暴跌。一周內,俄羅斯、法國、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及美國股指跌幅超過15%,十餘個國家股指觸發熔斷,美股跌入技術性熊市,債券、期貨、黃金、比特幣均遭重創。
沙特的"懲罰"
"兩家都缺錢,但不同的是,沙特想限產以抬高價格,但俄羅斯卻希望多賣,雙方的矛盾在這里。"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認為,這次俄羅斯和沙特不歡而散的最主要原因是利益出現分歧,以及試圖爭奪對油價的影嚮力。
石油價格戰被挑起後,國際油價不僅直線墜入4年來的最低點,3月9日開盤的各國股市也因此慘綠大跌:布倫特原油期貨大幅跳空低開,開盤跌25%,隨後跌超31%。WTI原油期貨開盤大跌逾22%,一度跌超30%,跌破30美元/桶的整數關口。
國際油價跌至約30美元/桶,是什麼概念?
一桶原油約158.98升,以WTI原油期貨價格30美元/桶來計算,換算之後原油價格為210元人民幣/桶。而同容量農夫山泉礦泉水的價格為635.92元人民幣,3倍於當前國際原油價格,是名副其實的"水比油貴"。
這也創下自1991年1月海灣戰爭以來,國際油價的單日最大跌幅。
當時,國際油價曾因中東戰雲密布被不斷炒高。但以美軍為首的國際聯軍迅疾發動名為"沙漠風暴行動"的猛烈空襲,重創了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同時美國政府又大舉釋出石油戰略庫存。因此,在戰爭短期化與國際原油供需無虞的狀態下,當年的國際油價一舉打破"戰爭炒作"預期,於一日內大跌34.8%。
然而此次油價暴跌,卻是另外一種原因。根據沙特石油部的官方說法,沙特石油之所以大幅折扣、大舉增產,其主要目的是"懲罰不願繼續配合OPEC減產的俄羅斯"。
俄羅斯原油產量位居全球前三,長期與沙特、美國並列為石油"三巨頭"。雖然俄羅斯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正式成員國,但其產能方針長期與OPEC的政策聯動,雙方自2016年開始同步合作,也因此被稱為"OPEC+"聯盟。
但在過去幾個月的產能談判中,莫斯科卻不再支持OPEC協商減產的"共同穩價"策略,雙方談判最終在3月6日以破局收場。俄羅斯方面也徑自決定:自4月1日起,俄羅斯將自由增產,不再與OPEC聯動穩價。
相關消息傳出後,國際油價3月7日也曾重挫逾8%。豈料沙特不甘示弱,隨後跟進加碼,甚至提前打出"折扣戰"(主要市場客戶售價下降20%)與"增產牌"(4月起每日重回1000萬桶以上的巔峰產能),過量供應的國際油價與全球股市因此墜入穀底。
產油國在石油市場的競爭,本質上是一個成本問題。在原油質量檔次相同的對手之間,只存在"誰更便宜"的競爭優勢。1960年OPEC的成立,正是旨在通過建立一個價格聯盟,來避免產油國之間的價格互殘。
按照OPEC過去的邏輯,當全球需求下降,那麼就應該統一減產,以維護價格。但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全球經濟蒙上陰影,沙特卻反其道而行之,宣布了30多年來的最大降價措施。
對此俄羅斯極力反抗。除了力主通過放任增長來"重整油價市場",甚至更直接把暴跌油價的戰略矛頭,對準美國的頁岩油氣產業。
頁岩油氣產業是特朗普刺激美國實體經濟的重要手段,也是美國實現能源獨立的最大功臣。近年來,美國還在積極謀求頁岩油氣出口。
俄羅斯為何拒絕
兇猛價格戰之初,絕大多數人的註意力都在應戰方俄羅斯身上。彭博社文章認為,沙特突然採取如此猛烈的手段,是為了盡可能快地給俄羅斯造成最大痛苦,從而迫使俄羅斯重回OPEC+的談判桌,並借此擠壓俄羅斯的全球市場份額。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宗商品策略負責人沃倫·帕特森(Warren Patterson)也持同樣觀點。他表示,俄羅斯放棄減產核心因素是減產擠壓了俄羅斯的市場份額,使得其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商的地位受到了威脅。"我認為,讓俄羅斯感到不安的是,盡管他們一直在削減產量,但實際上卻幫助美國頁岩油氣行業擺脫了困境,因此,他們想結束這一局面。"
這亦是俄羅斯談判代表一直強調的觀點。自從2016年俄羅斯與沙特聯合,並通過OPEC+的聯盟減產穩價後,國際市場的走向對聯盟產油大國並沒有明顯利多。每次只要通過OPEC+"減產穩價",石油市場份額馬上就會被美國惡意增產的頁岩油填補。也就是說,"減產"的失血都是OPEC+在扛,但"穩價"的利多卻都被搭順風車的北美頁岩油吃光。
路透社3月10日刊發的報道,也證實了這個邏輯。在俄羅斯拒絕減產引發油價暴跌以後,美國頁岩油產商從3月9日開始進一步削減支出,預計2020年夏季,美國頁岩油產出將下降至100萬桶/日。可見,在俄羅斯拒絕減產拒絕讓出市場份額以後,美國頁岩油反而停止了增產。
一位從事原油期貨交易的人士分析稱,與一般的商品貿易不同,原油市場簽署的大都是長期協議,一旦失去市場就很難再奪回來。對俄羅斯來說,一旦自己減產而沙特不減產,那麼一減一增之間,俄羅斯的原油市場份額就沒有了。
"不要盯著一時的價格,原油市場價格不是核心,市場份額才是關鍵,定價權才是王道"。該人士稱,如果俄羅斯當初接受了減產協議,美國頁岩油可以立即增產,占領原本屬於俄羅斯的那部分市場份額後,再與沙特一起拉升價格。"一來一回之間,俄羅斯減產的份額,直接成了美沙的盤中餐"。他認為,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只能被動應戰,保住市場份額。
值得註意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9日就石油價格戰問題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ad Bin Salman)進行過通話。3月10日,特朗普特別助理、白宮副新聞秘書賈德·迪爾在社交媒體證實,雙方討論了全球能源市場和其他重要地區及雙邊問題。
此番通話後,沙特國有石油公司、國際最大原油出口商沙特阿美表示,他們收到沙特能源部的指示,將公司的最大可持續產能(MSC)從1200萬桶/日增加到1300萬桶/日。
另據兩位彭博記者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特朗普與沙特王儲在電話中討論了當前石油市場狀況。其中一位透露,"特朗普致電沙特王儲的時間是在今早(3月9日)沙特宣布提高產量之前,這意味著特朗普與沙特王儲通話後,進一步加劇了原油價格戰。"
另一個版本
在俄羅斯,更多人將此視為俄羅斯最大油企、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總裁伊戈爾·謝欽的最終勝利。謝欽一直堅定反對俄羅斯和OPEC進行聯合減產,曾多次公開表示希望終止和OPEC的減產協議。
"俄油總裁謝欽、俄氣總裁祖布科夫,這兩人與普京一樣都是KGB出身,與普京關系非常密切,謝欽更是被普遍認為是普京和梅德韋傑夫之下的三號人物"。莫尼塔研究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認為,此次談判破裂可能也有一些個人因素在內。
站在謝欽的立場,退出減產協議意味著對於美國人的致命一擊:當前頁岩油成本仍遠高於傳統方法開採的原油,且前景依賴於昂貴的進一步技術研發,這使得一旦各國產能恢複,油價成功下跌,無利可圖的頁岩油只能暫時停產,甚至徹底退出市場。
另據俄媒報道,普京此前曾接見謝欽。在會面中,謝欽向普京直接抱怨俄羅斯參與歐佩克發起的減產協議。謝欽認為,俄羅斯石油公司目前的操作成本僅為每桶3.2美元,能夠承受價格戰。
謝欽反對減產協議在過去幾年中不是秘密,他甚至被視為該協議唯一的反對者。但在當時,俄方高層中持這種看法的只有謝欽一人,而制約普京決策的還有更複雜的地緣政治關系:配合石油減產,意味著俄羅斯將在與相關中東國家的外交談判中更有主動性。此事因此被擱置。
當前俄羅斯與OPEC+之間的減產協議締結於2016年10月,此後經历多次延期,而2020年4月1日則是目前協議的截止日期。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需求端多國經濟已經遭到打擊,未來市場預期低迷。OPEC的實際領導者沙特,在此之前已主動降低了本國產量,以彌補其他國家不合作造成的差額。
而俄羅斯國內的風向也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不願意再向美國拱手奉上大禮了。多位消息人士向媒體證實,會前莫斯科在退出決定上就已達成一致,這一次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的任務並非談判,而是通知全世界:俄羅斯不想玩了。
3月6日,雙方多年勉強維持的和平表象在五個小時的談判後宣告崩解:諾瓦克在會後馬上召開記者會宣布俄方退出談判,又過了幾個小時,沙特阿美就"打開水龍頭",推出了史無前例的減價促銷。
關於這一點,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鄧肯(Alexander Dynkin)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證實稱,克里姆林宮已決定犧牲OPEC+,以制止美國頁岩油生產商,並懲罰美國對"北溪二號"管線項目的破壞。
"北溪二號"管線是德國和俄羅斯的天然氣合作項目,也是縱貫歐洲西北部的能源大動脈。這是一條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可繞過烏克蘭把俄天然氣輸送至德國,再通過德國幹線管道輸送到其他歐洲國家。
從"北溪二號"動工前,美國方面就高度重視並不斷敲打歐洲各國,甚至宣稱"'北溪二號'會讓德國成為俄羅斯的人質",但歐洲各方不為所動。在被無情忽略了很久之後,美國參議院在2019年12月17日通過了《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內有同意對"北溪二號"進行制裁的內容,要求施工單位立刻停工,否則將對其進行制裁,包括凍結其財產,阻止其入境美國等。
消息一出,瑞士Allseas集團立刻投降,宣布退出北溪二號線天然氣管道鋪設項目。作為全球最大的海洋油氣田開發平台安裝以及管道鋪設承包商,Allseas集團負責的波羅的海深海段天然氣管道鋪設,是項目難度最大的一部分。Allseas集團的繳械,直接導致"北溪二號"管線陷入停擺,而在目前項目方沒有替代方案的情況下,只能暫時停工。
地緣政治博弈
"直接原因是俄羅斯與OPEC在減產協議上談崩。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沙特與俄羅斯在中東問題上的地緣政治博弈"。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說,只不過詭異的是,通常在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博弈加劇時,全球原油價格就會飆升,但這次卻是以雙方"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進行。
石油的生產和消費是分離的,但石油生產又集中於中東等某些地區。中東地區特殊的地緣政治構造,與石油這種戰略性資產綁定在一起,產生了複雜的化學反應。中東產油國多半嚴重依賴於石油,政治經濟結構比較簡單,往往陷入"石油詛咒"。
中東的地緣政治秩序並非內生,而是外界強加的。二戰結束之後,美國、蘇聯涉足中東,冷戰結束之後美國在中東地區獨大。特朗普上台後,實行"美國優先"方針,在全球施行戰略收縮,而俄羅斯則通過敘利亞戰爭,強勢重返中東地區。中東地緣政治秩序裂變,處於持續沸騰的狀態,已沒有穩定可言。
就最近而言,敘利亞戰爭朝著土敘戰爭的方向發展,俄土之間於3月6日達成了暫時的停火協議。伊朗問題持續發酵,加上伊朗國內疫情暴發,幾乎成為孤島。 而停火協議剛剛簽署,沙特就以俄羅斯拒絕減產為由迅速發動了價格戰。
"俄土協議直接刺激了沙特。"外界分析認為,一旦協議中涉及的M4和M5戰略公路全面打通,則什葉派天然氣管線全面打通。中俄土伊以該管線為基礎,就可以聯合搭建通往歐洲的能源管線,該管線主要以天然氣為主,其源頭是伊朗和卡塔爾共有的帕爾斯油氣田。" 如果這條管線建成,與沙特決裂的卡塔爾將實現劃時代的能源崛起,未來必將取代沙特在中東的能源老大地位,而與沙特在中東地區爭霸的死敵伊朗,也將全面崛起。沙特未來的處境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
《金融時報》認為,沙特的爆量增產與價格折扣策略,於戰略目的上確實有"威嚇俄羅斯"的宣示意味。畢竟如果無法在關鍵時刻嚇阻俄羅斯配合,未來沙特再要號令OPEC減產,其威信及影嚮力必將大打折扣。
不過也有人提醒,沙特此舉,要謹防重蹈1986年爆發的"石油過剩危機"。當年,在1973石油危機、1979伊朗伊斯蘭革命、1980年兩伊戰爭的一連串震蕩事件中,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油價景氣。但各大產油國隨後拼命搶市、惡意增產,於1980年代中期制造了"供過於求"的結構性危機。
當時,作為OPEC盟主的沙特,不斷呼籲OPEC成員減產未果,反而自己主動減產後,海外市場也被各國"增產搶市"奪走。历經多次談判無果後,沙特決定於1986年放棄油價穩定方針,並以產能百分之百全開的"灌油"戰略,玉石俱焚地重創了所有不配合穩定價格的產油國家經濟體。
這就是著名的"1986沙特梭哈"事件。這次事件,不僅觸發了國際油價長期走低、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逐漸回穩,對於國際戰略與世界历史,更引發了一連串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
長期的低油價環境,雖讓美國與日本的制造業景氣大好,但卻讓蘇聯經濟墜入穀底,加速了鐵幕解體與冷戰結束的節奏;同時,低油價的沖擊,一度讓富裕的沙特、科威特等阿拉伯產油國瀕臨破產,後續的債台高築與石油糾紛,更引發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後來的海灣戰爭。
小薩勒曼的野心
石油戰不是孤立的。在打嚮"油價戰爭"的幾乎同一時間,沙特國內亦接連傳出了一連串高度敏感的"宮廷政變"事件。多家西方主流媒體評論認為,挑起油價大戰與肅清王族的同步關系,雖然可能"只是巧合",但一系列"動搖國本"等級的震撼消息,令沙特舉國上下頗為不安。
3月7日,沙特阿美力度空前的促銷活動,甚至沒能博得國際媒體太多註意。因為前一天沙特首都利雅德發生的事情,搶占了全球幾乎所有媒體的頭條:兩位王室宗親、現任沙特國王薩勒曼的弟弟艾哈邁德親王與"前王儲"姪子同日被捕,罪名是忤逆叛國和政變。
3月16日,沙特政壇再次發生大地震,沙特軍隊再次出動,一口氣抓捕了298名沙特高官。其中包括20多名王子,8名國防部官員,29名內務部官員,3名上校,1名上將和1名準將,以及可以決定王權歸屬的兩名王室效忠委員會評審委員。
而這背後的操刀人,正是沙特王儲和實際控制人,現任國王的第8個兒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這位野心勃勃的王儲以其專制現代化的改革目標著稱,他試圖在維持王室統治的同時,給沙特以更為現代和開放的面貌,並鼓勵國內產業結構多樣化,擺脫石油經濟依賴。他的目標,是把沙特打造成阿拉伯與伊斯蘭世界心髒、全球性投資強國、亞歐非樞紐。
但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從石油交易獲得的收入必不可少。外界猜測,這可能也是本次與俄羅斯的談判破裂以後,沙特立即採取激烈反制措施的原因之一:王儲的政治成敗眼下完全系於油價,特別是,作為他主要政績工程之一,去年12月上市的沙特阿美公司的市場表現,對他來說至關重要。
小薩勒曼年僅29歲便出任了沙特國防大臣,掌管軍隊。對外,他一改鴕鳥政策,死懟伊朗,先是聯合其他阿拉伯國家,空襲也門胡塞武裝組織,造成數千人傷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再是制裁溫和派卡塔爾,斷交、關閉貿易和邊境,甚至出兵巴林叫板俄羅斯。
對內,小薩勒曼又作為總設計師,提出了改革計劃"沙特願景2030"(Vision 2030),解放女性就業、引進文化娛樂,壓縮宗教警察,大力推動世俗化。
自從親生父親薩勒曼於2015年登基以來,一路備受寵愛的小薩勒曼,不僅通過宮廷鬥爭打破了"兄終弟及"和王室效忠委員會的宗法,破格當上了沙特王儲,還在父親的支持下,至少策動了三次王族大清洗,通過大規糢逮捕、軟禁與"被消失",處理掉不少王室的叔伯同輩。
為了順利爭奪儲位,這父子倆當初"砸錢"搞外交的大手筆令人印象深刻。
2017年3月,81歲的國王薩勒曼訪華,帶了506噸重的行李,1500名隨從,包括10名部長、800名代表和25位王子,要求接入"一帶一路"。3月16日,兩國簽署了價值約650億美元的諒解備忘錄和合作意向書。
同年,沙特國王自建國後第一次历史性地訪問俄羅斯,當場砸下150億美元大單,普京大悅,回贈了一只珍貴的堪察加獵鷹。
也是在那一年,特朗普訪問沙特,簽下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軍售訂單,1100億美元。從此,小薩勒曼與特朗普女婿庫什納稱兄道弟,結為好友。
搞定了共和黨,小薩勒曼也沒忘了民主黨和華爾街。在他主導下,沙特先後收購了特斯拉、Uber幾十億美元的股權,還砸下數百億美元給了孫正義的"願景二期基金"。千億美元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其資本量相當於12.5個紅杉,是美國全部VC一年募資額的兩倍,讓硅穀的老牌風投們都黯然失色。
不過,沙特畢竟是一個政教合一、君主專制的國家,王子們掌握著大量政府職務和封地,再加上小薩勒曼要求沙特放棄極端宗教主義,遭到了神權和世俗政權的激烈抵抗,因此他在沙特,從未真正贏得一致支持。此外,也沒有跡象顯示,現年84歲的國王薩勒曼近期要移交王位。隨著王儲行動日益出格,他近期是否有武力奪權的計劃,一直都是外界熱衷猜測的焦點問題。
此次被逮捕的王室宗親,包括艾哈邁德親王與"前王儲"在內,全都是王族里曾爭奪過王位繼承權的敏感威脅者。在2017年被鬥垮之後,"前王儲"一派被長期軟禁,直到2018年才開始獲準出現在"非政治性"的社交場合。
但根據沙特王室的說法,過去幾個月內,"前王儲"兄弟開始秘密與外國人會面。他們曾執掌沙特內政部,並通過反恐合作在歐美各國廣泛結交人脈。據傳"前王儲"兩兄弟6日被捕時,正在利亞德郊區的沙漠露營獵鷹,但此處行程正是他們過去時常設宴招待外國友人的密會行宮。
誰會先出局?
截至目前,這場"價格戰"的走向尚算明晰:沙特與俄羅斯均公布了今年4月開始的增產計劃,普遍預期油價仍將繼續下行,兩國目前各有約5000億美元儲備可供調用,並都相信輸的不會是自己。
那麼,沙特的減價增產之舉會迫使俄羅斯重回談判桌嗎?"只有時間會給出答案"。荷蘭國際集團大宗商品策略負責人沃倫·帕特森認為,"俄羅斯的目的是對美國石油業施加壓力,盡管這可能在中期發揮作用,但會產生怎樣的長期影嚮尚不確定。"
帕特森表示,毫無疑問,沙特和俄羅斯是這場價格戰中的主角。至於兩國鬥法誰占上風,他認為,對俄羅斯來說,即便油價低於50美元/桶,也能實現財政收支平衡;而沙特則需要約80美元/桶,"從這一點來說,俄羅斯處於更有利的位置。"
數據顯示,沙特的年度財政平衡,建立在油價84美元/桶的前提之上,58美元/桶的石油價格意味著GDP6.4%的赤字,這使得沙特阿美的大促銷看上去像是慢性自殺。對比財政平衡基點為45美元/桶、央行還準備了應急方案的俄羅斯,誰離懸崖更近一目了然。
俄羅斯財政部3月9日重申,可承受每桶25~30美元的低油價,且持續6~10年。因為油價背後有俄羅斯主權基金(National Welfare Fund)做後盾,該基金規糢超過1500億美元,可以彌補因油價下跌造成的收入減少問題,因此不急於重回與OPEC的談判桌。
盡管如此,3月6日消息傳回當天,俄羅斯市場研究機構還是一片嘩然。"退出談判是一個大錯誤。"一位研究員直言不諱地向媒體表示,"增加的出口產量只能用於抵消價格虧損,俄羅斯在這種情況下完全無利可圖。"另一��業內人士則形容,考慮到沙特還有更激進的增產計劃,而其他產油國勢必各自展開競爭,此事"已經按下了啓動鍵"。
而成為局外目標的美國頁岩油廠商,的確處於極為脆弱的地位。據達拉斯聯邦能源局調查,對美國頁岩油業者來說,收支平衡的價格在每桶48~54美元之間,一旦每桶低於40美元,將對美國頁岩油產業造成毀滅性打擊。
捍衛美國石油和頁岩油氣產業,對於特朗普2020年競選連任至關重要。因為石油行業是得克薩斯州的主要產業和僱主之一,而得克薩斯州是總統大選中的關鍵選舉州之一。
按照高盛的預測,如果油價過度下跌或者跌到20美元區間,將給美國頁岩油氣產業帶來災難,並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導致數百萬頁岩工人失業,垃圾債券將遭到災難性拋售,而信貸面臨的極端壓力,將動搖整個美國金融體系的基礎。
"政府最近一直在考慮一系列能夠幫助頁岩油行業應對油價暴跌的措施"。美國能源政策顧問菲爾·弗雷格(Phil Verleger)表示,盡管針對沙特採取關稅方面的任何行動都極不可能取得成功,甚至行不行得通也是個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特朗普不會採取任何行動。
3月13日,特朗普表示,已指示美國能源部為戰略石油儲備購買原油,以支持遭受重創的美國能源業。《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政府官員的話說,美國政府和業界均認為,有必要經由外交手段穩定原油市場,正考慮一方面施壓沙特將原油日產量削減到"價格戰"前水平,一方面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
"我會在合適時機介入……嘗試找到一個居中的位置。"特朗普3月19日說。但對此,俄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予以拒絕。他於次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俄羅斯與沙特在原油市場"關系良好","不需要其他任何人幹預"。
更多的憂慮,其實集中在外部市場的不確定性上:俄羅斯當前拒絕進一步減產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相信新冠病毒疫情不會對全球經濟以及能源需求造成長期影嚮。但如果這一判斷最終被證明失誤,等待俄羅斯的將會是高達GDP總值4.8%的經濟損失。
"最大的問題是誰先眨眼"。U.S. Bank Wealth Management高級投資策略師Rob Haworth說,"我們也不知道病毒接下來會怎麼發展,市場非常擔心需求增長減弱"。
因此有觀點認為,如果油價進一步走低,俄羅斯也將無法獲得預期的經濟收益。"實際上,現在放棄減產是兩敗俱傷,雙方最終還得回到談判桌前。"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當地時間3月10日,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表示,此前沒有就減產協議達成一致,但並不意味著各方不能繼續進行合作,OPEC與非歐佩克產油國下一次會議將在5月或6月舉行。"我想說談判大門仍未關閉,這並不意味著未來我們不能繼續合作"。
對於俄方的這一表態,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在一份聲明中回應稱,"沒有跡象顯示未來數月內將會召開產油國會議協調原油產量"。沙特阿美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納賽爾(Amin Nasser)則表示,今年4-5月都將維持在提升後的產能水平,他們對30美元/桶的油價非常滿意。
雖然沒有排除合作的可能性,但俄羅斯顯然也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克里姆林宮方面稱,目前沒有計劃就油價與沙特以及OPEC進行聯系。而OPEC+原本計劃在3月18日舉行的聯合技術委員會電話會議,已經因沙特缺席而臨時取消。
從目前各方表態看,沙特計劃增產超300萬桶/日,阿聯酋準備將產能提升25%至400萬桶/日,加之俄羅斯的潛在產能增量,4月起全球原油產能將增加近500萬桶/日。如果再考慮伊拉克和科威特宣布的降價措施,市場將進一步陷入低油價沖擊下的供應過剩泥潭。
"我們從未見過像這樣的市場。"Commodity Research Group高級合夥人安德魯·勒博說,"不是說石油以前從未崩潰,但這次是供需雙方同時沖擊,足以載入史冊。"
美國黑金成分 日本藤素功效 持久液有效嗎
犀利士 必利吉 2h2d黑金版
1 note
·
View note
Photo
【脈輪詳解】喉輪——不生忌妒(The Vishuddhi chakra)
喉輪的位置在喉嚨部位。梵文中,Vishuddhi的意思是沒有比較之心。
與他人比較會心生忌妒而使喉輪閉鎖。若無比較之心並充分展現自我之各項能力、創意及獨特之處,喉輪則能開啟。
人們喜歡比較,總覺別人的成就勝於自己。因為無法忍受他人優於自己,就會心生忌妒,比較是因,而忌妒是果。
比較心或忌妒皆為無中生有,人們卻沉溺其中苦思解救之道。分析Vishuddhi 這個字就能清楚了解這個概念,梵文中Shuddhi 代表純潔,Ashuddhi則是不潔.Vishuddhi則是以上兩者皆非。意思是脈輪本無不潔,何需清理?人們因心生比較而使脈輪閉鎖,但其實比較心實為無中生有,純屬心中虛構。
一則小故事:
有位歌手加入音樂團體,巡迴世界演出。登台表演時,他決定先戴著黑色假髮登台唱歌,再換戴紅色假髮。上半場演出中,他輪流戴兩頂假髮。中場休息時,節目總監到更衣室裡跟他說:"先生,下半場的節目,你戴紅色假髮表演就可以了。"這人很驚訝問為什麼。總監說:"觀眾覺得紅頭髮的歌手唱的比較好!"
人們忙於做比較而忽略事實本質,要揚���比較之心才能看清事情的真貌。比較心是什麼?有沒有人能告訴我人常在哪些方面做比較?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經驗!
“外表美醜"每個人的審美觀都大相迳庭!還有呢?
“財富……名望……權勢地位……知識……健康狀況……"
人們常在金錢、知識、外表、健康狀況以及身份地位跟別人比較。想像把全世界的人,包括自己在內,依財富狀況由高到低排序。你覺得自己排在哪裡?
“大概排在中間吧?“
沒錯,連數都不用數你就知道自己排在中間。排在你之前跟之後的人都不在少數。
隨著財富狀況改變排名隨時都在變動。你可以決定自己是要因為比上不足而心生忌妒,或是謝天謝地覺得自己比下有餘!雖然你無從得知自己財富狀況排名為何,但這個比較的念頭卻在腦中揮之不去。一件實際並不存在、也不具實體意義的事,竟讓人如此困擾!
我進一步解釋所謂的不具實體意義指的是什麼。以我身旁的這個鐘為例,如果你想移開它,只需要把它拿到屋外就可以了,因為這個鐘有實體才能搬動。但是如果房間裡一片黑暗,你能把黑暗移出屋外嗎?你不能。但是你若引入光線,黑暗自然消失,因為黑暗並不具實體,無法任意移動。同樣的道理:相互比較其實毫無意義,只是人的心理作用。既然比較並非實體,人無法隨意移除,唯有透過了解才能克服,如同讓光入室,黑暗自然消失。
梵文中,maya 的意思是妄念。妄念因人而生,其實並不存在,卻總讓人困擾。比較之心也是一種妄念。
“上師,如果凡事能視而不見,能否不起妄念?“
並非如此。你們不應逃避,不願正視自己的妄念其實是逃避自我。而正視問題不受影響才是正確的解決之道。審視過自己及他人所擁有的而內心仍感富足,喉輪就會充滿能量。很多人常把"知足常樂"掛在嘴邊,但卻永遠不滿足。人唯有深入了解比較與妒忌其實毫無意義,才會對自己眼前所有滿懷感激。
滿足不能外求,唯有發自內心。如果深入探討人為何有比較及忌妒之心,你會發現其實一切都只是人的心理作用。
如果只有你一人在家,你覺得自己有房子、車子就夠了。你覺得當下滿懷心存感激及滿足。過了不久,你開車出門在紅燈前停下車來,發現有一輛奔馳車停在一旁……你念頭一轉,覺得自己車不夠好,即使不是改開奔馳車,也覺得自己該換部新車。幾分鐘前還十分滿足自己所有,現在呢?你有了新的慾望,別人有的你也想擁有。你並不一定喜歡奔馳車,只是想當奔馳車的主人, 只因為與別人比較心生忌妒,才會想要得到別人所擁有的東西。
你家裡可能從來用不到冰箱,可是鄰居買了一台,馬上你覺得自己也非有不可!你理直氣壯覺得自己極需要冰箱,其實沒有冰箱你也一直過的好好的,現在卻非要不可,都是因為心生比較!人們從不承認自己想要得到別人所得到的,雖然表面上總說不羨慕別人,但嘴上不說,心裡卻悄悄地起了變化。
一則小故事:
某人離家十年後,回歸故里。他跟朋友在家附近轉了轉。故鄉改變之大,令他驚訝不已。他跟朋友說:"故鄉繁榮了!一切與以前大不相同!"朋友回答說:"改變跟繁榮無關,只因為彼此妒忌!"
人總想勝過他人、追求他人所有,永不停歇。每當目標達成後, 總會有新競爭對手出現。人之所以苦苦追求,只因失去自我,注意力全在他人身上,從未回歸自身,每個人都是這樣!這樣的追求永無止境!外界的眼光、他人的情緒都隨時牽動著你,自己有如傀儡一般!
每次想要擁有某樣東西前,先坐下想想:是因為自己真的需要,還是只因為別人也有。每當慾望浮現,要能誠實面對自己而不去考慮自己身份地位。如果人在獨處時都無法放下身段,和他人相處更加困難。生前能忠於自己,即使身無長物也能心滿意足,含笑而逝。若終其一生只知追逐他人所有,即使有華屋美寓,死前還是會內心掙扎萬分,因為不能盡得他人之所有,心中難以放下。
耆那教的教義,相信人誕生之際,今生所需之食糧及精力也隨之降生。意思是說:人出生之前,上天已賦予人應有的能力來供其一生所需,但人卻用盡全力追逐他人所有,覺得自己一無所有而永遠不滿足。疲於奔命到頭來挫折萬分,這就是人痛苦的原因。
人的所需(needs)及所要(wants)兩者有所差異。所需終能以某種方式滿足,但所要卻隨時在變而且模糊不清,永無休止之日。滿足了一個慾望,還有上百個。人本性貪得無饜,總羨慕他人所有,想擁有一切。或許一開始不願承認,但仔細想想的確是如此。
人的想法十分微妙,而且任性而為,所以一開始不容易察覺自己為慾望驅使。舉例來說:你想到電器行買個電風扇,但在路上遇到一群朋友,他們想買別的東西。你突然覺得自己也需要些別的, 改變初衷跟他們買了相同的東西,結果沒有足夠的錢買電風扇!跟他人比較,追逐他人所有,結果只是自尋煩惱,因為人失去自我。人只需自我評估,不須遵循他人的標準,因為這不但愚蠢, 而且危險。
一則小故事:
在印度有些地方,有人以訓練猴子維生。他們用手中的棒子來戳猴子,猴子就會遵循他們的指示。他們揮舞著棒子大叫:"跳舞,快跳舞!"猴子就跳起舞來。他們接著叫:"翻跟斗!翻跟斗!"猴子就翻起跟斗。猴子只是依棒子的指令而行動。
因為有比較的心態,人的生活受到支配。比較的結果會左右人的行動,使得做事並非出於自己需要,而只是想跟人一較長短。因此比較之心一日不停歇,慾望也無休止之日。人終日汲汲營營永無止境,因此即使贏得一切,也不知如何放鬆享受眼前所有,並從中得到滿足。人生到了某個階段,即使從名利的爭逐中勝出, 也得不到一絲滿足,只是更覺匱乏。這是因為人只知道滿足物質慾望,卻忽略了自己內心的需求。這種匱乏發自內心。人們可能因為有所領悟,轉而尋求精神的滿足,但可能為時已晚,不能體會而感到沮喪。
問題在於人們不知道自己欠缺什麼,不知道自己做人的準則何在,或是不知不覺中偏離了準則。以我切身的經驗可以確定,上天隨時降福於人。人原本福慧滿盈,卻因為不知足而對眼前所有絲毫不覺。人永遠貪得無饜,只因覺得他人擁有更多,因為比較成為一種習慣,不懂把握自己的原則過著知足的生活。
一則小故事:
某人在林中苦修,希望神明能現身。神明終於現身,問他有何求。這人欣喜若狂,對神明說:他本是地主,如今卻一無所有.他希望能再次富有。神明同情他的遭遇,答應他明天他從早到晚,跑步所經之地,都歸他所有。這人高興萬分。第二天一早,他天還沒亮就開始跑。他用盡全力的跑。接近中午時,飢餓來襲,他卻毫不在意繼續的跑。傍晚時分,他又渴又累,但想起隔壁的地主有良田千畝,有錢鄰居的臉在腦海中浮現。他精神一振,所以他繼續跑。日落前,他一陣頭暈腳軟,卻又勉強走了幾步。黃昏時他已腳步蹣跚……最後氣絕倒地。
我們都是如此生活,終日汲汲營營不肯稍作停歇,想想自己所為何來。只因人人爭先恐後追逐慾望,我們便參與其中。香卡拉大師生動的描述這種情形是"thatha kim,thatha kim…"意思是"下一個,下一個"。人總在尋找下一個目標,不停的追逐。
另一則小故事:
山塔在自家門前哭泣,朋友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說:"我嬸婆死了,把全部的財產都留了我。"朋友聽了有些疑惑,就問他說:"你嬸婆年紀大了,而且她把財產都留給了你,你有什麼好哭的?"山塔答說:"你不懂,上星期我叔叔死了,也把財產留給我。"
朋友不解,問說:"這又有什麼好哭的呢?"山塔繼續說:"我叔叔死前一個星期,我阿姨死了。她也把財產留給了我。"朋友納悶的問說:"山塔,告訴我,你到底難過什麼?"山塔回答說:"你有所不知,嬸婆是我最後一個親戚,我再也沒有其他人的遺產可繼承了!"
這故事有點誇張,不過很能反映我們的生活。我們隨時都想從生活中有所得,所謂的愛,只不過是討價還價。人之所以相互比較, 是因為對自己以及眼前所有不滿。你們可以試試花一天的時間想像自己如果看不見會是如何。試著閉上眼睛做事,只要幾分鐘就能發現生活變得窒礙難行。其實要不了一天,只要幾分鐘就能發現其中的困難。張開眼睛重見光明後,人們不只鬆了一口氣,甚至會因此感謝上天!
你是否因為自己的視力而心懷感謝?可能從來沒有吧。因為你以為眼前所有都是理所當然.你以為世上一切都應歸你所有,所以不停找尋下一個目標。我們做所有的事,都包含三個階段:實際行動(doing),結果(having)以及過程(being)。只求結果而沒有享受過程,是人們做事時感到痛苦的原因。因為做得再多再快,也不及慾望形成的速度。每每努力滿足一個慾望後,卻有更多的慾望隨之而來。
不要覺得凡事完成之後再享受成果,這是不可能的.今天轉眼即逝,做任何事應該要能體驗每個當下,這才是正確的態度。生活的體驗不容延遲,每一刻都要帶著慶祝的心來享受生活,刻不容緩。人們終生汲於名利,想留到老年再來享受,但轉眼已是遲暮之年。人們只知道追逐名利,卻忘了享受生活。
人們常說:過程比結果更有樂趣。但有所追求時,會覺得結果再重要不過.但目的一旦達成,卻又覺得結果不如之前想像中重要。如果人了解自己真心想要的是什麼,就不會前後自相矛盾。
瑪哈契大師曾說:心生妄念,雖渺如草芥,若不可得,亦重若泰山;既得之,雖有泰山之重,亦敝如草芥。
會有如此的心態,皆因心存比較。人對所見之事,都有追逐之心, 也肆意追求。我並不是要你們放棄所有的慾望,只希望你們不要有比較之心。要能誠實面對自己。追求任何事,要清楚自己的動機,不要只是跟尋他人的腳步。
上師,如果不比較,怎麼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
比較可分兩種:有建設性的比較以及沒有建設性的比較。建設性的比較是藉由觀察別人成就,了解自己欠缺之處,以增進自我知識,學習如何把事情做的更好。其實這並不算是比較,而是增進知識或實際經驗。最重要的是,看到別人的成就不會心生忌妒或其它不好的感覺;而沒有建設性的比較,見不得別人有成就,見不得別��享受,或容貌出眾,或擁有財富,學識,地位。自己也想擁有這一切,因此汲汲營營追逐別人所有,忌妒由此而生。
世上一定有人比你傑出。你不是世上最好的工程師,或是最快的跑者,或是最天才洋溢的畫家。但是你做這些事的樂趣並不因此稍減,除非你覺得別人比你更樂在其中,樂趣才會減退。一但你覺得自己不像他人一樣樂在其中,不安和忌妒就會產生。
貧窮本身對人並不造成困擾,但是一旦覺得自己貧窮,就會心生困擾.人們本可過著安樂的生活,但因覺得自己貧窮而不得安寧。這想法從何而來?因為看了別人所擁有的而心生比較。因為比較而自尊受損,像是個碰傷的芒果。
一則小故事:
有兩家店對街而開,賣的東西一模一樣。兩家店競爭一向激烈。其中一家店的主人每天都把一個招牌立在店門口。招牌上寫著:成立於1929年。對街的老闆在店裡看見了,隔天在自家店門口也立起招牌。寫著:每日新鮮到貨,絕非存貨。
如果只知道跟他人比較,表示對自己信心不足,只是大腦下意識做出的反應,而不是出於理智的思考。人的大腦儲存所見之事, 隨時可做出反應,卻不見得合乎邏輯。透過理智思考,能看清事情本質,再下決定。如果無法發掘自己內在的潛力,對自己不夠了解,自然會失去自信,而開始追隨他人的腳步。
佛祖曾說:物不孤生。如果在一個新的行星中只有你一個人,你會覺得自己是高是矮,是美或醜,是富還是貧?你什麼都不是,你只是你自己。這是世上的通則。每個人都與眾不同,你能把獅子跟馬放在一起比較嗎?或是把人跟花鳥大山相比?人既能欣賞自然之美,何不欣賞他人的成就?人看似相似,卻各有不同,各有天命。只要專注於自己人生的道路,所有的當下都能感到滿足,而不需在意他人的人生。
一則小故事:
某人在漆黑的鄉間小路上開著車,路旁一盞路燈也沒有。為了安全起見,他決定跟著前面的車。兩輛車間隔一定的距離。突然前方的車停了下來,這人撞了上去。"你停車的時候怎麼不打燈!"他氣得大叫。前一部車的司機把頭伸出窗外說:"我在自家車庫裡也要打燈?"
專心做自己的事,才會持續進步。想增進自己的能力,你只需要跟自己比較,也只需要戰勝自己,不是他人。跟他人比較只是浪費時間,影響自己進步。
另一則小故事:
某人參加1000公尺賽跑。跑完前200公尺,他回頭看到其他跑者在他之後,得意的繼續跑。跑完500公尺,他又回頭髮現自己保持領先,高興的繼續跑。最後幾公尺,他又回頭看了一眼,最後贏得比賽。
如果這個人不要回頭,只是專心跑快一點,他的成績可能會好的多,甚至創下新紀錄。人生也是如此,如果能全神貫注求自己進步,不在意他人,我們能充分發揮潛力。可是我們總是左顧右盼而未發揮自己潛力。
自己獨處時,想想一生中花了多少時間和他人一爭長短。我猜你們可能花了大半生在比較跟忌妒上,這比其它事更能耗費心力, 因為你的腦子動個不停,忙著弄清楚別人是如何得到一切。腦子火力全開卻因為這些不必要的計算,弄得自己精疲力盡。比較跟忌妒容易使人耗盡心力。
人們總說要省水省電,節省汽油,卻從沒想過要節省自身的氣力, 或是把力氣用在對的地方。人們對自身的能量毫不在意,只因看不見自己充滿能量。外在的能量消耗有具體的形式,所以容易觀察。但對自身的能量卻恣意揮霍,卻又回過頭來抱怨自己力氣不夠。如果將力氣用在自我成長,成就會不可限量,除了得到成長還能享受自在的生活。
人在比較時,總會挑剔自己的短處或表現最差的部分,這是問題癥結所在。為什麼要如此的苛責自己?人不需要凡事自我中心來突顯自己,但可以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與眾不同,就不會再苛責自己。
一則小故事:
有個國王為了要在權勢上勝過鄰國,去拜訪一位大師以求得神助。國王坐在大師面前,說明此行的目的。上師耐心聽完後告訴國王,花園裡有一株玫瑰以及一株萬年青,能敎會國王該有的道理。
國王到花園裡,對著兩株植物卻參不透上師說的是什麼意思。他回到上師面前問說:"上師,我不懂你的意思,這兩株植物能敎我什麼?"上師帶國王到花園裡向他解釋:"這兩株植物比鄰而生已有多年。萬年青還是萬年青,玫瑰還是玫瑰,它們各司其職,欣欣向榮,花開茂盛。如果萬年青像人一樣,就會不時跟玫瑰花比較,忌妒它贏得眾人的目光。如果玫瑰花像人一樣,也會忌妒萬年青可以自在生長,不受人攀折之苦。
大師說:"世上最大的神力,就在其中。"這兩株植物如此茂盛, 只因能全心生長,絲毫不去理會其它植物。同樣的道理,如果把精力放在跟自己比較,你會突飛猛進;如果一直回頭張望,懷疑自己到底進步多少,你永遠不會相信自己真有進步。保持內心平靜,不受打擾是很重要的。如果執著於跟他人競爭,只能有短暫的平靜;目標一達成又開始下一項比較,心中不再平靜。內心不受打擾,才會自在。如果會受他人影響,表示自己內心有障礙, 對自己認識不清,需要仰賴他人才能得到平靜。
人們將自己的弱點及缺少自覺歸咎於社會。社會並不具有實體, 就像人們把天空當做盡頭,但天空也不具實體。生活唯有不停成長,退縮只會招致滅亡。人對自己不夠了解才會怪罪他人。一旦執著於追逐他人所有,就會陷入爭名逐利之中。比較和忌妒只不過是嘗試在自己的生活中追逐他人的夢想。
真正的成就在於體認到眼前所有的就是自己的願望。運用智慧能幫助人看清自已其實擁有一切,竭盡心力想實現的或許其實只是他人的慾望及妄念。
人們習慣仰賴外界的成就,才會起了比較和忌妒之心。人們之所以尊敬你,只因為你取得具體成就:學位、選美比賽頭銜、公司任命、出版報告、銀行存款……這些都是社會用以評定人的標準。首先要知道你並不需要別人幫你打分數,你只需要運用自己的智慧自我評量。當然你可以善用成就來服務人群。但在取得外在成就前,必須先成就內在。外在的成就或許能讓人立刻名利雙收,但內心的成就才是永恆的。
全神貫注保持清醒,在參予外界事務時像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不受周遭一切的干擾。集中心神,使內在的智慧持續增長來指引你做事的方向,平靜的觀詳成果,你的表現會更為優異。自然而然你不再受外在成就所支配,內心安定充滿喜樂。找到自我是讓你擺脫無盡的比較和忌妒的唯一方法。
今日的社會裡,有多少成功的生意人,面臨所謂的成功憂鬱症。他們雖已贏得所有成就,實現所有的夢想,但是他們還是不滿足, 覺得內心空虛。他們會開始懷疑自己汲汲營營,所為何來?驅使他們追逐名利的強烈慾望已不復存。他們會困惑不已,經營事業的那份��練頓時黯淡無光。因為他們只知爭名逐利卻毫無自覺, 沒有時間省視自己,沒有自我探索。所以他們一停止追逐,或是突然無力追逐,必須回歸自己時,卻發現自己無法自處。這就是憂鬱或疾病的成因。
你如果得了成功憂鬱症,有三種治療的方法。一是藉由藥物治療,不過卻可能上癮而導致憂鬱更深。二是自殺,但這只是逃避現實。三是藉由冥想,觀詳自己而找出解決方法。真正有智慧的人會選擇第三種方式。自我探索能幫助你跳脫憂鬱,內心出了問題,卻向外尋求解決方法是不智的。你長久以來忽略了自己的內在,所謂的憂鬱,其實只是你內心的召喚。
所以大師們會一再傳授你們許多技巧,讓你們做任何事前先專注於內在。如果你正處於事業的巔峰,這樣的道理你可能會不屑一顧。因為你精力充沛可以面對外在環境的挑戰。一旦你的精力開始減退,才覺得什麼地方出了問題,而這正是大師們一再想要提醒你的。
世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臨終前有許多親密的人圍在床前。其中一人問他如果他能再活一次,會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每個人都以為他會說他想成為更偉大的科學家。但愛因斯坦卻說:"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選擇當個水電工。"
愛因斯坦覺得他為世界帶來真理,但他的人生卻是一場空。他在臨終前幾天回顧一生,發現自己只執著於外界的事物,卻未真正了解自己的內心。所以他說如果人生重來,希望自己能當個平凡水電工,而不是科學家。
即使你正處於巔峰,也不要讓自己過著機械化的生活。這對有靈性的人來說十分容易。但對追求物質的人來說卻極為困難。不停的比較和追逐,會使你成為一部機器。你大部分的生活過的毫無意識,從早起刷牙到上床睡覺,你就像個設定好的機器人一樣工作而不自覺。無疑的你對於工作十分嫻熟,卻少了享受工作的樂趣。你偏離人生的目的,因此內心覺得疏離。
如果常保自覺,你不只工作更有效率,做任何事都能更投入而感到滿足。因為你就像是個小宇宙,伴隨外在的大宇宙一起運行。你的根基若穩固,會感到自由自在;如果根基不穩,你隨時擔心自己會垮下來。生活中帶有自覺,不只能增進工作效率,也能讓你的內心不再迷失。
現在我們來談談忌妒。
你們已經知道忌妒源於比較之心。我們不能忍受他人在某些方面表現傑出而心生忌妒。有很多的原因讓我們心生忌妒。舉例來說,你看到某人比你美貌,你無法忍受,你覺得忌妒別人的美貌是很正常的事。
先要了解一點:上天是個藝術家,不是工程師。如果祂是工程師, 會把每個人造的一模一樣,會讓每個女人看起來跟世界小姐一樣,祂也會讓每個男人長的像布萊德彼特一樣英俊。
但是上天是藝術家,不是工程師,祂讓每個人都與眾不同。
每個人有自己的美。不管你用什麼標準來衡量美,美是沒有絕對的標準,全憑一己的想法跟認知。想想看:電影明星夠美了吧!但你能想像明星喝茶的德性嗎?你有你的美。如果只是羨慕別人的外在,內心會起衝突,造成人格分裂。你開始討厭自己。
不會打量他人的人,內心有一種美跟天真,相信上天所賜給你的外貌。只有失去信心的人才會沉迷於那些所謂"改造身體"的荒謬作法。如果你完全接受自己,你會流露出一份優雅,這比所謂的美貌要好的太多了。
外在的美貌跟內在的優雅全然不同。外在的美貌可藉由許多輔助方式達成。在現代社會裡,你可以藉由美容產品,整形手術及其它的方法獲得美貌。但你必須要有極大的自信和一顆平靜的心, 才不再羨慕他人的容貌。而全然接受自己的身體,你才能展現那份優雅。如果能全然的欣賞自己,所展現的那份優雅,會讓身旁許多所謂的美麗人物為之遜色。你因此領導流行。
我第一次來美國時,海關的官員問我穿著這身橘色的袈裟,人們怎麼會專心聽我講道。我告訴他們,給我一個星期的時間,我會讓這種穿著在美國蔚為風行。一個真正的領導人,要全然接受自己,若能接受自己,就能與眾不同,內心會有無比的自在與自信。原先對自己外表沒有自信,也會轉變為全然的自若及優雅。
接受自己的身體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覺得別人的身體或身材比你具吸引力,你的身體跟心理便產生了距離。我看過人們在牆上掛著男女模特兒的照片,或努力運動想要有模特兒般的體態。要知道如果你覺得別人的身體比較美,你和自己的心就產生了距離。不知不覺間,觀察他人身體的行為,對自己產生負面的影響,我們因而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覺得身體是我們的負擔。
對我們而言,我們只是寄住在身體裡,因為厭惡自己的身體,我們從不親近自己,注意力始終停留在別的地方,因此我們的內心持續不安,隨時可能會情緒爆發。工作時你長時間處於易怒的情緒,不要以為是你周圍的人導致你如此。
人們跟我說:"上師,我的員工效率極差,所以我才發脾氣。"
其實這並不是你生氣的真正原因。你身體無法放鬆,造成你不安易怒。這個原因極不明顯,所以人一般很難察覺。
你一直想改變身材。但要了解身體是上天賜給你的禮物,對自己的身體不滿意,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上師,你的面孔每次看起來都不一樣。是我自己的想像還是你的相貌真的有改變?“
你們要知道,我本性因為無我而自在。我一切順其自然,就像流水一般自在,你們也能從我的臉上看出,所以我的相貌時時在變。當我們講到眉心輪時會介紹什麼是無我的境界。
“上師,我們要如何克制內心的佔有欲及忌妒心?“
你會問這個問題,表示你的領悟又多了一層。要了解:人不能彼此佔有,想佔有對方,其實是將對方物化,把對方當成沒有生命的東西,因為這樣才能夠佔有對方。清楚了解這一點,就能擺脫佔有欲跟忌妒心。
把每個人都看成一條流動的河,享受對方帶來的一切。有誰能佔有河流?伸手想要攫取全部的河水,這不是很傻嗎?同樣的道理,人不能彼此佔有,只要單純欣賞對方,就不會心生忌妒。
你會了解,佔有欲是人們內心極為深沉而復雜的心態,而且過分擴張。如果想佔有對方,只會讓對方痛苦。你將所有的想法投射在對方身上,對方所有作為,必須符合你的想法,對方覺得受限,瀕臨人格分裂。在你面前他不能做自己,這樣的關係稱不上真正的感情。如果你真愛對方,讓他自由,不要想佔有對方。這樣才能擁有一份真正的感情。這樣的感情是建立在於愛和信任之上,別無其他。愈想依附對方,愈容易失去。只要單純的愛著對方,不要給對方牽絆。
��想起一則故事:
南印度一個偏遠而民智未開的村落裡,住著一對老夫妻。有一天,村里第一次舉辦市集。老先生到了集上,看著市集裡賣的東西。他拿起一面鏡子,鏡子裡的影像嚇了他一跳。他這輩子從來沒見過鏡子。他把鏡子買回家。不時拿出鏡子看上幾眼,在老婆沒發現之前,趕緊收起來。老婆終於注意到,有天趁他不在拿出鏡子往裡看。她氣的大叫說:"我就知道他有了別的女人!"
因為佔有慾和忌妒心,人們的想像不止於此。但想像常與事實不符,如果停下來仔細研究一下自己的忌妒心,會發現一切毫無根據,而且毫無必要。當然你可能會說:上師,我的先生或太太盯著某人看,我怎麼能一聲不吭?如果你的先生或太太盯著某人看,只要正視問題保持清醒,而不是作出不理智的舉動。
如果能帶著自覺,審視自己的忌妒心和占有欲,你不會受限於無謂的想像或情緒,而能以正確的角度看事情,做出行為合宜而正確的決定。光是叫自己不要忌妒別人,是無法擺脫忌妒心的。唯有帶著自覺,正視並了解忌妒的成因,才會有所幫助。
要克服忌妒心,必須先了解忌妒從何而起。分析忌妒的想法及情緒從何而來,運用智慧,解構忌妒形成的過程,再反其道而行。如果能了解忌妒心其實是無中生有,你會意識到忌妒別人是再荒謬不過,只會讓人痛苦萬分。擺脫忌妒是人生一大解脫。不要因為心生忌妒,而歸咎於忌妒的對象,你不會因此而得到解脫。歸咎於對方其實只是想掩飾內心的傷口。也許能擺脫對特定事物的忌妒心理,但仍是會對其他事心生忌妒,這純粹是酸葡萄心理,只是轉移目標而已。忌妒的標的並不是癥結所在,要克服忌妒,是需要從自身做起。
要記得:你如果急於擺脫某種情緒,這種想法對自我成長毫無助益。不要只是一味抵抗,愈是抵抗愈會激發這股情緒。你叫自己不該忌妒,忌妒心就會越強。所以與其叫自己不要忌妒,不如期望自己對所有的人都保有一份熱情。避開忌妒這個字眼,或是否認自己有忌妒情緒並不能幫助你克服它,而是需要以正面的態度來面對。與其逃避自己的妒忌心,不如全然接受。愈是逃避,妒忌心愈強。
要了解忌妒並不是人的本性,而是社會的影響所致。只要相信妒忌並非人的本性這就夠了。自然而然你對自己的忌妒心能一笑置之,而不會身陷其中。能對忌妒一笑置之,表示能察覺自己心生忌妒而置身事外。既然能察覺自己的情緒,要克服也就容易多了。
如果能將世間一切,看做是上天的一場遊戲。所謂的妒忌心,也是遊戲的一部分.既然是遊戲,就不是真的。客觀看待忌妒心而不身陷其中,自然就不受其影響。如果能了解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與他人比較對你已失去意義,也不再心生忌妒。只要記得上天博愛萬物,對萬物平等視之。
上師,歷來許多導師一再教誨我們,愛是不忌妒。凡事要深入了解,不抱持批判的態度。為什麼我們還是無法領悟?
你的問題包含兩個層面:
我們若能了解大師的信念,努力改變自己,我們就能領悟大師教誨的精義,而感受到喜樂,但是我們卻只著重大師的個人特質。我們應該重視的是大師的教誨,以及所提倡的哲學。如果只重大師個人特質,會全然誤解大師所傳遞的訊息。
要了解:如果能遵循大師的教誨,在靈性方面會有所成長;若只是著重於個人特質,你有的只是宗教狂熱。宗教狂熱份子只會製造紛亂並長久處在紛亂爭端中。
不管是克里希納神的薄伽梵歌,穆罕默德的可蘭經,還是耶穌基督的聖經,所要傳遞的訊息都相同。只是表達方式不同,不論信奉哪一門宗教都無妨,但如果你只是迷戀這些導師的個人特質,而不能領略他們的教誨,或是覺得克里希納神比薄伽梵歌來的重要,你只會替自己跟別人帶來麻煩。如果克里希納神跟耶穌基督有機會見面,他們一定會擁抱對方;但是如果是克里希納神的牛遇上耶穌基督的羔羊,可能是一場混仗。
每種宗教的追隨者都想傳遞和平,都宣稱自己所信奉的宗教哲學是最好的。結果呢?不但沒有傳遞和平,卻讓人們更加分裂。強迫他人接受你的和平主張,爭端由此產生。正因如此,人類幾百年來宗教問題日益複雜,而忽略宗教本身想傳遞的訊息。這些精神導師因為出於對人類的慈悲而降生世間,但人們卻忽略了這項本質。
另一個層面:如果每個人在聆聽了大師的教誨後,開始身體力行而不是相互指責,或是等待所謂的好時機才開始,事情自然會有所轉變。舉例來說:我告訴你們要愛護花草、動物、樹木、關愛他人。你們如果把我的話放在心上,應該立即身體力行,而不是等到良辰吉時才要開始,到時候只怕你早已把我的話忘光了。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論走在路上或是在自己家裡,都要善待自然。有人走路時習慣順手攀折花木,你可以停止這些舉動,以更多的覺知和愛來看待生命,從擁抱自然開始,你必能樂在其中,心懷感激,而不會心生忌妒。
你來聽演講,可能買了或讀過我的書,稱讚我是個傑出的演說家或是不以為然,或是建議朋友來聽我的演講,而你卻還是維持以往的做事方式。你期待會有什麼改變?要了解,我不要你替我廣為宣傳,只希望你能身體力行。
聽聽這一則小故事:
某人到非洲度假。有天他正在後院散步,有頭獅子向他撲過來。他趕緊蹲低,結果獅子掉進附近的樹叢裡。第二天,這人又去散步。獅子再次攻擊他,他又低下身來,結果這次獅子落進更遠的樹叢裡。又隔一天,這人站在屋裡往外看,想看獅子躲在哪。他驚訝的發現,獅子正在練習跳低一些。
如果能善加應用所學的知識,你會從生活中成長。如果只想單純學習,不會有任何實際作用。如果你只想收集各類知識,只會平添回憶,而不會充實內在。所有學得的知識都應該用於自我成長, 否則你就像個流動的圖書館。我曾見過有人飽覽群書,參加各類哲學講座,說的頭頭是道,卻欠缺實際經驗。他們就像別人的參考書,他們讀書卻未能充分擷取書中涵義。一旦有人問起,就把自己讀到的知識,一股腦吐出來,這又有什麼用呢?
只有提升自覺才能幫助自己以及他人,你需要的是身體力行。關鍵不在於將你所學用於取得外界成就,而是用於提升自己的自覺。了解所謂外界的成就不過是些假象,你真正需要成就的是你的內在,外界的成就只是次要的。
聆聽大師教誨,要能充分領略。大師所言,皆為真理。探索生命, 就像是探索一片濃密的森林。但手邊的燈如此微弱,這燈光就像是你的理解力。就著微弱的燈光,你看到前面幾呎,就以為所見的就是事實,科學家就是如此,而能創出一套理論。過不久他們向前推進幾呎,靠著燈光,看見了更多。於是他們推翻之前的理論,創出另一套理論。
要知道昨是今非的事必然不是真理。科學家運用他們的理解力探索生命,想像手邊有支手電筒,能照亮整片森林。當你可以看清森林的全貌時,任何時候你都能清楚解釋。一支手電筒就能照亮整片森林,這就是悟道。悟道時自然能有此體會。
大師所言皆為真理,不同的大師表達方式或許不同,但體驗卻是相同,藉由親身體驗,你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領悟。如果只是仰賴知識,你只會學得更多的學問,不要只是空談,要把你所知化為切身體驗。
在大多數印度偏遠鄉村的茶店裡,這樣的景象隨處可見,店裡每天有些固定的顧客,談論世上最偉大的一些哲學。眾神之首、宗教領袖、政治人物都被詳加討論,連村里間的瑣事也不例外。對世界欠缺秩序及紀律一事也詳加解析。高談闊論後,這些顧客喝完茶臨走前不忘交代一聲:茶錢隔天再付!
連茶錢都付不起的人,就坐在茶店前的長凳上,把報紙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對讀過的每件事都要評論一番,報紙編輯可能都沒有他讀的透徹。這些人花在茶店前長凳的時間,可能連長凳都坐穿了。這些人只把時間都花在看報議論上,卻不願花一點時間來實踐。至少你可以把我說的話放在心裡,試著體驗話中的真意。不然你就跟茶店裡的人一樣。他們把長凳都快坐穿了,而你們也只是把腳下的坐墊磨穿。
問題在於:我們常常在聽到一些至理名言時,覺得對同行前來聽講的親友再適用不過。暗自希望他們能了解箇中涵義,正因如此你自己卻忽略了這些訊息。我在演講時是在對著你們每個人說, 即使台下坐了幾千人,我所說的話皆適用你們每一個人,要試著了解這一點。我說的每句話都蘊含著我想傳遞給你的能量。所以在聽講時,不要覺得一切與自己無關。特別是夫妻一起來聽講的, 我說的一些事反應出你們的現實生活時.夫妻雙方都覺得對方應該好好聽一聽。最後兩個人都沒有收穫!
人天性喜歡累積財富及其他物質享受.到了某個時點發現有些東西是金錢無法換取,於是追逐財富的腳步慢了下來,開始收集訊息或增加學識永不停歇,他對訊息越來越渴求.不再追求財富或學識的人,開始追求真理。如果懂得內省自己,你只會問一個問題,而這是你真正想知道的,如果這個問題能得到解答,你會因而頓悟。
有個人問我:上師,神是什麼?
我慢慢改變話題,問起他的家人以及工作。我們談了近兩個小時.在這兩小時中他完全沒有提起他最初問的問題。談話結束時我跟他說:你一進門就問了我一個問題,我沒有回答你,因為我知道那不是你內心真正想問的。如果問題發自內心,不會輕易遺忘, 非要追根究底才罷休。
有人自問自答卻又想知道我的答案為何,目的只是想從我口中得到支持。人們問問題,其實只是為了得到訊息。得到訊息後,自鳴得意而誤解了求知的真義。人們重視訊息本身多於訊息背後所蘊含的真理,而無法領略大師教悔之的真理。
人們問我:上師,我們若停止與別人比較,是不是表示我們要放棄一切,追求心靈提升?
大多數人認為我勸人們停止與他人比較,停止追逐名利等等就是要人們放棄世間的一切,追求心靈提升,尤其是在我們談到喉輪時,人們會有這種感覺。追求心靈提升並不是放棄一切,而是要有深入的自覺,你自然而然就會減少狂熱的慾望,回歸到基本的需求,你會有更多的精力來滿足你基本的需求,而能內省。
毫無疑問的,外在世界應履行的義務還是要進行,你要維持生計, 但在做這些事的時候要有自覺,而一些不必要的消遣自動就會能省則省,你會更清楚人生目的為何。所有的妄念或因襲他人而來的慾望,都是恐懼衍生而來。了解這一點,所有的忌妒心、比較心、狂熱、慾望,都能完全轉化為充滿喜樂的能量。
一則小故事:
有位大師跟門徒走到河邊。門徒驚訝的問說:"老師,我們要過河嗎?"老師平靜地答說:"是的,我們要過河。不過別把腳弄濕了。"
信徒並不了解大師話中的涵義。大師想說的是,追求心靈提升就像是橫渡海海人生,卻不沾溼己足。就像池塘里的蓮花,生於水中,卻靜植水面。追求心靈提升並不是逃避人世間的一切事務,要了解這一點。追求心靈提升就像是人生的重大工程。大學裡教導各類工程,頒發證書,好讓你以腦力維生。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心靈提升這項人生重大工程,它能讓你在物質世界中得以釋放自己,就像生於水中的蓮花。
心靈提升,讓你學會過緊湊而充實的生活,卻不會侵犯到他人。你學會不以知識為出發點,而是以寬闊無瑕的視野,來看待生命中的奇蹟,卻不會因此而產生比較、忌妒、慾望等妄念。你學會遵循自然的運行,而能體驗那份和諧的力量,同時也能回應你內心的那份喜樂。
心靈提升讓你學會以一顆遊戲而感激的心,包容生命的一切。你由衷享受每一刻而不再受外界及情緒左右。你歡慶生命的任一刻而不需任何理由。心靈提升點燃你內在的智慧,讓你表現更為出色,喚醒你的自覺,而讓你進入更深層的意識中,讓你將慾望昇華成愛。由擔心轉為好奇,從謬誤回歸真理,由痛苦中超脫得到喜樂,由滿心忌妒到頌揚他人。
人們以為追求心靈提升需要特地排出時間。從我剛剛所說,你會發現其實並不需要。需要特地抽出時間的人,其實不是追求心靈成長,而是宗教信仰。宗教因為儀式需要而得另外安排時間。但追求心靈成長跟頻率或時間長短無關,而是攸關生活質量。你有心追求真理就足夠了。即使你將時間花在做其他的事,都像是在認真的冥想,而你終能得到心靈成長。
在工作上、與家人相處、或人際往來上,自然都能有傑出的表現, 而不會因為忌妒或跟他人比較而影響你的能量投入。你會容易的融入各種環境,在任何地方、跟任何人相處都覺得自在。到任何地方都像在自家一般。你能突破自己心理及身體上的限制,而與自然融為一體。
問題在於:人從儀式中得到滿足,儀式為他們帶來安全感,所以人們樂在其中。人們對儀式背後所蘊含的意義一無所知,但是參予儀式讓人們得以滿足自我。儀式是複雜的,而人們對複雜的事總覺得挑戰性十足。人們帶著心裡的疑惑向我尋求解決之道。如果是在聚會所裡,我會跟他們說:"我會幫忙。"然後建議他們到榕樹下坐一坐。聚會所裡的那棵榕樹是能量聚集之地。不過人們對於我的提議並不感興趣,只問我他們該舉行什麼儀式,事情才能好轉。
如果我跟他們說要繞著榕樹轉108圈,他們會做的很起勁。繞榕樹108圈,對他們而言是種自我的滿足,覺得自己這麼努力一定會從中獲利。我們對宗教的認識都是由此而來。即使在宗教儀式中, 我也見過人們彼此競爭。如果鄰居在某個廟裡,獻上某種特別的祭品你第二天也如法炮製,儀式的重點何在?是神明還是鄰居?你這麼做就表示你完全不了解宗教的意義。
有人以自己造訪過許多聖地為榮,將自己去過的廟宇一一列出, 身邊的人聽到了馬上想努力贏過對方。你有沒有想過:造訪過那麼多的聖地,你的自我還是頑固不堪!而你的喉輪還是封閉的!你造訪聖地,只是為了能更進入內心世界而擺脫忌妒,比較等情緒。但你卻一再的錯失重點,只是為了外在的認同。
我看過人們在神前頌讀經文,才讀了幾行就把女傭叫來,問她事情做好了沒。再讀了幾行又翻書看看還有幾頁才讀完,這就是他們跟神親近的方式。更有甚者,同一本經文連續念了21天,因為他們曾許下願望。他們會很得意的跟親朋好友炫耀,自己完成如此艱鉅的誓願。
這些人做所有的事幾乎都是為了跟他人炫耀,而使得他人起了比較之心。如果你真心想要舉行儀式,只要帶著誠心,覺得與神有緊密聯繫,你甚至不會跟人談起。如果想要舉行任何宗教儀式, 堅定和誠心是最重要的關鍵。要以最大的誠心來參予儀式。宗教儀式有上百種,該遵循哪些?其實不需疑惑,只要選定任何一種,全心去做,因為你的這分堅定,你會受益良多,與儀式本身無關。
還有,不要尋求速成結果。今日的社會裡,每個人都要立竿見影, 就像即溶茶、即溶咖啡。大多數的人都覺得別人的祈禱應驗的快多了。所以儀式一個接著一個,這些都毫無意義。人們比較一切, 連宗教儀式也不例外。若你堅持目前正在做的事,保持信心。對於其餘一切保持開放的態度,事情就會自然而然發生。
在舉行儀式時試著了解儀式背後所蘊含的意義。你可以適當調整自己的心態,而不會執著於儀式本身。宗教儀式並不是為了賄賂神明而做的交易。不像銀行存款可以挪為己用.也不是為了跟他人競賽,看誰做的比較多。停止任何的比較,去感受自己那份強烈的動機。
我想起一則故事:
三個人一起創業。他們決定請神當合夥人。他們同意不管賺了多少,都要拿出1%給神。他們開始營業,利潤比預期高出許多。他們面臨了一個難題-真的要分這麼多給神嗎?
第一個人提議:"我們可以畫個圈,把錢往上灑,落進圈裡的錢就獻給神;圓圈外的,就歸我們自己."
第二個人提議:"不,我有個更好的主意。我們把圈畫大一點, 再把錢往上灑。落進圈裡的錢歸我們自己,圓圈外的就獻給神。"
第三個人說:"聽我說,反正神在我們之上。我們把所有的錢往上灑,神要多少就拿走無妨。落下來的就歸我們所有。"
我們想要什麼就向上天行賄,一旦願望實現就把上天擺在一邊,一直到我們有下一個願望,我們一向如此。
上師,既然我們談到宗教儀式,你能告訴我們宗教儀式過程跟冥想過程有何不同?
宗教儀式是很明確的。一切井然有序,你知道何時開始,何時結束,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做這些事情的目的何在等等。宗教儀式從開始到結束,你還是你,整個過程讓你很有安全感,所以才會廣為流傳。任何事只要有確定的形式,流傳的特別快。
冥想呢?首先,冥想跟宗教儀式比起來簡單的多,讓人懷疑是否真有幫助,人們常問我為什麼在聚會所裡舉行一些宗教儀式。我告訴他們:如果我說在榕樹下坐著冥想就夠了,你們會相信嗎?如果我沒有把神像擺出來,人們會願意到一個除了榕樹以外空無一物的聚會所來嗎?大概只有我會坐在榕樹下打坐。
為了幫助人們探索自己內在,我必須要先讓他們了解心中紛亂之處。不然我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我必須用人們能接受的方式。人們看到神像立在榕樹下雀躍不已,卻絲毫不知即使沒有神像, 榕樹周圍其實就是能量聚集之地。榕樹本身即充滿能量,榕樹雖然靜默,卻是活力十足。
其實你只要在榕樹下打坐就已足夠,不需要做太複雜的事。每一片樹葉,每一根枝枒都在跟你對話。如果你潛心敬拜神像,你會愈來愈能感受到在你跟神像間有一股無比的能量。你在很多方面,都會感受到神的存在。神不只是神像上,也存在萬物中,你跟萬物都能建立聯繫。
冥想時,即使你滿懷誠心,結果卻是不確定的。你的個性可能有所改變,或完全脫胎換骨。這樣聽起來好像風險很大,像是一場賭博,你開始有所轉變,這種轉變雖是你所一直追尋的,卻也讓你害怕。
宗教儀式讓你有安全感,成為每天例行慣例.這種固定模式會為你帶來滿足,而你卻不需做任何改變。藉由冥想,你的自我開始動搖,而這讓你感到害怕。你經過多年訓練所建立的信念竟為之動搖。你覺得自己走上一條陌生的路徑,而心生恐懼。
冥想時,你的自覺力提升。你想像中的限制其實是社會加諸於你,這種束縛也開始慢慢瓦解。冥想會一步步帶領你,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社會對此一無所悉而嚴加提防。它一直存在你內心深鎖已久。你可能幾世前就在找尋開啟的方法,卻又慶幸自己從未開啟。這就好像牛脖子上綁了繩子,只能在幾公尺的半徑活動,牛到處走動,逐漸熟悉環境。繩子放鬆了點,牛活動範圍大一點,牛這次走的更遠,又更聰明了些。繩子也越放越長,牛的智慧跟自覺都見長,總有一天能重獲自由。
人也是如此,人所受到的限制,跟自身的意識有關。愈是清醒, 享有的自由愈多,而意識也隨之提高。所以關鍵在於你是否願意轉換你的能量。這是唯一的方法,你有所轉變,社會卻說你偏離正軌,你因此心生疑惑。
這時你只能鼓足勇氣,對自己跟上天保持信心,繼續堅持下去。這時任何的書籍或講座,都不及一位真正的大師能支持你,幫你自立。在你追求心靈成長的過程中,不管遭受社會打擊,或是覺得自己違反主流,大師會扶持你,鼓勵你堅持下去。
你脆弱時需要鼓勵,大師會適時的鼓勵你、提醒你,讓你再次昂首闊步。每當你步履踉蹌,大師就是你的支柱。藉由大師的協助, 你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得以發掘自己獨到之處。但這並不表示你依賴大師,這是常有的誤解。
人們以為生活中必須要依賴他人。這就好像你要去某個地方,正試著找路。如果你是獨自一人,你會在好幾個地方問路。有時候有人指錯了路,你還得重新找起。用這樣的方式你早晚會到達目的地,也許你得花不少的時間但終究到得了。但如果你有地圖或是嚮導,你能直接到達終點而不會浪費時間。難道這表示你依賴地圖或嚮導嗎?並不是。這只是捷徑而已。同樣的道理,大師就像嚮導一樣,不只知道路途,也到過你要去的地方而願意指引你方向。
如果只有誠心,你要很努力才能達成目標。如果除了誠心,還有勇氣,你已經向目標邁進一大步。只有在你不再左右張望,專注於自身,或不再跟他人比較,才會有勇氣.堅持自己的道路,需要有堅定的勇氣。要有如此堅定的勇氣,必須全神貫注在自己身上而不與他人比較。
社會等著將你帶回熟悉的模式裡,帶回習慣承受的痛苦中,帶回那條已有無數人走過,幾乎被踏穿了的路徑上。走回頭路多麼容易!幾乎不費任何力氣,但追尋心靈成長卻需要勇氣,因為那是一條鮮為人知的路。我說的不是一般的勇氣,而是全然的勇氣。
帶一般的珠鍊並不需要勇氣,但帶大師給予的念珠則不然。我把念珠送給想要佩帶的信眾,這念珠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幫你儲存宇宙間的能量,就像是充電器一樣。在你陷入低潮時幫你充電,但社會大眾卻將佩帶念珠看成出家或禁慾的象徵,卻不曾了解禁慾的意義為何。社會大眾對已成家的人佩帶念珠加以譴責,但若神像帶著念珠,他們卻歡喜的頂禮膜拜。
我有很多的年輕信眾告訴我他們的家人對於佩戴念珠的反應。人們祈求得到能量,卻又想逃離,問題在於人們覺得人跟神的差異太大,而不能接受人也有神性。我告訴你們,不管你相信與否,人皆有神性。這也是喉輪的基本意義,發掘自己的獨到之處及無窮的能量。
人愈有勇氣,社會對你的影響自然會減少。如果缺乏勇氣,社會的影響力凌駕於你。一切都存乎於心,你退讓幾分,社會的影響力就又添了幾分,所以不要歸咎於社會的壓力。人永遠有選擇, 但是因為缺乏勇氣,寧可選擇追隨社會腳步,選擇隨波逐流,相互比較,彼此競爭,最後歸咎社會,這再荒謬不過!
記住,人永遠有選擇!只要聽從自己的覺知,就有無限的可能。如果眼前有無限的可能,你因為不習慣開放的思考,而覺得無所適從。你習慣在限制中思考,現在你再也沒有任何限制,卻開始焦慮起來。你覺得自己好像走錯地方,現實似乎難以承受,你有不安全感,想重拾過去的想法以及那種熟悉的感覺,想當初周圍的人說自己走錯了路,卻聽不進去,現在覺得自己真是大錯特錯。
你對這一切改變抱持懷疑,無法確定什麼才是對的。生活不再安定,你無所適從,覺得自己像是沙漠中的棄兒一般。這時你要相信上天常在我們身側,你必須更有勇氣,對上天有信心,順從上天的安排,一切都能迎刃而解,信心能增加勇氣。
除非做重大的改變,不然你將無法有所突破而成長。大多數的人因為缺乏勇氣,內心的種子尚未萌芽,就已凋零。我們總以為只要播下種子就會開花結果,其實一點用都沒有,種子必須破殼才能成長。同樣的道理,人遭逢巨變或做出重大決定才會有所成長。
所有的冥想技巧,只是為了讓你心中的種子萌芽。你一旦有所突破,個性也隨之轉變,原先在意的事已不再重要,只有能滋養你內心的事才算重要。你的態度有所轉變,風采也大相迳庭。雖然你的風采與眾不同,卻有種自然的吸引力,你由內在散發出光芒,引發他人深深的好奇心。
只需拋棄過去一切,改變自會發生。過往一切只會將你一再帶回到熟悉的模式,深深地束縛著你。如果你聽信他人之言,只會讓自己受牽絆,要下定決心,堅持改變的心,堅信改變會帶來喜悅。這會是你最大的考驗,考驗你能否堅持全然改變自己。堅持下去直到自己徹底改變並臻成熟。
宇宙間充滿能量,每個人的心中也是。追求心靈成長是把宇宙間的能量跟你內在的能量連結起來。你個人的意念跟宇宙間的意念相結合,你會因此有所領悟。但若只想追求領悟卻無法下定決心,並不會有任何改變。尋常的念頭只能算是種貪念,並不能驅使你完成目標。要下定決心才有實現的可能。人們對心靈成長認識不夠深入,只能做泛泛之談而容易有所誤解,但卻以為自己已完全了解,問題因此產生。
追求心靈成長是種科學的過程,讓你對自己的身心靈能有更透徹的認識。如果你沉浸於心靈成長中,外在世界的一切已不再重要。外人看來會以為你放棄一切,但是你知道並非如此,只是外界對你的影響已逐漸消退,你不再沉迷於妄念中。
在我們課程中,我曾問過有多少人認為我在催眠。近八十個人裡面有三個人舉手。有位女士嘲笑身邊舉手的女孩。我問這位女士:"為什麼要嘲笑她?她很誠實的舉手。"我相信一定有多人想舉手卻又不敢,不知道我會怎麼說,所以只有3個人舉手。
我告訴他們,我並沒有催眠大家,而是讓大家從沉睡中醒來。舉手的人其實感覺到內心妄念的消退,可是他們已經習慣有妄念而覺得不安。問題癥結在於人們學得真理,領悟漸生,但恐懼也因此產生。以往因為無知而安逸生活,如今卻安逸不再。要知道你心中的無知消退幾分,對上天的體認也就加添幾分。
你在呼吸之間都應該更有自覺,唯有如此你才算下定決心,感念上天。如果你內心仍是固執不堪,假裝自己還在摸索,你只是在欺騙自己,不要以為你騙得過別人。追求心靈成長,內觀是第一步,下決心徹底改變意義十分重大,你會有所自覺。但改變之前, 你的理智會替你找各種藉口,讓你無法自我提升。
一旦你決心改變,外在的一切都變得無關緊要。無疑的,外在事物不會消退,但是你不斷在進步,超越外在的影響力。你亦可從中觀察其他人如何戒慎恐懼,不敢踰矩。決心徹底改變是最困難的部分,一旦下定決心,你已經完成大半的功課,其它的你只需要順從上天的安排。
你一旦決心改變,做所有的事都是在冥想。不管你是在走路、說話、唱歌、跳舞、或只是換衣服,都是冥想的體驗,都���提升自覺。你只需要內觀就會發現,外在世界其實空洞無物。你一旦開始內觀,就是很大的進步,真正的開始改變。在這之前,你滿口理論,想說服自己或別人,而自己還在摸索。日復一日,你只是越來越困惑,越來越缺乏決心。
你開始了第一步,就已經戰勝自己。戰勝他人十分容易,只需帶上武器,或是藉助你的好口才就能讓對方一敗塗地。但戰勝自己需要勇氣,喉輪跟戰勝自己有關。你若開始內觀,就已經戰勝了自己,當然在外人眼中,你並沒有不同,只有你看到自己內在的轉變,知道自己智慧見長,你周圍的人可能無法體會你內在的喜悅,不要試著說服別人。你內在有所轉變,你可以跟想法接近、可以談心的朋友分享你的感受。但如果你的朋友對內在追求嗤之以鼻,你跟他分享經驗只是彼此折磨。
順其自然接受自己的改變,不要因改變而沾沾自喜,也不要逃避, 讓改變為你帶來能量,讓你臻於成熟。如果只著眼於眼前的改變, 只會讓自己到某種階段就滯塞不前,而無法徹底轉變。所有的體驗都在告訴你:你在探索自己,就像是路旁的標示一般。但是你會抱住路標不放,跟自己說已經到達終點了嗎?你不會。
所以不要執著於眼前的改變,繼續向目標前進。當你做好準備能拋開外在世界的種種,用心生活,能不相互指責或苛責自己,能了出於內心才是自然的表現,你���然能心意堅定而全心投入。還有,如果他人要你證明你確實有所體驗,大可不予理會,你個人的經驗純屬個人私密,他人無法體會。你與他人分享其實已經打了折扣,而他人也不一定盡信,反而說你自我迷失,要你用邏輯的方式解釋一切。
內心的體驗是無法用邏輯解釋的,上天也是超乎邏輯的。如果邏輯能解釋上天,邏輯反在上天之上,而這並非事實。所以只要放輕鬆,感受內心的體驗,如果有人質疑你,用成熟的態度一笑置之,繼續你的內心旅程。有時候一個微笑,能勝過千言萬語。
一些悟道的偉大導師,都曾體驗跟上天交流的那種無比的喜悅。人們要我分享我自己的體驗,但我必須說這是個人極為私密的體驗,無法用言語表達。我可以引領你們該如何體驗,但我如果解釋個人的體驗,就會顯得庸俗不堪。不過我可以向你們保證,只要你內心充滿熱情,你一定會有所體驗。大師的保證對你來說應該有一定的力量。
你不需任何理由,內心就有喜樂。人們見你毫無理由就高興起來,可能以為你瘋了。人們以為所有的事都有因果關係,即使喜樂也不例外。對他人而言惟有外在因素才能帶來內心的喜悅。藉由以上所說來回答你們對冥想跟追求心靈成長所提的問題,你們可能覺得我們偏離了主題,其實不然。開啟喉輪能讓你自我成長,發現自己獨到之處,藉由全然的自覺,了解到比較跟忌妒其實毫不必要。只要能記住我所說的話,藉由我話中所帶給你的能量,來改變你自己,你的內心會有奇蹟發生,你會徹底的改變。
我們之前的討論,你們已經了解比較心跟忌妒純屬想像而來。現在我來解釋一下喉輪以及它所蘊含的能量。
我們內在蘊含的能量,可分為三種層次:
第一層的能量是出於理智,用以應付從早到晚每日的生活所需。第一層的能量如果耗盡,但卻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我們會覺得疲累不堪而暴躁易怒。
第二層的能量為備用能量。在面臨緊急狀況時,情緒波動,備用的能量因而啟動。好比你走在路上,有隻狗追著你,你嚇得要命。結果呢?你跑得比平常快得多,不是嗎?就算累的要命,腳動都不能動,但如果突然有狗追著你,你會有不知哪來的力氣拔腿就跑。這就是備用能量,會受情緒影影響而啟動。
第三層的能量是內在的能量。我們內在有無限的能量,卻從未善加利用。藉由冥想可以開啟並感受這股能量。不管你相信與否, 這三種能量和你緊密相連。喉輪則是掌握較高層能量的關鍵。
我在遊歷時發生了一件事,說給大家聽聽:
喜馬拉雅山上有個美麗的村落叫艾洛瑪。村里有個小聚會所,裡面有幾座簡陋的小屋,供冥想的人使用。這個村子唯一的問題是老虎經常在夜間出沒。我在村子裡停留一段時日,每天花很長時間冥想。村里自成系統,聚會所的負責人一旦發現老虎來襲會敲鐘警告。所有修行的人就各自回到小屋中,緊閉門戶直到有人招喚為止。
有天晚上,大家正在冥想,突然警鐘響起,我們各自回到小屋裡。第二天,聚會所的負責人來巡視大家是否無恙。他發現有座小屋緊閉,屋裡的修行者從窗口叫喚請人幫忙開門。大家跑到小屋門前試著推門,卻怎麼都推不開。最後有幾個人從窗口爬進屋內。意外的是這個修行者用大石磨抵住門口,所以老虎才推不開門。我們合力將石磨推開,百思不解這個修行者怎麼能一個人就能把石磨搬到門口.我們問他是怎麼辦到的。他說:“我聽到警鐘響起,嚇得趕緊搬起石磨,抵住門口。“
這就是所謂的備用能量。平常他絕對舉不起這個石磨,所以危機過後他一個人才搬不動。備用能量會因為內心恐懼或起了慾望而啟動。舉例來說,如果有重要會議要參加,你會覺得累嗎?你不會。你反而生氣勃勃,想參加會議的慾望使得你保持活力充沛。
喉輪是開啟這三種能量的門戶,但你卻毫無所悉。因為長久以來你未善加運用自己的能量。這就好比船隻停靠在港裡的防波堤,如果船靠岸太久,航行起來會大打折扣。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很久沒有啟動第三層內在的能量,忘了自身原有的能量,冥想可以幫你開啟。
如果你保持喉輪開啟,你能在外在世界有所成就,也能探索內心。如果你的自信心極低,或心生忌妒,喉輪會因而閉鎖。缺乏自信其實是忌妒的另一面.愈是忌妒他人,自信心愈低。缺乏自信或妒忌心皆因比較而致。缺乏自信的人,覺得自己不具神性。但事實是人人皆有神性,所以不要跟他人比較。
你必須感受喉輪中蘊含較高層次的能量,藉以發掘內在無盡的潛能。喉輪就是能量所在,我們必須有覺察的心,才能感受能量由內散發出來。我在喜馬拉雅山遊歷時,常步行很長的距離。剛開始走時,我把腳步放慢,集中精神在喉輪。慢慢的我能加快腳步, 走的毫不費力。經過一段時間,我的身體開始規律的運作,自己好像旁觀者一樣。用這種方式我能走很遠的距離。
食物及運動只能增加第一層的能量。人們普遍誤解只有食物能帶來能量,其實不然。食物只是能量的來源之一。西藏的瑜珈行者從不進食,只靠飲水維生。我在喜馬拉雅山上有近六個月的時間也是如此。我從太陽、水、空氣中得到能量,這是瑜珈修行的方式。藉由這樣的苦修而觸動內心,得以悟道。
如果跟他人比較,你會忘記自己的內在,但那才是你無窮的能量所在。惟有發掘你自身的潛能,才算觸動了你內在的能量。
上師,如果我們不忌妒,我們是否已克服我們個性中的缺點?
當然是的。如果你的愛不帶一絲憤怒或忌妒,你已經大有進步。但要保持這份自覺,繼續努力。不然很容易回復舊有的下意識舉動,經歷以往所有的情緒反應。守住這份新的的自覺,繼續往前。你會發現眼前闢出更多更好的道路任你探索。不要停滯不前。人最大的危機在於獲得些許體驗後就因而自滿。
大師絕不讓門徒停留在現有的體驗中,他們會督促門徒繼續努力,才能有進一步的探索。曾經對上天的意旨有所領悟的人,常在追尋心靈成長的過程中有所停滯,覺得沒有其它值得追尋的事,而停下腳步。你們不應該有這樣的想法。在你真正擁有最終的喜樂之前,你隨時可能跌回原點,所以要謹記在心,持續增加你的自覺,才能有更深一層的領悟。
大師的工作其實繁瑣的很!要盡心盡力照料你們每一位,觀察適合每個人的成長方式,帶領你們成長。你們每個人都因經歷生活的種種,變得無知而愚昧。大師必須讓你有所體認,將你們喚醒!
記得一件事,生命有很多選擇,但只有一種是最適合你的。運用你內在的智慧,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如此你能從中得益。如果你只是左右張望,沿用他人的選擇,你會迷失原有的自我。
一則小故事:
一個偏遠的村莊里住著一個老太太,正準備打掃房子。門突然打開,有個年輕售貨員走了進來。他看到老太太說話語氣十分興奮。他跟老太太說,他有很多精巧的工具能幫她打掃房子。老太太說:"可是"售貨員打斷老太太的話,從袋子裡拿出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堆在地板上。售貨員叫老太太等他做示範。他拿出一樣工具解釋說:"你知道這是什麼機器嗎?它一下子就能把灰塵清光,也很輕巧,非常適合您這樣的年齡的老人家使用。我示範給您看!"老太太試著告訴他:" 可是"售貨員又打斷她:"只要告訴我插頭在哪就行了。" 老太太終於把話說完:"可是,村子裡還沒有電。"
我們要從生活中找出最適合我們的選擇。如果我們清楚這一點, 就能安心成長。但是大部分時間裡,我們只是沿用別人的選擇, 所以不快樂。如果我們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們會漸漸成長。即使偶有挫折,也只是讓我們學聰明些,運用智慧行事, 並從中得到體驗。
如果只是追尋別人的腳步,你的內心毫無所獲,不會有所成長, 也許會有物質上的反饋,但你的心卻像一灘死水。只有內在有所成長,才是真正的進步。不要執著於外界的爭名逐利,把這些追逐當做遊戲一般參與其中。為了生存,物質反饋有其必要性,但只是次要的。你的內在要有所成長,在參與外界生存遊戲時才能有所依歸。
如果學會運用自己的智慧,你會發現跟隨他人其實毫無意義。因為內在智慧漸生,你會了解到每個人其實是跟自己比賽,而不是跟其他人。真正的比賽是發掘內在無窮的智慧,哪還有餘力和他人比較。人生需要不斷的發掘內在的智慧。所以我常說,人生應著重過程,而不是結果。當智慧漸增,你會有更多的喜樂。人生的遊戲也能更得心應手。所以放下比較的心,開始探索,才能真正成長。
喉輪是高層能量所在,喉輪中的能量得以開展,你會發現自己有無窮的創意,源源不絕。內在的本質改變,做事的效率也相對提升,你做任何事都更有效率及創意,而結果也更好。你對生活中所有的事,都能滿心喜樂,你的財富自然會增加。拋開比較的心,回歸自我,發覺那份極致的喜樂。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