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神揀選的教育工作者身分為榮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Text
教學人生:孩子的身分認同
曾經有一段時間在醫院病房從事教育工作,這經驗豐富了我的教育成長路,也令我對生命有更多實在又深入的體會。我在某公立醫院的兒童癌病病房教學期間,遇到一個五歲的孩子���—「澄澄」(化名)。她讓我見證了生命,成為我一生一世從事教育的提醒。 在那裡工作時,我特別提醒自己,要認真預備好每一節課,因為這些孩子的時間很可能在「倒數」。我每次進入癌症病房工作,都非常投入。我漸漸發現每次教學時,對面床位的澄澄總是默默凝視著我,有時會邊聽邊微笑。她的反應很快引起我注意,於是,我每次去病房都會盡量抽時間與她一起看故事書。她是很沈默的孩子,兩歲多就確診白血病;她的媽媽每天如「上班」一樣,風雨不改來醫院陪伴她。 每次到病房,澄媽媽一見到我,總會說:「澄澄,都說老師來到啦!」有時,女兒不肯服藥,只要告訴她,吃了就有精神上課,她便會配合。開學接觸一個月左右,察覺這女孩心事重重。於是,我和教學助理非常努力打入她的內心世…
View On WordPress
#珍惜她的學生身分#環球天道傳基協會#與行事為人匹配#談天說道#黃麗婷校長#兒童癌症病房教學#天國子民身分#孩子的身分認同#履行這身分責任#成為學生感到喜悅雀躍光榮#教育成長路#教學人生#明報#以神揀選的教育工作者身分為榮
0 notes
Text
【東西兄弟】Four Lies
被自己筆下的基爾蘇炸了!前面都超級甜甜到原地爆炸,基爾完��是個傻爸爸哥哥嘛!
最後一段可能略OOC,盡力不崩!基本上微國設但沒有特別追求國家設定。
這個世界充斥著謊言。不論是事關重大的、無足輕重的;出於善意的、滿懷惡意的,終歸是虛假的言語。基爾伯特訓導路德維希作為一個誠實的人而活,但他自身也無可避免地撒過謊。
有時候,明知是虛妄仍舊說出口,是因為渴望其成為真實。
那是許久以前的事了。
剛開始照顧路德維希的那陣子,路德維希顯得很拘謹怕生,戒慎恐懼的態度裡帶著一種寄人籬下的疏離。希望他把這裡當成自己往後棲身之地的基爾伯特傷透腦筋,特地去向安東尼奧請教了育兒經。當時安東尼奧懷裡抱著羅馬諾,手裡牽著菲利奇亞諾,笑容裡透著鄙夷的說:「平常你幾乎不住在那屋子裡,弄的家像是旅館似的,讓孩子怎麼安心啊?」他一邊說著,基爾伯特就看見羅馬諾一巴掌拍在安東尼奧的臉上。
姑且不提安東尼奧家的孩子是不是由於安心過頭才敢這麼幹,基爾伯特還是聽進了他的建議並且深以為然。基爾伯特待在家裡的時間增加很多,他也遵照囑咐多花精神和路德維希培養感情。不經意間,基爾伯特發現他靦腆但日益開朗可愛的弟弟非常喜歡動物,以狗尤甚。想著要令他高興,某一天基爾伯特從軍營回家時就把營裡的狼犬一起帶回去了。在家門口他突然心生悔意,擔心路德維希會不會被大型犬嚇壞了,然而一見到門後那雙閃閃發光的藍眸,基爾伯特不禁慶幸做了這個決定。
開戰的消息傳來,基爾伯特不得不回到軍營。臨行前他把路德維希託付給安東尼奧,並把狗也帶回營地。
身為小隊的領導者,在戰場上基爾伯特能夠思考的唯有兩件事:帶領屬下贏得勝利,還有,「活下去」。每一回征伐結束,兄弟們互相拍拍彼此的肩背,而他的雙足仍穩穩踩在地面,這都讓他知道,他又撐過了��次生死交關。所以當收隊回營,基爾伯特都開始懷疑他是不是陣亡了卻未發覺──為本不該出現在此的矮小身影。
「路德維希?你怎麼來了?」
聽到基爾伯特狐疑的問句,努力在人堆中尋找熟悉人影的路德維希轉身朝他奔來,然後像有所顧慮似的在一定距離停下步履,聲音在嘈雜的軍靴踏步聲和交談間顯得微弱。「是安東尼奧哥哥帶我來的。」
望著路德維希因害羞而垂下的小臉,基爾伯特磨了磨後槽牙,在心裡暗自咒罵安東尼奧幾百遍,隨後跨前兩步抱起他。忽略耳邊傳來的驚呼,基爾伯特奔跑起來,毫無窒礙地越過其他士兵。可能有人以為他是太過激動,為勝利,為榮耀,但只有他自己明白,臂彎中這個小小的身體裡流著和他一樣的血,他右手臂上的重量,從此就是他的全世界。
「哥哥,狗呢?」逆著風,路德維希稍微放開嗓音問。
「帶你去找!」
基爾伯特抱著路德維希跑遍整個營地都沒有見到那隻狼犬。在一個避風的帳篷後他將路德維希放回地上,手抵住下巴裝模作樣地思考了一陣,接著表現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來。「我忘了,營裡一個小兵說想給兒子找個伴,就把牠帶回老家養了。」
這是一個謊言。
出兵時他們還帶著牠,如今哪裡都找不著,表示牠若非跑出了臨時營地,便是在戰場上消失了。後者的可能性更大,而這結果肯定凶多吉少。基爾伯特不想告訴路德維希他的猜測,是因為不願讓他這麼早就學到戰爭的殘酷。
破風聲呼嘯著掠過耳際,基爾伯特迅速閃身,手肘撞偏對方持刀的手腕,轉瞬之間軍刀已經抵上眼前人的脖頸。
「基爾伯特,你真是一點也不手下留情啊!」哈哈大笑著扔下刀,同袍上前用拳頭捶往他的胸口。
「廢話,我哪能在弟弟面前丟臉!」不甘示弱地回以一拳,基爾伯特走向站在演練場邊緣的路德維希,接過他貼心遞上的毛巾拭汗。
有了第一次經驗,此後基爾伯特要是收假回營當值,路德維希便經常來探班。固然營地裡不算有太大的危險,基爾伯特還是不太希望路德維希來這種地方,為此他和安東尼奧打��幾架,可惜念頭出於路德維希的意志,他實在無法阻止。
路德維希捧著基爾伯特脫下的軍服,目光裡是毫不掩飾的崇拜。不得不說,雖然有點尷尬,被這麼注視著的感覺還是挺好的,基爾伯特不知第幾次感謝上帝賜予他如此可愛的弟弟,跟某些人管不住的頑劣小鬼就是不一樣。
眨了眨眼,路德維希遲疑地伸出手指輕輕點了點基爾伯特未被貼身背心包裹的精實肌肉上一道道肆意蔓生的傷痕。
「哥哥,這個……還疼嗎?」
基爾伯特愣了愣,爾後搓亂路德維希漂亮的金髮。「一點也不。」
傷到的當下肯定是會疼的,然而比起死亡,那點微不足道的疼痛算得上什麼?在路德維希出現以前,他未曾深思過活著的理由,只是在戰場上近距離感受到漫天的硝煙、縱橫的砲火、閃爍的刀鋒,想活下去的欲望就強烈到不容忽視。路德維希出現以後更是如此,若是家裡有一個人在等你回去,他怎麼能輕易失去生命?
盯住異常猙獰扭曲的痕跡,路德維希的眉宇間寫滿了憂心及不確定。洞悉他想法的基爾伯特挑起一邊眉毛,雙手抱胸說道:「我可沒有在逞強,路德維希。你覺得你哥哥連這點小傷都忍不了嗎?更何況,傷痕可是軍人的勳章啊!」
這是一個謊言。
對他來說,那些在爭鬥中受的傷全無值得誇耀之處。相反的,不論是為路德維希的到來做準備,修剪枝葉雜亂的庭院時劃到的血線,或是學做菜時不慎讓菜刀切出來的小口子,都是為了路德維希而行動的證明。
這才是真正讓他覺得光榮的事。
原本基爾伯特並不會做菜。畢竟三餐幾乎都在軍營裡解決,否則就去朋友家裡蹭飯或上館子。他個人是不具有什麼味蕾上的毛病,卻頂多只會一些極度簡單,簡單到想失敗也很困難的料理,例如……嗯,水煮馬鈴薯這類的。說不定法蘭西斯聽了會不屑地說那壓根算不上料理,僅夠格稱為食材。總之由此足以得知基爾伯特從前的煮食水平。
路德維希進入他的生活後,基爾伯特以為不能再這樣下去,難道他每天帶著孩子外食?至少安東尼奧告訴過他要給孩子家的感覺,這麼做絕非長久之計。趁著一次假日,基爾伯特帶路德維希進城添購日常用品,他很少為了自己花錢,不過這回外出倒是把錢都灑在路德維希身上了。他就像個傻爸爸,看到什麼適合路德維希的就想買下來,非得要路德維希拖他出店門才停手。
手上提了一堆裝滿衣服的紙袋,基爾伯特的表情看上去比路德維希還愉快。忽然衣袖上有股拉力,基爾伯特低頭一瞧,就見路德維希停下了腳步正看向街道上的某一個店面。
「哥哥,我可以進去看看嗎?」
拉開玻璃門,紙漿混雜皮革的味道於焉撲面而來。高度即將觸及天花板的書櫃成排擺列,裝訂方式各異的書籍整齊排放。留路德維希在書架旁翻閱封面燙金的厚皮書,基爾伯特彷彿來過一樣熟門熟路的行至書店一隅,從架上取出幾本薄書。他們離開店裡的那一刻,提袋裡除了路德維希想要的幾冊歷史書籍和世界名著,還有基爾伯特選的食譜與一本厚厚的筆記簿。
並不是有了食譜就可以做出拿得出手的菜餚。不僅如此,過程簡直困難重重。拿慣軍刀的手不見得習慣抓握菜刀,這也是為什麼基爾伯特手掌上增添無數割傷的理由。儘管處境艱難,基爾伯特的毅力使他從不輕言放棄──這是路德維希深知的,他的兄長擁有的美德。
基爾伯特的傲骨不容許端出失敗品,至少不能全盤失敗。他們一同享用的,基爾伯特親自下廚煮出的第一頓飯雖說賣相略差,味道倒沒有什麼問題。往後他一日日進步,一躍成為世界級大廚是不可能,家常菜卻逐漸拿手,不再能難倒他。
初期基爾伯特並不讓路德維希參與,究竟是出於自尊或其他原因如今的路德維希已經不得而知,然而後來那些曾在廚房裡共度的時光,分分秒秒也從未自記憶裡抹滅。
「哥哥,這個好嗆!」
「我也沒辦法!」用勺子攪動湯的基爾伯特無奈地用袖子擦擦正在切洋蔥的路德維希臉上的淚水,同時偷偷摸摸把自己臉上的也擦掉。
待太陽沒入地平線,暖橙色的燈光取代日光驅散室內的黑暗。鋪了拼布桌巾的餐桌上擺了馬鈴薯煎餅、培根洋蔥香煎馬鈴薯以及香腸蔬菜湯。路德維希悄悄瞥了對座的的基爾伯特一眼,試圖把盤中的洋蔥挑揀出來,只是這點小動作哪裡瞞得過感官敏銳的基爾伯特?
「路德維希,不行。」
「哥哥,你沒有討厭吃的東西嗎?」路德維希垮著臉將洋蔥塞進嘴裡,不服氣地問。
「當然沒有,你當你哥哥是誰?」
這是一個謊言。
曾經也是有的。他遭遇過極為慘烈的戰況,有東西吃便是萬幸,何來挑剔的餘地?初時或許還想保有這點挑食的尊嚴,但戰事一旦開始就不會給任何人哪怕一丁點機會,甚至被噁心到吐出來都不可能,飢腸轆轆的胃袋連填塞進泥土也會全無反抗地接納。這種事經歷幾次以後,再怎麼憎恨的食物也可以面不改色地下口。
生死之前,好惡的底線也可以被拋棄。
陰暗的天空電光閃動,路德維希關上窗戶,不再對窗外投注視線。
那一天,是和今天別無二致的雷雨天。從今往後,他就再也無法喜歡這種天氣。
打起精神,路德維希將食盆置於趴臥沙發邊的狼犬跟前,然後轉身進廚房查看爐上煨的湯。
有著幾許刀傷的白皙手指熟稔處理著砧板上的食材。午餐的菜單是裸麥麵包配上馬鈴薯燉肉,還有一道雜菜湯。獨自用畢,路德維希收拾走碗盤,脆亮的瓷器碰撞聲蓋過了猛烈的雷響。
天氣暫時沒有轉晴的趨勢,預定出門的行程只得暫緩。早晨重溫完的書被放回客廳的書櫃,這時路德維希找到混在其中,有些眼熟的皮革筆記本。翻開封皮,裡面每一頁都用滿滿的手寫字詳細標示著材料份量和製作步驟,而路德維希展開的一面剛好寫著醃洋蔥的做法,最末畫了個星號,後面寫上了「口味甜一點,路德維希就會喜歡吃了吧」這句話。
指尖擦過那行字跡,路德維希抿起嘴,把筆記闔上用力抱在懷中。
他再不是那個討厭洋蔥的少年了。但是,你還能不能知道呢?
這一本手記食譜是因為路德維希而生。有人會覺得基爾伯特並不像是個有耐性的人,但不是這樣的。對於路德維希,基爾伯特永遠有足夠的耐心。直到路德維希能夠走出自己的路以前,基爾伯特就是引領他前路的光亮。
齒輪喀啦喀啦運作著,機械錶錶盤上正式顯示六點。經過一個下午,雨勢終於停止,趨暗的夜空陰雲散去,露出明亮的靛藍色。路德維希食指和拇指圈起吹了個呼哨,狼犬立刻就跟上他離開了房屋。
從前安東尼奧載著他行經這條路,現在���他自己穿越每一條街道,仍是熟悉的路線,卻是與童年印象裡完全不同的景致。也曾牽著基爾伯特的手,沐浴著星光一同歸家;也曾採摘路旁盛放的矢車菊,妝點家中單調的花瓶;也曾被基爾伯特用軍服外套攏在懷裡,撞破零星而無止息的雨幕;也曾爬上紅瓦的屋頂,眺望遠方搖曳的麥浪。離他已很遙遠的,孤獨一人的空洞記憶都被來到這個家後和基爾伯特共同創造的珍貴回憶填滿。即使景色改變很多,視線所及的任何地方皆會喚起曾經,包括他此行的目的地。
從那一天以後就沒有再來過,不曉得這裡竟平起起高樓,周邊也讓鐵絲網圍住了。畢竟不過是一次突發奇想,原想乾脆放棄直接回家去的,誰能料到狼犬倏然嚎了一聲,爪子一蹬座椅便如離弦之箭般鑽過網子上的破洞,隱沒在幢幢的暗影中。
摁亮手電筒,路德維希穿過足以容納一個成年人通過的縫隙。他在這裡揮霍過青春,但這裡恰似基爾伯特離去以後的他的生命,完全變換了模樣。空曠的地皮上蓋了好幾棟民宅,軍營裡原有的建物也拆除了。可能地產目前的產權人有新的規劃,打算重新整頓這片區域,所以才封鎖了四周。
此地毫無疑問是座死城,每一棟屋宇都安安靜靜的等待拆毀,除了偶爾踩到碎裂玻璃所發出的聲響,就剩下透過牆壁裂口的風造成的呼嘯。不需要什麼準備工作,這裡完美演繹驚悚電影裡荒蕪又令人毛骨悚然的場景。
隨著路德維希越走越深,間或響起的吠叫益發清晰。估摸著距離和方向,路德維希踏進一幢五樓高的白色洋房。他避開滿地礫石小心地拾級而上,走到四樓時卻找不到通往上層的樓梯,於是他舉起手電筒掃了掃,右手推開身前沒關緊而不停晃動的門板。
然後,那一瞬間他幾乎窒息。
狼犬警戒且不安地用前爪刨刮地面,喉嚨裡醞釀著模糊的低吼。失去玻璃的落地窗口能清楚看見今晚巨大的圓月,在窗口前正是狼犬戒備的對象,廢墟裡唯一的白髮幽靈。
誰也沒表現驚訝的神情,也不存在久別重逢的欣然問候,僅有膠著空氣裡路德維希唐突的質問。
「你為什麼在這裡?」
踟躕了一會,像是斟酌該用什麼語氣才不顯得怪異,最後是略微生疏的口吻:「第一時間就想到來這裡看看,沒想到改變了那麼多。」
這句話點燃了路德維希的怒火,他皺眉,聲音甚至出乎自己預料的尖銳:「怎麼可能沒有改變!」走了那麼久,難道能不產生變化嗎?
他一直沒有忘記那一天。
深夜時分,路德維希爬起來倒水喝,卻看到基爾伯特全副武裝站在大門口,神色凝重地與門外的人對話。等他關上門,一回頭看到立在樓梯轉角的路德維希還有點訝異。他走到樓梯底端,伸手把路德維希抱了下來。
「哥哥,怎麼了嗎?」路德維希從他剛剛的反應中隱約察覺到不對勁。
「沒什麼,路德維希,只是軍隊傳喚。」
「是……很重要的事情嗎?」
基爾伯特臉上不帶半分玩笑,眉眼卻是最溫和的角度。「是啊。看來我得要離開家裡一陣子了。路德維希,你自己一個人能行嗎?」
「當然!」路德維希不服輸的鼓起臉頰回應。見狀,基爾伯特挑起嘴角笑道:「我會讓安東尼奧過來看顧你,可千萬別逞強。」
「哥哥你別老是把我當成小孩子!我一個人也沒有問題的!」
基爾伯特輕輕把金髮少年按進懷裡,悄聲嘆了口氣。對他而言,路德維希一直都是個值得疼愛的孩子,從前如此,現在也一樣。
基爾伯特試著趕路德維希回床上,但路德維希堅持送他到門口。此後,那一幕就好似烙印在他的腦海──
敞開的大門前,基爾伯特的背後一片電閃雷鳴,可他低沉的話聲比雷更加明晰──
「我很快就會回來。」
「你騙我。」
路德維希的語調聽上去很鎮定,不過突如其來冒出的句子令基爾伯特有點摸不著頭腦。
「你騙我。」這次尾音帶了點哽咽。就像很久很久以前他在廚房切著洋蔥的時刻,眼眶裡蓄積起了水滴。
基爾伯特頓時慌了神。路德維希尚且年幼時他都很少見他哭,一旦他流淚就讓基爾伯特手腳不知往哪兒擺,如今路德維希長成這樣挺拔的青年了,他還是拿他弟弟的眼淚沒有辦法。他試探地邁開步伐朝路德維希靠近,直到他們之間剩下三十公分的間距。「呃,我騙你什麼了?」
「你說,你很快就會回來的……」
基爾伯特恍然大悟。他尷尬的抓抓頭髮,雖然顧忌身上的軍服沾著不少泥灰,想著這時候的路德維希大概沒空介意,終究雙手繞過他的肩拍了拍他的背。
睽違多年的一次��抱。
「路德維希,我不完全是說謊。」基爾伯特的聲音裡摻了點笑意。連他都不曉得他是為了什麼而笑。
我回來了。
<End>
結尾本來想虐一波但我看的時候感覺謎之搞笑(?)
#aph#hetalia#aph prussia#aph germany#gilbert beilschmidt#ludwig beilschmidt#german brothers#東西兄弟#芋兄弟
1 note
·
View note
Link
備份一下:
Pokky Chien
7月22日下午5:27
被某個朋友唸了一下,所以來寫一下我對「碩士」的看法好惹。
基本上我不知道是不是呆丸還是怎樣的,才有某種九品官人法,覺得「博士」>「碩士」>「學士」>「高中生」等之類的圈叉,然後在這個階級爬升的過程,就像我男友說的「很像是 RPG 遊戲破關打怪升等」的概念,湊齊門檻就去轉職。
但這種事在高等教育... 至少是我所知道的歐美的高等教育,不是那回事的,好比像是 wolfram 去加州理工唸物理博,念了兩年而已 feynman 就去跟系辦說你們大家洗洗睡,直接給他博士學位惹,當然國外有很多所謂的榮譽博士,也有一點這種精神在。
如果 feynman 說你這個人可以拿博士學位,有誰敢嘴他說ㄟ可是這個人沒有通過口試、沒有繳口試申請書、沒有先考博士資格考、沒有修滿 XX 個學分,這樣不合程序,還不立馬被 feynman 幹飛到說你什麼咖?敢嘴我 feynman 認可的博士?
另外像是 Monique 在索邦大學的理論物理中心,她的教授升等也沒人敢嘴,但她終生不收學生、不做行政職、不教課,像這種例子在台灣肯定升等無望,但在索邦大學?拜託!她肯來索邦大學教書就是索邦大學要感恩涕零了!畢竟她做的研究是修正 BCS 理論的數學基礎,連 cooper 都表示讚佩的研究,你敢跟這種人吵你的升等不符合行政程序?別鬧了。
高等教育裡頭就是充滿著各種哥吉拉,哥吉拉就是秩序,就是一切知識體系的中心,想要挑戰哥吉拉?你確定你有三個頭能跟他對噴嗎?
但挑戰哥吉拉這種事也不是沒有,總之人類就是等哥吉拉打完在想辦法在哥吉拉的統治之下求生存就是了。但這接下來就講到一個,支撐這個生態體系,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就是,「credit」也就是「信用」這回事。
基本上得到哥吉拉的認可,某種神力加持以後,就變成小哥吉拉或者拉頓之類的,這之後到處去唬爛洨,也是情理中事,但畢竟你是拿著哥吉拉的信用去外面招搖撞騙的,到時候耍ㄎㄧㄤ幹蠢事或者龍破斬放不出來變成火球術甚至反噬自身,這時候輕則哥吉拉自己要清理門戶,重則哥吉拉自己的信用指數破產也就跟著一起被滅,換新的哥吉拉取而代之。
畢竟虎視眈眈哥吉拉生態體系頂點的人這麼多,死掉一隻哥吉拉,換一隻基多拉上去,說真的也不是很有差的事就是了。
也因此實際上國外的高等教育體系,根本就是很吃各種信用值,這也是為什麼拿到夠給力的推薦信就可以博士班入學,以及最近也有很多關於 GRE 分數到底有沒有ㄆ用的討論,當然這種事對一般台灣人來說有點難以想像,甚至大概會覺得很幹,如果我剛好認識蔡英文,然後她幫我寫推薦信然後我就上了名校,這樣是可以的嗎?是可以的嗎?
台灣人會這樣想的原因是,因為台灣人的「信用」很差。可能上至大學校長,下至... 不知道,ㄅㄣ吧,總之這個國家裡頭會很把自己講過的話當回事的人很少,然後最可怕的就是,嘴炮當ㄆ就算了,ㄆ完也不用負責任的,這有點是因為台灣人的記憶週期實在太短,短到一個靠杯就算了,然後又由於技術問題道德化,所以檢驗信用的方法論跟脈絡都很糟。
在此我補述一下我說不要過度動機論的意思是 : 不要用動機去腦補脈絡、不要先射箭再畫靶等等,但反正這個萬曆十五年或者怎樣的很多書都寫過了。
也因此因為台灣高等教育的信用制度很差,但又要生出一個「大家會覺得有道理」的機制,所以只好靠著各種 SOP 去跟所有人「解釋」這個博士學位的授與是透過某種儀式性的,但問題就會在他爆掉的時候,又把這個責任歸屬推給「儀式」,簡而言之就是「大家當初都推了一把唷!」最後就是沒有誰要負起責任,反正「大家高興就好了嘛!」
全台灣最大的宗教儀式就是大學入學考試,基本上大學入學考試維繫著整個島國對於階級流動、巴拉巴拉的各種「這個國家是有公平正義」想像的大型資源重分配的法會,但是資源真的有透過這個宗教儀式進行一個重分配的動作嗎? Nobody Cares!! 但他很「公平」啊!而且他必須要很公平!這種拿著 feynman 一封信然後就直升博士這件事有公平嗎?有嗎?順帶一提 wolfram 拿到 Caltech 物理博士的時候才 20 歲,這個不是為什麼國外的教育體制能夠養出這種天才的問題,而是 wolfram 就是一出生自帶各種主角光環外掛 buff 加到滿的天才,要是他生在台灣還不馬上被塞到補習班教到國三就想自殺了。
而這個島國的教育體制,根本上來說就是一個「馴化」的過程,把各種有問題(?)的人某程度的處理到一個「看起來符合這個社會價值觀」的樣子,但是認真說起來,這個理念也不能說完全是錯的,因為這個社會要保持某一定程度的穩定性,讓所有人「有一個基本的社會化能力」是必要的,至少 wolfram 也得要學會拿牙刷刷牙吧?
於是在此,這是一個「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的目的會有一定相衝突的地方,但反正因為這個國家對於智力這件事有著錯誤的期待,以至於高等教育搞得不倫不類,然後又想要在義務教育裡面搞得好像「大家都是菁英啊」這種無聊的社會期待,但沒多久看到什麼德國法國人不是這樣搞的,又會一年一度在那邊「哇法國人的哲學考題ㄟ」這樣的無聊內容農場文各種刷存在感。
接著講講碩士是個三小東西,幹前言一樣很長。
基本上在這個體系裡頭,除了博士以外其他都不是很重要,雖然博士這件事到底有沒有ㄆ用,其實這點也真心很怪,像大家對蔡英文的博士證書有問題,真的 LSE 也不會很知道你們台灣人在盧洨什麼,證書長怎樣有差嗎?想知道蔡英文沒有那個博士資格,去問他口委跟他指導教授之類的三小,反正一定是有個誰背書的嘛!問 LSE 幹嘛? LSE 就只是個聽命哥吉拉的行政單位,神說要有光就有光,哥吉拉說蔡英文可以博士畢業就博士畢業。
要知道在國外甚至有博士是一篇期刊都沒發就給畢業的,反正他老闆敢說要給他畢業,這個人放出去以後的事就是老闆要負連帶責任的,他老闆敢賭上自己的聲譽,就給證書,如此而已嘛!
你以為要拿到哥吉拉點頭很容易嗎?我去巴黎三個月除了被 Monique 電到各種趴以外沒有別的好說的,你拿各種供品紅酒伊比利豬知名甜點 ispahan 照三餐去跟 Monique 打交道她就會多看你一眼ㄛ?別傻了!我筆記第一行是 Hopfield 的公式她就直接丟到地上叫我自己滾惹,說這種教科書等級的東西也敢拿來侮辱我 Monique 的哥吉拉力,踩都踩死你了連噴都懶得噴。
但由於哥吉拉也不可能有事沒事在那邊各種看這個人行不行夠不夠格當博士,一般來說大學是學習各個領域基本知識的地方,如果你在大學階段把該點的技能都點起來,剛好也有哥吉拉看你很爽,當然就把你揀進某個哥吉拉的巢穴直接從博士生幹起,然後每天照三餐噴你,看你會不會活下來,但如果有一些各種佛曰不可說的原因,總之就是個你覺得ㄟ你在進哥吉拉的巢穴之前,你的倉鼠直覺告訴你跟錯老闆就會科科一生,所以你覺得不然再看看好了,這個時候有一個猶豫期,基本上有點像是訂婚,所以這個階段就是所謂的「碩士」。
在大多數歐美的高等教育裡,許多碩士的設計甚至是一年制也只需要修課就可以畢業的,然後哥吉拉也不會希望你碩士發什麼論文,或者要什麼幾點的期刊才可以畢業,因為碩士就真的是...... 你家有錢爽念就讓你念的啊!哥吉拉覺得你棒棒,當然是直接幫你申請獎學金養你當小寵物在旁邊每天逗他開心,碩士這種東西一兩年就走了,沒有哥吉拉會認真把碩士當一回事的。
如果有教授把碩士當博士班在操,卻沒有要授予他博士學位的打算,或者將來把他推薦到好的實驗室去,基本上除了這個教授自己升等缺 paper 以外,大概也沒有別的理由了。
因此碩士就是個... 你花錢上三牲四果,然後哥吉拉們也會感念你出錢就是個大爺,不然就開個課什麼的,讓大家有一個快樂的夏令營,高級學術體驗一年的概念,而且這些哥吉拉有的還會很有職業道德的在上課鐘響前就乖乖到教室裡頭坐好,還幫「這些有錢的大爺」擦好黑板。
當然也有一種什麼 MBA 之類的圈叉我不是很懂,基本上就是你交錢去認識左鄰右舍的各種小開政二代富二代的,總之就是個人脈拓展的場合,讓我們快快樂樂地抓住青春的尾巴,一起前進甲子園吧!!
這樣大家就知道那個什麼「博士」>「碩士」>「學士」這件事根本就沒什麼意義, wolfram 當年進加州理工的時候,就一副「ㄜ客氣的話我叫你一聲學長也就是了」的態度,但當然也沒有人會在那邊跟他大小聲「ㄟ我博士候選人了ㄟ你才博士生跩屁啊」,畢竟人家硬幹學術力這件事,大家都是哉哉心裡有譜的。
但至於硬幹技術力比高低這件事,這就只有哥吉拉跟基多拉打架才懂的事了,基本上在學術討論裡面各種嘴力,大家心裡是有一條線的,那一條線就是真理,所謂的哥吉拉,也只是「目前看起來比較接近真理」的那一隻而已,所以哥吉拉要維持自己的哥吉拉力,自己也是知道如果敢嘴炮就死定了。
但然而台灣對於智力的各種迷思,由於對於「真理」的感知程度太差,最嚴重的就是方法論的各種母湯,但很詭異的把各種標準答案當成真理,由於對於方法論還有脈絡邏輯的各種沒有信心,在台灣會被當智力超標這件事,通常都是「很會背答案」的這種,所以什麼XX小學堂在那邊問一些選A還是選B之類的事,然後又在那邊各種看貼什麼標籤,是不是名校之類的,其實說真的... 根本就反智到死。
ㄛ可是要先說,我對曾博恩沒有太多意見,其實我那幾篇已經寫得很保留了,而且也只是,覺得不太想用腦抱怨隨便寫寫而已。曾博恩就跟大多數的人差不多,反正他終究會有一天發現他真的沒有阿翰好笑,也許就靠著這種養小弟在旁邊弄一些低俗梗,然後可能過個二三十年變成油土伯版本的乃至尊,有一天就爆炸了這樣。
不過有可能比博恩先掛掉的是我也說不定,畢竟這個共振腔的 Qex 太低的時候,高於 Qex 太多的模態就會先GG也說不定,但反正那也是我的命,大家爽就好了。
退追蹤好了,過幾天順便清好友,沒見過面的都清一清,然後沒印象的也都清掉。
反正隨便啦大家高興就好,某程度,我也應該是要有我高興就好的事吧?
0 notes
Photo
第三輯「臺中學」系列叢書出版 6大主題呈現台中歷史新貌 【記者張世昌/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今(21)日於霧峰林��大花廳舉行第三輯「臺中學」系列叢書新書發表會,第三輯內容包括東勢大茅埔、楊肇嘉、后里馬場、和平區原住民聚落、霧峰及八仙山林場等6個主題,並由中部各大專院校教授及作者共同編撰。發表會上邀請到台中一中南音社、合和藝苑同台演出,曲目包含文化局長王志誠作詞的〈畫眉〉,還有來自西廂故事的〈望明月〉古調,精彩豐富。 文化局指出,「臺中學」系列叢書為文化局長期性出版計畫,以台中在地為主體,透過精練易讀的語言文字,輔以精美插圖與珍貴老照片,展現人文歷史的新風貌,讓讀者在瞭解地方歷史的同時,重新找到新時代定位。 第三輯「臺中學」邀請到逢甲大學教授陳介英、中興大學助理教授蘇全正、中興大學教授林景淵、修平科技大學副教授林慶弧、文史工作者郭双富、台中教育大學助理教授鄭安睎、作家林德俊、文史學者蔡金鼎及管雅菁共同撰寫。 文化局表示,「臺中學」系列叢書2016年首度出版,2017年獲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獎勵及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的推介選書肯定,2018年更榮獲得文化部金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圖書類推薦。第三輯正式出版,於12月下旬可至台中市立圖書館各分館借閱或在國家圖書館門市、五南文化廣場、各大實體書店及網路書店購得,第三輯共6冊,一套1800元,也可單冊購買,每冊300元。 「臺中學」系列第三輯6本專書簡介: 《茅埔成庄:東勢大茅埔客庄的過去與未來》由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副教授陳介英主筆。大茅埔庄為客家聚落,凝聚著客家族群開闢草萊的硬頸精神,書中描述先民如何從無到有建立村落家園及以三山國王為信仰中心等的精采故事。 《劍膽琴心:跨越兩個時代的六然居士楊肇嘉》由中興大學助理教授蘇全正及中興大學教授林景淵主筆。出身台中清水,本為佃農之子的楊肇嘉,被命運揀選成為地主養子,而楊肇嘉直言不懼的堅毅性格更在書中展露無遺。 《奔騰年代:牧馬中樞的后里馬場》由修平科技大學副教授林慶弧及大屯文史工作室負責人郭双富主筆。建於1938年的后里馬場是台灣唯一的官方畜馬場地,隨著各時代轉換,它的角色也隨之不同,而今更重獲新生,成為台中世界花��博覽會主要場地之一。 《願社平和:台中和平地區原住民聚落》由台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鄭安睎主筆。台中地區泰雅族多屬於澤敖利亞(Tseole)語群,經歷清代土地拓墾、日治時期與「九二一地震」等多重影響下,見證泰雅族原住民在和平地區的文化變遷。 《霧繞罩峰:阿罩霧的時光綠廊》由霧峰在地作家林德俊主筆。舊稱「阿罩霧」的霧峰在縣市合併後納入屯區,化身為「城南文化之心」,處處充滿著新舊交盪的餘韻。 《千面八面:八仙山的百年樣貌》由台灣東鯤文史協會蔡金鼎、石岡人家園再造協會總幹事管雅菁主筆。回顧林業教育、機關車、抽樹皮及抽甘蔗等在地回憶,到今育林、造林有成的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靜靜等待讀者一探究竟。 游勝鈞;游胜钧;指動傳播科技;指动传播科技;指傳媒;指传媒;華民通訊社;华民通讯社;民生新聞網;民生新闻网,臺中市政府,資料來源:臺中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 市政新聞
0 notes
Text
口號、標語、歌功頌德:一種浮誇的大學校園空間符號生產
大學博覽會(資料照片:中央社)
作者/獨立評論 文/周平
虛構自己的生活樣態,人也虛幻的創造自己有關週遭的事物,就是不從實際的人的本來的樣子去看待人的意思。那麼如此一來,人就活在人自以為是的假像裡,而不能真正的認識他自己的現實事物與世界,從而不知自身何處,那麼不知自身何處,只以為自己是在何處,那麼這個幻想就控制了你自己,從而不能也不可能使人自己再去討論人的問題(真正人的問題)。──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
本文延伸馬克思的文意,試圖指出,台灣高等教育近20多年來的發展,形塑出一種結構性的機制,它揀選了一群活在自以為是假像裡的人成為決策者,他們橫跨官學兩界,不但共謀出自身虛構的生活樣態,更虛幻地創造自己有關週遭的事物,從而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的現實事物與世界,當然也就遠離了去討論真正人的問題的契機。
基於上一段的主張,本文特別聚焦在,在現有的高教競爭環境中,一群不知道自己本來面目卻自以為是大學的決策者們,如何在誤認(mis-recognize)自己具備呼風喚雨、旋乾轉坤大能的情況下,以一種極度浮誇的校園空間展示,來彰顯他們在主理校政的功業彪炳和績效卓著。其彰顯的方式就是:在校內建築牆面、路口或空曠處,以口號、標語或圖像的方式,大肆張貼所有可能的優良事蹟,製造視覺上無法迴避、非看不可的高能見度。一方面讓自己隨時隨處見到,以增長自身無盡的虛榮;一方面則讓校內外的師生或外賓注目,讓展示產生外溢的功能,如提高在校師生的自我認同、誘發高中生的孺慕之情和獲得來校訪視評鑑的長官肯定等。
但這樣張揚誇功的空間展示,真會產生預期的效果嗎?筆者沒有確定的答案。但筆者更關心的是,這種穿金戴銀、濃妝艷抹、生怕別人看不到自己優點的品味,會不會太低了一點?而大學教育除了學習經世致用之學外,更重要的不就是要培養我們的美感經驗、藝術鑑賞力嗎?諷刺的是,主管大學校務的決策者,卻露骨地自我揭露了自身缺乏品味、美感和鑑賞力。更離譜的是,在自曝其短的同時,當事人竟還沾沾自喜,並陶醉在眾人阿諛諂媚的馬屁聲中。
空間生產的心理基礎
本文主張,空間的生產(production of space),是人類心靈的投射(projection of mind)。而特定歷史時空脈絡中的特定人群,在某種社會結構的板塊擠壓下,出現某種具有文化特殊性的、極度扭曲的心靈結構。這樣的心靈結構會透過空間的佈署,來進行扭曲的再現 (distorted representation)。
換言之,我們可以將空間和空間中的象徵符號視為一種文本,並且解讀字面意義之外的言外之意,從而揭露出那扭曲的心靈結構。
台灣過去20多年來,由於高教擴張,導致大學在資源和招生上的惡性競爭;加上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全面奉行新管理主義,以競爭型獎補助和短期速成的績效評鑑,來對大學進行遠端遙控。筆者在〈大學中的觀看暴力:「眼見為憑」的績效體制,扼殺了什麼?〉一文中指出,大學在資源和招生上的惡性競爭,激化出一種極為扭曲的結構性條件,不斷施展一種從上到下、全景敞視的「觀看暴力」。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大勢所趨,大學端的決策者孕育出一種「被觀看的奴性」。換言之,為了自我確認、獲得資源和生源,大學決策者試圖將大學中的一切轉譯成可以看見的��據、圖表或修辭。至於那不能被轉譯的理念、價值、意義、信任或真理,則被大學視為低效能的累贅而棄如敝屣了。
在上述結構性條件下,大學除了將教師的���究、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轉化為達成行政績效目標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從而讓績效被上級單位看見外,當然也絕不會放過將績效暴露在大學校園三維空間中的機會。自此,各大學校園空間充斥著虛矯浮誇的口號、標語和圖像。這些氾濫的象徵符號,無論多麼光鮮亮麗,都藏不住大學行政主管們集體潛意識中的強迫性焦慮和自卑(自大)情結。無處不在、外在化和客體化的口號、標語和圖像,正是台灣高等教育扭曲的競爭環境所擠壓出來的扭曲心態結構的投射。在高度競爭的張力下,如何在校園主要建築物牆面、路樹或燈柱上,張貼治校業績的帆布或錦旗,成了大學主管降低焦慮的療癒手段。
筆者懷疑,這難道是世界各國大學校園空間的共相嗎?畢竟競爭激烈是全球性高等教育的共同處境。然而事實不然,除了台灣,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國家的任何大學,會用這種聲勢浩大的符號化手段來妝點校園。
筆者因留學、研討會和擔任大學國際長等機會,曾親自走訪許多國家(包括中國)的大學校園。透過比較,可以確定,校園中宣揚業績的口號、標語、圖像的空間佔比,台灣絕對是鶴立雞群、獨占鰲頭的。但這樣的台灣奇蹟,是我們要的嗎?
或許對台灣的大學師生而言,這種現象已是長期耳濡目染、習焉不察的自然景觀,實在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但筆者不以為然。帶著「症狀閱讀」的問題視野,筆者寧願批判性的指出,台灣的大學景觀中,近乎氾濫的教條式符碼,是台灣特有的一種病態文化的表徵,而且還病得不輕。當然,因為資源多寡、招生順利與否,而在病徵上有輕重之分,通常後段私立大學主管的扭曲心態所投射出的浮誇的空間展示更甚於公立大學,並且已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了。
在這樣的病態中,身為大學知識份子的同仁們,是否還要繼續陪著大學主管一起沉醉在口號、標語和圖像的自我催眠中呢?若無法接受這種秀下限的低俗品味,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大聲拒斥這種浮誇、矯情的偽善現象,解構校園中的圖騰與禁忌,讓大學���歸典雅樸實的本來面目呢?
解嚴後的校園符號大爆發
在戒嚴時期,台灣的威權體制從不鬆綁對大學學術自由和校園的箝制。其中一個表徵就是,意識形態系統在校園空間中透過權威性符號的部署,進行無微不至的微觀控制工程。例如領袖的銅像、高度政治化的口號和與保守的泛道德化格言等。這樣校園空間是赤裸裸的象徵暴力,束縛著大學校園中知識分子的所言、所行、所思和所感。過去意識形態的符號化,曾經架空了台灣各大學的學術自由和校園民主。
這個象徵暴力無處不在的時代隨著解嚴而逐漸退散,但民主化後的台灣大學校園空間並沒有因此變得清淨無染。隨著全球新自由主義浪潮的席捲,台灣高教越益商品化和績效主義化。被解構的威權符號系統迅速被流俗的廣告化符號系統所取代。換言之,如今大學校園符號系統,不但沒有隨著解嚴而全面去符碼,反而讓新的符號系統以過度符碼化(over-coding)的姿態,毫不矜持且不知節制地在校園各個角落進行大量繁衍和複製。當「蔣公銅像」這個圖騰成為校園中的全民公敵而人人欲除之而後快時,我們卻看到更多的符號以提高能見度的廣告心態,氣定神閒地、看似無害地在各大學主要建築物上蔓延。一種新的象徵權力部署利用解構威權圖騰所騰出來的空間,進行一場無聲無息的鵲巢鳩占。
解嚴後的台灣教育自由化論述,其實並非意識形態的消失,而是替換。新自由主義做為新的意識形態,鼓勵各大學之間,進行一場「公平的」功績主義競爭。勝出者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更高的聲譽,反之,失敗者不但資源匱乏,更必須承受污名的詆毀。
但這套競爭的遊戲規則從來就不是客觀中性的,它是一種障眼法,把結構化了的不平等給掩飾起來,讓大學都以個別化歸因來解釋自身在惡性競爭中成敗的責任。一種校校都有機會成功、端看自身是否有努力的意識形態,讓各大學卯足全力,無所不用其極地爭取資源和聲譽。
為了搶奪龐大的競爭型獎補助、為了應付來自上級單位的外部評鑑和訪視、為了爭取作為消費者的高中生選讀該校……各大學無不施出渾身解數,無所不用其極地進行「印象整飾」(impression management)。而最有效的印象整飾策略就是,透過各種虛擬或實體空間,散播對本校最有利的訊息。一方面在校外爭取曝光機會,無論是電子或平面媒體,甚至耗費巨資收買業配新聞或假造落點排名;另一方面,則在校內進行可展示空間的符號化生產,除了讓大學主管聊以自慰之外,也讓所有能討好評鑑訪視委員、在校師生和考生的訊息,都能輕易地被看到。
更甚者,為了讓可能被抽點到訪談的在校師生能對學校特色耳熟能詳、應答如流,學校還會精心設計口訣或圖表,鋪天蓋地、滴水不露地張貼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本文主要聚焦於校內空間的符號生產,校外宣傳部分暫且就存而不論了。
符號大爆發的具體事例
筆者曾以〈教學卓越計畫,讓大學教學拙劣化?〉一文痛斥此類競爭型獎補助,除了造成大學嚴重的過動現象、壓縮師生正常教學空間而影響學習外,所有執行項目都有可能產生虛偽造假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成果。不但如此,任何計畫活動的執行,都必須面對僵化和繁冗的經費核銷問題。除了徒然增加教職員工不必要的行政虛耗外,還誘發了無數弊端叢生的假單據和假佐證資料。而核銷時對實體佐證資料和影像證據的要求,則開發了製造宣傳海報和布條的商機,同時也成為老師和助理們額外的工作負擔。
以筆者所熟悉的一所私立大學為例。即便是單一課程的計畫執行,也必須製作對外宣傳的活動海報,張貼在校園醒目的地方,儘管不太可能有非選課同學來參與。這種不切實際、沒有宣傳效果的宣傳海報要求,不但造成計畫執行者和助理的困擾,更製造了大量一次性的海報和布條垃圾。上述的活動海報,還只是校園空間中小小的繁花點綴。真正具有強力眼球吸引力的,則是高達2、3公尺的巨幅廣告帆布宣傳。
以某校執行「向大師學習」計畫為例。姑且不論校方邀請所謂「典範大師」的判準是否偏狹、主觀是否與學生的期待產生巨大落差,為每一位典範大師製作一幅將近兩層樓高的人像帆布,就顯得非常矯情和浪費。特別是,當曇花一現的活動結束後,這種超大型的垃圾處置問題,就成了主辦單位的夢魘了。當然,如果能夠利用計畫經費順勢將主管塑造成典範大師,拍拍主管馬屁,或許這些超大帆布就可以長期懸掛,而不會成為一次性的垃圾了。
一位眼尖的建築學者就曾指出,該校執行「向大師學習」計畫時,除了露骨的諂媚主管之外,還別具巧思的對主管的地位進行細微的拉抬。其作法是,除了一個牆面張貼近期來訪的典範大師人像之外,對面的牆面則固定張貼兩面典範大師的芻像。一位是提出相對論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另一位則是該校校長。愛因斯坦成為典範大師無庸置疑,但該校校長在哪一方面可與愛因斯坦齊名?這個問題筆者百思不得其解。更甚者,這兩位典範大師的人像和名字位置還有高下之分。很顯然地,愛因斯坦隨伺在側,是屈居校長下風的。不僅在空間上用心,主辦單位更在時間上讓這兩位典範大師芻像歷久不衰,日日、月月、年年吸引在校師生和外賓的眼球注目。
為了讓各類評鑑訪試委員可能但不一定會發生的短暫駐足觀看、本校師生習以為常和高中生驚鴻一瞥,大學主管也絕不放過校園中如圖書館、教學大樓或宿舍建築的巨大空白牆面。遍佈整個牆面、五彩繽紛的大學業績宣傳真是無奇不有。讓我們看一些例句:「本校獲教育部認可成為教學卓越大學」、「本校獲教育部一億元補助」、「本校全數通過高教評鑑中心各項評鑑」、「本校榮獲世界綠色大學廢棄物處理並列全球第一」、「本校蟬聯學術影響力全國私校第一」等,不一而足。
姑且不論上述宣傳內容是否屬實,但這種刻意妝點門面的急切之心,似乎透露了大學主管內在的自卑情結和好大喜功的自大表現。但,除了滿足自慰的效果外,其外溢效果真是如所預期的嗎?也就是說,訪試委員、在校師生和高中生真的會看嗎?看了之後,真的會產生內心的悸動嗎?有沒有可能因為這種強迫性的觀看,反而令人生厭,而產生貌合神離的虛應故事或視而不見呢?這有待進一步的檢證。
另外,為了讓該校同學熟記學校的教學特色或核心特色,大學主管也挖空心思在大小建築物的牆面或公佈欄張貼口訣,期待同學都能朗朗上口。最令人不可思義的是,連廁所馬桶旁的牆面上也不能倖免。當如廁的同學們將注意力聚焦於肛門括約肌時,學校仍期待他們將該校的教學特色(如六合一學習守護機制、五師守護機制、四年一貫職涯輔導機制、三級補救教學體系)和核心能力(如專業力-專業知能、生命力-自覺學習、實務力-實務應用、溝通力-溝通合作、關懷力-社會關懷、身心力-身心康寧)等牢記在心。對於學校的用心良苦,筆者不禁懷疑,有沒有同學會因為努力背誦這些口訣而產生便秘的困擾呢?但,即便熟記這些口訣,對同學的教育能夠產生什麼啟發性呢?
除了誇示業績外,許多大學也喜歡張貼定言式(而不具啟發性)的道德訓示,如某校校園中大部分路燈的燈柱上,就掛滿了「修身口意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或「人生可以是��爛」的布條。這種缺乏道德兩難論辯的定言式教條,似乎與大學教育鼓勵學生在批判辯證思維中培養倫理素養的預設背道而馳。
還給我們一個乾淨的大學校園吧
高等教育競爭的白熱化舉世皆然,但在校園空間中充斥浮濫的口號標語,肯定是特有的台灣奇蹟。這值得誇耀嗎?是什麼樣的結構性壓力或文化特質,使得台灣各大學主管的心理構造變得如此扭曲,而必須像土豪劣紳一般,無所不用其極地利用空間展式來進行誇富行為呢?而這種校園炫耀性的爭奇鬥艷,又代表了什麼樣的美學品味和鑑賞力呢?
筆者相信,除了大學主管因為嚴重的自卑/自大情結,而自我感覺良好外,大部分有識之士一定會同意,眼前這些浮誇的口號、標語和圖像,是集醜陋、庸俗、膚淺於一身的向下沉淪表徵吧!
但,若真是如此,大家何以依舊敢怒不敢言,甚至噤若寒蟬呢?我們何不學習康德所主張的啟蒙精神,勇敢地運用自己的理性,提高分貝,向荒謬的權威說「不」。拒絕因權威所造成的空間走樣,尋回典雅、純淨的大學校園。這樣,我們才有可能重新回到馬克思所謂「真正人的問題」,來思考大學應有的本來面目。
更多獨立評論文章
賴院長您錯了,燃煤電廠絕對是重汙染!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_uuid:4a6d85c6-4864-3c11-b1f0-150bd08c7a90#_revsp:4ba8816f-aabc-430d-ade6-0b4b339648eb#_author:獨立評論#_lmsid:a077000000CFoGyAAL#_draft:true#_category:yct:001000073#_category:yct:001000780
0 notes
Text
語境context、情懷、共同語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智障兒童樂趣多
山寨王 [Global scope benchmark]
💤#安逸之誘惑 🌻#意識之網 🎖#榮耀感綁架 ⚖️#民粹鄉公所
[超越認知格局的不可能]
[情懷行銷 - Stereotype大雜燴]
走出去,世界在你眼前 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你的世界
職場小確幸
溫情、存在價值 - 安全感依賴
講摩連奴I期的車路士用薯仔田🥔 來對付巴塞夢三
往事、昔事、講以前、那些年
家鄉、童年、母親
母語 / First language
慣用手
職場小確幸
生存 - 人類最母親的應用場景
應用場景 - 「有冇用」
突付應發危險必須快速回應 🔥 ⚾️
global scope太大,不可能無限發展buffer來達到完全考慮,必須建立short-cut[人類的濕貨性情懷與UX]
利用共同場景容易引發聯想[人類的濕貨性情懷與UX]
limitation / urgency / risk
應用場景 - 商業
「商業/商品應用」的context=透過 #生存優先 produce而帶動嘅繁榮 #情懷 =>喺生產力盈餘下就可以guarantee大家好朋友有情懷齊齊去滑雪 =>除非:成個商業產出出現COVER唔到情懷嘅環境,就好比被困雪山,咁「最有情懷果個」(家明) #認真你便輸了 就做咗義不容辭要被人食果個
TO:
「商品化」的東西(或者從事的東西邁向商品化)就如同生活不再期待友好、魔法和靈魂,在面對沙塵暴威脅下,基於保護自身安全(吃飯問題)優於拯救Mark Watney(追求價值)策略,而定出left主力behind的方案。
支援團體 - 辦公室八卦(=>職場小確幸)
平日嘅「辦公室八卦/噓寒問暖」,最重要唔係建立感情,而係��互相摸清底細來「製定context邊界」 你嘅底牌愈少、冇咩其他方面嘅OFFER,愈依賴佢嘅支援資源,咁context就愈有發號施令嘅影響力(尤其是議價談判、爭升職果陣,「私交/情懷」往往成為了威脅)
TO:
支援團體 - 親疏愛惡
一旦超脫出你的支援團體所使用的context(共同語言/情懷語境/肥婆價值觀),意味著:
1 你把他們置身於另一個「成功」定義的框架下=>通常他們都會是失敗者 2 你嘗試tweak他們一直以來信奉並賴以生存的配方(第一:第二系統比例) 例如生產力經濟團體怎能去開放🏳️🌈? 例如火雞怎能去慶祝🎄?
TO:
我們很多人的眼光是被綁架得很狹隘的。在咱們自己的世界里,我們的傳統在敵化什麼,魔化什麼,「恨」什麼,我們跟著恨了嗎?
-老闆對足球隊的指手劃腳 -投資者的「意見」、行政干預 -生意伙伴的政治立場(例如強烈的反黃絲🎗) 你的「生存」是基於他們的支持的,他們有如至高無上的成功者、過來人,所以你的判斷不如他們,你應聽從他們的指導
支援團體 - 禁忌/扒糞
[動態語境(dynamic local scope) - 禁忌與概念轉換]
不要挖掘真理,不要談論政治,你我只是合作而已
盆景的人工塑型
支援團體 - 極端環境與集體協定的悲哀
欺凌(例如校園/網絡)是一種民粹,是一種囚徒困境 尤其是小孩——最遵從性本惡的個體,不明白「可持續發展」,不明白更大局的棋盤 不明白修行、抑壓本能所能帶來的「道」(好處) 只懂「拳頭大的���哥哥」 所以有紅衛兵 所以有童子兵 所以有殺死呆子/猶太佬/gay佬/漢奸/淫婦/巫婆為樂的人
辦公室/鄉農的是非八卦、小圈子排外、結黨營私=集體綑綁的議價談判=損人利己=要開始人吃人求生的局面: -沒有新資源、經濟新增長,僧多粥少 -沒有需借助「團結內部的力量」的外部壓力(其實也是尋找新資源) 本質=欺善怕惡、柿子挑軟的吃=外拓上戰場殺敵太艱辛,內拓食軟飯呃阿婆錢好蝦啲
公主病(打飛機性) - 肥婆扭曲力場、港女搬龍門
肥婆價值觀III/政治正確/支援團體的扭曲力場: 普通話裡的「黑」、廣東話裡的「串」、英文裡的sarcasm都是在表示一種壓迫的集體氣氛下,用展示荒謬的方法把真相點破的行為
TO:
-成個狐狸精,一睇都知做唔到嘢啦(太太揀菲傭;中女請女新人) -真係有錢/崇洋(去歐洲旅行;食沙律lunch) -啲90後真係冇腦(老屎忽) -搞搞震,唔鐘意唔好留喺香港(佔中藍絲) ⋯ 不斷搬龍門、不失霸氣,遲早都係會有面對現實嘅一日
TO:
肥婆價值觀II: 潛意識知道自己懶、唔夠努力,於是表意識建立起小確幸嘅圍威喂文化 潛意識知道自己減唔到肥,於是表意識建立起肥係受害者被歧視受欺壓嘅扭曲力場 潛意識知道自己黃種人冇任何基因優勢,於是表意識建立起要愛自己地方、唔崇洋 潛意識知道自己唔可以獨立生活,於是要孝順、愛家⋯
TO: 加咗人工咪轉口風囉 正如屌絲梵高點解落魄潦倒 正如男stripper點解著消防警察制服歷久不衰 從來都係先serve到interest再講感覺 從來都係先利害再講是非 揸波子、個package好啲,���自然幫你拉凳好gentleman好體貼,唔再好變態好awk囉 文仙尼轉口風:教意軍係終極夢
國王的新衣
自欺欺人的設定
屌絲 - 敗軍新天地
=❌日耳曼+英語+基督價值+資本主義 =❌四十歲退休+環遊世界 =❌揸七人van+住洋樓+小家庭 =❌金童玉女+浪漫邂逅+童話婚禮+夏威夷蜜月 =❌CEO/律師/醫生 =❌Ivy league first-hon =✅90後+Y世代+數碼原居民 =✅必買+必食+必試+潮玩+那些年
TO:
情懷嘅意思係「數字以外」的意義、係context下的反敗為勝、係一種那個讓你失望的世界所未知道的共同語言 猶太人🇮🇱之於阿拉伯及日耳曼人,猶太教之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塞爾特🏴🇮🇪之於英格蘭及羅馬 朝鮮族🇰🇷之於中日強鄰 加泰之於西班牙🇪🇸
平是態度,不是輸
Geek也有成功人士,也有美女
屌絲 - 不失霸氣扭曲(共居新時代)
youtube
宿位(太空艙)
主題/文化匯聚/交流、共同話題:設計、飲食、電影、運動
社交活動/識新朋友/有群體生活/以書會友/新嘅友誼
比多個選擇/思考嘗試吓新選擇
青春飯/屌絲回收計劃
有憧憬/接觸唔同背景嘅人可以產生新睇法
屌絲 - 旅行的藝術
日本人的HK意亂情迷(第一印象): -白花油/tempo紙巾 -公屋 -街市/豬肉佬 -招牌/竹棚 -八達通 -地鐵幕門 -小巴/雙層巴士 -垃圾筒 -進口水果 -火鍋/炒通菜芥蘭 -藥膳包 -快快脆 (其實香港人去東南亞都係咁)
文藝 - 幸福伊甸園(好風水/治世適用)
迷失在自我的禁錮裡
行內人(專業/老司機)資訊
隱性 - 無處不在
前後端分離最重要係唔想再比MODEL/infra綁架,就好似科目教育咁,定死咗文史哲生理化,就屈你格硬要用呢種架構咁填鴨生食,除咗學霸神人可以直接按架構限制嚟記憶操作hacking外,普通人冇柴米油鹽被女飛之類嘅「本能急切需求」(生存)作為切入點,做出嚟嘅效果綁手綁腳行屍走肉
TO
喺輸入輸出一啲嘢時候,最有效嘅聯繫/聯想方式就係以應用場景出發(自身嘅體驗),這樣即便果樣嘢好複雜(跨好多維度),你只能另建一個context包去tag它,效果也比「分類切割」(相當於model structure)清晰嘅方式好 (有些user能直接以model來輸入輸出例外)
TO:
讀書果陣上作文堂/刨啲lecture notes或者做嘢同啲作狀型港女溝通好痛苦,係因為你天真嬌地真係按上面「字面」去嘗試理解,而冇一套自己的體驗(應用場景/context)去翻譯番佢呢種經過polite化/政治正確化/哲學化嘅terms背後代表嘅嘢對你嘅意義(=真正意思)
TO:
日常對話中實在隱藏太多context了 港女有冇M到都時刻無限嘅「搬龍門」(dynamic context@@) 工作中比如:「搵個人review吓/睇吓/傾吓」=>搵個認知水平比你高嘅嚟屌鳩吓你 「你都幾好啊/乜佢唔好咩?」=>搵盆水照吓你個樣,咩哥利牙(講context以外)
KOL呃like - 公開召集術
Facebook只是一個屌絲GRAPH的東西,不過借著這群屌絲力量贏得了Whatsapp... Mark Zuckerberg才終於完成「參透女神的行動config」的復仇 —《社交網絡續集》
TO:
「#呃like」等於: 1搵同一價值觀(情懷/context/統治聯盟/支援資源/combination契合度)🎗🎄🏳️🌈 2公開競投🛎(market value/❌lock-in/演化資本值/炫富(以戰養戰)/panic-sale) =>加入搶先/戰勝你的對手或支援聯盟
youtube
二次元世界的精確語境和情懷
MVC, query與創意的關係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