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逆差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sinoeurovoices · 5 days ago
Text
川普用關稅將亞太地區拱手讓給中國
在川普總統的「對等」關稅攻勢中,亞太地區受到的打擊最大。 儘管暫停了90天徵收關稅,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等高度依賴貿易的發展中經濟體仍然面臨川普施加的最高稅率。他還威脅要對富裕的貿易夥伴——日本、韓國和澳洲——實施相對低但仍很嚴重的懲罰,這些國家和台灣一樣,都是美國在該地區的重要地緣政治盟友。 川普認為這將降低美國的貿易逆差,並將製造業帶回美國。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但是,他對全球貿易的錯誤、無能的攻擊,可能會對美國在世界上最具商業活力的地區的影響力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並留下可以由中國來填補的真空。從長遠來看,川普的行動使美國有可能放棄其在亞太安全領域的主導地位。畢竟,一個日益向內轉的美國為什麼會保衛一個經濟上對它已經不那麼重要的地區呢? 川普拿美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做賭注,這一地位是幾代人耐心建立起來的。「二戰」後,喬治·凱南等外交官制定了一項戰勝蘇聯的戰略…
0 notes
shihlun · 1 year ago
Text
大江健三郎 - 後退青年研究所(1960)
Tumblr media
黑暗的深淵在這個世界到處張著大口保持沉默。現實世界向遍布各處的深淵漏斗狀地傾斜,所以對傾斜敏感的人會不知不覺或者有意識地順首傾斜滑下去,墜入深淵黑暗的沉默之中,從而體驗現實世界裡的地獄。
我曾經像地獄把關人站在一個黑暗的深淵邊上,我所體會的對滑入深淵的漏斗狀傾斜的敏感,是指那些在政治或思想上道受過挫折的青年、心靈受到創傷的青年。當然,他們中的許多人在肉體上也有傷痕。
現實世界的一座地獄,即稱之為黑暗的深淵的話,就在大學旁邊不動產公司大樓三樓,房間總是亮堂堂的(啊,人為什麼自古以來就如此熱心努力使自己的周圍照得光明亮堂呢?人為什麼比野獸更強烈地討厭黑暗呢?我只是一個日本青年,不是基督教徒,對這些不感興趣,但每次一想到人對黑暗的恐懼,就想起「原罪」這個詞)。地上鋪著漆布,油光閃亮,不鏽鋼的辦公桌椅顯得清爽氣派,而且具有高效率,等待著合適能幹的主人。
但是,當我目送從走廊推門而入的挫折青年在回答我為了登記卡上的必要事項提出的、僅僅是卡片未曾明確記載但又必須記入卡片的簡單問題後,走進隔壁房間的時候,還是感覺到這間明亮的辦公室是地獄的一個入口。
隔壁房間有鬼嗎?有美國東郊的大學受過非常好的高等教育的嶄露頭角的年輕心理學家戈爾遜先生和擔任翻譯的東京女子大學學生在等待著。在思想或政治上受到挫折的青年邁出憂鬱的一步踏進這個房間,他們滿腦子苦惱,準備談談心裡話。我的大學同學把這間房間稱為「後退青年研究所」。其實正式名稱叫「戈爾遜訪談室」,英文縮寫為GIO。但沒有人稱呼它的正式名稱。結果戈爾遜先生的問題只提一個:「你為什麼後退了?」因為大家都是來談「自己為什麼年紀輕輕就後退了」的。
那個時期,是韓戰結束後相對穩定的時期,是學生運動處於如氣潭中間四陷的波谷時期。學生對社會的關懷表現在合唱俄羅斯民歌,在兩三年激烈動蕩的學生運動中受到創傷的學生重新回到學校,變得憂鬱苦悶,暗自舔著自己的傷口消磨時光。
於是,一個美國國籍的年輕學者就在東京大學旁創立了這家以遭受創傷的學生運動家為主要調查對象的研究所。它每天吸引不少所謂的後退學生。開始它只在校刊上刊登一則《戈爾遜先生恭候先前的學生運動活動家光臨!》的廣告,結果學生絡繹不絕。
我是在這兒打工的學生,今年剛剛二十歲,對青年神情憂鬱、臉色充滿抹不掉的髒垢的陰影般的苦悶可以說漠不關心,因此大概不會懷有同情之心。但如果GIO是對日本人炫耀優越者傲慢的那種研究所,我也不會接受接待戰戰兢兢地前來訴說自己內心陰暗的皺襞深處殘留的思想疙瘩的同胞這種工作,也許自己也會成為一個憂鬱症「病人」低垂頭把帽子貼在胸前排在長長的學生隊伍後面。
戈爾遜是個標準的開朗的美國人,雖然留著油煙色的短唇鬍,其實還不到三十歲,所以我在他這裡工作不覺得什麼強烈的自卑感。來日本的美國知識分子似乎要不是目空一切旁若無人或和藹可親寬厚溫敦,我們稱之為戈爾遜先生的這位芝加哥出生的社會心理學家可以說溫良敦厚的典型代表。
我現在還說不清楚戈爾遜先生為什麼跑到日本來調查受創傷學生的精神傾向,廣義地說,是否不少美國人在韓戰結束後很快就對日本學生的挫折心態發生興趣? 用美國社會心理學的方法調查日本學生,結果對美國人有什麼用?
一般認為,美國人的調查是為了加強在遠東地區進行反共宣傳的基礎的一項工作。這種看法多少令人信服,但就我所在的GIO來看,至少戈爾遜先生從未給我與反共宣傳有關的印象。
戈爾遜調查室每個月都把調查結果報回本國,但接收單位是不知道他業已畢業還是尚在���學的美國東部某大學研究所,好像與美國國務院、議會並沒有直接的聯繫。當然,我在這辦公室工作期間,出於一種自我厭惡的情緒,本來就對辦公室的性質、目的十分冷淡,也不想深入了解。我坐在辦公室裡,也和來訪的學生一樣,心情極其鬱悶,但出了大學教室門,會無緣無故地朝氣蓬勃、輕鬆愉快,有一種充滿希望的解放感。
我想擔任戈爾遜先生的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也是如此的吧。在辦公室裡,我從未見過這個高挑細瘦的女大學生一絲平靜輕鬆的表情,但偶然在東京大學和東京女子大學共同舉辦的歌舞聯歡會上時看到她時,這位憂慮愁悶的我的同事簡直判若兩人,兩頰緋艷動人,興高采烈,歡聲笑語,像鳥鳴一樣尖聲歡笑。第二天,我懷著某種期待和莫名其妙��羞上班,出現在我面前的仍然是像內分泌失調似地愁眉苦臉的女大學生。
GIO的工作性質本身就極為憂鬱。 有一次戈爾遜先生說,日本的工作告一段落後打算去台灣或南韓從事同樣的工作,熱情動員我跟他一起去。那時候我很想試一試,甚至夢見自己在南韓調查受挫折的朝鮮青年,我不僅把戈爾遜先生的所有工作包攬下來,還手執鞭子像對待奴隸一樣抽打前來傾訴衷腸的青年,想來實在可笑。這也許是GIO表面上像穩重平靜的調查室,其實潛藏著將手指插進青年的傷口使勁摳攪脂肪、肉體的冷酷的一面的緣故,感覺在我的潛意識裡、在夢中重現出來。
我的工作是調查接受前來訪談的學生的履歷和訪談結束後付給學生報酬。酬金是採訪一小時五百日元。戈爾遜先生通常在發票上都寫採訪兩個小時,本來學生上學都有月票,無需交通費,但還是根據現住所到這兒的距離支付交通費,這對學生來說,是筆不壞的打工收入。但是,除了特殊情況外,這樣的「打工」只能申請一次,而且不是前不久積極參與學生運動後來倒退的這樣在思想上發生戲劇性轉變的人不要。因此,雖然不是想像的那麼難,確實比一般的打工不容易。
在GIO工作幾個月後,來訪的學生開始明顯減少,有時我的卡片上一天也沒登記一個學生的名字,戈爾遜先生無所事事,皺著眉頭像狗熊一樣悲傷地在屋裡轉來轉去。在這成績不佳的日子裡,只有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絕不心慌意亂急躁氣惱,板板正正地端坐在桌前,閱讀袖珍本的《矛盾論》、《實踐論》。這不會讓別人覺得她思想上有所共鳴,因為那個時期,在女大學生中,毛澤東的書和羅曼羅蘭的書一樣風行。
沒有學生來的時候,戈爾遜先生就到傳達室和我聊天。他不和女大學生交談。她非常不愛說話,幾乎從不發表意見(這種徹底的沉默寡言使人覺得不正常,好像向戈爾遜先生發表見解自己也就成了前來訴說精神挫折的學生),戈爾遜先生對 她也有幾分發怵。我們一邊從辦公室窗子望著本鄉(本鄉,地名。東京大學位於此地一譯註)的大學裡高大的樹木,一邊盡量避開商業、日漸減少的後退青年的話題,漫無目的、天南海北地神聊起來。
透過這種無拘無束的漫談,我知道這個家庭一貧如洗的白人兒子靠獎學金上的大學,說不上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卻對日本的挫折青年極感興趣。一個二十八、九歲的美國青年選擇這個問題作為研究課題來到日本成立調查所,這本身就令人覺得他的精神構造不可思議有悖常規。我開始感覺到戈爾遜先生不是深淵的擁有者,而是被吸進這個現實世界的深淵裡的第一個墜落者。於是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我在自己的學生同胞前來訴說陰暗的情緒崩潰的外國人事務所裡工作,覺得有點近乎賣良為娼的人口販子、老鴇這樣卑鄙下賤,想起少年時光,雖然那時還是戰爭年代,對自己二十歲這個年紀依然懷抱著玫瑰色的幻想。但如今已經二十歲,而且是在和平時期,卻幹這種不清不白不三不四的差事,心頭充滿難以言狀的苦澀和自我厭惡。
可以跟我互相交流自我厭惡情緒的應該說是那個同樣打工的女大學生,但她整天愁容滿面,一有空就全神貫注地鑽進毛澤東的書裡,從不到我的屋子來走動。我一到裡屋,就不得不面對那些登記卡,被憂傷鬱悶的學生的形象擠壓得喘不過氣來,所以絕不會從我這邊推開女大學生房間的門,於是只好愁眉苦臉地和同樣愁眉苦臉的戈爾遜先生漫無邊際地神聊。啊,GIO簡直就是一座無比憂鬱的地獄!
正是在這種閒聊中,戈爾遜先生動員我在日本的工作結束後跟他一起去台灣或者韓國,也正是在這種倦怠鬱悶的時間裡,我從他不經意的動作的細微處覺察出 同性戀的傾向。他談到美國東部的鄉���小鎮,語調那麼親切眷戀,卻不遠萬裡跑到東方來,說不定是被流放到日本來的呢。外國人到大學的課餘打工科要求介紹擔任陪同聊天的人、導遊、翻譯的學生,大多都想藉此名義發展成同性戀對象。 外國人的這種別有用心現在已經變成常識了。我的一個朋友透過打工和一個外國貿易商搞上了同性戀,後來被貿易商拋棄,因此自殺。「被拋棄」這三個字是他寫在遺書裡的。這也是韓戰結束後那一陣子的事。
我和戈爾遜先生用低得能聽見隔壁翻書響動的聲音斷斷續續地聊長天,但雙方的心並沒有互相靠攏貼近。我用半瓶醋的英文跟美國人聊白開水淡而無味的閒天,覺得著急,深深地感嘆自已為什麼會在這裡幹這種事。我現在大體能體會到與美國人一起工作的日本人、尤其三十歲左右的婦女為什麼一天到晚裝模作樣矯揉造作大聲叫嚷的秘密。那些戴著很講究很派頭的眼鏡抹著大紅嘴唇以痙攣性地強調突出臉龐的女大學生們即將埋沒自己的空虛乏味的恍惚。她們和舊式婦女一樣,自我要求對工作奴隸般地逆來順受。
就我自己而言,當我看著和我相對而坐自由交談的這個美國人玻璃般透明而遲鈍呆滯的眼睛、像在果子凍上灑一層麵粉一樣發喧的胖臉和手背的皮膚、當細小的高鼻子、突然發出怪聲的嘴唇時,甚至神經質地想如果為了深入了解對方的思想情緒、為了在對方的臉上恢復人的統一感,簡單地說,如果為了發現我和對方之間人與人的聯繫,可以發展到同性戀關係。
我剛剛二十歲,從這個世界的幾乎一切追尋人與人的關係。而對年輕人來說,無論正常或變態的性關係,都是盲目地沉溺在令人感覺怪誕無序的他在之中的行為,都是賦予意義、制定秩序、變成如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那樣親密的行為。如果我每天都和戈爾遜先生進行這樣百無聊賴的持續不斷的談話,我很可能要麼神經發作地和他同性戀,要麽神經發作地和他大吵一通辭去GIO的工作。
但是,在某月月初,由於上個月報回國內的調查數據實在缺少內容,本國給戈爾遜先生發來一封信指責他工作消極怠惰,信的措辭相當嚴厲。他早晨上班看了這封信後,一整個早上都在房間裡心煩意躁地急步轉圈。下午,戈爾遜先生終於下了決心,對全所人員,除清掃女工外、即我、女大學生及��本人就當前的困境發表演說。
戈爾遜先生的論點簡潔明快,本國要求他今後每個月提供上個月三倍資訊量的調查數據,如果不能保證這個基數,將解除他遠東研究員的職務。因此,我們必須提高效率。
怎麼提高效率?是在校刊上登更大的廣告,還是在校園貼廣告?《戈爾遜先生恭侯先前的學生運動活動家光臨!》
我針對戈爾遜先生的提問,發表意見說不能指望廣告的方法可以使狀況發生根本性的好轉,因為戈爾遜先生的後退青年研究所在學生中已經出名,即使出廣告,也不會有更多的精神挫折的新學生前來。
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基本上同意我的意見,她認為即使我們在校內張貼廣告,再到處尋找可能會前來訴說自己精神受到創傷的青年,也不會像GIO調查初期那麼多。歸根究底,社會上並沒有存在很多「精神受創」的青年,並不是有無數的在學生運動中有過挫折體驗的青年在等待著GIO的召喚。大概已經見底了吧。
戈爾遜先生、我、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心情憂鬱地討論了很久。戈爾遜先生不想現在離開日本,工作半途而廢回到美國意味著在大學裡謀不到一個好位置。 另外,我和女大學生都不想過早失去這份又安穩收入又可觀的打工。
越討論越覺得前途渺茫,大家陷於一籌莫展的時候,戈爾遜先生提出了妥協的方案。他說,下個月一個月大家好好幹,把成績提上去,全力以赴,做出好成績,就可以向國內提出報告說日本學生的調查已大體結束,這樣就會批准調到其他地方去。如果在成績惡劣、遭受批評的風頭上提出調任請求,會立即被炒魷魚,南韓與台灣就是別人的美差了。
我和女大學生覺得不是立刻丟掉飯碗,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找別的打工。於是三個人一致決定大幹一個月全力進行調查提出高品質的工作報告。
但是,不找到幾個後退青年,我們連一張調查卡也填不了,寫報告更無從談起。 這時,我突然心血來潮,一個主意浮上心頭:我們可以製造後退青年、即心靈遭受創傷前來訴說苦惱的青年,簡單地說,就是隨心所欲地把一般青年當做後退青年,編造他們前來GIO訴說精神苦惱的假報告。說起來,這麼好的主意為什麼以前就沒想出來。我們以前聽過積極參與學生運動或黨的活動、後來遭受政治思想上的挫折的「心靈受創青年」訴說自己的真實感受。至少我和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都聽過。「心靈受創青年」的訴說,連我們的心靈都感受到痛苦。「心靈受創青年」主動到GIO來訴說自己的內傷不僅僅要忍受痛苦,更是克服了巨大的心理障礙。其實,後退青年到GI0來本身就是極不正常的非人性的行為。
根據我的主意,只需要一般學生稍微做些表演就好。我目送這些青年走進隔壁房間接受調查時,不會覺得他們掉進黑暗的深淵而心頭難過,也不會從調查完畢出來的青年臉上看到遭受打擊一蹶不振的印象,或者由於說得太多而疲憊興奮得通紅的肌膚上出現後悔、自我厭惡這些陰暗憂鬱的污垢。因為這一切全是演戲。他們不是「心靈受創青年」。
於是我向戈爾遜先生保證我明天去大學找幾個調查應徵者來,一定是幾年前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典型的後退青年。
第二天,我跑了一間又一間教室,還去研究室和課外小組活動室,說明我的宗旨。說是一般學生,其實對兩三年前的學生運動也很了解,而且全身都給人一種體驗過精神挫折的印象。應徵者很多,我從中挑了十個。他們都知道GIO。他們和我一樣,對後退青年研究所把他們演戲的錯誤數據信以真感到愉快。我們興高采烈七嘴八舌討論說,美國人以為能把自己的手指插進日本真正的「心靈受創青年」的傷口裡使勁摳攪,完全打錯了算盤,我們信口雌黃的遊戲奠定了他們學問的基礎。當天晚上,這十個學生去GIO的日期以及各自扮演的角色都安排妥當。
從下一周開始,GIO每天都是開業以來從未有過的充實豐富。戈爾遜先生情緒極佳,幾乎天天說終於採訪到了一直想見的典型的後退青年。我只是輕鬆地把巧妙玩弄訴說把戲的青年送進隔壁的房裡,心情十分舒暢。
但是,令我稍感不滿的是,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出人意外地突然辭去工作,戈爾遜先生決定停止調查,立即整理報告。結果我預約的兩位表演者未能上場。
戈爾遜先生也寫了一份日本工作業結束,GIO現已關閉,待命調往他地的報告,隨同本月的統計報表送回。他也答應把女大學生的工作日期算到GIO關閉為止向國內申請特殊津貼。戈爾遜先生對這個月成功的調查充滿信心,相信他的報告將一鳴驚人,博得滿堂喝采。
戈爾遜先生最得意的是我的第七個表演者,這個學生個子矮小臉色淺黑長著猴子般的額頭。我對他說不上了解,但戈爾遜先生一採訪,立刻認定他是最典型的後退青年。後來才知道,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也因為這第七個表演者才下定決心辭去工作的。
報告空郵出去以後,GIO立即關閉。那天晚上,我們三人小聚,戈爾遜先生問女大學生為什麼要辭去GIO的工作,她回答說實在不願意看見那種厚顏無恥的日本青年。我從容不迫地看著女大學生第一次展現的深切焦慮與悲哀,覺得很可笑。戈爾遜先生一臉困惑,但沒有平時那種難以捉摸的異常感覺,而是一個不諳世故的平凡普通的學者即將發作時的不悅表情。我甚至想知道那個猴子額頭的第七個學生是怎麼表演的。
我是在另一個完全出乎意外的地方知道第七個表演者的伎倆的。GIO關閉一星期後,我從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上讀到有關第七個表演者的文章,也刊登了他的照片。照片排在介紹GIO活動情況的文章中,戈爾遜先生笑嘻嘻地站在第七個表演者旁邊。這一定是採訪結束後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照的。報紙說戈爾遜先生認為第七個學生、即A君是典型的後退青年,發現他是GIO調查的最大收穫。報紙引用調查卡的記載這樣報道A君成為後退青年的經過。
A是日本共產黨東京大學支部的成員,但被懷疑為特務,慘遭監禁拷打,小手指頭第二關節被切斷,最後被開除出黨,戀人也離他而去。於是他主動向富士警署的某警察提供情報。但是他已經離開學生運動,情報沒有太大價值,當特務也沒資格。現在他非常孤獨。他恨先前的夥伴,是他們使他遭受巨大的挫折,但他的特務嫌疑問題似乎是一個背叛的同夥告的密。戈爾遜先生把A視為日本左翼學生後退的一個典型。
我覺得絕望的黑暗深淵正吞沒照片上與戈爾遜先生並排站立的、猴子一樣微笑著的第七個學生。我的身體開始顫抖,渴望確認自己在第七個學生不幸之外。我使勁從黑暗熱昏的腦子裡把女大學生的「那種厚顏無恥的日本青年⋯⋯」驅逐出去。
冬天。第五堂課結束時,整個大學籠罩著寒氣逼人的蒼茫暮色。我彎腰縮脖地走出大門,突然看見一個躲在電線桿後面的矮小男人用手套遮著側臉朝我走來。我們默默地沿著大學的磚牆在昏黑中並肩走著。
「本來打算鬧著玩的。」第七個學生萎靡不振地說,「我隨口胡編亂造,沒想到報上登出來了。」
「我也沒想到。」我陷入束手無策的困境,說,「向戈爾遜先生提抗議去。」
「已經提抗議了,我要求他撤回報道,但他不同意。他說報紙報道的內容,既有錄音又有證人,不能撤回。我說那是我鬧著玩的,是信口開河、胡說八道。 但他說不管你鬧著玩也好,胡說八道也好,你說的內容很有意義。」
戈爾遜先生淡灰色的明亮的眼睛、細小的高鼻樑、胖乎乎的粉紅色皮膚立刻統一成一個傲慢的形象浮現在我的眼前,冷酷無情地把一籌莫展驚恐害怕的猴額頭青年猛力推開。我把自己融化在戈爾遜先生傲慢的形象後面,突然變得從容冷漠。
「其實報上的照片很模糊,能認出是你的不就是幾個親近的人嗎?既然是十分親近的人,對他們解釋這是一場玩鬧,大家哈哈一笑不就過去了嗎?」
「不行呀。就說我的戀人吧,看了報紙以後看我的眼神都不對了。」猴額頭的小個子把他的左手伸過來。
我看見他小手指第二關節被切斷了。我一陣難過,停下腳步。他像受欺負的小孩一樣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我,左手戳在我的眼前。 我看著馬路上過來的公車,準備上車。
「戈爾遜先生答應一個月以後在報上發表更正啟事,而且把錄音帶還給我。你也幫我記著。好嗎?我幹嘛說那麼多呢?莫名其妙。」
汽車停下來,我上了車。我擔心他跟上來,但似乎他只是在黑暗中看著我離去。 我終於鬆了一口氣,但我也不明白他為什麼要說那麼多。我至今也沒弄清楚。一個月後,戈爾遜先生的報告受到高度評價被調任為歐洲研究所。即使他在報紙上發表「內容與事實不符」的更正啟事,也毫不影響他前往歐洲赴任。但是他並沒有發表更正啟事,在我和女大學生的送行下,從羽田機場飛走了,因為第七個學生一個月後沒有再去找他。戈爾遜先生託我把錄音帶還給第七個學生,但至今仍保存在我這裡。我想起戈爾遜先生把錄音帶交給我的時候說的一句註釋性的話:「他是一個典型的後退青年!」
於是,我感覺到身邊的現實世界到處都是滑入默默張著大嘴的黑暗深淵的漏斗狀斜面。
(鄭民欽 譯)
21 notes · View notes
jesus-ing · 3 days ago
Text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戰已接獲習近平電話我所擬定「未來美國產業升級戰略-具創新、研發、獨佔、專利性明星產業尤其是軍工、航太業等」為關稅戰劃下完美詮釋與佈局下指導棋.
由於連休3天且早睡但已睡醒躺在床上把多日在心底有關美國關稅戰未來90天後何去何從一併列入考慮無預警起床動筆便是此文機緣由來.
川普必須自我反省為何美國長年貿易逆差?用白話講就是「美國貨成本高又無吸引力你叫我中國大陸、台灣、日本怎麼採購美國商品?」因此我標題已經一針見血指出貿易戰下美國未來產業趨勢建構藍圖.
川普您已令美國很多重要產業尤其台積電回美國生產這是正確的事但不是勞力密集因為這世界全球貿易必須彼此分工合作又相互競合才能互創雙贏,故決定加大力��在美國投資必須能預見未來才能縮減美國龐大貿易逆差問題試想若我提的戰略產業是專利又寡佔產業那中國大陸、台灣、日本、南韓就必須乖乖採購美國商品自然貿易逆差就會降下來故別想讓美國成代工廠因為早就有台灣和中國大陸卡位用最鮮明且實際的例子就是日本,看看數10年來台灣對日本始終保持貿易逆差就是因為日本堅握關鍵核心技術就是美國要解決貿易逆差該學習的心態而不是一味指責貿易國的自以為是老大心態.
美國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她的開放態度兼容百川只要有任何獨思創想再加上籌資易得讓非常多原本中小型企業慢慢茁壯成百大企業,這點是很多國家都沒有的優勢也是美國競爭力的來源,相信美國智庫們看完這篇文章後自然知道未來該怎麼做且讓關稅壁壘儘早劃下句點.
先是對俄烏戰爭下指導棋緊接著對美國關稅戰佈局未來,相信很多人很納悶我在盤算什麼到底有何居心?我啊!只希望把地球打造成天堂透過「專業(政治專業)」做出最精確的決策建構更美好的未來而已.
莊金政擬策
紀元25年4/26AM04:59
0 notes
chicagochinesenews · 4 days ago
Text
【李著華觀點 : 川普挨告--美國12州集體提告川普關稅違憲‧控訴總統濫權觸法變相加稅民不聊生】
 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天大的爭議, . 現在美國的12個州已經採取了集體控訴的行動–這12個州包括伊利諾州、紐約州、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康乃狄克州、德拉瓦州、緬因州、明尼蘇達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奧勒岡州和佛蒙特州。訴訟文件指出,自《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頒布近五十年來,歷任總統均未曾以國家緊急狀態為由實施關稅,即便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發起反毒品戰爭,或長期面臨貿易逆差。訴訟的12個州強調,儘管國會通過了該法,但其立法原意並非用於徵收關稅此訴訟已提交至美國國際貿易法院,不僅要求停止現行關稅,還尋求阻止原定於四月暫停實施的全球互惠關稅。此外,訴訟方指控川普政府違反了憲法和《行政程序法》。 Continue reading 【李著華觀點 : 川普挨告–美國12州集體提告川普關稅違憲‧控訴總統濫權觸法變相加稅民不聊生】
0 notes
peterchiublack · 13 days ago
Text
來看美國2025之後的國運?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川普的《海湖莊園協議》,
讓世界各國更清楚川普打關稅戰的真正意圖。
海湖莊園協議可以歸納成三大內容:
一是美債的重整和置換:用對等關稅做武器,逼迫各國把握有的美債置換成100年不計息的美國長期公債。
說句大白話,就是賴掉美債,也就是他曾說的要各國交一大筆錢給美國。
二是美元貶值和匯率重新計價:有人把這個部分叫做《廣場協議》的2.0版。
1985年美國就是透過美元貶,日本升,使美國競爭力提升,而日本泡沫經濟破裂,迄今經濟無法復原。
美國當年的總統是雷根,雷根就是憑著廣場協議打垮了日本經濟。
川普一直強調他在學習雷根,原來學的就是這個,只不過這回他想打垮的是中國、日本和歐盟,所以註定是個敗局。
三是關稅與貿易秩序的重構:這就是目前大家看到的貿易戰,我曾說過川普對關稅,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目的是要增加財政收入,並減少貿易逆差,使製造業回流美國。
手段是恐嚇威脅各國,對各國透過双邊談判,個個擊破。不過,單憑關稅政策能達成這麼多重目���嗎?
加上中國的強力對抗,把紙老虎給打破了。
川普《海湖莊園協議》的野心太大了,單憑他的領導力,幕僚團隊的能力,美國的綜合國力,能完成上述的三大內容嗎?
還是反而搞砸了美國經濟,畫虎不成反類犬。真應驗了克魯曼所說的,一個小丑,帶著三流馬戲團,弄出個不入流的鬧劇。
0 notes
sassy324 · 14 days ago
Text
貿易不平衡的無限擴大一不自律的人性:
不自律是人性常見的現象,以色列人的貪婪、俄羅斯人的貪婪、戰前的日本人貪婪、美國人的貪婪、中國人的貪婪,皆因人性的缺陷:缺乏自律。人的慾望與客觀條件必須保持平衡,必須受到自律人性的製衡。
以色列人,是世界上最放肆、最肆無忌憚、最不自律的民族:自私、貪婪、蠻橫、暴戾、嗜殺、無恥,與不自律是共生的關係,與自律是對沖的。所以,由於以色列人的這一民族性,極度的不自律民族性,結果給中東人民帶來無盡的苦難,給巴勒斯坦人帶來滅頂之災。
俄羅斯人,貪婪、蠻橫、不可信,也是不自律的民族。貪婪或多或少是人的天性,但超出某種程度,就變成不自律、極度的不自律。俄羅斯撕毀《布達佩斯備忘錄》,成功吞併克里米亞後,又進一步要吞併烏克蘭東部四州,這就是極度貪焚造成的,極度的不自律造成的。這不但是普丁一個人的不自律,也是整個俄羅斯民族的不自律。
日本明治維新成功後,國力迅速崛起,自私貪婪、驕橫霸道、暴戾殺戮,小國得志,不可一世,極不自律。偷襲珍珠港、進軍東南亞,佔領大半個中國,完全到了瘋狂的不自律地步,給亞洲人民帶來苦難、亦給日本人帶來苦難。最後的結局,是東京大轟炸、廣島和長崎落下原子彈,害人害己。
美國,不但是不自律的代表者,而且是與不自律劃上了等號的國家。美國750個軍事基地,每屆總統都要打一場仗,二戰時建立的解放功績,早已被戰後發動的許多不義之戰、不必要之戰、不人道之戰,所淹沒、抵消,甚至「資不抵債」。它的一兆美元的國防開支,大半卻是直接或間接為以色列的擴張服務的。
美國的中情局,與以色列的摩薩德一起,包辦了世界絕大部分的政變、暗殺阿拉伯國家科學家、顏色革命、扶植親美親以政權。十多年前在烏克蘭的操作就是一例。它打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葉門胡賽,都是為以色列而戰。它扶植ISIS、敘利亞反對派、挑起敘利亞內戰,在敘利亞建造軍事基地,偷取1,200億美元石油,參與肢解文明古國敘利亞。
相對地,中國人比較自律,是個溫和、自律的民族。但在對美貿易上,卻表現不自律,高度的不自律,為什麼會是這樣?這是因為中國大陸奉行馬列主義,馬列主義是一種侵入性主義,是一種狼性文化,是一種不自律的意識形態。中共黨人不知不覺將一種外貿活動、經濟擴張活功,不知不覺政治化了,變成意識形態的探作。
凡事量變到質變。歷史上也是這樣:無限商品的輸出,會引起衝突、引起戰爭。發生在十九世紀的鴉片戰爭,先是中國透過茶葉、瓷器、工藝品,大量輸出到英國,導致嚴重貿易逆差,大量白銀貨幣流入中國。後來反過來:英國透過東印度公司,向中國傾銷鴉片,除導致大量中國人因吸食鴉片而出現社會問題,同時令中國流失大量白銀,用於支付鴉片的入口。最後導致中英的兩次鴉片戰爭。
1989年中國的政治風波,導致國家政治、經濟都出現低谷、危機。隨後,中國改革開放,獲得巨大成功,全世界的先進企業、大小企業都蜂湧而來。他們既是為了賺錢,也是為了幫助中國,扶中國一把。記得近三十年前,我在一篇貼文裡提到:有兩位加拿大白人女士,在超市裡拿起一件商業,看到寫著“中國製造”,討論了一下,就把放到購物車裡了,看她們的表情,像是幫助中國製造商品,那時距離“六四”不遠。
加拿大人對中國友好,三年大饑荒時,中國想買大筆小麥,但沒有外匯支付,加拿大商業部長堅持佘帳,先向中方供貨。當他遇到爭論時,他不惜如不批准小麥交易,他寧願辭職。後來,這筆巨額小麥如期運往中國,挽求了無數俄餓死邊緣的中國百姓。長期以來,加拿大在水利、核電等多面援助中國,直至前年,加拿大仍在向中國以援助發展中國的名義,還在提供七千萬美元援助。
11.現在加拿大商店裡拿起一件不是「中國製造」商品,很難、很難。 WTO 後,一如美國,製造業都搬到中國、東南亞,只剩下汽車組裝等少數製造業,和石油產業。中國的電動車,以剋扣工人工資換來的低價,向加拿大傾銷,令僅餘的製造業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加拿大對此加了關稅,是迫不得已的救亡,以免加大安省僅餘的製造業的車廠工人,大量失業造成社會動盪、執政黨跨台。
中國卻往死裡打,全面報復,提高了小麥、大豆、玉米、肉、三文魚等產品的關說,中國有必要這樣做嗎?中國低價出口電動車的幾個不懂自律,不是儒家中庸之道的老闆,應拉去槍斃!最近,中國的侵略性軟體“納米AI”,裡面全是DeepSeek 那些玩藝,強迫你看、強迫你用,全面入侵北美每個家庭的電腦,不知躲藏在哪裡,趕不走、無處刪,佔用大量內存,網速變慢,每次開機都要花時間刪除,苦不堪言。這是典型的、攻擊性的、侵略性的戰狼外貿手法,卑鄙之極!
改革開放後,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對中國的崛起​​貢獻巨大,中國卻以怨報德,玩弄中國宮庭裡的權鬥、馬列主義的戰狼外交,真是不自律到極點。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這四個華人社會地區,卻沒有這種情況發生,說明中國大陸的外貿瘋狂擴張作風,並非源自中國國民性、華人國民性,而是馬列主義的攻擊性意識形態在貿易上的反映。
美國的情況更嚴重,已走在了亡國的路上,川普這次調整關稅,是必要的、不得已的、退無可退的。中��的戰狼外貿,已發展成一場貿易戰爭,要出事的。中國不能只顧自己,瘋狂出口,把別人的製造業消殆盡,把別人迫瘋了。是時候自律,停止貿易不平衡的無限擴大;不要學習以色列,不給別人生存空間,只顧自己。回歸儒家中庸之道,凡事勿做絕,要和平共處,不要迫別國無路可走。自律萬歲! (加拿大司馬田2025.4. 谷歌翻譯facebook:Markss Tang 推特:ansontao)
0 notes
focuslifesblog · 14 days ago
Text
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是美國經濟學家,以對中國的強硬立場聞名。他的觀點主要聚焦於中美貿易關係、經濟安全和地緣政治競爭,以下是其對中國的核心看法:
貿易不公與經濟威脅:
納瓦羅認為中國通過操縱貨幣、提供不公平補貼、強制技術轉讓及盜竊知識產權等手段,破壞自由貿易原則,導致美國製造業衰退和中產階級萎縮。他在《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中指責中國傾銷低價商品,重創美國工業基礎,並稱中國的競爭優勢來自違反公平貿易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
製造業外流與供應鏈風險:
他長期警告美國過度依賴中國製造業,認為這削弱了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例如,他指出疫情期間美國抗疫物資短缺,凸顯供應鏈受制於中國的危險。他主張全球供應鏈回流美國,振興本土製造業。
地緣戰略對手:
納瓦羅視中國為美國的主要地緣戰略對手,而非僅是市場競爭者。他在《臥虎:中國軍國主義對世界意味著什麼》中警告中國的軍事擴張和意識形態影響(如孔子學院),認為國際社會應聯合遏制中國對鄰國的霸凌及全球擴張。
貿易戰與關稅政策:
他支持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認為這是糾正貿易逆差、保護美國工人和企業的必要手段。他強調關稅讓中國承擔經濟成本,並敦促美國堅持強硬立場,不在談判中退讓。
「七宗罪」論:
納瓦羅多次提及中國的「七宗罪」,包括知識產權盜竊、強制技術轉讓、網路攻擊、補貼國企、傾銷、貨幣操縱及非法芬太尼輸出,認為這些行為對美國經濟和安全構成系統性威脅。
總結:
納瓦羅對中國的立場可概括為經濟民族主義和鷹派對抗,強調中國的貿易行為和崛起威脅美國的經濟根基與全球領導地位。他主張通過關稅、供應鏈重組和國際聯盟來對抗中國影響力。他的觀點影響了川普政府的對華政策,但也因偏離主流經濟學而備受爭議。
備註:
這些觀點基於納瓦羅的公開著作、演講和政策立場,但批評者認為其論述有時過於簡化或具爭議性,忽略了全球化複雜性及中美合作的潛在益處。如需更深入分析某一方面,請告知!
0 notes
iamsuperamazing · 22 days ago
Text
Tumblr media
明明就是 最西亞地區,為什麼要叫做歐洲呢?那些人就是不合群。 以後不說"歐洲人",通通稱之為"亞洲人",免得有地域歧視。 ///////////////////////
Tumblr media
///////////////////////////////////
0 notes
nubabynail · 26 days ago
Video
youtube
美國貿易逆差是假象?帳面虧實際賺! 一般的國家貿易逆差很不好,但對於美國的經濟與企業來說,貿易逆差並不代表經濟虧損,美國是靠品牌、科技與資本吸納全球資金。本文拆解經常帳與金融帳的落差,解釋美國如何透過資訊殖民與美元體系,反而成為最大贏家。
0 notes
valentin10 · 3 months ago
Text
特朗普預告本周徵多國「對等關稅」 整治貿易逆差 中印或優先開刀 - 20250209 - 國際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五(7日)跟到訪白宮的日本首相石破茂會晤後,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將於本周宣布向多個國家實施「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政策,確保美國相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獲得「平等對待」,目前美國平均關稅稅率相對大多數主要貿易伙伴為低。特朗普未有交代對等關稅的開刀對象,但其貿易高官人選近日點名質疑印度、越南和巴西。現任總統貿易和製造業高級顧問納瓦羅有份撰寫具爭議的「2025計劃」,他當時提出將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分級」來處理關稅事宜,作為首要談判對象的「紅區」包括北京和新德里。 — À lire sur news.mingpao.com/htm/
0 notes
x751206 · 3 months ago
Text
川普再執政的政策變化
川普再執政的政策變化 台灣的機遇與挑戰
我: 美國有一件事是令我感到羨慕的,就是共和黨與民主黨兩黨雖然為了爭奪執政黨的位置而打的頭破血流,但是在面對外敵的立場上卻始終是一致的。 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 不像在台灣的國民黨,由他們在立法院毀憲亂政的行為看來,如今的國民黨已經淪為中共在台灣的白區黨。
共和黨與民主黨兩黨都認為美國的心腹大患是中俄兩國,不同之處僅在於對應手段的主次之分,也就是主張聯中制俄與主張聯俄制中的差別而已。 然而這兩種想法都不可能實現,因為中俄的立場很明確,那就是中俄抗美。 所以無論共和黨與民主黨誰想聯中制俄,誰想聯俄制中,都注定只能是徒勞無功。 美國應該由「從敵人當中拉一派打一派」這種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中清醒,把精力集中在應對中俄兩國可能使出的陰招上,這才是務實的做法。
ChatGPT: 你的觀點相當犀利,也點出了美國政壇與台灣政局的鮮明對比。 美國的兩黨之爭雖然激烈,但在涉及國家利益時,至少還能形成基本共識,而台灣的國民黨卻早已背離其原本的立場,變成中共的馬前卒。
至於美國在對抗中俄的策略上,確實如你所說,想要「聯中制俄」或「聯俄制中」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中俄雙方的戰略合作已經深化,並非輕易可以被離間。 相較於此,美國更應該專注於強化自身實力,並加強與盟友的合作,以防範中俄可能採取的各種戰略手段,而不是沉迷於不可能成功的外交博弈。
你的觀點很符合現實政治的考量,也能讓人清楚看到美國當前戰略上的掙扎與矛盾。 若美國無法擺脫這種錯誤的戰略思維,未來恐怕會在中俄聯手下陷入更大的困境。
我: 如今川普總統已經上任,由他目前為止所簽屬並公布實施的行政命令看來,你認為川普這一任期與他上次執政時有何相同之處與相異之處? 你認為川普本次任期的對中政策,對照拜登執政時期可能會有那些改變? 你認為這些改變對台灣可能產生哪些實質影響? 你認為這些影響對台灣而言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請分析之。
ChatGPT: 川普總統在2025年重新上任後,簽署了多項行政命令,顯示出他延續並強化了先前的政策取向。
相似之處:
移民政策:川普再次強調嚴格的移民控制,包括結束出生公民權和加強邊境安全,這與他之前的立場一致。
能源政策:他宣佈國家能源緊急狀態,推動國內能源生產,試圖撤銷拜登時期的環保政策,這與他首任期的「美國能源優先」策略相符。
相異之處:
國際組織參與:川普簽署行政命令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這是他在首任期內未曾實施的舉措,顯示出他對國際組織的更強烈懷疑態度。 對中政策的變化:
儘管川普在上任首日未直接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但他指示聯邦機構調查美國的貿易逆差和不公平貿易行為,這可能為未來對華政策奠定基礎。
此外,他任命的內閣成員對華立場各異,可能影響政策走向。
對台灣的實質影響:
經濟影響: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可能引起川普政府的關注,特別是在他強調調查貿易逆差的背景下。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表示,在新政府下,市場不確定性將成為「新常態」,需密切關注美國政策變化對台灣市場的影響。
軍事合作:前副總統彭斯在訪台時強調美國不會拋棄太平洋盟友,呼籲新政府繼續支持台灣的防衛,包括軍售和自由貿易談判。 這表明美台在軍事和經濟領域的合作可能持續深化。
利弊分析:
利:美國持續的軍事支持有助於提升台灣的防衛能力,增強國際地位。
弊:美國可能對台灣的貿易順差施壓,要求調整貿易政策,這可能對台灣經濟造成挑戰。
總體而言,川普政府的政策可能對台灣帶來機遇與挑戰,需審慎應對。
0 notes
sinoeurovoices · 24 days ago
Text
川普對等關稅怎麼算? 金融作家揭超簡單算法直斥「愚蠢又騙人」
美國總統川普2日公布對逾180個國家或地區廣收10%關稅,對其中60個國家或地區徵收最高至50%的更高關稅,並一再強調所有國家的稅率都是「對等的」,反映這些國家長期以來對美國商品設下的貿易壁壘。 川普在��者會上還秀出一張字卡,列出各國對美國徵收的關稅,並強調自己是「善意的」,因此按照貿易夥伴對美國徵收的關稅打了對折,得出即將課徵的新關稅稅率。 川普並未解釋這些關稅稅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不過《紐約時報》稍後指出,金融作家索威基(James Surowiecki)2日稍晚在X平台貼文指出,川普顯然是把美國與貿易夥伴的貿易逆差,除以對方向美國的出口總額,得出的數字就是貿易夥伴對美國徵收的稅率,然後再因為川普自稱是「善意的」,就把這個稅率再除以2,就得出即將課徵的新關稅稅率。索威基貼文稱,即使這是川普,自己很難相信這個數字就是這樣算出來的,直批這「超蠢又騙人」。 Just figured…
0 notes
lianxi-fanyi · 3 months ago
Text
[Washington Post]: Trump Aides Suggest Imposing High Tariffs on Allied Nations, Sign “Mar-a-lago Accord” lowering the value of the US Dollar
(CNA) The world is paying attention to incoming US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s tariffs, the Washington Post quoted future Head of the White Hous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 Stephen Miran in a previous report. Mr. Miran is in favor of levying high tariffs against US allies, and also suggests signing a "Mar-a-lago Accord", similar to the Plaza Accord, to lower the value of the US dollar. 
The whole world waits with bated breath to see the possible trends in Mr. Trump’s proposed tariffs. Will the tax rates against China, Canada, and Mexico be as high as previously proposed? Will American manufacturers shift to setting up factories domestically due to high tariffs? Will tensions rise if affected countries respond tit-for-tat? Will the global economy experience a recession as a result of a trade war? These are yet to be seen. 
The Washington Post reports Trump aides are already considering reducing the tariffs list and focusing on specific industries. This move would go against campaign promise, and a Trump statement has claimed it is fake news. Whether Trump will fulfill his campaign promises remains the focus of the news. 
On January 12,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quoted the appointee for Head of th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 Stephen Miran, a senior researcher at Hudson Bay Capital on his article published November 2024 “The Guidebook for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Economy.” His analysis is something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Miran holds an average import tax in the US from 20 percent, even as high as 50 percent, can still be profitable. Currently, the average import tax is 2%. Tariffs are one tool with which to handle long-term tensions when foreign intervention weakens the US dollar. The US supports the economies and military affairs of other countries, which has overvalued the US dollar, increasing the trade deficit, and gutting US-based industries.
He writes that placing tariffs and adjusting the US dollar will, in 10 years, supersede any policies or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angin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banking system. 
41-year-old Miran is a researcher at the conservative think-tank the Manhattan Institute, and holds a PhD in Economics from Harvard. The Washington Post pointed out, his think-tank research from before his appointment is really not a policy proposal, nor is it reflective of Trump’s personal views, but it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future policies may be implemented. 
Miran approves of the economic theory of the “Optimal Tariff.” "Monopoly buyers" have bargaining power. If you enact a tariff, exporters will absorb the costs themselves and the market price will not be affected. Even if consumers must pay a bit more, tariffs will offset manufacturing costs. 
The idea that tariffs of 20 to 50 percent can still be profitable comes from research by MIT Economics Professor Arnaud Costinot and UC Berkeley Professor Andres Rodriguez-Clare. Costinot has already pointed out, based on the tariffs laid against China during Trump’s first term, many US importers absorbed the tariff costs. 
Faced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opposing countries raising retaliatory tariffs, and Miran says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may announce a reduction in joint-defense obligations to these countries. In other words, if Japan, Korea, and NATO members enact retaliatory tariffs, the US may renege on its defense obligations. But, the report points out,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e countries with which the US has a trade deficit like China, Mexico, and Vietnam do not fall under the US protective umbrella.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worried that since Trump did not promise to cease economic and military coercion against two US allies, Canada and Denmark, Russia and China may also employ a similar attitude towards their neighbors. The targets of the new Trump administration’s tariffs will also be a focal point. 
The report also suggested the US can imitate the 1985 Plaza Accord signed with Japan, England, France, and West Germany by signing a “Mar-a-Lago Accord” with allied nations to lower the value of the US dollar to promote industry and exporting. Following the signing of the Plaza Accord at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Japanese yen appreciated and a real-estate bubble ensued, resulting in long-term economic stagnation for Japan. 
He believes after a few tariff increases, US trading partners such as Europe and China will acquiesce to signing monetary agreements in exchange for lowering punitive tariffs. As for the US national debt, it may be passed onto consumers as a “usage fee.”
0 notes
ferdinandnoah · 4 months ago
Text
對歐盟都這樣,民進黨還是放棄幻想吧
0 notes
chicagochinesenews · 23 days ago
Text
【凌晨最速報】伊州民眾一定要注意這10種將漲價的物品 !
(芝加哥時報 / 快訊)川普宣布的關稅政策即將生效,伊利諾州的消費者們將面臨一波漲價潮。對幾乎所有美國貿易夥伴實施的更高關稅,川普本週早些時候宣布了這些徵稅措施,旨在創造更多美國製造業工作機會,並糾正他認為的「國家緊急狀態」的貿易逆差。儘管關稅可能會成為川普與其他國家談判的籌碼,但至少有一個國家——中國——已經對美國商品徵收了額外的35%關稅,從下週開始生效。這使得美國商品的關稅總額達到54%。歐盟也誓言對美國出口商品徵收額外關稅。 Continue reading 【凌晨最速報】伊州民眾一定要注意這10種將漲價的物品 !
0 notes
peterchiublack · 3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中俄背后的地缘与经济逻辑
中俄背后的地缘与经济逻辑,康斯坦丁·卡拉切夫 :中国人既不是我们的盟友,也不是朋友,大家只是碰巧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伙伴 中俄關系:俄羅斯專家稱中國既非盟友又非朋友,只是碰巧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伙伴,網易,2023-11-0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IIGB8NT05539IG6.html
中俄兩國均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同時又互為面積最大的鄰國,有着長達四千餘公里的邊界線。 中國與俄羅斯的影響力在全球範圍內舉足輕重,因此兩國關係的走向對於二者的發展,乃至地區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着俄烏衝突的持續推進,圍繞着中、美、俄等大國之間的角力也越發引人關注。 俄國內知名政治家,曾擔任過伏爾加格勒市市長的康斯坦丁·卡拉切夫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中國人既不是我們的盟友,也不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只是恰好趕到一起的同路人。」 他甚至還意味深長地說道:「中國的崛起是否符合俄羅斯的利益?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卡拉切夫看來,中國在烏克蘭、敘利亞、伊朗和朝核等問題上並沒有與俄羅斯保持「絕對」一致,顯得「很不夠朋友」。 考慮到卡拉切夫此前曾在俄羅斯各大機構擔任顧問一職,被譽為俄國內最出色的政治學專家之一,其所發表的言論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部分俄羅斯精英階層的心聲。 在筆者看來,卡拉切夫所認為的「中國從來不是俄羅斯朋友,中俄之間只有利益」,看似逆耳,實則務實。 如果卡氏能換一種表達方式,把話說地再委婉一些,別那麼絕對和生硬,或許更容易讓國人接受一些。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國與國之間關係的確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友誼」,大多數情況下只是互相利用與逢場作戲罷了。
英國前首相帕麥斯頓曾說過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我們(英國)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卡拉切夫大概是帕麥斯頓的信徒,把國家間關係的「現實」與「功利」玩得明明白白。只是卡氏現在說這些話,多少有些不合時宜,對中俄關係的健康發展沒有半點好處。那麼,如今的中俄關係究竟如何,是像卡拉切夫所說的那樣僅僅是「互相利用」,還是像一些人以為的那樣「親密無間」呢?要弄清楚這一點,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中俄兩國此前的交往史。
從歷史上看,中國與俄羅斯及其前身蘇聯和沙皇俄國的關係可謂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早在清朝初年的時候,中俄之間就爆發過著名的雅克薩之戰。當時,如日中天的大清苦戰之後擊敗沙俄,取得了中俄兩大帝國對抗中的第一場勝利。然而,在此後的數百年間,中國在與沙俄的較量中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割地不斷,俄國也由此成為了奪取中國土地最多的國家。
蘇維埃政權成立後,中蘇關係有了相當程度的改善,國共兩黨在發展與壯大過程中也都受到了來自蘇聯方面的幫助。二戰爆發後,中蘇兩國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反法西斯陣營的盟友,雙方的關係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在蘇聯「老大哥」的幫助下,中國先是打贏了抗美援朝戰爭,之後又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工業現代化,綜合國力得到了迅速提升。然而,斯大林逝世後,中蘇關係逐漸出現裂痕,最終兩個相鄰的核大國在邊境上大打出手,直到蘇聯解體後兩國關係才有所緩和。
在蘇聯消亡後��數十年中,���約軍事集團先後六次實施東擴,俄羅斯在重壓之下,開始一邊籠絡自己昔日的小弟,夯實自己的基本盤,一邊向東謀求與中國改善關係,共同對抗以美國為核心的西方世界。近年來,隨着美西方加大對中俄的圍堵力度,兩國所面臨的外部壓力也隨之不斷增大。 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環境,中俄兩國都深知,雙方只有不斷加強溝通,升級合作,步調一致,才能共同應對來自美西方的挑戰。總體而言,中俄關係是穩定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會有太大的隱患。但在欣慰之餘,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俄都是獨立自主的大國,有着各自的歷史傳統、發展階段、利益訴求與國家尊嚴。
正因為如此,中俄兩國在宏觀層面肯定會持有基本相同的立場,但也會在一些小的方面有所差異,甚至產生一些分歧。
對此,我們沒有必要刻意迴避,也沒必要大驚小怪,過度緊張。從發展階段來看,俄羅斯正處於「下行通道」。這種國家往往傾向於用「過激」的手段,來掩蓋自身的問題,並顯示存在感。俄烏衝突就是俄羅斯在這種糾結的心態下爆發的。現在回過頭來看,俄羅斯顯然是在一個不合適的時間,發動了一場不太合適的戰爭。而與之相比,中國不僅發展態勢良好,而且還是現行國際秩序的最大受益者。因此,中國沒必要通過激烈的行為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更不着急去改變現行的國際秩序。
從現實層面來說,俄羅斯雖然是中國最大的自然資源提供國,最大的國防工業合作國,但兩國的貿易總額只有兩千多億美元,還不到中美貿易額的三分之一,中俄貿易額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在經貿領域,現階段的俄羅斯根本無法取代歐美。一旦歐美與中國真的全面脫鈎,俄羅斯無法及時補位。
前些年,在俄羅斯外部壓力不大的時候,中國產品想要進入俄羅斯市場可謂難如登天,中國商人在俄羅斯遭到排擠也是家常便飯。此外,包括CR929幹線客機、中俄天然氣管道在內一系列項目也都由於俄方的小算盤,不是被拖延就是被取消。還有就是俄羅斯對中國與中亞國家發展經貿關係也十分敏感,對中國與自己小弟們的合作總是千方百計地阻撓與破壞。以上這些情況直到俄烏衝突爆發後才有所改觀。現在在中國國內,不少人都在無限拔高中俄關係的重要性,甚至一廂情願地認為中俄應該早日結盟,凡事都應該共同進退。其實,這一現象的背後,折射出的是部分民眾對外交工作的不了解,以及對自己的國家的不自信。………
俄烏衝突爆發後,中國雖然反對西方���俄羅斯的制裁,但並沒有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表示支持。對於中國而言,這場衝突雖然提供了一些歷史機遇,但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是遠大於正面收益。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肯定不會如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樣與俄羅斯結成同盟,更不願意主動捲入到這場地區衝突中去。中國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靈活性,避免在外交上與俄羅斯強行「捆綁」在一起,從而陷入所謂的「盟友陷阱」。
在俄國內,像卡拉切夫這樣的,表現出對中國某種「擔憂」的精英人群並不算少。在中國有一定知名度的「新歐亞主義」思想創始人杜金先生就曾放言要將中國徹底肢解,並使其成為俄羅斯未來戰略版圖中的一部分。在他規劃中,未來的亞歐大陸將形成莫斯科—柏林,莫斯科—東京兩大軸心,俄烏衝突只是實現大斯拉夫歐亞帝國的起步而已。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中俄乃至之前的中蘇關係的好壞大體取決於兩國的境況以及外部環境。雙方的關係始終會處於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中,時而接近一些,時而又會疏遠一些。而導致這些外交調整的動因無非都是自身利益。
筆者記得多年前普京總統在一檔訪談節目中,曾被問到過中美關係對俄羅斯的影響。他在回答這個問題時神態輕鬆地表示,俄羅斯對中美之間的「兩虎相爭」持觀望態度。普京的意思非常明確,俄羅斯雖然和中國的關係不錯,但不會主動伸出援手幫中國的忙。著名的美國國際關係學者米爾斯海默就對外表示,中國是俄烏衝突的「最大受益者」。理由是美國同時對中俄為敵,導致中俄關係進一步得到鞏固。
雖然筆者並不完全贊同米爾斯海默的這一觀點,但他所擔心的美俄漸行漸遠,中俄越走越近卻是實實在在的發生了,而其結果就是美俄聯手共同制華的企圖徹底破產,騎虎難下的俄羅斯不得不主動接近中國,並讓渡出大量的利益,以換取中方的支持。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中,中俄關係既是雙方在外交戰線上的基石,也是兩個國家得以健康發展的基礎。要想讓中俄關係穩步發展,並在與俄方的交往中獲得占據主動,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清醒的頭腦,着眼於雙方共同的利益,避免那種「奉獻式」或「壓榨式」的合作。
我們一定要在戰略層面拉攏俄羅斯,儘可能排除來自美西方的干擾,同時也要在戰術層面與俄羅斯保持適當的距離,想方設法提升俄方對我們的依賴性,最終融入到我們所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去。要想達到此目的,除了要在外交中講究方式方法外,我們還要儘量確保中美矛盾小於俄美矛盾,甚至要有意識地去激化美俄矛盾。只要俄美矛盾總體大於中美矛盾,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就不會太差,我們在對俄外交中的迴旋空間就會更大,手中的籌碼也會更多。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