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Text
饮食 饮料 新消费趋势
1. 理性消费
2. 氛围感 精神 情感价值导向
3. 性价比 刚需 需求 大众款
4. 心价比 新场景 社交价值 情感利益
5. 六大趋势:鲜生活力 即刻滋补 放纵爽感 口味猎奇 精致速食 慢活时刻
6. 产品重构 从功能差异化变成意义差异化
7. 品牌重构 守住原点
8. 内容重构 信息降噪 用高质量内容 打造IP
鲜生活力
新鲜 鲜活 健康 营养 鲜美 简单 纯粹 天然
Royce 生巧克力
好利来holiland 生巧克力
生巧克力=nama chocolate 保质期短 新鲜纯粹
百事 生可乐 生饮料
即刻滋补
预防式养生融入生活 随时随地 养生像吃零食一样简单
轻快好省 懒系健康
好想你 枣仁派 随时吃就能补血养颜
老金磨坊 爆浆杏仁七白丸 白巧克力包着杏仁 酥脆爆浆 补充营养 维护皮肤和黏膜
佳得乐运动饮料 快速补水
放纵爽感
感官放纵 强烈爽感 实现治愈和解压
火鸡面
可口可乐3块钱 第一口值2.5块
朝日啤酒的super dry
零食就是解压用的
口味猎奇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712200
0 notes
Text
r如何做决策?
这是上完一堂的课【ROI必修课:宽度篇】写的作业,结合了ROI决策要看宽度、深度和高度这三个维度来做决策,到底做决策有哪些重要的点:
多问专家高人怎么看,因为他们段位高,才能拆解出有高度的关键项:
上完这个课之后我理解的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常识和调研,问真正有成功经验的人,专家,并且越多越好,当然也要评估做这个这么调研的价值值不值得,我认为这还是最有用的方法,毕竟这么一看完,其实从个人团队或公司的维度出发,日常的决策真的非常多,每个决策涉及的关键项非常多,而且特别难纯粹自己拆解出来,其实决策的时候到底关注哪些关键项,如果从课里所有决策的结果来看,几乎最受影响的是决策的高度,这就决定了做决策的人本身段位要高,才会拆出高度里的关键项,比如truman决策要不要去印度玩,看到了培养感情和深度思考国家社会和生存意义的关键项,这些都是高度领域的,如果段位不高,可能也不会拆解出这样的关键项,也看不到这样做的意义。自然不会做出相同的决策。所以我认为高度和宽度是相辅相成的,有了高度,宽度才能拆解的更好,才能拆对,有了宽度,才不会纯粹追求高度的东西,会更务实,毕竟高度考虑的一般都是长期收益,更加虚无缥缈不可控,追求高度就意味着需要优化,需要有更好的方案去调控,才能保证长期的最后能真正拿到那些收益。
优先级和权重才比较重要:
虽然列出了关键项,但是每个项都有权重和优先级,这才是最重要的,列尽所有项是怕有关键的没想到,但很多列出来的项可能都不重要,影响不大,甚至有时候做决策当项太多的时候,反而会影响判断,抓不到重点,所以排个优先级还是很重要的,我觉得这也符合一堂其他课程讲的,做关键假设也好,还是做增长选择渠道也好,都是这样,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故事推演法很实用,而且几乎最能做到MECE:
我的经验就是我很喜欢做故事推演法,很多事情都这样,比如要不要做这个,看起来很简单,马上能拿到收益,那就推演一遍,细到去想如果明天就开始做这个,从哪里开始,要做哪些事情,就会发现其实不简单,很多事情没考虑到,开个餐厅,以为好吃,地段好,有流量就能赚钱,但没想做质保,坪效,售价这些项,本质就是没认真推演,比如一天会有多少人吃,吃一次会吃多久,售价多少所以一桌卖多少钱,赚多少等等,其实就是得多想想,多推演,推演才能列尽所有项。
做ROI决策要考虑实际,要结合项目管理,方案,落地能力来做:
短期收益的决策其实很好做,因为列出来的收益项看的比较直接,也比较容易量化,但很多决策是长期的,收益不确定,短期看不到,也很难量化,所以要考虑这个决策到底是为了什么目标,这就涉及项目管理了,毕竟每个决策都应该为达成目标服务,也正因为收益不确定,就需要有确定的方案不断复盘调整,使收益在长期来看能够尽量确定。比如高中毕业读个职高还是读大学?大学的收益就是很不确定的,学的都是理论,都是偏素质教育,基础课,框架和体系,不讲技术,职高学的就是技术,学出来能直接用,读了大学就不一定有用,虽然长期来说应该更有用,但问题就在于,怎么读大学这件事,才会影响最后读大学真正是不是变得有收益。
0 notes
Text
各种增长渠道的运营要研究什么?
随笔记录:
cari tau mau jualan apa yang laku: - produk yang laku apa (omset, jumlah) 2. cari tau mau buat video yang seperti apa orang suka: - BGM / video / topic 3. cari tau mau kerja sama sama KOL siapa: - talent analisa 4. cari tau mau live seperti apa yang bagus: - omset dan jumlah terjual - PV, UV, conversion dll
5. cari tau top akun industri tertentu:
- top akun
本质上各种增长渠道我们研究的是以下这些事情:
1. 研究该增长渠道有什么产品还没有的,但是适合该渠道做推广的(产品的目标客户在这个渠道里有),因为每个渠道都���带流量,这些流量一定有一些需求还没被满足,这个时候如果在这个渠道上去推广那个产品,那么就有几个优势:
- 没有竞争,所以流量都如果真的有需求,就只能从你这里拿货
- 因为没有竞争,他们没有在这个渠道见过这个产品,就会容易获取流量的注意力
- 这个时候形成了短暂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形成红利
- 但是要区分产品的需求究竟是什么需求,是真需求,还是只是满足新鲜感和好奇心
- 因为是早入局,所以容易形成品牌,容易定位占领心智,形成一定的壁垒,但是要建立在产品内核够强,且持续不断升级迭代内核的形式下
- 可以研究的数据(渠道热销产品,其他渠道热销产品但在这个渠道还没有热销的产品)
2. 研究该渠道的各个要素,做得好的那些账号,他们的要素都是怎么样的,一般就是看渠道热门要素,比如:
- BGM
- 话题 (标签)(hashtag)(话题类型,所属行业,发起者,时间范围,播放量,参与人数,话题热度)
- 特效
- 剧情 (剧本)
- 视频风格
- 挑战赛话题
- 红人榜 (粉丝趋势,视频数据趋势)
- 热门视频
- 数据实时监测(实时爆发力越强,后续推荐会越多,24、48、72小时)
- 标题
- 封面
- 时长
3. 对应你的产品,分析在该渠道适合和哪些红人或账号合作做推广,可以看的数据包括:
- (内容分类,粉丝质量,视频数据表现,商业属性,粉丝画像(年龄,性别,地域),营销预算)
- 粉丝解析:粉丝质量(粉丝贡献,互动参与,优质粉丝),粉丝画像,粉丝兴趣
- 蓝V榜
4. 研究最佳实践,在该渠道,各个好的赛道,行业,内容类型里面,做得好的账号有哪些,他们的数据可以作为你的benchmark,可以看的数据包括:
- 直播带货榜 (直播销量,直播销售额)
- 各领域头部账号
- 转化率
- 人数峰值
- 平均停留或观看时长
- 完播率
- 点赞数,评论数,关注数,转发数
0 notes
Text
Jhon Wick 观后感
1. 不要有太多想法,个人情绪或情感,要目标感强,有了目标就要直接做,不要瞻前顾后 2. 要有原则,要按章办事,有制度有规则 3. 人脉要广,要在非常时期,不通过价值交换获取某个资源,那就要靠历史情感,信任与信用,以及未来价值预期 4. 自身价值要足够高,要在业内成为顶尖,资源就会通通来 5. 为了目标就不应该管狡猾不狡猾,奸诈不奸诈,或者帅不帅,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达成目标就应该直接做 6. 要和顶尖的搞好关系,尤其要和顶尖的有情感关系,因为未来价值预期可能不太强,但有了情感关系之后可能能帮得上忙
0 notes
Text
网上各种好文章摘抄
1. 干货推荐,一文帮你全面提升运营转化率!(阻力 动力 触点)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1734806
2. 伪高管是公司最大内耗
https://mp.weixin.qq.com/s/AYmVjgPz_TMyZoFxWXax8w
3.
0 notes
Text
capsa 玩法
capsa 是福建话 中文是十三 是扑克牌的一种玩法,在中国叫大老二,但是普遍叫锄大弟,英文一般叫big two,是从中国来的一种扑克牌玩法。
扑克牌的英文叫poker,印尼文叫kartu remi。
锄大地的玩法:
3最小,2最大,依次的大小排序是3,4,5,6,7,8,9,10,J,Q,K,A,2
花色的大小是:黑桃>红桃>梅花>方块
按顺时针方向出牌
只能4个人玩
发牌依次按顺序每人13张,直到发完52张
出牌的数量:1张、2张(一对)、5张(一组)
先出牌的人如果出了对应数量的牌,其他跟牌的人也得出对应数量的牌
出一对牌的就是出相同的数字
出一组牌就得是:顺子(数字是按顺序的,比如34567,,8910JQ)、同花(同一个花色,比如5张都是黑桃,或者5张都是方块),三个一样带两个对(55533),同花顺(即是顺子,还是同花)
一组牌的等级顺序是:顺子>同花>三带对>同花顺
后手得出比先手更强的牌,否则就得pass,如果其他人都pass,则出牌人可以任意出牌
谁先把手里的13张牌都出完,谁就先赢
牌的大小首先比较牌点,牌点相同时,比较花色
详细的可以从这里学:
http://www.homygame.com/ngscom/help/chudadi.htm
0 notes
Text
英文商业术语
复盘(review),赋能(enable),抓手(grip),对标(benchmark),沉淀(internalize),
对齐(alignment),拉通(stream-line),倒逼(push back),颗粒度(granularity),落地(landing),
中台(middle office),方法论(methodology),漏斗(funnel),组合拳(blended measures),
闭环(closed loop),生命周期(life cycle),打法(tactics),履约(delivery),引爆点(tipping point),
串联(cascade),价值转化(value transfer ),关联转化(associated transfer),纽带(bond),
矩阵(matrix),协同(collabration),反哺(give back),点线面(point, line and to plane),
认知(perception),强化认知(reinfored perception ),强化心智(reinforced mind-set),
智能(smart-),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智能决策(smart decision),交互(inter-link),
兼容(inclusive),包装(package),相应(relative),刺激(stimulate),规模(scale),重组(restructure),
量化(measurable),宽松(loose),资源倾斜(resources allocation),完善逻辑(perfect logic),
抽离透传(detach and circulate),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复用打法(replicate tactics),
发力(put the force on ),精细化(refining),布局(layout),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
联动(interact/ cooperate),场景(senario or situation),聚焦(focus),快速响应(speedy response),
影响力(influence power),价值(value),细��(segment),垂直领域(vertical area),纬度(dimention),
定性定量( by quality and quantify),去中心化(decentralize),关键路径(main path),
接地气(down to earth),梳理(stream line ),输出(output),格局(perspective),生态(eco-system),
结果导向(result-oriented),以终为始(put the end at the begining),聚焦重点(focus on the key points),
话术(talking points),体系(system),认知(awareness),分享(share),流程(process),
感知度(sensibility),加速(accelerate),用户画像(user profile),人货场(people, goods, place),
摸索(explore),提炼(extract),玩法(game play),共建(
0 notes
Text
九大不出息根源
1. 犹豫不决 hesitate
2. 拖延 procastination
3. 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 never last long
4. 自我设限 limit yourself
5. 逃避现实 runaway from reality
6. 永远找借口 always find excuse
7. 恐惧 fearness
8. 拒绝学习 refuse to learn
9. 害怕被拒绝 afraid of rejection
0 notes
Text
名人名言
“打断你的腿,再给你一副拐杖,然后告诉你:没有我,你连路都走不了,所以你要懂得感恩。”——鲁迅
“不要因为睡懒觉而感到自责,因为你起来也创造不了什么价值,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在浪费时间” ——罗素
0 notes
Text
杂想 (未整理成文章)
1. marketing model是用aida,第一个是awareness,很多时候以为awareness就是投放到有target聚集的地方,只要投放了就是awareness了, 但其实没这么简单,投放了只能说明是 “有可能看到”,但是还不一定看到,要看到还得加钩子,让文案内容(投放视频、图片、文字等)有让人发现并注意的可能性,比如开店在客流大的地方不一定被人注意到,还得要够光亮,或者有某些吸引人的大物件,投放的视频也要有某个钩子让人想继续看下去,或至少发现那里有个视频,吸引人的注意力。
2. B2B 销售应该分为几个部分,并且每个部分所需要的能力都不同,比如需要有关系,有办法拿到leads的 PIC 的 contact,拿到了contact,需要有另外一种能力和特质,让这个PIC感兴趣,愿意学,最后谈判成交,还要用另外一种能力是给PIC 答疑解惑的,比较像客服 CS。
3. 网络营销搞投放很多时候就是看产品的用户切分,具体target是谁,在那个渠道的投放方式是不是能够精准投放到具体的客户切分群体,如果投放内容够吸引人客户切分的话,转换率应该是高的,不过对���B2B最好转换动作是让leads联系我们继续咨询,或者让leads购买试用装(如果可以做试用装的话)
4. 搞营销其实是有两个目标,第一个是现代的营销态度,营销是为了转换,这时候搞投放的目的就是看各种数据和转换率,目的是通过AIDA模型或AARRR模型,希望target最后能做某个具体的动作,看的是转换效率,ROAS等。另外一个是比较传统的营销态度,是从电视,广播或公告牌上的投放衍生出的营销态度,这个态度的出发点是,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占领用户心智,让target记住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品牌,它们关注的是awareness(流量和被关注),memory point (能被记住),hot topic ( 传播度,热度或讨论度)。符合这个营销态度的最佳实践就是脑白金,shopee,泰国的广告,怕上火喝王老吉,nike的just do it,蓝翔、蜜雪冰城、oreo奥利奥、indomie seleraku、teh botol ahlinya teh、这种营销的态度和方法论就是先定位,做用户切分,体现出产品的独特性,再从内容和形式上做创意使其容易注意到,容易被记住,人们愿意广泛讨论和传播甚至爱上这个品牌或产品所代���的价值观。
5. 销售阶段大致可以分为2-3个阶段:
- 被注意到
- 感兴趣、想了解,相信有价值
- 告知对方想知道的信息
- 确认想使用
最难的应该是过渡到【被注意到】和【感兴趣】的阶段,一般来说,要让人感兴趣,就得是比如
- 某个价值被呈现的方式很突出,或者
- 反复出现在他的视野,在不同的地方,并且不同的形式,或者
- 大众讨论度比较高,有热度,有流行趋势,或者
- 他信任的某个群体做背书,比如自己的亲人朋友,或者自己认识的相信的喜欢的公众人物的背书。
6. 安慰别人,就是合理化他的所有想法,感受,站在他的立场,认可他的观点,不做评价,分析,对比或其他理性的沟通过程
7. 借钱本质上是一种生意,应该是有利息的,贷款人为了盈利愿意所以愿意借钱,普遍都需要借款用途,但即使没有,只要有合同或协议,确定了还款时间和还款金额和方式,就应该没问题。但问题是大部分借钱其实是因为情分,给熟人借钱,那就不会是因为盈利,不会给利息,大概率是因为真的要帮忙,那在这种情况下,借钱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 确实是为了救急,并且近期没有滥用钱的问题(比如旅游、买奢侈品、反正就是一切不是必须的消费)
- 威胁到安全(生命安全比如被人追债等,重大疾病)
除此之外的一切借钱,尤其是如果借款人是为了赚钱,总之是为了投资用途,那就应该把借钱做成生意,因为借款人通过那个借款有利可图,能够通过借款增值,那么贷款人就应该也从中获得收益
8. 应该要多看多注意别人的推销,尤其如果你是做2B的,而且刚好又有2B的销售向你推销,就可以看别人的销售如何使用话术和销售工具,好不好,吸不吸引人,来借鉴参考好的销售工具和话术应该是怎样的,有可能会让工具或话术无效的情况是:
- 信息太多看起来费劲,尤其是冗长的compro
- 没有亮点能够直接吸引人潜在客户有兴趣深入了解
- 说了产品的价值和效果,但没有提到产品具体如何实现那个价值和效果(在这里应该介绍产品的特点如何实现价值,但不应该过于技术性,讲一些外行或普通人听不懂的东西)
- 潜在客户没有时间去了解,忙,或者不紧急,不是第一顺位应该处理的事情,所以虽然可能其实觉得有兴趣,觉得对那个价值有需要,但是懒得特别去了解
- 没有特别从潜在客户的真实情况和现状去分析你推销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合适,怎么合适,是不是真的能给我提供价值
- 需要付出比较多的精力、时间、注意力或金钱去了解,试验,确认产品的价值
- 产品或品牌名称没有形成比较强的,普遍的awareness,让人感觉这个品牌或产品名气大,经常看见,并且经常在不同的地方看见,给人留下流行趋势的印象
- 名字不好记,设计和营销没有给人感觉挺大,需要特别去关注的印象
- 虽然介绍了很多大企业,大品牌在用,但是没有认识的,或者没有竞对在用,其实如果有竞对在用,并且潜在客户认识,就会让我比较特别去关注,或者不是以品牌名出示的,而是直接同行已经使用的效果图,也会让我更加感兴趣
9. 如果潜在客户询价,问产品价钱,那就说明他正在找最低价,可能他已经问了好几家同行或供应商分别价钱多少,正在对比价钱,而关于公司的地位,是不是产品质量更好,一般来说能直接从品牌的运营,比如网站和网店这些的运营数据和视觉设计去感知并形成是不是品牌质量比较好的依据,所以如果有潜在客户询价,那就最好直接给你能提供的最低价,直接报价一个对潜在客户有吸引力的价钱,总之,2B潜在客户询价,一般就是想知道你的报价究竟有没有吸引力。一旦报价没有吸引力,那么很可能其他本来已有的好的印象和优势就会被遗忘。
10. 做内容一定要根据渠道,对应媒体来做,其实本质是根据对应媒体的受众偏好来做,但是一般来说,相对应的媒体,已经有成型的,大众普遍接受的内容沟通方式和风格,那就找在该媒体已经受欢迎的头部内容发布者,学习他的方式来做内容,比如instagram的内容风格,就不适合直接照搬在tiktok上做,即使两者都是视频,tiktok更适合直接有人的,很亲切的,有亲和力的方式去讲解某个事情,dialogue的方式,但是如果在IG 就可以做一些更官方的,商业化的广告类视频。
11. 所谓做视频,图文等流媒体营销其实就是以下几点:
- 钱能买到很多reach和impression
- watch full取决于 沟通方式,hook 3秒吸不吸引人
- 是不是找到对的人,以及内容是否能影响这些目标人群,取决于engage,CO,DM
- ROAS 取决于低成本的分发给对的人,并且内容好,产品物超所值且客单价高或转换率高
12. 任何项目最难的就是,awareness (触达,记住,情绪波动),选对的产品,供应链能力导致的定价的物超所值,找到对的人,内容和沟通有影响力,其实就是品牌建设
13. 项目里面最难的就是,内容,沟通,让人记住和情绪波动,这个能力最难,也基本是最难找到相应人才的部分,如果CEO有这个能力,又很难低预算招到这样的人,那么CEO大概率日常工作就是做这个,也就是品牌建设
14. 沟通,内容,awareness(触达,记住,情绪波动)最重要的就是与众不同,抓人眼球,要么是��象和视觉上不同,要么是产品本身很不同没看过
15, 抓人眼球的视频一定是符合以下几点:
- 产品侧的产品新奇没看过,或者包装像大牌可信
- 产品侧有工厂,生产专业,看起来销量大
- 视频测在视觉上有一些很与众不同的点,有人偶,有动物,小孩,奇怪的装束等等
16. tracker很重要,在一个项目里面,要判断哪些指标重要,要知道获取指标实时数据的方法,以及指定一个对指标数据负责的人
17. 一个项目或组织里面,要有三种人:
- 组织者:能找并且选择项目的人,他要能综合判断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得有综合的商务分析能力,并且,他知道这个项目要可行需要哪些要素,并且去实现那些要素,他也能判断要能实现那些要素需要哪些人,并且那些人需要有哪些品质才能实现要素,要具备这样的能力
- 解决者:有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已经在别人手上,直接抄袭就可以了,但有些问题是新的需要结构性地知道知道目标,拆解具体解决方案,找对标参考做inspiration,有tracker知道一段时间后问题是否得到改善
- 管理者:已经固有的系统和方法,规律,需要有一个管理者保证组织完全遵循系统去运行,他需要有管理能力,知道系统运行的原因和目的,细节控,特别负责任,有归属感,要凶要不怕人,要让人怕他遵从他
- 执行者:大部分系统都有固定每日不变的工作,执行者只需要完全遵从,有归属感,懂身份就可以,努力勤奋好好干就可以了
- 如何定位,如何让别人想到某个需求的时候首先想到你的品牌,如果是做线下的,那么经常会出现在别人的视野其实很重要,有时候对同一个品牌,每个人对他的定位和需求不同,比如麦当劳,有人看到了想到冰激凌好吃,有人是想到汉堡有鱼肉汉堡,有人想到炸鸡有香辣的,人们会对应想到他的优点,所以一个品牌在不同人的心智有不同的定位,所以作为品牌最需要做的就是要做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设计不同的产品都要对应某个特定群体的需求,当人们都看到了那个品牌的时候并且想到了某个产品是符合他的需求,那就够了,所以说品牌是需要多方位的不断让所有群体发现,并且认识到,并且感受到他自己心目中的定位的。
0 notes
Text
名人杂谈摘抄
秦致
创业,简单来说,一个是选择,一个是执行。获得商业成功的元素往往是选择的眼光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换句话说,如何寻找到一个快速增长、独具��力的市场和如何在这个市场中快速发展的办法。一句话总结,创业者想要成功,那就选择做“对的”事情,并将这些“对的事情”努力做到。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创业的想法,但不少热血青年觉得创业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组团队,做产品,融资,伺机上市。但要继续追问行业选择、运营模式等更细节的问题,相信会有50%以上的创业者会打退堂鼓,很多事情他们还没有想明白。创业选择上,创业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首先,入行赶早不赶晚。先拿行业来说,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里,盘踞着千千万万个行业。选择行业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行业变化的周期。举个简单的例子,0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互联网市场也位列前世界之首。在这个阶段,选择做汽车互联网十拿九稳是对的。但2012年再选择做汽车互联网,九成创业者会死在起跑线上,还有一成会“半死不活”。原因就在于这个时期,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增速已进入微增长时期,中国汽车互联网的格局也已确定。
第三,理性看待资本介入汽车之家近几年盈利状况一直很好,只接受过一次融资。像汽车之家这样的创业公司毕竟还是少数。创业公司得到融资是一个必备的生存条件。有资本的支撑,公司的生存周期便会延长,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但资本介入之后,创业管理者要理性看待,不要让资本成为企业存活的唯一动力。要知道,业务才是王道。
执行:就是要努力做到创业只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对创业团队来说,执行不是努力做,而是努力做到
第二,坚持不一定就是胜利。“坚持就是胜利”这个概念只适合坚持的东西是对的。但这个道理对创业者不一定适用。创业,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实验”成分。在这个过程中,看清楚,想明白,努力做到,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相反,你选择了错误的产品,认定了错误的市场策略,坚持了错误的团队管理方式,这样只能和成功背道而驰。
在相对浮躁的大环境下,如果每个人做企业都是希望把它做久一些,踏踏实实做事情,你就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未来。汽车之家从来不着急上市,太浮躁的企业往往让这个行业拔苗助长,结果是毁了这个行业,也毁了企业的前途。
李想
https://www.huxiu.com/article/529720.html
普遍并不意味着模糊和虚无,普遍性的需要完全可以被一一拆解,精准回应。
没有聘请咨询机构,也不做问卷调查或是焦点小组访谈,理想汽车产品战略总监张骁和同事了解用户的方式很“原始”,就是去观察他们的实际行动:看看家庭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车,喜欢什么样的配置,究竟哪些是共性的刚需。
在理想汽车,张骁和他的团队会在一款新车的概念定义阶段便带着从消费者那儿“聊”来的各种信息,参与到讨论中,在随后的设计、销售、市场、以及用户反馈环节,张骁都需要全程参与,确保这辆车能真正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这套机制的核心是信息透明:大家都要用“说人话”的方式,把自己关于这个项目所知的核心信息解释清楚,信息不再由领导者垄断。理想有一个内部平台,确保所有人都可以知道其他同事的工作进展,而这个组织管理思路是李想在创办汽车之家时就实施的。
“我们最忌讳的就是大家‘憋大招’——把自己手里的业务都捂着,不让别人看,直到某一个节点,突然蹦出一个东西。我们希望每个人的工作进度都能对大家透明。”张骁说。
新一代的智能化汽车,已经不是一件拥有完整说明书的硬件制造工作。李想在2018年就提出,过去的线性管理无法支撑智能化软件开发,以及用户交互平台、销售系统的建立。“这些工作之间都高度关联,需要实时的跨部门协作。”他说。
理想汽车的专业工程师们必须要习惯那些来自非专业人士的“指指点点”。理想ONE针对遮阳板设计方案的评审过程中,第一版方案遇到反对声音,负责设计的工程师第一反应是“我没错,这是一个成熟方案”。但后来他还是被说服了。因为所有人开始一起梳理,如果自己是车主,对遮阳板有怎样的需求:它应该是长方形的,视觉上更舒服,化妆镜应该是滑盖的而不是翻盖的,用起来更顺手也更有豪华感……他们还梳理了所有豪华车的遮阳板方案,发现绝大多数都是这类方案。工程师最终同意修改。
在同事眼中,组织管理是李想现在花心思最多的地方。他让公司效法Google所倡导的OKR考评体系,他会要求每个员工都阅读几本关于思考方式的书,创业早期他还买了市面上最好的车让员工去体验。“不少同事是从自主品牌来的,之前可能都没做过20万元以上的车,得提升审美,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最佳解决方案。”张骁说。
在公司规模较小时,组织创新还比较容易落地,公司变大之后,要保持就很难。再先进的管理机制也没法保证不染上大公司病。如何让数千人都像李想一样思考问题,这是理想汽车在它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最值得被观察的课题。
虎嗅文章
上面这些问题,你能清晰且坚定地知道答案的有多少?有能力解决的有多少?每一个问题背后,又涉及到很多问题,拿目标顾客来说,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疫情前的目标客群,与当下的目标客群,以及疫情结束后的目标客群,肯定是有很大差别的。
比如,有些人都失业三年了,他们虽然还是相同的那群人,有消费意愿,但没了消费能力,从消费角度,他们就不再是“他们”了。你如果还继续在等着做他们的生意,那后果当然就会很糟糕。
餐厅的本质,就是为目标消费者提供他们自身无法解决的多样化消费需求,这背后所涉及到的问题,你作为餐饮经营者,必须要非常清晰地去搞清楚:顾客到底有什么样的消费需求,而你自己能提供什么样的消费需求,这两者之间越匹配,你赚钱的概率就越大,反之,你就是在玩一场赌博的游戏,只是自己以为在创业而已。
0 notes
Text
关于企业增长
1. 增长的目标有很多,比如要收入,客户数量,有大品牌背书还是什么,要先确定好
2. 确定了目标之后也一样,根据项目管理方法,记下来就是定路径和计划,想策略来达到目标
3. 只要策略能达到目标(有效),剩下的就是看效率,效率就是团队资源(时间,精力,金钱),人脉等,和能力能不能用那个策略达成,以及有多难达成
4. 剩下的就是看哪个方法或策略,更加容易达成目标,我们就选那个
5. 最主要的就是拆解能力,拆解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整个项目看的更细,更深入,从而能定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计划
6. 有了拆解能力之后,再细拆目标和方案,就又需要看哪个更有效率了,比如目标是收入,那么能达到目标的方法很多,比如直接上门拜访销售,线上广告投放等,总之达成目标的方法很多,这时候看哪个方法效率更高的时候,如果是2B,比如项目是类似于SPACEX的火箭项目,那当然这些方法当中,直接销售是最好的,而直接销售又分为销售给谁效率更高(更容易成单),这时候就有比如政府或大企,政府也分为哪个国家政府,总之就是看哪个成单率高,更容易成单,当拆解出是政府还是大企,政府又拆成哪个政府的时候,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细分目标市场的过程。
7. 细分目标市场的目的其实就是选出最符合目标市场的目标,最能达到PMF,最容易成单的目标,说白了就是定优先级,是为了提高效率,是为了用更少的资源,或者在资源确实有限的情况下,更快地达成目标的方法。细分目标市场之后的结果就是找到那个所谓的”核心目标或核心客户“
8. 而细分目标市场之后,就会知道他们的痛点是什么,从而设计更好的卖点或话术,或营销文案,来让这些目标市场更容易被打动,更容易愿意掏钱成单,设计卖点/话术/文案 的过程,其实就是针对性地设计出一个能够帮助快速成单的方法或工具。
0 notes
Text
建立对产品有效性的认知(背书)endorsement 才是营销和增长的重点
营销,推广,增长,这三个关键词分别都很重要,相通,有差异,但是又互补。
营销,有个”营“字,说明他是经营属性,经营就是长期,在英文里,marketing这个词本身也没有提到销售,没说要卖货,所以marketing是很复杂的,它其实包含了整个企业在群众心中的位置或印象,或者我们常说的定位。这就导致了营销几乎是企业初创开始,就会一直涉及的议题,和产品,业务不可分割,常常讨论的时候就是容易混淆。
营销领域的词,包括类似于产品的市场天花板究竟有多大,是不是刚需,频率高不高,STP,USP,tagline,slogan等。都是直接和产品和业务相关的,企业的使命愿景,所要表达的态度文化,形象等,这些才是营销的重点。
推广更像是一个工具,一个动作,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某一件事,所以推广更多的是思考或解决触点和向外接触的问题,增加曝光率,所以应该更多的是处理广告投放(当然要在精准人群,目标客户范围内的),KOL,KOC,PR等。甚至是扩大,增加销售渠道,让更多人能买到或看见本身也是一种推广方式,或者增加销售人员,让销售人员更多的去直接接触目标群体,让目标群体了解产品和公司的存在。
但说到增长,增长就是一个更大的议题,比起营销和推广,我认为增长更像是一个目标,营销和推广只是动作,如果除了运营,行政,财务等这些日常之外,其他部门的目标是什么,那么我认为其实首要目标应该就是增长。所以如果其他动作不能为目标服务,不能实现增长,那么就是无效的,不如不做。
��几乎,所有新的产品品类,甚至就是新产品,其实在有了STP,USP的情况下,其实最最重要的,几乎容易被很多企业或品牌所忽略的就是USP的有效性,或者产品的有效性。“你这个产品真的这么好吗?”
比如卖化妆品或者护肤品,用李佳琪效果就是很好,因为品牌可能在投放的过程中,很多目标客户其实已经知道了这个产品,也知道了产品的特点和卖点,但是对产品的感觉或印象很无感,印象不深刻,就是因为提炼USP无论多好,本质上都很难做好,当然做的好的话,会比不认真做的好很多很多倍,但是提炼了USP之后,要让人感觉 “原来这个USP是真的哦!”
我提炼了几个能让提升USP的有效性的工具:
1. KOL狂推产品有效性,在目标群体的领域有权威性的KOL,他的话有分量,有影响力
2. KOC狂评产品有效性,在社交媒体评论里,在电商平台上,评论产品有效性
3. 官方社交账号转发KOC的评论
4. PR,让第三方媒体和新闻,评价和曝光产品的有效性
5. 让第三方写文章的, 或者利用SEO 写文章的方式,发布产品有效性的文章
6. 提升销量(顾客数量),并让人肉眼可见,用销量来暗示流行,普遍度,和频率
7. 大客户合作案例,找一些人们普遍熟悉的大客户,大品牌,宣扬我们和他们的深度合作关系
8. 历史沉淀,存在的时间长,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他应该经验丰富,更熟练更专业
0 notes
Text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看如何做事和如何达成目标
背景:
1. 一个心理学测验,是测试被使者凭直觉会选择什么图案顺序的测验,图案选项如下:
每个图案代表的含义:
1. 圆形 - 圆融
2. 正方形 - 原则
3. 三角形 - 企图心
东西方测验结果显示:
东方倾向于选择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顺序
西方倾向于选择三角形 正方形 圆形
代表了价值观的差异,对于西方来说,企图心更重要,也就是目标,而东方认为圆融,和谐等更重要
事实也是西方更有目标感和企图心,他们有目标,想要达成某种意义,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确实西方国家更容易出现顶级成功人士,因为成功往往意味着为了达成目的,有时候需要比较理性,有原则,有框架,不通融,不容忍。而东方的这种文化倾向,也导致了东方更宁愿选择舍小我,顾大我,目标达不成,或拖延都没关系,但是不能坏了感情和关系。
总结成容易记忆的三个字就是:
东方重视:情 理 法
西方重视:法 理 情
法律、法则、规则等,自然是为了达到目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从这种文化差异和结果来看,如果想要成功,确实不能过于通情达理,不能过于通融或圆滑,在规则和制度之下,做得好的才能得到情理的关怀,但不能在规则做不好的情况下,过多地关注情理,为了感情和关系,而导致目标无法顺利达成。
这种文化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层应该具备的文化价值观,目标第一,如果靠情理能达成目标那当然更好,但如果情理没法达成目标,就一定舍弃情理,以法为重,赏罚分明,不以关系为借口。
0 notes
Text
一个好的投资人和投资工具的标准(关于投资的8字真言)
很久没和我爸聊了,有一个晚上和我爸聊了好几个小时,聊了很多投资,经济,业务管理,印刷行业的历史,中国强大的原因,拍卖行业,古玩行业。
聊了好几个观点,有几个观点还蛮有启发,比如:
关于投资,我爸的观点就是,人最重要的就是有土地和劳动,我思考了一下其实有一定道理,有一定总结意义,究其本质,其实就是人要有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增值),还要努力创造价值。
资产的本质是钱生钱,他能让你不劳动,坐等发财,但不确定性很强,因为很难确保100%这个资产一定���升值,它会受大环境影响,所以也需要你预判加分析,判断准确的入手和出手时间,而劳动或创造价值,却是一个确定性更强的增加财富的方式。通过努力创造价值,在市场上价值交换,这个行为是你更容易预测和控制的,你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对应市场想要的价值。当然,劳动的缺点就是,基本是公平交换,你创造了多少价值,才能换取多少财富。
关于中国强大的原因,在我爸感叹中国的强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生意难做的时候,我分析了为什么中国的崛起会让其他国家恐惧,会产生很多国家对终归的敌视和制裁,又为什么会导致全球大环境下,创业和做生意变得更加艰难,其实本质是因为中国人普遍刻苦耐劳,热爱劳动的特点造成的。当一个国家,普遍的人民群众都在创造价值的时候,自然在其本国会造就竞争。在一个普遍不努力的国家,你拥有一个水果园,其他人没有动力或兴趣拥有一个水果园,那么你的水果园的价值就很高,因为稀有。但是在中国这样全民内卷的国家,大家都努力创造价值,在中国你拥有一个水果园并不稀有,因为其他人也有,竞争一激烈,你的价值就降低了,因为普遍就会变得普通。反映在一个国家上当然是好事,因为这个国家总体创造的价值就高了,富余的价值就会寻找出路,就会出口。当然对市场来说是好事,这就变相的反垄断了,有很多富余的价值,市场享受价值拉低的福利,生活水平就会提高。而对于企业家来说,价值的总体门槛拉高了,只有更稀有的,创造更高的价值才能有竞争力。于是在中国越来越容易平等公平,越来越容易生存,但是越来越难出头,因为只有创造更高的价值才能换取更多的财富。这样的背景下,其他那些没有那么努力的国家,就只能被养着,但是不能创造比中国更多的价值,就会产生贸易逆差,我需要你,但是你不需要我,这是很悲剧的事情,除了更努力,创造更多价值,就只能压制你,不让你创造价值了。
以上是整个谈话的概括,虽然不对题,但是也和投资相关,所以点到为止,下面进入主题。
先直接来结论
优秀投资人标准: 钱 识 胆 闲 缘
优秀投资工具标准: 真 精 稀
这几个点,虽然是和我爸聊古玩行业的时候聊到的,但是细想,我认为其实和投资很像,所以我把他引用到投资上。
优秀投资人标准
钱:很好理解,一个好的投资人应该要有钱,没钱没有资本怎么做投资呢?投资普遍来说就是购买能升值的资产,所以要有钱才能做投资。但是有人会说,我可以借钱,圈钱,找其他人投资啊,而我也从中得到股份。但其实,如果找了其他投资人给你钱来投资,其实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能力,你要能选对好的资产,或者创造一个未来有价值的资产(比如创业),而你起码要分析,要研究,才能提升判断力。如果你是创业,那投资人就是看重你能创业成功的能力,所以本质上你是在劳动,你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其他有钱的股东或投资人创造价值,同时他们因为你的价值而给你应得的财富。所以我把,找投资人给钱投资的行为(比如共同基金,mutual funds)理解成不是投资行为,仍然算是你在劳动,创造价值换取财富(帮助投资人管理资产,帮他们选对好的投资工具)。当然了,现在投资一只股票,不到100块人民币也能炒股了,但是就算你选对了,涨了200%,那也充其量是300块,你要赚几十万,那就得投资几十万,钱哪儿来呢?况且大部分理财达人(投资各种工具的),综合年平均ROI也就是15-20%左右,已经是很好的表现了,真正靠投资赚几百万的,用来投资的本钱可能得上千万了。
识:这是判断力的体现,作为投资人,你其实也得努力一把,你得努力研究和预判,这是在前期做选择之前做的,你不需要持续地创造价值(不需要劳动)。但总是你得有能力判断这个资产是不是值得购入,无论是���资古玩,地产,股票等等都一样,你得有能力判断它未来会不会升值。
胆:这就不用说了,胆很重要,就像前面说的,投资行为就是购买资产,这个行为本身不像劳动创造价值一样,投资行为本身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你没法保证这个资产未来一定会升值,或者会像你预期的一样升值。无论你在做选择之前做了多少的研究,那也只能增加你的确定性,但仍然不能百分比确定,因为你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大环境的改变会影响资产的价值。所以好的投资人就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努力提高确定性,但是又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勇敢地果断出击投资下注。
闲:古玩行业是这么说的,闲就是你有空闲,有时间去研究,我理解成普遍投资人的标准,就是你得付出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做预判,做判断,做选择(这么一看好像投资人也得劳动......)。其实确实如此,没有时间去钻研,去研究要投资的资产是否未来能升值,怎么能提高投资的确定性呢?当然了,我认为 识 和 闲 是此消彼长的两个点,如果 识(判断能力)很高,那自然会更有效率,就不需要那么闲(花时间和精力做判断和选择),也能做好投资了。
缘:我认为这也是投资里面不确定性最高的因素。古玩里面说这是缘分,刚好遇到了,刚好买到了。放在普遍的投资里面,我理解成时机(或者缘分还是命运也对)。比如孙正义因为投资阿里巴巴赚得盆满体钵,但是当时马云就约见了,假如我们说100个投资人,那世界上假如有100万个投资人,那么除了那约见的100个,剩下的都是完全没有机会了,而除了孙正义的99个可能是没胆(认为会升值,但不确定所以不敢冒险投资),或者没识(不认为阿里巴巴未来会升值),而其他投资人,如果看到孙正义赚了很多,也想天��投资一个类似阿里巴巴的企业,也已经找不到了。每个让人后悔当初没有投资的工具,一定是优秀的投资工具,无论是80年代的深圳的地,各种90年代的IT股,还是2020年的crypto,还是2020年的口罩,这些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都是特定时间,空间,人物,等条件和大环境催生出来的产物。所以说,特别好的投资工具和机会是少有的,我总结一个带押韵的话:“机会不是常常有,有了就要敢出手”。当然了,如何提高我们的投资机会呢,我认为就是提高前面四个投资人素质(钱 闲 胆 识)。有钱的时候,刚好等到好的机会就能下大注。如果经常钻研和关注大环境的变化,才能比别人提前发掘机会。如果有胆才能在发现大机会的时候,当别人还在犹豫的时候就果断下注。而提高不确定性,找到对的投资机会,就要有足够好的判断能力。
优秀投资工具标准
真:在古玩行业,一个好的藏品当然必须是真品,如果是赝品当然就没有价值了。我理解成在普遍投资行业里,就是投资工具得真正有效(真正会升值,真的是一个投资工具,真的有ROI)。一个无效的投资工具,根本都不会升值,那当然就不是一个优秀的投资工具,甚至连投资工具都不算。比如天使投资,你就要判断创始团队有能力,市场足够大,需求确实有。比如期货或股票,那就是要被看多的,才是好投资工具,可能就得做基本面分析,确实投资工具有价值,或者做技术分析,预判一段时期内看多。
精:在古玩行业,好的藏品得是精品,瑕疵或损坏越少,价值就越高,就越是好藏品。同样的,在普遍投资行业里也是,我理解为精品就是各种表现都很好,价值足够高的投资工具。比如苹果的股票就符合这个“精”的标准,比如品牌影响力,运营和供应链,企业管理,产品,财务表现等也都很优秀。苹果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很高,当然绝对值也很高,所以ROI也高,放着拿分红也不错,如果是用来做trading,市场普遍也对它长期看多,所以容易实现低买高卖。
稀:根据经济学的供需关系定理,如果供不应求,那肯定会升值。所以如果一个投资工具确实有价值(真),而且价值高(精),那就会有很多投资人想拥有,如果它还很少,很稀有,那肯定就价值更高了,更加值得被拥有。还是举苹果股票的例子,苹果除了以上说的表现优秀,而且它产品里,IOS系统是苹果独有的,并且该产品内核还被大众所喜欢,这就变成了它的壁垒,是它的技术壁垒,或者可能是版权,总之苹果独有,这就使得苹果的股票是一个很稀有的投资工具了。对应到优秀投资人的素质 “缘” 这一点,就是往往优秀的投资工具本身就是稀有的,是少有的,百年难得一遇的投资机会往往ROI也很高,所以遇到大环境的大变化,或者固有的长期的稀有,那就一定要抓住机会提前果断下注。
总结下来,最好的就是有着优秀投资人的素质,去寻找优秀的投资工具,如果是想要创造优秀的投资工具(比如创业),那么同样地就要先提前思考以下问题:
你有足够的资源,或者能整合到足够的资源吗?(钱)
你准备好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对待这个项目了?(闲)
你知道项目的风险,并且提前想好对策,能长期承担责任吗?(胆)
你的团队有能力做这个项目吗?(识)
这个项目在这个时间点,这个大环境下做是对的吗?(缘)
你确定了这个项目确实有需求,有市场,并且能盈利吗?(真)
你确定了这个项目确实天花板够高,市场够大,高频和刚需吗?(精)
你确定了这个项目能做出壁垒,行业集中度高吗?(稀)
(以上)
0 notes
Text
怎么做计划?/怎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怎么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好不好?/ 怎么知道自己做的重不重要?
这四个问题,看起来都不一样,其实本质是差不多的。我思考了很久这四个问题很长的时间,反复思考,因为这确实是管理者日常该做的事,无论是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或业务,只要做管理本质就是在做几件一样的事,也需要反思在这四个问题上。
我想了很多,隐约有答案,但是不透彻,无意中看了一篇虎嗅的文章:
https://www.huxiu.com/article/529720.html
文章讲的就是李想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和他自己成长的思考,我受益匪浅,豁然开朗,发现这确实和我平时反思的对应上了,于是基于他的思考重新又思考了这几个问题,终于得到了我自己的总结和答案。
这是几个基本的共识需要首先明确:
1. 计划、方案、方法、如何做、产品、路径等,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实现目标,为了实现从现状A点到达我们的目标B点的提升
2. 管理者要做的就是找到目标,CEO或创始人常被说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制定vision和mission,或者常说好的CEO有远大的vision,其实说的就是目标,而目标就是我们想象到的未来应该,经过一段时间后,应该实现的样子,我们常说那是B点(我们希望实现的状态)
3. 管理者被要求要找出问题所在,可以是社会问题,企业问题,可以是更具体的,比如销量不够,毛利太低,国家失业率高,疫情死亡率高等,这些都是问题,也应该是我们想出计划和目标的原点,或者也可以说是提出计划和目标的背景,我们常说那是A点(我们现在的状态)
4. 管理者的重点工作,除了找到问题,提出目标,确定目标,剩下的就是带领团队解决问题,实现目标,而实现目标需要方法,计划,方案,这些名词的作用就是在这么来的,我们常说是C(从A点达成目标的路径)
基于以上的四个共识,基本就可以拆解回答以上的四个问题了,虽然分别解释,但是会发现很多相通的地方
怎么做计划?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得先知道原点,也就是问题,做计划的时候,需要先思考清楚,这个计划的意义,提出的背景,究竟是要解决什么具体问题,还得先确定是否真的存在那个问题,问题提对了吗?比如企业几乎一直都存在一个问题,销量不够,即使年赚几十亿,仍然是有很多发展空间的,比如按照这样下去,明年能保持同样的销售额吗?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是开发新产品,而目标是维持销售额,但同样的,达成维持销售额的目标,可能有很多方法,不只开发新产品这一种。也可能是其他地区的销售额还有待提高等等,总之企业常常有一些固有的问题,但即使这样,也最好不要忽视界定要解决的问题,最好还是确定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很多管理者常犯的错误,就是忽略了问题,或没找对核心问题,计划执行了很多,花费了很多预算,到头来连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
确定了问题,下一步就要确定目标了,目标虽然看起来好像是问题的反面,比如饿了,目标就是饱,销售没达标,目标就是提升销售。看似是反面,其实是很不一样的,问题或者背景本身常常是抽象的,很宏大,不适合直接推导出反面来作为目标,最好还是根据问题提出之后,再制定目标。因为目标的制定,最好遵循smart原则,这就要求目标要具体,并且最好能实现,这样的标准下,问题的反面就很难是一个好的目标了。
制定目标之后,就要制定计划了。计划当然也要具体,可执行,附上预算和所需资源,分给谁做,deadline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计划真正可执行,并且能达成要求的目标。所以显而易见的,制定计划的关键就是时刻反思提醒问自己,这个计划,真的能帮我实现目标吗?关键就是边执行计划,边反复看计划,这个计划当初的目标是什么,执行完了这个计划之后,能够达到目标吗?计划执行完得到的结果,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状态吗?这几个问题,是我看李想的文章学来的,我思考了一下,这个工具确实是个好工具,适合我们自查我们的目标对不对,好不好。还有另一个关键是,既然计划里面要有所需资源和预算,那自然最完美的计划就是,用最少的资源,达到一样的目标,说明这个计划有效率。就像我们如果我们的目标是从山脚到达山顶,那么坐缆车,自然就比徒步上山效率更高(在对比缆车费���和徒步走路所花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那么坐缆车就是更好的计划,当然如果目标是沿途看山的风景,而不是到达山顶,那就是不同的目标了,在这个目标下,可能徒步上山会是更好的计划。
所以总结起来,如何做计划,就是找到A到B点的路劲,好计划的标准就是是否有效,是否能达到目标,完美的计划,就是是否高效,是否能最低成本(包括时间,物力,人力)达到目标。
怎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我觉得这个问题相似的就是,无聊不知道要干嘛怎么办,这个问题比较常出现在大家日常生活中,如果不仔细思考,就会容易乱找事情做,打发时间,比如刷抖音,看youtube等,这很糟糕,会产生空虚感。这个问题是只有管理者才会出现的,因为就像前文所说,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做ABC,保证我们达到团队达成目标。那如果不是管理者,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因为人们总是想当然认为,管理者就是组织中出现的职位,其实每个人都是管理者,我们需要自主管理我们的职业发展,日常生活,财务,人际关系等等,所以本质上,每个优秀的人,生活质量高的人,应该自然而然都是管理者。但是自己的生活管不好也没关系,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更糟糕了。这说明管理者思路不清晰,能力不够。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因为本质上,这个问题源于没有目标。没有目标,我们就没法制定计划,因为我们不知道究竟要做什么来达成什么,我们也找不到做某件事情的动力和意义。
这其实是很糟糕的,尤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所以自然的,如果一个人他无法有目标,就无法做计划,也无法胜任管理者的岗位。所以创业CEO,一开始就要有使命愿景,管理者要时常找到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有了计划,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就不会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怎么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好不好?
常常我们在反思,我们做这件事情,这么做对吗?做这件事情对吗?其实本质上,对不对,取决于这么做,能否达成目标,能否解决问题。如果这件事情能达成目标,那就是对的。我们常常发现组织中,如果上级对下级做的某个事情不满意,其实可能的原因就是三个:
1. 目标不一样
2. 上级认为你做的事情(计划)不能达成目标(有效性)
3. 上级认为你做的事情虽然能达成目标,但是太浪费资源了(效率)
目标不一样常常出现的原因是因为上级本身一开始没有给出清晰的目标,或者上下级没有同步清楚,或者上级给的是计划的轮廓,而不是目标,导致双方的目标不统一。因为双方的目标不一样,就会导致计划不一样。比如说去一个business trip,上级让下属帮忙订酒店(这就是一个计划的轮廓),但没有说清楚目标,这里的目标应该是比如,方便从会议中心多次往返,舒服就行,或者其他的目标。下属如果没问目标,上级也没说,就容易导致下级的想象,订了一个市中心的豪华酒店,认为这样在市中心可以娱乐,而不是选择订一个靠近会议中心的经济酒店。因为上级的目标可能是方便,随时能回酒店休息,并且是做一个务实的人,不需要奢侈浪费。这可能会让下属得到责骂,上级认为他做的不行,其实可能只是目标不一致而已。
如果是上级认为你做的事情不能达成目标,可能真的是做事能力欠缺,或者信息不够,或者态度不好(但是如今信息如此流通的时代,信息不足也可能是能力不足)。比如上级说明白情况,这次行程公务繁忙,比较多时间会待在酒店工作,但是会参加好几次会议,所以要靠近会议中心最重要。结果下级还是订了市中心的豪华酒店,那么这有可能是下级做事态度不认真,不重视,或者真的不知道怎么找到会议中心附近的酒店了。
再比如上级认为你做的事情太浪费资源,比如上级的目标就是靠近会议中心,要快,方便打车等,结果下级订了豪华酒店,上级可能会抱怨浪费钱,他可能只在乎方便这一点,根本不太在乎舒适度,多花的钱,对他来说就是浪费。
但是总结起来,最关键的就是,我们如何自查做的事情对不对,其实就是预想,这个计划真的能帮助实现目标吗?
怎么知道自己做的重不重要?
如果上一个问题 “如何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对不对,好不好” 得到的答案是positive,那才可能会来到这个问题。也就是要先确定做的事情是对的,好的情况下,才应该去考虑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这个事情如果做完了,是否最能影响我要达成目标的结果。如果这个事情的影响力足够大,最能决定结果的好坏和目标是否实现,那么就说明这个事情是重要的。比如目标是提升销售,目前有几个方法,分别是和KOL合作,用更多的网络广告,招聘更多销售人员。如果曾经做过实验或有经验了,已经知道三种办法的数据结果,那当然是成本最低,又能提高销售最高的方法是最好的,但是在没有做过尝试的情况下,我们就要评估这三种方法,哪一个ROI最高,最容易达成目标,甚至超出目标预期。越能达到目标,越接近目标或预期的状态,就越说明这个计划,这个正在做的事情,是重要的。
总结下来,其实这四个问题,看起来都不一样,其实都很相似,都是基于一个模型和框架就可以解释清楚。
0 notes
Text
住院反思
2022年3月28号,那是我第一天中DBD(登革热),高烧持续,退了又来,身体异常难受,头晕目眩,身体无力。在之后的3天,我虽然难受,但还是硬抗,该干吗干吗。3月31号,终于还是挺不住去了就近的医院,验血,确认DBD,下午觉得还能撑一会儿,就拒绝了医生住院的要求。没想到那一天,让我感受到了和死神擦肩而过的刺激......我吐了好几回,终于还是顶不住,在起身走回房间的那短短的10米距离,我就踉跄着最后跌倒在地,怎么跌倒的都没有察觉,就晕过去了10秒钟。醒来之后��现胸口异常难受,应该是突然缺氧呼吸困难,就那短短的10-20秒,加上之后的一系列住院的体验,让我反思和悟到了不少东西。
我住院后的8个思考:
1. 储蓄一定要有
我也不想说月光的问题,但是平时花钱没有节制,没有储蓄,没有未雨绸缪,在急需的情况下,拿不出钱,确实会很不靠谱,自己处理自己还好,但是如果是有家庭的,这就会变得很无奈。总之一句话,有意识地储蓄,真的很重要。当时住院,还好有我爸妈陪着,并且他们储蓄方面自然是好的不用再说,也一直有比较强的危机意识,我后来看了我的储蓄账户余额,平时花钱,投资等太没有节制,太过骄傲,总想着钱总会回来的,一查余额1000人民币都没有,想想住院的时候动不动就要几百上千,没有储蓄,怎么能快速解决问题,救人要紧呢?
2. 手机等设备很重要
在紧急情况下,每一个无论多小的累赘都是真实的烦人的累赘。我当时需要联系人,一看自己的手机,插口不好,导致充电困难,已经快没电了,本来身体就难受,还要想着调整充电线的插口姿势,保证充电顺畅,这就是一个会导致当时很吐血的事情。急需手机的时候,手机却有问题(无论是没电,卡顿,没话费等),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这个时候也能体现当事人靠不靠谱的一个重要指标。
3. 孝顺父母吧
没别的原因,因为最困难的时候,父母总会是二话不说就帮你,就出现在你身边的人。最不求回报的也是父母
4. 任何想法,当时有灵感了,最好就马上做,马上记录下来
因为灵感就在一瞬间,无论是写作,创作,写计划,写稿,都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当中的很多所思所想,过了就不记得了,感受也不会有之前深刻了。
5. 每天的任务要赶,不要拖延,拖延就是不负责
每天既然有了任务,有了to-do-list就要抓紧时间完成,不要拖到明天了,其实一直拖延工作很不好,虽然世界并没有围绕着你一个人运转,但是每个工作和岗位都很重要。你不工作,就相等于让这个世界白养活你了。即使边际成本降低了,但是那仍然是成本,不要辜负了世界运转给你带来的福利,你应该更加地发光发热。
6. 提前做保障,提前买保险
没有保险,在紧要关头,紧急的时候,就会很后悔。平时一生病,花费就特别多,一病就能花光所有储蓄。并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保险相等于我们给一个共同基金,给其他人每月捐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在他们困难的时候急需这笔钱的时候,就可以从我们捐献的那个钱里面用到,也算是造福一方社会。
7. 要感恩
对所有人,所有岗位,这个世界的运转都离不开各个不论大小的螺丝钉,这些螺丝钉,看起来很小,但是缺一个,这个系统就不能很好地运转了。所以要感恩每个在岗位上尽职尽责的螺丝钉,同样的,无论我们自己的职业多么渺小,也要做好本职工作,要对得起我们的岗位
8. 不要做有害身体和前途的事了
且不说谁给了我们这份身体,父母辛苦养育我们,也不想看到我们祸害糟蹋我们自己的身体。所以类似于熬夜,酗酒,抽烟等伤害身体的事情,就不要做了。这些活动还浪费钱,成年后我们是对这个世界的运转有责任的,我们的身体就已经不只是属于我们自己了,而是还属于这个世界的,我们祸害自己的身体,导致不能正常工作,就相等于是在浪费世界的资源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