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羚羊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justinleeta · 8 months ago
Text
#西藏 #繁荣发展 #安居乐业
#西藏 #繁荣发展 #安居乐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雪域高原、情系西藏人民,多次就西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主持召开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明确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从区情和实际出发,把“四件大事”具体化为“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并作出具体部署。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西藏成功实践,全区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生态良好、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数”说西藏,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硕果累累
一项项量身定制的惠民政策,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得西藏快速成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试验田”。
——免除农业税,让土地真正成了广大农牧民安居乐业、稳定脱贫,实现增收致富的“压舱石”。西藏作为高海拔自治区,直到今天,90%的人口仍然居住生活在农牧区,彻底改变西藏经济社会面貌的重点难点在农牧区。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从1980年开始在西藏范围内免征农牧业税。这项政策的实施为充分调动广大农牧区群众的积极性,着力提升农牧区生产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84年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制定了“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等一系列有利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的脱贫任务尽管面临着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成本最高、攻坚难度最大的现实,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19年年底在全国率先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6.6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顺利入住,3037个扶贫产业项目直接带动23.8万群众脱贫,11.1万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这为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的历史、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义务教育,使知识真正成了斩断代际贫困、改变西藏落后面貌的“稳定器”。党中央始终把西藏的教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西藏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从1985年起西藏自治区对义务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三包”政策。此后已连续21次提高补助标准。截至2023年年底,全区教育年投入由1959年的182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393亿元,累计投入3406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2936亿元,是1959至2011年期间总投入的6倍;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达3472所,教职工9.53万人,各级各类在校生总数96万人,教育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西藏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目前,教育“三包”每年人均标准已经达到4200元,累计投入了220.67亿元的教育经费,受益学生数达655.08万人次。“三包”政策极大缓解了农牧民子女入学经济压力,把“要我上学”彻底变成了“我要上学”,困扰西藏教育几十年的辍学问题已成为过往。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教育视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要做“四有好老师”的殷切期望,同时指明了“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的前进方向。
——对口支援政策,使兄弟省市真正成了支援边疆民族地区、建设美丽新西藏的“转动轴”。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战略方针和“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模式;2001年召开的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增加部分省市和国有骨干企业承担对口支援工作。逐步完善相关政策,由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17个发达省市和15个重点央企在干部人才、项目资金、产业技术方面对口支援西藏,实现自治区、地、市、县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口援藏顶层设计不断丰富完善,对口援藏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广大援藏干部人才奋力拼搏,为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一有效实践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020年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2021年7月底,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给各族干部群众送来党中央的关怀,更让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值得铭记的是,送来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题词的“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贺匾和贺幛;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主持召开了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西藏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必将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改革浪潮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沐浴在党的光辉政策下幸福生活的西藏各族人民,也必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更加团结一心、更加感恩奋进;2024年4月2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主持会议传达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持之以恒抓好“四件大事”落实,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作出西藏贡献。
——教育医疗“组团式”援藏,使专业人才队伍真正成了助推西藏大踏步迈向乡村振兴的“护旗手”。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出台了组团式教育、医疗援藏政策。教育“组团式”援藏工作着重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从“输血供氧”转变为“造血制氧”,为西藏当地培养一批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截至目前,全区在职教职工63857人,专职任课教师59153人,学历合格率99.61%,涌现出了以“全国最美教师”次仁拉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教书育人模范,有助于补上西藏基础教育短板,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打造“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已经走过8年,通过“专家带骨干”等模式,全方位帮扶培养本地人才,不断补齐西藏医疗短板,让百姓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这一系列成功做法已经推广到了新疆、青海等省区,为全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出了新路。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藏医服务覆盖率分别达100%、94.4%和42.4%,17家藏医药企业总产值超过31亿元;《格萨尔》、藏戏、藏医药浴法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部医典》列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在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上,坚持并做到了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在未来拓展振兴乡村经济上,坚持并做到了充分利用区位、政策、资源优势。
——生态保护第一,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目标成了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靶向点”。2020年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总结归纳提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并把“生态”作为“四件大事”之一,明确提出了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要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工作,揭示环境变化机理,准确把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的影响,研究提出保护、修复、治理的系统方案和工程举措;要完善补偿方式,促进生态保护同民生改善相结合,更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共建良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环长效机制;要加强边境地区建设,采取特殊支持政策,帮助边境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截至2024年3月,全区7个地市、11个县(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地区(3县1镇1村)荣获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5个地(市)、22个县(区)、281个乡(镇)、2318个村(居)获得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2.3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8.02%,建成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全区面积的36%;藏羚羊、黑颈鹤、马鹿等珍稀野生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江河湖泊水质达标率100%;全区50%以上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三线一单”优先保护单元占全区国土面积的90%以上,清洁能源建成和在建电力装机1371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40.5%,生态系统年碳汇量达4700万吨二氧化碳,川藏铁路等绿色工程赋能全区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同时,生态富民利民效应持续释放。近7年来,年均为群众提供生态岗位44万余个,226.22万农牧民群众享受草补政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持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了高质量推动党的民族工作的“生命线”。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的结晶。构成中华文化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个也不能少的要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个也不能少”的动力。从2010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念;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到2020年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把“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列为“十个必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中的重要内容,走过了近15年的发展历程,回顾总结党的民族工作历史,在此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成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更是成了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工作的思想引领。截至2023年年初,全区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40个、模范个人189人,受自治区表彰的模范集体1794个、模范个人2657人。拉萨、日喀则、林芝、昌都、阿里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全区各地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寺庙、进部队、进景区、进家庭等各项工作,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多层次、广覆盖、全方位开展,呈现出各民族和谐、平等、互助、友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
在西藏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七十年沧桑巨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西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二、展望未来,西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清晰可见
面向未来,西藏同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还要从现代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各族群众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化始终是各民族的情感纽带、心灵归属等方面稳步推进。
——在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同心共筑中国梦新征程上勇毅前行。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70多年在历史长河中犹如白驹过隙,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创造了彪炳千秋、利泽万代、亘古未有的伟大历史功绩。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西藏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以全局高度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在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快车道上奋勇争先。习近平总书记向“2023年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致贺信强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希望西藏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2024年4月底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在大力践行“四敢”精神,推进“两个中心城市”和国际陆地港建设提质增效上再创佳绩。日喀则市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西藏的农牧业大市、人口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边境大市,在全区乃至全国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承担着特殊使命。自治区党委对日喀则市对外开放寄予厚望,赋予了日喀则市建设区域副中心城市和面向南亚开放的中心城市的光荣使命,寄予了打造日喀则国际陆地港的更高期望,为日喀则市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明确了目标定位和工作重心。日喀则市各级各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担当意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准确理解和把握“打造日喀则国际陆地港,是加快对外开放、积极打造‘两个中心城市’的有力抓手”的内在逻辑;紧盯重点工作,大力践行“四敢”精神,全力做好日喀则国际陆地港规划编制、出口货物查验场建设运营、南亚国际班列常态化开行等重点任务;积极开展铁路口岸申报和建设,加快建设陆地港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功能布局和用地结构,着力推进国际陆地港关联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进出口加工业等,促进港产园融合发展,助力“两个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位的工作任务,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主线,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调整优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2 notes · View notes
whenshuai-blog · 1 year ago
Text
出福建兄妹。广东妹妹❤️
小马拉大车❤️
#小爽母女❤️
暑假作业张婉莹❤️
#小表妹.t先生❤️
西边的风 #黑色面具
云南文山❤️黄药师
#我本初中 小咖秀
#n号房 #指挥小学生
偷拍厕所 #陈苏霖
刘老师欣系列媲美欣
欧美羚羊.我要精彩
#道全 和小国宝
Q3694837843
tg📰 t.me/zynblaa
3 notes · View notes
peterchiublack · 2 years ago
Text
轉述北斗故事,可信度?
(一)《心有定數,便不再迷路》
1983年,大韓航空007號航班,從紐約起飛後,離奇迷航至蘇聯上空。 天色昏暗,蘇軍射擊警告,客機並未察覺,在即將飛離蘇聯領空時,被導彈擊落。 消息傳出,舉世震驚,冷戰陰雲正濃,美蘇強壓怒火,等待黑匣子調查結果。 結果顯示,客機闖入領空是因地磁導航故障。同年,美國總統里根決定將建設中的GPS系統,開放全球民用。 普通民眾第一次可清晰知道,自己身在星球何處。
 兩年後,中方負責人卜慶君參加美國GPS研討會,歸國後卻另有憂慮。 研討會上,美方明言,特殊情況下將採取三重措施:降低精度、關閉區域甚至更換通信編碼。 因不可受制於人,卜慶君拜訪中科院院士陳芳允,商討中國的衛星定位系統。 陳芳允畢業於清華,抗戰時執教西南聯大,留洋時設計過世界第一部海用雷達,歸國後研發過第一顆衛星,七十年代曾提出衛星定位「燈塔」計劃,但無奈擱淺。 美國GPS定位用四星測距,為節約,陳芳允設計出「兩星定位」方案,然而受限於八十年代國力,計劃再度塵封。老人無奈寫詩,「人生路必曲,仍須立我志」。 衛星定位再成焦點,已是九十年代初。 1990年夏天,美國GPS系統第8顆衛星發射當日,海灣戰爭打響。 多國部隊穿越茫茫沙海,伊軍茫然無措,伊拉克戰俘稱,「我們從來不敢進沙漠,在那會把自己丟掉」。 因為天空上的星辰凝視,海灣戰爭中,伊軍傷亡超10萬,而美軍陣亡僅146人。精確制導的導彈,可以準確鑽入前一枚炸出的缺口。 尚未成熟的定位系統,主宰了戰爭,也搖動著世界���天平。
 1993年,中國貨輪銀河號,遭美方質疑運有違禁化學品。美方關閉了所在海域GPS信號,貨輪無奈在印度洋上漂流了33天。 
第二年,中國啓動北斗一號系統建設。 九年前的「兩星定位」,成為北斗一號主方案。最開始沒衛星,項目組從其他兩個衛星計劃中,騰挪出兩顆備用衛星。 
1995年,卜慶軍去哈工大招人,博士生應聘時都問了兩個問題:待遇多少?能解決住房嗎? 當時,廣州一企業正在校招,月薪五千,提供住房。最終,卜慶君連一名博士生都沒招到,只有四、五名本科生願意前往北京。 幾經周折後,團隊終有雛形。
科學家們為北斗設計了兩個新功能,一個是讓迷途中人可以發120字短訊求助,一個是讓用戶5秒之內獲得導航反饋。 2000年10月,北斗首星發射,一個多月後,第二顆北斗衛星也被送入太空,中國成為美俄後,第三個建成衛星導航的國家。 2002年,歐盟發起「伽利略」衛星計劃,彼時,中方遇技術瓶頸,歐盟缺研發基金,雙方決定聯手開發。 然而,蜜月苦短,2006年,中國突然被排除在項目之外,決議不讓表態,資料不讓瀏覽,技術不被告知,歐洲媒體稱「中國人感到被嚴重利用甚至是羞辱了」。 
中國開始獨立研發北斗。 此時星空之上,衛星導航黃金頻段已被美俄佔去,只余一小段頻率資源,國際電聯約定:衛星先到者先得,且過期作廢。 過期期限設在2007年4月17日。 2007年4月11日,北斗二號首顆衛星,隨火箭進入發射架。然而發射前忽出故障,團隊緊急搶修3天3夜。 4月14日凌晨4時11分,火箭終於升空,衛星開始變軌調整。 4月16日晚8時,衛星信號從兩萬公裡外的太空傳回,此時距頻率失效僅剩4小時。 現場一片歡騰,那些常年沈默的人,放聲哭笑。 人群中沒有陳芳允,老人早在2000年北斗一號首星發射前數月,因病辭世。 晚年,他一直住在黃寺大街大院宿舍內,家中只有簡樸傢具和一台不大電視,見客所言,皆是衛星,有時談至深夜,水泥小樓外滿天星辰。 他年輕歲月,在西南聯大執教時,那一代人,都愛唱那首《畢業歌》:巨浪,巨浪,不斷地增長!快拿出力量,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二)
與歐盟轉為競爭對手後,北斗遭遇的第一重考驗,就是原子鐘。 衛星在太空定位,主要用時間計算空間,衛星里的原子鐘,決定著測距精度。 
此前,瑞士一家公司承諾出口原子鐘,但被要求必須比伽利略所用的,低一個數量級精度。 北斗轉為獨立研發後,瑞士公司忽然終止合作,原子鐘只能自造。 北斗團隊中那群沈默的科學家,開始了無數日與夜。 最終,中國自研原子鐘成功,300萬年僅誤差1秒,部分指標已超越GPS和伽利略系統。 
北斗遭遇的第二重考驗,是建設海外地面站。 因地緣政治,中國很難仿效美國GPS,在全球建立地面站。 北斗團隊為此發明瞭星間鏈路,讓衛星互聯,只要有一顆衛星在中國領空,所有衛星便能通過它,聯繫到國內地面站。 星間鏈路一個關鍵技術方案,提出者康成斌,當年只有29歲。 北斗科學家將這項技術形容為「讓宇宙中的兩顆塵埃私聊」。
 無窮的挑戰貫穿漫長的歲月,而作為人造星辰,北斗還需應對蒼穹一怒。 北斗系統中,每一顆衛星都有既定位置,也因此有指定發射窗口。有時遭遇雷雨,亦要冒險發射。 2011年7月,北斗第9���衛星發射,發射前半小時,西昌電閃雷鳴,時間在驚雷中流逝。 發射窗口關閉前5分鐘,雷電短暫間歇,火箭趁機升空,升空數十秒後,雷擊再現。 
比驚雷更難捱的還有時間的風浪。北斗一支合作團隊,曾連續十年,出海蒐集數據。風浪無止無歇,大洋無邊無界。 漫長的時間,總能識別人心。
 2007年,北斗二號衛星發射後,從清華前往斯坦福留學的博士生高杏欣,破解了北斗衛星上的民碼編碼。 2009年,有論壇發佈消息稱「清華女生破解北斗送給美國」,一時輿論嘩然。
幾年後,流言不歇,北斗團隊中的80後女生,年輕的博導徐穎,參加一科普演講時,談起此事。 她說,實際上清華女生只破譯了沒有加密的民碼信號,並無難度,而且2012年中國已公開了民碼格式。 而除了民碼之外,北斗還有軍碼,徐穎說: 如果想破解軍碼系統,我們建議更簡單的方式。那就是造時空穿越機,穿越回北斗軍碼設計的時候,在旁邊偷聽好了。
演講視頻當年播放量超兩千萬,徐穎被網友稱為北斗女神。 她渾不在意,她說她只���北斗普通一員,茶杯里泡著枸杞,壓力大也會買買買,偶爾也有中年危機。 她和他們,只是心有定數,便不再迷路。
(三)
2008年,汶川地震,震中映秀一度音信斷絕。 地震20余小時後,第一支部隊突破死亡線,進入映秀,借助北斗,發出百字短訊,這是震中傳出的第一條消息。 此後,指揮部緊急調配了1000多台北斗終端,救援部隊借此發送了74萬條短訊,字字千金。 這是北斗首次登上公眾舞台,此後數年,北斗巡視山河,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在上海,它記錄所有公交車軌跡,提供實時到站預報;在伊犁,它精確引導拖拉機,每千米播種作業偏差不超2.5釐米。 在青海,它守護著藏羚羊遷徙路線,看著藏羚羊穿越長夜昏曉,穿越無人之地。 在東南沿海,當地漁民已有歌謠:出海一拜媽祖,二拜北斗。 漁民們放棄了傳統的GPS,大海上只知經緯意義不大,而用北斗,遭遇危險時,可互相預警。 這只是開始,最近數月,北斗定位標繪了武漢火神山,遙感重測了珠穆朗瑪峰,並幫監管部門找回了屢屢消失的獐子島扇貝。 徐穎說,北斗如水、電、公路一樣,是國家基礎,「北斗應用只受想象力的限制」。
 巡天的北斗已完成了最初的夢。 它已有7億終端,成為130個國家默認導航系統。在泰國,超2000萬輛摩托車管理,依靠北斗定位。 
今年6月23日,北斗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最後這顆衛星被暱稱「吉星」。 至此,中國耗時26年,投入超120億美元,總計將59顆人造衛星送入蒼穹。 
蒼穹之下,那群造星星的人,參與人數超30萬,目前隊伍以80後,90後為主,平均年齡31歲。 他們沈默少言,穿越了三個時代,世事百幻,心志如一。 北斗發射完成後,媒體採訪團隊工程師,他冷靜陳述,但說著說著,無聲流淚: 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做,就是沈默地做,哪怕看不到盡頭,也要堅持做下去。 
這個時代,變化的故事已經太多,但令人尊敬的,終究是不變的故事。 …… 無數個仲夏夜,一代代幼童仰望星空,第一次分辨銀河,第一次看到北斗。 星星的故事詭秘神奇,唯有北斗,關乎的是實用的生存。 他們的人生前路,迷���連環無盡,而走出迷宮,終須不變的方向。
2 notes · View notes
tonywang71 · 2 months ago
Text
夜间动物园
游览车在深夜动物园里穿行,Bella坐在最右边的座位上,这一排只有她 一个人。她兴奋地东张西望,偶尔还站起来,看一看路边的动物。
游览车来了一个急转弯,Bella不小心从车上被甩了下来,��在路边柔软潮湿的草地上。“快停下!”,她着急地大喊,可是似乎没有人注意到她,还没等她从地上爬起,游览车就跑得看不见踪影了。
已经很晚了,周围一片漆黑,天空中还下着蒙蒙细雨。Bella有点儿害怕,这是什么地方?四周的丛林好像有很多怪兽潜伏着,她觉得自己就要哭出来了。
一个大大的黑影摇摇晃晃地朝她走过来。 “是谁?” “我是大熊比尔,你是谁?” “我是Bella,我不小心从车上掉下来了” “真可怜,你打算怎么办?” “我不知道,我想游览车过一会儿会不会回来?” “有人知道你掉下车来了吗?” “我想没有,我是一个人来的” “那就不好办,刚才是最后一班游览车” “那怎么办?” “你可以在这里一直等到天明,我可以陪着你”,比尔说。 “谢谢你,你真好,可是我想回家,这么黑的夜让我害怕”
等了一会儿,大熊比尔说,“好吧,我可以带你去食草动物区,他们都知道该怎么走出去。我自己并不知道。” “那太好了,谢谢你” “可是,到达食草动物区,中间会经过猛兽区,很危险” “啊,那你也是猛兽么?” “我啊,我是,可是我是杂食动物,如果不是饿得很厉害,我还是宁愿吃素,呵呵” “那我们能通过猛兽区么?” “我想可以,不过你不要说话,保持安静,要听我的话”
Bella和比尔上路了,路途还算平坦。慢慢地,进入了猛兽区,周围不时传来嚎叫声,还有发亮的眼睛从树林中窥视着他们。
比尔说:“现在你不能站着走路了,你要学着像我一样,用四条腿走路”。Bella学着用四肢走路,很辛苦,不过还能坚持。于是他们两个摇摇晃晃地沿着公路向前走去。
突然,一只巨大的白色老虎跳到了他们面前。“你好啊,老比尔,干什么去?”,老虎张开大口,问道。 “啊,泰格尔,好久不见。我去森林那头参加个聚会。” “是吗?跟着你的是谁?” “哦,是我的儿子小比尔” “闻起来味道可不太像你啊” “小孩子淘气,喜欢到处跑,可能是沾上了其他动物的味道。” “是吗?”泰格尔怀疑地问, 不过还是摆摆尾巴,���出了道路。
大熊比尔推了一把Bella,“快走,小比尔”。他站在白老虎和Bella之间,保护着Bella从老虎旁边慢慢爬了过去。Bella紧张极了,她的心砰砰地跳着,一句话也不敢说,慢慢和大熊比尔一起走远了。
好像走了很久很久,大熊突然说:“好了,可以直起身子了,我们已经过了猛兽区了”。四周安静多了,也听不到猛兽的嚎叫了。小雨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停了,月亮挂在半空,亮堂堂的。
Bella站起身,听到远处好像有音乐和鼓声。
“让我们去参加聚会吧”大熊高兴地说。于是他们向音乐传来的方向跑去。
一大群食草动物在月光下的一大片草地上在跳舞,有笨拙的大象,轻盈的羚羊,优雅的长颈鹿,快如闪电的斑马,还有摇晃脑袋的大角野牛,窜来窜去的猴子,坦克一样的犀牛…一大群各种各样的鸟儿发出美妙的鸣叫,就像一首欢快的乐曲,大猩猩拍打着胸脯,发出非洲鼓一样的节奏。
大熊比尔也站了起来,拉着Bella,和动物们一起舞动起来。
过了一会儿,大熊比尔带着Bella,走到一头大象前面。
“爱丽丰,这是Bella,她不小心迷失在丛林里了。你知道,我不认识出去的路,你可以把她带回人类的地方么?”
“好的,比尔, 好的, Bella,让我带你回家”
大象爱丽丰用粗大的鼻子卷在Bella的腰上,然后高高举起,把她放在自己的背上,然后摇摇晃晃地向丛林外走去。
丛林开始稀疏起来,Bella看见了远处的灯光。
1 note · View note
harvardwang · 3 months ago
Text
影響200
H:人名錄,名人錄,
影響200,台灣名人百科、英文年鑑時人錄等,皆為人做見證。維基百科找的到算數位知名人物,找不到的待列名。無關功過。20241118W1
維基百科
影響200
影響200,為2000年《天下雜誌》紀念出刊200期而製作的臺灣人物專輯,標舉「影響200,飛躍2000」,由台灣社會各領域人物中選出兩百位人士,記錄台灣歷史發展,《天下雜誌》一仍其「打開歷史,走出未來」的訴求希望能藉喚起社會共同記憶,凝聚共同情感。
採訪面向
影響200專題,以「世界」、「開拓」、「啟蒙」、「行動」、「美麗」、「自重」、「豐富」、「共生」等八個面向,選擇代表人物,進行採訪[1]。
所選人物
世界
劉銘傳:清代台灣省首任巡撫
尹仲容:前經濟部長、美援會副主委、台灣銀行董事長
陳永華:明鄭參軍
蔡志忠:漫畫家
張榮發:長榮集團創辦人、總裁
宋作楠:勤業會計師事務所創辦人
朱銘:雕塑家
段鍾沂、段鍾潭:滾石國際音樂經營者
後藤新平:台灣日治時期總督府民政長官
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
俞國華:前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行政院長
徐賢修:前國立清華大學校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工研院董事長,新竹科學園區催生者
劉大中:中央研究院院士、經濟學家,推動台灣賦稅改革
嚴家淦:前行政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總統
王惕吾:聯合報創辦人
張忠謀:前工研院董事長、台積電創辦人
莊嚴: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李國鼎:前經濟部長、財政部長,被譽為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
郭婉容:前財政部長
宋秩銘:廣告人,台灣奧美總經理、奧美集團大中華區董事長
徐小波:前理律法律事務所共同主持律師
焦雄屏:台灣電影學者、電影製片人
林媽利:台灣外科醫師,被譽為「台灣血液之母」
蔣中正:前中華民國總統
開拓
王永慶:台塑集團創辦人,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
廖一久:台灣水產養殖學者、中研院院士,被譽為「草蝦養殖之父」。
趙耀東:中鋼總經理、董事長,經濟部長
陳 誠:行政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
歐晉德:台北市副市長、台灣高鐵執行長、董事長
吳舜文:臺灣企業家,中華汽車工業、裕隆汽車董事長,素有「汽車皇后」封號
吳光亮:清光緒年間的台灣鎮總兵
吳 沙:清代開墾臺灣宜蘭的先賢
郁永河:清代作家、在台官員
呂秀蓮:前桃園縣縣長、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
林挺生:前大同公司董事長
陳 炘:台灣金融界的先驅、228事件受難者
陳文郁:台灣「西瓜大王」
陳拱北:前連江縣縣長、國大代表
許博允:台灣音樂家
顏雲年:日治時期的礦業家,出身基隆顏家。
司徒達賢:管理學者、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鄭成功: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明鄭時期的開創者
張任飛:已故新聞界人士
啟蒙
辛志平:前新竹中學校長,有「教育哲人」之稱譽。
胡 適:前中央研究院院長
聖嚴法師:法鼓山創辦人
孫 文:中國近代革命家、中華民國國父
蔣渭水:台灣日治時期反殖民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有「台灣的孫中山」之譽
雷 震:台灣政治人物、政論家,白色恐怖受難者
郭雨新:前臺灣省議員,是黨外運動元老之一,被稱為「黨外祖師爺」。
吳大猷:物理學家、前中研院院長
吳健雄:女性物理學家、被稱為「中國居里夫人」。
孫立人:中華民國抗日名將、陸���總司令,政治受難者
俞大綱:中國戲曲專家。
王大閎:台北國父紀念館的建築師
李 喬:台灣劇作家、國家文藝獎得主
施 敏:半導體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
徐鍾珮:作家
傅斯年:國立台灣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殷海光:台灣自由主義的啟蒙大師,政治受難者。
錢 穆: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學家和教育家
朱邦復:倉頡輸入法發明人,被港台地區的華人譽為「中文電腦之父」
楊國樞:台灣心理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澄社創社社長。
蔣 勳:台灣畫家
張清吉:台灣出版家,志文出版社創辦人
牟宗三:中華民國哲學家、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愛新覺羅·毓鋆:台灣儒家學者
江學珠:台灣教育家、北一女中校長
陳紹馨:台灣第一位社會學博士
蔣夢麟:中華民國教育家,北京大學校長、農復會主委
林俊義:台灣生物學家、前環保署署長
余紀忠:中國時報創辦人
趙麗蓮:台灣電視節目主持人
彭明敏:臺灣獨立運動領袖之一,首位民進黨總統候選人
曾虛白:中央通訊社社長
行動
孫運璿:前經濟部長、行政院長,與李國鼎並稱為「台灣經濟的推手」。
沈葆禎:清朝兩江總督
巴爾頓:台灣自來水之父
陳定南:前宜蘭縣長、法務部長
張曉春:前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台灣勞動運動啟蒙者,有台灣勞工之父之稱
李鎮源: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藥理學家和台獨人士。
沈宗瀚:農業學者、農復會主委
八田與一:烏山頭水庫的建造者,有「嘉南大圳之父」之稱
許世賢:臺灣第一位女博士、女性縣市長,前嘉義市長
俞大維:前國防部長
彭婉如:臺灣婦女運動重要參與者,死於命案,至今是臺灣尚未偵破的重大刑案之一。
游錫堃:前宜蘭縣長、行政院長
楊日松:法醫,被譽為「台灣福爾摩斯」
漢寶德:臺灣建築教育學者
魏火曜:台灣醫學家,前台大醫院院長、前台大醫學院院長
蔣經國:前行政院長、中華民國總統
美麗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黃土水:雕刻家
鹿野忠雄:台灣日治時期的動物學家、人類學家
白先勇:作家
余光中:作家
江文也:台灣作曲家
凌 波:香港電影演員
李泰祥:台灣音樂家、國家文藝獎得主
呂泉生:「台灣合唱之父」
侯孝賢:導演
吳清友:誠品書店創辦人
潘 冀:建築師
胡金銓:導演
夏鑄九:台灣建築學家
張繼高:新聞工作者,《音樂與音響》創辦人
劉其偉:畫家,有畫壇老頑童之稱
張愛玲:作家
楊 牧:台灣詩人及散文作家
自重
林��堂:台灣日治時期反殖民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有「台灣議會之父」之譽
陳錦煌:醫師、前政務委員
嘉邑行善團:於1965年在嘉義成立的社會公益性團體。
陶百川:前監察委員、前總統府國策顧問
南方朔:作家、詩人及政治評論家
莫那魯道:霧社事件的領導人
柏 楊:作家、政治受難者
陳其南:前文建會主委
楊 逵:臺灣小說家
高玉樹:前台北市長、交通部長
林強:台灣歌手、演員
印順法師:中國近代的佛教思想家
殷之浩:台灣企業家、前高鐵董事長殷琪之父
拓拔斯‧塔瑪匹瑪:台灣醫師、作家,出身布農族
陳定信:前台大醫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登輝:前中華民國副總統、總統
龍應台:作家、前文建會主委、首任文化部長
豐富
紅葉少棒隊:
梁實秋:中國近代散文家、學者和翻譯家
顧正秋:京劇演員、國家文藝獎得主
歐陽漪棻: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傳教士
姚一葦:台灣劇作家、評論家、翻譯家與美學評論家
高 陽:作家、小說家、紅學家
瓊 瑤:小說作家、影視製作人。
王井泉:台灣日治時期文學家
賴 和:作家、有「台灣現代文學之父」之譽
黃俊雄:布袋戲操偶藝師 、國家文藝獎得主
連 橫:《台灣通史》作者、前副總統連戰之祖父
高清愿:統一企業創辦人
紀 政:女性運動員、有「飛躍羚羊」之稱
王日昇:臺灣歌手、廣播DJ
林衡道:台灣歷史學家、出身板橋林家
傅培梅:台灣的廚師、烹飪節目製作人及主持人
許文龍:奇美集團創辦人
林海音:女性作家
楊 弦:台灣民謠歌手
成舍我:中國報人、教育家
鄧麗君:華人世界的女歌手
許常惠:台灣音樂家及教育家
張小燕:綜藝節目主持人
張照堂:攝影家,金馬獎、金鐘獎、國家文藝獎得主
楊麗花:台灣的歌仔戲藝人
共生
證嚴法師:慈濟功德會創辦人
鳥居龍藏:台灣日治時期的考古學家、人類學家
曹 瑾:清朝鳳山知縣、淡水同知,在臺期間有不少政績
馬偕博士:台灣清治時期的醫師、傳教士
孫 越:台灣演員
張隆盛:曾任內政部營建署署長、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史溫侯:台灣清治時期的英國駐打狗領事
杜聰明:台灣史上首位醫學博士,高雄醫學院(今高雄醫學大學)創辦人
施明德:台灣戰後黨外領袖之一,前民進黨主席、政治受難者
蘭大弼:台灣醫師、傳教士
林義雄:台灣戰後黨外領袖之一,前民進黨主席、政治受難者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陳映真:作家
黃春明:台灣文學作家、國家文藝獎得主
陳五福:台灣眼科醫師、社會工作者,有「噶瑪蘭的燭光」之稱
李遠哲:前中央研究院院長、諾貝爾獎得主
參考文獻
0 notes
wangwill66 · 7 months ago
Text
神獸
H:短片「家裡的神獸」放暑假,是一種戲謔形容小學生頑皮,作怪,鬼靈精及鬼頭鬼腦,無聊鬧事,容易惡搞,不受管教。神獸,查查。20240721W7
維基百科
神獸 (惡搞)
神獸是中國大陸網民於2009年初的惡搞創作,為事實上不存在的動物,其中以「草泥馬」、「法克魷」、「雅蠛蝶」、「菊花蠶」、「尾申鯨」、「潛烈蟹」、「吉跋貓」、「吟稻雁」、「達菲雞」以及「鶉鴿」等十種動物為代表,稱為「十大神獸」。
2016年《新華社新聞信息報道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中,「草泥馬」、「法克魷」、「達菲雞」、「吉跋貓」列入38個不文明用語。
發展
2009年,中共發起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專項行動,關停大量涉及低俗內容的網站,但同時還有一些非不雅網站,被勒令關閉,例如豆瓣網[1]上的許多討論小組。此行動懷疑影響到上網公眾的言論自由,引發網民的不滿[1]。此行動後,百度百科上出現網友虛構的動物詞條「草泥馬」,以及其他幾種以不雅用語諧音命名的動物介紹[2],被網民傳為「四大神獸」、「十大神獸」等。草泥馬這個詞在百度詞條已經被禁止創建,貼吧也被關閉。但Youtube等視頻網站上又出現由網友製作的《馬勒戈壁上的草泥馬》和《草泥馬之歌》等惡搞影片作為響應。「十大神獸」成為一個特別的網絡快速傳播現象,爾後也有在十大網路神獸後加趕羚羊與亞克蜥者,成為「網絡十二生肖」。
十大神獸(惡搞)
羊駝,為「草泥馬」的形象生物。
以下列表中為網民所創造的「十大神獸」:
More information 神獸, 本義 ...
衍生神獸
在草泥馬等十大神獸產生之後,網友們繼續創造更多的網絡惡搞詞彙,其題材也不局限於獸類,包括了植物、器械等,但都符合諧音的原則。另外,新創造的這些惡搞名詞有一些是採用了不雅用語以外的詞彙為題材,例如「鸛狸猿」(網絡管理員)、「公霧猿」(政府公務員)、「毒豺」(獨裁)、「欺實馬」(70碼)等,雖影響力不及「草泥馬」,但也使得這一事件更加受人關注和追捧。
More information 神獸, 來源 ...
其他衍生出來的新神獸
More information 神獸, 來源 ...
參見
互聯網用語
惡搞文化
路姆西,2013年香港反政府示威的玩偶。
碎誓
注釋
維基百科:
靈獸
ADD ARTICLE DESCRIPTION
「神獸」重新導向至此。關於其他用法,請見「神獸 (消歧義)」。
靈獸,又稱瑞獸或吉祥獸,即祥瑞之獸[1],是指寓意吉祥的動物,可以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也可以是神話傳說和虛構的。古人相信靈獸出現時,會伴隨祥瑞、聖賢出世[2]等大事。
中國的四大吉祥獸為:麒麟、鳳凰、龜、龍,另外還有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貔貅等等也是屬於瑞獸。吉祥獸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其中以書畫、雕刻為主。瑞獸是原始人群體的一種圖騰崇拜,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他們從遠古時代一直沿存至今。四大吉祥獸中,除龜以外其他三種都為傳說中的形象,因此從造型上來說各個地方各個時代會有差別。
中國著名之靈獸
天之四靈
主條目:天之四靈
在漢代傳統文化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為四神,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中國傳統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和現代以北方在上方不同,所以會說左青龍(東)、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後玄武(北)來表示。統御這四神的神獸為黃龍。
青龍
青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上古四大神獸之一。它是代表東方的靈獸,正東在八正卦為中為震雷、巽風,根據五行學說,東方屬木為青色,故乃青色的龍,代表的季節是春季。
白虎
白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上古四大神獸之一。它是代表西方的靈獸,正西在八正卦為中為乾天、兌澤,根據五行學說,西方屬金為白色,形象是一隻白色的虎,代表的季節是秋季。
朱雀
朱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上古四大神獸之一。它是代表南方的靈獸,正南在八正卦為中為離火,根據五行學說,南方屬火為紅色,代表的季節是夏季。是一種紅色的類似於鳥的生物,與鳳凰狀如錦雞,五彩羽毛不同,其身覆火焰,終日不熄。近代人多有將其與鳳凰混淆者,然而兩者相近而不相同,鳳有五色,象徵着仁義禮智信五德,同時亦象徵五行,而朱雀僅為五行中火者。很多人錯誤認為朱雀就是鳳凰或是鳳凰的一種,但實際上朱雀與鳳凰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
玄武
玄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四象之一,上古四大神獸之一。它是代表北方的靈獸,正北在八正卦為中為坎水,根據五行學說,北方屬水為黑色,形象是黑色的蛇纏繞着龜身或龜身蛇尾(可作龜蛇),代表的季節是冬季。道教中後將玄武人格化為真武大帝加以崇拜。西遊記中雖有將玄武人格化的情況,唯僅談及其手下有龜、蛇二將,卻未表明真武大帝本體特徵。
四靈
是指被人們奉為靈獸之首的四種靈獸:龍、龜、鳳和麒麟。[3]
龜的長壽以及聖獸玄武的影響,被人們視為長壽的象徵,傳說中的玄武長得像烏龜,是烏龜的祖先,因為玄武的後代不斷地演變,最終才變成為龜。而傳說中的四大靈獸中的龜,是玄武的後代,生活在海中,如同小島大小,活動較不劇烈,壽命是上萬年。
在民間,龍的地位十分高。其主要的能力為呼風喚雨,能給大地降雨,因為龍是天庭降雨的使者,能夠讓人們豐衣足食,所以在農業社會中備受崇拜。[4][5]龍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圖騰,其是否存在無直接科學證據,因此也有人認為龍可能是過度神化的生物。[6]
鳳[7]的頭似錦雞、身如鴛鴦,有大鵬的翅膀、仙鶴的腿、鸚鵡的嘴、孔雀的尾。居百鳥之首。在夏文明中是最高貴女性的代表,與男性象徵"龍"相配。[8]
麒麟
麒麟其實是一種統稱:雄性稱麒,雌性稱麟。在神話傳說中,麒麟與龍、鳳、龜一同稱之為四靈,也就是所謂的四大靈獸。實際上,麒麟不只是靈獸,也是祥瑞的代表。麒麟又被稱之為「騏麟」「麒麟之才」,首似龍,形如馬,狀比鹿,尾若牛尾,據說能活兩千年。性情溫和,不傷人畜,不踐踏花草,故稱為仁獸。傳說孔子生時,有麒麟到其院中口吐玉書,而王於西郊狩獵到麒麟後不久,孔子便去世。
四凶
參見:四凶
四凶分別是:饕餮、混沌、檮杌和窮奇。以人為食,所過之處往往屍骨遍地,寸草不生,天災人禍不斷,而且行為舉止殘暴,因此被封為四大凶獸。
饕餮
饕餮[9]的樣貌十分猙獰,長有一張恐怖的大嘴,佔據了整個臉龐。利齒如同鋸子一般,嘴略彎曲內勾。眼睛被嘴擠到腋下,雙目炯炯,赫然有神。[10]饕餮身軀龐大,足有數十丈,頭顱就佔了整個身軀的一半,行動快速,宛如疾風。[11]饕餮見什麼吃什麼,不管是人類還是糧食,無論看到什麼都會被他毫不猶豫地吞入肚內。奇怪的是,饕餮頭大身小,牠吃下的食物無人知曉存放在哪裡。
混沌
似豬但無頭無尾有翅膀。
檮杌
長得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
窮奇
傳說窮奇的大小如牛,外貌像老虎,全身皮毛極為堅硬,就連刀劍都砍不破。窮奇的背後還有一雙巨大的翅膀,飛行速度極快。窮奇的叫聲像狗,並且以人類為食。[12]性情乖僻,不僅喜歡吃人,還以人為樂。窮奇有個奇怪的癖好,那就是吃人的鼻子。崇尚邪惡的窮奇經常玩弄人類,甚至鼓勵人類做壞事,每當窮奇看到別人吵架的時候,通常會咬掉有理方的鼻子,如果聽說哪個人正直、忠誠、老實,窮奇就會去他們的家裡大肆破壞,如果聽說有人善妒、說謊、行惡,牠就會獵取野獸贈予那人,是一頭善惡觀念完全顛倒的神獸。[13]窮奇其實是四大凶獸中最貪玩、最乖戾的一個,而牠的凶獸之名絕非虛有其表。
其他
諦聽
中國神話中的神獸,相傳其能分辨世間一切善惡賢愚,相傳是地藏王菩薩的座騎。常被供奉於佛寺地藏殿案側。造型虎頭、犀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特異別緻,不同於凡間動物。[14]
貔貅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麒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喜吸食魔怪的精血,並轉化為財富,因此許多現代人將牠做為手鍊,希望能招��,並說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但其說法並未見於古代文獻中
獬豸
中國古時傳說中的神獸,外觀似羊(或說似鹿),頭頂正中有長獨角,有短尾,尾巴像蝸牛,羊蹄。喜歡居住在水邊,性情忠貞,若見二人相鬥,牠就會以角撞不對的一方;見二人爭吵則會去咬理虧者,因其與生俱有辨別是非,公正不阿的本能,所以自古視為神獸。
騶虞
中國傳說中的仁獸,虎軀獅身,白尾黑紋,且不吃活著的動物。
白澤
中國傳說中的神獸,虎首、龍或麒麟身、雙角、有毛髮,能說人話,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獸。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 : 第16133頁 第11卷 774.
[2]
杜甫徐卿二子歌 君不見徐卿二子生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大兒九齡色清澈,秋水為神玉為骨。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吾知徐公百不憂,積善袞袞生公侯。丈夫生兒有如此二雛者,名位豈肯卑微休。
[3]
《漢書·翟方進傳》:「太皇太后臨政,有龜龍鱗鳳之應。」
[4]
《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5]
《爾雅翼》雲∶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項似蛇,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鬚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6]
《新唐書·五行志三》載:「貞元末(公元805年),資江得龍丈餘,西川節度使韋皋匣而獻之,老姓縱觀。三日,為煙所熏而死。"
[7]
《史記·五帝本紀》:「方五千里,至於荒服。南撫交阯、北發,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皇來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8]
《禽經》:「鳳禽,鳶類。越人謂之風伯。飛翔,則天大風。」
[9]
《山海經·北山經》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10]
《神異經·西荒經》中有云:「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11]
《神魔誌異*異獸篇》:神州極南有惡獸,四目黑皮,長頸四足,性兇悍,極貪吃。行進迅疾若風,為禍一方。
[12]
山海經·西山經》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13]
《神異經》道:「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鬥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
[14]
吳承恩《西遊記》:那諦聽若伏在地下,一霎時,便可將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間,蠃蟲、鱗蟲、毛蟲、羽蟲、昆蟲,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顧鑒善惡,察聽賢愚。」
相關
妖精
精怪
妖怪
傳說生物
中國傳說生物
吉祥物
百度百科:
神獸
中國古代神話生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0個義項展開
神獸是指在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説中,以天之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代表的皆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1]
這些生物在現實中大多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占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中文名
神獸
外文名
Mythical Animals
別名
聖獸
瑞獸
種類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快速
導航
詞語解釋
 
天之四靈
 
應龍
 
黃龍
神獸分層
天之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靈與黃龍並稱天官五獸,天之四靈與應龍、黃龍合為六大神獸。
另外,在本詞條中刪去有關兩儀二聖(太陽燭照,太陰幽熒)的信息,實際上兩儀二聖是由現代中國人設定的神獸,出於嚴謹考慮並不能算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説中,所以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四靈 :麟、鳳、龜、龍
四凶:混沌、窮奇、檮杌、饕餮
詞語解釋
《楚辭·九章·涉江》“駕青虯兮驂白螭” 漢 王逸注:“虯、螭,神獸,宜於駕乘。”
晉 孫楚《相風賦》:“神獸盤其根,靈鳥據其顛。”
《晉書·呂光載記》:“營外夜有一黑物,大如斷堤,搖動有頭角,目光若電, 光 笑曰:‘黑龍也。’ 杜進言於 光 曰:‘龍者神獸,人君利見之象。’”
《宋書·符瑞志下》:“周印者,神獸之名也,星宿之變化。王者德盛則至。”
天之四靈
天之四靈的最初起源,尚無定論,以文物考查的話,根據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天象資料的整理與研究的考證發現,在殷商早期的甲骨文上已有天之四靈這四象的形象產生,而隨縣出土的戰國時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記錄了完整的二十八宿的名稱。
史學界公認二十八宿最早用於天文,所以它在天文學史上的地位相當重要,一直以來也是中外學者感興趣的話題。
青龍
青龍是古代神話傳説中的靈獸。屬於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顫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2] 以五行論,東為青色 ,故青龍為東方之神,亦稱“蒼龍”。在民間傳説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鬚、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
青龍
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説法。龍是漢民族所敬奉的祥瑞,是吉祥雄偉的象徵,由於崇拜意識,後演變為祈求豐收、祈求平安的民俗活動。[3]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象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説,東方色青,故名青龍。又有龍性淫的説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
白虎
[在先秦星宿觀念中,白虎被視作西方七宿化成的神獸,四靈、四象之一,漢代五行學説興起,四象合於五行,西方白虎又多了象徵五行中金行的意義。而五行又與五常合一,所以毛萇注《詩》曰:“白虎玄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
周朝時,封建制度正式確立,星宿觀念正式成熟,天象得以具體劃分。西方白虎有了奎、婁、胃、昂、畢、觜、參這七宿,周天八十度。[4]
白虎
古人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援神契》曰:“王者德至鳥獸,則白虎動。”晉《中興徵祥》曰:“王者仁而不害,則白虎見。白虎者,仁獸也。虎而白色,縞身如雪,無雜毛,嘯則風興。昔召公化行陝西之國,白虎應焉。”
點擊加載更多
詞條目錄
百科名片
神獸分層
詞語解釋
天之四靈
青龍
白虎
朱雀
玄武
應龍
黃龍
0 notes
outsidetaiwan · 8 months ago
Text
馬卡迪卡迪鹽沼 Makgadikgadi Pan
Tumblr media
我在波札那沒有參加旅行團,是自己從馬翁Maun搭公車去格韋塔Gweta,因為這裡離馬卡迪卡迪(Makgadikgadi Pan)和恩賽(Nxai Pan)國家公園不遠,住在鎮上的Gweta Lodge,就可以���加他們的國家公園一日獵遊game drive活動。
我們六點半抱著毯子出發,因為天還沒亮還好冷,尤其是開車的時候,風吹起來那種刺骨的冷。不過才在前往國家公園的大馬路上,就已經看到長頸鹿、鴕鳥和角馬了。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今天因為我們的嚮導聽說斑馬遷徙已經到了河邊,所以我們今天開比較遠到另外的Phuduhudu這個入口進去,從這裡到河邊比較近,不然一般他們會走離lodge比較近的Malokwane入口。
當我們停在國家公園入口買門票時,還看到一隻大象過馬路,心裡一邊希望他走過來靠近我們一點,另一邊又希望他不要走太過來以免危險,哈哈!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進入國家公園後,一路上一直看到很多斑馬在往河道方向移動,畢竟這裡是斑馬遷徙的主場地啊!
我們老是看到斑馬和長頸鹿以及角馬待在一起,他們三種動物一個看得遠,一個嗅覺好,一個聽力佳,正好可以互相配合幫助。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我們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到河邊,這裡的沙地真是非常考驗開車人的功力,是我在非洲這一路上最震盪搖晃的一次,甚至有一段路人會像鐘擺一樣大幅左右搖擺呢!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乾枯的河道很寬,據說雨季洪水時期會是滿水位的,但現在已經有一年多的乾旱了,河床已經沒有河水,只有幾漥淺淺的池水。
斑馬就一群群三三兩兩的前來喝水,原來斑馬遷徙不是我以為影片中那種角馬奮不顧身的過河,而是慢慢的一路一直走來。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河床上到處都是斑馬。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沿著河道走,也還有不少其他動物,大彎角羚Kudu、黑斑羚Impala、黑背豺狼Jackly、小岩羚steenbok、狐獴mongoose等。
然後我們看到天上盤旋了不少禿鷹,才發現不遠處有一具被吃掉一半的小象屍體,大自然的食物鏈。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路上遇到其他人互相交換資訊,他們說他們營地那邊有一大群河馬,於是我們又趕去前面的河床找河馬了。
這裡整個河床上躺了一大群一大群的河馬,感覺睡成堆的河馬像是小饅頭,又像是地瓜。旁邊還有另一群大象,我們甚至看到一隻大象追著兩隻小河馬跑,小河馬們趕緊逃進了水池裡,其實河馬跑得也不慢嘛!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最常看到的黑斑羚羊(Impala)因為屁股後面的黑線條和尾巴形成一個M,也被戲稱為‘’麥當勞‘’。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Gweta Lodge還有其他活動,不過活動都是要至少三人才會成行,我算是蠻幸運的,遇到一對美國夫妻因為前一天自己開車去Nxai Pan太辛苦,於是Makgadikgadi就放棄自己開車,直接參加旅館的game drive,這才讓我們的獵遊成行。
Tumblr media
要去卡薩內Kasane的交通,可以參考我在背包客棧的分享。
1 note · View note
chenxiang1 · 11 months ago
Text
以科技之力守护野生动物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建成大熊猫栖息地���间数据动态监测系统。此前,工作人员常通过采集大熊猫的粪便、毛发等遗留物来统计熊猫数量。现在,在野生动物进入监控区之后,动态监测系统可自动对其进行识别、辨认与拍摄,有效提升了野生动物监测保护工作的效率。
Tumblr media
        今年5月1日起,新《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施行。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智慧监测系统、远红外相机、大数据+物联网、物种AI识别等高科技手段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着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和生态平衡的恢复。
        智慧监测系统提高保护效率
        2021年,我国正式设立大熊猫、东北虎豹、三江源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这些国家公园均处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涵盖了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在这些国家公园内,智慧监测系统的建立为包括多种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了新契机。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建成大熊猫栖息地空间数据动态监测系统。此前,工作人员常通过采集大熊猫的粪便、毛发等遗留物来统计熊猫数量,这种方式存在耗费人力多、调查时间长等缺点。现在,在野生动物进入监控区之后,动态监测系统可自动对其进行识别、拍摄,准确辨认野生动物的类型。这一监测系统使得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看到保护区内的真实情况,有效提升了野生动物监测保护工作的效率。
        与此同时,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也在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有力支持。该系统是国内首个真正实现在少人区或无人区进行大面积通信网络覆盖的智能化自然资源监测评估和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野外东北虎豹视频的实时回传。据了解,其联合调度指挥中心可以结合大数据智能分析结果,发出多个监测和管理指令,帮助协���多支野外一线队伍按照指令、有条不紊地完成相关任务,有效提高对野生动物的日常巡护及管理的效率。
        除了对野生动物进行个体蹲守和跟踪保护外,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也十分关键。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全球少有的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主要集中分布区之一,雪豹、藏羚羊、野牦牛、黑颈鹤、藏狐等野生动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近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星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及数据平台建设和开发应用”项目正在落地实践,通过直升机和系留球空中监测平台,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展了可可西里、勒池草原等重点区域综合监测,提升了生态监测数据的获取与管理、数据产品开发及共享效率、决策服务水平,有效助力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表示,经过不懈努力,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持续好转,草地植被覆盖率达67.31%,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极大恢复,特别是旗舰物种藏羚羊从保护初期的不足2万只增加到了2022年底的7万只左右,藏野驴增加到3.6万只左右。
        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新全表示,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食肉动物雪豹、棕熊、赤狐、藏狐、兔狲、荒野猫、猎隼分布区域和出现频次不断增加,藏狐、兔狲和荒野猫数量分别为2万只左右,狼的数量约1万只。
        红外影像助力保护策略制定
        近年来,雪豹从难觅踪迹的“雪山隐士”转变为频繁在媒体报道中“露脸”的“小网红”,或出镜红外相机求偶带崽,或在镜头中“直播”标记领地行为,更有“胆大者”潜入牧民家畜舍饲大快朵颐。得益于红外相机的使用,雪豹已成为“云养网红”。
        红外相机是常用的野生动物调查手段,当野生动物进入红外相机的辅应区域时,相机将通过红外感应模块触发拍照或录像功能,以此获取当地野生动物的信息。
        2011年开始,公益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其他合作伙伴在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北京等地开展了红外相机调查与长期监测。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主任赵翔介绍,红外相机的广泛使用,帮助研究者记录到大量曾经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物种活动影像,基于这些影像的长期积累,可以对于物种的活动节律、栖息地选择、物种间关系开展持续的研究,从而支持保护地制定更为科学的保护策略。随着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影像在互联网平台传播,普通公众对于野生动物的认识与了解也获得了明��提升。这无疑拉近了公众与野生动物的距离。
        “除了红外相机之外,颈圈GPS跟踪,以及遗传学等技术也被广泛运用于野生动物的监测和研究之中。比如遗传学,通过提取动物粪便、毛发中的DNA,可以研究了解不同种群的野生动物之间的遗传关系,基于此评估道路、基础建设等对于物种间交流的阻隔,从而推动野生动物廊道建设等工作。”赵翔表示。
        AI让研究人员更懂野生动物
        准确、快速地对野生动物进行个体识别,实现连续的“焦点动物取样”和个体全覆盖的“全事件取样”,能够使动物保护工作更加科学。
        川金丝猴是一种中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物种,生存在陕西秦岭、四川西部、甘肃南部和湖北神农架等地区。对金丝猴的个体识别,传统上采用人工标记或者人工记忆的方法,而人工记忆往往需要专业人员蹲点观察1至2个月。现在,通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野生动物的身份识别更加便利。
        近年来,西北大学教授郭松涛与计算机科学领域专家建立动物AI研究团队。团队利用神经网络原理,首次开发出基于Tri-AI技术的金丝猴个体识别系统,实现了对野生个体的准确身份识别和连续跟踪采样。
        郭松涛表示,在开展动物跟踪研究时,传统办法是通过人的经验积累识别动物个体。“但在进行野生动物保护时,我们不可能给成千上万只金丝猴做标记。有时我们通过DNA识别,比如得到动物的毛发和粪便,下次再遇到它可以检测出来,但这需要到实验室里鉴别,非常麻烦,达不到实时识别的要求。”郭松涛说。此时,就需要AI来帮忙了。
        相较于人脸识别,“猴脸识别”的难度在于金丝猴的脸部皮肤带毛区域多,且毛发区域相对更明显,纹理特征更复杂,对识别系统的深度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多年研究,目前,识别技术平均识别精度已达94%。以往团队聚焦灵长类动物识别,现已拓展至犬科、猫科等40余种不同动物。
        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后期对金丝猴个体的行为监控、群体生存状态检测和活动规律的研究奠定基础,从而让研究人员更懂金丝猴,为金丝猴保护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除了“猴脸识别”外,“虎脸识别”技术也在加速。
        为高效完成东北虎豹及其猎物的影像数据初步筛选、物种分类、个体识别等信息处理工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大数据集团,共同合作研发建设“野生动物AI大数据实时监测平台”。
        利用物联网感知、大数据与智能机器视觉等前沿技术,该平台可建立以体态、步态、颜色、皮毛花纹为主要识别要素的个体识别模型。同时对静态图片、动态影像资料等进行人工智能生物个体识别,针对影像数据识别框选出疑似东北虎、东北豹、猎物个体的图像范围,并实时标注个体识别结果、个体识别相似度等。
        “数据,让我们更懂野生动物。”哈工大大数据集团副总裁李福泉说。
        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科技成果驱动野生动物保护和研究工作,构建野生动物保护的数据智能时代。
1 note · View note
outsidetaiwan · 8 months ago
Text
奧卡萬戈三角洲 Okavango Delta
Tumblr media
波札那北部的奧卡萬戈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內陸三角洲,這裡地勢平坦,季節性的洪水在這裡形成了一片三角洲濕地。旱季時草食性動物會來這裡喝水吃草,肉食性動物則跟著來狩獵,而雨季河水暴漲時,則可以成為一些動物的天然避難所,所以也成為很多動物的永久棲息地。
三角洲有很多淺灘濕地,以前的人會划一種稱為mokoro的木舟在三角洲航行。我特別想體驗搭這種傳統mokoro穿梭濕地,於是參加了從馬翁(Maun)出發的一日遊。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從馬翁出發,往北大約一小時車程,然後離開柏油公路轉進沙土路去三角洲內的村莊Morutsa。
這一段路又得快一個小時,沿路上可以看得出這一兩年的乾旱,讓很多濕地都因為快速的蒸發作用而枯竭。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要搭乘mokoro有幾個固定的點,這個村莊目前就是以提供mokoro遊覽以及過夜露營為主要營生。
在這個交通不便的小村落,要出入都要等搭便車,而我們這些帶遊客進村莊的四輪傳動車就成為他們可以期待的交通工具,再不然就是得自己在烈日下走幾小時沙土路出去,到柏油公路上才能有車進城。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村莊裡的嚮導和船夫都有名冊,旅行社帶遊客來之前會先告訴協調人他要幾艘船或幾名導遊,然後一切照名冊順序輪流。
跟我同車進來的一對夫妻是要進三角洲去做三天兩夜的露營,旅行社會準備好所有的東西和食物,因為東西多所以需要很多艘mokoro船,岸邊一下有點忙碌。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我只是單純的一日遊,自己一艘船一個嚮導兼船夫,他拿了旅行社幫我準備的早午餐和飲料,我們就先出發了。
出發地點的對面就有一群河馬,我本來以為我們會划過去看,結果是我想太多了,沒有動力系統的小船速度不夠快,太靠近會危險的。
然後我們往另一邊划去,很快就看到一群斑馬在岸上,沒多久他們就奔跑起來,然後又是一群,看來動物比我想像中還多啊!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然後我們經過一隻單獨的河馬,他似乎比較有地域性不喜歡有人靠近,所以我們繞了一路,靠著水草擦邊快速通過河馬後,左邊又馬上出現水牛,這也太刺激了吧!
接著在水道中有一段平靜的時間,看到許多不同的水鳥,小船在平靜的水面和水草間穿梭,挺寧靜的景色。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接著又看到一群羚羊,他們分別在河道的兩邊,我正在拍照就聽到嚮導說‘’他們要跳了‘’,我愣了一下,馬上就看到左側一隻一隻的羚羊跳躍到河道右側,我趕緊切換成錄影模式。
哇!也太棒了吧!我就在河道中央正對著他們。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接下來又划了一陣子,又看到了疣豬、黑斑羚、驢羚等。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接著嚮導把船靠岸邊,帶我上岸走路看看有沒有其他動物,我們看到了不少白骨,還有清晰的獅子腳印。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我們爬上其中一座白蟻丘,遠眺平原上的長頸鹿、角馬和大象。
這不像搭車獵遊可以靠動物很近,走路必須要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但我還是和大象一起散步了。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我們找了一顆樹下吃午餐,然後再原路回程,轉彎時水牛還在那。
快三點接近要接近出發河岸的時候,遇到一個單人的船載滿裝備剛出發,嚮導說是一晚上的露營行程,所以東西不多一艘船一個嚮導就可以。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回到岸上旅行社的人等在岸邊,我們上車先送嚮導回村落,嚮導帶我到他家,給我看他房子的牆就是用白蟻丘的土糊的,據說這種土特別堅固。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我參加的mokoro一日遊是跟我在馬翁的住宿Jump Street Chalet訂的,1800 pula直接付現金,旅行社會來住宿接人,結束也會送回住宿。
從納米比亞首都文豪克Windhoek到馬翁的Maun的交通,可以參考我在背包客棧的分享。
要去格韋塔Gweta或卡薩內Kasane的交通,則可以參考我在背包客棧的另一篇分享。
Tumblr media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