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佑宮饒河夜市媽組道教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Photo
感謝松山慈佑宮媽祖助我虎年事業東山再起
松山慈祐宮
。
建立由來[編輯]
廟方宮誌記載,行腳僧林守義在清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年)堪輿當地後,選定坐北向南、前望四獸山、背有河川的現址興建此廟[1]。乾隆廿二年(1757年),廟宇完工並取名為「錫口媽祖宮」[2]。後來配合地名改制更名為「松山慈祐宮」[3]。爾後林守義以莆田的姪子林福遠為繼嗣,其後代保有乾隆年間的錫口天上聖母聖意牌[4]。
慈祐宮為錫口(今松山區)一帶的守護神,當地街道即以慈祐宮來擴展[5]。廟為早年錫口十三街庄居民的信仰中心[1][6][7][8]。其中錫口街、中坡庄、五分埔庄、興雅庄、三張犁庄、車層庄、中崙庄、東勢庄、上塔悠庄、舊里族庄屬於今松山區、信義區與大安區[7][8],而西新庄與後山坡庄歸於南港區[1][7][8],洲尾庄位於內湖區[1][7][8]。
慈祐宮後方原為基隆河畔的港口,船隻經過這裡下達淡水港,或上溯基隆河到汐止[9]。松山車站建立前,挑夫會在此廟前等船送運,再由人走陸運來往艋舺,以爭取時效,因而繁華一時[10]。
建築文物[編輯]
慈祐宮廟址是八德路四段761號[6][11]。基地六百餘坪,兩千三百餘建坪[6]。所屬的慈祐里是饒河街一帶的頂錫、上壽、貴全這三里的合併[9]。1980年代,饒河街改建成夜市使此地重現商機[9][10]。
慈祐宮建築格局方正,呈回字型[5]。曾經多次重修,到1915年又禮聘福州名匠全面改建,1937年接續重修,而有今廟宇外貌[12]。廟殿為三川五門三進,龍門曰「左輔」,虎門稱「右弼」[1][2]。正殿為三層重簷[2]。簷下垂花雕刻精美,斗拱都作成網目式,色彩華麗,又安金箔[5]。中門兩側有嘉慶年間雕刻的石獅子[2],呈現雄獅張嘴與母獅閉嘴的傳統[13],與石龍柱採用內枝外葉雕法[5]。鐘鼓樓上以歷史典故為戲碼,像觀音普渡眾生、飛天財神送寶、媽祖、千里眼、順風耳等交趾陶為林添木徒弟葉星佑製作[14]。廂房曾作為松山國小創校時的初期教室[15]。過去廟還設慈善部,由地方人士樂捐,由廟祝請說書人講勸善故事[16]。
廟內有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眾弟子敬獻「利濟參天」橫匾、光緒五年(1879年)福建候補鹽大使華有滋敬贈的「德水靈揚」匾額、光緒年間進士趙鴻敬題之「神之格兮」等匾額[2]。凌霄寶殿有六樓高,內部金碧輝煌,裡面有高十七尺、寬一尺六,由松山耆老林錦銘題寫「寶殿聳凌霄玉宇瑞雲昭日月」、「天門開太極神庥道氣正綱常」之楹聯[13]。
廟內奉祀的註生娘娘,不同於傳統配祀十二位婆姐,而是多一位杜姓、名玉娘的神像,為當地居民感謝她幫人接生卻從不收費而塑[5][17]。廟附近土地為杜姓家族所有,當時清治時他們因在饒河街經商成功,為感念媽祖保佑,便買下今為松山區公所對面的土地,所有權掛在神明會「杜姓天上聖母」名下,由眾人共同持分,2010年賣出給開發商[18]。
日治時期,列入台北州指定地方級臺灣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於1975年將此廟列為三級古蹟[19],後因1981年正殿失火,使廟方申請撤銷古蹟認定以便進行重建[3],1985年11月26日由古蹟評鑑小組核准解除古蹟資格[20]。
廟主神為黑面媽祖
[3]
。
分靈廟宇[編輯]
清治時期,來臺灣經商的仙遊縣商人,目睹松山慈祐宮香火繚繞,就在今仙遊縣鯉南鎮霞苑村設立分靈廟仙遊媽祖總宮-仙霞媽祖廟[21]。錫口媽祖宮還提供資金,供仙遊民眾買地蓋廟[22]。因香火鼎盛,仙霞媽祖廟也分靈出九間媽祖廟[21][22]。文化大革命時,仙霞媽祖廟被拆,當時信士暗藏媽祖神像及宮廟聖意牌,於1991年復建[21]。
2010年,仙霞媽祖廟應大甲鎮瀾宮邀請來臺灣參訪,意外看到松山慈祐宮廟前「錫口」兩字,與仙霞媽祖廟內聖意牌用字一樣,因此確認母廟[22]。2011年10月1日,仙霞媽祖廟董事長嚴清輝率眾董事到慈祐宮,恭請慈祐宮開基八媽祖,到仙霞媽祖廟坐鎮[23]。
爾後,松山慈祐宮透過嚴清輝協助,找到林福遠後代子孫,並有林守義牌位及錫口天上聖母聖意牌原牌為證[4]。
金剛經:��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宣揚金剛經功德超過1億美金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