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Text
补档:贴吧男意识形态分析
贴吧作为曾经最大的中文社区,已经逐渐没落,在如今百家争鸣的互联网时代,贴吧辉煌的往昔已经过去,不再如“帝吧”时代一般具有号召性与代表性的地位,如今的贴吧逐渐转变为刻有男性符号的网络社区,在豆瓣搜索贴吧第一条联想词条即为“贴吧男”。
贴吧男也成为了恶臭与男权的代名词,自贴吧女权的陷落与抽象亚文化的出现,贴吧男逐渐形成共识,即反对女权以及推崇一种反意义的、玩弄式的、具有后现代与朋克色彩的生活方式。仿佛无法从他们的言语中窥探出他们真正的想法或者主张,钓鱼式发言以及水经验成为贴吧大部分帖子的形式,他们似乎精准地把握到了现实与网络之间永恒的不一致性,永远不会对虚拟的网络采取认真的态度,一个在贴吧上出口成脏的网友,可能就是身边某个彬彬有礼的男士,这个群体在不同的能指修饰中滑动,仿佛永远无法寻找一个准确的词语来形容他们,他们存在一套无意义的语言体系,想融入他们不仅需要学习大量的梗,还需要熟知这种时刻与网络保持距离与对立的态度,在这里,感动是假的,愤怒是假的,破防是假的。更令人惊讶的是,你能在这里找到你身边每个男性个体的影子:他们的爱好、性格、态度等等,都是当代大部分男性的典型,然而却永远与这种典型存在矛盾与距离。
一、语言结构分析
语言,就定义而言,是生物同类之间由于沟通需要而制定的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图像)指令。其实质定义,语言是以声音/符号为物质外壳,以含义为内涵,由词汇和语法构成并能表达人类思想的符号系统。
进入20世纪,哲学的关注重点逐渐转向语言,语言不再是传统哲学讨论中涉及的一个工具性的问题,而是成为其反思自身传统的一个起点和基础,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之家”,即整个现象世界以语言来展开,对于语言的分析成为意识形态分析的基础。
贴吧男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于其坚定的反女权态度,为将女权树立为异质性他者来进行主体的征召,他们需要拉开与女权的距离,即称女权为“muren”,在他们的话语中“muren”是一种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存在,“muren”具有极强的歇斯底里特征,永远无法满足,没有基本的道德逻辑,通过出卖女体来获得象征地位与资源,而这些资源是贴吧男需要极难的努力来获得的,即在他们看来,女权之所以不可理喻,很大程度是由于女性在当代社会可以较轻松地通过依附其他男性的方式来获得他们几乎不可能抵达的成功,甚至,他们认为当代社会对于男性的压力与要求远远高于女性,这种程度上说,女性的地位要比男性还高。
在贴吧男看来女性是淫荡的,反伦理的,非理性的,是不受当代男权秩序所束缚的个体,她们可以超脱严酷的符号律令进行无休止的享乐,这种癔症化特征体现在女性的“不守规矩”,例如在游戏中女性通常更注重外观,会选择颜值更高的女角色而非强度更强的角色。女性是他们的小他者,即符号系统的补充,他们憎恶女性却又渴望女性,迫切地需要女性来帮助他们回归男权共同体——因为一个象征性的成功男性必然拥有至少一位具有符号优势的女性伴侣,男性需要女性来使他们接触纯粹的爱欲彼岸,女性成为一块碎片,一种符号性的所属物,是一个男性成为真正男性所缺失的一部分。
与当前女权的话语体系最不同的地方之一,在于他们的自称,可以发现,贴吧男具有一种与他们男权姿态不符的自谦态度,他们的自称往往是贬低式的,如鼠人,蛆宝宝(虽然这个词来自女权对于他们的称呼,但他们巧妙地化约了这种嘲讽意味),从他们的发言似乎发现,他们表现出的文化水平与经济水平都不高,似乎处于社会底层。但是他们构建了一套严密的评价体系,他们以自身意志作为中介对客体进行崇高性批判,事物的发展存在强烈的二元对立的目的性,比如端游优于手游,老明星优于新明星,三次元优于二次元等等,而这些二元对立本身也存在意义的匮乏,是不具有反思性的。
贴吧男似乎在极力地主张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伦理姿态,他们在现实中具有不可逾越的阶级劣势,但积极地融入大他者,他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世界存在一种不可调和的不一致性,但他们没意识到这种不一致性来自象征秩序本身。
他们接受象征秩序的征召,对自我进行阉割,逼迫自身离开女性去投入象征秩序的怀抱。原初能指向他们下达命令,他们的自我意识架构一个虚构的认同,从而对于命令下达直接进行认定,他们通过所谓理性的归因确证命令的合理性,这种男权理性主义是无懈可击的,是一种现代犬儒主义,他们永远可以回溯性地缝合入侵性的现实,进行一种托勒密式的诠释活动,例如他们会对女权活动进行至高地批判,会通过事后解释来实现他们的言行一致。
贴吧男反抗性的局限在于,他们对淫荡的大他者本身躺平了,他们未意识到自身主体性作为实体主体化运动的中介,压抑了主体的否定性,他们批判拜金主义与资本主义,却也不承认主体能动性,他们认为好的出身好过一切努力,于是他们发明出remake一词,意为重开,重生,即对自我先天条件的无奈与自卑,同样他们对于其他先天条件差的个体存在敌意,尤其是女性个体,他们认为主体的生存是大富翁式的丢骰子游戏,remake是获得符号优势的最好途径(当然这种姿态是玩弄式的,实���上并没有人相信,但都对于象征秩序缺乏反抗精神)。
二、被害者妄想?既得利益者中的被压迫对象
贴吧男的社会本体论结构是独特的,他们认为社会中的男性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具有颜值优势或者经济能力较强的男性,他们是社会中的“人上人”,第二种是普遍的男性,缺乏基本的自我反思意识,大多是浑浑噩噩的工薪阶级,被称为“老实人”,第三种即是他们自身,能够清醒地对社会建构进行反思与审视。
女性在这种社会结构中被排除在外,或者说,这种社会结构通过排除女性以成立,女性往往在年轻时代依附第一种“人上人”群体来获得他们所需的生活资料,这种形式类似于“二八法则”,即百分之二十的男性占据了百分之八十的女性,然而这种平衡终将被现代伦理体系所打破,即女性在最后需要找一个“老实人”接盘,甚至在接盘之后仍会不停地给“老实人”戴绿帽子,更有甚者会将“老实人”辛辛苦苦赚来的工资与子女转包带走。
也就是女性作为这种社会结构的构成性例外,最终导致社会结构的畸形发展:“人上人”与多位女性存在滥交的性关系,而不负有任何责任,“老实人”被某位熟练pua的女性欺骗并卷走钱财,而他们孤独一生,不享有“女性”这一“社会资源”。
所以女性的生存机制在于周旋于男性间而轻松地获得社会资源,女权主义则是她们自由主义的借口。贴吧男认为是现代女性破坏了本真的整全的社会秩序,他们幻想一种乌托邦,这种幻想把女性排除在外,然而又把女性包含在其中——即女性作为一种非主体性的个体,作为男性符号地位的象征,正是女性破坏了这种游戏规则让他们孤独一生。
部分贴吧男会试图通过打扮或者学习pua来进入“人上人”阶级,摇身一变成为女性口中的渣男,这一群体经常在网络社区中对展露自身符号优势的女性进行骚扰——因为他们认为女体本身就是女性获得象征性地位的工具,这种活动无异于女性将自我作为拍卖物去寻求某位男性来作为依附。于是贴吧男会提出不可理喻的自信的性要求——大部分情况会被女性拒绝并嘲笑,这种姿态的理性自证在于他们的社会学结构是如此的,在于他们的行为是无比地切合这一社会结构,所以他们的骚扰行为是崇高的,受大他者保证的。
而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抽象普遍性与具体普遍性的距离,所以现实中的例子完全无法反驳他们的社会理论,甚至会对现实中的女性指指点点,他们痛恨“烂裤裆”,也对爱情极其地不信任,但由于男权共同体的呼���,他们不得不追求女性,而导致一种男性的歇斯底里,他们的性认同是矛盾的,尤其在他们真实地欲望上一位女性后爆发出来,所以男性在恋爱中是癔症化的,此时的男性体验为女性的性化机制,故初恋在男性的认识论中具有不可化约的重要地位。
三、伪君子?现实与网络的不一致性
由于贴吧男对于网络虚拟始终保持一种距离感,以及秉持玩弄式的态度,他们会在这玩弄中榨取一种不需要负责任的白嫖的快感,获得一种对立,当然是虚假的对立。
这种姿态允诺给他们一种主观的自由,在现实与网络的来回跳跃中获得被误认为选择权的认同感,这种误认通过一种包容性的理性逻辑来实现主体化,让主体获得被压抑的倒错式的快感,即可以完美地远离网络这一是非之地,无代价地在网络中实现他自身,这是种禁欲式的享乐,强迫症式的神经官能症。
贴吧男享乐的方式无欲望客体的,他们在语言中,或者说是在符号结构中获得享乐,一种征服性地、压抑性地享乐,他们所欲望的正是欲望客体永恒的不一致性,一种无法直接面对原乐的匮乏,贴吧的爱欲模式正是以不参与贴吧爱欲模式来实现的。
他们构建了一种崇高性,对快乐进行遮蔽,以最混乱、最无限的维度来再现快乐,贴吧男永远不会直接享乐,而他们享乐的正是无法享乐本身,他们虚构一层现实与网络的距离,反而拉近了现实与网络的距离,让网络不再是否定性存在,让虚拟的不可能的网络成为可触摸可掌握的可能性。
这种姿态也是成瘾性的,贴吧男在这种游戏中自认为是在网络中唯一清醒的一方,认识到虚拟甚至是现实秩序的本质,然而这种本质��过是表象之表象,他们越能洞悉某一抽象规律,与现象保持安全距离,反而越陷入这一循环当中,这是一种本质主义错误,即他们在追求现代柏拉图式的理念世界,而实际构成了现象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他们是这一抽象的回溯性建构的逻辑自身。
贴吧男始终自持理性主义者与道德主义者的身份,这也是与女权格格不入的原因之一,女性性是无根的,是被言说的存在,是前符号的实存之物,是否定性的存在。
这种自我认同是反存在主义的,存在主义者拒绝作为绝对者的中介,而贴吧男积极地成为绝对者的中介,积极地要为绝对者——这个世界负责,他们怀有一种接受符号认命的真诚。存在主义者具有对意向对象去本质化的能力,而他们病理化地给对象进行符号认命,即对象的符号特征取代对象自在物本身,他们认为客体的本质是原初的——本质先于存在,符号网络是具有原初意义的符号结构起来的,而非符号网络赋予无意义的符号意义,他们认为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总和而非反过来。
这种中心化的爱欲模式,体现在他们的审美与伦理批判上——在这里纯粹的艺术与伦理逻辑几乎不存在,审美批判的逻辑往往为共同体意志,而非特殊的、具体的爱欲机制。这里的道德主义与理性主义是建构在整全的符号秩序之上的,该意识形态的崇高概念是架设在某种主流的、多数人所推崇的道德体系中,对于贴吧男来说,当前符号秩序里中心化的男权话语体系是受益于他们的,他们把这种符号秩序伪装成先天的、必然的、本真的元语言。
所以,贴吧男才会产生如此大的现实与虚拟的差距,因为网络语言是去中心化,是一种全民造梗运动(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如何穿破日益贫瘠的语言体系回归本真》),他们的符号系统难以得到保证,于是恢复这种中心化的保证性成为贴吧男热忱的使命,他们以抨击与批判为要务,一切都是虚伪与卑劣的,甚至是他们自身,通过树立异质性他者来确立他们自身道德制高点的地位,来掩盖自己的利益追求。
四、厌女的理性主义
进入后现代,虚无主义成为一种主流文化,尼采高呼“上帝已死”,解构成为理性主义者的标杆,然而这种解构是背叛式的、复古式的运动,因为这种解构预设了一种无法被解构的本真的本质或道理存在,这种对于一切意义的否定最终导向浓烈的后冷战时期独有的虚无主义,如丧文化的经久不衰,以及“躺平”一词的爆火。
现今全球主流的理性主义雏形要追溯到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开创性地提出理性与自由这一对当今世界舆论领域永恒的中心问题。康德认为,启蒙即将人从归咎于其自身的未成年状态中走出来,所谓未成年状态,就是指未经别人的指导就不敢运用自己的知性的状态。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将人类的思想与精神活动离析为感性—知性—理性。当伦理批判与启蒙理性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平白无故地架设了新的规定性:理性优于知性优于感性,表现为:感性为最直接的与意识对象发生关系的能力;知性为单纯不经反思的思维能力,得到最简单的概念;理性则为统筹性的大局观的反思能力。
于是男性与理性绑定,女性则与知性绑定,男性获得天生的相对于女性的高贵品质。理性启蒙作为一种去蔽运动,规定了非理性与理性的对立,以及理性优于非理性的无理由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才是最不理性的,反而是混乱的知性才是创生新事物的力量。现代疯人院的基本结构在启蒙运动时期开始出现,女性、儿童与非理性的人被排除在符号秩序之外,正如雅典民主是不完全的民主,启蒙理性也是不完全的理性。
贴吧男的厌女情节也正是从这种启蒙理性中产生,在他们的认识论中,女性是一种感性存在,缺乏基本的反思,殊不知,这样的反思不过是在闭合的场域运转下的反思,与其说是反思与理性,更像是解释,缝合,是黑格尔所说的目的论视角下的历史,是一种事后诸葛亮式的理性视角,站在结论处去为表象做解释。
启蒙理性主张“透过现象看本质”,黑格尔则说:“本质是表象之表象”。理性的主体意识会认为在现象背后隐藏一个超验性的本质所在,然而现象正是一种假想——背后仿佛隐藏某物的假象,如果说透过现象能看到什么,那就是“现象背后什么都没有”这一事实。所以非理性的女性性反而是巴哈修斯式的智慧,而贴吧男则是宙克西斯式的理性,他通过把表象假装成现实的方法来体现自我“画技”高超,他乐于将画伪装成栩栩如生的葡萄来欺骗飞来的鸟,所以宙克西斯看到巴哈修斯所画的幕布后,他急切地想掀开幕布后的“画”,实际幕布就是画本身,宙克西斯正是将现实假装成表象。
这是一种树靶子式的主体化,通过否定非理性来实现自身的理性,贴吧男的理性正是以非理性为核心,在时刻对标非理性来构成自身,通过排除他自己的对立面来获得救赎,非理性反而先于理性,这种理性更像是非非理性,否定之否定。
五、“爹味”到底是什么
在中国互联网所有偏男性符号的社区中,可能贴吧是提及女权最多的一个,贴吧存在大量讨论女权运动与性别问题出路的帖子,这些理论与讨论几乎毫不例外地被女性所唾弃,现今网络中的性别问题已经日渐焦灼,以至于能经常看到“女权男不存在”的言论。
如今的性别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男权女权争论,而是至少四组概念的争论:男性眼中的女权,男性眼中的男权,女性眼中的男权,女性眼中的女权。当然实际上更多,这四组概念争端最大的可能是男性中的女权,贴吧男为代表的网络男性共同体乐于为女权下定义顺便帮助她们寻找一条符合“道德与伦理”的道路,因为现今的女权让他们觉得已经达到“反人类”与“反伦理”的级别,而女性当然拒绝这种定义,并把这种定义称为“爹味”。
这种定义的存在与普遍化并非巧合,女性本身则是被定义的,被言说的,女性性是无根的,丧失主体性地位的,然而这种支配关系是辩证而非二元对立的。正是因为男性作为主体将女性凝视出来,男性是一种自为存在,却不得不依据女性来存在。而女性则是独立的,成为纯粹否定的力量,这种否定性也是一种生成性,性别符号的一切都是从女性开始生成,女性是一种自我给定性,是前符号化的原初力量。
阿尔都塞提出主体是在意识形态质询中产生的,大他者向个体提出质询——“你是谁?”��体在这种自我认同的癔症化中产生,我们可以设定,在质询之前,所有人都是女性,面对原初能指的质询,两种性机制产生。
男性性接受原初能指的询唤,认为符号系统是普遍性的,所有人都遵从菲勒斯(phallus),需要认识到的是,符号学层面不存在无限的绝对普遍性,所有的普遍性都需要一个黑格尔式的构成性例外来是它自身,维持自身的同一性。那么男性的构成性例外即是女性,更严格来说,是女体。
女性则对原初能指的询唤表示质疑,因为显然她不遵从菲勒斯,但她无法阐明这个不遵从的例外是什么,她不存在一个主能指来确立自身,女性无法言说所谓的例外为何物,所以女性性是无根的,匮乏的,被凝视的。女性本身的这份抗拒力量让女性陷入混乱,女性想如男性一般寻找自身的本质却不可得,这种不可得构成了女性的歇斯底里,女性的性语言是无意识的,是前符号化的,是未被质询时的原初意义。
无意识绝非冰山理论中潜藏于海平面下不可见的本质,意识语言也并非冰山一角,当无意识被意识言说出来时,它就作为冰山一角存在,它的存在具有不可化约的匮乏性,我们知道能指与所指存在不可消除的滑移,永远无法实在地把握所指,这个滑移与匮乏,就是无意识语言,就是女性性本身。
也就是说,女性就是性化秩序的匮乏本身,就是菲勒斯永恒的不一致性,女性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于男权秩序的否定,而男权秩序则是依靠否定女性来是其自身。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女权男”被批判为爹味。
回过头来看“爹味”到底是什么,女权男又到底存不存在。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的是对本质主义的反对,存在与本质并非一回事,实在的前符号化的性别并不存在,菲勒斯作为主能指不过是偶然,这也是拉康所提出的“性别不存在”,符号化的性别不过是一种阉割,个人的自我认同与认知模式等等都会被符号学系统支配,主体的欲望永远是匮乏的,幻象并非欲望的工具而是欲望的必要形式,主体只能欲望欲望的欲望,故我们能在“性别不存在”的基础上得到拉康的另一个观点:“性关系不存在”,欲望不过是一种想象结构。
上文中已经描述了男性这一符号是如何生成的,而被女性所批判的“爹味”本身,就是男性的生成过程,男性是被意识形态征兆出来,这种征兆就是一种中心化父权制的“爹味”。前文中也已简述贴吧男是如何反存在主义以及作为绝对者中介的,贴吧男常用的话术即是“你是什么人”以及“你到底想干嘛”,这是种很典型的意识形态质询,而女性性本身就是对于这种主能指的反对。
那么是否存在女权男?很多女性坚信女权男不存在,我们当然要否定本质主义误区,即生理男性(严格来说这种说法是不合法的,因为生理的前符号化的人类个体不存在性别)不能成为一名女权主义者这一误区。性别是一种符号化的阉割,真正的符号男性与生理男性并非是一组同义词,���反,这是一组对立概念,一个符号男性势必要对自己进行阉割,例如前段时间臭名昭著的吴亦凡,我们乐于用“吴签”这一称呼来形容他,是因为这一符号直接性地将吴亦凡作为生理男性的符号特征暴露出来,而这一暴露直接取消了其符号男性身份。
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一位符号男性非但不是依靠菲勒斯来确定自我,反而是通过排除菲勒斯来成为符号男性。不难想象,让一名社会成功男性身败名裂的最好办法即是暴露他的性特征与性欲望,然而这一点却是所有男性固有的普遍特征,我们都知道一个男性具有某物(我甚至不能直接说出它的名称),但我们都在假装他不存在某物,在欺骗一个全知的无知者,因为一个符号男性正是通过否认自己的阳具来成为他自身。
所以说,符号男性与生理男性是截然相反的概念,而符号男性是一种自为存在,通过树立自我的主人意志来否定与凝视女性,这种概念上来说,女权男并不存在,而一位生理男性是可以成为女权男的。
我们还需要强调的是,主体本身也是女性性的,主体是个体认识到主人能指的空洞和无根性,是符号秩序对自身不一致性的感受,而主体化又是被符号秩序所质询而来的。把握到这一悖论性,即可以了解到,一个个体,可以既是符号男性,也是女权男,符号男性与女权男这一组矛盾概念可以出现在同一主体上,当然在逻辑与时间上并不重合。也就是说,一位符号男性真正成为女权男时,他必须对自身的符号性进行否定,将男性主人身份与父权制悬置起来,放弃它的男性身份。
六、左还是右?后现代男权主义
经过本人不严谨调查,贴吧最尊重的古人是教员,而贴吧在涉及该方面问题是总是抱有很坚定的左翼热忱,他们保持了对class斗争时期复兴式的憧憬态度,以及强烈的对资本的厌恶与反对。
但是,我们并不能直接得出结论:贴吧是偏左的网络社区,因为这里同样存在大量的右观念,我们能经常看到对女性主义的反对,看到种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泛滥,甚至能看到入关学倾向。
对于贴吧男的谱系分析,选取了极典型的丁真作为案例。
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言论——贴吧对于丁真的厌恶是基于对主流价值观背叛的厌恶,是对资本流量至上的抵制,他们坚信丁真的存在破坏了社会的价值观取向,丁真仅依靠外表就可以获得社会的认可,这一点象征着对基本伦理逻辑的颠覆。
一个需要避免的误区在于,贴吧男绝非简单地嫉妒丁真,因为丁真的存在难以占用到他们的生活资料,那么丁真是如何招惹他们的?或者说,丁真与其他纯粹的明星相比,他到底有哪些足以深恶痛绝的不同点?
很显然,之前无论是哪个明星,哪怕是毫无演技的小鲜肉,也必定生存在舆论的低洼,正能量的���立面,而丁真,却受到了正统的舆论支持,并成为形象大使。上一个形象大使——还仅仅是nba这类娱乐项目——蔡徐坤,则遭到了一致的仇视,而丁真,作为最具有舆论导向性的旅游大使,自然成为最极端的不可理解性。
网络上支持丁真的人有这样的辩驳,丁真尽管成为旅游大使,工资并不高,而且丁真确实助��了经济发展。这样看来,这些辩驳正好迎合贴吧男的观点,他们报以敌意的,是象征秩序的不一致性,是大他者的背叛。
这种抗争性的局限性在于,丁真作为流量入侵的符号,本身不构成任何剥削,而只是场域不一致性的表现。而部分贴吧男所主张的,自己苦读十几年书,天天加班工作比不上一个没有文化的仅凭一张脸就成功的丁真。贴吧男不会去反抗去质疑场域的不一致,而只会反对作为一个符号的丁真,他们所批判的正是自身在社会秩序中一亩三分地的保证性被否定,他们不愿接受的是游戏规则的破坏。
贴吧男的认知结构中,丁真无理由地占用了菲勒斯成功图式,最受人厌恶的绝非是不劳而获者,而是对游戏规则破坏的人。贴吧男的菲勒斯目的论在于构造一个“人上人”幻象——通过内卷与996等等方式,而丁真则打破了这一幻象,你的努力可能根本让你成为不了“人上人”——钱权财色俱全,这种打破的直接结果是,躺平文化的崛起,而不是另寻出路。
所以贴吧男的批判精神还是局限于对资本价值体系的默认,他们依旧是以资本作为欲望客体,以菲勒斯作为欲望形式,他们还未能意识到,不一致性,正是来自符号秩序秩序本身。
七、性别矛盾其实是男性自身的矛盾
贴吧男总是困惑女性到底要什么?例如早年的流行语句——女人说不就是要。“到底要什么”表明言辞与其阐明意义之间持久地存在裂缝,男性总是绑定在能指上,背负着沉重的符号性委托,而女性则纠结为何得到这一委托,她们在困惑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是你所认命的我,为什么我要这样做。
当女权主张女性性解放时,总有两种父权主体话语出现,一种表示从伦理上的无法理解,认为这是伤风败俗,另一种则表示戏谑般地支持,他们认为这太好了,可以满足自身的性欲望。
而女性则在这种理论夹层中无法生存,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做?似乎无法得到一个真正反对男权的出路。
上文提到,前符号化的个体仅存在女性,女性不是符号性别,而是原初的未定义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二元性别是无法得到符号学上的保证性的,这种非男即女的划分规则唯一具有本体论地位的仅有划分规则本身,也就是说,仅存在男女的边界,划分男女的规则,这种划分规则就是男性本身。
这就是拉康所提出的“女性并不存在”,男性是唯一的性别,而女性是被男性排除在外的个体,女性是男性的征兆,是“非男性”,当今的菲勒斯中心主义话语是不存在女性地位的。
女性是实在界的存在,不具有符号规则。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历史遗留下来的男权体系,为主体营造了一个享乐的幻想空间,围绕着现代主体旋转。这个幻想空间中的伪装成表象下的本质(实为表象之表象)就是菲勒斯——在男权共同体中可指代为“女体崇拜”,即“审美的维度是女体”,即爱欲通过符号性压抑全部灌注在女体上。
所有的符号规则——例如物化女性的主流审美,都是建立在排除女性上,对女性的客体化上,女性并非是不遵从符号规则的人,而是符号规则的构成性例外本身,是符号规则不一致的表现。
问题不在于女性如何在符号系统中生存,而在于女性本身就是符号系统的裂缝,包括lgbt+的非二元性别,都是被男性排除在外的,被耻笑为“你不是男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女权男这一存在的本体论性质,这世界上只存在一种性别,即男性,只存在一种符号秩序,即男性符号秩序。
在这里可以提到《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贾宝玉发现林黛玉没有玉佩时勃然大怒,将玉佩摔在地上:“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显而易见,玉佩所作用的符号,即是菲勒斯,也是性别划分规则,也是男性符号秩序本身,女性则是一种不具有秩序的例外,可见小时候学课文时起哄“命根子”并不是误读。
可能这也是贴吧男无法理解的,女权之所为不和他们玩游戏,在于这套游戏规则就是性别矛盾本身,而一位女权男,想要真正融入女性话语,需要像贾宝玉一样,敢于将自己的“命根子”摔到地上才有可能。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