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Audio
手抄⑥P230LL6~P232LL5
自能如何恭敬三寶,則諸眾生亦能如是恭敬自故,如《三摩地王經》云:「作集如何業,當得如是果。」
你自己能夠這樣恭敬,那麼人家也這麼恭敬你,經上面這麼告訴我們,這樣。當你能夠圓滿地達到了,你就是佛;反過來說,那個一切的痛苦就解除。所以我們正規修行,應該從這個地方去觀察,然後呢如理如量地、隨分隨力地行持。這個是別學,三樣東西應該遮止,三樣東西應該努力地學習。別小看喔!這個三樣東西哦,如果我們現在能夠真正如理如量去做的話,有不得了的好處。這個道理說起來是簡單極了,然後你真正去行持的話,這個裡邊學問大得不得了,大得不得了。所以古人都是什麼?「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去做了以後,那個時候你才會體會到,這個東西完全要做的,完全要做的。
現在我們平常啊,說來說去毛病在這個上頭,就是這個業障非常地重。這個業障分兩方面,一個呢就是自己的見解,總覺得自己的見解礙在這個地方;一個呢自己的情緒、自己的習慣,自己的習慣。所以這兩樣東西,很厲害地障在那個地方。目前我們最重要的,就要首先要認得這個東西,然後呢怎麼樣去對治它,怎麼樣去對治它。而要想把它淨治也好,要想增長功德也好,最重要的就是從這個恭敬三寶開始,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功德,都從這個地方增長,都從這個地方增長。
所以像我們眼前,我們看得見的很多同修,都是各人有各人自己善根。但是呢往往就沒有顧全到那個前提,或者偏在某一方面,就是這樣。譬如說我隨便舉一個例子,我們每一個人來了以後,一定房間裡馬上布置一個好好的地方,供一個佛像;然後呢要找這個去什麼上香、上水弄半天哪!房間裡要弄的,但是跑到大殿就不管!這個很有意思,這個很有意思。你到底是供佛,還是供你自己啊?那很清楚、很明白地你看得出來,這樣。然後呢自己修行很重視,常住的事情不管;你一個人很照顧,僧伽團體不管。佛告訴我們的什麼?僧伽,要你皈依的三寶啊!三寶當中,僧伽很明白─眾,如法和合之眾,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尊敬皈依之處啊!但是他為什麼自己房間裡?那就是他自己,是有一點善根,可是他那個善根,因地當中就弄錯了、做錯了,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所以我們早晨一開始敲鼓的時候,剛開始以前我還不懂,現在越想越有道理。敲那個鼓,「公事辦、公事辦,公事辦了辦私事」,當時我想,這個東西好像世間的事情嘛!
啊!現在了解了,這個法則是通於共世、出世的。世間的事情辦完了,只是世間共同好;佛法裡面辦了以後,那個時候真正大家好。所以在這個地方,我提到這一點,從這個簡單的量則,衡量衡量自己。你如果能夠把這個三寶的地方,能夠如理如量恭敬做到的話,眼前本身就淨除了很多障礙,集聚了很多功德;將來你就能夠感得,你在一個正法的團體當中進去的,修學佛法你不要愁沒有善知識。這是我們眼前最起碼的地方,應該注意到的。
題綱:為什麼要恭敬三寶?有什麼好處?
0 notes
Audio
手抄⑥P204L5~P211L6
謂於佛像,若塑若畫,隨好隨醜,不應譏毀,置塵險處,及押當等,不敬輕毀,皆當斷除,應當執為是可敬田,猶如大師。
同樣的三樣東西修,應該主要做的,對分佛、法、僧。現在佛已經涅槃了,目前唯一留在世間的就是佛像,這個佛像不管是雕塑的,或者是畫的,不管是好、不管是壞,畫得容或有好壞,那個是做的那個技術人員的差別,佛像本身絕對是好的,我們應該要這樣地認識。所以不管他是雕塑的、是畫的,畫得好是不好,我們絕對不要隨便地譏毀;乃至於把那佛像隨便放在不恭敬的地方,或者押當等等,這個絕對不是個財產。這個凡是對它不恭敬,輕,「輕」是對什麼?就是你心裡面沒有對它恭敬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是輕哦!不是說你根本瞧不起它,不是這個意思,你不看重它,這個都應該斷除。
應該怎麼辦呢?應該任何情況之下,這個是敬田,這是我們最恭敬的,就像大師,就像佛一樣。這個話好像大家都會說,但是大家都做不到。現在這個地方我特別要提醒一下,不是我們馬上要做到,至少有一點我們要認識。認識什麼?認識連它這個概念我們都沒有。大家想想看,說我們真的能夠把佛像等等看成像佛那樣嗎?你們有沒有人說「我做得到,我有。」假如有的,我請他舉手,有沒有?反過來說你們的的確確說「我的確沒有。」沒有的請舉手。不錯,還有很多同修,這個倒是的確的,實際上平常我們的的確確,這個心理上面這個認識還沒有,這一點很重要。
我現在隨便舉個例子,我倒不是說要怎樣,我就處處地方點醒我們大家,當你認識了這個情況,我們就有機會改善了。我們每天都要至少上兩堂功課─早、晚課。我們跑到大殿佛堂的時候,什麼心情?馬上就感覺得出來。那個地方是佛,假定說這一點,我們有了這個認識的話,你那時候就會說,一進去馬上感覺到:啊!到了佛跟前了!到了佛跟前了。不要小看這個,不要小看這個哦!在我們本論一開頭的時候,就告訴我們幾件事情,說我們修學佛法的時候,「斷三過,具六想」,具六想當中第一個是什麼想?我們自己在病當中,什麼病?無明大病,粗的地方就是貪、瞋、癡。由於這個而造業,然後輪轉生死之苦,現在救我們的─佛。佛是無所不在,那麼我們為什麼見不到?就是我們的業障礙。那麼怎麼樣才能夠淨除它,就是要自己至誠恭敬去懺悔;要想懺悔等等,還必須要先認得自己的錯,所以說我在三毒當中。
假定說我們平常有了這個認識,心理上再這個念頭的話,你提起來,一跑到那個佛堂當中,馬上現起來:「是,我現在看見的是,不是佛,是佛像。為什麼看見的佛像?就是我業力所感的,就是我的惑業現在所集的果。」看到那個時候,內心上面就生起無比的慚愧,那個慚愧的另外一方面,那恭敬心就起來了。所以我們現在常常說要恭敬就恭敬不起來,原因是什麼?因為你根本對這個概念沒有。或者是雖然有了以後,你沒有如理地去思惟。假定你這個概念,能夠真正認識了去如理地思惟,你常常這樣的話,你跑到什麼地方……也許在平常的時候,儘管說「毘盧遮那徧一切處」,也許我生不起來,因為這個的確凡夫啊,這煩惱很重;可是跑到當佛堂裡面去的時候,那時候莊嚴的氣氛,應該能夠提醒你,你就能夠感受得上。
所以有了這個標準,你一衡量一下,我們就曉得,現在自己的心境狀態。目前對我們最重要的,我們要認識我們錯在哪裡,你認得它錯在哪裡以後,然後我們就有改善的機會了。這一點,現在是最重要的一點,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認識我們自己的心相,然後呢這樣地向上。假定說關於這一點你真正地提起來了以後,那個好處是無窮無盡,無窮無盡。你們自己去想。簡單地告訴你們一下,當你這個心情生起來了以後,你禮敬三寶是不是就起來了?
起來了。然後這個念頭生起來的時候,你是不是在隨煩惱當中?不隨煩惱。然後呢常隨佛學,廣修供養,然後呢心裡面是這個時候跟法相應。總之,你隨便去想,隨便去觀察的話,十大願王中,至少五、六樣東西都具足了,這樣好啊!想想看。所以這些地方,沒有第二個辦法,別人可以指出來告訴你,得不得受用,完全看你自己能不能如理觀察思惟。你只要一個念頭轉過來,如理觀察思惟,那個念頭就是在淨除罪障,集聚資糧的時候。
0 notes
Audio
手抄⑥P186L7~P188LL3
謂根於境放散之後,意亦隨逐,於境掉動,深見過患,令意厭捨。
這個掉的特質是什麼呢?就是我們這個六根對這個六境放散,然後這個心意就跟著去了,跟著去了;所以這個「於境掉動」,這個叫做掉。對於這一個狀態,對於自己的內心,隨時跟著境界轉的這個狀態,有了認識了,有了認識了,而且認識深深地見到,這個東西有大禍害,有大禍害。你必定要了解這個有禍害,那個時候你才生得起厭離心來。所以這是第一個,這我們應該學的。
說起來很簡單,大家不要說做做不到,認得它都不容易。為了使大家正確地認識,我再說一遍。當那個境界現起的時候,你這個心跟著它跑掉了。想一想看對不對?不管在任何情況之下,不要說好吃的東西,跟它跑掉了;然後呢他來罵你,你發脾氣了。那平常的時候我們,所以常常的情況,我們上早晚殿,這個人法器敲得快一點,這個人法器敲得慢一點,或者這個人弄錯了,你心裡面怎麼想?所以很早以前我曾經說過,有個同學跑得去,鏘鈴匡亂敲,我真感謝啊!我心裡面覺得他敲錯了,然後呢我第二念就感覺:好差啊!我心裡面自己穩不住,就被它,跟著它跑掉了。大家懂得這個意思嗎?那我已經錯的,你們請問有這個心嗎?你看見了:「這個傢伙怎麼這麼搞的!」然後你越來越忍不住、越來越忍不住,恨不得跑上去幫他,乃至於有人就,居然中間跑進去、插進去,叭叭叭叭幫他做了,這個還覺得自己對,請問對嗎?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應該感覺到高興啊,好歡喜、好高興啊!我一點都沒責備你們,我要告訴你們,我真正在這個地方的,因為我自己有這個錯誤,我今天發現了錯誤,而看見大家同學這善根,這麼好的能夠肯學,所以我從心裡面告訴,我在這個地方,把我自己痛苦的經驗規勸你們,真正想學佛,就從這個地方學起啊!第一個,自己覺得:「欸,不對,我心裡面又掉動了。」然後呢穩住。真實修行的人,所以的的確確的,天塌下來他就是不動,然後進一步去幫助別人,那個時候委曲婉轉的,這個才是,我這是隨便一提。
要想穩住還要有很多條件,「深見過患」。兩句話說起來是很容易,我這地方指出那個行相來。現在目前對於真正的過患還沒指出來,所以我並不要求大家馬上去改,我只是說指出來,碰見這情況,以後���量地不要跟它轉,你能不跟它轉,已經很好了。不要說不跟它轉,照這個情況,這種心理上行相生起來的時候,你能認得它的話,現在你就對了。
哦,這個是我們……所以學,的的確確有它的很多的層次在這裡頭。目前起來了,你就認得:「欸,不對不對,不是他不對啊,是我自己出了毛病啊。他是不對,但是我現在修學佛法,請問修誰?修我,還是修他?修我嘛!你要幫他,要幫他是你自己做對了你才能幫他,所以真正第一件事情還是我。他錯,結果責任還在我。」必然到這個結果的,對不對?
所以眼前我們修學,第一件事情就要認得這個。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好了,及格了已經,已經及格了。後面他會告訴我們,它過患在什麼地方,然後呢還要告訴我們如何去對治,每一個地方有它完整的教授在,你了解了這個,厭離心生起來了。所以既然在下面,我們先不談,這個地方只是告訴我們修學的次第,第一個。
題綱:掉舉的行相為何?該如何對治?
0 notes
Audio
手抄⑥P181LL3~P184L5
聽聞正法,及如理作意者。隨其所應,謂當聽聞若佛所說,若佛弟子所說,法教諸契經等。
這個是聽聞,那麼跟了善知識以後,然後「隨其所應」,就是換句話說跟我們相應的這個層次,如理如量、如其次第地來聽聞修學,佛說的、佛弟子所說的,若經若論等等,以及種種祖師的語錄,跟這個正法相應的種種。聽完了以後,
及若作意何種所緣,能息煩惱,即應作意。由歸依法,於教證法應當現證,此即是彼隨順行故。
那麼怎麼是如理作意呢?那你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然後你照著這個道理這樣去作意;「作意」就是提起我們的腦筋來,在這個上面去思惟觀察。你能夠這樣去的話,那麼照著這樣的話,能淨我們煩惱。這個是法的特質,前面已經說過了,法的特質是什麼?清淨染污相的。染污是煩惱,現在呢這個正對治是能靜息煩惱,這個才是真正的法,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應該修學的。現在我們有幸親近善知識,能夠聽到正確無誤的,就應該照著它去做。你照著它去做的話,那個時候你能夠靜息你的煩惱,那個時候你才去做。這個時候靜息多少,你就淨除多少雜染,清除多少罪障,增長多少功德,得到多少法財,得到多少法喜,這個才是修行,這個才是修行欸!這個我們要了解的。
現在前面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前方便,做的基礎、基礎,這個都需要的。可是假定你認不清楚的話,你把那個前方便以為就是的話,那個就害了,那個就害了,這個我們千真萬確要了解。所以常常說,小學,那是一個前方便;如果說更進一步,小學之前還有一個前方便的─幼稚園。所以先進幼稚園,它只是吸引你,讓你生一點歡喜,覺得離開了爸爸媽媽,歡喜到學校裡;然後到小學裡,然後到中學裡。你千萬不要說:「哎喲,我要學的東西,幼稚園就是對了。」那你就完了,那你就完了。你就總不能到那個時候,學了小貓跳小狗叫,來來來去去去,跑得去到社會上去賺錢吧!你這個東西怎麼能賺錢?那是開玩笑。實際上我們修學佛法也是如此啊,千萬注意。
所以現在剛剛跑到廟宇裡邊來,學到一點規矩,會念一點經咒,那個是前方便哪!千萬不要拿這個東西就以為對了,去衡量別人等等。學到了正法都不能衡量別人,何況這個東西!這是我們應該了解。但是反過來說,你千萬說,這個不是、不對,那又錯了,因為你必定要從這個上面一步一步上來。所以這個概念也應清楚,前面已經說過,這裡順便一提。
特別是說,如理思惟的是思惟些什麼?說「法」。法的特質是什麼?能靜息煩惱。能靜息煩惱的法,那個時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擺在腦筋裡想的。我之所以提剛才這個話,為什麼要提?因為平常你把握不住,腦筋裡面一天到晚轉這種事情的話,腦筋裡既然為這些事情,不相應的擺在腦筋裡,你能思惟法嗎?趕快把那個以前那個垃圾把它撤出去,能夠垃圾撤出去,那個乾淨東西才能夠裝得進來,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說「由歸依法」,因為你這樣地做的話,這個是真正皈依。於是呢「於教證法應當現證」,由教而證,教是告訴你怎麼做,懂得了怎麼做,然後照著去做的話,能夠證。現在這個就是「隨順行故」,如理地思惟,就隨順著這樣去做的;你能夠這樣地做的話,弄熟了你就可以去真正修行。所以最後的,真正修行了,
題綱:皈依法應如何行?
0 notes
Audio
手抄⑥169L6~P170LL4
由不言餘而歸依者。謂由了知內外大師及其教法,諸學法者,所有勝劣,唯於三寶執為歸處,不執與此相違師等,是所應歸。
那麼,真正皈依,就是皈依這個了!不再言餘─皈依了佛以後,不再皈依其他的任何,乃至於大自在天等;皈依法以後,不皈依其他的世間的什麼等等這個。為什麼這樣呀?是說,因為了解─「內」就是佛法,「外」就是外道,所以叫外道的話,他不了解佛法的特質是在什麼地方,從外面去妄求的。所以內道的大師是佛,外道的大師的話,就是外道那些人,以及他的教法,以及諸學法者。換句話說,內道的大師就是佛,他的教法就是佛法,諸學法者就是僧伽;外道嘛也有他的外道的大師,以及外道所講的法,以及隨修的人。我們了解這個兩者當中的差別,一個是殊勝的,一個是庸劣的,庸劣的、世俗的。因為我們了解了,所以這個三樣東西啊真正寶貝、真正可貴,才是我們的皈依之處,而不再擇其他的,跟他相違的,我們不再皈依這個了!
在這地方有一點我們可以提出來,大家思惟一下:那個平常我們說,比如說講其他的外道,說他們只有皈依這個什麼等等,如果是從這個行相上來看的話,他們外道也會說:「欸,你們佛教還不是一樣,你們也說有你們自己的獨特的真言,同樣地也一樣地排斥其他的外道,對不對?那麼,請問你比別人強在哪裡呢?」大家的的確確,自然而然各說各的好,你也是這樣的一個嘛!所以就世間的眼光來看,倒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碰見這情況,你怎麼辦?請問,碰見這情況,你怎麼辦?我們覺得我是超勝,他覺得他超勝,所以真正算起來,你們大家彼此彼此。是。你分得清楚嗎?在這地方,你能說得清楚嗎,跟他?大家說得清楚的請舉手。不同的在哪裡?這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哦!就算你們舉了手,我也不會讓你們講,因為現在我要說下去。明天這個關鍵我會告訴你們,這個非常重要哦!這個非常重要!
題綱:如何對佛增長敬信心、於三寶為歸依處?
0 notes
Audio
手抄⑥P131L1~P137LL1
念觀察修皆是分別,於修行時而棄捨者,是遮此等集聚資糧,淨治罪障非一門徑,故於暇身,攝取無量堅實心藏,應當了知為大障礙。
他這個地方又提醒我們一下,也就是前面這個老話,在這個地方重提。說有人覺得:「你這樣的思惟觀察,那些東西都是分別,那修行的時候是不要分別的,所以修行的時候,應該把它丟掉,不要去思惟。」這一種想法,這一種說法,大錯誤啊,大錯誤啊!
在我們正式修行之前,前面真正重要的基礎是什麼?要淨除罪障,要集聚資糧,而這兩樣事情都要經過如理地聽聞,然後聽聞了以後,然後呢如理去思惟。越是多方面地觀察思惟,那麼產生的功效越大;產生的功效越大嘛,淨除罪障是越多,集聚資糧是越廣越深。現在你不要了,結果呢,害了,結果害了!所以把這兩樣東西─淨除罪障跟集聚資糧的最佳的方便,一下都被你遮止,這個遮的話,就是擋住了,障礙住了,切斷掉了、切斷掉了。所以在這一種狀態當中,你得到了這個暇滿人身,要想修行啊,變成功一個最大的大障礙。你還不知道,還以為覺得:「對啊!修行不要分別的。」結果完了!就完了!
你是已經得到暇滿的人身,你也知道要修行,結果你去修行的時候,就一下被這個邪知邪見擋住了,錯誤了,於是你白白浪費一生,那最大可惜!前面已經詳細說過,這個地方又再認真說一下,讓我們重新把前面這個道理回憶一下,然後呢,再提起正念來,好好地在這個地方深入。那麼,那個時候所有的念佛的功德完全得到,自然而然我們二十四小時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集聚淨業資糧,不管你要增上生、決定勝都可以得到。
此等若作常時修持,心隨修轉,
上面這個繫念三寶的道理,換句話說是皈依,這個講到這裡為止,單單這個皈依哦,單單這個皈依哦!假定你能夠照著這個道理,如理如法地去做的話,「心隨修轉」,你修多少,然後呢你這個心就轉多少。你在沒有修的之前,心是什麼?染污相應,雜染相應。
然後呢,經過你修改修習以後的話,染污部分是漸漸淨除,然後呢善淨部分漸漸增長,當然轉過來了。那麼這個罪障就清除多少,功德就集聚多少,就這麼簡單,就這麼靈驗!
所以說,你一個念頭念對了,你馬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說:「欸!對了。」這個念佛就有這樣的功德,我想現在大家至少在理路上面很清楚、很明白了吧!絕對不是說到臨終的時候看,哎呀,這一生還不曉得去不去哦,然後叫人家來助你念哦!而是在當下念的時候,你就很清楚:這一念去得了的,那一念去不了的。任何一念是如此,任何一天是如此,然後年、月、日、時這樣積累起來,清楚明白,你曉得這一生你要到那裡去。那個時候就是的的確確是你自己自在,而不是他自在了。
雖然這個自在有不一樣的,地上菩薩的自在,跟我們現在這裡不一樣,我們這裡的自在,就是說你能夠把握得住的這個正念,你曉得你決定能夠向上,這一點,這樣的情況。
如果說求生淨土的人,換句話說,他的的確確自己很清楚明白的,他會到極樂世界去。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你照著這個辦法,常時地這樣去做的話,欸,你心就這麼轉過來了,就這相應了。所以要曉得,
故於初時修心稍難,後時於彼能任運轉。
所以修的時候,開始比較難。為什麼?因為開始的時候,你認識也不夠,力量也沒有,起心動念無非都在染污當中。假定你覺得這個困難而停在那裡不動的話,你永遠沒有機會,這個是難點。所以我們首先始終要了解,不要覺得:「哎呀,最好坐在那裡天上掉下來。」絕對世間沒有這樣的事情,何況佛法!如果你等在那裡,坐在那裡掉下來的話,你完全錯了,完全錯了。所以的的確確我們要有了這個認識以後,努力去行持,這樣的話,對了。同時當你覺得難的時候,也正說明,欸,現在對了。為什麼呀?因為你原來是什麼?染污的,換句話世間來說來一種惰性。現在真正要修,就是修改,否則什麼叫修?
所以修是修改嘛,原來這個狀態不對的,你把它改變過來。試想看,世間哪一件事情不是如此?所以你了解了這個,你很清楚很明白。
平常我們常常覺得,哎呀!心平氣和覺得滿好,到了那時候稍微一點境界現前就不行了,那個是對真正的行相不認識。行相真的認識了以後,你會了解,真正最好的修行是什麼?就是就你心裡煩煩躁躁,你認得了,然後你提起正念來,那最好的時候,最好的時候。所以到那個時候,你能夠克服它的話,你又衝破一個難關,這個才是真的,這個才是真的,這樣。所以你們看那個木頭,這個木頭夏天長得很快,但是夏天長的那個木頭是很鬆的;那個冬天長得很慢,冬天這個木頭很紮實的。就是經過這個嚴格的考驗過來的,它才行,那我們修行現在修行也是如此。所以你們看哪,那個豆芽擺在桶裡邊哪,想盡辦法保護它長出來,對不起!這個豆芽也只能做豆芽用,沒有其他用場。你放在太陽裡面一曬、風一吹、雨一淋,好了!不是枯掉就是爛掉,它長不出什麼結果來的。我們現在真正要修學佛法的人,千萬不要學豆芽,這個要注意!
或者我們應該這麼說,除了這個豆芽以外,更進一步來說的話,我們的的確確真正重要的,一定要自己在境界上面去歷練。所謂這個境界不是外面的,就是當境界現起的時候,你內心當中注意到,它是什麼狀態,那個時候有了正法的認識以後,你了解了:「欸,它又跟著外面走了。」你把它拉回來,然後你覺得拉回來,拉不回來的時候,這個時候困難發生了,或者你要提的時候提不起,那時候難了,那真正的用功就在這個境界上面,就是這個時候。你能夠這樣地一段努力以後,到最後,���,「後時於彼能任運轉」,慢慢、慢慢越到後來你越一提,就提起來了,到後來不提也起來了。等到你一提,提起來的時候,那個時候你可以深入了。
所以說,假定你把前面的這個對於知識的淨信,暇滿人身,念死無常,以及苦等等,都經過一番練習以後。然後你坐在這個地方,如果說坐了一下以後,你心裡面胡思亂想的話,你隨便把前面的那個概念,一提,馬上提起來了。要昏沈的時候,你提起暇滿人身的難得,啊,覺得自己:「沒錯,得到了,慶幸啊!趕快努力啊!」這個昏沈就沒有了。如果說到那個時候你那個掉舉又來了,這個又放不下,那個又放不下,馬上你想到死、苦,喔喲!這一想到要死苦,那個時候這個貪著一下子都去掉。到那時候它昏沈也去掉了,妄念也去掉了,當然你要得定就很容易了,這樣。所以他前面的這個次第,它有這樣的好處在啊!好,我們繼續下去。
若能念,願我當得,如所隨念,如是佛者,是發菩提心,
欸,妙了!我們現在說菩提心、菩提心,菩提心到底是什麼呀?儘管說了很多,真實的內涵還不一定真正了解,這樣。到這裡為止,如果我們真正地對皈依這個概念有了正確的認識,第一步下去,那我們想:「啊,沒錯啊!現在我們皈依佛,佛是這麼圓滿,這是我們的目標,這是我們的歸投,這是我們的依靠啊,我也要學佛。」你能夠照著這樣地念,說:「我也希望像我所念、所歸投依靠的佛那樣,也想得到這個。」這個是什麼?這個就是發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什麼?為利益有情願成佛!唔,我為了要解決一切眾生的痛苦,我也要成就佛,這個就是菩提心了。所以剛開始你就是在皈依這個時候就相應了。現在譬如說我們看,說念佛的人哪,假定能夠發菩提心的話,那個力量大得不得了。那菩提心是什麼?好像講講可以,真正要相應很困難,現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初步已經可以相應了,就有這麼多好處。你能夠這樣地隨念,發這樣的心,那麼
一切晝夜恆得見佛,於臨終時任生何苦,然隨念佛終不退失。
因為你這樣地隨時在繫念三寶,那麼不管是白天、晚上,「恆得見佛」。念佛見佛嘛,現前、當來,當然你必定能夠見佛,必定不會退失,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章〉,在這個地方和盤托出,告訴你。我這是剛開始的時候─當然層層深入,這意義還有不同的、深廣的意義在裡頭。因為你一切時候,一直在這個憶念,那麼到臨終的時候,不管生起什麼苦來,你念佛絕不退失。
為什麼到臨終的時候生苦能夠不退失呢?這個是個重要的概念哦!我們以前說平常高高興興、舒舒服服嘛!念佛滿好的,稍微有一點煩惱嘛,這佛號就丟掉了,稍微一點痛苦嘛,丟掉了。平常一點痛苦都丟掉了,生了病更不談;生了病都丟掉,到臨終的時候,那更談不到。它現在卻是臨終的時候,仍舊能夠念得很好,不退失,為什麼呀?為什麼呀?
欸,這也就是你只要回過頭去稍微一看,這個理路就非常清楚。現在這裡我們為什麼要念佛啊?說念佛是什麼?皈依了以後自然要去念。為什麼皈依啊?皈依只有兩個原因嘛,因為你苦要脫離,要想脫離苦唯一可以依靠的就這個。說這個苦正是策勵你走到這條路上去的主要的原因,所以越是苦,這個皈依的心是越是切,對不對?到臨終的時候,正是苦的時候,當然你的皈依的心更切嘛!所以你真的懂得了這個道理,開始第一聲念佛的時候就這樣,當苦越逼得厲害的話,這個佛號是越相應了。所以小苦念小佛,大苦念大佛,臨終的時候正好去嘛,豈不是百分之百啊!
題綱:修行的方法?
0 notes
Audio
手抄⑥P121L7~P123L3
《諦者品》亦云:「若見癡黑暗,常覆眾生心,陷入生死獄,勝仙發悲心。」
見到這個愚癡黑暗遮蓋了我們眾生,我們眾生在長夜無明當中,因為這樣的,所以一直陷在這個生死三界的牢獄當中,所以這個大悲世尊就發慈悲心來救我們。
又云:「若見欲蔽意,大愛常躭境,墮愛貪大海,勝者發大悲。見煩惑眾生,多病憂逼惱,為除眾苦故,十力生大悲。能仁常起悲,終無不起時,住眾生意樂,故佛無過失。」應隨憶念。
這裡面最後這個一偈,我把它解釋一下。那最後一偈說「能仁常起悲」,「能仁」就是佛,他恆常,他那個悲心是永遠在轉,沒有���剎那停止的,所以「終無」,在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可能沒有大悲;不但是我們世尊,十方一切諸佛都是。所以因為他大悲,所以他一直在救我們,大悲的行相就是緣苦惱的眾生,所以只要有苦惱的眾生在一天,佛永遠安住在這個世間救我們,所以叫「住眾生意樂」。所以他雖然跟我們眾生在這個世間當中,但是他沒有過失,他自己是徹底解決的,圓滿解決的,這是我們要了解。
你了解了這一點以後,前面已經說過了,我們自然會反省,說原來是內支不具足,這是第一點。第二點你更進一步說,你真正去求善知識的時候,你不會責備善知識的過;善知識之所以現種種過錯,是為了救我們。我們現在所以找不到善知識,為什麼?就自己的看錯、看不見,只看見別人的錯,這是真正的原因。所以現在有人說:「欸,那這些人難道是善知識嗎?」這些人─是!容或是善知識,容或不是善知識,正因為現在有這個情況,讓你好好地從這個上面努力。然後呢,把看人家的過失,還過頭來看自己,你有了這個本事以後,然後佛在你眼前的話,你才有機會接近他。否則佛一來,你這個無始以來的習慣,專門看人家的過失,佛到了你面前,你一看他的過失,你造無邊的罪過,那個時候只有一條路好走─墮落!你想到這裡的話,那個對方眾生的這種錯誤,你感激得不得了,你怎麼還會去責備人家去?所以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去責備人家絕對不可能,反過來說,你責備人家,咳!你就根本沒有懂道理。所以我們現在總是覺得自己好像很有道理,說的「你錯了!」到這個地方為止,了解得很清楚,當你說「你錯了!」以後,修學佛法的人,已經百分之一百二十地錯了!
題綱:佛因大悲要度一切眾生、為什麼眾生找不到善知識呢?
0 notes
Audio
手抄⑥P109L6~P111L8
語功德者。謂隨世界,所有有情,同於一時,各各申一異類請問,能由剎那心相應慧,悉皆攝持,以一言音答一切問,彼等亦能各隨自音,而生悟解。
啊,不得了啊!說「隨世界」,世界上所有的有情,而這個有情是無量無邊哪!「同於一時」,就同一個時候,「各各申一異類」,各說各的。要我們實在不行,一個人說話,第二個人插進來這就不靈光了,這樣,兩個人都不行。他現在有無量無邊的,而且各式各樣的問題,他「剎那心相應慧」,他在任何一剎那當中,他能夠解決一切問題。「悉皆攝持」,你們不管任何問題,他都了解得清清楚楚,而且懂得你的方法,然後呢回答你,把你的問題都解決。啊,這個佛真了不起!
為什麼佛能這樣啊?很簡單,他平常開起口來都跟智慧相應的。我們現在開起口來,唉,真糟糕!沒有別的,就是這個;就算有的時候我們幫人家忙,說起來「欸,我可是為了你好啊!」你真的為了人好嗎?我告訴你,你假定真的為人好的時候,你心裡面很清楚明白的,第一個,你心裡面至少沒有一點的煩惱相,沒有一點點的煩惱相。
我在這個地方順便提一個事情,譬如說我們現在常常這個地方,我們在這個做早晚殿,這是最重要的事情哦!有的時候有的人敲得慢一點,有的人敲得快一點,有的人各人不同的習性,就嫌他,嫌他快了,嫌他慢了,嫌他什麼了,跑得去告訴他:錯了!那���時候你說他對不對?你不能說他錯,但是這個時候真正修學佛法的,你衡量、衡量自己,假定你的心裡面是心平氣和,他不管他快、他慢,你一點都不動;然後呢,你曉得他這樣快慢,如果不適中的話,對大眾有影響,那個時候你進一步去幫忙他,那個時候,對!你這句話,說對了。要不然的話,配你的胃口,覺得他今天慢了,你叫他敲快一點;或者他快了,你想辦法叫他慢一點。那個時候你自己的煩惱在那兒動,儘管你嘴巴裡說:「欸,這個是為你好啊!」對不起,這句話不相應,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所以我們只隨舉一例。
他這個語功德為什麼這樣的成就的?他一直都是跟智慧相應的,跟悲心相應的。智慧的特質是什麼?悲心的特質是什麼?這裡還沒有談到,我剛才這裡隨便提一下。所以剛才提那個,因為眼前我們有很多不合理的事情,本來我想指出來,我想慢慢地、慢慢地,等到你們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然後告訴的話,這個事情就很容易解決。因為今天我們早晨早殿的時候,曾經有了這麼一下的事情,所以我這裡順便先一提。而佛這樣地告訴我們了以後,欸,妙咧!「而生悟解」,我們完全能夠了悟、能夠理解。
題綱:佛的語功德?
0 notes
Audio
手抄⑥P96L3~P98L5
《讚應讚》云:「自宣我是汝,無怙者助伴,由大悲抱持,一切諸眾生。
那麼佛自己說:「我是你們無怙者的助伴。」就是你們苦惱的沒有人救護,我是真正來救護你們的。為什麼?「由大悲抱持」,他的大悲心來攝持一切眾生。
大師具大悲,有愍願哀愍,勤此無懈怠,有誰與尊等。
這個「大師」就是我們的佛,真正稱大師─佛,真正的只有佛才能夠稱以大師之號。他具足大悲心,一切時候,只有悲愍憐愍我們。而且他不但單單悲愍喔,他有方法救我們;不但有方法,而且他那個方法,勤懇地從來沒有停止過,這個是在三界之內,世、出世間沒有一個人跟他相比的。菩薩雖然有,但是不圓滿;二乘自己雖然解決了,但是他只是隨分隨力地幫忙─他那個大悲,二乘的大悲心,沒有大悲。悲心有的哦!悲跟大悲我們要分得很清楚,將來後面這個會說得很詳細的。你們了解了這一點,對那個南傳的很多道理,你就不會起諍論了,這樣。關於這一點,對南傳的我們要非常尊重他,但是不必去辯,這個我事先說明一下。
汝是諸有情,依怙總勝親,不求尊為依,故眾生沉溺。
說你呀─佛呀,是一切有情依怙,這個才是殊勝該親近的,真正值得整個的人依靠皈投的。現在我們不求這樣的圓滿的世尊作為皈依,所以沈淪在生死當中啊!
若正受何法,下者亦獲利,能利他諸法,除尊非餘知。一切外支力,尊已正成辦,由內力未全,愚夫而受苦。」
如果說我們真正地照著去作,你能夠如實地、正確地學任何一個法,哪怕再差,你能夠照著去作都得到好處。而現在佛呀,不但是起碼的沒有一樣事情不知道,所有利他的方法都徹底圓滿地解決。這樣啊!所以世間的,告訴你做生意怎麼做,如果是這個很正確的這個資料,你學會了去做,一定可以。然後呢,這部汽車告訴你怎麼開,你學會了就可以開,都有這麼好處呀!現在真正最圓滿的,佛樣樣圓滿,樣樣圓滿,結果我們為什麼得不到啊?唉!由「內力未全」,所以得不到。為什麼我們得不到?內力為什麼不全呀?一個字─愚,所以我們愚癡,愚癡就受苦。現在我們愚癡還不知道愚癡,還自己覺得對,那這個是愚中之愚啊!所以真正修道人,只有看見自己:「啊!我在愚癡當中。」你能夠一直看見這個東西,一直淨化它,我們就有希望了。
你真正地這一點了解了,我們現在眼前這種諍論都沒有了。唉呀!現在所以諍論啊,總看見人家不對,真正修道人的眼睛只看見自己都來不及,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好,那麼現在更進一步了,說我們曉得了皈依,皈依的對象應該是這樣的,那千真萬確好高興哦!那麼怎麼皈依法呢?
題綱:為何【内力未全】?
0 notes
Audio
手抄⑥P79L6~P80L3
了解了說這個生死當中這麼個恐怖法,那個時候就要求皈依了,只有這個地方是能夠救護我們出來的,所以這兩件事情就是我們皈依的原因。然後呢,皈依卻有深淺不同,深淺不同還是看你這兩個原因。假如你這個兩個原因哪,認識得不夠深,只是說,哎喲!
看見這個惡道的苦而皈依的話,那麼你只求生天。假定你更進一步看見生了天以後還要墮落,還是苦的話,那你看得更深的話,你要求解脫,這共中士了。你發現解脫了以後,這個眼前的這個煩惱的苦是解決了,還有沒有圓滿解決的苦,那個時候你要就更深入;或著由於你推己及人,而能夠推廣你這個救苦、脫苦的心。而不管是從前者智,從後者悲,而進入最圓滿的脫苦的道路,這就是上士。所以不管是下士、中士、上士,脫苦的方法都是皈依,看脫苦的因認識得深淺,因還是這個,這個我們要了解的。
所以不管我們講三皈依也好,得到那個真正的三皈依的受用的時候,乃至於受五戒、沙彌戒,然後比丘戒、菩薩戒、密宗戒,他正得體的時候,都從這個皈依開始的,原因就在這個上頭。至於說皈依,因位如何皈依,果位如何皈依,這個深廣的道理,以後慢慢地講。整個講起來,可以這麼說整個的佛法講的無非是皈依。
0 notes
Audio
手抄⑥P74LL1~P78L4
深信三寶,有從彼中救護堪能。
這個時候就對了!我們信得過,而且深深地了解,確信這個只有三寶能夠把我們從生死當中救護出來的,這個是真正皈依。現在我們皈依了,大家想一想看:我們了解不了解我們為什麼皈依的?說他完全不了解,不!說他完全了解,恐怕很少。大家都說:「哎呀,這皈依了好。」是的,的確是為了好處。反過來說就是什麼?要去掉痛苦。但是呢,到底痛苦的特質是什麼,我們不一定了解;好,到底好到什麼程度,好的內涵是什麼,我們不一定了解。現在這個地方就分析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而且這個界限劃得這麼清楚,一點都不遺漏,一點都不遺漏。如果說你找不到這條路的話,唯一的─苦,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現在你唯一的一樣脫苦的辦法,就這個!所以必然產生的這樣的一個結果,這是我們要了解的。你能夠對這個認識了以後,然後去皈依,這個皈依有力了。否則的話你總是跑得去,「皈依佛不墮地獄」,念它三遍,「好了,我算皈依了。」這個沒有真實用場,只是集一點善根種子。所以緊跟著看:
故若此二唯有虛言,則其歸依亦同於彼,若此二因,堅固猛利,則其歸依亦能變意,故應勵力勤修二因。
所以假定上面這兩件事情─換句話說,這兩件事情就是皈依的原因─假定這個兩件事情只是空話,換句話說這個原因都沒有的話,那你有這個果嗎?所以你這個皈依也只是空話而已。如果這兩件事情是真實的,這個因如果確實的話,那一定能夠感果。那麼因既然堅固,這個皈依也猛利。這個猛利的皈依有什麼啊?「亦能變意」,這「變意」兩個字是什麼意思?說一下,然後呢,自己衡量一下。前面告訴我們,因為我們感受到住這個三界之苦,所以體會到唯有三寶能救護,那個時候你心裡面哪,哎呀,你實在害怕這個世間啊!有這種害怕,第一個。因為你害怕要找救你脫苦的這個地方,找皈依。所以假定這兩個因是確實的話,那個時候你的心裡面,產生什麼現象?啊!產生一心皈投依靠三寶,那個時候叫變意。那麼這個變意,大概有一個認識,但是我們不太清楚。我們不必在這地方談清楚不清楚,我們馬上用另外一樣東西來介紹一下,我想很快就明白了。
現在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是在說修念佛法門,它念佛法門當中,主要的告訴我們什麼東西?信、願、行,這個叫三資糧。說往生與否,看你有無信願─信什麼?願什麼?信娑婆是苦,信極樂是樂。現在在這個地方想一想看,跟我們這裡說的,如果你一想的話發現原來是一個,一點都沒有錯!哎呀!這個娑婆啊,三有當中充滿著苦啊,而且這實在是不曉得怎麼辦啊!所以你對它恐怖,對不對?信得過。第二個呢?然後呢,唯有這個地方能夠解救你,所以極樂是樂,你信得過對不對?如果你這兩個信得過了產生什麼現象啊,你對娑婆是無比地厭惡,對極樂是無比地欣樂,對不對?這個就是你所願處。
然後你一心一意「南無」─南無是什麼?皈依嘛!那個時候你說「南無阿彌陀佛」,一心就要去皈依阿彌陀佛。你有了這個正確的認識以後,不管你嘴巴裡面唱不唱這個佛,你心裡面是心心念念在皈依。這一句佛號啊,一句佛號是欣厭具足,對嗎?可是現在大家說念佛,這個道理都不懂你怎麼個念呀?假定是你就把前面的道理如法地一步一步過來的話,叫你蒙上了嘴巴,沒有關係,你心裡面還在拼命地念佛,「哎呀!這個世間苦不堪言。」然後你一心只有皈投依靠,這句佛號能不往生嗎?這句佛號能沒有欣厭嗎?所以就「一句佛號欣厭具足」,到那時候念下去,你自己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哎呀!這個世間是一無可取,你唯一的辦法是皈投依靠阿彌陀佛。
這個心裡面產生什麼現象啊?嘿!以前你對這個貪著難捨,現在拒之唯恐不暇。以前教你提起來你提不起來,現在教你不念也作不到,是不是變了你的意啦?你會不會說煩煩惱惱,哎呀!這樣也不好,哎呀!那樣也不好,這樣也坐立不安,那樣也坐立不安,會不會呀?你拼命念佛都來不及了!說嘛是說修行,結果呢,吃飽了飯在那裡坐立不安,幹什麼啊?主要的原因就在這裡。原來這個道理告訴我們這麼清楚啊!所以你真正地把這兩樣事情了解了,這就是你的皈依的因,有了這個皈依的因,自然而然你去作的話,這個因地當中,心心念念產生這樣的結果的話,這個淨業集夠了能不去嗎?這個果會不出現嗎?
所以他最後兩句話,「故應勵力勤修二因」哪!所以我們現在說要修行、修行啊,我們真正要修行的是要修這個啊!這個地方才是值得我們努力啊,努力啊!了解嗎?信得過嗎?道理懂了,下面好好多思惟,如果不思惟的話,辛苦了半天又白懂了,
題綱:師父說,整個佛法講的無非是皈依,為什麼?
0 notes
Audio
手抄⑥P62L1~P62LL3
此僅粗分,廣如《念住經》說。定須觀閱,數數觀閱,於所觀閱,應當思惟。
這個地方,只是簡單的,只是提個綱要。那麼詳細的內容呢,就像這個經─《念住經》。《念住經》就是四……念住是心業,平常我們稱為「四念處」。四念處是什麼?
身、受、心、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實際上這個是佛法的根本的宗要,最主要的根本。這四樣東西是依苦諦─苦、集、滅、道的苦諦一諦當中而說的。為什麼?這個苦依什麼?依這個身而起的,然後呢在我們這個身上面,實際上有這樣的幾樣東西。這個身,本身就是個「身」;然後呢身心是不相離的,所以色法來講是身,心法來講呢,「受」,這樣;「心」;然後呢除了這個以外,這個三樣東西不包括的,所有剩下來的東西─法。換句話說苦諦的真實的內涵就在這裡,我們應該詳細地從這個地方去好好地去研閱、認識。所以說,「定須觀閱」,一定要仔細地去看。然後呢不但是仔細地看,要「數數」地去看,而且對於所看的所了解的,「應當思惟」,這個是我們應該做的。
0 notes
Audio
手抄⑥P58L5~P58LL1
作是念已,作意思惟,必須令其腦漿炎熱,起坐慞慌,無寧方便,隨力令發畏怖之心。」此是切要。
然後呢,前面這個話,你有了這個認識以後,把這個認識不斷地在我們腦筋裡面去想念、思惟��觀察,要觀察到什麼程度?你觀察思惟到你一想到,哎呀!這個「腦漿炎熱」,就是使得你覺得怕得,啊,這個身上面,就像我們看見一個絕端恐怖的事情一樣,頭毛直豎,簡直是不曉得怎麼辦是好,坐立不安,就是這個狀態。那個時候什麼樣啊?你產生絕大的恐怖,說原來到那地方去這麼個恐怖法啊,你要生起這個心。生起了這個心有什麼好處?生起了這個心,你就��心一意地厭離眼前放不下的事情,然後你拼命精勤修學佛法,懈怠兩個字輕輕易易就對治掉了,輕輕易易就對治掉了。那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一個正確的辦法,這個就是祖師最佳的叮嚀。
題綱:思惟悪趣苦,應修到怎樣的身心狀態オ夠量,オ能策發出厭離心?
0 notes
Audio
手抄⑥P53LL1~P54LL4
淨修心量,亦是乃至未起如是意樂以來,應須恆常勵力修習。
就是前面我們不了解世間的真相是什麼樣,所以對它貪著,貪著的結果呢?原來啊,唉!造種種的苦,而這種貪著的心相是染污的,現在了解了以後淨化它,那時候認識得真真實實,不被它騙,所以這個叫作「淨修」。那麼到什麼程度呢?說乃至於你沒有生起這樣的意樂─這樣的意樂,就是真正我們心意所好樂的,心意好樂的是什麼?對這個事情產生厭離,一看見,不管它多好的事情,你一看見哪,你就厭離。在還沒有生起這個大厭離之前,你一直拿這個東西來努力修學,所以「應須」,這一個字─必須要;「恆常」─時間絕不間斷地;「勵力」─還要努力地去修習。它每一個字,這個裡面是一種實際上的狀態哦!就是說你修的時候必須要什麼?很殷重地,要絕有力量地,所以叫勵力;那麼修的時間呢?要常常,常常到什麼程度?從不間斷的,所以叫恆常;而且這個事情是必須要,我們現在應該做的。前面不管是暇滿人身也好,說暇滿難得,以及死沒無常的迅速也好,都是繞著苦這個中心在轉,這也是修學佛法的第一步。到什麼程度呢?策發大厭離。
0 notes
Audio
手抄⑥P44L5~P46L5
次發精進受聖教時,見如前引,《真實相應經》中宣說,
九十六頁,這個阿難他的兩個外甥,先─他雖然出了家不肯修行,然後呢,看見了地獄苦,以後再看見天堂,他每經過一個地方,都有一個轉變,而不經過的時候,他不轉變。在這地方有一點事情,我們可以注意一下。他這個從他不肯學到肯學,這是一個絕大的轉變,這是一個絕大的轉變。像這種情況,在我們人人都很羨慕的,我們人人都希望要這樣去轉變,為什麼我們做不到?第一個,大家可以想一想。第二個,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他雖然有這麼絕大的轉變,可是對根本意趣來說,他的目的就是共同的,他原來懈怠不想努力,為什麼?想快樂,就是想快樂,這麼簡單。他後來轉變了,為什麼?還是想快樂,對不對?喏,這個概念你們要注意,你們要認識喔!
所以佛法雖然告訴我們「常、樂、我、淨」,說四顛倒,這千真萬確的,說那個是快樂,事實是顛倒。可是他真正的告訴你快樂是顛倒的目的,為什麼?是告訴你這個快樂是虛假的、不究竟的、騙你的、害你的,不是真快樂,你看錯了;真正的目的還是要求真實的快樂,這個我們要把握得住。所以從眼前淺的地方去看,佛法跟世間講的好像完全兩碼子事,完全相反;如果你更深一層追根究底去看的話,那佛法告訴我們的,才是我們世間真正要追求的。世間真正要追求的是什麼?快樂嘛!但是對不起,因為你不了解快樂的真相,你也不曉得什麼是追求快樂的方法,你找了半天,不但找不到快樂,受了大痛苦!所以這樣的原因,就是眼前那個小小的快樂,欸,你迷糊了,明明是一個騙你的東西,你把它當做快樂,結果受了它大苦,這個才是顛倒。
所以顛倒本身不是快樂,顛倒本身是你的無明,因為你的無明看不見事實的真相,所以把苦的事情看成快樂的,這個是我們要真正重要的。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就世間真相指給你看─這個四顛倒;最後等到你徹底明白了以後,欸,在《涅槃》上面談了什麼?
常、樂、我、淨欸,妙了!這個道理這個地方隨便一談。不過我們不要以我們這種無明這種概念去找常、樂、我、淨,你怎麼找怎麼錯,怎麼找怎麼錯。所以眼前我們真正認識的在這個地方,我之所以點出來就是,我們眼前所以不肯學是為了什麼?貪快樂。佛法真實告訴我們的,為了你真正得到你的好處起見,要這個樣的,這個是我們應該著眼點,這樣。所以我們有的人志趣很好,那是非常好,有很多人懶懶癱癱的話,這個地方就應該好好地加深認識。你有了這個認識以後,真正的好處畢竟還是你的。到那個時候你就會把我們現在的毛病,不能修行的整個地能夠改得過來,能夠提升自己。所以第二個,阿難尊者的兩個外甥,說看見那個天堂上面是這麼好,這個結果是修行而來,哎呀,他好高興地去修行了!那麼完了以後呢?
題綱:阿難二外甥為何能從懈怠轉變為精進?
0 notes
Audio
手抄④P246L9~P251L3
況內相續現有往昔多生所造眾多惡業,果未出生,對治未壞,豈能不經多劫住惡趣耶。
這句話,「內相續」就是我們身心。現在我們人身,是從無始向前,到以後的無始這輪轉,那麼這個輪轉的上下根據什麼?根據我們以前所造的業─善業上升,惡業下降。
而我們現在身心裡邊,總結起來到現在為止,以往多生多劫所造的惡業啊,不曉得多多少少,造的這個惡業還沒結果之前,它一直在,一直要等到結了果。所以說,這些惡業,「果未出生」,還沒結果,那麼沒結果它有一個辦法可以拿掉它的,怎麼辦呢?就是修習對治道─佛法是專門對治,針對著這個,對治它!如果你能夠把它淨治乾淨的話,那麼這個惡業,它就不會感果。現在的情況呢,既沒有感果,也沒有對治,在這種狀態當中,有這麼多惡業擺在這裡,請問,結果是什麼?自然一定感得惡果。所以說「豈能不經多劫住惡趣」啊!因為前面有人問說,那麼我們為什麼這麼難得人身呢?原因就是這樣,原因就是這樣!所以這一點補說一下。
然後回過頭來我們再看,剛才在《入行論》這個話,這個是這一頁的倒數第四行,括弧下面:
若作是念,由受惡趣苦盡昔惡業已,仍可生樂趣,故非難脫也。
有人這樣想,好了好了,那麼既然要受啊,等到你受了這個惡趣的苦以後,那麼以往的惡業不是就,感了果就沒有了嗎?這豈不是到那時候,可以再生到樂趣當中,想起來應該不難吧!欸,我們有人會這樣想。下面看,
即受彼苦之時,時時為惡,從惡趣沒後,仍須轉惡趣,故難脫離。
我們要了解,我們正在受這個苦的時候,那時候啊,是!你現在受苦是把以前的惡業感得果啊!是,沒錯!可是當我們現在在受苦的時候,豈不又在造將來的業因啊?對呀!
那麼現在你造的什麼業因啊?這個時候決定的因素哦!當我們受苦的時候,我們現在繼續地造惡業,所以啊,對不起!這是惡性循環,所以說,惡趣出來了以後,你沒有機會脫離。我們同樣地在我們當下的身心上面,就可以感受到這一件事情。我們現在受的倒不一定是地獄、餓鬼、畜生的惡業,但是呢,我們也同樣地在人當中,也有善的好報,以及惡的惡報。那個時候我們看看,當這個果報現起的時候,我們心裡面繼續造的什麼業因?這個就很清楚、明白地判斷出來,我們下一生到哪裡去。
是,眼前的這個樂、苦,這是以往的業因,等到感了,那個業就算了了。請問:快樂現起的時候,你做什麼?增長貪!對不對?喔唷!這個好的事情自己覺得很得意、很快樂;然後呢,不順你心的事情現起的時候,你增長什麼?瞋!對不對?就憑這個貪跟瞋,你就能夠上升了嗎?然後不苦不樂現前的時候幹什麼?癡!憑這個你就能上升了嗎?想想看對不對?就算眼前我做的事情、很多事情,總覺得:啊,配我口味嘛,做得好起勁,不配我胃口就不行!然後做很多事情大家啊吵吵鬧鬧、爭爭論論,太多這種狀態,想想看,對是不對?雜染之業都是啊!那現在我們人身當中都是如此啊,何況你墮落了畜生!
現在我們總算起來有理智能辨別,總算起來看起來:欸!他這個不合理,他這個錯了!你自己還覺得很英雄的樣子,嫉惡如仇:「世間這種人!」換句話說,這個時候我們自己還覺得很不錯的,我們有能力去判別人家是非,可惜自己的是非,一點都沒看見。你嫉惡如仇的心情是什麼啊?是瞋相應法欸,對不起,瞋相應法就能生天了嗎?有很多人因為嫉惡如仇,所以他做了很多的大功德,這是修羅業啊,這是修羅業啊!
然後有很多人他因為這樣,所以他也是自己:「他不行,我來!」這樣。是的的確確盡了很大的力量,出了很多的錢;然後這種人感得,如果不作修羅,就是大力鬼神,否則畜生當中大力的獅子、老虎,這種就是這樣。噢,他那個力氣大得不得了,他這個心裡面就這麼猛利的情況,他就是不能容別人。這個情形很清楚、很明白,這法相如此啊!然後對你跟你好一點,你不辨是非,啊,他對你好的,你總歸保護他,這個貪相應法!所以自己好好地這地方檢查一下啊!那我們人身當中能辨別是非的尚且如此,到了這個惡道,然後你能夠脫離了嗎?這不是說,哎呀,這個業啊,感得了以後那就可以了!當這個惡業感果的時候,你又輾轉地造更多惡業啊!所以有太多這種典型的公案。
佛在世的時候,那個時候,這個給孤獨長老為佛貢獻那個給孤獨園,然後呢舍利弗尊者監工。佛跑得去看看,喔,那些看見哪,有的時候看見鴿子,有的時候看見螞蟻,佛看見了就現出笑容。那麼尊者通常問,弟子們同時問,佛陀絕對不會輕易地任何動容,笑了!問他為什麼?他就說:某人啊,你看見沒有,地上這些鴿子或者是螞蟻,牠是多少大劫以來就在這個裡邊,這樣。八萬大劫,一動,就是八萬大劫。然後我向前去看,還不曉得什麼時候能夠從這個螞蟻,或者從鴿子身當中透脫出來啊!一掉下去,你就沒有機會跑出來啊!
今天我在這地方,跟你們做個實驗,那個螞蟻,那時候我們說過的,螞蟻平常你看牠的業,非常清楚,一天到晚嗒嗒嗒……地這樣跑。平常跑的時候還慢慢吞吞地跑,你只要一旦一碰到牠的時候,欸!牠那個螞蟻的反應很奇怪,一碰到牠,牠有兩個反應:一個反應,牠就馬上兩個牙齒對著你,跟你準備鬥;還有一個反應,牠就跑得更快「嘎!」這樣跑。你從這個地方也可以看得出來,那這就是牠的宿生的業。我們人當中有沒有?有,你們仔細去看看。現在我們平常都是沒有什麼事情,就這麼晃晃盪盪地就在那裡,儘管你坐在這裡,心裡啊也就是這樣!這個是心相,法爾如此的。然後你眼前一個境況,一對!引起你注意的,是什麼狀態啊?就這個狀態:你不歡喜的,心裡面就給他、準備跟他鬥,就這樣;還有一種情況,你覺得鬥不過他的,你趕快「蹦蹦蹦」跑,是不是這個樣?
然後我今天要跟你們作的什麼一個實驗呢?我們曉得這個螞蟻,很歡喜吃糖或者什麼東西,你們如果看見那個螞蟻的時候,你們去弄點糖水,牠平常一沾到這個上面不肯跑的。這螞蟻鬥的時候啊,你拿那個糖水,對著那個螞蟻頭上面點牠一下,看看牠什麼反應?然後把那個反應告訴我,我再來告訴你,這個裡邊都是我們處處體會的,這個聽清楚沒有?聽清楚了。下面我們繼續下去:
0 notes
Audio
手抄⑥P30L7~P32L4
若思如是惡趣眾苦,應作是念,現在探手煻煨之中住一晝夜,或於嚴冬極寒冰窟,裸而無衣,住爾許時,
一個一個來。思惟上面的那個眾苦,第一個。然後呢,思了它這個苦以後,不妨現在這樣地想:說我把我的手啊伸在那個煻煨─不要說那個地獄這個煻煨,你把那油鍋啊,煎得咕嚕咕嚕滾了,然後你把手伸下去,放它一晝夜,試試看什麼味道。不要叫我們放一晝夜啊,我自己曉得,叫我是絕沒有這個本事,絕不可能!叫我往那個油鍋裡面這麼放一下,馬上拿出來,我絕對不肯!你們有人願意嗎?有人願意嗎?我想沒有一個人願意。所以現在不要看,說哎呀!沒有什麼事啊,提不起來啊!萬一你提不起來,最好的辦法,你就這樣去做一下,我保證你提得起來,保證你提得起來。
所以我自己告訴你們一個故事。因為我自己是一個很愚癡、很差的人,所以當年聽見了這個道理,要修行啊,的的確確,啊,這個修行不是很簡單的事情,提不起來。那怎麼辦?就用這個辦法。冬天,那個時候在紐約,哦,這個紐約到了冬天氣溫很冷的喔!都是依華氏來說的話,大概是五、六度,攝氏來說的話是零下,零下,大概零下十幾度。不要說零下十幾度,零度,零度都受不了,那冷得不得了,怎麼辦?洗冷水澡,洗一個冷水澡。把衣服脫掉了以後,然後呢它房子裡都有這個暖氣的,我下面那個暖氣還保留,上面這個暖氣不放。上面已經很冷,唉呀,跑到那地方臉已經發白,然後跑到洗手間裡邊,然後呢脫掉了衣服,拿那個水沖,「啊虎!啊!」然後跑出來,那時候抖啊、跳啊!不不不,不要來了!不要來了!然後想想看:不行!不行!這個還不夠苦,再進去!這樣。那真是沖了兩下以後,那身上凍得啊……然後說修行啊,這時候再坐下去的話,也不打瞌睡,也不打妄想了。你們不妨試試看,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不要說現在受了一點點小小的苦就委屈啊!你們要從這地方。所以他現在叫我們也不必受那個苦,怎麼辦呢?你好好地思惟一下。
然後呢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到寒冰裡邊去。現在不要說寒冰哦,我讓你們試一下,夏天─現在的時間過去了,買兩塊冰來,你拿著這塊冰,或者手上拿著,或者一個冰的盆裡面,手伸在那個冰的盆裡面,你試它一個鐘頭試試看,你受得了嗎?你們不妨試試看。
夏天吃冰是歡喜的事情喔,你都受不了喔!這個啊,那真是在地獄裡邊,那比天堂還舒服啊!我們也不必說那麼厲害了,
題綱:為什麼餓鬼猛業成熟、所見的都是顛倒呢?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