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evechenlboro · 4 years
Text
連接各年代的國際橋牌社
國際橋牌社的新聞剛出的時,引起大家一陣騷動,能有這樣的政治歷史劇讓我,和那些跟我一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更認識它,這樣很好呀~然而這部劇的內容卻遠超越我的想像。
先給個簡介
不確定會不會暴雷,但都過這麼久了你還沒看完第一季,被暴活該(哈哈哈威~我是說去看一下啦,FriDay有三十天免費啦)
國際橋牌社是一部政治歷史劇(我都這樣稱呼它)。並不是完全的歷史劇,虛實交錯的,有些人物是真實(也明顯的)暗示某些過去的(和現在還活耀的)政治人物,說誰為基百科上都說的很清楚。同時也有像是芷玲或逸君一樣生活在那個年代的小人物,可能是白色恐怖的受害者,也有可能是剛畢業滿腔熱血期待自己能為不公不義發聲的記者。
第一季繞在解嚴後,行政院和總統府之間一來一往的鬥爭為主軸,並在這之中帶出影響這兩者的重大事件,像是買釜山艦、黃媽媽兒子在軍中過世、密使前往香港會談等(看劇之前我是真的不知道這些事情)。同時也帶出當時在立法院裡,崛起的反對黨勢力們,或是說黨外勢力。
滿有趣的,劇裡面的角色所暗示的那些人,當年的形象和現在的形象(我所認識到的形象)感覺上是再說兩個完全不同的人阿!我自己很喜歡這樣的敘事方式,平淡的說出那些故事;或許是因為跟現在我生長的時空太不同,看的時候我常常忘記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真實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甚至發生時我也存在於那個時空(老)。
Tumblr media
是劇但也反映人生
我記得裡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林逸君在報社跟照陽社長對話的戲。內容大概是,逸君追到一條很重大的新聞,證據足也夠吸引人目光,她跑去跟社長說這個消息,一般來說大概就會希望獲得讚賞把它當頭條或是至少出刊,但她得到的卻是社長跟她說:這條不能出;理由是牽涉到太多國家黨(劇中的執政黨名稱)黨內;最後逸君跟社長大吵一架,
社長最後說:逸君,你要走社長不會攔你,我們這個小小的報社容不下你;你太年輕了,很多事你以後就會懂了。
那句你太年輕了說出口後,很難用文字形容的一種一巴掌打中我的感覺。很多時候大家會說我們被時間推著往前進,漸漸的變成歲月的模樣,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會想著不要變成那些討厭的大人,然而當你到了那個年紀那個狀態時,會不會這樣的討厭才是必須?
寫到這我實在不知道要下什麼樣的小結尾(請負責任一點)。我會說對,那樣的討厭是必須,但有沒有那一點可能在必須之外,保留那點初心呢?我們或許都會面對到被現實推著前進的時候,因為經歷過所以變的世故處處小心;被社會磨平的稜角不一定是壞事,那也是變成大人必經的過程,但不要忘記將你推向這條路的原因,和那些尚未完成的想像。(儘量啦,我也就期許自己不要變成那些出爾反爾的大人)
歲月中的來來去去
起初我對這部劇的認知,大概就在:讓年輕人更認識台灣民主建立的過程,敘述解嚴後在經歷好幾次的選舉後,孕育出了你眼前的台灣。對的,它有一部分的目的是這樣沒錯,看完我依然認同這個目的性;但透過這部劇,我看到的更多是時代的演變。我是今年回台灣十一月才看完這部的,那時候我爸媽已經看完了。我在客廳很chill癱在沙發上看的時候,我爸試圖要找我討論,他說:
「國際橋牌社第一季裡面講到的李登輝、宋楚瑜、王燕軍、蘇志誠這四個人的故事阿,我覺得還拍的挺好的。」 「你剛剛說的四個人後面兩個是誰啊,他們是幹嘛的」 「王燕軍你不知道是誰????李登輝的貼身侍衛阿,前陣子李過世很常出來面對媒體的就是他阿」(清楚感受到我爸覺得我這反應很荒唐呢) 這時我媽也加入對話「因為李的兒子很早就過世,他幾乎是把王燕軍當成兒子在栽培」 「是喔,所以劇裡面總統侍衛是真的有這個人喔,我以為是虛構的」
後來我爸開始解釋這些人是誰,都做了什麼,然後說「對阿就差不多這樣,這些差不多都是我念書時候的事吧,拍的還挺不錯的」
短短幾分鐘的對話,我是真的深切感受到這部劇存在的意義,不單只是讓年輕人知道以前發生過什麼事。這麼說好了,看國際橋牌社的時候我是以一個在看劇的心情在看,但對上個年代的人來說好像不是,內容對她們來說好像有一種「這還要你說,我就都看過了啊,搖滾區第一排看到的那種」;我在看連續劇,而他們看的好像是什麼大學時期的回憶影片。
Tumblr media
我想國際橋牌社的出現,更多是在把每個年代連結起來,用一個,不敢說多客觀或中立,但是是站在一個第三方的角度來說這個故事;一個屬於這塊土地的故事。不管你喜不喜歡政治劇,或是喜不喜歡政治,都可以看看,畢竟這塊土地的故事也是你和我的故事啊!
喔他最近在拍第二季喔,之後也會上,私心許願他可以上到 Netflix 阿!他的美術設計跟場景真的做的很好欸,有復刻到那個年代,真的會讓人一秒回到當年;這麼優質,我真的期待他會出現在 Netflix 和更多平台讓更多人看到啊!!!
0 notes
evechenlboro · 4 years
Text
成為真正的 international student
我們系上總共有十一個人,除了我以外其他都是英國本地的學生,還沒有歐洲別的國家的人;我是怎麼發現這件事的?第一堂課老師叫我們大家講幾句介紹一下自己,我就說:hi, I’m Eve and I’m from Taiwan. I used to stud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for my undergrade. 然後大家開始接連介紹。介紹完我就想說欸?這裡不流行說自己來自哪嗎?後來才發現,欸不是這樣是因為大家都是拿英國護照的人(包含 Wales 跟 Northern Ireland)就沒什麼好講的哈哈哈哈哈。
當時老師聽完我介紹,他就說:it’s good that we can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here, especially from another side of the earth. 對啊真的是這樣,不過仔細想想這還是我第一次,被真的當作外籍生呢,最徹底的那種。
Tumblr media
為什麼全班只有一個國際生
我自己一開始也很疑惑,所以推想了幾個可能的原因:
這個科系今年是第一屆,沒有前車之鑒學生本來就會比較少,國際生就更不用說。
科系全名叫:社群媒體與政治傳播。 再來社群媒體這種新穎的東西,在一般人對學術的認知裡,可能相較不討喜吧我覺得。
相較於行銷或是商科,在政治相關的在亞洲區就稍微冷門,亞洲學生少很多(依照之前的經歷也是這樣),中國學生就更不用說了,基本上有掛「政治」兩個字就沒有人要念。 所以人又更少了呢(哈哈哈哈哈)
之前發生過一件有趣的現象,我有一堂課叫做 Marketing Politics (政治行銷),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大約有三十幾個人,中國學生超過六成,但後來發現這堂課是以政治為主不是行銷,作業內容是像是探討以前的美國總統選舉是如何競選的;後來第二堂課整班就只剩十五個左右,中國學生剩下四個。
上台報告
這堂課的兩個上台報告應該是我人生中前幾名印相深刻的。雖然說系上只有我一個外籍生,但因為傳播學院很多各科系重複的課,所以平常沒有這麼深切的感受,但到每次到 Key Debates in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只剩下系上十幾個人的時候感受特別深���這堂課兩周上一次,從第一學期開始延續到第二;每次上課老師會先講關於這個主題的一些背景知識,之後會有一到兩個學生上台報告,報告題目在學期初就分配好了。每個人會被分到喊主題相關的兩到三份的 reading ,簡單來說就是要把這些文章看完然後摘要,並且統整最後自己下一個結論。用 powerpoints 上台報告十五分鐘,需要準備一份至少一頁的講義給同學,報告完畢後要上傳六百字的摘要。再來還有一份團體報告,形式差不多,但主題大多是社群媒體對某次選舉的影響,有幾個可以選或是你也可以自己提一個選舉,然後說社群媒體在這場選舉之中的應用。
全部的團體報告在上學期就結束了,而個人報告則不一定,我的剛好就在下學期,所以剛好一學期一個。兩個的報告都印象很深,先從團體的說起好了。
Tumblr media
我團體報告是跟一個女生一組,在原本列好的主題裡,我們都對英國脫歐跟美國總統選舉比較熟一點,但又怕這兩個很熱門所以他問我:do you have any elections in Taiwan that related to social media? if so, we can include it as well, it’s good to have plan B. 我就說有2018的縣市長選舉可以用,但我不確定有沒有夠多的英文資料可以看。後來我們決定,直接把這些東西都丟給老師,看他要分配給我們哪個。好的,感覺是自己造的孽呢,我們最後真的被分配到2018台灣的九合一選舉了呢!!!我一開始就直接把一日市長幕僚貼給我同學看,我就說這是「台灣的節目,不算是他花錢做的但當時超紅,但多少有幫到科的選舉,你有興趣可以看看。」然後,「Omg It’s so interesting! I can’t get over it, you sure that’s for the campaign?」解釋完這個影片跟選舉的關聯後,我才意識過來哈哈哈哈哈哈哈幹!欸他喜歡欸!他好像很訝異台灣的政治人物這樣給拍跟英國很不像,還說如果英國議員這樣做大家只會嘲笑他,而且還說那些音效跟動話很好笑(我想她說的應該是陳百祥打人的時候吧)。
後來,我講台北市長選舉丁守中跟柯文哲(抱歉姚姚),他講高雄市長(對只有一位韓國瑜),很順利的講完了,老師跟台下同學給我一種有發現新世界的感覺,也只有在台灣政治人物會直播洗頭髮跟唱rap吧。當時站在台上緊張程度一般,因為有一半不是我要講,而且題目是台灣,所以基本上大家有問題應該也不太會刁難我,反而是準備的時候比較緊張,很怕遇到很雷不鳥我的組員啊,好險我的組員很友善嗚嗚~~~
個人報告的部分就不一樣了,我從第二學期第一堂課開始我就緊張到爆,從準備一路緊張到上台講完;畢竟剩我一個人要講,而且還是在一堆英文母語者面前omg 怕死了嚇死我。在準備的過程中,要讀的那兩篇readings我把他印出來,兩份都要被我翻到爛掉筆記寫的細的很什麼一樣,我簡報不知道重複在家練習了多少遍,講到我整份講稿都會背了。上台的時候我依然很緊張,雖然裝得很像我很chill 但我已經要昏倒了,不過一切都是我自己在演,台下老師跟其他同學都沒有怎樣啦,我自己搞得像世界末日一樣;老師還說 I know it’s bit more challenge for you, but you did a great job,聽到差點沒感動到跪下去(浮誇),還好他給我的分數也跟這句話符合,不然我真的會哭。
Tumblr media
影響和感受
學生都差不多是那樣
就跟在台灣上大學一樣,在這間教室裡面沒有太多那種,來到一個新環境很興奮,不想浪費在這的那種強烈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比較平淡的情緒吧。大家不太聊天,但不是大家關係不好的那種,比較像是大家都知道彼此,也沒什麼好特別聊的,偶而想到有趣的事情講一下,但不是說很close的一群朋友。
一開始還以為是我太做自己太孤僻,後來才感受到。當然也有不愛上課的人,做很多很鳥的事情的學生,大家都一樣啊學生也一樣,你在台灣的大學也會看到班上總會有那些,不愛上課不知道在幹嘛,上課睡覺還可以畢業的人啊(我沒有說是誰)。
沒有都被歧視啦!
我很明確地回答,不要覺得當外籍生就會被歧視啊,就真的沒有!在這班上我真的沒遇到,大家對我比較像是喔他就是班上的一個同學,比起說我很特別,不如說在他們眼裡我就是自己人吧。
我遇到的歧視,是有一次晚上我從圖書館走回家,有幾個喝醉的白痴對我喊Corona。歧視超不對(那些人真的沒長腦沒念書),但以上有很多變因可以避免,例如不要半夜自己走在路上,不是說無時無刻都會遇到,一個群體裏面總是會有幾個白癡,但同時也會有好人的啊。到現在我也就遇過這麼一次。
沒有誰比較厲害
可能會有人說,跟台灣比起來,在歐美國家學生都很有想法,很會問問題,競爭力很強,學生都有獨立思考;對我同意,這都是真的,可是不是所有人都這樣。在台灣班上,外籍生也很常發問,大家就以為喔老外都很會思考跟問問題,但其實不是,是因為人出國了常常就會有不一樣的心態,就會覺得喔我都來了我要把握機會,所以會變比較積極,而我在這看到的狀況是,班上一樣有好學生跟壞學生,認真的不認真的都有。
我出了個國跟在台灣差不多啦,沒有在幹嘛我還是一樣做我差不多的事情;有個老師滿好笑的,他每次都自己問問題然後整班安靜沒人要理他,然後他就會等又等,然後還是沒人要理他,最後他就自己回答了,後來我就覺得他好可憐喔,都沒有人要理他,我就開始回答他問題(如果我有在聽的話哈哈哈哈哈),然後他就記得我了……
很多事情不是全部都是,國外好棒棒台灣超廢,有些時候在台灣也有很好的學生跟學習環境,我的重點是,教學只是輔助,要怎麼訓練是你的事情啊。人生很多事情,到頭來還是要靠自己的呢~~
Tumblr media
It is never a big deal for me to be a foreigner in a new place, bu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truly feel I am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在波蘭的一年,沒有特別覺得自己是外籍生,因為在學校裡面有很多來自四面八方來交換的學生,大家都是外籍生的感覺,跟只剩我是國際學生,這感覺還真是插滿多的。但好的是我在這遇到的同學都很友善啦,雖然見到面的時間不多(是課程時數少不是我不上課),但我很高興可以遇到這些人呢!有時候聽到它們講英國的事情,我聽了很驚訝,但他們好像見怪不怪。
像是之前講到英國大選前的電視辯論進行的當下,保守黨把自己的 Twitter 帳號跟頭貼改成 FactCheckUK (英國事實查核中心),然後開始散播消息說現在辯論會上,保守黨說的都是對的工黨都在講幹話。聽到這件事我下巴已經掉下來了,想說:幹不要鬧了?這種拙劣的手法是民主歷程如此長的國家該有的嗎???請不要懷疑,這是真人真事(隨便上網找都找的到這是去年年底的事情),各國政客跟政黨都會有白癡呢,這樣我就放心了。大概就像我如果跟他們說喔立法院的立委會打架喔,還會在立院開水球趴踢,如何阻止法案通過,不是用協商的是先占領主席台,他們聽了也會傻眼吧!
這次的社會觀察心得就先到這 end。
0 notes
evechenlboro · 4 years
Text
研究生生活part 2
嗨大家過得好嗎?我還OK喔!
翻了一下前面幾篇寫的東西,對比現在病毒肆虐的期間,還真是不敢相信那些是不到半年前的事情呢。英國的lockdown跟stay home政策到現在也差不多一個月了(要再延長三星期),但處在鄉下過得挺愜意的,食物一樣買的到,除了寫作業之外,偶而看看Netflix YouTube或是滑滑手機,自己找點樂子,我日子是過的還不錯的;喔至於下一步要怎麼走先不要問我,我需要先把論文寫出來啊哈哈哈哈哈哈。
好的這篇是來記錄一下我第二個學期的課跟作業~如果還沒有對我的碩士生活感到厭煩,那就繼續看一下吧!
Tumblr media
英國的碩士學制
先詳細說一下這裡的碩士學制,我在這念的是一年三學期的教學型碩士,第一第二學期上課,而第三學期沒有課就讓你寫論文以及和指導教授討論。現在時間是復活節假期,如果依照原本表定時間,到四月底放完復活節,接下來就是我的第三學期(學期安排會因為學校跟科系有不同喔)。
我這陣子是在寫第二學期課的作業,然後有個傳播學院每星期論文的meeting,以及跟指導教授討論(但他一直不回我信我很無奈),兩者都是用Adobe Connect或Skype進行請不擔心。
第二學期的課和報告們
以下是我這學期的課:
Data, Power and Democracy
Key Debates in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這堂課是從第一學期開始一直到第二學期)
Political Psychology
Digital Cultures
Researching Communications 2: Texts and Digital Platforms(研究方法的部分,然後更詳細的教特定幾種方法這樣)
Dissertation in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論文的課,真的要開始寫論文了啊)
好的一樣不是很多堂,但一樣的上課時數長短跟難易度沒有直接關係。但這邊要說一下,這個學期最後的約莫一個月,因為病毒再加上罷工所以幾乎沒有上到課,但我的課有小部分受到影響,但跟很多別的系所和別的學校比起來我算很幸運了。老師後續對應的措施也做得很好,例如更改作業內容等等的,我沒什麼好抱怨的了哈哈哈。
除此之外我覺得我這學期的課也滿好玩的,就整個搭配起來,在作業上很多可以發揮的東西啊;以下報告我的作業之後再來細細說明:
1500字的個人Essay-每堂課的reading list上面會有questions to consider,有點像是課堂大綱,也讓學生自己念的時候可以有一點方向,作業題目就從這些問題裡面選。
1500字的小組作業-每組自訂題目,詳細設計一份社群媒體上的campaign,包含要花多少錢,在各平台要用什麼方式宣傳等等。我跟我的組員是寫環保,然後主要目標是要讓學校師生職員多回收,降低使用一次性商品,還有改變飲食習慣等
個人上台報告15分鐘-讀兩篇文章,整理然後上台講,我分到的題目是the future of journalism(這件事我可以在寫一篇部落格!!)
3000字的essay-欸這個我挑了個題目,然後寫在台灣的幾種國家認同
指定題目的1500字essay兩篇-最後挑了 online community 跟 digital disconnection 的
1500字的研究方法proposal-以content analysis為研究方法下去規劃
1500字文獻探討-選五篇和教過的研究方法相關的文章,摘要後探討他的適切性(這是改過的)
其他論文相關的東西
哈哈哈哈哈一下列出來突然覺得好多啊,陸陸續續寫完現在還真的沒什麼感覺,不過當下是真的要死不活的啦呵呵呵。最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寫台灣國家認同的那一篇,真的邊寫邊有感,光是解釋中華民國,老師應該看得很疑惑,但寫完真的感觸很多啦,生在台灣的美麗與哀愁應該也包含這個部分吧;這是政治心理學的作業,當時也還讀了很多梁家恩大二叫我看然後我沒看的書,果然該回來的還是會回來啊呵呵呵。研究方法的兩個作業我實在是再次感恩大四有好好寫報告啊,繼續希望大家好好上研究方法,還有SPSS。同樣的該回來的還是會回來,現在不學以後還是會回來的,人生就是一個無限的循環啊啊啊!!!
Tumblr media
給即將邁入研究生活的你
碩士到底該念一年還是兩年?
如果是跨領域念,或是底子不扎實,不建議念英國這種一年三學期制的碩士,可能念兩年制的會比較合適。從全球政治經濟跨來政治傳播,我自己都覺得這樣跨已經極限了,我自己認識幾個以前唸商的同學現在唸傳播,聽他們說光是上研究方法的部分就很吃力了。一年碩士的優點相信網路上都寫得很清楚了,但缺點就是時間緊湊,兩年的光是時間上比較充裕,研究方法就會有一個完整的學期詳細教,後續也比較好上手。
什麼樣的人 「適合」 念研究所?
這個問題呢,我應該會說:你自己想或覺得你適合你就可以念。念研究所沒有比較神聖,跟做很多事情一樣,需要你的努力,堅持做好這件事情,你要喜歡這件事,等等的,那些你在選大學科系時想到的問題,套在這也是一樣;只是在大學這些問題會被縮小,因為大學還有社團實習等其他事情要學,但在研究所的生活,念書這件事會佔你生活的很大很大一部分(看科系甚至可以是全部)。回到問題,你只要自己決定要念(不是你媽或你五阿姨),科系是你有興趣的,就可以;有興趣的意思是:你有沒有一個動機支撐你做這件事?如果沒辦法就實際一點,找一個可以支撐你讀下去的動機,不要只看喔這個產業很有發展性,所以我去念,很有發展性不表示你念得起來阿,尤其是只靠這種薄弱的原因。學校一直都在那,你隨時要念都可以,不用急於一時啦,如果你現在還找不到方向就慢慢來啊~找到了再念也不遲,不然只是再次的浪費時間浪費錢(碩士不是一定要念的啊)
Tumblr media
不要把當研究所當作「來學英文的」
說真的學英文這件事,在當地生活一定會有差,但念碩士這件事情你英文沒有到一定的水平,來這要念碩士會瘋掉的(我就很常寫作業寫的頭很痛)。不是說英文要多好才可以出國,但至少基本的對話,寫作業用的英文,還有老師上課要聽得懂吧(我還真的有看過上課把整頁簡報翻譯的那種,然後老師講的沒一句懂);出國學英文的管道有很多種,語言學校或是打工度假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念碩士是在研究某個專業,不是你的英文補習班(這樣這個補習班也太貴),老師也不會因為你不是英文母語者就放寬你的分數標準。如果真的想出國念,先把英文學到一定程度再來(不是要多好,但至少基本的聽書讀寫學好啊),會讓你的碩士生涯變得好過一點,或是選擇在台灣唸碩士我覺得也OK啊。
念個碩士不會讓你變比較屌
念研究所拿這個學位並不會讓你因此變得很厲害,真正讓你變厲害的是在這過程中你自己的努力。念書本來就不是老師講你就會,你當然也要靠自己努力才有辦法的。可能有些人覺得在台灣拿碩士學歷,或是國外學位比較好找工作,我不能說這個想法錯,但你如果自己沒實力,光拿這個學位在職場上能撐多久也是很有限的。
Tumblr media
我的心得
截至目前為止,我對我的科系、老師、作業、課程安排等都很滿意。雖然是新的科系(我第一屆),但可能因為 Loughborough 的傳播學院已經很久了,在英國也有一定的位置,所以基本上沒什麼感覺到老師很生疏或是課程排得很爛啦。有一堂課我覺得老師的教學可以再加強,但老師本身是有料的,雖然課上的不好但如果有問題去問他他還是可以給妳很多幫助的。唯一讓我感覺到是新科系的就只有同學都是英國人這點吧,但這也沒有造成我困擾啦(這部分我倒是心得滿滿下一篇再寫)。
課程紮實 校風開放,最重要的是自由吧!社群媒體本身是滿新的領域,上課內容以政治傳播的理論為底,社群的實務為輔,學習上也給學生很大的自由,我是真心滿意的呢(會不會太好滿足了呢),超適合我這種叫我念書我就不念,不叫我念我反而很guilty的那種。雖然累得要死,但學到滿多有趣的東西,也認識很多好玩的人。整體是是快樂的啦!希望我接下來開始寫論文我還是可以維持這樣的心情喔:) 
喔但如果V老師(我的指導教授)再不回我信,我就要生氣了喔老師!!!
0 notes
evechenlboro · 5 years
Text
致蘭陽,與那逝去的
我大學念的是淡江大學,但我從來沒有去過淡水老街。
應該很多人不知道淡江其實有兩三個校園,其中大家所熟知也最大的就是淡水校園,而我念的是在宜蘭礁溪的蘭陽校園;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很少跟人家說我念淡江,畢竟下一句就是淡水哪裡好玩,可是我真的不知道啊;我通常都先下手為強說我們學校在礁溪,後面再慢慢解釋。
蘭陽校園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很不像一般大學的地方。學校的位置在山上,是真的在山上,從礁溪市區開車過去大概要二十分鐘,真的是遠的要命交通不便呢,但久了我也習慣了(飆車的計程車司機大概十分鐘)。一個學院四個系所校園很小,人也不多,老師學生行政人員加一加全部大約一千多個人上下。蘭陽主打的就三全特色:全住宿書院、全英語授課、全大三出國;後面兩個比較好解釋,上課都用英文作業也用英文,考試也是(真的有執行嗎?以我個人經驗是有啦,但我不知道其他學校,跟其他系所的狀況),然後大三的學生全部都要出國一年去國外上課,沒出國不能畢業(有點類似一般學校的交換生,但不完全是),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人數算下來偏少,人本來就少現在還沒有大三生。至於住宿書院,大一大二規定住宿(說真的那個山上我不住宿舍我真的不知道要住哪),全部同學大家都住在宿舍,同時有住宿書院老師也在老師宿舍,所以大家彼此都知道誰是誰,幾乎二十四小時混在一起看到都不想看的關係(老師應該也是這樣,看這些學生看到都不想看了)。
敘述的非常概略,因為這段話大學四年算是我的一個標準回答,有人問我根本直接背出來,現在打在這,以後有人問我還是會講一樣的。
Tumblr media
我念的科系是全球政治經濟(Global Politics and Economics),課程不詳細講了,自己去查因為我懶,全英語授課,上課用英文,外籍老師佔全部老師的五成,上台報告跟作業也是用英文(不然寫中文會有老師看不懂);大三那一年我是以一般生出國的,去了波蘭華沙。通通住學校,宿舍到上課的地方走路只要五分鐘,所以我八點的課我都八點起床(如果我有起床的話哈哈哈哈哈)。
備註:大三出國分成一般生和交換生,最大差異就在一般生出國是付國外學校的學費,交換生出國是付淡江的學費,同時交換生競爭比較激烈,是跟整個淡江大學的人競爭,同時要準備比較多資料跟面試等等。差異大概是這樣。
Tumblr media
Intro給完了進入正題:大學四年給了我什麼。
首先,全英語授課這件事,不一定說進步超多,至少讓我習慣英文上課也習慣用,甚至現在要我回頭用中文去思考學術的東西,我真的是不大有辦法。大三出國在波蘭學會的更不用講,根本可以再寫一篇。
那些老師朋友
在蘭陽老師跟學生的關係真的很好,是真的像朋友,應該只有朋友會拿過期的餅乾請你吃吧,或是嘲諷你吃很多這類的(我沒有在影射)。學習有很多種,希望自己可以做到像他一樣,又或是希望自己不要像他一樣,兩方面都是學習,我真心在這些老師身上學到很多,但實在不好說,全說我大概會被封鎖。那些教室裡學的專業知識、要獨立批判思考、空間要保持整潔不然會有蟑螂(我真的沒有在影射誰)、不一定要時刻溫暖但要當個有溫度的人、將心比心、要最了解自己勝過其他一切、以及生活再苦也有值得你停留的事物。這些落差很大但卻都是在同一群人身上學到的,謝謝,那些像朋友的老師們。
每個過去都是一個點,要靠自己把它連成線
(不是看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四顆連成線,那不一樣)在蘭陽的三年真的很忙,前兩年是社團大四是助理,最有限的就是時間(幹真的超有限),現在回去看之前的行事曆本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過的。時間有限所以考試前才會抓緊時間,用最短的時間內把要考的東西處理完。在社團累得要死,當助理的時候也一樣,學會很多事情(很難用文字講),還有就是知道以後找工作,什麼東西可以接受什麼東西不要。大二學的excel當助理的時候就用到了,研究方法跟spss在研究所就用到了(前幾天隔壁同學問我,unit of analysis是不是一種method我整個問號,但好吧他不像我一樣運氣好)。人生很多事情就這樣,當下只想把那些課本ppt發票燒掉或是把電腦砸了,但其實是一步一步累積,到綻放光芒的那天。大學四年除了念書,能學的還很多。
Tumblr media
世界上有各種聲音,聽到就好
了解你的人不需要你多做解釋,沒有心或者從來就不想了解你的人,你說再多也沒用,因為他就沒有想知道的意思。我大學四年被問了四年的性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大一開始講到大四我真的喜歡男生,但到了大四還是有人在問,撇除那些當趣事講的朋友(我自己也會)和老師,其他最簡單就是這些人不認識妳所以會有這種疑惑,這不是什麼負面評價或是壞事(如果這是造成我單身到現在的原因好我接受這可能是壞事),但同時面對批評也一樣的邏輯。人來人往的校園裡面,多少會有流言蜚語,面對讚美就說謝謝,傳來的負評聽到覺得要改進就改,不需要改的就聽到就好。每個人都會對你有不一樣的想法,真的不用對得起全部人,不要連自己都對不起就好,同理當然就不用期待全部人都對得起你。生活這樣比較簡單啦~~~
Tumblr media
可以的話做彼此生命中的好人
這四年裡認識了很多人,不敢說在這些關係裡扮演的角色多好,但至少我盡力做好能做的。待人要用心,但不抱著任何期待;這大概是我四年來感受最深,也做得最好的事了吧。 可以帶著刺,但善良;在我可及的範圍內,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例如:伍湯恩恩等人的畢業證書),善待身邊的人(哈哈哈好啦沒有太友善我承認),能當別人垃圾桶的時候當一下,不是人人都找的到能信任的對象傾訴的(還是呼籲我的魯蛇朋友,請去談戀愛,不要整天跑來找我!)。我講話超難聽的,所以願意停留的人就是真心的吧我自己覺得,而且我總是相信,說得出口的話,有多難聽都沒有那麼嚴重,真正嚴重無法解決的,是那些說不出口的(例如:大三那年瑞麟你的頭髮真的很醜,這就是一個說得出口所以沒那麼嚴重的例子,但真的醜)。對人要用心,真實的感受面對面,人和人之間的溫度,這是社群媒體做不到的,不要想說靠著社群維繫關係,他是維繫不了真實深刻的情感的(而且社群媒體會騙人)。在這些過程中,也認清現實世界就是這樣,總是有那些只想從你身上得到,但卻不願意付出的人存在。
學會接受
之前聽一個朋友說過,他說好羨慕你喔因為你一直都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這個啊其實沒有哈哈哈哈哈,我到現在還是常常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像是不知道晚餐要吃什麼,或是不確定畢業之後要幹嘛),但至少我學會接受,接受自己很多部分真的不足,不免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例如報告寫不出來我就在回去床上躺一下(確定這樣是對的???)。很多事情你如果沒有真的想做,其實很難完成它;促使你做的理由可以有很多種,而這些理由讓你想去做,寫報告是這樣,生活也是(我不餓我就不會去煮飯啊,我不想洗頭我就不會去洗頭)。再好的人也會有缺點,學會接受自己的好和不好,才有辦法看清楚其他東西。
Tumblr media
過幾年,蘭陽校園的科系要回到淡水校園了,醞釀我大學生活回憶的地方就這樣,要走入歷史了。不知道在淡水會以什麼樣子的形式存在,但大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很捨不得的,感覺所有在這發生過的喜怒哀樂都將一併結束了;不過後來仔細想想這樣也好。那時候常想畢業之後學校會變得怎麼樣,以後的人會好好珍惜它嗎?現在這些也不需要煩惱了; 我很自私地,我們見到它所有的好和所有的不好,現在他要結束了,再也沒有人可以來到這,破壞又或是享受它的美好。最後,也用這篇紀念蘭陽,和我的大學生活。
0 notes
evechenlboro · 5 years
Text
The Rise of Populism in Taiwan: the Han Wave
In 2018 Local election in Taiwan, a dramatic result appeared in Kaoshiung. A city which had been ruled by DPP for 20 years, had been taken over by the opposed party, a KMT new-comer Han, Kuo Yu. After the election, many people claimed that Han won because Taiwanese people are lack of political knowledge, or the spread of fake news had become more serious and ever. These might be one of the reasons, however, the most crucial one is the worldwide populism power.
Populism has risen in recent years, it has affected many western countries and to Taiwan as well. When it came to populism, most it referred to anti-establishment and nativists (Gerbaudo, 2018). Politicians with populists’ attitude are usually saying they are the voice of the ordinary people, criminalising all voices opposed them (Cox, 2018), and rising supporters’ emotion of “the past old time”. Using populists strategy had won many supporters in various countries, such as the success of Donald Trump in the US and 度特地 in Philippine. The rise of populism caused by some reasons, feeling powerless could be one. From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ordinary people in the situation they are facing right now 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Cox, 2018), for example, losing control of border and immigration issues. Coming along with the changes in global power, western countries are no longer dominating the economics nowadays. China and many other Asian countries had caught up and became a lot more powerful (Cox, 2018). Except for the reasons above, there are a lot more, but there’s no doubt about the awareness of populism.
“The fact is that populism is not an ideology, instead it’s a strategy to obtain and retain power,” said Naim (Cox, 2018). The point of this is to manipulate people’s emotion about old tradition and to create the opposition between ordinary people and establishments, this is mainly Han’s campaign style. Furthermore, powerlessness in the situation Taiwan’s facing right now helped it a lot. Unlike the worries western countries had, the thing Taiwan is facing had not changed too much, the Taiwan-China the relation would be the main one. We can tell that from the attributes that most Han’s supporters in 2018 shared. Those who miss the old time of Taiwan or sai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period with high economic growth and high development. More populists strategy are using in Taiwan’s politics, it’s clear when you look at the campaign politicians used for 2020’s national election.
Populism, especially after 2018 Trump’s election, is usually related to fake news or lack of political knowledge but it’s more than that. Populists define themselves as the voice of people, those who do not define as “people” would then be suppressed by the populists (Cox, 2018). Han is running for 2020 presidential election. As the polling result showed, populists president might not happen this soon, however Taiwan as a democratic multicultural country should be aware of it.
 Reference
Cox, M. (2018). Understanding the Global Rise of Populism. Irish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ume 28. Retrieved December 29, 2019, from http://www.lse.ac.uk/ideas/Assets/Documents/updates/LSE-IDEAS-Understanding-Global-Rise-of-Populism.pdf
Plescia, C. & Eberl, J. (2019). Political knowledge and populist attitudes influence voter preferences for government formation. Retrieved December 30, 2019, from Democratic Audit: http://www.democraticaudit.com/2019/03/21/political-knowledge-and-populist-attitudes-influence-voter-preferences-for-government-formation/
The Guardian. (2018). Could populism actually be good for democracy? Retrieved December 30, 2019, from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2018/oct/11/could-populism-actually-be-good-for-democracy
李宗憲. (2019). 台灣大選:總統參選人韓國瑜的支持者是誰. Retrieved Jan 1, 2020,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8542323
Gerbaudo, P. (2018). Social media and populism: an elective affinity. Media Culture & Society. Vol. 40 (5), 745-753.
Postill, J. (2018). Populism and social media: a global perspective. Media Culture & Society. Vol. 40 (5), 754-765.
0 notes
evechenlboro · 5 years
Text
被省略掉的中間
很快速的我要來講我中間的申請過程了,選校選系等等比較細節的部分,不過這部分我覺得很看人,我雙子座是風一般的女子有些過程也是很異於常人的,或是就一個直覺對了就選了,所以以下大家參考參考就好(或是當做一個小故事看一下就好)。
在台灣念還是出國念?出國的話要去哪念?
首先是地點,到底應該在台灣念還是出國。這個部份當時我其實就是一個直覺,覺得說在台灣申請碩士我需要考試,考一些國文文言文之類的(但事實是很多也是用申請跟面是就可以了),我很不想考試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原因我沒有投台灣的,再來就是覺得說台灣關於政治傳播的選擇比較少(這也是直覺,到底要多少直覺),所以主要就先從國外學校開始著手。
有一點是我來到英國念到現在有感的事情,滿慶幸我選擇國外研究所的,原因是先前在台灣念大學的時候,從頭到尾系上都是用英文授課,作業討論也都用英文,現在要我回去用中文講一些學術的東西或是寫學術文章,我覺得我會需要滿多時間適應的。有點難想像,但 事實證明這是真的。(改天再來寫一篇謝謝GPE和蘭陽校園的文章)
當時我做的第一步是先上網查國外學校,且有這個專業的學校大概有哪些。後來發現大部分傳播有名的學校都在英國或美國,再來英國有比較多學校有特定政治傳播相關的科系,最後就以英國的學校為主在繼續查。
不過在決定英國之前,我也因為一些原因卻步了一下,最主要是一年制度的碩士這件事情。雖然說這有很多優點,像是省錢省時等等的,但同時也是把人家兩年學的東西塞到一年裡面,一開始我其實很不願意這樣,感覺一切會很趕我會吸收不來,但後來仔細想想,如果我一年念不完,我就自己把他變兩年啊哈哈哈哈哈(不要跟媽媽說我有這種想法,他會把我殺掉)這樣也沒什麼不好的啦!畢竟我比較看重科系的部分,所以有一部分也還算是硬著頭皮來了哈哈哈。(好啦也有一點直覺)
英國然後呢
先推薦一家代辦公司有友善的顧問姐姐們:UKEAS
決定英國之後,我說實話我一點頭緒也沒有,學校該從何找起,排名科系學校特色等等的,我一概不知道,本來想說只好硬著頭皮上網查資料,但後來因為身邊朋友也有申請國外碩士的人;從朋友那得知他有找代辦公司,他是找一家叫做UKEAS的代辦公司幫忙處理的,所以也推薦我去找他們。我當時的第一個反應是代辦公司應該很貴吧?但從朋友那得知是免費的,我想說這應該只是噱頭,後面應該還會收費吧;當時我朋友跟我說的時候是他已經送出申請也拿到幾家的offer的情況下,他說他都沒有付任何一毛錢給代辦公司,有付錢也都是直接到學校網站上付申請費而已。
當時我算是半信半疑地就跑去UKEAS的辦公室,想說免費的不白不用(又沒時間自己做功課,而且我這麼懶惰),去了之後發現顧問姊姊很友善而且提供給很多關於學校的資料,他也基本上是幫我全部辦到好不收一毛代辦費,幫忙申請簽證那些的也都包含在內,甚至我在英國到現在有問題還是會問他們。
至於錢的部分應該是最有疑慮的,簡單來說,他的模式是這樣,申請英國的部分,他們家有點像是英國學校在台灣的窗口,幫忙各個學校招生,新水資源是跟英國這邊拿,所以才不收學生的錢(我側面了解是這樣啦哈哈哈哈哈)。也不用擔心說它們會不會只推有合作的學校,他們代表的是英國幾乎所有學校,所以這個問題不是說太大(至少我自己感覺是這樣)。細節我就不知道了,大家有需要己去問吼。
Tumblr media
到底從代辦那拿到什麼,又對我有什麼幫助呢
我一開始去問是想說好像找公共關係(Public Relation)的科系會比政治傳播(Political Communication)來的好找,但現場問了之後發現公共關係大部分都會跟廣告或是行銷綁在一起,單獨這一個的系所比較少,而這樣就不是我要找的了。後來才找政治傳播這一塊,而現有英國學校就比較多我想找的單純政治傳播的科系。
其實政治傳播我一開始沒有提到,是顧問提的, 「 喔你知道柯文哲的那個學姊嗎?他就金匠政治傳播畢業的啊 」聽到這我真的是心裡笑了一下,他不說我還真的不知道笑死我。自從那個之後,有人問我政治傳播再幹嘛我就說,柯文哲的那個學姊就是念這個的,直接不解釋(然後大家就會以為我要從政了呢,我書都還沒念完大家就幫我想好出路我也是要昏倒了)
系所大致上確定了,在來就是學校的部分。首先顧問這邊是先找了系所排名給我,他拿了一張政治的跟一張傳播的,叫我交叉比對一下,也畫了幾家世界排名不錯的學校給我。他說他手邊沒有政治傳播,因為這個東西算冷門,在台灣申請的人很少,而且他還找了一下才拿出這兩張哈哈哈哈哈(一般來說他是會給你想念科系的排名啦)
大家應該對於學校本身地點在哪有很大的意見,當時我記得顧問拿了一張英國地圖,上面有大部分學校的位置,他也在上面畫了幾家排名不錯的學校給我,然後他問我:這家也不錯但他就比較北,倫敦的學校的話就這幾家,你有特別想在大城市嗎?大城市的話就這邊幾個;我回答:地點喔我都沒差欸(哈哈哈哈哈有我這麼隨便的嗎笑死),可以不一定要倫敦,因為很貴。超級沒有參考價值的一段,因為我的念大學的時候,學校在宜蘭礁溪的山上,我就想說不是啊在怎麼偏僻也不會有我大學的時候偏僻吧,所以就都沒差啦。
Tumblr media
當時申請我準備的東西有:
個人資料表(CV)
申請動機(SoP)
在校成績單
老師推薦信兩封
IELTS成績單(可以事後補)
東西不算是太繁雜,個人資料表跟申請動機你寫好之後,UKEAS還會找人幫你改(一樣沒收錢),東西準備好給他就好,一切很美好的(而且品質好,不是找人亂改的啊)
再來投的時候,顧問是建議我說申請的時候投個五到七家左右,不要太多因為這樣之後也是要再挑,不如現在就挑好。再來英國研究所採取先投先審(白話:如果你太晚投他名額滿了,你再好也沒有用),他建議我說我再聖誕節前就把東西送出去還算安全(那時候大概是十月初)。政治傳播這個東西算熱門的嗎?我問,「很冷門啊,你沒看我剛剛找那個排名找很久,所以你應該不用怕名額滿了,聖誕節前投都很安全」(笑死要這麼誠實嗎),這樣我就放心了呢。
再來就是比較一下各個學校和科系課程,這一部分就是自己要好好看的時候了,各個學校風格跟系所都會有些許差異(雅斯成績要求也會有差喔)。最後擬出名單,把東西準備好,就送出資料,就等待回復囉!
Tumblr media
投完拿到offer這段時間我幹嘛去了
在等offer的期間我去考了IELTS。現在想起來也很奇葩,我居然趕在一個月內準備然就去考,真的很不怕浪費錢欸(這也不要跟我媽說)。這是我第二次考(大二考過一次),相對重拾也不會到太困難,痛苦程度沒有減少啦哈哈哈,一樣沒有補習自己寫參考書模擬考題,跟看一些網路上面的教學跟準備方法,跟第一次沒有差太多(細節不贅述了,會這麼趕其實也是因為大四很忙呵呵)。
雅斯成績出來是有達到大部分學校需要的標準(從我拿到offer的幾家看),但有兩家沒有到。後來篩選之後,我剩下一個在倫敦的金匠Goldsmith和Loughborough兩家再選,而金匠就是其中我IELTS沒到標準的其中一個。我認真想了一下,也問過顧問跟學校老師,我就選了後者;選擇前者成本會增加很多(還要重考雅斯或是去上pre-session),反正對我來說兩家的傳播科系都一樣好,那就選個成本低的囉~(又是一個異於常人的選擇方式呢)
接下來就是申請簽證,學校宿舍和買機票,以及接機的事項囉!這些UKEAS都會幫忙處理,我實在是大大感謝它們家的顧問,畢竟真的是幫了我很多(過程中我是個廢人呢哈哈哈哈哈);有需要的可以上網查一下他們家,然後我印象中它們除了英國之外,還有辦其他國家的學校申請,這部分就大家自己搜尋啦!
最後結語
首先這不是UKEAS的業配,只是因為我覺得申請過程中自己的角色很重要,同時代辦的角色也是,所以不可能不提到他們呀。
我知道說這篇對大家實際的幫助真的不大,因為我這個人就是很喜歡靠直覺做事情,但同時又覺得自己很幸運吧!這麼直覺做事的人,還可以挑到這家挺好的學校(我來之前真的是不知道Loughborough University在英國的知名度),甚至不知道說他上課實務跟理論並重這件事情(到底有沒有再查資料啦)。好孩子真的不要學啊!好好查資料比較好,但說真的 資料查得差不多就好 ,不要想太多,人生有時候需要一點衝動啊,記得相信自己,跟愛己所擇,擇己所愛就好。
0 notes
evechenlboro · 5 years
Text
決定念碩士的前因與後果
因為種種原因,接觸到了一些想唸碩士的人,剛好也回想到當初是決定要來英國之前的一些過程,所以第三篇就這樣出爐了!!!也順便讓那些,在茫茫社會裡摸不著邊際的人欣慰一點,也慢慢找到你想找的東西。
前因的部分
先說我是如何決定選擇繼續"念碩士"而不是"先去工作"這件事情。
大四回到蘭陽之後,同時上課跟處理助理工作其實沒有太多時間去做別的事情,所以我也算是匆匆忙忙決定了這件事情。雖然說很趕,但我自己是覺得我已經思考過各個層面,所以不會說是草率的就這樣決定了啦。
Tumblr media
(放這張圖就想表示說,我對我決定念碩士這件事沒有後悔,也不會後悔)
念碩士這件事其實不在我人生規畫裡面,因為我沒在規劃人生的哈哈哈哈(講幹話);而整件事情的開始當然就回到大四生最不喜歡的問題之一:你畢業後要幹嘛?當時我從這個問題開始去思考畢業後要做什麼工作,想來想去覺得自己可能可以往傳播媒體類的工作著手,至於為什麼就很無聊因為我從小很愛看完全娛樂(哈哈哈哈哈我的意思是說我個人喜好取向,所以可能會想往這一塊走)。
好既然是這樣,下一步我就開始思考說,那我現在應該是直接開始找工作,還是繼續讀研究所。剛開始我是以找工作的方面著手(一開始真的沒想再念書),但後來仔細想想,如果這個領域跟我想像的不一樣怎麼辦?又或者是說,我對這一塊的專業知識還不夠,直接去工作好像對我自己會是對未來主管都不是太好,基於以上兩種主要原因(還有很多其他,像是想繼續當米蟲哈哈哈),才決定要念碩士也才踏上了這一條不歸路。
既然決定要念碩士了,那我又是如何決定要念這個系所的呢
我現在念的東西,簡單來說叫做政治傳播(全名超長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至於是怎麼決定的,其實也滿好笑的,也有點誤打誤撞吧!我一開始上網查國外的傳播碩士,本來以為大眾傳播是最主要,但一查才知道說大眾傳播領域的碩士其實有很多種,分法也滿詳細。公共關係和傳播是我一剛開始查用的關鍵字。查一查才發現說,欸有個東西叫做政治傳播,剛好也算是我孰悉的領域(大學念全球政治經濟),最終就往這個方向去查了。後來找了代辦公司,也開始了申請程序,最後也申請上了。(中間過程之後再寫一個)
後果
我實在不敢相信我這輩子會說出這句話:唸書唸的好快樂喔!
荒謬吧,我也這麼覺得。每天過的生活乏味不堪,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圖書館,重複被死線追著跑,天天寫報告寫到頭很痛,每天好累但還是開心的過這些日子。以前大學的時候,我喜歡我的系所學校跟一部分課程,但我不會用快樂形容讀書這件事,因為大學的時候有太多讀書以外的事情要做,在做這些事個過程中所經歷和獲得的,那是我覺得大學帶給我最大的收穫。然而碩士生生活,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念書,也都必須念書,如果今天你不是在一個完全自願的情況下來念這個系所或是碩士學位,那我會說你會很痛苦,也很不高興。你得夠喜歡你念的東西,足夠的熱情才足夠支撐你做這些累死人的事情(這些報告實在是不是開玩笑的)。
在來是這間學校跟老師的教學方式。可能跟科系很有關,同時社群媒體這塊又是很活很新的的東西,每門課老師給學生很大的空間發揮,報告作業能做的範圍都很廣,甚至說reading list也給的很豐富。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頭很痛,老師都沒上什麼課就要我丟東西出來這樣很累,不過我就很不愛人家管我管東管西的,所以這種模式我很~喜~歡~(至於我是怎麼樣來到這的,也是誤打誤撞的幸運啦,下次再詳細說)。
Tumblr media
總之呢,不是大家都要念研究所(甚至大學也是)如果這些地方有你想要的東西,就去吧!沒有的話也沒關係,去那些有你要東西的地方吧!(前幾天在臉書上看到的一篇裡面的其中一句話,偷來用一下送給在茫茫旅途中摸不著邊際的諸位)
至於畢業之後是不是會真的往傳播媒體的方向去找工作,在台灣還是在英國,一切很難說,我都還不知道呢哈哈哈哈哈,等我先把論文寫完畢業再說(這個很實在,我能不能準時畢業都還不知道呢呵呵) 。但我很確定沒有要念PhD(我爸最愛講這個,誰再問我這個問題我就揍他,沒有要念PhD!!!!!)
0 notes
evechenlboro · 5 years
Text
2014 Sunflower Movement and the Rise of New Media i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aiwan
Tumblr media
(photo taken at the protesting actions during the sunflower movement, from Twitter account @4amtw)
Many people claim that the young generation is blamed for turning political engagement into slacktivism (Penney, 2017). Slacktivism refers to laziness, a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people would call the younger generation. Many digital media-based political actions are low-cost. Those who engaged in are doing this for self-satisfaction, also it might replace the more intense political activities in the future (Morozov, 2009), this had become a concern for many experts. The online political engagement had brought up some practical actions in reality as well, as we can see from the 2014 Sunflower Movement as an example.
The Sunflower Movement was a social movement formed by students in Taiwan in 2014. This protest was based on the ruling party KMT, pro-China party, and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Cross-Strait Services Trade Agreement (CSSTA), they were going to sign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ioe, 2017). On March 17th, KMT as the majority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parliament), was trying to pass CSSTA immediately without going through the legal process. At the night of March 18th, a group of students broke into the Legislative Yuan and occupied it for 24 days. Some said this is an anti-free trade movement, moreover, it is held because of the rise of Taiwanese identity from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nd the unsatisfaction on KMT administration’s pro-China policies.
During the time of this process, students had used various form of new media to spread out the information. They used the internet to gather people together for the occupation to the legislative yuan.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universities, different professions built up a website, live broadcasting, news articles, photos, key-points’ posts and many other materials, they even translate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movement into various languages. The website they created called Democracy at 4 a.m., was also helpful for international media to understand what they are doing in the protests. Because traditional media was mostly controlled by those who would get benefit if the CSSTA passed (Hioe, 2017), protestors need to find a way to send messages to publics, or they will only receive what those enterprisers want them to. New media became one of their strong weapons against the government, and to raise awareness from the public.
Tumblr media
(students made this photo for people to use on their Facebook cover photo and for foreigners to understand what is this protest about, photo from SET.com)
The concern of slacktivism didn’t show much in this case. There were even more people came to join the protest after the students in legislative yuan send out the messages. Taiwan had more than 65%of people were using Facebook at that time (Hioe, 2017), students effectively used Facebook, Twitter and other new media to organize and to send information. It was widely reported by international media, such a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Guardians, Washington Posts and more others, more other countries knew Taiwan’s situation through these sources. This movement was important to Taiwan, but also many other places, like Hong Kong’s Umbrella Movement. It was the first movement in Taiwan mobilized people via the internet, it was not perfect but definitely had influenced to Taiwanese politics in the future. Political engagement on the internet might be brought up some threats, but more advantages came along as well.
References
Hioe, B. 2017. Social Attitudes Towards Young People and The Sunflower Movement.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19, from Daybreak Project: https://daybreak.newbloommag.net/2017/07/25/young-people-social-attitudes/
Hioe, B. 2017. Attempts To Sabotage The Movement?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19, from Daybreak Project: https://daybreak.newbloommag.net/2017/07/19/sabotage-attempts/
Hioe, B. 2017. Social Media And The Sunflower Movement.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19, from Daybreak Project: https://daybreak.newbloommag.net/2017/06/17/social-media/
Hioe, B. 2017. Was Sunflower Movement an Anti-Free Trade Movement? Retrieved November 30, 2019, from Daybreak Project: https://daybreak.newbloommag.net/2017/06/17/sunflower-free-trade/
Hioe, B. 2017. An Introduction to Sunflower Movement. Retrieved November 30, 2019, from Daybreak Project: https://daybreak.newbloommag.net/2017/07/22/what-was-the-sunflower-movement/
Democracy at 4am.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19, from http://4am.tw/who-we-are/
Penney, J. 2017. The Citizen Marketer Approach to Political Action. In: Penney J. (ed.), The Citizen Marketer: Promoting Political Opinion in the Social Media Age. (pp. 1-38). US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orozov, E. (2009). Foreign Policy: Brave New World of Slacktivism. Retrieved November 24, 2019, from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04302141
Halupka, M. (2018). The legitimisation of clicktivism, 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53:1, 130-141, Retrieved November 24, 2019, from: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0361146.2017.1416586
政治中心. 2014. 服貿懶人包/台灣發生什麼事?3分鐘讓外國人看懂. Retrieved November 30, 2019, from SET.com: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7653
Twitter account @4amtw
0 notes
evechenlboro · 5 years
Text
論上課的重要性
我是一個極度不愛上課的人。如何證明我有多不愛上課呢,先分享一個小故事。我剛入學的時候認識了一個人,姑且稱呼他為暴走族好了(因為他騎車如風一般),我會跟他變熟,主要原因是因為我都不去上課,然後他每次都要負責在要點名的時候幫我輸學號,或是打電話叫我起床去點名,以及跟我說上課老師交代的作業跟報告。後來我越來越荒謬,連點名都不點了,直接請假請到極限(缺課超過一定時數會被取消考試資格),就這樣過了兩年(大三出國回來後大四有好一點點)。我記得有一次,��跟暴走族同一堂課,老師不點名的一堂課,他幾乎每次都去上課,然後我期中考前有一半的課都沒到,後來我們期中考分數差不多,我只記得成績出來的時候他超傻眼的哈哈哈哈哈哈(題外話:後來大四他也越來越不愛上課了呢)。還有幾個例子,像是我另外一個朋友阿雞,認識我之前成績是班上前五名,認識我之後直接跌出十幾名(壞朋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這些例子只是眾多裡面的其中,我大學時期翹的課可多了呢(老師對不起),但先不要覺得我很荒謬或是很靠杯,翹課翹一堆還有辦法過,好好看完啊~~
這個故事應該足夠證明我有多愛翹課了吧(老師對不起,這篇文章我不知道要講幾次)。再來就是探討我為什麼要翹課跟我不上課到底課怎麼過的(先說我每一堂課會過都是用正當方式啊,如果有去拜託我的成績單大概不會那麼一般哈哈哈哈哈)。
Tumblr media
為什麼翹課
我翹課的原因千奇百怪,睡過頭啦,前一天玩社團熬夜到天亮,因為要處理社團的事情所以沒去上課啦,等等的諸如此類。有時候翹課是因為我覺得這堂課我去上對我的生命沒有幫助,對我過也沒有幫助,所以我不去;又有些時候,我是真的很累,社團的事情或是當助理忙太晚(你不會想知道有多晚的),或是玩太晚(哈哈哈哈這不好詳細敘述),去了教室也是在放空,根本沒在聽(這種情況最常發生)。 我有一百萬種翹課的理由,也是真的沒有人可以強迫我離開我的床(哈哈哈哈哈到底我有多不愛上課啦)。
以上,不管是真的有事,還是自我選擇,因為任何原因不去上課都不對也不好,我也是所謂好學生反指標之一。
怎麼pass這些課的
到底是怎麼過的呢,不去聽課我當然就只能自己想辦法啊,自己拿書念自己找同學救我。我個人不是個程度很好的學生,再加上不愛上課,所以我只能花個兩三倍的時間再自己想辦法讀,每次大考之前我都覺得我用了個極爛的方法念書。大學老師上課不可能把教科書裡的每一個細節說清楚,那麼厚一本最好全部講的完,所以上課內容可能只有教科書的六七成;考試是考上課教的嘛,所以要讀的明明只有那六成,但我不知道是哪六成所以我需要看著課本讀到九成,而且還要精通,因為我不知道我漏掉的是不是會考的那六成。(偶而靠自己的一套猜題技巧,但這超投機取巧,所以不多說。哈哈哈哈哈好煩開口了還不說)所以常常會看到我的限時動態在大考前幾週,在發什麼看日出啦,徹夜讀書這種的文,因為我真的唸書唸到快往生要換肝;超級累投資報酬率極差的讀書方法。
Tumblr media
往下看完啦拜託
我承認是真的很鬧,完全好學生反指標,但還是請看完啦(完全無理取鬧)。我常常在想,我的大學教授大概很多時候很想給我一拳,沒辦法當我因為我考試分數不低,但都不去上課,自己讀不懂還硬著頭皮去問(笑死),所以這樣的情緒加起來只能給我一拳(但實際沒發生過啦),大概就是讓人又愛又恨吧(自己幫老師亂發言哈哈哈哈)。
大學得時候我聽過一些朋友同學的comment,像是說我程度很好很聰明,這真的是很難回答,我如果真的程度好我就不會唸到天亮,如果夠聰明我就會選擇去上課了。說我很愛念書,我前面講成這樣,這句話收回去吧哈哈哈哈哈。以前會聽到有人跟我說哇你到底怎麼考這麼高分的,我才想問你天天坐在教室上課,也有一堆閒時間,你是怎麼考這個鳥分數的啦(這帶私人情緒了)。真的謝謝一路以來大家的讚美,但我每次聽到都很尷尬的原因,實在都是因為這些跟事實不符啦!不是在謙虛!(我覺得最有力的證明,就是你們自己去問我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教授哈哈哈哈哈)
Tumblr media
*以下先假設為:不論教的好壞,授課老師做了該做的事情,上課有再教書,咬字正常,評分標準正常且透明化。這邊就先不討論那些整天不上課,考卷出的跟上課內容一點關係也沒有,或是那些自己不教書,最後隨隨便便把學生當了,也說不出原因的老師了(這句話也有超強的私人情緒)。
其實整篇文章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說,你念書或是說學習這件事情,跟台上的老師沒有太直接的關係。我覺得,老師這個角色是學習的引言人,他上的不好可能失去你對某個科目的興趣,教的好則反之;可能可以為妳做到加成的作用,也可能替你的學習打折扣,但兩者都不是你的全部;每個人念書的步調不一樣,有的人上課就可以聽懂全部,有的人需要課後再自己加強,有些人適合看影片,不管哪一種都沒有比較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不管你今天是出於什麼原因,真的有興趣或是只是想要學分,學習為的都是你自己啊,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而已(像是我選擇不去上課,我就要有被扣分的打算)。
如同上述所說的沒有人可以阻止我翹課,同理,沒人可以強迫我不去上課。
最後,聽過來人一句,不要瘋狂翹課還想all pass,代價真的不小。(史上最沒說服力的結語)
0 notes
evechenlboro · 5 years
Text
Social Media and the Spread of “Fake News”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people’s everyday life. It gets easier for people to have smartphones and getting on social media or instant-message apps (WhatsApp, Messenger etc). As you can see from the graph below, there are more than 2.6 billion social network users in 2019 and will go over 3 billion in 2021. Hence, people’s behaviour and what they consume on social media become an issue for us, especially the rising awareness of disinformation, or called “fake news”.
Tumblr media
People in our generation get most of their news or information from Facebook and Google. 
From Toff and Nielsen’s research (2018), they looked on news avoiders’ (people who considered themselves as rarely engaged in the news ) behaviour and what does that mean to them. After the interview, three folk theories were applied to the result, “news finds me”, “the information is out there” and “I don’t know what to believe” (Toff, B., & Nielsen, R. K., 2018). From some of the interviewees, they said they don’t need to go find news because the “big issues” will be shared by their friends on Facebook, and for some they mentioned I’ll be able to find the information I need via search engine like Google, which they don’t need to ask someone or television news only for a specific issue. People tended to be more interested in what's happening recently will share things, and those who are not can get information from these forwarded posts. This research showed most messages people got are from these platforms, in other words, we had can be manipulated through these networks in some ways. We are not the one who decides what we are going to get, social platforms and algorithm are the ones who did the job.
Lost trust in news leads to ignorances
Be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the problem between social media and problematic news sharing had raise awareness. Most people share things online are tended to inform others and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on specific issues. However, the problem is that readers and the person who shared it didn’t know whether the message is true or not, even they found out it is false they seldom corrected it (Chadwick, A., & Vaccari, C., 2019). The reason why someone is using clickbait or creating disinformed content is that it’s easier to get people’s attention when things are exaggerated, then they can use this to make benefits (clickbait to attract advertisers etc). Further, publics start to think they don’t know what to believe so they choose to ignore everything happened around them.
Ignorance is the most problematic thing. Assuming publics start not engaging in politics, minorities who engage are mostly extremists and activists. They speak out, vote, then change the country. At the time you realize the surroundings had been changed, it’s too late for you to do anything in stopping this. The price of the cause of disinformation is too high, that none of us is willing to pay. We all need to try to become more knowledgeable and critical thinkers, and most importantly work hard for the value you believe in.
 References
Chadwick, A., & Vaccari, C. (2019). News sharing on UK social media: Misinformation, disinformation, and correction. Retrieved November5, 2019, from Online Civic Culture Centr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https://www.lboro.ac.uk/research/online-civic-culturecentre/news-events/articles/o3c-1-survey-report-news-sharing-misinformation/
Toff, B., & Nielsen, R. K. (2018). “I just Google it”: Folk theories of distributed discovery.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8(3), 636-657.
eMarketer. (May 28, 2018). Number of social network users worldwide from 2010 to 2021 (in billions) [Graph]. In Statista. Retrieved November 06, 2019, from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78414/number-of-worldwide-social-network-users/
2 notes · View notes
evechenlboro · 5 years
Text
2014 Ko, Wen-je: Taipei Mayor Election Campaign
Social media is widely used on a political campaign in recent year. People tend to talk more about politics on social media because they can interact with others without having deep connections. It is easier to form up ideas and make it widely spread, also it leads to the problem of mis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 (Chadwick, A. & Vaccari, C., 2019). This also clarified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in some ways, that these platforms quickly pass messages and bring people more opportunities in knowing the issue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using social media in absorbing messages, politicians and parties are not able to ignore it, hence they begin their campaign on social media.
One of the examples of the campaign on social media was the 2014 Taipei Mayor election in Taiwan. As the result showed, a former-doctor with no political background, Wen-je Ko, won the election became the mayor of Taipei. It wa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aiwan’s history. Taiwan is a presidential system country with two main parties, Kuomintang (KMT) and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It is less likely to an independent candidate to be elected in Taipei, and it was more likely to be elected from KMT as the result shown in previous elections. Without finance support in parties, Ko widely used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platforms in the campaign. Most importantly, he and his team captured people’s habit and behaviour on a social platform to make it efficient and turned the high supports on online poll into real votes.
Some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information on social media are a large amount, fast spread, and permitting self-paced expression (Shah, D. V., 2016). Information on social platforms is not easy to get people’s attention, hence parties and candidates changed their way of doing it. Unlike the traditional campaign, political parties and candidates are more likely to make their posts, less detailed and provide points for people to remember, to fit into these features. Ko’s team did a great job on it.
First, Ko’s team formed up the image of him, to enhance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Ko. They put some invisible tags on Ko, for example, “independent candidate”, “no strong political family background”, “bringing in the new political culture” (as it can see in the photos below), to emphasi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im and the usual politicians. This gets people’s attention, especially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ho are mostly tired of choosing between the two main parties.
Tumblr media
(”Democracy is not only about the election result, but more importantly the process”)
Secondly, his official webpage had fit into these features as well. Ko did not have any financial support from other organizations or parties, so he used this website to accept donations. It did not goes well in the beginning but gets better after some changes. In Taiwan, because of the law, people need to provide sufficient personal information while donating to political candidates, or the donation will not be accepted. The website was first designed to collect as much information as possible, however, filling in the complicated form lower down the willingness for people to donate (張育寧, 2014). Most people clicked into the official webpage via Ko’s Facebook page, in other words, these people are more used to be exposed under the atmosphere of social media. They are less likely to read a large number of messages at once. Later, Ko’s team found that as it regulated in the law, depending on the quantity you donate,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provide is different. They make the donation process as simple as possible, then the outcome of the donation gets better (張育寧, 2014).
It is not a new thing for using the internet or social media as the main tool in the campaign in Taiwan, but Ko can be said as the first person who made the most use of it. Internet and social platforms can be the main elements that brought Ko to winning in 2014, but some atmosphere in the society and the attention of politics raised by some social movements, like the Sun Flower Movement. Younger generations are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politics, hence campaign on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had become more crucial in recent Taiwan.
 References
Shah, D. V. (2016). Conversation is the soul of democracy: Expression effects, communication mediation, and digital media. 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1(1), 12-18.
Chadwick, A., & Vaccari, C. (2019). News sharing on UK social media: Misinformation, disinformation, and correction. Retrieved November5, 2019, from Online Civic Culture Centr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https://www.lboro.ac.uk/research/online-civic-culturecentre/news-events/articles/o3c-1-survey-report-news-sharing-misinformation/
Official results of 2014 Taiwan’s local election. Retrieved November 3, 2019, from Central Election Commission: https://www.cec.gov.tw/english
(2014). 5 things to know about new Taipei mayor Ko Wen-je. Retrieved November 3, 2019, from The Straits Times: https://www.straitstimes.com/asia/east-asia/5-things-to-know-about-new-taipei-mayor-ko-wen-je
Yeh, R. (2014). Why the KMT Failed in Taiwan’s Local Elections. Retrieved November 3, 2019, from The Diplomats: https://thediplomat.com/2014/12/why-the-kmt-failed-in-taiwans-local-elections-2/
張育寧. (2014). 柯文哲網路競選策略大揭密:官網流程改版,成功募 3,000 萬競選經費. Retrieved November 3, 2019, from BuzzOrange 橘報: https://buzzorange.com/2014/12/25/kps-internet-election-strategies-1/
吳燕玲. (2014). 觀察: 柯文哲如何能從素人變柯神. Retrieved November 3, 2019, from BBC 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4/11/141127_ana_taiwan_election_ke
財訊. (2014). 柯文哲:我自己非常知道,最大缺點,就是作為一個神的危險. Retrieved November 3, 2019, from BuzzOrange 橘報: https://buzzorange.com/2014/12/10/third-super-star-politician/
Photo from Official Facebook Page of 柯文哲
1 note · View note
evechenlboro · 5 years
Text
我的研究生生活
嗨我又來了
這次要分享的是我的研究所生活和課���的部分;先說真的很枯燥沒有太多糜爛的部分,可能要讓大家失望了哈哈哈哈哈。
 前情提要一下
我現在人在英國的Loughborough University念碩士,課程名稱叫做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我讀的是授課型的碩士(台灣大部分人所說的碩士學位就是這個,其他還有幾種這邊就不贅述了),英國碩士學程是十二個月,跟別的地方兩年的一樣也是要寫論文的。也因為念的系所的關係,他是新的,我們班只有十一個人(我是唯一一個國際學生哈哈哈哈哈);我有一些和傳播媒體學院其他系一起的課,人就比較多(大概七十),也有比較多亞洲人跟國際生。
Loughborough這個地方,是一個鄉下,從倫敦坐火車來大約1.5小時左右。市區大概十五到二十分鐘可以走完,公車班次不多,但因為地方小所以走路就可以到你要到的地方,到附近的大城市Nottingham或Leicester有火車或coach可以搭。小地方但該有的都有,不過當然就沒有大城市繁華的感覺啦(市區賣最貴的東西是潘朵拉跟施華洛世奇,給大家參考一下)
*以下的內容都是以上述背景為前提提供給大家參考的喔,當然每個地方的狀況不一樣,就請自己斟酌了
Tumblr media
切入主題:研究生的孤獨感
念研究所之前在蘭陽(我對我讀的大學的簡稱,想知道我再寫一篇)的時候,想必大部分人是很難感受到孤獨感這件事,尤其我又認識一些奇怪的人跟廢物(對我在說你喔!可以對號入座的人很多啦哈哈哈哈哈),但我在這研究所的生活真的是如此。先說,這當然跟個人選擇和學校地點有關!我選擇過這樣的生活,不刻意去social交朋友,而是做點別的事情(原因的話有人想知道再說蛤)。每天上課下課,自己去圖書館找書,自己回家買菜,自己吃飯配youtube,偶而跟朋友吃飯,萬聖節扮成庫伊拉去喝點酒等等的;可能你覺得我很怪,但這真的是我的日常,也樂在其中啦(我認真)。
 課業壓力很重嗎?
研究所跟大學不一樣。說句白話文:你躲不過念書這件事,也躲不過研究方法。
我這學期的課包含以下: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Key Debates in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Understanding Modern Media
Marketing Politics
Researching Communication 1: Media Users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類似質化研究方法)
Dissertation in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這堂比較特別一點,目前還沒有開始寫論文,這個是在講解一些學術英文和寫學術文章需要的一些注意事項)
總共六門課,一堂課兩小時,有些是兩週上一次,有些除了正課之外還會有workshop。姑且算我五天上十二小時的課好了,聽起來可能滿爽的,但不滿你說重點真的不是課程時數,也不是你花多久時間坐在教室裡聽課(這件事我從大學就很確定)。我常翹課(老師對不起)
研究所的課程設計主要是給你多一點自由的時間,去做研究或是唸書,所以這每一堂課都有課前的reading list,就是你需要先預習的文章跟書(數量不一定),讀了好銜接老師要上的課程以及課堂討論。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喔這種事情我大學也有啊但我不看還不是一樣可以去上課,也吸收得很好啊;對我同意有的人可以這樣,但我不行,同時大部分研究所的課會比大學的難度更加深,所以有些課我不看書我去上課我真的會完全聽不懂(也有稍微簡單的)。哈哈哈哈我當然也是會有懶得念書的時候啦,大學的時候很常(老師對不起),現在也會啦,但就得自己想辦法囉(自己的選擇自己負責啊,又沒人逼你不念書)。
上課方式大同小異,老師上課你聽&寫筆記,Seminar形式的課老師會希望大家問問題,或是他會丟東西下來讓大家討論(上次跟我討論的那個小哥長很帥)。研究方法那堂課除了正課一小時外,每週還有兩小時的workshop,算是實作跟更詳細的講解正課提到的東西。
再來大家最想知道的作業和考試的部分!我的系沒有考試,我聽到的時候滿高興的,因為我很不喜歡考試,平時沒有作業,以上感覺很開心的,真的不是一件多爽的事哈哈哈哈哈。都只有一個學期一個的大型報告,以下是我的報告們:
五篇部落格  各500字
小組報告20分鐘(我這組主題是自己選的:社群媒體對台灣2018選舉的影響)
3000字essay
比較過去和現在英國美國競選活動之差異 各1500字
質化研究報告1500字(真的要去訪問人跟分析)
量化研究報告1500字(也是真的要做)
字數不包含references;要有引用根據喔,不能自己亂寫啊(言下之意就是要你讀書跟幾篇文章才有辦法寫),以上都是要真的以學術形式寫的啊,截止日期大多都是一月中。沒了,我的作業就這樣。
(me when I notice there’s a pile of assignments and reading lists waiting for me)
Tumblr media
結語
首先,希望這篇不會嚇到想念研究所的人(幹你已經嚇到了)。課業重不重跟上課方式,當然會因為國家學校老師而有不一樣,以上是我的個人經驗跟到目前為止的感想。我是一個很愛念書的人嗎?我很確定我不是;嚮往出國生活?還好,大三已經待過了;那我到底為什麼要來?因為這真的是我想做的事。這些作業和生活方式,是我來之前有想像到的,也因為都知道了還堅持要來,更不會後悔。
在這邊建議想唸碩士或是想出國體驗人生的人,先想清楚你要的是什麼,找資料知道你要做的這件事情是怎麼回事之後,再去做。然後無論如何,沒有人能阻止你更沒有人可以幫你,對你自己的每個決定負責,不後悔就好。
再來,如果你決定要念碩士了,然後你現在大四剛好有堂課叫研究方法(如果老師剛好跟我是同一個),請好好學好好上課好好寫作業,對你研究所很有幫助(不開玩笑)。
謝謝大家看完。我過得好好的不擔心,吃飽睡好的。
另外,大家不要再追問我的感情狀況了啦,我沒再搭訕人也沒人再搭訕我,我很魯,我上面有這麼多東西要寫,哪有時間交男朋友。除此之外讀完這篇應該也看到很多我交不到男朋友的原因了吧,放過我吧哈哈哈哈哈
0 notes
evechenlboro · 5 years
Text
關於返校:被你我遺忘的故事
以下無雷,可以讀不擔心
出國前看了返校,一直想找個時間寫一下心得,趁剛好今天然後還沒忘記前,有時間就來寫個。(也順便試用一下tumblr,上課老師要我們寫東西在這,有夠酷)
我不是一個常看恐怖片的人,對這種驚悚片沒有別的比較標準,同時也是個滿膽小的人(我臭俗辣),所以當時看到返校的預告片我真的嚇得半死,也猶豫了一陣子思考到底要不要去看,畢竟我真的害怕,怕那些故意要嚇人和被嚇到的感覺。
直到我看到一個youtube上超粒方的影片,他認為返校已經不是一部驚悚片或是恐怖片可以說明,而是一部屬於台灣人的片,不論是任何年紀背景的台灣人,都應該看的一部片。聽到這裡,我一個念政治經濟的少女(目前還可以稱為少女),不去看我實在是對不起梁家恩(他是我大學教授);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影片裡他說其實沒有想像中恐怖啦啊哈哈哈哈(超怕)。
Tumblr media
電影播完,我的感想是:好看,很推薦大家去看。
以下給還在猶豫要不要去看的朋友:
恐怖程度真的還好,電影一開始有點恐怖,但到後面就還好。真的會怕的建議約朋友一起去看,然後建議不要大半夜去看就部會那麼恐怖。
我自己喜歡她的美術設計,特效不錯,但我不是專業所以這一點看看就好
我沒玩過遊戲,但據說沒有到真實還原遊戲,所以抱持著這個心態的人,可能會失望
不是紀錄片,他沒有特意強調過去年代的歷史事實
是不是很政治?哈哈哈哈哈哈哈這個問題我很難回答你,生活即政治,政治即生活;這題的答案姑且就說:對有政治,但這也是一部關於人和人之間的電影。(抱歉給了個標準政經系的回答)
 以下是我的心得(想看可以看一下,但看了對你的生命有沒有幫助我就不知道了)
恐怖片之所以恐怖是因為他把人類心中對某樣東西的恐懼引發了,而返校裡面,他所敘述的那個時代正是我們現在的人,所還怕且不敢回想的。他是一部恐怖片,之所以恐怖,是因為他陳述的人事物是真實存在且依然在發生的。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大家都知道人生而自由平等,但在這個年代還有多少人記得自由的可貴?言論自由是怎麼來的,不就是幾條命嗎,有什麼值得一直重複拿出來談的;如果你現在有這種想法,何不換個角度想,若沒有現在的言論自由,你可能連說這句話的權利也沒有。
為什麼民主自由重要呢?想像如果今天沒有自由,不是想說什麼想寫什麼就可以寫的話,可能很多你喜歡的音樂會消失,喜歡的國外電影和藝人也會慢慢見不到;可能你會想:我喜歡的藝人歌手也沒特別跟政治沾上邊阿,這樣就不會被消失了啊這樣自不自由就跟我沒關了,或許吧!但誰知道呢,沒有了民主法治"有沒有跟政治沾上邊"這件事,就不是你我說了算的啦。更不用說電影裡強調的,人和人之間的不信任感及恐懼。
人該是生而自由且平等的,我們該有選擇的權利,選擇你所相信的價值,且為你所相信的價值而努力。
最後套一句之前在景美人權博物館聽演講所聽到的一句話作為整篇的結尾,也是這部電影裡面很大的一個主軸
"威權引發且擴大了人性之中的惡,使社會變的功利;而民主激發了人內心的善,讓社會充滿溫暖。"
 致自由,我們都要加油,為相信的價值努力。
願你我都能平凡而自由的活著。
3 notes · View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