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燈節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followbnb · 6 months ago
Text
2024鐵花燈之祭【極地童話】秋冬來台東
#2024鐵花燈之祭 【 #極地童話 】 #秋冬來台東 從10月25日起到2025年2月16日,每晚18:00-22:30,#台東鐵花新聚落 將點亮夢幻燈光,帶您進入 #冰雪童話世界 ❄️🌟! 超可愛的「 #冰雪白熊 」和「 #冰晶企鵝 」正在等您來拍照打卡📸! 這個秋冬,來台東與家人朋友一起漫步在浪漫天幕下,體驗極地奇幻的燈飾氛圍,感受光影的魅力✨ #鐵花燈之祭 #極地童話 #台東旅遊 #台東打卡景點 #台東燈節 #浪漫燈飾 #耶誕童話 #台東夜景 📍活動地點:台東市鐵花新聚落 📅 活動時間:2024/10/25 - 2025/02/16 ⏰ 點燈時間:每日18:00-22:30
2024鐵花燈之祭【極地童話】全新登場!10月25日起亮燈,饒慶鈴邀請大家秋冬來台東 圖文來源 台東縣政府 台東縣政府隆重推出「2024鐵花燈之祭」第三季全新主題【極地童話】,自10月25日起正式亮燈,活動將持續至2025年2月16日,每晚18:00至22:30點燈。縣長饒慶鈴熱情邀請全國朋友秋冬來台東,體驗絢麗的燈飾與奇幻的童話世界。 璀璨燈飾點亮台東夜空,成為打卡熱點 圖文來源 台東縣政府 自「鐵花燈之祭」推出以來,台東市鐵花新聚落已成為台東夜晚的最亮眼打卡景點。第二季的【璀璨星際】主題燈飾大受歡迎,尤其太空人與巨大月球更吸引無數遊客拍照打卡。應民眾需求,台東縣政府決定延長部分【璀璨星際】燈飾的展示,同時推出第三季【極地童話】,���市民與遊客感受到不同季節的燈飾魅力。 極地童話夢幻世界,燈飾細節搶先看 圖文來源…
0 notes
citylifenews1 · 5 months ago
Text
AI主播「吃喝新聞」城市報 | 2024.12.07 | 城市生活報 http://www.citylifenews.net 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NXZOdII4A
00:00 《 新北吃喝新聞 》、海波浪拍打下的美味「黑金」 東北角品嚐野生紫菜、 在每年天氣轉涼的冬季,東北角波光粼粼的海面浪潮裡孕育著無盡生機,東北季風與海浪的洗禮下,東北潮間帶生長有「黑金」之稱的紫菜,不僅營養豐富,更是冬季不可錯過的漁村珍饈,新北市漁業處歡迎大家冬季造訪東北角,一起品嚐美味的紫菜料理。紫菜是紅藻門紫菜屬的藻類,外表通常呈現綠色或紅色,每年11月至翌年2月,便是東北角紫菜的採收季,此時的紫菜在東北季風吹拂、海浪持續拍打的環境淬煉後,東北角的紫菜呈現柔嫩、彈性十足的特質,深受漁民與饕客的喜愛,為冬季限定的特色海味。
精彩生活,盡在城市!大家好,我是城市生活報,城市吃喝新聞 AI主播 羽彤,今天為大家播報本週台灣各城市吃喝新聞。 01:00 《 臺南吃喝新聞 》、臺南400宴開賣首日訂購秒殺 請把握12月7日訂購機會、 臺南400城市食力系列活動-「臺南400宴」壓軸登場,邀集臺南4大總舖師辦桌,限量400桌,12月4日中午12時於全台7-11門市ibon機台與售票系統開放訂購時,不到四分鐘就全部完售!來不及搶桌的民眾,再現曙光,主辦單位完成對���後,將未完成繳費的名額再釋出,訂於12月7日中午12時再次開放訂購,沒訂到的民眾一定要好好把握機會!也提醒訂購民眾要於時效內完成付款,以利活動順利。 01:41 《 高雄吃喝新聞 》、「2024高雄聖誕生活節及B-1 Grand Prix」空降高雄中央公園商圈、 日本14市職人美食來台大比拼,南台灣最強、最澎湃的「高雄聖誕生活節」,從12月20日至23日連續四天精彩活動一波波曝光!接續11月29日已點燈之「漫步中軸.光之饗宴」聖誕燈飾,12月3日公佈25組人氣樂團藝人於中央公園、中央公園商圈「雙舞台」金曲天后接力開唱後,再次重磅宣佈市集陣容邀請到日本14市在地職人美食空降登陸高雄,推出「2024高雄聖誕生活節 B-1 Grand Prix」主題日式市集,在12月21-22日於高雄中央公園商圈熱鬧登場,日本道地美食直送,不容錯過! 02:32 《 苗栗吃喝新聞 》、後龍甘藷花生節12月14日登場 邀請大家「攏來趣、焢窯樂」、 苗栗後龍物產豐饒,每到冬季就是甘藷和花生的盛產期,和西瓜一同被譽為「後龍三寶」,公所為持續推廣後龍鎮冬季景觀特色、在地美食和復興農村文化記憶,連續9年舉辦甘藷花生節焢窯活動,今年將於12月14日星期六在後龍鎮建興路、新港三路附近的農地舉辦,預計將迎來千人參與,盛況可期。 03:05 《 雲林吃喝新聞 》、好食在雲林 青年主廚打造雲林美食新氣象、 雲林縣擁有豐饒的山海物產,孕育各鄉鎮多樣的特色美食,是年輕人投入餐飲創業的絕佳選擇。為鼓勵雲林青年運用在地食材、巧思及廚藝,提升餐飲服務品質,雲林縣政府辦理「好食在雲林行銷計畫-雲青珍饌.雲林青年人的店」,票選出雲林100碗美食以及挖掘出具有發展潛力的15家雲林青年餐廳,給予提升和優化,今天將成果展現出來,這些青年主廚代表「雲青珍饌」,也就是雲林美食的重要推手;同時也繪製了雲林的美食地圖,熱情邀請大家,無論如何一定要親自來品嘗喔! 03:52 《 台中吃喝新聞 》、台中市十大伴手禮票選12月7日、8日熱鬧登場 上百家品牌強力催票、 台中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舉辦「2025第16屆台中市十大伴手禮」現場票選活動12月7日、8日將於市民廣場盛大登場,兩日投票時間為上午10時至下午4時,民眾參與現場投票就有機會抽美味伴手禮盒 50份,歡迎民眾週末共襄盛舉,一睹131家超強伴手禮攤商同場較勁的盛況,投下神聖的一票。
感謝各位的觀賞,我們下次 CLN 城市生活報,台灣各城市吃喝新聞,期望與您再見。
Tumblr media
3 notes · View notes
citylifenews2 · 5 months ago
Text
AI主播「吃喝新聞」城市新聞網 | 2024.12.07 | 城市生活報 http://www.citylifenews.net 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NXZOdII4A
00:00 《 新北吃喝新聞 》、海波浪拍打下的美味「黑金」 東北角品嚐野生紫菜、 在每年天氣轉涼的冬季,東北角波光粼粼的海面浪潮裡孕育著無盡生機,東北季風與海浪的洗禮下,東北潮間帶生長有「黑金」之稱的紫菜,不僅營養豐富,更是冬季不可錯過的漁村珍饈,新北市漁業處歡迎大家冬季造訪東北角,一起品嚐美味的紫菜料理。紫菜是紅藻門紫菜屬的藻類,外表通常呈現綠色或紅色,每年11月至翌年2月,便是東北角紫菜的採收季,此時的紫菜在東北季風吹拂、海浪持續拍打的環境淬煉後,東北角的紫菜呈現柔嫩、彈性十足的特質,深受漁民與饕客的喜愛,為冬季限定的特色海味。
精彩生活,盡在城市!大家好,我是城市生活報,城市吃喝新聞 AI主播 羽彤,今天為大家播報本週台灣各城市吃喝新聞。 01:00 《 臺南吃喝新聞 》、臺南400宴開賣首日訂購秒殺 請把握12月7日訂購機會、 臺南400城市食力系列活動-「臺南400宴」壓軸登場,邀集臺南4大總舖師辦桌,限量400桌,12月4日中午12時於全台7-11門市ibon機台與售票系統開放訂購時,不到四分鐘就全部完售!來不及搶桌的民眾,再現曙光,主辦單位完成對帳後,將未完成繳費的名額再釋出,訂於12月7日中午12時再次開放訂購,沒訂到的民眾一定要好好把握機會!也提醒訂購民眾要於時效內完成付款,以利活動順利。 01:41 《 高雄吃喝新聞 》、「2024高雄聖誕生活節及B-1 Grand Prix」空降高雄中央公園商圈、 日本14市職人美食來台大比拼,南台灣最強、最澎湃的「高雄聖誕生活節」,從12月20日至23日連續四天精彩活動一波波曝光!接續11月29日已點燈之「漫步中軸.光之饗宴」聖誕燈飾,12月3日公佈25組人氣樂團藝人於中央公園、中央公園商圈「雙舞台」金曲天后接力開唱後,再次重磅宣佈市集陣容邀請到日本14市在地職人美食空降登陸高雄,推出「2024高雄聖誕生活節 B-1 Grand Prix」主題日式市集,在12月21-22日於高雄中央公園商圈熱鬧登場,日本道地美食直送,不容錯過! 02:32 《 苗栗吃喝新聞 》、後龍甘藷花生節12月14日登場 邀請大家「攏來趣、焢窯樂」、 苗栗後龍物產豐饒,每到冬季就是甘藷和花生的盛產期,和西瓜一同被譽為「後龍三寶」,公所為持續推廣後龍鎮冬季景觀特色、在地美食和復興農村文化記憶,連續9年舉辦甘藷花生節焢窯活動,今年將於12月14日星期六在後龍鎮建興路、新港三路附近的農地舉辦,預計將迎來千人參與,盛況可期。 03:05 《 雲林吃喝新聞 》、好食在雲林 青年主廚打造雲林美食新氣象、 雲林縣擁有豐饒的山海物產,孕育各鄉鎮多樣的特色美食,是年輕人投入餐飲創業的絕佳選擇。為鼓勵雲林青年運用在地食材、巧思及廚藝,提升餐飲服務品質,雲林縣政府辦理「好食在雲林行銷計畫-雲青珍饌.雲林青年人的店」,票選出雲林100碗美食以及挖掘出具有發展潛力的15家雲林青年餐廳,給予提升和優化,今天將成果展現出來,這些青年主廚代表「雲青珍饌」,也就是雲林美食的重要推手;同時也繪製了雲林的美食地圖,熱情邀請大家,無論如何一定要親自來品嘗喔! 03:52 《 台中吃喝新聞 》、台中市十大伴手禮票選12月7日、8日熱鬧登場 上百家品牌強力催票、 台中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舉辦「2025第16屆台中市十大伴手禮」現場票選活動12月7日、8日將於市民廣場盛大登場,兩日投票時間為上午10時至下午4時,民眾參與現場投票就有機會抽美味伴手禮盒 50份,歡迎民眾週末共襄盛舉,一睹131家超強伴手禮攤商同場較勁的盛況,投下神聖的一票。
感謝各位的觀賞,我們下次 CLN 城市生活報,台灣各城市吃喝新聞,期望與您再見。
Tumblr media
2 notes · View notes
tsuruhagitoy · 9 months ago
Text
「 UTOYIA 玩具生活節 」 at 高雄 台湾.
8月10・11日に台湾の高雄で
「UTOYIA 玩具生活節」 というTOYフェスが開催されます。
ブースで参加するCORD CORNERさんのところに
鶴脛玩具∴は、ZOLLMENさんと一緒に参加させて頂きます。
A big toy festival called "UTOYIA Toy Life Festival" will be held in Kaohsiung, Taiwan on August 10th and 11th.
TSURUHAGI TOY∴ will be participating with ZOLLMEN at CORD CORNER booth.
8月10日至11日 台灣高雄
將舉辦名為「UTOYIA玩俱生活節」的大型玩具節。
在 CORD CORNER 的展位上誰將參加
鶴脛玩具∴ 將與ZOLLMEN一起參加。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兇悪海底獣 "ギロリ" - GREEN SAVAGE - 限定版
今回も海底獣”ギロリ”で制作したいと思い
クリアグリーンのネオンのような蛍光色で成形しました。
素体の色がとても良かったので色味を強調できるように
尚且つ、派手になり過ぎないよう色々と試行錯誤しました。
色味も重ねつつ、削ったりと手を多く加えています。
イベントの特色を見ると、他の出展メーカーは
かわいい感じの作品が多かったので
自分はその真逆にしようと思い
最終的にはMADな感じで制作できたと思います。
名前は、【 GREEN SAVAGE 】
個人的にとても気に入ってます。
This time I wanted to make a GIRORI, an undersea creature, again, so I molded it in a neon-like fluorescent clear green.
The color of the base was really good, so I tried various things to emphasize the color,
while also making sure it wasn't too flashy.
I layered the colors and added a lot of work, such as carving.
Look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ent, the other exhibitors
made a lot of cute-looking works, so I wanted to do the exact opposite,
and I think I ended up with a MAD feel.
The name is [ GREEN SAVAGE ]
I personally like it a lot.
這次我也想用海底怪獸「GIRORI」來創作一些東西。
採用透明綠色霓虹燈螢光色模製而成。
身體的顏色非常好,所以我能夠強調顏色。
此外,我經歷了很多嘗試和錯誤,以確保它不會太華而不實。
我添加了很多修飾,將顏色分層並削減它。
從展會特點來看,其他參展廠商
有很多可愛的作品,所以
我正在考慮做完全相反的事情
最後,我想我能夠以瘋狂的感覺來創作它。
名字是[綠色野蠻人]
我個人非常喜歡。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メタル系の色を重ねてから
素体のクリアグリーンを出すために
突起部分の塗装を削っています。
画像よりは実物の方が光沢感があります。
After layering metallic colors,
the paint on the protruding parts is scraped off to bring out the clear green of the base.
The actual product is glossier than it appears in the picture.
疊加金屬色後
襯托出身體清澈的綠色
突出部分的油漆正在被刮掉。
實物比影像更有光澤。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ハサミ部分と足元はあえてのオールクリアにしているので
とても目立ちます。
The scissors and feet are intentionally made all clear,
so they stand out very much.
剪刀和腳完全透明。
這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Tumblr media
バックの廃液もクリアグリーンにしています。
The waste liquid in the bag is also clear green.
袋子裡的廢液也是清綠色的。
Tumblr media
光を透かすと塗装を削った部分から
光が漏れ、また違う角度から���楽しめます。
When you shine light through it, it will leak through the areas where the paint has been scraped off, and you can enjoy it from different angles.
當光線照射進來時,可以看到油漆被刮掉的部分。
光線透過,您可以從不同角度欣賞它。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2 notes · View notes
micheliachu · 1 year ago
Text
2024.2.7
安床第三天,陽台打水泥的器械聲當鬧鐘,速速啃了個麵包和中藥,開始迎接各種事務與指令,豬不停蹄的回龍肚家跑上跑下打包裝箱運送。
中午總算偷閒沖了杯掛耳吃香蕉洗衣服,立刻又被洗衣機送達電話call回竹門。洗衣機是來了,但師傅沒有配水龍頭和下水頭,只好開始聯絡,請鋁門窗師傅幫忙到書店倉庫載流理臺、拜託水電師傅來協助安裝洗衣機和洗手台。
中下午等待的時間,搬著木梯整層樓的換了所有的燈泡,又去書店拆東載西的,把流理臺運上車後,買了給工班師傅們的手搖飲,又回到了竹門屋二樓。難得的泥作師傅父子、水電師傅、鋁門窗師傅齊聚頭,要確認各種細節的呼喊聲此起彼落,屋頭屋尾屋前屋後的衝衝衝⋯
下午五點,三組師傅都收工後,換我開始清塵土、貼膠帶、漆窗框和窗台。回神時已經晚上七點,匆匆洗了漆具後,幹了一件肯定會被笑死的蠢事⋯⋯但來不及處理了趕緊飆車去旗山回診,開了要給檢察官和社會局的診斷證明書,被醫生警告體重低於38kg了,再掉一公斤就要強制送醫住院了。
回美濃後買了些五金雜貨,回書店再搬了置物桌腳架,近十點才飢腸轆轆到胃痛的回到龍肚家簡單進食,然後繼續拆裝搬運整理的無限循環。
但是總算,在竹門家有了已可使用的流理臺和濾水器、飲水機、洗衣機,可供過年時的家族聚會和居住使用。
忙完還啟用熱水器洗了個澡,再把陽春床鋪微升級,舒適躺平準備迎接小年夜了。
我運氣真的很好,有各種貴人協助逢凶化吉,遇事雖艱但總可迎刃而解,我想真的是有被好好保佑的。
喜歡捕夢網上頭那顆淡翠綠的水晶石。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5 notes · View notes
cerise0714 · 2 years ago
Text
【中文翻譯】
因深刻了解彼此而絕不妥協的創作。Frederic・三原康司×透明回線 採訪對談
Tumblr media
フレデリック(Frederic)為動畫『三角窗外是黑夜』片頭曲製作的新歌「サイカ」(才華)。以“才能之花”述之的「才華」,描繪出動畫中擁有靈異體質的兩位主角搭檔一起面對困境的模樣,是首投射了豐富情感在詞曲中的歌曲。
三原康司(Ba&Cho)多次親自經手樂團的藝術設計,這次也以各式素材拼貼設計出具強烈存在感的歌曲主視覺。以此為基礎製作MV的是活躍於關西地區的藝術團體-透明回線,他們與康司是藝大時期的舊識,一直希望能有互相合作的機會,本次訪談就以三原康司與透明回線的成員:うきち(UKICHI)、SHUN、としお(TOSHIO)進行四人對談。
*註:透明回線是活躍於關西地區的三���藝術團體,2012年5月成立於大阪藝術大學,成員為設計系的うきち(UKICHI)與SHUN(SHUN NAKAO)負責繪製和設計、舞台藝術系的としお(TOSHIO)擔任影像及音響方面。主要創作為現場繪製並融合投影與音樂的空間呈現的行為藝術。近年來突破現場製作的規範,開始參與MV與動畫製作之類的影像作品、及企業形象設計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為朋友,也是相互刺激的存在
─話說康司與透明回線的成員原本就是舊識嗎
康司:是啊,最初是透過其他在藝大的朋友介紹認識的,然後慢慢越來越熟,是除了音樂跟設計以外還有很多話可以聊的好朋友。不只會跟其他創作的朋友們一起出去旅行,疫情後還有Zoom視訊酒會之類的,一直有保持聯絡。我在組樂團後所交到的各式各樣的朋友中,透明回線是屬於抱有強大企圖心的一群,雖然平常嘻嘻哈哈的,但我們去旅行時晚上都會聊得超熱血(笑),常常在講「要是有天能一起創作就好了」,現在終於實現了。所以像今天這樣一起進行採訪,總覺得很不可思議。
UKICHI:康司一直給人非常溫柔的印象。我們在大學畢業後開始透明回線的創作活動,之前在FM802的活動也同台過,由我們設計主視覺、Frederic為演出樂團之一。當時就已經很高興了,但這次總算實現總有一天要一起合作的企劃,真的超開心。
TOSHIO:從學生時代開始康司就一直是走帥帥的前輩路線,作為我們生存榜樣的前輩。
康司:也太抬舉我了吧(笑)
TOSHIO:(笑)我真的是這樣想的啊。
SHUN:Frederic對我們來說是不同路線但一直走得很前面的朋友,不僅言出必行,每次的新歌也都很優秀,所以也會產生「才不會輸給你,畫出更多好作品吧!」的心情。我們希望對康司而言也能帶來同樣的刺激。
康司:之前去旅行時你也這樣講過耶(笑)。透明回線的成員們感覺都很好勝,我自己在做音樂時也是一直火力全開的狀態,所以遇見同類總感到很安心,很高興我親近的朋友也是這樣。我非常喜歡這種互相刺激砥礪的感覺,我們頻率也很合喔,既能夠靜���來好好說話也可以互開玩笑。像這次這樣一起認真嚴肅的合作,一開始實在很不習慣(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サイカ」(才華)的主軸是關於尊重不同個性與才能
─這次的合作是怎麼開始的呢?
康司:「サイカ」(才華)是做為動畫『三角窗外是黑夜』的主題曲而誕生的,讀了漫畫原作以後,深深感受到角色關係間的深度,這部作品細膩地描寫了無形的信賴關係是建立在如何尊重彼此相異的性格與才能上。在我自己身邊的朋友中,具有最特殊的性格和才能的就是透明回線了,感覺若一起做些什麼,不只和這首歌的主軸很搭,應該也會產生出什麼有趣的東西,就找他們談合作了。況且無論是製作MV的導演、現場演出的燈音控等這些被稱為幕後的工作人員,我認為以各面向來說也都是主角,我也想透過樂團活動來凸顯這一點。
UKICHI:最初收到康司「希望透明回線可以跟Frederic共同製作」邀約的是我。當時他跟我說「因為是平等的合作關係,我希望透明回線也不要保留地盡情展現」,讓我高興之餘也充滿了幹勁。
康司:話說是從製作封面時就開始討論了呢,從那過程中我也獲得了設計靈感,所以封面雖是由我設計的,但更像是從那階段就和透明回線一起創作了吧。而且這次的歌曲帶有活用不同個性與才能的訊息,我認為以拼貼創作來呈現會很適合,最後就完成了這樣的作品。
─如何在這樣的視覺基礎下製作出MV?
SHUN:在聽過「サイカ」(才華)後,我們三人把各自對歌詞的解讀告訴了康司,再由康司解釋歌詞的含義,然後我們四人一邊閒聊一邊發展MV的故事。雖然我們也曾作過幾支音樂錄影帶,但這次的感覺更像是共同創作所以覺得很新鮮。我一直很喜歡康司的作品,所以也好好地思考能夠怎麼帥氣地把它活用到MV裡,真的玩得很開心。
─對「サイカ」(才華)一曲的印象是什麼?
SHUN:雖然有著強烈跳躍的舞蹈印象,但莫名有種成熟大人的感覺呢。在聽這首歌時腦中浮現了美國跟英國高中畢業舞會的印象,所以在MV的動畫裡加入了一點這種感覺,這部分我現在才第一次跟大家說(笑)。
康司:原來如此(笑)。
UKICHI:我對Frederic的音樂一直有漫舞般的溫柔印象,所以在數位動態的設計上也想呈現出復古感,於是產生了這種質感的歌詞動畫。
康司:關於該怎麼呈現復古感這部分討論了很久呢。從最初聽歌時就能感受到我們之間該拿捏的平衡,我們彼此的��法都很不一樣,但也能互相尊重,所以這正是確實融合了不同才能與性格的MV,我認為這也是「サイカ」(才華)整體作品所要傳達出來的。
TOSHIO:我的話是想把主視覺每個元素(motif)都好好呈現出來,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各個元素時,讓即使是同一元素也能有不同的觀看角度,也是以和這首歌的主軸相呼應的前提下來進行3D空間配置的
SHUN:經由康司設計的封面再加上我們個別的風格。大家討論著要如何製作出蘊含了各自特色的MV才能真正貼近歌曲的主題。實際在製作動畫時,是由我和UKICHI製作好素材和特效後再交給TOSHIO去運用,我覺得這樣各自發揮的分工方法,也確實讓我們四個人都自由地展現了自己的個性。
─這就是康司想要呈現的對吧。
康司:是啊,因為這封面的個性本身就很強烈,所以要平衡地融入MV裡並不容易,我覺得這種狀態下還能展現大家各自的特色真的很棒。
SHUN:在製作過程中也會有些部分想自己作主的情況,但基本上都是一邊同步確認一邊進行的。和康司會有像是「這裡感覺有點怪,想請大家一起看看」這樣的去討論細節,透過共享彼此腦中的想法做起事來也容易許多。
康司:因為我們本來就是經常對話的關係了吧,對方也比較能理解自己的喜好程度跟哪部分大概會想怎麼做,這部分有很大的彈性。
SHUN:我了解康司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在創作音樂和美術,也能對彼此毫無保留,正因為互相信任,就算遇到狀況也不用擔心。康司就是會坦率說出「啊、用這個比較好!」的人,所以我們可以盡情展示給他看,也什麼都能談。
UKICHI:封面的草稿也來回了好幾個版本,不過不管哪種類型做起來全都很像康司的風格,這部分也很好玩。
康司:你還常跟我說「完全不用顧慮跟附和我們喔」。
TOSHIO:其實我至今還真沒有這麼密切的跟作曲人聊過這麼多,因為很難得可以跟熟識的朋友一起製作影像,對我來說是很寶貴的經驗。也考慮了各種可能呈現得更好的方式,多虧了這次經驗,有關影像視覺化的事情我也能思考得更深入了。
SHUN:其他工作的情況大多是給個期限,大概一週左右的時間提供確認,後續異動時程的狀況也很常見,果然像這次這樣邊聊邊做完全是不一樣的感受。由全員一起製作的感覺真的超開心,雖然是工作但更像是和朋友一起玩的感覺。
UKICHI:自由度很高呀。與其說是冒險更像是一起去開拓。那些深刻投入的時間還真是過癮啊。
SHUN:嗯。也覺得在創作時有彼此的信賴關係與溝通交流作為基礎,果然是最重要的。
UKICHI:雖然我們也曾經有無法順利溝通、明明想這樣做但無法達成共識而最終無法完成作品過,像這樣從零開始創作的狀態還是第一次呢。所以透過這次的作品,更強烈地感到想好好珍惜這份一起完成製作的感受,今後更尊重夥伴們彼此的想法去溝通交流。
康司:我想正因為都是朋友,所以反而會有不順利的時候吧,我一開始也想說不知道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但就像音樂一樣,不要顧慮太多、直率地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好,當坦率地做出很棒的東西時真的是最開心的了。
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含在無機質設計中的溫暖質感
─康司身兼樂團成員與作曲者、設計,最初是所有東西都自己做,現在也開始跟其他人聯手了。
康司:可以看到未知的景象也很開心啊,我們樂團本身就是凡事充滿好奇心,會想像初見Frederic的人覺得我們是什麼樣貌呢?所以有時候會覺得這次自己設計好像比較好,每次都會考量各種層面來進行製作和設計週邊商品。
─透明回線的各位對Frederic的作品有什麼樣的印象呢?
SHUN:無論是視覺或音樂前奏都能很明顯的辨別出這是Frederic呢,裝幀設計也非常契合。雖然音樂上採用許多循環重複的音節,但設計上採用有機自然的質感,整體上卻始終是種無機質的規律感。「サイカ」(才華)的封面設計也是,雖然結合了手和植物等自然素材,但整體來說還是無機質的風格。
TOSHIO:我也覺得是無機質,所以讓我很苦惱「サイカ」(才華)的MV要怎麼呈現屬於Frederic的色調呢。
SHUN:透明回線的創作概念也經常介於數位跟類比技術之間,所以康司的設計跟我們是很相近的。康司最厲害的是,他的設計跟我們學生時期剛認識時幾乎沒什麼改變,貫徹始終這一點讓人肅然起敬啊,我認為在創作中能維持一貫性是最不容易的,因為總會有動搖或者改變喜好的時候,但是康司的創作核心完全沒變,這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UKICHI:康司的作品全部都很獨特喔,雖然從『うちゅうにむちゅう』的封面用了學生時期畫的插畫後開始有了些許變化,但構圖上都一直保有他的風格。在製作「サイカ」(才華)時也想好好保留康司的個人特質,所以我還去探索其中的細節,比如具體地沿用某個元素、盡量避免一直重複使用某種顏色,雖然有很多圖像化的設計但帶有樸質的溫暖等等,我覺得這些就像是透露出康司的人品一樣。在「サイカ」(才華)的MV裡用模擬出的鉛筆線質感,就是我以個人的方式所詮釋出的康司的特質。
原文出處:https://sensa.jp/interview/20211026-frdc.html 取材・文:小松香里 (2021.10.26發表) 翻譯:cerise (2022.3.20譯)
7 notes · View notes
hk-kpop-page · 1 year ago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現場直擊📸 ➟ #EPEX
◍ 2024.03.08
◍ 上水廣場 X  EPEX 2ND CONCERT [So We are not Anxious] in HONG KONG記者會
◍ 上水廣場2樓中庭 (上水龍琛路39號)
上水廣場X EPEX 2ND CONCERT [So We are not Anxious] in HONG KONG記者會
八人八色秀「世一」「MM7」「大癲」等廣東話潮語 勁歌熱舞嗨爆全場為演唱會預熱
3月8日,韓國8人男子組合EPEX今天於上水廣場出席「上水廣場 X  EPEX 2ND CONCERT [So We are not Anxious] in HONG KONG」,搶先跟粉絲見面以及預祝演唱會成功,吸引大批傳媒及三百名粉絲到場,場面相當熱鬧!
今次為EPEX首度訪港,門票一開賣旋即火速售罄,人氣絕不輸其他韓團!而為了可與偶像作近距離接觸,大批粉絲在記者會當日一早帶備打氣手幅及燈牌到場,務求爭取最佳位置等候EPEX的出現。EPEX 甫出場,即引起全場粉絲尖叫歡呼,並高舉各式各樣的應援物來歡迎偶像。
EPEX一行8人以廣東話向現場粉絲打招呼,並大秀「世一」、「MM7」和「大癲」等廣東話潮語,令現場粉絲十分驚喜!在閒談環節中,EPEX「吊大家癮」稍稍透露香港場驚喜表演內容;而同時有「大胃王男團」之稱的他們也當然少不了分享想品嘗的港式美食。而為了給演唱會預熱,八子緊接著準備了大熱歌曲「FULL METAL JACKET」的勁歌熱舞表演,全場尖叫聲此起彼落,嗨爆全場!
最後,為答謝一眾粉絲的支持,EPEX更特地走到台下與現場粉絲大合照留念,盡顯親民一面!
關於Landmark North上水廣場
「Landmark North上水廣場」是新鴻基旗下新界北部的地標購物商場。上水廣場總面積達190,000平方呎,匯聚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及各式各樣時尚潮流店舖食肆,極受顧客歡迎。此外,上水廣場每月均舉行各式大型推廣活動或禮品換領活動,讓顧客於消費購物期間獲額外獎賞,增添購物樂趣。
地址:香港上水龍琛路39號 (港鐵上水站A4出口)
查詢電話: 2639 9638 網址: https://www.landmarknorth.com.hk
#이펙스
3 notes · View notes
ignitiongallery · 1 year ago
Text
nakaban expo “最近の手触り Recent Touches"
Tumblr media
3月7日から4月1日まで、画家・nakabanの個展『最近の手触り』をtwililightで開催します。3月6日にはnakaban+柴田元幸『物語の手触り』、3月7日にはnakaban+阿部海太郎+大崎清夏『描く、奏でる、ハンドルを握る』を開催します。ぜひ足をお運びください。
---
「絵を描き続けていると、少しづつ以前と比べて描き方が変わっていく。 変わるというよりも、自分がどういうふうに絵を描いてきたのかということを忘れてしまっているのだ。 このように忘れてしまうことが残念なことではなく、むしろ健全なことである、と思うことにする。 頼りになるのは、手触りだけのようだ。実際に触れることのできる手触りだけではない。 この場所の空気。今という時代。季節感。降り積もり続ける記憶。期待のようなもの。
自分と対象を取り巻くものの今日の手触りはどうか。 絵を描く前後に考えているのは、だいたいこのようなことです。��
nakaban
---
会期:2024年3月7日(木)〜4月1日(月) 会場:twililight(世田谷区太子堂4-28-10鈴木ビル3F&屋上/三軒茶屋駅徒歩5分) 定休日:火曜、第3水曜 営業時間:12:00〜21:00 
---
nakaban(なかばん)
1974年生まれ、広島県出身・在住。 絵画、書籍の装画、文章、映像作品等を発表する。主な著作に絵本『ダーラナのひ』(偕成社)『ランベルマイユコーヒー店』(オクノ修作 / ミシマ社)『トラタのりんご』(岩波書店)など。
新潮社のとんぼの本のマークなど、数多くのロゴデザインを手掛けている。 音楽家とのライブ活動も定期的に行い、ステージでは幻燈的ドローイングを描く。
--
《会期中イベント》
Tumblr media
1.nakaban+柴田元幸『物語の手触り』
nakabanさんの幻燈と、翻訳家・柴田元幸さんの朗読によるセッション。お二人とはスチュアート・ダイベック「ライツ」のポスターをtwililightで一緒に作りました。今回は柴田さん、nakabanさんと一緒に選んだ物語を、当日即興でセッションします。物語の手触りはどのような絵としてあらわれるのか。ぜひご体感ください。展覧会は翌日からスタートするので、いち早くnakabanさんの絵を観覧&ご購入いただけます。
日時:2024年3月6日(水)
開場:19時 開演:19時30分 終演:21時
会場:twililight(東京都世田谷区太子堂4-28- 10鈴木ビル3F&屋上/三軒茶屋駅徒歩5分)
料金:2500円+1ドリンクオーダー
定員:18名さま
出演:nakaban(幻燈)、柴田元幸(朗読)
件名を「nakaban+柴田元幸『物語の手触り』」として、お名前(ふりがな)・お電話番号・ご予約人数を明記の上、メールをお送りください。
*この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受信できるよう、受信設定のご確認をお願い致します。2日経っても返信がこない場合は、迷惑フォルダなどに入っている可能性がありますので、ご確認ください。
-----
2.nakaban+阿部海太郎+大崎清夏『描く、奏でる、ハンドルを握る』
nakabanさんの幻燈と、作曲家・阿部海太郎さんの演奏と、詩人・大崎清夏さんの朗読によるセッション。twililightから3月11日に刊行する大崎清夏さんの日記『私運転日記』の装画・挿画をnakabanさんに描いていただきました。その『私運転日記』には「珠洲へ」というパートがあり、阿部海太郎さんと大崎清夏さんは一緒に「奥能登国際芸術祭」に参加されています。そして、nakabanさんと阿部海太郎さんと大崎清夏さんは、これまでにセッションを2度行っています。
今回は、nakabanさんの個展のオープニングであり、大崎清夏さんの『私運転日記』先行発売記念のセッションになります。どのような時間が繰り広げられるのか。ぜひご体感ください。
日時:2024年3月7日(木)
開場:19時 開演:19時30分 終演:21時
会場:twililight(東京都世田谷区太子堂4-28- 10鈴木ビル3F&屋上/三軒茶屋駅徒歩5分)
料金:3500円+1ドリンクオーダー
定員:18名さま
出演:nakaban(幻燈)、阿部海太郎(音楽)、大崎清夏(朗読)
*定員に達したのでキャンセル待ちの受付になります!
件名を「nakaban+阿部海太郎+大崎清夏『描く、奏でる、ハンドルを握る』」として、お名前(ふりがな)・お電話番号・ご予約人数を明記の上、メールをお送りください。
*このメールアドレスが受信できるよう、受信設定のご確認をお願い致します。2日経っても返信がこない場合は、迷惑フォルダなどに入っている可能性がありますので、ご確認ください。
--
《イベント出演者プロフィール》
・3月6日
柴田元幸(しばた・もとゆき)
1954年生まれ。翻訳家・アメリカ文学研究者。 ポール・オースター、スティーヴン・ミルハウザー、スチュアート・ダイベック、スティーヴ・エリクソン、レベッカ・ブラウン、バリー・ユアグロー、トマス・ピンチョン、マーク・トウェイン、ジャック・ロンドンなど翻訳多数。『生半可な學者』で講談社エッセイ賞、『アメリカン・ナルシス』でサントリー学芸賞、『メイスン&ディクソン』で日本翻訳文化賞、また2017年に早稲田大学坪内逍遙大賞を受賞。 文芸誌『MONKEY』(スイッチ・パブリッシング)責任編集。
-
・3月7日
阿部海太郎(あべ・うみたろう)
作曲家。クラシック音楽など伝統的な器楽の様式に着目しながら楽器の今日的な表現を追求する。楽曲のみならずコンサートの企画やアルバム制作など、すぐれた美的感覚と知性から生まれる音楽表現が多方面で評価され、舞台、テレビ番組、映画、様々なクリエイターとの作品制作など幅広い分野で作曲活動を行う。音楽を手掛けた主な仕事に、蜷川幸雄演出のシェイクスピア作品、さいはての朗読劇『珠洲の夜の夢』『うつつ・ふる・すず』(共に作:大崎清夏、演出:長塚圭史)、NHK『日曜美術館』テーマ曲、NHK連続テレビ小説『らんまん』など。 2023年にリリースした歌手・武田カオリとの共作によるアルバム『HOUSE』のアナログ盤が今春発売される。 umitaroabe.com
大崎清夏(おおさき・さやか)
1982 年神奈川県生まれ。2011 年「ユリイカの新人」に選ばれ、2014 年、詩集『指 差すことができない』で第 19 回中原中也賞受賞。『踊る自由』で第 29 回萩原朔太 郎賞最終候補。そのほか、著書に『目をあけてごらん、離陸するから』(リトルモア)、 『新しい住みか』(青土社)、『地面』(アナグマ社)などがある。2022 年、奥能登国際芸 術祭の一環として脚本を手がけた朗読劇「珠洲の夜の夢」がスズ・シアター・ミ ュージアムにて上演され、翌 23 年には同じく「うつつ・ふる・すず」の脚本も 手がけた。音楽家や美術家など、他ジャンルのアーティストとのコラボレーショ ンも多く、絵本の文や楽曲歌詞、ギャラリー等での詩の展示など、さまざまなか たちで活動を行う。2019 年、第 50 回ロッテルダム国際詩祭招聘。知らない町を 歩くことと、山小屋に泊まる登山が好き。
4 notes · View notes
reyi-quan · 2 years ago
Text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約翰一書4:18)
Tumblr media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經文/約翰一書 4章 18~19節
你曾否想過自己每天的心思意念中,有多少想法是因為受到恐懼的影響?恐懼如何影響你的生命和人際關係?
一、現代人的恐懼
喜、怒、哀、思、悲、恐、驚,是人類共通的七種情緒。其中哪一種感受你最不喜歡?我最不喜歡的是驚嚇及恐懼。但是人生有太多這種讓人不舒服的感受,每個人的恐懼不同、每個年齡層所面對的也不同。PPT上的圖像是個蓮蓬,你看來可能沒什麼,卻是我最怕的東西,我很怕相同的東西擺在一起,這是密集恐懼症,會讓我嚇得喘不過氣。人有各式各樣的恐懼,有人很不喜歡被人盯著看的感覺。你知道足球金童貝克漢最怕什麼?他害怕物品以單數出現,他無法忍受冰箱裡有 3瓶可樂,他一定要拿走 1瓶。我自己很怕颱風、怕黑、怕樹影、怕没朋友…;有人怕狗、怕高、怕鬼、怕眼光、怕批評、怕被人誤會、怕失去關係、怕生病、怕不可知的未來…。你想過這些恐懼從何而來嗎?相信背後都有一些原因。
二、恐懼哪裡來?
1.本能:恐懼是一種「本能」的保護,如果你的腎上腺素不分泌,你就是一個不會害怕的人;如果腎上腺素太多,內分泌不平衡、交感神經失調,你就會覺得天天大禍臨頭,太多或太少都是問題。本能是天生的一種防衞機制,如:看見懸崖就會緊張、坐雲霄飛車會懼高,對生命有威脅或傷害的,我們就會產生害怕的情緒進而保護自己。
2.經驗:也有某些恐懼來自於「經驗」的累積,負面的經歷、困境、挫折、驚嚇等…,負面的經驗會在我們生命中帶來恐懼。
3.學習:恐懼是「學習」來的,小孩子不知道怕時,大人反而為他擔憂害怕。怕孩子因為不懂得懼怕而受傷,所以教導孩子要怕高、怕火、怕陌生人…,但難免有時也會反應過度。有人看到蟑螂毫不緊張,還能用手直接拍打;有人只不過聽見「老鼠」兩個字就嚇得跳到桌上,這都是人在不同環境中的學習。1920年有個「小艾伯特」的心理學研究實驗:在孩子面前放一個可愛的兔子玩偶,當小孩伸手去抱兔子時,它就會發出尖銳可怕的聲音,小孩聽見就嚇哭了,這樣重覆數次後,只要可愛的兔子玩偶出現,還沒發出聲音,小孩已經知道要害怕了。原來恐懼是一種經驗的累積,也是學習而來的;這些經驗都會存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我們若接受這些想法,生命中就有許多擔心害怕的事,如果你被騙一次,就永遠翻不了身;如果你嫁錯人,一生就完蛋了;如果你入錯行,就一輩子窮苦;如果30歲還没有一桶金,你大概一生都不會有成就了…。甚至我們的傳統覺得「恐懼」是好的,因為中國人認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你知道怕,就會用功讀書,免得日後討飯…。這些想法使我們以為「恐懼」是值得存在的。
甚至「恐懼」也常常來自「愛」的出發點,今天談的主題是「在真愛裏没有懼怕」,但在人生經驗中卻恰恰相反,不愛才不會懼怕,若我越愛就越怕,越在意就越怕…。為何神的話和我們的經驗不同呢?因為神使我們不活在律法的轄制之下;在基督裏,我們已經脫離律法的轄制。
三、在真愛裡沒有懼怕
談到恐懼,我們有各式各樣的想法,我們不想讓這些恐懼發生在自己身上,然而當我們過度在意時,反倒做錯很多事。約翰壹書 4:17-20提到「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但如何才能坦然無懼呢?懼怕就像刑罰一樣,因為我們的愛不完全,神就在我們的生命裡終止懼怕,改變愛的內容,讓愛得以完全,這件事如何發生在我們的生命中呢?
這次教會洗禮,有 48位新肢體加入,在約談時我會問 3個問題,第 1個:你相信耶穌基督是獨一真神嗎?因為台灣的民間信仰是多神論,大多數人會以為多拜一個、多一個保佑,故要澄清。第 2個問題:你有認罪悔改的經驗嗎?你承認自己是罪人,需要這位十字架上的主,衪為你擔當刑罰,你有這種認罪悔改,接受救主的經驗嗎?第 3個:生命要持續地成長需要接受裝備,才會成熟認識神。請問,這 3個問題,你覺得哪一個最難?通常是認罪悔改這一件比較難,因為大多數人不會一開始就願意跟一位不熟悉的人談論他做錯的事,這樣壓力很大。我受洗時是王姐和我談話,她問我:「你覺得耶穌愛你嗎?」「是的,耶穌愛我。」「妳需要神給妳智慧引導前面的路嗎?」「是,我需要。」「妳知道妳有罪,需要耶穌為妳死、為妳承擔過犯嗎?」突然間,我有點回答不出來,因為那時的我正處於心靈受傷、前途茫茫、對未來既惶恐又擔憂的景況裡,神愛我,會帶領我前面的路,這個我很能體會,所以我要成為基督徒。但是我有做錯事嗎?我覺得我是好人、我很善良、没有傷害人,所以這個問題讓我覺得有距離,我不太明白認罪悔改是怎麼一回事,直到我慢慢讀聖經,更多認識神。
有一天,神讓我看見自己小時候做的一件事:我回想起小時候做過很多狗屁倒灶的事,當時我很迷 8點檔,一到 8點就跟父母說:我功課寫完了,可以看電視。等我看完電視、洗完澡,躺在床上假裝睡覺,熬到全家都睡著了,才偷偷摸摸起來寫功課,所以我藏了一支手電筒在被窩裏,等半夜 12點家裡熄燈了,家人全都睡著以後,我就爬起來打開手電筒,又緊張又害怕地把功課亂寫一通。第二天交功課時,老師一眼就看出我是亂寫,當然就挨了打,儘管如此,等我放學回家,8點檔的音樂一響起,我照樣收起功課、繼續說謊,又要躺在床上忍著不能睡著,半夜起來趕快亂寫功課…,有一次父親半夜起來上厠所,我來不及爬回床上,慌忙中躺在地板上裝睡不敢動,在寒冷的冬天嚇出一身冷汗,還好父親没發現。我心中所有的恐懼都像是對我的刑罰,我怕被老師處罰、怕家人發現、半夜又怕鬼、怕自己不小心睡著沒有爬起來寫功課…,但我竟然還是天天這樣做。我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希望和同學聊天時,可以成為他們的一份子,當他們聊連續劇時,我不會没有話題,我怕同學知道我没有看連續劇就不接納我,所以我要跟他們一起討論劇情,想要和同儕有話題…,表面上這只是一個單純的願望,竟要忍受這麼多痛苦。人生中我們做錯很多事,最初的原因常常不過是希望得到別人的接納與認同,希望自己也是被愛的那一個。
罪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在罪裏我們受到許多審判與處罰,使人感到恐懼不安,這些犯錯的經驗也時刻提醒我:妳是個什麼樣的人?要是人家認識妳,才不會做妳的朋友,簡直笑死人…。那種內疚感存在我裏面,只有我知道自己是哪種人,我是說謊的人、我是不能完成自己本份的人,我會想些狗屁倒灶的事讓別人以為我很好。我發現我對自己的看法深深地影響我與人的關係,只要有人願意做我的朋友,我就覺得很寶貴,我不能讓他們看見我是這種人,我要假裝很好,怎麼好呢?就是百般遷就他、配合他,這樣他就永遠是我的朋友…,我發現我在人際關係中有這種傾向,所以我不敢講我真實的想法,不敢否定別人,要求自己全力配合,這樣,他們才會永遠是我的朋友。
罪疚感、內疚感、自卑感及心虛,常會在我做很多決定時跑出來,而我做的決定常常讓我很後悔,但我没有能力做對的決定,因為我很怕,心裡充滿恐懼,或者我會過度地誇大或掩飾,因為怕被人發現我很不好,我保持距離,怕被人發現後就不會有人在我身邊。這些罪疚感產生的影響力,別人不知道,但卻會困擾我們的生活及人際關係。
信耶穌最寶貴的一件事,就是舊事已過,一切都能變成新的。你知道嗎?如果你有認罪悔改的經驗,這個罪的刑罰就離開你,你就不再受它的控制,你的罪疚感、內疚感、自卑感及心虛,只要說:「神啊,對不起,我錯了…」。聖經中没看見耶穌責備任何一個犯罪的人,但是耶穌卻責備法利賽人,因為他們不認罪悔改,他們遮掩粉飾自己的生命,假裝得非常好,用指責別人來證明自己是更好的。許多時候我們的犯罪可能出於無知,或是出於我所不能勝過的恐懼,有時候我寧願做錯事也不能讓我所恐懼的事情發生,這種綑綁及罪疚會不斷影響我們的生命,也會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原來,在愛裏没有懼怕的意思是:當我去面對或承認這個錯誤、認罪悔改,就没有任何刑罰可以控告我,耶穌已經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我所犯的一切錯,衪都已經付上代價,從此我就没有債主了,没有人有資格向我問罪,當我願意接受耶穌時,就是接受神對我的赦免,「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這是耶穌的完全之愛,從此我們也活在完全之愛中,如此才有真正的平安喜樂。
四、沒有恐懼的祝福
當我們不再恐懼時,生命得到很大祝福,我們不用再裝、不用說謊、不用遮掩,我們可以坦然看待自己,當你聽見受洗的新肢體在台上做見證時,心中會異常感動,因為他們不怕在許多人面前提起自己的過往的不堪,反而因為這些事,他們認識了救主基督,神在他們的羞恥恐懼裏放進榮耀,使黑暗羞恥成為榮耀的記號。原來我們面對生命的過錯,唯一的方法就是向這位生命之主認罪,當我認錯了,這件事就再也不綑綁我。這不只是說給剛信主的人聽的,我們要天天活在神的愛裏,為什麼基督徒要擘餅聚會記念主,因為我們受洗了,卻仍然不完全,聖靈會幫助我們不活在恐懼害怕裏,使我們能抬頭挺胸地接受主的愛,當我做過這樣的禱告後,我對人就不再這樣苛求了,因為我能感同身受在他人防備、攻擊的背後,可能心中有很多揮之不去的恐懼。今天我們來到主面前,面對自己生命的恐懼,知道在真愛裏不再害怕,我們敢說不,敢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因為耶穌已經讓我不受控告了,我們就可以經歷耶穌那釋放的愛與恩典。
◎楊明明(2017年12月10日.孫新芸摘要)
聲音檔→
http://125.227.58.221/mp3/20171210.mp3
youtube
主,求你用愛充滿弟兄姊妹心靈深處,若在這個時刻,任何人心中被恐懼轄制,對前面未知的道路充滿憂慮,我奉耶穌得勝的名,斷開一切憂慮恐懼的轄制,願你的愛親自澆灌在每位弟兄姊妹心中。感謝禱告奉耶穌得勝的名祈求,阿們!
3 notes · View notes
the-here-and-after · 17 days ago
Text
身體與運動:濱口龍介、砂連尾理與平倉圭的對談
採編:Bitters End
來源:Eureka
譯者:(2025-04-06 10:23:03 浙江)
(豆瓣原文連結;內文粗體是我標ㄉ、小字是我的筆記。)
2013年,濱口龍介創作了一部名為《觸不到的肌膚》的短片。這部短片是為2013年關西特別放映所拍攝,當時濱口龍介正在神戶準備《歡樂時光》的工作坊。這原本是為一部名為《洪水》的長片所拍攝的概念短片,但該長片計劃已被擱置。本片原本打算只拍攝15分鐘,但最終長達了54分鐘。
濱口龍介解釋說,這是因為劇本讓表演者們能夠更好地發揮,同時舞蹈元素「出乎意料地佔據了重要地位」。在劇本剛完成時,濱口龍介認為影片的感覺有點類似於黑澤清與青山真治的電影風格,但在後續的拍攝過程中脫離了這一既定的軌道,他將舞蹈放大為影片的象徵性要素。
本片講述了父親離世後,弟弟搬到與其同父異母的哥哥那裡居住的故事。儘管哥哥和他的女朋友都歡迎他的到來,但一種寂靜總是圍繞著��。弟弟整天醉心於與好朋友一同排練現代舞,而此時小鎮上發生了一起突如其來的殺戮事件,兇手正是這位弟弟。
這是少有的一部不依賴語言來推動敘事的非典型濱口龍介電影,但影片建構其複雜性的「材料」仍然是表演者的「身體」。那「無限接近但卻無法接觸」的現代舞似乎對應著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努力。影片所要表達的仍是濱口龍介電影中一貫的主題,即人際關係中的「距離」。以下內容出自《Eureka 2018年9月濱口龍介特輯》,原標題為「身體與運動:自發性與非自發性的證言」。
_______
對談內容
Bitters End:這次的組合源自於濱口先生提出想要探討關於「身體」的話題,於是邀請了舞者砂連尾先生、廣義上研究舞蹈的平倉先生,以及拍攝舞蹈影像的濱口先生三位共同參與。首先請濱口先生開場吧。
濱口龍介(以下簡稱「濱口」):今天邀請兩位平日交往密切的朋友,主要是想請教困擾我多時的「如何讓身體自發性運動」這個課題,所以特意創造了這次機會。還請兩位多多指教(笑)。
砂連尾理(以下簡稱「砂連尾」):「自發」這個概念確實很微妙。即便說是自發,一旦摻雜了刻意成分,不論是舞台還是電影都會失去生命力。雖然字面意思是「自然生髮」,但在表演過程中即便自己試圖活出這種狀態,卻始終存在難以克服的「無法完全符合字面意義」的困境。在舞蹈領域,例如皮娜·鮑許會透過不斷向舞者提問,依靠編舞家與舞者間的信任關係,讓平日被壓抑的東西透過身體迸發出來。
這種帶有療癒性質的心理介入方式,應該說是後現代以來不同於傳統身體訓練的方法。再例如威廉·福賽斯透過解構式手法,給身體設定難以完全掌控的任務,在動作系統中製造偏差從而避免刻意感——這種建構方式讓身體從敘事與幻覺中解放出來。近二三十年舞蹈界都在嘗試這類探索。那麼所謂自發性運動到底意味著什麼呢?當大腦開始意識到「這是自發性的」,刻意性便悄悄滲入,身體反而失去生機。這種越方法論化越難以擺脫的「某種存在」該如何應對?我對此始終抱持濃厚興趣。或許與身心障礙者、老人、兒童身體的互動能給予啟發。大腦認知的身體與肌肉記憶的身體、衝動驅動的身體之間持續發生的錯位,正是我想要探究的領域。
上週在舞蹈工作坊遇到小學五年級���生,當我要求「做個誇張的鬼臉」,她毫不猶豫地回應「好」並立即執行。追問「為什麼能如此自然?」她只是淡淡地回答「因為被要求了啊」。去年她在「夕鶴」主題工作坊時,我讓她用頭髮模仿紡車旋轉並拍打男生,她也毫無遲疑地照做,即便其他成年人勸阻「不用完全聽砂連尾先生的話」,她依然堅持「可是被要求了啊」。這種近乎白痴性的純粹反應究竟意味著什麼?或許我們都在追尋超越創作者意圖與敘事語境的「脫軌身體」,這種特質不僅存在於素人群體,專業舞者與演員又該如何觸及?可能需要從更宏大的系統結構來思考環境設定的問題。接下來想聽聽平倉先生的見解。
平倉圭(以下簡稱「平倉」):最近濱口先生在橫濱國立大學開設的講座中,透過對照劇本細緻剖析電影表演,讓我這個從未認真思考過演技的人(笑)深刻體會到「原來電影如此複雜」。砂連尾先生提到的案例讓我聯想到,為避免自我意識幹擾,濱口先生在講座中演示的台詞微調技巧——透過語尾的微妙變化,讓「言說的身體」擺脫「言說的自我意識」。台詞的架構成為支撐「言說身體」的框架,將「我」從過去與未來的連續性中剝離,僅在此刻成就身體與話語。砂連尾先生探討的或許正是這種狀態的進階版。工作坊少女將指定動作內化為當下框架,既非完全脫離日常人格,亦非機械執行,而是在更宏大的語境中感知並實踐某種「妙處」,這種狀態的本質令人好奇(笑)。
濱口:確實如此(笑)。
平倉:濱口先生在電影中為讓台詞不顯虛假,採取了許多阻斷自我意識反射的技巧。但演員本身是否在宏觀層面意識到「這樣更好」而主動調整呢?
濱口:目前採用的「劇本朗讀」法在阻斷自我意識方面效果顯著。透過反覆機械朗讀剝離所有情緒色彩,直到身體形成肌肉記憶。演員到場時雖仍會構思表演方案,但透過朗讀可消解部分刻意性。我認為台詞表演的本質就是單純執行指令,而非「成為角色」。這種認知本身充滿魅力──說出與內心完全無關的台詞恰是表演的可能性所在。劇本朗讀旨在讓身體達到「僅能發聲」的狀態,如同赤足跳舞前清理路面碎石。不過這種方法尚不完美,若遇對手戲演員情緒平淡,可能導致整體表演乏力。此時需要情緒催化劑,但如何實現仍在探索。目前只能做到清除障礙,例如修改演員感到違���的台詞,調整語尾讓表達更自然。至於能否直接抵達理想狀態,說實話仍在摸索。
尚雷諾啟發、一直到在車上依然重重地使用的方法。評論濱口龍介善於cast、毋寧清楚認識到濱在引導角色從個別演員的身體脈絡中長出來的長期努力;那樣的成果非精細地調動所有機關而成,而是接受偶然性、接受生長、接受碰撞。某種程度上回答了為何我聽到友人說山中搖子對演員即興有些嚴苛時的失望感。
砂連尾:在《歡樂時光》開機前的公開朗讀會上,演員們平淡克制的發聲方式創造出脫離時間軸的匿名身體,這種錯位感令人印象深刻。聯想到我在舞鶴養老院遇到的退休校長,其身體會突然顯現舊日姿態——告別時脫口而出的「那麼,再見啦!」瞬間喚醒職業記憶。當下身體與過往身體的錯位震盪產生獨特韻律,濱口先生的朗讀訓練或許正追求這種效果。
濱口:朗讀訓練的本質是將文字原樣植入演員身體。日常身體受長期習慣塑造,短期強化的朗讀習慣與之共存形成雙重結構。當兩個習慣互相干擾時,《歡樂時光》的表演便從單純發聲開始,有趣的是台詞「意義」本身會引發身體震顫。調整台詞即調整身體震顫幅度,朗讀實則是為迎接意義的衝擊做準備-讓身體處於不設防的待機狀態。現場拍攝時多具身體的相互干涉常產生意外峰值,某些時刻確實能捕捉自發性的真實顫動。
平倉:身體的相互干涉具體如何呈現?
濱口:這是極為普通的視聽反應現象。拍攝「東北紀錄片三部曲」時深有體會:人們在面對面交流時會逐漸趨同——表情、手勢、語調趨於同步。但這種同步也可能陷入相互揣測的虛空中。透過調整對話者位置(如改為面向鏡頭),削弱視覺同步後,個體特質反而更易顯現。這種既共存又保持距離的狀態,類似複音音樂而非和聲。
砂連尾:正是複調(polyphony)而非和聲(harmony)的質感。
平倉:這呼應了砂連尾先生所說的「當下身體與過往身體的錯位震盪」。小學女生執行動作時,或許正體驗著日常身體與此刻身體的往返運動所形成的獨特節奏。濱口先生提到的「面對面趨同」與「錯位分離」所產生的身體振幅同樣暗合此理——在「交流」與「非交流」狀態間擺盪的身體充滿張​​力。
濱口:理想狀態是既保持自我存在,又與他者共處。不論是紀錄片還是虛構作品,我都努力避免人物失去自我內核,否則會陷入觀察虛無的困境。
平倉:最初討論的是阻斷自我意識,但實際上更深層的問題在於如何避免演員間對彼此意識的過度同步。當雙方都在揣測對方心思時,最終會導致各自失去個性而趨於同調。或許需要透過某種斜向45度的方式來避開這種狀態──形成一種「斜角45度的他者意識」。而在濱口導演的電影中,這種意識更進階為直面鏡頭、不與觀眾同步的「對向」身體呈現,實在精妙。
直面的角色—攝影機—被直面的角色—觀眾; 切換 直面的角色—攝影機—觀眾—被直面的角色。 並不是觀者與角色融合,而是是複調(polyphony)。
砂連尾:如此一來,問題就轉化為身邊的水杯、樹葉、燈光、桌子等物體如何與身體產生親和力了。
濱口:這話題層次頗深呢(笑)。
平倉:這正是我想了解的。紀錄片中的家具陳設本是固有存在,但劇情片中的對話場景佈置全由導演設計。既然台詞已由劇本決定,空間中的物件配置又是如何建構的?
濱口:首要原則是激發動態。電影本質排斥靜止,除特殊情境外,只有運動能維繫觀看趣味。因此我總設法讓場景「動」起來。大件家具如桌子雖難以移動,但透過合理規劃動線,避免空間被大物局限。同時精心設置水杯等小物件,借助日常動作如遞餐具、起身離席等自然產生位移。例如在《夜以繼日》的餐廳場景,透過調整桌椅間距創造出兩條動線,讓演員取水杯或紙巾時產生不同路徑選擇,形成有機的肢體運動節奏。
平倉:實際拍攝時,假設劇本規定要潑水,若演員明顯帶有「要來了!要來了!」的預備狀態就失去真實感。必須讓這類動作看似即興發生,這方面有何訣竅?
濱口:坦白說,刻意感在所難免。我將其視為放大身體震顫的情緒催化劑。若實在無法消解,就透過構圖遮掩──例如收窄畫框或擴大取景範圍。畢竟畫框之外就充滿工作人員的干預,電影本來就是靠取景框隱藏人為痕跡的藝術。在《觸不到的肌膚》的爭吵戲中,當石田法嗣突然摔杯,我們採用俯拍視角將演員上半身排除在畫框外,僅保留手部動作與玻璃碎片飛濺的軌跡,既保留衝擊力又消解了表演痕跡。
「電影本來就是靠取景框隱藏人為痕跡的藝術」聽起來有點太現實了。這段談論的景框切換節奏頗有濱口龍介鍾愛的那顆牯嶺街的球棒砸破燈泡鏡頭的況味(但比起以藏拙為目的,楊德昌高明許多……)
平倉:關於鏡頭介入的問題。即便演員間能避免意識同步,但現場觀察者(如導演和攝影機)的存在感無法消除。在濱口的紀錄片中,您作為訪談者與拍攝對象平視對坐,消解了居高臨下的觀察者視角。而移動攝影是否會強化這種介入感?例如《觸不到的肌膚》中染谷將太與石田法嗣的即興舞蹈段落,鏡頭隨動作游移,演員難道不會意識到「此刻攝影機正捕捉我的某個部位」嗎?
濱口:舞蹈部分由砂連尾先生編舞,《夜以繼日》的攝影師佐佐木靖之在現場進行即興捕捉。事後詢問染谷,他說這是從業以來首次完全忘記攝影機存在。或許是佐佐木的拍攝方式,或是砂連尾的編舞營造出某種強效專注場域。從成片看確實存在某種超越性的沉浸狀態。砂連尾先生作為現場觀察者有何感受?
想到的是若要繼續廚濱口可能可以好好研究濱口的network(幾乎沒怎麼花心思研究濱口的攝影師好像有些太過份了)。
砂連尾:我以導師身分在場,全程見證拍攝。經過三、四次攝製會議,濱口始終對演員保持「允許任何可能發生」的開放態度。兩位非專業舞者呈現的「舞蹈感」迥異於職業舞者的身體意識。特別當石田法嗣突破某種無形界限時,整個空間產生質變——染谷不再是他本人,石田也超越自我,環境中的萬物彷彿與身體產生量子糾纏。這種同頻共振消解了自我意識,令拍攝現場進入集體無意識狀態。若要定義「濱口魔法」,或許正是這種既保持對視又超越對視,既在場又偏移的創作磁場。恰如您在東北紀錄片中透過錯位機位達成的效果,此刻無需物理位移,身心已向更廣闊的維度敞開。
濱口:確實如此,雖然不確定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關於石田君所提到的「白痴性」概念,若定義為「未經思考直抵核心」的能力,石田君正是具備這種特質的演員。最初在《景深》中合作時,我根據原作改編劇本時其實對故事本身存疑,甚至覺得「這種角色該如何演繹」而深感責任缺失,但石田君純粹接受文本本身,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表演。當劇本中難以信服的角色在他身上獲得現實存在感時,我深受震撼。他就像教會我演員力量的恩師,從此始終渴望再次合作。
拍攝《觸不到的肌膚》期間,石田君的深度投入改變了現場磁場,砂連尾先生所說的「形成某種漩渦」至今記憶猶新——石田倒地,染谷凝視他,砂連尾觀察兩人,攝影師佐佐木記錄這個場景,錄音師黃永昌在畫框外調整麥克風位置,這種螺旋狀的視線網絡確實在現場形成了能量漩渦。雖然不確定是否出於設計,但那種專注力的凝聚確實存在,雖然不知能否傳達給觀眾,但確鑿發生過。
砂連尾:清晰記得佐佐木和黃先生當時的神態異常生動,雖未被鏡頭捕捉,但彼此間形成了超越對視的複調共鳴。私以為當石田君突破某種結界時,全體人員彷彿陷入迷狂狀態,在拍攝之名下共舞。這種集體進入「迷失」狀態的體驗,恰似舞蹈的即興本質。
平倉:最初以為是演員的自發性動作,實則整個攝製組都捲入動態漩渦。這種創作狀態如何達成?傳統電影敘事需要回歸既定軌道,相米慎二則選擇徹底迷失,成功則創造奇蹟,失敗則強行修正。
濱口:今天準備的影像資料包括相米慎二和懷斯曼的《動物園》。聽說砂連尾先生是首次接觸相米作品?
砂連尾:說來慚愧,雖久聞其名卻未曾觀摩。觀看《颱風俱樂部》時注意到,相米刻意選用反應不夠敏捷的年輕演員,似乎追求某種非計算性的身體真實。永瀨正敏回憶相米是「魔鬼導演」,從不給具體指示只說「自己思考」,這種創作方式讓演員與導演共同陷入迷失。聯想到妻子從大阪遷居東京後,最享受的竟是「可以自由迷路」——在大阪過於熟悉的環境令人窒息,而東京的陌生允許創造性迷失。表演同理,當演員掙脫劇本導航,在迷失中繪製新地圖,正是相米渴望的創作狀態。這種「迷失性」對認知症患者而言是日常,或許能為表演探索提供啟示。
相米慎二竟然是這種壓力型魔鬼導演?拍一堆小孩子電影欸小孩子不就嚇死
濱口:但成年人的「迷失」終究是奢侈的。童年頻繁轉學的經驗讓我深知,真正的迷途關乎生死存亡,那種「再也回不了家」的恐懼刻骨銘心。相米片場那種放任迷失的創作,實則依賴製片體制的包容——他常首日不拍素材,第三天才進入狀態,這種反效率的拍攝方式在現代電影工業中幾無可能。我們這代人已喪失坦然迷失的勇氣,總擔心徹底脫離軌道。
好想知道濱ㄉ生平故事、需要濱傳記
平倉:現實拍攝中迷失意味著資金急速消耗。但「迷途」與「歸途」的距離張力,恰似身體在當下與他處的錯位震盪,這種律動本身充滿魅力。舞蹈允許持續迷失,而劇情片必須回歸敘事。 《觸不到的肌膚》透過插入舞蹈場景實現異質突破,再巧妙回歸對話框架,這種跳躍令人著迷。
砂連尾:相米作品中常見銜接敘事與舞蹈的魔幻段落,如《啊,春天》里山崎努帶領的流浪漢群像,瞬間將觀眾帶入超現實領域再引回現實。這種敘事橋樑的搭建充滿智慧。
濱口:這正是我的創作困境。若非借助「劇中劇」框架,我無法讓人物突然起舞,這種自我設限或許源自於某種現實焦慮。每當觀看相米或高達作品,總被「為何不直接突破?」的衝動擊中,卻又畏懼失控。
超可愛==
砂連尾:關於《夜以繼日》,麥重現帶走朝子的場景令我聯想到冥界。身著白衣的麥在能劇般的空靈場景中出現,隨後切換至海邊,這種異界感的營造是否受您東北紀錄片經歷啟發?
濱口:(笑)精妙的解讀!雖拍攝時未刻意設計,但柴崎友香原作將麥設定為「外星人」,這種異質性自然移植到了影像。在坎城也有人詢問「這是否幽靈故事」,可見原作蘊含的跨界基因。朝子拒絕前往「那個世界」的抉擇,恰似黃泉比良坂的現代演繹。
平倉:那些「無何有之鄉」的場景震撼人心——既非現實地點也非明確異界,只是存在本身的懸置狀態。無需特效裝置,僅憑場面調度就實現多重世界並置,實在精妙。
欸這些舞蹈(研究)者怎麼一個比一個會講話啊
砂連尾:這種打破單一現實維度的處理,讓人直觀感受世界不隻眼前所見。在《觸不到的肌膚》的舞蹈場景中,當染谷與石田突破表演桎梏,整個攝製組彷彿進入通靈狀態,攝影機不再是記錄工具而成為共舞者。這種創作現場的「集體出神」,或許就是電影魔法最本來真的樣態。
濱口:非常感謝。原作中最令我著迷的部分正是這種「現實可能瞬間切換為完全異界」的感知。能在影像中實現日常現實向異界的轉化,並獲得觀眾的共鳴,實屬榮幸。關於《動物園》中的人類......
平倉:在《夜以繼日》裡動物承擔重要象徵功能,但考慮到今天還觀看了懷斯曼的《動物園》,想延伸討論這部紀錄片。片中與非家畜生物的互動特別精彩──例如鱷魚產卵場景,飼養員需驅趕母鱷取卵。當砂粒潑向鱷背引發憤怒反應,再用釘耙敲擊頭部迫使其前移入水,這種基於生物習性的「斜向溝通」充滿張力。三位飼養員的站位也暗藏玄機,背對鱷魚的工作人員令人捏把冷汗。影片透過動物身體、飼養員身體與遊客身體三重差異形態,建構出生物社會學的奇妙圖譜。大象表演段落同樣耐人尋味,訓練師持續不斷的指令聲浪與大象精準的動作配合,展現出跨越物種的節奏共鳴。動物園的本質是將生物從生態鏈中剝離,迫使人類承擔起自然系統的全部維繫責任,而人為幹預下的生存狀態充滿戲劇張力。
濱口:其實在討論《觸不到的肌膚》時就聯想到,當動物、飼養員、遊客與拍攝者四重身體在場時,特別是懷斯曼御用攝影師約翰·戴維的存在感令人深思。犀牛難產場景堪稱典範:眾人保持距離見證分娩,當死產發生後急救團隊立即圍攏。攝影機雖無法突破物理界限,卻透過鏡頭焦距的微妙調整傳遞出緊迫感。這種不破壞現場氛圍的紀錄智慧,將拍攝者本身也轉化為場域組成部分的創作概念,正是紀錄片藝術的精髓。
濱口龍介!請看迷霧中的孩子!
平倉:確實,無論是犀牛急救或野犬捕捉段落,觀眾始終懸心於攝影機會否幹擾現場。懷斯曼團隊總能找到臨界距離,既保全事件完整性又捕捉動態漩渦。這種對職業行為慣性與生物本能規律的雙重掌握,創造出磁吸般的影像引力場。
砂連尾:紀錄片竟能呈現出普普藝術般的輕盈質感令我震驚。通常容易流於枯燥的內容,在懷斯曼鏡頭下卻煥發色彩韻律。這或許源自於他「守株待兔」式的創作哲學──如同舞者大野一雄讓世界在其身體周圍起舞,懷斯曼以技術化的被動姿態等待世界自行展演。這種創作主體性的消解,與《觸不到的肌膚》中石田法嗣的「白痴性身體」存在某種精神共鳴。
濱口:探討自發性本質時,我們終將觸及這個核心命題-唯有徹底被動才能催生真正的自發性運動。這種悖論在表演藝術中特別顯著,當演員放棄主觀控制,身體本能反而能迸發驚人表現力。
平倉:片中1993年邁阿密的時代印記無所不在。遊客服飾的霓虹色彩與動物毛皮形成視覺交響,臨時理髮店場景更將人類行為的奇觀性推向高潮。特別在飼料調配段落,工作人員笨拙的攪拌動作本易流於平淡,卻因「表演意識」的意外介入煥發魅力——其慣常行為與鏡頭存在的微妙角力,恰揭示了紀錄片創作中「人為性」與「真實性」的永恆辯證。
紀錄片ㄉ討論沒那麼好看l
0 notes
calligraphy520 · 22 days ago
Text
Tumblr media
摘要
本文詳細探討書法的各種學習途徑,涵蓋線上課程、實體課程、個別家教、在家自學、專題講座及學術研究等。作者透過「雙向細目表」呈現學習類型與心理考量,並分析不同學習方式的優缺點。線上課程分同步與非同步,實體課程則依教師風格有所不同;個別家教適合初學或進階者,而自學則需辨別優質教材。文章強調書法學習需符合歷代書家法度,並非僅寫字即可稱為書法。最後提供建議,依預算與需求選擇適合的學習途徑。
#貼心提醒
教學或研究引用,必須註明文章出處。轉載需求者,請來信取得授權。
本文最早發布於2022年10月27日的探路客平台。因其結束經營,故將文章轉載於Dcard備存,今發布於tumblr與大家分享。
這幾年,時常收到「應當如何書法入門?」的相關提問。為了節省未來的時間,花了幾個鐘頭,將過去的回覆稍作整理成表格形式(雙向細目表:上欄為課程種類,左欄為心理考量)。有時間就讀內文,沒時間先看圖表。
圖1
書法學習途徑的雙向細目表
Tumblr media
#書法定義 #書寫的方法
針對命題的「書法」,係指「書寫的方法」。所以,無論毛筆、硬筆、鋼筆和粉筆皆概括之。然而,多數人都能拿筆寫字,像是毛筆字和硬筆字,但並不意味寫的就是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寫字和書法還是有差別的!前者是能寫出來,後者是能寫好。我認為不合歷代書家「法度」的寫字,便不是「書法」。即便加上創意二字,也不足以稱之為書法,頂多稱之為「漢字塗鴉」藝術。#課程種類 #學習途徑的類型
首先,我針對書法的「學習途徑」分成七大類:線上課程、實體課程、個別家教、購書自學、完全自學、專題講座和學術研究。這是大致的分類爾爾。當然,也可以往下分得更具體細膩(具象經驗),或往上更粗糙概括(抽象概念)。本文僅探討「好課程」、「好老師」、「好教材」和「好講座」的教育情境。
#心理考量 #學習方案的評估
其次,除了「學習途徑」之外,我將個體決定採取「如何學習」的方案評估決策歷程,稱之為「心理考量」並分為九類。以國立東華大學為例,課前問卷調查結果前三名:1.職涯需求:想要當老師(字要美或不能醜)、想要考公職(字要工整或不潦草)2.考取證照:希望考取板書知能檢定證照,或取得書法、硬筆書法比賽獎狀證明3.興趣探索:想建立陪伴自己、消磨時間的正向嗜好或興趣(林冠傑,2019)。上述係指寫字潛能開發課程(成人硬筆書法課程、板書工作坊)。
若是加上「大專院校」以外學員的學習動機,例如:根據我曾經在樂齡大學、推廣教育中心、高齡者照護中心社區據點及中小學書法社團的實務經驗,又可以將其擴增為九類:時間成本、價格成本、交通成本、時間效力、客製服務(差異化教學設計)、學習狀態(主動或被動等)、學習回饋(調適與成長)和內外需求(教師面、學員面、教材面、教學面、實務面、理論面、休閒面及專業面等)。
🌼 書法線上課程
線上課程就是所謂的「遠距教學」,又可分為同步教學和非同步教學。同步教學就是能和老師即時同步溝通和對話(老師在教,你也在學)。至於圖表中的線上課程指的是「非同步教學」,亦即業經事先錄影、剪輯、簡報和上字幕等精緻化歷程。相對同步教學來說,較不會出現冗言贅字或卡詞等情形。也能根據自身需求拉放重點內容,方便作筆記或複習。🌼 同步教學的書法課程
可能有幾個問題需要克服:網路連線品質、光線打燈、麥克風收音、鏡頭角度及聚焦問題。上述都會影響教學品質與學習觀感。尤其是「聚焦問題」,若是毛筆書法還說得過去,但是硬筆書法示範時,鏡頭聚焦時常跑在手指,而不是筆畫、字跡之上。它的優點:能發問、有互動感。可一對一或一對多。🌼 非同步教學的書法課程
可能有幾個問題需要考慮:較難即時請教老師問題,或是讓老師批改作業。批改作業的時間成本很高,而線上課程通常都是經過學習平臺抽成,分潤後的所得相當有限,老師若是願意額外花時間指導,代表他真的很佛心。它的優點:價格較便宜、自在、可根據自身需求彈性安排學習進度及系統化學習。🌼 書法實體課程
書法實體課程就是傳統教學形式,包含多種教學媒體形式的運用,看老師偏重非放映性媒體,還是導入放映性媒體及多媒體整合融入教學活動。看老師教學風格是教師本位、學生本位、教材本位、經典本位或學習本位,這會影響老師和學員的互動形式及互動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寫一手好書法,不代表會教如何寫書法。每個老師都有自己擅長的部份。可能偏重會寫、偏重會教,最好的情況是會寫且會教。這是我個人過去的學書經驗(遇過的書法老師類型)。另外,書法老師自身的側重能力不同,也會影響教學內容與成效,專精書法史的老師,要指導書寫技法未必好;專攻書寫技法的老師,要指導篆刻和書法評論也未必好。先想好要學什麼,就去找什麼類型的書法老師(書法老師的類型,這部分之後再開新主題分享)。
一般來說,談及寫字容易直接聯想「楷書」,但書體還可以大致分為篆隸楷行草五體,往上還有古文字(甲骨、簡帛和金文等)。除了書體,還有特殊的書寫風格(如蟲鳥篆、宋徽宗瘦金體、金農、伊秉綬等)。這些都需要大量時間去厚積薄發,大多書法老師都各有擅,很難精通各個面向。🌼 書法個別家教
這是最直接省力,但也較耗金錢的學習管道。我覺得相當適合「初學入門」,或是想要「精進專業」的學習者。就像學鋼琴、學游泳、學圍棋、學搏擊、學直排輪一樣,它們都需要引路人,不然單靠自己摸索,根本玩不出什麼把戲。初學書法入門方面,需要專業的寫字教練提供訓練菜單,幫忙指出「好」與「不夠好」的地方。精進書法專業方面,過去就是「拜師學藝」的傳承模式。然而,隨著國民教育、圖書資源、電腦科技和網際網路的普及,過往的「師徒制」已然慢慢式微,姑且將之列為個別家教一類。要特別注意的是,得觀察教學者的專業素養能力如何,避免被過度包裝與行銷的美好形象所蒙騙。它的優點:能因材施教、即時解決問題,避免走冤枉路而浪費時間。這是讓妳從A至A+的關鍵。
🌼 書法購書自學
書法主題的書籍很多,大致分為科普和學術兩類。也可以分為工具書(字典)、字帖(法帖、拓印、修復、書家、今人等)、書法研究(書家風格、書法史、書法美學、書法技法、書法應用及形式分析等)。想學什麼買什麼,但要看作者行文走筆的能力,以及個人的閱讀理解能力。初學者可能會在一些專有名詞打轉,必須經歷一段「有看,沒有懂」的渾沌期。它的優點:能深化學習,適合要發展專業,或是只想稍微認識書法但銀彈不足的普羅大眾。🌼 書法完全自學
不管有錢沒錢,總之沒有預算或不想花錢。佛系求書法之道,採取土法煉鋼練字法,沒系統脈絡的東學西抄,可能優點都沒學到手,偏將別人的缺點一把罩。強烈建議不要在網路隨便抓個「寫字紅人」的字就跟著寫,這其實沒有什麼學習效率,但互動性極高,最大的收穫可能是「交流」或「交友」爾爾。正所謂「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要先具備辨別字帖好壞的能力,拒絕當個學書法的無頭蒼蠅!它的優點:免錢、省錢、追求自我陶醉的休閒與樂趣。能完全自學不靠老師不靠書籍的人,大概是都市傳說等級了吧?🌼 書法專題講座
通常是「學者」、「大咖」、「引言人的好友」或「江湖術士」為主講人。不是講得很深入,初學不得其門而入;要不就是東拉西扯、上拼下湊,簡直不知所云的「江湖書法」學派,門外漢容易被唬得一愣一愣的。要避免的地雷有「倚老賣老且浪得虛名的講者」、「不食人���煙火的學者」和「不學無術且全憑經驗出發的書寫創作者」。要聽這一類演講,建議要有基礎的書法涵養,才不會誤入歧途,而講者必須在理論和實務都有一定程度的能力。它的優點:遇到能深入淺出、旁徵博引的講者,可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但是可遇不可求。🌼 書法學術研究
甘於平凡甘於孤獨需要有錢有閒有熱忱不怕失業不怕吃苦不怕餓肚子投資期相當長但報酬未可知。它的優點:很專業。這是多數人不會走的學習途徑,就不多介紹了,未來想做書法教育研究的打算,再與我一同交流。結論
無預算上限,就直接請個人家教,掌握初步方法再自學;精熟後,再回頭找老師深化技能。有預算上限,可以綜合評估條件,選擇實體課程或線上課程。有學習需求,沒有預算就多睡覺,因為夢裡什麼都有......(這裡談的都是老師之有無)。低預算可以考慮書籍自學,先求個一知半解,等待日後機緣開竅(這裡談的是教材之有無)。此外,想參加專題講座,先看講者專長和評估自己的起點能力。教師研習和工作坊應屬「類學術研究」的一環(因為教師都有領學術加給),但大多只能學到皮毛,除非有分初階和進階研習活動。至於,學術研究就不多說了,多說都是淚。參考資料
林冠傑(2019)。成人硬筆書法課程創新與教學實踐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論文。永久網址: https://hdl.handle.net/11296/2jx3yy
文章預告
1. 認識「書法領域」的技能樹地圖,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找對應專長的老師!
2. 從「畫字」過渡到「寫字」的關鍵:筆順教學17法簡報示例
近期開課資訊
寫字潛能開發課程
入群答案: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答錯不批准加入!)
雙北寫字社群,暑期班(籌備中)
臺中寫字社群,2025年03至04月,週六班、週日班,額滿 ✔
彰化寫字社群,2025年04至05月,週六班,額滿 ✔
高雄寫字社群,2025年05至06月,週日班,額滿 ✔
作者介紹
林冠傑 教育學博士-身心靈課程設計師、身心靈潛能開發師
詳細資訊,可Google, Bing, Yahoo搜尋:書法老師林冠傑,或林冠傑書法博士
【學歷】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課程與教學組】 博士(2024年)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碩士(2019年)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學士-國小合格師資(2015年)
國立彰化高級中學【社會組-學測作文A+】(2011年)
【重要履歷】
榮獲國立東華大學優秀博士生獎學金(2019年)
榮獲國立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築夢獎學金(2019年)
榮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服務學習實踐家績優實踐團隊【召集人】(2019年)
通過中等教育學程【國文科】師培生資格(2016年)
通過教育部臺灣閩南語中級認證(2016年)
榮獲教育部全國教育實習績優獎【國小組】(2015年)
通過國立東華大學五年修讀學碩士計畫(教育系、中文系)(2014年)
榮獲國立東華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2013年)
【近期教學活動】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兒童硬筆書法班》、《樂齡正念書法班》、《兒童記憶力潛能開發班》及《硬筆師資培訓班》講師(110-113年)
國立東華大學《硬筆書法潛能開發課程》講師(106-110年)
���蓮縣《志學國小書法社》指導老師(106-107年)
花蓮縣《豐裡國小硬筆書法社》指導老師(107-108年)
東華樂齡大學《書法入門與創作》、《書藝與靜心》及《書法與節慶》講師(107-109年)
表達性藝術系列《書藝療育課程》講師(108年)
YOTTA《硬筆楷書入門》線上課程 特聘講師(110年)
籌辦第一屆《東之皇華》全國硬筆書法競賽(110年)
新譽管理有限公司 職涯發展導師(112年)
【近期演講邀約】
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硬筆書法、板書教學媒體之運用》講師(108年)
花蓮縣豐裡國民小學《硬筆書法與教學教師研習》講師(108年)
桃園市龍潭高級中學《硬筆書法楷書美感經驗的形式理性》講師(108年)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師培中心《師資生硬筆書法暨板書研習工作坊》講師(111年)
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寫字高手:板書的基本功》講師(112年)
基隆市《基優教師-硬筆書法教學策略教師精進研習》全市國民中小學教師研習(112年)
基隆市八斗國民小學《硬筆書寫要領:結構篇》入班輔導(112年)
國立東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班級經營之板書素養增能研習》工作坊(112年)
桃園市高原國小《硬筆書法與結構教學策略》國語文領域教師研習(112年)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正念硬筆紓壓,提筆寫出有靈魂的好字!》就業促進課程(112年)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師培中心《硬筆書法暨板書工作坊》(112年)
花蓮縣稻香國民小學《正念書法:從靜心書寫到覺察當下》教師研習(114年)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正念硬筆紓壓,提筆專注寫好字》就業促進課程(114年)
【近期活動邀約】
公視金鐘獎節目《一字千金》寫字達人篇 來賓(108年)
中華救世慈善基金會寒假營隊《以書法體驗靜心》講師(110年)
遠東信義A13《墨寶活動:歲末酬賓》特邀書法老師(110年)
新光百貨台北站前店《吉祥話‧畫吉祥》特邀書法老師(110年)
遠企購物中心《虎福迎春成語大會考名家揮毫春聯兌換》特邀書法老師(111年)
福城有限公司《書法與節慶:龍年春聯揮毫創作》年度季會(113年)
遠企購物中心《祥龍賀歲:吉祥春聯兌換活動 feat. 罐子老師》特邀書法老師(113年)
TEL東京威力科創尾牙活動《春聯手繪攤》(新竹場、臺南場)(113年)
高雄義大世界購物廣場《蛇舞義大:揮毫迎新春活動 feat. 罐子老師》特邀書法老師(114年)
歡迎提出合作方案
您們有經費,我們有專業!歡迎洽談任何形式的合作。無論是實體書出版、線上學習課程、字型設計、電腦字型製作、書法字型設計、活動邀約、學術演講邀約、工作坊邀約、企訓課程、紓壓工作坊或通告邀約等。
罐子老師的書法教室|演講、活動、合作邀約【Facebook】
硬筆書法講義(楷書、行楷、隸書、板書)購買,即時通訊【Instagram】
寫字魂 SoulCalligraphy原木鋼筆 品牌總監【蝦皮賣場-Shopee】
永豐金證券,開戶邀請碼:3ZEX7(邀請者和朋友皆獲200元超商券)
1 note · View note
iseilio-blog · 23 days ago
Text
3/25 柴寮偶記
(123) 【中天直播#LIVE】首次"二二八事件核心爭議"藍綠大辯論 20250228‪@中天電視CtiTv - YouTube 主要是中國人的文化低落,被台灣人看破手腳,其它都是因之引發的政治效應。
(123) 【大尋寶家】藏家好手藝曾肅良愛不釋手!五億元青花鑑到快暈倒?!20250218 (完整版)【好能立EX CARE】 - YouTube 一眼假;台灣人實在很好騙;將近50年前莆田人帶來大量中國 "古物" 進入台灣,這類賊亮的物件,大約 2、3000元。天啊,汝窯。
(123) 台北老味道 最接地气的台湾小吃有哪些?#台灣 #台灣美食 - YouTube 旗魚米粉應該放芹菜珠。
FB  3/5/25 我的模特兒生涯 https://iseilio-blog.tumblr.com/post/727282939944189952 習於調性,沉浸其中,領受到美感這是第一首���印象派痕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Vz2LTakM 必須借助畫面。
荷蘭阿公阿嬤第一次體驗台灣生活!他們被當地人的熱情所震撼!Dutch grandparents are stunned on their first full day in Taiwan! 400年前荷蘭人最早發現台灣,可以多些來台。
(209) 臺灣文化是被創造出來的?如何看待「被扭曲的歷史」?什麼又是「真正的歷史」?ft. 吳密察教授|強者我朋友 EP 116|志祺七七Podcast - YouTube 台灣人400年史通通是從中國外逃,包括70多年前來台灣的國民黨;國民黨來台,台灣人成了中國人,日治時代的台灣人可自認是日本人,這些錯亂都是教育的結果。
(216) 【完整版】歌王楊烈10年堅持之路 一曲「如果能夠」唱出情感人生!一生多轉變驚悚又有趣?熱衷演戲盡力為台戲展才 勇抗病魔因父親「頓悟無常」!|鄭弘儀 主持|【話時代人物】20250309|三立新聞台 - YouTube
記得是在民生東路一段的一家歌廳看到楊烈出場,戴一頂假髮,模仿洪榮宏;應該是初出道。
八家迪化街商圈美食,圍繞著永樂市場,永遠有逛不完的街跟吃不完的美食! 紅豆餅早年是黑糖。
(233) 「我被台灣移民署審問3小時」網紅陸配被台灣移民署警告「取消台灣證件」怒喊「台灣的言論自由呢?」小鄭在日本 - YouTube 竟然只是���移民署階段。
(251) 南京年輕漂亮女醫生嫁到台灣,找到心靈的歸屬,父母從反對到被徹底折服! - YouTube 出門在外要小心。
【地下台南03】大航海時代:從4000年前到400年前的海洋移動史來重新認識台灣與世界的關係!|ft.成大考古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劉益昌|聰到現場EP.7 公視我們的島 歷史承載的就是人群,只有土地如何為主?
舉報成功!移民署大轉彎,10日內驅離「舔共陸配」,亞亞崩潰不想當歸中國,飲料店中配疑嗆:對台灣人動了殺心,台灣必然是中共央媽的 病毒是會大量繁殖的。
KONA | Trust keeps you going | Hyundai Canada 台灣、中國是敵對關係,權利主張必需一清二楚。
(306) 《易经》需卦:成事需要时机,善于“需”以待时的人,自会守得云开见月明【学国学网】 - YouTube 天賦,就是上天賦予一個人的能力,瞭解自己這個能力,順性而為,就是美好的人生;可以加一些努力,或許就有了開創,這需要的就是智慧。
为什么读不懂《易经》?掌握这些神秘的符号是基础【学国学网】 It's difficult to add subtitles, just like "Bible", all contents included.
從第一卦聽起,內容簡單,世間萬象,一切瞭然;不過些許中國表述部份有問題。 《易经》讼卦:为人处世何为贵?答案不过一个字,助你赢得好人缘【学国学网】
(332) 傅崐萁潛伏國民黨10年「被捧成老大」?!張禹宣笑翻:現在一塌糊塗滿黨皆紅!【關鍵時刻】‪@ebcCTime - YouTube 中國解放軍攻台從東岸登陸,傅崐萁集團裡應外合。
高端人士用什麼壺泡茶?原來泡茶一直泡錯了?#觀復嘟嘟 #馬未都 #圓桌派 #竇文濤 #中國 #歷史 日本人,尤其匠人,非常固執、頑固。
(344) 【國會無雙】中國居住證將台灣人民「國內化」 陸委會、內政部有何解方? - YouTube 中國有可能將2300萬台灣全體人口全部發出身分證,再以號碼分梳出遠近關係。
(377) 【獨家專訪】美國對中首席顧問余茂春 解析川普國際戰略 全力嚇阻中國軍事行動/2027習近平下台前侵台?中國最怕的是這現象⋯⋯/余茂春獨家觀察 台美關係再突破原來台灣可這麼做|202503020| - YouTube 中共攻台只會滅亡,這對台灣不利。
I Love All of This | Princess Cruises 大罷免是由民間的力量產生,賴清德並沒有資格喊停。
(392) 台湾人移民加拿大:播完这期,还能入境台湾吗? - YouTube 台灣人在國民黨到了台灣之後,才成為中國人,在這之前的台灣人都認為自己是日本人。因此國語課本教 "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之外,還有 "打倒萬惡共匪",插圖把共匪畫成很難看的痞子 - 台灣人再一次接受洗腦。台灣400年史的台灣人都是外逃,包括70多年前的逃到台灣的國民黨。
《精彩片段》一國兩府真能解兩岸僵局?明居正:必須拿到國際上!那才叫兩府!【下班瀚你聊】2025.02.25 @TheStormMedia 美國不再會給台灣武器,失去了武裝,台灣早晚被統一;尤其兩邊混同,洗人口非常容易。去死吧,站得越遠越好。
一场意外的相亲,遇到了自己命中注定的有缘人 老頭子厲害。
LTN投票箱》若寵物惡犬攻擊傷人 贊不贊成將牠安樂死? 在國外有國家如果發生相同狀況,有的主人就是使之安樂死。
兩教授意見不一 中國將以兩棲作戰侵台?! 美國被迫對每個人的事都摻一腳?! 印尼將威脅澳洲?!【國際360】20240418@全球大視野Global_Vision 亞洲國家都在靠美國吃飯,尤其現在的中國。
丹麥王族瞧不起台灣,來台灣10分鐘見證奇蹟,台灣就是更先進的國家,甚至想把女兒嫁給台灣人 如此陣仗,不知誰付款?
|媒體報導|年代新聞|李彥秀政3代「繼承土地34筆」夫侯冠群也家世顯赫 @年代新聞CH50 中國價值
Hookless INCT Concept 3 1 Mar 25 Confession Time 余教授解析全面而清楚,全篇無廢話。
余茂春对话戴博:美中关系两种思路的碰撞 孺慕中國文明是好事,只是中國尚未轉化,如同歐洲的 文藝復興;路遙知馬力,只有時間的洗鍊,才知道中國的究竟。現在已是 2025。
Mainland wives collectively stormed the Presidential Palace: They don’t want to belong to China... 台灣赤化對世界沒有好處;中國日益進步,孩子盡可一同回歸中國。
中共統戰威脅|政府強勢反擊!|#邱垂正 #矢板明夫 #汪浩|@華視三國演議|20250322 談吐、外表 都很有魅力。
【中天直播#LIVE】 北一女師央視受訪 邱垂正:顛倒是非配合統戰 區桂芝:我對統獨沒有絕對信仰 我只要求安居樂業20250328 @中天電視CtiTv 中華文化早在中國文革十年已經斷裂,中華民國未經 "文藝復興" 轉化,在民主化之後也已經衰敗,只剩下一些餘絮弔亡。
(520) 《鄉民大學問EP.85》字幕版|藍綠火車對撞到2026?#黃暐瀚 直指大罷免結點:就是7月!#柯建銘 真為奪院長大位 搞#大罷免?#張啓楷、 #林亮君 節目開槓|NOWnews - YouTube 2027 中國將拿下台灣,台灣當然必需重新武裝如同以色列。
Clips 官員賄賂收據都還在宋楚瑜手上 | 李登輝的偉大在於在接下來的歲月,給中國有了脫離中國共產黨的可能。今天的國民黨依然沉迷於70多年前逃離的祖國執迷不悟, 這是中國人的悲哀。偉大的台灣,自由燈塔光芒萬丈,萬方景從,是中國百姓脫離極權統治的一線希望,終將解中國人民於倒懸, 給世界獻上自由民主,四海一家的終極世界���萬歲,萬歲,萬萬歲!
Clips 官員賄賂收據都還在宋楚瑜手上 |
各縣市長都尊重你,是因為老兄八面玲瓏掌握了整個體系,到處做散財童子,花光了省府預算, 銀行大量虧空,財政陷入危機;這才是當年的真相。
自古以來...台灣屬於誰? 歷史談的是過去,未來史要等 2027 見分曉。
區桂芝老師闡釋了台灣庶民想要這樣的【統戰】 台灣歷史400年,國民黨來台灣才 70 多年,在這之前台灣人是日本人,都屬於殖民教育。
冷雨無阻熱情!綠宣講萬人響應!中國蓋倒塌樓!藍委還想引中資?【台灣最前線 重點摘要】2025.03.31(1) 金門鳥不語,花不香,其實是隻雞骨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也看不出有什麼戰略價值;所以駐軍老早就裁撤,只留一些兵員象徵,尤其百姓都走向中國,太小,中國也毫不在意,丟棄可以,不丟棄也可以。最妙的是你來我往,大家心照不宣,等那一天攻擊開始,作用就重新恢復了。
0 notes
wangwill66 · 24 days ago
Text
方法總比困難多
H:「把自己照顧好,明天才能更好。」面對困難裝傻當駝鳥,事不能解決,只是延緩。運用智慧想方設法處理,人生才徒走向正途。「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千辛萬苦,「此情回首不堪憶,此身猶自隨沉浮。」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最後留下一句「不被大風吹倒,我還在,活著抵萬金」!20250401W2
博客來介紹:
方法總比困難多
作者泓露·沛霖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社中國商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內容簡介
《方法總比困難多》由泓露·沛霖編著。人之所以失敗,並非是不努力,只是力氣花在錯誤的地方。
成天只顧着「想做的」事情,至於「應該做的」部分開始。最優秀的人,是最重視找方法的人必須問自己:「現在這份工作,我應該做的是什麼7」然后再循序漸進去做「能做的」以及「想做的」部分。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問題的解決者。
因此,優秀員工的核心素質是:當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他們總是能夠主動去找方法解決,而不是找借口逃避責任,找理由為失敗辯解。找理由為自己的失敗辯解只會加速失敗,只有去找方法才會成功。
收回
目錄
第一章 主動找方法
◇面對困難,方法總會有的
◇方法比能力重要
◇以不同的方法把事做對
◇方法引領成功
◇主動找方法就會有機會
◇方法總比問題多
◇想辦法就會有辦法
◇找對方法就能脫穎而出
◇要想到別人不會關心你的構想
◇不換腦袋就換人
第二章 方法總比問題多
◇發現問題的關鍵
◇把問題想徹底
◇做問題的解決者
◇把問題變成機會
◇從危機中尋找解決方案
◇向難題挑戰,實際就是向壓力挑戰
◇問題的答案不是單一的
第三章 思考決定方法
◇思考就會產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思考不能淺嘗輒止
◇換個角度找方法
◇換個地方打井
◇進行系統思考
第四章 簡單有方法
◇學會把問題簡單化
◇凡事探究「有沒有更簡單的辦法」
◇越簡單越好
◇把做完的事情系統化
◇做問題的概括者
第五章 找到高效的方法
◇一切高效的背后都得有方法
◇集中精力在重要問題上
◇正確地做事與做正確的事
◇工作要有計划
◇將你的工作分類處理
◇做好文件管理
第六章 找到管理時間的方法
◇有效時間管理
◇不會管理時間的人絕不會是優秀員工
◇避免兩種極端
◇高效分配時間的技巧
◇做個守時的成功者
◇無所不在的二八法則
◇合理利用零碎時間
◇科學利用節假日
第七章 只為成功找方法
◇埋頭做事,不找任何借口
◇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
◇不要成為借口的奴隸
◇省去你的說辭
◇借口不需要解釋
◇借口源於不自信
◇不以任何借口為理由
◇沒有任何借口
◇只為問題想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收回
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企業必須要能夠判讀是非功過。 轉內銷是很大的工程,要很大的毅力。 我送大家一句大陸的順口溜:「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博客來介紹:
方法總比問題多: 打破慣性思考的魔咒
作者:
鄭思為
出版社:
福隆工作坊
出版日期:
2011/01/04
內容簡介
個人一生的榮辱,應以平常心對待。當生活處於順境時,仍應保持憂患意識,勿失踏實、誠懇、正直的精神,以更強大的力量,發揮自己造福社會的責任。當生活處於困境時,仍應心神寧定,保持清醒超脫的頭腦,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針對根源,採取適當的對應措施,不屈不撓、堅忍不拔地去超越與突破。   
在生命的旅途中,常會因賺錢而累積許多財富,部分人在此時常會誤入歧途。有的自以為本領高強,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有的私生活奢侈糜爛,燈紅酒綠、夜不歸宿。自己身邊的親屬上行下效,也逐漸浪費成性。反過來,人也常會在困境之中掙扎,甚至貧困潦倒;有的當局者迷,惶惶不可終日、束手無策;有的不敢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只是怨天尤人、藉機逃避。   
其實,人生是充滿隨機性的,你無法預知明天的每件事情,可是一旦事情發生了,你不都得面對嗎?雖然有時結果並不好,但是活著得有目標,得有個活著的理由。抱著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面對一切,會讓你快樂、幸福。我們很多人都有這種切身感受:當自己春風得意之時,便會感覺生活處處充滿陽光;一旦遇到困難、身處逆境時,就會覺得生活陰暗,甚至感到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因此,個人主觀性影響且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事業。每個人擁有80%的優點,只有20%的不足。問題是,你如何發現和對待這80%與20%的關係。當你將自己的20%與他人相比時,你不禁會感嘆:原來我如此富有!
成功與失敗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也是許多文人墨客競相談論的話題,成功使人欣喜若狂,失敗使人痛不欲生。有的人將成功作為一生追求的目標,因此他的生活才有了光彩,其實,成功與失敗只有一步之遙。一生的經歷,無論榮辱,只要把握當下,不要患得患失,反而可能達成自己的目標,即使不能,自己也會快樂。   
本系列收集了多個充滿雋永智慧的人生故事,涵蓋了幸福人生的所有角落-有自我認識、職場智慧、金錢財富、愛情親情、交際處世、心靈境界、經管勵志等大類。在這些精闢的小故事中,蘊含著無窮的思想和智慧,也會帶著你神遊古今,在知識與哲理的海洋中遨遊。   
你給我一分鐘,我就會給你驚喜,會讓你人生數十寒暑,過得更有意義!願書中這些哲理故事能給你的人生些許啟示,能讓你的人生之旅更加愉悅、通達、輕鬆!
收合
產品目錄
前言
第一篇 發散思維與成功之道   
恩怨要分明    
熟練的無能   
巧於懶惰   
花瓶的規律   
經驗的障礙   
看門人和耶穌   
跳出慣性的思考   
合適就好   
正確的直覺  
心裏的鎖   
測試   
寶石   
饑餓的人的選擇  
反思的力量   
動腦的結果   
思考的價值   
沒有標準答案   
把斧頭推銷給總統   
黃鸝   
驢子的壞主意   
不同的觀察   
小男孩的答案   
關於寓言的寓言   
輪胎   
巨人的陰影   
五盤三勝制   
心中的頑石   
井裏與天上   
名人效應   
分手   
把木梳賣給和尚  
羅伯特找馬   
禮物   
遺囑   
吃虧就是占便宜
第二篇 為人誠信與事業有成   
擦亮自己做人的牌子  
破桶的價值   
真誠的回報   
與人為善   
蘇珊的帽子   
一場特殊的考試   
五萬人的名字   
誠實的分量   
調查什麼  
不知道   
偷棋  
信用記錄   
誠實是一筆財富   
誠實的力量   
守信與聰明   
互相感動   
接電話  
職業道德   
最後一個月   
只剩下她一個   
一定要洗六遍   
失誤並不可怕
第三篇 動物世界與管理哲學   
老虎畏狗   
新龜兔賽跑   
智豬博弈   
火雞的故事   
土虱的作用   
蜘蛛修網   
孤獨的老虎   
兩隻刺蝟   
暴風雪中的赫里福牛  
小鳥的遭遇   
山豬磨獠牙   
狼和綿羊   
鳥兒的國王   
蝴蝶的故事   
大雁高飛   
工程師與青蛙   
蝸牛散步   
豬、綿羊和乳牛   
獵人的狼和羊   
勤勞的小母雞   
獅子的哲學   
找問題   
袋鼠與籠子   
青蛙王子與公主故事新編   
船上的老鼠   
狼和老太婆   
小虎鯊的故事   
企鵝與孔雀
時報悦讀
方法總比問題多:商業競爭的解題技術
現代人壓力大,無非是圍繞在身邊的問題太多,但箇中關鍵是,欠缺主動找方法解決問題的精神。本書將帶領大家重拾主動積極的正向能量,做事不只要「想過」,更需要「想透」。
銷售重點
作者簡介
吳甘霖
著名方法學家、管理學家、百萬暢銷書作家。歷任《中國青年報》記者、香港中華文化傳播集團副總裁等職,被海內外多家媒體譽為「商界佈道師」。
針對當今許多學校只重視知識、不重視思維方式教育的情況,以及職場缺乏解決問題能力人才的現狀,作者將現代先進思維學與中國傳統智慧相結合,成功推出富有中國特色的思考邏輯學、方法學開發系列課程,深受市場歡迎,其服務對象包括全球第一服務明星企業Service Master等跨國集團、中國航太、中國移動、山東國有控股有限集團、通威集團、長虹集團、奧康集團、黃金搭檔等數百家知名企業,由其策劃並出版的「甘霖智慧系列叢書」,深得廣大讀者青睞。中央電視台、中新社、中國工商時報等五百多家媒體,紛紛以「甘霖智慧旋風」等作為標題對他進行報導。
詳細說明
相關推薦
現代人壓力大,無非是圍繞在身邊的問題太多,
但箇中關鍵是,欠缺主動找方法解決問題的精神。
本書將帶領大家重拾主動積極的正向能量,
做事不只要「想過」,更需要「想透」。
【適合對象】
◆希望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創造將「不可能」變「可能」的奇人
◆敬業但缺乏提升效率的上班族
【必讀理由】
◆找對方法是效率之源
◆主動想辦法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掌握方法,大幅提升自信與能力
【推薦緣由】
◆全新改版,歷久不衰的方法學經典,讓你直接面對職場焦慮!
◆宣導「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的理念,已蔚主流。
◆積極主動的價值觀VS.完善的工作技巧,「四兩撥千金」有一套……
目錄
作者序 化身為「讓不可能變可能」的高手
一、只為成功想辦法,不幫失敗找理由
常勝軍習慣找方法,失敗者總是編藉口
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距,通常就在「脖子」以上……
不當問題的挑剔者,要做問題的解決人
職場的最大競爭力:主動找方法解決問題
要「埋頭苦幹」,更要「抬頭巧幹」
不看過程重「結果」,不講苦勞搶「功勞」
精神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
成為職場高手的四招必殺技
二、心戰制高點:與害怕「問題」直球對決
從「怕」思考,到「愛」思考
從「盡力而為」到「全力以赴」
主導事情的發生,不等命運來安排
別怕被拒絕,不試哪知行不行?
解除大腦「封印」:將「我不行」改為「我可以」
改變發問方式:把「絕不可能」變成「完全可能」
越把問題想透徹,越能開拓新生機
三、方法為王:讓問題迎刃而解
找到靶心:問題癥結是什麼?
透過「橫向思考」,把問題拿出來再想一次
改以「側面思考」,尋找問題的關聯性
且讓「逆向思考」,創造驚喜連連
有系統,講組織
 「以退為進」的W型思維
以建設性思維,解決兩難問題
四兩撥千斤,高手使巧勁
試著巧妙「轉換」問題
掌握「找辦法」的訣竅,讓你越來越聰明
我要大智慧,不耍小聰明
讓更多的人幫助你成功
四、把問題變成「機會」
「沒有問題」才是大問題
「問題」是成長和發展的大好機會
把「問題獵物」轉化為「解題狙擊手」
化危機為轉機
V型思維:讓人人都能成為創造者和創業家
【專業重磅推薦】
亨利溫|自媒體斜槓教練
施定男|進化村站長
郝旭烈|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
陳侯勳|談判大叔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依首字筆畫順序排列>
吳甘霖
著名方法學家、管理學家、百萬暢銷書作家。歷任《中國青年報》記者、香港中華文化傳播集團副總裁等職,被海內外多家媒體譽為「商界佈道師」。
針對當今許多學校只重視知識、不重視思維方式教育的情況,以及職場缺乏解決問題能力人才的現狀,作者將現代先進思維學與中國傳統智慧相結合,成功推出富有中國特色的思考邏輯學、方法學開發系列課程,深受市場歡迎,其服務對象包括全球第一服務明星企業Service Master等跨國集團、中國航太、中國移動、山東國有控股有限集團、通威集團、長虹集團、奧康集團、黃金搭檔等數百家知名企業,由其策劃並出版的「甘霖智慧系列叢書」,深得廣大讀者青睞。中央電視台、中新社、中國工商時報等五百多家媒體,紛紛以「甘霖智慧旋風」等作為標題對他進行報導。
浪淘沙九首
作者:劉禹錫 唐↑全唐詩·��365
姊妹計劃: 數據項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砂。
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汴水東流虎眼紋,清淮曉色鴨頭春。
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
鸚鵡洲頭浪颭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儘是沙中浪底來。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後波生。
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
地震歌並序 ---林占梅
(道光戊申(1848)仲冬,臺地大震,吾淡幸全,而彰嘉一帶城屋傾圮,人畜喪斃,至折肢破額者,又不可勝計矣。傷心慘目,殊難名狀,今歲暮春復大震二次,驚悼之餘,乃成七古一篇,歌以當哭,時三月初八未刻也。)
天朗氣清日亭午,閒吟散食步廊廡。
耳根彷彿隱雷鳴,又似波濤風激怒。
濤聲乍過心猶疑,忽詫棟樑能動移。
頃刻釜甑欲破裂,霎時身體若籠篩。
廄馬嘶蹶犬狂吠,智者猝然亦愚昧。
悲風慘慘日無光,霎爾晴空成晝晦。
扶老攜幼唯奔走,忙忙真似喪家狗。
更有樓居最動搖,欲下不得心急焦。
心急勢危肝膽碎,失足一驚魂難招。
蟻走熱鍋方寸亂,兩腳圈豚繩索絆。
窘逼轉愁門戶狹,攀援不覺窗櫺斷。
如逢虎狼如觸蝎,形神惝恍魂飛越。
開眼偷視但溟茫,滿耳聲聞唯窸窣。
千家萬家齊屏息,大兒小兒多避匿。
少選大地始漸平,相顧人人成土色。
地平踏穩相欣告,眾口一時同喧噪。
老者無策少者難,從此夜眠心不安。
東南雖缺地無縫,豈有妖物藏其間。
自是乾坤氣吞吐,世人那得知其故。
幸哉淡水尚安全,可憐嘉彰成墟墓。
試問既震何重輕,消息茫茫歸劫數。
長歌賦罷心轉愁,驚魂未定筆亦柔。
此情回首不堪憶,此身猶自隨沉浮。
安得長房縮地法,居吾樂土免煩憂。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出自於于謙的《石灰吟》
朝代:明代
作者: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一作:千錘萬擊出深山 / 千鎚萬擊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渾不怕 / 粉骨碎身全不怕)
0 notes
the-here-and-after · 18 days ago
Text
不純電影:濱口龍介訪談
譯者:三仛(thanatusleft)2025-03-02 11:34:31 浙江
(豆瓣原文連結。內文粗體是我標註的、小字是筆記)
「電影已死」的陰雲始終籠罩著電影藝術。 但當下這場危機似乎尤為嚴峻——流媒體平臺的碾壓式主導與影院觀眾的持續流失,使得全球電影生態發生劇變。 這種變革無疑影響著日本的電影話語。 儘管這個國家擁有悠久輝煌的電影與媒體歷史,其電影業的黃金時代卻早已逝去。 在此背景下,日本誕生了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電影作者之一——濱口龍介——堪稱奇跡。
2022年,憑藉《駕駛我的車》在奧斯卡斬獲最佳國際影片,並提名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與最佳影片(日本電影首次獲此殊榮),濱口一舉登上國際舞臺。 值得注意的是,濱口緩慢崛起的年代,恰逢日本電影產業深陷泥淖。
是枝裕和、深田晃司等知名導演紛紛批評行業體制問題,包括導演薪酬過低與性騷擾防範措施的缺失。 正如 Aaron Gerow 在《紐約時報》文章〈《駕駛我的車》獲得奧斯卡獎象徵著日本電影緩慢復甦〉(2022 年 3 月 28 日)中所言,濱口的獲獎影片或許正是一份「針對日本電影產業的控訴書」——無論是製作流程還是票房成功,這部作品都與日本電影工業的運作模式格格不入。
濱口絕非主流體系的代表,他的創作風格正在日本本土遭遇威脅,年輕電影人缺乏系統性支援。 帶著對本土與全球電影生態的深切關注,我決定在濱口職業生涯的這一關鍵節點與他對話,聆聽他的思考。
@園子溫@河瀨直美。老實說一直對沒搞懂日本電影工業體制感到有些遺憾,之前《那日清晨真令人感到空虛》的導演來台、映後時才大概知道日本的獨立電影體制其實非常(超乎我想像地)成熟;台灣的一些路徑倒是看得比較清楚:學生畢制/藝文補助,還有國內一些影展獎項的層層投遞。或無影無蹤的SIKA頻道與Giloo等平台的行動云云。
研讀濱口的文字並觀摩其全部作品后,最觸動我的事實是:過去二十年間,濱口始終保持著穩定的創作節奏。 他的發展軌跡打破了關於「作者導演」的浪漫想像。 就讀東京大學期間,濱口在校園迷影文化中初識電影,並深深著迷於約翰·卡薩維蒂的作品——他在2003年的畢業論文《約翰·卡薩維蒂電影中的時空》中詳述了這種癡迷。
該論文明顯受到法國文學學者、影評人蓮實重彥的影響,也展現了濱口彼時對電影���論的沉浸(例如論文引用了大衛·波德維爾、珍妮特·施泰格和克裡斯汀·湯普森1998年教科書《經典好萊塢電影》中關於電影正面性的論述)。
好想看啊我找不到電子檔QQ
這一時期,濱口開始涉足電影創作。 早期短片與長片《若無其事的樣子》(2002)、《激情》(2008)及改編自塔可夫斯基同名經典的《索拉裡斯》(2007),都流露出對埃裡克·侯麥式情感無常的關注。 受東京藝術大學黑澤清教授委託創作的《索拉裡斯》摒棄了塔氏 1972 年原作的形而上學與史蒂文·索德伯格 2002 年版本的熾烈愛情,聚焦神秘星球 Solaris 創造的幽靈少女森谷真理亞(前田亞季飾)引發的慾望流轉與人際嬗變。 隨後的《激情》延續這一主題,在卡薩維蒂與侯麥的雙重影響下,講述橫濱年輕人的情感糾葛。 這兩部早期作品都敏銳捕捉著日常交流中人們掩飾與顯露自我的微妙瞬間。
濱口對鏡頭揭示演員內心狀態的信念,自然導向了紀錄片創作。 與酒井耕合作拍攝的「海浪之聲三部曲」(又名東北三部曲),記錄了2011年海嘯倖存者的口述。 在這些作品中,濱口與酒井直接面對受訪者,展開面對面訪談。 正如他在尚未有英譯本的2015年著作《在鏡頭前表演》中所言(這部堪比布列松《電影書寫札記》的著作,註定將成為未來電影人、評論家與學者的靈感源泉),這些紀錄片標誌著他職業生涯的轉捩點——他建立起將鏡頭對準拍攝物件、捕捉其存在的信心。
帶著這份新獲得的自信,濱口在《親密》(2012)與《歡樂時光》(2015)中直面表演的本質與日常交流的意義。 基於濱口主持的表演工作坊,《親密》這部255分鐘、分為兩部分的紀錄片式劇情長片,以排演同名舞台劇為主線,深入探索肢體語言的雕琢。 與其說這是部關於藝術創作過程的電影(濱口在《駕駛我的車》中通過排演《萬尼亞舅舅》回歸這一主題),不如說它本身就是藝術創作過程的見證。
毫無疑問,《歡樂時光》是濱口最具獨創性與震撼力的作品。 「不瞭解《歡樂時光》,就等於坦承自己對日本現代社會的無恥無知。」 蓮實重彥如此斷言。 影片追蹤四位神戶女性的友誼,全部由非職業演員出演,以最質樸、最直擊人心的方式探討友情的本質與「為他者言說」的命題。 《親密》與《歡樂時光》摒棄了所謂「當代藝術電影」慣用的宣言式臺詞、拖遝的時間性及泛濫的視覺隱喻(布列松曾言:「藝術電影,最缺乏藝術的電影」)。
YASSS
如同卡薩維蒂的電影,表演在此褪去矯飾。 鏡頭化作靈魂的 X 光,將潛意識從地底拽出,在現實刺目的光線下袒露無遺。 正是憑藉這種解放鏡頭能量的能力,濱口創作出《夜以繼日》(2018)、《偶然與想像》(2021)與《駕駛我的車》(2021)等後期佳作,其中巧合、錯失與命運突轉成為反覆出現的母題。
兩位人物對濱口影響至深——黑澤清與蓮實重彥。 黑澤清(《X 聖治》1997,《間諜之妻》2020)是濱口學生時代的導師,濱口坦言從其處習得諸多電影洞見。 蓮實重彥雖在西方鮮為人知,卻深刻塑造了日本電影文化(其 1983 年小津安二郎研究專著正由 Ryan Cook 翻譯)。 這位法國文學學者、小說家與狂熱影迷,堪稱日本的安德列·巴讚,專注作者及其個人視界。
受法國批判理論影響的蓮實式講座與研討班,自1980年代起就成為迷影人與日本導演間的傳奇。 作為品位仲裁者(某日本導演曾言:「年輕導演以受其批評為榮」)與兩極分化的文風(他如此貶斥泰倫斯·馬利克《生命之樹》:「電影從未誕生或許更好」),蓮實既收穫追隨者,也招致批評。 無論毀譽,一位影評人能夠對一個國家的電影文化產生如此深遠影響,實屬罕見——黑澤清、青山真治、北野武等導演都曾向蓮實致敬。
不是非常確定法國批判理論指涉什麼(傅柯?波丟?會標註出來的會德國法蘭克福吧)、但不論為何蓮實重彥受這些影響都讓我有點驚訝。然後我超驚訝蓮實hate馬利克。
訪談是紀錄片的一種形式。 秉承濱口的電影精神,我的摯友兼助手松本麻衣擔任「攝像機」,而我與濱口相對而坐。 這場對話發生在澀谷某大廈 33 層的休閒廳,一個夏日的清晨。 鑒於濱口《夜以繼日》之後的作品已被眾多英文期刊詳盡討論,我決定進行一次深度訪談,聚焦其在歐美等地仍鮮為人知的早期創作。 下文節選自《Cinéaste》2023 年秋季刊訪談被刪減部分。 訪談以日語進行,由尤金·權譯成英文。
_____
訪談內容
Cinéaste: 請談談您的早期電影嘗試。 當時您追求何種創作目標?
濱口龍介(以下簡稱濱口): 二十多歲時,我致力於構建特定的時空體系。 卡薩維蒂電影中,斷裂的剪輯如何凝聚成強烈而連續的時空感——這讓我著迷,也是論文探討的重點。 我關注其作品中情感的呈現方式:角色突然做出與先前言行相悖的舉動。 若以傳統方式刻畫,這些角色會顯得矛盾。 但藉助強烈的時空連續性,矛盾角色對觀眾變得極具吸引力。 另一個重點是角色視線的安排。 這些是我二十多歲時的執念。
二十多歲的時候有點太早了,那個時候還是《假裝沒事》到《暗湧情事》的時期吧?我雖然大致看過但沒那麼熟悉。我也還沒看過卡薩維蒂(但我真的好擔心我用一種濱口龍介連連看的方式去看卡的電影噢)。
斷裂剪輯如何凝聚成強烈而連續的時空感這件事在《假裝沒事》、《暗湧情事》還滿有感的,可以看見不同時空的場景、樣貌漸變的角色都還是心繫一件觀眾也心繫的事情;《觸不到的肌膚》反而還好。不過光看上面那段描述其實最先聯想到的是2018的《睡醒》。
Cinéaste: 您曾在哈佛賴肖爾中心訪學一年。 是否與其他電影人有過重要交流?
濱口: 我三至五歲隨父母工作旅居伊朗,此後在日本生活。 赴哈佛是我首次赴美。 我知悉 Lucien Castaing-Taylor 在哈佛,看過其《利維坦》(2012)並深感興趣,但遺憾未能謀面。 與任教於波士頓麻省藝術學院的阿根廷導演 Matías Piñeiro 頻繁交流,我們互看作品,我認為他的電影很棒。 Lav Diaz 也通過哈佛拉德克利夫專案授課,但接觸甚少。
濱也愛哈感人!
Cinéaste: 您如何看待日美電影文化的差異?
濱口: 日本確實特殊。 我感受到日本迷影文化深受蓮實重彥影響,尤其是其 1980 年代的影評。 日本的迷影人不僅是閱片無數的影迷,更是竭力精準把握每部作品視聽細節的觀察者。 雖然個人理論建構各異,但整體強調對畫內細節的捕捉與畫外聲音的聆聽。 在日本迷影圈,記不住細節意味著不可靠。 這種“徹底觀看”的傾向直接關聯電影實踐,成為日本迷影文化的核心,自然孕育出黑澤清、青山真治等導演。 坦白說,我不認為其他國家的迷影文化會如此糾結於“觀看細節”,通過討論所見所聞來剖析電影。 至少從與海外記者的交流中,我感到他們更注重觀影數量、敘事整體性及文化符碼的闡釋。
Cinéaste: 談談您的早期作品《景深》(2010)的創作經過?
濱口: 當時我已從東京藝術大學畢業。 每年東藝大與韓國電影學院有合作專案,韓國製片人 Shim Yoon-bo 的《景深》獲批在日本拍攝。 東藝大學生因課程安排無法執導,校方遂找到我。 當時日韓製片文化差異顯著。 攝影師 Yang Geun-young 習慣分鏡制,我們據此討論。 但實際拍攝中常遇場地、燈光、設備等問題,無法嚴格遵循分鏡。 最終我們轉向即興調整。 由於 Yang 來自韓國,我們試圖適應她的工作方式,但雙方理念未完全契合。 持續討論拍攝方案導致進度延誤。 拍攝中期分鏡被棄,鏡頭數量與機位銳減。
我很傷心地沒看過景深但我滿早就知道這個故事了不知為何
Cinéaste:《景深》中俯拍雨中龍與片尾飛機起飛的鏡頭在您作品中極為罕見。 這些是您的想法嗎?
濱口: 是的。 但也是我、Yang 與製片人共同探討的結果。 起初我難以理解製片人提供的劇情,不知如何著手。 根據給定條件編寫劇本後,韓方團隊並不完全滿意。 您提到的鏡頭正是為講述這類我不擅長的故事而設計。 不過演員們全情投入,他們相信連我自己都存疑的東西,反而成就了影片。 正因如此,我才能相信這部作品。
Cinéaste: 與韓國團隊合作後,您如何看兩國電影製作文化的差異?
濱口: 當時感覺製作規模差異顯著。 韓方對日本的小規模製作頗感失望。 東藝大植根於迷你劇場文化,以創立藝術影院 Euro Space 的堀越謙三為核心,旨在將迷你劇場/藝術電影風格與商業電影融合。 而韓國電影學院明確效仿好萊塢,打造韓式美式製片體系。 兩國路徑截然不同,難言孰優孰劣。
Cinéaste: 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對您有何影響? 電影批評與理論素養是否助力您的導演工作?
濱口: 坦白說,我認為理論/批評與實際的電影製作關聯不大,至少在我的創作中如此。 理論通常具有普適性,難以直接應用於千差萬別的片場。 批評亦然。 即使閱讀批評,也不會刻意應用在拍攝中。 優秀的電影批評捕捉電影人無意識層面的東西——某種文化符碼或重複模式。 批評越卓越,越能捕捉促成電影的某種現實面向,但這不具有普適性。
因為只從事過文字類的創作所以對這類回饋感到有點新奇。參加寫作會的批鬥會時,不論是小說還是散文,但凡收到有效的作品批評,我都會謹記並且在下次書寫時調整策略。忍不住想電影的製作果然不可避免地非常繁複(寫作往往一人作業而非像濱的拍攝現場那樣張力牽引)且受工業體制影響、創造了作者與觀者之間的鴻溝。
另一方面,“語言”對創作至關重要,因為電影是集體創作。 必須通過具體語言傳達意圖。 導演可能受影評影響,但這更多體現為具體操作:如何架設機位、調整高度。 觀影培養我們的審美標準,但這些內在標準不會自動影響創作,必須通過語言重新表述。
例如拍攝中常提的180度軸線原則:理論上我們知曉,實踐中也需注意。 但有時越軸反而合適。 這種情況下,現場需要靈活溝通。 現代日本劇組聚散匆匆,不能靠默契工作。 每次拍攝都像從頭開始,必須通過語言達成共識。 我始終思考如何更好地傳達創作意圖,儘管有時會遭拒,但堅持明確表達。
Cinéaste: 蓮實重彥頻繁出現在您的文字中,包括畢業論文與紀念文集。 他的思想對您有何啟示?
濱口: 二十多歲時,蓮實 1983 年的《導演小津安二郎》對我影響至深。 蓮實的文字(即便對日本人)也難以釐清哪些該全盤接受,因其寫作策略針對當時的小津闡釋。 我認為海外讀者理解全書將面臨挑戰。 但其核心論點極其簡單:蓮實質問「在評述電影前,你是否細緻觀察、認真傾聽?」 否則電影只會淪為自我敘事或理論的註腳。 蓮實的核心思想與片場實踐高度契合:若視覺未捕捉到,虛構世界便無法建立; 若某聲音未被聽見,特定情感就難以達成。 這要求極致的視聽敏感度。 我們這代人雖未親歷蓮實的課堂(其講座與文字影響力相當),但眾所周知,他會不斷質問學生觀影時遺漏了多少。 真正看見眼前事物的人鳳毛麟角。 意識到觀影會錯過如此多細節,正是必經的啟蒙過程。
這樣讀下來我感覺我不是那種會很接受蓮實重彥的堅持ㄉ類型。看起來像日本電影界的黃應貴。
倒是發現分析取向的不同也導致片場多大程度能參考或實踐該論述呢。讀太多電影評論了幾乎沒有了解過片場現場,確實很少想到這件事;想想那種理論疊床架屋型的研究/評論也確實不太可能在實作面上有太多作用。常常憑空去想電影評論到底要做到什麼、要面向誰(且毫無定論),這種實務心得很方便參考,哈哈。
Cinéaste: 除卡薩維蒂外,布列松是您的重要參照。 他對您的導演工作有何意義?
濱口: 我認為自己尚未完全理解布列松畢生抵達的境界。 如他本人所言,其創作生涯經歷重大轉變。 對迷影人而言,他的每部作品都非凡卓越。 無論是對音樂、聲音的自覺探索,還是與“模特”演員的合作,布列松在每個階段都超越常規。 不僅是模特的使用方式,更是其整個職業生涯的演進讓我深受啟發。
第一句話完全是我已經是卡薩維蒂頭號粉絲俱樂部團長的意思(開玩笑)
雖然受其影響,我無意模仿其獨特方法。 對我而言,布列松的關鍵不在視覺而在聲音。 他從中聆聽到海量資訊。 模特們的表演看似扁平(甚至被譏為提線木偶),但其聲音中躍動著鮮活的變化。 隨著時間推移,我越發確信布列松深諳此道。 我渴望擁有這樣的耳朵。
這段話真的對濱口粉絲太好我摘抄放案頭ㄟ
Cinéaste: 您對洪常秀、奉俊昊等韓國導演評價甚高。 欣賞洪尚秀不難理解,但您對奉俊昊精密計算風格的推崇令我好奇。 您看重其作品的哪些特質?
我反而想知道濱口是欣賞洪常秀哪裡-.-
濱口: 奉氏電影的精雕細琢本身就有價值。 打造《寄生蟲》(2019)這樣的作品絕非易事,《殺人回憶》(2003)亦然。 令我驚歎的是,在地理經濟與日本如此鄰近的國度,竟能誕生如此迥異的電影。
在我看來,奉氏達到了當代日本電影尚未企及的規模,對風格有著驚人掌控。 雖然我個人不拍大製作,但《寄生蟲》讓我意識到日韓電影的巨大差距。 他的作品嚴絲合縫,毫無破綻。 《寄生蟲》對階級關係的刻畫尤為出色。 韓國觀眾或覺其過於圖解化,但以現實主義的角度批評該片未免粗陋。 我認為在電影語境中,這種圖式化與形式化更應受推崇。
日本電影受制於預算,但不止於此。 當代日本電影常顯「景框的貧乏」——不僅是低成本,更是知識匱乏或現場應對不力導致的景框失調。 虛構世界與視聽語言無法對齊,削弱可信度。 而奉氏電影鮮有此弊,這令人震撼。
Cinéste:「景框的貧乏」具體指什麼?
濱口: 指被再現的虛構與視聽語言的不協調。 這種錯位瓦解虛構,令觀眾難以信服。
Cinéaste: 您認為這種「貧乏」的根源何在?
濱口: 某種程度上不可避免。 這不僅是日本電影業的問題,更是社會趨勢使然。 雖然我本人感受不深,但在需要靠電影盈利的世界里,人們像對待其他商品一樣追求短平快的感官消費。 這種情況下,缺乏直接感官刺激的日本真人電影日漸式微。 而比電影更直接刺激感官的日本動畫,則贏得更多觀眾。
欸濱這樣看待動畫很解欸不准啦😭
曾經的日本電影不僅是隱喻載體,其視聽語言自帶微妙豐饒。 即便不加言明,觀者自可體味,獲得充分的精神滿足。 但能感知欣賞這類電影的環境,不僅在日本,在全球都日漸稀缺。 為適應新環境,日本電影業經歷巨變,可惜積重難返。
Cinéaste: 您認為這種全球趨勢是數位文化導致的嗎?
濱口: 當然。 連我的專注力都大幅下降。 在家觀影時能忍住不碰手機的情況極少。 導演尚且如此,普通觀眾更難靜心觀影。 如今流媒體提供海量選擇,人們不論在影院還是小屏幕觀看都可宣稱“看過”。 這種「觀看」行為的實質��被稀釋,反襯出電影院作為觀影場所的珍貴。
作者:Eugene Kwon
來源:Cinéaste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