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台灣老玻璃
ouwei9999 · 3 months
Text
🌹💯永恒回憶💎經典之作💯❣️
youtube
💎🌺🦋#歐薇🦋🌺💎
🤗#謝謝支持 #歡迎訂閱點讚留言分享❣
🌺#愛薇寶貝💎#感謝友您支持陪伴❣
🤗#Welcome to 🔔#subscribe, #like, #comment and #share❣️
#Willkommen zu #abonnieren , #mögen und #teilen❣
#紀錄美好生活 #紀錄生活 #台灣 #台灣景點 #台灣旅遊 #阿里山 #阿里山森林園區 #日月潭 #日月潭纜車 #九族文化村 #纜車 #玻璃館 #鹿港老街 #八卦山 #南投集集火車站 #奮起湖老街 #profile #櫻花 #人潮 #永恆
🥰可愛阿姨😍美麗倩影🤩永恆回憶💯💯💯💯💯💯❣❣❣
🤗💯#余天 🎙 #又是黃昏💯
💯#陳玉麗 #經典鉅作 #永恆回憶💯
1 note · View note
shihlun · 8 months
Text
大江健三郎 - 後退青年研究所(1960)
Tumblr media
黑暗的深淵在這個世界到處張著大口保持沉默。現實世界向遍布各處的深淵漏斗狀地傾斜,所以對傾斜敏感的人會不知不覺或者有意識地順首傾斜滑下去,墜入深淵黑暗的沉默之中,從而體驗現實世界裡的地獄。
我曾經像地獄把關人站在一個黑暗的深淵邊上,我所體會的對滑入深淵的漏斗狀傾斜的敏感,是指那些在政治或思想上道受過挫折的青年、心靈受到創傷的青年。當然,他們中的許多人在肉體上也有傷痕。
現實世界的一座地獄,即稱之為黑暗的深淵的話,就在大學旁邊不動產公司大樓三樓,房間總是亮堂堂的(啊,人為什麼自古以來就如此熱心努力使自己的周圍照得光明亮堂呢?人為什麼比野獸更強烈地討厭黑暗呢?我只是一個日本青年,不是基督教徒,對這些不感興趣,但每次一想到人對黑暗的恐懼,就想起「原罪」這個詞)。地上鋪著漆布,油光閃亮,不鏽鋼的辦公桌椅顯得清爽氣派,而且具有高效率,等待著合適能幹的主人。
但是,當我目送從走廊推門而入的挫折青年在回答我為了登記卡上的必要事項提出的、僅僅是卡片未曾明確記載但又必須記入卡片的簡單問題後,走進隔壁房間的時候,還是感覺到這間明亮的辦公室是地獄的一個入口。
隔壁房間有鬼嗎?有美國東郊的大學受過非常好的高等教育的嶄露頭角的年輕心理學家戈爾遜先生和擔任翻譯的東京女子大學學生在等待著。在思想或政治上受到挫折的青年邁出憂鬱的一步踏進這個房間,他們滿腦子苦惱,準備談談心裡話。我的大學同學把這間房間稱為「後退青年研究所」。其實正式名稱叫「戈爾遜訪談室」,英文縮寫為GIO。但沒有人稱呼它的正式名稱。結果戈爾遜先生的問題只提一個:「你為什麼後退了?」因為大家都是來談「自己為什麼年紀輕輕就後退了」的。
那個時期,是韓戰結束後相對穩定的時期,是學生運動處於如氣潭中間四陷的波谷時期。學生對社會的關懷表現在合唱俄羅斯民歌,在兩三年激烈動蕩的學生運動中受到創傷的學生重新回到學校,變得憂鬱苦悶,暗自舔著自己的傷口消磨時光。
於是,一個美國國籍的年輕學者就在東京大學旁創立了這家以遭受創傷的學生運動家為主要調查對象的研究所。它每天吸引不少所謂的後退學生。開始它只在校刊上刊登一則《戈爾遜先生恭候先前的學生運動活動家光臨!》的廣告,結果學生絡繹不絕。
我是在這兒打工的學生,今年剛剛二十歲,對青年神情憂鬱、臉色充滿抹不掉的髒垢的陰影般的苦悶可以說漠不關心,因此大概不會懷有同情之心。但如果GIO是對日本人炫耀優越者傲慢的那種研究所,我也不會接受接待戰戰兢兢地前來訴說自己內心陰暗的皺襞深處殘留的思想疙瘩的同胞這種工作,也許自己也會成為一個憂鬱症「病人」低垂頭把帽子貼在胸前排在長長的學生隊伍後面。
戈爾遜是個標準的開朗的美國人,雖然留著油煙色的短唇鬍,其實還不到三十歲,所以我在他這裡工作不覺得什麼強烈的自卑感。來日本的美國知識分子似乎要不是目空一切旁若無人或和藹可親寬厚溫敦,我們稱之為戈爾遜先生的這位芝加哥出生的社會心理學家可以說溫良敦厚的典型代表。
我現在還說不清楚戈爾遜先生為什麼跑到日本來調查受創傷學生的精神傾向,廣義地說,是否不少美國人在韓戰結束後很快就對日本學生的挫折心態發生興趣? 用美國社會心理學的方法調查日本學生,結果對美國人有什麼用?
一般認為,美國人的調查是為了加強在遠東地區進行反共宣傳的基礎的一項工作。這種看法多少令人信服,但就我所在的GIO來看,至少戈爾遜先生從未給我與反共宣傳有關的印象。
戈爾遜調查室每個月都把調查結果報回本國,但接收單位是不知道他業已畢業還是尚在就學的美國東部某大學研究所,好像與美國國務院、議會並沒有直接的聯繫。當然,我在這辦公室工作期間,出於一種自我厭惡的情緒,本來就對辦公室的性質、目的十分冷淡,也不想深入了解。我坐在辦公室裡,也和來訪的學生一樣,心情極其鬱悶,但出了大學教室門,會無緣無故地朝氣蓬勃、輕鬆愉快,有一種充滿希望的解放感。
我想擔任戈爾遜先生的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也是如此的吧。在辦公室裡,我從未見過這個高挑細瘦的女大學生一絲平靜輕鬆的表情,但偶然在東京大學和東京女子大學共同舉辦的歌舞聯歡會上時看到她時,這位憂慮愁悶的我的同事簡直判若兩人,兩頰緋艷動人,興高采烈,歡聲笑語,像鳥鳴一樣尖聲歡笑。第二天,我懷著某種期待和莫名其妙害羞上班,出現在我面前的仍然是像內分泌失調似地愁眉苦臉的女大學生。
GIO的工作性質本身就極為憂鬱。 有一次戈爾遜先生說,日本的工作告一段落後打算去台灣或南韓從事同樣的工作,熱情動員我跟他一起去。那時候我很想試一試,甚至夢見自己在南韓調查受挫折的朝鮮青年,我不僅把戈爾遜先生的所有工作包攬下來,還手執��子像對待奴隸一樣抽打前來傾訴衷腸的青年,想來實在可笑。這也許是GIO表面上像穩重平靜的調查室,其實潛藏著將手指插進青年的傷口使勁摳攪脂肪、肉體的冷酷的一面的緣故,感覺在我的潛意識裡、在夢中重現出來。
我的工作是調查接受前來訪談的學生的履歷和訪談結束後付給學生���酬。酬金是採訪一小時五百日元。戈爾遜先生通常在發票上都寫採訪兩個小時,本來學生上學都有月票,無需交通費,但還是根據現住所到這兒的距離支付交通費,這對學生來說,是筆不壞的打工收入。但是,除了特殊情況外,這樣的「打工」只能申請一次,而且不是前不久積極參與學生運動後來倒退的這樣在思想上發生戲劇性轉變的人不要。因此,雖然不是想像的那麼難,確實比一般的打工不容易。
在GIO工作幾個月後,來訪的學生開始明顯減少,有時我的卡片上一天也沒登記一個學生的名字,戈爾遜先生無所事事,皺著眉頭像狗熊一樣悲傷地在屋裡轉來轉去。在這成績不佳的日子裡,只有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絕不心慌意亂急躁氣惱,板板正正地端坐在桌前,閱讀袖珍本的《矛盾論》、《實踐論》。這不會讓別人覺得她思想上有所共鳴,因為那個時期,在女大學生中,毛澤東的書和羅曼羅蘭的書一樣風行。
沒有學生來的時候,戈爾遜先生就到傳達室和我聊天。他不和女大學生交談。她非常不愛說話,幾乎從不發表意見(這種徹底的沉默寡言使人覺得不正常,好像向戈爾遜先生發表見解自己也就成了前來訴說精神挫折的學生),戈爾遜先生對 她也有幾分發怵。我們一邊從辦公室窗子望著本鄉(本鄉,地名。東京大學位於此地一譯註)的大學裡高大的樹木,一邊盡量避開商業、日漸減少的後退青年的話題,漫無目的、天南海北地神聊起來。
透過這種無拘無束的漫談,我知道這個家庭一貧如洗的白人兒子靠獎學金上的大學,說不上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卻對日本的挫折青年極感興趣。一個二十八、九歲的美國青年選擇這個問題作為研究課題來到日本成立調查所,這本身就令人覺得他的精神構造不可思議有悖常規。我開始感覺到戈爾遜先生不是深淵的擁有者,而是被吸進這個現實世界的深淵裡的第一個墜落者。於是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我在自己的學生同胞前來訴說陰暗的情緒崩潰的外國人事務所裡工作,覺得有點近乎賣良為娼的人口販子、老鴇這樣卑鄙下賤,想起少年時光,雖然那時還是戰爭年代,對自己二十歲這個年紀依然懷抱著玫瑰色的幻想。但如今已經二十歲,而且是在和平時期,卻幹這種不清不白不三不四的差事,心頭充滿難以言狀的苦澀和自我厭惡。
可以跟我互相交流自我厭惡情緒的應該說是那個同樣打工的女大學生,但她整天愁容滿面,一有空就全神貫注地鑽進毛澤東的書裡,從不到我的屋子來走動。我一到裡屋,就不得不面對那些登記卡,被憂傷鬱悶的學生的形象擠壓得喘不過氣來,所以絕不會從我這邊推開女大學生房間的門,於是只好愁眉苦臉地和同樣愁眉苦臉的戈爾遜先生漫無邊際地神聊。啊,GIO簡直就是一座無比憂鬱的地獄!
正是在這種閒聊中,戈爾遜先生動員我在日本的工作結束後跟他一起去台灣或者韓國,也正是在這種倦怠鬱悶的時間裡,我從他不經意的動作的細微處覺察出 同性戀的傾向。他談到美國東部的鄉村小鎮,語調那麼親切眷戀,卻不遠萬裡跑到東方來,說不定是被流放到日本來的呢。外國人到大學的課餘打工科要求介紹擔任陪同聊天的人、導遊、翻譯的學生,大多都想藉此名義發展成同性戀對象。 外國人的這種別有用心現在已經變成常識了。我的一個朋友透過打工和一個外國貿易商搞上了同性戀,後來被貿易商拋棄,因此自殺。「被拋棄」這三個字是他寫在遺書裡的。這也是韓戰結束後那一陣子的事。
我和戈爾遜先生用低得能聽見隔壁翻書響動的聲音斷斷續續地聊長天,但雙方的心並沒有互相靠攏貼近。我用半瓶醋的英文跟美國人聊白開水淡而無味的閒天,覺得著急,深深地感嘆自已為什麼會在這裡幹這種事。我現在大體能體會到與美國人一起工作的日本人、尤其三十歲左右的婦女為什麼一天到晚裝模作樣矯揉造作大聲叫嚷的秘密。那些戴著很講究很派頭的眼鏡抹著大紅嘴唇以痙攣性地強調突出臉龐的女大學生們即將埋沒自己的空虛乏味的恍惚。她們和舊式婦女一樣,自我要求對工作奴隸般地逆來順受。
就我自己而言,當我看著和我相對而坐自由交談的這個美國人玻璃般透明而遲鈍呆滯的眼睛、像在果子凍上灑一層麵粉一樣發喧的胖臉和手背的皮膚、當細小的高鼻子、突然發出怪聲的嘴唇時,甚至神經質地想如果為了深入了解對方的思想情緒、為了在對方的臉上恢復人的統一感,簡單地說,如果為了發現我和對方之間人與人的聯繫,可以發展到同性戀關係。
我剛剛二十歲,從這個世界的幾乎一切追尋人與人的關係。而對年輕人來說,無論正常或變態的性關係,都是盲目地沉溺在令人感覺怪誕無序的他在之中的行為,都是賦予意義、制定秩序、變成如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那樣親密的行為。如果我每天都和戈爾遜先生進行這樣百無聊賴的持續不斷的談話,我很可能要麼神經發作地和他同性戀,要麽神經發作地和他大吵一通辭去GIO的工作。
但是,在某月月初,由於上個月報回國內的調查數據實在缺少內容,本國給戈爾遜先生發來一封信指責他工作消極怠惰,信的措辭相當嚴厲。他早晨上班看了這封信後,一整個早上都在房間裡心煩意躁地急步轉圈。下午,戈爾遜先生終於下了決心,對全所人員,除清掃女工外、即我、女大學生及他本人就當前的困境發表演說。
戈爾遜先生的論點簡潔明快,本國要求他今後每個月提供上個月三倍資訊量的調查數據,如果不能保證這個基數,將解除他遠東研究員的職務。因此,我們必須提高效率。
怎麼提高效率?是在校刊上登更大的廣告,還是在校園貼廣告?《戈爾遜先生恭侯先前的學生運動活動家光臨!》
我針對戈爾遜先生的提問,發表意見說不能指望廣告的方法可以使狀況發生根本性的好轉,因為戈爾遜先生的後退青年研究所在學生中已經出名,即使出廣告,也不會有更多的精神挫折的新學生前來。
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基本上同意我的意見,她認為即使我們在校內張貼廣告,再到處尋找可能會前來訴說自己精神受到創傷的青年,也不會像GIO調查初期那麼多。歸根究底,社會上並沒有存在很多「精神受創」的青年,並不是有無數的在學生運動中有過挫折體驗的青年在等待著GIO的召喚。大概已經見底了吧。
戈爾遜先生、我、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心情憂鬱地討論了很久。戈爾遜先生不想現在離開日本,工作半途而廢回到美國意味著在大學裡謀不到一個好位置。 另外,我和女大學生都不想過早失去這份又安穩收入又可觀的打工。
越討論越覺得前途渺茫,大家陷於一籌莫展的時候,戈爾遜先生提出了妥協的方案。他說,下個月一個月大家好好幹,把成績提上去,全力以赴,做出好成績,就可以向國內提出報告說日本學生的調查已大體結束,這樣就會批准調到其他地方去。如果在成績惡劣、遭受批評的風頭上提出調任請求,會立即被炒魷魚,南韓與台灣就是別人的美差了。
我和女大學生覺得不是立刻丟掉飯碗,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找別的打工。於是三個人一致決定大幹一個月全力進行調查提出高品質的工作報告。
但是,不找到幾個後退青年,我們連一張調查卡也填不了,寫報告更無從談起。 這時,我突然心血來潮,一個主意浮上心頭:我們可以製造後退青年、即心靈遭受創傷前來訴說苦惱的青年,簡單地說,就是隨心所欲地把一般青年當做後退青年,編造他們前來GIO訴說精神苦惱的假報告。說起來,這麼好的主意為什麼以前就沒想出來。我們以前聽過積極參與學生運動或黨的活動、後來遭受政治思想上的挫折的「心靈受創青年」訴說自己的真實感受。至少我和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都聽過。「心靈受創青年」的訴說,連我們的心靈都感受到痛苦。「心靈受創青年」主動到GIO來訴說自己的內傷不僅僅要忍受痛苦,更是克服了巨大的心理障礙。其實,後退青年到GI0來本身就是極不正常的非人性的行為。
根據我的主意,只需要一般學生稍微做些表演就好。我目送這些青年走進隔壁房間接受調查時,不會覺得他們掉進黑暗的深淵而心頭難過,也不會從調查完畢出來的青年臉上看到遭受打擊一蹶不振的印象,或者由於說得太多而疲憊興奮得通紅的肌膚上出現後悔、自我厭惡這些陰暗憂鬱的污垢。因為這一切全是演戲。他們不是「心靈受創青年」。
於是我向戈爾遜先生保證我明天去大學找幾個調查應徵者來,一定是幾年前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典型的後退青年。
第二天,我跑了一間又一間教室,還去研究室和課外小組活動室,說明我的宗旨。說是一般學生,其實對兩三年前的學生運動也很了解,而且全身都給人一種體驗過精神挫折的印象。應徵者很多,我從中挑了十個。他們都知道GIO。他們和我一樣,對後退青年研究所把他們演戲的錯誤數據信以真感到愉快。我們興高采烈七嘴八舌討論說,美國人以為能把自己的手指插進日本真正的「心靈受創青年」的傷口裡使勁摳攪,完全打錯了算盤,我們信口雌黃的遊戲奠定了他們學問的基礎。當天晚上,這十個學生去GIO的日期以及各自扮演的角色都安排妥當。
從下一周開始,GIO每天都是開業以來從未有過的充實豐富。戈爾遜先生情緒極佳,幾乎天天說終於採訪到了一直想見的典型的後退青年。我只是輕鬆地把巧妙玩弄訴說把戲的青年送進隔壁的房裡,心情十分舒暢。
但是,令我稍感不滿的是,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出人意外地突然辭去工作,戈爾遜先生決定停止調查,立即整理報告。結果我預約的兩位表演者未能上場。
戈爾遜先生也寫了一份日本工作業結束,GIO現已關閉,待命調往他地的報告,隨同本月的統計報表送回。他也答應把女大學生的工作日期算到GIO關閉為止向國內申請特殊津貼。戈爾遜先生對這個月成功的調查充滿信心,相信他的報告將一鳴驚人,博得滿堂喝采。
戈爾遜先生最得意的是我的第七個表演者,這個學生個子矮小臉色淺黑長著猴子般的額頭。我對他說不上了解,但戈爾遜先生一採訪,立刻認定他是最典型的後退青年。後來才知道,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也因為這第七個表演者才下定決心辭去工作的。
報告空郵出去以後,GIO立即關閉。那天晚上,我們三人小聚,戈爾遜先生問女大學生為什麼要辭去GIO的工作,她回答說實在不願意看見那種厚顏無恥的日本青年。我從容不迫地看著女大學生第一次展現的深切焦慮與悲哀,覺得很可笑。戈爾遜先生一臉困惑,但沒有平時那種難以捉摸的異常感覺,而是一個不諳世故的平凡普通的學者即將發作時的不悅表情。我甚至想知道那個猴子額頭的第七個學生是怎麼表演的。
我是在另一個完全出乎意外的地方知道第七個表演者的伎倆的。GIO關閉一星期後,我從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上讀到有關第七個表演者的文章,也刊登了他的照片。照片排在介紹GIO活動情況的文章中,戈爾遜先生笑嘻嘻地站在第七個表演者旁邊。這一定是採訪結束後翻譯兼打字員的女大學生照的。報紙說戈爾遜先生認為第七個學生、即A君是典型的後退青年,發現他是GIO調查的最大收穫。報紙引用調查卡的記載這樣報道A君成為後退青年的經過。
A是日本共產黨東京大學支部的成員,但被懷疑為特務,慘遭監禁拷打,小手指頭第二關節被切斷,最後被開除出黨,戀人也離他而去。於是他主動向富士警署的某警察提供情報。但是他已經離開學生運動,情報沒有太大價值,當特務也沒資格。現在他非常孤獨。他恨先前的夥伴,是他們使他遭受巨大的挫折,但他的特務嫌疑問題似乎是一個背叛的同夥告的密。戈爾遜先生把A視為日本左翼學生後退的一個典型。
我覺得絕望的黑暗深淵正吞沒照片上與戈爾遜先生並排站立的、猴子一樣微笑著的第七個學生。我的身體開始顫抖,渴望確認自己在第七個學生不幸之外。我使勁從黑暗熱昏的腦子裡把女大學生的「那種厚顏無恥的日本青年⋯⋯」驅逐出去。
冬天。第五堂課結束時,整個大學籠罩著寒氣逼人的蒼茫暮色。我彎腰縮脖地走出大門,突然看見一個躲在電線桿後面的矮小男人用手套遮著側臉朝我走來。我們默默地沿著大學的磚牆在昏黑中並肩走著。
「本來打算鬧著玩的。」第七個學生萎靡不振地說,「我隨口胡編亂造,沒想到報上登出來了。」
「我也沒想到。」我陷入束手無策的困境,說,「向戈爾遜先生提抗議去。」
「已經提抗議了,我要求他撤回報道,但他不同意。他說報紙報道的內容,既有錄音又有證人,不能撤回。我說那是我鬧著玩的,是信口開河、胡說八道。 但他說不管你鬧著玩也好,胡說八道也好,你說的內容很有意義。」
戈爾遜先生淡灰色的明亮的眼睛、細小的高鼻樑、胖乎乎的粉紅色皮膚立刻統一成一個傲慢的形象浮現在我的眼前,冷酷無情地把一籌莫展驚恐害怕的猴額頭青年猛力推開。我把自己融化在戈爾遜先生傲慢的形象後面,突然變得從容冷漠。
「其實報上的照片很模糊,能認出是你的不就是幾個親近的人嗎?既然是十分親近的人,對他們解釋這是一場玩鬧,大家哈哈一笑不就過去了嗎?」
「不行呀。就說我的戀人吧,看了報紙以後看我的眼神都不對了。」猴額頭的小個子把他的左手伸過來。
我看見他小手指第二關節被切斷了。我一陣難過,停下腳步。他像受欺負的小孩一樣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我,左手戳在我的眼前。 我看著馬路上過來的公車,準備上車。
「戈爾遜先生答應一個月以後在報上發表更正啟事,而且把錄音帶還給我。你也幫我記著。好嗎?我幹嘛說那麼多呢?莫名其妙。」
汽車停下來,我上了車。我擔心他跟上來,但似乎他��是在黑暗中看著我離去。 我終於鬆了一口氣,但我也不明白他為什麼要說那麼多。我至今也沒弄清楚。一個月後,戈爾遜先生的報告受到高度評價被調任為歐洲研究所。即使他在報紙上發表「內容與事實不符」的更正啟事,也毫不影響他前往歐洲赴任。但是他並沒有發表更正啟事,在我和女大學生的送行下,從羽田機場飛走了,因為第七個學生一個月後沒有再去找他。戈爾遜先生託我把錄音帶還給第七個學生,但至今仍保存在我這裡。我想起戈爾遜先生把錄音帶交給我的時候說的一句註釋性的話:「他是一個典型的後退青年!」
於是,我感覺到身邊的現實世界到處都是滑入默默張著大嘴的黑暗深淵的漏斗狀斜面。
(鄭民欽 譯)
18 notes · View notes
ashcheng1118 · 2 years
Text
最先,我是想到距離北京車程2小時的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的海邊,那棟長方的水泥房子蓋的圖書館,藏書不多1萬餘冊,座位只有68個,全名叫「三聯書店海邊公益圖書館」,但講這個沒人知道,換講江湖名號吧~「孤獨圖書館」,那就如雷貫耳,就算沒聽聞過,光用想的,在天涯海角空無一物的陸地與大海的荒涼的邊界,用水泥盒子的詫寂美感,蓋一棟遺世獨立的小圖書館,人們要光著腳踩著沙,透著海風走幾百公尺才能抵達,進入,在大片玻璃窗外蕭瑟的海浪景色前面,翻開一本書…充滿了所謂的「儀式感」,宛如朝聖、避世的一趟旅程。無可避免的,它創造了每天至少3000人的超級流量,成為了網紅景點,9成9的人來此拍網美照打卡,干擾了1%來此看書,追求孤獨的人,同時也讓周邊4000戶賣不出去的爛尾樓度假社區「阿那亞」,最終賣出30億人民幣完銷CLEAN!然後,圖書館開始限制,一天只開放200人預約,進館不能拍照…朝「逼格」更高的神壇再又跨上了一階。
講完了它的身世,再回到今天我從左營高鐵搭了70分鐘客運來到大鵬灣,又走了20分鐘來到的「海上教堂咖啡」。美不美?當然還沒孤獨圖書館那麼美,但在都會水泥叢林和鄉鎮鐵皮屋氾濫的台灣,這樣的存在,也算美了(不過要對大鵬灣老舊的設施,和燈會後突兀擺放在自然環境裡的幾個巨大主題燈座,先視而不見)。單看長堤走到海上教堂這段,是美的,內部的空間也美,說不上什麼建築理論,但在建築量體開洞,開出長形拱窗看海與天光,其實就是柯比意廊香教堂、安藤忠雄光之教堂那樣的手法,透進來的光和影,就能為建築內部空間寫出所有神秘性、詩意、形而上的各種詮釋與感受。尤其是,它又這麼偏遠,在長堤盡頭,看起來是那麼的…對,那麼的孤獨,遺世而獨立的孤獨,像極了上面說的「孤獨圖書館」。而它也無可避免的,或者開咖啡店本來就是要的…邁向週期必經的「網紅景點」階段,要管制人流,每一小時為一個階段,分批進入消費,讓人一半時間拍照,另一半時間趕緊把咖啡喝完,好繼續貪拍。
老實說,我也不是來尋找一份孤獨的,我一樣也是來打卡拍照的,照片很寧靜,但鏡頭之外刻意避開的現場,你知道的,就-還滿熱鬧的。哈。
有我的照片是別人幫拍的。那時我正忙著自己喬倒數計時自拍,一旁熱心的3個一起出遊的小姐姐說可以幫我。熱鬧有熱鬧的好是不是,總能讓人感受到台灣無所不在的人情味與緣分,跟小姐姐們聊得開心,居然跟我也是相關產業,她們問我下一站想去哪,我說再搭客運去東港吃黑鮪魚沙西米吧,聽完就問我要不要搭順風車,真好,我好喜歡熱鬧,就跟我喜歡孤獨那樣的喜歡。
而至於孤獨,我有我自己的幾個地方。
PS.多放了幾張自己的照片,那是小姐姐們的手筆,實在都太會拍了~💕💕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11 notes · View notes
germinal16 · 1 year
Text
在朦朧交匯的地方
「當時的世界還太年輕,很多東西沒有名字,要表達時,還只能用手去指。」
這或許是我在吉隆坡的小印度區點早餐時,最貼切的寫照了。坐在門口的客人買了一份像氣球一樣,介於麵包與燒餅之間的食物,我想要點跟他一樣的東西,走進餐廳以後卻不知道要怎麼樣表達,只好吱吱唔唔地指著菜單上的照片,點了一個我覺得看起來最像的東西。
「現在沒有了,」店員說話的聲音裡有著南方的溫度,「因為⋯⋯,⋯⋯,要別的嗎?」,他說的話大概有七成以上我都沒聽懂,只能選了另外一個看起來也有點類似的餐點。上來的是一個圓圓、炸得酥脆的,像是蔥油餅灌了氣的圓形球體,配著椰漿與咖哩;咖哩的味道很淡,馬鈴薯的口感粉粉的,散在醬汁裡,粘著餅吃味道還不錯。我又點了一杯Lassi,乳酸飲料搭配著強烈的甜味,也算是吃印度料理的標準配備了。
那道菜叫做什麼名字來著?
我穿梭在小印度裡尋找可以購買伴手禮的地方,超市的架子上有著咖啡、祭拜用的香、果醬、油品和各式罐裝的湯,中心則放著幾個桶子,裝著各式各樣的香料。我最後在中央車站樓上的百貨公司買到了一袋有牌子的咖啡,和友人強烈推薦的咖椰醬。在巧克力展覽館買了據說台灣買不到的紅寶石巧克力以後,我叫了一台Grab共乘,到茨廠街Chinatown的一間西式咖啡廳,點了一杯混有荔枝汁與西瓜汁的「夏日時光」,開始寫下在吉隆坡的見聞,才想起早餐時那一道由咖哩、椰漿和酥炸餅皮構成的印度料理。
我們仍不知道那天所吃到的菜的名字。
古蘭經文在晌禮時響起。
吉隆坡的街道有一種專屬於熱帶的濕潤,卻又略顯清爽感的氣息,或許是源自於穆斯林的整潔感,讓街上不至於留下潮濕又沾滿泥濘的下水道氣味。Kuala Lumpur,漥流濘波,在泥濘渦流匯聚的川口;穆斯林在鵝嘜河與巴生河的交匯處建立了清真寺,後來英國人又在這裡建立了蒙兀爾哥德式風格的各式政府機關大樓。烏鴉們圍繞著河岸尋找用來築巢的枝枒,一群帶著頭巾的女大學生開心的和建築拍照。午後突然下起的雷雨,沖掉了膚色各異的觀光客們內心的躁動,他們靜靜地靠在騎樓下,聽著從清真寺裡傳來的古蘭經文。
時間像是被切割成片段,又像是從未停止流動。
在飛機上的馬來西亞歷史讀本裡寫道,在馬來西亞官方版本的建國史詩裡,馬來人從蘇門答臘遠道而來,「國破家亡的王子跟他的人民來到此地,重建他們曾經有過的國家」,後來就在此地生根,再也沒有回到海的彼端。市場裡,華人攤商所販賣的咖啡烏氤氳著芬芳,被熱帶的薰風給吹到好遠的地方。一個淡米爾小販向我介紹美麗的蠟染披肩,我用不甚流利的英語向他談價,最後買了中意的商品收藏。陽光和煦地灑在遮陽用的帆布上,一個個離散的音符抖落四散,在巴剎隨風搖曳的招牌裡、在城市喧囂的車水馬龍裡、在鐵路車站的電風扇裡鼓動。從北方漂流來此的天地會成員,以及乘著季風遠來的斯里蘭卡海商,還有終於落地生根的印尼王子,都隨著河流平穩地流淌成時間,緩慢地在歷史裡延長,成為一首不會結束的曲調。
古蘭經文在晡禮時響起。
吉隆坡舊火車站裡的食堂裡販售著泥爐烤雞,熱氣裹著香味四溢。鏡頭無法捕捉舊站建築的美,在夕陽下卻映襯得特別美好,一組攝影團隊在在火車站前幫一對男女拍著照,我竟然有點分不清他們究竟是在拍婚紗照還是在角色扮演。河流安靜地穿越城市緩緩前行、鐵路向著巴生的港口一去不復返,我看著站前的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畫出了一個無法供給行人通過的圓環,快得像是下一秒就會像老虎一樣,全都溶解成奶油。
時間明明從未停止流動,卻又被蒙太奇式的切割開來。
我鑽進歷史的縫隙裡,迎面而來的時間將我的身體打濕。像是駱駝穿梭在漫長的絲路上,回首曾經漫步過的經文。在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裡,看著陳列在玻璃展櫃裡的硬幣,串成一條長長的時間軸,從絲路的盡頭牽繫上另一個盡頭:是倭麥雅的,是阿拔斯的,是法蒂瑪的;是庫德人的埃宥比,是波斯人的薩非,是蒙古人的蒙兀兒⋯⋯遙遠的信仰,和禱告的聲音,被逐漸帶到星羅棋布的千島之海。國家清真寺裡的導覽員向我介紹他們的宗教建築的特色:幾何圖形、排除畫像的設計,以及四處刻有的阿拉伯文書法——他說,普羅大眾的馬來人其實是不懂阿拉伯語的,就像華人並不真的懂南無阿彌陀佛或唵嘛呢叭咪吽。但禱告時的虔心,或許便能夠克服語言的鴻溝,將心裡所祈願的平靜,真實地傳達到所愛的神那裡。
清真寺地板的涼爽,透過襪子輕輕碰觸我的肌膚。
古蘭經文在昏禮時響起。
或許因為地處熱帶的關係,即使在週末,也能感覺到吉隆坡的夜晚和白天彷彿是不同的世界。白天杳無人煙的獨立廣場,到了晚上聚集了好幾台餐車,人們帶著孩子們在舊政府大樓前騎單車、吹泡泡,閃爍的霓虹讓城市的故事變得鮮艷起來;茨廠街的夜市裡已經開始被攤販們擺放的桌椅擠得水泄不通,車流難以行進,街邊販賣的肉乾瀰漫可口的香氣,一口咬下鮮甜酥脆,我又挑了幾串沙爹、幾份炸串,還買了一份峇里島風叉燒飯。慢慢轉移到星光大道Bukit Bintang,街頭藝人在地鐵站前高聲歌唱,觀眾們為了傾聽他們的歌聲,在人行道上圍成一個難以跨越的圓。適逢佛誕節的花街遶境,馬路上實施了交通管制,來自世界各國的佛教徒搭著一輛又一輛花車,向周圍的人撒下祝福。
我踏進一間有伴唱帶的酒吧,店裡客人寥寥無幾,點了一杯可樂,在吧檯坐下,一個店員用簡單的英語跟我攀談,她告訴我她是從緬甸來的華人,一個弟弟在台灣學中文,一個妹妹則已經在台灣結婚生子:她給我看弟弟和妹妹的照片,表情中滿是驕傲。老闆娘是客家人,我隨口唸了幾句台灣捷運廣播裡的客家話:承蒙您、恁仔細,她卻一頭霧水,我問他,那在馬來西亞的客家話裡怎麼說「謝謝」,她答了我一句「唔該」——但是用的是客語發音。哈哈,溝埋一齊做瀨尿牛丸呀,我想,在點唱機上點了一首林憶蓮,一首周杰倫,就算開不了口也至少還有你;一個日本客人點了一杯啤酒,倒進杯裡都變成了鄧紫棋的泡沫。老闆娘一時興起,問我們打烊以後要不要一起去深夜的亞羅街嚐點街頭美食——我們在熱炒店裡點了五人份的雞翅、一大盤炒麵,還有馬來西亞人最愛的「拉拉」——我以為那是福建話「蜊仔(la-a)」的訛寫,但吃著吃著,眼前的蜊仔像是在我眼前唱起了拉拉Land。
我想起在前一晚,背對著人潮走進書店,在店裡物色有趣的英文書籍,彷彿自己是一具遠渡重洋的幽靈,正在搜羅已經死去、卻未被埋葬的故事碎片。這樣就好了。知道故事並不會這樣結束,這樣就好了。知道時間並不會在我們身上劃下句點,這樣就好了。知道那些藏在伊斯蘭博物館的時間軸,那些在國家清真寺裡計算禮拜的時鐘,知道書包裡的小說,並不是歷史的終局。我心想這樣就好了。
我喜歡吉隆坡那種聚集了所有的歷史,卻又還沒寫好結局的樣子。
古蘭經文在宵禮時響起。
飛機上,我打開電子書閱讀器,繼續閱讀還沒讀完的馬來西亞史書籍:故事裡葡萄牙攻破了馬六甲,白人拉惹「繼承」砂拉越,不列顛與荷蘭瓜分馬來世界,還有試圖建設美好世界的殖民者萊佛士和瑞天咸。飛機起程往北,窗外天氣晴朗,雲朵在飛機旁滾滾飛躍。
我又聽見古蘭經文,在晨禮時被想起。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2 notes · View notes
vamossports · 2 months
Text
2024巴黎帕運代表隊名單公布 體育署號召國人同心協力 制勝巴黎
Tumblr media
教育部張廖萬堅政務次長今(8)日表示,本屆巴黎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帕運)我國選手共取得7種運動種類13席參賽資格,代表隊備戰已進入最後階段,體育署、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國家運動科學中心、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等相關單位完善後勤支援服務作業,包括為減少搭機勞頓,安排選手教練往返巴黎均搭乘直飛航班商務艙,另首度推出後勤支援工作團,租用膳食公寓、運動中心,並提供村外防護與物理治療服務,各機關與單位將通力合作成為最堅強後盾,全力協助選手爭取榮耀。
Tumblr media
教育部體育署身心障礙競技運動訓輔小組本週正式通過2024巴黎帕運代表隊選手及教練名單,我國選手合計取得7種運動種類13席參賽資格,包括桌球4席、羽球4席、射箭1席、跆拳道1席、田徑1席、健力1席及柔道1席,總共11席資格透過世界排名、指定資格賽或參賽A標取得,另2席則透過外卡申請,其中包括7位女性運動員、6位男性運動員,最年輕的選手是就讀新北市立海山高級中學,並在2022杭州亞帕運一舉奪下TT11級男子單打金牌的17歲桌球新秀陳柏諺,最資深的則是為我國奪下2008年北京及2012年倫敦帕運男子個人反曲弓銅牌的65歲老將曾隆煇。
為輔助選手站上國際舞台展現辛勤訓練成果,體育署特於去(112)年12月推動「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備戰計畫」,建立長期備戰制度,厚植帕拉運動競技梯隊。為爭取最佳成績,本屆也首度安排備戰選手進駐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長期集訓,結合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國訓中心及運科中心資源,打造選手教練最佳堅實後盾。另外,借重巴黎奧運組團經驗,本屆巴黎帕運首度規劃參賽期間中繼站後勤支援服務,隨團並配置復健科及泌尿科醫師,全面落實照顧身心障礙選手健康。而為讓選手專注於訓練,並於今(113)年2月優化帕運選手零用金制度,集訓選手若屬大學以上畢業而未就業者,每月可領取零用金(含生活津貼)4萬8,000元,取得參賽資格後另增領代表隊加給1萬500元,及依過往參賽成就領取3,000元至1萬5,000元成就加給。
youtube
體育署表示,4年1屆的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為身心障礙選手最高競技夢想舞台,也是拓展國際交流的最佳機會,本次參賽代表團除攜帶體育署前委託中華文化總會製作的臺灣藍鵲意象玻璃杯套組、吊飾及香氛卡與國際友人交流外,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也特別製作臺灣黑熊吉祥物「帕拉熊」各競賽種類胸章,提供代表團與各國互動,期許帕拉熊胸前黃白色的V字形斑紋,帶給選手勝利(victory)的祝福。
2024巴黎奧運及帕運,創下史上奧、帕運共用標誌、吉祥物的首例,期藉此表達奧、帕運是整體籌辦的計畫,一起分享運動改變人生的願景。本屆巴黎帕運自8月28日至9月8日為期12天,代表團將帶著臺灣藍鵲的技巧精湛、團結一致、敏捷靈動,與臺灣黑熊保護守護與堅韌及勇氣寓意站上國際舞台,爭取最佳榮耀,體育署號召國人攜手為帕拉運動員精彩表現喝采,同心協力制勝巴黎。
0 notes
vamossports1 · 2 months
Text
2024巴黎帕運代表隊名單公布 體育署號召國人同心協力制勝巴黎
Tumblr media
教育部張廖萬堅政務次長今(8)日表示,本屆巴黎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帕運)我國選手共取得7種運動種類13席參賽資格,代表隊備戰已進入最後階段,體育署、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國家運動科學中心、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等相關單位完善後勤支援服務作業,包括為減少搭機勞頓,安排選手教練往返巴黎均搭乘直飛航班商務艙,另首度推出後勤支援工作團,租用膳食公寓、運動中心,並提供村外防護與物理治療服務,各機關與單位將通力合作成為最堅強後盾,全力協助選手爭取榮耀。
教育部體育署身心障礙競技運動訓輔小組本週正式通過2024巴黎帕運代表隊選手及教練名單,我國選手合計取得7種運動種類13席參賽資���,包括桌球4席、羽球4席、射箭1席、跆拳道1席、田徑1席、健力1席及柔道1席,總共11席資格透過世界排名、指定資格賽或參賽A標取得,另2席則透過外卡申請,其中包括7位女性運動員、6位男性運動員,最年輕的選手是就讀新北市立海山高級中學,並在2022杭州亞帕運一舉奪下TT11級男子單打金牌的17歲桌球新秀陳柏諺,最資深的則是為我國奪下2008年北京及2012年倫敦帕運男子個人反曲弓銅牌的65歲老將曾隆煇。
Tumblr media
為輔助選手站上國際舞台展現辛勤訓練成果,體育署特於去(112)年12月推動「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備戰計畫」,建立長期備戰制度,厚植帕拉運動競技梯隊。為爭取最佳成績,本屆也首度安排備戰選手進駐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長期集訓,結合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國訓中心及運科中心資源,打造選手教練最佳堅實後盾。另外,借重巴黎奧運組團經驗,本屆巴黎帕運首度規劃參賽期間中繼站後勤支援服務,隨團並配置復健科及泌尿科醫師,全面落實照顧身心障礙選手健康。而為讓選手專注於訓練,並於今(113)年2月優化帕運選手零用金制度,集訓選手若屬大學以上畢業而未就業者,每月可領取零用金(含生活津貼)4萬8,000元,取得參賽資格後另增領代表隊加給1萬500元,及依過往參賽成就領取3,000元至1萬5,000元成就加給。
體育署表示,4年1屆的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為身心障礙選手最高競技夢想舞台,也是拓展國際交流的最佳機會,本次參賽代表團除攜帶體育署前委託中華文化總會製作的臺灣藍鵲意象玻璃杯套組、吊飾及香氛卡與國際友人交流外,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也特別製作臺灣黑熊吉祥物「帕拉熊」各競賽種類胸章,提供代表團與各國互動,期許帕拉熊胸前黃白色的V字形斑紋,帶給選手勝利(victory)的祝福。
2024巴黎奧運及帕運,創下史上奧、帕運共用標誌、吉祥物的首例,期藉此表達奧、帕運是整體籌辦的計畫,一起分享運動改變人生的願景。本屆巴黎帕運自8月28日至9月8日為期12天,代表團將帶著臺灣藍鵲的技巧精湛、團結一致、敏捷靈動,與臺灣黑熊保護守護與堅韌及勇氣寓意站上國際舞台,爭取最佳榮耀,體育署號召國人攜手為帕拉運動員精彩表現喝采,同心協力制勝巴黎。
youtube
0 notes
oldflowerking · 2 months
Text
May 2024 Vacation in Hokkaido- 2 of 7
II.  景點
札幌是北海道第一大城,但是想以後很可能會再來,加上那一天太冷,我們沒有去太多地方。上午隨意逛逛市區就急著去吃午飯了。四、五月份到日本一定是賞櫻。依據北海道官網的預測,我們去的那段時間正好是吉野櫻盛開。但是在札幌的圓山公園 Maruyama 和神宮只看到十幾棵櫻花,雖然粉的美麗但不是很驚艷,猜大概尖峰時段已經過了。
早上四點鐘天就亮,加上我們生理時差還沒調整過來,不到五點就起床了。吃完早餐搭火車到小樽也才八點多鐘,這個城還沒醒呢!小樽百年以前是個很繁華的商港,離碼頭不遠有一條運河供穀麥和貨物運輸。河岸仍然留著一排一排磚砌的儲貨倉庫,除了一些空在那裡,大多數已改裝為商店。一早街上已經有不少的遊客沿著運河照像、買紀念品。沿運河走到底有一幢三層樓歷史建築,樓下像普通的紀念品商店,但樓上像一個博物館,收藏了很多機械音樂盒和模型建築。
沿途開車時常常遠望到許多民宅前院種的芝櫻。芝櫻 (學名 phlox subulata) 是蔓延在地面的五瓣櫻花,各種鮮豔的顏色非常醒目。網走 Abashiri 南方的東藻琴芝櫻公園 Higashimokoto Shibazakura Park 滿山遍野的盛開, 像替大地上舖了一層地毯。老婆想買些種子帶回去送兒子,想波士頓地區氣候與北海道差不多,應該能種活。公園前有商店賣苗, 卻沒有人賣種子。我的評分:5。
層雲峽 Sounkyo 在北海道中部的大雪山北邊。看字面原以為是一個峽谷, Google Map 帶我們到半山腰就宣稱已到達目的地了。繼續盤旋開了十分鐘的單線山路,竟然沒有一個可下來看風景的停車點。好不容易看到一處巴士侯車站,儘管插著不准泊車的標誌,看四處無人就借它一用。小溪沿著公路流過,還有一座發電站,但是橋上卻設鐵閘門,鎖上不准進入。照了幾張相繼續驅車前往黑岳 Mt. Kurodate。有䌫車上山,遠眺大雪山脈群峯仍積雪綿綿。在山上小徑殘雪中走著走著,兩人都感覺這地方像以前在美國去過的一座山頭,卻想不起來是何年何處。
下山後彎回39號公路繼續往東就是另一景點- 層雲峽雙瀑。有稱銀河和流星的雌雄雙瀑,如白絲緞帶似的由百米落差流下。停車場後方是到雙瀑台的山徑入口,牌子上標示只有2公里,卻爬得腿軟。我們第二次坐下休息後起身準備往回頭走,一位正下山的日本母親竟然要求她兒子回身來告訴我們只剩下十米就到山頂,勸我們堅持爬上去。果然轉過小樹叢就到頂端觀景台,由這𥚃遠望銀河流星在不動石的兩邊飛舞,水聲瀧瀧,更是精緻。特別錄製兩分鐘影片留念。我的評分:4。
在這次旅行之前我還沒見過紅狐狸,但經過南部鄉下小路會見到像狗似的動物在路旁。在北見因為下雨得找一個室內的地方去,查到附近有個日本唯一的紅狐收容所,名字卻叫 Fox Farm,可能也是個培育中心吧?園內中間草地上放養了差不多三、四十隻狐狸,幾乎都有淡褐色的毛,中型犬般的大小。一些懶在草地上晒太陽,也有的躲在地上設置的樹洞𥚃。園區設計是讓狐狸養在野外自然生態裡面,但園內只有幾顆樹,草地也是秃秃的。前面籠子裡另外養了幾隻長得不一様的動物,短耳朶比狐狸可愛,標示說是日本浣熊狗 Japanese Raccoon Dog,卻一點也不像美國的浣熊。狐狸有它在日本神化中的地位,也是很可愛的動物,也但是園區設施卻陳舊不堪,急需整修翻新。 我的評分:2。
北海道山多,湖也多。我們此行一共去了大約九個湖。
洞爺湖在札幌西邊大約一百公里,但是坐火車得繞著海岸線走。我們大清早就離開札幌的旅館, 卻到快要中午才到達湖畔。洞爺因為2008年 G8 在這𥚃舉辦高峰會而出名。湖四周環境很商業化,也整理的很好。岸邊設有公園步道,擺了很多現代雕塑藝術品,有很多温泉旅館和幾家小餐廳。我們吃了中飯之後搭一條裝飾得像歐洲城堡的遊覧船到湖中心的大島。𡷊蠻大的,看標示圖可以環島走一圈7.6公里。島上還有博物館,要收費就不進去了。在𡷊上閒逛坐下吃了橘子,停留半小時後搭下一班船回湖岸。我的評分: 2.
著名的知床五湖 Shiretoko Goko Lakes 在國立公園𥚃。我們離開芝櫻公園後,由斜里 Shari 沿鄂霍次克海岸 Okhotsk Sea 到知床。天氣好,海面平靜無浪,搖下車窗讓陽光晒進來,風暖洋洋的,這一路開得舒服。吃完中飯後先到國立公園自然中心。很漂亮的建築,有很多展示介紹知床斜里的自然生態,後面有一段步道引到一個山泉流入海灣的瀑布 Furepe Fall。走五分鐘就看到一大群鹿,安靜的散佈在林間吃草。鹿早已經習慣人類的入侵,見到人來只看看你,低頭走開或跳過木欄離開步道。
服務處告訴我們五湖因為可能有棕熊出末,除了一小段之外必須參加有執照的導遊團體才能進去。導遊藍小姐在電訊內再三警告:3小時路程沒有上廁所的機會。第二天早餐不敢喝咖啡了。
知床這一帶從前是林場,愛奴族人在這裡砍樹蓋房子。成立國家公園之後區內除了小徑之外,儘量不外力干涉,保持為自然森林。我們十幾個遊客一邊走一邊拍手嚇熊。走到第一湖,小小的,心想這湖跟咱家佛州後院的蓄水塘也差不多。還好二湖、三湖漂亮多了!三湖最大,最美。我們到的時間正好陽光讓遠處雪山倒影映在湖水中。三湖到四湖的距離比較遠,得過一個山坡,遠遠的看見一隻狐狸懶在樹林草叢中晒太陽。四湖也不錯。五湖有幾個人用橡皮艇撈湖內生長過盛的浮萍。導遊也說不清為什麼這樣地方會產生生態不平衡。走了三個小時沒有遇到熊,回旅館的路上倒是看到一隻棕熊在車子前方不到三十公尺過馬路。動作很快,沒等我拿出手機照相就消失在路另一邊的林子裡了。我的評分:3+。
吃中飯時鄰桌是一家台灣來的遊客,我用南部台語結結巴巴的跟那位爸爸聊天。他們也是自駕,但是朝與我們相反的方向走。我提起明天的計劃是去阿寒湖,媽媽插嘴說值得彎到摩周湖去看看,但是最好能一早就到。
一早離開,設定摩周湖 Lake Mashu 為第一站。接近時眼角已經𣈴到邊上有湖水反光, Google Map 卻引導我一路上山。一直到達目的地的大停車場仍然看不見四周有湖的跡象。下車又遇到說中文的同胞,指點我往台階上去。半信半疑的爬上頂端才發現湖是在下面的群山之中。典型的火山湖,像奧瑞崗州的 Crater Lake。碧藍的湖水,半邊被稀疏的白雲掩蓋著。美則美矣,卻因尿急沒心情待久。我的評分:4, 但因無公共設施扣一點。
停了琉璜山 Mt. Io, 再往下開是屈斜路湖 Lake Kusshiro,網路上推薦的景點是所謂「砂湯」,形容在湖邊挖個坑就可以泡熱温泉。 真的有這種好地方?到達停車場竟然没有一個游客,湖邊只有一家小店,𥚃頭賣些木雕纪念品、冰琪琳。碼頭上散放了幾艘天鹅船,漆都斑斑駁駁的。我不死心,往上走到一個像露營區的地方,招牌寫著 Recamp, 我不懂這個字。亭子間𥦬戶都鎖上了,有一些劈好的木柴擺在地上賣,前頭擺了幾把大小鐵鏟出租。湖邊砂灘上的確有不少淺坑,但是沒水。這地方怎麼回事?離開臨上車前終於看到一輛遊覽車轉入停車場。我的評分:1。
阿寒湖是另一個火山湖,湖底生長綠球藻 Marino,被宣告為「國家特別自然紀念碑」。乘遊覧船可以到湖中小𡷊上的自然觀察展示中心看到球藻如何在湖底從漂流的絨毛藻,漸漸結合在一起為圓球狀,再經過幾十年長大像足球那麼大的綠色毛絨球。可惜中心只有繪圖解釋和在一個玻璃缸內裝幾個球藻供遊客觀賞。太可惜了,我倒認為這種特別的生態應該開發用玻璃底船或深入湖底隔著玻璃窗讓遊客近距離觀察。我的評分:4。
住在阿寒湖的隔天,原本計劃只過境釧路 Kushiro 吃過中飯就到帶廣 Obihiro 的。繞了許多鄉間小道,好不容易到了鶴居村卻沒有看到一隻丹頂鶴,只好繼續往下開,進入釧路濕原國家公園。
看到路邊有標示「溫根內訪客中心 Onnenai Visitor Center」,原來只想停下來休息一下再走,卻發現後方有整理的很漂亮的木步道,就留了下來。環繞沼澤區一圈需一個半小時,有非常開闊的原野,包括丹頂鶴在內的許多候鳥都會來這裡休憩過冬。
繼續南下幾公里順道探訪濕原展望台,在樓下吃了頓咖哩簡餐後再走小徑參觀北斗史跡展示館 Hokuto Historic Site Exhibition。北斗是繩紋時代 (BC 8000 - AD 800) 的遺跡,顯示此地在10000年前已經有人居住。但是現在展示區只有四、五幢籚草牆頂的仿造類帳蓬建築,𥚃面擺了些鑄鐵鍋示意而已。看板解釋北斗史跡發生在石器時代,百思不解。回家後看到資料提到日本的石器時代同時是中國的秦漢!我的評分:4。
因為在知床五湖沒能看到棕熊,我們到了十勝後又特地彎到北邊的棕熊保護區 Sahoro Resort Bear Mountain。經過多年的特區保護而北海道棕熊的數目卻愈來愈少,日本現在對熊的保護政策轉變到「共存」。2006年熊山成立為一個特定棕熊自然觀察園區。現在有1 1隻成年棕熊在15畝大的森林裡生活。我們先搭乘巴士,近距離觀看這500磅的龎然大獸。上車前還盤算著該坐那一邊才好看熊,但一看到有兩隻熊在水塘邊上,刷的一下,全車的小孩、大人通通都站起來湧到一邊的窗口了。三隻熊徜徉在樹林裡不慌不忙的邊嗅邊走,兩隻在水塘裡吃漂浮的果莓,蠻自在的。不像動物園關在鐵柵欄後的水泥房裡那般可憐。
車道之外有一段步道供遊客在5公尺高的圍籬後面看熊生活,進出都得經過兩道鋼欄柵門,這大概是最接近電影侏羅紀公園的地方了。我的評分:5。
0 notes
jesychen · 5 months
Text
參訪台南市鹽水區最知名的古建築鹽水八角樓
台南市鹽水區有一年一度世界聞名的鹽水蜂炮及月津港燈節,我們剛好在燈節前夕過年前來看看,在月津故事館大略地了解鹽水這裡的特色之後,開始前往燈節附近有展覽的地點,沒有想到斜對面就是葉家的鹽水八角樓,此棟古建築是建於清道光27年(西元1847年),是鹽水重要歷史地標。
Tumblr media
從馬路對面就可以看到這個很特殊的八角樓,但這個好像是側面,材料多是從中國大陸運送到台灣,當時的八角樓名稱是「葉連成商號」。
Tumblr media
前面有個展示牌,除了屋頂是八角分執而得名之外,並用大量格扇門支撐,是台灣閣樓宅第的第一把交椅。
Tumblr media
但因為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日本親王率領軍隊侵台,選擇八角樓為下榻之處,所以之後立碑作紀念,也見證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痕跡。
Tumblr media
大門旁邊就有個水井,特別封住避免有人踏上掉落水井,這裡經921地震時有部分損毀需要重建,這裡於2024年年底曾經重建過。
Tumblr media
裡面除了有許多葉家的人物介紹與帥氣的英姿的照片,特別是曾經是舊建築的歷史雕刻與古蹟,因為損壞而保留下來,放到玻璃櫃中保存。
Tumblr media
其中包含有許多鹽水葉家的舊照片與文物,看了之後感嘆歲月的痕跡,在戰爭與自然災害之下,能夠保存這麼久的古物,真的是不容易。 延伸閱讀: - 2024鹽水月津港燈節的白天來看看月之美術館 - 第一次看2023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海口味與音浪塔 - 台灣中南部四天三夜旅遊第三晚住捷絲旅高雄中正館豪華四人房   台灣嘉南高屏四天三夜旅遊自助自駕行行程如下 Day1:主要行程-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交通】自駕,從台北出發 →【午餐】民雄鵝肉太郎老店 →【景點】北香湖公園 →【景點】森林之歌 →【景點】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 →【景點】檜意森活村 →【景點】六甲落羽松 →【景點】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晚餐】鼎富發豬油拌飯 →【住宿】Hotel A 聖禾大飯店   Day2:主要行程-貓鼻頭公園 →【早餐】Hotel A 聖禾大飯店 →【景點】潮州日式歷史建築文化園區 →【景點】潮好玩幸福村 →【景點】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 →【景點】貓鼻頭公園 →【景點】雷打石 →【景點】星砂灣 →【晚餐】邱家生魚片 →【住宿】墾丁夏都沙灘酒店 Day3:主要行程-落山風藝術季-海口沙灘 →【早餐】墾丁夏都沙灘酒店 →【景點】看海美術館 →【景點】落山風藝術季-海口沙灘 →【景點】可茵山可可莊園枋寮旗艦店園區 →【晚餐】海鴻飯店 →【景點】2024鳳山光之季大東燈區燈座 →【景點】2024鳳山光之季黃埔燈區 →【景點】2024鳳山光之季愛心燈區 →【住宿】捷絲旅高雄中正館豪華四人房   Day4:主要行程-2023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海口味與音浪塔 →【早餐】捷絲旅高雄中正館 →【景點】2023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海口味與音浪塔 →【景點】月之美術館 →【景點】鹽水八角樓 →【景點】蔡和泉故居 →【景點】朴子藝術公園 →【晚餐】清真恩德元餃子館 Read the full article
0 notes
welcometohahaworld · 7 months
Text
我以前在美矽谷工作{之後我總部也會設置在那},順便了解各地房子行情跟周遭真實環境,然後剛到矽谷的時候, 我去參加鄰居派對時說了我想買矽谷的房子, 結果沒想到那些白男(我覺得那邊女性甚少),沒想到那些白男討厭我這種到矽谷買房的人, ���們認為就是"華人"把矽谷的房子炒到天價,害他們這些工程師得要吃力地付貸款,然後當晚就在我住的房子的前院喝酒, 然後摔碎一個玻璃瓶裝的啤酒, 然而我每天都睡得很熟{ 因為那邊天氣每天都大太陽,很適合戶外運動,我每天都過得好快活},所以我晚上就睡得很熟沒有聽到聲音, 早上起來才看到前院有一個碎玻璃瓶跟一些碎玻璃, 我就覺得這些長春藤畢業的人也很容易失控哩, 之後我就不再提起買房的事情, 有人問我就說是來Business trip的。 在那裏我認識了很多富有的人,有一個從金門(怕發生戰爭)跑去美國的富有的女性, 說她以前搞矽谷房地產導致她擁有二十幾間房產,然後還帶我去看她的各豪宅(她已經有老公了,我跟她只是生意往來關係), 我想說以前在那搞房地產有那麼好賺嗎? 那我還搞什麼高科技業?我也懷疑她只是幫人家代管房子的人,看到她兩手拿滿幾十把鑰匙, 我就覺得也太誇張了吧, 其實幫人代管房子也是不錯,想住哪間就住哪間。 我住的城市台灣人很多,但這些台灣人品行似乎跟台灣人差不多, 但薪水卻高8倍左右(扣稅後應該是5倍左右?), 然後矽谷的大企業(如臉書谷歌Adobe,Apple,Tesla)賺錢成長的速度飛快, 短短三年左右,這些人的工資竟然從原本年薪300萬左右跳到了600萬左右,只因為這些大企業吸金的速度越來越快, 反正這些人真正體會到了每年薪水調漲100萬NT的滋味。 
0 notes
nccwa · 7 months
Text
憶往/舊雨浥今塵
奧本海默的聯想:核爆時代 華人與原子彈
夏烈 2024-02-11 01:20 ET
Tumblr media
近觀兩部電影:「奧本海默」(Oppenheimer)及「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引起一些回憶及感觸。
原子的概念小時就開始了,不外是癌症放射治療及原子彈,那時還沒有核能電廠。念小學時在台北市南昌街小攤子上租連環圖畫看:原子彈是一顆大炸彈在天空中爆炸後分解,產生千千萬萬顆小炸彈,每顆後面有一支白色小降落傘,鋪天漫地的大批降下……這是對原子彈原理的最初了解。能有這種想像力的連環畫家也算是別具創意了。兩顆原子彈在日本落下後超過20萬人立即死亡,所以「原子」本身是個威力強大的新物種,也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原子彈型的女人威力應是很強大。後來又有「原子筆」出現,取代墨水鋼筆;「原子襪」是尼龍製襪,不容易磨損;「原子褲」名出自香港;還有原子表及原子鐘,內容不詳;反攻大陸的民國40年代(1950年代),台北有位大發明家陳永松君,研究一種可以「對抗原子彈的新武器」,一枚可以炸毀台北市,兩枚消滅共匪的上海市。作家何凡在聯副「玻璃墊上」專欄表達憂慮陳君在台北市做此偉大研究實驗:「萬一失手爆炸了怎麼辦?」
Tumblr media
李文和 被誣為間諜
我所有的學位都是工程,與核子物理無關。在德州念書時與李文和博士同學,而且同屬一個台灣留學生組的伙食團,他做一手好菜,甚至能做出全桌酒席大菜。他後來進入製造原子彈的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工作,也就是奧本海默在沙漠中建立的原子彈聖城。
李兄在那兒不是做菜,是做原子彈。他被誤為中國大陸核子間諜,無故坐牢九個月。其實他是非常台灣本土思想的工程科學家,喜好文學及古典音樂,曾協助審閱我寫的大學教科書「近代外國文學思潮」(聯合文學出版)。
終於,法官判無罪,還在庭上向他道歉,賠償165萬美元,好像課稅及律師費用之後只拿到一半。後來我推薦他回到他母校成功大學教書一年,至今他竟已出了三本英文的核子工程有關專業書籍,也真是傑出人才了。他是台灣唯一內陸縣南投農家出身,手巧能修許多機電及木工物件,為人忠厚老實,甚至有些天真,如此才會變成美國官方內鬥犧牲品。
張憲義 舉報後逃美
另外一個與原子彈有關的台灣人是張憲義上校。他是中山科學院核能研究所的副所長,因向美方舉報台灣發展原子彈狀況而逃往美國。此舉對台灣人民安全是有害還是有利?見仁見智。因為大陸曾表示攻台的三大原因之一是台灣製造出原子彈。
鑒於量子力學有機率的特質,所以多重宇宙或平行宇宙的概念出現。如果進入世界(或世間)的起源,亞伯拉罕三教(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咸認世界是上帝(或阿拉)創造的。佛教則認為世界起源無始,乃由眾生無息無止、共業感召生成,我們在三界中生死輪迴,居住的婆娑世界,乃是一佛所化三千大千世界的中心。即使有宇宙物理學或宗教學不同的解釋,「媽的多重宇宙」並沒有表達複雜、模糊未定的天體科學理論,或是充滿幻想及神話的宗教體認。只是利用多重宇宙的背景,為一個簡單的移民奮鬥及家庭倫理故事添增情節,令這影片更有魅力,甚至離奇。
Tumblr media
在另一個宇宙的太空翱翔,那是個無限靜寂、魅麗、遙闊、充滿綺思的世界,令人流連忘返。然而在原子彈爆炸的那一剎那,無限的火焰及紅光,巨大的聲響,則是美麗而醜陋的世界,充滿了毀滅灰煙,此種感受只能做形而上的描繪。這兩部電影給人的聯想會是歡愉還是痛苦?天堂還是地獄?或是百感交集,不能自已?
奧本海默由歐洲學成返美,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書,也是最先研究黑洞及引進量子力學到美國的科學家之一。「曼哈頓計畫」有18人得到諾貝爾物理獎,「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被提名三次,卻未得獎。他有學問,有才華,但在物理學的研究上沒有聚焦點,無重大發現 ──物理學只是他的眾多愛好之一。這說明了什麼?你能告訴我嗎?
吳健雄 奧本海默「姊姊」
電影中沒提到他與李政道、楊振寧、吳健雄的關係。他曾說過:「我最喜歡看見的景象就是李政道與楊振寧並肩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草坪上散步。」吳健雄在產生原子彈的「曼哈頓計畫」遇到連鎖反應無法延續的難題時,協助解決,否則原子彈轟炸日本勢必延緩。多久,沒人知道。奧本海默稱吳健雄院士為「姊姊」。
Tumblr media
加州大學在地柏克萊的圖書館,亞洲部門主管是台北畫家郭雪湖先生的女公子郭惠美,和她長兄郭松棻都是台大外文系出身,所以重視文學。我被郭惠美邀請演講12次,每次500美元,講完一概掏出來請大家吃晚餐,皆大歡喜。有一次講木下惠介導演,高峰秀子主演的反戰名片「二十四の瞳」(「二十四隻眼睛」),因我用英文講,有大批日本後裔前來聽講,場地爆滿,講台前地毯上都坐滿了聽眾。
講完問題回答時間有一位矮小、平頭,面容粗糙的老人站起用日本腔英文發言,告訴大家他曾經歷廣島原爆,因距離逃過一劫,沒說多遠,但是他說看到強烈的亮光。我請他多報告一些,同時也表達他的感想,但他英文說不好,聽不太懂,大家只能點頭稱許。這是此生唯一見到吃過原子彈的人(我忘了問他:是否見到千百顆後面戴著白色降落傘的小炸彈冉冉飄下)。
我與原爆相關者緣分
另一位與原爆有關的是蔣渭水先生的長子蔣松輝學長。他是建中(日據時代台北一中)校友,畢業入長崎醫大讀醫。後因蔣渭水留下的奠儀生活費用罄而輟學轉往上海謀生。他前腳走,後腳就是長崎原爆。所以他說是因窮活命。此事我寫在〈紅樓賦〉一文,發表在前幾年的「聯副」。
另一台中清水友人蔡寬博士(因他父親喜愛菊池寬的小說,而為他取單名寬),當時全家住在關西,被日本政府下令疏散,以躲避美國空軍的大肆轟炸。他們決定往北遠走北海道,要是往西近處走,就進入廣島原爆,後來也不會畢業於政大新聞系,與我同在密西根州的研究所同學了。我倆不同行,聊天卻很愉快,因為我到底是新聞家庭出身。
「奧本海默」與「媽的多重宇宙」都與科技有關,都採用數個故事線交叉剪輯的製片技巧,也都摻入許多科技名詞,如量子力學、平行宇宙、連鎖反應、有機率、分子波函數……等等。片中也出現我當年在工學院念書時讀到的科學家、工程師及數學家如費米、愛因斯坦、勞倫斯、尤勒、貝塞爾、泰勒、鮑林、波爾……等等。有幾位在舊金山灣區的場合見到過,並無上前握手交談的經驗,但在影院黑暗中見到這些熟習的名字,還是很高興。
我後來轉業在新竹清華及台南成大教授近代歐洲文學及日本文學。雖仍與工程界掛勾,那只是為了有許多老朋友及從事風險性投資賺錢,實際上已與工程、數理(STEM)本體脫鉤。有一天走到地下室儲藏間清理,恰巧看到念研究所時使用已塵封的教科書及筆記。打開一看,艱深複雜的數學公式簡直就是天書,我很驚訝那時我居然這麼聰明,有這麼大的本領能看得懂這些天書──現在已經不聰明了。
有些人說原子彈轟炸日本是對黃種人的種族歧視。其實本來是準備核爆德國,因為德國的原子彈研究遠比日本成熟。但在美國試爆成功時,德國已投降。美國在日本投降前,曾對許多城市(甚至有些中小城市)做大規模、一般性炸彈及燃燒彈的轟炸,包括平民市區,死亡人數比兩顆原子彈還多許多���,這一點奧本海默應也有深刻認知。
實際上,最先空襲日本的不是美國飛機,而是事後任空軍總司令的徐煥昇將軍。他於1938年駕機夜航空襲日本,在幾個城市投下數百萬份傳單,令日人了解中國空軍也能飛入日本領空。大名昭彰的美國空軍杜立特將軍則是四年後的1942年才開始轟炸日本,卻出了大名。
我在美國任工程師時,有一次調查加州某一老舊機場的跑道損壞情形,他們告訴我以前杜立特將軍在此起飛多次,不可能是去轟炸東京,因為航程太遠。兩顆原子彈是小心翼翼地海運去關島以北的天寧島機場,然後在1945年8月由B-29載去廣島及長崎投彈。那艘運原子彈去天寧島的巡洋艦印第安那波利斯號,不久被日本潛水艇以魚雷擊沉。
這令人想到:如果在運原子彈到達天寧島之前被擊沉,會是什麼樣的局面?要何時才能投下原子彈?但是那時美國已計畫在1945年底前共製造出九顆原子彈。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玉音放送」宣布投降,所以剩下的原子彈不需使用了,聽說現仍存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不知是否公開陳列,以招徠世界各國觀光客。當然是拔了塞不會爆炸,否則就如陳永松君在台北市試驗炸彈一樣。陳君的炸彈「一枚可以毀滅台北市」。
1 note · View note
ouwei9999 · 11 months
Text
🤗💯永遠的回憶💯❣
youtube
💎🌹🦋#歐薇🦋🌹💎
🤗#謝謝支持 #歡迎訂閱點讚留言分享❣
🌹#愛薇寶貝💎#感謝友您支持陪伴❣
🤗#Welcome to 🔔#subscribe, #like, #comment and #share❣
🥰可愛阿姨😍美麗倩影🤩永恆的回憶💯💯💯💯💯💯❣❣❣
🍁奧萬大🍁🏡綠野山莊🏡是電影🍁楓葉情🍁 拍攝場景❣ 🤩等今年冬季再去玩✌
🤗💯鳳飛飛 鄧麗君🎙揮別💯
🤗💯余天 🎙 又是黃昏💯
💯#陳玉麗 #經典之作 #永恆的回憶💯
#紀錄美好生活 #台灣景點 #台灣旅遊 #阿里山 #阿里山森林園區 #日月潭 #日月潭纜車 #九族文化村 #纜車 #玻璃館 #鹿港老街 #八卦山 #南投集集火車站 #奮起湖老街 #profile #櫻花 #人潮
1 note · View note
kenghaokang · 10 months
Text
平行與斜率 – 耿晧剛的第三自然
第三自然 耿晧剛個展
The Third Nature / Daily Pattern Keng Hao Kang
9.9 – 10.8 2017
月臨畫廊 台中
Moon Gallery Taichung
在新世代的抽象畫家中,耿皓剛是表現頗為傑出的一位,生長在藝術世家,結合父親建築師的理性建構,和母親的水墨抒情,耿晧剛在留學義大利的1990年代末期,和新世紀初期,已逐漸顯露個人在藝術創作上的獨特面貌:一種對外在世界好奇、探索,不斷吸納、映現、拼貼,甚至帶著強烈的、屬於年輕世代的時尚色彩。
1969年出生的耿晧剛,已經是屬於玩著機器戰警、打著電動玩具長大的一代;在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之後,便前往歐洲古老卻也時尚的城市米蘭,進入布雷拉藝術學院就讀,主修繪畫與裝置,指導教授Prof.Diego Esposito更是一位強調觀念與思考的前衛藝術家。這樣的背景,讓初至異國的這位東方少年,學會了用心眼去觀看、認識、掌握、紀錄那個既古老又時尚的歷史名城;那曾經是歐洲文藝復興的故鄉,也是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這些偉大的曠世奇才生活、創作的地方……。
然而相對於那些古老而久遠的歷史,眼前櫥窗的擺置、琳琅滿目的商品色彩,乃至古老牆面馬賽克的幾何紋飾和質感,以及街道石塊排列的規律,在在更吸引了這位年輕人的眼睛和心靈;而這些視覺的元素,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他的創作之中,成為畫面的一部份。
在西方風景畫的傳統中,大自然地景的高低起伏、尺度變化,曾是尼德蘭地區這些所謂的「低地國家」畫家最早關心、記錄的對象,因此,風景畫被稱作「Landscape」。等到近代,尤其是印象派的興起,市民階級的抬頭,工業社會初期正在形成的都市景觀,成為藝術家關懷的新課題,於是相對於最初的大自然之被稱為「第一自然」,城市景觀則成「第二自然」。
到了工業文明的極度成熟,人工的製造物、商品、印刷品、電腦圖像……等,又取代了城市景觀的街道、建築,乃有了「第三自然」的成立。
對於像耿晧剛這些玩著機器戰警與電動玩具長大的新一世代而言,「第三自然」顯然是他們生活中更親切、熟悉,足以互動、合一的內涵與課題。
耿晧剛對這些「第三自然」視覺美感的吸收與運用,初期並不納入完全理性的掌握或歸納,也不抒發成一種全然感性的情緒或發洩;毋寧說,他更像是一個行吟的詩人,以開敞、流動、適意的心靈,讓這些色彩、形式,乃至衝突、拉拒的語彙,依他們自有的溫度、個性,同時呈現在畫面之中。耿晧剛初抵米蘭的1998至2000年間,就有一批以有色墨水形成的紙上作品,往往以極簡拙的幾筆,捕捉某些湧現的靈感或意象,有時是一些反覆的平行線,有時是一些重疊的符號、筆劃,有時則是人體的勾勒……。總之,這些早期的紙上手稿,作為日後創作的參考,卻也記錄了某些閃現的靈光,基本上,反而更透露了藝術家在創作前期的思維痕跡與焦點。
而在壓克力彩的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窺見耿晧剛在色彩重疊上所投注的用心,往往看似平面的色塊中,其中有一些壓印、重疊的肌理,在淡亮的色彩底層,其實掩埋著多重層疊的暗沈色彩;這種猶如複寫紙般的層疊效果,既增加了畫面的肌理質感,也呈顯了歷史記憶的層累與呼喚。
此外,色彩也擔負著溫度傳達的任務,像幾件標題為〈熱帶〉(2012),或〈24度〉的作品,都可以看見藝術家對環境的敏感與掌握。有時,你會窺見某個建築古老的馬賽克拼貼圖案;有時,你會發現猶如方格玻璃櫥窗後繽紛的色彩;甚至,有些時候,畫面中就直接出現米奇、米妮、海綿寶寶,和超人、蝙蝠俠等等的卡通圖案;在2013年的一批作品中,則在幾何的圖樣中,出現斑馬、豹等動物的皮毛,耿晧剛的作品,充分反映一個多所關懷、凡事入心、凡物入眼的熱情藝術家的生命本質。
耿晧剛創作取材的範圍,顯然極廣,有時來自城市的壁面、櫥窗、市招、路石……,有時來自居室空間的小物件,如:信封、摺紙……等。幾件取名〈喬依斯(Joyce)〉(2012-2015),或〈梯〉(2014)、〈迷彩〉(2014)的作品,也顯示藝術家生活的片斷與接觸或閱讀的內容。
作為一位成功的藝術家,關鍵還不在對外在世界的感悟與捕捉,而是在如何將這些事事物物,安置、集中在一個有限的畫面中,而顯現出一定的意義或美感。明顯地,耿晧剛的成功,正在將這些原本獨立、片斷的物象或語彙,從自身的語彙脈絡中抽離出來,又併置、拼貼到另一個脈絡或文本中,形成新的意義或語境,增加了觀眾觀看、理解的空間,甚至不同的詮釋或感動;這樣的手法,其實就和裝置藝術的構成,有著相當雷同、流通之處。
2015年的〈導航〉顯然是一個新的開端。這件畫在畫板上的作品,一反之前較具指事性或象徵性的半圖像構成,是採用完全平行與垂直的畫面構成;左半約近全幅三分之二寬幅的部份,色彩明度較低,從粉紅、灰黃、黑、藍、墨綠到紫藍,而右半約僅三分之一寬幅的部份,則作較小的平行分割,接近中間的幾個色塊,如純白、灰、橘紅等,明度較高(尤其由中間的一塊紫藍及左側的大塊黑色所襯托),成為全幅視覺的焦點,猶如具有〈導航〉的作用,一如在黑暗海面上,引領船隻航行的燈光。
從〈導航〉出發,2016年即有一批名為《前進》系列的作品,這批畫在畫布上的作品,尺幅略小於2015年的〈導航〉,但在平行與斜率的畫面分割中,較低沈的色塊,給人一種優雅、內斂的感受。
而就在這種平行與斜率的構成變化中,亦發展出2016年的另一批作品,即:〈抽象-1〉、〈抽象-2〉、〈動力學-1〉、〈動力學-2〉、〈動力學-3〉、〈動力學-4〉,及〈紛-1〉、〈紛-2〉,和〈停泊〉、〈工作天-1〉、〈工作天-2〉、〈階梯〉等。這些作品,在平行與斜率的交織中,因色面大小的變化、因色相搭配的不同,更因彩色與無彩色的巧妙對照,讓畫面產生���種不同的視覺感受與心境風景;其中,尤以《動力學》系列,明度強烈的對比,加上線狀與面狀的斜率變化所產生的空間感,讓人對那些粉紅的色線特色留下深刻印象。
在2016年的這批作品中,〈動力學-4〉及〈階梯〉所構成的曲面空間變化,顯然為2017年的發展,作出了預告,如:〈成長〉、〈眼中的世界-1〉、〈眼中的世界-2〉,及〈登頂〉等,這是藝術家現階段最新的面貌,也是從平面與斜率發展的幾何性構成,最為成熟的發展;當中可以看到一些色面與短色線較複雜的變化。
幾何抽象最大的挑戰,即在如何維持藝術創作的思維特性,不致落入純粹設計的陷阱。耿晧剛的這批新作,明顯地發揮了他擅長的色彩掌握與畫面空間的深度感。那些交錯的平行線與具斜率的規律變化,正是建築物在陽光投影下最鮮明的印象呈現,但藝術家的色彩賦予,更塑造了濃厚的音樂性與空間感。
在2015到2017年的新作中,也可以發現幾件刻意加入書寫線條的作品,如:2015年的〈桃花〉、〈檸檬樹〉、〈海岸線〉、〈日光浴〉,2016年的〈是雲-1〉、〈是雲-2〉,以及2017年的〈工作天-2〉等,顯然藝術家在這個講究平行與斜率的主軸下,另一可能的嘗試。
作為新生代的抽象畫家,耿晧剛以強勁的創造力、辛勤的耕耘,再度向藝壇證明他的存在與努力,值得肯定、也值得期待。
蕭瓊瑞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教授》 台灣美術史學者
Tumblr media
Parallel and Slope – The New Works of the Third Nature by Keng Hao-Kang
Of the abstract painters in the new generation, Keng Hao-Kang, born in a family of artists, is one of the best who combines the rational constructivism of his father and the lyric style of his mother. When Keng studied abroad in Italy between the late 1990s and the early 2000s, he had gradually revealed his personal unique taste of art creation whose works show strong and young colors of the new generation to express the curiosity towards the world to explore, absorb, reflect, and collage.
Born in 1969, Keng grew up with robot police toys and video games. After he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in Tunghai University, he left for Milan, an ancient and fashionable city in Europe, and studied in the Art Academy of Brera with is major in painting and installation art. His thesis advisor, Prof. Diego Esposito, is an avant-garde artist, who taught him to observe, understand, explore and record the historical city through his mind because Milan used to be the origin place of the European Renaissance and also the place where Leonardo da Vinci and Michelangelo lived and created the master pieces.
However, compared to the ancient history of the city, the deployment of store windows, various colorful products, geometric patterns and textures of ancient mosaic walls, and the arrangement pattern of paving stones were more attractive to him. And these visual elements have naturally blended into his art pieces, forming a part of the paintings.
In traditional western landscape paintings, the rolling hills used to the theme for the painting artists in low-lying countries such as the Netherlands, and this is also the reason why the landscape paintings are named as “landscape.” Then, with the rise of impressionism and citizen class, the urban landscape forming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industrial society had become the new topic concerned by the artists. Therefore, the Mother Nature is called “the First Nature,” and the urban landscape is called “the Second Nature.”
When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became mature, the man-made objects, products, printings, digital images…etc. have replaced the streets and buildings of urban landscape, forming “the Third Nature.”
Furthermore, for the new generation like Keng who played robot police toys and video games in their childhood, “the Third Nature” is obviously a closed, familiar, interactive and integrated theme in their lives.
In the beginning, Keng neither fully grasped nor concluded the ways to absorb and use the visual aesthetics of the Third Nature, nor he expressed the entire emotions. It is rather to describe him as a troubadour who presented colors, formats and words with open, flowing and enjoyable minds of their own warmth and personality on the paintings. When he first arrived in Milan during 1998-2000, he made some colorful ink paintings that used simple strokes to capture the ideas or images emerged suddenly, or some repetitive parallel lines, overlapping symbols and strokes, and outlines of human figures… These early manuscripts were served as reference for his creation in a later date but also recorded his ideas; moreover, these also revealed his thinking trace and focus in his early creation stage.
We can see his efforts on his acrylic paintings, where he overlapped colors to create imprinted texture of color lumps. He also painted light bright color on the lower layer, where actually covered multiple layers of dark colors. This articulating-paper effect not only increases the texture of the paintings, but also presents the layers and echo of history and memories.
In addition, colors also bear the mission to express warmth. As in some of his art pieces, such as “Tropical” (2014) and “24 Degrees,” we can see his sensitivity and management on the environment. Of which, sometimes you see the ancient mosaic patters of buildings, colorful square glass windows, and even cartoon figures like Mickey Mouse and Minnie Mouse, Sponge Bob, Superman, and Bat Man, while there are animal furs like zebras and leopards appeared in the geometric patterns in his art pieces in 2013 to fully reflect the nature of an enthusiastic artist who cares a lot of everything.
Obviously, Keng is inspired by various topics from both cities such as walls, shop windows, sign-boards, and paving stones and living objects such as envelopes and papers. Some of the named pieces like “Joyce” (2012-2015), “Stairs” (2014), “Camouflage” (2014) also showed the fragment that the artist’s life.
To be a successful artist, the key is to arrange and deploy these things and objects in a limited frame to present certain meanings or aesthetics, instead of the sentiment and capture of the external world. It is very obvious that the success of Keng is that he detaches the independent fragments and terms from his language context and collages and combines with another context to form new meanings and contexts, creating a space for audience’s viewing and understanding and even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This kind of method is very similar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allation art.
The art piece “Navigation” in 2015 is a new beginning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self-explanatory or symbolic half-image construction. The painting is comprised of completely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images with the two-thirds of the left half painting by lower brightness including pink, greyish yellow, black, blue, blackish green, and purplish blue and with one-third of the right half separating by smaller parallel cutting and some high brightness blocks near the middle including pure white, grey, and citrus red (especially setting by one purplish blue in the middle and a big black block on the left side), serving as the visual focus of the full frame painting. The “Navigation” effect is like a spot light that navigates boats on the black sea.
Since “Navigation,” he further created a series of art pieces named “Moving Forward” in 2016. Although the size of “Moving Forward” is comparatively small compared to “Navigation” (2015), the parallel and slop splits of dark color blocks bring people elegant and introverted feelings.
Through the changes in parallel and slope construction, he developed another series of “Abstract 1,” “Abstract 2,” “Dynamics 1,” “Dynamics 2,” “Dynamics 3,” “Dynamics 4,” “Tangled 1,” “Tangled 2,” “Anchoring,” “Working Day 1,” “Working Day 2,” and “Stairs.” By parallel and slope intertwining, the changes in color field size with different color hue, the genius comparison between colors and achromatic colors produce various visual and spiritual feelings. Of which, the series of “Dynamics” have a strong comparison in brightness with the space sense created by linear and plane slope changes, leaving strong impression for the viewers on the pink lines.
The curved spatial changes constructed in “Dynamics 4” and “Stairs” in 2016 are served as the trailer for the development in 2017, including “Growth,” “The World in the Eyes 1,” “The World in the Eyes 2” and “Reaching the Summit.” These art pieces show a new appearance of the artist and they are also the most mature development of the geometric construction of parallel and slope development as seen from the comparatively complicated changes in color fields and short color lines.
The most challenging geometric challenge is to maintain the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of art creation without trapping by pure designing. The new series by Keng have expressed his ability to manage colors and spatial depth perception. The crossing parallel lines and regular slope changes is the most expressive presentation of buildings under the sun shining; however, the color painted by the artist gave the art pieces more musical and spatial senses.
We can also observed the calligraphy lines that the artist intentionally added into the art pieces from 2015 to 2017, including “Peach Blossoms” (2015), “Lemon Tree” (2015), “Coastline” (2015), “Sunbathing” (2015), “It is Cloud 1” (2016), “It is Cloud 2” (2016), and “Working Day 2.” These art pieces are another possible trial for the artist under his chief focus on parallel and slope.
As the abstract artist of the new generation, Keng uses his strong creativity and diligence to prove his existence and efforts to the art field, which is worthy of recognition and expectation.
Hsiao Chong-Ray, Taiwanese art historical scholar
Professor of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NCKU,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jesychen · 7 months
Text
在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看水面上高腳屋的鑽石級綠建築
2024年四天三夜台灣中南部的第1天的景點玩得差不多了,晚上在台南住宿,從六甲落羽松開到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已經是接近傍晚了,經過台南安平之後,繞了幾條小徑之後就停放在河堤旁的停車場,走路進去看這裡有名的高腳屋。
Tumblr media
在這個溼地上建高腳屋建築不容易,需要在海底打很堅固的樁,另外還需要長期知道潮汐落差,否則如果有大浪打來或地質有什麼改變,這個高腳屋就廢了,我們走進去之後,裡面就像是旅館,每一棟好像可以居住,每個橋都有連接到水上屋,真厲害,這裡的房屋有些是遊客中心展區或學習濕地的教室,旁邊就可以看到台江濕地學校,看起來是很有意義的教學環境。
Tumblr media
往另外一座橋樑走過去時,剛好有一隻鴿子停在橋上,好像也不太會怕人,就可以近拍一下與水上帳篷般的房屋特色。
Tumblr media
這裡還有個特色,就是牆面上有放廢棄牡蠣殼,也可以是一種裝飾,還有介紹這裡水上藝術特色的作品說明,形容這裡的內海與軌跡,其中一個是"生命流動",另外一個是"時光摺頁"。
Tumblr media
這個就是時光摺頁,材質是不銹鋼鑲崁的玻璃,形容24節氣對生活中四季的自然節奏,剛好夕陽照射下,這個七彩玻璃很漂亮。
Tumblr media
另外附近的是藝術品是生命流動,一個錐形立體的線連結在一顆紅色大球上,而這個紅色大球會隨著水移動,真厲害,看完藝術品之後我們就走到其他高腳屋去參觀,高腳屋下方還有白鷺鷥休憩著。
Tumblr media
走到這裡好想有一晚住這裡,白色的建築加上新鮮的空氣與平靜的內海,台灣很少有這種地方,以前去馬來西亞玩時也有住在類似海邊高腳屋的飯店。
Tumblr media
看完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的高腳屋之後,走出出口往河堤的方向去看,原來河堤外是溼地內海處,有不少的竹筏與水上屋在這裡,這裡也是搭船的碼頭,所以沒有什麼浪,除非是有颱風才有可能有大浪。
Tumblr media
看一下剛剛停車的地方,還不錯的觀光景點,如果不知道台南玩些什麼,可以來這裡看看高腳屋與內海的風景,聊聊天散散步。 延伸閱讀: -  2024年四天三夜台灣中南部遊來看台南的六甲落羽松 - 十年後再次來到檜意森活村體驗日式建築群文創市集 - 每隔幾年都會來看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的蒸汽火車與柴油機車 - 在森林之歌看子彈頭的藝術與內部窗台看火車經過 - 吃飽後在北香湖公園走走看看諸羅八景之一的北湖荷香 - 台灣中南部四天三夜遊第1站在民雄鵝肉太郎老店吃鵝肉   Read the full article
0 notes
777car · 1 year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 #新竹美食地圖 ★
❤特別推薦 客家炒板條肉燥香氣十足
❤ #北埔老街商圈
|||順遊路線|||
#青蛙石天空步道
#新竹唯一玻璃景觀平台
#六號花園 櫻花好美
#內灣老街。#艾草包 好吃唷
#愛情車站。#合興車站
#那羅灣部落。#豆花 阿姨我來囉
#新竹尖石景點。風景好美唷
#尖石推薦景點。必訪景點
↓↓↓食記分享↓↓↓
https://ppt.cc/fpoCox
【北埔店家資訊】
→老店客家菜←
地址: 314新竹縣北埔鄉廟前街27號
電話: 03 580 2916
👉 #TAIWAN
👉 #北埔景點 👈
👉 #北埔旅遊 👈
#北埔老街 #新竹景點 #豆仔乾 #長豆乾 #皇帝豆湯 #老街半日遊 #茶葉文物館 #高麗菜乾 #半日遊 #休閒品茗 #新竹半日遊 #光君茶樓 #傳統客家菜 #優質好茶 #傳統客家
0 notes
nccwa · 9 months
Text
舊雨浥今塵–奧本海默的聯想
                  夏烈(夏祖焯)
           人類在瞭解它之前不會怕它,但在使用它之前不會瞭解它。 - 奧本海默(有關原子彈)
    近觀兩部電影:《奧本海默》及《媽的多重宇宙》,引起一些回憶及感觸,千山懷往釀成繽紛的秋季,無聲,煙霧楓紅交融,昨日默然降臨。
原子概念始自連環圖畫
    原子的概念小時就開始了,不外是癌症放射治療及原子彈,那時還沒有核能電廠。唸小學時在台北市南昌街小攤子上租連環圖畫看:原子彈是一顆大炸彈在天空中爆炸後分解,產生千千萬萬顆小炸彈,每顆後面有一隻白色小降落傘,鋪天漫地的大批降下……這是對原子彈原理的最初瞭解。能有這種想像力的連環畫家也算是別具創意了。兩顆原子彈在日本落下後超過20萬人立即死亡,所以「原子」本身是個威力強大的新物種,也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作曲家姚敏當時曾譜一流行歌曲〈夫妻相罵〉:
   妻):自從嫁了妳呀,幸福便算完 _ _ _ _這樣的家庭簡直是殯儀館 (此句重複一次)
   夫):自從娶了妳呀,每天聽你煩 _ _ _ _這樣的女人簡直是個原子彈 (重複一次)
    原子彈型的女人威力應是很強大。後來又有「原子筆」出現,取代墨水鋼筆;「原子襪」是尼龍製襪,不容易磨損;「原子褲」名出自香港;還有原子錶及原子鐘,內容不詳;反攻大陸的民國四十年代,台北有位大發明家陳永松君,研究一種可以「對抗原子彈的新武器」,一枚可以炸毀台北市,二枚消滅共匪的上海市。何凡在聯副「玻璃墊上」專欄表達憂慮陳君在台北市做此偉大研究實驗:「萬一失手爆炸了怎麼辦?」   
    所以,那時代全世界不分強弱,都已進入原子時代。下去是醫藥治療,核子動力潛艇、航母、船艦等等,核子飛機及核子衛星至今尚未出現。蘇聯在1954年建成第一座商用核能電廠。以後是否會出現核子人工智慧?如果人工智慧與核子混合,威力會更遠超越人類史上最強大,最有名的能量公式E=mc² 。E是能量,m是質量(重量),c 是每秒30萬公里的光速,因為光速的平方是天文數字,所以落在廣島及長崎的原子彈只不過用了幾十公斤的濃縮鈾及僅6公斤的放射性佈,就產生約2萬噸黃色炸藥的殺傷能量。
    我所有的學位都是工程,與核子物理無關。在德克薩斯州念書時與李文和博士同學,而且同屬一個台灣留學生組的伙食團,他做一手好菜,甚至能做出全桌酒席大菜。他後來進入製造原子彈的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工作,也就是奧本海默在沙漠中建立的原子彈聖城。李兄在那兒不是做菜,是做原子彈。他被誤為中國大陸核子間諜,無故坐牢九個月。其實他是非常台灣本土思想的工程科學家,喜好文學及古典音樂,曾協助審閱我寫的大學教科書《近代外國文學思潮》(聯合文學出版)。終於,法官判無罪,還在庭上向他道歉,賠償165萬美金,好像課稅及律師費用之後只拿到一半。後來我推薦他回到他母校成功大學教書一年,至今他竟已出了三本英文的核子工程有關專業書籍,也真是傑出人才了。他是台灣唯一內陸縣南投農家出身,手巧能修許多機電及木工物件,為人忠厚老實,甚至有些天真,如此才會變成美國官方內鬥犧牲品。
    另外一個與原子彈有關的台灣人是張憲義上校。他是中山科學院核能研究所的副所長,因向美方舉報台灣發展原子彈狀況而逃往美國。此舉對台灣人民安全是有害還是有利?見仁見智。因為大陸曾表示攻台的三大原因之一是台灣製造出原子彈。
宇宙浩瀚,原子細微
     鑒於量子力學有機率的特質,所以多重宇宙或平行宇宙的概念出現。如果進入世界(或世間)的起源,亞伯拉罕三教(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咸認世界是上帝(或阿拉)創造的。佛教則認為世界起源無始,乃由眾生無息無止、共業感召生成,我們在三界中生死輪迴,居住的娑婆世界,乃是一佛所化三千大千世界的中心。即使有宇宙物理學或宗教學不同的解釋,《媽的多重宇宙》並沒有表達複雜、模糊未定的天體科學理論,或是充滿幻想及神話的宗教體認。只是利用多重宇宙的背景,為一個簡單的移民奮鬥及家庭倫理故事添增情節,令這影片更有魅力,甚至離奇。觀眾對此片的反應相當兩極化,顯然與年齡有極大關聯。年長一代基本上無法進入狀況,觀賞不到三分之一就入睡或離場。我課堂上年輕大學生則個個叫好。但寫實的《奧本海默》影片表達方式顯然迥異。
    在另一個宇宙的太空遨翔,那是個無限靜寂、魅麗、遙濶、充滿綺思的世界,令人流連忘返。然而在原子彈爆炸的那一霎那,無限的火焰及紅光,巨大的聲響,則是美麗而醜陋的世界,充滿了毀滅灰煙,此種感受只能做形而上的描繪。這兩部電影給人的聯想會是歡愉還是痛苦?天堂還是地獄?或是百感交集,不能自已?
    奧本海默由歐洲學成返美,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書,也是最先研究黑洞及引進量子力學到美國的科學家之一。「曼哈頓計畫」有18人得到諾貝爾物理獎,「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被提名三次,卻未得獎。他有學問,有才華,但在物理學的研究上沒有聚焦點,無重大發現 ─物理學只是他的眾多愛好之一。這說明了什麼?你能告訴我嗎?
     電影中沒提到他與李政道、楊振寧、吳健雄的關係。他曾說過:『我最喜歡看見的景像就是李政道與楊振寧並肩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草坪上散步。』吳健雄在產生原子彈的「曼哈頓計畫」遇到連鎖反應無法延續的難題時,協助解決,否則原子彈轟炸日本勢必延緩。多久,沒人知道。奧本海默稱吳健雄院士為「姐姐」。   
     影片的上映引起一些議論,因為奧本海默是80年前原子彈生產計劃的總負責人,卻曾與美國共產黨有關,又公開發表言論反對原子彈及後續氫彈的進展,成為爭議性人物。實際上不投原子彈,美軍登陸會遭遇日本「本土決戰」死鬥,估計將產生起碼上百萬至數百萬軍民的死亡,奧本海默不可能不知。這筆帳要怎麼算?而他後來竟有悔意,在心理上算不算是個堅強及有理性的人?他太聰明,是失去腳的鳥,不停飛翔,不能棲枝或落地,終將帶著他泥濘的人生,疲憊以終。
原爆生存者來聽我演講
    加州大學在地柏克萊的圖書館,亞洲部門主管是台北畫家郭雪湖先生的女公子郭惠美,和她長兄郭松棻都是台大外文系出身,所以重視文學。我被惠美邀請演講12次,每次五百美金,講完一概掏出來請大家吃晚餐,皆大歡喜。有一次講木下惠介導演,高峰秀子主演的反戰名片「二十四の瞳」(「二十四隻眼睛」),因我用英文講,有大批日本後裔前來聽講,場地爆滿,講台前地毯上都坐滿了聽眾。講完問題回答時間有一位矮小
Tumblr media
                       高峰秀子主演「二十四の瞳」                     
平頭,面容粗糙的老人站起用日本腔英文發言,告訴大家他曾經歷廣島原爆,因距離逃過一劫,沒說多遠,但是他說看到強烈的亮光。我請他多報告一些,同時也表達他的感想,但他英文說不好,聽不太懂,大家只能點頭稱許。這是此生唯一見到吃過原子彈的人 (我忘了��他:是否見到千百顆後面戴著白色降落傘的小炸彈冉冉飄下)。
   另一位與原爆有關的是蔣渭水先生的長子蔣松輝學長。他是建中(日據時代台北一中)校友,畢業入長崎醫大讀醫。後因蔣渭水留下的奠儀生活費用罄而輟學轉往上海謀生。他前腳走,後腳就是長崎原爆。所以他說是因窮活命。此事我寫在〈紅樓賦〉一文,發表在前幾年的聯副。另一台中清水友人蔡寬博士 (因他父親喜愛菊池寬的小說,而為他取單名寬),當時全家住在關西,被日本政府下令疏散,以躲避美國空軍的大肆轟炸。他們決定往北遠走北海道,要是往西近處走,就進入廣島原爆,後來也不會畢業於政大新聞系,與我同在密西根州的研究所同學了。我兩不同行,聊天卻很愉快,因為我到底是新聞家庭出身。
    《奧本海默》與《媽的多重宇宙》都與科技有關,都採用數個故事線交叉剪輯的製片技巧,也都摻入許多科技名詞,如量子力學、平行宇宙、連鎖反應、有機率、分子波函數……等等。片中也出現我當年在工學院念書時讀到的科學家、工程師及數學家如費米、愛因斯坦、勞倫斯、尤勒、貝塞爾、泰勒、鮑林、波爾....等等。有幾位在舊金山灣區的場合見到過,並無上前握手交談的經驗,但在影院黑暗中見到這些熟習的名字,還是很高興。我後來轉業在新竹清華及台南成大教授近代歐洲文學及日本文學。雖仍與工程界掛勾,那只是為了有許多老朋友及從事風險性投資賺錢,實際上已與工程、數理(STEM)本體脫鉤。有一天走到地下室儲藏間清理,恰巧看到唸研究所時使用已塵封的教科書及筆記。打開一看,艱深複雜的數學公式簡直就是天書,我很驚訝那時我居然這麼聰明,有這麼大的本領能看得懂這些天書 ─ 現在已經不聰明了!
台北被轟炸毀壞 
 
Tumblr media
    有些人說原子彈轟炸日本是對黃種人的種族歧視。其實本來是準備核爆德國,因為德國的原子彈研究遠比日本成熟。但在美國試爆成功時,德國已投降。美國在日本投降前,曾對許多城市(甚至有些中小城市) 做大規模、一般性炸彈及燃燒彈的轟炸,包括平民市區,死亡人數比兩顆原子彈還多許多倍,這一點奧本海默應也有深刻認知。實際上,最先空襲日本的不是美國飛機,而是事後任空軍總司令的徐煥昇將軍。他於1938年駕機夜航空襲日本,在幾個城市投下數百萬份傳單,令日人瞭解中國空軍也能飛入日本領空。大名昭彰的美國空軍杜立特將軍則是四年後的1942年才開始轟炸日本,卻出了大名。
Tumblr media
                             28歲的徐煥昇上尉(右)駕馬丁轟炸機空襲日本
    我在美國任工程師時,有一次調查加州某一老舊機場的跑道損壞情形,他們告訴我以前杜立特將軍在此起飛多次,不可能是去轟炸東京,因為航程太遠。兩顆原子彈是小心翼翼地海運去關島以北的天寧島機場,然後在1945年8月由B-29載去廣島及長崎投彈。那艘運原子彈去天寧島的巡洋艦印第安那波利斯號,不久被日本潛水艇以魚雷擊沉。這令人想到:如果在運原子彈到達天寧島之前被擊沉,會是什麼樣的局面?要何時才能投下原子彈?但是那時美國已計畫在1945年底前共製造出九顆原子彈。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玉音放送」宣布投降,所以剩下的原子彈不需使用了,聽說現仍存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不知是否公開陳列,以招徠世界各國觀光客。當然是拔了塞不會爆炸,否則就如陳永松君在台北市試驗炸彈一樣。陳君的炸彈「一枚可以毀滅台北市」。
    又想到曾到舊金山灣的阿拉米達港參觀已除役的大黃蜂號 Hornet 航空母艦,現在是航母博物館。艦上可看到承載飛機,甲板起落架,海軍官兵起居餐廳,飛行員起飛作戰前的戰報室。還看到1969年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返回地球降落太平洋,被大黃蜂號接應吊起的太空艙。記得首步踏上月球土壤的太空人阿姆斯壯說道:『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那天我是在密西根州大的結構工程教授家觀看此歷史鏡頭。他和我同樣對文學有興趣,工程之外的文學暢談總是極為愉快,不能罷休。如今他已離世,一些談得來的朋友都走了,我也逐漸老去,何時會再遇到一位 ─ 還是遇不到了。
    大黃蜂號曾對台灣轟炸多次,甲板下飛機庫牆上有一張掛圖顯示轟炸台灣的次數。記得台灣被標示為Formosa。基本上,台灣並未像廣島、長崎、小倉、新瀉、京都等被列入原子彈投擲候選名單。但是對台灣的一般性轟炸先是軍事目標,然後是港口及工業, 1945年展申到城鎮市區。5月31日的大轟炸以台北市的總督府(今總統府)為轟炸集中點,週遭台銀、台大醫院、地方法院都被潑及,重慶南路的第一女高(北一女)及南海路上的台北一中(建中)也吃了炸彈。北一女災情我不知道,但建中紅樓西側被炸得斷垣殘壁,我唸書時還未清除,猜是國共內戰百廢待舉之故。數學傅禺老師的《建中養我三十年》書中提到一些野狗在那兒築窩。建中之前我念隔壁的台北實小,不記得實小有任何損毀。建中紅樓正對面是植物園國語日報社址的前「建功神社」,也不記得有任何損毀。我小學時常去此神社,因為先嚴曾是國語日報的社長及發行人。
Tumblr media
      1945年5月31日總督府南側被炸毀  
       
Tumblr media
大黃蜂航母轟炸Formosa (右第五行)
    轟炸台灣其實始自1938年,以蘇聯與日本是宿敵,所以蘇聯飛行員駕援華飛機轟炸台北飛行場(今松山機場),因那時日本海軍航空隊駐紮於此 (日軍編制無空軍,戰機屬海軍或陸軍航空隊)。以後除美國外,英國、澳洲及墨西哥的空軍也曾轟炸台灣。墨西哥人因講西班牙語,所以曾有一隊空軍駐紮前西班牙殖民地的菲律賓。1944及1945的多次轟炸,在台灣共炸死六千多人。澎湖因有日軍設施,也遭轟炸多次。我服少尉軍官役於野戰第51步兵輕裝師,曾調防澎湖5個月,駐守過山水海灘及拱北嶺頂雷達站,倒沒聽耆老鄉親說過曾被轟炸的事,相信也沒什麼值得探討的,山的那邊就是墳墓,或是天堂。 
    彼時有許多戰爭,所以死亡不是陌生人。那些化為千風的孤魂,在白雲藍天飄逸。台北是我故鄉,曾在夢中見到過降雪的台北,大地一片銀白,無聲無息的雪花飄落,那豈是進入秋天最後旎旖的回憶。走筆至此,冬日即將到來,輕柔壓抑的情緒依然熟悉,觸景生情,心中感概不已,但願人長久,台北故鄉爾後安然無恙。
(2024年1月7日及8日聯合報副刊連載)
0 notes